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快樂作文與閱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寫作視角:2005年第6期“素材卡片”:正確的判斷
錯誤的判斷――獲得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成功!
武漢市中考作文話題“感恩”
寫作視角:2005年第5期“人物閱讀”:徐本禹:感動中國的大學生
“感恩的閘門打開后就再也沒有關閉。第二學期,學校發給徐本禹的特困生春季補助,徐本禹只留給自己100元,其余全部捐給了‘保護母親河’工程。大學期間,他用獎學金和勤工助學報酬,堅持資助山東聊城、湖北荊州、以及本班的貧困生……”
把愛心傳遞下去是徐本禹心中最好的感恩方式。
湖北省黃岡市(非課改區)作文題“走近(偉人、名著、自然、科學……)”
寫作視角:2005年第4期“探究閱讀”:播種讀書種子 營造書香社會
“這是一個離閱讀漸漸遠去的時代,信息泛濫、文化快餐、文化垃圾隨處可見,很多人不是迷失了閱讀的目的,而是喪失了閱讀的樂趣和理想。長此以往,葬送在我們手中的,不僅僅是中華五千年的人文財富,還有一個具有創造的民族。”
走近閱讀,讓我們做一個終身的讀者!
江蘇省蘇州市作文“有人說,‘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兩個人才能寫成。如果人人光想著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遠也組合不到一起。”
寫作視角:2005年第3期“青春閱讀”:我能為你做點兒什么嗎?
“我從前身體很好,而且也能幫助別人。自我有病之后,許多人都來問我:‘我能為你做點什么?’……感謝你再次給了我這樣的機會,讓我感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
甘肅省蘭州市作文題“學會___________”
寫作視角:2005年第1-2期“作文閱讀”:學會自己走路
“因為我知道,溫室的苗木永遠長不成參天大樹,人生應該學會自己走路。”
寫作視角:2005年第5期“青春閱讀”:寬容之心
“寬容是什么?寬容是理解,是原諒,是一種美德。寬容是豁達,是大度,是做人的一種品格。”
學會了寬容這種美德這種品格,你將收獲快樂和幸福。
山東省濟南市(課改區)作文題“擁抱_______”
寫作視角:2004年第12期“青春閱讀”:那段梧桐香飄過的日子
“填志愿時,我和許輝報了不同的學校。我不知道為什么。但是很清楚,梧桐是愛情樹,我不想這份友情染上瑕疵。”
從擁抱中感悟,擁抱不是擁有。
湖北省黃岡市(課改區)作文題“人生路上______多”
寫作視角:2004年第12期“青春閱讀”:那段梧桐香飄過的日子
“填志愿時,我和許輝報了不同的學校。我不知道為什么。但是很清楚,梧桐是愛情樹,我不想這份友情染上瑕疵。”
從擁抱中感悟,擁抱不是擁有。
陜西省作文話題“助跑線”
寫作視角:2004年第10期“青春閱讀”:造好自己的前程碼頭
“有一個人一直想成功,為此,他做過種種嘗試。但到頭來,他都以失敗告終。……老船長說:要想有船來,就必須修建自己的碼頭。”
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
江蘇省鹽城市作文題目“語文從我身邊輕輕走過”
寫作視角:2004年第9期“廣角閱讀”:請尊重我們的母語
“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和文明的表現形式,語言文字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是人類歷史演進的組成部分和縮影。……維護語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維護文化。”
如果從這個角度談語文,文章的分量會厚重得多。
浙江省課改實驗區作文話題“樂在其中”
寫作視角:2004年第7-8期“青春閱讀”:角落里的陽光
“這真的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員工:貧窮卻自信樂觀,即使在最陰暗的角落里走路,也能時時發現陽光的溫暖和燦爛。”
寫作視角:2005年第4期“青春閱讀”:快樂的鑰匙放哪里、快樂的奧秘等
關鍵詞: 快樂積累; 指導; 快樂贊賞; 展示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1)04-0207-01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害怕的科目。學生感覺無話可說,無話可寫,即使交上來的學生文章的也多數內容是空話、大話、套話。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我認為: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習作,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條件。通過《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我結合實際,在班里舉行了“快樂習作”活動,進一步對習作教學進行了一個有益的探索。
一、觀察生活,緊扣書本,快樂積累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下面我們來談一談如何在生活和課本中積累素材。
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而學生的生活內容其實是極為豐富多彩。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和生活,去留心觀察周圍世界,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獲取作文題材,使習作有感而發。當然在引導學生觀察時,教師要懂得適時授以觀察的方法:首先要教學生有序地觀察,其次要讓學生從多方位觀察,三要讓學生的觀察由主次。例如:教學四年級作文《我們的校園》,在習作前,我先帶領學生參觀了自己的校園,去欣賞校園的景觀。觀察時,我給予導向觀察指導,邊看邊引導學生該如何觀察,觀察的重點應放在什么地方,讓他們適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感。學生一旦養成了隨機觀察的習慣,他們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會不斷地增強,從而頭腦里的材料也就越來越豐富,作文時便會“文思泉涌”,得心應手。
此外,我還提倡學生從課文本上積累素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語文教材選入的文章,語言優美,因此,我讓我的學生多讀,多背書面的優美詞句,好的片段,優秀作文。讓學生做到多讀精思,舉一反三。如教《山中訪友》、《山雨》《草蟲的村落》時,我著力于引導學生看一看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有在教學《別餓壞了那匹馬》、《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時,我讓學生細心觀察作者是如何通過對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特點來描寫,表現刻畫人物,反映人物的個性、特征以及內心世界等。總之,從課文中學習作者觀察方法、表達方式,積累詞匯、積累素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我還提倡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閱讀、以擴充素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多了,自己的知識就會豐富起來,寫起文章就會得心應手。因此,我在班級里開展了讀好書活動,班里設置了圖書角,學生們自已從家里選擇一兩本適合高年級閱讀的讀物放在圖書角里以交流閱讀,并倡導每位同學準備好一本積累本,以便隨時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擴充素材。
二、創設平臺,指導學生寫作實踐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孩子的素材很豐富,語文閱讀的能力也很好,但是遇到習作的時候卻無從入手,終其原因就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給學生練筆的機會少。因此,讓寫的訓練擠入閱讀課堂就顯得尤為重要。指導學生寫作實踐,按層次的不同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的。
