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影視文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影視文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影視文學論文

        第1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構成,因此藝術研究不能缺乏文化視角,對現代影視藝術的研究同樣如此。本文根據影視藝術的特點和功能探討其特定文化屬性,從其大眾文化屬性出發揭示其創作機制和發展規律,及其與精英—雅文化和經典藝術的關系,并聯系我國影視藝術創作的實際,試圖為國內影視業找到一條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徑。本文為筆者關于影視藝術的文化學研究系列論文之一。

        【關鍵詞】影視藝術/大眾文化/讀者性文本

        當我們試圖深入影視藝術,對其進行分析、研究和批評的時候,我們首先會遇到它的文化屬性問題。因為藝術是文化的特定表現,它“雙重地歸屬于文化:一方面,作為文化所產生的并且在文化中發展的藝術活動方式,作為由藝術創造者和藝術消費者的共同努力而實現的人對世界的藝術形象掌握的方式歸屬于文化,另一方面,作為在文化中對象化的、固定的、得到儲存的具有藝術價值的藝術活動成果歸屬于文化”。(注:[蘇]莫伊謝依·薩莫伊洛維奇·卡岡《美學和系統方法》,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第114頁。)實際上,藝術既是文化的表現,也以文化為表現對象。那么,何為文化呢?文化是一個古已有之卻又長期爭論的概念。關于文化的定義,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二百個之多。從詞義學的角度看,“文化”一詞在西方主要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指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出來的事物,是與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對而言的。在漢語中,“文”是一個象形字,它的原始形象是表示許多裝飾花紋相互交叉,富麗而不單調?!墩f文解字》即是這樣解釋的:“文,錯畫也,象交文?!薄兑住は缔o下》也說:“物相雜,故曰文?!薄抖Y記·樂記》中則有這樣的句子:“五色成文而不亂。”“化”是一個會意字,從“人”從“匕”,“匕”乃回首從人之意,表示引導從善;也可解釋為改易、生成、造化,指事物形態或性質的改變。如《莊子·逍遙游》:“化而為鳥,其名為鵬?!薄兑住は缔o下》:“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薄饵S帝內經·素問》:“化不可代,時不可違。”《禮記·中庸》:“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薄斑@里,文化實際上被理解為一個過程性的動作,這個動作既指涉人有意識地作用自然世界的活動,又包含了原有的自然物根據人的活動改變面貌和秩序,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成為屬人的,從自然物變為文化物,從自然秩序變為文化秩序的過程。”(注:丁亞平《藝術文化學》,文化藝術出版社,第31—32頁。)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含義也在不斷地演進,不斷地擴展,由人對自然的改變性活動和自然的人化到人的社會活動及由此而形成的組織、制度、思想與各種意識形態結構都成為文化的表述對象。正如薩姆瓦所說:“文化是一種積淀物,是知識、經驗、信仰、價值觀、處世態度、賦義方法、社會階層的結構、宗教、時間觀念、社會角色、空間關系觀念、宇宙觀以及物質財富等等的積淀,是一個大的群體通過若干代的個人和群體努力而獲取的?!保ㄗⅲ核_姆瓦等《跨文化傳通》,三聯書店,第28頁。)英國文化人類學家愛德華·伯內特·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更為明確地指出:文化“是人類在自身的歷史經驗中創造的‘包羅萬象的復合體’”,“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的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顯然,文化的范域是極其寬泛的,其所有構成大致可分為三個層次,即物質層次、精神層次和藝術層次。“物質生產的產品和方式屬于文化,以‘天然’向‘文化’的轉化正是在物質水平上開始為限。而至于精神生產,它則形成精神文化的層次。只是必須預先說明,不應該在那種涵義上理解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區分:仿佛前者是某種純物質的和只限于物質的東西,后者則是某種純精神的和只限于精神的東西。而應該理解為:在文化的這些層次中,精神因素和物質因素的相互關系正相反——物質文化根據自己的內容和發揮功用的方式是物質的,精神文化在這些決定性的方面是精神的,然而它的所有產品是被物化的,否則,這些產品就根本不可能存在;而物質文化的全部過程表現精神的目的、計劃和模式?!保ㄗⅲ海厶K]莫伊謝依·薩莫伊洛維奇·卡岡《美學和系統方法》,中國文聯出版公司,第88頁。)人類全部的藝術創作及其作品構成文化的藝術層次或稱藝術文化。藝術文化在人類總體文化中處于一種特殊地帶,它介于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之間,既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又分別延射、滲透于物質和精神文化,以“邊緣藝術”的形態與物質文化或精神文化交叉、交融,如建筑藝術、工業品藝術設計、演說藝術及藝術政論作品等。實際上,即使是處于獨立空間的純粹的藝術創作,也與物質和精神文化領域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因為無論多么純粹的藝術創作都離不開以特定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主體的生成和生存環境,并且不可能不表現和反映特定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狀態和內涵。由此可見,藝術不僅是文化的重要構成,而且成為文化的一種生動而有意味的表達。

        正是由于藝術既是文化的表現,也表現文化,所以文化便從根本上決定著藝術的性質與特征。蘇珊·朗格指出:“常說的藝術基本統一性,并非在于各類藝術形成要素的相同和技術的相似,而主要在于它們特有含義的唯一性,即在于全部藝術‘意味’的意義。‘有意味的形式’(其確實有意味)是各類藝術的本質,也是我們所以把某些東西稱為‘藝術品’的原因所在?!保ㄗⅲ海勖溃萏K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33頁。)這里的“有意味的形式”即是情感的形式,或稱人類情感的符號,它是“一種情感的描繪性表現,它反映著難于言表從而無法確認的感覺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概念,起碼為上述要求提供了出發點。所有的描繪方式都是復雜的、準確的和微妙的。符號的制造,就像制造一個便當的碗,一支順手的槳那樣,要求著高明的技術。表達的技術是比自衛技能更為重要的社會傳統。……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注:[美]蘇珊·朗格《情感與形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50—51頁。)作為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藝術無疑是為人類情感的表達需要而誕生的,同時也會隨著這種表達需要的變化而變化。而無論人類情感抑或這種情感的表達,都在文化的范疇,且既為其它文化形式所影響和制約,也影響、制約著其它文化形式。因此,在特定的區域,特定的時代,由于這一區域、時代的特定的文化環境及生成于斯的人類的特定情感的決定,藝術便誕生了它的特定風格。當然,這種風格不僅表現在藝術家身上和藝術作品中,同時也表現在藝術符號-形式方面。如所周知,東方寫意的文化土壤誕生了以虛擬、程式為基本特征的中國傳統戲曲,而寫實的話劇只能由與之相適應的西方文化所孕育:至于話劇在中國的移植,則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文化的“西風東漸”。所以,不僅一個藝術家、一件藝術作品的出現與一種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即使是一種藝術樣式,也可以看作是特定文化的產物。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難從藝術符號上找到其特定的文化信息;反過來,我們研究一種藝術樣式,顯然也必須首先考慮其文化屬性。只有把握了文化屬性,或者說,只有搞清楚了這種藝術樣式賴以產生和發展的文化背景,才有可能找到接近它、了解它、并深入研究它的有效路徑,才有可能對它作出實事求是的確切評價。對影視藝術的研究、批評便是如此。

