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人與環境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與環境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與環境論文

        第1篇: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與物質環境相對立的就是人文環境,人文環境是客觀世界當中的主觀映象,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當中的特定精神現象,人文環境包括個體的行為規范、倫理關系、綜合素質、社會心理、價值取向等諸多要素。融洽的人文環境能夠促進人類個體之間心理的彼此相容,這不但是心理健康的一種表現,也是高尚積極的一種態度;優越的人文環境可以激發人的潛能、規范人的行為、陶冶人的情操;和諧的人文環境促使每個個體主動地去接受周圍環境的熏陶和影響,進而將整體的修養與素質提高。在學校體育教育人文環境當中,學生既可以認識與學習到各種體育制度文化、人文知識,還可以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道德行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并且能夠促進綜合體育素養的提高。優化學校體育教育人文環境也是體育課程改革的需求。學校實施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是切實的教授給學生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體育、熱愛體育、享受體育、體驗體育。然而,學生往往都不喜歡上體育課,但是卻喜歡體育運動,造成此類現象的原因就在于體育教學所運用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式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學生無法體驗到體育課程的樂趣。因此,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創設有助于學生發展的人文教學環境是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需要。

            二、學校體育教育與人文精神融合的可行性

            (一)學校體育教育能夠促進人文精神的培養

            1.有利于學生人際交往。學校體育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人與人交流、接觸的機會,進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增進彼此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在人際交往過程當中還能夠培養學生主動與人交往的習慣及意識。2.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體育鍛煉不僅能夠改善學生的生理健康、增強個人的體質,并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完善學生的心理素質。比如在體育教學中,對于如何調整心態、如何控制情緒、如何面對挫折與困難等均有真實的鍛煉機會和感悟機會。3.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許多需要團隊合作的體育運動,比如籃球、足球,不管個人的技術能力和水平有多高,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積極配合,當今社會的建設與發展也迫切的需要團結合作的精神。而學校的體育教學則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集體責任感以及團隊意識。4.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體育活動不僅需要團結協作,同時也需要競爭,需要團隊間的角逐,培養競爭意識對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和自我超越是非常重要的,對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3]。

            (二)學校體育教育對培養人文精神有著獨特的優勢

            1.學校的體育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是肢體實踐活動,其寓教于樂、調節節奏、強身健體、審美育德、修身養性、增添情趣等一系列功能及作用是任何學科都無法比擬的。2.學校的體育教育具備著獨特的時空屬性,不會受到有限活動空間的限制和束縛,也不會受到有限時間的局限和約束,可以在學生體育課堂或者業余時間的每時每刻,同時也可以在遼闊的室外,甚至是校外的自然環境當中,能夠促使學生與人類原生狀態的學習環境更為接近。3.學校的體育教育可以更為自然的加強直觀性、示范性教學方式的運用,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前的相互切磋、相互交流也變得更加便利,從根本上體現出了體育教育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由此可見,學校的體育教育對培養當代學生的人文精神有著顯著的優勢,體育教學的巨大作用是學校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取代的,這為學校體育教育與人文精神的融合奠定了可行性的重要基礎。

            三、優化學校體育教育人文環境的有效措施

            學校的體育教育是一種推動人類發展的重要手段,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極易給人們帶來積極的心態、健康的身體、奮斗的激情、堅韌的意志以及向上的精神等優良的生存狀態,所以,優化學校體育教育人文環境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能夠為我國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現代化人才。

            (一)提高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

            學校的體育教師不但需要具備豐富且扎實的體育技能和體育知識,而且還應當具備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教學能力。所以,體育教師應當以其自身的優秀人文素養來感染學生,這也是育好人、教好書所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通常會因為對某位教師的喜愛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程,由此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人格魅力是與個人的人文素養密切相關的,所以,學校的體育教師應當重視加強自身人文素養,全面展現自身獨特的人格魅力[4]。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體育教育是一個以身體鍛煉為主、師生共同參與的雙向活動,體育教學不但需要師生對普遍的教育規律加以遵守,而且還必須切實的符合體育教學的諸多特殊要求。在學校體育教學當中,要想創設良好的人文精神環境,那么就應當及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只有這樣才可以從根本上促進體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習不單單只是一種個體化的行為,同樣也是一種組織性的行為,從教學活動組織的角度而言,不僅需要顧及每一位學生的利益,而且還需要照顧到每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求教師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來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讓全體學生都能夠擁有及享受體育的權利,充分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素與內在需求,從總體上來看,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師生關系建立及形成的一個動態過程,學校的體育教育活動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雙邊教學過程。教學課堂人文環境指的是以班為單位的體育教學活動中,被學生所體驗與感知的人際環境,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行為、認知以及情感等因素,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是最佳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切入點,是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而積極的教學氛圍的前提及基礎是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活潑生動的教學氣氛,充分地滿足學生的身心需求,盡可能地創設出師生民主交流、心理相融的良好課堂氛圍,使學生在歡快的環境中展開體育學習。

            (四)轉變評價考核方式

            傳統型的終結評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個體之間身體素質差異,導致身體素質出眾的學生僅僅重視考試結果,最終養成了平時不運動、不鍛煉的不良習慣;而對于身材矮小、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由于考試成績不理想,進而造成了學生自卑心理的加重。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轉變體育課程的評價考核方式,建議采取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評價考核方式。所謂形成性評價指的是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目的是為了激勵和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控,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能夠大大地彌補傳統評價考核方式的不足。兩者的有機結合更加有助于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體育觀念以及正確的體育意識。

