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腐蝕監測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1.117
1 引言
目前,煉油化工企業通常采用只能在腐蝕破壞作用不大或者不可能提高抗腐蝕過程控制的情況下使用的一些監測手段。然而大多數的工廠希望能夠通過使用工藝防腐的方法(例如:緩蝕劑)或者其它的處理設施(例如:脫水裝置)來減少腐蝕,并保證重點設備和管道的腐蝕狀況和介質條件置于有效的監控之中,這樣只有通過在線、實時的監測技術來獲取各種關鍵的腐蝕數據,并進行數據分析,及時了解裝置腐蝕狀況及變化過程[1,2]。
課題基于在線監測系統的優勢,針對某煉油廠兩套常減壓裝置重點部位為對象,建立了一套實時電化學在線腐蝕監測系統。系統實現了對監測部位的實時顯示總體腐蝕速率(mm/a)、點蝕系數、B值、腐蝕機理因子等參數,以滿足公司降低腐蝕危害,實現安、穩、常、滿、優生產的需要。
2 腐蝕在線監測系統組成
2.1 硬件系統
腐蝕在線監測系統由探針、腐蝕變送器、數據轉換模塊、數據處理軟件系統組成,系統結構圖見圖1所示。系統主要功能是采用探針監測管線、設備的總體腐蝕和局部腐蝕的變化,了解設備的腐蝕趨勢和評估工藝防腐效率,并指導調整注劑使用。探針采取數據由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繪制總體腐蝕速率曲線和局部腐蝕狀態曲線,顯示腐蝕趨勢和具體腐蝕數據,及時防止危險,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
系統路由過程為:探針->變送器->安全柵->腐蝕通訊集中器->數據服務器。每套裝置單設一臺服務器,服務器放置于控制室內,通過電纜進行數據傳輸?,F場每個變送器可向服務器各布設一條雙芯屏蔽電纜,該電纜可同時提供電源回路和通訊回路,且具有較強抗干擾能力。每套裝置單設一個機柜,機柜內放置安全隔離柵、腐蝕通訊集中器、24VDC電源模塊,其中,腐蝕通訊集中器集成HART解析以及HART轉RS232通訊轉換功能。
2.2 腐蝕監測系統軟件
在線監測數據通過電化學腐蝕在線監測技術,通過電化學腐蝕測量變送器采用諧波失真分析、標準的LPR(線性極化電阻)和ECN(電化學噪聲)等方法來實現腐蝕速率和腐蝕因子的監測,變送器通過 4-20mA與HART協議實時輸出給服務器。系統可同時輸出四個參數,包括總體腐蝕率、點蝕系數、斯特恩-蓋里常數(B值)、腐蝕機理參數,并可進行組態分析,同時應用集成技術將實時工藝操作參數進行分析,有利于管理人員分析對比,見圖2所示。詳細分析參數含義如下。
(1)總體腐蝕率(PV)。該參數單位是mm/a,量程0~2.5mm/a,該參數直接反映現場被監測設備的腐蝕環境狀態。
(2)點蝕系數(SV)。該參數為無量綱參數,量程0~1;是一定性分析參考值,當監測值小于0.01時,被監測系統發生點蝕的風險是非常低的;當監測值大于0.1時,被監測系統開始發生點蝕,所以我們通過各種措施來控制該參數,使之不大于0.1。
(3)腐蝕常數B值(TV)。該參數單位是mV,量程5~60;此數據是通過諧波失真測量得到的,它們提供腐蝕過程中陰極和陽極活躍程度的變化。
(4)腐蝕機理因子(CMI)。該參數單位是?A/cm2,量程-50~50;我們可以通過該參數來判斷被測系統的腐蝕環境。運用該參數可分析我們注劑在腐蝕防護中的作用,對注劑的使用情況做出實時評價。
3 腐蝕監控系統監測點設置
3.1 腐蝕監控的選點總體原則
腐蝕監控位置的確定直接決定著腐蝕監測效果的好壞。一般來說,對設備管道真正造成威脅的是局部腐蝕,因此如何監測到設備管道腐蝕相對嚴重的部位,也就是探針安裝在設備和管線的合適位置就顯得十分重要[3]。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幾個腐蝕嚴重的部位:
(1)有水凝結的部位,尤其是水凝結開始的部位,如常減壓塔頂冷凝冷卻系統空冷器的出口及水冷器的出入口。
(2)介質需要緩釋劑的工藝,如循環冷卻水系統。
(3)設備管道高湍流區域,如管道的彎頭等。
(4)事故發生頻繁的設備管道,即依據歷史經驗選取監測部位,
3.2 腐蝕監控選點部位
依據選點原則和設備條件,對某煉油廠兩套裝置進行在線監測選點,結果見表1所示。
4 腐蝕監控管理系統特點
(1)基于電化學探針前端采集。電化學探針采用線性極化腐蝕監測的原理,具有監測迅速的特點,可以準確測量電化學參數B值,且有較高的精度。
(2)與工藝過程參數變化同步分析。根據腐蝕速率變化與工藝條件變化的相互關系,為生產計劃的編制、工藝操作指標的修訂提供數據支持。
(3)評價防腐效果。對工藝防腐措施,緩蝕劑、中和劑的應用效果做出評價。
(4)預測設備壽命。通過腐蝕監控可以掌握設備正常運轉時的腐蝕速率,可以預測設備的使用壽命,做到既安全又經濟[4]。
5 結論
基于科學選點,前端探針安裝,中間過程數據采集及數據軟件分析,建立針對高含硫煉化裝置的腐蝕在線監測系統,將腐蝕監測作為腐蝕控制的前期保障,經過在某煉油廠的實際應用,實現對受監測設備和管道的腐蝕狀況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監測和評估。對煉化設備的腐蝕監測系統的建立,是完善系統的管理設備腐蝕與防護的重用部分,最終達到實時了解設備腐蝕情況,降低運行風險,減少維修停產損失、降低生產成本,實現裝置的安穩長滿優運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卜全民,溫力,姜虹等.煉制高硫原油對設備的腐蝕與安全對策[J].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2002,14(06):362-364.
