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娛樂活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速度比較快,新世紀給我們帶來了與從傳統的戶外活動如打球到其他各種室內活動空前的各種娛樂活動。人們可以做運動,唱歌,跳舞唱歌,看電影,玩游戲或在線游戲,或上網沖浪。
On one h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re good to people’s health,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Sports and dancing can keep people fit. Singing karaoke will bring more excitement and enrich people’s life. Playing video games can satisfy people’s imagination and develop people’s intelligence. Surfing the Internet can bring people plenty of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What’s more, som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going to the cinema or theatre, playing volleyballs in a team will be inductive to strengthen the affection of the family.
一方面,娛樂活動對人們的健康有益,包括身體上和精神上的。體育和跳舞可以使人健康。唱卡拉OK將帶來更多的刺激和豐富人們的生活。玩游戲可以滿足人們的想象和開發人的智力。上網能給人們帶來的信息和知識豐富。更重要的是,一些娛樂活動,比如去電影院或劇院,在一隊打排球將感應加強對家庭的影響。
On the other hand, som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playing mahjong and poker, might be time-consuming and harmful if people are addicted. Spending too much time and money on these activities will seriously influence people’s normal lives. There are also some on-line games which is great appeal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Those who are indulged in the games may waste too much time to study and exercise.
另一方面,一些娛樂活動,如打麻將和撲克,如果人是上癮的是耗時的和有害的。花太多的時間和金錢在這些活動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也有一些在線游戲的是年輕一代的巨大的吸引力。那些沉迷于游戲可能浪費太多的時間來學習和鍛煉。
【關鍵詞】基層群眾;文化;娛樂活動;落實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8-0270-01
近年來,我國經濟取得較快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人民群在文化上也有了更多的需求。而要想改善基層群眾的文化質量,就需要深入到基層群眾的生活中開展文娛活動,并且根據他們的特點積極創新,制定適合的方案,利用現有的資源,調動基層群眾對于文化娛樂活動的興趣,豐富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
一、群眾文化活動需要領導和社會的支持
在基層群眾文化娛樂方面,社會應給予一定的支持,調動社會上對于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使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而如果要加強文化方面的建設,就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群眾文化建設少不了人、財、物的保證,因此,在這些方面就更需要政府的支持,同時各部門也要對所撥款項進行有效監督,使基層文化建設更加規范化。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可以發揮老同志的帶動作用,他們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更能發揮較大的引領作用,使基層文化娛樂活動有效開展。
只有在社會的全面關注以及政府和各部門的重視下,基層文化活動才能又好又快地進行建設。在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推動下,可以讓基層群眾享受到更多樣的文化,例如:可以鼓勵民眾運用攝影和書畫描繪現代的美好生活,通過散文或詩歌的方式抒發自己內心真摯的情感,使基層群眾積極投身到文化建設中,充分展現個人的才華,使基層文化更加繁榮。
二、群眾文化活動需要積極創新
