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綜合實踐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外國美食探秘》原有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熱情不夠、興趣不足
《外國美食探秘》應該是一門比較輕松的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這門課程略顯枯燥乏味,很多教師只顧著完成教學任務和進度,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率普遍低下。
2.形式化,坐井觀天式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常常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來了解外國的美食特色,自以為通過圖片及文字介紹就能充分了解外國美食。其實,那種形式化的課堂教學只能讓學生坐井觀天,學生并沒有真實看到或親自品嘗,對所了解到的知識都是一知半解,他們所學到的知識有些甚至是扭曲的人云亦云的東西。
3.學生匯報、教師總結呈現效果不佳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小組成果,但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往往無法有序、互動地呈現出自己的思維過程。同時,教師的總結反饋也無法以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將交互式電子白板應用到小學綜合實踐教學中,能對課堂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首先,交互式電子白板與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整合能促進課堂教學的創新。其次,以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工具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后,教師是影響電子交互設備教學應用層級的關鍵要素,教師應用與設計的好壞決定了交互式電子白板對教學帶來的影響程度。
交互式電子白板對小學綜合實踐教學的支撐優勢具體如下。
1.圖文豐富,加深理解
在講授內容時,教師可以呈現豐富多彩的圖片,向學生充分展示要學習的內容的特點。所展示的圖片直觀且形象,能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資源豐富,隨意放縮
教師和學生在展示中可以放大或縮小圖片,以加強展示效果,使細節內容清晰可見。另外,交互式電子白板還能調用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傳統PPT所不能比擬的。大量的仿真實驗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
3.激發興趣,加強互動
教師可以通過電子白板的“刮獎刷”功能預先將答案遮擋,待講授之后,再利用“刮獎刷”將答案公布。這個功能的運用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案例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外國美食探秘》是校本課程小學四年級第三單元《從飲食看世界》中的實踐活動交流課。本節課通過多種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外國美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小組合作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分析問題能力。教師以智慧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學習,以任務為主線,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輔助教學,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讓學生主動認同,會思考,會創造,慢慢聰明、智慧起來。
教學對象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學生的年齡一般是9~11歲,處于兒童期的后期階段。由于學生的大腦發育正好處于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所以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此時,學生開始從被動的學習主體向主動的學習主體轉變,其自身心理和能力的發展也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現象。因此,正確的教學方式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為孩子一生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目標制定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整理社會實踐活動獲取的信息資料,交流社會實踐的主要收獲和心得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外國飲食文化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交流實踐活動的研究問題解決情況、調查方法運用情況、電子設備使用情況、小組分工合作情況、社會交往綜合表現等,重c關注常見調查方法的運用情況和小組研究問題的解決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愿意與同學交流、分享社會實踐活動的收獲和體驗,樂于總結和反思,對小組合作、社會交往有正確認識,進一步激發問題意識和實踐熱情。
教學過程
1.課前導入
步驟:①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師生共同回顧前段單元學習的主要流程,突出“社會實踐活動”是問題解決的重要環節。②師生結合各組社會實踐活動的照片,簡要回顧社會實踐活動情況(聆聽講解、參觀體驗、互動訪談、品嘗美食等),激發反饋交流的興趣。③師生交流,引導學生思考:實踐活動后,可以和同學交流、分享些什么?
教師活動:教師針對課前任務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展示“任務單”,引導學生回顧并進行小組匯報。
學生活動:學生以親身體驗為主要線索,打破以往查閱資料的方式去了解外國美食特色。在同一個休息日,學生根據課前感興趣的國家選擇小組,走進不同的餐館,去品嘗外國美食。這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地完成任務的同時,親身體驗美食所帶來的樂趣。交流社會實踐的主要收獲和心得體驗,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外國飲食文化的理解。
融合點:用電子白板播放任務單,然后小組成員展示成果,用電子白板呈現照片或視頻,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培養學生主動、個性化的學習意識。
設計意圖:用電子白板播放視頻,在引入新課的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互動,有助于學生形成從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2.課中講授
步驟:①教師在電子白板上出示學習指南,明確交流內容及形式。②指導各小組學生討論、確定匯報交流的內容和形式。③關注各組匯報交流的亮點內容、多樣形式,及時做好記錄和指導,確定交流小組;學科教師可以參與協同指導。
教師活動:教師輔助學生匯報任務,并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點評與總結。
學生活動:意大利小組在匯報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關于意大利美食的照片以及小組親身體驗美食的照片,進行匯報交流;法國小組在匯報時,不僅展示了體驗美食的照片,還針對法國的紅酒文化,用手機錄制了一段講解視頻展示給大家,以供交流;在韓國小組匯報時,教師也發現了學生展示的不同之處,他們不僅匯報了美食,還通過對比,呈現了不同美食的照片。小組匯報完畢后,教師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進行了總結與反饋,并打分。
融合點: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學生的成果,呈現他們的思維過程;利用工具自身的交互功能,方便學生小組之間完成任務;展示教學資源,提供交互。
設計意圖:學生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能有序、互動地展示成果,勾勒出他們自己的思維過程。教師的總結反饋及打分以直觀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能提高學生的關切度,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3.課后提升
步驟:①通過問卷小調查,檢測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櫚ピ的整體學習提供數據參考。②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如“怎樣才能不斷加深對外國飲食文化的理解”“希望在學校活動中和成果發表時有怎樣精彩的表現”等。③組間交流,師生互動,互相評價。組長組織成員對本次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總結;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工具發起小組投票。
教師活動:①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利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究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完成任務所需的知識基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②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以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雙主課堂模式。
