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藝術導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導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導論論文

        第1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舞蹈制品的網絡傳播、交流,虛擬表演、教學,以及舞蹈的遠程互動表演形式的出現,迎來了另一個全新的舞蹈呈現平臺。網絡的傳輸和數碼攝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而且與觀者使一些科技化手段平民化,足夠使更多的舞蹈創作者的獨立化和舞蹈觀念表達的個體化。特別是軟件的普及,例如FLASH和SHOCKWAVE等動畫軟件,是許多藝術家在網絡中極其自我和個體的進行創作,而且在閃爍的顯示器前和電子信箱里得到的也是最自我的回饋和互動以及掌聲。另一方面,舞蹈的數字化技術高端發展則是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需要精心的策劃和熟練的操作,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與和創作,是某種大型的工業化流程和項目制度。除了商業化的音樂電視和舞蹈電影之外,高科技在舞蹈影像制作的使用具有學科研究的前瞻性和學科建設的價值,例如動作采集系統的使用,將是不久的未來,用于更多的舞蹈學科當中的一項工具系統和創作系統,我們將舞蹈的記錄和教學,舞蹈人體媒介的生命意義也將從另一個鏡像當中被提升和被認識,但是一套動作采集系統的不菲價格也只有學院教學和電影制片場可以問津。包括大型電視集團、媒體集團進行和投資的舞蹈影像制作,諸如此類的高端的技術含量、高投入的物質標準,這一切與個體化的制作形成巨大的對比,卻都在尋求新的方式,給自己或是這個時代的舞蹈以答案和揭示,尋求更多人更多舞蹈表達的完善和更新,或是完善個體小我的生命價值和個體封閉的藝術探索。不能否認,技術不僅沒有消亡舞蹈的本體意義和力量,而且幫助了更多的人來參與舞蹈,包括殘障人士或是非專業的舞者,這比空談舞蹈民主的概念要更積極,也更多的手段技術支持。數字舞蹈的內容至今已經擴展到舞蹈數字影像、舞蹈的動作采集、舞蹈網絡互動和遠程技術、以及舞蹈的網絡閱讀和動作交流。

        數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術的名義沖淡了劇場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樣的手段延伸和擴充著人們的感知。很多人涉及到技術的因素而抱有成見和觀望的態度,但數字化舞蹈或是多媒體舞蹈不是一個神秘的事物,隨著錄影技術的數字化,所謂多媒體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圍或是在數字化藝術范疇之中得到發展。舞蹈電影和錄像舞蹈(下簡稱舞蹈錄影)的創作者之間的合作和相互激發,舞蹈多媒體中的更多技術因素和設計的加入,使媒介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創作方式,同時舞蹈的創作也在改變媒介的性質并賦予了媒介涵義。

        作為影像的舞蹈

        不可否認,如今我們與舞蹈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越來越多的發生在電視機、投影和網絡的媒體之中了。舞蹈電影錄像的發展、歷史和主要人物對于舞蹈自身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舞蹈影像波及范圍及其快捷程度都遠遠超過了舞臺的形式,并且傳播了舞臺舞蹈,推廣了現當代舞蹈,同時產生全新的藝術形式。關于舞蹈錄影的說法眾說紛紜,定義的方式已經不太適合某些藝術的發展,或許說明它的來源和范圍更為客觀,更有助于新形式的發展。德國著名的科隆舞蹈電影和錄像節提到了以下的幾種關于舞蹈錄影的說法:

        1、舞臺、攝影棚的拍攝記錄stage/studiorecording完整記錄舞臺行為,用一臺到兩臺攝像機對舞蹈進行記錄,不對舞蹈本身,及編舞進行改變,保持記錄的原汁原味。

        2、鏡頭改編CameraRe-work為了適合鏡頭的角度,而對原有的舞蹈作品進行改編和刪剪。

        3、為錄影而編舞ScreenChoreography專門為拍攝而設計構思而編排舞蹈,用鏡頭語言的思維角度以及互動的交流為主。

        所以有了上面的幾種分類,也就明晰了記錄、改編和創作之間的區別。舞蹈錄影在中文當中似乎比舞蹈電視更能夠體現這種舞蹈媒體藝術種類,體現舞蹈與影像之間的介質關系,舞蹈錄影原文是videodance,其實更包括了電影和錄像兩種手段和介質,通稱為videodance即舞蹈錄影。舞蹈錄影把舞臺舞蹈和電影交融出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舞蹈錄影的意義早已超出了記錄舞蹈的局限,成為了參與到某種編舞行為和影像角度的獨特觀察,是創作性的。

        而某些文獻和研究資料當中,涉及到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內容,都融入到泛化的舞蹈錄影影像的內容當中。他們分別涉及到好萊塢的歌舞電影、勵志型的舞蹈電影、介紹舞種的舞蹈電影、音樂電視中的舞蹈、舞蹈作品當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練廳中的排練影像、為了編舞而做的舞蹈錄像筆記等等。其中象好萊塢歌舞電影《出水芙蓉》、《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舞影》)、《雨中曲》、音樂劇電影《西區故事》、《歌舞線上》等,《周末狂熱》、《霹靂舞》更是風靡一時,麥克爾.杰克遜的音樂舞蹈錄影《月球漫步》更是帶領了新的舞蹈風格和舞蹈錄影的模式,當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廣,都離不開音樂電視中舞蹈的幫助。90年代的法國《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國的《中央舞臺》、《比利.艾略特》到最新的上榜之作《熱力四射》都是優秀的舞蹈電影,印度更是一個歌舞片產量驚人的大國。當代的舞蹈電影可以是商業操作的歌舞娛樂,同時也可以是使用膠片為介質的藝術舞蹈,不僅在舞蹈的種類和樣式的呈現上著色,更是對舞蹈精神的描繪,強調舞蹈對人個性和命運的改變,在人類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僅以身體的愉悅凸現,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對世人。

        舞蹈錄像藝術的發展,是更為個性化的歷程。在中國被稱之為“舞蹈電視”,由于借用了音樂電視的稱謂,舞蹈電視的流行借助中央電視臺的舞蹈電視比賽傳播到全國。舞蹈影像從歐美40年展以來,跟隨者錄像藝術的腳步,實驗電影運動家的作品、后現代編舞家的趣味和實踐,以及多媒體高科技技術的發展。從一開始就不是什么記錄性的藝術行為,而是完全創造和互動的雙向對話。

        美國的默斯.堪寧漢、比爾.T.瓊斯、英國DV8身體劇場、喬納森.貝勞斯(原為英國皇家的舞者),加拿大人類腳步啦啦啦、法國的安德林.普雷約卡伊、魯道夫.努日耶夫、德國編舞家皮娜.鮑希、Sasha.waltz、瑞典的馬茨.埃克等等,都是當代較為活躍的舞蹈錄影編舞家和觀念的先導。這些是作為舞蹈錄影創作的舞者和編舞家,體現著和延伸著他們的舞蹈觀念和舞蹈形式,同時有更多的舞蹈錄影的錄影導演的參與,表現著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創作觀點。

        更有早期的始作俑者實驗電影美女先驅瑪雅.德潤用16毫米膠片在1945拍攝了短片《舞蹈錄像編舞研究》和1958年的以芭蕾為題材,反轉效果的《夜之睛》,開創了舞蹈錄影方面的先河,雖然她本人更多的作為先鋒電影的人物,但與舞者的合作,制作的無聲舞蹈影像,場景之間的切換,動作與鏡頭的默契關系,屋中舞蹈和自然環境的跳接,都令人耳目一新,確是一部啟蒙靈感之作。瑪雅作為美國戰后的先鋒藝術人物和實驗電影的獨行者,這部研究舞蹈的短篇,卻成為了舞蹈錄影發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部經典文本。1968年由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動畫制作藝術家、攝影師諾曼.麥克拉倫創作的“雙人舞”更是呈現了動畫幻覺的攝影術和剪輯技巧,更是以抽象簡約、接近動作本質,近似在黑夜里感受動作的神秘和溫度一樣的風格,深深影響了舞蹈界的舞蹈錄影的視覺觀念。在90年代末,默斯.堪寧漢《手繪空間》、比爾.T.瓊斯《魂靈捕》都是創造了結合更新的電腦技術作品,動畫、三維到動作采集,作品不僅在意念上越走越遠,同時在技術水平上也鉆研雕琢。

        歐洲在舞蹈錄影上的發展似乎更加多元,更加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德國皮娜.鮑希的舞蹈錄像更是充滿反思的沉重和戲謔的力量。80-90年代英國BBC中心的舞蹈頻道制作的大批舞蹈錄像作品,風格多樣,象《男孩》、《反轉》、《清一色男人垂死夢》、《手》、《暴風雨》等等作品,涉及到各種年齡的人群、社會問題、愛情、傳說、抽象理念、動作游戲等等。這一大批的作品對于舞蹈錄像藝術的發展影響頗深,也提供了研究舞蹈錄像風格特性的文獻。

