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美術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數量關系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儀,展臺,屏幕,練習用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同學們,鹿老師組織了一個旅游團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們想參加嗎?
生:想。
師:坐上我們的小火車,準備出發了。(放音樂:火車開了。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做律動)
出示課件:美麗的大森林。
師:瞧,美麗的大森林到了,有這么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喜歡嗎?
生:喜歡。
師:今天小動物們要請喜歡數學的同學去他們中間玩,你們誰想去呀?
生:……(爭先恐后地說想去)
師:這么多同學喜歡數學呀,小動物們可是要請你們用數學知識幫他們解決問題呢,(出示課題:用數學)你們能行嗎?
生:行。
師:我們先去看著草坪上的小動物都有什么問題呀?(課件拉近第一幅畫面,并演示。)
師: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來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來走了3只。(課件出示:大括號和9只。)
師:那你能幫助小鹿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草地上還剩幾只鹿?(課件出示:?只)
師:你的問題提得真好。誰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呢?先請你們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寫在小黑板上。然后進行匯報和訂正。
師:哪個小組愿意來展示一下你們小組研究的結果?
生:我們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還剩6只鹿。
師:誰有問題要問他們?(引導學生提問題。)
生提問:請問你們為什么要用減法計算?
生解答:因為原來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還有幾只就是求還剩幾只。這3只小鹿是從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從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問。9-3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為9能分成3和6。或因為3+6等于9,所以9-3=6。
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這么快就幫助小鹿解決了問題,你們數學學得真好。老師真是太高興了。
過渡:看著這幅畫面,你還能發現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學生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1.生提問:草地上一共有8個蘑菇,左邊有6個,右邊有幾個?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解答:8-6=2。
生提問:你為什么用減法?
生解答:因為知道了一共有8個蘑菇,左邊有6個蘑菇,從8個里面去掉左邊的6個就是右邊的2個,所以用減法。
師引導:還有發現不同問題的嗎?
2.生提問:草地上一共有8個蘑菇,右邊有2個,左邊有幾個?
師:誰能解決這個問題?
生解答:8-2=6。
生提問:你為什么用減法?
生解答:因為知道了一共有8個蘑菇,右邊有2個蘑菇,從8個里面去掉右邊的2個就是左邊的6個,所以用減法。
[NextPage]
師引導:還有發現不同問題的嗎?
3.生提問:左邊有6個蘑菇,右邊有2個蘑菇,一共有幾個蘑菇?
師:你發現的問題真好,同學們聽清楚了嗎?我們再請他說一遍,好嗎?(生說,課件依次出示:6只,大括號,?只)
師:這個問題我們請同學們分小組來解決,好嗎?
請一個小組來匯報。提要求:要說清楚你們小組采用的是哪種計算方法,為什么?怎樣列的算式。
生匯報:我們小組采用的是加法,因為這個問題得求總數,我們只要把左邊的6個和右邊的2個合起來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就看了一幅畫面,你們就發現了這么多數學問題,還想出了這么好的方法來解決,你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接下來,我們再去河邊看一看,好嗎?
二、反饋練習,強化新知
(課件出示鴨子圖。)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不告訴別人,自己把算式寫在紙上。
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小結:大家幫助小鴨子解決了問題,聽它們在謝你們呢?(課件演示鴨子叫)課件演示聲音:小鴨子的問題解決了,我們還有問題呢?
師:這是誰的聲音呀?(課件出示猴子圖)原來是小樹林里的猴子們等急了,你們能解決猴子們的問題嗎?自己完成。
學生寫出算式,然后集體訂正。
三、當堂作業,鞏固新知
(一)做題小競賽
師過渡:同學們,你們還想不想繼續幫助小動物們解決問題呀?
生:想。
師:這次我們要進行一個小小的比賽,數一數我們周圍一共有幾塊小黑板?(5塊)在每塊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動物圖,給你十分鐘時間,看明白圖后,就直接寫算式,咱們比一比在十分鐘的時間里誰解決的問題最多?
學生獨立做題。
集體訂正。(指名直接說算式,集體判斷,最后挑出一個題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對全做對的同學進行獎勵。)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是太聰明了,幫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它們非常感謝大家,還特意交給我5顆智慧星,讓我獎給同學們,你們高興嗎?請組長們上來領獎吧。
這次旅游結束了,你們想對小動物們說些什么?