學生活動:聆聽教師的總結評價,并根據教師的反饋進行課堂反思,從而拓展自己在學習、生活上的思考角度。
融合點:①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展示學生的成果,呈現他們的思維過程。②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如教學網址、教學案例、教學成果等,為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和拓展學習提供支持。
設計意圖:本節課除了幫助學生了解外國美食,還希望借此主題,讓學生去思考,去計劃,去關注,去實踐。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呈現學生的思維過程,不僅能讓全班同學得以借鑒,還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路徑創造性地進行個性化探究,利用豐富的資源拓展所學內容。
智慧反思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H319
一、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意義
所謂教學實效性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從而使學生在理論知識、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等方面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的一種教學理念。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以及創新思維水平,對于學生知識結構體系的科學構建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對策措施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關于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問題,我國廣大學者都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并且取得了豐富的經驗。筆者結合現有的先進經驗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的提升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措施:
(一)認真做好教案準備工作,提升備課的實效性
教案準備工作是保證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基礎與前提條件。但是,我們許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了教案準備工作的重要性,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學生作業的批改上,往往認為只要學生的作業能夠及時正確的完成就實現了教學的實效性。在教案準備方面,有的教師直接在網上下載現成的教案,有的甚至不進行備課,而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臨場發揮。這樣一來,勢必會導致課堂教學的盲目性、機械性,不能有效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開展。所以說,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認真做好教案準備工作,提升備課的實效性。具體說來,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新課程標準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是我們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指導,是評估我們開展每一次課堂教學是否具備實效性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我們在進行教案準備工作之前,首先應當對所教課程的教學目的有一個深刻的理解與掌握,然后再根據具體課文進行逐項的落實,從而有效保證課堂教學方向不偏離。
2、認真研讀教材文本的內容
認真研讀教材文本內容是我們開展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條件。教師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正確把握文本的內涵,才能夠科學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與中心思想;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恰當的選擇課堂教學方式方法進行知識的講解;只有將教材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才能夠在學生提出疑問時進行科學的釋疑。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項資源
新課程標準中對于教材內容的組織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的,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每一項內容都是以所在單元的專題為中心開展的,尤其是每個單元的導語部分具有極強的導學作用,這就給我們進行教案的準備以及課堂的教學指明了方向與重點。因此,我們在進行教案準備工作時,應當充分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除此之外,課后習題也是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對我們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衡量標準,我們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課后習題的相關內容進行體現與滲透,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重點突出、目標明確,切實保障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積極創新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沿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師在黑板上寫、學生在座位上記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具有非常消極的影響。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創新科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確保課堂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具體說來,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組織學生有效學習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地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選擇、優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情境與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
2、積極轉換教師角色,構建有效課堂教學
優化課堂教學就是按照有效學習的目標,從學生的自我發展出發,從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上考慮,對課堂教學進行科學、周密的安排。從新課的導入、情境的創設、遷移和過渡,到課后練習的設計、活動的組織等都應當精心準備,周密布置,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立足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背景,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和信心。
3、適時全面評價學生,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學習評價具有激勵性,有助于學生欣賞自己的成功,發展積極進取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機并形成成就感,是實現有效學習的催化劑。“好孩子都是夸出來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評價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創造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服務,從而使評價成為激勵和引導師生發展的手段。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兩個部分的分析與論述,我們可以看到,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對于農村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勇于創新、積極實踐,不斷探索推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效性提升的對策措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農村語文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安豐梅.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淺談[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02).
[2]王義蓮.淺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革新,2009,(09).
一、課題的提出
