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們的民族小學課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開學的第一天,我高興地讀完了《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后。我心里想:《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同學們來自不同的民族,穿著不同的服裝,共同學習,互相學習,真讓我如獲至寶。
早上,《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同學們走在鄉村的小路上,空氣清新,風景優美,有小鳥唱著歌陪伴著他們上學去,真讓人羨慕;而我們上學走寬闊的馬路上,灰塵滿天,到處是汽車廢氣味,沒有清新空氣。上課了,《我們的民族小學》同學們在風景優美的平房教室里讀書,書聲瑯瑯,吸引了松鼠、山貍、小鳥、猴子、蝴蝶等靜靜地傾聽。感受到他們讀書的快樂,無憂無慮的學習。我們在樓房的教室里學習,外面有汽車的汽鳴聲,路人的說話聲……
讀到這,我體會到《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同學們,很團結,很純潔地快樂的學習。下課了,她們一起寫作業,一起玩游戲,真讓人羨慕,真令人向往。我們要《我們的民族小學》的同學們學習,學習她們和睦相處,互相幫助的精神。那樣,我們會學習到很多知識,很多本領,讓爸爸媽媽高興,為人生奠定了基礎,讓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廣西百色田東縣油城學校三年級2班三年級:支婷穎、舒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思考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思想品德教學圍繞如何用好教材,如何用好課堂,如何讓思品課回歸生活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思想品德課如何優化課堂教學。
一、巧設的提問
鑒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有意注意可以堅持的時間較短,我們要提升小學生思想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不時地通過種種課堂策略來保證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全神貫注地徜徉在課堂知識的海洋之中。其中,優化課堂提問就是非常必要而基本的一項策略。首先,筆者主張我們的課堂要難易適中。畢竟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和積累非常有限,他們對于具體生活的理解和認知也停留在他們那個年齡的特定階層,我們在課堂提問時不能按照我們成人的思想和慣性來主管預設課堂趨勢與走向,我們更要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有效提問。其次,筆者主張我們的課堂提問要帶有濃濃的生活化氣息。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理論性較強,說教意味較濃,再加上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征以形象思維見長,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將相關知識與學生的具體生活相聯系,學生自然就不會產生興趣,我們高效課堂的理想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二、運用電教設備
借助電教媒體,援引例證、豐富教學內容,同時創造情景,再現事物的過程、現象,拉近課文內容與學生間的距離,貼近社會生活的實際,提高事物情感的感染力,增強道德觀點的說服力。例如教學《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一課,課文內容以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5000年文明史為濃縮,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教育,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上下五千年,歷史跨度大,材料對學生既陌生又抽象。采用傳統的教法簡直是沒有辦法上好的。在教學中,利用電教媒體,讓學生課前、課中播放觀看有關內容的電視片、錄像片,增加大量反映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感性材料,豐富了教材內容,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總之,優化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尚有許多拓展的空間,我們廣大教育者要不斷探索,不懈努力,打破思想品德課教學枯燥的現狀,為小學生的道德能力的發展創造出更有指導性的價值。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創造美 寧靜美 情景美 感受美
如果說世界上到處都充滿著美,那么,語文課本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美的世界。語文教學的課堂,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陣地。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美的文學作品,我們語文教師可以而且必須借助它們對小學生進行生動有效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在作品閱讀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感受美、鑒別美,進而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去創造美。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美呢?
創造教學氛圍的寧靜美
我們發現如今不少新課程標準的研討課,與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想比,現在的課堂學生動口,動手的機會顯然多了,很多時候,充塞語文課堂的是學生瑯瑯的讀書聲,七嘴八舌的討論聲,熱情四射的演講聲,間或還可以看到合作伙伴間的熱烈談論。一句話,我們的課堂生動了起來,活潑了起來,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在小學生語文閱讀課堂中,我認為在活潑的同時,還需要一種寧靜的美麗,一種叫思考的美麗。
