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應用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優化課程設置,提高實踐性,激發學生興趣
計算機公共課設置現行方案是2+X方案。也就是說在大一第一學期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第二學期開設程序設計語言以及若干門選修課。但是選修課的科目比較單一,沒有涵蓋所有的院系,連續性不強,導致計算機教學在某一階段就停滯不前,而計算機應用能力需要一個連續的過程才能夠得到很好的培養。因此,計算機選修課應該貫穿于大學生涯的始終,以便提升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為保證學生學習的連續性,應該以提升實踐能力為目的設計選修課程:網頁設計、動畫設計、平面設計、工程制圖、視頻剪輯、程序設計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通過與計算機相關的選修課,循序漸進,提高計算機應用能力。每門課程的教學都需要設計合理的教學大綱,以及相關配套的實踐教材和實踐案例。
2.綜合實訓方法改革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多采用的是實訓案例法,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將全體學生視作具備統一的基礎水準,忽略了個體差異,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程度來安排實踐實訓環節,以引導和啟發學生。第一,采取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指的是學生針對教師給出的任務自主地展開探索和相互合作的過程,能夠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探索精神。布置的任務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但又不能過于簡單,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行理智的判斷。也可設置若干個任務由學生自主選擇。開放性的題目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實施,不受實踐空間的限制,有利于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充分激發自己的潛能。同時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還能夠鍛煉學生合理安排實踐、分工協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分組討論法。為了保證每名同學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就要合理地安排每一個組的人數,使組內的成員都能各司其職,并且盡量實現能力上的平衡,使每個組都能夠得到表現的機會。分組討論中,教師擔任的是總指揮、總導演,主要負責監督、輔助和引導工作。在學生出現差錯和問題時,及時給予幫助。第三,成果展示法。此方法可以與以上任意一種方法實現很好的結合,在任務完成之后要有一個成果展示的過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也能將其視作對自己學習成果的一種檢測,接受教師和同學的審閱和評價,接受更多的質疑和迎接更多的挑戰。
二、結語
1906年美國的LeeDeForest發明了電子管。電子管的出現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和發展奠定了基礎。而在出現電子管之前電子計算機是無法被實現的,正是電子管技術的問世使得這成為了可能。研制電子計算機的想法出現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當時的各種武器裝備都不具備精確制導的能力,所以研制新型的大炮和武器顯得十分的避免。為此美軍專門設立了“彈道研究實驗室”,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產生就是為了計算彈道。在1942年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機工程學院的莫希利提出了試制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初始設想,期望用電子管代替繼電器以提高機器的計算速度。這一設想得到美國軍方的支持。后來隨著馮諾依曼的的加入并提出的“馮諾依曼模型”,終于保證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從上面可以看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時建立在電子管與“馮諾依曼模型”這兩項關鍵技術的基礎上。電子管誕生代表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而“馮諾依曼模型”的出現則讓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計算機。從此可以看出電子計算機的出現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同時也代表了科技的進步。
二、計算機在科技進步中的基礎作用
計算機的出現對科技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更加精確的處理數據,從而得到更加精確的結果。可以說,現代科技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計算機及其計算機的發展,計算機在科技進步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科技要長足的發展則必須從教育開始進行人才的培養。將計算機應用到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從而保證了對人才的有效培養。計算機輔助教學與遠程教育都是近幾十年才出現的計算機技術。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教育帶來了一片新的天空,它在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有利于對學生的培養。遠程教育技術則是讓教育變得沒有地域的限制,這種教學模式是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所變革得來的。這種方法同時還不會受到時間的限制。計算機的出現影響最大的是各個與計算相關的自然學科與數學。首先是計算機的出現讓數學中的一些古老分支得以煥發新生,例如密碼學與計算機相結合讓人們對數學有了新的認識。計算機的出現讓數學產生了新的分支。計算機的發展離不開硬件和軟件的發展,軟件對于計算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計算機的誕生之日開始,人們就開始了對計算方法的高度關注,從而導致了一門新的數學分支的誕生——計算數學,到現在它已經成為了一門十分熱門的數學分支。其次是純粹數學在計算機的幫助得到了一些新的數學分支,例如分形、復雜性理論、混沌力學、孤子理論。計算機的出現加快了社會的“數學化”進程。計算機對數學最大的影響還在于計算機改變了人們對數學以往的認識。數學家與自然科學家的工作方式不同,數學家不需要像自然科學家一樣去觀察,他們主要的任務就是證明定理。但是計算機出現后改變了數學家傳統的工作方式。