1、電影課程的開設是時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當前社會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學校教育還是以學科教學一統天下,因而軟化學科邊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積極、主動、全面發展越來越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觀看影視,是學生業余生活的主色調,學生從電影電視中獲得的知識、觀念要比其它渠道得到的多得多。優秀電影是一門綜合藝術,融戲劇、文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筑等多種藝術形式為一體,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審美題材,是一門不具學科分類,獨具知識性、審美性、思想性、教育性的綜合課程,能與各項育人目標有機整合,通過優秀電影能提高育人實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2、開發電影課程是切實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需要。審美能力的強弱,影響人的方方面面,包括對藝術的欣賞與創造,對自然的熱愛與保護,對人的同情與理解,對現實生活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與揚棄,對自己的認知與調控,對未來的向往與追求等等,它決定了一個人對人、對事、對社會、對自然的態度和行為,因而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點。優秀影片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內涵,充分發揮電影的美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3、電影課程的開設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需要。各地學校在貫徹落實九年義務教育的同時,如何根據本校學生特點、因地制宜地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地發展?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如何使學校有特色,教師教學有特點,學生有特長?開發切合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不失為明智之舉。而數以百計的中外電影名片則可提供給各校足夠的選擇,各校完全有可能從中選出符合本校實際的電影組合,使之成為校本課程。電影課將教材從單一文字載體變為集“形、聲、光、色”于一體的生動、直觀的多載體形式,由單純的學科形式變為綜合藝術形式,必將以其獨有的特性引起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的重大變革,如何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個性特點,把呆板、乏味、說教的方法轉變為生動、直觀、形象、綜合的方法,把約束式、封閉式、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轉為開放式、參與式、自我教育式的教學模式,使電影有效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目前還沒有形成明確可行的常規和操作體系,能進入課堂教學廣泛使用的電影教案、教輔活動設計仍然匱乏。鑒于上述情況,我們選定《電影課程開發》子課題進行研究,以探索出一條小學電影課教學的良好途徑。
二、研究目標
1、形成電影課開課教材。要使電影課成為一門課程,必須要有一套符合學生特點的、科學的教材。電影課程開發的研究,就要從數以百計的影片中挑選出每個年級學生適合觀賞的影片,科學地安排好這些影片的觀看順序,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電影課程教材。2、研制出以美育為首,促進學生全面、主動、持續和諧發展的各年級教案、教輔活動設計。3、形成組織安排學生按年級觀片的可行性常規,如課時安排、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教學基本程序、教學策略、評價體系等,規范電影課程操作體系。4、進行電影必修課、選修課、自助餐的研究,研究電影必修課、選修課、自助餐的內容、比例和組織管理方法等。
三、研究方法
1、采用座談、問卷調查、統計等方法挑選出每個年級適合觀看的影片,科學地安排影片的觀看順序,形成各年級電影課開課的教材。2、采用經驗總結法編寫電影課程教案及教輔活動設計。先由各個班級語數教師討論、設計出初稿,然后全年級其他班級教師試按照該方案進行教學,并認真寫好教后感,提出自己對初稿的修改意見,最后由全年級教師再討論,由初稿執筆者定稿。3、運用行動研究法,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實踐,通過“實踐——總結——再實踐”,展開對電影必修課、選修課、自助餐的內容、比例的研究。
四、教案設計要求教案的設計是電影課程開發的重點,電影課教案的設計,既要遵循一般的規律,又要充分發揮電影課的優勢,突出實現以下兩個轉變:
1、轉變教師角色,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觀世界然后形成世界觀”,學生的審美能力、思想情操和對知識的真正理解是在其目不轉睛地、全身心投入地觀看影片和回味影片的過程中形成的,這是誰也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師應該摒棄以教材為中心,以自己為中心的做法,使自己成為一位學習的指導者,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把教案編寫的重點放在“導”和“促”上,而不是“填鴨”、“牽牛”或“放羊”,這樣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使學生獲得全面、主動、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2、轉變學生角色,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人的主體性是素質發展、提高的關鍵因素,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必然禁錮學生發展的能動性,阻礙學生的發展。電影課是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美感熏陶,不能靠告訴、講解,也不能靠灌輸、命令,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看、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才能實現與影片的共鳴,使電影課充分發揮具有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充滿情感、知識和教育性的特點,真正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促進學生辨別影視片中、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惡丑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個性品質的發展。所以電影課應該摒棄填鴨式的“灌”或“喂”,最大限度的為學生提供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鑒賞、質疑、爭辯、聯想、求異、進行知識再創造等,使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境地,主動去“覓”得可口的“食物”,建立動態的、自主探究的、自我建構的學習方式,主動、生動、活潑地發展。同時,在教案設計中要把握三個環節:1、觀影前:教師在觀影前應將影片仔細看一遍,掌握影片時代背景、中心內容,明確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點、情知狀態,找準放映中需要給學生點拔之處或激發學生想象、思維、體驗、討論之處,以便觀影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了解影片背景,或便于觀影前教師向學生介紹影片情況,2、觀影中:要把握情感激發點、想象激發點、審美關鍵點、知識關鍵點和心理作用點,適當點拔、激發,恰當地提出審美、思維或想象要求,引導學生感悟、品味、體驗、討論,使學生受到豐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體驗或潛在智慧的啟迪。3、觀影后:引導學生回味影片精彩情節和印象深刻之處,進行表演、復述或交流觀后體會等,進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為、凈化心靈。
五、教輔活動設計原則
1、自主性原則:電影課以其色彩、聲音、影像集于一體特點,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和擴展學生的想象、思維,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處于積極發展的狀態之中,因此電影課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在活動設計中,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狀態、思維境況,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使學生成為活動的主體,還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選擇活動,積極參與活動組織過程和評價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發展的主人。2、實踐性原則:教輔活動的設計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通過情境式、表演式、訓練式、辯析式、討論式等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乃至創造美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獲得直接體驗,發展各項潛能。3、綜合性原則:設計的活動著眼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知識和多種能力解決問題;對學生的活動應進行綜合性考察和評價,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僅從單一學科角度評價學生活動中的表現。4、開放性原則: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建立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有比較充分的思想、行為自由;活動空間可不受課堂場地的限制,應根據確定的活動主題來選擇;活動設計要有利于開放學生的心理空間,開放教材的育人空間,開放學生的經驗空間和課外生活的空間。1、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學習電影課開發的目的、意義、方法、內容,觀看《<家潔公司>導看紀實》等錄像,學習怎樣導看、怎樣編寫電影課的教案,教學的原則、方法等。2、檢查各班VCD、彩電等設備的情況,有故障的及時修理。3、檢查教師運用VCD定格、回放、選時播放等技術操作情況,對新教師進行這方面的補課,強化教師上電影課的技能技巧、熟練程度。5、把每部影片落實到每個班的老師,由搭班的兩位老師于4月1日前合作編寫好第一次觀看的影片教案和教輔活動設計。影片和教案、教輔活動設計年級內各班交流使用,其他班的老師在使用的過程中提出修改意見或另一教法、活動方案,修改、增刪、完善,最后返回初撰者手中,再次斟酌并定版。(二)實施階段(2002年4月——2004年7月)1、逢單周星期二下午第