        第2篇: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一)環境成本。筆者根據成本的性質,把成本概念用于環境領域,并與企業的環境管理活動相結合界定出環境成本的概念。環境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而發生或承擔的各種費用支出,以及因此而承擔的各種損失。環境成本可以分為直接環境成本和間接環境成本。(1)直接環境成本,這些支出能歸屬到某一個特定的環境責任項目,有著明顯的直接成本的性質,例如環境污染預防成本、環境污染治理成本、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及環境損失等。(2)間接環境責任成本,是指由于企業自身最優環境責任履行水平低于政府強制性環境責任水平而造成的環境收益的損失。每一個企業都會存在一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定的最優的環境責任履行水平,以達到環境收益最大化。但是,當存在法律強制性環境責任時,這種強制性環境責任水平很可能會超過企業自身最優環境責任水平,這也會增加成本支出,降低環境收益,我們認為這種損失也是一種間接環境成本。

        (二)環境風險。風險無處不在,但不同學者對風險的認知和界定存在差異。本文基于企業環境責任的角度,把環境風險解釋為環境收益小于環境成本所造成損失的大小,即如果企業環境收益小于環境成本,那么就會產生環境風險并在經營過程中不斷積累,二者之間的差異就是環境風險的大小。環境風險對企業價值造成損失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只有當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才會爆發,從而導致企業價值大幅度下降,甚至破產。因而,深化對企業環境風險的認識,在對其合理度量的基礎上,有效控制環境風險,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強制性環境責任、自主性環境責任與環境風險

        環境風險的存在與最優環境責任履行水平及強制性環境責任履行水平是緊密相連的,因此,我們首先要確定一個企業的最優環境責任水平。

        (一)最優環境責任水平。對于企業來說,筆者認為可以把環境責任看成是一種商品,企業消費這種商品能帶來環境收益Y,同時也必須付出一定的價格即直接環境成本C,并且其收益和成本都是企業環境責任履行水平x(0<x≤1)的函數。企業履行環境責任、披露環境保護信息有利于提升形象、改善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降低資本成本,因而,筆者認為Y應該是x的單調遞增函數,假定Y(x)=ax,a為大于零的常數;借鑒相關的研究成果,直接環境成本會隨著環境責任水平的增加而不斷增加,并且增加的幅度會越來越大,因而我們假定C(x)=1/2mx2。企業合理承擔環境責任會提高企業的價值,因此我們假定Y>C,也就是ax>1/2mx2,可以推導出x<2a/m。另外,由于Y(1)>C(1),因此2a>m,此時顯然Y(1)>C(1)是Y>C的充分條件。在不存在強制性環境責任的情況下,企業根據環境收益π(x)=Y(x)-C(x)的最大化來選擇最優環境責任水平,最優點為dπ/dx=a-mx=0,x0=a/m,如圖1所示,在這一點上企業實現了環境收益MN,由于2a>m,因此x0>1/2。也就是說當不存在強制環境責任要求的時候,所有的企業都會選擇高于1/2的環境責任水平,并且實現了最大的環境效益。

        (二)強制性環境責任和社會風險。以上分析我們沒有考慮政府強制企業履行環境責任的法律法規的實施,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環境保護法規不斷完善,這些法規等強制性因素會對企業環保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企業的環境收益。假設政府部門強制要求所有企業的環境責任履行水平都要達到x1(x1>x0),此時對于那些環境責任水平低于x1的企業而言,由于這種環境責任水平低于社會最低要求,因此環境收益也會隨之下降,此時環境收益曲線Y變為圖中向下的虛線MA,這時企業環境收益要遠遠小于環境成本,根據前面的定義,此時會產生間接環境成本。如果不存在強制環境責任,企業可以獲得環境收益MN,但此刻卻會產生負的環境收益AE,因此強制性環境責任造成的間接環境成本為MN-(-AE)=MN+AE。企業保持較高的強制環境責任水平會造成環境風險產生并不斷積累,根據我們的定義,環境風險=環境收益-環境成本=環境收益-直接環境成本-間接環境成本=-AE-(MN+AE)=-(MN+2AE)。因而可以看出,強制性環境責任水平越高,公司的環境風險也越大。但是,強制性環境責任并不一定會造成環境風險產生。如圖2所示,xm為收益與成本曲線的交點,此時收益等于成本,如果強制性環境責任水平x2<xm,此時,盡管隨著成本的增加收益減少,但是收益依然大于成本,此時環境收益為BD;同樣這時會產生間接環境成本MN-BD,環境收益為BD-(MN-BD)=2BD-MN。當MN>2BD時,會存在環境風險,而當MN<2BD時,不會產生環境風險。假定x2這點正好使MN=2BD,那么當x>x2時,企業就會發生環境風險,并且隨著強制水平的提高,環境風險不斷積累,當環境風險達到企業無法控制時將會破產。

        (三)自主性環境責任與環境收益。假定有兩家企業1、2,企業1的環境收益Y1=a1x,環境成本C1(x)=1/2m1x2;企業2的環境收益Y2=a2x,環境成本C2(x)=1/2m2x2。假定企業2偏好于較高的環境責任水平,樹立了良好的公眾形象,以獲得更多利益相關者的支持,使得Y2>Y1,C2<C1,因此a2>a1,m2<m1。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環境收益最大化原則選擇了最優環境責任水平x1=a1/m1,x2=a2/m2,顯然x2>x1,如圖3所示,此時企業2的環境收益要大于企業1,企業自主性環境責任水平越高,其獲得的環境收益越大。

        三、結論及建議

        履行環保責任是企業生存發展的保障,然而履行環保責任也是存在風險的,如何有效地評價和控制環境風險就成為企業實行風險管理的前提。筆者認為企業都存在一個由環境收益最大化所決定的最優環境責任水平。但是現實中由于政府部門強制性環境責任的存在,往往會導致企業最優環境責任水平低于強制性水平,從而導致環境成本的增加,使得環境收益小于環境成本,引起環境風險并不斷積累。但是超越強制性的自主性環境責任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的環境收益,有利于避免環境風險的發生。為了降低企業環境風險,實施有效的環境風險管理,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政府監管部門:適度的監管。政府監管部門可以通過完善法律、規章制度、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獎懲制度等,來對企業環保責任加以引導和監管。盡管強制性環境保護責任法律、規章制度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企業環境責任缺失問題,但是如果強制性水平要求過高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根據我們的分析,過高的環境責任水平要求可能會導致環境風險發生。因而實施適度的監管標準將有利于降低環境風險,引導企業持續發展。

