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筑鑒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教學結果遠遠重于教學過程
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老師在課堂傳授專業知識于學生,留有作業讓學生在一定的課后時間去完成。老師只看重的是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數量,卻沒有重視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的質量。由于學生缺乏自覺性,很多時候不能合理的安排作業時間,往往作業前期進展較慢,后期到了要交圖稿的時間,學生只能匆忙的應付了事,只是努力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數量,卻沒有很重視自己的作業質量,對于專業知識的鞏固過程效果不好。老師過于重視教學結果,輕視教學過程的話難以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跟自覺性。
2.教學模式過于單調
隨著工作的越來越繁瑣,建筑專業問題分析越來越細化,只有專業知識技能的學生已經不能滿足于現如今社會工作崗位的需求。建筑工作中員工間的交流、團隊合作、集體創造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建筑師未來投身工作中最重要的職業素養之一。所以,過于單調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各高校更應該注重的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對于專業的溝通和協作,在建筑設計方案中相互探討,學習。以提高不同程度的專業水平。
3.學生成績評定體系的缺陷
通常高校學生考試成績靠兩部分來評定。即平時課堂作業完成成績和期末考試試卷成績。老師只是評定一些卷面分數的結果卻無法確定學生建筑水平的情況。這種成績評定體系正是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不能合理安排時間的根源所在。學生只是在快交作業圖稿的時候通宵趕稿、只是在快要期末考試的時候臨時復習考試范圍以獲得期末的較高分數來應付老師。這對于學生提高專業水平存在一定負面效果。
二教學成果提升的實踐探索
1.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
訓練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普通的老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教學模式不能夠準確強化的鞏固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生要在實踐中去更真切的了解建筑專業,以便更好的學習。從而,老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專業學習的過程。在教學期間,老師就本地的商業建筑為例為學生講解知識,課后布置相關的專業作業,將班級學生分為小組課后對本地商業建筑進行真實調查,考量以完成作業。在完成之后學生要對于本次的考察進行匯報交流,相互學習。同時,由于學生不能夠合理的安排作業時間,老師應該加快作業交稿周期的節奏。讓學生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建筑設計進行思考、發揮自主能動性積極的完成任務。
2.強化學生的專業認識
老師布置課題,學生通過自主對本地的商業建筑進行調研從而增加了學生對建筑的認識和自己本專業的了解。學生在調研商業建筑的過程中掌握了最真實的數據,通過對本地商業建筑的實地考察,建筑周圍的商業環境,自然地理位置和附近居民的走訪調查,之后對于統計的數據進行分析、考量、設計,從而去完成建筑課題。這個過程中,學生從對課題的不了解,到課題的各個方面數據的掌握和建筑的分析有了更深的認識。這在整個建筑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3.強化學生的表達和對專業的責任感
學生通過分組進行調研、匯報成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的能力,并且在學生展現自己課題成果的時候激發了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調研課題是對建筑專業學習的一個鞏固實踐的過程,但是只調研設計完成了課題,這僅僅是完成了老師的作業,學生集體協作共同展示課題結果是一個相互學習認可的過程,學生在展示的時候富有激情,這個過程已經使學生熱愛上了自己的專業。同時,強化學生調研中的表達能力,這是未來建筑師與業主之間的基本溝通,建筑師通過傾聽業主對于建筑的要求跟期望,從而去完成這項建筑設計。這會很好的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的責任感,這是任何教學課堂都達不到的效果。
4.強化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中,團隊合作、互相學習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老師在教學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學生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只是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卻無法認識到自己專業中的不足,老師要開展互相討論的課堂,在課堂上大家拿出自己的設計方案,進行自我講解,討論調研課題過程的心得跟經驗,老師可以當場評定成績并且指出不足。這樣學生在完成自己任務的同時,也吸取了別人的專業經驗,彌補自身不足。而且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可以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競爭性,達到專業學習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束語
論文參考文獻真實規范的寫作可以方便同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學術者提供可靠有效的文獻信息,也可以幫助讀者了解作者對這一學術問題研究的程度。以下是學術參考網小編整理的關于建筑結構論文參考文獻,供大家閱讀欣賞。
建筑結構論文參考文獻:
[1]劉烽鋒.對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思路優化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9):497-497.
[2]周宏偉.芻議房屋結構設計中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4,(12):283-283,286.
[3]周宏偉.芻議房屋結構設計中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J].四川水泥,2014,(12):313-314.
[4]周翱.房屋結構設計中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4,(22):710-710.
[5]梁輝輝,楊鑫.芻議房屋結構設計中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的應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14):390-390.
[6]伍后勝,龐宇.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技術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實際應用[J].房地產導刊,2014,(18):114-114.
[7]樸洪立.建筑結構設計中優化方法研究[J].民營科技,2014,(7):145.
[8]劉立偉.建筑結構設計優化方法在房屋結構設計中的應用探究[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4,(7):208-208.
建筑結構論文參考文獻:
[1]張世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2005
[2]陳肇元,土建結構工程與耐久性[M].2003
[3]楊云峰.淺談建筑結構抗震概念設計[j].科技創新導報.2009(11)