[2]周敏.中國石油煉化企業腐蝕與控制現狀[J].腐蝕與防護,2012,33(02):62-68.
[3]張居生,杜月俠,蘭云峰等.腐蝕監測技術及其適用性選擇[J].腐蝕與防護,2012,33(01):75-78.
關鍵詞:雜散電流腐蝕;監測;防護;專家系統
0引言
雜散電流對地鐵隧道結構鋼筋及地下鋼鐵金屬設施產生嚴重的腐蝕,根據法拉弟電解定律每一安培雜散電流每年可腐蝕鋼鐵金屬9.11Kg。雜散電流造成的腐蝕危害是十分嚴重的,由于腐蝕的隱蔽性和突發性,一旦發生事故,往往會出現災難性的后果。因此,對于雜散電流的監測和防護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本文針對雜散電流的監測和防護提出了一種新型的系統--軌道交通雜散電流腐蝕監測和防護專家系統。
1 系統概述
軌道交通雜散電流腐蝕監測與防護專家系統的系統構成如圖1所示。圖1 軌道交通雜散電流自動監測防護專家系統圖
軌道交通沿線根據雜散電流測定原則布置智能傳感器,利用智能傳感器實時自動監測列車運行時的各種測定數據,通過現場總線傳輸到各區的智能監測裝置,若通信距離過長可加入數據轉接器;智能監測裝置分析測量數據,根據系統主機先期確定的排流策略啟動智能排流柜排或閉,同時將現場實時數據利用SCADA通道上傳系統主機;系統主機利用專家系統軟件進行全線綜合分析,制定排流策略,提供各種報警信息,預測腐蝕,保護軌道交通運輸的安全運營。
2 雜散電流自動監測系統設計
1)通信網絡
結合雜散電流防護系統的特點,確定使用CAN2.0B標準,采用PeliCAN,雙濾波模式,主站啟動命令為遠程幀,從站回復為數據幀。
2) CAN總線智能節點設計
傳感器、排流柜和監測裝置的硬件框圖可用圖2表示。
圖2 傳感器、監測器和排流器節點的硬件框圖
3)CAN中繼器節點
由于在線路上的電平損耗和分布電容對傳輸信號的影響,總線型網絡的最遠傳輸距離和傳輸速率受到限制。通信波特率為5Kbps的情況下,CAN的最遠通信距離為l0km。而在具體應用中,各個節點地理上可能比較分散,要求傳送距離比較遠。利用中繼器分割和隔離物理上各自獨立的CAN總線,可以拓展了原有CAN總線標準定義的地理分布范圍,滿足雜散電流監測系統的需要。
4)雜散電流監測上位機軟件設計
上位機軟件設計采用了模塊化結構,各程序模塊之間的功能既相互獨立又有機結合,便于擴充和修改。系統主要包括模型算法模塊、通信管理模塊、數據管理模塊、數據分析模塊、事件記錄模塊、配置信息模塊等。
3 雜散電流防治專家系統
將專家系統應用于雜散電流的防治,可以集中相關技術領域專家的智慧,充分發揮專家在雜散電流防治中根據感覺、知識、經驗所進行的推理判斷的能力,并可適用于各種場合和各種情況,不受現場人員技術水平的制約和其他人為因素的影響。雜散電流防治專家系統包括系統總控、綜合推理子系統、知識庫及其管理子系統、方法庫及其管理子系統、數據庫及其管理子系統、解釋接口等六部分構成,如圖3所示。
圖3 雜散電流防治專家系統
其中,系統總控的功能包括提供系統總菜單及選單功能、控制各庫和各子系統的協調運行、控制系統內數據采集系統的采集和輸入、啟動和控制綜合分析推理子系統的運行、控制系統與外部的通訊、協調系統各庫內容的傳輸等等。綜合分析推理子系統主要完成對監測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處理。其功能主要包括把各類經整編后的監測數據和相關信息與各類評判指標進行比較,從而得出雜散電流的危害程度。在判斷雜散電流超限時,發出報警信息、進行成因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綜合分析推理子系統需要與數據庫、方法庫及知識庫進行頻繁的信息交互。數據庫及其管理子系統是面向數據信息存儲、查詢的計算機軟件系統,是整個專家系統運行的基礎。數據庫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數據資料的采集、錄入、存儲、整編、查詢、傳輸、報表和圖示等。方法庫是用于方法信息存儲和調用管理的計算機軟件系統。方法庫管理子系統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方法的添加、刪除、修改、調用等。知識庫是用于知識信息的存儲和使用管理的計算機軟件系統。知識庫管理子系統主要是對知識庫進行輸入、查詢、修改、刪除等。解釋接口主要解釋三個方面問題:給出推導這個結論所用的規則;根據推理過程,解釋提問用戶問題的原因;給出相應的雜散電流的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常壓立式儲罐 腐蝕 聲發射檢測 漏磁檢測
引言
常壓立式儲罐是石油、石化行業中的重要裝備,通常儲存易燃、易爆或有毒的介質。儲罐的安全運行不僅關系到經濟損失、環境污染且直接危害生命安全,甚至產生嚴重的社會影響。儲罐腐蝕是造成儲罐安全隱患的重要原因之一,儲罐因長時間腐蝕可能導致鋼板變薄變形,產生滲透穿孔,甚至產生罐底塌陷和罐崩事故,因此必須定期對儲罐進行檢測和評價。在儲罐的腐蝕中,罐底板的腐蝕是最為多見和最為嚴重的。本文提出一種儲罐底板聲發射在線檢測與評價技術與漏磁掃描檢測技術相結合的檢測方法,實現儲罐底板科學、高效的檢測,為儲罐的管理、維修提供可靠依據。
1. 聲發射在線檢測與評價技術
1.1聲發射檢測技術原理
聲發射是一種來自于材料內部由于突然釋放應變能而形成的彈性應力波,流動聲源和腐蝕聲源均可視為一種廣義聲發射波。通過在儲罐外壁距底板一定高度沿圓周方向布置一定數目的低頻聲發射傳感器(頻率范圍20~60kHz),可接收到來自罐底板的聲發射波信號,傳感器將聲波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進而由聲發射采集系統來數字化和處理。
1.2儲罐聲發射在線檢測評價方法
儲罐底板腐蝕的聲發射在線檢測評價方法參照JB/T 10764-2007《無損檢測 常壓金屬儲罐聲發射檢測及評價方法》中的結果評價方法,主要考慮聲源強度、聲源活動性、定位因素的影響。
