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演講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演講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演講實訓總結

        第1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經濟法基礎知識 教學情境設計 實踐實訓環節

        [作者簡介]楊波(1969- ),女,遼寧海城人,鞍山師范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法學。(遼寧 鞍山 114000)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3-0136-02

        傳統的課堂教學主體是教師,教師教學圍繞著學生轉,以灌輸知識為主。隨著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著眼于學生崗位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升的需要,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大大有別于本科院校,因此除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外,重點應落實在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技能提升上。近年來,筆者對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經濟法基礎知識”教學實踐加以總結并根據課程特點創設了一整套完整的課程實踐、實訓環節教學情境,初步形成了一套立體課堂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該課程采用流程式實踐、實訓環節教學情境的必要性

        1.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需求。職業教育是面向社會的教育,培養的人才應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學習需求,同時把經濟法知識有效融入學生未來工作實踐之中,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探索的問題。現代社會要求高職院校的學生必須認真學習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切實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課程本身具有實踐性、應用型特點。“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實踐性強,在傳統的重理論傳授、輕實踐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要點。這種方式因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溝通,極大阻礙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實踐感知性差,慢慢導致學習信心不足,失去對課程的學習興趣。“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是一門實踐能力要求極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應重視基本理論與專業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經濟法理論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3.現代教學方式要求打造立體課堂。拘泥于傳統的教學規范、教學制度、教學觀念的限制,以往“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課堂基本以講授為主,雖有在課堂上模擬真實生活的案例,講授一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但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離學生的認知特點還有距離。因此,從整體上按照授課環節設計教學情境,即從課前、課中、課中加課余、課后、畢業前等環節入手,創設出該課程的立體課堂、設計完整的“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流程式實踐、實訓環節教學情境,能適合職業教育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

        二、流程式實踐、實訓教學情境的具體環節及實施

        “經濟法基礎知識”實踐、實訓教學情境模式設計,整體上按照授課環節設計教學情境如下:

        1.課前:學習方法指導、課前五分鐘演講。(1)課程網頁上的學習方法指導。“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2009年被評為遼寧省省級精品課,已經建立了該課程的網站,因此學生在學習本門課程時可以充分運用網絡資源。在課程資源欄目中專門設計了學習指導項目,教師授課前可以指導學生課前在網上查閱學習。(2)課前五分鐘演講。有演講實施方案和環節:實施的目的和意義、預期目標、演講方案、總結和評估,教師點評指導意見;學生上交演講稿,教師反復指導;每次課課前可以采用學生自己自薦或者集體或者教師推薦進行演講;演講后學生上交演講感想。

        2.課中:案例引導教學法。采用“任務驅動”方式。比如,在講解某一個章節內容時,流程如下:舉具體案例實例(選取典型案例)―引出本章具體內容―指出問題(可以從教者指出也可以讓學生指出,同時可以進行互動)―教師講解本章節具體內容―再進一步解決所舉的具體實例―發散思維舉相關案例,提高學生能力。

        3.課中+課余:自擬案例、相關實訓項目。第一,自擬案例。(1)流程包括:方案設計(教師在課堂布置,學生也可以上課程網站自學方案查看實例)―學生根據方案分組操作―上交自擬案例材料―教師講評―課堂反饋。(2)方案設計如下:項目創意,通過所學的法學理論知識上升為實踐能力的培養;考查環節:教師基礎理論講授―學生吸收―學生分小組自編案例―小組討論―集體評議―教師講評。(3)案例選取要求:選取的案例范圍應圍繞教師已經講授的知識內容和相關法律法規;案例選取的內容必須貼合實際,可以是身邊發生的案例也可以是親屬的實例;案例描述可以圍繞一件事或一系列的事件來展開,應完整;案例的分析評價應有理有據,觀點和策略要集中、正確;(4)自擬案例涉及環節:案例題目自擬,每一案例材料包括四個部分內容――背景、案例描述、分析、反思。在表述時,四部分內容可分可合,由作者視行文的需要而定。(5)采取形式:每班級以五人為單位分小組進行,每個同學有發言,有小組結論,基本上采用合議庭評議方式進行,小組結論類似法官判決。(6)教師講評:從法律規定和案件處理兩個方面進行。

        第二,相關實訓項目。針對培養學生的法律知識應用能力設計了8~10個相關實訓項目。訓練目的和任務:培養學生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在經濟管理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矛盾和糾紛的能力,擴充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展學生的執業能力,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主要項目有:討論并制作一份企業設立策劃書、進行公司審批申請及登記注冊、簽訂并完成一份合同法律文本設計、所得稅或產品質量法解讀與運用案例討論、書寫訴狀等。以簽訂并完成一份合同法律文本設計為例,該實訓項目包括:項目能力培養目標、實訓內容、訓練方式、項目考核辦法等環節,同時配備實訓項目考評參考樣表。

        4.課后:網絡考試測試系統和網絡“教、學”研討與交流。(1)考試測試系統。通過“經濟法基礎知識”網絡課程,針對測試知識掌握情況設計了網上考試系統,測試項目有選擇、名詞解釋、簡答、案例分析、材料分析等題型,學生可以在線測試知識的掌握情況。(2)“教、學”研討與交流。訓練方式:由教師精選有代表性的案例,同學們需結合所學的有關法律法規從提供的案例中選取一到兩個進行自主分析,由教師進行評價和指導。最終學生可以登錄網頁查詢到各個題目的參考答案。“教、學”研討與交流這種方式就是通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形成交互互動。

        5.課余:辯論賽、法院旁聽、模擬法庭、校園法律咨詢平臺等。(1)辯論賽。訓練流程如下:關于辯論理論規則和辯論技巧的培訓和講解;選辯題,擬選用辯題――抽辯題,經參賽班級選手現場抽簽,確定對壘班組;觀摩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光碟并分析;擬定辯論賽賽程,確定指導教師;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程序過程;總結表彰。(2)法院旁聽:庭審實例這種方式生動、形象、鮮活,受到大學生的歡迎。法院為大學生提供法律實踐教育,在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理解、塑造大學生完美人格方面,有著其他部門不可替代的優勢。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強化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是人民法院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有效途徑。(3)模擬法庭。模擬法庭環節應按照庭審的實際環節進行,流程如下:前期準備、庭審現場、庭審過程、合議庭評議以及宣判。學生在課余的演練環節應包括:制訂模擬法庭實訓活動方案―法院旁聽觀摩―學習參考劇本―確定擬用劇本―安排角色―反復演練―實際進行模擬法庭―效果評估與反饋。(4)專家講學。專家講學采用講座教學法,定期聘請法官、檢察官、律師、企業法律顧問等就有關法學實踐具體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專家的實際辦案經驗與經濟法相關理論密切結合,通過極富感染力的講授,切實增強學生對經濟法課程知識的感性認識。(5)校園法律咨詢平臺。課程籌建了一個網上與學生能夠實時互動的溝通渠道――校園法律咨詢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可以給學生傳遞法律信息,而且能夠做到普及法律常識、提高法律意識、解決法律疑問,同時增加學生課程學習的實用性。(6)社區法律咨詢活動。成立社團或者法律咨詢小組將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起來,進社區開展如以“送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社區”為主題的法律咨詢活動。活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更能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充分鍛煉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

        6.畢業前:學生寫經濟法方面的畢業實踐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寫作是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檢驗。幾年的實際運作證明,這種調查報告的模式十分適合高職院校的學生。例如我系學生寫過《海城地區商標侵權現狀調查》,調查主要是選取了海城地區的夜市、商場、箱包市場來進行,對調查到的第一手資料分析運用,采取的形式和選取的資料都具有實際性。這樣的調查報告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應用性。

        三、實施流程式教學情境應注重的問題

        1.注重實踐、實訓環節的全流程實施。“經濟法基礎知識”這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只有應用到實踐中解決問題才能最大程度實現教學目的,因此一定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全流程實施教學情境模式。第一,樹立“教師教會學生學”的理念,切實轉換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往是“教師教、學生學”以及“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教師教學生學”較比“教師教、學生學”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相脫節的狀況較有進步,但是相對于“教師教會學生學”的模式仍有不足。“教師教會學生學”,教師不僅教知識而且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二,全面把握實施的各個環節,將全流程實施落到實處。利用有效手段將課前、課中、課余等環節有效實施。僅以課前五分鐘演講環節為例,該項目僅占用課前五分鐘,但是教師和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該項目需要大量時間。教師指導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講解項目實施的目的、意義、項目實施的預期目標;對課前演講方案予以指導;學生演講結束后的總結和評估等。學生自主完成的內容包括:組建組織機構,選擇學生負責人,對學生進行分組,選拔人員,選取演講稿,課下準備,課上演講。課前五分鐘演講環節同時為課余環節的辯論賽提供有效預熱。第三,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組織能力和自治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構建學生領導機構和小組以及評價機制,在實訓環節中切實貫徹運用。以自擬案例實訓環節為例,大量訓練環節需要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完成,效果展現需要在課堂實施。實際操作過程中,為充分利用學生的業余時間以及方便學生之間相互溝通,可讓學生以寢室為單位進行分組操作,以班委成員為領導機構監察實施效果;在課堂檢驗實施實效時,各分小組模擬采用法庭合議庭評議方式進行,即學生以分小組形式展現,各模擬組模擬法官發言,小組結論類似法官判決;各模擬組實施結束后由評議組評價、現場打分,教師重點講評完成此環節。通過這些環節的環環相扣,學生的自治能力和組織能力得到提升。