1976年四色猜想的攻克,1977年吳文俊實現了初等幾何主要定理的機器證明,這些都充分的說明傳統的證明可以通過計算機來實現,最終出現了實驗數學。這些都是計算機的發展對數學帶來的影響。計算機的發展對自然學科帶來的影響也十分的明顯,例如物理。計算機開發的最開始的目標是為了進行各種復雜的數值運算,當各種專業軟件出現之后計算機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就不再僅僅是純粹的數值運算,很多比較復雜和繁瑣的代數運算和微積分運算都能通過計算機與專業的軟件來實現,同時還能夠用計算機與專業的軟件來模擬、仿真物理系統隨時間演化的行為。計算機對物理研究的主要影響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是可以快速檢驗猜想。在沒有計算機的時代,想要對某一個物理猜想進行檢驗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甚至在人有限的生命里都是無法完成的。但是計算機出現后則可以通過計算機系統的海量的存貯能力和高速運算能力來對各種物理猜想進行驗證。第二是能夠提供一定“仿真程度”的物理系統運動“場景”。如果沒有計算機系統,那么想要創造出某一個物理系統運動的“場景”則有可能花費很長的時間、人力、物力。但是有了計算機以后則可以相對的節省這些成本。第三是完成復雜理論演算推導。計算機的出現使我們以往無法完成的計算得到了完成和實現,這已經被大量的實踐所證明。第四是進行實驗數據處理,尋找唯象理論公式,等等。除去這些影響還有許多對物理學科的影響。總之,在當代科技進步與計算機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的。一方面,計算機對科技進步起到基礎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進步又促進著計算機的發展和進步。
要想在計算機行業中占有一定的優勢,需要掌握比較牢固的技能。任務教學結合課程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技術,通過努力完成項目的制作。
二、任務教學課程設計
(一)結合市場動向安排課程內容
中職學生學習技能需要結合市場的動向,根據市場需求學習相關的計算機能力,方便以后就業。學校可以分析就業情況,安排課程學習,重視理論和實際的結合。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安排教學內容,上完基礎課程后安排上機操作,讓他們運用計算機軟件。定期安排作業,讓他們完成,可以通過作品反饋學生掌握程度。
(二)采用遞進的方法教導學生
教師先教比較基礎的知識,特別是計算機應用類軟件相關知識和功能,學生掌握比較牢固以后,安排比較深入的知識,通過遞進的方式教學,學生比較容易吸收知識。重視相關軟件的操作,可以把課程細分,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安排課程方向和實際內容。可以采用案例方式讓他們學習案例的制作過程和方式,學校安排相關實驗室讓學生實踐操作,把操作內容作為考試的項目。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網頁方面的內容時,需要結合實例講解,在課堂上先教給學生比較簡單的內容,然后讓他們自己制作網頁作品,自己編寫網頁代碼等,通過實際操作,鍛煉技能,掌握知識。在上機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或者上課內容設計作品,不懂的地方可以向教師請教。
三、教學改革和實踐分析
(一)教學方式的改革
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方式比較落后,學生能夠學到的技能比較少,在實際工作中不能發揮能力。課程任務教學重視技能訓練和學習,讓學生從容易到難,一步一步學習,掌握的知識和技術結合,實用性比較強。它根據社會對職業的要求設計課程,安排學生學習,讓學生通過操作方式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在某中職學校采用這種教學方法,發現效果顯著,學生比較容易就業。
(二)操作訓練融入課程中
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上機操作的方式完成任務,效率比較高,還可以鞏固他們的知識和技能。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分析案例,讓學生接觸計算機技術作品,了解作品的制作流程。設計課程時采用逐層深入的方式,從易到難,把學習和訓練相綜合,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習比較認真,效率比較高。
(三)實踐操作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是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教學內容和要求,堅持“以就業為方向”的教學指導理念,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發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實現教學革新。
1.1案例教學法
針對教材六大板塊關聯性較差、學習線索繁雜的情況,教師在講授基本的知識點之后,以課程內容為核心,廣泛收集社會素材,編輯教學案例,按照“例舉案例—知識點講解—歸納總結—動手模擬”的思路開展教學。案例教學法,案例的選擇關系到教學效果,在選擇案例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案例應具有典型性,對課程知識點的涵蓋應較為廣泛;案例應具有真實性,應結合學生利害相關的事例;案例應具有針對性,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基礎,不要操之過急;案例應具系統性,應具備聯系各個知識點的功能。
1.2任務驅動教學法
