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五年級科學教學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教材分析
五年級科學教材本學期主要安排的科學實驗有15個分組實驗有《太陽和影子》《看月亮》《光的行進》《照鏡子》《研究透鏡》《七色光》《簡單電路》《導體和絕緣體》《探測暗盒里的電路》《研究磁鐵》《電磁鐵》《測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心臟和血液循環》《解釋》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30人,學生喜歡學習科學,而且喜歡做實驗。從實驗情況看,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實驗探究,能與他人合作學會了寫實驗記錄。也有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放不開手腳,甚至不敢實驗。
三、實驗目的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2、使學生獲得簡單的科學知識。
3、培養學生包括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四、實驗措施
1、課前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實驗過程
2、課上培養學生觀察、發現和記錄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動手活動能力。
4、養成搜集資料的習慣。
五、實驗安排
第1周 9.4-9.8 《太陽和影子》
第2周 9.18-9.22 《看月亮》
第3周 9.11-9.15 《光的行進》
第4周 9.25-9.29 《照鏡子》
第5周 10.9-10.13 《研究透鏡》
第6周 10.16-10.20 《七色光》
第7周 10.23-10.27 《簡單電路》
第8周 10.30.11.3 《導體和絕緣體》
第9周 11.6-11.10 《探測暗盒里的電路》
第10周 11.13-11.17 《研究磁鐵》
第11周 11.20-11.24 《電磁鐵》
第12周 11.27-12.1 《測量呼吸和心跳》
第13周 12.4-12.8 《肺和呼吸》
第14周 12.11-12.15 《心臟和血液循環》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實驗教學進度計劃:
周次
課章節名稱
主要內容
節次
一
第一單
元:春天的故事
春天在哪里
2
二
第一單元:春天的故事
探訪春天;
講述春天的故事。
2
三
第二單元:變幻的天氣
氣象萬千;
春風拂面。
2
四
第二單元:變幻的天氣
漫步云端;
天氣預報。
2
五
第三單元:玩具總動員
電動玩具大拆裝。
2
六
第三單元:玩具總動員
玩轉電磁鐵。
2
七
第三單元:玩具總動員
小小玩具發明家;
信息會。
2
八
第四單元:變廢為寶
“廢物”知多少;
廢物不廢。
2
九
第四單元:變廢為寶
“變廢為寶”交流會
2
十
第五單元:形形的微生物
尋找微生物
2
十一
第五單元:形形的微生物
人類的朋友;
微生物的危害。
2
十二
第五單元:形形的微生物
我研究的微生物。
2
十三
第六單元:像不像
我像誰;
可以一摸一樣嗎。
2
十四
第七單元: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
我們觀摩去。
2
十五
第七單元*:科學探究成果展示會
我們的成果展示會。
2
十六
期末評價
期末評價
關鍵詞 新課程 活化課堂教學 新模式
著名教育家呂叔湘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把課教活了。”如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生物教學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互動教學活動,并構建活化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對此。本人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一、激發學生興趣,倡導互動――探究式學習
生物學教學非常注重直觀,而多媒體組合這種方式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官進行分析,進行學習,更加有效地實現教學的直觀性。因此,在“互動――探究式學習”中自主構建知識,便成為了學生學習的最佳模式。此學習模式的含義是:在教師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立足于“導”的背景下,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通過師生、生生之間情知的互動,學生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深化思維等學習目標,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活用教材資源。激發課堂活力
中學生物教材是生物信息的載體,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主要內容,它的綜合性很強,涉及社會、經濟、人文等因素,也與化學、地理等學科密切聯系。目前,中學生物教學實行一綱多本,即圍繞著一個教學大綱,出現了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蘇教版等生物教材,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學校特色選用生物教材。在講授《生物技術》這一節時,我沒有用教材內容進行照本宣科,而是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搜集生物技術的成果,然后在課堂上匯報搜集的資料,并組織課堂討論,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生物技術在醫藥衛生、食品、工業等方面的成果。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習內容,而且學生學有興趣,學得主動,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聯系生活實際,活化課堂教學
關鍵詞:計算機文化課教學;項目教學法;混合式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2―0049―02
一、五年制高職教育計算機文化課程教學的現狀
1.考證式的應試教育。不少學校把計算機文化基礎學習與計算機等級考試掛鉤,教師圍繞考證開展教學工作,長期以往形成計算機文化的學習就是學習不變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計算機基礎就是學習Windows、office的誤區。怎樣把對學生計算機文化素質的培養從教條的操作技能訓練轉變為對學生綜合信息素質能力的培養上來,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一。