        2.注重教學效果的實效性。實踐、實訓教學情景模擬把學生置于真實或近乎真實的教學環境中,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法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一,注重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學生親身參與司法流程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模擬法庭環節:聘請法院的法官實地指導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經過前期準備、庭審現場、庭審過程、嘉賓點評、模擬法庭效果評估與反饋等過程,以實戰檢驗學生所學法律理論知識,學生組織能力、善辯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在實戰中取得實效。第二,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在實踐、實訓教學環節中,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時,引導和積極調動學生創新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潛能。例如調查報告寫作是學生綜合知識能力的檢驗,這種實踐調查報告的形式最適合考查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專業學習水平。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科學選題,選取具有實際性的資料、針對性和應用性強的調查報告寫作,有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第三,注重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由于實踐、實訓情景模擬的諸多環節都需要學生共同參與,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在這些過程中學生容易形成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加強團隊合作精神,所以教師應很好地予以引導和把握。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新穎豐富的多樣化實踐、實訓教學模式,通過個人或集體搜集資料、整理與思考的過程凝聚集體的力量,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企及的。

        3.注重對學生進行多維評價,考核方式多元化。(1)注重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評價。在模擬真實實踐、實訓的教學環境下,學生身臨其境地模擬各種角色,遵循實際能力培養的程序、方式方法具體操作,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和擴大,同時充分發揮潛能,在職業能力訓練中綜合素質潛移默化得到培養。實踐、實訓中學生分小組進行,集體討論,團隊合作,增強群體意識、合作意識,培養職業道德方面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養成工作主動、負責、真誠、守信、保密、沉穩、機敏的職業規范。(2)采用多種形式評價考核學生的實訓成果。以往的考核方式學生單純為了應付考試,重結果不重過程,而實施流程式實踐、實訓教學情境方式,注重加強過程監控,強調過程評價。可以調整整門課程的理論考核比例,輔之以考核技能的文書擬寫等題型,實踐環節應對課前、課中、課余環節項目均設定一定相應的分值。考核內容包括技能分,輔之以態度、形象、團隊、創新分值等。教師考核學生實踐、實訓成績的依據應包括:學生的自我管理、溝通合作、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設計和創新等方面的能力。

        總之,“經濟法基礎知識”課程通過課前、課中、課余、課后到畢業前等環節全程流程式設計實踐實訓教學環節,采用全方位立體課堂培養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從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將這些環節加以貫徹,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符合高職教育重素質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黃潔琦.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體系重構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

        [2]廖旺榮.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高教論壇,2011(10).

        第2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論文關鍵詞:師范生;技能競賽;專業實踐;綜合素質;提升

        專業技能競賽是當今許多大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之一,師范生專業技能競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從教素質。如何將它與實訓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師范生的專業技能競賽開展得更有成效,從而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師范生基本功的不足與專業技能競賽的內容

        師范院校的學生將來畢業后大多數要從事教師職業,從目前在校的一些師范生來看,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不僅如此,他們作為一個準教師,許多人做教師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的師范專業學生,表現得更為突出。具體表現為:(1)口頭表達能力差,普通話很不標準;(2)書法水平差,不論是粉筆字、鋼筆字還是毛筆字,都離一個教師的要求相差太遠,板書沒有章法;(3)盡管會制作一些簡單的多媒體課件,但課件與教學切合得不夠緊,有的課件內容與教學無多大關系;(4)說課和模擬講課容易緊張怯場,其心理素質和對課堂教學的掌控有待提高。

        當前的師范院校學生之所以在教師基本技能方面存在這么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實習實訓與實踐鍛煉。目前,許多學校對實訓教學重視不夠,給學生提供鍛煉各種師范生技能的機會很有限。各種技能競賽本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受經費和其他條件的限制,一些學校技能競賽活動開展得太少。有的學校甚至對學生實習也不重視,放任學生“自主”實習,有的不到教育崗位實習。

        全國許多省份開展了師范生技能競賽。一些設有師范專業的職業院校,也紛紛參加這類比賽。如在2010年舉辦的浙江省第四屆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獲得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和3個優勝獎。有的省份(如湖北)在開展師范生職業技能競賽時,高職高專單獨設組,不分學科類別。為了參加省里比賽,各個學校自己經常性地舉行師范生技能比賽,而且將此作為一個傳統項目保留下來,定期舉行師范生技能競賽。

        江西省教育廳師范處2008年舉辦了江西省首屆師范生基本功大賽。基本功比賽主要包括三項內容:一是寫字、二是演講、三是課件制作。縱觀其他省份的師范生技能競賽,其內容大同小異,主要集中在書寫、普通話、課件制作和說課、講課上。

        二、專業技能競賽對于提高師范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少實訓機會,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對師范生來說,在正式上講臺之前鍛煉一下從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書寫比賽對提高板書水平的作用

        隨著電腦的普及,學生的書法水平不斷下降。據調查,書法水平在師范生中的發展呈現不平衡的狀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書法和板書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內部,書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從小練字書法較好,有的缺少練習書法較差。從整體來看,硬筆字明顯又要比軟筆字好,學生的毛筆字普遍較差。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現在對板書的重視程度很不夠,許多剛畢業的師范生的板書非常差。一些學生到中小學教育實習,他們在板書時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寫內容安排得也雜亂無章,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板書設計”。從這一點來看,舉行板書比賽也是提高師范生從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現在這方面的比賽開展得不夠廣泛,作為師范生技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提高師范生書法水平的辦法之一,是經常性地舉行書法比賽。比賽可分為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具體一點說主要是“三字”即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通過經常性地舉行書法比賽、板書比賽,可使廣大的學生在書法上取得較大的進步。

        (二)演講、辯論比賽對表達能力等方面的促進

        普通話過關是對一個教師的起碼要求,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對此有明確規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普通話測試水平要達到二甲以上,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作為一個教師,除了普通話要標準,口頭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師范院校在平時便會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而通過技能競賽的形式進行的,大多是演講比賽或辯論賽。

        演講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江西省的師范生技能賽,其中就有演講這一項,第一屆比賽的演講主題是“怎樣當一個好老師”。在練習和準備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在口頭表達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過有經驗的老師加以指導,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講時的普通話是否標準、演講時的語速、語調以及節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導老師的點撥之下得到校正。同時,演講比賽還可以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因為演講比賽通常要寫演講稿,為了演講得更精彩往往還要反復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的書面表達(寫作)能力會相應得到提高。

        除了演講比賽,還可以舉行辯論賽。圍繞一個辯論主題,將參賽者分為正反兩大陣營,然后進行辯論,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辯論賽。自從著名的“獅城舌戰”后,這種方式大受人們歡迎。參與辯論的辯手要有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口才,通過這種形式的比賽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轉貼于

        (三)課件制作對教材把握能力的檢驗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用來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教師從預設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學生智能水平與學習現狀,依靠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其網絡教學系統,以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的方式來調配課程資源,按教學環節與流程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學系統。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位老師基本的教學技能。作為將來要走向教學崗位的學生,自然也應重視這項技能,在實訓過程中熟練掌握它。常用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門學科中運用的。每個軟件都有優點與不足,其關鍵處在于體現學科教學特性與適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多媒體的運用恰當與否,是對課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種檢驗。通過課件制作比賽,可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研究。要通過課件制作比賽,提高學生對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體課體,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第一要切合課文的題旨情境。例如,有人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七根火柴》時,在“歐化”(現代氣息太濃)的金邊相框中播放衣衫襤褸的戰士在草地跋涉的場面,這是不妥當的;第二要準確地表現出課文或語句的意思來。例如,有一個《沁園春·長沙》的課件給“百舸爭流,魚翔淺底”制作了一幻燈片,畫了幾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幾尾魚不時躍出水面。這沒有準確地表現出“魚翔淺底”的意境來。“翔”是形容魚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動,絕不是躍出水面。這樣的畫面不但不能幫助學生對詩句的形象理解,反而會導致學生誤解。