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主動應用課件知識,在實踐中掌握基礎知識與根本技能。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起輔導作用。例如:在PowerPoint課程教學中,結合學校活動,結合學生喜歡參與的節日活動(生日、母親節、光棍節等),通過實例,講解并啟發學生自己制作賀卡、電子郵件動畫等。在有效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之后,引導學生按照教學思路不斷進步,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應用基礎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性,同時,它不像專業課程那樣突出技能培養。因此,為了給學生在以后學習專業課程的過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應該從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開始,就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改善教學環境,保證學生人手一機;改良教學模式,變單向灌輸理論為雙向交流互動;改進教學方式,變案例輔助理論為以案例為中心展開理論講授學習;改變教學理念,變閉門造成為順應社會需求。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拓展空間。
1.4職業資格認證與課程教學相結合
在教學中,學生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即使是采取了多種有積極意義的教學革新,也不能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成績。這就需要采取必要的強制手段督促學生追求進步,這個督促手段就是職業資格證書的考取。
1.5切實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學生的學習水平來自教師綜合素質的熏染。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豐富自己的知識底蘊,能隨機向學生傳輸知識與技能,能夠靈活地幫助學生解答學習疑惑,才能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備主導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問題,給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導,做到個別化教育;應具備發現能力,能夠挖掘每個學生的長處,正視每個學生的不足,施以有效的引導。
2結語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如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受到影響;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則有利于學習者主體作用的發揮,但容易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學過程得不到應用的調控和及時的指導;“教學相長”教學模式介于兩者之間,既注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注意體現學習者的主體作用,教與學相互促進,體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單純的以教為主的教學模式或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都不能很好地平衡教師與學習者之間的關系。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有助于體現教師的主導地位以及學習者的主體地位。應根據課程的整體標準以及具體教學任務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從而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
(二)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任務分析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目的不僅僅是分析和陳述教學目標,還要對影響教學和學習的因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找出學習者目前的學習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差距,分析學習者要達到該學習目標應具備的條件和素質,并根據分析結果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也為對學習結果進行客觀、公正、有針對性的評價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良好的教學任務分析,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選擇有利于教學活動的策略、技術以及學習環境,構建評價維度和準則。
(三)注重反饋和評價
心理學界公認學習受反饋的推動。肯定性評價會使學習者在學習上的進步得到教師的肯定,心理上獲得滿足,會對學習者的學習起到鼓勵作用,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否定性評價,會使學生產生焦慮,而適當的焦慮會成為學習者努力學習的動因,當焦慮水平處于中等程度時,學習者的學習效率最高,故有關學習效果的反饋應有助于學習者保持適當的焦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階段性的測試結果,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獲得有關教學過程中各方面的實施情況,發現自己工作中的薄弱與不足,從而及時地調整教學設計。反饋和評價的影響是雙向的,教師和學生可以從同一個教學活動中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進行反饋和評價,從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大學計算機應用課程改革分析
針對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再聯系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將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入到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會提高課堂效率。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提高,而且對于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根據任務驅動教學的意義,以coreldraw模塊為例進行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是教學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習者的特征,前期分析的內容也不盡相同。本研究主要通過學習者分析和學習需要分析進行前期分析。學習者分析主要從一般特征(年齡、個性差異)、初始能力(預備技能、目標技能、學習態度)、信息素養(信息知識和技能、信息能力、信息意識、態度和責任)三方面進行分析。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是針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開設的,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基礎,有良好的信息素養,是非計算機專業學習者在學習計算機文化基礎之后的又一次計算機技術的深入學習。學習需要是指學習者目前的學習狀況與期望他們所達到的狀況之間的差距,要找到學習需要,就必須對學習者進行學習需要分析。在教學設計中,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進行學習需要分析。據史密斯和羅根的研究,當我們在教學中遇到以下問題時,就可以確定學習需要分析的必要性:
1.不足,學生沒有完全達到教學目標;
2.效率低,當前的教學效率低;
3.無興趣,教學缺乏吸引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和堅持性;
4.效果差,教學中已經涉及沒有達到的教學目標。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中,經過前半學期的了解和觀察,發現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不濃厚,直接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總結原因有:
1.內部動力不足。學習者沒有充分認識到本課程的重要性,本課程是根據學生所在院系的要求進行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初期能夠學習該軟件的操作使用,那么在以后學習專業繪圖課程的時候,軟件本身不會成為學習者學習的認知負擔,這一點已經跟學生明確說明,但是教學效果依然不理想。
2.外部監督不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監督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可以促進學生的學。
3.任務刺激不足。根據coreldraw軟件的特性,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選擇一些能夠充分使用所講工具,難度適當且畫面美觀的例子進行講解。如此,既不會挫敗學習者的自信心,又能夠練習使用該工具。
(二)任務刺激
隨著學習的深入,適當的任務刺激,可以使學習者對技術的態度逐步從關注技術本身的技術階段轉移到用技術作為工具來解決問題的工具階段,進而達到把技術轉化為能力和責任的素養階段。學習者的技術素養直接決定學習者的學習效果,所謂的技術素養是指學習者對與技術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運用以及評價的總體水平。適當的任務刺激,可以喚起學習者的求知欲,為了達到學習目的,從而進行主動學習。教師給學習者的任務難度不易太高,否則會挫敗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可過低,導致達不到刺激作用。適當的任務刺激,可以使學習者平穩地把原有知識和新知識銜接起來。聯系到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教學,在講解“橢圓”的時候,可以選擇如圖2所示的案例,涵蓋“橢圓”工具的使用、復制、鏡像、輪廓、焊接以及“橢圓”工具中弧的繪制和學習。本案例既能使學習者復習前面所學知識,又能在此基礎上加入“橢圓”工具的學習。案例的畫面美觀、簡單,不會讓學習者產生抵觸心理,又不會因太簡單而使學習者產生輕視的心理。教師在講解案例的過程中,要能理解學習者的學習基礎,允許學習者有遺忘、有錯誤發生,故針對教學內容的講解,要細致入微,詳略得當,在不斷的重復和操作中,使學習者形成潛移默化的操作慣性。
(三)強化
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學習者對教學內容的記憶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理學家查德•格里格(RichardJ.Gerring)和菲利普•津巴多(PhilipG.Zimbardo)認為記憶需要經過三種心理過程的操作:編碼、存儲、提取。阿特金森和西夫林提出了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三個記憶階段的信息存儲模式,只有經過復述的短時記憶才有可能轉入長時記憶階段,長時記憶是一個容量很大、保留時間很長的記憶系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習者把信息儲存在長時記憶中,才可以對信息進行隨意的提取,所以對教學內容的強化就成為學習者信息加工的助推劑。為了幫助學習者強化所學知識,同時也為了提高學習者學習的認知內驅力,充分發揮教師的督促作用,本課程的教學策略由原來的“教師講解+學習者自由練習”,變為讓學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案例的制作,并提交作品,同時本節課的作品也會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且學習者由原來的消極怠工,到現在的積極主動,改變非常明顯,學習效果也有所提高。經過對大部分學生的訪談了解到,當教師在本節課中要求學習者提交作品的時候,學習者的內驅力被充分調動,并會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案例的制作。也許剛開始的時候完成的效果不是太理想,但經過幾周如此模式的練習,學習者的技術素養在逐步提高。以上述“橢圓”工具案例——小熊為例,在教師講解過案例的制作過程后,學習者能夠根據教師的講解,使用橢圓工具完成小熊的制作,并且熟練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在完成案例的過程中,教師要起到良好的督導和指導作用,學習者要積極主動地學習和提問,在不斷的強化中,掌握本節課教學內容。最后,要求學習者按要求提交案例作品,如班級+姓名.cdr、班級+姓名.jpg,方便教師按班級順序進行查看和評閱。同時這也是期末考試需要提交的文件類型和命名格式。
(四)反饋、評價