學生隨意說。(教師相繼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小動物的教育。)
讓我們開啟小火車回家吧。
(二)完成教科書第62頁的第13、1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里訂正。最后集體訂正。
(三)請學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學生隨意說。
他是個時間與事情管理的編程“超人”。他頭腦似有多核CPU,不斷處理多路信息,他兼具多重身份,每一種身份都是因為他的“當仁不讓”。而他最情有獨鐘的還是信息科技教育。20世紀80年代初,他進行計算機匯編語言、數學建模等的研究,參與計算機教材的編寫,是信息科技學科課程建設的先行者、開拓者。從1999年起至今,他一直是上海市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撰寫者和上海市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標準的制定者。
他一直堅守教學第一線,為了拓展學生更深更廣的知識面,他致力于機器人、單片機的課程研究。他曾開設一系列以學生自主探索進行學習的相關校本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做了很大改變。他創造性地用比較研究探究學科核心價值,經常與數學專家討論計算數學、計算思維與信息科技之間的關系。他研究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的一些核心概念,探討學科的基礎性價值,圍繞形成學生信息素養進行探索。他的教學心得是“以學科視野審視課堂教學過程,從學科建設的高度進行教學設計,以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培養、探究創新和價值判斷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他似乎是為教育而生,言傳身教,發揮輻射和示范作用。作為上海市信息科技學科專家、中青年教師大獎賽的評委,他的身影遍布上海的各個中小學校課堂。作為第一、二、三期上海市“雙名工程”基地導師,他對學員的培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形成了“理論學習——技術應用——實踐探索——課題引領”以及“專家學員互動——基地學員探討——合作共享提高”的培養模式,就像學員所說,“導師余校長的點評每每將文化浸潤到信息科技學科中,大大提高了我的專業素養”。
近幾年教育部的幾大重要美術賽事有: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基本功競賽、全國中小學美術優質課現場比賽、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和全國美術教育論文及教學案例和教學設計評選活動。這些活動幾乎都是從縣、市、省再到國家級層層申報、遴選,由于教育部活動評選的導向作用,作為省市縣一級的比賽往往也都是依據全國比賽的內容和要求。這些重大賽事都是每三年一屆,它們分別從美術教師專業基本功、美術課堂教學、輔導學生參賽以及教育科研能力這樣四個方面對全國廣大美術教師提出了要求,也為美術教師鋪就了一條專業化成長之路。不可否認,正是這些比賽讓很多美術教師在平凡的崗位上脫穎而出,成為各級骨干教師、名教師。
首先談談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基本功競賽對美術教師專業成長的導向和促進作用。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基本功競賽一共包括五項內容,分別為美術教育理論常識、紙立體造型設計制作、色彩畫命題創作、國畫人物寫生和網頁設計制作。這是對美術教師綜合素質和創作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也為美術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指明了方向,即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應該同時具備深厚扎實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功底,有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立體制作能力、具備根據命題進行色彩創作的能力、具備運用水墨技法進行人像寫生的能力,能熟練運用FrontPage、Dreamweaver 、Photoshop、Flash等電腦制作軟件進行網頁設計。基本功競賽是幾大賽事中難度最大的,它的涉及面很廣,而且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提高的。作為中小學美術教師,都會有這樣深刻的感悟,那就是學校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要求往往更多傾向于上好公開課、輔導學生獲獎、撰寫論文、參與課題研究等,而各級教育主觀部門的評選職稱、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也都與這些密切相關。美術教師出于功利思想,也往往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這些方面,以迎合各種評比和考核的需要。而作為美術教師安身立命之本的專業基本功的訓練卻常常無暇顧及。換個角度來看,美術教師出于對美術的熱愛,也可以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自己的專業提高和作品創作上,抑或可以參加一些重要的畫展或獲獎,但在嚴格的考核評審制度面前,它的份量卻顯得那樣無足輕重,因為它的成績或加分因素根本無法與論文相比。因此,在很多美術教師的心目中,會讓人覺得鉆研繪畫也沒有什么實際意義,從而就越來越忽視了這方面的發展。現實中的基礎教育領域,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很少顧及到教師,就是涉及到也常常局限于教學方面。而三年一屆的全國美術教師基本功競賽無疑更多關注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提高和發展,為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舞臺,具有很好的導向作用。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各項競賽中,美術教師專業基本功競賽獲獎證書的份量始終是沉甸甸的。
其次談談全國中小學美術優質課現場比賽對美術教師專業成長的導向和促進作用。這項比賽是在原來錄像課評選的基礎上,經過各省市的層層選拔后推選出的較高水平的好課進行現場展示和評選。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美術課現場評選在無錫舉行,它受到了中小學美術教師廣泛而熱切的關注,吸引了全國兩千多名美術教師親臨現場觀摩。這些現場課在美術教學的理念、策略、方法等方面也充分發揮了它的輻射、導向作用。比賽充分體現了美術課程改革積淀下來的新的觀念和方法,如課堂教學中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在注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的魅力;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將美術學習置于廣泛的文化情境中。此外,還特別表現出大多數課更加關注美術本體,或者說美術的雙基;在技能學習上能夠提供具體方法和步驟,而且通過示范清晰展示操作要點。它反映出我們已經從新課改的矯枉過正中走出來,開始冷靜理智的思考。這次優質課中既有以分組、交流、討論為主要模式的探究性學習方式,也有立足于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而后者的課堂雖然沒有采用現在流行的方式,但教師對教材把握十分到位,講課充滿激情,同樣實現了教與學的互動,同樣是有效的教學。全國中小學美術優質課現場比賽不僅為美術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而且為我們樹立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風向標,對廣大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起到了導向作用和專業引領作用。