[4]王建軍.土建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耐久性[N].伊犁日報(漢),2006
[5]董心德,葉丹,張永平,蔡世連.復雜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概念[j].中國產業.2010(12)
建筑結構論文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3]建筑結構雜志
[4]高層建筑結構概念設計
[5]北京市建筑設計技術細則-結構專業
高校名稱作為高校的重要無形資產,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尤其是歷史悠久的高校,其文字和標志更是有巨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近幾年隨著高校知識產權意識的加深,部分高校紛紛將其校名的中英文全稱、簡稱或縮寫申請商標注冊。然而,盡管我國部分高校已經認識到了注冊校名商標的重要性,還是有很多高校對其重要性還認識不足,而且在注冊商標的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這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一、高校校名商標注冊的必要性分析
1、高校校名商標注冊可以有效維護高校自身權益
勿庸置疑,名牌高校的名稱本身就是塊品牌,是具有很高價值的無形資產。由于利益驅動,一些投機分子紛紛效仿高校校名,要么在自己公司的名稱上加上高校的簡稱,要么把高校的簡稱作為自己的商號或字號加以利用,要么把與高校的簡稱或縮寫相同或類似的文字或拼音注冊為商標,一時間冒出了許許多多與高校有或多或少聯系的公司來,但實際上沒并沒有任何瓜葛。如河南省中田實業有限公司的“清華泉”,湖北五洲科教設備有限公司的“武大”等商標就極易在消費者中引起關于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的聯想。其結果是損害了那些真正與高校有聯系的企業的利益,進而也可能損害了高校的經濟利益和聲譽,又混淆了消費者的視線,擾亂了市場秩序。這樣與高校名稱有關的糾紛也日益突出,所以,在當前形勢下進行高校名稱的商標注冊也就顯得必要起來。
2、高校校名商標注冊可以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
當高校自身還沒有真正認識到校名這一重要的無形資產所包含的價值時,有些別有用心的企業、個人看到了高校名稱、圖案所蘊含的經濟價值,認為只要打上高校名稱的旗號,其產品就成了高科技產品,企業就成了高新技術的企業,于是有預謀地加以商業性使用,搞虛假宣傳,混淆其商品和服務的來源,誤導消費者。如2000年4月深圳某公司在媒體上其產品“青華”牌電子學習機的廣告,廣告上畫有清華大學二校門的圖案,廣告語為“青華考試通,考試通清華”,嚴重誤導了消費者。此外,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對知名高校的研發成果、技術、校辦產業的產品、服務等,人們也習慣以對“名校”的認識、信任來接受,影響消費者的利益。從維護消費者權益的角度看,高校必須重視校名的商標保護。
3、高校校名商標注冊可以有效防止高校校名被他人強注
浙江大學在2002年4月申請商標注冊時,在提交申請后才發現溫州信得達不繡鋼材料有限公司已在先對第6個類別(金屬材料及加工等)的“浙大”商標進行了注冊,浙江大學就此向商標局提出了異議,這反映出高校在商標注冊上缺乏未雨綢繆的自我保護意識,往往后人一步,權利受到侵犯;同時由于他人已申請注冊在先,高校很可能喪失獲得商標注冊的機會。如果高校將其校名進行商標注冊,遭遇侵權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訟并要求賠償,其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有力的保護。
4、高校校名商標注冊為高校跨類別注冊商標創造條件
對高校名稱進行商標注冊,其最終目的不僅僅是防止其他企業、組織或個人對高校名稱的盜用、冒用、濫用,維護高校聲譽,還有一點大家不能忽視,那就是商標潛在的可利用性,也即跨類別注冊商品商標,確保高校產品能冠以高校名稱。而且這點對于高校來說比企業還要重要,因為高校是一所集不同學科、不同類別研究室為一體的事業單位,隨著各學科的深入發展,以及產學研的進一步深化,分屬不同類別的產品會不斷被開發出來,投入生產并進入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有注冊商標與無注冊商標就有可能面對不同的境遇。如果高校己有在先申請的注冊商標,那么其產品即可直接貼牌進入市場;而對于沒有申請注冊商標的高校來說,對其產品進行商標注冊,不僅會有時間上的遲延還可能面臨其他企業對同類產品的在先搶注,使自己生產的產品冠以自己的簡稱或字號的可能性都沒有,喪失進一步擴大高校聲譽,擴大高校產業化規模的機會。
二、高校校名進行商標注冊存在問題分析
1、注冊類別的范圍問題
在辦理商標注冊申請時,正確表述所要指定的商品或服務及其所屬類別,是商標申請人(人)首先會遇到的問題。我國對商標的分類是參照《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尼斯協定》制定的,商品和服務分類共有45個類別,其中商品34類,服務11類。作為高校申請注冊商標,就其原初屬性來講,第41類中的4101教育類是必然選擇,許多高校都就其名稱在第41類中進行了注冊,可是這樣的保護對高校而言是否合理呢?根據國家規定,申請一個商標注冊需要2000元,根據“一個類別一份申請”的規定,若要45類都申請,則要花費9萬元,而且這只是一個商標。一般而言,一所高校在長期的發展中不可能就一個具標志性的能代表其的名稱或標識,如浙江大學就申請注冊了“浙江大學”、“浙大”、“ZHEDA”以及“求是”等;北京大學申請注冊了“北京大學”、“北大”、“博雅”、“未明湖”等。因此若將這些帶有一定指代作用的名稱都注冊為商標,高校僅就名稱注冊就要花費不少。
2、注冊商標的實際使用問題
《商標法》并不要求申請注冊的商標必須付諸實際使用,因此,不論一件商標是否付諸實際使用,都可以申請注冊。但是《商標法》還有一規定,那就是注冊商標在三年內如果無正當理由不進行使用便會受到撤銷。因此,高校在完成商標注冊之后,還要考慮合理使用的問題,如果在三年內該商標在注冊的類別中沒有使用,則該類別商標便會被商標局撤銷,高校在這一類別的商標專用權便歸于消滅。但是考慮到高校的實際情況,如果進行全類注冊,其商標的使用情況肯定不容樂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對此,本人認為引入防御商標這一概念是值得一試的方法。“在多數國家,商標法中出現了‘類似’商品及‘近似’商標這些術語的,均會提供對‘防御商標’及‘聯合商標’的注冊保護。”參照國外的一般做法,防御商標就是指商標權人在所有“類似”的商品上均以其注冊商標予以注冊,目的也不是自己在這些商品上使用,而只是禁止他人在這些不同商品上使用同一個商標。
3、高校校名商標中簡稱或縮寫的權利沖突問題
對高校簡稱及縮寫,我國幾乎沒有從法律的高度對待企業名稱權和商標權一樣確認其專用權,現行的《教育法》里也沒有相關規定。其結果是很多高校校名不一致,簡稱卻一致,比如“華工”,在華中、華南、華東地區都分別被認為是華中理工(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有的是中文簡稱不一致但英文縮寫卻一致,比如華中科技大學與哈爾濱理工大學的英文簡稱都HUST。同一簡稱或縮寫到底代表誰呢?可能造成的混淆也就可想而知了。尤其在高校后勤和機構改革后,各高校紛紛成立產業集團走上產業化道路,一些校辦工廠進行資產剝離,成為獨立的法人。這些法人仍然打著各自高校的牌子,萬一公司出了差錯或經營不善,那么名譽受損的可能就不只是公司的背景高校了,難免還會波及到有相似名稱的高校。尤其在高校都在跨學科發展的時候,字號的使用范圍肯定要擴大,那么這權利能擴到多大,這就需要有個權利界定的問題,否則權利沖突在所難免。
4、高校校名注冊為馳名商標問題
什么樣的商標能成為馳名商標,就涉及馳名商標的認定問題,TRIPS協議對馳名商標認定標準做出了規定:“在決定商標是否馳名時,應當考慮商標在相關公眾中的知悉程度,包括因商標的宣傳而在有關成員中取得知名度”。該規定表明要成為馳名商標,首先要是已經使用的商標;其次是相關公眾知悉的程度,程度的范圍可以包括商標使用的持續時間,該商標任何宣傳工作持續的時間和地理范圍等,以及該商標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記錄等。我國《商標法》第14條對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就是TRIPS協議的翻版,并且在實踐上,于2003年6月1日起實施的《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下簡稱《規定》)就申請馳名商標的實際操作做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例如第3條就要求申請者必須提出可以作為證明商標馳名的證據材料。
