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雙語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雙語教學;教學模式;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H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11)05-0052-03
跨學科、全球化、可持續是二十一世紀世界教育的三大趨勢,而開展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邁向全球化的重要舉措之一。自教育部2001年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各高校在本科教育中要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以來,高校雙語教學已經得到較大的發展。
但迄今為止,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普遍面臨“教”與“學”語言方面的實際困難,雙語教學的效果還難盡如人意,導致雙語教學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爭議,社會對其評價褒貶不一。本文旨在通過深入分析當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開展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一、高校雙語教學的目標定位
王文斌教授在其專著《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中把雙語教學定義為“在學校中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傳授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學科內容的教育”。這個定義被國內教育界和包括“中國雙語教育網”在內的多個教育網站所引用,它說明:雙語教學是指將母語外的另一種外國語言直接應用于非語言類課程教學,并使外語與學科知識同步獲取的一種教學模式。
對高校學生來說,雙語教學具有特殊的外語學習與專業學科學習的互補性:由于高校學生所處的特殊生理和心理階段,基于學科內容的雙語學習可以提供常規方法不能提供的持續性有效虛擬語境;同時,雙語學習可以滿足高校學生的探索性心理特征,這將有利于驅動他們語言學習的動機,還可因課程學習在語言方面得到額外收獲而反過來加強對專業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在專業知識、外語水平及能力素質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高校雙語教學的實踐現狀
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對我國普通高校的雙語教學有政策性要求:2001年9月教育部出臺的教高[2001]4號文件指出,高校要創造條件使用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力爭三年內實現“雙語教學”的課程應占到全校課程比例的5~10%,并使之成為一項評估硬性指標(優秀標準要達到20%)。自2007年起,教育部每年在全國評選出100門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作為大力推動本科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舉措之一。
經過教育主管部門對雙語教學的大力支持和提倡,雙語教學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重點。經過近十年的實踐摸索,各高校已經形成了比較符合實際國情、校情的雙語教學指導思想,制定了雙語教學發展的長期規劃與階段性目標,探索了教學質量規范和評估指標體系,并在教師培訓,配套外語教改,教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寶貴的成功經驗。目前國內高校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探索出多種教學模式。較為典型主要有以下三種雙語教學模式:第一種是完全使用母語以外的語言的教學模式,可稱為“完全雙語模式”,是完全意義上的雙語教學模式。這一模式對學生的母語以外的語言能力及專業知識水平要求均較高,目前在國內高校很難廣泛推廣;第二種是在使用母語的同時也使用母語以外的語言的教學模式,可稱為“部分雙語模式”,這一模式對學生母語以外的語言能力要求有所降低。然而,不足之處是由于教師需要逐字逐句用母語解釋母語以外的語言的內容,在計劃學時內會較大地限制所能講授的專業知識的信息量;第三種則被稱為“過渡教學模式”,即允許教師和學生在雙語教學的開始階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過渡到僅使用母語以外的語言的學習,最終使學生完成從借助母語的學習向借助母語以外的語言的學習的過渡,這一模式具有較好的適應性,是我國高校目前雙語授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模式。
然而,還有相當一批高校對開設雙語教學的指導思想不甚明確,缺乏專門的雙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為了追求所謂的教育國際化,照搬國外或者盲目導入國內其他院校的雙語教學模式,沒有真正探索研究雙語教學對學生學習和發展所起的作用和學生同時學習兩種不同語言的特點和規律,結果造成了雙語教育資金投入大而教育收益小。還有一些學校在開展英語教學中,對開設課程的專業適應性、教學大綱、師資、教材、教學手段、課堂視聽語言和諧等一系列問題尚未得到較為滿意的解決,因此,雙語教學不但質量難以保證,更容易變得面目全非。有些專家教授甚至提出了“高校雙語教學:緊跟形勢發展需要的同時還須細思量”的呼聲。
三、對當前高校雙語教學實踐的反思
1.雙語課程的設置
目前,雖然很多學校都開設了雙語教學的專業課程,但大多數院校對于哪些課程需要采用雙語教學,課程之間如何銜接等這些問題沒有經過有效的論證,因此并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以筆者供職的西部某財經類院校為例,絕大多數專業課程都用中文授課,只有其中某一兩門課采用雙語教學,這種語言轉化的突然性必然導致學生的“水土不服”。
因此,高校應該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設置雙語課程。在
課程的選擇上,按照教育心理學規律,要充分考慮課程之間的銜接,根據由淺到深、由少到多的“循序漸進”原則,先易后難,逐步擴展采用雙語教學內容的范圍,以追求高校學生在語言學習和學科學習方面的綜合效益。否則,學生以較差的語言能力去接受完全陌生的東西,其結果只能是違背教學初衷。以筆者所教的會計課程為例,雙語教學可以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實施,在不同階段中英文使用的比例也應不同。第一階段:簡單滲透。一年級時開設中文教授的《會計學基礎》和《會計專業英語》等基礎課程,課堂英語使用比例約為5%-10%。第二階段:交叉滲透。從二、三年級開始逐漸開設《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雙語課程,教師上課時交替使用中英文。經過不斷的接觸和反復的學習,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外語水平都得到全面提高,課堂英語使用比例約為20%-40%。第三階段:雙語思維。四年級時,教學語言則由以漢語為主轉變為以英語為主,讓學生能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思維,并隨心所欲地在母語和第二語言之間進行切換,課堂英語使用比例約為80%左右。
2.雙語師資的培養
目前,制約我國高校會計學科雙語教學發展的最大瓶頸是會計雙語師資的匱乏。從理論上講,擔任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應當具備以下條件:首先,他(或她)發音準確,有符合外語語法的表達習慣,熟練地使用外語進行思維,否則極易誤導學生,造成母語和外語思維上的負遷移;同時,還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并對學生的學習具有較強的指導能力。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很多教師可以熟練地閱讀英文專業文獻,但在聽、說方面比較欠缺。在推行雙語教學過程中,即使教師可以用英文板書或課件進行授課,其發音是否準確,能否被學生接受也是問題之一。
在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教學目標下,雙語教學的師資培養要注意教師專業基礎、外語素質和教學水平并重,單獨傾向于某一方面都是不恰當的。解決雙語師資短缺問題應該重視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及激勵機制,主要可以采取下列幾種途徑:第一,通過高校自身培養,可立足于外語教師“專業強化”式或專業教師“外語強化”式的自身培養模式,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利用校內已有的師資資源對其進行培訓。例如,可以請校內專業基礎扎實、研究成果顯著的專業教師為外語教師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同時,可以由學校外教或外語專業教師對專業教師進行外語語音、語調等方面的語言訓練。第二,可以選拔較為優秀的雙語教師參加各種相關課程長、短期培訓或前往國內雙語教學較為成功的高校進修。第三,可以利用國家相關政策選派相關教師到國外參加進修或國際性會議,一方面可以接觸到國外最新的學科動態,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其外語水平的提高。
3.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
雙語教學的開展應以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準備和相當的英語運用能力為前提,如果缺乏這樣的前提則雙語教學無從談起。雖然大部分學生在本科學習期間能夠通過大學英語四級,甚至六級考試,但是學生聽力參差不齊,即使做到事先預習,不少學生從聽課中獲得的知識仍差強人意。這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從小學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著重翻譯、輕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傾向問題。但是,即便是學生掌握了一定量的專業英語詞匯,可以閱讀專業英語文獻,聽說能力仍然十分有限,更談不上聽懂教師用英語所授專業課程的內容以及與教師就專業問題進行英語交流了。
因此,雙語教學的開展應從學生整體的培養計劃出發,充分考慮到學習資源在各門課程之間的分配,做到專業課程學習和外語能力訓練之間的協調。首先,以學生已掌握的相關基礎知識為前提,在授課時要提醒學生聯系曾經學過的知識做鋪墊,從而激發學生對即將講授知識的熱情。其次,針對學生英語聽力普遍較差和對英文專業術語不熟悉的現狀,根據教師條件,可采用中英文相結合的講授方式進行。在課程學習之初,授課以漢語為主,當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專業詞匯比較熟悉、有了一定的英文學習習慣后,逐步增加英語授課的比例。課后要求學生認真閱讀英文教材,對有疑問的內容可參照中文教材閱讀,再用英文完成習題。最后,應提高學生對雙語課程的認可程度,把雙語課程授課重點定位于專業知識,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鼓勵學生鍛煉用英語表達專業想法的能力,這樣才能一方面使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了專業英語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逐漸熟悉和掌握英語專業詞匯,同時學到專業知識,從而在整體上提高雙語課程教學效果。
4.雙語教材的選擇
教材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是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跨學科思維的保證。目前國內雙語教材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引進教材,是由各大出版社以及雙語教學研究部門引進的原版教材。引進教材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其地道的語言內容和生動的表現形式。然而,其缺點在于課程排序和學科體系方面同國內教學標準不一致,不能與國內教學體系很好地銜接。第二種是改編教材,是由包括高等教育、人大、清華、電子工業等國內眾多出版社對引進的大量國外原版教材進行的改編。這些改編的教材內容簡明,配有中文導讀,對重點及難點進行了必要的摘錄和注釋。第三種是自編教材,是由出版社、雙語教學研究部門或雙語教學師資自行編寫的教材。但部分自編教材專業水平不高、內容粗糙,不可能大范圍推廣。
基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雙語教材盡量不要選擇自編教材,需要充分考慮到課程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前期基礎課和后續課程的內容,選擇性的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相關部分內容。對于一些理論性強、較抽象、即使用中文授課也難理解的知識內容,應指導學生把中文教材作為雙語的輔助教材。同時,筆者也建議教育部門能夠盡快組織國內外專家,為高校編寫符合國內授課要求的統一的高端自編雙語教學教材,從根本上解決雙語教材的質量問題。
四、結語
科學且合理的高校雙語教育應該是從突出高校的辦學特色、滿足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適應未來國家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更新教學理念、制定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評價教學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教學改革系統工程,是一個涉及多種變量的復雜工作,對師資條件、教學環境、教學目標、教學資源、學生認知能力等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雙語教學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有必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和經驗,探索出與國際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接軌的、真正符合中國實際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高校雙語教學方法改革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0)GX014)成果
參考文獻
[1]王斌華編著.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2]施錦芳.高校雙語教學:緊跟形勢發展需要的同時還須細思量[J].光明日報,2010.06.19.