        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并存著三種文化形態: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所謂主流文化,是指反映統治者的價值取向、代表統治者的利益、維護統治者的地位并在國家機器運轉中起主導作用的統治者的文化。所謂精英文化,也稱雅文化,即由少數知識程度、思想修養、藝術造詣明顯高于廣大普通群眾的社會上流人物所創造的文化形態。在許多情況下,特別是在前工業社會的各個階段,這種精英文化或雅文化常常與主流文化相互滲透,互為依存,共同構成一股左右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力量。如我國歷史上,曾以正統的儒、道、佛三家學說為主體,以《詩經》為發端的文流為正統規范,歷經先秦諸子、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清代樸學,至近代西學,形成了一種傳統的上層文化,這種上層文化就是典型的主流文化與精英文化的混合體:它在態勢上屬于精英文化、雅文化,而在功能上則完全屬于主流文化。當然,有時候,精英—雅文化也會處于與主流文化分離甚至對立的狀態,如在現代,精英—雅文化就往往以“純粹”的文化形式反抗主流文化的或干預。至于大眾文化,情況則有些復雜。從字面上理解,“大眾文化”就是大眾所創造的、適合于大眾且在大眾中流行的文化,這一點似無歧義。但同樣為大眾所創造、同樣適合于大眾、同樣在大眾中廣泛流行的還有“民間文化”,它是否也屬于大眾文化呢?對于這個問題,人們的看法便有不同。“大眾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現于美國哲學家奧爾特加的《民眾的反抗》一書中,主要指現代社會中涌現的,被一般人所信奉、所接受的文化。“大眾文化是大眾社會的產物,這種社會最先產生于先進的工業主義的美國?!保ㄗⅲ厚鈴V、馮利、陳樸主編《文化學辭典》,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第33頁。)顯然,這種觀點強調了大眾文化的現代性,并由此將此前時代就已存在的“民間文化”排除在外。周憲更為明確地指出:“我認為,古典文化中的民間文化和現代文化中的大眾文化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首先,大眾(mass)這個概念是一個現代的范疇,與傳統社會的俗民(folk)概念截然不同。從社會學角度看,大眾文化首先是和大眾的形成密切相關。而大眾的形成又是現代社會的工業化都市化的必然產物。隨著工業化,現代城市出現了;城市吸引了大批人口的遷入,大批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城市里原來的居民也發生了變化,于是便形成了奧爾特加所說的‘平均的人’——現代都市大眾。這和傳統社會中分散地居于鄉鎮甚至鄉村的俗民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造成大眾文化出現的第二個直接原因,是技術的進步所形成的大眾傳播媒介。在相當程度上說,沒有大眾傳播媒介,就沒有大眾文化。正是大眾傳播媒介使得大眾文化迥然異趣于古典文化中的民間文化?!薄按蟊娢幕耆乾F代文化的產物,它和古典文化中的民間文化截然不同?!瓱o論是大眾抑或大眾傳媒,都是現代文化的產物?!保ㄗⅲ褐軕棥吨袊敶鷮徝牢幕芯俊?,北京大學出版社,第64—65頁。)與上述觀點不同的是,一些學者認為“大眾文化”是一個具有相當時間跨度的概念,并不局限于現代工業社會。持這一觀點的學者當然并不否認傳統民間文化與現代大眾文化的區別,但那只是大眾文化在不同時代的階段性差異;即使是在現代,大眾文化也不都是以大眾傳播媒介為載體,如服飾、飲食、時尚等。大眾文化不等于大眾傳播,也不等于以電子媒介為表現形式的群眾文化,“大眾文化是一個歷史更為久遠,內容也更為復雜的概念”。“群眾文化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主要形式,但群眾文化并不就等于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早在群眾文化出現之前就已存在,其主要形式是‘民間文化’(包括民間故事、民歌、占巫、慶典、戲曲說唱、繪畫裝飾),這就是傳統的大眾文化。”(注:徐賁《走向后現代與后殖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274、258—259頁。)這里又引進了“群眾文化”的概念,可見大眾文化是一個種概念,它還擁有若干屬概念。對于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我更傾向于后者。因為文化具有過程性,正如C.P.曼克思所說,文化現實(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都是歷史的,來自于過去,并前進到新的未來。(注:轉引自覃光廣等主編《文化學辭典》,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第129頁。)大眾文化同樣如此。盡管“大眾文化”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現代,然而并不意味著大眾文化完全是現代的產物,它在過去時代就已存在,這種存在當然只以其本質與現代大眾文化的一致為標志,而在表現形態和具體特征上則可以不盡相同,甚至完全不同。如上所述,傳統的民間文化與現代的大眾文化在大眾創造、適合大眾及流行于大眾等方面如出一轍,這就充分顯示了二者本質的一致性。事實上,大眾文化是不斷發展、變遷的,主要表現為內容或結構的變化。如果說在前工業社會,大眾文化是以民間文化為主要形式:那么,在工業和后工業社會,大眾文化的主要形式(當然不是唯一形式)則轉變為大眾傳播文化,雖然大眾傳播并不等于大眾文化。

        大眾文化的主要形式由民間文化向大眾傳播文化的轉變,無疑是人類總體文化發展的結果,它不僅更新和完善了大眾文化的內部構造、結構功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大眾文化在人類總體文化中的地位,因為大眾傳播在現代社會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不似以往民間文化的無足輕重。眾所周知,傳統的民間文化因其淺與俗往往難登大雅之堂,從而不能對社會文化發展構成決定性的影響,雖與精英、主流文化并存,卻始終處于邊緣地帶;而現代大眾文化(大眾傳播文化)卻幾乎控制了現代文化的發展趨向,既使精英文化難以舉步,也讓主流文化不得不首肯和認同?!斑@情景確乎令人驚詫。大眾文化一開始還只是零星地、羞怯地在‘娛樂’的名義下被舉擢而出。然而,很快這種局面就被輕而易舉地改變了。不僅僅是武俠小說、言情小說,也不僅僅是西部片、武打片、娛樂片、愛情片、警匪片、生活片,還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錄像、流行歌曲、搖滾樂、卡拉OK、游戲機、迪斯科、勁歌狂舞,還有像襪子一樣被頻繁更換、忘卻的流行歌星、影視明星、體育明星……幾乎是滲透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與此同時,一直占據著統治地位的精英文化,則被困窘萬分地擠出了世人的視野。”(注:高小康《大眾的夢·潘知常序》,東方出版社。)現代大眾文化的興起一方面是緣于現代社會人們特定的社會心理和時代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大眾文化的主要形式——大眾傳播文化的獨特功能,即大眾傳播的媒介系統不僅對人們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控制力,而且以其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大量而全面的滲透在全社會構成一種媒介環境,從而使得“人們一天除睡眠和工作外,幾乎全在媒介中度過”,“媒介帶來的信息充滿著生活空間”(注:沙蓮香主編《傳播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第153頁。)。這樣,大眾傳播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任何社會現象、生活方式、思想觀念乃至某一個人物、某一種商品充分“炒”熱,讓世人不得不接受。而現代大眾文化正是在大眾傳播文化(媒介)的功能作用下,同時契合人們的社會時代心理才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唯其如此,所以從總體上看,盡管現代大眾文化的聲勢、地位已遠非傳統的大眾文化——民間文化可以望其項背,但卻并沒有超越后者的淺與俗。這種淺與俗對于傳統大眾文化——民間文化來說除了限制其自身的發展外,并不存在其它危害;而對于現代大眾文化來說,由于它已肆意越過邊界侵吞了精英文化的領域,把精英文化趕入了枯魚之肆,因而它的淺與俗則有可能導致人類文化的全面退化。正如美國著名大眾文化評論家伯納德·羅森貝格(BernardRosenberg)所認為,現代大眾社會存在著單調、平淡、庸俗、喪失人性及人們在富裕生活中容易產生誘惑和孤獨感的缺陷,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傳達和表現的大眾文化雖然可以暫時克服人們在現實中的茫然感、孤獨感和生存的危機感,但它也很有可能大大地降低人類文化的真正標準,從而在長遠的歷史中加深人們的導化。于是,如何處理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的關系,如何改造和提高大眾文化的品位便成為了大眾文化發展所亟須解決的問題——現代影視藝術正是以這樣的文化境況為背景進入我們的研究、批評視野。