2.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層次不齊一鍋煮。計算機文化教育包含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等的普及,有些高職學生在中小學時代就接觸到了計算機基礎知識,到高職階段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文化知識基礎,這就出現了高職計算機教學與中小學教學內容重復的局面。有的學生已經具備了簡單的操作能力, 有部分學生對計算機常用工具軟件的運用還比較熟練,但對計算機的基礎理論知識、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和程序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卻知之甚少。因此,如何將計算機文化素質的培養從深度和廣度上與學生個體需求相結合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之二。
3.教學開展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感到盲從和厭倦。在計算機課堂上,教師只講操作,不講為什么或在什么情況下使用等,學生們很難理解知識的實際功能。久而久之,學生們學會了“照葫蘆畫瓢”式的盲從,遇到軟件環境發生變化和實際應用時便不知所措,心理上難免出現對這門課的厭倦感。
4.課程內容時效性不強,與崗位需求脫節。一方面課程內容和培養方案多年一成不變,甚至教學的軟件環境也還是老版本,與實際崗位使用情況的偏差越來越大,學生從課堂學習的計算機技能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就業崗位需要。另一方面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專業背景,沒有把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應具有的職業素質聯系在一起,都使用同樣的教材,統一的教學內容,直接影響了課程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中目標不明確。
5.評價環節單一。很多學校為了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對這門課的掌握情況,仍然在沿用“紙考”或“機考”的“一考定終身”形式,不能區分學生的“盲從”式學習和主動式學習,“瓢”畫對了就得分,這顯然違背了職業教育的能力素質本位思想。
二、對五年制高職學生計算機文化素質培養的教學探討和建議
1.對計算機文化課程的重新定位
傳統的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缺乏對實際崗位的全覆蓋,教師的“應試”教學,學生“照葫蘆畫瓢”式的學習,產生的問題已經顯現。因此,需要從崗位實際需要和計算機技術發展方向出發,以職業教育能力本位思想為指導,以計算機文化素質培養為抓手,以為各專業搭建計算機應用平臺為目標,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進行信息收集、信息處理和信息利用等能力。
2.對計算機文化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模塊化梳理和遴選
(1)計算機常識。計算機常識旨在培養學生計算機入門,教學主要內容是使學生掌握在信息化的社會里更好地學習、工作和生活所必須具備的計算機知識,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文化意識。內容組成大致可分為:
(2)計算機應用基礎。在這個層次以面向應用為主線,教學任務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增強學生在相關領域中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學內容應當緊跟現代計算機的發展應用水平。內容大致為:
(3)計算機技術基礎。這一層次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基礎知識、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內容可組織如右側表:
3.采用項目教學法和混合式學習模式進行教學
項目教學法是解決學生學習“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最好方法之一,教師依據課程模塊設置難易不同的項目,教師盡可能將現實崗位需求還原于項目,并將各知識點隱含在項目中,學生在“真實環境”中完成一個個項目,實現師生在項目中“思學做”。
混合式學習(B-learning)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學習模式,其核心思想是根據不同的問題、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解決。教師在組織課程教學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采用面對面講授或學生在線學習等形式。采用混合學習模式同時也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活動的體現,教師可將課程內容打包放在網絡上,供學生隨時、自主學習,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同時便于起點不同的學生進行自修跟進。
4.以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觀,完善考試和評價體系
在實施項目教學過程中,可根據學生完成項目情況,讓學生自評、互評、老師評或師生共同評價總結的方式對項目學習成績進行量化。在課程性評價上,宜采用過程性考核與總結性考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階段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平時考核包含學生的出勤率、學習態度、動手操作情況、項目完成情況、團隊協作能力等,總結性評價主要看最后的理論和操作考試的情況。
三、結束語
如何根據計算機學科發展現狀和新時期崗位能力發展需要,對五年制高職現有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探索,是每個從事該專業教學的教師要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崔曉紅,謝斌.加快高職教改 彰顯高職特色[J].職業技術,2007(06).
[2]張鵬.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實用化[J].今日科苑,2010(02).
[3]鄭丹青.高職《計算機文化基礎》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7(01).