1.仿寫訓練。其實我們的小學語文也確實能提供這樣不少的練習,例如我在授課《山中訪友》中“你好,清潔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汩汩的溪流!……”時,我會引導學生:“同學們,作者在跟他的朋友熱切打招呼,來,我們一起做一做打招呼的動作,我們再想一想,作者還會跟哪些朋友打招呼?仿照句式并完成練習,通過演寫練習,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中得到習作的語言訓練。
2.續寫訓練。(1)續寫開頭部分;(2)續寫簡要情節;(3)續寫課文內容;(4)續寫同題異文。如我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我會結合課文后面的小練筆,讓學生們展開想象,續寫《窮人》一課漁夫和桑娜在收養了兩個孤兒后家里會發生什么事?他們一家的生活將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小孩子們能不能和諧相處?等等,我們要充分發掘課本資源,為學生提供小練筆的機會。
3.改寫訓練。(1)改變人稱;(2)改變記敘的結構順序;(3)改變文章的表達方法;(4)改變體裁。
三、創設情境,激發真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在習作方面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歡天喜地、毫無懼怕地走進習作天地,必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情境,激發孩子的創作欲望,可以使學生產生深厚的興趣和競爭意識,學生的內在動力才能充分調動起來,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作文課上,教師應采取多種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感受、描述;借助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創設情境,再現情景,讓學生思考、體驗;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班級活動,如游戲比賽、參觀訪問等,使學生在生活中通過自身體驗仔細觀察,在歡樂氣氛中親自動手、動口、動腦、動筆,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
四、快樂贊賞,樹立信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缺少這種動力,教育上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因此,在習作教學中,我會時常熱情、真誠地贊賞學生的習作,讓學生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消除對習作的厭倦心理,讓他們有成功的快樂,從而更加樂于習作,不斷提高習作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習作過程中,要讓每一們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肯定與贊賞。我把給學生寫批語作為一個與學生交流的平臺,在細心品味每一位學生習作的基礎上,我盡可能地給每一位學生都寫上帶有鼓勵性和啟發性的批語。如“你的習作有進步了,今后能多看點書,多積累,老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你能寫上一頁了,具體多了,真了不起”“這一句寫得真美!你要繼續努力”“嗯,描寫得精彩極了,你真棒。”……每一次習作都得到老師的贊賞,誰不滿懷信心樂于參與呢?
五、快樂交流,展示成果
學生的習作有了進步,我還想辦法讓學生的作文展示出來,每次作文批改后發到學生手里,讓他們自己讀幾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傳閱相互修改;最后就是集體欣賞。同時,我在教室后面開辟了成果展示臺,讓學生把自己的美文或課外閱讀的好段好篇貼上去與大家分享。我校還有校園廣播,我還定時向廣播站上送一些優秀習作,供全校師生欣賞。這勞動的快樂、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再加上品嘗的快樂,營造出和諧的作文教學氛圍。這相互欣賞,享受成功的做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作文興趣。
將快樂貫徹在習作上,你會發現,習作起來一點都不難,讓學生在生活中、活動中體驗作文的樂趣,在老師的鼓勵下快樂寫作,學生怎能不喜歡作文呢?
參考文獻:
[1] 譚惟翰著.語文教學心理學.
[2] 果魯英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3] 熊華生著.語文教學.
【關鍵詞】作文啟蒙;自覺意識;快樂閱讀;自愿積累;主動作文;開放形式;自主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達思想感情,形成寫作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作文能力是學生認識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的綜合體現。為了培養學生作文能力,教師們不遺余力,上下求索,倍嘗艱辛。然而, “作文難教,作文難寫”仍是師生揮之不去的煩惱,如何突破作文教學方法的瓶頸,定位“自主學習”這一新課程理念,聚焦“自覺—自愿—自動—自主”兒童心理過程,教師們可以嘗試著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小學生自主作文能力。
1 鼓勵式作文啟蒙,讓學生自由表達
葉圣陶先生強調:“學生作文必須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這就是要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淡化指導的痕跡,把生活中觀察到、體驗到的東西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表達出來。小學生天真可愛,想象力豐富,求知欲旺,此時對孩子的口頭表達訓練是最佳時機,倘若教師們在課堂上時時鼓勵孩子們大膽說話,“放縱”學生自由發言, 處處贊揚孩子們說得真棒,講得真美。并以伙伴的語氣親切地問學生:“愿意把你說的話寫下來嗎?把你的話寫下來就是好作文。”學生完成后及時給予鼓勵,并張貼在教室的墻上,讓習作的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也激勵其他學生有習作的愿望。這樣,學生啟蒙時的作文概念就會悄然形成:作文不過是自己心聲的表達,是信息內化后向外傾吐的過程,非常簡單。
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可由說完整的一句話到圍繞一個意思說連貫的幾句話,說簡單的話,說優美的話,這也是一個自覺作文的過程。學生的語言表達由不完整到完整到連貫到流暢,甚而達到生動形象,其語言組織能力會日漸加強,隨著識字量的增加,低年級孩子看圖說話與日記大都會寫得行文流暢。
2 快樂的閱讀與活動,讓學生自愿積累
“積累”一詞隨著新課程改革姍姍而來,所有教師與學生均意識到積累與作文的密切聯系,于是,各類無形、有形的“積累”形式也應運而生:每日一格言,每周一首詩,在讀讀背背中強迫學生積累;活動必作文,觀察須日記,在抄抄寫寫中記錄著學生的無奈。當積累已成為孩子閱讀與活動的負擔,孩子們最原始的閱讀興趣與玩樂也成為痛苦的失落。那么,還孩子快樂、讓孩子自愿積累就應成為教師們改革積累方式的宗旨。
2.1 閱讀不抄錄,保護孩子的閱讀興趣。
新課標強調了積累語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是第一位的, 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是學生學習和積累祖國語言的重要手段,厚積才能博發。[1]當老師要告訴學生:閱讀讓你更聰明,當老師告訴學生:書比電視更有滋味;當你閱讀課上還給孩子自由: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想和誰一起讀就和誰讀,當你注意閱讀以后不讓學生抄錄,只用故事大賽、或其他活動形式檢驗學生閱讀情況。那么,課外閱讀課就會成為孩子們的最愛。
讓閱讀與活動緊密相連,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閱讀,孩子們享受到了生命的體驗,感受到了積累的趣味。當他們走進文本,當文字喚起孩子對生活已有的體驗,當文學美麗、快樂、憂傷的情愫打動學生的心靈時,文本蘊含的語文知識、語文素養、生命營養將自然在孩子的心中積淀、生成。
2.2 活動不作文,尊重孩子的快樂天性。
掃視目前的作文教學現狀:作文以前先安排活動,活動以后不忘作文,教師犯下了太多善良的錯誤,長久以往,作文在孩子腦中早已演繹成趕走快樂的野獸,還有誰會喜歡作文、愛寫作文呢?