        不論電影抑或電視,其誕生伊始,便不僅意味著人類一種新型的藝術樣式的出現,而且標志著現代大眾文化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拌b于當代大眾文化已與現代通訊手段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聯系,電影的誕生標志著一個關鍵的文化轉折點。它奇妙地將技術、商業性娛樂、藝術和景觀融為一體,使自己與傳統文化的精英顯得格格不入,并對其造成重大的威脅。”(注:[美]丹尼爾·杰·切特羅姆《傳播媒介與美國人的思想》,中國廣播出版社,第32頁。)電視同樣如此,正如日本電視社會學家井上宏所指出:“電視以神奇莫測的光電變換手段,為自己在大眾傳播媒介中贏得了應有的地位。在電視傳播過程中,在電視播出者與視聽者之間,通過電視圖像形成了新的傳播關系。日本的電視傳播學者藤竹曉認為,電視傳播的基本要點是人們如何把電視作為社會認識的手段而加以利用并使之發生效果,即把電視看作是人們認識社會的重要手段。同時,電視還有另一個作用,即‘娛樂作用’。電視傳播是以圖像為主(也包括語言、音響效果和音樂等要素)的媒介,而圖像則產生了電視傳播的兩重性,一方面使視聽者認識世界,另一方面為視聽者提供了娛樂?!保ㄗⅲ海廴眨菥虾辍峨娨暽鐣W》,見藤竹曉著《電視社會學·附錄一》,安徽文藝出版社,第129頁。)由此可見,電影、電視是認識與娛樂并舉、傳播與藝術并存的一種新型的文化形式,本為現代大眾文化的重要構成,具有現代大眾文化的性質與特征。而既在現代大眾文化之列,影視藝術便首先是一種適合大眾審美心理和欣賞水平、為大眾所喜愛的通俗藝術,這與民間藝術類似(所以民間藝術/文化即是傳統的大眾文化),卻與所有高雅藝術劃清了界限;而其現代性,即與現代通訊手段的不可分割的聯系和以神奇莫測的光電變換、以奇妙的聲像記錄及呈現為藝術創造方式,以及以對當代大眾生活、心理的準確把握和表現為藝術追求,以滿足當代大眾的審美、娛樂乃至消閑為創作目的,則使影視藝術將作為傳統大眾文化主要形式的民間藝術/文化遠遠地拋在了后面;至于商業性,更是影視藝術同時區別于傳統高雅和民間藝術的現代大眾藝術(文化)的重要特質。影視藝術正是這樣的一種藝術樣式:它集傳播與藝術于一體,熔通俗、審美、娛樂、消閑、商業于一爐,乃大眾文化的現代表現形式,也是現代大眾文化的藝術表現方式。

        基于上述認識,我們便不難發現目前我國影視理論與創作中所存在的問題。盡管從總體上來說,現代大眾文化正處于上升期,其發展方興未艾,但我國影視藝術卻已面臨危機。有觀點認為這種危機為各種現代大眾娛樂/文化形式的蜂擁而起所致,實際上,任何娛樂形式其魅力都無法與影視藝術相比擬,更無法取而代之。顯然,影視藝術的危機不是由于來自外部的“同行相爭”,而是由于自身內部的問題。具體地說,我們對影視藝術的大眾文化本質還缺乏真正的、深刻的認識,對影視藝術作為現代大眾文化形式的內部機制和運作規律還缺乏了解、掌握;或者,甚至根本沒有將影視藝術納入大眾文化的范疇,置其大眾文化規律于不顧。一個突出而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理論和創作上流行“三分法”。所謂“三分法”,即人為地將影視藝術作品分成主旋律片/劇、藝術片/劇和商業片/劇。主旋律片/劇以政治宣傳為目的,用概念代替形象,或用形象圖解概念;藝術片/劇故作高雅,陽春白雪,孤芳自賞。這兩類影視片/劇都以不顧觀眾興趣、愛好,遠離大眾為共性,是“文以載道”、“為藝術而藝術”等傳統藝術美學觀念,實際上即主流、精英藝術文化觀念的演繹和表現。商業片/劇應該是絕對通俗化、大眾化的,因為它追求票房,重視觀眾,甚至可以迎合觀眾。例如好萊塢的商業片/劇就是真正的大眾藝術,它們能夠真正地令大眾著迷,充分滿足當代大眾的娛樂、審美需求;而我國的所謂“商業片/劇”則只不過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因為受傳統藝術文化觀念的長期熏陶和沉重壓迫,真正的藝術家們往往羞于與大眾為伍,不愿意從事商業片/劇創作,也不懂得怎樣創作商業片/劇。因此,迄今為止,我國的商業片/劇創作從未獲得應有的地位,大部分“商業片/劇”出自缺乏藝術功力者之手,或為藝術家不得已(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勉強為之,隨意為之,甚至隨便為之,以致這些作品基本上既無藝術性,也無商業性。其實,藝術性與商業性在影視創作中并不是對立的,恰恰相反,它們相互依存,至少,商業性必須以藝術性為前提。主流、精英藝術文化觀念與現代大眾藝術文化觀念的分水嶺不在于是否承認藝術的存在,也不在于認定藝術層次的高低有別(盡管人們已習慣于認為大眾文化/藝術淺俗、低級,事實上大眾文化目前也基本上處于淺俗、低級的層面,如前所述;但大眾文化/藝術的藝術文化水準并不是沒有提高的可能:不僅大眾的素質可以不斷提高,而且大眾文化/藝術自身也存在著提高品位的機制與功能——這種機制與功能將在“現代影視藝術的文化學研究之二”里詳論),而在于是將藝術的接受者定位于少數人,抑或定位于大眾。羅蘭·巴爾特(RolandBarthes)在討論文學文本時提出了“讀者性文本”和“作者性文本”兩種文本傾向,“巴爾特對這兩種文本傾向的區分不只是指文本的基本性質,而且也指文本所引發的閱讀方式?!x者性文本’往往讓讀者被動地、單純接受式地閱讀,使讀者單向地從文本接受意義。相對而言,‘讀者性文本’是一種封閉性的文本,易讀易懂,清晰明了?!髡咝晕谋尽汀x者性文本’不同,它不斷地要求讀者積極介入,像作者一樣或者和作者一起建構文本的意義。這種文本將其構意結構展示在讀者的面前,要求讀者對文本進行再創作?!x者性文本’通俗易懂,比較大眾化,而‘作者性文本’則比較深奧復雜,是少數人欣賞的先鋒文學”。(注:徐賁《走向后現代與后殖民》,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274、258—259頁。)影視藝術作為大眾藝術(文化)形式,顯然應該構建“讀者性文本”——商業片/劇所建構的便是這種文本,它并不排斥藝術性,其與建構“作者性文本”的傳統高雅-精英藝術的區別僅在于文本的基本性質及其閱讀方式不同而已。由于對商業片/劇的誤解、歧視和實際創作的粗劣狀態,可以說,我國真正的商業片/劇根本還沒出現。這樣,不論是觀念上還是實踐中,影視藝術在我國都還沒有真正被當作大眾文化來對待,國人是一直沿用主流、精英藝術文化觀念,按照傳統藝術美學原則倡導和從事本為現代大眾文化形式的影視藝術的創作,焉能不使影視藝術陷入危機?

        從世界范圍來看,國外影視界雖然沒有“主旋律片/劇”的概念,而“文藝片/劇”和“商業片/劇”的說法卻是存在的。但不論在哪個國家或地區,純粹的文藝片/劇,即所建構的是“作者性文本”的影視作品,無不感到寂寞與孤獨,自覺難與商業片/劇一爭天下。事實上,文藝片/劇并不是沒有存在價值,只是其真正價值不在于被觀眾接受,而在于探索影視藝術的內在機制,嘗試各種藝術創作方法和手段,盡可能挖掘出其潛在的表現力,從而為影視藝術的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教訓與啟示。作為現代大眾文化形式,影視藝術的主要片/劇種只有、也只能是以建構“讀者性文本”為基本特征的“商業片/劇”。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專門提出這一概念,因為影視藝術的商業屬性是與生俱來的,是其機體的不可割裂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現代大眾社會和現代大眾文化的標志性特征。也就是說,所有影視作品都應該具有商業性,都應該是商業化的,因此,提“商業片/劇”就好像說“女人是人”、“松樹是樹”一樣純屬多余。當然,強調影視藝術的現代大眾文化屬性,主張影視藝術創作遵循現代大眾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并不意味著現代影視藝術只能停留在一般大眾文化的淺、俗層面上。相反,由于影視藝術不僅是所有大眾文化形式中對大眾最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一種,而且,它的特殊機制還賦予了它有效吸納高雅藝術與文化因素的功能,這就使得它不僅可以自身超越淺與俗,而且還有可能引領整個現代大眾文化提高品位。