[關鍵詞]桃花塢年畫 傳承 主題設計 旅游紀念品
一、 研究桃花塢木刻年畫的主題研究背景
桃花塢木刻年畫是蘇州地區傳統特色文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年畫被人們用來貼在門上祈福禱告。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年畫已失去它原有的價值,現如今大多被當作旅游紀念品傳播在市場之中。許多原汁原味的工藝類紀念品頗受人們喜愛,如“和氣致祥”(或稱“一團和氣”)、“花開富貴”等。但由于種種原因,桃花塢旅游紀念品市場發展緩慢。多年來,其紀念品種類仍止于原來年畫類別,一方面,傳統文化跟現代生活方式嚴重脫節;另一方面,由于能操作年畫工藝的技工越來越少,年畫價格節節攀高,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年畫的旅游紀念品市場。
目前,為搶救、保護、傳承桃花塢木刻年畫,2002年5月18日,桃花塢木刻年畫社正式劃轉至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同時為有效地保護、傳承桃花塢木版年畫,每年設立重點科研項目及專項資金,搜集、整理、完善桃花塢木刻年畫的有關資料,為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學院積極倡導將該主題帶入課堂進行有序的開發設計,將桃花塢木刻年畫與現代元素系統的結合起來,從市場角度深入推進該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二、 桃花塢旅游紀念品前期市場準備
這次課程對于產品二年級的同學來說是一個有深度的課題——傳統文化很容易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想要用現代方式完美詮釋該文化對于他們而言有一定難度。因此,在進行真正的主題開發前,前期的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現有桃花塢紀念品類別
首先,需要要求學生們對蘇州旅游景點進行實際調研,在各景點尋找桃花塢主題的旅游紀念品。目前,蘇州的桃花塢博物館和“桃花塢”品牌有專售桃花塢旅游紀念品,主要以裝飾畫和絲巾為主。其中桃花塢絲巾的市場占有率較高,其原因是蘇州地區本身盛產絲綢,用桃花塢作為設計切入點,頗具地方特色,較受旅游者的青睞。但相比之下其他產品的銷售一般,而桃花塢主題的延伸產品則更少。因此,在調研過程中,可以引導同學們對桃花塢絲巾的個案進行分析,借鑒其優勢來開發其他類目產品。
2、旅游紀念品市場消費特點
桃花塢年畫源自蘇州這一旅游城市,有著獨天篤厚的地理優勢;毋庸置疑,旅游紀念品是該文化最好的表現載體。旅游紀念品多數以純欣賞類的居多,以文化、小巧、個性、便攜等特點為主,但這一類別紀念品的市場周期較短,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就市場消費數據顯示,消費者越來越明顯地傾向于具有一定功能、美觀實用的紀念品。因此,在作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同學們須緊緊抓住這些市場特點,從旅游者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實際需求,從實用家居、衣著服飾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類目,發開有意義的特色產品。
這樣的前期準備工作有利于學生們更加了解實際市場的消費需求,明確現有產品與人們期望值之間的差距;有利于設計出更好的文化載體向游客們展示桃花塢的過去與未來。
三、主題性教學方法運用
1、首先,如何選擇主題?幾百年來,桃花塢年畫濃縮了民間藝術精華,積累了大量的民間題材,種類繁多,都直接或間接地表達了人民禳兇祈吉的美好心愿。面對豐富繁多的主題,應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挑選,從中找出具備鮮明特色,廣泛流傳的主題進行研究。如《和氣致祥》、《花開富貴》、《合家歡》等主題寓意美好,備受人們喜愛,會被大多數同學所選擇。
2、其次,深入分析桃花塢木版年畫的表現形式?傳統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是以印刷為主,描繪為輔的傳統印刷工藝,故印刷過程受色版限制,常規配色系統相對固定,不論何種題材品類,都是在常規配色系統中進行色種的加減或印刷色序的調整和安排以求變化,以紅、黃、藍、綠、紫五色為主,其中套色的數量有差異,依據不同畫面題材內容設置基本配色。
線條是桃花塢年畫的又一特點,桃花塢木版年畫非常善于采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題材和不同對象。具體而言,描繪娃娃、美女、花卉題材的畫面大都采用細膩流暢的線條,便于更好地表現描述對象的特點;與此相反,表現門神武將等題材多采用剛勁有力的粗線。例如門神、鐘馗等神像,為了表現門神威嚴可怖的神態,把身披鎧甲、手持力錘的武將形象表現地堅硬而扎實、線條粗獷簡練。此外,年畫的造型也很有特點,中國各地年畫造型都有差異,桃花塢年畫相對北方年畫,顯得清秀精致,無論是門神、灶神、一團和氣、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造型都是千百年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概括。在分析造型時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造型身份、比例、動態、位置以及配色選擇,還有使用的裝飾元素,是點、線、還是面以及造型中的色彩配搭比例。
3、再者,分析消費群體的生活方式?桃花塢木刻年畫要想突破傳統局限,融入現代產品中,必須嘗試與現代產品中不同的實用功能、設計形態相結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裝飾功能上;同時要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需求,追求個性、時尚的設計效果。所以說,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創新性發展必須建立在對傳統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尊重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才能走出一條新的道路。首先,先選擇好消費群體的使用范圍,比如工作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娛樂環境等,然后,從中選擇一個領域進行調研,可對其中的一個產品或者一組產品進行分析。最后,從使用人群健康狀況、年齡、性別、與設計有關人體尺度、行為習慣、文化程度、價值取向與需求、審美觀念、消費心理等方面進行準確設計定位。