認知主義者認為反饋具有信息功能,即學習的過程是假設—檢驗的過程,當學習者主動解釋信息,并使它產生反應時,反饋給學習者提供關于反應正確性的信息,并有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元認知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認為反饋是教師提供給學習者的關于教學內容、學習行為以及情感關懷等方面的信息;評價是教師針對學習者的學習結果,主要是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態度以及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等方面進行的客觀的判斷。恰當、公正、合理的反饋和評價能夠很大程度地喚醒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其認知內驅力,同時也可以讓教師根據學習者的反饋,重新設計并改進自己的教學內容、方法和形式。通常教師會在下課前20分鐘收學生的學習作業,并及時地進行反饋和評價。教師依次查看每個學生的作品,具體指出其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對完成效果好的學習者進行表揚,進而大大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也使學習者在第一時間內知道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及以后努力的方向,從而增強學習者的充實感。教師評價時,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評價的維度和語言的表達。評價的維度要圍繞本節課教學內容展開,語言表達宜中庸,忌激進。以小熊為例,要求學習者按要求提交CDR源文件和輸出的JPG文件,在進行評價和反饋信息的時候,要著重審閱學習者的整體完成情況,以及橢圓的屬性、輪廓、鏡像、對齊等方面的完成情況,再通過合適的語言進行表達。
三、總結
計算機應用技術作為一門學科,其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對其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計算機應用技術即指,計算機的相關知識能夠和社會中不同的行業、工作的領域相互融合,發揮其重要功能。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使其必修的一門課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要有相應的專業知識,而且對除計算機以外的課程要有所了解,并且能夠將計算機的專業知識同其它知識相互柔和。計算機應用技術主要有兩類,一個是數值型,還有一類是非數值型。這兩類各具特色,各有所長,都有利于其它學科的進步和創新。
二、創新在計算機應用中的體現
1、應用技術。目前很多電子元件其性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而納米技術的出現以及其在計算機領域當中的運用,能夠成功地解決該問題,使得計算機能夠充分地發揮其性能,同時量子計算機結合了納米技術,其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是我國目前計算機的發展趨勢。納米技術的受限制因素很少,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對其影響不大,同時納米技術在網絡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結構創新。目前,我國很多計算機所采用的體系結構是并行計算。這是每個計算機都具備的一項功能,能夠同時處理很多不一樣的問題。在體系結構的創新方面,集群系統的成功運用,能夠使得用戶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信息的安全程度更高。
3、對專業人員的培訓。計算機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離不開一群技術開發人員。針對背后的工作團隊,一定要保證每個人都有扎實的計算機功底,對計算機的系統、硬件、軟件開發與操作,都能夠熟練掌握。同時也要求其能夠了解最基本的數據庫系統運行模式,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應用。同時,也要能夠具備編寫程序的專業技能。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創新面臨的困境
(一)開發團隊綜合素質低。一項計算機技術的開發,離不開一個專業的開發團隊。我國目前計算機技術的開發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不是專業技能的人員匱乏,而是很多從事計算機技術開發的人員,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較低,對計算機應用技術這一方面了解不夠。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開發,對開發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隨著我國計算機專業的不斷增多,從事的人員越來越多,對人員是否具有專業的技能,綜合素質的高低就容易被忽視。另外,很多的公司為了降低經營成本,讓很多大學畢業生,一進單位就分配到應用技術的開發部門。對于才畢業的本科生來說,他們根本沒有工作經驗,對應用技術的研發知識了解甚少,因此導致整個技術開發的速度很慢,影響工作的效率。另外,很多本科生在學校學習的科目很少,設計到應用技術的相關知識不多,因此,因工作經驗匱乏,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深這兩方面因素,導致公司在應用技術創新方面遇到了困難,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
(二)高校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人才的緊缺使很多學校開始重視計算機技術的教育。為了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很多學校的教學大綱中,都明確規定了計算機應用技術作為一項專業科目。各大高校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開展、模式規劃、授課方法都不是特別成熟。導致很多學校在對計算機相關知識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味地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工作,對實際的運用有所忽略。縱然有部分高校將實際的操作也作為一門課程開展,但是因為沒有體系,外加我國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不是很成熟,無法跟上時代步伐,滿足時展的需求,導致很多高校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學生,無法立即適應工作的需求,滿足社會的需要。
(三)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普及程度不高。計算機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面臨的有一大問題即其普及程度不是很高。熟悉計算機技術的人群范圍很窄,只局限于年輕的群體。而對于年長的人來說,會簡單地操作計算機的人都很少,更談不上應用技術的開發,這就導致了年輕人在開發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時候,無法滿足不同群體對計算機技術提出的要求。另外,計算機是近幾年才逐漸興起并發展的產業,其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發展速度要遠遠超過了西部山區,各地發展有很大的差異,計算機應用技術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都得到普及,這也不利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創新與發展。