        (四)說課、講課對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許多省份辦理教師資格證時,都有“說課”這一環節。而一些中小學招聘教師所進行的考試,也都要過“說課”這一關。2010年筆者曾擔任過本校附中招聘語文教師的評委,當時就有“說課”這一關。從應聘者說課的情況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比起沒有經驗的碩士生來,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顯然要強得多。由此可見,多“說(課)”、多“講(課)”對師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說課”呢?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即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說課其實就是要談談你是怎么教的?為什么要這樣教?通過說課,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情況。例如,說課人是否把握重點難點、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為師范生的一項基本技能,說課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客串講課在當今的教學中經常會被采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充當“教師”的角色,借以提高學生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為實訓教學的一種手段,這種方法不可能在課堂中占太多的時間,因為這樣做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通過講課比賽來促進學生課后自練,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如西南大學的師范生技能競賽,其中就有講課比賽。

        現在絕大多數師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創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按自己的構想去進行講課,然后再反筆觀看自己講課的錄像,找到自己不足之處加以改進。許多學生到外面的學校實習,開始總是會膽怯,緊張時說話的節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訓練幾次,多參加有關說課、講課的比賽,有利于提高他們教學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對專業技能競賽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的思考

        首先,職業技能課的開設問題。過去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教師職業技能課,只開設《教材教法》方面的課程。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過去開設《中學語文教學法》,現在有的更名為《語文教育學》,實際上講得大多是理論性的東西,比較抽象。為了彌補學生在從教實踐方面的不足,我系曾開設了《普通話教程》、《演講與口才》等課程。后來修改教學計劃,又將上述兩門課取消,新開設了《教師職業技能》課。《教師職業技能》課包括普通話、書法和課件制作等方面內容,每周三節共54課時。毫無疑問,《教師職業技能》課的開設是十分必要的,但課時是否太少,普通話、書法、課件制作各占18課時是否合理,還有應當放在第幾個學期開更科學,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反映這門課的課時偏少,有必要將《普通話教程》和《演講與口才》作為選修課加以恢復。

        其次,競賽內容的再拓展問題。就競賽內容來說,還要體現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如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只進行書法、課件方面的訓練是不夠的,中文系畢業生將來當語文老師,要教學生作文,有的還要指導學校文學社,寫作技能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寫的能力要進一步加強。所以我們每年都組織大學生參加江西省寫作學會舉辦的“大學生寫作比賽”。除了比賽內容的拓展,賽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課件比賽,要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與交互性,要重視把課件建立在網絡上。賽后可模仿網絡聊天室進行設計,如利用網絡聊天室的“大廳”和“獨立窗口”進行研討,發表意見。“大廳”供學生對共性問題進行討論,“獨立窗口”供學生討論有關問題,學生在討論時可以同時打開瀏覽窗口,調用網上資源供自己研究討論用。或在課件中設置供網絡筆談的特殊交流版塊,如供表達的寫作板,供別人發表意見的意見板等。

        第3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市場實訓,看的多不如看的清,看的清還要寫的清,邏輯結構最為重要。我們采用了雙金子塔結構,大金字塔是主題框架,塔基是內容、塔身是撰寫、塔尖是呈現。小金子塔是內容細節,塔基是訪談紀要匯總、塔身是word版實訓報告、塔尖是PPT版匯報文件。有了大小金字塔,紛繁復雜的市場現實,就能由淺入深理,演講者條分縷析,聽者思路清新。

        1、內容:借金子塔結構,傳學員用功之深

        塔基,第一手的訪談紀要匯總,料要足。上海、蘇州、無錫、常州等四個城市的訪談紀要,于洪光、李曉峰、楊司晨、周寅等四個學員負責,整理完畢后,以word形式統一交給楊司晨,而他正是塔中的市場認知板塊的負責人。

        塔中,word版實訓報告,三個步進式結構。它分別包括市場認知、市場感悟、角色理解。市場認知,看學員是否用力;市場感悟,知學員是否用腦;角色理解,感學員是否用心。葉敦明認為,用力、用腦、用心的“三用”學員,才是一等一的市場經理的好苗子。

        A、市場認知,分成五個要素,包括銷售流程、經銷商、廠家銷售人員、終端用戶、標桿4S店。每個要素,突出重點,言簡意賅,邏輯清晰。

        B、市場感悟,是對應市場認知五個要素的“有感而發”。這對于市場經理新手而言,有難度,也是一塊市場智慧的試金石。看得見,看得到,看得清,看得真,這四個看,挺折騰人的。要想有感而發,最起碼要升級到“看得清”階段。感悟不能是信口開河,不能是花拳繡腿,不能是指鹿為馬。感悟,最起碼是營銷沙盤的關鍵方向和做法。

        C、角色理解,身小動,心大動。市場經理角色,對于大型工業品企業而言,用處多多,空間大大。葉敦明發現,但凡萬金油式崗位,若是自己準備的不充足,容易造成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杯具。市場經理學員,要在模擬演練、實彈訓練、真實戰爭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踏足市場的一小步,也許就是你營銷人生的一大步,邁入的姿態很重要。

        塔尖,PPT版實訓報告,演繹知行合一。報告要寫的好,更要呈現的好。撇開PPT報告如何撰寫,下文自有交代。演講者對總體脈絡的把握,對細節問題的了然于胸,對現場氣氛的調動與把控,格局大小,自見分曉。

        2、撰寫:重點突出、節奏舒展。

        前言要出彩,破題得用力。葉敦明與市場經理學員,總結了三個方面。第一,獨特點,比如,為什么蘇南地區沒有4S店? 第二,實訓過程的心情寫真:聽說下市場,興奮;遇到阻力,郁悶;有了發現,激動;面對現實的重圍,壓力大,喘不過氣;分析、總結和集體討論后,感覺有突破口。

        第三,新兵實訓的心態。市場實訓,猶如即將上戰場的新兵,看到的不是英雄氣概、彩旗飄揚,進入眼簾的是流血的傷兵、敵人的兇暴、戰友內心的恐懼。實訓之后,要么做逃兵,要么就做一個好兵。市場經理,有時你是將,有時你是兵。以將的眼光、兵的執行,也許你就能在市場資源整合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發展之道。

        總結有高度,追求余音繞梁的效果。市場經理的兩種工作方式。第一種,大服務、大品牌、大銷售,向公司要的多,自己給予的少,我們不認可。第二種,能給公司急需方面貢獻什么、自己要實干些什么、公司給予什么支持,先干實、再干好的態度,我們認可。葉敦明建議,市場經理應該先從資源創造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避開資源依賴癥。否則,一開始就會失去立足之地,成了閑云野鶴,要知道,沒人待見的市場經理,很快就會被淘汰了。

        3、呈現:進入角色、以實代虛、以用促學

        團隊合作、分工明確。市場經理的重要能力之一,便是溝通協調。市場實訓的成果匯報,就應該是團隊作業、集體呈現。市調經驗相對豐富的王鵬,擔當小組匯報的主持人,負責前言、角色理解和總結等三個部分,保證過程的協調性。

        市場認知、市場感悟等兩塊內容,分別由楊司晨、周靖人匯報。在市場認知、市場感悟、角色理解等三個內容模塊中,各設一個主講、二個輔講,如此,蘇南小組9個人都有了自己的展示機會。40分鐘左右的匯報過程,有主有次,有點有面,濃郁的團隊合作精神,自此洋溢。

        時間分配,按五五開。前言、市場認知部門,占20分鐘;市場感悟10分鐘、角色理解和總結10分鐘。實與虛,五五開,聽眾在理解的基調下,傾聽市場經理的心跳與意動。

        第4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一、商務英語教學與工學結合理念結合可能性

        (一)商務英語技能和培養目標

        商務英語是針對商務活動需求而設置的,具有很強的專業實踐性。現代商務英語的內涵和外延有所擴展,既包括與商務活動相關的政府間的外事活動,也包括企業間的外事活動。根據教學實踐,商務英語技能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商務英語的基本技能;二是商務英語的擴展技能。基本技能可以概括為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這與一般的英語教學要求是相同的;擴展技能指的是從事商務活動必須具備的相關能力,是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包括的內容比較多,例如具備相關業務知識、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協作意識、人際溝通能力、商事分析總結能力、投資咨詢能力等。

        (二)結合可能性和教學要求

        工學結合理念的實質是一種培養模式,表述了課堂教學與實踐應用之間的關系。它的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應用實踐型人才。因此,商務英語教學與工學結合理念結合的可能性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背景相同。工學結合理念提出于英國,正值工業革命的高峰期,社會急需大量的應用技術型人才。而商務英語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大趨勢,是服務政府與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現實需求。因此,二者都是以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類社會快速進步為背景的。二是目標一致。美國職業協會的《合作教育宣言》將工學結合理念表述為:“將理論學習與真實的工作經歷結合起來,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而商務英語專業的教育理念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商務應用型人才”。因此,二者的培養理念是相通的,都是以培養實踐應用型人才為目標。[2]三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工學結合理念與商務英語專業設置都是根植于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社會經濟高速增長,實踐應用型人才需求激增等社會現實。