        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電影節更是推動了舞蹈錄影的發展。美國的舞蹈電影協會、德國的科隆舞蹈電影錄像節、洛杉磯西部舞蹈影像藝術節、加拿大的舞蹈電影節,英國的“熒幕上的影像”藝術節、舞蹈荷蘭世界舞蹈電影節、挪威、阿根廷、西班牙都有諸如此類的舞蹈影像藝術節。其中以維也納世界音樂中心為基礎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賽為著名,從1990-2002年分別在法蘭克福、里昂、科隆、摩納哥等地舉辦過舞蹈影像比賽,并發展出摩納哥舞蹈錄影論壇等等系列,成為世界巡回舉辦和展示的舞蹈錄影藝術節。

        最近出現在眾多的舞蹈電影錄像節上的舞蹈電影作品合集,《為了攝影機的舞蹈》(又名《舞照》)用舞蹈電影新生代的六部經典之作,強調和表明了舞蹈與鏡頭之間的關系。其中的作品選自歐洲和北美電影藝術節,這些舞蹈電影向我們呈示了別樣的幽默、美麗、戲劇性、內在節奏……完全不同于舞臺上的某種力量,對于舞者和攝影機來說,都是充滿了挑戰性的視覺體驗。作品包括:瑞士的派斯克爾.邁格尼《白晝皇后》,美國的33種眩暈咒語《衡量》,英國、荷蘭的安尼克.萬姆《平靜中安息》,加拿大的勞拉.泰勒《鄉村三部曲》,麥克爾.唐寧《死角》,瑞士的派斯克爾.邁格尼《對側傷》。

        這六部作品長短不一,有的20分鐘,有的只有5分鐘,每個作者的角度都很堅定和獨特,也成為了當代舞蹈錄影藝術中鮮活的例證。《白晝皇后》由田園的靜寂慢慢蘇醒,三對散漫卻好動的男女,在傾斜山坡的青草上,失重的快樂著,全是呼吸,身體滾動的聲音,下墜,滑落,然后向山頂繼續奔跑。簡單的快樂里,睡意朦朧的小動作,在自然的景色當中,透出了一點悲情。舞蹈在失重和滾動當中完成,一次次美麗的沖撞。一些游戲打鬧親昵的小動作構成了輕松的情愛氣氛,也在喚醒這每個觀者回憶愛的味道和動作。凌亂舞步到清晨水中的寂靜之舞,燭光遍布的水面,三位少女為舞蹈而動容,為舞蹈而虔敬,或者說是我們對舞蹈的某種感動,感動舞蹈之人在未可名狀的命運面前的坦然和純真。《衡量》則在一個走廊之中玩耍著同一組的動作游戲。同一組動作,我們想象的角度,在安靜和踢踏的變奏當中,影像在特寫、透視里似乎在預言著某種被我們忽略的發生。生效的力量凸現得很生動。《平靜中安息》用一個葬禮的寓言讓我們回到了記憶的深處,死亡帶給我們的是悲傷和恐懼之外,還有很多留給在世之人的意外和真實。《鄉村三部曲》則是一場群體的詩意合唱,黑白粗糙的影像,空曠的工廠,夢境恍惚的叢林,一些非職業的普通人在田園的寂靜、歡樂和陽光中翩翩起舞。《走投無路》利用黑白影像,一個方向錯亂的墻角,在玩耍視覺游戲。人在倒錯的空間里慌亂惶恐。《對側傷》則是一部都市的情感變奏,溫情和暴力共存,記憶和現實對抗,偶然和命運相愛,在憤怒咒罵,用舞蹈來替代暴力之后,一切依然無法恢復平靜。

        雖然舞蹈影像的制作和活動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是關于其技術的發展以及舞蹈影像作品的文獻資料卻是鳳毛麟角。主編朱蒂.米托瑪整理出《電影和錄像中的可視化舞蹈》這樣一本至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囊括了舞蹈錄影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從大制作到低成本,都在這本書的視野之內,包括早期的先驅人物作品,同時也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可視化的范圍”,不限定于舞蹈錄影的作品意義,而是把歌舞電影、舞蹈記錄片都包容進來,也不失為一本詳盡的資料。其中又介紹了書中所列作品的制作背景和流程,可讀性極高。

        《舞蹈電影和錄像作品指南》則是Towers,Deirdre發表于1990,其中的作品和名字術語,都已過時,但是超過2000部的舞蹈電影錄像作品的記錄文獻,卻具有珍貴的資料性和使用價值。美國《為錄影而舞蹈——舞蹈電影錄像指南》則是Spain,Louise主編作品。在臺灣,焦雄屏著書《歌舞電影縱橫談》也是詳實地記述和分析了好萊塢歌舞電影的類型發展和時代意義。

        舞蹈錄像的制作教學,在西方的藝術教育當中,很早就存在于藝術系中的視覺藝術或影視制作當中。至今在綜合大學藝術系的舞蹈學科中,已經有頗為系統的教學體系和詳實豐富的資料咨詢。2003年12月美國加州大學藝術系的舞蹈博士麗莎.瑪麗.納格爾和約翰.克勞福德曾到廣東亞視舉辦舞蹈錄影制作的工作坊,對于中國這方面的教學亦有建設性和拓荒性的貢獻。短短的兩周時間,從舞蹈錄影藝術的淵源流變到實際操作,都進行了快捷的普及和交流。他們在加州大學亦有11周嚴密科學的舞蹈電視課程,舞蹈電影和錄像的認知、作品的觀后感、從舞蹈電視編舞、舞蹈錄影腳本的寫作、分析舞蹈電影和錄像的鏡頭語言、學習設備和剪輯、完成作品等等,有很多文本和資料可參考。目前,他們將軟件工程、技術言語融入舞蹈錄像新作——《上升》,以及其他為數不多的媒體作品和動畫制作作品。

        北京舞蹈學院近年也在中國大陸首次開設了舞蹈電視專業,蓄勢迎接一個舞蹈的數字化時代。

        舞蹈視頻游戲和大眾化創作

        20世紀90年代中國跳舞毯的狂熱潮流,幾乎達到每個人都需要一張塑料制成的,帶有簡單傳感器的腳印圖。似乎一夜之間,每個人都可以達到自己的跳舞夢想,曾經羞于見人的舞蹈訓練過程,完全可以在無人的家中完成,然后到公眾場合充滿自信的展示,不再在一群擁擠的、汗流夾背的群體中間掙扎著減肥和鍛煉美感,而是獨自享受卡路里的消耗,就像在黑暗中跳舞一般。跳舞毯借助了一個簡單的制品,看到了所有人跳舞的力量,流行的力量。然后來自日本的大型舞蹈游戲街機亮相世界,著名的舞蹈街機制作商科納美公司研制出諸多的舞蹈游戲,例如“舞蹈革命”系列之獨舞版本、對戰版本,“曼波舞蹈”、“舞蹈狂熱”系列、“80年代”舞蹈節奏、“啪啦啪啦天堂”等等種類繁多、而又分類精細的游戲街機,包括按照舞蹈音樂又有浩室、電子、放克、放克爵士、嘻哈、雷鬼等等,舞蹈人物多變,節奏復雜,游戲的界面色彩花哨、角度多變、熱鬧非凡。許多青少年在復雜的腳下變化的同時加入了諸多的手臂和軀干的動作,在游戲現場,如果是對戰的模式,氣氛也頗為火爆。這種被動跟隨電腦指示舞動到主動的進行加工創作,完全是人本的某種改變,舞蹈創作成為了某種本能的反映,從手忙腳亂、受制于高難度的節奏和步伐變化,到不滿足于征服和完成動作,而是加上了自己的風格和喜好,增加了機器之外的難度,準確地說,是樂趣,創作的樂趣。

        隨著韓國街舞和流行文化的大舉復興,韓國的“愛舞”網站推出了著名的三維動畫人物舞蹈教學和舞蹈桌面的系列,人物制作精美,而且不厭其煩的重復動作,可以慢放,可以從不同角度觀看,并且動畫人物帶有韓語的動作解說。舞者跳舞的場景可以自由轉換成地鐵、舞廳、城市街頭、舞臺等等。而且按照音樂電視中流行舞蹈的完整套路進行教學。在“愛舞”網站的舞蹈軟件有些名氣的時候,網站的互動,無限制下載就變成了會員制,付費下載新的舞蹈段落和舞蹈人物,包括舞蹈背景等等。按照商業化的路線擴大和穩定。舞蹈游戲有時也是舞蹈形象的推廣。許多著名的舞蹈演出,比如“大河之舞”的網站也推出了踢踏舞的舞步記憶游戲。電子技術的進步和電子游戲的普及,舞蹈也在通過著全新的形式接近大眾,通過全新的媒介和大眾對話。

