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學習興趣;語言環境;“因材施教”;多樣性評價;小組合作;鞏固與反思
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在新課改形勢下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并將其貫穿于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如何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如何運用合作式手段進行教學,如何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大腦的功能由單純的“倉庫”變成知識的“加工場”等問題,如果能得以解決,我們就會實現有效教學,達到課堂教學它應有的目的。下面,我結合自己高中英語教學的實踐,粗淺地談一下自己構建高中英語高效課堂的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有效的主動學習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你的教學以及英語學科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之中,所有學習上的障礙都會迎刃而解,學生的學業成績也會與日俱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渠道可以通過生動的課前導入進行。比如,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步驟,特別是課前的導入。精妙的課前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它將很快地讓學生進入角色,暢游在神奇的知識海洋之中。也可以通過你幽默風趣的語言表達,努力把枯燥乏味的語言知識變得鮮活有趣,讓學生對你的課堂教學產生極大的興趣。學生對你的教學和學科有了興趣,就會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
二、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打好高效課堂的基礎
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就是一個有效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的方法,在這個氛圍中,學生能充分和及時地運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積極主動的學習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高效地發展。學生的激情是無限的,只是隱藏在內心深處,這就要求我們用熱情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就會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課堂上,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因此,教師應該在上課前策劃好如何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及時根據課堂情況去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英語語境來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場景中學習英語具有將知識化繁為簡的優點,能更加全面地訓練學生的語言知識,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在設置語言場景時,教師要力求其真實性,使學生在實際應用英語口語的過程中有一種成就感,進而樹立學好英語口語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尊重學生的實際水平,保證有效的知識掌握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老師預先設計的教案可能與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其實,我們平時編寫的教案應該是動態的,要預留一定的空間,靈活把握教學尺度,以便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地加以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進度,以迎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人們經常說“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對象,編寫不同的教案,或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編寫教案時,既要考慮到教材的難度,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情況。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保證學生對你所教授的知識做到有效掌握,學生的雙基才能得到夯實。
四、運用英語課堂教學多樣性的有效評價
一是評價形式應多樣化。只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教師才可能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除了教師評價,還要有學生自評和互評。二是評價應以激勵為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時老師一個會意的微笑,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滿意的點頭,一個親切的手勢,都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應抓住時機將自己的熱情、關心、信賴和期望傳遞給學生,讓每位學生都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激發他們參與課堂活動和語言實踐的積極性。教師可使用各種激勵語,如:“Excellent!”,“Well done!”,“Never give up!”,“Try your best!”,讓學生時時充滿自信,不斷進取。
五、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增強有效的教學參與
新課程倡導“面對學生全體,全面進行教學”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班級的規模過大,學生人數過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教師用相同的一種模式來進行全班授課,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因為你的教學設計通常是定位在某一類學生的知識層面上來進行的,一部分學生能跟上你的教學進度和知識的傳授水準,而另一部分學生可能跟不上你的教學進度和知識的傳授水準,或有一部分學生覺得“吃不飽”。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傳統教學理念的大班教學中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果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英語課堂教學中只能通過“小組合作”,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活動,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的學習效率。
六、加強課后的鞏固與反思
一、英語高效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1、教學任務與課堂管理
教學任務是師生課堂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手段。有效的教學任務可以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喚醒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的行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未能提供與學生水平相適應的教學任務的情況屢有發生。教師在授課中往往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只是使學生被動機械地接受學習任務。當學習任務的難度過大時,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逃避行為,學生的注意力則由學習轉移到課堂不良行為上,此時便會產生課堂管理問題,影響教師的有效教學。
2、學習興趣與課堂管理
興趣是由某一具體的情境與個體的獨特需要、能力、技能和價值觀的相互作用而引發的一種情緒。盡管興趣是有差異性的,但如果把握的好,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他們自己的學習中。相反,不適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往往會成為引發課堂不良行為的導火索,學生會因此對課程的學習失去興趣,最終產生輕視課堂學習的行為。