4、最后,嘗試將桃花塢年畫融入到現代產品中。前期對不同設計因素的分析,目的是在開始創作前先學會如何分析事物,找到事物的本質特征;基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逐漸過渡到現代生活,完成最后的兩者融合。如有一組同學選擇了“八仙過海”主題產品開發,從桃花塢年畫的八仙主題入手,借鑒中國傳統玩具不倒翁的結構原理進行設計,并巧妙的將收納功能設計在人物的身體部位,將傳統的主題和傳統玩具功能、結構相結合,更純粹的詮釋了桃花塢這一傳統文化,同時設計者為設計注入現代元素,將八仙人物Q版化,充分符合現代卡通形象設計的流行趨勢。整體造型憨厚可愛,色彩鮮艷,具有較好的審美形態。
當然,同學們涉及到的產品類目還有其他一些,如平面印刷類以及服裝、鞋子、掛件等軟材質類,以它們作為載體,將現代的平面符號與桃花塢傳統圖案有效結合,用個性化的形式區分于同類旅游紀念品。
四、結語
此次桃花塢主題教學是典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的碰撞,同學們需要對桃花塢文化深入消化與理解,并結合現代生活方式,靈活運用于不同的藝術形式。用全新的設計理念來詮釋桃花塢傳統文化新時代的意義,進一步推進這一古老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玉寅.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的藝術及其影響[J].文物,1960年第2期
[2]周新月.蘇州桃花塢年畫[M].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
鑒別幾種常見化肥。
過程與方法:(1)通過自主學習對有關信息進行歸納;
(2)學習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幾種常見化肥鑒別的探究,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體會化學與農業的密切關系,理解學習化學的學習價值,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1、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對幾種常見化肥的簽別。
教學難點:1、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對幾種常見化肥的鑒別
三、教法、學法
教法
1、演示法
2、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習方法:1、自主學習法
2、實驗探究法
3、合作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反饋
完成下列化學式的書寫:
硫酸銨
小蘇打
稀硝酸
稀鹽酸
硫酸鉀
硝酸銀
氯化銨
氫氧化鋇
氯化鋇
氯化鉀
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需要不斷反復強化,但是從學生的反饋中看到依舊有個別同學書寫出現錯誤。
2、新知學習
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感受下正常農作物生長的樣子,之后呈現生長出現問題的農作物,通過對比,提出問題,對于長勢有問題的農作物應該采取什么辦法,帶著這樣的問題,進入本節課的學習。
首先提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了解常見化學肥料的種
類和作用。
2、了解化肥、農藥對環境的影響。
3、了解常見化肥的鑒別方法和步驟。
學生自主學習書中80頁關于化肥的知識,完成學練卷中的相應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理解主要的化學肥料有氮肥磷肥和鉀肥,氮肥就是含有氮元素的物質,磷肥就是含有磷元素的物質,鉀肥就是含有鉀元素的物質,復合肥是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物質,在課堂中進行小試牛刀的檢測,給這些物質分類,組內可以相互討論。
3、實驗探究
接下來進行本課內容的學習,向學生出示這樣的一張圖片,給出這種農作物的癥狀,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結果,對應肥料的作用,能夠說出這種農作物是缺少氮肥,進而向學生介紹氮肥的知識。然后,介紹幾種常見的氮肥,請學生觀察他們的共同點,提出,含有銨根離子的物質叫銨態氮肥,那么銨態氮肥在使用過程中有幾點注意事項。
1、銨鹽化肥不可以暴曬
向學生展示一瓶碳酸氫銨,讓學生問一問它的味道,學生能夠聞到有一股刺激性氣味,通過給碳酸氫銨固體加熱,觀察到試管口滴有酚酞的棉花球變紅,證明碳酸氫銨受熱分解有氨氣生成,寫出相應的方程式,說明,銨鹽暴曬后會有失效。
2、施用銨鹽時不要和堿性物質一起施用
向研缽中加入硝酸銨和熟石灰的混合物進行研磨,學生問到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那么這種氣體是什么,學生能夠猜測出來是氨氣,但又不確定,因此,學生開始進行實驗,驗證這種氣體,由于之前教師的演示實驗對學生有所啟發,學生最后驗證出這種氣體就是氨氣,完成方程式后,總結出銨態氮肥不能和堿性物質共用,否則會失效。
實驗之后,繼續出示圖片,找出解決農作物生長不好的原因,介紹磷肥和鉀肥。最后,根據學生最三種肥料的學習,對這三種肥料進行鑒別。
4、課堂反饋
最后進行課堂反饋,完成學練卷中的相應練習。
【教材分析】