小學生年齡小,好勝心強,特別喜歡參加活動。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組織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活動中獲得情感,以活動促積淀,以活動促發展。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素材值得去寫。
孩子們的天性是玩,教師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快樂天性,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大到參觀瀏覽,小到游戲勞動,無一例外都不布置作文,雖然不能及時看到孩子的佳作,但孩子們酣暢淋漓的快樂、點點點滴滴成長的感受早已銘記于心,待到某次作文到來時,頭腦中積累的素材、內心積蓄的情感、生命中天然的旋律仍會源源涌向筆端,書寫出真實、自然、鮮活的美麗人生。
3 預設可望可及的目標,讓學生主動作文
“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創造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開發學生思維的張力,活躍教學氣氛,促進教學活動朝著高效快速的方向發展”[2]。所以,教師們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作文能力、習作需求,兼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從學生實際出發,給學生設定可望可及的目標,在確保絕大多數學生達成基本要求的同時,對于個別特優生及后進生有所顧及,采用適度提高或降低目標梯度的辦法,使作文教學目標保持一定的彈性。例如:給作文評分不吝惜,盡量給學生高分。評分過后添注激勵性評語,為孩子作文的每一個閃光點鼓掌歡呼,為孩子的每一處好詞好句搖旗吶喊,讓孩子在老師充滿愛心的評價中獲取成功感,調動學生寫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習活動最大的樂趣莫過于看到自己學習的成果,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賞識”,抓住學生期盼成功、渴望被賞識的心理,預設可望可及的目標,給學生營造一種想寫的寫作氛圍,就能促進學生樂于作文。
4 開放習作形式,讓學生自主作文
開放習作形式,就是突破原來作文時空、手段、內容上的相對封閉狀態,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位學生,鼓勵他們放開手寫,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給學生一個自由作文的天地,以達到寫好作文的目的。
4.1 開放作文題目,設計一個可寫更易寫的題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因而命題必須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觸動學生的心弦,誘發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就是減少寫作內容的束縛,提倡“從生活中來”。我引導、幫助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對象(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進行寫作訓練。在實踐中,我提倡學生寫“隨記”、“隨感”、“隨想”。“隨記”就是讓學生把一天中能引起自己關心的、好奇的、感興趣的所見、所聞記下來;“隨感”就是讓孩子把對現實生活各個方面的理解、看法、判斷記下來;“隨想”就是讓學生通過“隨記”“隨感”的再加工,從而把在自己心中形成的奇思妙想、美好向往、心中理想記下來。這是學生思想形成的過程,也是作文內容、主題所追求的。比如:每次過節呀、舉行活動呀或者遇到什么煩惱(高興)事,我都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當然寫的方式很多,制作《成功卡》、《說悄悄話》《自信卡》等都是學生感興趣的。
教師需要做的是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緊扣教材的編排目的,適當更改作文題目,設計一個貼近學生生活的可寫更易寫的題材,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將命題作文改為半命題作文,以拓寬學生思路,設計開放性題目,讓學生隨心所欲寫作,更改不適合農村實際的題材,記錄學生熟悉的事物。活用作文形式,倡導“形為文用”。內容決定形式,作文形式是為作文內容服務的。作文最忌“言之無物”,也怕形式與內容不統一。所以,用活形式才是形式生命所在。一是少命題,多自主。承認個體差異,重視個體體驗,讓學生自主選擇從不同角度、不同的側面入手。
“藝術來源于生活”,只要我們選取的題材是兒童熟知的感興趣的生活,所以,學生樂于表達,富于想象,寫時自然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4.2 改革指導方式,讓孩子的作文鮮活起來。
經常見到,我們的老師煞費苦心,總在寫作的技藝、布局謀篇、體裁內容上悉心指導,殊不知,如此細致的指導反而限制了學生思維,讓學生作文喪失生命感,讓個性泯滅,為了讓作文真正實現個性化的表達,那就得沖破寫人、記事、抒情等藩籬,字數、篇幅等限制,讓孩子們惟心之所至,惟情之所開,想書則書,想止則止,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真正實現“我手寫我心”的課改思想。過細的指導固然不好,但適當的指導則非常必要,教師要做的只是解放自己,改變指導方式:拓寬學生思路,進行爭對性的單項訓練,提供一根能學能用的拐杖。
例如:引導學生多方位取材:拓寬人物的維度,拓寬時間維度,拓寬地點維度,引導學生多角度立意:可反映人物品質,可體現人物性格、愛好、情趣或特長等等。又如:爭對學生寫不具體的問題,進行擴句訓練,擴段訓練,給學生提供一份空洞簡短的習作,引導學生或增添合適的詞語,使用恰當的修辭,或加入環境描寫,進行氣氛渲染,或增添聯想,進行想象,或展開抒情議論,進行心理描寫,然后讓學生將修改前后的文章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揣摩寫法,最后指導學生遷移到自己的習作中,過渡到給自己的習作添枝加葉。
淡化作文指導痕跡,力求在指導習作時做到“潤物細無聲”。比如我縣組織龍舟比賽,我讓學生從一句話入手,到一段話,到當時的心情和感受,到充分利用學生看到的賽龍船經過,充分積累豐富的素材。至于怎么寫,怎樣來表現龍舟賽的主題,我只給他們一些適當的提示。結果,沒有要求和明確指導的文章,卻各具特色,豐富多彩。少限制寫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要讓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怎樣能把作文寫得最傳神就怎樣寫;怎樣寫能把思路理得最清楚,最能表達所要說的意思就怎樣寫。比如學生在寫春天里的發現時,有寫詩歌的,有寫成記敘文的,有寫成散文類的,我都給與了充分的肯定。
當我們嘗試著給學生一根可學可用的拐杖,解放自己,解放學生。當我們努力撥動孩子心靈的琴弦,彈奏出孩子生命中天然的旋律時,那自然、真實、鮮活的童心、童趣、童言便會構成學生生機盎然的習作。
4.3 教學生批改作文,還學生自。
修改,是教師在作文指導中最難以監控,也是最容易遺忘的環節,往往以教師的修改越俎代庖,這是剝奪孩子習作自的體現。寫作是一種對已有積累的再次自省,是不斷調閱儲存在大腦中的生活經驗,體驗自己內心獨特的情感體驗,梳理自己混雜無序的思想之后,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自由地表達的文字集合。修改是對初次自省的再梳理,再自省,是寫作思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3]。古往今來因修改而著名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因此教師在指導孩子習作時,與其大談方法技巧,不如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需要有一個訓練過程。可以采取“師生共批、學生互改、自改相結合”的方式。例如:
4.3.1 師生共同批改。
將有代表性的學生作文用實物投影儀打出來,引導學生先從字、詞、句方面進行修改,標上不同的修改符號,改正用錯的字、詞,調整不通順的句。然后指導學生著重從內容上進行修改:或增添詞語,或運用修辭,或加以描寫,或增加想象,或展開議論,或進行抒情。最后師生共同歸納修改方法,以指導學生互改。
4.3.2 學生互改。
在師生共同批改后,再過渡到二人一組進行的同桌互改,就是在集體修改中掌握修改方法后,進行我幫你改,你幫我改。老師僅提示學生們可從字、詞、句、段、篇多方面進行評改。互改后,換回自己的作文,針對修改內容進行領會,若有不同看法和意見可以討論,共同尋求滿意的改法。實在不能達到統一的,學生求助于老師。
4.3.3 學生自改。
經過以上的反復訓練,學生基本掌握修改方法,作文后大都會運用朗讀、請教他人等方法自改作文。
學生自主作文能力的培養教學,順應了學生的心理,既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課業負擔,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既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積累知識,增長見識,又讓學生在開放自主的課堂上樂于表達、善于寫作。倘若教師們有意識樹立創新意識,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大膽的嘗試,就一定會沿著素質教育的軌道探索出更加符合時代特征的作文教學的新方法。 參考文獻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低年級習作教材分析《起步作文訓練策略》
關鍵詞:興趣;快樂;素材
該如何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樂寫,從“要我寫”到“我要寫”呢?筆者在日常的教學中下做了以下探究:
一、少點習作要求,激發寫作熱情
曾經有人質疑一二年級“提前作文”,但筆者認為提前作文不僅可能,也很有必要。實驗表明提前作文滿足了兒童用文字表達內心世界的需要,促進兒童的心理發育和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當然,在操作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難題:學生的表達詞不達意、語句不夠通順……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呢?限于一二年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水平和識字量,我認為低段作文只能是涂鴉式的作文。提前作文以激發孩子的表達欲望和習作興趣為主要目的,標準不能過高,要求不能太死板,更不能搞“作文先導”,削弱識字和閱讀教學。否則,就會徒勞地增加孩子的負擔,撲滅孩子的習作興趣,效果適得其反。低段作文仍然以“把話寫完整”作為基本要求,訓練的時候,讓孩子在一定的情境中寫作,寫幾句或一段有意義的話,喜歡寫什么就寫什么,愛寫多少就寫多少,讓孩子覺得作文是很有意思的,是用來表達自己某種想法和情感的。
二、多點素材渠道,豐富學生語言
寫作是厚積而薄發的創造性活動,積累的東西多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那如何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而樂于寫作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在班隊活動中積累素材
低年級學生好動、好玩、好奇。讓他們參與活動、游戲,使他們在玩一玩中有了豐富的情感體驗后再來把玩的過程說下來,最后動筆來寫。這是水到渠成的事,學生絲毫不覺得難。因為有了親身體驗,學生的寫話更能寫出真情實感。
記得一次班會課上,我們開展了“擊鼓傳花”的游戲。這游戲雖然古老,但大家卻非常熱衷,于是我就讓大家盡情地玩,并引導學生觀察拿到花的同學的表情動作,再觀察其他同學的反應。然后按順序說一說,最后把它寫下來。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來寫作,沒有為難而是既快又好。
有時游戲和教學本身并沒有聯系,而僅僅是作為寫話素材,而有時游戲則帶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感悟,成為寫話教學的一部分。在游戲中,學生再也不會感到寫話是一件痛苦的事,在經歷了活動的全過程后,學生有了自己的親身感受,當然有話可說,有感可發。游戲活動既為學生提供了生動的素材,又提升了寫作的樂趣。
2.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素材
常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學中我注意將作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找素材,積累素材,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看到什么就寫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大到國家大事、學校的大型活動,小到日常生活,像誰主動撿起地上一張紙、誰幫父母洗腳等等,這樣積累素材的契機我都不會放過。生活越豐富,作文內容越充實,久而久之,學生從大量的材料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寫作時就會有取之不盡的素材。
3.在快樂閱讀中積累素材
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十分強調語言的積累,“沒有積累,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絕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當然也學不好語文。”寫作的基礎正是閱讀和積累,即不但要廣泛閱讀,還要懂得積累。
低年級的孩子因為識字不多,閱讀的能力有限。我也探索了一些有益的做法。在學生學習拼音時,開展了親子閱讀。要求家長和學生一起讀課外學生感興趣的書,在學生遇到拼讀、理解障礙時,家長適時點撥,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感受閱讀的快樂。隨著拼讀能力的提高、識字量的增加,學生基本能獨立閱讀了,教師可指定一些學生喜歡、適合的讀物。例如童話寓言故事書,像《安徒生童話》《365夜故事》等。同時注意評價監督,讓學生體會閱讀的成就,體驗閱讀的快樂,為寫作提供語言素材。
三、少點命題作文,放飛學生思維
過早地進行范圍較窄的命題作文往往限制了學生對寫作內容的選擇,促使缺乏命題范圍生活的學生去走“捷徑”。這樣就使學生失去了思維加工的訓練機會,形成作文思維障礙。而且,這種模式從命題到評改,主動權全部掌握在老師的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應付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不是“我手寫我心”,不是在說心里話,而是在順著老師的意愿寫一些應付老師的話,不但寫作的積極性無從談起,而且創造性的發揮也受到極大的制約,有創意的表達更是無從談起了。因此,《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在二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日記就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天地。
學生日記:
這幾天,媽媽身體不太好,不是這里疼,就是那里疼。
今天是星期天,本來媽媽應該躺在床上休息,可是她沒有休息,還是忙著做家務。不是拖地,就是洗衣服,還要幫我洗頭,干得滿頭大汗。我想幫媽媽干點活,就是插不上手。
唉,媽媽真是太辛苦了!
