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跨欄跑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作為中學體育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吞下這只苦果的同時,需要冷靜分析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我認為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對體育教育的目的沒有明確。或者說當前中學體育教育的目的被異化了,偏離了。我國學校體育過去一般只強調階段效益,即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效益,伴隨著“終身體育”對我們的影響,人們對作為終身體育關鍵環節的學校體育,提出了在進一步提高階段效益的同時,必須十分重視其長遠效益,并將二者緊密結合起來的新要求。在實踐中,人們已經在接受并重視用這種思想并用來指導學校體育的改革,特別是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學校體育已開始重視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終身鍛煉身體的意識、態度、習慣、注意提供有意義的運動消遣手段與方式、滿足學生運動精神娛樂等方面的追求與享受、為學生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等內容。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和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科學家都強調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主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實現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行為轉變,以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個性化”轉變。
常常會有這么一現象,有的體育教師教了幾十年書,上過幾十節課,似乎覺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問他的體育教學特點有哪些,又很難說清,這是相當一部分教師的現狀。新的體育教學觀念要求體育教師應樹立特色意識,形成教學個性,也就是說體育教師在深入鉆研體育教材的基礎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創造性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這里的創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處理上,體育教師要使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也就是說,教師要針對教材、學生心理特點作一番科學的藝術處理。從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學思路。例如在籃球的單手肩上投籃教學中,可針對學生喜歡球星和喜歡看比賽的心理,講解籃球投籃的發展史及單手肩上投籃在比賽中的重要性。這樣的教材藝術處理可使學生更投入地學習籃球。[]
(2)在優化教法上,體育教師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需要進行教法的設計和加工,克服組織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師進行初二男生的跨欄跑教學,單元的前半部分,教師先采用游戲法讓學生跨越不同形狀、不同高度的障礙物,充分體驗跨越障礙進行比賽的樂趣;隨后逐漸轉入跨欄跑教學階段,學習中讓學生自定目標,并向各自的目標挑戰,體驗運動學習的樂趣;單元的后半部分,教師組織學習小組間的比賽,采用超過自己最好成績的比例作為得分的相對評價方法,各小組內自定比賽的策略,互相幫助,爭取勝利。最后,單元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寫出學習的體會,總結學習成果并以此加深學生對運動樂趣的體會。
(3)在個性風格上,教師應遵循體育教學規律,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突破和創新。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如教師在第一學期的開始階段,讓學生兩人一組輪流設計一堂課,并在教師指導下,擔當課中一半時間的教學。學生首先要根據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將設計出來的教案交教師批改,教師批發后交還給學生備課,上課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通過一個學期后,每個學生都擔任過一節課的教學,同學們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應如何主動地學習,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所謂重結果就是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而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所謂重過程就是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把教學重點放在過程、放在提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從教學角度上講,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它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新課程倡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揭示動作技術的形成過程,暴露學生學習技術的思維過程,從而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思維得到訓練,形成正確技術動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如教師在進行高一的跨欄跑教學中,單元按課題“什么是跳欄、跨欄、跑欄”,“跨欄為什么要攻欄”、“攻欄的要素”、“如何練習攻欄的動作”、“你的同伴的攻欄動作如何”等相互有關聯的問題,放在8個課時的單元中進行教學。