3、 學習目標與課堂管理
對于學生課堂不良行為的產生教師應予以理解。人們往往希望自己是重要的,有所歸屬的。當學生發現自己在學習中沒有歸屬感,或不被認可時,他們便會表現出不良課堂行為。由于學生無法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因此,通過其他的行為方式獲取滿足感。他們通過不良課堂行為引起他人的注意,久而久之,會因無法獲得成就感而認為自己不可能成功,最終放棄努力。因此,學生所表現出的不良課堂行為并不是隨意的,而是有目標導向的。無論學生是否意識到自己的目標,他們的行為都是為了尋找一種能夠感受到自己重要性的途徑。
二、針對高效課堂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對管理手段
1、了解教學對象,建立適當的教學任務
教師應該深入了解學生,以便科學地組織和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同時,深入了解學生還有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信息、情感方面及時地溝通和交流。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對學生群體性的了解,如學生的人員構成、年齡特征及共同的愿望等; 二是對學生個體的研究,一般包括學業水平、個性特征、學習能力等。具體方法可以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通過訪談了解學生的動向,利用學科考試,平時測驗和課堂提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等方法進行。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業水平為建立適當的教學任務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建立適合學生學業水平同時又具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將成功歸結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這樣可以激發學員學習的動機。
2、滿足學生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具有學習的需要和動機,而這些需求和動機能影響他們從教學中獲益的能力。首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的需求,然而當學生遇到學習困難去求助時,他們往往將這種行為看作是自己能力低下的標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使他們對求助感到舒適,消除過多的顧慮。其次,在滿足學生正常的基本求知需求的基礎上,教師還應通過變化,復雜和新奇的教學方法激發學員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引發學生對課程的重視。因此,有趣的、有吸引力的課堂是防止不良課堂行為的一種重要手段。
3、 制定學習目標,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建立
一年以來,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標,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中,我校初一和初二年級都采用了“參與式”教學模式。
“參與式”教學模式,是把學生的學習方式擺在了突出位置,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參與式”教學乃是一種受教育一方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運用一定的科學方式,積極而又創造性地主動介入課堂教學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素質的教學方法,從而使課堂高效。
一、 重視學習環境,讓學生參與數學
高效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數感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數學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體現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重視數學與學生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聯系。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如果在輕松p活躍p融洽的民主氣氛中勇于發現自我p表現自我,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p體會,會逐漸成為具有大膽創新p個性豐富的人。因而,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
因此,教師只有以自身的積極進取、樸實大度、學識淵博、講課生動有趣、態度認真、治學嚴謹、和藹可親等一系列行為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才能有較大的感召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
以真誠友愛和關懷的態度與學生平等交往,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二、轉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在課堂上要積極營造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想說、能說、會交流、會合作、會展示,讓學生在互動的氛圍中激活思維、發展能力、培養個性,真正讓學生樂學、想學,從而為提高教學提供保障。高效課堂的顯性表現,一堂課應該是生動的,活潑的,主動的,動態的。
例如,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也就是按“導學案”所提出的任務先行自學,在課堂上,讓學生盡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盡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不管答案是對還是錯,老師都應給予極大的鼓勵。這樣學生就會大膽的動腦,大膽的思維,大膽地去展示與交流,進而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從被動的學變為主動的學。
三、自主探究,讓學生體驗數學
自主探究是實施“參與式”課堂教學的核心。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過程,既是教學的基礎,又是主體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結合學生實際,使學生親自動腦p思維,親自動手實踐,動口表達,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p實踐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擺脫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死氣沉沉地聽;教師零零碎碎地問,學生斷斷續續地答的應試教學。
四、關注全體學生,讓學生動起來
“動”是一種熱情、一種活力、一種對知識的向往,在數學教學中,這種“動”主要體現在“感官動”、“頭腦動”、“身體動”幾個不同的層次上。感官動,就是要求學生能夠動用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努力觀察、感受生活實際,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發現生活中的問題。
“頭腦動”,要強調思維活動的投入,這是由數學學科邏輯性強、思維含量高等特點決定的。至于“身體動”,一方面是要求學生去動手解題、親身實踐,另一方面是要學生能夠“動嘴”去說,將他的思考成果外化,進而促進其他人的思維,通過思想的碰撞,將個體的“動”發展為群體的“動”,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并勇敢地表達觀點、發表看法,形成平等討論的氛圍,真正使課堂成為師生情感、學術交流的舞臺。最終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營造出自由、民主、信任、寬容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和情感體驗。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八年級數學教學案例
19.2.1矩形的性|(1)
一、1、教學目標:(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質,理解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別與聯系.
(2).會初步運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質來解決有關問題.
(3).滲透運動聯系、從量變到質變的觀點
2、教學重點:矩形的性質
3、教學難點:矩形的性質的靈活應用.