自主學習時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學語文新課標》極力倡導的語文學習方式,其目的在于“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途徑和方式”。反觀我們的課堂,無論是學生自主讀書,還是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過少。這種現象在研討課中表現更為突出,即使是面對一個挺有深度的問題,學生難得用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往往稍加思考后就匆匆地進入下一輪活動――討論與交流。很多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雖然學生發言踴躍了,但仔細傾聽,這些發言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在一些問題上兜圈子。為何?一言而蔽之,學生自主學習沒有充足的獨立思考,討論過程中如果又缺少老師必要的點撥與引導,學生的討論和發言就只能陷于一種低層次,低水平的重復與循環。因此在課堂閱讀教學環節中,要還學生一份寧靜,還他們一片思考的空間。
傾聽時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在我們課堂上,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景,當一個問題提出后,不少同學高高舉起手,有的單腿跪在椅子上舉手,有的干脆站起來舉手,嘴里不時嚷嚷:“我來!我來!”當一個學生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隨意高聲打斷這位同學,更有甚者,有的同學干脆置同學的發言而不顧,索性與周圍同學大聲“交流切磋”起來,根本沒有傾聽他人的發言。很多時候,我們老師總是微笑著注視這一切,對隨意打斷發言,交頭接耳的現象,一句暗示的話語也沒有。這樣的課堂氣氛固然活躍,我們也提倡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但是我們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善于表現自己并非壞事,然而一個缺乏傾聽的習慣,沒有傾聽美德的學生又怎么能發現別人談話中的亮點或者不足呢?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的課堂還缺少一份用心傾聽他人的寧靜,一份分享他人學習成果的美德。
內化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要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同樣需要一份寧靜。很多時候,我們要么
用朗讀的方式結束課文;要么用增大課堂容量,加快課堂節奏來拓展遷移,但我們很少留足時間讓學生回味,咀嚼,讓學生在寧靜中理清思路,內化能力。所以,很多情況下,我們學生學得輕松,也遺忘得非常快。因此,我們在課堂環節中間,或課堂結尾時,要還學生思考和內化的一份寧靜。
感情升華時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老師要以課文為載體,適時創設氛圍,
將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環境及濃郁的語言環境中熏陶感染。當然,老師要依據課文內容,巧妙地調節情緒,設置氛圍,或讓學生興高采烈,或讓學生情緒激昂,或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許多時候文學作品的教學,在教學中戛然而止,讓學生的情感浸潤在文學作品的情感世界比老師的說教更有感染力,更有說服力,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創設教學手段的情景美
運用音樂創設美的情境
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來,
教學就真正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在這種聯覺通感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歌曲導入新課
在教《我們的民族小學》時可以播放表達贊美民族的歌曲,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在教《月光曲》時,也可以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鋼琴曲,讓學生欣賞樂曲時,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境。
2.配樂朗讀
例如在朗讀《猴子種果樹》時,以兒童歌曲《泉水叮咚響》之類歡快的音樂為背景,烘托氣氛,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
3.學唱或創作歌詞
教完課文《放小鳥》后,可以讓學生學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有利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完課文《三打白骨精》后可以指導學生對課文中某些片段進行改寫,為故事編寫歌詞,陶冶了情操,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引進表演創設美的情境
通過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方法,即進入角色,分角色朗讀,直接表演,改編課本劇。教《丑小鴨》時,可以針對本文故事性強的特點,課前向全班布置預習任務――自行組合表演隊。在課上請同學展示,并進行點評及對課文內容進行釋疑,解惑和勘誤。
運用語言創設美的情境
課堂上,教師通過語調,音量,節奏等處理,使語言富于變化,富于感染力。這時,再輔以相應的表情,往往能使學生身臨其境,耳聞目睹,從而心領神會,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以《煙臺的海》為例。課堂上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海嗎?聽到過關于海的故事嗎?回憶一下你們在電視,電影,書刊報紙中看到的海的形象,列舉一些詞語來形容它的情狀。情境創設后,再以啟發性的語言:“那么今天,讓我們跟著課本來一睹煙臺的海?!睂W生帶入學習狀態,課堂教學效果會大為改觀。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不少學生害怕閱讀,逃避閱讀。而語文教學實踐表明,美育的滲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更能增強語文教學效果,高度體現“教書育人”的教學原則。本文淺談了創造教學氛圍的寧靜美,創設教學手段的情境美,營造學生身心的感受美。
[關鍵詞] 創造美 寧靜美 情景美 感受美
如果說世界上到處都充滿著美,那么,語文課本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完整的美的世界。語文教學的課堂,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陣地。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優美的文學作品,我們語文教師可以而且必須借助它們對小學生進行生動有效的“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教育,在作品閱讀教學中先引導學生感受美、鑒別美,進而有意識地激發學生去創造美。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美呢?