《物質發生變化》選自教科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物質的第二課,本課的內容主要分為“世界由物質構成”、“物質在變化”、“讓物質發生變化”三部分,主要是呈現生活中物質變化的實例,從這些變化的實例中比較出兩類不同的變化,一類是只改變物質的狀態、形狀、大小等,另一類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物體變形、水的三態變化、燃燒、生銹這些常見的現象,背后有哪些科學道理?這是我希望學生進行探索的,因此本課的引入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些觀念是科學的概念,也是哲學的概念。因此,本單元的概念具有觀念層面上的意義。而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過一節課的教學能夠達到的,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應該滲透這些觀念,為學生的發展成長奠定基礎。本課也并不要求讓孩子們通過一節課的學習馬上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是要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質的變化和思考這些變化的異同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同和不同之處,一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一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物質的變化可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
過程與方法:
把沙子黃豆混合攪拌并分離和用蠟燭給白糖加熱,尋找證據證明有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從而對物質的變化進行比較分類,通過具體的實驗,體驗物質的變化。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可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在不斷地變化著的。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重難點】
觀察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過程,找出它們之間的區別。
【學情分析】
“物質的變化”這節課對于小學六年級的孩子來說,學會并理解初三化學的知識,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學會知識,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本節課給學生提供了幾種生活中常見的物質:
沙子黃豆混合攪拌并分離;白糖和蠟燭的加熱,以此展開研究,讓學生經歷“觀察描述猜測加熱再描述發現”的探究過程,
收集信息—分析處理信息—歸納得出結論”這樣一個探究學習的過程,讓學生養成“喜歡科學,尊重事實,愿意嘗試新的實驗方法,樂于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等等。
【教學準備】
學生小組材料:沙子、黃豆、白糖、火柴、三個燒杯、一把燃燒勺、一把塑料燒勺、一根蠟燭、一根攪拌棒、一個篩子、一個塑料盒、放燃燒勺工具。記錄單(整理、記錄實驗現象、發現)。
教師演示材料:沙子、黃豆、白糖、火柴、三個燒杯、夾紙的鑷子一把、彩紙一張、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復習引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誰來說說?物質在變化過程中究竟發生怎樣的變化,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板書:物質發生變化)。
老師帶來兩種物質黃豆和沙子。
【設計意圖】復習舊知,做好鋪墊
【活動】二、
豆子和沙子混合實驗:
觀察:黃豆和沙子有什么的特點,那個小組來說說?
猜想:我們把沙子和黃豆混合
攪拌,你們猜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驗證1:用燒杯把沙子和黃豆混合
攪拌,來驗證你猜想的結論.
驗證2:把混合的沙子和黃豆分離看看有沒有變化?想想怎么把混合后的沙子和黃豆分開?
結論
:通過驗證有沒有變化?
老師還帶來一種物質白糖
【設計意圖】此實驗學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兩種物質的現場觀察,引導學生通過
觀察—猜想—實驗—比較—發現猜測混合后是否會變化,來激發探究的欲望。
【活動】三、
白糖的加熱實驗:
觀察:白糖有什么特點?在觀察前我們想想從那幾方面觀察?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在試驗單里。
實驗器材:
加熱白糖需要哪些實驗器材,看看你們桌面上老師給你們準備的,誰來說一說
猜想:猜想加熱白糖會發生的變化嗎?
實驗:加熱白糖
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學討論28-29頁了解加熱白糖步驟和注意的事項;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在試驗單里。
實驗步驟:
注意事項:
現在一定要按照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來加熱白糖,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在試驗單里。
結論:發生了變化
【設計意圖】本環節中讓學生先觀察沒有加熱是白糖的特征,再通過加熱白糖了讓學生通過實驗的方法驗證生成的物質到底是不是白糖的實驗,讓學生親眼見證生成的是新物質,比經由教師的口中說出更具有說服力,同時消除改變了顏色形狀的變化也可能是物理變化的印象。
【活動】四、
對比引出物理和化學變化
通過這兩個實驗,我們發現黃豆和沙子混合后有沒有沒變化?有產生新物質?加熱白糖加熱后有沒有變化?有產生新物質?我們把物質在發生變化時沒有產生新物質,叫做物理變化,物質在發生變化時產生了新物質叫做化學變化。這就是我們學的物質發生變化的兩種變化是什么變化?區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分析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變化過程,從而更加深了學生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認識。知道它們本質的區別,引導學生準確從發現的現象中進行判斷就可以了,為下邊的聯系做好了鋪墊。
【活動】五、
練習
1下面我們看看生活中的這些現象,那些是物理變化,那些是化學變化?
2.老師拿一張正方形的紙先對折是什么變化?為什么?然后撕拐角點燃是什么變化?為什么?