二、第三節課開設電影課,組織觀影。以后每學年選二十部影片組織學生觀看。
2、逢雙周結合所看影片,設計并開展階段性活動。3、認真檢查教案,深入聽課,開展研討活動,推出典型教案、課例和活動,提高教案、教輔活動設計的質量。4、及時對電影課教學、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建立電影課評價體系。5、定期回顧、總結實驗經驗,根據實驗情況,對觀影次數、活動安排、教學方式、評價方法等常規做出相應調整。6、下學期初多媒體綜合校園網建成后,立即進行電影必修課、選修課和自助餐的研究。1、全面總結,明確電影課開課的次數、活動安排、教學基本程序、教材處理的基本方法、評價體系等常規性做法。2、對各年級觀看的影片進行全面分析、整理,形成各年級電影課開課的教材,并提出運用該教材的指導意見。3、收集、整理并完善各年級觀影的教案、教輔活動設計,按教材順序薈集成冊,形成各年級電影課教案和教輔活動設計。4、對實驗結果進行全面評價,做出實驗研究報告。
七、預期研究成果
1、2002年4月至2002年9月,撰寫組織安排學生按年級每周觀片常規化的研究論文及課程安排表。2、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遴選出100部優秀的、適合不同年齡學生觀看的電影片,進行科學、合理地分配、組合,使之成為各年級電影課程教材。3、2002年4月至2005年1月編輯好100部電影片的觀映指導(教案及教輔活動設計),形成《觀影指導》專集。4、2002年4月至2003年1月將電影教學示范課拍成錄像。5、2002年9月至2005年1月撰寫電影課程的課型比例、結構研究報告。
八、領導機構及分工
1、領導機構:組長:伍世馮副組長:王萬輝劉躍輝成員:劉小明、吳小紅、劉小玲、賴浩、張玉勝2、具體分工:伍世馮校長負責本課題研究規劃,課題實施的安排、評價、調整等,指導實驗順利實施。張玉勝負責課件制作、收集與處理各項圖表、數據等材料,進行結果分析、經驗總結、推廣應用等。賴浩、吳小紅、劉小明、劉小玲、劉躍輝分別負責
一、
二、
三、
[關鍵詞]基礎英語教學目標學科目標課時目標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100025
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預期學習結果,它有助于教師進行教學測量和評價、選擇和使用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學習等等活動。而“課時目標則是一堂課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也是一堂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1]。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是教師備課、寫教案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自筆者從教開始,每學期教育局都會組織行政人員到各校檢查教學常規,其中重點就是教師的教案與學生的作業,并規定了各學科每周必須書面全批全改作業的次數,要求上每節課必須使用新手寫的教案,打印的教案和舊教案不能用。教案必須寫明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具準備、教學過程(步驟)。教學目標要求寫好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且要求教學過程必須要有組織教學(上課準備)、復習舊課、導入新課(新課教學)、操練鞏固、作業布置(含歸納小結)五個環節。特別是校內外各種級別的說課、評課、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進城考核課、成果展示課、片段教學活動等等,更是作如此要求。結果,寫好教案花去了比上課多得多的時間。每當聽到社會上的人說“教師每天只上兩節課就完事了”,真的感到很氣憤、無語。
自從2001年開始我國全面實施基礎教育改革后,英語學科與其他各科一樣有了各自的課程標準。但課程標準還是被極端化了,按照“三維目標”和“五維目標”來編寫教案、設計課時目標,結果產生了“機械套用、概念含混、定位失當、主體錯位、倚重知識、目標松散”[2]等問題。
一、“三維目標”――所有課程的總體要求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頒布了國家課程標準,文件指出: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應體現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定了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即所謂“三維目標”。[3]
此后,負責常規檢查的行政人員開始要求教案要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來編寫教學目標。但教學過程歸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歸教學方法,怎么也變成教學目標了?難怪有學者認為“三維目標”有問題:“漏洞百出,遺珠之憾;邏輯混亂,分類不當;不便操作,難以檢測”。[4]比如價值觀教學,不能像教知識和技能那樣通過口授和操練的方法來培養。價值觀教學應融入到課堂教學的活動中,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地影響。
其實,“三維目標”是對包括英語課程在內的所有課程提出的總體要求,或是各學科教學的策略維度,不作為各科教學的課時目標的具體要求。單就英語學科而言,應該“以知識、技能為基礎,注意過程與方法,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5]來體現“三維目標”,開展教學活動。這不也是英語學科的教學策略嗎?
二、“五維目標”――英語學科目標的五個基礎層面
2001年,我國教育部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 普通高級中學英中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基礎英語的學科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個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由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層面建立起來(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提出的英語課程總目標還是由這五個層面構成),但并非要按照這五個層面來設計英語教學的課時目標。
結果,這五個層面或維度被稱為“五維目標”,還是要求英語學科按“五維目標”來設計課時目標,不少英語教師的課時教案上出現了technique / skill aim(s), knowledge aim(s), feeling and attitude aim(s), learning strategic aim(s)和aim(s) of culture sense等五個教學目標,結果吃力不討好。
三、課時目標――教學目標具體化
課時目標是一節課預期達到的教學結果,是學科目標的具體化,需要具體地表述,而不是空泛、籠統、抽象、模糊地表述。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2003年版)[6]有:
[教學案例1]
教學目的:運用所學語言討論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最佳方案。重點訓練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適合級別:6-7級
本案例簡單化多了,具體化了,不必分別寫明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目標是什么。
以前習慣用英語寫教案的英語教師,把教學目標寫成teaching aims, teaching goals或teaching targets, 教學重點寫成important points, main points或chief points, 教學難點為difficult points或hard points等等,各種英語教案參考書也是這么幾種說法,五花八門不能統一。直到2013年筆者參加省級培訓后,才知道教學設計、課時目標、教案編寫等問題已由專家、教授們作了統一認識:教學重點是foci / focuses of the lesson,教學難點是special difficulties,教學目標是objectives of the lesson;先根據教材確定課時教學的重點、難點,再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教學條件等來設計教學目標;英語教學的課時目標要具體化,不要按“三維目標”或“五維目標”去機械套用;要從學生的學習角度來進行教學設計、表述教學目標。
此外,英語課時目標應該要符合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出版的《管理實踐》一書中所提出的SMART原則:specific(具體的)、measurable(可測量的)、attainable(可達成的)、relevant(相關的)和timebound(有時限的)。[7]
[參考文獻]
[1][7]王斌華.英語課時目標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4(9).
[2]楊華娟.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及問題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4(7).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S].教基(2001)17號,2006.