再次談談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對美術教師專業成長的導向和促進作用。藝術展演活動主要設學生美術作品獎,對美術教師的輔導水平和專業素養同樣是一次檢驗和提高。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人們常說教師通過學生成就自己,美術教師的教學成果除了體現在課堂上外,往往更多還體現在輔導學生作品獲獎上。學生的榮譽也是教師的榮譽,學生的成長也帶動了教師的成長。目前如何輔導學生作品方面的講座和培訓很少,因此主要還是靠美術教師自身的領悟、學習和思考,比如通過參觀各類展覽以及上網查閱各種在國內外獲獎的學生作品,分析作品創意表現方法、題材的選擇以及畫面形式感的處理等等,學習別人的優點,為我所用。如今的學生美術比賽,不僅僅是比學生,更是比教師。因為輔導教師獨特的審美眼光、對作品題材和表現形式的創新、繪畫工具的使用技法、對畫面最終效果的設想等往往是要高學生一籌的,因此教師的輔導水平往往決定了作品的最終質量。通過歷屆藝術展演活動的評獎,我們不難發現好作品的一些共同特質,如:符合學生年齡特點,作品具有時代性,題材貼近學生生活,有獨特個性和風格,作品色彩和諧,形式感強,表現技法新穎獨特,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能表達學生的真情實感等。因此,在全國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教師通過對學生作品的輔導,也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審美眼光,對自身專業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
第一,線描的繪畫主題直接源于兒童生活中的經驗,源于他們想象的話題和故事的插圖,優先考慮的是兒童的興趣。可以從生活環境、參加活動、情感表達等方面考慮。教學案例:《一排生長的植物》一課要求從觀察生活入手,學習用線和形排列的方法表現認識和感受。教材內容要求:①表現植物。但沒有規定具體畫哪種植物,所以不存在像哪種植物的問題。②畫一排植物。表現很多并列排著的植物,沒有限定要整齊地排列,還是右前右后、有彎有直的排列。③畫正在生長的植物,植物生長期間有高有矮、有粗有細,形狀不同、姿態各異。④可以添加一些內容與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如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土壤等。第二,選擇適合組成具有美感的形。兒童線描題材應該避免規則、簡單的物體,如幾何模型、茶杯、方形樓房等,這些內容看似簡單,其實很難畫,也不美;選擇不規則的曲線,或有變化、比較復雜的形作為繪畫題材,兒童容易畫出趣味和美感來。如花草、螃蟹、蔬菜、人像、旅游鞋等。
2.線和形的裝飾
兒童裝飾線畫的造型特點具有游戲性、隨意性、裝飾性。針對兒童的繪畫特征,我沒有讓他們進行枯燥的畫線練習,通過點、線、面進行排列組合,掌握線描畫裝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養兒童造型能力最核心的問題是掌握如何用對比的方法處理畫面中的各種關系。如主題與背景線的疏密對比,形與形之間線的疏密對比,主要物體與次要物體間的對比,直線與曲線的對比等。通過線的對比運用使兒童獲得造型表現的經驗,如:怎樣用線組織畫面好看,怎樣用線表現和美化形象,怎樣使主題突出等。教學案例一:《眼睛》一課是給低年級孩子安排的作業。首先,讓每個孩子拿一面鏡子觀察自己眼睛的基本構造,如:觀察眉毛生長的規律,眼瞼上睫毛的排列狀況,黑眼球的顏色及里面的細節,然后再根據自己觀察的印象,用各種線表現。作畫時可以先把眼睛的形狀勾畫出來,要求孩子們把筆放開,用長的線慢慢運筆勾畫出眼睛的輪廓。兒童在紙上畫一只很大的眼睛需要信心和勇氣,所以鼓勵他們把物體畫大,畫滿畫面,是解決畫面構圖問題的必要步驟。教學案例二:《眼睛的想象》一課是依據眼睛的特征進行變化,孩子們可以隨意發揮。有的小朋友把睫毛畫成許多花蕊,在瞳孔里畫了許多像人臉一樣的形,這些比較密的線形成了灰調子,把黑眼球與白眼球區分開來。教師在輔導時根據兒童畫面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引導兒童認識線的疏密對比關系。在裝飾手法方面只要講清裝飾的基本方法,如:用各種點、線、面重復排列或交叉,或將大面積空間用線分割后,再用點、線、面裝飾就可以了,通過啟發,兒童可以自由運用這些方法,創造性地加以發揮。本文來自于《新課程導學》雜志。新課程導學雜志簡介詳見
3.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美術課以注重學生體驗為主,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有些教師在組織小學合作學習課堂中,一味地迎合學生樂趣,忽視了課堂的實效性,學生活動做了一半就下課了,虎頭蛇尾,無法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小學合作學習模式要合理分配時間,既要給學生充分體驗思考的空間,又要注重課堂效率,做到課堂時間合理分配,合作環節收放自如。
六年級上冊“會動的剪影”教學,課前教師將學生分成八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內部成員研究討論每個人的具體分工。有的負責剪頭,有的負責剪手臂,有的負責進行縫合;課堂教學中,縫合線的松緊很關鍵,教師進行積極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合作任務;展示環節中,教師給予適時的激勵,讓學生將最具有創意的地方展示出來,觀察學生表現,小組內部密切合作,小組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競爭。整個課堂“靜而不悶”,學生“忙而不亂”,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的兩點做法值得借鑒:一是合理分配時間,課前完成分工工作,給合作、展示環節留出了充足的時間;二是合理營造氛圍,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和技巧,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狀態。
二、精心選擇主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
為了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精選主題,合理布置任務,推動課堂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在小學美術教材中,并不是每一課都適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需要篩選。