以上內容一般來說很難進入某些“命題作文”的選材范圍,如果沒有“日記”,這些對成人來說小而又小的生活浪花――孩子寶貴的生活體驗和積累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有了這些“寫”的實踐機會,其意義可能就不僅僅是有益于寫作能力的提高了。
當然,少命題并不是說讓學生漫無目的地亂寫。讓學生自擬文題是有條件的,應該給學生命題的范圍和正確的導向。
四、多點激勵點評,體驗成功快樂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何等重要,所以我們評價應該是讓學生人人樂作文,善作文。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現有的寫作水平,更重要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以求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蹲下來”從學生的角度去感受周圍事物,去思考問題,去評價,要善于發現作文中的閃光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并給予肯定和鼓勵,樹立學生樂于作文的自信心。
我們班每周都有一次習作欣賞課。欣賞內容是刊物上的優秀作文和班上學生的文章。對低年級孩子寫作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寫得好就應提出表揚,并從中選出有代表性的文章在班里讀。孩子大聲朗讀他們的“杰作”,這在孩子心中是一件特別值得高興的事。這也點燃了學生的創作熱情,讓他們感到寫文章并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努力人人可以受到表揚。
總之,只要教師堅持在作文教學中以趣促情,以樂促寫,必能讓快樂從筆尖流淌而出。
一、作文與生活相結合,解決學生“寫什么”的問題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源頭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感可發,就需要學生的作文反映他們的真實生活,表達他們的真情實感,體現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提煉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讓學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筆描繪生活,要引導學生勇于去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探究。真實的情感最能打動人心,真實的感受是學生寫作的第一手材料,既豐富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又提高了學生的認知水平,能使學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例如:學生參加校運會,親身經歷了其中的艱辛、快樂和比賽場面的激烈后,我安排了校運會的作文,學生就能把聽到的、看到的、做到的、想到的、體會到的情景描寫得十分真實、生動、感人,把比賽激烈場面寫得真實具體。
二、重視寫法指導,解決“如何寫”的問題
一是教師要指導學生細心觀察。要讓每個學生都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對周圍的人和事物要細致地觀察,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給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在觀察中會突發奇想,產生表達的靈感,有了表達的欲望。
二是從閱讀中學習。人們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胸藏萬匯,才能勤寫筆下生花。”這都說明了廣泛閱讀對習作的重要作用。這里說的要熟讀、要讀破萬卷并非易事。我所講的“從閱讀中學習作”,作為習作訓練的重要組成要素,并不僅僅指學生的這種寬泛的閱讀,它包括如下兩個閱讀訓練層次:
1.閱讀教學層次。就是說我們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指導學生理解文章,積累語言,提高多方面的素養,更要牢牢樹立讀寫結合的思想,在閱讀中訓練學生認識與表達的思想。班級學生習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閱讀教學。它不僅占用了小學語文絕大部分時間,而且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習作實踐,包括興趣、投入、技法、豐富的語言儲備以及思維、情感、認識等諸多因素。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習作訓練呢?
首先是要重視語言的感悟與積累。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放棄繁瑣的串講串問和練習,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閱讀課,讓閱讀課上書聲瑯瑯,讓閱讀課上學生能夠真正地與作者產生共鳴,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其次是充分體現張志公的“來回說”: 就是要帶領學生在課文中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又回到語言文字。許多老師的閱讀教學以理解文章中心為最高目的。其實學生理解文章大意并不困難。我們還應該在指導學生感悟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再回到文中體會文章的語言及表達。正如新課標提出的:“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還要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達方法。”
第三是要實現“讀寫結合”。就中高年級而言,一方面包括加強學文后的仿寫、改寫、續寫等,如學了《三味書屋》,就模仿它的寫作順序,按照由中間到周圍的順序寫《我們的教室》;學了《五彩池》,就學習寫景要抓形狀、顏色的寫法寫《學校的大花壇》。此外,續寫結尾,擴寫情節,也都是在學習課文中可以滲透寫作的好方法。另一方面包括記錄對課文的理解(類似閱讀隨想,有閱讀前的預習感想、閱讀中的學習感想、閱讀后的雜感隨想及拓展練筆等)、摘記與課文有關的資料(也包括分析)。從而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讀寫實踐活動的樂園。比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我就包括了課前的收集摘記資料、初讀感想、課中的改寫《美麗的地球》、課后的總結練筆《請善待我們的家園――地球》等,這一系列的閱讀練筆,雖然與應試無關,但卻使學生得到了充分的語文實踐機會,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2.課余讀寫層次。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以閱讀筆記或是剪貼日記等為主要形式的課余讀寫活動。通過學生的閱讀筆記,使得學生的課外閱讀納入老師的可控范圍。這種閱讀筆記起初可以是摘抄,摘抄后可以非常靈活地去評、去改、去仿、去創。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到的方式方法可以在這里得到充分自如地運用。
三、體驗成功,在喜悅中,解決“怎樣寫好”的問題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快樂和勝利的,會激起追求無休止的成功情感力量。為此,在習作教學中,我為了讓每個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習作修改評講方面很注重藝術性:
1.文章定稿后要反復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正所謂“文章不厭千回改,精雕細鑿始成金”。
2.要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機構是文章的骨架,具體生動則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構成鮮活的生命體,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指導學生把作文寫具體,寫生動。
3.教師對作文的批改講評是作文教學中尤為重要的一環。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講評,肯定他們在作文中的優點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們在作文中的不足與失誤,更要強調師生合作評議,學生自主、合作修改,讓學生養成勤于修改的好習慣。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優點、閃光點,一定要提出表揚,要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
以上就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我相信教師只要在新教學理念的沐浴下,引導學生立足與生活實際,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再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導,給他們表達的自由和空間,寬容每個個體的個性,一定會改變不愿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于作文,樂于表達, 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做負擔了。
參與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 小學;快樂寫作;學生
一、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加強學生寫作指導
教師要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選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比較感興趣的材料和話題來寫,只有學生喜歡的,讓學生快樂的話題,學生才愿意,才能寫出真實的作文。同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上,要以科學的方法指導。例如,讓學生從人物寫作開始,從不同的方面,根據課文的寫作內容和方法,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寫作方法。寫人物,可以讓學生先練習外貌描寫,對班上或者身邊的人進行寫作練習,教師從中引導。如果是學習細節寫作,那么教師可以利用范文,將范成課件,用圖畫或者音樂來由感情的朗讀和講解,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細節來學會如何寫人物,豐富人物形象。只有教師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才能逐漸提高寫作能力。
二、引導學生大膽聯想,刺激獨特視角觀察
大膽想象和聯想是學生寫作的契機和關鍵所在,引導和啟發學生融入寫作過程并盡情展開聯想,這種聯想的深度和寬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寫作思維創造力,讓學生快樂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孩子走出教室,來到學生操場讓學生肆意的躺在地上,仰望天空。讓這藍天白云打開學生的思緒,千姿百態的白云在學生的聯想下或成“龍”,或稱“馬”,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獨特的視角進行觀察聯想。這既增加了寫作教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更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學生的聯想思維得以鍛煉。
三、以詩意融入多媒體,讓學生感受素材韻味
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應該使學生真正獲得寫作教學的價值,在充滿詩意的課堂中受到精神的滋潤。多媒體教學手段包含了音樂、動畫等等內容,不僅能對很多事物進行有效的模擬,而且還能仿真,能將抽線的事物變得非常直觀。因此,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幫助打開學生的眼界,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為激發學生寫作潛能提供前提條件,進而達到快樂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下,能制作出不同姿態的“白鷲”,進而通過畫面在課堂上展現給學生。學生們在欣賞的過程中,會逐漸喜歡上形象美好的白鷲,配合優雅的音樂,教師需要設計詩意很濃的語言來進行導入:美麗的無與倫比的大自然,在它的世界里充滿了無限的生機,并且孕育了無數的生靈,大自然的一棵小草、一片樹葉、一朵小花以及一只小鳥,在詩人的眼里都是美輪美奐的素材,都充滿了無限的詩意。白鷲就像是一首簡約精巧的詩,并且韻味無窮,同學們面對畫面里的白鷲,請你們用語言來描述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四、了解學生內外需求,讓學生快樂體驗
教師要了解自己學生外在和內在的需要。比如課外閱讀指導時,教師要知道學生對課外書感興趣的類別,給予外在幫助,讓學生主動快樂的接受閱讀體驗。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給予內在情感需要,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敢大膽表達,真實的寫出自己的想法。基于學生快樂體驗和情感上的作文,才是真實感人的作文。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談感受,教師通過自己的閱讀體驗,影響和帶動學生閱讀,學生享受著閱讀帶來的快樂。
五、采用多種寫作方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1.圖片法
在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寫景的時候,筆者發現學生除了寫點田野、落葉之外就沒有其他什么可以寫作的素材了。在仔細的分析之后,筆者選擇了花園、田野、果園和樹林幾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當中的內容,并且讓學生從各個不同的側面進行想象,想象畫外之音,讓以往的靜態觀察轉變成為動態觀察,將無聲的“世界”轉變成為有聲“世界”,或者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寫作中去,這樣也能夠極大限度地拓寬學生的思維想象。
2.實物法
將現實中的實物帶入到課堂,引導學生掌握恰當的觀察方式,讓學生懂得去辨別形狀、氣味、顏色,并且逐項的述說,讓學生補充剩余的內容,再讓學生根據實物的用途和特點,將其融入到作文當中。例如:把茶水帶進課堂,讓學生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用嘴嘗、用腦想,多數學生能寫出三四百字的作文來,比以前的字數多的多了。有幾位更是寫的讓人忍不住就想嘗了,物中有情,情中有詩,詩中有畫,令人贊嘆!