[3]張鮮華.會計雙語教學實踐探討[J].甘肅教育,2010,(6)36~37.
[4]邢銘強,張鮮華,張自卿.雙語教學實踐與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09,(5)220~221.
[5]丁寧.大學金融專業開展雙語教學的實踐探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8,66(8):01.
[6]王旭東.關于“雙語教學”的思考[J].中國教育,2003,4(25).
關鍵詞:旅游高校;雙語教學;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7-0029-02
收稿日期:[HTSS]2007-01-09
作者簡介:孫琦(1974-),女,哈爾濱人,講師,從事旅游管理的教學與研究。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入世以后,旅游產業對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識結構,還要兼具良好的語言基礎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旅游高校中開展雙語教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人才,也是我國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據英國《朗文應用語言學詞典》所給的定義,“雙語教學”(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的學科教學[2]。在我國,雙語教學主要指在某些或所有的非語言科目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作為教學媒介語的教學。
目前,在對雙語教學的認識上,存在著兩個誤區:一是將雙語教學等同于外語教學;二是將雙語教學等同于只用外語授課。這兩種認識都背離了雙語教學的本質,無法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首先,雙語教學不是外語教學,外語教學是“語言教學”,外語語言本身即教學的內容。而雙語教學則是將第二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外語只是教學媒介,專業知識才是要傳授的內容。外語教學強調始終用外語授課,對外語詞匯、語法和修辭等進行重點傳授,而雙語教學則強調運用通俗易懂的外語詞匯和語句,對專業知識進行講授,在必要時,還可以用母語進行解釋;外語教學強調對語言本身的掌握,而雙語教學則更重視雙語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其次,雙語教學不僅僅是用外語授課,雙語教學體現的絕不僅是教師用外語單向傳授專業知識,而是強調師生間通過語言交流進行充分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即雙語教學強調教學的雙向性。
因此,雙語教學不是簡單地完成兩種語言之間的逐字對譯和信息轉換,而是將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為教學提供服務。雙語教學是對傳統語言教學和專業教學的充分整合,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內進行雙語思維、學習、工作和交際的能力。
二、旅游高校雙語教學的模式
長期以來,受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制約,專業教育和語言教育相互分離,無法滿足旅游發展對“雙語、雙文、雙能”復合型旅游人才的需要。為實現我國旅游專業人才和語言人才的“合二為一”,應借鑒國外成功的雙語教學模式,采用符合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和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雙語教學模式。
與新加坡、加拿大、美國、印度等雙語國家相比,在我國,尤其是大陸地區,缺乏雙語教學的環境支撐。如果完全照搬國外的做法,完全以第二語言來進行教學,學生勢必會由于語言能力的欠缺造成理解或思維上的障礙,影響雙語教學的效果。因此,從我國學生外語水平的實際出發,旅游高校應采用學科式雙語教學模式,即利用第二語言作為媒介,在專業培養計劃中選定幾門學科進行雙語教學。
根據旅游產業發展對旅游人才實踐和應用能力的要求,僅僅依托課堂教學是無法實現培養目標的,尤其對雙語教學而言,更應該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學科式雙語教學模式為主的同時,還應該輔以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學,營造大旅游教育環境,充分發揮旅游企業、實習實訓基地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廣泛的語言攝入和演練環境,切實提高雙語教學的成效。
三、旅游高校雙語教學的實踐
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雙語教學牽涉到許多方面的變革。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大對雙語教學所需人、財、物的投入,選擇適宜的學科和教材,培養優秀的雙語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保證雙語教學的有效性。
(一)選擇適宜的學科
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因此,旅游高校應從旅游人才培養和雙語教學的目標出發,按照學科式雙語教學模式的要求,選定適合開展雙語教學的學科,并調整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處理好學科之間的銜接。目前,關于選定哪些旅游學科進行雙語教學比較合理還沒有定論,綜合許多學者的觀點和各高校的實際做法,開展雙語教學的學科應符合以下特征:
首先,應當是有利于引進國外先進理念和技術的學科,以彌補我國旅游專業某些學科知識陳舊老化的不足,如旅游市場營銷、旅游經濟學、旅游管理信息系統等。其次,應是有利于介紹外國文化及其思維模式的學科,這些學科應當成為學生了解異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窗口,如客源國概況等。此外,還應選擇那些密切結合旅游實踐的學科,通過雙語教學和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如導游業務、旅游服務等。
(二)優化雙語師資隊伍
目前,雙語師資的匱乏已成為旅游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突出矛盾,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師資培養和引進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地優化雙語師資隊伍。
首先,應對旅游高校的現有師資進行整合和挖潛,加強跨學科的師資隊伍建設,將具有良好語言基礎的旅游專業教師或有一定專業基礎的語言教師培養成為雙語教師。在培養方式上,可根據各院校的教學需要和資金條件,將教師選派到國內甚至國外相關院校進修,必要時還可以選擇到一些涉外旅游企業進行掛職鍛煉。其次,應加強與國外教育和培訓部門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外籍教師。可采用專職或兼職的方式,邀請國外的專家學者來華任教或進行講座、培訓。這不僅可以增強雙語師資隊伍的力量,還可以為國內的現有師資提供指導借鑒。再次,可以把旅游行業中具有較好外語技能和專業經驗的業內人士,聘為兼職教師或客座教授,也可以在高校中開設培養雙語師資的專業,形成一套穩定的培養機制,保證雙語教學人才的來源。
(三)開發多種形式的雙語教材
教材的選用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效果。由于我國旅游高等教育中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教材內容明顯滯后,給雙語教學帶來了現實困難,因此,在開展雙語教學的初期,應以引進原版教材為主要途徑。由于國外教材質量參差不齊,在引進時要注意原版教材的難易程度,要既能為學生理解又略超過其現有的知識水平,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此外,還應注意其學術的權威性及其與國內學科知識的相互融通。
原版教材雖然能夠令師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外語,但由于其價格高,選擇渠道有限,且難以保證及時、充足地供應,加之,由于社會制度、經濟背景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原版教材的適應性不夠強。因此,原版教材并不能作為雙語教材的唯一形式,我國旅游高校還應充分發揮自身師資和旅游行業人才的優勢,以本土化、個性化、實用性為原則,努力開發出既能體現我國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又適合學生特點的自編教材。同時,還應編寫配套的教輔資料,例如,將雙語教學常用的專業詞匯歸納成集,或將用于案例分析的外文參考文獻編輯成冊等。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
雙語教學的推廣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各方面的積極配合。由于雙語教學在語言理解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對雙語教學效果的影響十分顯著。因此,雙語教師應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念,根據教學內容和任務,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宜使用通俗易懂的外語詞匯和語句與學生進行互動,幫助學生完成兩種思維模式的相互滲透與整合。還應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設施營造語言場景和實踐環境,結合案例分析法、圖表法和實物演示法等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此外,還可以組織課堂討論、對練、小組活動、團隊作業及角色扮演等豐富多彩的輔助教學活動,使學生不斷適應雙語教學的語言環境。