2. 儲罐底板漏磁掃描檢測技術
2.1檢測原理
磁場在單一介質里是連續的,但當磁場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磁場會出現相應的不連續性,這與光和聲的折射相似,稱為磁力線的折射。漏磁檢測是通過檢測被磁化的金屬表面溢出的漏磁通,來判斷缺陷是否存在的一種檢測方法。如果鐵磁性材料的表面光滑、無缺陷,將此材料磁化后其磁力線在理論上全部通過由鐵磁性材料構成的磁路。
2.2儲罐底板腐蝕漏磁掃描檢測方法
儲罐底板腐蝕的漏磁掃描檢測方法參照JB/T 10765-2007《無損檢測 常壓金屬儲罐漏磁檢測方法》。漏磁檢測方法對儲罐底板表面要求不高,可以有一定厚度的防腐涂層,檢測速度快,不易漏檢,檢測結果準確,可以同時對儲罐底板上、下表面的缺陷進行檢測。漏磁檢測方法是儲罐底板腐蝕狀態檢測的有效手段。
3. 應用情況及對比分析
3.1檢測過程
按檢測方案及傳感器布點圖,在該儲罐外壁相應位置處打磨出φ30mm見金屬光澤的區域,作為安裝傳感器的位置。傳感器沿圓周方向均勻排布。各通道連接完成后,設置采集程序,對各通道進行靈敏度標定,使各通道靈敏度與平均靈敏度之差小于3 dB。檢測前,使儲罐保持在當前液位下,并穩定3小時以上,然后進行2個小時以上的連續監測。
檢測結果
利用聲發射技術對哈爾濱石化分公司500m3油罐(413#)進行了在線條件下儲罐罐底腐蝕狀態監測。通過對2.9m液位下所采集到的聲發射數據進行實時和事后分析處理,并參照GB/T 18182-2000,結合儲罐罐底腐蝕狀態評價方法,得出如下結論:
(1)罐底聲發射信號強度為高強度;
(2)罐底聲發射信號活度為弱活性;
(3)罐底定位結果表明,儲罐底板定位點少,聲發射檢測評價結果為C級。建議3年內再次進行檢測。
3.2檢測過程
依據500m3航空煤油罐(413#)的相關資料和圖紙,制定了檢測方案,建立了儲罐底板編號系統,確定了罐底定位的基準參考點和每塊板的方向和坐標原點。罐內檢測條件良好,但由于進出料管、支柱、補板、焊疤等的存在,使儲罐底板磁檢測儀有些地方檢測不到,采用測厚和缺陷深度測量方法作為輔助檢測手段對這些部位進行檢驗。對大于預先設定檻值的缺陷進行復驗。
檢測結果
對500m3航空煤油罐(413#)進行了罐底板的腐蝕狀態漏磁檢測。根據這些檢測和分析結果,得到如下檢測及評價結論:
通過采用漏磁檢測及評價技術,對該立式油罐底板進行了全面的檢測和評定,認為500m3航空煤油罐(413#)底板局部防腐涂層脫落,整體腐蝕輕微,局部有點腐蝕,有1處腐蝕穿孔,有4塊底板存在壁減大于40%的腐蝕缺陷,有3塊底板存在壁減20%以上的缺陷,建議補板。
3.3 413#罐底聲發射檢測與漏磁檢測結果對比分析
對500m3航空煤油罐(413#)罐底聲發射檢測與漏磁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漏磁檢測腐蝕嚴重的區域,聲發射定位點集中。413#罐聲發射檢測評價結果為C級,4年后開罐,漏磁檢測底板有一處穿孔。
結論
(1)作為一種快速普查的在線檢測技術,聲發射在線檢測與評價技術是實現儲罐底板腐蝕狀態檢測與預測的有效方法,可實現對儲罐底板腐蝕狀態或泄漏及時發現、分級和預報。
(2)漏磁檢測具有檢測速度快、結果準確等特點,可以準確對整個儲罐底板上、下表面的腐蝕情況進行全面檢測,是儲罐底板腐蝕狀態檢測的有效手段。
(3)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儲罐底板進行聲發射在線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儲罐維修計劃,對嚴重等級高的儲罐進行開罐漏磁掃描檢測??梢詫崿F儲罐的科學、高效的檢測和維修,節約檢修成本。
參考文獻:
[1] 戴光,李善春,李偉. 儲罐的聲發射在線檢測技術與研究進展[J]. 壓力容器,2005,22 (3):33-35.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任務
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監測評估工作,要以黨的*精神為指導,以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為目標,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運用科學的監測評估形式,對全市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和統計分析,掌握全市婦女兒童發展的現狀,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分析原因,為來年更好地落實目標任務,研究制定解決問題的對策和措施。
二、監測評估內容
婦女發展規劃評估內容,包括經濟與人口、婦女與經濟、婦女參與決策與管理、婦女與教育、婦女與健康、婦女與環境等七個方面,共271項指標,其中,統計指標260項,工作評估指標11項。兒童發展規劃監測評估內容,包括經濟與人口、兒童與健康、兒童與教育、兒童法律保護、兒童與環境等五個方面,共167項指標,其中,統計指標149項,工作評估指標18項。
市級監測評估周期分為年度監測評估、*年、*年的階段性監測評估、*年的中期監測評估和2010年的終期監測評估。年度監測評估只對重點指標、重點工作進行監測評估;階段性監測評估、中期監測評估和終期監測評估要對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的各項指標進行全面監測評估。
三、監測評估方法及步驟
采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監測方法,建立科學的統計監測指標體系,對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的各項目標逐項進行監測。對可量化的指標,利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統計,對不可量化的目標,采取專家評估的方式,作出定性的評價。
