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歐亨利短篇小說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例一已知:放完暑假剛開學。求:最近作業挺少的,做完作業能否玩會?
解:行吧,畢竟剛開學不緊張。
批閱:這怎么可以!剛開學作業少,正好利用空余時間做點習題,等明天我去給你買套五年中考三年模擬。批閱者:爸爸
答:對,爸爸說的對,我應該充分利用好時間。
例二已知:明天期末考。求:今晚是否可以玩會兒?
解:可以,今晚不用拼命了,好好放松放松爭取明天考個好成績。
批閱:不行,明天就是你整個學期的測驗了,都到什么時候了還想著玩?還想不想考好成績了?真是胡鬧!批閱者:媽媽
答:是是是,媽媽說的是,我今晚應該好好復習,爭取考個好成績。
例三已知:昨天剛考完期末考。求:今晚是否可以玩電腦?
解:當然,好不容易把考試熬過去了,好好放松一下吧。
批閱:呵,這才剛考完你就想著玩了,馬上就要畢業了你還這么不自覺,一點數都沒有?去復習完半本初一上冊歷史再玩!批閱者:爸爸
答:爸爸說的對,我不應該這樣,我會好好復習的。
例四已知:放寒假了。求:都放寒假了,這下可以好好玩會了吧!
解:好好玩吧,一個學期下來了是該好好放松放松了,下周帶你去杭州玩一個星期!
批閱:又要玩?你說你都初三了,就這樣整天想著玩你能考上重點高中嗎?不行!這個寒假不能玩電腦,表現的好的話可以給你買本歐亨利短篇小說集,至于旅游,不用去了,省下點錢,明天我去給你報補習班!批閱者:媽媽
答:對,媽媽說的對,我應該好好學習考個好高中。
關鍵詞:老奶奶,“不合時宜的人”,暴力,救贖,宗教主題
中圖分類號:I712.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2-0000-02
美國南方女作家弗蘭納里?奧康納(1925―1964)雖然英年早逝,創作生涯短暫,但是她用她敏銳的洞察力和不倦的創作熱忱為美國文學添上了璀璨的一筆。在她短短的十七年創作生涯里,弗蘭納里?奧康納獲得過肯尼恩評論獎和福特基金會獎、歐亨利文學獎,、國家圖書獎。雖然她身患家族遺傳重病――紅斑狼瘡,行動不便,時刻面臨著死神的威脅,奧康納還是堅持創作。奧康納之所以有這樣的毅力,完全是依靠她所篤信的信仰――天主教。在信仰的支撐下,她認為“生前害病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我想沒有這種經歷的人錯過了上帝的一個恩惠。”[1]
美國在二戰后,物質文明雖然高度發展,人們的精神信仰卻沒有依托,變得自私、冷漠、暴力、以自我為中心。為了使人們重拾信仰,奧康納創作的大部分作品里充滿了暴力、死亡、信仰缺失、救贖等與宗教有關的元素,因為在奧康納看來,“拯救和恩典常常在受苦的過程中發生,罪人常常在受苦的過程中突然得到拯救,突然萌生對于上帝的信仰” [2]。為了喚醒人們麻木的靈魂,奧康納在小說中采用極端的暴力的描寫來觸動人們的靈魂深處,讓人感受到上帝的恩惠,得到靈魂的救贖的宗教主題。奧康納從兩方面塑造了需要暴力救贖的罪人們:自私冷漠、精神空虛、金錢至上的所謂的好人――老奶奶和彬彬有禮卻冷酷無情的暴徒――“不合時宜的人”。
一:缺乏信仰的好人――老奶奶
故事伊始,老奶奶就做為一個重要人物粉墨登場了。奧康納花了近一半的筆墨圍繞老奶奶進行描述。老奶奶表面看起來是一個慈愛、熱愛南方、同情黑人小孩、對貓都充滿愛心的南方淑女。然而,隨著描述的深入,讀者可以了解到她是一個自私、虛偽,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毫無,是注定在暴力下得到是“…靈魂的得救而不是尸體” [3]。
為了打消兒子貝雷去佛羅里達州度假的計劃,老奶奶先是找的佛羅里達州有壞人的借口:“那個自稱不合時宜的人,從聯邦監獄里逃出來了,正向佛羅里達州竄逃吶。…有這樣一個逃犯在州里竄來竄去,我可絕不帶孩子還朝那個方向去湊熱鬧。要是那樣做,良心上說不過去喲!”[4]但是貝雷不為所動,她又說:““孩子們已經去過佛羅里達州,該換個新鮮地方帶他們去玩玩,讓她們四處見識見識,開闊開闊眼界嘛、他們可從來沒去過東田納西州。”[5]