創造教學氛圍的寧靜美
我們發現如今不少新課程標準的研討課,與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想比,現在的課堂學生動口,動手的機會顯然多了,很多時候,充塞語文課堂的是學生瑯瑯的讀書聲,七嘴八舌的討論聲,熱情四射的演講聲,間或還可以看到合作伙伴間的熱烈談論。一句話,我們的課堂生動了起來,活潑了起來,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在小學生語文閱讀課堂中,我認為在活潑的同時,還需要一種寧靜的美麗,一種叫思考的美麗。
自主學習時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自主、合作、探究是《小學語文新課標》極力倡導的語文學習方式,其目的在于“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給學生提供自主發展的空間,使學生能夠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途徑和方式”。反觀我們的課堂,無論是學生自主讀書,還是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過少。這種現象在研討課中表現更為突出,即使是面對一個挺有深度的問題,學生難得用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往往稍加思考后就匆匆地進入下一輪活動――討論與交流。很多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雖然學生發言踴躍了,但仔細傾聽,這些發言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在一些問題上兜圈子。為何?一言而蔽之,學生自主學習沒有充足的獨立思考,討論過程中如果又缺少老師必要的點撥與引導,學生的討論和發言就只能陷于一種低層次,低水平的重復與循環。因此在課堂閱讀教學環節中,要還學生一份寧靜,還他們一片思考的空間。
傾聽時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在我們課堂上,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景,當一個問題提出后,不少同學高高舉起手,有的單腿跪在椅子上舉手,有的干脆站起來舉手,嘴里不時嚷嚷:“我來!我來!”當一個學生在發言時,總有個別學生隨意高聲打斷這位同學,更有甚者,有的同學干脆置同學的發言而不顧,索性與周圍同學大聲“交流切磋”起來,根本沒有傾聽他人的發言。很多時候,我們老師總是微笑著注視這一切,對隨意打斷發言,交頭接耳的現象,一句暗示的話語也沒有。這樣的課堂氣氛固然活躍,我們也提倡小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但是我們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善于表現自己并非壞事,然而一個缺乏傾聽的習慣,沒有傾聽美德的學生又怎么能發現別人談話中的亮點或者不足呢?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的課堂還缺少一份用心傾聽他人的寧靜,一份分享他人學習成果的美德。
內化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要把知識內化為能力,同樣需要一份寧靜。很多時候,我們要么
用朗讀的方式結束課文;要么用增大課堂容量,加快課堂節奏來拓展遷移,但我們很少留足時間讓學生回味,咀嚼,讓學生在寧靜中理清思路,內化能力。所以,很多情況下,我們學生學得輕松,也遺忘得非常快。因此,我們在課堂環節中間,或課堂結尾時,要還學生思考和內化的一份寧靜。
感情升華時需要一份寧靜,一份深思
語文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老師要以課文為載體,適時創設氛圍,
將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環境及濃郁的語言環境中熏陶感染。當然,老師要依據課文內容,巧妙地調節情緒,設置氛圍,或讓學生興高采烈,或讓學生情緒激昂,或讓學生如沐春風。因此,許多時候文學作品的教學,在教學中戛然而止,讓學生的情感浸潤在文學作品的情感世界比老師的說教更有感染力,更有說服力,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
創設教學手段的情景美
運用音樂創設美的情境
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來,
教學就真正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在這種聯覺通感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歌曲導入新課
在教《我們的民族小學》時可以播放表達贊美民族的歌曲,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在教《月光曲》時,也可以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鋼琴曲,讓學生欣賞樂曲時,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境。
2.配樂朗讀
例如在朗讀《猴子種果樹》時,以兒童歌曲《泉水叮咚響》之類歡快的音樂為背景,烘托氣氛,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
3.學唱或創作歌詞
教完課文《放小鳥》后,可以讓學生學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有利于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完課文《三打白骨精》后可以指導學生對課文中某些片段進行改寫,為故事編寫歌詞,陶冶了情操,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引進表演創設美的情境
通過扮演角色體會情境,有四種方法,即進入角色,分角色朗讀,直接表演,改編課本劇。教《丑小鴨》時,可以針對本文故事性強的特點,課前向全班布置預習任務――自行組合表演隊。在課上請同學展示,并進行點評及對課文內容進行釋疑,解惑和勘誤。
1.兒童德育的現狀,證實傳統文化對小學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對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重要性。然而,如此豐厚的德育精髓在當今的基礎教育中卻很難顯現其應有的地位和價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許多中小學中,德育與智育發展嚴重失衡?,F階段的基礎教育,往往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更重視對學生學科知識的灌輸、技術技能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格教育。這種“重智輕德”的教育觀念致使部分學生出現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情況。教師與家長在過分追求分數的同時卻忘記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價值觀念。即便是思想品德教育,有時也缺少系統的傳統美德教育。如今,在一些孩子的身上甚至很難看到“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優秀傳統的品質了。常言道:“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這個時代的繼承者,更是中國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中流砥柱。小學階段是兒童道德發展的關鍵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兒童已形成了基本的道德認知與判斷的能力。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少年兒童是傳承和弘揚民族傳統精神與文化的重要群體。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好壞,不僅影響著青少年未來的身心發展,更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興盛與衰落,甚至是整個國家文明的延續。因此,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急切需要社會的關注。
2.外來文化的沖擊,堅定傳統文化對小學德育的必要性