[4]李康耀.“三維目標”的三個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2(3).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法》 課程實踐 教學方案設計
《小學英語教學法》是英語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旨在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小學英語教學法的理論和教學規律,學會運用各種方法方式、多種類型的教學手段和技術,提高教學水平和課堂效率。根據高職教育的特點,本課程在適當介紹英語教學理論不同流派的同時,將側重點放在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的實際課堂教學上,重點培養新課標下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結合本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市小學英語的教學與教改情況,特從課程實踐教學設計、實訓教材開發、產學研結合三方面進行教學方案設計。
一、課程實踐教學方案
(一)校內實踐教學
1.課堂教學實踐。本課程每周課時為4,共計64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30,實踐學時為34。實踐內容分為兩大類:一為觀看示范課錄像,進行評課和討論;二為教學技能分項訓練。其中觀看和討論示范課Learning teaching共10學時,教案編寫Lesson planning、教學技能分項訓練Teaching techniques、說課等12學時,試講Teaching practice12學時。
2.設置實訓周。將第四學期第15周定為教案編寫技能實訓周,第五學期第13、14、15周分別設定為課件制作、教師技能綜合技能實訓周,保證實踐教學內容的訓練時間,集中訓練學生從師技能。
3.第二課堂教學實踐。定期組織具備專業特色的學生活動,為學生提供鍛煉和展示專業技能的平臺。例如:教師技能大賽、英語文化節、英語口語之星大賽、英語演講比賽、教案設計大賽等。
(二)校外實踐教學
本課程團隊在課程的設計和安排中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力圖建立一批長期、穩定、遍布全地區的實習基地。通過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觀摩、見習、輪訓,使學生感性、直觀地了解小學、小學生,熟悉小學英語教學方法與學生課堂管理的基本做法等教材中難以直觀體現的內容。
1.實習基地見習、輪訓。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已成為用人單位和教育部門的共識,而產學合作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英語教育專業依托實踐教學基地,以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為導向,從“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出發,制定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見習、輪訓實踐教學體系,其核心是教師崗位認識課程。崗位認識課程是在專業基礎課程或專業技術課程之間展開的課程,要經過四個階段實習和認識。
(1)助教崗位認識
這一部分內容通過學生利用雙休或假期在英語培訓學校完成。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在未來工作中接觸到的第一個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任務和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2)教師崗位認識
通過見習、輪訓等方式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了解英語教師的日常工作任務,掌握一定的教師職業技能。
(3)班主任崗位認識
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考察和學習,讓他們了解班主任的基本工作任務,初步掌握與其他任課教師的協作能力,與孩子和家長的溝通能力。
(4)教研組長崗位認識
以輪訓的形式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了解教研組長的崗位職責和基本工作任務,為日后工作做好準備。
通過崗位認識實踐學習,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同實踐相結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學好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訓課程有足夠的信心和思想準備。學生能了解課堂上哪些知識是有用的,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還應具備哪些素質,通過崗位認識實習,對自身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社會實踐。讓學生利用暑期或課余時間去小學代課或組織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做家教或利用業余時間去一些英語培訓機構(如新東方培訓學校、小新星培訓學校等)做兼職;暑期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學生下鄉支教活動已成為外語系的品牌活動。
3.教育實習。第六學期進行,共12周。在實習過程中,每10―15位學生配一名帶隊老師,負責實習的全面管理,特別是對實習生的聽課、備課、試講、上課、課后評議、班主任工作等進行具體指導,確實保證實習質量。
二、實訓教材開發
教案設計技能是一門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必修的基本技能之一。通過實訓,學生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進行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分析和處理教材,了解學生,制定教學策略和編寫教案,為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從事小學英語教育工作準備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該技能實訓的教材應以學生的就業導向為依據,直接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學英語課本。著重培養學生對小學英語課中的語音、詞匯、對話、課文的教學實踐技能。這樣的實訓教材有利于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畢業以后的教學工作。
三、產學研結合
(一)頂崗實踐
一是安排擔任本課程的教師到本市的小學和英語培訓機構進行實踐鍛煉,在實踐中熟悉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現狀及教改趨勢;結合學校或培訓機構的教學實際和用人現狀,不斷完善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教師可在授課以外的時間以學校或培訓機構為主,幫助他們解決課堂教學方面的難題;同時也帶著教學中的一些課題,到學校向在豐富實踐經驗的一線優秀教師們請教,在他們的幫助下提高科研開發的能力和教學質量。二是專業教師跟隨頂崗實習的學生到實習基地進行一學期時間的鍛煉,他們在學校既是指導教師又是任課教師,除指導學生實習外,還直接參與英語日常教學;同實習生一起幫助學校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如單詞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舞臺劇表演等;組織實習生為小學或教育機構制作教具。
(二)聘請襄樊市小學英語課名師來我院講學
聘請我市優秀小學英語教師來我系作專題講座或講示范課,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最新實踐教學成果帶入課堂。
(三)對社會和基地人員進行培訓
自2001年起,學院每年暑期在襄樊市教育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為襄樊地區培訓小學英語教師五批,先后培訓全市小學英語教師近600人次。通過小學英語教學法的專題培訓,提高了我市小學英語教師(含基地教師)英語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也促進了參與項目培訓的任課教師進一步深研小學英語教學的規律與改革前沿信息。利用網絡BBS論壇、個人BLOG等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全市小學英語教師之間的交流和資源共享。并且讓學生和小學英語教師通過這個平臺進行溝通,為本課程的課外教學拓展空間。
以上對于本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實訓教材開發、產學結合三方面的方案設計體現了以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就業導向為出發點的主體思想,依托實訓實習基地建立起了長效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從而達到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郭嵐峰,楊樺.教育信息化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J].北京: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6:60,(1).