如第三節課時,課題是“攻欄的要素”,教師先讓學生測量自己起跨點到欄的距離和下一欄第一步著地點與欄的距離,以誘導學生認知攻欄的技術結構,在實地驗證和討論中得出攻欄與速度、身體柔韌性與技術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找到練習的方向,并實踐了如何理性地進行運動學習的過程與方法。
總之,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轉變教學觀念:體育教學不應看作是一種目的,而應是“終身體育”的基礎。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充分享受到體育的樂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高職院校 高職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6-0180-01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和造就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平臺,除了要教學生專業技術、技能外,同時還要對學生的體育素質、思想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等進行培養。在諸方面的素質中,體育素質可以說是硬件,是基礎。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設置是針對學生的特點,增加對高職學生所學專業和未來職業相應的職業運動訓練,同時培養學生適應就業崗位所需的體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終身體育鍛煉的能力等,使學生從業后在高效率、快節奏的勞動競爭或職業轉換中保持良好的體質和心理狀態。
多媒體技術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優化體育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加深高職學生對動作技能和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在教學中總結經驗,與專業教師溝通,將體育與多媒體技術有機結合,通過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等多種方式,直觀地反映出體育教學過程中各種技術動作的變化過程和抽象的理論知識,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對于抽象的、難理解的內容,教師要不斷的講解并示范,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表現動作的技術要領,不僅直觀,而且可以將動作分解,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求知欲受到激發,注意力被畫面和動畫吸引,在愉悅的心境中,學生進入了最佳的學習狀態。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具體優點如下:
1.創設動靜結合的課堂環境,激發高職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在體育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現出的畫面色彩鮮艷、圖像生動,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迅速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等心理反映,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動作技能的內容相對較多,動作技能的示范速度快,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接受,比較而言教學相對枯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同樣的技術動作,通過動畫的形式逐幀地表現出來,再配上解說或優美的音樂,會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同時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統一,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們自覺積極地學習,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
2.刺激多種感官,增強理解和記憶反饋,提高運動技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許多運動技能不僅結構復雜,而且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甚至有些動作還是一些非常規的。體育教師的示范不可能做到每次都準確無誤,且不能減慢動作完成,因為現場示范時不可能讓動作停下來讓學生逐一觀看、分析。但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體育教學就可達到此目的,多媒體可以針對某一動作,提供不同的視角、不同規格的技術示范、并且可以做到“逐幀”分散示范,便于學生領會技能的動作要領。如三級跳遠動作的學習,教師在示范是,助跑速度快,起跳時間短,騰空的技術沒辦法靜止演示,通過動畫,可以模擬三級跳遠的整個過程,并逐一分解,教師可以邊觀看、邊講解,對何時起跳、何時騰空、何時前伸、怎樣騰空、怎樣前伸等還可以反復觀察。這樣的教學動作準確、規范,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起來也會覺得輕松有趣。