        二、工學結合理念下的商務英語課程培養實踐

        (一)有效融合基本技能教學與實踐教學

        英語的五項基本技能培養是教學的基礎,也是教學的基本目標,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聽力部分。根據ChapelleRoberts的“模糊信息論”、Krashen的“information+1”原則以及語塊理論,我們采用尋找關鍵字詞、構建多維環境、范文背誦等方法來提高聽力能力。尋找關鍵字詞,即在模糊的信息中尋找我們需要的字詞,例如商務會談中的con-firm(確認)、enquire(問詢)、inform(通知)、indicated(提出)等單詞。構建多維環境,即在課堂中構建“非語言線索”,比如圖片展示、肢體表演、影像觀看等。范文背誦的目的是增加語言知識的儲備,增強英語語感,提高語言的識別能力。二是口語部分。根據工學結合理念的要求,可以采取商務實訓室、商務演講比賽、商務英語活動等形式來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商務實訓室,即根據不同的商務主題活動,設立相應的模式場景,比如商務接洽、商務談判、商務合作、商務會議等。商務演講比賽可以由學校主辦,選取的內容要與商務活動有關。此外,還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活動,讓英語回歸實踐。三是閱讀部分。可以采用“引導+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學生,目的是培養思維應用能力。由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個商務事件進行討論,在此之前,由學生搜索相關資料,閱讀輔助教材,然后進行多角度的思考。四是寫作部分。根據“工作過程”教學模式,可采用“課堂教學+職業需求”的培養模式。首先要明確崗位對于寫作的具體要求。其次是設置具體的工作情節、工作流程,布置相關的任務,交由學生自主或者合作完成。五是口譯部分。可采用“口譯(翻譯)教學=課堂教學+課堂外訓練”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聽力理解、短期記憶、快速記錄為主,課外訓練以演講技能、文化意識的培養為主。采取諸如實習、實訓、情景模擬等方式,達到“身臨其境”的練習。

        (二)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工學結合為指導,對商務英語課程進行模塊化整合,優化課程設置。具體的做法有縮減理論知識、整合重復知識、加強實踐教學。學校要積極提倡“邊學邊做”、“課上學課外做”、“工學交替”的實踐教學理念,堅持以工學結合為導向,整合陳述性知識、過程性知識,將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將“英語語法”、“英語泛讀”、“英語精讀”整合成“商務交際英語”,將“英語寫作”、“英語函電”合并成“商務英語函電”,將“英語口語”和“英語聽力”整合成“商務英語聽說”。[3]

        (三)加強實習實訓的實踐檢驗

        第5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演講與口才;主體性教學;教學觀念轉變

        時代需要口才,跨世紀的創造型人才需要口才。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際交往的頻繁,口語表達才能成為衡量現代人基本素質的重要標準。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說: 任何人的職責、使命、任務就是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在發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而在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中,關鍵的就是發展自己的口才和交際能力。卡耐基認為,在都市化的社會里,一個人不論在就學或從事任何職業過程中,當眾說話都是不可避免的。真正的口才是一種才能,是一個人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標志。當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際交往的擴大,給口才與演講藝術提供了越來越廣闊的天地和舞臺。因此,世界各國越來越重視口才,甚至將其視為與電腦、美元等同的三大戰略武器。西方一些國家如美國早已把語言類教育作為美國中小學必修課程,許多大學也開設了這門課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不少大專院校也相繼開設了“演講與口才”課程。實踐不斷證明該課程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自我完善是極其重要的。

        “演講與口才”課是當今大學中的一門重要的應用能力培養課。其教學目標就是通過該門課的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演講與口頭表達能力。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創新豐富多變的教學方法必然日益緊迫地提上教學日程。總結多年教學,筆者認為,僅憑課堂上對相關理論知識的闡釋和演繹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回到實踐,即“演”與“講”的教學實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此,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精講多練、重視實訓是課程重心所在。

        一、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歌德說:“理論永遠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在演講與口才能力形成的過程中,理論也永遠是灰色的,只有實踐之樹才能常青。因為口才的形成與演講水平的提高,必須經過一定的實踐訓練,任何理論都不能代替實踐本身。因此,“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把當前以理論為主的演講課改變為以實踐為中心的訓練課,學生參與,學生實踐,使學生在掌握演講理論和技巧的同時逐漸形成能力,從而達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目的。具體說來,就是采用主體性教學模式。主體性教學是指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和引導下,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自主地探究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筆者主要采用了三個方面的做法,體現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和精神,做到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

        (1)豐富教學環節,創造學生訓練平臺。

        針對該課程內容廣泛、實用性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教”為中心的灌輸模式,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第一,穿插案例,組織課堂討論。例如在介紹“演講稿的寫作”時,選取了一些精彩的演講稿,介紹給學生。在講授“求職面試口才”時,注重實踐教學的重要,讓學生提前熱身,設計了“模擬招聘會現場”,在師生之間的一問一答中,使學生靈活地掌握求職面試口才的知識。另外,經常設置疑問,要求學生積極思考,如讓學生上臺說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根據學生關心各類話題程度的高低,確定討論題目,然后組織全班討論,并針對發言人演講的優點及不足進行點評,點評者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案例講授和課堂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開闊了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習興趣,鍛煉了演講能力。

        第二,加強實戰訓練。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演講、提高口才的積極性,時刻讓他們感受到口才與自己未來的求職、工作、生活密切相關,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以練為主,以講為輔的教學方式,做到精講多練,一課一練,課內外結合,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在實踐中創造盡可能多的練習機會,使學生在練習中加深課堂上所講的知識的理解,推進學生演講才能的培養與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片段練習與即興演講相結合。如由教師出題目或提要求,由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寫演講稿,或是做單項練習,創設不同形式的演講開頭與結尾等。同時,可適時穿行一些即興演講,演講的內容可以是學生個人某項演講設計,也可以是針對教學中的某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種演講不求完整,只注重對課堂知識的吸收與消化。第二種是多維情景模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整體推進。這是“演講與口才”課的實體演練,一般兩個教學單元之間安排一次。在這種實體演練的過程中,教師的“引”主要體現在讓學生明確題旨,激活演講氛圍,而具體的演練則由學生獨立完成。在實際操作中可分兩步走:第一步,競聘演講比賽主持人或課代表。為了激發學生的演講積極性,筆者在上課時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多維情景模擬,讓同學通過競聘演講的方式獲取演講比賽主持人或課代表的角色。第二步,按演講主持人的整體設計安排,由主持人主持,課代表配合,進行全班演講實訓課演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作為聽眾和欣賞者坐在講臺下,認真聽學生演講,適當作點評,并于演練結束時做一小結,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2)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增強學生主體意識。

        學生的口才能力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得到提高。如果課堂氣氛過于嚴肅、死板和沉悶,會使學生思想上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產生緊張感,從而抑制大腦皮層的活動。因此,在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互動,為學生創造一種和諧、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勇于表達,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變“厭學”為“好學”,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第一,融洽師生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時才能獲得充分表現和發展。所以,教師要尊重、理解學生,要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讓學生覺得師生平等,使學生身心愉悅。同時,要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通過非言語行為,如親切的目光、友好的微笑、得體的手勢來表達對學生的感情。這樣,消除了師生之間的心理隔閡,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容易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表現。

        第二,營造激勵氛圍。課堂上,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盡情展示、實踐和創造的大舞臺,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創設人人敢說、愿說、會說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認真訓練。只有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才能真正解放思想,充分張揚個性,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輕松愉快的感受中做課堂的主人。

        (3)改革考核評估制度,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考核評估制度歷來是教學的指揮棒,其方式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方向和質量。既然開設“演講與口才”課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習者的口頭表達能力,那么,其考核評估制度就應該緊緊圍繞這一目的來組織實施。

        第一,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查相結合。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新變化,改變了以往一次期末考試定成績的傳統方法,靈活采取了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查相結合的新模式。把學生的平時出勤情況、課堂紀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課堂討論和回答問題情況都作為考核的依據點,真正做到考核重心從期末轉向平時,從而確保了基本教學環節正常實施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加強了對學生基本素質的養成教育。

        第二,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在期末考試過程中一改傳統筆試測試的方式,變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活學活用、學以致用。在口試過程中,學生現場抽題,教師從口才表達、演講內容、時間掌握等方面給予評分。這種考試方式的改革與教學內容、方法改革聯系緊密,有力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促進學習的無比動力。”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改革,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社會性,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做了課堂的主人。