一、逐步抓實了常規教學的過程管理
一是落實了教育組提出的領導干部和教師的十項工作內容與要求,建立健全了教師每學期一側的工作留蹤記錄手冊。每位教師把自己一年來按工作任務、教學進度,把自己完成的各項任務,逐項幾時歸檔留蹤,是自己工作的每一環節都留下了踏實的腳印。
二是學校檢查及時,做到了至少每月落實常規檢查一次。包括備課、課堂教學、單元考試情況、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綜合實踐活動情況、練習、作業和預習情況。
三是定期組織各年級的閱讀活動,促學生閱讀習慣的形成。做到了兩周搞一次合班閱讀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有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展示熱情。
四是抓實了單元過關考試,使教師在教學、輔導上有的放矢。通過單元過關測試和過關分析,教師能夠很好的把握學生對本單元學習情況,對哪些學生能很好的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哪些學生能勉強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哪些學生不能很好的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底碼清楚,并能采取相應的措施,落實輔導,減少掉隊學生。更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五是抓實了課堂后記,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執教能力。通過教師觀看自己的課堂教學實錄和教師評課交流,讓教師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優缺點,寫出自己的課堂教學后記,從而達到改進缺點,發揚優點,不斷提高。
二、抓實了教研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師的執教能力。
1、本學年我校聽課實行了聽、評、教學面對面。也就是在教師講完課的同時,聽課人就在課堂上與被聽課教師,在課堂現場,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直面交流,包括教學環節的設計,板書設計,練習設計、課堂用語、教態以及教學方法的運用等。加深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方法手段認識的進一步提升,使教師的受益得到提高,青年教師的執教能力得到了提高。
2、教師的課堂教學與空課、網上優秀課實現有機對接。本學期我校除及時收看縣空中課堂播放外,學校從網上下載名師名課,統一存放學校名課庫,由教師利用業余時間隨時觀看,同時也解決了小學校教師同時聽課難于解決的問題。學校要求教師看后學習其精華,應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并且要求教師每學期上一節自己滿意的與空課對接的模仿課,從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的能力與素質。
3、學校要求五年以下教齡的新教師,要參考成教案、網上優秀教案,寫出自己的教學教案和教學后記,促使教師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和運用教材。學校檢查教案的同時還要教師說說某一課教案設計的理由,這樣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和教材的開發、運用能力。
4、新老教師結對子,以老帶新共同提高。本學年,骨干教師分別與新教師結為教學對子。做到了定期和隨時聽課,這樣也解決教師聽課前的有意準備,突出了常態課的特點,也更有利于解決常態課的問題。
5、中老年教師著重解決了,備課希勒糊涂的現象。對中老年教師使用的成教案、網上優秀教案進行月檢查,均做到了“圈、點、勾、畫,加批注、加修改。是老教師的老牛干山的做法得到了遏制。
三、養成教育效果顯著,學習習慣得到培養。
一是加強了閱讀課和課外閱讀的活動,學校每兩周組織一次一至六年級穿插合班閱讀展示。通過閱讀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了閱讀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是各年級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圍繞教材內容,以教材為中心,增強了本資。料來源于文秘范文學生的興趣,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三是加強了課堂常規教育。學校統一按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各年級的課堂常規,各科教師嚴格按課堂常規要求學生,促習慣的養成,為學習習慣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四、抓實了學校、班級的文化氛圍的不知,改善了教師、學生的辦公、學習環境,同時也發揮了隱性教育的功能,是學生處處能見到行為的提醒、警示。
本年度,布置了櫥窗,展板,樓道和教室,增強了育人功能。
五、落實了兩課、兩操、一活動,培養了學生做事有條理,講效率的精神。
一年來,我校的廣播體操、眼保健操和課外活動從不間斷,只要能做就堅持做。并定期組織廣播體操、眼保健操比賽,是學生在得到鍛煉的同時,增強了集體主義榮譽感和責任感,同時也培養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加強了音、體素質的培養,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技能,打出了學校的知名度。
小籃球和藝術隊堅持常年訓練,學校小籃球連續幾年在全縣籃球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藝術匯演連續幾年獲得縣級獎勵。實現了學校有歌聲、天天操場有運動,使學生在學校生活,有規律、有秩序。
七、存在的不足
1、在美術學科上由于師資缺少。學生的美術素質得不到培養和發展,只是學生在此方面的欠缺。
2、學校的各項檢查工作有時出現,走馬觀花的現象,存在抓得不實、不透的現象。
3、后進生的輔導還欠力度,輔導措施有不到位的現象。
4、個別班級還有不管理不到位現象,學校檢查就搞,不檢查就拖。在一些教師中還存在懶惰思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使各項工作抓實、抓深入,把工作做好,是Xx小學的各項工作再創佳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關鍵詞:綜合實踐 活動主題 學校周邊資源
一、立足教材,恰當挑選活動主題
目前,廈門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實踐活動》,對于這套教材是不是要像語文、數學等學科一樣嚴格按照教材上課?我們知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生活的直接經驗,在實踐活動中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并最終達到“融于生活”的效果。因此,教材中的內容應該有選擇性地挑選一些學生喜歡的主題來上或根據實際情況挖掘一些新主題。那么該如何挑選開展的主題活動呢?教育科學出版社的《綜合實踐活動》分為安全教育第一課、活動方法導航、主題實踐活動、可愛的家鄉四個模塊,我們可以把這四個模塊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如安全教育,是學校一項重要德育活動,因此,我們將安全教育確定為必上的內容;又如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新方式需要方法的指導,教材中每冊都安排了“活動方法導航”,從三至六年級由淺入深地介紹活動中常用到的觀察、訪談、查閱資料、設計與制作、實驗、問卷調查、反思、總結等方法,在實際的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選擇的主題活動,結合學生學習能力,進行相關方法的具體指導;對于“主題實踐活動”和“可愛的家鄉”,我是先讓學生閱讀、討論、了解每個主題,然后讓他們投票選出最想開展的主題活動,再根據他們選出來的主題開展相關活動。
二、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開發具有個人特色的主題活動
任教綜合實踐學科的老師,大部分是兼職教師,因此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自己所教的其它學科中挖掘相關主題,從而開發具有個人特色的主題。比如:人教版語文學科綜合性學習單元:五年級《遨游漢字王國》、《走進信息世界》,六年級《輕叩詩歌大門》、《難忘小學生活》,我們可以結合書本中內容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數學學科三年級下冊學習年月日,我們就可以結合年月日開展《年歷的研究》主題活動, 四年級下冊學習綜合應用簡單的排列組合、統計相關知識,那么我們就可以結合這些知識開展《營養早餐》或《小管家》等實踐活動。
三、挖掘學校周邊資源,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主題活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區域特色,因此,我們可以開發出和區域特色緊密結合的主題活動。如我校地處廈門港,毗鄰鷺江岸邊,當地以前的居民主要以捕魚謀生為主,這些以捕魚為生的居民也被稱之為“民”,我們學校以前的名字稱作漁民小學,也就是說學校的大部分孩子都是漁民的后代,是大海的兒子。因此,我們抓住這一得天獨厚的社區教學資源,開發出“關于民的研究”的主題活動,也得到了當地保護民文化遺產的資深人士的廣泛支持。我們知道廈門是中華白海豚分布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人們也能在廈鼓航線上拍到中華白海豚嬉戲的場景,我們抓住這一社區教學資源開發“保護中華白海豚”的問題實踐活動,我們還聘請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師郭清輝參與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邀請他們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使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有效地拓展了教育外延,豐富了教育內涵,深受學生的喜歡。
四、精細化管理,保障主題活動順利開展
主題確定完了以后,為了保證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我們要對活動主題進行精細化管理,即活動前圍繞主題制訂主題指導計劃,活動中有活動過程記錄,根據實際情況對操作過程進行及時的調整,活動后要總結和反思,注意經驗的積累和提煉。