        盡管影視藝術不在精英-雅文化的范疇,不是精英—雅文化所孕育、產出的傳統經典藝術,但它卻與精英—雅文化及其經典藝術關系頗為密切。如所周知,影視藝術的內在機制具有極大的兼容性,它能巧妙地將文學、戲劇、音樂、美術、建筑等傳統藝術門類融為一體,雖然被融進的各門傳統藝術已經過改造和轉化,以影視特有的方式呈現和表達,然而它們畢竟來自精英—雅文化,并沒有完全磨滅其本來的經典藝術特質,這就為影視藝術提高自身的藝術、文化品味提供了一種可能。從歷史上看,電影正是由于引進了文學、戲劇元素(如敘事、矛盾沖突、情節結構等)才從街頭雜耍變成藝術殿堂中的一員;電視劇作為電視藝術基本的、主要的品種,也是在電視與戲劇的嫁接中誕生,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依靠戲劇的美學原則奠定其藝術地位。當然,影視藝術與上述經典藝術的關系必須慎重處理,因為它有可能導致兩種結果。如果過分強調影視藝術對經典藝術的依賴,以經典藝術的美學觀念和原則取代影視藝術獨有的藝術觀念與美學原則,甚而至于將影視藝術與經典藝術混為一談——這種情況在我國影視界司空見慣,如不少國產影片和電視劇都可以被看作是用攝影/像機所記錄的戲劇演出。這樣影視藝術雖然被賦予了戲劇/經典藝術的特征,卻同時也被改變了文化特質,即其大眾文化色彩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為主流、精英文化,而這顯然不是影視藝術提高藝術、文化品位的正確途徑,因為由此途徑影視藝術不僅會逐步喪失自己的藝術個性,而且會以“作者性文本”的建構走進有悖現代大眾審美需求和藝術消費心理、從而遠離大眾選擇的死胡同,如同上文所述。影視藝術借助其與精英—雅文化及經典藝術的密切關系提高藝術、文化品位的正確途徑是:以大眾文化為體,以精英—雅文化為用;或以影視藝術為體,以經典藝術為用。具體地說,在影視藝術的創作中,首先必須堅持大眾文化的方向,以建構“讀者性文本”、滿足現代大眾的消費型藝術審美需求為目的;在此前提下,充分利用影視藝術的獨特功能,將精英—雅文化及其經典藝術的精華按照現代大眾文化的要求進行特定轉換,使其具備大眾文化(藝術)的表現和傳播方式,從而為當代大眾所樂于接受。

        第2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英文電影 高職教育 英語教學 文化意識

        21世紀是充滿機遇又富有挑戰的世紀,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深入,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作為對外交往的必備工具,其地位日益凸顯。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寫照,文化的差異會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互相理解帶來困難,甚至導致交際失敗。鑒于此,英語教學除了講授英語基礎知識和訓練學生的英語基本技能之外,還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1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英語教學作為高職教育學科中的必修課,以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使學生真正能夠將英語作為交際工具,為未來職業奠定良好的基礎。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不僅包括語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還包括實際涉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實際技能是未來社會就業者的必備能力。然而,要有效地進行國際合作與商務交流,實現跨文化交際,僅靠語言是不夠的,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人們對異域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也就是說文化方面的因素至關重要。鑒于此,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應該從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角度著手,深入探索提高學生語言文化素質,加強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化內涵的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

        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語言扎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中,反映不同的社會生活方式、行為準則和道德觀念。只有基本了解西方社會家庭、教育、科技、法律等當代生活及歷史淵源的各個方面,才能從根本上掌握英語語言的實質。

        2英文電影的文化價值

        電影包羅萬象,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涉及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藝術、體育、軍事等各個領域,體現了很多文化現象。電影源于生活,再現生活,它提供了英語民族如何進行交際的真實情景。如影片《阿甘正傳))(ForrestGump)里,Jenny初次見到丹上尉時主動和他輕輕擁抱,并貼一下臉。親吻和擁抱是西方的常見禮。但在中國,初次見面的人是不會有此舉動的。通過影片學生可以體驗并了解到中西禮儀的差異,在以后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就不會驚訝于異域朋友表現出來的友好行為。

        電影語言內容豐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每部影片都有其獨特性和哲理性,電影語言藝術主要靠造型語言來完成形象塑造,每個角色的語言也有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文化修養,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語言以及各自的性格特征。中外在風俗、習慣、人情、環境、傳統、民族性格等方面存在著客觀差異,這種差異也相應地在語言上體現出來。電影,作為文化的傳播者,則是體現其文化價值的手段之一。例如《羅馬假日》中的諸多影片情節反映了西方女士優先的文化習俗。這一習俗至今在西方和國際交際場合仍然是廣泛遵循的原則。但在中國,就沒有女士優先這一習俗,交際場合通常遵循兩條原則:第一,需要照顧者優先,即老弱病殘孕幼優先;第二,受尊敬者優先,如上級、長輩、貴賓、英雄模范等優先。

        英文電影是了解西方國家文化的重要媒介,不同的電影的背景包含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的語言思維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內容。例如:影片《教父》,學生看到的并不是美國社會生活中漂浮于表面的璀璨奪目的現象,而是隱匿于深層的陰森恐怖的本質,這部影片挖掘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靈魂。

        3英文電影在高職英語教學文化意識培養中的優勢作用

        英文電影反映了英語寓言國家的社會狀況、生活情景、文化教育,提供了地理歷史、城市風光、鄉村地貌、民族習慣、民俗風情及價值觀念等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拓寬知識面,彌補課堂教學難以展示的文化知識。單純的文化背景知識講授令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影視作品聲形并茂、逼真地再現了語言交際的場景,英文電影能夠營造生動有趣的動態效果,極大地刺激學生視、聽等感官機能,讓他們擁有鮮活的體驗,恰到好處地彌補了背景知識教學中學生吸收難地問題。因此英文電影必將成為英語教學中涉及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優秀教學材料,它是語言學習和提高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

        英文電影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了解英語文化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傳統的英語文化課堂上,課堂氣氛沉悶,教學的公式化和重復性使學生缺乏興趣和學習動力,挫傷了學生了解英語語言文化的熱情和積極性。英文電影以其直觀的表現手法,豐富的內容和藝術感染力,聲音和圖像結合,語言和情景結合,刺激學生的感觀,使他們在學習英語語言文化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愉快的學習體驗,釋放了心理壓力,使學習異域文化不再是望而生畏、死氣沉沉的學問,而是妙趣橫生、鮮活靈動的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文電影有助于英美文學課的學習。英美文學課中有很多課文都是從一些名著中節選的。盡管有的課文附有作品簡介、作者介紹等,但要讓學生較為全面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人物的性格特征還比較困難,因為節選只是原著中被割裂的片斷,如果在閱讀原著節選的基礎上再欣賞由原著改編的影視片,那么,收效就更為顯著了。因為影視片不僅能全面介紹文學作品,重現原著的風格,還為文學作品提供了直觀的藝術形象,使課文變得更具體、更實際、而且更生動。讓學生在饒有情趣的狀態下不斷加深對文學作品的認識和理解,更有利于增加語言學習的力度、深度和廣度。些世界名著片主題突出、語言規范、內容健康。藝術水平高,有豐富的表現力和較強的感染力。如《霧都孤兒》,影片中的奧利弗最貼近于小說中的原型,影片畫面如同古香古色的英國油畫,而演員們的對白中明顯帶有l9世紀的英國口音,服裝和道具都堪稱頗具匠心,盡管原著中的一些人物和情節未能悉數展現,但影片未嘗不可稱為狄更斯小說的再創作,一部所謂“升級”后的《霧都孤兒》,一次對原作的成功呈現和領悟。

        4英語教學中運用英文電影的步驟和建議

        4.1英文電影選材

        電影類型多種多樣,選材的適當與否直接決定學習效果的好壞。所以選材是教師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1)影片主題具有時代感、思想內容健康向上,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擴大知識面;(2)根據高職學生現階段的語言水平選擇難易程度適當的影片。如果學生在初級水平,可以選取題材輕松,內容簡單,畫面對語言的說明作用強的影片,如:Ⅸ音樂之聲)(Sound ofMusic)、《獅子王))(LionKing)、《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Beast)等,如果學生是中級水平,可以選取具有一定文學性的經典影片,如:《亂世佳人))(Gonewith thewind)、Ⅸ傲慢與偏見)(PrideandPrejudices)等。(3)依據教學目的,如果想簡單地了解英美國家人士的日常生活,可以選取輕松快樂的生活片,如果想進一步掌握法律、商務談判等學術性較強的知識,可以選取較多講述這方面內容的影片。