        二、教師觀念的轉變是教改成功的關鍵

        對大學教育而言,一是教師應給自己恰當定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均為教學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地位上完全平等,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際關系。二是大學課堂應該是師生合作的課堂,是師生共建的課堂。教師要把傳授知識升華為人文關懷,“教師要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從此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

        (1)做好角色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發揚教學民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一,要轉變觀念,擺正自己的位置。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課堂和課外實踐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要轉變自身的角色。教師是主體性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主導者,一方面,教師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講授、示范、指導,促使學生內化和運用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根據學生學習的情境、狀態、方式和結果,根據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的困惑和質疑,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和學習需要,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向著有利于教學任務完成、教學目標實現的方向發展。

        (2)做好課堂組織。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組織高效的實訓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獲得成功體驗,進而不斷激勵自己。特別是在組織“演講與口才”課的互動環節,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也就是讓學生自由決定參加與否,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如果教師引導得法,當這種互動成了一種風氣、一種氛圍,學生從中真正得到了快樂和提高,就很少會有學生拒絕參與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讓學生想說、敢說,而后他們才會變得能說、會說。當然,這樣的教學方式對教師自身提出了相當大的挑戰,教師不僅在演講與口才方面做到“精”,其知識面還要在其他學科方面做到“博”,才能靈活地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更高效率地優化課堂實訓。

        (3)提高教學水平和教研質量。教學是教與學的交響樂。教學活動只有用“教”吸引“學”,以“學”促進“教”,才能達到促進學生主體性發揮的目的。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教學的內容與課堂合成一個廣闊的心理場,勢必作用于學生的心理。教師首先自己要對講課內容做到精和熟,一個背不出劇本的演員絕不是一個稱職的好演員。只有當教師把眼睛從講稿上解放出來,授課過程中才會有眼神,有手勢,有表情,才會生動而感人。只有當教師的目光在課堂上與學生求知的目光交匯、交流時,才能撞擊出思想的火花。另外,教師還要注意研究教學語言,努力做到幽默風趣,引人入勝;潔凈無贅,詞語貼切;節奏明顯,感情投入;留有余地,蘊涵幽默。在課堂表述中,分清引發、陳述、分析、論證、結論、插話等不同的語言特點,多用自問自答的句式及排比、遞進等句式,切忌死板單調,平淡無味,更要防止嘩眾取寵。因此,教師要善于安排好教學內容,將寶貴的課堂時間盡量留給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訓練,為學生創造訓練平臺,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增強學習的

        主動性,營造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另外,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除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外,還應根據教改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提高教研水平,編寫教材,并撰寫相關論文,擴大社會影響。

        (4)采用新技術教學手段。隨著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不斷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提高學生素質、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推進教學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制作一套簡明、實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增大教學信息。同時,還要購置經典的錄音或錄像資料,既擴充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又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和趣味性。運用這些音像資料輔助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和思考問題。在播放錄音或錄像之前可預先設置一些思考題和討論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去看,印象就會深刻得多。

        實踐證明,“演講與口才”課的教育模式改革與探索,效果明顯,主要表現在:①讓教師從傳統的刻板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有更多時間做好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教育教學創新。②激發了學生學好演講與口才課的積極性,變“要我學”、“我不得不學”為“我真的好想學”,實現了教學互動,增強了教學實效。③融洽了師生關系,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便于教學溝通,對演講與口才課的教改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④學生的演講水平與口頭表達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總之,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法,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以精彩的教學“演出”吸引學生,為學生創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口才訓練氛圍,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主體角色,樂于表現,成為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范莉.“演講與口才”課程主體性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電力教育,2009(5).

        [2] [美]戴爾?卡耐基. 說話的藝術[M].劉祜編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7.

        [3] 孟順英.演講與口才課程教學的研究和實踐[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2).

        第6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工學結合;溝通技能;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1-0213-02

        基于工學結合的溝通技能課程是從“能力本位”出發,以能力培養所需的知識和技能點為基準,遵循“適用、實用、夠用”原則,構建課程內容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的重點不僅有對說話技巧的培養,更重視有效傾聽、有效交流和團隊協作,采用心理行為訓練和歷奇(拓展)訓練的方式和方法,采用行動導向的多元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和社會融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

        一、課程培養目標

        該課程的培養目標是能力、知識、素質三結合,做到能力目標清晰,知識目標明確,素質目標突出。實現此目標在于通過大量的課堂講練和實踐實訓,讓學生掌握溝通、演講與辯論的基本原則與技巧,培養學生有效的溝通能力與基本的演講、辯論口才,使之符合專業相關領域職業崗位(群)對職場新人的職業素養的要求,成為與職場環境和諧共處、融入社會能力出眾、人際資源開發成功的人才。

        1.能力目標方面。能力目標是學習溝通技能的具體體現,它具體是指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變能力、非言語表達等能力的提高。語言表達技能,指善于用語言清楚而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念的能力。非語言表達技能,指善用眼神、微笑、手勢等表達情感或與語言配合來表達情感的能力。邏輯思維技能,能根據溝通內容進行分析判斷、思想表達,具有內在邏輯性的能力。傾聽技能,能對談話對象的話語進行思考、理解、接收,并做出必要反饋的能力。應變技能,能敏銳地發現談話對象的隱含主題信息,善于對溝通變化(或突發)情境的處理與調適的能力。

        2.知識目標方面。溝通技能的知識目標,是學習溝通技能的具體內容。本文把它確定為熟悉溝通要領,掌握溝通技巧,并對常見溝通案例綜合分析并提出相應策略。首先要熟悉溝通技能的基礎知識,包括溝通概念、內容、類型及邏輯關系;其次要了解溝通的整個過程——傾聽、提問、觀察、訪談等流程,考慮到溝通主體面對溝通對象的多維性,應熟悉不同性格對象的溝通特點及相應溝通技巧、方法,了解管理、團隊、商務、求職等特定環境的語言情景和目標導向;最后能對常見溝通案例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預防、救治措施等應對策略。

        3.素質目標方面。素質目標是根本,有賴于全院營造良好溝通的氛圍。首先,要形成一種積極的溝通習慣;其次,在“溝通與演講”課中形成職業化的價值觀與態度的溝通文化;第三,通過舉辦全校性的溝通與演講活動,培養社會交往與適應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心態)的進程,提升學生全面素質。該課程的目標在于通過大量的課堂講練和實踐實訓,讓學生掌握溝通技能的基本原則與技巧,培養學生的有效溝通能力與基本的演講、辯論口才,使之符合專業相關領域職業崗位(群)對職場新人的職業素養的要求,成為與職場環境和諧共處、融入社會能力出眾、人際資源開發成功的人才。

        二、溝通技能培養內容

        1.分解課程內容。課程溝通技能培養內容指課程內容在以下幾方面:第一,使學生具備團隊溝通、營銷溝通、求職溝通的技能素質;能夠創造有效的人際資本;具有較強的邏輯思辨性質的演講表達能力。第二,體現在課程的導向(職業崗位工作活動)方面:在校企聯合、工學結合方面,了解其招聘、團隊建設、員工發展、項目推進、合同談判、客戶訪談等工作流程。第三,體現在課程設計的基礎(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方面:我們要分析IT職業崗位對高技能人才的軟素質需求,突出其在IT項目組中的溝通能力以及在應聘面試中的溝通技能。第四,體現在課程的主體(學生為課程質量評價的主體)方面:課程主要體現的是練和點評(師生互評)而不是灌輸講解。最后,要體現在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方面:職業工作內容+學生學習主體+基于工作流程+能力目標。

        2.以職業能力為重點的溝通技能培養。《溝通與演講》課是培養溝通技能的主渠道,以就業為導向,采用工學結合課程模式,具體描述如下:以“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為依據,對基于學科專業的課程知識模塊進行解構,再根據工序的行動體系進行重構,重新整合、序化理論和實踐(驗)教學內容;按照“做中學”和“學中做”的要求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有綜合性實踐教學內容設計,形成一套工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工作能力是指從事某項職業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分為職業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職業工作能力是從事某一職業特殊需要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是所有工作都必須具備的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分為35項。根據麥可思參考美國SCANS標準,把35個基本工作能力劃分為五大類型,分別是管理能力、理解與交流能力、科學思維能力、應用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涉及此課程的能力如圖所示: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始終遵循“以就業需求為引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工學結合的原則。在充分調查企業需求和分析溝通與演講課程的就業崗位的基礎上,確定了該課程的崗位群和相應的職業能力目標,圍繞職業能力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通過持續改進教學,實現“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學生就業”的良性循環。