        (二)企業:培育環境責任意識。對于法律規定的強制性環境責任,為了避免環境風險的發生,企業應積極主動地承擔環境責任。而對于自主性環境責任,企業應培育環境責任意識,提高承擔環境責任的自覺性。將環境責任意識融入企業文化、納入企業戰略管理,積極承擔環境責任,提升企業社會形象,改善與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獲得利益相關者的各種資源和支持,從而降低和規避其環境風險。環境收益越高,環境成本越低,企業就越愿意履行,如何有效地增加企業環境收益及降低環境成本是企業管理部門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此外,企業還應積極披露環境責任信息,改善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獲得更多利益相關者的理解和支持。

        第3篇: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中圖分類號]X1-0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0457-6241(2013)06-0071-02

        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環境歷史與人類文明”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在天津舉行。該論壇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在南開大學研究生院指導、眾多兄弟院校大力支持下,由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生態環境史研究中心組織舉辦。是為中國環境史學科領域首次全國博士生學術聚會。

        本次論壇下設“環境問題的多學科關懷”“環境·空間·社會”“動植物資源與人類活動”“環境·水利·經濟”“外國環境史探研”“環境史理論方法與史料整理”等六個主要議題,共收到學術論文36篇,來自18個高校、科研單位包括歷史學、人類學、哲學、民族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的60余位博士生參加了交流和討論。論壇邀請美國著名環境史家唐納德·沃斯特、北京大學包茂紅、北京師范大學梅雪芹、中國人民大學夏明方和南開大學鞠美庭、王利華、陳志強、朱彥民、余新忠、付成雙等知名教授,及侯深、夏炎、曹志紅等新銳學者發表專題]講或現場評點。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高國榮研究員還對論壇評獎活動予以了特別協助。與會青年學者和專家、教授結合自己的研究,針對中外環境史研究和當代環境問題分別發表了學術觀點。論壇安排密集、緊湊,氣氛熱烈,取得了豐富的學術成果。現簡要綜述如下:

        1.對當代環境問題的多學科思考

        為推動環境史研究的跨學科交流,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尋找學術接口,論壇特別邀請了部分從事當代環境問題研究的青年學人參加。面對當下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的嚴峻現狀,來自不同學科的博士生從專業角度為應對現實的生態環境危機給出了自己的專業見解和多角度的剖析。蘭州大學王蘭以青海省河南縣為例,提出建立新型的合作經濟組織——牧民專業合作社對于有效地對抗自然災害、更好地保護草場的意義。南開大學王瑜闡明了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問題,關鍵是要建立起“政府為主、市場為輔、社會廣泛參與”的環境保護機制,進一步完善現代環境倫理觀。南開大學王舒鴻認為必須采用有效措施加大對中西部省區環境問題的政府規制,只有這樣才能促使中國環境效率整體提升。廈門大學周飛考察了新世紀以來以滇池為重點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過程。云南大學和六花通過對云南麗江、大理、楚雄三地傳統農耕方式和血吸蟲病流行關系的研究,來考察云南少數民族農耕文化中的環境疾病觀。

        2.關于外國環境史研究

        近些年來,中國的世界史研究者在環境史理論、方法的引介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與此同時,有關世界環境史的實證研究也正呈現豐富之勢。北京師范大學施雱以二戰后美國畜牧養殖業濫用抗生素問題為中心,考察了其造成的嚴重公共衛生后果,并分析了問題的原因。北京師范大學王玉山認為殖民時期美國東北部移民的殺狼行為,不但滿足了其生存需求,也通過傳說承續了傳統,并制造了英雄殺戮惡棍的正義,使其精神需求得以滿足。廣西師范大學劉榕榕總結了公元6世紀爆發的“查士丁尼瘟疫”復發的特征及其影響,認為瘟疫的不斷復發令拜占庭帝國遭受了沉重打擊。北京大學喬瑜認為在殖民背景下,“干旱說”被作為關鍵詞寫入了澳大利亞的白板論,用以證實殖民地開拓的正當性。北京師范大學嚴玉芳以美國資深環境史學家卡洛琳·麥茜特為例,認為她的研究在宏觀上比較全面、清晰地展現了性別與環境關系]化的歷史脈絡。首都師范大學杜憲兵考察了19世紀的印度霍亂,并就其流行模式進行了分析。

        3.關于歷史上的動植物資源與人類社會生活關系研究

        作為生態環境重要組成部分的動植物資源,對于人類文明而言必不可缺,這方面的議題在本次會議上得到了重視。復旦大學黃權生考察了武陵民族地區森林變遷的歷史過程。北京大學李欣指出秦漢時期社會常規性取材活動可分為薪炭消耗和材木利用,兩漢社會頻繁的自然災害亦與此緊密相關。石家莊學院趙九洲考察了明代華北的燃料危機,并就其產生的原因、社會影響、社會應對進行了分析。復旦大學張蕾認為早期江南的野生水竹資源十分豐富,對宋元文人宅院產生了重要影響,曲水修竹成為經典的造園法式。北京大學羅瑋主要針對元明時代中央政府所頒布關于樹木保護各項法令政策進行梳理。復旦大學徐文彬考察了明清福建地區的虎患,并就其產生的原因和社會影響進行了分析。