        4.2準備參考資料

        在組織學生觀看影片前,教師應充分搜集材料,精心準備教案,材料包括:英文影評、學術研討等文字材料,還包括電影任務的照片、電影海報等圖片材料,甚至還包括與電影有關的相關產品。這樣有助于學生在快樂輕松的氛圍里理解影片內容,在愉悅的狀態下學習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

        4.3組織好課堂活動,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看英文電影只是一種了解英語文化的輔助方法,學生不能只顧看電影,教師要引導學生,精心組織課堂活動??梢詮囊韵聨讉€方面著手:(1)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堂講解,與學生共同探討片中臺詞、精彩對白,引導學生表達出對片中人物、內容、情節、寓意的感受;(2)開展小組活動,根據影片中反映的文化現象讓學生自由選擇影片角色,重新設計臺詞,改編劇情,排練短劇;(3)就影片中反映出來的社會文化問題進行專題探討,可以采取陳述,辯論,演講等多種形式。

        4.4開展課外活動

        高職英語課時有限,僅靠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需要,充分利用英文電影資源,要課堂內外結合,引導學生掌握看英文電影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課外更多地主動地去接觸英文原聲電影。

        第3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快樂人生觀

        語教學不同于其它學科的教學,它的特點是:

        第一,要有足夠量的、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input),并為學習者理解、接受(intake)。

        第二,要有大量的實踐機會供學習者應用、使用英語(output);

        第三,師生要有大量的語言交流和情感互動,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cooperating)。

        第四,師生容易產生枯燥無味的感覺,都需要有快樂的心態,才能更好地教與學(participating)。

        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就是根據英語教學本身的特點和內在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使教學的各種場所都成為開心、快樂的學習環境。英語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它不是為快樂而快樂,而是為了解決以往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思想壓力過大、只學不練、啞巴英語等諸多問題。

        怎樣在英語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運用快樂的理念

        英語教學中運用快樂的理念,就是在教書的同時,引導學生用刻苦學習,去發現和創造快樂,教會學生用心靈去體驗快樂,努力塑造學生快樂的人生觀。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教育學生為了快樂而學習,把學習英語作為一項快樂的活動,在學會每一個單詞、每一個短語中尋找快樂,在運用英語對話中尋找快樂,在與同學間的學習競爭中尋找快樂,在獲得老師的每一個夸獎中尋找快樂。英語教學中運用快樂的理念,要盡可能地寓教于樂,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快樂的理念,要使自己處在一個情緒飽滿、振作自信、熱情投入的狀態進行教學,這種狀態呈現在學生眼前的是教師對英語教學的快樂形象,這種形象進而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提高其對英語學習的認知度,使學生也處在一個相應積極的、輕松愉快的狀態,學生以良好的、合作的情緒狀態參與到教學中,就能愉快地接受語言知識的輸入,并內化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學生快樂、飽滿的學習狀態又反過來對老師的教學情緒產生積極的影響,激勵老師以更大的熱情投入教學,教與學的活動置于“輕松、愉快、自由”的心理情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其接受力、記憶力、思維力和創造力都可能達到最佳狀態,大大促進其學習效果的提高。如果老師經常把在社會上的不愉快、家庭中的不協調、學校里的不滿意都帶到課堂上,帶到學生中間,牢騷滿腹、精神怠倦,則會給學生留下思想萎靡、意志頹廢的形象,這就必然會使學生也不愉快,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學習英語的熱情。

        二、進行快樂教學的情感互動

        在以互動為特點的英語教學課堂上,情感因素滲透于教學的全過程,并延伸到教學以外。快樂真誠的教學互動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第一,教師要多主導些課堂提問式、民主對話式、問題討論式、學生講課式、師生表演式、學習游戲式的互動教學模式,使教學過程“互動(cooperate)”、“生動(active)”和有所“創造(creative)”。在“互動”、“生動”和“創造”中,學生能夠獲得相當大的主動權、自由權。“互動”、“生動”和“創造”又能營造出平等、民主、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這種氛圍使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處于一種時時受到碰撞、挑戰和激勵的狀態,這種狀態促使教師不斷更新知識、深化思想、調整行為;這種狀態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加活躍、敏感、豁達,更加積極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第二,教師只有努力創造與學生互動的快樂情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沒有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在課堂的互動中容易產生逆反心里、抵觸情緒和消極應付的情感。教師只有與學生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感,進行有的放矢地教學,學生也才有可能愿意與教師互動與交流。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促進

        學習群體(班級)建立起融洽、民主、團結、相互尊重的氛圍。拋棄那些“師道尊嚴”、親疏有別、惡性競爭的習俗。

        第三,師生間的教學互動,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人愿望,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快樂的心態,注意不要傷害學生自尊心。在互動中和互動后,要注意多賞識、多表揚、多鼓勵。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沒有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積極配合的互動,效果是不會好的。當然,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互動必須與英語教學本身的內在要求相結合。不能為快樂而快樂。比如:不能放任學生的嬉戲玩耍,而要時刻掌握互動過程的適度和教學需要的原則。

        第四,教師應幫助學生克服情感態度方面的困難,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差,思想感情波動比較大的學生,要做到情感上多關愛他們、互動中多照顧他們、結論時多表揚他們,情緒有問題時多提醒他們,使他們英語學習上的成功體驗與情感態度的發展相互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往往與他們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有密切關系,學習上的成功能夠促進情感態度的積極發展,而積極的情感態度又有利于促進學習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三、運用快樂的方法

        要想在英語教學中把學生引進快樂的境界,教師要多運用幽默、故事、笑話、歌曲、順口溜和多媒體教學、游戲教學等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趣味十足的教學手段、形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實現把學習、趣味、快樂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例如:電視、電腦、VCD等多媒體,對于現代社會已經不再是什么新鮮玩意,看電視、看影碟、上網游戲、聊天,已經成為許多學生的嗜好。對于學生的愛好,教師應注意因勢利導,應盡可能通過課件制作、電視錄像、網上教學等多渠道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的每一條神經都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中得以調動,以此來活躍課堂以及課外快樂學習的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

        英語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它是構成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把快樂學習貫徹于語言技能的訓練和目標之中,以學生在某個級別能夠做什么、能夠接受什么為主要前提,采取不同階段的學生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寓教于樂的形式進行教學,這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學、合理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比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初級階段可以采取認圖片和實物的形式來學習單詞,教師可以通過用英語指導學生涂顏色、畫圖、做動作、做手工等方法訓練學生聽力,通過學唱歌謠、歌曲、編小對話來訓練學生口語;對于中級左右的孩子可以讓他們通過描寫幻燈片、實物等訓練口語,通過讀圖文并茂的讀物來訓練閱讀,培養興趣;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要求寫英語日記,來訓練其寫作能力,通過組織英語競賽、活動或自編自演英語相聲小品等來訓練其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作為老師更應當運用快樂的教學理念來改變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學生最頭疼的就是背單詞,那么老師最忌諱的也就是逼學生背單詞,如果老師引導學生采取聯想記憶法、循環記憶法、類歸記憶法、派生記憶法等靈活有效的方法來背單詞,不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老師能夠把課文講解的生動形象,讓學生像喜歡瓊瑤小說一樣喜歡自己的課文,那么不用老師要求背,他也會把英語文章中“小燕子”的故事描述淋漓盡致的。通過這些形式,把學生不同的學習動機都能有機的結合,促使學生不斷增強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順口溜和歌曲教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如,在英語中名詞限定詞的先后順序問題一直是學生難背、難掌握的枯燥問題,但是編成一個順口溜就簡單多了?!跋薅枥L大長高,形狀年齡和新老,顏色國籍出材料,作用類別往后靠?!爆F在社會上流行的劍橋英語學習法、新概念英語學習法以及階梯少兒英語學習法都是把很多枯燥乏味的知識通過編成兒歌或者順口溜的形式傳授。

        第4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語言與文化緊密相聯,外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導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從文化的內涵,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探討了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培養的重要性。并以新課程下高中英語教學為例,提出了解決以往教學中文化意識欠缺的策略。