然而,正是好像一心為孩子們考慮的老奶奶把孩子們及兒子、兒媳乃至自己一步步引向了死亡之路。因為老奶奶在緬懷舊時美好時,想起了當她還是少女的時候參觀過的一個古老的種植園。就是為了這一己私利,老奶奶開始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讓孩子們鬧著要去看看,而且她這樣做的時候是很清楚的知道兒子貝雷是完全不愿意浪費一點時間去看一所老宅子的,“可是她越說越想去看看,瞧瞧那對小涼亭有沒有坍掉” [6]。最后,在孩子們的鬧騰下,逼得貝雷不得不轉向朝那個老奶奶騙說有“秘密夾板”的莊園開去。
可是,老奶奶并沒有記對地方。車在土道上顛簸著,貝雷也開始不耐煩的時候,老奶奶突然想起了自己記錯了地方。在慌亂之下,老奶奶把旅行袋碰翻,驚得她偷偷帶在一起的貓蹦到貝雷的肩上,讓車翻了。而且,在 “不合時宜的人”這伙壞人出現的時候,老奶奶逞一時口快,喊出“你敢情是那個不合時宜的人…我一眼就把你認出來了!”[7]結果,把全家更快往死亡深淵推去。不僅如此,當“不合時宜的人”承認自己就是她所猜出的人的時候,老奶奶頓時意識到危險,馬上只顧為自己求情:“你不會殺害一個婦道人家吧?”[8] 她完全沒有考慮家里的其他人。然后,老奶奶不斷的用好話,金錢等讓“不合時宜的人”放了她。最后,在兒子和孫子們被槍殺后,老奶奶無助之下想到了利用上帝來救自己,她問“不合時宜的人”:“你禱告嗎?”[9] 可惜,她沒有如愿,“不合時宜的人”正是因為懷著對上帝的質疑而大肆行兇的。
終于,老奶奶在全家都被殘酷的殺害,與“不合時宜的人”進行多番艱難的對話,看到“不合時宜的人”痛苦地懷疑上帝對他的一生安排不公后,她突然幡然醒悟,了解到“不合時宜的人”由于沒有信仰,變成了殘酷的惡魔的可悲和痛苦,因而寬恕了他,并把他當做自己的一個親生兒子,不自禁地“伸出兩手,撫摸他的肩膀” [10]。雖然這樣的憐憫之舉反而讓“不合時宜的人”不能接受,連開三槍,殺死了她,但是老奶奶最后死去的時候卻“象孩子那樣盤著腿,臉上還掛著一絲微笑,仰視著萬里無云的晴空” [11]。正是在這樣痛苦的暴力威脅下,自私、虛偽的老奶奶重新有了對人的真愛,使得她同情并寬恕了一個殺害自己全家、也即將要殺害她的一個惡人,得到了上帝的救贖。
二:質疑上帝的暴徒――“不合時宜的人”
二戰后的美國,一切都以物質、金錢至上。因此,當時社會的現實是“…傳統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念如新教倫理、啟蒙思想和邊疆精神等正在被當代生活中的享樂時尚和大眾趣味所取代,許多人失去了自我意識和獨立個性,變成隨波逐流和心靈孤獨的群氓” [12]。奧康納為了讓人們清醒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好人難尋》這篇短篇小說中塑造了“不合時宜的人”這個暴徒角色來提醒人們,如果不及早的認識到缺失信仰帶來的嚴重性,后果是悲慘的。在奧康納看來:“人們所意識不到的是為宗教所付出的巨大代價。他們以為信仰不過是一個電毛毯,而其實它是十字架。”[13]
小說中的“不合時宜的人”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由于沒有信仰支撐,不能正確的看待自己所做的事和別人對他做的事。在他和老奶奶的對話里面可以看出,“不合時宜的人”對社會有著極端的不滿情緒,對上帝也是滿是質疑,把自己的處境和耶穌相比:“耶穌把一切都攪得亂七八糟。他的處境跟我差不離兒,只不過沒犯什么罪罷了,而他們卻能證明我犯過罪,因為他們有我犯罪的白紙黑字的證據。…他們從來也沒有給我看過我的罪證,這就是干嗎現在脆自己簽字。”[14]