不管是什么活動,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應該積極創新使基層文化活動建設更具吸引力。創意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但是指導基層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的宗旨,而且是開展基層文化活動的基礎和前提,能使文化建設活動更具內涵。在基層文化活動建設中,不僅僅可以調動人民群眾對于文化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在一些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進行創新時應該注意一些問題,從實際出發,積極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具體措施如下:
首先,為了使基層文化建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建設的時候必須采取科學的途徑進行文化建設,尋找適當的機會和靈感,使活動更加有趣,更具吸引力,更加巧妙。其次,開展基層文化活動建設時,不能刻意模仿前人的道路而不加創新,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善于思考,用自身的創意來建設基層文化。并且,在落實活動的同時,應該積極做好宣傳工作,制造較為轟動的場面和效應。最后,在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同時,應當靈活地運用當地的資源和優勢,抓住本地特色,使基層群眾文化娛樂建設更具生機與活力。
三、群眾文化活動需要把握核心
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中,無論是活動的內容方面還是建設過程中的其他方面,都需要把握核心工作,這有利于基層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的順利舉行。在開展基層活動時,應該抓住當前的熱點問題,比如說目前的中國夢建設、中國現在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等等。通過這些活動既反映國家的活動重點,又能根據本地情況,使活動凸顯出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使活動更具內涵與價值,并且在開展的過程中,應該以目前社會的背景為前提,使活動更具實時性。
例如:我國目前大力倡導中國夢,在落實相關活動的過程中,應該抓住中國夢的內涵,展開有關中國夢的研究活動,并且引導群眾學習并了解中國夢;還有就是如果遇到清明節時,可以就清明節展開活動,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并且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已經綿延數千年,國家對于清明節節假日的延長,也表明了我國重視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發展,可以讓群眾了解清明節背后的故事,使群眾更加深刻地了解清明節,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由于各地方的文化傳統以及文化特色不盡相同,所以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必須對本地的文化特色以及資源進行有效的利用。在落實基層文化活動的建設中,應該保證活動的對象具有普遍性,激發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使基層文化娛樂活動更具魅力與吸引力。
綜上所述,在基層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的建設中,一定要得到領導和各部門大力支持,并且在文化建設中應該具有創新能力,還應該把握活動的核心,使文化建設活動更加順利,更加吸引人民群眾的注意力。工作人員必須要融入到群眾中,深入了解群眾的需要,根據群眾的需要來建設,繼承本地的文化傳統,使基層文化活動得到廣大群眾認可。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城市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閑生活的露天劇場,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滿足人親近自然、從事休閑娛樂活動的愿望,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居民的休閑模式,直接影響到人們休閑生活的質量,對于滿足居民的日常休閑娛樂活動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亞里士多德。這里的“城市”是自由、舒適和快樂生活的象征,其本質在于休閑功能的實現。歷史上,休閑一度是少數有閑階層的特權,對于廣大民眾而言,不僅休閑權利沒有立法的保障,在實際生活中也缺少相應的休閑手段——包括時間、空間、收入和技能等。