        舞蹈的網絡閱讀和網絡互動

        網絡舞蹈的發展借助于動畫制作、互動網絡藝術的影響和網絡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主要體現在形象宣傳和提供與觀眾交流窗口;利用數字化技術在網上提供教學,提供大量的網上舞蹈資源;提供觀眾參與創作的互動界面,改觀創作觀念;利用網絡傳輸進行的遠程舞蹈的現場創作。網上舞蹈的模式集合了討論舞蹈、觀看舞蹈、學習舞蹈、創造舞蹈等多種交互功能一體,體現了全新的接觸舞蹈的形式。

        在線服務的發展,虛擬現實(VR)技術的進步,世界上的各個知名或是不知名的團體都可以借助網絡宣傳自己的舞蹈,散播自己的舞蹈影像,無論是皇家的芭蕾舞團,還是當代的小型舞團,無論大型的舞蹈節宣傳,還是個體的作品展示,網絡成為了一個平等的活躍的表演空間。“舞蹈之聲”、“倫敦舞蹈”等網站都存有一定的當代舞蹈家的舞蹈作品片斷。舞蹈作品的片斷和舞蹈教學的片斷在網上頗為流行,“另類爵士”則是以不斷更新的舞蹈組合片斷吸引著舞者和學習者的興趣。舞蹈網站“電子芭蕾”,也曾經用簡單的三維人物不停地重復每一個基本的芭蕾動作。網絡舞蹈以媒體流(舞蹈作品),以過去時的狀態,進行網上傳播交流互動之外,還有實時當下的呈現,還有進行狀態的跟進。很多觀眾對舞蹈排練很感興趣,舞者也在期待著某種了解。所以無論是作品的需要,或是魅力的噱頭,很多舞團的排練場安裝著攝像頭,網絡實時在線播放著舞者的排練。這些令我想起了曾經路過的一個網站,網站上可以24小時看見紐約廣場某個角落的場景。上班族,車輛,游客,日復一日的生活,攝像頭平靜地展示著生活的臉孔,沒有表達,波瀾不驚,網絡的舞蹈和心靈,只是你在觀看和關心別處的心靈。

        互動和數字化的另一個影響,就是企圖改變與觀眾的審美關系,以極端的自我去爭取最大的民主創作,企圖放棄所謂的藝術創作的完整性。觀賞還是創作,主動還是被動,網絡舞蹈的主要焦點放在了“分享”或是“共享”。共享資源,共享創意,共享記憶和情感,共享過去和生命中的某一刻。允許觀眾的情感經驗和靈感的介入,在共同主題之下的某種分享。筆者在99年參與的杜賽爾多夫舞蹈劇場的作品“卡夫卡研究”和后續作品中,也是通過在舞蹈團體的網站上大量的公開排練計劃,排練內容和進程,通過論壇采取網民的意見,不斷的改進作品。

        遠程舞蹈創作是基于網絡在線播放和傳輸技術之上,使幾個不同地域同時發生的舞蹈表演發生關系。現場投射的遠程影像和現場表演的當地舞者,時間和空間在這里發生了某種錯變和重組,遠程舞蹈并非是傳輸影像的形式,而是在追問舞者現時的發生,追問在傳輸的過程當中我們的表達是否還那么真實和可信,我們再次懷疑和質問這自己。

        諸多的動畫藝術家利用舞蹈的形象進行互動的網上藝術。“飛翔的木偶”網站是一個用SHOCKWAVE軟件制成的互動動畫網站,互動藝術家尼古拉斯.克勞斯早期的主要作品都是圍繞著舞者的形象和舞蹈的形式感去創作的。象“月亮部落”、“苦行僧之花”、“連奏”,舞者的軌跡和動作始終都跟隨著光標的移動,光標的點擊位置的改變而產生新的場景、隊形、節奏、背景,進行即興的編舞,甚至產生不同的音效。進入不同的背景,就像陷入某種記憶的漩流,蠻荒交織著夢境,舞蹈顯得傷感而又超現實的美麗。動畫互動的舞蹈從線條、平面兩維到立體的三維全景,互動的場景越來越真實。不久的將來,網上的參與者便可穿上傳感服裝,通過虛擬現實(VR)的交互與感知,在虛擬的環境體驗舞蹈的快樂。

        第2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1、生動幽默原則

        導游語言也應該具備生動形象的表達,這也是導游語言的藝術性和趣味性的具體體現。另外導游語言需要運用適當的幽默,因為導游人員在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相關的幽默,會使氣氛融洽講解更加生動有趣。

        2、靈活性原則

        在導游講解過程中,導游語言應該注重因人而異,因地制宜,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靈活使用語言進行講解,使特定的景點講解適應文化素養,審美各不相同不同層次的游客。導游人員要根據不同的游客靈活掌握講解內容,使其適應每一位游客,讓每一位游客能夠享受導游語言藝術之美。

        二、導游語言藝術的技巧

        1、語音技巧

        在導游講解中,包括語調、音量、語速,要善于進行語調變化,語調平淡的導游講解會缺乏活力,所以,語調應該有也有低潮,語調的變化能使語言具有節奏感,每個人的聲音都有其各自特點,也可以賦予不同的音調,使其適當的以情發聲,以聲帶情。導游人員的語調要自然優美,抑揚頓挫,發音清晰,語言要通俗易懂,而且導游人員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聲音強弱,要富有感彩和節奏感,在導游講解語速上應注意節奏快慢,如果導游人員一直以同樣的速度進行講解,缺乏感彩,會令人乏味,缺乏興趣。所以,導游人員要根據要講解的內容,游客的反應控制語速,講解語言速度的快與慢是相輔相成的,在講解過程中通常講快了游客跟不上或聽不懂,講的太慢,游客又失去興趣,所以導游人員應掌握好語速,該快就快,該慢就慢,快慢結合。

        2、口語化語言技巧

        導游講解過程中口語化語言是及其重要的,是導游人員必備能力之一,也是導游人員表達的方式,口語化能使導游人員和游客之間清楚明白的了解和接受對方,理解和接受是口語化的特征。當導游人員在講解時候,游客不感興趣,這時候導游人員應該注意語言的運用,首先應運用通俗易懂的口語化語言,其次在講解內容上注意技巧性,講解語言盡量口語化,避免使用難懂詞語,用口語化語言更加貼近游客,激發游客興趣。導游語言要盡量使用大眾化,淺顯易懂的詞語,使導游講解貼近游客。另外,強調導游語言的口語化,但是不能忽略導游語言的規范化。

        3、語言敘述方式技巧

        在導游講解中運用靈活多變,生動形象的的敘述方法,以便更好地吸引游客,在導游詞講解中如果只是按照順序方式講解就會顯得十分平淡,沒有吸引力,所以在講解中倒敘和插敘顯得尤為重要,如在講解過程中設置懸念等方法活躍氣氛,激發游客的旅游興致。在導游人員具體帶團的過程中,導游人員除了具備基本的導游方法和技巧以外還應該具備自己的特色,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樣,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導游效果。導游藝術的重要部分有導游方法和技巧。導游人員要吸引游客的注意力,激發游客的興致就必須講究導游的講解方法,提高導游的語言藝術。

        三、導游語言藝術的作用

        1、提高旅游服務質量

        旅游是人與人社會交往的活動,導游人員要接待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性格、愛好、信仰的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游客會表現出不通過的行為、習慣、性格和語言,在此過程中要使旅游團始終保持和睦融洽的氣氛,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就要求導游用靈活、幽默的導游語言打破沉悶的氣氛,避免尷尬的情況,用多樣的導游語言提高游客的游興;運用導游語言藝術能夠激發旅游者的積極性,提高導游人員服務質量。

        2、協調增進主客關系

        在不同的職業中,協調能力是必備的一種工作技能,所以對于導游行業來說也不例外,旅游者初次到達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旅游者的心理總會有一種不安全感和拘謹感,導游人員的語言藝術能夠起到協調作用縮短主客之間的關系。當導游與游客之間出現隔閡的時候,藝術性的導游語言藝術能夠化解雙方的矛盾,是協調主客之間關系的重要方式。

        3、提高導游員素質

        導游人員是最直接接觸旅游者,導游人員的素質和好壞,服務質量的高低,嚴重影響旅游業和社會聲譽,也關系到旅游國家和地區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在旅游過程中導游人員要以游客為中心,大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游客,導游員帶團過程中在游客心中確立威信,帶好團隊。語言藝術是導游語言的升華,對導游員素質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導游員在提升自己語言藝術的同時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自身的綜合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四、結語

        第3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一、什么是舞蹈?

        舞蹈和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清晨,在城市的街心公園,一群群的中老年人、有的隨著鑼鼓點在扭"秧歌"、有的跟著節奏鮮明的音樂跳"迪斯科"、還有的人在優美的旋律中跳著自編的"健身舞";晚間,在劇場可以欣賞到舞蹈或舞劇作品的演出、也可以到舞廳或聯歡會去跳交誼舞;節日期間還可以在一些公園等旅游點舉力的"游園花會"看到各地的民間舞蹈表演;如果有興趣和需要、你還可以到各種舞蹈訓練班學習芭蕾舞、民間舞、國標舞……來提高自己的舞藝。

        如果有人問:什么是舞蹈?我們將怎么回答呢?