在實踐教學中,應積極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各種外文形式的影視、廣播、板報、沙龍、講座、競賽等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還可以走校企結合、產學結合的道路,建立旅游教育實踐基地,方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專業技能和語言技能進行綜合運用。
還應當充分利用“大旅游教育”環境,督促學生在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期間,通過在旅行社、酒店、景區等實際工作崗位上實戰演練,檢驗雙語教學的成效。
(五)加強對雙語教學的調查和考評
目前,我國旅游高校的雙語教學工作才剛剛起步,這就需要加強對教學情況的調查和分析。應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班級討論等形式,密切師生溝通,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學內容,從而保證良好的教學質量。
同時,如何進行考核和評價直接影響著教師和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態度和信心,因此,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評估體系,對雙語教學的師資條件、教學內容、授課態度、學習態度及教學質量等進行科學系統的評定,保證雙語教學的規范化和有效性。作為一項長期任務,雙語教學需要通過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實踐探索才能看到成效[1]。因此,對雙語教學的評估還應堅持長期性和持續性的原則。
與傳統教學比較,雙語教學對師生雙方都是一種挑戰。教師要擔負起專業教學和語言教學的雙重使命,要確保雙語教學質量達到較高水平,必然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學生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或通過考核,也必須在課前課后多下功夫。因此,為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有必要建立一套激勵機制,如在教師工作量業績考核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開展評選雙語教學優秀教師活動,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實行獎勵等。
參考文獻:
[1]俞繼鳳.談旅游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J].旅游學刊(人力資源與教育教學特刊).2004.
關鍵詞:雙語教學 教學經驗建議
一、引言
所謂雙語教學,指的是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在中國,主要是指用英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具體可以理解為:在教學中使用英語作為課堂用語進行的教學,包括使用原版英語教材、用英語講解和演示、用英語管理課堂、用英語布置練習以及使用英語界面的電腦上機操作實踐等形式。雙語教學的開展,將枯燥的語言學習與專業技能的掌握結合起來,既達到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又加強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創造條件。
本文探討了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思考了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意義,并結合任教以來的一些教學經驗,就我國大學實施雙語教學提出若干建議。
二、高校施行雙語教學的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雙語教學工作最先在北京、上海、廣州實施的,自教育部頒布[2001]4號文件,并將雙語教學的課程數量作為評價高等學校的一項重要指標以來,雙語教學成為了我國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各地高校紛紛參與到這項教學改革實踐中來,到目前為止,全國大部分的普通院校都已經開展。從全國雙語教學總的情況來看,有些學校,尤其是一些非重點院校的雙語教學效果并不明顯,沒有能夠達到雙語教學的預期效果,在實施的過程中面臨一些問題。
1.提高師資隊伍的水平
有些學校只是選用英文版的教材,而教師的教學基本上用漢語;有些雙語課程教師只是幫助學生將英文教材讀懂,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英語交流,更不用說用英語思考問題。因此,我們關鍵要提高師資隊伍的水平,培養一批優秀的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來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
2.完善教材資料
由于國內高校的雙語教學剛剛開始不久,沒有統一的選擇適合國情、校情及專業情況的雙語教材。在選擇外文原版教材沒有考察其內容是否與本專業的學科體系相同或相近,沒有注意與國內優秀同類教材及專業其他課程內容的銜接,而導致了學生聽不懂,不愿意聽的現象。當然教材還包括課外輔導資料、課件以及專業的網絡資料信息等,這些都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3.加強師生互動環節
雙語教學師生之間要有較強的互動性。課前學生們認真預習,大致了解課程內容及相關詞匯的意思。課堂教學除了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外,講解過程也不應機械地受英語與漢語使用比例的限制。要特別注意教學對象的英語水平,教師起碼要保證學生能聽懂,同時課堂提問作為雙邊交流的補充,既鍛煉了學生的聽力和理解力,確保了課堂知識量的傳輸。課后布置適當的作業鞏固所學的內容。通過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節的互動,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雙語教學在教學改革與國際接軌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有助于加快與國際教育模式接軌步伐
我國目前在自然科學領域與國外有一定差距。要縮短這種差距,教育必須與世界發展同步,在學習、借鑒與合作中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這種同步包括對文獻的理解以及面對面直接信息的理解。如今,英語是世界交往中重要的語音工具,也是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橋梁和媒介,更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中國國際化的基石。從教育上來說,開展雙語教學不失為一種良策,它的作用就在于將知識的講授與語言的訓練融為一體,讓學生將所學的外語付諸應用,在應用中提高外語應用能力。學生們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將大大有利于在“用”中學,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外語聽、說、讀、寫能力,最終達到能自如地用外語進行國際交流和科研的水平。
2.有助于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原版教材文中有具體的、緊扣說明對象的例子,語言簡捷,思路清晰,文字生動有趣;在章節的開頭部分提供內容摘要,結尾有小結,并附有詞匯表、思考題;有清晰的圖表、插圖和算法演示,以幫助理解專業內容,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原版教材除了主教材外還有一系列專門為教師開發用以幫助其提高教學質量、節省時間的課堂資料、軟件,以及幫助學生學習的教輔讀物與之配套,包括教學目標、課堂活動演示文稿、課堂教學光盤、教學網頁和習題解答題庫、學習指南,等等。這樣的立體化教材無疑是高校教材建設的重點,它縮短了與世界文化之間的距離,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率、學生學習的效率,從而加速了我國專業課程建設的步伐。
3.有助于國際高校校際合作辦學
中國教育要與國際接軌,合作辦學的渠道不失為一種捷徑,而利用原版教材的獨特優勢為雙方的教育牽線搭橋,進而達到與國外同行交流的目的,促進我國科研教育的發展。高校把原版教材作為學生的教材就是高起點、高水平地培養學生,為學生直接創造出一個實用的專業性強的外語學習氛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啟發性和外語思維能力就能增強,高校的教育質量就能跟上國際教育的先進水平。不出國門的“留學”為學校和學生獲得了“雙羸”的收獲。
四、提高高校雙語教學的若干建議
要達到雙語教學的目的,實現培養目標,對于普通高校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從理性思考中解決問題,努力討探如何因地制宜、因專業制宜、因人制宜,循序漸進地積極開展雙語教學。學校應該首先重視雙語教學,對學校雙語教學進行研討,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方法達成共識,制定具體的計劃,為教師進修和提高創造條件,甚至選派優秀的專業教師出國進修語言,使教師提高認識,提高英語語言運用能力和水平,作為教師也應認識到自身在雙語教學中承擔的責任和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認識到教師的水平和能力是雙語教學的瓶頸,接受挑戰,既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又要提高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為培養更多一流人才做出更多努力和奉獻。
參考文獻:
[1]徐姝.高校開展專業課雙語教學若干問題探討[J].中外教育,2005,(5).