三年級下冊“恐龍世界”教學中,教師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有關恐龍的相關信息,最后交給組長,組長篩選后將有價值的內容在班內進行展示。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異常興奮,有的上網搜集恐龍存在和滅亡的年代,有的搜集不同恐龍的照片,還有的同學找到了《侏羅紀公園》等恐龍電影。學生們通過自主收集信息,探索了解了恐龍相關知識,激發了探索遠古時代歷史的濃厚興趣,在學習中發揮了小組合作的力量,課堂效果突出,課堂氛圍極其活躍。縱觀這個教學案例,教師的做法中值得借鑒的有這樣幾點:一是精選主題,教師所選主題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與恐龍有關的信息資源豐富,利于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二是合理布置任務,小組成員根據興趣搜集信息,再由組長篩選,保證了課堂活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追求課堂實效性,必須根據教材和學生特點,巧妙選題和設計方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效進行調控,推動合作學習進程
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不僅需要教師精心預設,選擇合適的主題,更需要教師側重生成,時刻關注學生動態。有些教師在組織小學合作學習過程中,習慣做“甩手掌柜”,只管布置任務,對于任務完成的進度和效果無暇顧及,這樣無形中會降低課堂效率。因此,具有實效性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必須進行有效調控,針對學生表現調整整個課堂進度。
三年級下冊“變垃圾為寶”一課教學,教師讓學生課前準備一些生活中的廢棄物,如膠卷殼、牙膏盒、吸管、廢舊電線、紙杯、塑料盒等,根據本課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對自己帶來的這些垃圾進行剪、畫、刻、貼等;然后制作有趣的作品,在小組活動的前半程中,學生表現非常好,有的剪,有的畫……然而,時間過去了一半,學生依然還在忙著制作這些小零件,而沒有人把小零件制作成成品,如果再這樣耽誤下去可能到下課都無法出一個成品。此時,教師進行臨時調配,由每組的組長和副組長進行穿插、拼接等工作,小組長聽到老師的安排才恍然大悟,趕緊著手整理組合,終于快速地完成了小組作品。縱觀這個教學案例,實現學生的高效合作,需要人人有事做,更需要有條理、有組織地“做”,教師不能放任自流,適時調控是實現課堂實效性的關鍵。
四、創新評價標準,彰顯合作學習真諦
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內涵,即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實現自我提高。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內驅動力則要靠 “激勵”,教師必須轉變傳統教學中的評價方式,創新評價標準,讓每一個積極參與的學生都獲得教師的肯定和激勵,從而挖掘更大的合作潛力。
[關鍵詞]意象藝術 教學設計 實踐要素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70
由于我執教的班級數量較多,自己即興安排了一個教學內容《亂涂亂畫》。因為經常看到學生會有亂涂畫的現象,于是簡單地說了幾句,布置本節課的作業是在作業紙上亂涂亂畫,而且還要比一比,誰最亂!這下學生可高興了,都急匆匆、興致勃勃地干起事來。有的學生想出了讓人想不到的絕招:一個學生用筆在紙上畫線時,另一個學生使勁推搡。到比一比誰最“亂”時,展示的作業大部分是畫糊了,學生在嘻嘻哈哈中“鬧完”了一節課,但我知道學生很開心、快樂。課后,我也反思了這節課堂教學:存在著準備不充分,教學過程松散,任務要求不明確等問題。但學生對“亂涂亂畫”很感興趣,因此,我覺得還是應該具有重新設計、組織教學的價值。重教之后學生在快樂之余,習作也有不錯的效果,不亞于“大師”的涂鴉。
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美術是快樂的,這個階段的學生天生就是創意大師,曲折的線條,跳躍靈動的點,變化無窮的色彩,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自由揮灑,顯現出他們純真的認知世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智發育漸漸趨向成人化,繪畫中追求形似,逐漸用“像不像”來評價美術作品的好壞、優劣,表現的事物形象丟棄了大膽、夸張的表現手法,刻意追求形似逼真的效果。但是又由于所掌握的技能水平、工具材料限制等因素困擾,造成“眼高手低”的現象,學習興趣大打折扣,甚至陷入迷茫的境地。因此教師要善于了解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特點,在教學內容設計上多下工夫,讓學生在掌握美術造型表現等基本技能的同時,又能帶來情感快樂與身心愉悅。意象性教學設計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意象性藝術概念理解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在文學中,意象的名詞解釋是:“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
美術門類大致分為具象表現和意象表現兩大類。意象是美術中的第二種類型,它在整個美術門類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構成美術鑒賞中的重要方面。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用筆細膩、描繪真實具體、形象逼真自然,它與畢加索作于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杰作《格爾尼卡》相比,前者更多強調客觀真實與再現,后者則強調主觀感受與表達。兩種不同的繪畫藝術表現形式與中國畫的工筆和寫意相類似。
二、意象性藝術具有的特征
意象性藝術所具有的藝術特征對教師開發課例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意象性藝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虛擬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現實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虛構來表現現實中沒有的東西,也可以用非現實的形態表現現實中已有的東西。
想象性。指意象是經過藝術家的想象,將“意”與“象”融為一體的產物。
情感性。是藝術家創造意象的重要動力和導引,并伴隨著意象創造的全過程。
三、意象性教學設計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四個要素
1.教師要養成素材收集習慣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天成事物“亂”象本身就具有特殊性,讓學生多接觸感受可以豐富對事物物象多樣性的感知,改變學生因接觸面窄而形成的固有視覺圖式,讓學生獲取第一手的物象印記,為意象性表現打下基礎。素材的收集不僅僅局限于自然物象,同時也要注意收集各藝術派別的藝術作品,諸如印象派、立體主義等大家作品圖片資料收集,可在介紹作品成就的同時,讓學生領略藝術家是如何表現客觀事物與表達畫家主觀感受的方法。