        用簡明的話來說,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但是,這個人體動作,必須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另外,屬于人體動作范疇的藝術也有許多種,如雜技、啞劇、人體雕塑、韻律操等等。所以,舞蹈不同于別的人體動作藝術的主要方面是:它是以舞蹈動作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著重表現語言文字或其他藝術表現手段所難以表觀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細膩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鮮明的性格,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部的矛盾沖突,創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舞蹈作者(舞蹈編導和舞蹈演員)的審美情感、審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審美屬性。另外,由于人體動作不停頓地流動變化的特點,它必須在一定的空間(舞臺或廣場)和一定的時間中存在;而在舞蹈活動中,一般都要有音樂的伴奏,要穿特定的服裝、有的舞蹈還要手持各種道具,如果是在舞臺上表演,燈光和布景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也可以說舞蹈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

        二、舞蹈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藝術有哪些共同性?又有哪些區別?

        藝術是人類審美活動的大家族,它的成員有文學、美術、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雜技等。各個門類的藝術都是反映社會生活和表現人們思想感情的,但是藝術的反映和表現、不是一般的概念的抽象的反映和表現,而是個別的具體的形象和審美的反映和表觀。所謂審美的反映和表現、就是藝術家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審美理想,對社會生活進行選擇、概括、加工、并根據藝術的特點和規律予以創造性的反映和表觀。

        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人們創造了各種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的主要區別就是各有其獨自的物質載體和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段。文學的物質載體是語言、文字;美術的物質載體是紙張、畫布、顏料、油彩,它的主要表現手段是色彩、線條、構圖和造型;音樂的物質載體是聲音;戲劇的物質載體是人們在舞臺上的行動(表演活動),除舞劇外,主要以語言、歌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電影的物質載體是人們的表演通過科學技術的方法攝制在膠片上,用電光在銀幕上放映出來;曲藝的物質載體是一至二、三人在舞臺上的表演、其主要表現手段是說和唱。雜技和舞蹈有著共同的物質載體--人的身體是其主要的藝術表現工具,多數雜技品種和舞蹈一樣,是以人體的動作、姿態造型和構圖變化為主要表現手段。雜技也是一種表演藝術,演員也塑造一定的角色,但是它不像舞蹈那樣著重表現人物情感的發展過程,一般不具有情節事件,而是通過高難度的技巧表演,表現出一種概括性的勇敢、堅毅、智慧的品格力量。因此,雜技具有更多的觀賞性和娛樂性。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動作也要具有一定的技藝性,舞蹈演員要具備跳躍、旋轉、翻騰、柔軟、控制等高難度的技巧能力,但是,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難度的技巧動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表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種手段。如果在舞蹈作品中,以手段作為目的、演員高超的技藝不以反映生活、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為其存在的前提,或是不以舞蹈內容出發采選取相應的舞蹈動作技巧,而是以展示演員所掌握的舞蹈技巧能力出發,那就會使舞蹈作品由于內容和形式的脫節,或是缺乏藝術的完整性,而陷于失敗,舞蹈演員的技藝本身也就淪入了雜技性的技巧表演,而喪失了舞蹈藝術的基本品格。

        三、舞蹈的起源--舞蹈藝術是從哪里來的?

        據藝術史學家的考證,人類最早產生的藝術就是舞蹈。在遠古人類尚未產生語言以前,人們就用動作、姿態的表情來傳達各種信息和進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以后由各種聲音發展成為語言和音調以后,才相繼產生了詩歌和音樂。在勞動中,由于制造工具,人的手逐漸變得靈巧起夾,又誕生了繪畫和雕刻。隨著人類的進化,思維能力和認識事物水平的提高,曲藝、小說、戲劇等藝術才相繼被創造出來。那么,舞蹈作為一種最古老的藝術,它的源頭來自哪里呢?

        我國古代和古希臘的神話傳說中說,人類是從天帝那里學來的舞蹈、或是人類受到掌管舞蹈的女神的啟發才創造出舞蹈來。我們知道,古代的先民,對神和人的概念的理解,并不像現代的人分得那樣清楚。那時的人們往往把一些具有不凡才能的人、超出一般人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或是對于人類作出大較大貢獻的人,都看成是神的化身,或是能通神的人。現在,我們知道,各種各樣的神都是人根據自己的影象為基礎,經過想象而創造出來的。是神創造了舞蹈,歸根結底也就是我們人創造了舞蹈。那么,人又是如何創造了舞蹈呢?

        有的學者認為,人由模仿的本能,舞蹈是人用有節奏的動作對各種野獸動作和習性的模仿。有些舞蹈還是對一些自然景物動態形象的模仿,如柳枝的搖曳、海浪的翻滾、風的飄蕩旋轉等等,人們都可以模仿它們進行舞蹈。

        也有學者認為,在藝術的起源中,模仿雖然重要、但還不是真正的起因,藝術的起因是"游戲的沖動",游戲是自白的人性的表現。游戲也是人類最終脫離動物界的標志。這里的的游歡,是指人的審美需求,即以假象為快樂。如人模仿動物的舞蹈、就是通過這種假象的游戲來獲得快樂和宣泄自己的情感。

        還有學者認為,由于原始人的思維分不清主客觀的界線、認為一切自然物都和自己一樣是有靈魂的,由此而產生了圖騰崇拜、原始宗教、巫術祭祀等,而這些活動都離不開舞蹈,甚至舞蹈是巫術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最主要的表現手段。因此,有人斷言"一切跳舞原來都是宗教的"。

        不少學者從原始人為了生存的需要,把繁衍下一代看作是非常重要約事情,而舞蹈是擇偶、求婚和進行情愛訓練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因此認為舞蹈起源于活動。而有的學者,認為舞蹈不僅表現人的情愛,人們的各種激越的情感,人們生活中有重大意義的情感和活動,都會用舞蹈來表觀。再沒有別的藝術行為,能像舞蹈那樣的轉移和激動一切人類,我國古代樂舞理論中就有:"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也生動地說明了舞蹈是表現人們最激動的情感的產物。

        我國有很多學者主張舞蹈起源于勞動的理論,因為勞動是人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勞動創造了人自身,是勞動使人脫離了動物界,是勞動創造了人類社會。在原始人的舞蹈中,表現狩措和種植以及各種勞動生活的占有最大的比重。

        我們認為以上各種舞蹈起源的理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十分完整和全面,因為舞蹈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種社會現象,它的起源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構成一樣都不是單一的,而是有著多種因素的,所以人們主張"勞動綜合論",即:舞蹈起源于人類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實踐和其他多種生活實踐的需要,如果再詳細一點來說,舞蹈起源于遠古人類在求生存、求發展中勞動生產(狩措、農耕)、、健身和戰斗操練等活動的模擬再現,以及圖騰崇拜、巫術宗教祭祀活動和表現自身情感思想內在沖動的需要。它和詩歌、音樂結合在一起、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

        四、舞蹈有哪些種類?

        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它也是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根據舞蹈的作用和目的,舞蹈可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生活舞蹈是人們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舞蹈活動;藝術舞蹈則是為了表演給觀眾欣賞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習俗舞蹈,又可稱為節慶、儀式舞蹈,是我國許多民族在婚配、喪葬、種植、收獲及其他一些喜慶節日所舉行的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表觀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特征。宗教、祭祀舞蹈,是進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舞蹈形式。主要用以祈求神靈庇佑、除災去病、逢兇化吉、人畜興旺、五谷豐登,或是答謝神靈的恩賜;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的一種禮儀性的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以表示對先祖的懷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對自己的保佑和賜福。

        社交舞蹈,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舞蹈活動。一般多指在舞會中跳的各種交際舞。另外,我國許多少數民族在各種節日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多是青年男女進行社會交往、自由選擇配偶的社交活動,因此,也可以說是各民族的社交舞蹈。

        自娛舞蹈,是人們以自娛自樂為唯一目的的舞蹈活動。用舞蹈來抒發和宣泄自己內在的情感沖動,從而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

        體育舞蹈,是舞蹈和體育相結合,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煉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韻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上舞蹈,以及我國傳統武術中的舞劍、舞刀和象征模擬各種動物、特定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戲等均是。

        教育舞蹈,是指學校、幼兒園等進行審美教育的舞蹈活動,以及開設的舞蹈課程,用來陶冶和美化人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藝術舞蹈,是指由專業或業余舞蹈家,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進行藝術的創造,從而創作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藝術形象,由少數人在舞臺或廣場表演給廣大群眾觀賞的舞蹈作品。由于藝術舞蹈品種繁多,根據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根據舞蹈的不同風格特點來區分,有:古典舞蹈、民間舞蹈、現代舞蹈、當代舞蹈和芭蕾舞。