然而,再多的暴力發泄也難以讓沒有信仰支持的人有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所以,在“不合時宜的人”連開三搶殺害把他當自己的親生兒的老奶奶后,他感慨地說:“人生根本沒有真正的樂趣。”[15]
三:結語
在物質高度發展的二戰的美國,沉迷于金錢物質下的人們自身并不能清醒的認識到缺失信仰的后果是多么的可怕。為了讓世人得救,奧康納用其獨特手法,創作了以宗教為主題的《好人難尋》這篇短篇小說,讓讀者們在震撼之余,也會認識到無論諸如是自詡為好人的老奶奶還是暴徒“不合時宜的人”,都是物欲橫流的社會下精神空虛的、毫無的罪人,需要暴力救贖,因為“人一但背離了就會表現出反常行為和變態心理,只有靠暴力或死亡與原先世俗道德價值觀念痛苦決裂之后,才能獲得贖罪和得救的機會。”[16]
參考文獻
[1]弗蘭納里?奧康納著、屠珍等譯.《公園深處:奧康納短篇小說集》[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頁.
[2]錢寧.罪與拯救――弗蘭納里?奧康納短篇小說中的主題[J].探索與爭鳴(理論月刊)2009年第3期,第138頁.
[3]Sally Fitzgerald and Robert Fitzgerald.Ed.Mystery and Manners:Occasional Prose[M].New York:Farrar,Straus and Giroux,1969,第113頁
[4][5][6][7][8][9][10][11][14][15]弗蘭納里?奧康納著、屠珍等譯:《好人難尋》//《公園深處:奧康納短篇小說集》[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63頁、第63-64頁、第71頁、第76頁、第77頁、第81頁、第84頁、第84頁、第82頁、第85頁.
[12]江寧康.美國民族特性的文學想象與重建[J].外國文學研究,2007年第2期.第75頁.
關鍵詞:莫泊桑小說 敘事 語言
引言
莫泊桑是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契訶夫和歐?亨利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代表作品有《漂亮朋友》、《羊脂球》、《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他在文學史上的首要貢獻,在于把短篇小說藝術水平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
一、內容豐富而全面,選材精當而有代表性
莫泊桑短篇小說,內容豐富而全面,可謂是大千世界的一面鏡子。但是他在選材上又很精心,不是面面俱到地泛泛而談,他總能選取一些典型例子來寫,以點帶面,小中見大。其小說的主要內容概括說來有以下幾個部分:
(一)描寫當時的中上流社會風俗
莫泊桑做了十幾年的小職員,這段日子對他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形形的人物的各種嘴臉,無論是如履薄冰地拿著微薄薪水的小職員,還是道貌岸然下的卑劣茍且的小領導,他總能抓住他們內心最深處的靈魂,寫出他們最有代表性的小事情,把他們的嘴臉和心理描繪得如在眼前。其中,《我的叔叔于勒》和《項鏈》等,多次入選我國中學語文教材。
(二)描寫社會底層人民的悲苦生活以及悲慘命運
莫泊桑少年時期是在諾曼底的鄉下度過的。在鄉下故鄉生活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尤其是對窮苦人民的見聞和感情,為其提供了這部分的寫作素材。他對窮苦人民生活的見證,以及他對底層人民在窮苦生活里依然保持的愛國和互助等美好品質有很大觸動,并進行了熱情地謳歌和贊頌。
(三)描寫當時的普法戰爭的一些情形