        4.關于水資源以及相關作物種植、水利設施、水利工程研究

        清華大學王炳文對中古時期敦煌吐魯番水利研究學術史進行了整理。南開大學方萬鵬就水磨在中國起源的時間問題、唐代官方水碾硙政策的轉變以及五代、北宋時期水磨發展的新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中科院自然科學史所杜新豪考察了明清畿輔種稻運動的生態背景,厘清了先前畿輔種稻史中的若干觀點。南開大學朱華就隋唐時期關中水資源狀況進行了研究。南開大學劉小朦梳理了金元以來張家口壩上地區的鹽湖周邊生態與人類活動的歷史變遷。廈門大學許博考察了清代“石羊河”名及其指向,認為其名的出現,與下游鎮番縣河源水權觀念的興起存在密切關聯。復旦大學穆俊研究了1930—1937年間綏遠省大黑河水利工程計劃。

        5.關于居住空間和區域生態環境變遷研究

        南開大學張野認為以貴族為主體的游閑者與以苑囿為中心的游閑空間之間形成了明顯的文化互動。陜西師范大學劉興成提出隋大興城官員貴族住宅空間分布呈現明顯的西密東疏特點,此格局與城市地形地貌有關,受風水觀念影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榮華剖析了“含沙射影”一詞從漢到唐詞義的變化,認為這種變化反映了漢唐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的變遷。陜西師范大學聶傳平考察了北宋政府在對西北吐蕃居地的開發與開拓過程中的人與自然互動。陜西師范大學劉超建以1757—1795年天山北路東段屯墾為例,探討了在國家政策下所進行的移民開墾—農耕技術選擇—生態環境變遷三者之間的相應機制。上海理工大學劉振華在生態史的視野下考察了近代南陽盆地社會生態衰敗的過程。西北師范大學雷興鶴認為清代幾百年間,甘肅隴東地區的經濟和生態環境息息相關。

        6.環境史理論方法與史料整理

        南開大學連雯從環境角度考察中西傳統人天觀之差異。南開大學潘明濤評介了加州學派、裴宜理和周錫瑞等人的研究中如何將生態環境因素納入歷史尺度的考量中。南開大學陳林博考察了威廉·克羅農對單向度“自然—文化”觀的批判。清華大學張景平介紹了清華大學歷史、水利兩系合作開展的“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獻搶救性整理計劃”相關情況。南開大學曹津永討論了環境史研究中的文化視角。

        以上諸議題在會議探討中進一步得到深化,與會人員對于何謂環境史和如何進行環境史研究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作為新興學術領域的環境史,國內的研究一直受到歐美環境史研究的影響,繼續加大相關研究成果的譯介和對海外進行實證研究是當前研究必不可缺的一環。另一方面,如何汲取、融匯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資源,結合中國實情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環境史研究,亦是我們急需解決之事。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一直重視環境史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率先在全國高校中成立中國生態環境史研究中心,并于2005年、2008年先后組織召開“中國歷史上的環境與社會”國際學術會議和生態史圓桌會議。本次論壇旨在給有志于環境史研究的青年學子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發現環境史研究優秀青年人才,推動中國環境史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相信此次論壇的舉行,將對環境史學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第4篇: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人與自然關系應該向朋友式關系發展,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的文明形態,實現發展觀的轉變,即從傳統發展觀轉向可持續發展觀,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新文明,達到人與自然整體的共同進化。

        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較工業文明更先進、更高級、更偉大的文明。它將脫胎于工業文明,在工業文明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自己,并不斷地完善自己。

        一、可持續發展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揚棄

        工業文明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負面效應,導致人與自然的尖銳矛盾,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尤其是環境惡化。今天,環境的全面污染和整體環境狀況日趨惡化,臭氧層破壞、酸雨、全球氣候變暖、森林破壞、荒漠化、海洋污染、人口膨脹、環境污染。煤煙污染熏黑樹干,造成生活在樹干上的70多種昆蟲由灰色變為黑色。科學家把這稱為“工業黑化”現象,工業文明因此而被稱為“黑色文明”。他們的批判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警示我們一定要拋棄工業文明。

        盡管工業文明時代帶給我們一系列災難,然而我們對工業文明卻不能簡單予以否定。因為工業文明為未來文明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武器,為工業文明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未來社會中,牛頓定律、量子力學、電磁感應理論、電子學、愛因斯坦相對論、控制論等科學技術成果,仍將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這些都是工業文明的產物,未來文明如果離開這些成果則寸步難行。未來文明的存在和發展不能只依靠生態學、環境學、生物學,再者,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等學科也是在工業文明的條件下孕育形成的,化學工業這一被人們稱為造成生態環境污染的禍首,卻在很大程度上為環境監測、環境治理提供技術和產品。未來文明時代的人們仍然會有汽車制造業、電器制造業、機械加工業、采礦業、建筑業、紡織和服裝等行業。它們仍將是未來文明的極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保留工業文明大量有價值的成果的同時,對于一系列工業文明的思維定勢、實踐中僵化模式應予以拋棄。如發展等于經濟增長,犧牲環境求發展,重復建設的盲目發展,脫離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承載力的高消費,高投人、高消耗、高成本、低效益的粗放性經營模式,“殺雞取卵”、“竭澤而漁”、的掠奪式的“發展”,用通貨膨脹的辦法搞建設,軍備竟賽,國民經濟軍事化等等,這樣才能在思維上和實踐上拋棄工業文明賴以存在的根據,克服由“人類中心主義”的近視性、局限性造成的對環境和生態的極度破壞。未來文明是不是絕對理想的、終極的、有百利而無一害、絕對無污染的歷史時代呢,如果這么認為,則未免陷人形而上學之中。人類對未來不要抱太大的幻想。它既不是純而又純的無一絲污染的生態凈土,也不是污濁灰暗的黑色世界,而是以工業文明為基礎又超越工業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否定和揚棄。所以它就會帶有工業文明的印記,離開工業文明這一基礎,可持續發展的文明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可持續發展文明以工業文明為基礎,但從根本上又不同于傳統工業文明。可持續發展文明又增添了關于生態保護、生態科技的新內容、新特點,消除和治理工業文明時代的環境問題。它要求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環境產業,發展信息產業、服務產業,要開發和使用新的清沽能源,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可持續發展文明是工業與生態學的結合,是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狀態的可持續發展的新文明,它仍然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不斷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文明是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歷史時代