        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間舞蹈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并經過較長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義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獨特風格的古典舞蹈。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民間舞蹈: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歷史進程中集體創造,不斷積累、發展而形成的,并在群眾中廣泛流傳的一種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由于各國家、各民族、各地區人民的生活勞動方式、歷史文化心態、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現代舞蹈:是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在歐美興起的一種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學觀點是反對當時古典芭蕾的因循守舊、脫離現實生活和單純追求技巧的形式主義傾向;主張擺脫古典芭蕾過于僵化的動作程式的束縛,以合乎自然運動法則的舞蹈動作,自由地抒發人的真實情感,強調舞蹈藝術要反映現代社會生活。

        當代舞蹈(新創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種風格的新風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據表現內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鑒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種風格、各種舞蹈表現手段和表現方法,兼收并蓄為我所用,從而創作出不同于已經形成的各種舞蹈風格的具有獨特新風格的舞蹈。

        芭蕾舞:是一種經過宮廷的職業舞蹈家提煉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劇場舞蹈。"芭蕾"這個詞本是法語"ballet"的音譯,意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腳為運動部位的動作總稱。法國宮廷的舞蹈大師們為了重建古希秸融詩歌、音樂和舞蹈于一體的戲劇理想,創造出了"芭蕾"這樣一種融舞蹈動作、啞劇手勢、面部表情、戲劇服裝、音樂伴奏、文學臺本、舞臺燈光和布景等多種成份于一體的綜合性舞劇形式,在西方劇場舞蹈藝術中占統治地位達300余年,至今已歷四個多世紀。1958年北京舞蹈學校建立引進俄羅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第二類,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特點來區分,有: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

        獨舞,由一個人表演的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雙人舞,由兩個人表演共同完成一個主題的舞蹈。多用來直接抒發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現人物的關系。

        三人舞,由三個人合作表演完成一個主題的舞。根據其內容可分為表現單一情緒和表觀一定情節,以及表現人物之間的戲劇矛盾沖突等三種不同的類別。

        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稱為群舞。一般多為表現某種概括的情結或塑造群體的形象。通過舞蹈隊形、畫面的更迭、變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動作、姿態、造型的發展,能夠創造出深邃的詩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組舞,由若干段舞蹈組成的比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個舞蹈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它們又都統一在共同的主題和完整的藝術構思之中。

        歌舞,是一種歌唱和舞蹈相結合的藝術表演形式。其特點是載歌載舞既長于抒情,又善于敘事,能表觀人物復雜、細膩的思想感情和廣泛的生活內容。

        歌舞劇,是一種以歌唱和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來展觀戲劇性內容的綜合性表演形式。

        舞劇,以舞蹈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段,并綜合了音樂、舞臺美術(服裝、布景、燈光、道具)等,表現一定戲劇內容的舞蹈作品。

        第4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一)舞蹈內容舞蹈是傳遞美的藝術,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舞蹈都能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美的舞蹈首先是內容美,內容是一個舞蹈審美客體的首要構成因素。

        1.舞蹈題材的選擇。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題材來源于生活,并經過精心提煉和加工才可以在舞臺上表現出來,舞蹈題材要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弘揚社會主旋律,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給現代人帶來精神鼓舞。同時舞蹈的題材還要適合舞臺表演,舞蹈演員通過優美的動作和飽滿的感情演繹出來,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和震撼。

        2.舞蹈主題的選擇。主題是舞蹈藝術作品的升華,不僅要體現現實價值,還要彰顯時代意義。以廣受觀眾喜愛的舞蹈《絲路花雨》為例,該舞蹈主題非常鮮明,舞者用千姿百態的舞姿將敦煌藝術的魅力重現展現出來,觀眾在欣賞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舞蹈本身的美感享受,也不由得將國人偉大的藝術成就與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聯系在一起,主題得到進一步的升華。實際上,即便是同樣的題材,主題不同也會給觀眾帶來截然不同的美感,悲劇是舞蹈編劇常用的主題營造手段,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來否定丑的存在,因此悲劇主題在舞劇中往往更能給觀眾帶來美的震撼感。

        3.舞蹈意蘊的營造,意蘊是觀眾在欣賞舞蹈過程中所獲得的感官上的感受和反思,意蘊的營造一方面依賴于舞蹈的題材和主題,另一方面與觀眾的審美能力息息相關。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觀眾對舞蹈的情節設計要求不高。再加上人們對舞蹈藝術的欣賞水平還很低下,因此較難理解舞蹈作品的意蘊。隨著人們審美水平的提高,相信人們會更加注重舞蹈作品的內涵和底蘊。

        (二)舞蹈形式舞蹈的形式豐富多彩,與社會生活的豐富多變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舞者用多樣化的舞蹈形式將舞蹈的內容充分展現出來,達到舞蹈內容美和形式美的統一。舞蹈形式包括人體、舞蹈動作等多個部分。

        1.人體,人體是舞蹈藝術最基本的載體,觀眾在欣賞舞蹈藝術時,最先看到的就是舞蹈表演者,舞蹈表演者要有和諧的體形,男舞者身材修長、身軀矯健,女舞者曲線優美、氣質出眾,能給觀眾帶來美的視覺享受。

        2.舞蹈動作,舞蹈動作是舞者在舞臺上呈現的人體動作的造型和旋律,一名優秀的舞蹈表演人員必須經過長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才能掌握規范的舞蹈動作,舞蹈動作要體現美觀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舞蹈動作要講究規范性,盡管舞蹈是藝術家某種藝術風格的體現,具有個性化的特征。但舞者并不能憑空來創作舞蹈動作,不同風格的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體現某種特定風格。例如舞者在表演時都要做到動作簡潔、干凈、利落,動作整體分明,不生硬板滯等規范要求。二是舞蹈動作要有節奏感。舞蹈動作的幅度大小、速度快慢等實際上都是節奏的掌控,所有舞蹈動作都需要通過一定的節奏來呈現出來。正如我們上文所敘述的那樣,舞蹈的題材主要來自于生活,舞蹈動作也從生活中的動作提煉出來,但生活中的節奏不太鮮明而且較為零散,為了增強舞蹈的節奏感、體現舞蹈藝術的魅力,舞者會將生活中的節奏進行抽象化和形象化處理,使其更適合舞臺演出。例如中國古典舞《踏歌》,就是將生活的踏足動作進行形象化處理,舞者用斂肩、含頜、掩臂、擺背、松膝、擰腰、傾胯等舞臺動作,創造出整體劃一的節奏感,帶給觀眾美的體驗。

        3.舞蹈語言,舞蹈語言是舞蹈動作的連綴。一般來說,舞蹈語言要有飽滿的感情,要和諧流暢,富有表現力,如陳愛蓮的《蛇舞》,那個平躺在地上,彎旁腰成一個圓圈纏著獵人,身體像蛇一樣慢慢蠕動的動作,形象十分生動,進而揭示出像毒蛇一樣的惡人的陰險性格,從而使舞蹈獲得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三)舞蹈情感情感是所有藝術形式的核心部分,藝術的根本特征就是情感的表現。一部舞蹈作品只有飽含情感,才能在深度和廣度有所突破,才能獲得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舞蹈表演本身并不僅僅是人體本身和舞蹈動作的展示,更主要的是通過人體和動作所表達出來的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一名優秀的舞蹈表演者不僅要掌握熟練的舞蹈動作,還要充分體會藝術作品中人物的內在情感,舞蹈演員不能離開舞臺角色去炫耀自己的舞蹈技巧,也不能在舞臺上隨性的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是要進入到舞蹈作品的情境中去,以作品角色的定位去把握人物性格和情感變化,演員在舞臺上展現的不是自己的情感,而是所演繹角色的情感世界。例如舞蹈《祥林嫂》中,演員劉敏用整個心靈在體驗角色的悲慘身世,在表演結束后,依然沉浸在人物的情感中不能自拔。需要指出的是,舞蹈的情離不開理的制約和規范。一個舞蹈作品只有以情感人,它才有藝術感染力,才能吸引廣大觀眾,但是,這個情又不能不以理作為準則。理是對物的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在人的主觀世界的反映,只有合乎理的情,才是舞蹈作品所需要的情。舞蹈作品不僅要以情感人,還要以理服人。