統計監測方法步驟:
1、各成員單位及有關部門按照分工,利用統計年報或專門調查收集有關數據,審核無誤后按時報送市統計局。
2、由市統計局收集監測數據,完善分性別統計數據庫,匯總并加工整理出各項基本統計數據和分析數據。
3、由市婦女兒童規劃統計監測組對照規劃目標,進行分析研究,市統計局負責匯總、撰寫*婦女發展情況統計監測報告和*兒童發展情況統計監測報告。
專家評估方法步驟:
1、專家評估組對承擔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目標任務的鄉鎮(街道)婦女兒童工作領導小組、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各成員單位和市直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的工作情況進行實地考察,檢查督導重點領域和重點指標部門。
2、由專家評估組根據考察了解的情況,作出分析判斷,總結經驗,對重點難點問題,提出建議,寫出評估報告。
【關鍵詞】糖尿??;血糖;空腹時間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2-7497-01
空腹是指8-14小時內無任何熱量攝入[1]或禁食過夜10-14小時。即清晨空腹狀態下的血糖。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島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診斷糖尿病的標準之一,空腹血糖還可以反映頭天晚上所用藥物對整個夜間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況。臨床上首先推薦空腹血糖測定,因為大多數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空腹血糖水平增加。[2]血糖除受進食影響之外,同時還受機體內其它內分泌激素水平的影響,由于人體早晨可以分泌多種升高血糖的激素,如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兒茶酚胺等,這些激素在早晨8點左右會有一個分泌高峰,因而早晨8點以后的血糖可能有升高的情況,而在凌晨這些激素呈低分泌狀態,因此臨床上常常把早晨6點-8點時的血糖作為一個相對標準的空腹血糖。[3]但在實際工作中,門診的檢查者,沒有確切的采血時間,等醫生上班后,掛號就診,輪到化驗抽血,往往是8:00以后。本文旨在探討空腹血糖檢測時間對血糖值的影響。
1材料和方法
1.1對象來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的糖尿病病人及血糖正常的普通人群,選取30人采空腹血參加比對實驗。男15例、女15例,年齡41-78歲,平均66歲。其中糖尿病病人26例,血糖正常的普通人群4例。糖尿病病人中口服降糖藥13例,注射胰島素13例。采血前保證充足的睡眠,空腹8-12小時,不用降糖藥,不劇烈活動,無情緒波動,無應激狀態(如感冒、發熱、外傷、手術、以及體內有其他慢性疾病等)。采血前休息15分鐘。
1.2儀器與試劑儀器為Olympus AU400 全自動生化儀,配套試劑為Olympus原裝葡萄糖測定試劑盒(已糖激酶法),批號為2877。校準物和定值質控血清均由日本Olympus公司提供。
1.3操作步驟于6:00-8:00采集30人的肘靜脈血樣3ML,置于含氟化鈉(NaF)的真空采血管中,充分混勻后,血樣經2500rpm離心10min后取血漿待檢。病人活動后于8:00-10:00再次按上述方法取得血漿,將兩次取得的血漿標本與定值質控血清同批測定,測得定值質控血清結果均在定值范圍內,并符合室內質控在控標準。
1.4統計學方法所有的檢測結果均以平均數±標準差(χ±s)表示,使用SPSS10.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組間差異采用配對t檢驗。
2結果
上述30例檢查者采用兩個不同的時間抽得的靜脈血樣,經生化分析儀檢測,得血糖平均值分別為(7.75±2.21)mmol/L和(7.98±2.73)mmol/L。
3討論
正常人血糖低的時候,胰島的A細胞會分泌胰高血糖素,動員肝臟的儲備糖原,釋放入血液,導致血糖上升;當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過高的時候胰島的B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促進血糖變成肝糖原儲備或者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使血糖波動在正常范圍以內;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當遇到使血糖升高的因素時,不能有效地對抗升血糖激素的作用,血糖就會升高。因此糖尿病病人通過節制飲食、運動、藥物等治療,使血糖降低。本組中糖尿病病人,一方面8:00-10:00仍未服藥或注射胰島素,會使血糖水平升高,但另一方面卻一直未進食,加之活動量、消耗量較6:00大,且機體尚有前次用藥作用未完全消失等因素。以致此時間段升血糖因素和降血糖因素的作用相互抵消。因此6:00-8:00與8:00-10:00兩個時間段空腹血糖值無統計學差異。門診病人受條件限制,8:00-10:00空腹抽血所測血糖值可以作為臨床治療的客觀有效指標。
參考文獻
[1]2006-10-19.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一)[S].