根據上述的國際公約和我國的法律法規,高校名稱若要申請為馳名商標,首要困難就在于必須證明其作為馳名商標受保護的紀錄和《規定》中要求的第5項——使用該商標的主要商品近三年的產量、銷售量、銷售收入、利稅、銷售區域等有關材料。在我國以往的經濟體制下,大學是人們心目中的一塊神圣的土地,理應受到保護和尊重,名稱事實上只不過是一個象征,有沒有保護紀錄并不重要。再者,大學畢竟不是公司企業,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第5項的要求就顯得過于苛刻而且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以現有的對馳名商標的認定標準直接用于高校名稱是不合適的,高校若要申請馳名商標的認定還存在不少問題。
三、針對上述問題的對策探討
1、在《商標法》中補充包含防御商標的內容
如果不能使高校商標享受馳名商標強有力的保護措施,那么賦予高校防御商標的注冊權限也可在很大程度上滿足高校的維權需求。防御商標在前文己有討論,對其申請注冊的目的就不在于自己“專用”,而只是為了禁止他人使用,以免造成混淆,因此,在設定防御商標之時,也就必然會拋棄“三年內無正當理由不使用可以撤銷”的原則。這樣擁有防御商標的高校就可在不同類別的商品或服務類別上進行注冊,同時又可以避開商標必須使用的規定,不僅可以防止今后他人在其他類別對商標進行注冊,也能滿足高校自身在其他商品或服務類別上的開發與發展。
2、建立聯合商標解決由高校簡稱及縮寫引起的權利沖突
對于由高校簡稱及縮寫引起的種種法律問題,最重要的是建議有關部門能出臺一些新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由于使用相同的簡稱或縮寫,在作具體說明的某些情況下已不能區分其所代表的高校,從這種意義上講,該相同的簡稱或縮寫就成了他們高校的共享招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有鑒于此,對于具有相同簡稱和縮寫的高校可以考慮建立聯合商標共同維護這塊招牌。至于以后以簡稱或縮寫的中方域名也好,英文域名也好,可以考慮在各自的網頁上建立直接的連接,一起做大共同的招牌。對于可能的或已經發生的校名簡稱及縮寫的糾紛,高校應該主動出擊與相關單位進行協調,以達成協議,避免糾紛。對于新設立的高校或是要更名的高校,就要好好考慮新的簡稱或縮寫的組成和使用,以及原來名稱的簡稱或縮寫的有效利用問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無形資產流失。
1.1濱水景區商業建筑的分類
根據水系形態的不同城市濱水景區大致可以分為江濱景區、湖濱景區及海濱景區,其中江濱景區和湖濱景區常被開發成城市開放型公園,形成城市景區。
1.1.1江濱景區的商業建筑設計
城市大多鄰水而建,我國大多城市都有貫穿城市的江河,這些江河成為很多城市主要的濱水景觀帶,因為江河具有流動性且成線性分布,所以江濱景區的商業建筑多成帶狀發展,沿江、河展開,商業區進深較小。由于商業區成帶狀分布,所以常把商業區兩端設為主要出入口,中間加以景觀節點與城市道路想通,形成較為開放型的景觀商業區。江濱景區多建設于江河兩岸,用地時常相對緊張,商業建筑往往只能臨江而建,但幸于此類景區的景觀主要來自江河與堤岸,所以在規劃上主要依靠沿河布置步行道,爭取沿河步行景觀的最大化,局部地段可離岸設置,以增加景區空間維度,同時根據景區需求,建筑要適當讓出一定岸邊作為開敞空間形成景觀節點,以便供人觀光休憩。
1.1.2湖濱景區的商業建筑設計
城市景區公園在選址時,樂于選擇在有水系的位置建設,而湖泊則是其中最好的選擇。湖泊水系的流動性不強,景觀視野開闊,水面進深較大,根據湖泊的大小,可以沿湖設計多個濱水景區,必要時還可向湖面伸展,景區之間相互串聯成一個大的城市公園。在湖濱景區設計時,由于湖泊提供了一相對開闊的環境空間,并且湖岸用地相對充足,所以城市湖濱景區有條件進行大型的景觀及商業街區設計,在保證景區主體景觀不受破壞的情況下,其配套的商業建筑可以進行多種類型的設計,打造出種類繁多的湖濱景區。該類景區設計容易出亮點,是提升城市形象,建設城市名片較為關鍵的一筆。
1.2商業建筑對城市濱水景區的作用
1.2.1促進景區多方面的發展
生長于城市中間的城市濱水景區,給鋼筋混凝土森林帶去了一片自然的氣息,是都市人們在緊張的生活中,最易得到放松的休憩場所。雖然其最初設計目的是在城市中創造出一片貼近自然的生態空間,但其仍未脫離城市的生活屬性,所以在城市濱水景區內規劃設計商業建筑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促進景區多方面的發展,完善景區的功能,滿足都市人們所需的城市生活需求。
1.2.2擴大景區對城市的影響
隨著商業建筑的規劃、建設、運營,當商業建筑借助景區展現出與之配套的商業影響力時,商業建筑的商業影響就可以反向作用于景區,以其聲譽帶動景區的影響,給景區發展帶來第二助力。另外城市又可借助景區營造出來的商業氛圍,加大景區的利用率,使其在服務群眾的同時,為城市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1.2.3分清主次、有效節制
商業建筑對景區有較多的積極作用,但在城市景區中規劃建設商業建筑還是要分清主次、有效節制。因為城市景區建設的初衷就是為了在城市中營造出一片自然生態的空間壞境,如果過分的把商業建筑規劃設計進去,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一方面背離景區建設的初衷,另一方面破壞了商業與景區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
2景區對云龍湖北大堤商業街區的設計要求
2.1工程概況
本工程位于江蘇省徐州市云龍湖風景區,云龍湖景區位于徐州城區西南部,是徐州市重要景點之一,云龍湖東靠云龍山,西依韓山、天齊山,南偎泉山、珠山,三面環山,一面臨城。隨著徐州的發展,云龍湖景區被造成徐州較大的城市景區,為徐州市民提供了自然舒適的生態環境、是市民放松休閑的好去處。北大堤堤下步行商業街就位于云龍湖景區北面,靠近城市的一側。用地東西約為630m,南北約為42m,用地面積34295.88m2,總建筑面積19609m2,建筑形式為局部兩層的底層商業建筑。
2.2設計要求
2.2.1規劃上保存景區整體風貌
徐州市云龍湖景區的建設目標是國家5A級景區,5A級景區對資源和環境保護的要求較高,涉及到內部商業建筑的主要要求有:選址不破壞景觀,建筑風格統一、協調,建筑體量適度,功能性建筑選址要隱蔽或外觀美化,景區周圍形成優美的天際輪廓線等。所以對北大堤堤下步行商業街的規劃上要滿足景區大環境的要求,在滿足景區的功能需求時,還應保存景區的整體形象。
2.2.2景觀上優化景區細部空間
徐州云龍湖風景區總面積達44.7km2,其中核心景區15.1km2,作為一個較大的自然景區來說,其中的商業建筑在設計時應承擔其局部空間的細化工作,因為建筑的尺度相對于自然環境來說是較小的,當人活動與景區中建筑群中時,空間尺度感被縮小,所以在景區商業建筑設計時要注重優化細部空間,使得整個景區的景觀環境有放有收,充實飽滿。
3云龍湖北大堤商業街區的規劃設計
3.1總體構思及布局
根據地塊的區域位置、歷史文化特征、場地現狀和周邊環境,在對用地性質、使用人群、對外交通和外部視覺景觀等做了詳細分析后,將其定位為:富有地方特色、反映徐州歷史文化、滿足市民休閑、娛樂、游覽和購物需求的綜合性城市開放空間。把“完善城市設施、突出文化特色、濱水空間親近游人”作為設計原則,利用步行街富有變化的線狀空間形態和建筑功能的多用途集聚效應,通過融合當地人文要素達到繁榮商業氛圍,提升城市地段形象的目的。在生態環境的考慮方面,從城市生態大系統著眼考慮步行街的作用,形成人與自然山水的親近關系.景區的主要景觀是來自云龍湖的湖景,配合湖岸周圈的綠化景觀及景觀小品形成的一個環景觀帶。從南向北看去,將湖景作為視角的前景,配合北岸已建成的美術館、音樂廳等大型公共建筑,襯上徐州的城市背景,便形成了一道優美的城市風景線。所以在北岸建設商業街區,與環境不相符的建筑尺度,有可能會破壞這一城市景觀。所以為了將堤下步行街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欲將其整體定位配角化,低調化。整個空間序列以徐州音樂廳為核心,以市民廣場為主角,以原泄洪渠加以開挖的如意湖作為主要景觀要素,與步行街遙相呼應。利用堤下高差變化將其劃分成多個不同的空間,整體規劃以步行臺階中心軸線作為步行街的中心對稱軸,分別布置東西二大區,每個獨立分區都圍繞內庭院為核心空間,形成內街的形態,整個步行街北面臨堤下路處又以線狀布局,毗鄰如意湖,一路迤邐而來,空間布局層次豐富,主次分明。兩區之間的大臺階直通堤頂的濱湖公園,并根據臺階的尺度來控制建筑的收放。步行街建筑物充分利用北大堤下部空間,其大部分建筑物的屋頂標高低于或平于公園主景觀路面(堤頂)標高,這樣既不影響游人的景觀視線,又可以利用步行街建筑物的屋頂種植花園,有效的把商業街區隱藏在大的景觀環境中。并以此來消除大堤對景區的限制,將景區公園的帶形空間向南加以拓展。通過商業街區,使得美術館及周圈的城市綠地與云龍湖景區連為一體。
3.2豐富空間形式,細化景觀細部