3.說說我們身邊的物理和化學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通過練習更牢固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它們的區別,為學習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活動】六、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設計意圖】有利于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則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活動】七、
寄語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得來。
——伽利略
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來解決身邊物質所發生的變化現象。
板書設計
物
質
發
生
變
化
物理變化
沒有產生新物質
化學變化
產生了新物質
白糖加熱的實驗報告單
學
校
一小
年
級
六年級
時
間
實驗名稱
加熱白糖
實驗小組
實驗內容
通過實驗驗證白糖加熱后是否有變化
實驗器材
白糖
燃燒勺
塑料小勺
酒精燈
火柴
燒杯
鐵盤
我的猜測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特征
加熱前
加熱后的變化
狀態
氣味
甜味
其它:
實驗結果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了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
3.知道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純金屬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4.了解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并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金屬材料。
過程與方法
1.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實物性質的討論入手,讓學生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
2.通過對生活中常見的一些金屬制品材料選擇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并形成正確的認識。
3.通過實驗比較黃銅片和紫銅片、鋁合金和鋁的性質,認識合金的特點以及合金具有更廣泛的用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2.在了解金屬性質的基礎上,了解材料選擇要考慮的問題。
教學重點
常見金屬以及其合金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銅片、黃銅片、鋁片、硬鋁片、收集到的金屬用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912年,英國斯科特探險隊的船只,在去南極的途中,用于取暖的煤油卻漏光了,由于天氣十分寒冷,以致探險隊員全部凍死在南極冰原。最后調查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原來造成煤油泄露的罪魁禍首是焊接油桶用的錫。
講解:人類使用和制造金屬材料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商代使用的青銅器到如今各種各樣的金屬制品,每發現一種新的金屬,人類社會就會產生一個飛躍性的進步。可以說沒有金屬的廣泛應用,就沒有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就沒有我們的現在生活。比如,沒有金屬,就沒有現在的交通工具、電腦、電視、大樓等等。
二、新知探究
一、幾種常見的金屬
(一)1、金屬材料包括
和
。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金屬,銅、鐵、鋁三種金屬被發現、使用的先后順序依次為:___________;目前世界上年產量最高的金屬是____________
2、大部分金屬常溫下為
態(汞為
態),有
光澤;大多數呈
色(銅為
色,金為
色),有良好的
性、
性、
性。
3、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在選擇使用哪種金屬時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因為物質的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
,但這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考慮
、
、
、
,以及
和
等多種因素。
4、課本第四頁“金屬之最”(資料卡片)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
(5)硬度最高的金屬
(6)熔點最高的金屬
(7)熔點最低的金屬
(8)密度最大的金屬
(9)密度最小的金屬
5.合金定義:
鐵的合金包括
和
,它們的
不同,因而性能不同。
(二)實驗
1、取出鐵絲,銅絲,鋁絲,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每小組的學生代表說出實驗和討論的結果,其他同學補充。
①觀察它們的顏色狀態
;②用力試試是否可以彎曲、折斷
;
③用小刀割一下
;
④用鐵錘錘一下
;
⑤用酒精燈加熱
;⑥用電池、小燈泡測試它們的導電性
。
2、歸納金屬共有的物理性質
注意:不同金屬也有本身的特性,如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
差別也較大。例如:多數金屬都是銀白色的,但銅卻呈
,金呈
(三)課本3頁:表8-1,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課本第4頁的“討論”
1.為什么菜刀、鐮刀、錘子等用鐵制而不用鉛制?
2.銀的導電性比銅好,為什么電線一般用銅制而不用銀制?
3.為什么燈炮里的燈絲用鎢制而不用錫制?如果用錫制會出現什么情況?
4.為什么有的鐵制如水龍頭等要鍍鉻?如果鍍金怎么樣?
提問:物質的性質是否是決定物質用途的唯一因素?
結論:物質的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這不是唯一的影響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要考慮
、
、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廢料是否易于
和
等多種因素。
二、合金
提問:
1、我們在生活中所見到的金屬是不是純金屬?
2、合金與純金屬組成不同,性能上有沒有不同呢?
3、對比思考:
(1)為什么我們在生活中不用純鋁做門窗,而是用鋁合金?
(2)為什么不用純鐵制作湯勺,而用不銹鋼?
(3)根據下表提供的數據,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溫馨提示:焊錫是錫與鉛的合金;武德合金是鉛、鉍、錫和鎘組成的合金)
鉛
鎘
鉍
錫
焊錫
武德合金
熔點/℃
327
321
271
232
183
70
4、歸納
(1)合金一定是
物;
(2)合金性能較純金屬:硬度
、熔點
,性能更好,應用更廣泛。
5.