首先,是撰寫主題指導計劃。一般可以從主題設計意圖、活動目標、指導計劃三個方面組成主題指導計劃。在《廈門市第五屆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創新大賽教學設計要求》里,規定從概述、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幫助和總結等八個方面來進行教學設計,因此主題設計意圖可以從概述、學習者特征分析、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表述。
其次,利用教案記錄活動過程,調整操作過程。為了保證活動落到實處,活動中離不開教師及時記錄及對活動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教案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它可以隨時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由于綜合實踐學科更關注學生的實踐,教師的教案撰寫可以是詳案和簡案相結合,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成課時教案。
我們知道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活動的體驗、經驗的積累,綜合實踐為學生提供體驗的舞臺。每次活動開展完后,在和語文老師交流學生們撰寫的活動反思時,給我們的感受是:孩子們有了體驗,寫出來的作文就比較充實,也容易出彩。因此我相信孩子們有了親身體驗,有了收獲,喜歡上綜合實踐以后,也就喜歡上了你,從另外一個層面也推進了主科的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教師專業素質的界定教師專業素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多方面的專業要求,是順利進行教育活動的前提,也是教師勝任工作的基本條件。
2.教師專業素質的結構教師的專業素質具有結構性特征。其結構素質包括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教育部2012年2月下發的《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其基本內容包括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三個維度是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分別對應的領域有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教育教學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同時,每個領域都有具體的基本要求。
3.綜合文科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設計應著眼于培養教師專業素質對于進行教師職前培養的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筆者認為,其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應著眼于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如綜合文科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能力的獲取、教學實施及反思與發展的體驗、教師專業情感與教育教學態度的養成等,為將來能夠走上或適應中小學教師工作崗位做準備。
二、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1.改進學科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在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的課程目標下,依據學科課程的特點,專業任課教師探索和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人文社會科學概論課程的自學輔導式教學方法、政治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法、自然地理學的直觀教學和讀圖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學法、中學政史地教學論的項目實訓教學法等,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以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為課程主要目標的是中學政史地教學論課程的項目實訓四階段教學模式。依據初中政史地教材內容體系與特點,我們分別將中學歷史教學論、中學政治教學論、中學地理教學論課程設計為5~6個實訓項目,并將課程理論內容融入貫穿到項目實訓過程當中。該模式是把項目實訓過程分為項目實訓任務布置—實訓準備—實訓展示—總結提升四大階段,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實訓的教學模式。第一階段,項目實訓任務布置。該階段需教師組織,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每個項目需要有相關的理論做背景,均有教師素質訓練的側重點,需要任課教師做相關說明。如教學設計與模擬教學項目,往往側重于教材內容的分析、教案的設計及教態的訓練,需要任課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內容結構,每一部分內容有什么特點,教學內容如何設計才能符合邏輯性,在此基礎上怎樣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才能讓學生接受,并將教學設計編寫為教案,教案與教態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項等,必要時還要展示以往學生的模擬教學視頻加以說明,之后布置該項目實訓任務,發放項目實訓指導書。第二階段,實訓準備。該階段由項目實訓小組長組織,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事先將學生分為6人一個小組,每組準備一套該學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學參考書及課程標準,每個學生選擇好內容,依據項目實訓指導書的要求和課上所學內容,利用課下時間,研讀教材、教參和課程標準,并查找相關資料,小組進行集體備課,做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制作課件,小組長組織試講、試評。第三階段,實訓展示。該階段還是由項目實訓小組長組織,其中一組在多媒體教室模擬教學、模擬說課或見習交流,教師全程跟隨,適當評價,小組成員詳細記錄教學過程,依據評價標準評分,教師組織自評、互評。其他小組同時在微格教室模擬教學展示,同一小組成員記錄、評分,小組長組織自評、互評。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教學實施能力與教學評價能力。第四階段,總結提升。各小組項目實訓展示結束后,全體同學集中起來,由教師組織有針對性的總結,回放學生模擬教學錄像視頻或微格視頻,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生反思、改進、提高。該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有駕馭全程的組織指導能力。首先,需要教師依據初中教材的內容特點及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并確定實訓項目,每個項目要有具體的實訓指導方案;第二,教師要研讀初中教材、教參、課程標準,并經常到中學聽課,研究中學相應學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對項目實訓實施指導。我們有的任課教師有中學相應學科教學經歷,運用該教學模式得心應手;第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項目實訓展示進行理論提升,需要精心篩選學生展示實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僅要學生知道怎樣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由于該模式各實訓項目將課堂教學形式生動化,將實訓任務布置、實訓準備、實訓展示、實訓總結緊密銜接,將“全班”與“小組”“、小組”與“個體”有機結合,學生全程參與體驗,既有現場指導,又有總結提高,體現了目前倡導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特點。并且,在中學政史地教學論項目實訓教學模式的帶動下,其他學科課程也依據課程的特點,設計1~2項實訓項目,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師專業技能。
2.形成實踐課程體系,探索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教師專業素質本專業的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社會調查、綜合技能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等。2012年,結合《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我們對綜合文科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實踐課程課時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實習增加到480學時(14.5周),目前已形成學科課程項目實訓教學、教育見習和社會調查、綜合技能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在時間上前后銜接,在內容上相互貫穿的實踐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也為四階段,即:課程實訓奠基—教育見習(包括調查)感知—綜合訓練強化—實習體驗。對于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對于學生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操作過程及特點是:一是在時間安排上,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體現課程內容及課程目標的銜接性。