按照目前我國的五天工作時間制度及法定假日估算,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一年中的法定假日已達114天,這意味著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休閑中度過。由于缺乏相應的休閑空間以及休閑文化的正確引導,以致于也出現過封建迷信活動的死灰復燃等負面現象,這些問題都說明了解決人們休閑活動需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住區建設有了長足的進步,人們希望擁有更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因此也越來越關注居住空間的各項功能,但是對于住區休閑娛樂空間等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而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對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中青年人的積極交流、老年人的養老生活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是住區的主體,住區在提供滿足人的生存需要設施的同時,還要提供人的發展需要的設施,而住區休閑娛樂空間,是人發展所必需的,因此對它的研究應該得到應有的重視。
1 住區休閑娛樂行為需求理論
住區居民是住區休閑娛樂空間的使用主體,年齡段的差異使他們的休閑娛樂活動也具有鮮明的特征。根據人的年齡大致可分為老年人、中青年、兒童和青少年等群體;不同群體對住區戶外休閑娛樂空間有不同的需求;同時相同群體也表現出一種趨同現象。
1.1老年人的需求
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是城市進步的標志之一。由于擁有大量的閑暇時間,老年人在住區內的休閑娛樂活動十分頻繁,而休閑娛樂活動也是保持健康狀態、廷緩衰老的良方。由于老年人生理機能的改變,以及老年人的生活重心由工作轉向頤養天年,因此在住區從事休閑娛樂活動,結識同齡人,一起交流是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2兒童和青少年的需求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他們從事活動的熱情是其他年齡群的人們無法比擬的。住區內的任何地點都可能被他們利用,作為玩耍空間。由于生理和心智的局限,兒童的戶外活動一般都有家人陪同,兒童戶外活動的特征與年齡有直接的關系,年齡相仿的兒童喜歡聚在一起玩耍。
青少年也是住區休閑娛樂空間中最活躍的群體,因為身體發育,體力增長,需要從事運動調節其能力的發展,青少年興趣廣泛、接受能力和嘗試新鮮事物的能力是其他群體無法比擬的。
1.3中青年群體的需求
中青年是居民的主要群體,他們大多是上班族,早出晚歸是他們生活的寫照,下班或節假日,他們又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同時還有大量的人際交往和一些業余工作。相對于青少年和老年人,他們真正擁有的閑暇時間較少。
而交往是成年人共同的需求,由于他們平時的工作壓力較大,因此在住區內休閑娛樂活動更偏愛于舒適、放松、簡單的休閑方式,如閑坐、聊天、觀景等。中青年人在住區休閑娛樂空間中時常扮演的是“觀眾”的角色,用視覺感官參與到周圍的人與物的活動當中,看著自己或別人的小孩玩耍,照顧老人,和鄰里聊天等,享受著休閑的樂趣。
2 住區休閑娛樂行為活動的分類及特征
休閑娛樂行為活動指個體在維持個人生計及從事工作、義務活動之外的閑暇時間里,去從事或參與的一些自己感興趣且放松身心的活動。住區休閑娛樂活動則強調了活動發生的地點是城市住區。
住區休閑娛樂行為活動按活動發生的場所可以分為室內休閑和戶外休閑;按休閑活動的狀態可分為靜態和動態,被動和主動;按年齡段可分為少兒游戲活動、青少年休閑活動、中青年休閑活動與老年休閑活動;按參與人數的多少可分為個人休閑活動和群體休閑活動及社會休閑活動;按消費水平可以分為高消費休閑活動和低消費休閑活動。
住區休閑娛樂活動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與發生在其他空間的休閑娛樂活動相比,具有更加鮮明的特征:
2.1日常化、生活化
人們日常需要休閑娛樂,但天天去專屬的休閑娛樂場所活動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而住區休閑娛樂活動卻彌補了這一缺憾。只要有休閑娛樂的想法,健身、鍛煉、球類活動、散步等戶外休閑娛樂活動都可以便捷的展開。這也是住區休閑娛樂空間得以存在的理由。
轉貼于
2.2公平性
專屬的休閑娛樂場所一般都是盈利性場所,需要有一定的收入才能參與其中。而住區休閑娛樂活動卻是面向全體居民的全天候開放的,居民可以方便的使用,體現了相當大的公平性。
2.3人群規模相對穩定性
住區規模一定,對應一定的人群規模。因此,參與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的人數是相對穩定的。
2.4程式化
一個人在住區內生活,會熟悉住區內的環境。一旦他(她)比較、選擇、確定后,慣性很大,特別是在參與戶外休閑娛樂活動時,時間也相對固定,不會輕易改變。另外,住區戶外休閑娛樂空間的實體建成后,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化。因此,住區休閑娛樂活動也呈現明顯的程式化特征。
3 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研究
3.1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的分類
活動空間從廣義上理解,可以看成是種人造的空間環境。而住區活動空間是一種內向空間,是屬于住區居民的領域,有一定的界限與外界隔離,不容外界無關人員任意侵入。目前,對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的分類國內外的專家還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分類依據。根據研究的需要我們可以把休閑娛樂活動空間分為以下幾類:
按空間的權屬可分為:私人休閑娛樂空間和公共休閑娛樂空間。前者如私人住宅、私家庭院等;后者如會所、閱覽室、網球場、休閑廣場、綠地公園、體育健身空間、兒童游樂場等。
按空間的經濟價值可分為盈利型、非盈利型及混合型。如收費的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等屬于盈利型;不收費的上述空間,及體育健身、綠地公園、足球、兒童游樂場等屬于非盈利型:一個空間內同時存在收費和不收費的情況也常有發生,如會所即是最常見的混合型空間。
從使用者的角度可分為:兒童游戲空間、老人活動空間、體育設施空間及其它空間。
3.2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的特征
作為一種以滿足居民的日常休閑娛樂行為需要為第一目的的空間,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具有以下特征:
3.2.1整體性
從整體的角度出發,是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的最主要出發點。它包含兩個方面:第 ,考慮到它是城市整體休閑娛樂空間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強調的是空間結構與肌理的統一,與具體城市的歷史傳統、文化價值取向等相協調,并與城市級的休閑娛樂空間形成良性互補的關系;第二,考慮住區休閑娛樂空間自身的結構。室內休閑娛樂空間及戶外休閑娛樂空間,共同構成住區休閑娛樂空間,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和影響,共同承擔著居民形形的日常休閑娛樂活動。雖然它們具備各自的空間特征,但是作為住區休閑娛樂空間整體的組成部分,它們不應被割裂開,而應該通過追求居住生活的整體性、休閑性,空間的連續性,達到共同構筑完整的休閑娛樂空間網絡的目的。
3.2.2層次性
系統的構成具有多層次性。即住區休閑娛樂空間有若干要素組成。在對住區休閑娛樂空間進行研究時,既要注意完整性、交叉性,又要注意過渡性、秩序’性。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住區休閑娛樂空間組織無序,相互割裂的狀況: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完整的、連續的住區休閑娛樂空間。
3.2.3環境相關性
住區休閑娛樂空間是住區整體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受到環境作用的同時,也對居民日常休閑生活進行著調整和促進,影響改變著環境,這也正是住區休閑娛樂空間研究的最終目的。
住區休閑娛樂空間是由環境設施構成的完整的空間形象,除了具有實用功能外,也可以從視覺的角度去欣賞。通過整體形象向人們傳達某種信息,不同的空間造型、建筑肌理、色彩基調、建筑尺度向人們傳達某種信息,包含了一定的社會文化、地域、民俗的涵義。
3.2.4開放性、公共性
住區休閑娛樂活動空間是人們休閑娛樂行為的空間載體,反過來,也是行為認可的結果,它面向全體居民開放,只要空間有利于活動的展開,在這里從早到晚都能見到休閑的居民,可見空間的使用頻率之高。
一、開展豐富多采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在公司上下營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圍
使職工身體健康,心情舒暢地做好本職工作是工會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職工的道德素質、身體素質成為企業越來越關注的問題。我們提出了“道德不好的員工是殘品、技能不高的員工是次品、身體不好的員工是廢品”的新理念。把德、技、體全面發展,提高職工整體素質作為企業“造人”的重要內容。工會在實際工作中要以提高廣大職工身體素質、活躍公司氣氛、增強凝聚力為出發點,堅持每年組織形式多樣的職工參與范圍廣、參與熱情較高的各項活動和比賽項目。使工會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能在職工中造成廣泛的影響。
開展職工各類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關健的一點是要有長期性,要重點在能保持活動的持久性和不間斷性上下大力氣,而不是熱鬧一時,虎頭蛇尾。因而工會在建立穩固的活動場所,制定可以長期運作的活動項目外,還應堅持每年定期舉辦多項大型賽事活動,逢重大節日舉辦職工文藝晚會,開展以“關注職工健康、提倡科學健身”為主題的職工全民健身運動等,從多個層面向職工展示運動的魅力。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不僅陶冶了職工情操,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而且使職工的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激發了職工的團隊精神和主人翁責任感,營造了企業良好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建立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陣地建設為條件,以活動建設為載體的工作機制,增強活動落實的有效性