3.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如體育教學中跨欄動作的學習,跨欄跑技術性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抓住主要環節。教學過程中在起跨腿踏上起跨點開始的一剎那,擺動腿就進入了攻欄擺動階段,直到擺動腿落地才完成了擺動腿的使命。擺動腿擺動不當會影響跨欄的速度,且很容易碰倒欄架,教學中跨欄腿應如何擺動是難點,對這樣的疑難性動作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育技術來進行處理:找一段世界大賽跨欄比賽的視頻,可以慢動作播放、也可以針對某一動作定格處理,讓學生觀看優秀的運動員是怎樣完成這一動作的,自己與運動員相比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從而掌握跨欄時擺動腿的動作技術要領,難點一突破,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關鍵詞】初中體育;中長跑教學;改進訓練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1.認真做好思想動員工作
教師可利用課余時間及開設講座,向學生講述參加中長跑訓練對身體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中長跑訓練對改善人體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的功能有顯著的作用。通過中長跑,可以有效地增強體質,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中長跑訓練相對于其他運動項目比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魚,四天曬網”,訓練時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訓練之前讓學生充分了解中長跑對鍛煉身體的重要性,為訓練作充分準備,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進行細致的心理輔導
筆者在實踐中認識到中長跑教學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當今的學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自信、堅毅,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中長跑中會出現的生理、心理現象和應對的方法要重點講解。比如中長跑過程中出現的“極點”與運動性腹痛現象,要讓學生認識到這是中長跑運動的一種正常的運動生理現象,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從而消除心理疑慮。
“極點”現象出現的原因是在中長跑運動的過程中,由于氧氣的供應落后于身體的需要,跑到一定距離時,會出現胸部發悶,呼吸節奏被破壞,呼吸困難,四肢無力和難以再跑下去的感受,這種現象稱之為“極點”。“極點”是能夠克服的,當“極點”出現后,要勇于接受挑戰,以頑強的意志繼續跑下去,同時加強呼吸,調整步速。這樣,經過一段距離后,呼吸變得均勻,動作又重感到輕松,一切不適感覺都會消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極點”的出現會延遲,不適的癥狀漸漸會減輕和較快消除。在訓練時,還會因準備活動不充分與吸入冷空氣等而引發腹痛情況,此時,不要緊張,用手按住疼痛部位,減慢跑速,多做幾次深呼吸,堅持一段時間,疼痛就會消失。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運動性腹痛的現象會很少出現。
正確認識訓練過程中出現的“極點”與運動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現象,消除心理疑慮,從而使學生樂于參與中長跑訓練。
3.改進訓練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中長跑常規的教學方式既單調又枯燥,很難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激情,如果強迫學生進行練習,學生會產生不情愿的情緒,從而對中長跑訓練更加討厭。只有通過變換“跑的方式”,改進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訓練,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中長跑”練習,才能夠明顯的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3.1 抓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運用游戲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在中長跑的教學訓練中,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廣泛地運用游戲跑的手段組織教學。如跳繩接力跑,抱球接力跑,傳遞手絹接力跑,負輕物接力跑等。由于學生大部分有爭強好勝的特點,而且團隊意識很強,誰都不想扯團隊“后腿”,于是人人奮勇爭先,就會把勞累感拋諸腦后,進而積極參與教學訓練項目。
3.2 利用“超人”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讓學生在你追我趕的氛圍中進行練習。學生按照男女性別,體質強弱分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時出發,每位同學都力爭領跑一段距離,當一人領先時,他不能減速,后面的同學不能泄氣,也要力爭超過他人,然后領跑。讓同學們始終在一個你追我趕的氛圍中跑步,這樣,無形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并提高了同學們的耐力水平。