關鍵詞:蓄電池;在線監測修復;安裝;測試;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TM912 文獻標識碼:A
一、蓄電池在線監測及修復硬件的安裝
(1)將蓄電池在線養護安裝在蓄電池組出線附近的19英寸標準機柜內。
(2)將直流48V通過電源線接入蓄電池在線養護儀的電源接口。
(3)將除硫輸出線的端子側分別接入除硫輸出端口,將除硫輸出線的5根出線按照上文輸出接線說明,正確連接至對應蓄電池的極柱。
(4)連接完成后,按下電源開關按鍵,設備首先進入工廠調試階段,約2分鐘后,開始正式啟動工作。
蓄電池智能在線充放電系統的安裝調試操作步驟如下:
(1)進入現場指定安裝機柜旁邊,觀察走線走向后,確定系統安裝機架離地面高度(需要割接電纜,做電纜線鼻)。
(2)將蓄電池檢測控制器、養護儀輔機1、養護儀輔機1和容量檢測模塊進行安裝固定(安裝順序應為由下向上依次是蓄電池檢測控制器、養護儀輔機1、養護儀輔機1和容量檢測模塊)。
(3)開始下線,包括采樣線和電池電纜線長度。
(4)將采樣線和電池電纜線依現場綁扎方式綁扎整齊,做采樣線線鼻和電池電纜線鼻。
(5)一切準備就緒后,進行設備接線,即:將整流器母排上的正負輸出接至交流檢測和控制模塊的整流器引入端,從交流檢測和控制模塊的蓄電池引入端接至對應電池組的正負極。
(6)接線完畢后確定測量所有的采樣和電池電纜接線正確性。
(7)打開工作電源,進行設備調試、配網。
(8)網管軟件進行功能逐一測試。
二、系統修復功能的測試
本次測試對象為通信電源室2號通信電源的一組通信湯淺蓄電池組。湯淺蓄電池組于2012-08-16投入使用,為2V 24節電池。登錄蓄電池在線維護監控管理系統,點擊基站信息,可以看見已經創建好的通信湯淺蓄電池組。點擊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可以檢測到它的實時參數:如圖1所示。
從圖1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初始狀態中可以很直觀地看見蓄電池狀態正常、當前蓄電池電壓53.58V,當前溫度28℃,單體最大值2.243V,單體最小值2.22V,單體平均值2.233V,因此該系統可以對蓄電池各項參數實時精細化網絡監控,準確甄別電池劣化程度,提前預警劣態單體電池。
2015-10-2912∶01∶47由管理員賬號對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進行核對性放電測試,單體順序號以整組負級開始為第一節,測試參數設置為負載電流為20A,放出容量100.0AH,端壓終止48.0V,單體終止1.9V,溫度上限70℃,放電時長05小時00分,以上任何一個條件達到,即停止放電。在圖1界面點擊遠程放電即可設置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的放電參數,放電參數設置如圖2所示。
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的放電開始后容量檢測模塊的蓄電池1號測試模式亮紅燈,表示設備處于放電狀態,同時通過通信電源顯示器指示驗證了放電正常,設備具備放電功能。
為了測試參數設置改變的靈活性,2015-10-2914∶10由管理員賬號對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放電參數更改為負載電流為50A,放出容量250.0AH,端壓終止48.0V,單體終止1.9V,溫度上限70℃,放電時長05小時00分,以上任何一個條件達到,即停止放電。放電停止后,實際端壓48.03V,最大單體為第23節,最大單體電壓為2.010V,最小單體為第19節,如圖3所示為放電終止單體電壓柱形圖,最小單體電壓為1.959V,平均單體電壓2.001V,放出容量187.920AH,實際放電時長0天5小時1分,由于放電時間到原因停止放電。
放電參數改變后,通過圖3放電端電壓變化曲線放電電流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在放電參數改變后仍然可以完成放電,為參數設置錯誤后可以及時糾正提供了有利保障。
2015-10-2917∶02∶由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由于放電時間到,自動轉換為充電狀態,通過蓄電池在線維護監控管理系統可以看見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處于充電狀態,放電結束原因,放電結束后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在啟動系統充放電和修復功能后通過圖4充電終止單體電壓柱形圖與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充電狀態可以對第7節和第19節電池組有明顯的修復作用。