        三、基于工學結合的《溝通與演講》課程設計

        1.按照以項目教學法為主線的思路進行《溝通與演講》的教學設計。項目驅動教學體系以項目驅動教學為主,包括兩賽(校內外演講與辯論大賽)、三練(團隊溝通,求職溝通,商務溝通)、兩會(演講與辯論協會,社團聯合會)、一訓(企業客服培訓方案),形成“兩賽三練兩會一培訓”的綜合性項目實踐教學模式,將項目實踐教學貫穿到本課程的全程教學環節,形成基于項目驅動導向的課程設計。在實訓中我們采用國內外現在較流行的麥肯錫商務訪談實錄及其金字塔寫作原則,作為學生專項練習,將綜合典型公司實例為解析對象,采用體驗式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設計仿真廣東省分公司中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客服培訓方案時,運用一般性與特別性相結合的方式,總結與訓練學生調研市場,了解對象,把握場合,運用技巧,通曉規則。

        2.創新《溝通與演講》課程設計。通過對《溝通與演講》課程設計,各模塊或章節知識結構設計合理,教師非常明晰自己的教學任務,學生也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通過課程學習,都能較好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具體如下:堅持“以就業需求為引導,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原則,對基于的課程知識模塊進行解構,掌握三個大方面:溝通理論;交談藝術各模塊流程;交談藝術各模塊運作。依據這一認識,我們在課程設計中采用了兩大重點模塊:傾聽與提問,再根據知識體系進行重構,重新整合、排序和細化,將理論和實踐(驗)教學內容分解為九個任務:①溝通概念、②傾聽藝術子系統、③提問藝術子系統、④營銷案件分析、⑤求職溝通分析、⑥說話的技巧、⑦辯論子系統、⑧團隊溝通案件分析,⑨特例。每個任務都通過企業實際案例,通過讓學生獲得綜合性實踐訓練的教學內容設計,形成了一套工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

        3.以就業需求為導向,拓展課程學習形式。“溝通與演講”課學習形式全面展開,除了課內的能力培養外,可設“兩賽,三練,兩會一訓”作為實訓的延伸。“兩賽”指參加校內外的演講大賽與辯論大賽,把它作為我們課程最有力的檢驗,這些學習形式大大拓展了溝通技能學習途徑,增強了實踐環節的訓練。“三練”指的是綜合案件分析,分別是:(1)營銷案件分析,(2)求職溝通分析,(3)團隊溝通案件分析。這些專項練習專門針對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同時又較為薄弱的地方,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會”是指“演講與辯論協會”和“社團聯合會”,能有效提高學生在“溝通與演講”課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視野。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可全方位提升就業能力,為工學結合提供有力的保證。

        新的課程體系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素質目標中的要求細化為九個任務及綜合實例,在課堂中集中訓練,并輔助校內外實踐及案例教學法等形式構成項目驅動教學模式。該體系從培養目標入手,以“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為依據,對《溝通與演講》課程知識模塊進行解構,按照“做中學”和“學中做”的要求安排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設計出了一套“兩賽三練二室一訓”的具有虛擬特色的項目驅動體系,有綜合性實踐教學內容設計,形成一套工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教學體系。新的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溝通、表達和團隊合作等方面彌補了以往明顯的不足,切實鍛煉了學生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我院學生溝通技能和實際應用水平,為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實現無縫鏈接做了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張淑華.人際溝通能力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2,(4).

        [2]李雯清.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溝通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0.

        [3]曾湘泉,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第7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服務營銷》 教學改革 實踐 教學目標

        一、《服務營銷》雙語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46%,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但是遠低于美國的近80%。可見,我國的服務業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并且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此外,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經濟交流日益頻繁,專業英語在跨國溝通上顯得尤其關鍵。因此,非常有必要為市場營銷專業的本科生開設《服務營銷》雙語課程。服務營銷學是市場營銷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涉及面較廣泛,綜合性較強。相對于市場營銷課程,服務營銷專門以無形產品(即服務)為研究對象,而服務的無形性、異質性、生產與消費同時進行,易逝性更決定了服務營銷的特殊性。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服務營銷》雙語教學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不明確,大多數學生被動學習

        首先,許多任課教師對課程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大多數教師以平鋪直敘地講授知識點為主,對學生應用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比較欠缺。并且,由于缺乏溝通,大多數學生不清楚也沒有主動思考自己學習該課程的目標,僅僅停留在學校“讓我學”的層面。因此,一方面教師不了解學生的期望和需求,另一方面學生也不清楚課程要達到的目標,非常被動,那么,該課程就很容易流于形式,滿足于“完成學分任務”的現狀了。

        2.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差,難以達到雙語教學要求

        除了部分高水平大學以外,多數大學的英語四、六級通過率相對不高,絕大多數學生在上《服務營銷》雙語課程前沒有修讀過任何全英或雙語課程,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英文原版教材。雖然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經通過四、六級考試,其英語讀寫能力相對較強,但是聽說能力卻比較差,缺少對跨文化情境的理解,與雙語教學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英文原版教材和教輔資料不多,缺乏中國本土化的教學案例

        目前可以選擇的英文原版教材不多,調查發現主要有三本,分別是《服務營銷(英文版、原書第5版)》(瓦拉瑞爾?澤絲曼爾 等著)、《服務營銷精要概念、戰略與案例(英文影印版)》(道格拉斯?霍夫曼 著)、《服務營銷(英文版、第6版)》(克里斯托弗?洛夫洛克 著)。一方面,英文原版教材根據作者當地文化和語言習慣編寫,多采用國外企業案例,且實證主義特征明顯,與中國教材差異較大,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學習積極性容易受到制約,大大降低了課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與教材配套的教輔材料(如演示文檔、教學案例、教學視頻等)極其缺乏,使得任課教師備課時花費大量時間在基礎材料收集和整理上,效果甚微。

        4.缺乏既懂專業又熟練英語表達的專任教師,教學質量難以得到保障

        由于大多數任課教師的母語是中文,且他們在國外學習和進修英語的機會相對較少,因此既懂專業又熟練英語表達的專任教師比較緊缺。受限于雙語形式,課堂表達往往會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講義進行,以翻譯為主,較少自由發揮和課堂互動。這樣一來,雙語教學一方面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時間,另一方面大幅度限制了課堂信息量,降低了教學質量。最后的結果可能是,教師備課和上課事倍功半,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

        5.傳統教學方式單一枯燥,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市場營銷是一門非常強調學生實踐和動手能力的專業,而激發興趣則是促使學生提高這些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是,一方面,傳統教學方式以“老師講授知識內容,學生被動接收”為主,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和聽覺疲勞,使之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其學習興趣,導致學習效果不佳。雖然有些老師會在教學中注意采用案例分析、討論等多種方法,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許多學生依然感覺難以理解。另一方面,大多數學生課外學習環節缺失,課前不主動預習和搜索相關資料,課后沒有反思、復習和總結。因此,總體而言學生的學習效果欠佳。

        二、《服務營銷》雙語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的思路

        針對當前的現狀和問題,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提出具體解決思路。

        1.以“學生參與―教師引導”為模式,進行系統的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是一項規范性和操作性都較強的行為實踐活動,它是整個課程的重要環節,是有效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保證。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興趣,建議采取“學生參與―教師引導”的模式(見圖1)。在該模式下各個環節應當由教師來控制,而學生則應該主動參與。

        圖1 學生參與―教師引導模式

        在“學生參與―教師引導”模式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五個方面:(1)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與學生的溝通;(2)精選教學內容,做到主次分明、條理清晰;(3)組建學習小組,實現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轉變;(4)根據具體內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例如講授、案例分析、開放式討論、主題演講、辯論、實訓項目等;(5)以提高能力為目標,采取多元化課程考核方式。

        2.明確教學目標,加強與學生的溝通

        首先,必須明確《服務營銷》雙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使學生了解服務業市場營銷的普遍規律,熟悉“服務質量差距模型”的原理,并能夠運用該模型分析和解決企業管理實踐中的實際問題。

        為了達到該目標,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關鍵在于上好第一節課。第一節課的主要目標包括:(1)引導學生思考,使之明確其學習目標;(2)了解學生期望,并在后續課程中設法滿足;(3)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激發其學習興趣;(4)傳遞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設想、規則和考核方法等。例如,筆者在第一節課寫了三句話,讓同學們進行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第一句是“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目的是告訴同學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程的主要目標是激發大家的興趣;第二句是“Your attitude, not your aptitude, will determine your altitude”,目的是提示同學們學習態度的重要性,要積極主動才能提高自我;第三句是“Tell me and I will listen. Show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Involve me and I will learn”,目的是告訴同學們參與和實踐的重要性,只有親身經歷和參與才能真正學會。

        3.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構建課程知識框架體系

        每一門學科和課程都有自身相對獨立的知識框架,而選用不同的教材,這一框架體系會有所不同。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該課程,學會自主梳理和構建知識框架,應該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構建有系統、有結構、有層次的課程知識框架體系,提高其從整體上掌握和運用服務營銷知識和理論的能力,并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導向的實訓項目中去。