作為開放性城市公共空間,規劃中考慮了觀景、休閑、晨練等文化活動的要求,并提供展覽、餐飲、購物等活動的場所和設施,以滿足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層次的使用者的需求。商業街的主要特點是因商業店鋪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線性的購物、休閑功能空間,以及內庭院式,面性的功能空間,決定了其設計的核心就是讓空間有用、舒適、富有特色。
3.2.1廣場空間
結合步行街的特點,以東西兩區中心對稱軸線上的堤下空間為核心,在體育場及休閑公園的中軸線位置上形成節點空間,設置一個入口廣場,它起著組織空間、引導空間的作用,是整個街道空間序列的開端。通過中軸線的控制,來實現廣場與周邊環境既相互聯系又具統一性。因為有大量人流的集散,在兩區中間臺階部位放大空間節點,并將此節點放大處理,形成面積較大的集散空間。同時,作為商業街的主要節點,具有鮮明的入口意象和引導性,起到匯聚,分散人流的作用。各構成元素尺度親切、比例和諧、材料運用得體,使前來購物觀光的游客或市民皆能產生強烈的親切感和歸屬。
3.2.2街道空間
步行街街區的布局形態沿店鋪街道一側呈線狀布局,鱗次櫛比,店面凹凸有致,半封閉的、步道拓寬式的街道空間,呈現一定的不規則狀。以集中人行活動區為指導思想,把街道做成彎彎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統一設計的街道家具,創造出強烈動感和節奏感的街道空間。街道自由舒展,連接和貫穿各功能區和多個景觀節點,以追求界定鮮明、比例適宜的積極空間,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環境氣氛和空間特色。注重邊界效應理論的運用,空地,建筑廣場的邊緣,建筑的凹處,是人們喜愛停留的區域。我們在商業街設置休息的座椅,讓人們駐足、停留、交談,彎曲的街道使步行變得更加有趣,變換的街道空間,間以廣場的穿插,使步行網絡更加簡短便捷。
3.2.3內街入口與庭院內街入口的功能和類型是整個步行街空間的一個組成部分,通常形成一個重要節點,是人們進入內街的“序幕”,是對步行街內街有所感知的重要范圍。內街院落型空間具有相對靜的特征和停滯性,人可以停下來進行交流,談話等活動。在步行街內街的設計中,融入了北方民居的空間意向,將其核心空間設計成類似四合院內庭院的形式,實質上,內庭院的設立,不僅是線性空間的點空間和面空間的補充,還起到了外街線性空間的一種暫時停頓和休止。
3.3建筑色彩分析
建筑的立面以暖灰色(低彩度)為主色調,局部間以高彩度和明度的點綴色,并設計了大面積的清水玻璃、隱框幕墻,與中間地標式建筑——音樂廳低調呼應。門窗飾線,鐵藝欄桿以及木本色裝飾百葉,建筑功能入口用高起漢白玉的牌坊來區別,其整體為典雅,低調的中性色調。設計的鋪裝,小品,附屬設施等采用暖色調設計,從色彩上取得和諧的效果。從整體風格到細部設計遵循現代、簡潔、樸素淡雅的原則,與周邊環境既相互聯系又相互統一。
4結語
1、中國商業建筑能耗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我國商業建筑的面積日趨增大,據統計目前已經建成大約2000多幢高級賓館和寫字樓,800多家大型商場,設有中央空調系統的建筑面積約1.5億平方米。根據商業建筑的能耗調查統計,設有空調系統的商業建筑每年的能源消耗費用接近150元/平方米,現有商業建筑的每年的能源消耗費用就高達225億元人民幣。商業建筑消耗的能源主要用于空調、照明、熱水供應以及其它動力設備等方面。表1顯示了上海地區各種商業建筑能源消耗的各成分比例。其中空調能耗是商業建筑的能耗的主要部分,占總能耗的50~60%。
表1:上海地區商業建筑能耗成分比例
空調照明衛生熱水動力設備及其它飯店46.113.5319.4商場40.533.710.715.2寫字樓49.733.32.717醫院30.313.941.814
空調能耗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補償維護結構傳熱的能耗占40~50%,新風處理能耗占30~40%,空氣、水輸送能耗占25~30%。圖1顯示了北京某著名商業建筑各設備(冷凍機、水泵、空調箱、照明、動力)電耗的積分圖。該建筑的65%的電耗是空調系統。
圖1各設備耗電量積分圖
2、中國商業建筑節能潛力
通過對中國商業建筑的調查和分析發現,商業建筑具有巨大的節能潛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中國商業建筑的能耗高于國外發達國家的商業建筑能耗。例如清華同方人環工程公司在1998年對北京市的十家營業較好的大商場進行了全面的測試和統計,這些商場的全年運行能耗平均大約是188kwh/m2.a,而氣候條件大致相當的日本的同類建筑的平均全年能耗大約是135kwh/m2.a,也就是說北京市的商場的能耗要比日本高出將近40%。
*同類型的的商業建筑之間的能耗也有較大差別。圖2顯示了北京十家大型百貨商場每平方米耗電量,從圖中可看出耗電量最高的商場比耗電量最低的商場能耗高出將近50%。此外寫字樓和旅館類建筑的情況也是這樣的。圖3中北京16家星級旅館的1997年的能耗狀況,能耗最大的旅館能耗費是能耗最小的旅館能耗費的將近3倍。
圖2北京十家商場能耗圖
圖3北京16家旅館能耗圖
*通過對商業建筑的模擬分析發現,建筑的理想能耗與實際能耗有較大差別,主要是空調系統運行管理較差、缺乏空調自控系統、原有空調系統存在許多不合理設計等原因造成。通過對這些不合理成分的改造,能以較小的投入獲得極大的節能效果。例如下圖所示為北京某四星級飯店的水系統,從圖中可看出,標準層加壓泵后的閥后壓力為1.12MPa,而加壓泵前的閥前壓力為1.15MPa,即經過加壓泵后壓力反而降低,主要原因是加壓泵前后的閥門開度只有25%,這說明標準層加壓泵是多余的,如果取消標準層加壓泵,經估算每年可節電10%,約22萬度電,節省運行費16.5萬元。
*近年來已有不少的節能改造項目竣工,這些改造項目都顯示出較大的經濟效益,說明商業建筑有巨大的節能潛力。例如北京雙安商場的空調風系統的改造,通過充分利用春秋季室外新風為商場內供冷,從而減少了一個月的冷機運行時間,據統計每年可節省能耗費30萬元左右。改造所需的40萬元的投資一年時間就可以回收。此外在亮馬河大廈,通過節能改造,一年可以節約運行費用300多萬,所需的投資不到一年的時間即可回收。
上述分析表明,中外對比、同類建筑的對比、理論計算和實際測試的對比、商業建筑成功的改造實例都充分說明中國的商業建筑具有巨大的節能潛力,商業建筑節能改造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3、中國商業建筑節能的途徑和技術手段
技術手段的推廣和合理利用是商業建筑節能的關鍵。適合中國商業建筑的節能的方法并不是建造一兩幢新的商業建筑來展示新技術,而是通過一些投資小見效快的技術手段對現有商業建筑的改造和提高運行管理水平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是說商業建筑的節能關鍵不在于以后新建的商業建筑,而在于對已有商業建筑的節能改造,這是商業建筑節能的重點所在。表2顯示了不同節能改造技術的經濟效果,從表中可以看出,通過改善維護結構來節能的經濟效益是最低的。
表2:不同節能改造技術的經濟分析
改造投資改造收益投資回收年限提高運行管理水平1$10~20$1~2月更換風機、水泵1$0.8~1.0$1~1.2年增加自動控制系統1$0.3~0.5$2~3年系統形式的全面更新1$0.2~0.4$3~5年建筑材料更換1$0.1~0.05$5~10年
近年來,清華大學通過對數十幢商業建筑的調查和測試分析,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商業建筑節能工作開展的成套技術-MATE技術,并成功地在一些改造工程中得到了驗證和完善。該技術是包括調研測試(Measure)、全面分析(Analyze)、跟蹤實施(Tackle)和節能評估(Evaluate)在內的“MATE建筑節能改造技術”。
4、商業建筑節能的市場機制和可持續發展
根據已有節能改造項目的統計,節能改造每平方米可獲得20~30元的直接效益,所以如果商業建筑節能按照在北京建立示范工程、在中國主要大城市建立推廣中心、全國范圍推廣三個階段來發展的話,各階段的的改造效益如下:
*第一階段:改造面積:30萬平方米;直接效益:600~900萬元
*第二階段:改造面積:400萬平方米;直接效益:8000~12000萬元
*第三階段:改造面積:1.5億平方米;直接效益:30~45億元
三個階段的直接經濟效益如果按照0.8元/度電和40%的發電效率折算成一次能源,相當于可為國家節省250萬噸標準煤,減少向環境排放562萬噸CO2,對全球生態環境的改善有巨大的貢獻。
節能改造的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計量儀表及安裝費用
安裝計量儀表的目的主要是計量改造效果,讓業主看到效益,有利于推動節能改造工作發展。根據已有改造工
程的統計,計量儀表的投資約為2.5元/平方米,所以一、二、三階段的儀表投資分別為75萬元、1000萬元、3.8億元。
*培訓費用
*制定標準和政策費用
*宣傳、傳播費用
*建立節能改造中心和節能小分隊費用
*節能改造工程投資
由于節能改造有較大的經濟效益,改造工程投資可以在3年左右收回,所以改造工程投資可以說服業主承擔或采用其它的融資方式。