搞好企業職工的文化體育活動有利于提高職工的綜合能力,從而促進職工整體素質的提高。文化、體育活動,就其單方面看,是提高了職工的身體素質、活躍了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但就企業內部發展僅從職工自身素質上看,則以體質的提高、良好的精神面貌帶動綜合能力和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們認為要把群眾性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和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職工體育活動,提高職工身體素質。通過開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娛樂活動培養職工良好的生活習慣、陶冶情操,有利于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進取精神,增強集體和企業的凝聚力。良好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倡導的是團結拼搏的集體主義精神;弘揚和塑造的是企業內部巨大的凝聚力。工會在開展職工文化、體育活動中,圍繞企業文化建設,應形成以工會組織為中心,基層單位為中轉,班組家庭為輻射點的群眾性文化、體育網絡和“以我為主,多元融合,獨具一格”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模式,為企業文化建設注入豐富的內容。隨著企業的發展,富而思樂的心態己成為職工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的內在因素。
三、強化基礎工作管理,為開展各項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德、技、體全面發展的內部職工隊伍。要求職工改進工作、自我加壓、工作向更高標準看齊。找差距、看不足,不斷超越自己,尤其要把眼睛盯在存在的問題上面,是工會改變工作現狀的著力點和著眼點。隨著工會工作機制和工作方式的不斷改變,一些在崗職工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工作要求和變化,一些員工思想中存在按部就班開展工作,不愿做太多、想太多的現象。針對以上種種現象,工會首先從抓問題的關鍵癥結入手,打破現有的工作格局,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工作標準。如:崗位人員的工作態度要由過去的“任務型”向“服務型”轉變;組織各類活動文化宮人員要有參與意識;定出了新的工作標準和要求,按照實際工作和工會領導的有關要求,著手從抓人員自身素質入手,在職工中強化服務意識。要求員工在開展日常工作中要有一種服務的精神,盡量做多一些、做好一些、主動一些,強調員工的工作責任感。讓工會內部職工參與到具體工作中來,多學習和鉆研業務知識,力爭達到不依靠外界力量自己能獨立完成工作的要求,以利于各項制度的貫徹和執行。
四、建立完善的文體工作運行機制、投入保障機制和開展文體活動的各項規章制度,用機制和制度保證企業文體工作的落實
關鍵詞: 打擊樂 活動形式 演奏設計
打擊樂是幼兒很喜歡的音樂活動,它能夠幫助幼兒了解一些樂器的演奏方法,區分樂器的音樂特色,感受不同樂器在演奏時產生的美妙音響。在活動中,幼兒通過合作分工演奏,完成對樂曲的欣賞、理解和表現。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培養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在共同的活動中培養合作友好的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試行)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幼兒園的音樂活動包含很多提高幼兒音樂素養的養分,音樂活動能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而打擊樂就更能提高幼兒感受表現節奏的能力,同時還能促進幼兒相互之間的交往合作能力。
多年來,我在打擊樂的教學活動中,探索適合幼兒的活動形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一、培養幼兒的興趣
樂器有它獨特的吸引力,就是可以發出聲音,幼兒對聲音是很敏感的,也是很好奇的。抓住幼兒這樣的心理特點,我從培養興趣入手,使幼兒產生對打擊樂器的興趣。首先,我在教室的一個角落里放置了許多樂器,讓幼兒在活動時間自由地把玩,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找一找,聽一聽,這些樂器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怎樣才能使它們發出好聽的聲音?為什么不同的樂器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自由組合,試試幾種樂器一起發出聲音的時候會怎樣?怎樣才能使它們的聲音變得好聽一點?
幼兒在把玩中,漸漸地發現有的樂器聲音很尖,有的樂器聲音沉悶,有的樂器聲音很好聽。他們對這些不同的聲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教會幼兒正確的演奏方法
每種樂器都有它固有的演奏特點,比如鈴鼓是用手拍打的,而小碰鈴是相互撞擊發出聲音的,大鼓是要用棒槌用力打擊才會發出聲音,等等。我利用游戲活動時間和幼兒一起探索如何使樂器發出聲音,并且教會幼兒正確演奏樂器的方法,讓他們自己練習、掌握。通過練習,他們知道了小碰鈴在演奏的時候要注意停下來時要用手握住,不要讓它發出雜音,并且要緊緊地抓住繩子,這樣才能發出好聽的聲音。而沙球在演奏的時候要注意甩動時要有節奏、有規律,讓它發出整齊的聲音,而不能隨意甩動,等等。