4、學習流程:自主合作―學以致用 ―總結提升―檢測反饋―拓展訓練
二、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1.拿一個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木器廠具,輕輕拉動一個點,觀察不管怎么拉,它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2.平行四邊形的移動過程,當移動到一個角是直角時停止,這是什么圖形?
(八)作業:課本第104頁1、2;課本第112頁1、2
三、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的活動,激發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在教學中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課堂生活化,即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導下,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產生對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
課堂于學生的意義,就像田地對于農民,車間對于工人,戰場對于戰士。課堂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智慧德育的灌輸,更具有生活的意義,學生其實也是在課堂社會中體驗著服從,沉默,反抗,競爭,合作,展示,回避,成功,失敗等帶來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但是高效課堂不是學生自學的課堂,它其實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有效的英語課堂里,老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上,教師的滿堂灌會導致學生的懶惰。要使課堂有效,學生就得勤快――動起來。手動:勤做記錄;眼動:跟著老師走;耳動:認真聽;腦動:勤思考。只有學生親自去思考、實踐,才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益處。我們教師應是引導學生動起來。
有效的英語課堂里缺少不了教師的積極調動。教師情緒的高漲、教師的鼓勵及贊賞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有效課堂里不可缺少的因素。
有效的英語課堂里少不了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記憶離不開朗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
有效的英語課堂還應留有讓學生思考的時間。
當然,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還包含很多其他的方面:
一、課前準備很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必須要有效的指導,制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花更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引導得好,學生學習就很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訓練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學到了重難點。但是如果我沒有充分做好備課準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話,課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能使學生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到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三、訓練應少一些常規訓練,多一些問題解決
教室選擇訓練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應選擇,開發,收集和創造實際問題情景來為教學服務,可以通過游戲,對話,編故事等來達到訓練重難點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教師自身的要求相當的高。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了解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教師要有激情。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教書育人,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英語教師的座右銘。其次,教師要有幽默感。適當地運用幽默,能夠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體驗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教師的教學就有了個性魅力和智慧的光芒,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用幽默作為批評教育的手段,也能夠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聲中認識、成熟,改正錯誤。第三,教師要會傾聽。傾聽同行的聲音;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傾聽自己的聲音。第四,教師要有智慧。語言簡練、明確、有彈性。把握好學生學習興趣和英語知識學習的切入點,創設適合知識學習的情景,使英語課堂教學永遠保持一種清新的感覺,讓學生絲毫覺察不到教師人為的痕跡。第五,教師要會表揚。適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運用恰當的語言表揚他們,使他們產生積極而愉悅的心理。
2.了解學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要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英語基礎、學習動力、興趣愛好及教學期望等。針對不同的內容和學生來選擇教法。在講授新課時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小組活動為學生主要活動方式,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活動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在活動前老師應明確這次活動的任務,這些任務體現出學習的實效,要求所有的學生通過活動來完成所給的任務。活動中人人認真準備,出謀劃策,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組織比賽,增強責任感、榮譽感和競爭意識。組內交流,鍛煉能力。溝通交流,培養開放型、交際型人才。輪流當組長,提高組織能力。活動結束后,學生應進行具體的成果展示(組內和全班匯報所給的任務)。新課標要求注重語言的輸入更注重語言的輸出,語言就應該是在“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習得”與“學得”結合,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情感,使其在學習中,更加集中精力,更好的感知、記憶、思考。
3.要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本課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通過用圖片制作課件、學生表演、使用多媒體來組織課堂活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地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其符合現實、有趣和富有挑戰性。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真實性、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有效性,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大力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著重要作用,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在繼續推進“自主――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我們怎樣教數學,《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評估教育價值觀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無疑我們每位數學教師身置其中去迎接這種挑戰,是我們每位教師必須重新思考的問題。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我對設計思路,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及課程實施建議有更深的了解,使教學改革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一、對教學內容的分析
這里特別強調的是對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的分析,就是希望教師不僅考慮本節課所教的知識,更要考慮到本節課后蘊涵的潛能。如小學數學教學中知識間的遷移:由剛開始的一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到多位數加多位數的筆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整數乘法)到小數乘法;由小數乘法到分數乘法;由分數乘法到百分數乘法。每個知識點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假如在教學第一環節的內容時,考慮到它在今后數學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教師應該深挖教材,既能使自己準確把握教材,有針對性地處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課堂如魚得水、游刃有余。
二、對學生情況的分析
教學設計必須是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學習困難、學習興趣及學習方式等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否則會事倍功半或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如:師:2012年6月16號下午18點37分神州八號發射聲控,女航天員劉洋搭載升空。你們知道劉洋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什么嗎?教室內一片寂靜!