自改革開放以來,豐富多樣的外國文化正影響著中國青少年的受教育環境。我們在欣喜于多元文化為孩子們帶來廣闊視野的同時,也應該冷靜地看到這種文化的輸出正漸漸地影響著國內青少年的道德認知。這不僅僅是一種對多元文化的正常接納,它已潛在地影響到中國青少年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可。近年來,隨著日韓劇、歐美劇在中國的盛行,一些“哈韓族”“哈日族”“血腥”與“暴力”等觀念在青少年的生活中蔓延,許多孩子盲目地追捧國外文化,不禁讓我們為之擔憂。面對近年來一些亞洲國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動搖與沖擊,我們在氣憤之余是否應該理性地思考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呢?作為中國的青年一代,對于本民族的文化習俗、道德和傳統了解的并不多,許多人都曾感嘆如今的傳統節日已少了以往傳統佳節的氣氛。民族傳統文化與習俗的傳承已開始日漸淡化。長此以往,青少年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生存,不免會缺乏對民族傳統的了解。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然而,一個對本民族文化都不了解的人,又何談讓他愛祖國、愛家鄉呢?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緊抓傳統文化的教育已勢在必行。
二、小學德育中的中國傳統文化
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響著國家文明的發展程度。如果說思想道德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基礎,那么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思想道德建設中最直接的思想源泉。作為國家的小公民,青少年肩負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任。在小學德育管理及教學工作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校的教育價值,更為青少年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供了最直接的教育平臺。
1.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傳統美德是包含在中國傳統道德文化中的精華。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凝聚著中國人民崇高的民族精神、優秀的民族品格、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禮儀。在小學教育階段,為滿足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傳統美德的內容應以生動、形象的神話故事、通俗上口的詩詞名句等形式為主。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認知水平,也保證了傳統美德教育的質量。目前,除小學語文教材與小學思品教材涵蓋部分傳統美德教育外,《三字經》《弟子規》在小學教育階段已日漸成為比較熱門的兒童國學教材。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在小學德育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愛國愛民的社會責任感。如《望廬山瀑布》《文成公主進藏》等課文。第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如,《小英雄雨來》《》等課文。第三,篤志好學、奮發成才的求學精神。如,《孔子拜師》《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課文。第四,仁愛孝敬、尊師重道的人倫意識。如,《慈母情懷》《我最好的老師》等課文。第五,機智勇敢、虛心謙讓的個人品質。如,《草船借箭》《完璧歸趙》等課文。第六,勤勞節儉、無私奉獻的大愛情懷。如,《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落花生》等課文。
2.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對于小學傳統文化教育而言,如果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基于國學名著來展現的,那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將涉及義務教育中的“德、智、體、美、勞”,以達到“五育并舉”的教育目的。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為例,傳統文化教育可部分地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學習中國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猜燈謎、端午節賽龍舟等;學習傳說神話,如,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學習中國傳統運動,如,太極拳、詠春拳等;學習中國傳統藝術,如,古典樂器、民族戲曲等;學習民間傳統手工,如,剪紙、風箏、年畫等。除此之外,小學傳統文化教育還可體現在諸如古箏、圍棋、書法、國畫、歇后語等方面的學習活動中。
三、扭轉傳統文化缺失的對策建議
在小學德育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升學校教書育人的社會價值。中國傳統文化所獨有的民族文化特色,不僅能夠增強校本課程的特色性,它更是為豐富小學課堂教學內容,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提供了有利的教學基礎。因此,學校、教師及社會急需轉變教育理念,以增強小學傳統文化教育中“傳文載道”的德育價值。
1.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
在課堂教學內容的編排上,教師應有計劃地增加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比重,以便在日積月累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近年來,由于教育功利化及現實社會對歷史文明的淡漠,許多教師在觀念上對中國傳統文化已有忽略。這樣的現狀急需小學教師積極參與教育培訓,培養傳統文化教育的意識,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從根源保證基礎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滲透。
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由于傳統歷史文化內容與現實存在時代差異,因此,在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與趣味性,為枯燥的歷史課堂注入生命活力。首先,學校可帶領學生通過參觀文化歷史遺址、探訪革命老前輩等活動親身感受歷史的變遷,或通過舉辦古典樂器、國畫、書法、詩詞朗誦等比賽,在展示學生才藝的基礎上提高傳統文化教育方式的多樣性。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展現國粹文化,如“,走進京劇臉譜世界”“每逢佳節倍思親”等特色的主題實踐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傳統文化教育自然地融入我們的小學課堂。最后,班會、升旗儀式等活動也是重要的德育宣傳陣地。如,以“一起來過中秋節”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學生在固定主題下搜集相關資料,包括節日由來、傳統習俗、相關詩詞樂曲等內容,在相互展現搜集成果的過程中學國傳統文化。
3.提升師范生的專業素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是未來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主力軍,他們的教育理念會直接影響到未來小學教育的整體質量。所以,高等教育應重視提高師范生的專業素質,培養師范生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理念,提升預備教師的個人素養,為今后的小學教育提供保障。
4.創設傳統文化濃厚的校園環境
學校是孩子們童年成長的主要基地。因此,良好的校園環境就成為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校園環境建設中,即使是操場上的一棵古樹、班級里的一塊板報、走廊里的一幅國畫,甚至是墻壁上的一句名言警句都可以為孩子們營造出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學習氛圍。孩子們需要的校園并不是奢華浮躁的殿堂,他們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溫馨校園,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要遠勝于生硬背誦古文詩篇。
四、總結
--王崧舟
[設計理念]
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做到: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新大綱也強調指出:要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課蘊含著豐富而偉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進而抒發自我情感、升華自我情感?