[2]藺豐奇.高校實施雙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復旦教育論壇,2003,(3): 62264.
[3]王鵬英,謝銀月,蔡穎玲.大學雙語教學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育研究,2005,(2):10212.
[4]蔡明山,姚春梅.正確認識和處理大學雙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當代教育論壇,2005,(5).
【關鍵詞】 新疆高校;雙語教學;現狀;對策
一、新疆高校雙語教學的現狀
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學已經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各所高校都在不同時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對雙語教學的改革和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由于新疆高校自身的發展存在著各種制約因素,因此,教師的水平、教材的使用、教學的內容、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等方面一直存在著諸多沒有處理好的問題,這直接影響了新疆高校雙語教學的質量。
1、新疆高校雙語教學的質量需要提高
近年來,新疆高校在雙語教學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也慢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但在看到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學中出現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比如:新疆高校雙語教學在推進過程中,考慮外部環境因素和教學規律不夠,雙語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不足,質量偏低,雙語教材的選用與實際不符,雙語教學的部分課程也缺乏相對規范性的指導等問題,這些都影響到了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學質量。
2、新疆高校雙語教學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新疆高校雙語教學中,師資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雙語教學的教師,除了在專業知識方面要有深厚的功底,還應該具有能夠通俗易懂地向學生教授知識的能力,雙語教師還應該能夠從雙語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出發,運用和課堂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形式。
部分高校雙語教師上課還限于“一本書、一支筆、一塊黑板”,有相當一部分雙語教師不擅長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方式、方法單一,無法緊跟時代的教育步伐。因此,高校雙語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盡快提高。
3、新疆高校選用的雙語教材質量需要提高
選用優秀的教材是教學成功的重要保證,因此,在選擇相應的雙語教材時,必須要多了解情況,對老師和學生負責。因為,在雙語教學中,不但要考慮教材的專業知識,而且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必須要選用適合的、高質量的雙語教學教材。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教材和學生是教學的三大要素。教師和教材是影響教學最有效的兩大要素。其中,教材也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載體,是進行教學的基本工具,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二、解決新疆高校雙語教學問題的對策
1、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現代雙語教學模式
隨著社會和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人們對學習漢語的目的改變,漢語教學的方法也在不斷地改革,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在不斷的形成和發展。比如,應該改變漢語課堂上以語法教學和應試為主的教學模式,使漢語課堂不再是中學漢語的延伸,必須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漢語綜合應用能力上,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用漢語順利進行交流,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好語言基礎。學生的雙語教學應該從教材使用、課堂互動、作業等方面進行,真正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把不同的雙語教學模式和方法有機地聯系起來,以便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
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師應根據雙語教學的特點,對相應的課程制定出科學的教學大綱。在上課過程中,必須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應該采取教師講解與課堂提問,互動討論等教學模式,以及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傳授學生利用現代信息網絡資源,獨立查找相關的教學資源。
此外,為切實提高學生的雙語水平,彌補入校時學生之間的水平差距,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不同,進行分級教學。
2、必須加大高校雙語教材建設
目前,新疆高校在雙語教材建設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效果并不太理想。主要表現在雙語教材種類較少,可供選擇的教材少,教材的內容存在著脫離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實際情況等問題,這些問題都給教師上課和學生學習帶來了許多麻煩。作為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師,有責任、有義務編寫出適合新疆學生的雙語教材。
3、必須加快對高素質雙語教師的培養和引進
目前,新疆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壯大。在進行新疆雙語教學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其實還是高校雙語師資的質量與水平等問題。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學成效要想取得較大的進步,必須解決的就是師資的水平和能力問題。
4、設法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學校可采取多種方式,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以及拓展學生學習的途徑;利用廣播定時播放漢語節目,組織學生收看漢語節目;開放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購買和引進漢語方面的學習軟件,為學生學習語言、查閱資料提供方便。學校還應該組織開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比如,故事會、歌唱、朗誦會、演講比賽等等活動,來鍛煉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漢語角等活動,定期在晚上或周末營造一個學生自主學習的語言場所。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大學校園生活中、輕松的學習環境下,快速提高語言交流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結語
新疆高校雙語教學不僅是語言的教學,同時也是專業知識的學習。經過多年的嘗試和探索,目前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學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但是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改變,新疆高校的雙語教學必定會快速發展,甚至是大踏步向前進,不斷推進我國高校雙語教育事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同艷.淺論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三大瓶頸及其解決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2007(5)49-51.
[2] 馬文華.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工作的回顧與展望,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1(4).
[3] 丁文樓.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與實踐,民族出版社,2010(9).
[4] 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孫超平,顧成華.制約雙語教學的主要因素及對策探討[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7(2)95-98.
【作者簡介】
關鍵詞:雙語教學;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7)01-0095-03
一、雙語教學
(一)雙語教學概念
雙語教學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的詮釋,而這些詮釋縱橫交錯,或同義、或交叉、或平行,而弄清這些概念的含義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是研究雙語教學的第一步。我國高等院校進行的雙語教學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全部采用或部分采用外語(主要是指英語)作為語言媒介,進行非語言學科教學。值得注意的是,雙語教學的開展并不僅僅是外語語言的教學,不是“翻譯教學”,亦不是“語言教學”,它是利用外語這一門語言熟練的把專業課程的核心知識和前沿知識教授出來的教學,因此,在雙語教學過程中,需要妥善的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雙語教學的意義
首先,雙語教學有利于學生專業水平、外語水平的提高。雙語教學減少了學生因語言不通所帶來的障礙,減少了學習者的困難。讓學生掌握專業課的同時,在外語能力方便尤其是在聽說閱讀及寫作方面得到了實用性的提高和鍛煉。其次,有利于引進國外教育資源,讓學生體會“原汁原味”的英語。現代大學起源于西方,而大學里面的化學、電子、工程、物理等理工科的知識主要也是來自西方,其著作主要是用外文寫成。目前,在科學技術方面,大多最新的文獻也是用外文來傳播與交流。因此,開展雙語教學有助于避免翻譯造成的歧義和誤解,避免信息變形。最后,p語教學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中國傳統的教學主要講究知識的傳授,西方教學主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兩種方法結合,利用一種國際通用語言更好的學習專業技能和知識,亦可以使我們更好地開展素質教育。
二、我國高等院校雙語教學的現狀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高校實施雙語教學有三種普遍的方式:一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師使用全外語授課;二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師使用外語和中文同時或交替授課;三是使用原版教材,教師用中文授課。但是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暴露出來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有:
(一)師資力量困乏
開展雙語教學的首要因素在于師資,教師是雙語教學的直接實施者。在筆者所接觸到的一系列問題中,師資力量是困擾雙語教學發展的主要難題之一。大多數專業教師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他們的確具有較高的理論功底和專業功底,但是能夠用外語進行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老師較高的語言基礎、精確地專業知識和較廣的知識面。且在已經開展的雙語教學師資調查中,有國外留學一年以上經歷的老師也占少數。此外,雙語教學要付出大量的勞動,而各高校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合理的確定工作量,與一般的課程沒有區別,導致教師的積極性受挫。特別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多都是在2000年以后成立的,能夠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少之又少,能夠運用跨文化思維、理解外國文化并進行專業課教學的老師更少。