本案例中,教師及時將富有時代氣息的材料引入課堂,體現了教師具有較強的選材意識,但是,卻忽視了面對的是剛剛步入學校的一年級的兒童,他們不一定對發生的每一件大事都感興趣,他們有他們的愛好和興趣。教師不能用自己的視界來衡量學生的視界。要想真正了解學生不僅僅依靠經驗,有時還需要一定的調研。如小測驗,訪談和學生交流,側面了解,課堂觀察,作業分析等等,教師要根據不同的目的做出合理的選擇。
三、對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為學生的“學”而設計的,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而服務的。《數學課程標準》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幾個方面規定了學生應達到的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的確定也要體現數學教育的多方面價值,教學行為的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為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是學生是否獲得個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是否完成任務。行為動詞必須是可測的,可評價的,否則就無法評價。為此教師在目標制定過程中要從三維目標入手,設計具體的的可操作性的目標。如《長方形的面積》(小學三年級下冊)教學目標:①能借助透明方格膠片或帶有方格的面積圖,說明長方形面積等于長乘寬的理由。②對給予的長方形和實物,能夠正確計算它們的面積。
四、對教學活動的設計
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要在認真分析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興趣對教學內容進行差異化處理。教學活動包括活動的內容,活動的設計意圖,活動的組織和實施,活動的時間分配等。其中活動內容是核心,活動設計意圖是導向,活動的組織實施是關鍵。活動組織實施也就是教學活動的具體形式,包括:教師活動的開展?導入、提出問題或提出任務,主題探究(包括組織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學生的學習方式?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練習等;活動材料的準備?學具、教具、課件等。要注意的是教學活動是為了完成和達到教學目標而設計的,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來設計。那種只關注活動過程“熱鬧”而導致教學目標的偏離,或者活動時只注重教學活動而忽視教學目標的做法,是最不可取的。
五、創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引一個三年級評語例子:“這幾天我們學習了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的認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收集、記錄較遠的路程,知道如何推測、估計較遠的距離,在這方面是班里最好的。但在語言表達方面有一定的困難,希繼續努力。等級評定,優。”這個以定性為主的評語,是學生與老師的一次情感交流,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一分耕耘,一份收獲。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著“勤學、善思、實干”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關鍵詞:“三五三”;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4-0109-02
一、“三五三學研式”課堂教學模式營造開放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創設開放的學習情境,激活學生學習動力。引入新課時,我改變了平鋪直敘的用實驗演示、講解奧斯特實驗導入新課方法,轉化成魔術引入,先用紙覆蓋通電導線,將其隱藏起來,用實物投影將小磁針投影在大屏幕上,在閉合電鍵的同時說“轉”,小磁針隨著口令就轉起來。這種引入方式與傳統的用“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電流的磁場”引入有很大的區別,情境的創設能夠隱藏教學目標,學生學習時感到輕松愉悅,學習效果自然就好。魔術情境的創設形式新穎,能夠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縮短了學生進入角色的時間。再如:由直線電流的磁場到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時,我播放了一段碼頭巨型電磁起重機的工作錄像,畫面上成噸的鋼鐵被電磁鐵吸起來了,力大無比的起重機吊重物的畫面給學生以極大的視覺震撼。在這種巨大的視覺沖擊作用下,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開放式教學情境的創設將課本知識與日常生活、生產活動緊密地聯系起來,擴大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加速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2.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積極實施課堂“三五三”學研式教學。“三五三”學研式教學方案是一種開放式教學的途徑。物理學作為研究自然界的一種基本工具,它和生活中很多現象是密切相關的,這也是很多同學對其產生興趣的原因。把物理回歸于生活,讓物理更好的服務于生活,讓學生覺得物理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從而可以促進物理教學有條理地進行。
二、強化交流和合作,搭建開放的學生學習平臺
1.“三五三”學研式教學改變課堂教學的常規空間模式。教師講課過程中,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創造師生交流的機會。縮短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交流機會,有利于學生的交流和合作學習。在組內選一人為組長負責本組的組織分工,組長輪流擔任,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
2.“三五三”學研式教學開展小組合作的任務形學習形式。在上課時,我倡導學生發言時說:“我們小組的意見是……”,而不說“我的意見是……”,以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教師不但要組織好小組間的討論交流,還要組織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三、“三五三”學研式教學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開放的物理實驗、習題教學