【設計特色】
以讀感悟,讀中熏陶。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誦讀課題,啟動情感
用課件呈現題目及豐碑的畫面,教師動情訴說:“同學們,這是一座為紀念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而高高聳立的豐碑。這座豐碑是由千千萬萬個為祖國、為朝鮮、為和平而壯烈犧牲的烈士的英靈筑就的。在這些英靈當中,就有這樣一位年輕而偉大的戰士。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p>
二、整體感知,體驗情感
1.學生齊讀后,教師引入:“你覺得課文中的哪個詞語深深地打動了你,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上來板書。”(估計多數學生會板書“紋絲不動”這個詞。)
2.教師:“請大家再讀課文,想一想,劃一劃,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紋絲不動’這個詞的。”學生快速默讀,教師隨機點撥,并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情。例如:
(l)“太陽漸漸爬上山頭……敵人居高臨下,當然更容易看見我們?!保ㄟ@是從原因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2)“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邊不遠的,他也全身偽裝,隱蔽得更好。相隔這么近,我幾乎找不到他?!保ㄟ@是從表現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3)“但是這樣一來……這一次作戰計劃就會全部落空。”(這是從后果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4)“為了整個班……沒發出一聲?!保ㄟ@是從結果的角度讀懂了“紋絲不動”的意思。)
三、潛心會文,領悟情感
1.教師范讀第7、8兩段課文:“請同學們也像老師這樣,懷著無比崇敬、無比悲壯的心情,深情地讀讀這兩段課文。邊讀邊體會,你覺得課文中的哪些描寫深深地打動了你。把這些地方劃下來,想一想為什么會被感動。” 2.對第7自然段中有關內容的點撥。
(l)“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擔心?我為什么只能盼望不可能出現的奇跡,難道就沒有辦法救出自己的戰友嗎?我為什么痛苦?烈火不難撲滅卻不能會撲,自己明明能救卻不能相救,看著朝夕相處、親如手足的戰友被烈火燒灼著、煎熬著、炙烤著,我怎能不悲痛欲絕啊!”
(2)“此時此刻,戰友的緊張也就是我們的緊張,戰友的擔心也就是我們的擔心,戰友的矛盾也就是我們的矛盾,戰友的痛苦也就是我們的痛苦。的生死抉擇,牽動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心,撩撥著我們每一個同學的情呀!” 3.對第8自然段中有關內容的點撥。
(l)“烈火中的與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對呀!和千斤巨石一樣,他們都不怕烈火焚燒,都不會挪動一寸地方,都不會發出一聲。但是,請同學們注意千斤巨石是沒有生命的呀!而我們的,他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人在烈火燒身的時候,怎么能夠忍受這樣的痛苦?。俊保ㄓ谜n件播放電影片斷《烈火中的》。學生觀看。)
4.學生交流感受以后,教師引入:“同學們,能不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你此時此刻的感受和體會盡情地表達出來?你覺得怎么讀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你就怎么讀。”
四、延伸表達,抒感
1.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后教師引入:“戰斗結束了,的戰友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用生前挖坑道時用過的鐵錘和鋼釬,在陡峭的‘391’高地的石壁上,刻寫了一句紀念他的碑文。同學們,此時此刻,假如你也是潛伏部隊中的一員,你也親眼目睹了這驚天動地、氣壯山河的一幕,你會寫一句怎樣的碑文來紀念、來歌頌這位年輕而偉大的戰士?”
2.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撰寫的碑文。
3.學生交流以后,用課件呈現:“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同志永垂不朽!”教師引入:“同學們,這就是的戰友在‘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這句碑文,是精神的生動寫照,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精神的生動寫照,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讓我們一起,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深情地朗讀這句碑文!”(學生起立,齊讀。)
4.教師高聲總結:“同學們,有了這種精神的軍隊是偉大而不可戰勝的!有了這種精神的民族是偉大而不可戰勝的!老師相信,這句碑文,一定會世代相傳!這種精神,一定會永放光彩!”