從通信湯淺蓄電池組1號充電數據所示,從蓄電池在線維護監控數據中可以看出次系統可以完成充電功能。其中17∶3∶30時第7節、第19節蓄電池單節電池與其他蓄電池有明顯差異,充電完成后第7節、第19節蓄電池單節電池與其他蓄電池差異減少,再次驗證次系統對單節電池組有明顯的修復作用。
三、蓄電池修復應注意的事項
1. 如果發現蓄電池組在投入使用初期(大概是20次充放電循環左右)次出現容量突然下降現象,每一次充放電循環后,蓄電池實際容量會下降,而且容量下降比較快且早。此時的藹池板柵合金為低銻,正極容易發生軟化,如果起初充電電流連續過低造成初期容量下降較快,這屬于容量過早損失,導致電池性能不均衡,可以選擇重新配組修復法,此方法適用于極板軟化以和段隔的蓄電池,這屬于物理損傷,修復后效果不明顯,容量提升不大,但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預防容量過早損失:(1)減少深度放電;(2)避免過充電;(3)避免初始充電電流持續過低;(4)不要利用添加活性物質來提升蓄電池容量。
2. 在容量測試中,如果測得當前容量和歷史容量相比下降較多,且電導測試中發現蓄電池電導下降,則是因為蓄電池缺水,導致放電容量下降,內阻增大,這是由于長時間浮充電壓過低,不足以支持蓄電池正極板處氧的循環;活性物質降低,蓄電池內阻增大,硫酸濃度升高,自放電加劇,同時加速了板柵的腐蝕,可以選擇補水療法修復,即向電池中加入水稀釋電解液,提高硫酸的溶解度,且在充電電流為20h率下進行較長時間的充電,蓄電池可以恢復,但此方法只適用于硫化不太嚴重的蓄電池。
3. 當蓄電池長期欠充時,如果檢測到整組電池浮充電壓始終低于正常值(53.4V),對蓄電池進行充電實驗發現充不進電,容量無法提升,這是由于放電過程中產生的硫酸鉛并沒有及時地還原成活性物質,阻隔了充放電反應的相互轉化引起負極硫酸鹽化,對于欠充造成輕度硫化的蓄電池可以采用上述完全充放電修復法,通過深度放電將硫酸鉛完全轉化為鉛和二氧化鉛提高蓄電池電化學反應效率。
參考文獻
為了準確地掌握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效果,了解影響防治效果的危險因素,及時修訂防治策略,按照《湖北省燃煤型氟中毒病區監測方案》,2006年~2011年建始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轄區監測點內8~12歲兒童氟斑牙患病率、尿氟和居民家中糧食氟含量進行了連續監測,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監測對象、內容和方法
1.1監測對象:選擇監測點所在鄉(鎮)中心小學、監測點所在行政村隨機抽取20戶農戶為監測對象。
1.2監測內容
1.2.1氟斑牙患病率:每個檢測點每年對當地出生的全部8~12歲兒童進行氟斑牙檢查,計算氟斑牙患病率和氟斑牙患病指數。
1.2.2糧食中氟含量:從隨機抽取的農戶家中采集玉米和辣椒樣品各一份,檢測其氟含量。
1.2.3尿氟:各監測點鄉中心小學采集8~12歲兒童即時尿樣50份每年齡段10人,作即時尿氟測定。
1.3檢測方法:各項指標的檢測均采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手冊》中所規定的方法進行[1]。
2結果
2.1氟斑牙患病率:歷年氟斑牙患病率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羅家壩村監測點患病率先下降后呈上升趨勢,2011年該監測點患病率達到60.00%、氟斑牙指數0.77,流行強度為中等;2009年起納入監測范圍的柳樹坦村和雷家村,連續三年監測,2011年患病率也在50%以上,流行強度為中等。
關鍵詞:測試覆蓋 安全關鍵軟件 測試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04-0219-01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安全關鍵軟件在社會各個領域當中,都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相關統計調查可知,在安全關鍵系統當中,軟件的可靠性低于硬件的可靠性,軟件可靠性和質量已經對軟件的發展產生了阻礙的作用。而隨著安全關鍵軟件復雜性和規模性的不斷增加,軟件測試例集也在不斷增長。在當前軟件測試領域,以測試覆蓋為基礎的測試策略能夠很好的實現對安全關鍵軟件的測試。但是,在實際應用中,仍然有一些缺陷需要進行優化和改善。
1 現有的軟件測試策略
1.1 基于生命周期模型
在軟件工程當中,軟件的生命周期模型對軟件的各項活動,包括軟件開發和軟件測試等,進行了規定。目前較為常用的軟件生命周期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V模型、W模型、多V模型等。這些軟件生命周期模型都是以線性原理為基礎,由于開始測試的時間較晚,因此往往會受到測試期限的影響,導致測試周期過短,難以完整的進行測試。