(二)教材困乏
教育部對雙語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有明確的規定:使用外語版教材是雙語課程教學的一個基本要求。從現有的教材來說,可分為引進教材、合編教材、翻譯教材等。由于引進教材存在著版權、費用高等問題,翻譯教材和復印教材倍受師生的青睞。而引進的原版教材因跨文化差異,教師教的難度和學生學的難度都在增大,不能夠很好的吸收所教和學的知識;翻譯的教材難度較小,但多數都是通過剪輯、加工的文字,而學生的理解水平僅僅是停留在閱讀性的層面上。
(三)學生質量參差不齊
部分學生對雙語教學有畏懼和抵觸心理,學生作為漢語教學的主要對象,學生外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由于高校擴大招生,越來越多的學生走進了高校校園。而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外語水平較差,尤其是在聽說能力的培養上。學生聽不懂老師講課,而自己的想法也無法適時的表達出來;不了解跨文化交際,也必然無法正確了解內容的精髓;而來自農村的孩子,很少有出國求學的打算,認為出國留學與自己毫不相干,他們無法承擔國外學習和生活的費用。這一系列問題,無疑成為推進雙語教學的障礙。
(四)教學計劃不夠規范
由于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他們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好壞、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成果的多少等。如何進行雙語教學,每學期安排都少門雙語教學專業,哪些課程適合開展雙語教學,什么時候開始安排課程,缺乏明確的教學計劃和對雙語教學的導向問題,僅僅依靠普通老師自己組織實施是遠遠不夠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需要提升。
三、雙語教學的有效解決方案
自2005年以來,筆者一直擔任外語教學任務,2013-2014年,筆者作為公派訪問學者赴英國亞伯大學進修高等教育。幾年來,經過摸索,總結了一些雙語教學的方法,進一步加深了對雙語教學的認識。
雙語教學是衡量一個學校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學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培養方案、畢業設計、組織教學以及日常管理制度,對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保障體系、評估體系等一系列活動進行研究和跟進,使雙語教學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重點培養和加大引進同步進行,通過多種渠道重點培養自己的老師,加大人才引進制度,有針對性的引進一批專業語言和基礎知識扎實、或有留學背景的教師。與常規教學相比,雙語教學需要教師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對于開展雙語教學的教師應該適當地給予政策支持,可以給予經濟補助、提高課時酬金、教研立項、國內外訪學等支持。
(二)培養優秀雙語師資
提高師資培養主要提高教師的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教師的語言水平,二是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雙語教學的開展,需要有一支外語水平比較高,專業知識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部分專業教師具備了一定的聽說能力,但還尚未具備用外語熟練地教授專業課知識的能力;而語言老師的語言過關了,但是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因此,需要加大師資培養力度。學校可通過一些措施,鼓勵老師出國留學進修,鼓勵教師朝雙語方向發展;可以引進一批高質量的國內外教師或留學多年的華裔教師為客座教授;可以加強中外合作交流和校H交流項目,通過互派教師,共享雙語資源;可以邀請國內外專家來校對現有的教師進行培訓,可以引進一批學科知識強、英語水平較高的復合型歸國人員,進而形成一個雙語教師群體。
(三)努力提高學生外語水平和專業水平
雙語教學能否順利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外語能力和專業能力的接受水平。接受雙語教學的學生,英語水平至少需要達到CET-4,并且有較強的專業水平和自學能力。雙語課程每次的授課量較大,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一些邏輯性比較強的內容時比聽母語授課的困難要大,自學時間往往是授課時間的兩倍以上。普通的一個英語詞匯,不同的專業領域會有不同的意義。因此,學生在有較強的專業水平的同時,還需有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閱讀原版教材和影視等方式,提高外語水平。否則,學生在聽不懂的情況下再去普通班重新補課,費力費時,得不償失,最終也會影響學習效果和雙語教學的正常進行。
(四)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料
教學資料包括教材、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畢業設計等。而實施雙語教學的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使用原版教材,因為他們具有內容新穎、出版周期短、知識更新快和能較好地反映本學科專業前沿的最新信息和理念等特點。但是在選擇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外文教材的難度,與自己學校學生的能力是否匹配;還要考慮原版教材價格昂貴等問題。所以學校和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再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提高雙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五)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何種外語教學方法和手段,應根據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專業掌握的程度,其教學進程也應該循序漸進,由易入難,不可“一刀切”,即完全用外語授課。因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是學習專業知識,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切不可本末倒置。根據一些高校的辦學經驗來看,課堂教學模式形式多樣。在試運行階段,可以考慮一下用外文書籍,漢語講解;淺顯的內容,用外語講解;讓學生課前預習,做好準備等。等學生有了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語言基礎之后,逐漸過渡到以外語授課為主,直至最后達到全外語授課。
(六)濃厚的雙語學習氛圍是實施雙語教學的保障
關鍵詞:高校 雙語教學 課程建設
由于民航業全球化的加快,當前各個專業推出了雙語教學課程,同時也將雙語教學情況列入教育部評價教學工作水平的指標。所以,對于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研究已成為了我校的主要改革目標。
一、雙語教學的界定
雙語教育在國外已有一段時間的實踐,國外雙語教育主要是因為種族同化或是多樣性需要。當前,教育界對于雙語教育的界定非常多,例如,以王斌化教授的研究來說,將雙語教學分成宏觀、微觀兩類。宏觀類的雙語教育指的是學校中使用兩種語言進行教育,微觀類的則是指學校運用第二語言或是外語來教授各學科內容。
由雙語教學執行類型分析,最常見有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種,沉浸式。學校運用一種和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的語言進行教學,所有課程以及教學語言都用第二語言進行。
第二種,保持式。學生剛進入學校后使用的母語,之后部分學科教學慢慢使用外語,其他學科仍然運用母語,即為部分課程運用第二種語言,學生進行兩種語言的學習。
第三種,引渡式。學生在入學后,部分或者是全部運用母語,之后再慢慢轉變成只運用外語來進行教學。
我們國家對于雙語教學的概念一般是屬于微觀雙語教育的范圍。以這些年各高校開展雙語的教學實踐為基礎進行分析,我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雙語教學來引導學生開拓學術范圍并提升專業水平,增加學生在民航業全球化背景下經濟合作、競爭力、交流力等,讓學生可活躍在國際的平臺中。因為教學活動是極其復雜的過程,和教學語言有關課堂教學要素包括教材、作業、考核等幾個環節,所以各環節外文達到何種比例才可取得雙語教學的最優化是無法進行量化的。以現有情況分析,雙語教學可分成以下幾個形式:以外文教材為基礎,用中文進行講授;以外文教材為基礎,講授以中文和外文相結合;以外文教材為基礎,通過外文進行講授;以中文教材為基礎,用外文進行講授。
二、當前高校雙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教材方面的問題
目前,我們國家的國內市場原版教材非常不足,引進原版需要提供大量的版權費和經費,教材的價格也比較高。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學生所承受的能力,導致需求量逐漸減少。最近這些年,教育部一直提倡出版社引進大量原版精品的影印教材,此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改變。但是,引進的原版公共課、專業課教材的種類、數量仍無法滿足現有的雙語教學的需要。
同時,其他形式雙語教材,如原版教材改編或者是講課教師收集、整理、編寫的雙語課程講義都不可以算成是真正意義的原版教材。使用這樣的教材,教師都沒有辦法接觸到原味的外語,雙語教學也成了形式上的教學,沒有實質性可言。特別是,有些雙語教材選擇和民航業高校教學課程設置互相脫軌,無法很好服務正常教學的工作。
2.師資力量不足
一位合格的雙語教學是應該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
(1)精通此專業的學科理論,有著精通、深厚的學科知識,同時要學習自然、社會科學的最新知識和成果等等。
(2)還要有比較高的英語水平,尤其是在英語的口語方面,還要有熟練使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在教學當中可以對兩種語言的運用靈活自如。
(3)雙語教學還要教師在教學當中有著靈活的教學思想,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要把握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對當前的教育理論有著深入的理解。
由目前的情況分析,我校雙語教師的資源還是非常不足的,很多教師雖然對自己所學專業有著非常好的理解,但外語的能力不足,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不強。雙語教學的時候會出現外語表達不清的情況,教學的方式也不靈活。同時,還有部分教師雖然可勝任外語方面的工作,但和學生通過外語交流進行討論仍無法順利。而英語專業教師雖經過幾年專門訓練,語言功底非常不錯,但卻缺少專業知識的背景,特別是對民航方面的知識。
3.學生英語基礎的不足
因為應試教育制度,在高中時學校和教師,包括學生所要面對過大的升學壓力,在外語學習方面重視寫、看的能力,對聽、講的能力有所忽視,導致高中生在進入高校之后,對英語的掌握能力不足,大部分學生根本聽不懂老師授課內容,因此雙語教學實施起來有非常大的難度。而且通過對雙語班學生成績的分析,得出了我校的雙語教學必須要重新改革的結論。
三、如何進行雙語教學的建設
1.對師資力量進行培養
雙語教師一定是專業素質和外語素質兼備,有著開闊的專業知識和文化品格,可引導學生走進民航學科前沿的國際型人才。目前,我校教師隊伍中,除了英語專業教師以及公共英語教師的英文基礎比較好之外,其他專業型教師的英語水平明顯不足,基本只有少數的專業教學能用英語準確將教學內容表達并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自由交流,和高水平的雙語教學要求差別較大。雙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可直接影響雙語教學工作的成功與否,一般采用引進和走出的方法,引進學科水平和英語水平都非常高的綜合型教師,比如海外歸國人才。同時,對專業型教師加大雙語教學的培訓,提高年輕骨干的教師英語水平,打造成一支高水準的雙語教學的教師隊伍。
2.對教材進行建設
當前,雙語教材基本上都是依靠國外引進,大部分是可以反映出本學科的難點及熱點,但同時還是存在一定問題,如個別教材的內容過于老舊,無法反映出學科最新的情況,而且部教材文化背景也有不同,無法生搬硬套,特別是民航學科方面,如果任課的教師沒有作恰當的處理,學生不容易聽明白,甚至還會產生誤解。所以,可持續發展的計劃在于組織各類專家,盡快編寫成具有高質量以及自主知識產權的英語專業型教材,構建起雙語教材的體系。或者是對原版英文材料的重點、難點加上一些批注或是注釋,又或是提供中英雙語的對照讀本,確保教學的效果。