        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問題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從古至今,人類都沒能很好地協調二者關系。究其原因:是因為人類早期認識自然和防御災難能力的低下,導致人們甘當自然的奴隸。然而隨著人類認識自然能力的相對增強,又導致人們蔑視自然,作自然的主人,同時各種利益(包括階級利益、國家利益、集團利益、個人利益)的驅動使人們無視自然規律,肆意破壞自然生態。又加之認識上的局限性,使人們無法對自己行為做出預測,所有這一切導致人類從未實現人與自然的真正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揚棄,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是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社會,是人類獲得自由解放過程中的重要階段;是人類文明的新的延續。

        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哲學研究的重要問題,每一文明形態都有其特定的人與自然關系意識,并且這種意識滲透到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于人類文明發展具有導向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文明的興衰。工業文明的興衰正是由“人類中心主義”這一人與自然關系的意識所制約的,人類實踐的經驗教訓越來越昭示出:人的一切活動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規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應當以資源的增值為前提,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否則,自然資源必然會日趨衰竭,人類會因此而失去生存的基礎。自然界是均衡與和諧的,但這種均衡與和諧是脆弱的,人類活動應當限制在其后果與作用不使這種均衡與和諧被破壞到不能恢復的程度以內,否則必然會產生不利于人類的種種后果。生態文明要求工農業生產、人口生產、社會消費、科學技術發展等人類生產與生活的各項活動都建立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之基礎上。

        人類發展已經進人知識經濟時代,這為人類協調人與自然的矛盾奠定基礎。全世界各國開始重視人與自然關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人類正在尋求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人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同時,還具有適應自然環境的一面,自然的必然性是人必須服從的,但不是消極地服從,而是積極地服從。因此,應把人與自然之間看成是一種有機聯系。人類必須以一種全面的態度對待和支配自然界,即對人類支配自然的強大能力進行全面的理解,以科學、道德、審美三者統一的全面尺度在實踐中對自然科學進行全面的利用和支配,而不是片面地強化人類對自然界的攫取。當代新技術革命客觀上揭示了人與自然界的全面關系,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人對自然的支配關系已經超出對自然的理論和實踐掌握,進人道德和審美的范圍,把發展科學技術與生產力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機地統一起來,把人類生活需要的內在尺度與生態環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外在尺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人類利用自然的科學性和道德性,協調人類改造自然的行動,調整好人類改造自然的方向,既不要像古代那樣作自然界的奴隸,也不要像工業革命以來那樣作自然界的敵人,要愛護自然,培育自然,建立起人與自然界的全面和諧的關系,以利于我們星球的繁榮和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三、可持續發展文明是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時代

        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是以生產勞動為中介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構成了生產力,在生產勞動中結成了人與人的關系,生產關系是生產力得以實現的前提條件。在原始社會,盡管人與自然的矛盾十分突出,但人與人的關系問題卻顯得更為重要,離開群體協作、共同勞動,人將無法存活。同樣在古代和近代的相當長時期里,階級矛盾尖銳,如何實現社會合理與人際平等的問題十分突出。今天,全球性的生態環境問題異常嚴重,人與自然的矛盾非常尖銳,要解決這一矛盾,單純就環境論環境幾乎是做不到的。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其現實性上展開為人與人的關系,要解決人與自然尖銳的矛盾和對立,需要以人際公平為保障和條件,脫離人與人的關系來談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代出現的環境問題的。

        第5篇: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xxx中心小學創建于xxxx年,現有116個教學班,學生3521人,教職工225人,校園面積3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綠化面積1250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學校環境幽雅、林木蔥翠、花團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園式綠色學校。曾榮獲臨沂市"文明單位"、市“規范化學校”、市級“文明示范學校”、市工會工作單位,市少先隊工作紅旗單位,市先進教研室等榮譽稱號。

        二、創建過程和成果

        (一)統一認識,建立和完善教育體系

        學校領導以深刻長遠的理念,充分認識到創建綠色學校的重要意義。堅持以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的思想為指導,構筑起以學校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堂和社會為載體,學校和環保部門共同參與的學校環境教育體制。成立了由校長胡文江任組長,各處室負責人和年級組長為成員的創建"綠色學校"活動領導小組,堅持以綠色觀念教育學生,在全校范圍內滲透可持續發展意識、環境價值觀、環境道德觀、環境參與意識與環境建設及創新意識。形成"綠色校園"-"綠色教育"-"素質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教育鏈條,把創建"綠色學校"、實施"綠色教育"作為落實整體素質教育、推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切入點,把開展環境教育創建"綠色學校"作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視課堂主渠道,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各項活動之中

        (1)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之中。環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采取多種方式把環境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各教研組把環保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滲透環境教育的觀點。考試中有環境教育內容的題目,有比分。努力提高環境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師生進一步認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與迫切性,發揮了環境教育的輻射作用。構建起環境教育的課程體系。

        (2)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手段開展環境教育。充分利用廣播站定期廣播環保知識,利用宣傳欄定期出專刊宣傳黨和國家的環境保護方針、政策、法律法規,張貼環保標語等。

        (3)加大投入,狠抓管理,加快校園綠化美化凈化的建設進程。學校利用校舍危房改造的契機,對校園進行了全面規劃,定出美化的近期和遠期的實施目標,投入近100萬資金新建校舍19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語音室、電腦室等,征建了運動場,校園小廣場及其附屬設施,有計劃購買花草樹木在植樹節、青年節、婦女節等節日中種植。由于有科學規劃,有每年持續植樹和有效的管理,我校的綠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學校把校園劃分成若干區域,由各班專門負責凈化并進行檢查評比。每周一小結,每月一總結,每學期一次總評比,把環境教育和愛護校園列入評選文明班級的重要條件。做好滅蚊、滅蠅、滅鼠和防病各項工作。做到校舍凈化,無衛生死角,廁所無異味,食堂符合衛生要求,餐具每餐高溫消毒,保證教工、學生的身心健康。