【評點】由“紋絲不動”這個詞語帶動兩段(第7、8段)課文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潛心感悟。教師的大膽取舍,為把課堂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創造了條件。只有這樣讓學生從心理上占據主動地位,才談得上主動閱讀、主動感悟和主動評判;語文課堂也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結尾補充“391”高地上刻下的碑文,營造了情感,這種“超文本”的處理,大有情韻在胸、繞梁不散之感。
(周一貫 評點)
[作者簡介]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理事。先后被評為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先進工作者、全國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先進個人、浙江省優秀青年教師、紹興市優秀教師,其事跡先后被收人《當代中國人才庫》《中國專家人才庫》。
我所在學校,是在新疆和田市的一所農村小學,農村孩子由于受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的影響,膽小害羞,日常生活中又習慣使用維語,漢語語言環境差,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很差,漢語水平低,影響了其它科目的雙語教學。在小學漢語教學中,怎樣培養少數民族小學生的漢語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在漢語拼音教學中,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少數民族學生要用漢語進行口語交際,首先要學會漢語拼音,為今后的漢語識字打好基礎,為漢語口語交際做好準備。為了讓民族小學生對漢語拼音感興趣,必須給小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場景,讓學生愛學拼音,在學習拼音的同時,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小學漢語課程標準》指出:“漢語拼音教學盡可能有趣味性,應以活動和游戲為主,與學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眲側雽W的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樂意與他人交往,但是在交往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說話不完整、表達不清楚等現象。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善于模仿、渴望交際的特點,從教學拼音開始就提出說好普通話等口語交際要求,并進行必要的訓練,從而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逐步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態度和習慣。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啟發學生說說圖的意思和自己的感受,再請其他同學進行評議,在這一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提高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漢語拼音教材中,每個字母一般都配有插圖,我在漢語拼音教學的同時,不失時機地進行說話訓練。如,教單韻母“a”時,我先叫學生仔細觀察圖,并思考下面的問題:圖上畫了幾個人?都是誰?他們在干什么?小女孩發出了什么聲音?小女孩的頭型和字母有像的地方嗎?然后進行了下面的教學設計: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什么?
生:我覺得這里很美。
師:美在哪兒?
生(指著圖):樹木、房子、草地、小女孩、小河、小蜻蜓、大白鵝、小鴨子都很美。
生:我想這里的空氣一定很新鮮。
師:你是怎么想到的,能告訴大家嗎?
生:因為我看到這里的樹木很多、很綠。
師:樹木很多、很綠,用一個詞怎么說?
生:樹木茂盛。
師:小朋友,茂盛的樹木不但能給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還能美化我們的環境,你們喜歡這美麗的山村嗎?
生(齊):喜歡。
師(指著圖):山村的早晨實在太美了,讓我們來到這美麗的山村看看小女孩、大公雞、大白鵝在做什么呢?哪個小朋友的耳朵最靈,能聽到好聽的聲音?
生:我聽到小女孩唱壞母瑁公雞唱o的歌。
(師出示唬o,e)
師:小朋友觀察得很仔細,還很聰明,現在一邊看畫面,一邊跟老師讀:小女孩唱歌,弧弧?;大闺u打鳴,o、o、o;大白鵝撥水,e、e、e。
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整體觀察情境圖,說說自己的感受;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把畫面說具體;最后又一次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借助畫面讀準拼音,練習說話,將拼音教學與漢語口語培養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識字教學中,漢語口語能力的培養。
識字教學是小學低段漢語教學的主要任務,在識字教學的同時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不僅能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益,而且能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缎W漢語課程標準》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币虼私虒W時,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發現構字規律、識字方法、掌握書寫特點,同時運用口語交際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別人。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當小老師的方式,用漢語介紹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并教給其他同學。而不明白的同學也可以向小老師發問,這樣不僅讓學生正確識字,也訓練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如,學習“告”字;先讓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再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有的學生說“告字上面是牛字一豎不露尾巴,下面加個口”,有的學生說“我是先把上面一部分拆開成一撇和一個土字,下面加個口”,還有的學生說“我是用編字謎的方法來學習的,謎語是:一口咬掉牛尾巴”。學生在說方法的過程中,相互啟發、補充,口語能力就會得到提高。接著讓學生組詞,“告訴”,我再啟發學生用所組的詞說話,學生說出了“我要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使學生逐步建立完整句子的概念。練習時,要求小學生用漢語把句子說完整、清楚、明白,同時注意矯正或改變學生的不良口語習慣。
三、課文教學中,漢語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學習課文是漢語教學的中心環節,教師要通過自己對課文的解讀,充分利用課文中的交際話題,對學生進行漢語口語交際訓練。
1、聽課文錄音。
聽是說的前提,只有自已用心聽,聽懂了意思,才能為說打下基礎。在教學中,我經常將與教材配套的聽力材料,播放給學生聽,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蛘叻乓恍┡c課文內容話題相近的故事、文章,讓學生邊聽邊展開合理的想象,練習說話,既要求看誰說得合情合理,還要看誰說得流利通順。這樣的口語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重視民族小學生課文朗讀 、熟讀、背誦。
一、 用“識字教學”挖掘德育因素,進行德育教育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承載了五千年燦爛的文化。漢字教學完全可以成為學生感受祖先智慧而深深摯愛祖國民族文化的過程?!督忾_漢字之謎》的作者安子介先生認為:“漢字是一個阿麗斯仙境似的領域,每一段的轉彎抹角,就有一段故事。”試想,如果在識字教育中能帶領學生走入那“仙境”解讀那“故事”,我們的學生就能感受到祖先造字的聰明和智慧,能體會祖國文字的神奇和有趣,我們的學生就會樂學漢字,主動探索漢字的奧秘。他們不但學出扎實的文字基本功,而且在“耳濡目染”祖先的造字方法過程中,學出了創造思維能力,學出了對祖先的敬佩對漢字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如:教學“孝”字,一位孩“子”在“老”人下攙扶老人走路的生動畫面,不正是尊敬長輩的傳統美德滲透?又如“好”字,可在教學時加以點拔。男孩和女孩和睦相處就是好,大家同在一個班集體,團結有愛才是一個好的班集體,把創建良好班風的德育工作滲入語文課堂。