2.教師要具有教學案例設計能力
美術新課標理念中強調:“改變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的狀況,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因此美術教師為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必須具備美術教學案例設計的能力。
例:《指甲長長啦》教學設計過程
收集資料:2011年9月1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專業歌手克里斯?沃爾頓,藝名“公爵夫人”,在紐約公立圖書館前展示她剛破世界吉尼斯紀錄的最長手指甲。她的左手指甲總長10英尺2英寸(約3.05米),右手指甲總長9英尺7英寸(約2.87米)。只需484個她左手大拇指指甲那么長就可以夠到帝國大廈的頂端。
分析與設計:小朋友的指甲是不可能長長的,以上的資料很吸引小朋友的眼球,從來就沒有見過如此長的指甲。指甲,其長長后并沒有固定模式,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猜想,于是《指甲長長啦》這一意象性繪畫教學課案例經多次修改設計完成。
3.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讀“畫”
意象性藝術因過多強調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按照自己的主觀意圖來表現世界。因此藝術家就需要調動一切手段來表達這種感覺和意圖,而不管是否與眼見的現實一致,從而產生藝術形象上的怪異性,即在表現對象時有意或無意地改變對象的自然形態,以符合自己的創作所要表達的目的,這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夸張與變形的表現手法。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知道,再現客觀對象時,有具象表達和意象再現兩大形式,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意象藝術作品時應更多從體會作者對事物的主觀感受入手。創造美、表現美的標準不具有唯一性,從而為理解、接納美術作品奠定感性的理論基礎。
4.教師要引導學生遵循形式美法則
關鍵詞:小學美術;童話世界;游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2-069-01
小學美術教學發展到今天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教育的需求了,我們的教師必須要做出相應的改變來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讓學生在美術的世界中快樂的遨游。
一、讓學生在童話世界里暢游
童話世界不僅是作家為孩子編織的一個奇妙美麗的世界,也是孩子在童年階段最喜愛的樂園,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我認為為學生創設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要比讓學生直接學習美術要好的多。童話世界的創設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更可以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故事來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和創造能力。
例如在學習“動物王國”這一課時,我倡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動物王國。在為學生展示多媒體課件之前,我先告訴學生:“同學們,本節課老師邀請了一位神秘的嘉賓哦!它就是英勇善戰的獅子王。”緊接著我便點開了多媒體課件,瞬間一個真實的動物王國便出現在學生的眼前。在獅子王的帶領和解說下,學生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奔跑的馬、吃草的羊、跳躍的兔子、嬉戲的猴子.......在對每一個動物解說的過程中,多媒體會將鏡頭焦距放大,學生會感覺到一個真實的動物呈現在自己的面前,那份驚喜和震撼不言而喻。最后獅子王會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可愛的小朋友們,你最喜歡動物王國里的哪一個成員呢?你最想和誰成為好朋友呢?”學生都興奮的回答獅子王的問題,有的說:“我喜歡兔子,它一蹦一跳的,真可愛。”有的說:“我喜歡牛,因為它憨厚勤奮。”有的說:“我喜歡大象,它的鼻子真有趣。”
可見在動物王國中,每一個學生都仿佛走進了真實的世界里一樣,每一個學生也都積極的參與了其中,這樣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感受到了動物世界的趣味又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動物。
二、讓學生在游戲世界中暢游
游戲是小學生的天使,即使再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一旦讓他們走進游戲的世界,他們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就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所以我們可以從游戲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在游戲中更加持久、有效的學習。
例如在講到“蔬果變變變”時,為了提高學生對認識蔬果的興趣,我給學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蔬果頭飾,有西紅柿、黃瓜、南瓜、西瓜、蘋果、桔子、香蕉等,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愛的一種蔬果頭飾并將其戴在頭上,同時我會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小組中的部分成員是買蔬果的顧客,另一部分成員是賣蔬果的商販,這樣我們的美術課堂就變成了一個熱鬧的賣場。學生沒有想到課堂也可以成為賣場,自己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員,于是每一個商販都在極力的推薦著自己的蔬果。有的商販喊道:“我的蔬果新鮮可口,物美價廉,走過路過的朋友都來看一看,嘗一嘗啊!”有的喊道:“每天一個蘋果,美味又健康啊!”有的喊道:“我的香蕉美容助消化啊,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好機會不等人啊!”彼時課堂真就成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大賣場,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如此一來一個簡單的小游戲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學習到了很多蔬果方面的知識,真是不亦樂乎。