3.3 利用障礙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增強學生練習的情趣。初中《體育與健康》教材第一冊中有障礙跑教案,教師可根據學校場地、器材和學生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在練習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越障礙計時比賽,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難度;教師還可以發動同學利用跨欄架、標槍、體操墊、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徑場中間,由同學自己創編圖形路線進行障礙跑,以此激發他們跑步的熱情。
3.4 利用圖形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運用各種圖形,讓學生圍繞行進路線做各種圖形跑,如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等各種線條進行跑進,還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對角線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種新穎的圖形,使學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調動學生練習的情緒。
3.5 利用變速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分散學生對疲勞的注意。這里所講的變速跑與我們普通意義上的變速跑有所區別,一般變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這樣學生在練習中會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們將此形式變化為不等距變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這樣,在練習中會因距離的改變而分散學生對疲勞的注意,同時也可使學生體驗到跑不同距離的練習而產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6 利用“校園鐵人三項賽”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為學生提供了重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筆者從“鐵人三項賽”受到啟發,把它引入中長跑教學,設計成校園鐵人三項賽:400M跑+150個單搖跳繩+上下5層樓梯跑。“校園鐵人三項賽”對學生來說充滿挑戰,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繩就不輕松了,兩個項目完成后跑4樓上下需要堅強的毅力和足夠的耐力,許多學生會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樓梯速度很慢,但絕大多數都能堅持下來。這個練習雖然艱苦,但是多數學生還是表示喜歡,它提供了重新認識自我,挑戰自我的機會,身體是疲勞的,而精神卻是愉悅的。
3.7 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進行教學訓練,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如果中長跑教學一直拘泥于校內田徑場,那么學生勢必會感到枯燥。為了讓學生有新鮮感,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可利用校園里各種走廊、小徑、花壇之間的石子路、林蔭小道、臺階等地形練習跑步;也不妨過一段時間就將學生帶到學校附近的森林、丘陵、田間小路、河邊等自然地形進行訓練。通過改變練習場地,學生的注意力會因為周圍環境的不斷變化而分散,感受和田徑場跑道上截然不同,使學生在新的教學環境中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提高練習效果。
摘 要:學校體育是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而課堂教學是完成塑造健康體魄、健全人格的主要手段。文章探討如何以中醫的四大傳統療法為基礎,引申擴展到教學實踐中的監測和評價環節,繼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繼承與發揚;中醫與體育;課程計劃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09
中醫療法中望、聞、問、切又稱四診,英文名稱:four diagnostic methods 是中醫診察疾病基本方法的合稱。四診具有直觀性和樸素性的特點,在感官所及的范圍內,直接地獲取信息,醫生即刻進行分析綜合,及時作出判斷。如果能在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中借鑒和發揮這一沿用百年的中醫治病良方,將對課程計劃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實施,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望診”的運用
早在《內經》就明確了提出了切勿強調切診的觀點,《素問·征四失論》說:“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世,起居之過度,或傷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運用視覺對課堂教學與訓練,及學生個體、一切可見的征象如:天氣、場地、學生健康狀況,學生精神狀態進行有目的的觀察和分析,從而為制定正確的教學計劃提供真實的數據信息。
1、“望天氣”做規劃