二、利用故事啟迪學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生動有趣且內容豐富的故事,如:《誠實的孩子》、《亡羊補牢》、《開天地》、《三個兒子》等,利用這些故事的意義可以使學生受到熏陶,從而啟發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養高尚的情操。在《誠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小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始不敢承認錯誤,欺騙姑媽,后來回家以后,主動寫信認錯的事。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應該勇于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如今有許多獨生子女,在家長的寵愛下,不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父母當成呼來喚去的“傭人”,作為老師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有關題材,對學生進行教育,《三個兒子》一文中,通過寫三個兒子在看到各自的母親艱難地提水,只有一個兒子跑上去接過 水桶幫助母親提水的事,贊揚了第三個兒子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的美好品德,啟發學生從小孝敬父母,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妙用插圖滲透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圖,如能巧妙使用這些插圖,就能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目的。如在教學《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地震中的父與子》等課文時,我就有側重點地利用插圖改變了課型及課的結構,變文字為看圖寫話、表演小品劇等,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感悟課文中蘊含的哲理和思想。這樣就避免了說教,使“此路不通,走彼路,條條大路通羅馬”“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父愛的偉大”等德育目標更貼近學生,使他們樂于接受。
四、通過朗讀滲透
加強朗讀,體會語言美,以讀傳情悟道,激發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思想感情。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描寫祖國山水,名勝古籍的文章,他們優美動人的語言似甘醇的美酒沁人心脾。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桂林山水》;四季如畫的《美麗的小興安嶺》;老舍的《草原》這些文章體現了祖國河山的壯美,文化的燦爛,讓學生在心靈中激發起熱愛自然的熾熱之情,再由此轉化為對祖國美麗河山的熱愛,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激發了其愛國的激情。
五、采用實踐、溝通等方法滲透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把語文教學拓展到生活中去,為學生呈現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啟發和鼓勵學生,使學生將語文學習帶入到廣闊的大自然中,認識到語文學習無處不在,培養學生感知美的能力,感受文字之美。小學語文教學急需回歸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語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在生活中學會象形識字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傳授給學生知識,很少從生活中發現語文知識進行學習,致使語文課失去了原本的樂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生活中的實踐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傳統的語文學習返璞歸真。好的語文課堂應當滲透到每個學生的生活中,走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道路。如在學習“傘”這個字時,可以在課堂上撐起一把傘,讓學生觀察傘的結構和構造,并與“傘”這個字進行對比。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不僅學會了“傘”字的寫法,更了解了生活中傘的用途,可謂一舉兩得。又如在學習“鑫”字的含義時,“鑫”是由三個“金”字組成的,因此可以稱之為“最富有的漢字”,多有“昌盛、財富”的意思。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象形字或豐富含義的字,在教授學生識文斷字的過程中,要貼近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奧妙。
二、在生活中感受自然魅力
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教師要善于將課堂的教學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將枯燥的語文課堂賦予生活的美學。只有貼近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實踐中,就能更好地得到啟迪,賦予課文生活與活力。比如學習《找春天》一課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郊游,在大自然中尋覓春天的腳步。學生在郊游中興趣盎然,歡天喜地的不停匯報得出的結論:“小草從土里鉆出了綠腦袋”“花都開了”等等。在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后的課堂上,學生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在對春天感知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在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
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學會文明禮貌用語??谡Z交際要充分利用學校和家庭的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的知識技能。如教導學生在學校和生活中盡可能地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請教老師和同學交流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此外,可以發動學生多關注廣告語,遇到不懂的及時向老師請教。廣告語也是一種表達的方式,可以通過這種形式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四、在生活中品味高尚情感
小學語文的教學選材非常注重我國傳統的優秀文化,對各個民族都平等對待,對實現祖國偉大復興有重要的意義。翻開帶有清新油墨香味的課本,一行行倫理的教育浮現在眼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會我們的是孝道和尊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教給我們的是奮斗;“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教會我們的是要有品格,不能輕易屈服;“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教會我們的是責任。書香氣息中,那字里行間蘊含著的文化底韻,是中國人民鮮活的血肉之軀的踐行,體現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的信仰。中華的語言和文字都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內容,是無論如何都割舍不掉的情懷。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下,語言文字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深厚積淀,繼承發展并傳遞著中華大地的文化,語言是文化的符號,它代表著中華大地的精髓,是我們心靈寧靜的棲息地,是中華文化的根基,需要不斷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這是我們學習語文的根本意義。
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學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語文、感受美的能力,在生活中發現語文的奧秘。小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多動手實踐、多走入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領悟生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永生.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策略探微[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6).