三、讓學生在音樂世界中遨游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琴棋書畫”一說,它告訴我們琴棋書畫中的每門藝術都是相同的,都是存在某種密切的關聯的。因此小學教學中的美術教學和音樂教學也應該是互通的。眾所周知,音樂可以使人安靜下來,也可以激發一個人內心的強烈情感,所以在教學有關內容的同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之相適應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感受到美術氛圍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孔雀翩翩”時,我們不妨為學生吹奏一曲葫蘆絲,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我發現在優美的葫蘆絲伴奏中,不少學生也隨之翩翩起舞起來,他們模仿著孔雀的動作,真是一幅孔雀開屏的美景。再比如在讓學生繪畫“水墨畫”時,我會給學生播放一些諸如《漁舟唱》等古典音樂,讓古典音樂給學生的感覺上帶來強烈的沖擊,并將這種沖擊變換成創作的靈感,如此一來古典音樂不僅愉悅了學生的心境,又為學生的水墨創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四、讓學生在生活世界中遨游
美術來自于生活,美術是創作者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美以繪畫形式表現出來的一種藝術,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術元素,讓學生將美術與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從而實現美術教學的真正價值。
例如在教學“校園里的花”這一課時,如果我們仍舊選擇將學生限制在狹小的教室內,讓學生對著教材中的花來發揮自己的想象,那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時候教師應該帶著學生走出教室,來到他們最為熟悉的校園,讓學生認真的觀察校園中的各種花卉,這樣學生很容易就會被真實的花卉所吸引,有的學生被牡丹的香味所吸引,有的學生被郁金香的高貴所吸引,有的學生被百合的清新所吸引等等,總之讓學生接觸到真正的花,他們才會對花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來引導學生認真的觀察各種各樣的花卉,并將他們的外形通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以來學生的繪畫就不會僅僅停留在教材的層面上,學生在此背景下繪畫出來的花卉是他們通過認真觀察而創作的作品,也只有這樣的作品才能具有生活的氣息,才能讓學生將生活與美術的美有效的結合起來,進而有利于小學美術和諧課堂的構建。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美術教學的暢想中,我認為我們的美術教學有必要與童趣、游戲、音樂和生活等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創造一個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才能讓學生在美術的世界中快樂的遨游。
參考文獻:
[1] 李 潔.羅紅;論學校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年04期
其一,重“美術”而輕“教育”,導致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直接缺位或邊緣化。近幾年由于受高職院校某些教學改革的影響,師專層次的教師教育專業亦在急攻近利的心態下,忽略了學科與專業特點,一味趨同于高職專業,而把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壓縮至兩年,第三年為學生實習與頂崗實習時間,不再回校上課。這種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在兩年的有限時間里,為保住“美術”的帽子而不惜給“教育”動了刀子———以柳州師專美術教育專業為例,2008級、2009級美術教育專業,除教師教育專業規定設置的公共課程“書寫技能訓練”課、“普通話訓練”課外,唯一設置的1門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法”,學時數僅僅為32。2010級、2011級美術教育專業除增加了1門公共必修課“班主任工作技能”課外,仍沿襲上兩屆的教師職業技能課程設置與學時分配。而同校其他教師教育專業,如英語教育專業,學科教學法為48學時,另外設置有96學時“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系列課程;又如語文教育專業的學科教學法為64學時,另外設置了32學時的“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與實訓”課程;再如體育教育專業,學科教學法為64學時,另外設置有“學校體操”、“運動訓練學”、“體育游戲”等相關課程。相比之下,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師教育類課程嚴重缺失,僅有的課程也被邊緣化。
其二,重“美術”而輕“師范”,導致“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專任教師的缺位。由于存在某種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錯誤的看法,認為只有承擔美術專業理論與技能課程教學任務才算正道,而對師范生技能訓練課程不屑一顧,認為上這類課程不能體現出美術家的價值,或許低人一等。因此,許多老師不愿意承擔“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的教學任務。有的院校甚至采取輪流執教制,每位教師執教一個年級。這種看似公平的做法,其實有悖于教育規律。無固定的專任教師,每位任教者都是淺嘗輒止,無意廣泛獲取當今中小學新課改的相關信息及最新學術研究成果,無心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也不會去努力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制約到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某些高專院校美術教育專業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存在種種不利因素,要想在短時間內解決所有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任教者宜采用各種靈活有效的方法,切實抓好課堂教學環節,努力實現理論與技能雙重維度的教學目標。筆者自接手該課程的教學任務以來,經過學習、思考、探究,作出了一些教學改革嘗試,在此不揣淺陋,愿作引玉之磚,以求正于諸位方家學者。
(一)理解相關理論,樹立科學的教學觀