3.對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雙語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英語基礎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忽視的學生的英語基礎,就算教師講得再好再精彩,教學效果也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證。在大學進行擴招之后,學生的素質本身就高低不一,如果對英語基礎很差的學生進行雙語式的教學還會影響到其專業課程的學習。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適當的選擇,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一定要注意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對學生涉及面比較寬廣的范圍,要設置雙語、漢語兩種課程給學生自行選擇。通過自由的選課,防止班級學生數量或差距過大,有利于教學組織課堂的教學。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別采用維持式、浸沒式等等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教學的效果。
4.對雙語教學評價進行優化
雙語教學評價目標在于對雙語教學質量做出判斷。有效雙語教學評價不可過于機械,而是要激發起教師和學生在雙語教學評價中的創
造能力,重視自我性評價,關注教師和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及自我評價基礎上對各自教學活動進行調節,積極將評價要素融入至教師和學生的教和學的活動中,形成自我分析與調節的評價能力。在對雙語教學進行評價時,要重視對雙語教學的學科目、語言、認知目標達成得終結行評價,也要重視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學的過程中表現的態度、學習能力等的形成性評價,運用互評、自評結合方式。尤其是在雙語教學的初級階段,要采用形成性評價,以此鼓勵學生學習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雙語學習的信心。
四、結束語
雙語教學是一種培養面向全球的綜合型人才教育方式,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具體執行雙語教學時各大高校以及有關的部門都要加大貫徹雙語教學力度,多多開展研討會,開展試點工作,同時對反饋的結果及時進行分析,并且擬定出針對各個高校特點的可執行的對策,讓雙語教學在高校教學中得到不斷地優化、發展、夯實。
參考文獻
[1] 劉春蓮.高等教育雙語教學可行性模式的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8,(03).
[2] 曾志新,劉旺玉,林穎.我國現行雙語教材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J].高校教育管理,2007,(05).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教學體系
《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學的定義是:能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雙語教學的實施可以采取不同的模式:第一,浸入式雙語教學。學校使用一種非家庭使用的語言進行教學。第二,保持式雙語教學。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第三,過渡式雙語教學。學生進入學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所有學科的教學。我國高校的雙語教學模式目前屬于保持式雙語教學,使用的第二語言主要指英語。從會計學專業的實際來看,實施雙語教學有利于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國際化會計專業人才,提高我國會計人才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是我國高校會計教育的一種創新。同時,隨著會計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高校會計學專業實施雙語教學有利于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協調與統一,從而增強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一、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目的
根據雙語教學的定義,我們不能把雙語教學簡單的理解為外語教學。雙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雙重的,首先是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及實踐技能目標,其次是語言目標。雙語教學也不應是外語教學的延伸,而是將外語融入到課堂專業知識的傳授中,讓其融為一體,自然流暢,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依然是傳授專業知識。語言只是掌握知識的載體和傳授知識的媒介,提高外語水平只是次要目標而不是終極目標。雙語教學不能以降低課程或整個學科的教學質量為代價來換取外語水平的提高。因此,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目標首先是會計專業的教學,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仍是其首要教學目的。即教學內容仍然主要是學科內容,通過課程的學習能掌握前沿的會計專業理論和實踐。與此同時,由于雙語教學中外語教學的滲透,使學生能夠用外文搜集會計信息、處理會計業務編制和分析會計報表以及閱讀會計學專業的相關文獻。從而培養出既掌握國內會計專業知識同時又熟悉國際會計慣例的復合型人才。
二、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現狀
(一)師資力量薄弱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不僅精通專業知識,還要求用外語表述會計專業知識、解釋相關的會計理論,還需掌握雙語授課的技巧,能用簡單的、學生熟悉的詞匯講述新的專業知識。但目前我國高校中能勝任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教師還為數不多。在外語教學中傳統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多數的會計專業教師外語閱讀能力較強,但外語的表達能力較差,以至于在用外語傳授專業知識時顯得力不從心,不能運用自如的進行教學活動。外語專業畢業的教師,雖然聽說讀寫能力都不錯,但欠缺會計專業知識,不能勝任會計專業課的雙語教學工作,從而無法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所以,師資一直是制約雙語教學實施和發展的瓶頸。
(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對學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一就是要有良好的外語素養、學習習慣和接受能力,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熱情。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會計專業畢業生就職于非外資企業。學生認為學習此課程的意義不大,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學習不具有主動性。再者,由于學生的外語水平參差不齊,同時會計專業的班級人數都較多,大多在60人以上,有時在教師稀缺的情況下,還需要合班上課,這樣,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就不能滿足所有同學的需求。基于會計專業的實務性的特點,使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上存在難度。而且,傳統的外語教學過分重視詞匯,盡管一些學生能夠通過國家四六級考試,但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不強,尤其是聽說能力。在雙語教學中這些問題尤為突出,以至于學生在閱讀教材時非常吃力,也不能與教師用外語進行交流。從而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如何滿足不同外語水平的學生群體是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三)課程設置隨意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缺乏統一性。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此課程,但都處于摸索階段,沒有統一規劃其課程設置。一般都是因人設課,根據師資和學生情況開設相應的一門或幾門雙語課程。但雙語教學的實施是一個系統的、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應考慮從專業基礎課到專業課的過渡。這個專業需要開設涉外課程還是采用雙語教學,課程之間如何銜接等問題現如今還沒有經過有效的論證。由于會計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高校非常注重對學生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雙語教學過程中,也應考慮設置相應的實驗課程,給學生一個實際操作的平臺,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專業理論的理解,縮短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距離。
(四)教材缺乏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中教材的選擇大致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使用國內教材。大多院校使用的是自編的專業英語教材,注重專業詞匯的講解,這樣的教材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但內容不連貫、不成系統,教材體現的是中國式英語的思維模式,學生無法接觸到原汁原味的專業知識,不能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更不能深入的了解專業知識。第二種,采用原版外文教材。近幾年,許多高校開始采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跟國內的專業課教材相比,定義、概念相對較少,并且淺顯易懂,更多的采用了案例、實務和圖示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專業英語教材的弊端。但原版教材跟國內專業課教材在數量上相比,仍是極為稀少。另外,在使用過程中其突出問題是缺乏參考資料,雖然原版教材每章后面都安排了系列參考文獻,但能夠利用的外語參考資料少之又少,學生無法主動地接觸資料來補充學習,導致學習鏈的斷裂,影響了教學效果。
(五)教學方法陳舊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應該是學生和教師的主體性充分的和諧和統一。但目前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教師的主體性極度膨脹、學生主聽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授課存在以譯帶講的現象,學生被動聽課、記筆記,缺乏靈活性和趣味性,課堂缺乏互動,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的聽說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得不到鍛煉,進而阻礙了專業知識的獲取。而且,雖然很多教師用多媒體教學替代了傳統的粉筆、黑板,但僅僅是形式上的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仍桎梏著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的發展。
三、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體系的構建
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個特殊的系統工程,應全面考慮,合理安排,主要從課程設置、教材選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構建合理的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體系。
(一)課程設置
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是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具體涉及到課程開設的范圍、課程的選擇、課程開設的時間、課程性質的設定等方面。