商業建筑的節能具有很好的前景,大有可為。但是在其發展階段,資金投入是一個主要的障礙。商業建筑的長遠發展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簡單來說就是要作到“分擔投入、共享收益”。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借助網絡經濟、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企業增強競爭力、適應未來的有效手段。目前,美國超過95%的大型企業都通過不同的方式在一個或多個方面使用電子商務,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當代各個行業以及各個企業發展的新趨勢,建筑行業也不例外。
大勢所趨
建筑行業發展電子商務不僅僅是時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更是由該行業的地位、自身的特點以及發展趨勢所決定的:
1.建筑行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支柱產業之一,對國民經濟影響很大
建筑行業的任務主要是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建國以來,我國的固定資產投資每年都有很大增長,改革開放后增長速度和幅度更大。我國1994年至2000年的固定資產投資中約60%是通過建筑行業實現的,而且工程建筑業的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由此可見,建筑行業的發展狀況對國民經濟影響甚大,建筑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必然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而社會信息化是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是覆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所以,建筑行業應該首當其沖地發展電子商務,實現行業信息化。
2.建筑行業的分散性
建筑行業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質,并且隨著越來越多國內建筑企業加入到國際競爭的行列,從事國際工程承包事業,更加充分地體現出“分散”的特點:一是可能需要橫跨多個市場,在短時間內切換于不同的工程領域;二是往往是在遠離指揮中心的異地進行生產活動;三是具有復雜的物流,這些特點決定了它將比其他行業更加需要且更受益于電子商務,所以建筑業比其他任何行業都有更充分的理由發展電子商務。
3.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日益增長以及WTO對我國建筑行業的沖擊
自1985年以來,我國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以年遞增25%的速度實現了快速增長。隨著加入WTO以及國際建筑業投資的加大,各國市場的開放度增強,會使國際工程承包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國建筑行業會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目前國內建筑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普遍低于國外同行,主要差距就在于管理,而電子商務就是彌補管理缺陷的一種重要手段。
對建筑企業,尤其是國際工程承包公司而言,實現電子商務具有如下優點:
首先是能夠提高項目管理效率。
時效性是項目管理一個很重要的要求,電子商務的實現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彌補了項目管理傳統模式中的不足。它使管理人員可以隨時獲得項目的各種信息,及時注意發生的情況,適時給予監控,實現了項目全過程管理的電子化、信息化、自動化、實時化和規模化,有利于提高項目的管理效率,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盡早發揮投資項目的社會經濟效益。
其次是可以降低項目直接成本。
網絡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對價格造成向下的壓力。通過網絡,承包商可方便地進行詢價,及時獲得更多、更全面的信息,發現更多新的契機,而不會僅僅局限在某一范圍內選擇供應商;而且現在網站上還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拍賣,在反拍賣中供應商彼此競爭,說明在什么價格上他們可以滿足某一特定的訂單,從而可以大大降低直接成本。
再者是能夠降低管理成本。
隨著市場的開放,我國建筑行業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跨出國門,參與國際工程的競爭,網絡則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在接觸全球各地客戶的同時又降低交易費用和縮短溝通時間的機會:提供了一個可與客戶直接聯系的、即時雙向的交流通道,使企業可以避開傳統的或業已存在的價值鏈上的其他環節。
據調查,在傳統企業交易方式下,企業交易流程需要19個環節,而在電子商務方式下只需要7個環節。傳統的企業交易方式是一種建立在紙面貿易單據(文件)流轉基礎上的貿易方式,每做一筆生意需要大量的紙面單證,工作量繁雜。電子商務則使承包商和供應商之間不再需要過多的紙上文件,從而也節省了發送設計圖紙、技術文件和合同的時間。
而且對于供應商而言,買方的市場范圍超越了傳統界限,這將降低進行大范圍宣傳聯系的成本。除此之外,還會大大減少有關人員,工作效率也會提高。企業管理成本從各個方面均大大降低。
第四是可以增強企業間的資訊交流。
網絡可以使整個建筑業進行高度快速的資訊交流,讓從業人員能夠更高效快捷地得到各網上企業的營運資料。而且隨著加入系統項目的不斷增加,網上還可以為項目實施過程的每一階段提供大量有價值的數據。
第五,為實現橫向聯合生產模式提供了便利。
中國的建筑企業想在未來的世界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有必要在擴大公司規模、承攬大型項目和提供更加廣泛的服務等方面有所突破,需要實現縱向一體化模式,或是采用橫向聯合生產模式。
采用前者會使承包商難以形成獨特的核心競爭優勢,在每一個領域都無法形成規模經濟,所以實現橫向聯合生產才是明智之舉。而只有使用了互聯網作為商業活動的平臺,并充分利用其提供的多媒體通訊手段,在承包工程領域,橫向聯合生產模式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一種可行的生產組織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六,為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提供了便利。
建筑企業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不僅要協調企業自身內部運營的各個環節,還要與包括供應商等在內的上下游企業緊密配合,實現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而B2B電子商務正好面向整個供應鏈,運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利用互聯網,整合企業的上下游產業,構成一個電子商務供應鏈網絡,使得企業供應鏈上的所有參與者之間可以通過網絡,實現資料互換、信息共享,整合合作共同體的資源,消除了整個供應鏈網絡上不必要的動作和消耗,促進了供應鏈向動態的、虛擬的、全球網絡化的方向發展。
根據建筑在線網(build-)的調查結果顯示,通常由于丟失文件和缺乏溝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網站的使用英國建筑市場每年可以節約大量資金,同時施工工期縮短15%.美國的招標網站()和建造網()都宣稱通過將建筑市場帶入互聯網可以節約30—35%的項目成本。
美國的麥克姆貝公司即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該公司與其他公司聯合,在波士頓設立了“互聯網項目管理”網站。該網站為所有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在線設計”平臺,借助各種工程設計軟件和現代化的網絡通訊手段,大大縮短了工程周期;合作伙伴之間實時的通訊使并行設計易于進行;項目各方的共同參與保證了工程設計質量。該網站還提供“在線管理”服務,使承包商可以對幾大洲的工程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實時跟蹤與控制。電子商務的應用使該公司的投入產出比率由過去的1:2提高到現在的1:6.