3.活動法
在活動課上,教師應當盡量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活動帶入到作文課堂之中。在活動課程之上,讓學生嘗試著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讓內心的想法聯系到活動展現出來,然后再由其余的學生進行拓展、豐富。等學生將其理順、說清后,再結合整體活動進行述說。在富含情趣的活動中,學生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讓以往的習作變得更加的容易和簡單。
4.演戲法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主編主導自演一個短小的節目,讓學生能夠愉快地進行寫作。例如讓兩位學生演出一場被狗追的一幅場景,并且讓學生說說追的過程,談談其中的體會,并且給習作取一個恰當的名字。也許交上來的作文可能會讓你忍俊不禁,也可能讓你心驚肉跳,也可能讓你捧腹大笑,但是貴在特別的真實。
5.故事法
故事不僅能夠開啟學生的智慧,也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在故事中積累更多的語言,這樣對于編寫童話故事也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在進行編寫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講幾個有趣的童話故事,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吸引了過來,也聽得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此時此刻,讓他們把自己的故事寫下來,作文就容易得多了,內容就豐富了。
培養小學生寫作興趣,提升寫作能力,是我們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創新的寫作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快樂寫作、享受寫作。
參考文獻:
一、 注重積累,通過多種渠道豐富作文內容
(一)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可讓他們動手植樹、養花、種菜,也可以飼養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把栽種或飼養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勞動的快樂,又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二) 通過平時的課內外閱讀來積累。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必須廣泛地閱讀。農村的小學生所處條件有限,腦海中的詞匯單一,往往表達不出想要表達的內容。為了開闊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的積累,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取以下做法:鼓勵學生積極到圖書室借書閱讀,利用每周的課外活動時間安排全班學生自主進行課外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每次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應根據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推薦學生選擇好書,然后再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有目的地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采蜜本”,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對文中主人公的評價及自己讀完后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每月開展一次“讀書成果匯報”活動,在活動中把自己的“采蜜本”拿出來相互交流、欣賞,激發學生讀書興趣,樹立讀書信心,享受讀書帶來的成功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寫起作文來,那些優美詞句就如泉水般涌出,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二、 堅持以“說”促“寫”,穩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展先于書面語言的發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揮學生說這一優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鐘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間段逐步深入。
三、 重視作文的評改,讓學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寫作文難,批改作文更難。”詳細批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果也不好;簡單批改,更怕收不到一點效果。那么如何批改作文才有效?筆者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讓作文批改成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的過程,效果不錯。
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可以采取兩種方式:自主評改、交互評改。學生自改,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成為作文批改的主人。當然老師在讓學生自改作文前應進行指導,教給學生評改的方法:首先讓學生對照題目,看自己的內容是否切題;其次,讓學生檢查文章的條理、詳略的處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實具體;再次,檢查是否有病句或錯別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辭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學生自改后,小組同學互改,筆者發現小組同學在互改交流中,無拘無束、樂于交流,敢于闡述自己的見解,哪怕是一個小問題他們也會爭得面紅耳赤。他人評價時,無疑能讓自己大受啟發,評價他人時,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鑒,吸取他人的閃光點。在這過程中,學生養成自改作文的習慣,又在自改中嘗到了“成果”,教師也可從精批細改的重壓下解脫出來,而成為作文批改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給學生以指導。師生交流情感,學生的寫作水平又提高了。
四、 模仿入門,例文作文教學法
有人提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筆者對此非常贊同。如何做到“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呢?這就要發揮例文的強大作用。在長期的教學中,筆者總結了一套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例文作文教學法,現用一具體實例來談談。題目“某某人二三事”。事前我在網上找了一些各具特色的這類例文,然后運用多媒體將它們逐一出示,對每篇例文條分縷析,重點放在講解例文特點,分析作者如何圍繞人物特點選事例,最后把所有例文概括成四類結構。由例文的講解指導,生成指導方案。
這種例文作文教學方法在小學作文訓練的初、中期非常有效,它可以運用在每次作文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上手,但這種方法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五、 題材拓展
農村孩子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這和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形成矛盾。怎么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于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正是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關鍵。筆者的“新聞引路”習作模式摸索了四年。
首先,培養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開展“繪聲繪色說新聞”“新聞小博士”等活動,而到了高年級后期,還增加了帶有評議性質的“今日新聞之我見”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系,極大地拓展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教師有必要參與其中,經常從報刊、電視、網絡中搜集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后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小有成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筆者尤感欣慰。
快樂寫作“課間樂”是面向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學習活動,活動設計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進行表達寫作,第二課時進行交流評價,將作文修改完善。
新學期伊始,我開始認真觀察學生的課間活動,并隨機抓拍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畫面。我想,當學生看到自己課間玩耍的照片時,一定很有表達的欲望,也很容易產生共鳴,這樣的主題會有很大的創作空間和想象空間。就這樣我將寫作的主題確定為“課間樂”。
在“課間樂”學習活動實施之前,我了解到學生已經通過信息技術課掌握了好看簿平臺的使用方法。于是我利用好看簿作為寫作支持平臺,將學習活動安排在機房中進行。
教學過程
1.第一部分:激情寫作
(1)賞“課間樂”
上課伊始,我利用計算機一張一張地展示學生在課間快樂玩耍的照片,在照片中看到自己的學生表現出難以掩飾的自豪和興奮。我暗自觀察著有些興奮的學生,他們如此專注地盯著照片,又不失時機地交頭接耳,輕聲說著什么。
(2)聊“課間樂”
我組織學生說一說看完照片后的感想,學生說的都是照片中最有意思的細節,如夸張的表情和照片中的故事。描述的學生邊說邊笑,傾聽的學生更是樂不可支。于是我便提出:“你愿意把你的快樂和更多的人分享嗎?請你以‘課間樂’為主題,寫寫你的故事。”
(3)寫“課間樂”
學生開始構思作文內容,并選擇相應圖片完成作文。下課了,但學生仍不舍離去,為了避免學生的寫作思路中斷,當天我又爭取了一堂作文課,讓學生有機會對自己的作文內容進行調整、修改和完善。
2.第二部分:交流評價
以“課間樂”作為主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很有話說,寫作的文章都較長,內容也較生動。想要寫作進步,首先得去寫,否則何來指導進步之說?但寫多了,問題也就隨之呈現出來,所以要抓住這樣的契機,著重對學生進行無痕的寫法指導。
第三課時上課前,我做了些準備:把學生的作文打印成冊,人手一冊,并選取優秀習作做集體評析用。交流評價流程為:學生互評—優秀作品集體點評—作文二次修改。
(1)學生互評
分小組展開學生互評,每位學生既可以利用網絡靈活地進行閱讀,即時評價,也可以利用手頭打印的材料做閱讀參考。在學生互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思考提煉總結,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寫得好,哪些文章在哪些方面需要修改。以下是我摘選的學生互評內容:
①第一自然段寫得很美,但你可以把學生比賽的過程寫得更詳細些。有些不大重要的也可略寫。
②第二段把陀螺的樣子描寫得十分形象,第三段的動詞還運用得十分巧妙!
(2)優秀作品集體研討
在學生互評之后,我組織了研討。學生一起討論總結哪些文章比較優秀,然后出示優秀文章,大家通過探討文章優秀的原因,對怎樣的開頭能吸引人、怎樣把過程寫得具體生動、如何首尾呼應等寫作技巧加深理解,并在自己的習作中有意識地加以運用。通過討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我在黑板上把學生的發現用關鍵詞進行板書),使得評價指導更加自然無痕。
(3)文章的二次修改完善
在討論評價基礎上,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完善,并各自對修改前和修改后的作品進行對比,斟酌怎樣修改會更好。學生也可以針對修改后的文章進行新的評論。在此過程中,我們還評選出“優秀作家”和“優秀評論家”進行表彰,一為激發興趣,二為學生的習作和評價做導航。
3.教師小結
如何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于寫作,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倍加關注的。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指導學生寫法方面,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導致學生匆匆提筆卻無從下筆,寫出來的文章也常拘泥于教師的思路,變成“我手寫師心”,缺乏真情實感。當我看到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應用好看簿寫故事時表現出的主動和積極時,便決定大膽嘗試,在作文課中引入好看簿。那么,基于好看簿寫作為何能讓寫作成為一件快樂的事呢?