課程開設的范圍。根據開展課程的范圍和學生覆蓋面可將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課程選擇分為以下四種類型:一是在全部會計專業的學生中就全部課程實施雙語教學;二是在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中就全部課程實施雙語教學;三是在部分會計專業的學生中就部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四是在全部會計專業的學生中就部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目前由于受師資和學生能力的局限,高校運用最多的是第四種(也被稱為全體制),其次是第二種(單班制)。實行全體制由于學生外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較差,延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達不到雙語教學的目的。單班制的學生可以是優選出來的也可通過自薦的的方式,由于學生外語素質高,學習主動性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較易實行,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較好。因此,基于目前實際,現階段高校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應采用單班制。之后,基于單班制的教學經驗可以在全部會計專業的學生中大規模的推廣。
課程的選擇。開設雙語教學的試點課程應主要集中在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和國際會計等與國際接軌的專業課程上。因為這些課程的中文教材一般也都是直接采用的國外原版教材的中譯版,不會對會計學的專業知識造成重大影響。同時在課程選擇時應遵循先易后難、逐步實施的原則。雙語課程的數量也應循序漸進,逐步從專業課過渡到基礎專業課,因為基礎課程是后續課程的基礎。
課程開設的時間。一些院校開設雙語教學的時間較早,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專業水平不高,以至于影響了雙語教學的教學效果。開設時間應該從高年級逐步過渡到低年級。這樣,在試點時期,學生通過大一、大二大學英語的學習,英語水平得到提高、大二和大三會計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理論和核算方法的能力,降低學生對雙語課程的恐懼心理,從而為高年級實施雙語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課程的性質。雙語教學是必修課、選修課還是基礎課的課程性質,以及課程性質決定的課時量,對于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課程性質決定了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從而影響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時間。另一方面,課程性質和課時量也決定了雙語教材的難易程度。對于會計學專業中設置的雙語教學課程,我們建議設為必修課。
(二)教材選用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適合的教材是會計學專業實施雙語教學的必要條件。會計學專業雙語教學必須使用原版教材,沒有原版教材,雙語教學就成了“無本之木”。同時,教師應該借助于互聯網、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及圖書館等途徑將國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發展動態等文獻資料及時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掌握學科的前沿動態,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也可選讀外文的財經類文章,這些都是解決原版教材匹配參考書目較少的有效途徑。
(三)師資隊伍建設
會計專業雙語教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外語聽說讀寫能力,還要有豐厚的理論功底。高校可有計劃的引進和培養師資,開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雙語教學培訓。一方面,建立雙語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與國際院校保持長期穩定的師資合作培養計劃,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出國訪問或留學,也可組織、支持教師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促進現有專業教師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提升。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引進長期在國外留學的高層次會計人才。其次,鼓勵英語專業的教師攻讀會計專業的碩士或博士學位,從而提高專業理論水平。但師資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不可一蹴而就。
(四)教學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會計專業雙語教學教學方法應是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源泉。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雙語教學的特殊性,情感過濾效應發揮的更為明顯,不同的學習者可能產生差異較大的主觀情感體驗,因此應設置互動的教學方法。教師可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一是問題情境教學法。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令人困惑的問題,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去尋找答案,提高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二是案例分析法。充分利用原版教材每章節后的案例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模擬實操法。針對會計操作性強的特點,有些原版教材附有會計實務練習冊。通過實務操作,加深學生對中西方會計處理差異的認識。四是角色扮演法。根據不同的會計業務,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用外語進行業務交流。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去情景化”教學模式帶來的負面后果。由于雙語教學任務重、課時有限,必須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大大節約板書的時間,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授課的信息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教學效果。同時還可采用視頻剪輯材料、網絡材料和模擬實務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原始材料。通過方法的多樣化拓寬獲取知識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建平.會計英語雙語教學質量改進途徑探討[J].會計之友.2011.5
[2] 劉世榮.體驗教學模式下學習行為調控問題研究-基于會計雙語教學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1.7
[3] 孫鵬云.會計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0.2
關鍵詞:高校教師;雙語教學;教學能力;構成;提高
基金項目:本文受江蘇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和江蘇科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課題批準號:GJKTY2011-03]資助。一、雙語教學能力的構成本文以英、漢雙語教學為例,解析高校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基本構成。
1雙語表達能力
雙語表達能力是雙語教師借助英、漢兩種語言文字表達教學內容和學科思想,并與學生互動的能力,可以說不具備良好的雙語表達能力就不可能成為優秀的雙語教師。這就要求雙語教師不僅能用雙語聽、讀,還能準確地運用雙語進行說和寫,而且雙語教師還應是雙元文化者,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講述知識、表達思想、調控課堂、指導學生。
2雙語教學設計能力
雙語教學不是簡單地將漢語翻譯成英語或英語翻譯成漢語,而是將雙語的使用與教學活動進行有機整合。這就要求雙語教師具有確定合理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能力,靈活選擇并優化教學方法的能力,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
3雙語教學組織能力
雙語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有明確的雙語教學目標、清晰的雙語教學思路、完整的雙語教學環節、科學的雙語課堂提問、生動的雙語教學語言、精練的雙語板書等,這就要求雙語教師應具備精湛的雙語授課能力,創設雙語教學氛圍的能力,調動學生雙語學習積極性的能力,掌握雙語切換時機和合理分配兩種語言的能力等。
4雙語教學監控能力
雙語教學結束后,只有對教學活動進行全面監控,才能保證雙語教學達到預期目的。這就要求雙語教師應具有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發展作出合理、正確判斷的能力,同時還應具有對雙語教學內容選擇、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進行檢討與反省,并改進教學效果的能力。
二、雙語教學能力的提高雙語教學是培養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大學走向國際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升高校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雙語教師重視日常積累,加強自身發展是基礎,高校進行科學管理,規范雙語教學是保證,同時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也是提升雙語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1重視積累,加強自身發展
雙語教學一般在高校的專業課程中使用,這就要求雙語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日常英語詞匯和扎實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應擁有大量的專業詞匯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重視英語詞匯的日常積累,加強自身發展是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的根本。此外,通過對雙語教學的監控,查閱、收集相關雙語教學資料,積累雙語教學的相關教學方法、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我決策、自我評價、自我更新能力,從而促進雙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2科學管理,規范雙語教學
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從提高雙語教學水平出發,對雙語課程進行科學管理,如規范雙語課程教材、設立雙語課程目標和任務、開展雙語教學效果檢查和評比活動、建立雙語教學科研實施方案等,從而激勵和促進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雙語授課教師培訓體系,不斷充實雙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提高其教學能力。高校還應為雙語教師搭建平臺,營造良好的學術文化氛圍,為提升雙語教師教學能力提供保障。
3合作交流,提升教學能力
[關鍵詞] 國際經濟法學 雙語教學 探析
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含義之辨析