三、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演奏環境
首先,我尋找一些節奏比較歡快的、旋律簡單的樂曲讓幼兒欣賞。在幼兒對樂曲比較熟悉后,我引導他們用樂器進行演奏。我制作了簡單而有趣的節奏譜,幫助幼兒學習看節奏譜。比如:中班時,我選擇了《大馬告訴我》、《郊游》、《加油干》等節奏比較明快、有趣的歌詞的樂曲,幼兒既可以唱又可以用樂器進行演奏。而在大班時,我則給幼兒選擇有一定難度,但是旋律明快的樂曲,如《北京的金山上》、《水仙花圓舞曲》等。如在演奏《大馬告訴我》時,我設計制作了小馬奔跑的圖譜,使學生根據圖譜很清楚地分辨樂曲的節奏,參與的熱情高漲。
其次,在活動中讓更多的幼兒參與。比如準備足夠數量的樂器,交換使用樂器,讓幼兒做指揮,等等。幼兒很喜歡做小指揮,因為他們在上面指揮的時候比較有成就感,能培養自信心。有時,幼兒在課堂活動中還沒有盡興,我就讓幼兒在游戲中繼續練習。
四、讓幼兒參與打擊活動的設計
如果幼兒的活動只是由教師設計,那么幼兒可能很快就沒有了興趣。幼兒是獨立的人,有自己對活動獨立的想法。因此要讓幼兒參與活動的組織和設計,激發幼兒的興趣。比如在演奏《北京的金山上》時,我讓幼兒設計怎樣可以使活動更加熱鬧。幼兒想出了很多的辦法,有的說可以一半小朋友用樂器演奏,一半小朋友來跳舞。有的說可以將小朋友分成幾組,一部分小朋友用樂器演奏,一部分小朋友用手拍打節奏,還有一部分小朋友跳舞。于是我讓幼兒采用這些方法分別練習。結果幼兒覺得采用一半用樂器演奏一半跳舞特別有趣,反復地練習還是很有興趣。再比如在演奏樂曲《水仙花圓舞曲》時,由于節奏比較快,我設計的節奏譜較難,幼兒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引導幼兒自己來動手改編節奏譜。我給幼兒分成了幾個小組,并且給了他們紙和筆,讓他們自己動手來畫節奏譜。效果還真不錯。幼兒果然制作出了簡單而易懂的圖譜來,有的幼兒用一朵朵的花來做符號,有的幼兒用蘋果做符號,有的幼兒用不同顏色的圓圈來做符號,每組制作的圖譜都是不一樣的,但是比我原來的簡單,也很富有童趣,而且是幼兒自己制作的,他們自己能夠看懂。讓幼兒參與不僅能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精神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把“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作為幼兒園的組織與實施之一,要使合作游戲能深入、高質量地開展起來,使幼兒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必須為幼兒創造適宜他們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游戲環境,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幼兒園里幼兒的打擊樂活動是以集體活動為主的,彼此之間的合作配合是很重要的,如果幼兒只顧自己,那么演奏出來的音樂一定不會和諧,所以我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幼兒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在節奏的練習中總會有一些幼兒比較晚掌握,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就讓能力強的幼兒幫助能力差的幼兒,分成小組進行單獨練習。在演奏的時候,可以讓能力強的幼兒打難度較大的節奏,讓能力差一點的打難度較低的節奏,或者讓能力強的幼兒打比較復雜的節奏,讓能力差的幼兒打簡單一點的節奏。幼兒間的相互幫助不僅使幼兒更好地掌握了節奏,而且感受到了團結友愛的樂趣。我還讓幼兒在小班的弟弟妹妹面前表演以增進幼兒的自信心。
六、豐富打擊樂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幼兒由于年齡的問題,在活動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將打擊樂與別的活動聯合起來,則一方面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豐富的內容能讓幼兒不覺得枯燥。比如在音樂游戲中加入打擊樂的內容,就是用樂器來演奏游戲音樂的間奏部分。或者在娛樂活動中讓幼兒用打擊樂進行表演。還可以在詩歌的學習中用打擊樂來打節奏,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詩歌。
引導幼兒欣賞樂曲、理解樂曲也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樂器的演奏,因為幼兒對樂曲有了充分的理解,就可以在演奏的過程中積極投入,把自己的情緒帶到演奏中。
家長的參與也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在家長面前展示幼兒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可以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活動,更加支持配合幼兒園的活動。我利用家長半日活動的時間,讓幼兒在家長面前進行打擊樂演奏。還讓家長和幼兒一起動腦筋創編打擊樂的節奏型,并且在集體面前演奏,讓家長的參與使活動更加熱鬧,強化幼兒的興趣。
幼兒的打擊樂活動還可以采取分組活動的方式,不一定要集體練習,給幼兒更多的自主的空間,還可以給幼兒一些音樂,讓他們自己構想節奏型,自己配樂器進行演奏,特別是大班的幼兒對自己創編的形式更加感興趣。
“鈴鈴鈴”。上課了,是一節我們向往的體育活動課!