長期以來,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質量不高,物理實驗教學模式陳舊,一般只是對定理的一種驗證,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的課后習題也是以計算為主,很多的題就是開門見山地給出幾個數字要求學生計算,物理題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實施物理開放式實驗與習題教學,能夠讓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種做法能夠讓學生對知識融會貫通,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三五三”學研式教學讓我們開放實驗教學。物理實驗教學可開放實驗方法,開放實驗原理,開放實驗器材,開放實驗結論等;可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如測物質的密度不局限于課本的量筒和天平,應指導學生利用浮力、壓強等知識來探求密度測量的問題。再如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特點時,學生的實驗結論就是開放的,答案不唯一,教師可收集不同同學的結論,進行對比歸納。
2.“三五三”學研式教學讓我們開放習題教學。物理習題可開放可以將一些常規題改成開放型,可將題的條件、結論發散,以加強發散思維訓練。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用科學知識去解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所學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四、“三五三”學研式教學優點多多,每位教師都應充分認識學研式教學的意義
學研式教學不能只局限于課堂教學,更不能只是在公開課上作秀。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教師自覺地將學生的主動發展擺在第一位,要將學研式教學落實在每一個教學環節。通過學研式教學的實踐,能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師生關系也更加平等、融洽。
1.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可全盤否定。雖說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不足之處,但也有可取之處,對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全盤否定。如“講授法”可以說是傳統教學中的代表方法,這種方法的作用不可否定,在學研式教學中也要運用,只是要注意運用的時機是否得當。如在介紹奧斯特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故事來介紹他的生平事跡;在比較通電螺線管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場時,教師就要根據圖形來講述,這時傳統的講述法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端正反思態度,讓教學反思發揮真正的價值
現在很多學校都明白撰寫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常常會要求教師定期進行教學反思并形成文字上交,作為考核教師的一種手段。部分教師為了完成任務,常常是從網上下載或隨便搪塞,僅僅流于形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反思的重要性。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教師具有端正的態度,才會自覺地在課前、課中、課后嚴謹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對教學的獨到見解,融洽師生關系,使自己在教學中不斷成長起來。同時,經常的反思可增加教師的責任感,變囿于常規的被動教學為積極的創新教學,從而讓學生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認真進行教學反思還能幫助教師不斷地提高對學生的洞察力,豐富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一句話,養成科學的教學反思態度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
二、反思課堂教學,讓英語教學在反思中折彩
(一)課前反思
教師在教學之前往往都會對教材進行深入的研究,預先設計出一套教學流程,但是怎樣才能增加預設的有效性,打造一節高效課堂呢?集體備課無疑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備課組成員都必須認真研究課本和所面對的學生,設計好自己的教學思路,突出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在聽取主講人的發言后反思怎樣的構思操作性更強,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同時與其他備課組成員暢所欲言,把自己的疑慮一一與別人探討,力求形成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案。
例如,名詞性從句是基礎英語語法教學的一個難點。在教名詞性從句時,有教師認為可以從引導詞that入手,結合定語從句導入名詞性從句,然后區分that在這兩類從句中的不同作用。但經過大家討論之后發現這種方法會增加學生學習名詞性從句的難度,兩種從句的易混度會增加,會讓學生一頭霧水,從一開始就有畏難情緒。我們不妨先讓學生理解名詞性從句,然后區別that在兩種從句中的作用,這樣學生就會感覺清晰明朗,易于學會。
(二)課中反思
課堂教學是動態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存在一定的不可預見性,所以在實施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靈活應變,做出相應的決策性調整。
例如:在講名詞性從句的時候,教師原本以為高一的學生對句子結構應該清楚了,只要通過舉例將名詞性從句的四種基本句型引出來就可以了。但在上課過程中發現部分學生分不清句子成分,特別是定語和同位語。如:The news that he told us made us sad. The news that the plane had crashed made us sad.在他們看來怎么看都是一樣的,很難理解。這時就得暫停名詞性從句的講解,花部分時間幫助學生理清句子成分并進行簡單的檢測,力求在彌補意外發現的知識缺陷后讓新知識被及時準確地掌握住。