體育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其需要長期在室外上課,有一句順口溜:老天爺尿尿,體育老師睡大覺。比較形象的描述了體育課與天氣之間密切的關系。因此了解必要的氣象常識,對近日天氣的變化有一定預判,在制定學年計劃、學期計劃、單元計劃等各項教學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到天氣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如:我國南方地區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氣溫非常高,此時制定長跑內容的教學計劃顯然是不合適的。在教學的備課環節要充分考慮到天氣變化對教學的影響,及時對所備教案內容進行調整,如:室內課教案,上課過程中被迫中斷時的特殊教案等。遇大霧的惡劣天氣體育課宜改在室內活動,如果在大霧天鍛煉,隨著運動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勢必加深、加快,自然就會更多地吸入霧氣中的有害物質,對學生的健康發育極為不利。因此當遇到這樣的特殊天氣,正確地安排好體育課的活動場地、活動形式尤為重要。體育教師要具備在突發天氣來臨時,運用調整教學手段來保障教學目標達成的能力。如: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利用校園的樓梯,走廊進行合理的體育素質練習也不失為一節好的體育課。
2、“望場地”巧安排
體育教師要熟悉校園的環境,平時應對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器材多檢查,多維護。一旦發現存在安全隱患就要及時向學校匯報并盡快解決。只有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才能杜絕體育場地設施、器材帶來的傷害事故。在組織教學時要考慮到場地的大小、場地的材質,對可以利用的運動設施要充分發掘。如:教學樓天臺、走廊等。我校的陽光體育大課間活動實施方案,就是在充分利用校園的現有條件進行體育鍛煉的原則下制定的,經過多年的實際操作,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大有益處。如下列安排:
深圳黃埔學校九年級大課間活動計劃
一訓練時間:每天課間操30分鐘
二訓練場地:一樓走廊四樓天臺六樓天臺
三訓練計劃
A計劃: <a >圍繞教學樓跑三圈<b>(抱頭蹲起跳20次+提踵50次+單臂撐30秒)*4組
練習隊形:兩路縱隊
B計劃:跳繩(30秒鐘+1分鐘+30秒)*4---5組
練習隊形:體操隊形四列橫隊,前后交叉站
C計劃: 8字跳大繩
練習隊形:各班分成四小組練習
四訓練計劃及各班場地安排
3、“望面色”控進度
中醫認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皆上注于面” 它是臟腑氣血的外榮。故望氣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澤,通過面部色澤的變化,可以幫助了解氣血的盛衰和疾病的發展變化。體育教師要養成在課堂教學的前、中、后三個階段關注學生面色的習慣。上課前學生正常的面色是微黃,紅潤而有光澤的,反之如學生面色出現發白、無光澤就要及時關注,合理安排學生的運動項目,嚴重的送學校醫務室休息治療。上課中尤其要關注運動后的學生的面色變化,當出現面色發青、表情過度痛苦、出虛汗的情況要及時調整運動形式和降低運動強度來緩解疲勞,身體反應劇烈的建議進行積極休息。上課后要暗中觀察學生在返回教室的途中的面部表情,是愉快、是沮喪、還是意猶未盡。這些真實的面部表情所顯示出來的信息對下節課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聞診的運用
《難經》曰:“聞其五聲,以知其病”以五臟有五聲,以合于五音,謂肝呼應角,心笑應征,脾歌應宮,肺哭應商,腎呻應羽。在體育教學中“聞”既體育教師用“聽”聲音的方式,來有效地駕馭和組織教學活動的一種教學手段。
1、多聽學生交流的內容
上課初始宣布課程內容后,聽學生的反應,及時客觀地調整教學的內容和運動強度。課程中間部分要密切關注學生在休息時對運動強度評價的語言交流。對待一些消極的言論要及時制止,并加以正確引導。教學比賽時要及時發現學生對規則產生爭議時的焦點,及時解決,效果顯著。并及時對比賽中規則來源進行延伸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公民意識。學生在活動時情緒高漲充滿喜悅時,而當學生情緒低落不耐煩時,教師要能通過學生聲音的變化來判斷學生身體、機能的狀態,及時做出合理的調整。
2、 聽學生呼吸或喘氣的聲音
無論安靜還是運動狀態下,一個健康的人,他的呼吸肯定是清晰、有節奏的。如果教師發現學生在安靜或活動過程中的呼吸重、急促、氣喘等現象,說明該學生肯定存在呼吸系統的疾病,應當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學生發生意外事故。
3、 聽完成技術動作時聲音
在進行籃球的三步上籃和跨欄跑的欄間節奏的教學時,教師能夠運用“聽”的方法來判斷學生完成動作的質量,繼而用有節奏擊掌的聲來加深學生對技術的掌握。同理在廣播操的教學過程中整齊一致的擊掌聲、口令聲也是評價動作質量和提高班級凝聚力的一個有效方法。
三、問診的應用
問診是中醫診法的重要一環,是醫生對病人或其家屬,親友進行有目的的詢問病情,為治療提供重要依據的方法。體育教學中的詢問也是了解學生身體狀況和學習興趣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一種手段。
1、 新學期開學時要問
體育教師在每學期的開學伊始主動通過詢問學生、校醫、班級其他任課教師,了解學生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癥狀及其他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確定教學目標的方法。有教師人認為,只要備好課,不用在意學生的表面反應,因為學生不講實話,有意偷懶。掌握好運動強度和練習密度,這樣課堂效果就沒什么問題。其實這是錯誤理解,中醫看病強調“四診合參”,體育教學強調的既要關注課堂效果的達成,也要關注學生內在的需求,如:了解學生課前的身心狀況,喜歡的上課形式,活動的項目、疲勞的周期等都是制定教學計劃的最為重要的依據之一。如下表是開學初通過學校醫生了解的學生身體健康狀況資料,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的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課堂教學時要問