雖然,“雙語教學”在我國各高校目前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了,但是,“雙語教學”的科學含義是什么?包括法學教育界在內的學界對此卻一直存在不同觀點。例如,有學者認為“雙語教學”可以成為提供我國新時代外語教學質量的重要策略,其本身也不是單純的教學方法問題。[1]有學者將“雙語教學”定義為:它是在學校包括課堂教學在內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只使用母語,同時廣泛使用外語的一種教學活動。還有學者根據外國字典中的定義將雙語教學理解為:“雙語教學提出的最初目的主要是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實現多元文化的共存。”[2]客觀地講,這些觀點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忽視了“雙語教學”一詞在我國的演進歷史和法理基礎,因而缺乏建立一個準確解釋“雙語教學”含義的根基。
國家教育部[2001]4 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第8項題目為“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教學”,該項全文如下“按照‘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戰,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對高新技術領域的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以及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專業,更要先行一步,力爭三年內,外語教學課程達到所開課程的5%~10%。暫不具備直接用英語講授條件的學校、專業,可以對部分課程先實行外語教材、中文授課,分步到位”。這是我國高校實施“雙語教學”的法理基礎,脫離此基礎分析我國“雙語教學”的含義是錯誤的。按照以上規定,目前在我國高校進行的“雙語教學”,是指除外語課程外,采用外文教材,并用外語授課的課時占該課程課時的50%以上(含50%)的課程。由于英語是我國所有普通高校本科生的必修外語,所以,教育部所稱的“雙語教學”實際就是使用英語進行專業課程教學。而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就是指在高校國際經濟法學專業課程的本科教學中使用英語授課的課時占該課程總課時的50%以上(含50%)。
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之必要性
第一,我國對外經貿活動中急需大量既熟悉國際經貿法律和國際慣例、又能熟練運用外語的涉外法律人才,這是實行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現實基礎和根本出發點。外語(主要是英語)作為工具,在經濟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時代愈加重要,法律職業者要熟練地運用外語處理法律文書、用外語直接交流,而不能再借助于翻譯。這樣,法律實務要求法學教育必須與之相適應,其雙語教學勢在必行。[3]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對外經貿活動日益頻繁,特別是在2001年12月正式加入WTO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大國,現在每年的進出口貿易額一直在2萬億美元以上。與此同時,我國和其他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和爭端也急劇上升。國際經濟法學是教育部確定的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必須開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主要內容包括國際貨物買賣、國際投資、國際金融、WTO和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等方面的國際法律制度,是一門理論和實踐密切聯系的學科。
第二,國際經濟法的法律淵源包括許多國際經濟條約和國際商事慣例,它們幾乎貫穿了國際經濟法的始終,除此以外,各國的涉外立法也是國際經濟法的重要淵源。這些法律的原始文本通常都采用國際通用語言―――英語,然而,由于語言本身所具有的符號性、民族性和文化性等特征,使我們在將這些法律文本翻譯成中文時,譯文總是難以完全表達原意,甚至難以理解或曲解原文的含義。最直接的辦法是使用英文原版法律規定,按照英文原版詞義和語境去理解。用英文傳授該部分知識比中文教授更為準確。
第三,實踐中的國際經貿糾紛往往發生在英語環境中,案情異常復雜。國際經濟法學實施雙語教學能使學生在雙語環境的培養和熏陶下,了解到原汁原味的外國法律以及國際條約、國際慣例,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基礎上培養了學生運用相關法律解決國際經貿糾紛的能力,為將來從事涉外法律實務工作打好基礎。
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實施之困
目前,我國開設法學本科專業的400多所大學大多開設了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但從各高校國際經濟法雙語教學的具體實施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困難:
第一,選擇何種雙語教學模式之困。實踐中,各高校采取的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模式大致有三種:1.全外型模式,亦稱浸潤型模式,即所開設課程采用英語原版教材,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討論、課程考核等環節完全用英語進行;2.混合型模式,采用英語原版教材,課堂講授、案例分析等環節用英語與中文相結合進行;3.半外型模式,即采用英語教材,中文講授的方法。后兩種模式統稱為過渡型模式。目前,多數學校采用過渡型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模式,用英語學習專業名詞和進行簡單解釋和表達,重點的描述和解釋用中文,導致了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效果反而不如中文教學的尷尬局面。[4]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們的英語水平整體教差,學生英語水平差是制約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開展和發展的瓶頸之一;二是各高校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師資力量普遍較薄弱。目前各高校承擔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主要是本國教師,其中許多教師原本是外語專業人才,他們仍然照搬外語教學方法用于國際經濟法學教學中,[5]使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成了外語翻譯課。
第二,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材選用之困。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具的高質量教材直接關系到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的質量。目前國內出版的能全面涵蓋國際經濟法領域基本知識的雙語教材較少,其中出現的語法錯誤和中式英語表述過多,法律描述的內容和角度也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6]而且,這些教材存在著涵蓋內容出入較大、重理論輕實務、一般性介紹內容多而具體法律規則少等問題。
第三,實踐教學環節和考核的方式之困。我國各高校的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仍以傳授系統的和科學的法律知識為主,注重理論教學。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一般每周僅有2-4節,這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無法和學生深入地用外文討論或溝通,大大影響了雙語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在課堂之外,實踐環節的缺失嚴重影響了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涉外法律糾紛的能力。實踐中,不少法學院校也開展了包括模擬法庭、專題辯論、法律咨詢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然而這些實踐教學的內容多關注國內民商法、經濟法以及刑法領域,鮮有涉及國際經濟法領域,即使涉及到國際經貿案件,也多是采用中式法律思維模式分析、討論案件,學生難以全面、正確地理解主要源于英美法系的、已判例法為主的國際經貿法律規則。
完善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1.我國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應采取全外型教學模式
筆者認為,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的開設應寧缺毋濫,不要使其成為應付檢查和評估的擺設。如果要開設,必須采取前述的全外型教學模式。當然,考慮到學生的英語能力問題,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應安排在高年級的大學生中講授。將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作為選修課,僅讓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或其他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學生選修。畢竟國際經濟法培養的是專門人才,而非是通才教育。在全外型教學模式下,教師用英語講授、提問,學生也完全使用英語回答和討論,使學生沉浸在國際經濟法律的英語語言環境中。涉及少數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課后教師可以用中文作為輔助語言進行個別解釋。
2.加大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培養
由通曉外國法律的外籍教師實施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是最理想的,但由于外籍教師數量有限,費用昂貴,所以,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任務主要還是由一些專業扎實、精通英語的本國教師來承擔。因此,各高校要加大對國際經濟法雙語專業人才的培養。一是將英語水平強、國際經濟法學基礎扎實的專業教師培養成雙語教師。具體可以采取為這類教師提供出國深造機會或與國內知名外國語大學聯合培養等方式。二是在外語類高校、高等師范院校中開設以培養雙語教學師資為目標的專業,將專業外語及有關雙語教材納入必修課程。三是引進雙語教師。引進對象應為法律專業的歸國留學人員,他們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有較高的英語水平。
3.重視國際經濟法學雙語課程教材建設
原則上,國際經濟法學的雙語教學應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但原版英文教材存在著購買費用過高、教材內容不能完全適應中國國情以及較少涉及中國有關涉外經濟立法等問題。所以,引進原版英文教材只能是權宜之計,最終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仍應選擇我們的自編教材。可以考慮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既能滿足我國對外經貿活動需要又適合我國學生學習的高質量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材。
4.強化國際經濟法雙語課程的實踐環節訓練,積極探索有效的雙語教學考核模式
在國際經濟法學的雙語教學中應加大實踐環節的比重,創造多種形式的實踐環節使學生盡可能地適應國際經貿法律實務環境。例如,在校內可以開展有關國際經貿案件的模擬法庭、模擬仲裁、國際經濟法專題辯論和疑案辨析等活動;在校外,學校可以與外資或涉外律師事務所、外資企業、政府外經貿部門等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國際經濟法學雙語教學的考核應在堅持結構化考核辦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細化平時成績,主要以學生在課上參與雙語教學互動的表現、課下完成雙語教學平時作業的質量來衡量,考核點包括英語表達能力、英語聽力、英語閱讀能力、法律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法律思維、實踐能力等。期末考試試題均采用英語表述,學生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考試時間確定用中文、中英文結合或者全英文答題。對于完全用英文準確答題的,可以給予一定的加分。
參考文獻:
[1]鐘啟泉.雙語教學不是單純教學方法問題,.
[4]任英欣.雙語教學在國際經濟法教學中的運用[J]. 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3):114.
[5]王剛,李巖.關于國際法學科開設英漢雙語教學的思考[J].安康師專學報,2006(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