在這個過程當中,聽課評課往往會是一個更好的進行教學中反思的手段,它可以幫助教師提煉并吸收別人課堂的精華,及時發現別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評課集體分析并解決問題,是一個診斷、交流、合作的反思和探究的活動。我們學校就開展了一周一課的高效課堂聽課評課活動,要求所有備課組成員都必須參加。在聽課時,我們會詳細記錄教師的上課情況,關注師生的雙邊活動,客觀填好課堂評價表。課后我們會召開備課組會議,對這一堂課進行評價,突出亮點供大家學習,指出不足供大家思考反思,并各抒己見找出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長此以往,備課組成員很快就會成長起來,最終大家能做到齊頭并進,讓整個學校的課堂教學富有成效。
(三)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常常更多的是關于教學效果的反思,它同樣在教師的成長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學效果的體現可以有多個層面,最直接的就是看學生的考試成績。但我們必須明白,成績僅僅是評價的一種依據,我們更多的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這門學科的過程中對每一節課、每一段新的教學內容的感受,關注師生之間知識及情感的互動,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關注學生語言交際素養的生成。所以教師就要在上課的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為課后的反思提供必要的依據,進一步完善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把枯燥空洞的語言知識以生動的、最能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例如:在一堂課的“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教學任務完成后,教師開始考慮一系列的問題。第一,反思學情。每個學生有著不同的思想、觀念、經歷,有的學生不喜歡與人交際,缺乏參與活動的熱情,教師得創設語境、情境,適時激發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第二,反思英語學習目標的三個維度。在語言知識方面,幫助學生掌握與話題相關的詞匯、短語、句型;在學習策略方面,引領學生儲存資源、比較信息、討論生成、合作交際、自我評價;在情感價值觀方面,通過具體的語言交際活動,創設輕松和諧的氛圍,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形成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具有科學的跨文化觀。第三,反思教師的作用。教師首先是語言資源的提供者和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學困生的幫助者、方法的指導者、活動的監控者、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者……
三、反思師生關系,讓師生在反思中更好地合作與探究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所以,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反思自己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多地融入學生當中去,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興趣所在,反思怎樣才能與學生進行最好的情感交流,以避免總是以學者形象自居,始終與學生保持著無法逾越的距離。同時,教師還要以藝術手段解決好師生之間的沖突。如今的學生個性比較強,很容易沖動,他們與教師之間的沖突在不經意時就發生了。
例如,一次上課前兩個學生為了一袋垃圾是誰的起了沖突,教師為了盡快上課,不經調查就對兩人加以嚴厲批評。結果這兩個學生帶著怨氣,上課時難以平靜下來,在惴惴不安中度過了一堂課。事后教師在自己的反思日記中寫道:“今天我應該采取冷處理的方法,先安撫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平靜下來準備上課,自己拎起垃圾袋放到垃圾簍里,下課后再與當事人進行交流,這樣既能樹立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好形象又能解決問題……”
如果教師總是這樣不斷地反思自己,學生會被教師的親和力所感染,也便于師生的合作與探究更順利地進行,最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就教師個人而言,常常寫一些反思日記便于教師把平時的點滴經驗積累起來,提升思考問題的深度、廣度和效度,從而能讓教師更深層次、更全面地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讓自己的教學方法日臻完善,使得教師和學生能更好地合作與探究,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反思;有效性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求教師變革傳統的課程實踐模式,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師對課程和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思考性研究,運用新課程中的要求對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地進行反思,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顯得越來越有必要。由于地區差異,教師素質欠缺,再加上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從而很難實施新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低效、無效現象。教學反思一般分“三步走”。其策略和方法如下:
一、教學前的反思
即運用過去的教學經驗,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過程。
上課前對教學目標的反思。通常包含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不同的教學目標引發不同的教學設計,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合理?除了體現學科特色外,是否考慮了社會和時代對學生的需求?是否考慮學生發展的整體性和長遠性的結合?是否兼顧了學生的意志和情感?在目標的難易度方面是否體現了適度性原則?