教師在上課時要多詢問有無身體不適的學生,防止學生帶病上課;在耐力等強度較大練習中,教師要詢問學生的機能感受,防止出現低血糖或昏厥的情況;在技能技巧項目練習中,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的肢體感覺,防止發生扭、挫傷和關節的疼痛。對于體質較弱的學生進行個別的詢問和了解,必要時可以讓其短暫休息。
四、切診的應用
切診是中醫辯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醫獨特的診法。包括脈診和按診兩部分內容。在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切診用途有運動負荷判斷及運動傷害的鑒定。
1、 運用切診來判斷運動者承受運動負荷后的肌體反應
通常在下課后和上課前教師通過對學生運動負荷后的肌肉及關節疼痛部位觸摸、按壓,以了解運動疲勞的等級和運動恢復的效果。在此時如果能及時地進行積極性休息和基本的按摩放松手法的知識學習,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 切診在運動傷害的鑒定時一定要遵循和望診、問診結合使用的原則
首先是“望”受傷后學生的表情和受傷時的場地器材。其次是“問”學生的疼痛程度。再次是慎重的通過“切”學生受傷肢體的活動幅度,來確認受傷級別。比較容易操作的方法是根據學生的耐痛性來判斷受傷程度。扭傷是由于某些肌肉纖維、韌帶斷裂或損傷引起的疼痛,這種疼痛的范圍是“中度”。骨折顧名思義,就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所以疼痛是劇烈的、難以承受的。運用切診能夠在第一時間判斷傷情,使學生及時得到治療。
3、 通過切脈監控教學及訓練時的運動強度
中醫認為脈為血府,貫通周身,醫者可以通過了解脈位的深淺,搏動的快慢、強弱(有力無力)、節律(齊否)、脈的形態(大小)等不同的情況以及疾病的表里、虛實、寒熱。同理運用脈診來監控教學及訓練時的運動強度也是一種既簡單而又實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具體操作時要考慮到脈診的對象是學生,其身體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在進行脈搏的切診時應適當地對運動強度的指標有所降低,如:成人運動的大強度指標180次/分,初中學生應降低到170次/分,年齡越小指標越低。在實際的應用中為了提高上課的效率,測量脈搏一般使用30秒的時間。
望聞問切是搜集臨床資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臨床資料則要求客觀、準確、系統、全面、突出重點,這就必須“四診并用”、“四診并重”、“四診合參”。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指出,惟以切脈為能事的醫生,不能得是通醫道的人。體育教師中只有繼承和發揚傳統的中醫精華,將“四診和體教”有機的結合起來,彼此參伍,才能全面、系統、真實地了解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繼而選擇安全、高效的教學手段。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新大綱,新教程,體育教學,創新教育,建議
前言:新修訂的九年義制務教育《體育與健康(體育)課程標準》和《體育與健康》教程于2001看秋季開學起執行和使用。新課標和新教材在教學目標,內容,考核與評價等方面都較原來基礎上有重大創新和突破,這給一線的體育教師帶來嚴峻的挑戰,體育教師必須在課堂角色定位上,自身工作方式上,學習方式上作理性思考,本文試圖在上述幾方面作一定深入的探討,對體育教師盡快適應新形勢提出一定的建議。
1.教師角色定位的思考
1.1教師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居高臨下的管理者轉向平等的參與者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師生關系,實質上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在基層的體育課堂教學中由為突出,體育體課堂內的規定性,指令性,權威性太多,在課堂內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而且是決定權威。具體體現在隊列,隊列“軍事化”,口令指揮“統一化”,組織程序“格式化”,全班教學“一體化”。新課標及時強調,教師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接受式教學將被師生從參與,平等對話,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所取代。教師不在單獨完成教案的編制和忠實的執行教學計劃,而是要考慮到學生和學生上課前共同準備,共同開發課的內容。比如:在課堂上決定玩什么樣的游戲,玩多長時間,決定如何玩,應當遵守哪些規則,過程似乎比較簡單,其實學生在自已定教學目標,定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體育教學變成一種開放的,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新教育過程。這種創造過程使得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知識,思維也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將大增加,師生關系的親和性也隨之增加,使教師長期以來高高在上“傳道,授業,解惑”的地位于發生變化,從知識的傳道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1.2促進者角色的扮演