從現在開始,我們擁有了40分鐘的操場使用權。操場上,女生們,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追逐嬉鬧,還有的學起男生三步投籃,沸沸揚揚。男生更加鬧翻天,有的在籃球賽PK,有的在足球賽PK,還有的卻來了跑步PK。而我卻與幾位乒乓高手進行乒乓PK!
比賽開始了。第一局對決是我與李圣杰。11球制,我先發球,我眼神一轉,引過李圣杰的注意力,乘機把球發了過去,打了個乘虛而入,比分一比零,還是我發,我站到角邊,看見李圣杰正往我所站的對角走去,中了我的圈套,我直線打過去,打得他措手不及。接著,他發球,只見他的眼光凝視著左邊角上,怪異的發球,把球騰起,這時,我心中洋洋得意,想:哈哈,我要來個扣殺!叫你接都接不過來。于是,我提起板,就向那個球拍去,只見,那個乒乓球,把身子一轉,眼睜睜的讓它滑出球板,驚的我是目瞪口呆。李圣杰哈哈大笑說:“這是削球!會旋轉的球!”。但最后,我還是險勝贏了他,厲害吧?……
“鈴鈴鈴”下課了,雖然一眨眼40分鐘的時間一晃就沒了,可是,我們的歡樂聲,還在操場上回蕩著,回蕩著……
關鍵詞:主動探究;臨時變更;求進步
一、直接的經驗,主動探究
陳鶴琴先生說:“最寶貴的是孩子們自動研究的精神可以獲得直接的經驗,這是學習的有效途徑。”他提倡教師要培養孩子樂于學習、好奇探索的態度。春天,我們有一節活動是“蝸牛”,那枯燥的書面觀察孩子們無法理解,怎樣讓孩子們主動地去認識蝸牛,了解它的外觀和習性呢?活動的當天正好是下雨過后,我們請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去尋找蝸牛,請它們到我們班級里來做客,在尋找蝸牛的同時,他們了解到了蝸牛喜歡在下雨過后出來散步;喜歡待在小樹葉上;它的身體有黏液這樣才能牢牢地趴在葉子上;它害怕時身體會縮到硬硬的殼里面去,這樣比老師在課堂中講的了解到更多的知識,當然最后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心,請它們到班級做客后,我們也要把它送回家,不讓它的媽媽要找它。
“童眼尋春”活動孩子們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了解到了我們家鄉的美景除了溫泉山莊還有美麗的鳳凰湖、翠綠翠綠的鳳凰山,當然在活動前我們也請小朋友先來說一說在踏青活動前需要準備些什么東西,有的說要注意安全;有的說要帶好吃的。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了好久,最后列出來一個大表格并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把說到的這些畫下來;踏青活動回來也是草草了事了,午睡起床后問他們今天的活動感覺怎么樣,有個小朋友說的讓我記憶猶新,她說腳有點酸,但是今天是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的,還看到了美麗的鳳凰湖,所以也蠻開心的……通過這種親身體驗,孩子加入了主動學習的行列,這種學習將會使他們記憶深刻而牢固。
二、課程需預先擬定,也可臨時得以變更
陳鶴琴先生認為:“幼稚園課程,教師須有相當的準備,倘使臨時發生很有趣的事情,那不妨就改變擬定的功課,以作適時的工作滿足兒童的需要。”教師預設的課程如果沒有滿足幼兒的需要,要靈活調整教育計劃,根據幼兒所處的實際環境和興趣自然地生成新課程。美術活動中有一個活動是手工蝸牛,在備課組討論時我們預設的是用橡皮泥制作蝸牛,而在開展活動的那一周正好我們班級里有手足口,最好不用橡皮泥進行活動,這可怎么辦呢?孩子們的興趣就轉移了,這個口袋里的是啥好東西呀?這時教師主動停下來和孩子們一起看看這口袋里是什么特別的東西,更加貼近幼兒的心理。于是老師給小朋友介紹這個紙盒我們平時用的不一樣,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摸一摸,揉一揉,感覺怎么樣?軟軟皺皺的,對了這個紙呀就叫皺紋紙,那我們今天就拿皺紋紙來做蝸牛吧!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孩子們在好奇中去學習,必會有所獲。