在大二下學期配合教育學課程,安排1~2天的教育見習,初步感知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在大二結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會調查,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的內容是教育調查,進一步探討中小學、教育問題;在大三上學期,配合中學政史地教學論,安排2天的教育見習,學生觀摩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改進、教學設計、模擬教學及教學評價;大三下學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師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將教師的基本能力綜合為幾個大的項目,逐一訓練,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備實習資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實習,一般是8周的集中實習,統一組織到初中進行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實踐。其余時間學生自主分散實習,進一步強化教師職業素質。二是在組織形式上,自大三上學期的教育見習始,對應中學政史地教學論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學科(歷史、地理、政治任選其一),依據選擇該學科的人數,再分成小組,分別配備指導老師全程跟蹤指導,包括教育見習、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集中考核、總結交流。該模式以培養學生教師綜合能力為主要任務,形成了從組織方法到組織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體系。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監督,教學主任主管協調,教研室主任落實,中學政史地教學論任課教師、初中學科教師協同具體指導的組織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設置活動課程組長(由班長或學習委員擔任)、學科組組長(由學科教學論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長(小組推選)三級管理體系,負責活動課程的紀律、安全、活動項目的準備、練習、與指導教師溝通等工作,使各門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按計劃有序、高效運行。由于學生自我管理與教師督促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各門實踐課程教學效果非常好。四是在實踐課程評價上,各門實踐課程均制定了課程教學評價方案,采取綜合評價的辦法,實行校內指導教師評價、校外中學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形式上,實行書面評價與學生實踐表現評價相結合,書面評價包括教育見習報告、教育調研報告、教學設計方案、教育實習參與活動的記錄及教育實結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不僅關注學生教師專業技能,還關注教師專業態度、教育教學反思等的考查。
三、結語
【關鍵詞】美術教案 預設 生產
一、存在問題
問題一:對課堂生成的預見性不夠,教案的撰寫“寫、用”脫節。
所謂計劃,既包括意料之中的計劃,也包括預料之外的計劃。只有預先做好計劃,才能在那些意外發生的時候有額外的選擇,來確保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那些用于教學的工具也需要事先準備好,才可以在使用的時候隨手拈來。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必須隨時做好教學過程偏離原定計劃的準備,對學科問題的深入掌握有助于更好地解決問題。
問題二:沒有備學生,忽略學生主體。
教學中應具有課程意識,學生意識,開放意識,問題意識。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要改變教學目標中只重視認知目標,而忽視能力與情意目標的現狀,重視學生的發展。認識到自己的主要職責在于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一定的教育情境,營造良好的精神氛圍,把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學生自主地從情境和互動中去形成知識,喚起學習者的學習需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加強教育與生活的聯系,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
二、分析問題
教師的備課不是為了“預設”,是為了“生成”。給學生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才能真正地放飛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意識。
編寫美術教案的目的主要在于:
第一,整合美術課堂教學活動的進程。由于美術教案是對美術課堂教學的內容組織、過程設計、教法實施等的總體設計方案,因此它對課堂教學起著全面統整的作用。
第二,增進教師對美術教學目標與程序的思考。由于撰寫美術教案時,教師必須設想多種教學活動,并明確體現在教案的圖文中,因此能促使教師對教學目標與程序進行全面、系統、深刻的思考。
第三,記錄教師對美術教學觀念的理解及班級教學活動情況,并以此為依據,設計今后的美術教學活動。
第四,了解課堂美術教學活動情況。通過美術教案,人們可以了解與討論課堂教學活動的情況及可能存在的問題,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改進。
教學過程是集知識傳授、師生合作、多樣方式、時間安排、需求評定、課堂評估以及責任心于一體的綜合性過程。該過程本身的特點已經顯示出了教學本身的復雜性,缺乏規劃的教學過程必定是一個反復摸索、極為忙亂、盲目樂觀的過程。大量的、細致的計劃是良好教學的關鍵。另外,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將有助于教師做好計劃。
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一:教師的備課不是為了“預設”,是為了“生成”。
就教師而言,要努力做有思想的備課者,設計有創意的教案。如果只是為寫教案而寫,寫、用脫節,就失去了寫教案的意義。教師可以通過備課兼收博取,培養用多學科知識解決所任學科問題的能力;在備課信息的儲備上,不僅是量的增加,還要有質的提高,更要有思想地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自身的知識更新。不僅要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好自身的情緒、情感、風度和儀表等。這樣,才能生成獨具個性的、有創意的教案,才能消除“臉譜化”“模式化”的弊病;教師的備課能力也能不斷生成和提高。
解決問題二:在備課時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
1.教師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鼓勵探究與創新,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在備課時就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與“不教”、“講”與“不講”、“幫”與“不幫”的“度”的掌握,也是對教師的要求。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將“學與玩”、“制作與創造”相結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興趣出發,培養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重視思考的過程和綜合信息的交流,關鍵要有新奇的創意,讓學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教學過程對學生造成的感受是學生能否積極學習的關鍵。興趣是學習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程應突出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育特有的魅力。
2.在美術教學中把其他學科知識帶到到美術課中,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巧妙融合。新教材、新課標使美術課必須會涉及到其他學科或其他范疇,基礎美術教育既要關注美術本體,更要關注教育功能。因此美術課程要努力與其他學科的內容和廣泛的社會生活發生聯系,增加自身的綜合性和多樣性,并以次增加美術課程的魅力。
四、思考與拓展
1.加強集體備課,優化教案。教師可以通過經常性的集體備課,進行全員的交流研討,提倡實事求是的找問題,杜絕回避問題的現象。集思廣益,科學揚棄、優化教案,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課前多說課,課后多寫教后感。教師通過課前的說課錘煉教學語言、把握時間的分配、發現并修正教案中的不足……通過寫教后感,反觀教學實踐。在反思失敗和教訓中,獲得“吃一塹,長一智”的啟迪;在反思成功和經驗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通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
第一、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如:成功的教學行為是在什么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后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么?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么?
第二、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不足或缺失,并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如:教學中遇到了什么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是什么?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