和
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
優點:(1)熔點高、密度小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機械性能好
(3)抗腐蝕性能好
用途:
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共性:
物理性質
特性:
金屬材料
性質決定其用途:
鐵合金有:
合金
常見合金的成分、性能、用途
鞏固練習
(一)完成課本第8頁練習與應用
(二)增補練習
1.下列應用在高鐵列車上的材料,不屬于金屬材料的是
(
)
A.不銹鋼
B.玻璃
C.鋁合金
D.銅線
2.食品包裝袋中經常使用到鋁箔,鋁能制成鋁箔是因為鋁具有良好的
(
)
A.
導電性
B.
抗腐蝕性
C.
導電性
D.
延展性
3.選擇鑄造硬幣的金屬材料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
A
硬度
B
價格
C
耐腐蝕性
D
導電性
4.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是(
)
A
生鐵和鋼的主要成分都是鐵,但二者的含碳量不同,性能也不同。
B
生鐵和鋼都是碳的合金
C
生鐵就是含雜質較多的鋼,鋼就是含雜質較少的生鐵。
D
生鐵是混合物,鋼是純凈物。
5.下列各組物質中屬于純凈物的一組是(
)
A.不銹鋼、黃銅B.24K金、銅導線C.生鐵、鋼D.錢幣、銅鐘
6.下列關于合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合金中至少有兩種金屬
B.合金缺少金屬光澤
C.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鋼的含碳量比生鐵的低
7.鈦和鈦的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它們具有很多優良的性能,如熔點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等。根據它們的主要性能,下列用途不切合實際的是(
)
A
用來做保險絲
B
用于制航天飛機
C
用來制造人造骨
D
用于制造船舶
8.下列鋁制品的用途主要利用了鋁的哪個性質?
A.導熱性B.導電性C.延展性D.密度較小
(1)鋁鍋燒飯
;(2)鋁錠壓成鋁箔
;
(3)鋁線作電纜
:(4)硬鋁制飛機。
9.下表列出了五種金屬的一些資料:
金屬
在地殼中的含量
(%)
每千克的價格
(¥)
相對的抗腐蝕性
(1=最低;4=最高)
金屬的相對強度
(1=最低;3=最高)
Al
8.1
170
3
1
Cu
0.005
5
140
3
3
Au
0.000
000
4
1
100
000
4
2
Fe
5.0
20
1
3
Zn
0.007
160
2
2
(1)
(1)雖然金在地殼中上含量極低,但人類很久以前就發現了金。為什么?
(2)
(2)在上表中,哪幾種金屬最適合用來制造輸送熱水的水管接頭?解釋你的答案。(提示從抗腐蝕性、強度、和價格三方面考慮)
(3)
(3)鋁是制造飛機的主要材料,但它的相對強度很低。試建議如何改進鋁的強度使其符合制造飛機的要求。
(4)
(5)
科目:道德與法治
教學對象:?五年級
課時:第3課時
提供者:
單位:
一、教學內容分析(簡要說明課題、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價值以及學習內容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一家親》是教材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主題中第二課,本課有三個板塊:“中華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誰也離不開誰”“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本課對應的課程內容: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團結關乎著祖國的發展,而孩子們對于其他民族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們的視野僅存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如何讓孩子們以開放的心懷認識、重視、接納各民族的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團結意識,攜手各民族實現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夢想,培養和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至關重要。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該課題預計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做出一個整體描述)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從傳統節日中了解各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
2.
掌握策劃班會課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感受民族風情。
2.從策劃班會能力的提升中,讓學生明白各民族間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感受各民族之間相互融合、守望相助,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習慣。
2.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激發學生熱愛56個民族,維護民族團結的情感。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說明學習者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三個方面的學習準備(學習起點),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好說明教師是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者特征分析,比如說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了解;或是通過預測題目的編制使用等)
通過三年級的學習,學生知道我國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對于各民族有個自己的民族節日、特色活動、民族風情有初步了解,而對于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創造中華文化了解不多。根據平時觀察,五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閱資料與探究的能力,我們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再幫助他們了解一些國家政策法規,引導他們進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國的發展離不開各族人民的努力。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說明本課題設計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學與活動策略)
我們應該積極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作用,在課前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搜集資料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合作探究,讓他們了解各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看、思、說、賽、唱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鍛煉能力,培養情感。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說明本課題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各民族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策劃中感受民族一家親,激發學生熱愛并維護民族團結,培養民族自豪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六、教學過程(這一部分是該教學設計方案的關鍵所在,在這一部分,要說明教學的環節及所需的資源支持、具體的活動及其設計意圖以及那些需要特別說明的教師引導語)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民族語言我來猜
1.課堂上教師用不同的民族語言和學生打招呼“同學們好”,并將這些語言用漢字寫出來讓學生讀一讀,學一學。
2.過年了,各族對新年的祝福該怎樣說?學習59頁內容。
3.同學們,你們看,雖然都在祖國的大家庭中,由于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地域,各民族有著不同的語言。祖國大家庭中,56個兄弟姐妹除了有著不同的語言,還有著不同服飾、飲食、民居、節慶和禮儀等。今天我們來個新聞會,將自己了解到的民族的傳統節日與大家共享。
1.學生猜一猜是哪族語言,讀一讀,學一學。
2.學生通過學習,了解過年的祝福語。
課伊始,讓學生從感受不同民族的語言開始,激發他們繼續探究不同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的情感。
二、民族知識知多少
1.