總之,建筑行業應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巨大生產力,不斷創新,利用電子商務從多方面改革業務與管理,更好地求得生存和發展。當然,目前中國的電子商務還只是初級階段,存在著種種障礙:網上結算不便、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完備、網上缺乏安全認證、信息產業管理體制和機制不健全等等。這必將對企業造成一定壓力,不敢貿然投入。但是我們必須消除這種顧慮。IBM大中華地區軟件部總經理宋家瑜就曾說過:“我不知道你今天拿出的(電子商務)方案會不會錯,但可以告訴你的是:你今天不做,肯定是錯了。”
因企業制宜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要實現電子商務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建立自己的網站以及B-B或B-C電子商務系統,另一種是通過在一個服務器上注冊后,利用它的在線招投標、采購以及分配系統來實現。從企業人力、財力、信息技術上來講,采用前者是異常昂貴和困難的,也很難協調各方之間的關系,想一次性成功不太現實。
所以在逐步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系統之前,可暫時采用第二種方式。而且由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此種服務器也越來越多,如網站提供了建材交易的網上平臺,網站提供了進行項目管理、招投標等網上交易的平臺,還有建設部推出的中國工程建設和建筑業信息網(,)、中國工程咨詢網()以及各地的工程建設信息網等,這些網站都提供了各種信息以及操作平臺,使企業既節省了該部分的工作,又能同樣享受到網絡的優勢。
但是企業也不能完全放棄建立自己的電子商務系統,應根據具體情況,利用企業現有的商業或技術,從企業系統的某一個地方開始啟動電子商務過程,這是一條以電子商務為目標,循序漸進的變革道路。
企業要想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電子商務系統,就必須按照一定流程來逐步完成,該流程大致包括六個階段:
1.制定目標
任何行為都必須有一個目標,這樣才能保證該行為是有意義的。在此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由企業上層管理人員制定出發展目標,無論具體目標是什么,最終目標都應是提高整體競爭力;(2)從各個方面對這個系統進行必要性評估;(3)明確實施該項目的人員,組成一個電子商務開發小組。人員可以來自公司內部或外部。一旦確定,就應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對自己的工作全權負責,并可以直接向高級管理層報告工作;(4)制定戰略計劃。
2.評價
評價即指通過對企業可獲得資源、現有工具和技術的評價,對企業的現狀做出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包括:(1)進行SWOT(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以此確定具體的企業目標;(2)對具有企業特色、由企業本身決定的核心商業因素進行分析,如人(技能、經驗和能力)、技術、流程(步驟、相互影響以及直接關系人)以及數據管理(獲取、處理、存儲)等;(3)通過對工作流的跟蹤,尤其是(2)中提到的各個方面,發現現行系統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同時還應建立一套評價系統貫穿整個電子商務系統建立的全過程,對各階段成果進行驗收和評價。該系統由電子商務開發小組負責運行和維護。
3.樹立意識
“天時,地利,人和”是成功的三大前提條件,其中尤以人和為甚。如果不能獲得所有有關人員的支持和理解,任何變革都必然失敗,所以營造出同心同德的氣氛是很重要的,它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益處。
為了獲得所有員工的全力支持,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應注重提高員工的認識,向員工宣傳各項變革的原因及重要性,使其明確將會發生的事宜和變化,充分認識到可能會對自己造成的影響。
當在員工之間營造出一個了解和期盼實現該項變革的氛圍之后,就應鼓勵各層人員積極參與進來,對該系統及變革提出各自的意見或建議。
同時為了使各層人員能夠盡早投入新角色,應對其進行各類認識培訓及必要的技術培訓,使各類人員能夠充滿信心地走上新崗位。
4.確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重點
實施各項變革時,不同的方案會受到資金或其他方面的條件的不同限制。
首先應確定出合適的工具和技術,確認哪些是企業已經具有的,哪些是還需要購買的;再對第二步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問題的地方,明確各項工作的重要程度,結合預算以及其他資源的限制,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使最高回報率與商業目標相符,尋求一個最佳的實施方案。
5.編制項目計劃
認真、周密的計劃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電子商務開發小組應根據上一步中確定的工作重點制定出一份詳細的行動計劃。該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1)每項變革所涉及的有關人員;(2)詳細的運作方案,包括所有任務或子任務;(3)里程碑或預期階段成果的設定;(4)項目進程安排以及資源分配;(5)進一步的培訓計劃:隨著項目的進展,對人員就所采用的工具和技術進行更深層次的培訓;(6)反饋評價計劃:不斷進行反饋,確保隨著環境的變化,信息流及時更新,計劃始終與目標保持一致;(7)應急計劃。
6.實施
實施是最核心的工作,將直接關系到新系統的最終投入運行。
該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實施、運行、檢查、修正(依據環境的變化,如某關鍵人員離開了或又有一種新的技術可采用等),形成一個不斷循環反饋、不斷完善的過程。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建立起報告系統,使管理人員能夠比較容易地、及時地獲得反饋信息,對實施過程進行監測,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以上就是建立電子商務系統的六個步驟。但是為了確保各項變革穩步前進,或是在不順利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工作熱情,企業高級管理層應以多種方式給予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應急資金的準備:
通過預算,結合長期計劃來確定一筆金額,以備技術、市場、人員等發生不可預見的緊急事件。
(2)通訊支持:
保證雇員、電子商務開發小組和管理層之間信息暢通,且應易于聯絡,可以采用指定的專用電話或電子郵件形式。
(3)進程的持續跟蹤:
上層管理者應定期召開會議審查進展狀況。如果實際執行情況與計劃存在偏差,應及時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糾正,確保發展目標的最終實現。
總而言之,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在全球的普及,對傳統行業的經營模式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對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傳統行業的信息化和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系統的建立是時展的必然。
《旅游審美概論》是一部賞心悅目的教科書。開卷之前,先從教材封面說起,南開大學出版社編輯別具匠心的封面設計便先引人入勝:“飛馬踏燕”眺望“學海之舟”的上部構圖,告訴你這是一本關于旅游的教科書;“大樹”立于“文海”(由文字組成的漣漪)之上的右部構圖寓意旅游的靈魂是文化,只有基于文化的旅游之樹方可枝繁葉茂,生命長青;“專家講課”的朱紅印章頗具中國傳統文化風韻;封面題記“旅游是審美的散步,審美是旅游的精魂”可謂點睛之筆,使你感受到“詩情畫意”的內容撲面而來!