(1)圖文并茂,情景再現
圖文并茂是好看簿的一大特點。圖片是一種記憶,還有一種同時記憶存放在每個人的感受中。快樂寫作時,把這兩種東西進行疊加并表現出來,就喚醒了學生的生活積累,激活了學生的生活儲備,且能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寫作沖動,從而使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讓作文回歸生活,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題活動中體驗與創造。讓作文教學的課堂成為生活的課堂,應更注重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讓學生大膽想、放手寫,讓每位學生的作文煥發出個性化、真實化的光彩。
(2)網絡互聯,知識共享
可以實現內容共享的好看簿平臺,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分享和交流欲望,讓他們自然地將自己想要與他人交流的東西寫下來。這時的寫作是為了交流、分享,而不是為了交給教師評改;是描述事實或感受,而非無病;是全開放的閱讀交流,而非閉門造車;寫得如何,還要看交流的反饋,而非教師的幾句評語。總之,學生不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基于以上種種,學生便會主動積極地去表達、創造和交流,學生有話要說,有話想說,作文也就有了對象性、真實性和情境性。
(3)全面開放,豐富情感
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既可以在課前,也可以在課后,并不僅僅局限于一堂課中。而且指導方式開放,指導過程開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閱讀對象開放,讓學生的文章能被更多人閱讀,使學生學會從他人的評論中找到自己寫作的優缺點。人們的閱讀感受不一樣,給出的建議也帶有個性化,更能豐富學生的作文情感。
(4)新型評價,促進多次寫作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 快樂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素質教育被提到了衡量教育成敗的高度,其核心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倡導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自信心。
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富有活力的課堂,可由于社會的片面功利追求,"中考"指揮棒一直牽制著語文課堂教學,導致語文課堂失去了應有活力,甚至出現了很多學生厭學語文的現象。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質決定了語文學習的極端重要性,語文不僅是分數、成績和升學,語文更應該是基礎、能力和素質。新課程視閾下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快樂的教,愉悅的學,應該是知識的盛宴,應該是生命的狂歡,應該是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彰顯,應該是學生自由成長的人間天堂。
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體會,探索出了語文快樂教學的點滴經驗,愿與諸位方家共商。
激趣:讓學生悅納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利用課堂的一方天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語文教者首先要思考的問題。理解和熱愛學生,對教師來說,大而言之是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小而言之則是教師的修養和能力的體現。教師對學生要充滿愛和賞識,這種出于真摯的"賞識",一旦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就會產生極大的感召力和推動力。對學生表示一種信任和賞識,以產生情感上的促進作用。一旦發現學生取得教師所期待的進步,教師要及時地表示肯定或贊同,以便為下一次新的進步作好心理準備。事實證明: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的、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必須充分運用表揚的方法,激發學生產生樂于學習語文的心理,從而重視語文、悅納語文。
"悅"讀:讓學生體驗語文
語文能力的提高,大量的閱讀是必經的環節。但當下中學生往往面臨著不愿讀書、無書可讀或者沒有時間讀書的尷尬境地,這就要就我們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讀書,更重要的是教給其良好的讀書方法和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學習中的自覺行動。首先要豐富書籍庫,讓學生有書可讀。當前學校圖書室基本普及,有大量的圖書可供閱讀,但圖書的開放率和使用率不夠,有的學校圖書室甚至成為擺設,只可遠觀而不可近讀也,因此,語文教師在班級倡導學生通過捐書、購書等形式建立班級圖書角,不失為一種擴充圖書的好辦法。其次要充分利用時間,讓學生堅持讀書。除課堂教學外,學生還必須堅持"每日必讀"的習慣。雖然學生學習任務重,但我們可利用課余時間、晚上睡覺前等時間閱讀。"見縫插針",每次讀一點,每天讀一些,相信讀書的收獲會越來越大,時間長了,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再次,要擴大閱讀范圍,讓學生隨性閱讀。學生閱讀不能局限于課本、名著,要努力拓展學生閱讀的空間和范圍,對學生的閱讀少說哪些不能讀,多教怎么讀,合理引導利用各類閱讀,包括漫畫、小說等等,讓學生充滿愉悅的閱讀體驗,可以讀讀優秀的作文久而久之,學生的知識面廣了,對語文的體驗也就更加深刻了,語感自然也增強了,還怕課堂上學生沒話可說、作文時無句可寫?
暢言:讓學生探究語文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大力倡導探究討論式教學,充分發揚民主精神,引導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通過激烈的碰撞探索,,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的快樂,享受到表達的愉悅,收獲到人生的成功,。
首先,教師要注意在研討問題、探求事理的過程中,盡可能創造平等的條件,成分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成果,對他們在學習上付出的勞動給予公正的評價,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已的某些觀點已接近老師,有可能超過老師,產生一種"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學習原動力。其次,探究討論方式要靈活多樣。問答式、討論式、選擇重點發言人及辯論會都是可行的方法,最好能展開交鋒,通過辯論澄清道理,得出結論,同時使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愉快。但是,展開研討要收發有度,以提出的問題研討到什么程度,得出怎樣的結論,老教師要心中有數。不能收之過緊,使學生縮手縮腳,無法表述清楚自己的見解;也不能放任自流,把研討問題過程搞成一盤散沙式的亂談亂侃。最后要特別注意探究討論結果的總結提煉,這個過程是探究討論的全部意義所在,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既要在過程中抓住"意外收獲",也要在小結中靠近"指導方向"不能失之于偏、失之于遠,探究討論可能不一定有標準答案,但一定要有答案、有結果。
愛寫:讓學生發展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