促進者角色的幾個特點:一是積極地旁觀。學生自主練習,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的聽。設身處地的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二是給學生心里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采用課前的場地布置,課中的心理暗示,口頭贊賞,課后的積極評價。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能形成積極的課堂情緒;三是注意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并使學生能積極地關注他人的健康,與身邊的人和好相處,培養合作的精神。
2.體育教師工作方式的轉變思考
2.1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
新課標及新教材呼喚綜合型教師,這也是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趨勢。多年來許多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評價,基本參照運動隊競賽的成績,極少關注體育的課堂教學和教師科研水平的提高。這樣一來導致教師疏忽于對自身學科知識的優化,當今的體育教學更注重于健康的教育和創新的教育,這就要求體育老師不能將自已禁錮在體育這一門學科的壁壘之中,而是要更多的關注于教育學,心理學,美學等其它學科,因為這種單一的知識結構,將遠遠不能適應新教材教學的需要。
2.2學會應地制宜開特色課程
基層的學校由于受到場地設施的制約,教學中經常出現“一個哨子兩個球,教師學生都自由”的“放羊式”體育課,教師不備課,不寫教案,上課一集合,讓學生自由活動,教師撒手不管的“教學”現象,根本就不去關注課堂教學內容的資源開發。比如筆者在一些學校聽課發現有不少學校器材較少,但體育老師盡可能的做到了一物多用。比如:欄架可用來跨欄,也可用來作投射門,或者作障礙游戲中的“戰壕”;利用跳繩可以做繩操,拉繩等游戲;還可對現有運動項目進行改造,“五人制”小場地足球,“三人制”籃球賽,自定規則的橄欖球賽,對校內處運動場地的探尋,野外地型地貌各種各樣,結合季節變化,可以進行山地越野,定向運動;利用曠野的空氣和日光,可以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遠足等。總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豐富的校內外資源都可以給體育課帶來無窮的樂趣。另外,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啟示,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要求教師要有創意,也對教師的創新精神也提出了挑戰。
3.新的學習方式的思考
3.1學生由“他律”轉為“自律”的自主學習方式走進基層體育課堂,不難發現,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是準備部分由教師或學生帶操,基本部分是教師講解師范后學生模仿練習,結束部分放松練習等幾部分組合。課堂秩序雖井然有條,層次分明,可是課卻上的很死,教學氣氛沉悶,學生被動應付,主動性差,缺乏個性發揮空間,潛力得不到發揮,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教師主張的是組織有序,學生能認真,機械的練習,而沒有將創新精神和自主實踐放在首位。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明顯帶有被動性的特征,難以適應新的教學形式,更無益于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反思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選擇“三自教學”的“自主學習”學習方式,從根本上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當然,學生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動的學習和探究,主動地完成自我目標的確定――自我嘗試練習――自我發現問題――自主探究――自我評價和完善,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比如在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中,在能達到準備活動目的的前提下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準備活動的內容(徒手操,游戲等),打破固定的分組形式,學生自由組合練習,自由編操,自己喊口令,動作技能主要以學生依靠自己能力,小組合作,相互討論,相互交流來完成,教師只在旁邊幫助和指導,評價也可以是學生自測心率,自我感覺,組員之間互相肯定,或相互指出缺點共同提高。在放松部分可放音樂(或不根據音樂)自由放松,組織可有單人,雙人,多人,男女混合進行。選擇多種練習內容,學生在這種環境下,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身心放松。
3.2學生傾向于合作學習模式
目前,全班集體參與的體育學習活動這一現狀,僅適合于全體學生學習和提高同一技能。事實上,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班級授課的形式,逐漸顯出其不足。具體到體育教學,新大綱體育教育教學目標已呈多元化趨勢,這就要求更多的組織形式與之相適應。體育合作學習是根據學生體育水平進行分層,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利用動態因素的互動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標準,共同完成課堂教學目標。這種教學形式更加重視教學中學生之間的交流,使雙邊活動變為多邊活動,充分發揮課堂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增加學生學習和練習的參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