        二、結語

        第5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文化傳承創新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職能之一,作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要切實地發揮這一職能卻不是簡單的事情。中國現代教育體系是在西方教育理念影響下建立起來的,加之西方國家強大的綜合國力帶來的強勢文化,使得我們的藝術教育在許多方面都顯示著西方文化的深刻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可喜的是,自上世紀末開始,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了這一問題,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不斷深入,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獨特的藝術性,這也掀起了藝術教育的一次革新。時至今日,非遺保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視也不再是一句口號,但是在教育體系中如何開展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卻是直至今日依然存在許多模糊成分的話題。通過對中國教育體系的梳理,不難發現,在高等教育的范疇中,最適合傳統文化生根發展的土壤恰恰是藝術教育。在教育學的概念中,“藝術的教育涉及對藝術創造藝術欣賞藝術評價能力的培養,包含對藝術史的認知和理解,對藝術作品的感官體驗,對作品創作審美的評價思辨以及對于藝術創作技能的訓練養成”,這是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區域特色文藝展開研究、傳播和創新發展的良好平臺。需要加以說明的是,“藝術教育在當代具有兩種培養指向,一是藝術人才的培養,二是普通民眾藝術審美修養的提高”。高校藝術教育顯然是屬于后一種指向的,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高校藝術教育不同于專業教育,同樣是集中在藝術的傳承教育上,藝術教育更側重的廣度和審美能力的培育,專業教育則更強調深度和專業技能的傳承。藝術教育的這一特性使其天然地適合于傳統文化的宣傳推廣,適合于提高全民族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和保護意識。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藝術教育的實效也是困擾許多地方高校的重要問題,作為生長在華夏文明土壤中的受教育者,將西方文化為背景的交響樂作為主要的鑒賞內容,無疑也是存在著一些文化上的代溝,華夏文明同樣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文化成果,它也理應成為藝術教育的內容,尤其是對于炎黃子孫而言。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藝術引入到藝術教育體系中,也是高校藝術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是藝術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的具體舉措。

        二、河南民間舞蹈自身的優秀品質,是其推動藝術教育健康發展的保障

        河南自古以來便處于華夏中心區域,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的舞蹈不僅體現著華夏文明的較高水平,也深刻地影響著中華舞蹈藝術的發展,河南民間舞蹈是漢民族舞蹈的重要代表,將河南民間舞蹈進行便于高校藝術教育開展形式的改造,對于河南民間舞蹈本身就是一種提煉和總結。目前,仍然活躍在民間的河南民間舞蹈約有二百余個,他們是人民群眾抒發感情,自娛自樂的重要形式,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這些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樣,既有表演形成的各類中小劇團,也有自發組織起來的自娛自樂團體,更多的則是演化為吉慶節日的固定內容。河南民間舞蹈不僅在藝術本體性特征上具有獨特的魅力,同時它也是人民群眾對現實生活的一種反映,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民間舞蹈不僅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貼近人民生活,能及時準確地反映時代的變革,適應社會的發展”,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喜的是,近些年來河南民間舞蹈受到了文藝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借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渠道,一大批民間舞蹈紛紛再次煥發活力,其中一些優秀的代表被收錄到非遺保護目錄中,比如沈丘縣的《槐店文獅子》,博愛縣的《蘇家作龍鳳燈》,湯陰縣的《跑帷子》,蘭考縣的《麒麟舞》,鞏義市的《小相獅舞》已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省內也開展了非遺保護活動,建立了省市兩級非遺保護體系,約有40多個民間舞蹈被收入其中,諸如潢川縣的《火淋子》,新安縣的《九連燈》,洛陽市的《曹屯排鼓》,長葛市的《蓮花燈舞》,漯河市郾城區的《雙獅舞》等就是優秀的代表。河南民間舞蹈品種豐富、表演形式多樣,藝術魅力動人,這是一筆寶貴的巨大文化寶庫,完全有可能被吸納到高校藝術教育體系中,它能夠勝任藝術教育教學的任務,并且能夠保證教育教學的文化品質。

        三、河南民間舞蹈納入高校藝術教育的方式

        高校藝術教育在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而言,現代傳承的重要途徑可以說是學校教育,更深入地也可以說是高校教育”。將區域特色文藝納入到高校藝術教育體系中,是高校實現其服務社會文化發展、文化傳承職能的重要方式。

        1.教育行政機構和高校管理決策者要提供大力的支持。民間藝術進校園、進課堂,首先需要政策層面上的扶持。民間藝術,尤其是那些已經瀕臨失傳的優秀民間藝術,需要高校藝術教育這個傳播的平臺,但不可否認的是,民間藝術中存在著一些庸俗的、落后的內容,需要一個提煉的過程。因此,教育行政機關和高校管理決策者應該鼓勵建立起以河南民間舞蹈文化為內容的研究機構,調動起高校藝術教育工作者參與民間文藝發展的積極性,制定出相關政策措施,以設立課題研究專項、專項研究成果評獎、相關征文征集、專項資金投入、示范中心評選、資金資助等方式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并將上述活動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價、教學實力考核及教師職稱考評的參考條件,通過各項活動的定期舉辦,以爭取在該項工作中開創出新的局面。

        2.把握高校轉型發展的契機,將河南民間舞蹈補充到學科體系中。隨著中國社會的高速發展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深入人心,中國傳統文化再次受到全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關注,中原傳統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代表具有重要的社會影響力,在目前高校教改的大形勢下,應該依據河南本土特點,建設一批具有濃郁河南本土色彩的新型專業,培養出符合河南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一方面彌補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另一方面也可擴大中原特色傳統文化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此外通過這類專業的設置還可以帶動相關的教學、科研活動的開展,形成教學相長、科研促進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來為河南民間舞蹈的傳承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并以此來打造河南教育的特色和品牌,重塑河南教育的輝煌。

        第6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作者:趙琛 單位: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講師

        計算機數字技術對藝術推波助瀾的同時,帶來了“重技術,輕創新”的問題值得深思。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活動受制于計算機、程序等硬件框架中,難以真正實現設計藝術創新的突破。設計作品的優劣從某種角度來說,是由設計思維的深度來決定,而我們從這幾年學生的設計作品和課程作業不難看出,學生對計算機的依賴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很多學生認為學習和從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最重要的就是熟練運用計算機及其相關輔助軟件,學生極其不重視設計理念的形成,忽視在設計語言方面的突破,重形式、輕內涵,一心埋在數據材料庫里東拼西湊,很多作業都缺乏設計原創性。計算機數字技術的應用是數字媒體設計藝術創作的基礎,其成果依存于計算機處理技術,因而其兼具了藝術表現和技術特效,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傳播理念。因此,計算機數字網絡時代更需要清晰、獨創而富含文化底蘊的設計藝術創新,在數字媒體藝術教育中強化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勢在必行。

        作為一門創新性學科,需要設計主體具有超強的行業前瞻性和創造意識,而創造性思維能力是設計主體整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架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支柱。因此,數字媒體藝術教育的目標即是在熟練掌握計算機輔助工具的同時,培養有創新能力的綜合型設計藝術人才,教學的重心仍舊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首先,設計理念的創新是數字媒體藝術創新的基礎,它是數字媒體藝術設計解決問題和進行思想交流的核心。設計語言和表現手法的創新等藝術形式都是在設計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計算機數字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設計表現工具,在為數字媒體藝術創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似曾相識”的設計作品也是比比皆是。這說明設計理念創新在數字媒體藝術活動中具有決定性意義。設計理念的創新需要設計者具備廣泛的知識、深厚的藝術修養和生活閱歷,這樣才能在變化萬千的設計領域中不斷傳達有益而獨到的設計理念。其次,設計理念的準確傳達需要結合計算機數字媒體技術語言來實現。語言是傳達信息的媒介之一,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創新中,使用什么樣的語言形式是決定設計理念傳達準確的關鍵,其直接性、準確性和獨特性在人們交流思想、文化傳播、信息交互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受眾也正是通過設計語言與自身經驗加以印證,最終明白設計者所希望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內涵。計算機技術為設計語言創新提供了新的藝術樣式,它是區別于語言這種理性符號系統的另一符號系統,因此,加強對計算機數字媒體語言的創新性研究十分重要。

        通過仔細探尋生活中一切可能采用的元素,結合技術創新充實到設計語言的創新中,使得設計語言的創新形式能夠準確獨到地闡述設計理念。創新是人們對過去經驗或知識的超越而不斷地推陳出新,創新是設計藝術發展的內在要求,是設計藝術的靈魂,但是創新并不是對傳統的拋棄,而是對人類傳統文明、精神和文化精髓的延續和發展。因此,在數字媒體藝術領域,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設計理念的創新,加之以拓展豐富的設計語言并輔之以先進的技術。盡管數字媒體藝術是在數字技術高速發展基礎之上應運而生的新興學科,但是它仍然需要在技術的基礎上體現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創造性,這是設計藝術的核心所在,也是數字媒體藝術蓬勃發展的根基所在。結語數字媒體藝術是一門跨學科專業,其既體現了藝術的個性化,也實現了學科的多元化,它將藝術、科學和社會經濟整合為一體,努力實現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人才的培養。而創新型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要注重創新潛質的挖掘,能熟練利用計算機新媒體設計工具進行藝術作品的設計和創作的復合型應用設計人才。因此,計算機時代下的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在要求完善合理的知識結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強烈的創新意識、較高的技術素質同時,也要提供學生具有開放性、行業參與性和實踐性的探索平臺。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科技展示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全面開發適應知識經濟與信息時代所需要的綜合數字媒體藝術人才而努力。