在航天、航空等安全關鍵系統當中,通常要經歷正樣階段、初樣階段和模樣階段[1]。因此,安全關鍵軟件也要經歷三個階段。在每一個階段當中,軟件的開發都是根據V模型來進行的,總的來說,安全關鍵軟件的開發模型主要是多V模型。但是,由于其本身存在測試時間的滯后性,因此測試的可信度較為有限。
1.2 基于測試方法
目前,基于測試方法的測試策略主要包括軟件白盒測試和軟件黑盒測試兩種方法。其中,白盒測試的出發點是程序的機構和邏輯,進行覆蓋準則的建立,能夠客觀度量測試的充分性。黑盒測試如果想要取得全面和有效的結果,需要具有清晰和全面的軟件需求規格說明。這兩種測試方法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側重點不同。因此,可將二者結合使用,利用灰盒測試來進行軟件測試。這樣,能夠更為全面、系統的進行軟件測試,發現更多潛在的bug,完善測試肌機理,提高軟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 基于軟件控制論
將待測試軟件作為被控對象,在測試過程中,控制器選擇的軟件測試策略應當按照實際的測試情況來進行改變。這樣,就能夠將待測試軟件和測試策略共同構成一個閉環的反饋控制系統,將軟件測試問題轉化為控制問題。而由于事先不知道待測試軟件的狀態參數,因此在軟件測試當中,應當在引入在線估計自適應控制[2]。
2 基于測試覆蓋的安全關鍵軟件測試策略
2.1 測試特點
安全關鍵軟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具有較為寬廣的應用領域,通常用于制定的安全關鍵系統當中。通常都是在專門設計的硬件環境當中,進行安全關鍵軟件的應用,其中包含很多硬件的操作信息。需要控制執行機構、傳感器,同時還要與其它的系統、各類接口總線交互信息。如果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安全關鍵軟件需要及時的做出反應,對變化結果進行實時計算。因此,不但要掌握安全關鍵軟件的行為和功能特性,還要掌握時間性,才能保證其正確性。由于安全關鍵軟件的任務較為特殊,因此需要嚴格的要求其進度[3]。在研制和開發安全關鍵軟件的過程中,會同時進行相應的危險分析報告和安全性分析報告,對軟件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從而對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及其原因進行明確。
基于上述特點,基于測試覆蓋的安全關鍵軟件測試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利用專門的開發配套測試工具來進行測試。如果軟件的開發環境和運行環境存在差異,在完成主機的測試之后,還要在目標機上進行測試。對于復雜度較高的測試輸入,處理常規測試執行之外,還需要對時序關系等約束條件進行考慮。對于軟件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如果有可靠性指標要求,就要對軟件進行可靠性增長測試。如果沒有可靠性指標要求,則對于軟件可信度的提高,應利用度量測試充分性等方式來實現。
2.2 測試策略
在基于測試覆蓋的安全關鍵軟件測試策略中,應當將當前軟件生命周期模型作為基本的指導,結合白盒測試方法與黑盒測試方法,在測試過程中進行測試覆蓋率信息進行采集,并在度量測試過程當中,將其作為動態監測數據。在測試開始之前,應當按照危險級別的劃分,將黑盒測試方法中生成的例集進行排序,對測試優先級進行確定,對測試覆蓋率權重較高的模塊和安全關鍵性模塊進行有限測試。在測試過程當中,對測試覆蓋率的相關數據,應當實時的進行采集和分析,其中測試覆蓋率的增長函數可以通過回歸分析法進行獲取[4]。
反饋控制的內環使通過測試覆蓋率選擇的測試用例形成的,選擇的測試用例應當度測試覆蓋率有積極作用,避免選擇無效和冗余的用例,從而使測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對軟件中的殘留缺陷和缺陷屬性進行預測和分析,需要對以測試覆蓋為基礎的缺陷預測模型來對軟件測試的充分性進行度量。測試過程利用缺陷數據進行指導,完成閉環反饋控制外環的形成。此外,為了能夠使軟件測試的充分性得到提高,還應當對必要的測試用例進行補充。
3 結語
在當前的計算機軟件系統應用領域當中,安全關鍵軟件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為了能夠更好的對安全關鍵軟件進行進行測試,應當采用基于測試覆蓋的安全關鍵軟件測試策略,確保軟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安全關鍵軟件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波.基于測試覆蓋的安全關鍵軟件測試策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12.
[2]沈永清.基于ARM的嵌入式安全關鍵軟件仿真測試平臺的研究[D].同濟大學,2013.