相較于其他理論與技能課程,“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是塊難啃的骨頭,因為它既要在理論層面銜接“教育學”、“藝術教育學”等課程的本源知識,又要在技能層面銜接中小學一線的美術課堂教學實踐。因此,對任課教師而言,樹立科學的“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教學觀是必要的。任課者不能囿于課程教學時數的限制,按部就班地講授教材內容,點到即止,而要在深諳教育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花一定的功夫去研究中小學教育教學的特征、規律,掌握當今中小學新課改情況,熟知國家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此外,一名合格的教學法任課教師,“授人以漁”不能僅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必要時還得把自己的指導理論、教學觀念付諸實踐,即給師范生上“試水課”。根據波蘭尼的“默會知識”理論,一些抽象的理論、間接的知識難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尤其是師專層次的學生),而在直觀的“教學試水”活動中,師范生通過耳聞目睹,能更好地獲知中小學課堂教學環節隱性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師范生而言,“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既是傳授如何當美術教師的理論課程,又是提高美術教學技能的專項訓練,學習理論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因此,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任課教師要科學取舍教材內容,并注意相關知識的融會貫通,及時更新、調整、豐富課程的知識構架,“要圍繞師范特點,以基礎教育美術教學為核心”[1]262,科學設計教學環節,精講理論知識,給師范生以必須的知識儲備。在此應當指出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途徑并非單一的,在教學過程中,任教者還可利用一些直觀、感性的教學案例,或在觀摩與見習活動中,適時闡釋相關的理論知識,傳遞出一定的文化信息,猶如水到渠成,實現課程的理論教學維度。
(二)觀摩教學實錄,感知教師角色
根據心理學知識,處于不同的視角觀看事物會有不同的結果。“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的授課對象是有著雙重身份的師范生———學生和(準)教師。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師范生同時樹立了“我是(準)老師”的角色意識,無疑將自己放置于一個有利的學習視角,學習效果會比較顯著。而師范生“教師”角色意識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要經過多時日多渠道多方法的培養與強化。與“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教學緊密相關的方法是,在開課伊始, 不急于傳授理論知識,而是先讓師范生觀摩一定數量的美術課堂教學實錄,整體感知中小學一線課堂教學活動,著重體會美術教師角色。觀摩的教學視頻既可以是獲獎的優秀課例,也可以是平日的常態課例,還可以是前一屆實習生不成功的課例(視頻資料)。在觀看過四五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實錄后,師范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默會知識”,既初步了解了中小學美術課堂的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環節等,初步形成自己對美術課堂的分析、評判,更重要的是,師范生從中能加深對美術教師角色的感知與體認,并能激勵自己趨同于優秀的美術教師。這一良好的心理反應有助于師范生樹立明確而強烈的學習動機,為后續的課程學習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研讀優秀教案,體驗備課環節
教授師范生學會備課撰寫教案是“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最核心也是最艱難的一項技能任務。前期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獲知的基本技能,將運用到備課過程中,并體現在詳實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里。不少師范生可能記牢了相關的理論知識,知曉了必備的基本技能,但到這一環節時還是一籌莫展。誠然,備好課需要各方面都有較豐富的積淀,對于師專層次的師范生,這確是個瓶頸問題。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一種“先讀后效”的方法。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把平時收集的各種優秀教案———有實習基地學校優秀美術教師的教案、縣市級中小學美術教師教學比賽獲獎者教案、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優勝者教案、因特網共享的優秀教案等等———提供給學生研讀。任課教師先利用課內時間引導師范生分析與講評三到五篇范例,其余的布置學生課后認真研讀,著重理解、領悟優秀教案中的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設計思路與設計意圖等內容,從中體會美術課的備課思路。最后,任課教師再利用授課時間引導師范生進行歸納、總結,厘清了備課的基本環節、流程步驟與書寫格式。講析與研讀這些具體可感可資效仿的范例,不僅促進了師范生獲得感性知識,也能讓他們由外而內地生成理性認識,“默會”為自己的知識素養,從而更快更好地預演美術教師角色,初步獲得備課和撰寫教案的技能。
(四)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學習效能
新課改要求任教者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發展學生學習能力。“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十分適用“參與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廣泛采用討論交流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情境法等,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又可綜合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法中。根據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靈活的方式成立學習小組(如以一個宿舍為一個單位小組),成員6-8名不等,采取組長負責制。任課教師在觀摩與評判教學實錄、分析與評定優秀教案、備課與試教等教學環節,都把具體的教學事項分成若干個學習任務,讓各學習小組靈活利用課外時間,廣泛交流,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并選派代表回到課堂上匯報。誠然,一開始,并不是每個小組都能完成得很好,但任課教師及時肯定與表揚表現較突出的組別,號召其他小組向優秀小組學習,很快全班各小組就形成一種不甘落后的局面,學習效果明顯,相關技能得到較大地提升。
(五)搭建交流平臺,延伸第二課堂