四、計算機應用技術創新的策略
(一)提高開發團隊的綜合素質。針對開發團隊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在開發該項應用技術之前,一定要保證公司有足夠的計算機人員,同時部分公司也可以選擇和一些高等院校的計算機專業進行合作,讓具備最新計算機知識的本科生能夠加入到自己的團隊中,來解決團隊人手不夠的問題。除此以外,就是團隊人員專業知識掌握不多,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公司可以定期安排部分員工去外面學習、培訓。公司一定要通過各種辦法,不斷挖掘和開發員工的潛力,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高校的知名計算機教授,來為自己的員工答疑解惑,開展主題演講,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從員工的數量和質量上來解決計算機機應用技術在創新路上遇到的障礙。
(二)安全性能的改進。對計算機的安全性能進行改進,首先要做的就是開發一些軟件,來保證計算機在聯網狀態下的安全,以此來推動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創新。對安全性能的改進,主要從以下的幾個方面進行:(1)改進防火墻技術。網段的隔離離不開防火墻,防火墻有助于各網段之間有條件的通信,對網絡的訪問進行控制,其是網絡方位的最初屏障。(2)網關技術多樣化。盡可能地多開發集中網關技術,按照智能的不同,對其進行分工,全方位地保護本臺計算機的信息安全。
(三)提高計算機的普及程度。想要消除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創新路上的障礙,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計算機普及程度較低的問題。對計算機的普及,一定要從范圍擴大方面解決。普及的人群既包括年輕人,也包括中老年人;普及的地區既包括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也包括西部的一些偏遠山區。對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普及,首先可以從一些比較簡單的小軟件進行,這些軟件不要求具備很高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很多沒有計算機基礎的老年人也可以應用。針對老年人這一群體,可以根據其愛好,開發一些類似于太極拳、戲曲之類的技術,會更加受到歡迎,同時也增強了計算機應用技術在老年朋友當中的受歡迎程度,使他們能夠更快地認識計算機技術,并且能夠運用。對于貧困地區的計算機技術普及。國家可以指定一些補貼的政策,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開展“送電腦下鄉”的活動,讓貧困地區的兒童也能接觸到計算機,這對我國日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創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結束語
1.1授課內容的靜態化
授課內容偏重結構性、封閉性的知識體系。一般是把知識分解成幾部分,組織學生從部分到整體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記憶和練習掌握知識。在一板一眼的重系統化知識教學中教師不能及時將書本知識與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學生的自我理解結合起來,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片面化。最終學生只掌握軟件的使用,難以培養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勿談自我學習能力。
1.2師生互動的靜態化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在課堂上具有絕對主導的地位,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極易產生專制的心態。這造成雖然有互動,但大多數互動都是由教師主導的,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的互動。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只需學生回答對或不對。學生很少有主動的思考,很難提出有價值性的問題,不利于知識的自我建構和生成。
2現狀原因分析
2.1教學角色的不平等
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是平等的,也是具有個性化思維的個體,但是事實上,教師占絕對地位,學生也沒有意識到自我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和地位,沒有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沒有意識到課堂教學是個性化知識建構的過程,忽視了自我的存在。而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也很難意識到雙方地位不對等造成對學生思維的限制,造成了授課方式的靜態化和師生互動的靜態化。
2.2教師自身能力的差異
大學教師是一個具有較強專業性要求的職業,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理論素養。統計顯示,我國高校教師研習過教育學科知識的不足30%,有些教師盡管有過教育科學知識學習的經歷,但大都停留在一般理論的學習上。很多教師已習慣預設性的課堂教學,只要把授課內容準備好,把授課過程演練好,就能開展授課。在這種授課方式下,教師的知識完全圍繞預設內容準備,對意外情況的處理缺乏應對之策,造成了授課內容的靜態化。
3開展生成性課堂教學的意義
在我國傳統教育教學活動中,知識被看作是靜態的、不可改變的事實,課堂教學就是簡單傳授這些靜態結果。教師和學生以知識為中介,教師就是簡單的教,學生是灌輸式的被的接受學習。課堂教學就是知識的交易所,它關注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知識。針對傳統教育的弊端,新的教育改革中,呼吁以關注生命的生成,關注具體的、動態的教育過程,關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關注生成性教育資源的整合,關注教學偶發事件及其附加值,關注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等理念的生成性教學進入到學者及一線教師的視野中來。生成性教學是指在彈性預設的前提下,在教學的展開過程中由教師和學生根據教學進展,構建教學活動的過程。在師生、生生合作、對話、碰撞中,出現超出教師預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呈現出動態變化的、生機勃勃的特點。相對于傳統的預設性教學而言,生成性教學更適合信息類課程內容覆蓋面廣、知識更新速度快的特點。因此研究生成性教學在高校信息類課程中的應用十分必要。