        第7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數千年書法藝術的偉大生命力,在其根植于中華民族智慧,根植于中華文化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根植于中華民族生產力發展的迫切需要,根植于中華民族文明進步的沃土,所以傳承的本質,應從中華文化尋根與發展中尋找答案。

        當中華文明還處在襁褓中時,作為萌芽狀態的書法藝術便誕生在華夏母親的搖籃里。古老中華在文明進化之初期,由結繩記事的蒙昧時期到倉吉造字文化文明的轉化,即根植了書法藝術驚人的智慧與靈根。據唐代張懷王灌《書斷》記載:倉吉“博采眾美,合而為字”,倉吉獨具慧眼拮取自然之美造出文字,這叫作“依類象形”,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把古人造字方法歸納為六種,稱為“六書”。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象形文字象圖畫一樣再現自然,記載自然,傳替自然信息,這種象形之美,就是中華書法藝術的美的萌芽和靈根,是先人書法美的偉大創造。

        《漢文字是書法藝術的載體之本源,象形與會意是傳統書法的藝術本源,漢文字以象形、會意為特色,在爾后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變化萬象,起源于象形意義的中國初期古文字,“形無定體,筆無定畫”,至小篆經省改,才出現形體方整、筆畫圓勻的定型化書體,但仍保留形象痕跡。經過漢代隸書的變化以后,漢字由繁復的象形文字,趨向于符號化、抽象化、簡筆化,但它的象形性質依然存在,又如魯迅所說:“將形象改得簡單,遠離了現實。篆字圓折,還有圖畫的余痕,從隸到現代的楷書,和象形就天差地遠。不過那基礎并未改變,天差地遠之后,就成為不象形的象形字。”(《門外文談》).可見中國書法藝術源于無法,變而有法。創新是結于有,起于無,又承于有,變于無。但萬變不離其綜,象形與會意的藝術本源沒有變,漢文字的載體本源沒有變。這是其他語言文字所不能比擬的。“象形”或“不象形的象形”,是漢字最基本的特點,也是繼承與發展傳統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內容和規律。

        那么如何對待書法藝術繼承傳統與創新的關系呢?筆者認為:傳承和創新是書法藝術發展歷史過程不可分割的鏈條,繼承首先是對先人書法藝術創新精神與成果的繼承。

        提倡尊崇優秀傳統,必須解決繼承什么?如何繼承?筆者認為繼承書法藝術的優秀傳統,首先必須繼承先賢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成果,這些是先賢書法藝術智慧的結晶。只求復寫傳統的“傳統唯美主義”或脫離優秀傳統“創新”的“流行主義”對發展書法藝術都是偏頗的、畸形的、是不可取的,先賢探索的書法藝術發展規律和創新成果是傳統書法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傳統,優秀傳統是創新的結晶,創新是傳統的發展。只有深刻認識傳統書法藝術發展的規律,才切身感受到創新才是揭示傳統書法藝術經久不衰的發展規律的精髓所在。

        繼承傳統,在于推陳出新。創新更是漸進中繼承,繼承中的變革。如石鼓文是上承西周金文的精粹,下啟秦代小篆的楷模,被后人譽為“書法第一法則”,至今仍引人入勝。大篆、小篆、隸書(如前)都有其傳承與演變的軌跡,小篆都是中鋒、藏鋒用筆、線條挺勁圓勻,富于立體感,結構整齊對稱,它把莊嚴凝重與舒展自如統一與于崇高肅穆的氣度之中,在書法藝術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權威嚴統一的特征,這是秦篆反映的時代精神。“隸書”作為書法史上一個偉大的變革。漢朝“漢承秦制”“秦篆漢隸”,漢朝隸書發展逐漸定型,與此同時草、行、揩都逐漸從隸書中演變出來。民間習隸書的熱情蔚成風氣。定型后的隸書徹底消滅了漢字的象形形態,造成了漢字形體的巨大變化。漢隸脫胎于篆書又大異于篆書,是從筆畫到結字方正平直化的新書體。漢隸具有波、磔之美,創“蠶頭”、“燕尾”筆法,用筆方、圓、藏、露諸法齊備。同時它又為未來書法藝術的發展前景開拓出廣闊的前景,為后來的草書、行書、楷書的產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可見真正意義上的創新,是傳承基礎上的創新,繼承也是創新基礎上的繼承。書法藝術的發展史本身就遵循著揭示的辯證唯物主義的發展史觀。

        流行書風該如何認識啊?筆者認為流行是傳承和創新結合、推進社會文明的結果,流行書風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技法上都是深受社會歡迎的書法藝術極至之法,流行則是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會合的“貝多芬交響曲”。歷史上流行書風是因其釋放了書寫的效率,拓展了美的視野,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方能千年流行。根據社會生產生活需要去創新與發展是書法文化的生命。流行書風是適應社會生活需要而為社會廣泛接受和喜愛的創新書體書風,脫離社會需要雖標新立異,矯揉造作、即使名噪一時,但終歸不能“萬紫千紅總是春”。書法藝術流行數千年無一不與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結下深厚的根源,格調高古的甲骨文取代結繩記事適應人類蒙昧向文明的起步,小篆適應中華一統的文化文明的需要,是中華大地邁出了書同文的堅實腳步,隸書、草書都順應了社會生產生活的書寫便利解放生產力的需要,“草書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其后產生于漢代的草書,西漢黃門令史游作《急就章》,東漢章帝甚喜愛,因而名“章”草,章草傳承了隸書的筆畫形跡,仍有波磔,字字獨立不連,實際上是隸書的草率寫法,杜度、催瑗便是東漢章帝時代聞名的章草書法家,漢末張芝傳承章草又進一步“草化”,將上下字的筆勢牽連相通對偏旁作了許多省略和假借,而創今草。張旭,懷素將書法藝術的創造性“心靈之音”得到神靈極至的發揮。通觀古今流行書風無一不是傳統與創新相交融的結晶。

        楷書是數千年書法文化中應用最廣與流行最持久的書體,草書是揚棄了漢隸的規矩追求書寫速度,至今的簡化漢字無不得益于草書創造性的書寫藝術。魏太傅鐘鷂對楷書作了重大的改革,以橫代替“蠶頭”、“燕尾”又融入篆書、草書中的圓筆法使楷書定型化,加之其超妙入神的書寫藝術,新體楷書很快得到了推廣。又如流行至今的行書據說為漢末書法家劉德升創造的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其法蓋簡易,相間流行,故謂之行書”劉書人稱“風瞻妍美,風流婉約,獨步當時。”王羲之創造的行草繼承古跡中古掘樸質的風格為妍美流便的新書風格,古人喻之為“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王羲之“博采眾"美,熔鑄古今”,其神韻超逸的《蘭亭序》傾倒千載書家,可見流行書風不僅是當代的更是歷史和未來的,不僅是書家自娛自樂,更是社會發展的責任和貢獻,不僅是別出心裁,而是高超傳統藝術和革新智慧交融的結晶。不是書家冥思苦想的結果,而是適應時代需要的產物。超級秘書網

        第8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審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不斷增強,舞蹈藝術已經成為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提高人民大眾的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舞蹈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不斷繁榮帶來了群眾文化生活的極大豐富,群眾文化多樣性反過來推動群眾舞蹈藝術的發展,當前,舞蹈藝術已經成為人們喜聞樂見且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審美形式之一。然而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相一致的是,當前我國群眾性的舞蹈藝術活動開展實踐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集中體現在舞蹈場地和器材的缺乏,社區健身舞蹈運動參與程度較低,這一現狀在我國當前方興未艾的全民健身運動中有一定的內在不和諧性。相關調查表示,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舞蹈藝術參與者大多數停留在舞蹈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各種舞種的知識學習和技術訓練基本都停留在最初層面,難以深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筆者從我國群眾文化建設中舞蹈藝術的開展現狀出發,分析舞蹈藝術在其中占據的重要地位發揮的關鍵作用,并根據相關問題提出一定的解決策略。

        2舞蹈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

        2.1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大眾化舞蹈藝術能夠推動群眾文化建設大眾化,亦即促進舞蹈藝術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舞蹈藝術的全部內容無論是舞蹈形象還是舞蹈動作從本質來說都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是從人們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取材積累,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加強對生活感受的積累并從中提煉出更具象征意義的形象和動作,從而創造出符合人民大眾審美需要的舞蹈藝術作品。2008年汶川地震后,為了實現舞蹈藝術對地震中逝去生命的懷念而創作的《舞集•大地》由于有著深刻生活經驗而備受人們關注對于表現人們的情感體驗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只有將舞蹈藝術始終植根于社會實踐和人們生活才能從中獲取營養積累經驗并最終創造出符合人們需要的群眾文化形式。