[2]吳宇華.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培養語感[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8).
一、給學生創造想象的機會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機會就讓學生想像,只有在學生經常想像的環境下,一但讓學生展開想象,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比如《我們的民族小學》一課,學生想出了民族小學的學生在大青樹下做游戲的場面并做畫《校園一角》,展現出了民族小學學生的豐富的課外活動。在教學完《風箏》一課后,學生展開想象或繪圖畫,或小組談話的方式把自己溶入課文之中,與課文中的孩子一起讓心在原野上奔跑,跟他們一起高興,一起瘋狂、一起懊喪、一起希望。有了前面的隨時培養,在后面的教學,學生展開想象就好像家常便飯,在教學《美國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一想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景色,孩子們就會滔滔不絕地說出其它一些書上沒有的畫面;比如:青蛙呱呱的叫著,蛇懶洋洋地爬著,黑熊在春天跑步,東北虎在森林中咆哮;人們在秋天采摘著山葡萄、木耳;挖參的人群在深山中尋找著寶貴的人參。小朋友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些天真爛漫的畫面從而加深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的渲染,讓小讀者更加熱愛小興安嶺,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二、通過圖文對照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看圖學文由圖畫和短文組成,是將事物的形象和文字描述緊密結合起來的一種課文類型。圖畫是短文的形象表現,短文是圖畫的文字敘述。在小學看圖學文的教學中,要注意從看圖入手,將看圖和學文緊密結合起來。
小學五年制語文第七冊《盧溝橋的獅子》一課中有一幅大圖是盧溝橋一側的全景,從圖中可以看到盧溝橋的欄桿間有許多的柱子,每根柱子上都雕著獅子,這是總體畫面。然后,引導學生再看部分畫面,即兩幅小圖是兩根柱子上獅子的特寫,有大獅子也有小獅子,要求學生按先總后分觀察景物。接著教師問:“還可用什么方法觀察景物?”從而打開學生的思路,知道可用從遠到近、從上到下等方法觀察。教學本課,還應使學生知道盧溝橋獅子的特點??梢龑W生一邊觀察圖畫,一邊想:盧溝橋的獅子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獅子有什么不同?讓學生在對比中初知盧溝橋的獅子的特點——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教師應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盧溝橋獅子的數量的詞語,這些詞語出現了幾次?為什么?學生會說“數不清”出現了三次,“數不清”和“很難數清”說明獅子多,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霸缇蛿登辶恕?、“485只”,說明文物工作者不怕困難,工作認真、細致。
三、用神話、童話培訓學生想象力
修訂版《小學語文教導大綱》強調:“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敝笇W生編寫童話,可以放開他們的想象,培養他們創造能力,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學生處在創造性想象能力發展的最佳期,他們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在成年人看來無生命的事物,在小學生眼里,大部是活的、有意識的,因此,指導小學生寫童話想象作文,正是順著他們心理發展的規律,這必將促進他們心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步發展。
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課外讀過或聽過的童話中領悟寫法。如:同學們在課外讀過或聽過不少有關童話的故事,想一想這些童話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在引導學生歸納童話的規律時教師要揣摩小學生的心理,切記用生硬抽象的概念化的語言,而應當采用生動形象的描述性語言,讓學生從中領悟其規律,即童話的三大特點:一是采用夸張的手法,二是采用擬人的手法,三是童話里的事物都有象征意義,在小學生心靈世界里存在著“物我一體,精神現實”這一特殊的現象,在小學生的眼里,夸張擬人,象征不是什么修辭手法,而是他們語文的表達方式。因此,在引導學生領會童話構思表達規律時,教師應作這樣的提示:同學們聽過或讀過一個個膾炙人口的童話,為什么都那么生動有趣,并能給人以某種啟迪呢?其中奧秘在于:一是童話里的事物(包括動物、植物、非生物、自然現象等)都具有和人一樣的思想感情、行為和語言能力,讓人讀了感到特別親切;二是作者為了強調描寫對象的某些特點,常常通過想象把童話中的事物有意擴大或縮小,甚至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現象變得離奇古怪,讓人讀了產生新奇有趣的感覺;三是童話事物常常暗示它能代表生活中的某種人或某種現象,讓人讀了能從中受到某種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