4實施生成性課堂教學的基本途徑
生成具有極強的現場性和隨機性,學習的狀態、條件等隨時會發生變化,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開放地接納始料未及的信息,結合具體的教學場境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調整預定的教學環節和步驟,并根據執行過程中獲得的信息不斷修正和改變教學方案,或依據教學現場的實時特點而動態生成新的教學方案。課堂教學的生成性主要包括:
4.1教學方式的動態化
高校的教學工作內容更加廣泛,任務更加艱巨,高校教師的作用十分重要。一名好的教師能夠點燃學生的思想,激發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生和創新,并幫助學生去塑造自我。而科學的教學方式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前提。大學生思維處于十分活躍的時期,在課堂教學中會提出出人意料的問題,因此,高校課堂教學具有極強的現場性和隨機性。學習的狀態、條件等隨時會發生變化。計算機應用類課程以操作為主,為了適應這種隨時變化的教學狀態,必須提供相應的教學環境—教學機房。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者疑問時,教師應該動態改變授課方式,設置一種具體的情景,把學生的疑問和具體的情景聯系起來,并通過在教師引導下的學生的自己操作來解決此問題,以實際問題的解決來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疑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應注意到無論是案例的選編還是情景的設立都要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為達到一定教學目的而進行。當課堂生成偏離教學目標時,教師應該及時察覺到,并用適當的方法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正確的軌跡上來。
4.2教學內容的動態化
實際的科研和項目開發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識,當現有課程內容無法解決實際問題時,教師應該提供相應的參考資料,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在內容的組織和選擇上應該遵從以下原則:
(1)深刻的啟發性。構建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實際情況的描述,還應該包含著能夠引起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案例,對其中的問題作出判斷、推理和論證,從而啟迪和開發學生的思維。
(2)突出的實踐性。引導學生在已經實踐過的事件中充當自主的角色,進行實踐鍛煉,使學生實現由理論到實踐的轉化。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目的。
一、計算機技術—醫藥管理臨床系統中的應用
(一)減少了不必要的錯誤發生
主要醫院的醫生能夠正確的將信息輸入,通過計算機打印一式兩份,就能夠確保醫囑能夠準確無誤,避免了以往手寫中帶來的不必要的錯誤,也提高了患者用藥的安全、準確。
(二)收費的透明度
計算機的自動劃價、自動結算,患者能夠明確的了解自己在醫院所用的詳細開支,提高了醫院收費的透明度。
(三)減輕了人員工作量
醫生可以將書寫中的固定成分錄入計算機中,當做一份具體的數據使用(例如:體溫、血壓等等)。醫生有沒必要對每一位員工做到一人一方。醫生也能夠方便的通過計算機網絡查閱患者的檢查報告,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合理的診治,中心藥局能夠取消查對、劃價等,也節省了醫院人力。
(四)避免了患者的東奔西跑
患者不必再在各個樓層以及科室來回的奔波,藥局的工作人員能夠按照計算機的提示事先為患者準備好藥,患者不必再為取藥而等待。與此同時,也能為患者每一日的住院費提供清單,從而做到醫院和患者心中有數。
(五)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信息、數據資源
作為醫院的管理層,能夠通過計算機網絡了解到醫院內部所有動態,根據計算機提供的安全可靠的數據,及時的做出決策。
二、計算機技術在醫藥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
(一)人事管理
在現代醫院的有關信息管理系統之中,可以進入人事管理這一模塊,點擊醫院內部醫生的姓名,就能夠快速的查閱此醫生的“畢業院校、工作起始、晉職、身份證件”等一切相關信息。此外,還可以針對綜合信息技術的查詢,比如對“副高或者是以上職稱的查閱、大專以上學歷”等,收集這些個人信息,便于人事干部進行相關信息的填報,就不必通過電話再去尋找相關人員本身或者去查閱紙質的存檔材料。這樣有效的處理不僅僅方便了快速查閱,還能夠及時的將網絡資源信息及時的以電子版的形式傳送給各個部門,從而真正的實現網絡電子工作。
(二)檔案管理
計算機網絡系統還能夠與Darms檔案管理模塊系統相連接。然后通過對檔案的短、長以及永久的方式進行具體的分類,然后再根據各個科室的醫療、專業護理、人事、醫療設備、等等有關的檔案再做詳細的區分,之后將不需要的檔案舍棄,只將還對醫院有效的檔案資源輸入到計算機當中,如此操作不僅僅方便了各位檔案員工的日常查詢,還能夠給院領導的決策提供幫助和歷史借鑒。另外,在相關科室的機器發生了故障時,還可以通過Darms檔案管理系統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相關醫療器械的詳細說明書、常見的故障排除方法、廠家的聯系電話等。同時,該系統還可以避免出現檔案非人為因素損壞、丟失等情況的出現。
(三)病案、統計管理
采用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能夠將醫院信息管理系統中的門診人數、入院病人數、搶救病人數、危重病人數、臨床確診率、好轉率、治療率、死亡率、床位使用率、出院病人數等依據病名分類,再進行自動生成,克服了以往的既麻煩又不準確的按科室、病名等進行的手工登記、計算。與此同時,采用病案、統計管理信息系統,可以將每一位病患的住院及門診費用按照日、周、月、季、年業務收入、純收入等客觀、直接地顯示出來,方便領導層查看管理,并幫助其出臺相應的規章制度。
(四)門診收款
根據每一位醫生所開的處方,門診收款員把所用的藥品、檢查項目等代碼一一的輸入到網絡中去,然后再打印出收據,再在上面詳細的填寫出各項收費詳細數據,這樣不僅僅方便了患者對自己交費情況有了詳細的了解,更為醫保、民政等部門提供了方便的服務。同時,門診收款管理信息系統還能夠生成收款員收費的詳細臺帳,使相關人員可以隨時核對現金和帳目,提高工作的效率。
(五)住院處收費管理