        (4)投身社會大課堂,環境體驗教育效果突出。我校通過以生活為中心,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采用多種環境實踐的課外、校外及社區活動促進學生環境道德和環保行為的養成。每年3月12日植樹節、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以及世界人口日、世界糧食日組織學生參加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等活動;通過講座、詩歌朗誦、知識競賽、征文比賽、繪畫比賽、演講辯論、科技活動等豐富學生的環境科學知識和環境法律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植綠護綠、垃圾分類、廢電池回收、愛鳥護鳥、綠色消費、對周邊環境進行監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護環境的行動;鼓勵學生撰寫環境論文、調查報告進行環保方面的小發明、小設計,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環保知識科普小制作競賽,在市縣級比賽中均獲得驕人的成績。培養了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參加社區開展的環境保護活動,通過不同方式向群眾宣傳環保知識,進一步增強了環保意識,培養了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高尚情操,同時也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環境、破環生態的不文明行為,促進全社會都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三、成果和體會

        第6篇:人與環境論文范文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7)04-0075-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e collected from 416 employees in 21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lleague promotion to knowledgeoriented staffs job burn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comparison, and chose episodic envy and face need as the mediated and moderated variable respectively. Results showed that, perceived similarity and power distance positively influenced on episodic envy and knowledgeoriented staffs job burnout. Episodic envy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similarity and power distance on job burnout of knowledgeoriented staff. Face need enhanced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similarity and power distance on job burnout of knowledgeoriented staff.

        Key words:colleague promotion; job burnout; episodic envy; face need; knowledgeoriented staff

        知?R型員工是指掌握概念和技術,利用信息和知識從事生產的員工[1]。其成就取向較強,注重實現自我價值,被企業認可的心理期望較強,因此,職位晉升被知識型員工視為實現心理特質的重要因素,且當其得知晉升機會被同事斬獲時,較大的心理落差會引發負面心理暗示,最終引發職業倦怠。在我國企業管理實踐中,職業倦怠對員工身心健康和企業績效均會產生惡劣影響,因此,探討職業倦怠的預測變量和誘發機理,對企業采取應對和干預措施意義重大。

        目前,學術界的研究焦點集中于同事晉升對員工職場行為的直接作用,缺乏對員工心理和情緒反應等影響機制的研究。本文將探索同事晉升對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的影響機制,并聚焦員工心理感受。認知與情感因素是影響員工組織行為的中介變量,本文基于社會比較理論和知識型員工心理特質,認為當員工察覺同事掌握自己渴望但卻無法實現的技術、優勢或能力時便產生妒忌情緒,這種敵意會導致員工情緒耗竭。因此,本文將情景妒忌納入研究框架,進一步探究它在同事晉升與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間的中介作用。同時,作為一種特有的社會文化心理,面子需要是支配和調節員工心理趨向和社會行為的重要準則。然而,國內對此研究尚付闕如,本文將面子需要引入研究,探究它在同事晉升與知識型員工情景妒忌間的調節作用,以期為企業提供抑制因同事晉升而導致的知識型員工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的有效建議。

        1 研究評述與假設

        1.1 社會比較理論

        Festinger指出,人類傾向于同他人能力、財富和社會地位做比較,以獲得對自身的認識,此過程便是社會比較[2]。社會比較可分為平行、上行和下行比較三種類型,社會比較對象的選擇則是通過引入歸因理論和相似性假說進行解釋[3],本文主要考量知識型員工與晉升同事間的平行比較。當平行比較對象的特定屬性信息(如性別、年齡、努力程度等)被個體得知時,社會比較就會對個體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社會比較的動機和傾向性研究備受關注,如張鵬基于社會比較理論實證研究了商業銀行薪酬激勵水平[4],牛更楓研究證實,社會比較傾向對個體的自我概念清晰性有顯著的負向預測作用[5]。社會比較是職場中的普遍現象,員工通過社會比較發現同事在得到自己想擁有卻無法獲得的東西時,會展現出負面情緒。本文將深層次歸因引入同事晉升情景中,依據社會比較理論把知識型員工產生負面情緒的原因歸結為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3個因素,探討各因素對員工情緒反應和職場行為的影響。

        1.2 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與職業倦怠的關系

        職業倦怠源自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它的降低會對員工身心和組織績效產生負向作用。晉升機會的分配是造成員工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此過程中員工極易懷疑分配結果的公平性,繼而后悔先前的工作熱情和投入,以致產生倦怠情緒。員工在社會比較時傾向展現優于均值效應的心理特質,且知識型員工的成就取向、自我價值感以及晉升欲望更強,因此,同事晉升會對其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員工會強迫自己積極工作以謀求晉升機會,但當其工作壓力大到無法緩解時,就會陷入倦怠的泥沼中。

        現有文獻通過研究職業倦怠的前因變量來探索其有效控制措施。其中,個體特征是其最重要的前因變量,由此,知識型員工與晉升同事間的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等個體特征是導致職業倦怠的可能原因[6]。其中,表層相似性指個體間在年齡、學歷、資歷和努力程度等顯性特性上的相似度。王維江認為,員工與晉升同事的個人特質相似性越高,越易誘發職業倦怠[7]。當有類似工作經驗和個人特質的同事職位晉升時,知識型員工往往展現出煩躁、埋怨甚至抑郁的倦怠情緒。