閱讀了曹詩圖教授《旅游審美概論》之后,感受頗深,獲益良多,不敢妄作評論,唯怕掛一漏萬,有失偏頗。故用讀書心得的方式將該書特點概括之。
一、教材編寫方式的先進性
以往的教科書多在科學性、規范性與嚴謹性上下功夫,故嚴肅有余、幾無活潑已成教科書的通病。曹詩圖教授編著的《旅游審美概論》一改以往教科書編寫的風格,將科學性、規范性、嚴謹性和藝術性這“四性”緊密結合并把旅游文化與旅游審美有機地融合于教科書中,這是該教材的先進性之所在。深挖旅游審美的科學與文化內涵,以“審美是旅游的精魂”為宗旨貫穿于全書中;全書各章前有“學習導引”、“學習目的”、“學習重點”,章后有“復習思考題”、“閱讀材料”及“案例閱讀”等,規范、系統、全面;教材編寫遵循“旅游審美的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主要旅游景觀與文化藝術門類的審美原理與實踐――旅游開發、旅游服務(導游、酒店)等審美實踐”的邏輯與思路,內容安排層層遞進,從自然風光的賞鑒到人文、藝術、社會、旅游服務等領域的審美,紅線串珠,一氣呵成;教材選材獨具慧眼,用材精當。僅以案例和閱讀材料而言,如中國古典園林與審美鑒賞一章選用古典園林大師陳從周先生的大作《說園》,堪稱美文;中國傳統建筑與審美鑒賞一章選用《北京故宮建筑特色與藝術賞析》一文,頗具代表性;中國書法藝術與審美鑒賞一章選用著名書法家沈鵬的作品;中國繪畫藝術與審美鑒賞一章選用著名畫家范曾和吳冠中的作品;中國傳統音樂與審美鑒賞一章選用民族器樂大師阿炳的作品《二泉映月》;民俗文化與審美鑒賞一章選用文豪沈從文的作品《過節和觀燈》的部分內容;旅游服務審美一章中的飯店審美選用建筑大師貝聿銘的杰作香山飯店,等等,可謂眼界高遠,精品薈萃。教材圖文并茂,全書精選插圖140幅,件件堪稱精品,幅幅賞心悅目。文字表達準確、生動、精彩,讀之朗朗上口,有膾炙人口之感。該書讀來如坐春風,形同“審美散步”,完全是一種愉悅享受,自然能引導學生寓學于樂。曹詩圖教授已發表學術論文340多篇,著書20多部,并多有創新。如先后出版的《社會發展地理學概論》、《長江三峽學概論》、《旅游哲學概論》等都是填補學科空白的力作,不少著作與教材獲獎。《旅游審美概論》的出版,又開創了教科書編寫方式的新風格,實在可喜可賀。筆者以為,目前像這種優秀的教科書,實在是罕見,其先進價值和啟示作用不可低估。
二、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性
此段文字與前者可能有部分重復之嫌,但這里旨在強調教科書的藝術性。整個人類的教育發展到今天,教育界的同仁們都認識到科學與藝術互通共融,因此素質教育已是全球的共識。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即要求文理兼容,學文科的應懂點理科,讀理科的應學點文科與藝術的東西。從生理學的角度而論,人體的左腦(邏輯思維)與右腦(形象思維)應同時開發,這將有利于人的智力充分發揮。以往多數教科書總以科學的嚴肅性為由,忽視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往往把教科書條文化,內容生硬,讀之味同嚼蠟,令學習者望而生畏。《旅游審美概論》這部教科書掀開了一窗清風,以藝術的筆調彰顯科學的活力。例如作者在鑒賞中國傳統建筑時,生動概括各類建筑為:古城建筑――“華夏文明的縮影”、宮廷建筑――“傳統建筑的典范”、陵園建筑――“永恒的歸宿”、寺廟建筑――“紅塵世界的倒影”、石窟建筑――“宗教與藝術的殿堂”、古塔建筑――“裝點山河的神筆”、橋梁建筑――“力與美的交融”、民間建筑――“地域環境的鏡子”等等,其中文字敘述更是引人入勝,把一件件古枯的東西活現于讀者面前,引導讀者把中國傳統建筑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在建筑審美中統一起來。法國作家福樓拜說:“科學和藝術在山腳下分手,在山頂上會合。”只有兩者的會合方可達到頂峰。眾所周知20世紀蘇美的“星際空間”之爭,1945年美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前蘇聯滯后,而1957年前蘇聯把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天空――開創了人類的“星際空間時代”。美國為之汗顏,故在1963年由哈佛大學進行了20多年、花費1億美元的《零點項目》的研究,其研究結論是:從19世紀中到20世紀初俄羅斯在文學、美術、音樂等文化藝術方面均領先于美國,這期間俄羅斯出了大批的文學家和藝術家,單就繪畫方面,有人說19世紀如果美國能推出10幅世界名畫,那么俄羅斯就能推出100幅。實踐證明,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互補互促,共同完成整體思維過程。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認為科學與藝術是相通的,極力主張科學與藝術的融合。因此,教科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當是時代新的要求。
三、旅游審美內容的豐厚性
《旅游審美概論》教材共分為旅游審美概述、自然風景與審美觀賞、中國古典園林與審美觀賞、中國傳統建筑與審美欣賞、中國雕塑藝術與審美鑒賞、中國書法藝術與審美鑒賞、中國繪畫藝術與審美鑒賞、中國傳統音樂與審美欣賞、中國飲食文化與審美欣賞、民俗文化與旅游審美、旅游開發與審美、旅游服務與審美12章。囊括自然、人文、藝術、社會各類旅游資源的審美以及旅游開發審美與旅游服務審美,旅游審美的對象無所不包,可謂旅游審美的“大觀園”與“全頻道”。書中不僅介紹了各類旅游資源與旅游景觀的審美特點與審美原理,還重點闡述了審美鑒賞方法。關于審美鑒賞,作者總結了自然風景審美的24字訣,中國園林審美的7點方法,中國傳統建筑審美的6大要點,中國書法鑒賞的5個要領,等等,旨在引導讀者在旅游審美領域自由漫步,尋幽探微,洞悉真諦,品味生活。
雄偉的山峰、澎湃的大海、蜿蜒的江河、遼闊的草原、浩瀚的大漠……凝聚于作者的筆端,詩畫一般的語言給讀者展現出自然風光的天地之大美;一方園林、一棟建筑、一尊雕塑、一貼書法、一幅繪畫、一曲音樂在作者的筆下又是如此的精美鮮活。如雕塑審美中,書中列舉“五臺山南禪寺的唐塑――天王和女菩薩兩手相攜,眼神相接,遞送秋波……”,雕塑的微妙微俏,評論的入木三分,旨在引導讀者在鑒賞雕塑的神韻之美中悟出唐代文化“是一種博大、開放的時代文化。”又如在書法審美中,教材中寫道:中國書法之所以成為一門重要的藝術,在于它與中國文化之道緊密相連。書法家作書的創造過程,觀賞者欣賞書法的過程,也是深刻領悟中國文化之道的過程。中國文化的宇宙是一個氣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對非質實而虛靈的氣的模擬,用筆墨的濃淡、枯潤、虛實和周流的運轉的書法來表現最令人體悟了。所謂“氣脈不斷”、“筆斷意連”乃至“氣韻”,都是因中國文化“氣”的性質而具有一種較高的境界。總之,中國書法是由文字、書寫工具和文化思想綜合形成的一個獨立的藝術世界。文筆充滿哲理與詩意,內涵深厚,意蘊深遠,可謂“仰觀宇宙之大,俯察粒子之微”,宏微巨細盡在書中。
四、時空縱橫的整合性
《旅游審美概論》教材編寫具有時空結合的大視野,將旅游審美進行了縱向的歷史比較和橫向的中西比較。如中國造園藝術、傳統建筑、雕塑、書法、繪畫等歷史發展演變等內容,較好地體現了審美的時間觀。全書12章中除了旅游審美概述、中國書法、旅游開發、旅游服務等章節外,各章都進行了中西審美的比較,立足本土,放眼世界。比較內容頗具深廣度,觀點正確,見解獨到。其足見作者融匯中西的學術功底。有的章節如音樂、園林、建筑、飲食等審美,還進行了區域分析,闡述了地域風格之美,具有旅游審美的空間觀,并突出了旅游的異地性特點。無疑只有在洞悉文化史和比較文化的基礎上并把握旅游本質的前提下方可作出如此全方位的精到比較,進行旅游審美時空縱橫的整合,其“究時空之際,通審美之變”的境界甚為難得。
該書美中不足之處是有些章節的審美特色還有待挖掘和完善,如自然風景的審美(多種感官的通感體驗)與文化藝術的審美(主要依賴于視覺與聽覺)的主要區別在理論上未能很好闡明等。此外,書中的部分圖片排版的圖幅有些偏小。建議在再版或重印是予以改進,使該書更加完美。
【關鍵詞】美術;作品鑒賞;美術教學
1.靈活多變的入
首先,導課是關鍵,好的導課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內容打破了傳統美術欣賞課程以美術類別或美術史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每一課都按照一個主題來進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術現象,更加貼近了生活,擴大了視野。作品類型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建筑、雕塑、工藝、民間美術、電腦美術等。教材內容的這種變化,使美術教學的課堂容量變的更加龐大,我們不可能在每一節課中都對教材的內容以及相關的知識一一羅列,這就要求我們對導入的點有所選擇。正如德國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學論所描述:在現代知識量無限膨脹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學",應該注意學生的心智特點,選擇一種具有共性,而且能激發學生興趣,能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的一種個案作為范例,使學生從典型范例中發現所屬知識的規律,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導入哪一點?如何選擇?我們認為:只要選擇一個最具典型意義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并對此展開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可以是一件美術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畫家,可以是一句美術評論,可以是一種美術現象等等都可以作為導入的素材。當然,我們要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該"點"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該"點"的背后隱藏著的規律與本質。而這個規律與本質恰是我們教學要達成的目標,要突破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我們選擇導入的不僅是切入點,也要是教學的重難點的外在形式,對這個"點"的挖掘能直指教學目標并是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的關鍵。
2.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堂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這是新課改所追求的課堂,是呈現教學藝術化的課堂,也是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的課堂。