        語言源于文化,并且和文化緊密相聯。早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語言學家Sapir在《language》一書中就指出:“語言有一個環境,它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繼承下來的傳統和信念”。語言和文化這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交際時表現得尤為明顯。因此,外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導人和文化意識的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作一探索。

        1.文化的內涵

        文化在廣義上可以指人類精神和物質生產的總和,在狹義上指人類精神產品的總和;就不同國家和社會文化的差異性而言,文化乃指某一特定人群中人們行為和認知方式的模式以及與此相關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體現在人們的社會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相互關系等。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外語教學所研究的文化,相對來說是一種狹義文化。

        2.語言和文化的關系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語言是文化的符號。人類文化世界的建構和運作正是通過語言的命名活動和語言的制約作用得以實現的。語言又是文化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語言對于表達人類復雜抽象的概念范疇是必不可少的。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這種內在聯系,是我們理解外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的基礎和前提。20世紀60年代著名的語言學家拉多在他的《語言教學:科學的方法》一書中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p>

        3.教學的誤區

        中國文化和英語文化屬于不同的文化傳統,語言又屬于不同的語系,因此我們缺乏歐美國家所擁有的語言環境。況且,中國和英語國家在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歷史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經常會遇到很多因文化差異引起的障礙。因此,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不僅僅取決于語言水平的高低,還取決于他們對文章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英語教學中融人文化意識,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英語,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并培養世界意識。

        由于我們對文化的認識不夠,跨文化意識薄弱,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處理不當,英語教學中出現了嚴重的文化意識欠缺的現象。英語文化意識在我國英語教學中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在大多數學校還是薄弱環節。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原本就很容易引起文化障礙,制約跨文化交際的成功進行。然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中,往往只重視學生語言知識的學習,輕視語言能力的培養,外語教學的目的被認為是讓學生背熟語法規則,然后按照背熟了的語法規則做題,得高分,很少思考為什么要學這門語言,怎樣才算學好了這門語言。英語教學一直忽視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教師把重點只放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上,沒有對文化知識給予同樣的重視,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因對西方文化知之甚少,不能成功地進行跨文化交際活動。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師應努力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掃除因這種差異而引起的文化障礙,進而達到成功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境界。

        4.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策略

        4.1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

        新課程普通高中英語課本,采用結構功能的編寫體系,圍繞中外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名人傳記、傳統節日、衛生與體育等16個話題選編語言材料,語言真實自然、形式多樣,活潑新穎,所涉及的話題貼近生活實際,緊跟時代的步伐,如旅游、體育、航天技術、環境保護、交友、集郵愛好、影視等;閱讀課文涉及題材廣泛,反映了英語國家歷史和地理、風土人情、名人傳記、新聞出版、戲劇、文學、音樂等。這些題材和話題很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關注未來、關注社會,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提高學生對目的語的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內涵,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向學生傳授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學、藝術、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等社會文化知識,不斷增進學生對東西方國家國情的對比和了解,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和世界意識,準確而得體地運用英語交際,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語言能力。如在教Good Manners時,讓學生通過閱讀了解西方餐桌禮儀,并引導學生進行辯論,論題是’’Western tablemanners is better than Chinese table manners"。雙方辯手各舉一方餐桌禮儀之優處,或宣揚,或反駁,氣氛熱烈。其實禮儀本無優劣,只是通過這一活動引導學生了解東西方餐飲文化的異同,教育學生要人鄉隨俗,樹立文化平等觀,注重禮儀,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又如”Disneyland""A Freedom Fighter""Charlie Chaplin""Abraham Lincoln”等人物傳記反映了美國自主、獨立、崇尚個人奮斗的主流文化;"A Taleof Two Cities""The Necklace""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反映了西方國家的價值取向,以及西方人瞻矚金錢的價值觀念。

        4.2詞匯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也是文化負載量最大的部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介紹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并正確運用詞語。英語詞匯的文化內涵是經過長期積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內涵的成語、慣用語、諺語、理語和格言等都來自于成語典故、神話傳說、文學名著,教師在詞匯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介紹其背景知識,讓學生理解其深刻內涵。如Shylock(夏洛克)是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中的一個人物,作為典故比喻那些貪得無厭的高利貸者,而Solomon所羅門)比喻非凡的智慧,出自《圣經》的傳說。又如,to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鐵盧之戰),指十九世紀初,拿破侖稱雄歐洲一時,最后戰敗于比利時的滑鐵盧。這一詞語被人們用來比喻“慘遭失敗”。再如peasant(農民)一詞,在漢語中是中性詞,但對西方國家來說卻有某種反面的、消極的意味,指“沒有多少文化的人”,在西方稱農民為farmer。又如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在漢語中,狗含有貶義,而在英語中狗是寵物。因此,在詞匯教學中必須結合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讓學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4.3開發校本課程,系統介紹西方文化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而校本課程正是實施這一理念和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學生渴望更多、更系統地了解西方文化,因此,英語教師可摸準學生的興趣所在,結合教材內容,編寫《學點英文諺語了解西方文化》、《中學生英美概論》、《知多少》、《你喜歡的英文歌曲》、《西方節日文化》等學生感興趣的校本教材。使學生更全面、深人地了解目的語文化。

        4.4利用多種媒體資源培養學生英語文化綜合素養

        語言習得理論告訴我們,語言自然習得的過程是無意識的,是潛移默化的。英語的學習也一樣。由于電視、多媒體等能創設仿真的英語交際情景,在課堂中適當地引人這些媒體所提供的地道活潑的英語素材,能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悟地道的英語文化,從而提高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課外自主地借助電視、網絡等學習英語,擴大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拓寬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為發展跨地域文化的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現有的英語教學資源,如:(1)英語影視節目(2)英語教學網站(3)各類多媒體英語教學光盤(4)英語教學的報刊雜志等拓寬英語知識面,提高語音素質、豐富英語文化,有效提高英語綜合文化素養和實際應用能力。

        4.5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文化意識的培養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結合教材設置情景,進行跨文化知識的介紹,也要在課外最大限度地創設英語文化氛圍,使學生更好地體會中西方文化差異。通過課堂內外的各項活動,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敏感和意識,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具體做法如下:

        4.5.1開辦英語角,由外語老師與學生交流。有條件的話也可請外教或外國朋友與學生進行直接對話。

        4.5.2開設研究性課程,以跨文化研究為主題,系統地傳授英美文化知識。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小課題,如:“美國的飲食文化”、“英國的婚俗”等。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觀看電影和錄像、請教專家等方式進行研究、調查和分析,并最終寫出報告。這樣的課程學習在拓展學生的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協作能力。

        4.5.3利用西方的一些重要節日,如圣誕節、萬圣節等舉行英語晚會,舉辦英語知識競賽,使學生了解西方的節日文化,了解西方習俗。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5.正確理解本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關系

        怎樣看待自己的文化和人家的文化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文化平等觀和語言平等觀。“決不能認為哪一方的文化更好,語言更美。”(王宗炎)同時,幫助學生認識到要正確地理解外語并恰當、得體地使用外語,不僅取決于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而且取決于對本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差異的了解程度。因此,了解、熟悉本國文化有利于外語學習。并通過跨文化教育培養學生傳播中外文化的使命感和文化融合意識。

        第5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體驗式實踐教學模式是第一階段實踐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專業思維,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知識和語言溝通能力。1.市場營銷崗位認知實習,通過到企業進行現場參觀,增強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法以及營銷活動的策略與手段的初步了解,提高學生對企業市場營銷活動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2.邀請企業各層次營銷工作人員、營銷專家學者或者往屆營銷專業畢業生進課堂進行經驗交流,培養學生對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習熱情,讓學生了解要做好營銷工作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和掌握哪些技能。3.由校內市場營銷專業教師開展營銷專業知識和禮儀知識講座,開拓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視野,培養學生對營銷專業的興趣,掌握基本的社交禮儀知識。4.開展營銷相關的辯論賽、演講比賽或者建立營銷論壇,讓學生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2]。