        權力差距是指人與人之間社會地位不平等的狀況,是用來衡量社會承認機構和組織內權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種文化尺度。它涉及員工對企業內地位、權威和權力的認知,對員工的情感、觀念和行為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張建君實證研究了董事長―總經理的權力差距與組織績效的關系[8]。本文認為,未晉升員工感知到與晉升員工間存在較大權力差距時會出現自卑和敵意等負面情緒,繼而產生職業倦怠并導致未晉升員工拒絕與晉升員工直接交流,降低工作效率。

        關系密切度是指同事間交往、溝通和聯系的密切程度。知識型員工在做社會比較時,經常根據獲得比較信息的難易性選擇比較對象,且同事間關系密切度越高,員工越易獲取同事晉升的有關信息,且同事晉升會對其產生激勵作用;而較低的關系密切度會導致員工對晉升同事產生嫉妒心理,繼而導致職業倦怠[9]。本文認為,與晉升同事的關系密切度會影響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設:

        H1:與晉升同事的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影響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

        H1a:表層相似性越高,知識型員工越易產生職業倦怠。

        H1b:權力差距越大,知識型員工越易產生職業倦怠。

        H1c:關系密切度越低,知識型員工越易產生職業倦怠。

        1.3 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與情景妒忌的關系

        基于社會比較視角,妒忌是指員工感知到同事擁有自己渴望得到但未能獲得的事物時而產生的不滿、沮喪甚至憎惡等情感成分在內的心理沖動。對于知識型員工,引發其妒忌心理最本質的原因是欲望,即對晉升機會的渴望[10]。而情景妒忌是針對社會比較情境中的特定人員而產生的妒忌反應,受社會比較因素的影響。知識型員工晉升的社會比較因素中,表層相似性被認為是情景妒忌產生的最主要原因,被妒忌者與自己的相似性越高,妒忌反應越易產生。

        情景妒忌針對的是企業中具有競爭優勢的同事,當得知同事獲得晉升機會時,未晉升員工會感到自己處于劣勢地位而導致權力差距感增強,這種負向的社會比較使員工產生主觀不公平感,并引起對被妒忌者的敵意傾向。資源缺乏和社會地位分級是導致員工權力差距感的重要因素,職位晉升對知識型員工意味著擁有更多資源和更高的社會地位,而員工對權力和資源分配公平性知覺是造成情景妒忌的?P鍵[11]。本文認為,知識型員工權力差距的大小是其情景妒忌的誘因。

        員工在做社會比較時,通常選擇關系密切度高的同事以獲得較全面且可靠度高的比較信息,且同事間關系密切度越高,彼此更愿意為對方考慮,并弱化社會比較所帶來的負面情緒。基于此,遵循反向思維提出研究假設:

        H2:與晉升同事的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影響知識型員工情景妒忌。

        H2a:表層相似性越高,知識型員工情景妒忌越強烈。

        H2b:權力差距越大,知識型員工情景妒忌越強烈。

        H2c:關系密切度越低,知識型員工情景妒忌越強烈。

        1.4 情景妒忌的中介效應

        情景妒忌是員工發現自己與同事在某方面存在差距而產生的復雜情緒,對員工身心健康和工作表現都產生消極影響。情景妒忌中介于工作滿意度及組織自尊對員工反生產行為的負向影響過程,強化員工的反生產行為傾向,即員工在情景妒忌下所體驗到的不公正感會誘發其產生降低工作效率和減少對組織貢獻的倦怠行為[12]。因此,提出研究假設:

        H3:與晉升同事的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關系密切度經過情景妒忌影響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

        H3a:表層相似性經過情景妒忌影響職業倦怠。

        H3b:權力差距經過情景妒忌影響職業倦怠。

        H3c:關系密切度經過情景妒忌影響職業倦怠。

        1.5 面子需要的調節效應

        面子需要是個體在與他人互動時,對維持、增進面子以預防尊嚴丟失的心理趨向,其程度不同對個體心理及行為反應產生效應不同[13]。面子需要強調社會道德戒律和個人道德標準,能有效規范員工的態度和行為,然而極少有研究探索其對員工情緒反應的調節效應。本文認為,面子需要會影響知識型員工對晉升社會比較的看法,并影響其心態變化。因此,提出研究假設:

        H4:面子需要對同事晉升與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間關系具有顯著調節作用。

        H4a:面子需要程度越高,表層相似性對情景妒忌的正向影響越顯著。

        H4b:面子需要程度越高,權力差距對情景妒忌的正向影響越顯著。

        H4c:面子需要程度越高,關系密切度對情景妒忌的負向影響越顯著。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對象

        本文將是否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作為判定知識型員工的前提,選擇管理人員、技術研發人員和諸如企業會計專業人員等被學術界普遍接受的知識型員工代表作為調研對象。問卷設計借鑒了國內外成熟量表,并征詢部分知識型員工意見,在綜合專家評估的基礎上正式生成。采用實地發放、紙質郵寄和電子郵件的調研方式,共發放500份調查問卷,成功回收451份,過濾漏答、誤答及帶有明顯規律性答案的問卷后保留有效問卷416份。2016年3月至6月集中在山東、河北、江蘇、河南四省21家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包括11家電子制造企業、4家星級酒店、3家旅游規劃公司和3家零售型企業,并對問卷發放人員進行了為期2天的專業培訓,實地調研回收得到有效問卷共169份,郵寄、郵件調研則通過校友會、社會關系等方式完成,共獲得有效問卷247份,樣本信息詳見表1。

        2.2 研究工具

        本文中各變量問項均參考權威量表,且均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進行數據統計。信度檢驗均使用內部一致性檢驗方法,Cronbachs α值大于0.70時證明信度較理想。

        (1)表層相似性。借鑒Brockner的量表設計11個題項,包含“我認為自己與晉升同事的工作資歷較接近”“我認為自己和晉升同事的工作努力程度相似”等,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790。