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知識修養、審美經驗的不足,難以積極主動地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因此教師要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理念的內涵,避免偏面地追求形式的"高效"卻無實質效果的教學行為,真正達到促進學生發展的課程目標。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則中講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的本領,而更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怎么喚醒沉睡的人?"這句話應該能給我們以啟迪,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激發。
3.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有哪些
針對上面的狀況,我們美術教師有必要讓美術鑒賞方法進入美術課堂中,讓美術教學順利有序的進行。具體的方法有:
3.1比較欣賞法。這一鑒賞方法要求學生在美術課上從時空的維度去欣賞、比較美術作品,所謂"時空"指的是時間和空間,即古今和中外。此方法要求每一個學生對不同的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相互間的對比,總結出不一樣的特點和感受。它可以指導學生從作品的創作背景出發,分析作品的創作特點和風格,從而讓學生之間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感受。同時,比較欣賞法體現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那就是分析與綜合的思想。
3.2四階段分析法。這一教學方法最先由美國的費德門提出,對中學美術教學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四階段分析法顧名思義,有四個鑒賞階段,包括理解、分析、描述、評價四個環節。對于學生學習美術課而言,很容易把握其中的內容,對學習美術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理解,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再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分析,是指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分析美術作品的造型、制作工藝等特色,讓學生善于發現美,對美提出自己的見解;描述,是指美術教師要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美術作品后的第一感受,從而深入到總體感受中去,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評價,指的是綜合前三個階段,進行不斷的練習和思考,得出最終的結論。我認為,這一方法是比較全面系統的,也容易在具體的美術教學中進行。它比較注重基礎,通過一點一滴,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情趣,教會他們基本的鑒賞方法。
3.3八字教學法。對于美術教師而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比如,上海市某學校的一位美術教師就根據他長時間的教學經驗,摸索出一條適合美術鑒賞教學的新出路-八字教學法。都有哪八個字呢?有講述、理解、感悟和評價,并分別對應語文常用的四種文體--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及評論。這一方法使得美術課與其他科目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同時,八字教學法有一個重要的實施手段,那就是"設問教學",給學生先提出問題,在思考過后,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做出答案,使美術鑒賞教學更有意義。
論文摘 要:景觀建筑學,作為藝術設計與工程的交叉形學科,既含有藝術學科對視覺欣賞的追求,又追求工程技術上的完美功能,二者兼備,缺一不可。它不僅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所接受,更為人們所使用,這兩方面產生的效果同時影響著接受者的心理。
在接受者與作品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機制,依靠該機制,接受者才有可能對作品進行角度、層面以及思維方向的選擇,才有可能因其選擇的某種程度的穩定性而形成其接受風格。
一、什么是藝術接受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二、景觀建筑學“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
作為現代科學理論的一部分,景觀建筑首先在視覺上給予人們沖擊力,在滿足人類的視覺享受之后,再言其他。對于其使用者、觀賞者,即指服務的對象,要充分考慮其在觀看并使用此景觀建筑時代感受。這樣的感受不僅僅是視覺感受,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的便捷性更決定了此項設計的成敗。因此,與建筑學相同的是,景觀建筑也應當功能性和觀賞性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三、藝術接受心理理論特性及其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一)特性
1.考慮環境中人的行為特征
設計心理學的觀點是要了解人的行為習性,考慮人和環境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人的行為特點及規律,對城市環境的營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設計小路和游步道時會充分考慮人的行走習慣,避免綠地中那些人為踩踏出來的道路等等,逐步對癥下藥,減少環境設計上的主觀性和盲目性。
2.強調可參與性
環境創造是為了人的活動。設計心理學認為創造出來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人使用環境,環境設計師經過自己的體驗,在創作意向中為公眾注入許多實用的環境要素,但這只是誘發環境參與的先導,重要的是為使用過程中群眾再創造留有較大的余地,而如果在創作過程中能發揮使用者和群體的創作智慧,將會使環境設計更具有彈性和藝術魅力。
3.重視地方性的原則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環境特征,地方性原則的提出是肯定環境文化多元化的結果。它從不同氣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釋環境差異的合理性。這些先天性差異原本是各個民族和地域的人們,在歷經漫長的適應性發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選擇,也是當今不同區域形成自己特色的主要條件和歷史積淀。評價一個具體的環境設計成功與否,一定要使之與所在環境的總體風貌特色相聯系,因為一個城市或地區注定要以環境個性的存在作為資源和文化價值的依據。 (二)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
1.基于使用者對于空間的接受心理進行設計
對于人來說,穿著鞋進入的空間是“外部”,脫了鞋進入的空間是“內部”,這一點可以說是生活習慣而學到了的。穿鞋到外面去時,有一種緊張感,脫了鞋就會有一種好不容易的到解放、舒心地回到家里的感覺。
人們總是特別相信自己的眼睛,通過視知覺感受到的事物最容易影響人類的心理活動,但是通過對其功能需求的滿足,對設計實際的感受,其實是能夠更深地影響接受者的判斷和好惡。“內部”和“外部”看似是通過視覺來分辨, 但實際還是根據其功能分區界定的。
2.基于使用者的尺度感官進行設計
寬與高之比(D/H)
當D/H
當D/H=1時,會產生空間勻稱之感,顯然是空間性質的一個轉折點;
當D/H>1時,隨著比值的增大會逐漸產生遠離之感,超過2時則產生寬闊的感覺。
3.基于格式塔心理學進行設計
格式塔心理學又稱完形心理學,它強調知覺到的東西要大于眼睛見到的東西,認為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合,強調圖與底的關系。
園林景觀設計平面圖中,通常視圖形為造景的要素,如建筑,水體等.在這里,我們將它變成背景.景觀設計中各元素在平面圖中外輪廓線的確定,不僅要考慮功能,景觀序列等因素,還應該基于圖底兩者對立統一的背景轉換關系-圖底倒置關系。它們并不是簡單的反應與被反應/襯托與被襯托的關系,應該是一種相互協調,共同創造美好景觀的關系,體現一種整體性。在一幅黑白的平面構成中,當你欣賞黑色的部分時,它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可當你去掉黑色的部分,流下的白色部分依然是一幅美觀的圖案。
四、結語
在全球化進程中人類的設計正在走向一個更新的未來。隨著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以及我們對自身生存環境日益迫切的需求而產生的環境設計,是以各種自然、人工環境加以組織、改造、利用,使之更加符合人類的行為和心理需求并具有更高審美價值的一門新學科。其本質是創造,是人的生命力的體現,設計師用挖掘人類最本能的生命力與原動力的開發相結合作為設計的創作來源,以構成各種形式的符號系統為媒介進行思想交流,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實現人、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魏志芬,王玉潔.淺談環境設計中的心理因素[J].中國園林,2000(8).
[2][美]唐納德.A.諾曼.設計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高慶年.造型藝術心理學[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8.
[4]蘆原義信,街道的美學[M].尹培桐,譯.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