        (二)模擬式實踐教學模式

        模擬式實踐教學模式是第二階段實踐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專業思維意識和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展的以校內模擬實踐的方式進行的分模塊的實踐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四大專業核心技能:市場調研能力、營銷策劃能力、網路銷售能力、銷售與談判能力專業1.實驗室軟件模擬實踐一是通過引進模擬創業軟件、網絡營銷模擬軟件、市場營銷模擬軟件,使學生通過這三個實驗室模擬軟件體驗市場營銷活動的流程和營銷決策的制定、創業的整個流程、市場調研的程序和數據的處理方法以及網絡營銷的操作過程。通過軟件的模擬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增加對專業知識的應用和掌握。二是讓學生通過ERP沙盤模擬教學系統,進行模擬企業決策。在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組建虛擬的模擬公司來熟悉組建公司的各項工作流程,并以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的方式從多全面了解和實施營銷決策,并采用軟件對抗賽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加深學生對創業模擬的認識[2]。2.以競賽促實踐競賽的方式因為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對抗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會認真學習相關專業知識,積極思考和創新,能很好地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一是采用校內比賽的方式,如商學院學生技能大賽、科技文化節、實踐周活動等方式,開展營銷策劃、廣告策劃、品牌策劃、商品模擬銷售競賽等比賽活動。通過校內比賽可以在學生中間激發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同時也可以為將來參加校外的比賽積累經驗。二是借助校外各層次與營銷相關的學科競賽,如:“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市場營銷大賽、“e路通杯“全國大學生商務創新應用大賽等。通過參加比賽學生能深刻體會專業知識的應用并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3.舉辦大學生商品展銷會展銷會可以每個學期舉辦一次,每次3-5天,整個活動由營銷專業學生進行組織,參展人員是各年級的市場營銷專業人員。展銷會期間參展學生自己選擇商品、聯系貨源、設計展臺和銷售商品,自負盈虧。通過這種活動可以讓學生掌握完整的從尋找貨源、采購到現場銷售的整個過程,同時可以鍛煉學生銷售談判的能力和與客戶交流的能力。

        (三)實戰式實踐教學模式

        實戰式教學模式是要求學生真正的深入實際企業開展生市場調研、營銷策劃、銷售管理等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營銷能力,是實現營銷專業能力和素質的集成,是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實踐教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更高層次的實踐教學,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系統應用。在這個階段采用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1.創建大學生市場調查咨詢中心該中心配備專門的指導老師負責業務指導、規劃和監督。其主要業務是為當地企事業單位提供市場調查、營銷策劃咨詢服務,同時可以為大企業或政府機構專門提供電話調查服務。由學生擔任公司經理、業務經理、辦公室主任、分析員、訪問員等職務。在公司的運營過程中,突出培養營銷專業學生了解市場、準確把握市場信息,發現并衡量創業機會,提高創業能力,把創業教育真正融入到市場調查實際工作中。學生團隊可以跨年級不斷滾動,以老帶新,師生共同創業,使市場調查中心成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搖籃[4]。2.成立網絡創業中心網絡創業中心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開網店進行網絡創業。其工作內容是使學生熟悉網上開店技巧、注冊正式網店、選擇網絡銷售的商品和貨源、學習網店運營技巧、熟悉網絡推廣方式等,幫助學生在未走出校門前增加社會實踐經驗,為畢業后打下堅實的基礎[6]。3.成立校內大學生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的宗旨是為市場營銷專業學生或者其他專業學生提供創業的基地,鼓勵有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自主創業。創業園設置管理中心,可以聘請學生、校內老師、校外企業人士共同管理,為學生創業提供咨詢、指導和監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掌握從從組建創業團隊、撰寫商業計劃書、籌集資金、工商注冊、市場調查、廣告策劃、店面設計、財務管理、照章納稅和客戶關系管理等企業經營流程。通過創業實踐,可以實現學做合一、教學相長、師生共建,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業熱情,也可以為其他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同時還可以促進市場營銷專業教學團隊的實踐教學水平[6]。4.組建學生營銷公司為了培育實戰型、創業型營銷人才我們可以嘗試組建學生銷售公司,它可以將學生的能力培育與素質教育合而為一。學生通過銷售公司的運營和項目化的營銷實戰訓練,可以實現人才培養過程與營銷業務工作流程、操作情境的緊密結合,將課堂教學和實踐緊密結合,學生在“做中學”和“學中做”的過程中掌握營銷知識。該實體營銷公司需要由學校出資進行工商企業注冊,并規劃專門的辦公區,對外聯系貨源或者客戶,對內進行銷售。營銷公司的管理人員需要在學生中招聘和選拔,并能容納一定比例的專職教師擔任管理人員,重要崗位的管理人員可以由學校派出。與在模擬環境下的實踐方式相比,這種方式的營銷環境更真實也更復雜、學生在營銷公司的角色是真實的并對營銷公司的業績負責,學生在工作中可以綜合考慮各種因素進行決策,考慮問題周密,對學生的鍛煉是全方位的。同時這種方式也可以為老師提供掛職鍛煉的機會,并可以彌補校外實訓基地在數量上的不足[7]。5.校企合作目前在校企合作方面我校市場營銷專業已經和萬勝呼叫中心、屈臣氏、娃哈哈建立了初步的合作,但是合作方式仍需不斷深入。下一步的校企合作方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第一,學生頂崗實習。學校派學生深入企業某個崗位進行長期深入學習,學生在企業的實踐中能夠和企業的營銷活動進行更全面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學到實際知識和能力,也可以更好的適應將來的職場環境,同時實習企業也可以對學生在實習中的表現進行較為全面的考核,表現優秀的還可以作為儲備人才。第二,與企業聯合舉辦定制班,校企共同培養。這種方式是在企業的參與下,學校不再按照以往的培養方案安排學生的學習課程,而是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企業用人要求和崗位需求特點來安排相應的課程,在教學中實現將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的管理哲學、企業的文化等基本素質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這樣學生在校學習時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訂單企業用人的基本要求,將專業知識的學習和企業的崗前培訓同時進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的實現由學生到企業員工的角色轉換,實現畢業生與工作崗位的直接對接。第三,校企聯合組建實體銷售公司。此種方式可以和前面的學生銷售公司相結合,由學生進行管理,幫助企業進行產品銷售和業務拓展。這種方式一方面使學生得到在實際工作崗位鍛煉的機會同時也可以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實現合作共贏。第四,校企聯合進行營銷決策。此種方式是企業允許學生參與到一部分的營銷決策中去,比如市場調查、促銷策劃與執行、渠道開發與市場開發、廣告策劃、產品設計、商品銷售等決策。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在學生中展開競爭,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新積極性,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借助學生的智慧幫助企業決策[8]。

        (四)總結

        第6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一、巧用賞識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

        從皮格馬利翁效應中,我們可以看出賞識語言的重要性。在整個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夠運用賞識語言來贊美學生,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會明顯地提高。同時學生會因為喜歡這門課的老師而愛上這門課。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得到老師的贊美?,F階段,很多人都開始了解賞識教育,并且也開始接受賞識教育。比如:在講解“Inthepark”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創設合理、有效的對話情境,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安排每個小組的學生擔任不同的角色,然后要求這些擔任不同角色的學生,要掌握不同的語句,以此來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在買賣情境中,教師應該給給予學生一定的鼓勵,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說英語。當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此時不管學生的英語是否標準,說得是否準確,教師都應該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Good、Great、Excellent等詞匯,這些語言從表面上來看,相對比較普通,但實際上,倘若能夠對其進行合理、科學、有效使用,則能夠將學生內在的潛力有效激發出來。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激發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克服以往不敢大聲說英語的心理障礙。

        二、把握賞識分寸,增強學生的信心

        小學英語教師要把握好賞識分寸,做到公平合理。老師只有發自內心給予學生夸獎,學生才會與老師進行積極互動交流。假如小學英語教師的夸獎并不恰當,那么學生會對老師的夸獎產生疑問,從而無法起到激勵的作用。發自內心的夸獎才會讓學生信心大增。比如:在講解“Goodmorning”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完成相關的對話。然而由于每位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英語表達能力會有高有低。對于口語不好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幫助這部分學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同時教師不能過分表揚口語較好的學生,避免給口語不好的學生造成一定壓力對于那些英語成績不好的學生,教師要尋找合適的時機,采用恰當的語言,來激勵這部分學生,讓這些受表揚者能夠得到心理上的滿足。