        (2)權力差距。借鑒Farh的量表設計5個題項,包含“上級做決策無需咨詢下屬的意見”“無論上級作何決策,員工都無權質疑”等,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826。

        (3)關系密切度。借鑒Chen的量表設計7個題項,包括“往常當該晉升同事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都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她)”“我對該晉升同事的家庭情況比較了解,與其家庭成員關系較好”等,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811。

        (4)情景妒忌。借鑒Smith的量表設計5個題項,包括“當得知該同事獲得晉升機會時,會產生挫敗感的心理反應”“當得知同事獲得晉升機會后,我會向其他同事抱怨該晉升同事的不端行徑”等,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744。

        (5)職業倦怠。借鑒李超平的量表設計5個題項,包含“職場勞作讓我感到身心俱憊”“懷疑工作的意義,對待工作不像之前努力”等,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862。

        (6)面子需要。借鑒Zhang的量表設計5個題項,包含“我非常在乎上級對我的夸獎和稱贊”“我渴望擁有其他同事沒有但渴望獲得的東西”等,量表Cronbachs α值為0.812。

        (7)控制變量。性別、年齡、學歷、企業性質等人口學變量往往對知識型員工職業倦怠產生影響;另外,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也影響知識型員工的心理和行為反應,會對員工造成心理上的壓力。本文將上述變量均作為控制變量。其中,角色沖突和角色模糊的測量借鑒Rizzo的量表,設計5個題項,量表Cronbachs α值分別為0.821和0.810。

        3 數據分析和結果

        3.1 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

        本文運用AMOS17.0進行效度檢驗,并借鑒Hui的做法,對超過3個題項的變量采取打包方式使其只包含3個題項。該環節參照因子分析結果,合并各變量構念中載荷最低和最高的題項,合并載荷次低和次高的題項,遞推直到題項為3個時終止,結果見表2。

        基本模型的TLI和CFI均大于0.900(標準值),且RMSEA低于0.080(標準值),相比其他嵌套模型,其數據擬合程度更高,且其所有題項與潛變量間的因子載荷均顯著,表明各變量間區分效度較好。

        3.2 同源方差的控制及檢驗

        同源方差源于相同的?稻堇叢椿蚱婪終摺⒉饈獄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25.html" title="環境論文" target="_blank">環境、題項語境和題項本身特征?導致的預測變量與校標變量共變,會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所以本文采取以下措施來控制同源方差。首先,問卷提示語和題項的設計盡量采用中性語境和意義隱匿法來降低框定被調研員工作答的可能性。其次,分兩個時段發問卷,于3月份率先發放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問卷,間隔1個月再發放調節變量和因變量問卷,縱向控制同源方差。本文采用Harman單因素檢測來分析同源方差,累積解釋方差僅為21.417%,因此同源方差較小且單因子模型擬合度很差,不會影響研究結論的可靠性。

        3.3 描述性統計分析

        相關性統計結果(見表3)顯示:變量間相關性與研究假設的預期方向大致吻合。其中,表層相似性與情景妒忌(r=0.392,P

        3.4 假設檢驗

        本文運用SPSS19.0逐一檢驗各研究假設,結果見表4。模型1將控制變量作為自變量,模型2自變量又引入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和關系密切度。結果顯示,表層相似性(β=0.314,p

        在中介效應檢驗中,模型3結果表明,情景妒忌對職業倦怠的正向影響程度最大,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雖對職業倦怠仍呈正相關,但顯著性明顯降低,關系密切度對職業倦怠正向影響的顯著程度未變。模型5結果表明,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對情景妒忌均有顯著正向影響,而關系密切度對情景妒忌的影響不顯著。綜上所述,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均通過情景妒忌影響職業倦怠,假設H3a、H3b得到驗證,H3c未通過驗證。

        在調節效應檢驗中,模型7結果顯示,表層相似性(β=0.204,p

        為更清楚地顯示面子需要的調節作用,本文運用Cohen交互效應分析方法繪制面子需要對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與情景妒忌關系的調節作用示意圖(如圖2),清晰顯示面子需要加強了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對情景妒忌的正向影響。

        4 結論與建議

        4.1 研究結論

        (1)知識型員工與晉升同事的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對其職業倦怠產生正向影響,情景妒忌對此影響具有中介作用,且表層相似性越高、權力差距越大,越易引起情景妒忌,增強職業倦怠;面子需要對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與情景妒忌具有調節作用,加強表層相似性、權力差距與情景妒忌的正向關系。

        (2)知識型員工與晉升同事的關系密切度越高,員工的情景妒忌程度越高,且職業倦怠越強烈。?@與個人特質、價值觀念、心理需求等因素相關,知識型員工對于自我價值實現具有強烈欲望,并極其重視職業成就,而晉升機會的稀缺往往導致其在內心深處將同事視為競爭對手,而相互之間的密切關系只是浮于表面,而存在這種“密切”關系的同事較易成為社會比較的對象,獲得比較信息繼而導致情景妒忌和職業倦怠。情景妒忌對關系密切度和職業倦怠正向影響的中介效應,以及面子需要對關系密切度與情景妒忌的調節作用均未能驗證。

        4.2 企業發展建議

        (1)企業應高度重視與晉升職員表層相似性較高的員工,并給予更多的鼓勵,積極挖掘其潛能,提高員工自信,有效遏制情景妒忌的消極作用。(2)社會比較未必導致比較者的情景妒忌和消極的情緒,企業管理者應當引導知識型員工進行科學、謹慎的比較,以此激發員工上進心,疏導員工因社會比較而導致的消極妒忌情緒。(3)企業管理者應給予積極的贊許、認同及特定的行為激勵,使未晉升的知識型員工擺脫面子需要的束縛,對員工進行輔導、溝通使其清楚認識自己,更好地激發員工上進心。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中国年轻少妇毛茸茸 | 在线看免费看国产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在线视频综合站 |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