一、導師負責制的形成及內涵
研究生導師負責制的雛形形成于14世紀的英國,以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導師制最為著名。它具體由學院為學生指定一名導師,負責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品行,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計劃。在這個時期,各國基本都實行的是單一導師制度。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學科劃分更加精細,掌握單一學科知識已不能滿足科學研究的需要,單一導師制度亦不能滿足一些跨學科、跨研究機構選題的研究生發展的要求,研究生的“雙導師制”乃至“導師指導小組制”應運而生。這種“雙導師制”或者“多導師制”,有助于研究生擴大學術視野和培養交叉學科人才,同時也使得對研究生的考核評價更加客觀。[2]20世紀70年代末,我國明確了導師在研究生教育培養中的指導作用。進入90年代,部分高等學校開始嘗試在研究生培養中實施導師負責制,全面負責研究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科研、生活等。為了強化導師在研究生培養方式上的權利和責任,進一步發揮導師教書育人的作用,從2006年開始,教育部試點并推廣實施了“以科研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和項目資助制”為核心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了導師負責制的內涵,并突出了導師的權力和責任。[3]
二、導師負責制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經過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長期實踐和不斷探索,導師負責制制度的內涵不斷得到發展和充實,特別是2006年以來研究生培養機制的改革,使得導師負責制的內涵進一步完善,導師的權利和責任得到強化,在制度上保障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制度改革對導師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拓展了導師發揮自身作用的空間。由于認識不足,加上各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管理體制不盡相同,導師個體在教學、科研中也存在著差異,這使得研究生的培養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而且伴隨著改革的深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個別導師過分重視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權力,而忽視了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責任與義務
導師負責制的重要內容就是賦予導師在研究生招生分配、研究方向指定、培養計劃確定、學位獲得等方面具有更加自主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其目的就是通過導師自主行使權力,使得科研工作和研究生培養能夠有效“統一”,更加有利于研究生的培養。比如導師可以根據自身科研工作的需求,在符合國家政策的前提下,對研究生的錄取和招收進行自主選擇,這樣就能招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學生,從而更加有利于后續科研工作的開展。但是,在有些高校,個別導師只注重自身導師的權力,卻忽視了研究生培養的責任與義務。他們通過行使導師權力,招收到了“合適”的研究生,但是研究生一旦招收進來,限于自身科研條件、經費,或者個人的原因,又對研究生實行“放養”,疏于管理,任由研究生“自學成才”; 確定研究生的研究任務時,也不與研究生充分溝通,這無形中給研究生造成了“科研任務無法完成”的壓力;對研究生的實驗進展不聞不問,缺乏對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引導意識。這些都極大地打擊了研究生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容易滋生研究生科研惰性和畏難情緒,阻礙了研究生個人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不利于研究生人才的成長。
(二)部分導師過分重視科研能力和學術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研究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其他方面的關注
導師負責制明確要求導師要對研究生全面負責。這其中不僅要求導師對研究生在培養計劃、研究內容、科研方案、學術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給予指導,還要對研究生的日常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就業等方面擔負起責任。但部分導師卻做不到,表現在:1.有的導師認為導師的任務就是做好研究生專業上的指導,督促學生完成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對研究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一些工作不聞不問。2.有的導師認為,研究生已經是成年人了,心智已經成熟,能夠自己去處理問題,沒必要花費本來就有限的時間來關注專業指導以外的事情。3.部分導師科研應酬多,常年在國內外參加各種科研會議,研究生長時間難得見上導師一面,連最基本的專業上的指導都談不上。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就是導師沒有認識到,營造良好的外部科研環境對研究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性。時間久了,研究生自然就會感到“被忽略”,得不到關心,甚至認為,自己只是導師請來的“工人”,從而逐漸喪失對科研工作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完善導師負責制制度的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導師培訓工作,將導師負責制的制度內涵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加入到導師培訓工作中去
導師負責制制度是當前研究生培養制度的主體模式,導師只有充分理解了導師負責制制度的內涵,才能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知道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從而規范自己的指導行為,才能有效提高指導研究生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據有關研究調查,許多高校也組織過一些導師培訓工作,但是培訓的內容沒有涉及導師負責制的制度介紹,部分高校即便有,也不是很全面;還有的高校根本就沒有組織過培訓,導師對導師責任的理解完全靠個人的想當然。由此可見,對導師負責制制度內涵的普及工作任重道遠。
(二)完善導師遴選、考核體系是保證導師負責制制度順利進行的關鍵因素
新一輪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突出強調了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核心地位,從一定意義上講,導師的質量決定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因此,遴選出科研創新能力強、作風正派、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科研生活環境的導師,對提高對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1.導師的遴選,過分看重科研能力而忽視了導師個人的品行。2.導師的考核標準過低,工作形式化,使得導師“只進不出”,沒有形成有效的退出機制。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研究生科研生活工作的積極性,給研究生的成長成才帶來消極影 響。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遴選、考核體系,確保處于核心地位的導師經得起檢驗。首先,遴選體系要全方位進行,在繼續重視科研實力的前提下,應將導師個人品行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對于導師個人品行不合格的,要實行“一票否決”。其次,導師考核工作應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執行,不講人情,不打折扣,考核不合格的堅決予以取消導師資格。再次,要將具有研究生招生資質與當年實際具有研究生招生資格區分開來,沒有科研項目或者一定科研經費支持的碩士生導師,堅決不能讓其招生,同時應探索導師身份由資格認定到崗位認定的機制,形成導師競爭上崗的局面。
(三)建立導師與研究生良性互動的溝通渠道,塑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導師負責制確立導師的核心地位,最終目的是為了促進科研工作取得進展,使研究生能夠成長成才。因此,一方面,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導師不應是高高在上的發號施令者,而應耐心聽取研究生的想法,適時給出中肯的建議和意見。特別在日常生活中,導師不能以導師的身份要求學生,這樣只會讓師生之間產生距離,長此以往,隔閡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于性格比較內向、靦腆的研究生,導師要主動與之交流,努力幫其克服交流障礙。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導師指導小組的作用??梢杂蓭讉€專業相近、科研研究對象或者[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畢業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載體一致的導師組成專業指導小組,形成一個結構松散的“團隊”,團隊內,導師與研究生之間、研究生相互之間經常在一起活動,相互交流、相互探討,對于研究生的性格培養、科研習慣的養成具有非常好的導向作用。同時這也有利于學科間的相互交叉和研究生的全面培養。特別是對于那種師生關系緊張或者實驗室人數較少的研究生來說,導師指導小組能夠有效的緩解這種不利的狀況,最大限度地為研究生的發展提供寬松的、積極向上的環境,這對科研工作也大有裨益。
以科研為導向的導師負責制以導師為核心,對研究生的培養實行導師全面負責,給予導師充分的自主權力。這充分調動了導師的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研究生人才的培養質量。各研究生招生單位應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深入實踐,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導師負責制的內涵,力爭研究生培養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
[ 參 考 文 獻 ]
[1] 秦惠民.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大辭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