        4.以實訓項目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本課程要求學生自發組建3―4人的團隊(學習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實訓項目。實訓項目一般從期中開始,每個團隊選擇一個服務業中的企業或單位進行相關專題的研究。要求各小組從選題、信息收集、方案設計、數據分析、問題診斷,到提出解決方案的每個階段均在老師指導下由各團隊獨立完成。實訓項目進行過程中,學生有任何問題均可在課外聯系老師進行討論和指導。最后,在學期末結束前向全班進行主題演講匯報,大家就相關問題積極參與討論,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

        5.以提高能力為目標,采取多元化課程考核方式

        與教學改革配套的是課程的考核評價方式,在“學生參與―教師引導”的模式下,應該以提高能力為目標,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傳統課程考核方式以考試為主,比較單一和死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難以提高實踐能力。因此,與前文各項改革相匹配,采用綜合考核方式,具體包括:(1)考勤和紀律(20%);(2)案例分析討論表現(20%);(3)實訓項目演講和報告(30%);(4)期末總結,要求構建自身課程知識框架體系,總結課程學習的收獲和不足(30%)。

        6.健全和完善各項保障措施

        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教學改革和實踐,還需要同行和高校重點完成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1)引進更多優秀的《服務營銷》雙語教材,加快本土化案例開發。雙語課程教材遴選要重點考慮兩方面因素:內容是否合適以及學生價格承受能力。此外,還要注意英文教材的編寫特點和注重內容和案例的本土化。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教學內容和知識架構,補充和開發服務營銷本土化案例。在引進國外教材過程中,一方面以教學目標和大綱為依據進行適當改編;另一方面,增加對難懂的英文、關鍵概念的中文注解。

        (2)加強雙語教學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重理論說教、輕能力培養的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市場需求,這就對雙語教學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師專業理論知識扎實、英語表達能力強,又要求具備實踐經驗。但是,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大多數老師只滿足部分要求。因此,必須要加強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培養,創造更多機會讓老師參與社會實踐積累經驗,舉辦雙語教學在職培訓班,加強國內外教學經驗學習和交流等,并將這些活動納入教學考核系統。

        (3)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和激勵制度。建立和完善《服務營銷》雙語教學質量評價和獎酬激勵制度,是保證教學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措施。教學質量評價可以在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上均采取多元方式進行。例如,評價主體包括學校教學管理人員、專業教師同行、學生等;評價內容可以將過程和結果相結合,構建出相對健全的考核指標。與質量評價相對應的是獎酬激勵制度,可以從工作量系數、職稱評定、評優評獎等各方面進行制定,以便提高教師積極性。

        三、結語

        通過對近幾年《服務營銷》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反思發現,改變雙語教學的現狀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須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等各方努力下,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才能推動其不斷完善。一方面,學校要高度重視,在制度設計和組織實施上給予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任課教師要與時俱進,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學習,加強與同行的經驗交流,積極與學生溝通,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最后,同學們要明確目標,端正學習態度,積極與老師溝通,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楊莉. 服務營銷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 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08): 48―53.

        [2]王建國. 基于合作學習的國際營銷學雙語教學改革探析[J]. 教育教學論壇,2013(34): 18―19.

        第8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英語教育專業;職業技能競賽;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8153(2015)03-0093-04

        作者簡介: 陳 梅(1974-),女,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教學法、英美文學。

        近些年,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進行了大的改革和發展。教師行業實行國家師標準“國標、省考、縣聘、校用”,各省組織教師考試,通過考試者由各縣市聘用,聘用者到各個學校任教。作為培養小學教師師資的學校,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必須正確面對社會對人才的新標準和新要求,積極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培養合格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發展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職業院校應當開展職業技能競賽[1]。職業技能競賽是提高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手段,是開展校企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工學結合的主要陣地,已成為職業院校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2]。職業技能競賽在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英語教育專業職業技能競賽情況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英語教育專業成立于1978年,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辦學經驗豐富。畢業生主要在湖北省中小學擔任英語教師,為湖北省基礎教育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隨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我校的英語教育專業開設了學前方向,為雙語幼兒園培養英語教師。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學校和外語系充分利用職業技能競賽進行人才培養。

        英語教育專業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英語與教育的深層次有機結合,即學生不僅要掌握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教育專業知識。那么英語教育專業的職業技能賽事構建范圍就非常廣泛,應該包括語言技能類、教師教育技能類和就業技能類。結合實際,英語教育專業技能競賽具體內容為:(1)語言技能競賽類。包括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配音比賽、英語聽力比賽、英語短劇比賽、英語口語比賽、翻譯比賽和普通話朗誦賽等。(2)教師技能競賽類。包括三筆字比賽、英語辯論賽、課件制作比賽、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職業技能比賽和說課比賽等。(3)就業技能競賽類。包括職業規劃設計大賽、招聘模擬比賽、主持人大賽等。

        教師教育專業職業技能比賽已經從系、校級比賽上升到省級和國家級層面。湖北省從2010開始每年12月開展“湖北省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該比賽由教育廳主辦,各相關高校承辦,分本科組和專科組,但凡有教育專業的高校紛紛參加,影響力很大。2014年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承辦了第五屆湖北省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從2013年起湖北省教師聯盟舉辦“湖北省小學教育專業聯盟師范生技能競賽”。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是專門針對高校本專科師范生舉行的比賽。國家級比賽有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外語教學研究協作組舉辦的全國高師學生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這些競賽都為英語教育專業學生提供了展示風采的平臺。

        二、英語教育專業職業技能競賽的實施

        教育部設計職業技能競賽制度時,競賽原則上堅持“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實現各級技能競賽覆蓋每一所職業學校、每一個專業、每一位專業教師、每一名學生,逐步形成“人人都參與、專業全覆蓋、層層有選拔、全國全省有大賽”的局面。通過長期的實踐探索,我們英語教育專業的職業技能競賽形成了“班級―系級―校級―省級―國家級”五級體系。在賽事組織時候,就遵循五級體系,環環相扣。成立由系領導、指導教師和學生團體組成的職業技能競賽指導委員會,負責競賽項目的組織實施。職業技能競賽從大一貫穿到大三,第六學期教育實習期間除外。大一以基礎語言技能類競賽為主,大二和大三進行教師教育類和就業技能類競賽。學生會、分團委和自律委員會等學生組織具體承辦不同賽事,指導教師參與賽事的實施。

        以湖北省高等學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為例來看競賽的具體實施。首先大二下學期開展外語系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分為初賽、復賽和決賽三個階段。初賽在每個班舉行,人人參加,由班委會和擔任教師職業技能課的教師共同實施。班級2-3名選手參加復賽,復賽勝出的前10名選手參加決賽。決賽勝出的前2-3名選手參加10月份的學校比賽。暑假期間和9月份指導教師對選手進行即興演講和授課環節針對性輔導,選手水平會有質的提高。選手參加學校比賽角逐代表學校參加省級比賽的名額,最終和兄弟院校優秀選手對決。優秀的指導教師團隊對選手實施包括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心理輔導等的周密培訓計劃,充分挖掘出選手潛能,以最佳狀態參加比賽,獲得好成績。

        比賽結束后對賽事進行總結,反思比賽和培訓過程。如果取得好成績,總結培訓和選手的出色表現,積累經驗,戒驕戒躁,增強自信,繼續努力。如果成績不理想,找出失誤的地方和影響因素,總結失敗原因,正確對待,汲取教訓,積極進取。重要的是對日常教學的思考。競賽成績看似是集中培訓的結果,實則功在平時。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選手的優秀語音面貌、出色教學技能和一定的比賽經驗都是在日常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反映出英語教育專業良好的教風和學風。比賽結果有助于專業建設,促進課程的設置、教材的選擇、教學內容的序化和整合、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完善。開展獲獎選手經驗匯報會,上競賽示范課和作報告,與大一大二學生和老師們分享競賽過程,可以激發他們的參賽愿望。各級各類比賽的重點在于競賽過程,一方面學生提高了技能,另一方面學生組織者鍛煉了組織和交流能力。

        三、職業技能競賽促進英語教育專業建設

        各級職業技能競賽經過幾年的積淀,最終會固定形成一個模式,從而有效促進專業建設。對賽事客觀科學的總結有利于取得好成績,有利于教學改革,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一)優化課程體系