上課前對教學內容的反思。教學內容不等同于教材內容,除了考慮選擇的內容是否符合你所設計的教學目標?選材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內容是否鮮活、具有可讀性?另外在教學內容中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否善于尋找新知識的“生長點”也是可以作反思的地方。
網絡擁有大量的教學資源,高中英語教材中各單元的話題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相關的各種資料。我們可根據不同的教學設計及目標,進行選擇和刪減,把這些資源運用到課件中,讓學生的耳朵、眼睛、嘴巴都在課堂上利用起來。讓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真實情感融入到了討論中。通過影象的觀看,使學生對袁隆平老先生有感性的認識,同時有助于理解課文。我認為這種通過網絡資源獲取大量的圖片、視頻、文字資料并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方式為學生創造了真實的語言環境,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地進行。教學行為反思就屬于這一階段的反思運用,教學行為一般有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和師生互動行為。
上課過程中的教師教的行為反思。上課過程中,教師教的行為可以這樣進行反思:教學重點是否突出?問題的設置是否合理?問題是否具有啟發性? 是否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能否保證每個學生有盡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機會?課堂討論能否有效開展?閱讀、活動和練習的指導是否有效?課堂用語是否恰當? 是否不經意間使用了教師課堂忌語?板書布局是否合理、出示是否適時?多媒體的使用是否適當?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境,做必要和及時的調整。
課過程中的學生學的行為反思。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行為進行記錄、分析、調控,反思包括:注意、參與、思維、情緒等行為。
上課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行為的反思。課堂互動是師生“合作”的產物。學生通過師生互動接觸到更多的輸入和練習的機會,分享更多的課堂控制權,真正作到主動參與、全程參與、個性參與,進入一種“接受性狀態”,這種狀態使學習者更積極去接觸這門語言極其文化。同時,教師通過互動方式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和知識水平,進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完成各種任務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我國課堂教學的現狀是普遍實施大班授課制,很少有適合任務型教學要求的小班授課形式,這給實現課堂互動的教學帶來了諸多實際困難。
三、上課后的反思
教學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反過來又為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服務。
上課后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 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 審視、分析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的種種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通過撰寫反思札記、觀看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微格錄像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自我的教學水平,轉變教學行為,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事實上,這是一種進行自我反省的有效手段。其中,反思札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想、思考或困惑記錄下來,幫助自己重新審視和認識自我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行為。譬如, 一堂課中自己認為最精彩或最糟糕的教學片斷是什么?今后如何改進?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通過這樣記錄,來促進自己思考,反省自己本堂課的教學效益,發現教與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作出調整,促使教學最優化。
上課后征求聽課教師意見的反思。來自一個教研組同行的評價。上公開課固然重要,然而評課比開課更重要,不管是對執教者還是聽課者,其收獲都很大。當你剛完成教學公開課后,不同的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觀點,從這些觀點中,可以找出自己課堂教學的不足,尋找出反思的問題。
上課后征求學生意見的反思。一般來說,學生課后的情緒、作業的正確程度、后續課中對前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和知識的再現程度,都能反映上一節課的教學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節課存在的問題。另外,也可以找不同類別的同學進行訪談,在訪談中直接尋找問題進行反思。
反思是教師必備的專業能力。對于教學者而言,反思可視為一種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方法,可以增進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進一步改進教學,提升學習成效;另外,反思也是一種探究,能使教師及時發現教與學中的實際問題,有助于理性分析并有助于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因此,要使反思在教學中發揮最大功能,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姚利民.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和對策[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8(7).
[2]劉岸英.反思型教師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科學,2003年04期.
一、課改實驗要成功,教師轉變思想是關鍵
韓立福教授“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中提出,本模式運行要求教師角色相應地發生變化。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的主要職能由“教”轉變為“導”, 這里的“導”,是指對學生自主合作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具體有三層涵義:“師生互導”,“生生相導”和“生本聯導”。在強調教師轉變角色之前,我想,首先應強調教師要轉變思想。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超常提高、超常進步。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或者講是高效課堂實現的關鍵因素,教師的理念直接影響著課改實驗的成效。只有教師從思想上接受“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并認可他,才能認真地學習、思考,從而完成角色的轉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驗和實施的不斷推進,已經凸顯了教師傳統教育觀念與新課程理念的不協調。在這種情況下,廣大教師就需要轉變教育觀念,用現代教育觀念作為教學實踐的指南,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課程觀和教學觀。“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實現高效率的課堂,真正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方位提升學生素養,培養學生能力,體現教師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是許多教師難以舍棄以往的教學模式,不能真正的接受“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