為了讓這個會成功地使更多的同學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我們在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2.
民族知識知多少新聞會。
3.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習俗,他們如一棵棵顏色各異、形狀各異的花朵裝點著祖國的花園,讓祖國這個大花園更加的絢麗多彩,面對不同的民族的習俗,我們該如何對待呢?
1)回族同學來我家做客,我們該如何招待?
2)滿族同學來我家做客,我用狗肉招待它,可以嗎?
4.
我們在尊重民族習俗的基礎上,互相尊重,攜手共進,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共創祖國美好的明天。
1.學生交流介紹民族風俗的注意點。(民族名稱;傳統節日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參與這個傳統節日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學生開展會。(學生在介紹時要用多種方法,如:圖片展示、視頻展示等)
3.學生交流。
通過新聞會體驗,現實場景的模擬,讓學生感受民族風情,尊重民族習慣,指導學生以后的生活。
三、主題活動我設計
1.
祖國的穩定統一,團結發展,離不開每一個民族,值此祖國70周年之際,王老師決定在班級開展慶祝祖國建國70周年的主題班會
“民族一家親”。
1)請大家來設計方案,你想從哪些方面來進行設計?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2)教師從形式多樣引導:唱歌、跳舞、相聲、快板、故事、社會小調查等方面考慮
3)教師從內容上關注:國家政策扶持(教育、文化、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民族互助等方面。
2.剛才,我們從大的方面進行了討論,現在我們從小的方面具體討論下,如漢藏一家親,可以從哪些內容入手?
隨著學生的交流,列舉一例
青藏鐵路
1)出示西藏孩子想在最短時間內到北京的美好愿望視頻。
2)在習爺爺的關心下青藏鐵路已經在2006年7月1日通車。這一事件,你想通過什么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漢藏一家親?
聽一聽
韓紅的《天路》
看一看紀錄片《天路》中感人故事。
講一講天路修筑中感人故事。
賞一賞歌舞劇《天路》,
說一說天路中感人故事。
3)這么多的形式,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1.學生聊聊自己的設計方案和理由。
2.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調動自己已有的經驗,師生交流。
3.讓學生明白抓住民族間最重要的、最有影響力的內容進行交流。
體驗策劃主題活動,引領學生活動策劃的注意點,培養學生自主活動的能力,激發學生民族團結的情感。
3.為了使我們的活動豐富多彩,現在我們分小組討論,漢蒙、漢壯、漢維、漢回、少數民族間,各小組選擇一個方面進行研究。
4.學生展示自己研究的成果。
5.大家的策劃設計非常精彩,下周建議班主任老師講大家的設計給予實施,相信班會課一定會圓滿成功。
4.小組自己選擇,根據大家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策劃。
七、教學評價設計(創建量規,向學生展示他們將被如何評價(來自教師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評價)
評價指標
優秀(8-10)
良好(5-7)
需要努力(1-4)
自評
互評
師評
加分
資料搜集
能根據要求廣泛搜集各種資料,并將資料進行有效整合。
能進行資料的搜集,能熟悉自己搜集的資料
搜集資料馬虎,不能全面將資料搜集齊全
課堂聽講
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課堂上無走神、講閑話現象
聽課比較認真,偶爾能思考下問題,偶爾有走神、講閑話的現象
聽課不認真,不思考問題,走神,講閑話現象比較嚴重。
發言情況
積極舉手發言,并有自己的見解
能舉手發言,答案中自己的思想較少
很少發言,不表達自己的觀點
小組合作
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發表自己的觀點,能夠耐心傾聽、尊重其他組員的觀點。
能參與小組活動,基本能做到傾聽別人觀點,簡單發表自己的觀點
參加小組活動時不能耐心聽取其他組員的觀點,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
課后作業
積極認真按要求完成課后作業
能馬馬虎虎地完成課后作業
不能全部完成課后作業
積極實踐
能積極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在行動習慣中體現出來
能將部分學到的知識在自己的行為習慣中體現出來
不能或較少地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行為習慣中體現出來。
八、板書設計(本節課的主板書)
7.中華民族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