因為莫泊桑親自經歷了普法戰爭,所以印象分外深刻,也因此對此類題材分外偏愛。參加過或者看過戰爭片的人都知道,槍林彈雨下的生死是真正的考驗,那出生入死的情形誰也不能忘懷。而刀光劍影下拷問出的人性才是人性里埋藏最深最真實的部分。只是莫泊桑并不糾結于此。可能是親歷了苦難,反倒是對苦難里閃現的人性溫暖的火光不能忘懷。他的戰爭題材的小說偏愛戰爭里普通人民的行為,偏愛表現戰爭中人民的愛國。在這些表現中,卻不用廣闊的背景和宏大事件來表現,而是喜歡選取一些小事情,用簡單的情節去打動人。《蠻子大媽》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在得知兒子戰死沙場被炸成兩段之時,她的心都碎了。她毅然決然地把派駐在她家里的四個普魯士兵士連同自己的房子一把火燒成了灰。在臨死時,蠻子大媽拿出了兩張紙,一張是郵局匯來的兒子死亡的報告單,一張寫著她燒死的士兵的名字和家里地址。她平靜地告訴別人說,請告訴他們的父母,是我燒死了他們。很簡單的一個小故事,很小的一個場面,背后的含義卻很深刻。莫泊桑的戰爭小說就是借著這樣一個一個完整或者殘缺的小斷面,來表現戰爭對人民的傷害。
二、藝術表現崇尚真實和自然
莫泊桑一直崇尚真實和自然,他幾乎完全脫離了浮夸和繪飾,希望能自然地去表現真實的世界,呈現給讀者真實的不加修飾的面貌。說他的小說是“現實主義”也未嘗不可。他在小說中寫人物時,都是寫他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在這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行動和心理,寫各種情況下作為那個身份的那個人的合理的真實反應。他不怎么寫英雄,因為他覺得英雄不太實際,或者說根本就是虛構夸張,根本就沒有英雄。即使有,那也是符合常人行為規范的英雄,可以說就是出色的人。
這種對真實和自然的崇尚,表現在他寫人上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他描寫人真實的各種反應,包括欲望。比如《羊脂球》。他筆下的羊脂球,是一個很豐腴白皙的出名。在故事里,紳士和貴婦們的反應也可以說是完全真實的。從開始的不屑與鄙視,到有求于人時候的不好意思,到進食時的狼吞虎咽,再到吃完后的客氣聊天。乃至后來被扣押時的威逼利誘,以及利用完人家后的冷漠后更鄙視。這些都是他們最真實、最合情合理的反應和表現。作為上層社會的紳士和貴婦,他們的社會地位讓他們養成了虛榮而媚上欺下的個性,人性本質里的自私又讓他們對美色、食物和逃生充滿本能的欲求。他們的一切可笑可悲可嘆可憎的反應都是再真實不過的了。
三、敘事形式靈活多樣且富于變化
莫泊桑的寫作,不拘成法,十分放得開。雖然崇尚寫實,卻并不受其束縛,表現形式靈活多樣且富于變化。這就給他的作品增添了很大的魅力。
在描述上,有多樣化的特點。一個表現是靈活多變。他可以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他也可以描寫一個截取的殘缺的片段。他可以讓眾多人物出場合奏,也可以是只有一個人的獨舞。他愿意的時候就讓一個人來講故事,他不愿意的時候,就讓幾個家伙換著講,你方唱罷我登場,不一而足。而在講故事的時候,他可能從前到后娓娓道來,也可能一上來就拋給你一個重磅炸彈的結尾,再告訴你這一切的來龍去脈。他就如同一個頑皮的孩子,玩的是彩色泥巴,你永遠猜不到,他下一個要捏的是什么顏色的小馬還是娃娃。
我們看看《一個諾曼底人》。身為主人公的“我”,和“我”的老朋友在一個山里喝酒聊天。朋友給“我”講教堂里那個看守人的故事。不難看出,這里,講故事的人從“我”變成了“我”的“朋友”。“我”聽入了神,被朋友帶到了那個教堂,見到了那個神奇的不同常規的看守人,聽他講起了故事。好了,到了這里,你看,又變成了看守人來講故事了。于是,場景在換,講故事的人,也就是敘述者,也在換。這換來換去的場景,和換來換去的敘述者,并不致使我們感到混亂,而是使得我們讀者始終保持了閱讀的新鮮感和趣味,也方便了我們更好地了解故事。這正是他這獨特筆法的魅力。