        三、完善賞識手段,提高學生的素質

        小學英語教師在私底下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比較喜歡看的動畫片,了解學生喜歡的歌星和影星,并且與學生探討這些動畫片、歌星以及影星,久而久之學生會越來越喜歡老師。教師不僅要表揚學生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還要表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愛好,以此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當講解“Whatisyourfather?”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在課堂上,教師要與學生就他們的父親展開交談,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還可以問他們是否崇拜自己的父親,或者問他們的父親對他們自己是否態度嚴厲。通過與學生探討他們身邊最親的人,有助于將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激發出來。隨后,教師則應該引出本節課要學的新內容,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出他們對父親的評價,對父親的描述,然后教師從不同的方面來評價每一位學生,以此讓學生喜歡英語這門課。

        四、借助賞識教育,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第7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一、真正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自從夸美紐斯創造班級授課制以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一直成為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其表現形式就是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它的弊端在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實,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符合初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善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由于初中學生年齡特點,既有小學生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的需要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合理布局課堂結構,優化數學教學方式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學內容把握得十分準確,同時對時間的把握也應十分嚴格,切忌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在教學過程中,從數量上說,教師要少講;從質量上說,教師要精講;從內容上說,學生易懂的堅決不講.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也要注意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

            優化教學方式,主要是指應克服以下幾個傳統的教學“誤區”:

            1.重內容的講解,輕教材的運用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不少教師將教材僅僅當成學生的習題集,致使學生不會閱讀課本.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僅僅滿足于學生聽得懂、學得會,而應使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會學”.實際上,教科書通過正文和例題,并結合使用圖表,加強了對教學內容、特點、要求的分析.會使用教材的學生,往往在認識上更深入一層,自己能逐步掌握分析推理的方法.同時,教科書還能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探索一題多解(證)、一題多復和一題多用.

            2.重結果,輕過程數學

            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在教學中,應當注意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更要重視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的展示.在原有的“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少教師認為,學好數學就是要將概念、定理、公式記熟.誠然,由于初中數學知識相對較少,上述做法可能對暫時的考試成績有用,但對以后的數學學習卻留下了后遺癥.有不少學生在求二次函數y=ax2+bx+c最值時,都熟知結果:當x=-b/(2a)時,y有最值(4ac-b2)/(4a).但卻不會配方法,到高中繼續學習三角函數最值時發生了困難.這都是因為只重結果,不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帶來的結果.

            3.重機械的“題型分類”,輕知識系統的歸納

            目前數學教學上的一大弊病就是進行題海戰術,把培養學生的能力變成了機械的分類式思維技巧的教學與訓練.其結果導致了考試死記類型、硬套解題方法,對變換形式的問題便束手無策.在素質教育下,應教會學生知識系統的總結.實踐證明,凡是成績優秀的學生,總是能系統地說出學過的知識系統,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能進行縱向、橫向的聯系,從而靈活地處理問題.

            4.重知識的傳授,輕教學的靈活多變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只注重知識的灌輸,不注意教學教法的改革.他們錯誤地認為教法的革新是華而不實、嘩眾取寵.其實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作用,將枯燥而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講述得情趣盎然、淺顯易懂,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凡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努力鉆研,培養學生能力從而達到取得好成績的方法,都應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三、加強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上,不少學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個主要障礙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諸如學得不好不感興趣,遇到難題,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結果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教學中應重視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1.運用情感手段強化自我效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表現是人們普遍具有的心理傾向,自我表現愿望的滿足,有助于自我效能的增強.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不失時機地給予鼓勵和表揚.一般地講,恰當地表揚鼓勵能強化自我效能感.這不僅對表揚和鼓勵的人如此,對其他的人也有相同的作用.隨著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學生的自我表現愿望得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愈加濃厚.公務員之家

            2.挖掘教材的潛在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順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潮流,人教社編輯出版的九年義務教材在內容選娶編寫體例上較原有教材都有較大變化:突出了基本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增加可讀性,在加強雙基的同時,也注意了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新教材的上述潛在功能,指導學生讀書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

            3.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學習毅力

        第8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首先,教師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水平,會使用各種不同的軟件來編制多媒體課件,會使用各種教學多媒體電子設備來輔助教學。在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都是固定的教學內容和課件,教學內容陳舊,跟不上時代的進步,不能適應當下的社會現實。而如今,許多新的教學內容又在不斷地涌現,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等都發生了變化,過去的經驗和理論很難指導教學活動。因此,高職英語教師要與時俱進,在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理論聯系實際,教學設計要滿足當前社會的需求,傳播最新的信息,緊跟時代腳步,教材靈活。教學方法多變,教學資料來源廣泛、新穎、時尚,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知識量大,學生可以學到足夠大的知識量。學習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社會發展動向、學生興趣而精心編制的。這樣就可以使上課時教授的知識更加適合學生的水平,從而滿足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

        其次,高職英語教師的引導在網絡環境下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學生們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自主學習能力差,這時,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自主學習。教會學生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學會篩選和提取有效的信息資源,讓他們學會在海量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將之運用在學習中,引導他們確定學習目標,以及如何高效學習,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同時,培養學生自我監控和調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充當他們學習的伙伴。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輔導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教師可以在qq和微信等公共平臺上與學生實時交流,學生有不懂的問題教師及時予以指導,同時,可以在qq群里面共享對學習有利的資源,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差別化的指導,加強師生交流,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同時,在制作課件時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豐富課程內容。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在合作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和發展。

        最后,教師作為人類工程師,更應該積極學習,要有終身學習永不落后的精神,作為有基礎、有思想的成年人,學習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只要稍加花費一點功夫,就是一天一個樣,讓學生看到每天變化的教師,讓學生知道學習永無止境,所謂身教勝于言傳。英語教師除了英語專業知識以外,還必須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計算機等有關方面的知識。要在提高英語專業水平的同時,熟練掌握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建教師教學交流qq群,通過和全國各地的教師交流教學經驗,學習別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資源共享,使自身獲得進步,促進自身的發展。

        2結語

        第9篇:影視文學論文范文

        在傳統的教學是一種"以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育方式,強調老師在教育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形成一種"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教學氛圍。這種硬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與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不平衡,最終不利于學生的就業。

        二、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的方法

        1.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技工院校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明確課程教學的目標,要堅持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來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市場營銷知識的應用能力及面對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同時也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市場營銷的創新能力。授課教師要了解千變萬化的國際狀況,注意觀察國際最新動態。因為市場營銷與現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只有了解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進行市場營銷。同時老師也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市場營銷教學的內容進行改革,因為市場營銷專業是一門與現實相關度很強,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專業。

        2.注重學科能力的培養

        (1)專業能力。在對市場營銷進行教學改革時,要注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市場營銷專業的同學應該具備市場營銷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和專業能力。消費者是市場營銷的主要對象,學習市場營銷必須了解消費者的需要。這就需要學生對社會情況進行調查,他們需要制定計劃、安排方案及執行調查。

        (2)精神能力。技工院校也可以請一些專業人士在學校進行講座,教會學生如何克服困難、擺脫挫折,能夠在挫折中前進。因為學習市場營銷專業需要吃苦耐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是還要利用好市場這個資源庫,學生可以在空閑的時間參加一些活動,以便對市場有更好的了解。同時也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

        3.建立專業指導制

        在工商系的老師中,建立市場營銷專業指導制,要在市場營銷教學改革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市場營銷專業是一個很容易碰壁的專業,有些學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就輕易放棄,缺乏克服困難的自信,這時候學生往往容易自報自棄。而教師作為指導員就應該對學生指點迷津,帶學生走出誤區,幫學生理清思路,進一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精神。讓他們在市場營銷專業上能夠有質的提高,從而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企業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要,最終使培養的學生得到市場的認可,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4.參與者

        老師在對市場營銷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不要過多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更不要與學生爭論,更不要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在課堂討論時,老師應該以參與者的身份發言,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主,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而使市場營銷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結論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免费看精品视频 | 亚洲人成网站观在线 | 日本免费更新一二三区不卡 | 午夜影院小视精品久久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