        2.2增強群眾文化建設時代性舞蹈藝術具備與時俱進的特點,因此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舞蹈藝術同樣能夠增強群眾文化建設的時代性,促進群眾文化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舞蹈藝術的發展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無論是舞蹈藝術自身發展的規律還是舞蹈藝術的外部環境都會對舞蹈藝術的發展創新帶來重要影響,因此,為了實現舞蹈藝術的與時俱進就要增強舞蹈藝術的時代性,增強其鮮活的生命力。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舞蹈藝術的發展不斷呈現開放姿態,在人們觀念更新的同時舞蹈創作的主體意識不斷突出,舞蹈藝術越來越具備時展所充斥的樂觀主義和理想主義,同時在個性發展的基礎上不斷豐富著個體審美色彩。在群眾文化建設過程中,包括劇場舞劇、廣場舞蹈、娛樂性舞蹈、健身性舞蹈等在內的各種舞蹈形式不斷創新發展,包括節日慶祝、商業慶典等在內的各種文化活動均有著鮮活的舞蹈藝術的元素。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舞蹈藝術的發展也越來越多地受到舞蹈藝術自身發展的內部規律所決定,在舞蹈藝術自身規律決定的基礎上,現代舞蹈藝術的發展還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文化的制約,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舞蹈藝術的現代化和市場化。群眾文化建設中的舞蹈藝術無論是舞臺背景、動作語言還是其受到影響的時代政治、經濟因素都共同推動了群眾文化建設的現代化,增強了舞蹈藝術對群眾文化建設中的時代屬性。

        2.3加強群眾文化建設地域化我國境內有著多種形式的民族舞蹈,無論是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回族舞蹈還是云南貴州等地的苗族、彝族舞蹈都是在特定地域內產生并服務于當地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作為在生活與實踐中產生的一門藝術,舞蹈藝術隨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不同地理環境等顯示出不同特點,同時在舞蹈中反應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族習慣和生活方式,因此,通過加強舞蹈藝術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能夠進一步提升群眾文化建設的地域化,增強不同地域間群眾文化建設的獨特性和實際效果。

        3提高群眾文化建設中舞蹈藝術作用的對策

        3.1提升群眾舞蹈的編排效果舞蹈編排是舞蹈藝術創作的重要領域,也是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重要環節,提升群眾舞蹈的編排效果是提高群眾文化建設中舞蹈藝術作用的前提和關鍵。在實踐中不斷加強對舞蹈編排的學習和訓練,增強群眾舞蹈編排訓練的專業性和實用性,提升社區舞蹈參與者的興趣,鼓勵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到為提高群眾舞蹈運動開展水平的偉大實踐中來。從宏觀角度來看,以地方文化館為主體的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要在群眾舞蹈編排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群眾舞蹈的整體編排效果。

        第9篇: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秘書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已是秘書學界的共識。然而,秘書理論研究如何適應秘書學科的這一重要特質,并在理論研究中始終具有明確的實踐意識?這一問題學界鮮有論及,頗有深入探討之必要。

        秘書理論研究的實踐性源于秘書學科的實踐性。這里的實踐性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秘書理論研究要隨著秘書工作實踐的變化而變化,保證秘書理論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書理論研究要對秘書工作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作出科學解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發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秘書理論要跟上秘書工作的新變化,及時關注秘書工作的新內容。

        這一點已在秘書學教材中得到廣泛體現。比如,楊樹森所著《秘書學概論教程》直接將“秘書工作內容的變化”寫入教材,諸如改革開放后,隨著西方信息科學的引入,信息工作成為秘書部門最為重要的常規工作之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談判事務、公共關系成為秘書工作的新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網頁(站)管理成為秘書工作內容之一等[1],對秘書工作具體內容的變化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概括。

        另一方面,針對秘書制度建設、國家秘書職業標準的變化等,秘書理論研究者也從理論角度進行了解讀,客觀地評價了其理論地位和作用。比如,關于《國家秘書職業標準》中的“秘書”定義,何寶梅持肯定態度[2],常崇宜和楊樹森持批評態度[3],就是研究者們對秘書實踐的新變化所作出的反應。

        2、以秘書學研究對象和秘書工作內容的新變化為契機,及時發展秘書理論。

        這一點在“秘書的定義”這一問題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秘書學初創時期,秘書是“社會主義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名稱之一”[4],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職業,并且有了國家職業標準。必須指出的是,我們是在占有了有關秘書工作內容的新材料之后來不斷發展秘書學基礎理論的,但并不是說有了新材料,秘書學基礎理論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帶來基礎理論的哪些變化,還要看現有理論是不是對新材料依然有解釋力。隨著秘書學科的不斷成熟,基礎理論翻新的空間日益縮小,充分發揮現有理論的解釋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我們也應及時審視和調整現有的秘書學基礎理論。比如,把文字的出現作為秘書起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許多學者依然堅持的觀點。其推理過程是:文字的出現是文書出現的前提條件,而公務文書處理是遠古時期典型的、重要的秘書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現是秘書工作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之所以有這種論斷,是因為秘書學初創時期,文書工作確實是黨政機關秘書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書的出現作為秘書工作起源的必要條件之一,以當時的認識水平來看確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書工作已有了很大變化,雖然學界關于秘書的定義和秘書工作的具體內容還沒有完全形成共識,但在上傳下達、會務工作、接待工作、調查研究等與文書工作一樣,也是典型的秘書工作這一點上是沒有疑義的。然而,上傳下達、會務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須借助文字進行,則“文字的出現是秘書工作起源的必要條件之一”的論斷就需要改進了,所以不少論者提出了新的見解[5]。說來似乎很簡單,但樹立這種反省意識,尤其是要根據秘書工作實際去反省基礎理論,甚至把自己以前堅持的觀點推倒重來,就需要一定的學術勇氣。

        3、秘書學的實踐性也要求秘書理論研究者關注當下秘書工作中的新問題。

        用秘書理論指導秘書工作實踐,提出可行性建議,本來就是秘書理論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秘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就是社會向秘書理論研究者提出的新課題,但是學界對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時,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消息瞬間傳遍世界各地,但10分鐘之后,德國國家發展銀行居然仍依循以前達成的協議,通過計算機自動付款系統向這家公司即將凍結的銀行賬戶轉入3億歐元,德國發展銀行因此被媒體稱為“最愚蠢的銀行”。一家奉命調查此事的法律事務所遞交的調查報告,詳細記錄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之后的10分鐘里這家銀行的職員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會秘書和負責處理這項業務的高級經理手下的文員。如果秘書理論研究者能以此為個案和契機,就結構復雜的組織面臨突發事件時其秘書該如何迅速作出反應這一問題,從秘書學角度進行深入探究,那么不僅是給秘書上了一堂課,也會為秘書理論研究作出貢獻。但時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論文,當前秘書理論界的敏感程度可見一斑。

        4、做好秘書學知識的普及工作,讓公眾更加全面地了解秘書職業,理解秘書和秘書工作,從而提高秘書職業聲望。

        近30年的時間對于一門學科的成長而言畢竟太短,秘書學學科還太年輕,許多基礎理論研究還在爭鳴當中,所以秘書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沒有被提上日程。雖然我國秘書從業人員的隊伍日益壯大,秘書職業離大眾越來越近,但是人們對秘書的誤解還很深。比如,筆者所在學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專業方向分流,有師范和文秘兩個方向可以選擇。盡管之前多次動員,結果只有20%的學生選擇秘書方向,而且選擇師范方向的學生毫無例外地拒絕調劑。經私下了解,很多同學是因為家長不同意才選擇師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絕理由有四種:1.領導、企業老總多為男性,年輕女孩給他們當秘書家長不放心;2.秘書是吃青春飯的,現在選了這個方向,到四五十歲不做秘書工作,再找工作就難了;3.男生當秘書沒出息,端茶倒水接電話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書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兒,怕受氣。學生家長的意見基本代表了社會上普通民眾對秘書職業的理解。筆者淺見,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秘書行業自身的某些消極現象;二是公眾對秘書工作缺乏起碼的了解。那么,這些消極現象是因何而起,怎樣預防;如何提高秘書的職業聲望,如何進行全社會范圍內的秘書教育,這就不僅僅是秘書學知識的普及問題,更是當下社會向秘書學界提出的新課題。

        總之,我們應該加強實踐意識,以此推進秘書理論研究,提高秘書職業聲望,為當下的秘書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

        注釋:

        [1]楊樹森《秘書學概論教程》,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寶梅《秘書定義述評》,《秘書》2006年第9期。

        [3]常崇宜的批評見其專論《秘書定義的再探討》(《秘書》2006年第9期),以及《關于我國秘書職業定義的再探討》(《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楊樹森的批評見其教材《秘書學概論教程》(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亚洲综合亚洲网色就色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美 |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字幕2021 | 亚洲国产精品色一区二区 | 色悠久久网国产精品99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