        職業技能競賽比賽項目和內容來自教學內容,是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方法、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的綜合考核。例如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比賽包括陳述環節、描述環節和情景交流三部分,涉及聽、說、讀語言技能訓練相關課程內容,綜合考察選手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內容包括教案撰寫、即興演講和模擬授課三部分,考查內容是幾門課程內容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展示。學生必須將相關課程知識掌握牢,技能訓練熟,才有可能獲得佳績。以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師技能比賽為中心構建課程群,有效處理好先導課程和后續課程之間的邏輯關系層層遞進,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循序漸進,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指導學生參加各種職業技能競賽,將多門課程知識進行融合,通過實踐檢驗什么是合適的課程體系。通過對學生的競賽實踐進行總結,為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提供重要參考。結合實際來思考哪些課程是必需的?哪些課程是不需要的?哪些課程應該在哪些時候開合適?開多少課時,講授和實訓的比例是多少為宜?在對歷屆各類職業技能競賽的思考中,課程體系得以優化。

        (二)改進教學方法

        職業技能競賽突出考核學生的技能,強調職業性。競賽項目內容是對職業工作崗位核心能力的提煉,競賽過程是實際工作過程的縮影,競賽標準是職業資格標準。這些源于真實工作崗位的技能培養靠傳統意義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是根本不行的。教師必須有效融合理論知識和工作實踐,大力改進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教學、項目教學和團隊學習,推進專業課課堂教學模式為任務驅動下的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堅持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為了能使學生順利完成實際教學工作中的任務,要重視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提出課堂教學、校內模擬實訓和校外教育實習相結合的教學設計。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實踐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模擬操作教學法等。職業技能競賽可以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強調實踐技能訓練,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職業教育教學特色,進而形成“以賽促練、以賽促改”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三)增強師資隊伍

        外語系要求所有英語教育專業教師參與到職業技能競賽工作中來,進行競賽設計、競賽組織、競賽指導和競賽研究等,尤其是擔任競賽評委和指導教師。在競賽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情況,針對性地豐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出課程的實效性,從而提高教學技能。競賽內容必須與時俱進,教師在參與競賽工作時自然要緊跟最新資訊,更新理念。對于校級以上的職業技能比賽,成立專門的競賽輔導團隊,對選手的學習、生活、思想和心理上都進行無微不至的關心,爭取比賽順利表現獲得最佳成績。教師們制定競賽計劃,克難攻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盡快將自己鑄造為該方面的專家,更重要的是將學生培養為優秀的種子選手。一般通過三屆比賽的歷練,一個優秀的教學團隊就能夠誕生。不同的職業技能競賽打造了不同的教學團隊,定期調整人員結構,注重青年教師的吸納,通過傳幫帶進行培養。如此,英語教育專業師資水平整體得以提高。

        (四)完善實訓體系

        職業技能競賽有助于英語教育專業完善實訓體系。通過多年的職業技能比賽實踐和總結,我們發現“為競賽而競賽”臨時培養選手的做法非常冒險,如果有幸遇到有實力強的選手進行短期輔導能夠出成績,如果能力一般,短期內再怎么努力培訓結果也有限。所以必須從長計議,尤其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是穩扎穩打,這就要求構建完善的實訓體系。英語教育專業通過多種方式加大實訓力度,例如,在課堂內通過課堂討論、課內練習、情景模擬和課件演示等方式進行課內實踐;開展“日周月年”工程(要求學生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完成一定的英語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訓練目標)豐富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獲得普通話、英語口語和翻譯等專業相關資格證書等。實行實訓開展三學年不間斷,第一學期進行專業認知,第二至五學期每學期到小學進行專業見習,第六學期教育實習。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最終能夠站在領獎臺上。

        另一方面,職業技能競賽促進了校校合作。為了準備賽事,邀請優秀的小學英語教師來學校開展講座、講示范課,指導和培訓學生。邀請小學英語教師擔任本專業兼職教師,指導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師和學生到英語課堂上聽課,了解實際小學英語教學。大學教師和小學教師合作開展小學英語教研項目,共同提高教科研水平。

        (五)提高培養質量

        “重在參與,重在學習,重在提高”是職業技能競賽的原則,旨在鼓勵所有學生參與。

        在英語教育專業構建的“班級―系級―校級―省級―國家級”五級競賽體系下,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競賽成績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競賽過程對學生的洗禮。有的人剛開始參加比賽舉步維艱,但經過一次次鍛煉最終“鳳凰涅磐”。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不同,只要在他們自己的基礎上有了進步就好。實踐證明,學生一學期一個變化,從最初的膽怯和青澀逐漸成長為自信和穩重。尤其是作為未來的幼兒園或小學人民教師,他們必須具備《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或《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規定的“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基本理念,掌握專業標準所規定的基本內容。職業技能競賽使得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技能得以提高。大三上學期十一月份,學生要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學期末也就是來年的一月份參加面試,職業技能競賽的實施能有效幫助學生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在競賽尤其是省級競賽中獲獎的選手,完全能夠勝任幼兒園或者小學英語教學,畢業時被多所學校青睞。

        學生通過職業技能競賽的實施鍛煉了組織能力。系級競賽一般由學生組織承辦,歷經初賽、復賽和決賽,幾乎所有的班級和系級學生干部都會參與組織工作,對每次比賽的細節進行周密安排,從而保證比賽順利進行,既要賽出選手水平又要賽出精彩和特色。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責任意識、團隊協作精神、交流和溝通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在畢業求職中,學生干部會更加受到青睞。在畢業生跟蹤調查中,我們發現擔任過學生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學生能更快適應工作,能夠較好地處理各方面的事情。

        四、結語

        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社會和學校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2014年慶祝教師節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指出,廣大人民教師應該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教師。高職院校英語教育專業必須緊跟社會需求,為幼兒園和小學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競賽的實施促進了英語教育專業建設,有助于優化課程體系、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師資隊伍、完善實訓體系和提高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第9篇:演講實訓總結范文

        高職院校若比喻為制造企業,那么學生就是產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提升和優化教育的過程,我們需要的是“敏捷”思想,根據學生多多變的需求隨著學生特質變化做出改變,不斷的優化和改進教學內容和過程,對學生的需求做出快速響應,令我們的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現代高職教育需要大量的實踐教學,管理類的課程如何設計實踐教學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教改研究內容。高職課程體系有許多理論實踐課,課程在課時分配上通常采用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各半的方式。教師在授課時最常用的實踐教學方法是案例教學法,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完成實踐教學。案例教學法是一種由哈佛大學流傳出來的優秀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了解企業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的解決方案,引導學生思考和提出問題。對于高職學生而言,案例教學法是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但是案例是概念的、文字化的學習素材,對于高職學生所擁有的高度實踐熱情的學習特點是不夠有效的,因此引入具有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將對教學效果產生關鍵性的效果。本文通過《供應鏈管理實訓》課程近5年的教學改革過程與效果展開研究,提出以“可觸摸式的”敏捷型教學方法提高高職物流專業學生的學習成效。

        供應鏈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高階形態,它是一種先進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在課程定位上,本校將其定位為專業核心課程。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物流知識才能開始學習,因為本課程是將學生之前所?W習的分散的物流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它是最物流管理類課程的最高層級課程。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對于高職物流學生而言不易設計,課程通常包括較多的理論與較少的實踐。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教學效果,課程做了大幅的改革,設計了“可觸摸式”的授課內容。

        由于供應鏈具有獨特性,每一個行業或者企業擁有著獨一無二的供應鏈。因此,本門課程的授課內容按行業劃分為不同主題的實踐項目。在最大程度上利用校內空間的人/物/事件,結合網絡調研,實地調研等方式,實訓項目內容圍繞高職物流專業學生的接受程度與學習特點進行設計,并將供應鏈管理所涉及的各種理論、方法融合到每個實訓項目中。

        主要的實訓項目包括:汽車供應鏈實訓,實訓場地在校內停車場;出版發行行業的實訓場所為校圖書館,校內活動供應鏈管理的實訓場地則利用運動會/籃球賽/晚會等校內活動展開;學校食堂供應鏈優化的實訓場地為校內食堂;電商行業供應鏈實訓是與電商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展開進行。將校內現有設施設備、各項活動融入課程教學設計當中,令實踐教學具有敏捷性,令教學內容可觸摸,學生可以每一個實訓項目中學習到理論知識的同時,動手展開調研、采集數據、上傳平臺進行數據分析,最終提出具有真實數據支撐的可執行方案。實現最大限度控制實訓時間、成本完成教學目標的敏捷型教學方法。

        本文展開介紹實訓1:汽車供應鏈實訓項目的教學流程與方法。汽車供應鏈實訓項目的實訓場所為校內停車場,目前現有的兩塊校停車場,在校車輛數據范圍是80-120輛。囊括了汽車市場上大部分的品牌,如:外國品牌奔馳、寶馬、奧迪等,國產品牌吉利、比亞迪等。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小型市場模型。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无吗无卡v免费清高清 亚洲女人自熨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一本中文字幕 | 亚洲永久字幕精品免费文字 |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亚洲一级在线一区二区 | 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