二、課改實驗順利進行,培訓學生至關重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新型的教學模式最終要通過學生來完成,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接受和熟悉對教改的順利進行起重要作用。“先學后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對教師來說是新事物,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樣。以往以教師講為主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新的教學模式給了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和舞臺,較之以往的學習模式,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還是樂于接受的。可要讓學生熟悉他,掌握整個教學流程,除了通過教學實踐外,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課改初期對學生進行培訓。全體培訓,剛開始在課堂培訓學生怎么預習、怎么查閱資料、怎么合作探究,明確告訴學生上課的流程。個別培訓,利用早讀、自習課時間培訓每個組語文學科學習較突出的學生,關注細節的要求,由這些同學帶動小組其他同學;培訓學科長,學科長關系著各小組的學習效果,專門培訓學科長,如何督促小組成員完成“三單”,如何組織小組討論,展示問題時如何合理分工,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等。個別培訓最好是一對一,可根據每位同學不同的特點進行,是為了以點帶面,最終全班同學都能很好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這些培訓不是一次兩次就能有效果的,要堅持一段時間,尤其是個別培訓。
三、教師要及時鼓勵學生,但應做到有效、有度
馬克吐溫說過:“一句好聽的贊辭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個月。”這句略帶夸張的話語體現了“表揚”魅力之所在。教育家第惠斯多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可見教師的鼓勵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強大的動力,能驅使學生不斷的奮進。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走路。”看來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當學生有了一些進步、做出良好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的表揚鼓勵,這樣學生要求進步的動機,就會得到強化刺激。否則,時過境遷,他們會低估自己的能力,并使原有的進步動機逐漸消失。
及時鼓勵學生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區現行的“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課改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鼓勵的重要性,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都會獲得同學的掌聲和教師的表揚。俗話說“糖吃多了也膩人”,每個學生都喜歡表揚,但表揚絕不是多多益善。相反,過度表揚是有害的,容易導致學生心思浮躁,不利于學生深入細致地進行思考。也正因為如此,現在的一些學生往往表現得自信有余而細致不夠,興奮有余而冷靜不夠,熱情有余而毅力不夠。因而,我提倡評價學生要做到有效、有度。要關注學生的需要與狀態所謂“有效”,就是表揚要適得其所,使表揚真正起到激勵與促進的作用。該表揚時,慷慨真誠;不該表揚時,守口如瓶。所謂“有度”,就是要掌握表揚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學生的優點。
四、把多媒體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我區“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課改實驗前提下,讓語文教學走出多媒體運用的誤區,發揮多媒體的優越性,把多媒體作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講人物形象分析時,可用多媒體展示人物描寫的手法,一目了然,教師不用費太多口舌講,學生也能直接看到并運用到人物形象分析中。學習《臺階》,感受父親形象時,用多媒體展示能代表農村父親形象的畫像,配以劉和剛的歌曲“父親”,營造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的優越性要在課改實驗中得以充分發揮,必須在“輔助”二字上下工夫,必須認識到教學手段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無論采取什么教學手段,都是為了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任何媒體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的活動展開。一種好的教學手段也要科學、恰當、合理地運用,才能真正發揮出它的優勢,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五、“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課改實驗中,教師的主導地位不容忽視
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導致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概括上,有一些缺乏斟酌的提法,有一些簡單化的傾向,有一些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即在強調學生主體、“以人為本”的同時,忽視或者淡化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和作用。我們應該看到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猶如硬幣的兩面,都起重要作用,是雙主體。因而我們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時,也應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
如何教、如何學是方法層面的東西,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通過師生合作、協商、溝通、交流是應該的,也是達到教學目的必然要求的。但是,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主要的不是一個師生平等協商的問題,這個方面教師有責任承擔起領導、引導的主導作用。以我區的課改實驗為例來說,教師在了解學生能力的前提下制定“三單”,以“三單”為依托組織、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在這里,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以實實在在的體現,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在這種學生自主、生生互動學習過程中,課堂的開放性很大,隨時都有隨堂生成的新問題,這對教師的要求就更高了。隨堂生成的新問題,學生難以完成的,教師要給以及時點撥甚至講解。教師預設問題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或做題的技巧、方法等,教師也要予以適當的點撥和講解。
六、“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課改實驗,提倡集體備課,同時關注教師二次備課,變“一案三單”為“三單” 。
我區課改的“一案三單”,“一案”是指一個主題或單元內容設計一個完整教案,“三單”是指教師圍繞一個主題或單元內容研發《問題發現單》、《問題生成單》和《問題訓練單》。“一案”與“三單”預設問題基本相同,只是“三單”上會加上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因而我認為可以去掉“一案”, 提倡集體備課,同時強化教師的二次備課。
課改實驗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模式,“三單” 制作需要教師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僅憑個人經驗,單兵作戰,磨時間,耗體力。“研討出真知,研討出效率”。集體備課(制作“三單”)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于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集體備課有利于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省時、省力、省心,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資料共享,提高教學質量。尤其是在課改實驗起步的初期,教學中無現成的經驗可循。只有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研究 ,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