他還常常設置懸疑,或是通篇設疑不答,或是在結尾的時候來個重磅炸彈揭開謎底。在文章的敘述過程中,“山重水復疑無路”似的撲朔迷離,而在結尾的時候來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揭秘。而這種“重磅炸彈”的結尾并不是無中生有的,又常常在之前有伏筆。
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是《項鏈》。項鏈的開始就開始設疑,這樣一個魅力聰明愛好浮華的女人,嫁了這樣一個小公務員,她定然不甘心,那么不甘心之下會發生什么?一封突如其來的請柬讓小兩口、尤其是女主角亂了方寸。她做了衣服又沒有首飾,于是有了借,因此又有了一夜舞會后的風光。她越是風光,讀者的心越緊張,總是懸著心想會有什么樣的意想不到發生。果然,項鏈丟失,我們懸著的心算是放下來了。等她辛勞十年還完了債,我們似乎也松了一口氣。可是,這個時候,朋友丟來一個重磅炸彈:項鏈是假的!這一記重擊,打蒙了我們的瑪蒂爾德,也打暈了讀者。可是暈完之后,往前回溯的讀者會發現:自己真是錯過了重要提示點。文中不是沒有伏筆的。三次伏筆:借項鏈時候,主人的不在意;珠寶店查證時候店主的說辭:“我只賣出了這個盒子”;還項鏈時,主人的隨手丟置。一次一次,都指向了一個方向:項鏈是假的。明白過來的讀者于是驚呼,于是贊嘆,于是拍案叫絕。
四、語言平實而又有張力
一個力主寫實、崇尚真實自然的作家,該會是使用什么樣的語言?會形成何種敘事語言風格呢?平實,當然是平實。莫泊桑的語言,質樸平實,不加雕飾,不事浮華。在簡單中滿蘊張力,很有表現力。
比如《一個女長年的故事》。“天氣真好,田莊里的人的午飯比往常吃完得快,接著就都到田里去干活了。羅莎,女長年,獨自待在寬大的廚房中央,伴著一點點留在壁爐中心壓在那口滿是熱水的鍋子下邊的余火。她不時舀著這水,慢慢洗著她那些杯子盤子,偶爾停下來注視著那兩方穿過缺少玻璃的窗子留在長桌子上的日光。三只很大膽的母雞在椅子下面尋找面包的碎屑。”這寥寥數語,不僅把女長工的生活環境寫了出來,也把她日常生活的內容寫了出來。雖然沒有具體說出女長工的樣貌和神情,但是在這些敘述語言中,我們仿佛能看到女長工寂寥的神情、蒼白的臉蛋和眼睛。我們甚至幾乎迫不及待要猜測面的故事了。最平實的語言,卻有著最好的開端,最有分量的力量。
比如《比埃洛》。“好些怕人的慘劇,都是在那個黑暗世界里完成的。”只是一句話,最樸實簡單的一句話,就把那個可怕的狗洞寫了出來,也就把這世界上那黑暗的一面寫了出來。最簡單的語言,卻最有力。又有:“每一條狗到了那里面,靠它那些先到者的惡臭遺體做食物可以掙扎十一二天光景,以后就有一條格外肥一些的當然格外強一些的狗忽然被人扔下去。它們在那里單獨相對,一齊挨著餓,瞪起了發光的眼睛。于是互相覬覦,互相追逐,雙方都是憂愁遲疑的。不過饑餓催促它們:它們便搏擊起來,角斗多時,互相拚命;末了那條強一些的就吃了那條弱一些的,活活地吃了它。”這段文字,沒有浮夸的描述,沒有繁縟的修飾,有的只是直接簡單的敘述,簡單而平靜。卻在平靜之下暗藏波瀾。簡簡單單幾句話,說盡了時間的悲慘蒼涼。看似冷靜的敘述,卻讀的人心里凄惻慘然,平地里起了沖天的波瀾。
這些干凈省潔的文字,不拖沓不繁雜不瑣碎不雕飾,卻在簡單中蘊藏著非比尋常的張力。
五、創作思想:以點帶面,由小人物反映大社會
莫泊桑創作的思想是力求簡單,真實自然,以點帶面,從小見大。借助小人物反映大社會,經過小事情窺視大世界。
他力主寫實,真實自然地表現世界。他不喜虛構,摒棄浮夸,只一心一意在寫實中完成自己的心愿:如實地表現這個世界。他不喜歡描寫大場面大事件,他的筆下有的只是平常人的小事情。但是他的這些“小人物”的“小事情”,卻能讓我們看見這世界很多很大的內在。他的用意正是在此:他就是要以點帶面、小中見大的來表現這世界普遍的真實。
參考文獻
[1]鄧遠亮.從語言學視角解讀《羊脂球》[J].語文建設,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