課內的教學活動是十分有限的,而教學技能的提高過程又將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有許多教學內容、教學問題在課堂內無法得到順利完成或圓滿解決,因此,開辟第二課堂,延伸教學空間,是鞏固學習效果與提高教學技能的又一有力舉措。利用便捷的現代通訊傳媒手段,組建班級、年級Q群,搭建網絡交流平臺,師生可以即時交流。筆者自執教“中小學美術教學法”課程以來,從討論問題到答疑解惑到講評作業,大多是在課外時間利用網絡平臺予以解決或完成的,學生受益匪淺。此外,利用教育見習的時機,一方面讓師范生走進中小學校,親臨一線的美術課堂現場進行觀摩學習;另一方面,邀請中小學優秀的美術教師給師范生作報告,傳授上課經驗,暢談教學體會。這些交流平臺補足了在大學課堂里“模擬情境”的缺憾,讓師范生身臨其境,全方位地感知與體認中小學美術教育。
(六)凸顯實踐訓練,提高教學技能
關鍵詞:農村;美術課程;鄉土資源;融合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的主導思想。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充分利用和依托鄉土資源就是對這一思想的充分體現。近年來,許多從事美術教育的專家、學者都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為構建農村鄉土特色美術活動課程提供了較多的參考文獻和理論依據,奠定了綜合性美術課程開展的基礎。因地制宜,為探索出一種更利于農村本地學生發展的美術課程。筆者以學校美術課堂教學為研究載體,調查農村小學美術課程與地方鄉土資源融合的教學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策略。
一、農村美術課程融合鄉土資源教學的現狀
鄉土資源主要指師生和學校所處行政區域內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和科技人文等方面反映群眾文化心理且帶有積極意義、教育意義的系列內容。主要體現在自然生態和文化生態等各個方面,包括自然景觀、民風習俗、傳統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從實踐探究的大量教學案例中發現,學生接觸到的美術教學中的鄉土活動僅僅是鄉土資源的一部分,涉及面較窄,取材往往更貼近學生的生活。較多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取材,利用當地古建筑進行美術教學。在教學中將地方特色的建筑拍成圖片,然后做成幻燈片,讓學生欣賞,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利用校內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如利用校園景觀、櫥窗畫展等開展教學活動;利用地域特點開發美術教學資源;又如利用家鄉廢棄的布角料組織學生用布角料進行布貼畫的創作;利用家鄉的特別活動資源進行美術教學。帶領學生走進節日,參與民俗活動,親身體驗民間美術在這些節日中最具特色的東西,如家鄉的廟會、賽龍舟、端午節、科技文化藝術節等活動。
二、農村美術課程融合鄉土資源教學的調查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鄉土課程實施的整體意識缺乏。在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小學,很多美術課是由兼職教師擔任的,其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單一,教學形式更是單調乏味,不能達到美術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審美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預期目標;鄉土課程實施的活動形式單一。很多教師將多媒體教學視為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形式,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單純依靠多媒體并不是最有利的教學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親自觀察、調查、探訪或在教師的組織下觀摩、體驗、學習;鄉土課程實施的主題內容單一。很多教師僅把部分教學中涉及鄉土活動的節日作為美術與鄉土文化融合的主題,例如:春節、端午節等。然而過于單一的主題并不能讓學生感受他所在地區特有的生活方式習慣等。其實,融合鄉土文化的美術課不僅包括當地的各種風俗民情,還包括其民間藝術、傳統節日慶祝的方式以及自然風貌等。如春種、秋耕及歷史故事等都可視為其中的一部分。還可以開展一些主題活動,如走出校園去參觀手工作坊、走訪民間藝人、組織野外遠足、開展寫生活動等。加大學習與社會及生活的聯系,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生活、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三、農村美術課程融合鄉土資源教學的有效舉措
通過對農村小學美術課程與鄉土資源融合實施狀況的調查分析,我們發現鄉土文化課程實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了進一步加強鄉土文化課程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鄉土文化對于美術教學中的巨大作用,要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鄉土文化的調查和學習中,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生活的熱愛之情。在上美術課之前,可以發動學生到自己的生活中收集相關資料,通過實踐考察活動,啟發學生原來平凡的農村生活中蘊藏著深厚的特色文化,利用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來上課,更令學生充滿新鮮感和親切感,也更能激起學生學習探究的欲望。同時,組織學生從身邊的材料開展教學活動更容易使學生可親可信,產生對家鄉無限眷戀的情感。
2.用多元化的評價、多樣的平臺推進活動過程
(1)在開展美術活動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安排時間對鄉土作品進行一定的欣賞,通過教師的分析講解、學生的討論學習,深入感受鄉土文化,提升學習鄉土文化的興趣。(2)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自評、互評和他評等環節,從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狀況、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給予肯定鼓勵。(3)搭建多樣化的平臺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如:櫥窗、班級展示欄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加強美術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
鄉土美術要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并發揮特色,教師要熟悉當地傳統民間美術形式及相關知識背景,在教學前要做好充分的資料收集。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素質要過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將鄉土資源靈活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輔助達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