最初,需要在掛號室進行入院的登記手續辦理,在電腦上將會生成患者相關的ID、住院床號,之后再將病人相關的一切信息數據運用醫院的計算機網絡傳輸到相應的住院部的護士站電腦中,讓護士能夠及時的查閱信息,再繼續輸入醫囑,生成相應的藥品、檢查等有關費用的信息文件。這樣,不但方便了護士的工作,更將各項財務明了化,也避免了跑票、漏票的情況出現,劃價也不再存在以往的隨意性。
(六)病區管理
HIS系統,能夠及時的處理醫囑等工作,例如使用(護理費、門診費)等固定費用、(注射費)等綁定費用來避免工作人員的漏算費用的情況,也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去掉繁瑣的工作,護士也能夠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對患者的照顧上、學習醫學領域新知識等有意義得事情上。HIS的應用取消了醫護人員原始的手工操作,輕松的把醫生、收款處、護士、藥房聯系在了一起,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七)藥品管理
計算機應用技術也具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比如說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操作非常簡單,計算機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普及,其較為簡單操作、便捷的功能實在是功不可沒,每個人都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計算機的相關屬性并且游刃有余的操作,該性能是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最大特點之一;除了操作較為簡單以外,計算機應用技術還具有信息共享的特點,人們常說由于互聯網的出現和使用,現如今的地球不再是地球,而是一個“地球村”。可見,互聯網將整個偌大的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這都歸功于計算機的資源共享性。通過計算機的資源共享性,哪怕是在千里之外也能夠瞬間掌握信息的變化。最后不得不說的是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安全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使用計算機來進行企業管理,并進行重要的企業數據分析,這都離不開計算機的操作安全性,計算機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加密處理,使得企業的相關數據非常安全。
2企業信息化的定義
對于企業信息化的定義,截止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官方的說法。但不可否認的是,企業信息化指的是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而這些信息化的工作主要是對在企業中日常工作和生產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資料進行的搜集、整理、儲存和整合。這些資源的信息化處理,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通過科學化的數據分析能夠有效改善企業的運作狀態,為企業的良好發展奠下良好的基礎。而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管理主要是通過計算機系統集成的辦法,對企業運作中所產生的相關數據信息進行管理和資源整合,使得企業發展中的各項工作都得到妥善的安置和處理,這項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和企業內部的工作發展水平。
3計算機應用技術對企業信息化的影響探析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年底,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已經超過了4.5億人,與2009的數據相比增加了7000萬人次,可見互聯網的普及率是非常高的。除了越來越多的人成了互聯網用戶以外,還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引入互聯網技術進行科學化的企業管理,對于中國的大型企業來說,互聯網的使用率已經達到了100%,中小型企業的接入率也達到了90%以上,可見互聯網技術的運用范圍是非常廣闊的。由上可知,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計算機技術的不可或缺,相繼開始引入互聯網技術。這也充分說明了互聯網技術對企業的發展是有一定積極作用的,對于企業的信息化管理來說也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比如說,計算機應用技術可以有效改善企業的管理和運行,計算機應用技術可以對企業的運行現狀進行科學的分析,并且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總結出合理化的工作流程,計算機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實現辦公自動化,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可以大大減少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量并且有效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對于競爭如此激烈的現在是再合適不過了;另外,對于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也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在人員配置上大大加重了企業負擔,但是通過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投入使用,該技術對企業的人員配置進行詳細的規劃和分析,從而制定出較為中肯的人員配置方案,讓合適的人從事較為合適的工作,減少不必要的企業資源浪費,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在與運行過程中的成本支出。另外,通過計算機技術對企業工作流程的整理,大大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工作環節,在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并且,計算機應用技術通過對企業工作的整合,將歷屆員工的工作經驗整理成具體的方案,成為供內部人員借鑒的工作資源,此種方法不僅科技減少資源浪費,還能夠提高企業工作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學習精神。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