三、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陳鶴琴先生根據兒童心理學及教育實踐,將杜威的“做中學”發展為“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強調兒童要求得真實的知識一定要“做中學”,而教師也應在“做中教”,共同在“做中求進步”。
幼兒園外墻有課大樹,冬日里風兒一吹葉子紛紛掉落,孩子們踩在落葉上發出吱吱的響聲。一陣風吹來,陣陣落葉隨風飄落,有的孩子就伸手去接飄落的葉子,問老師:“老師,樹葉為什么會掉下來呢?”幼兒最關心的問題是最基本的科學問題,他們愛提問,卻很少思考和分析這些問題。老師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拋回去給孩子,引導孩子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自主觀察、探索周圍現象和事物,得出自己的結論。老師問小朋友:“有小朋友問樹葉為什么會掉下來?誰知道答案啊?”話音未落,小朋友們就嘰嘰喳喳地搶著回答。炎炎說:“是因為大風把它們吹掉下來了!”老師問:“那風不吹的時候,樹葉會不會掉下來呢?”“也會掉下來。”暢暢接著說:“是因為小樹葉不聽大樹媽媽的話,大樹媽媽就不要它了。”“哦,是嗎?小樹葉一定很傷心!”老師做出驚訝的表情。“根本就不是這樣的,是因為樹葉變老了,它沒有力氣了就從樹上掉下來了。”東東神氣地說。“秋天到了,樹葉就變黃了,變黃了就掉下來了。”洋洋說。“變黃了就會掉下來嗎?”老師問。“對的。”“那我們來看看樹上的樹葉和地上的樹葉吧!”老師提出建議。小朋友們有的低頭尋找,有的抬頭觀察,這樣一個冬日的散步時引發的探索活動是隨機的,教師沒有從開始就直接告訴孩子們正確的答案,也沒有針對孩子的答案進行是非的簡單判斷。而是抓住了孩子的疑問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將主動權交給了孩子,讓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同伴的意見,甚至置疑、反駁別人的意見。
參考文獻:
[1]米磊.以陶為師 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A].成長中的新型教師:山西省師范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C],2000.
一個無雪的冬天是一個不三不四不尷不尬的冬天,當然也可以說是個很操蛋的冬天。
你知道,我說的是這個那個的北京,八十多天都沒下雪了,而且到現在也還沒有個要下的樣子。無雪的冬天,大部分時間陽光是曖昧而不明媚的,早晨蒙蒙的、溫溫的,枯枝硬硬地伸向天空,馬路上擁堵的汽車時時冒出一陣陣白煙;到中午時會有一點暖意,大街上人也就多了起來,但個個行色匆匆的,沒有喧囂只有忙亂。過不了一會兒,太陽就會又黯淡下來,天空中是那種灰灰的藍,少情寡意也無趣,像一張飽經風霜的老官僚的臉。降溫的時候就是寒風凜冽,干冷,干吹,雜草如毛混雜著塵土颼颼掠過,那種尖利的聲音令人厭煩。回家看著電視上南方陰冷又雨又雪又冰的,總感覺怪怪的,這老天爺,什么意思嘛?
我最近常常有一種感覺: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冒泡的時代。曾經的我們,生活在凍土堅冰之上,雖然轟轟烈烈熙熙攘攘,但很多的聲音和力量被擠壓潛藏在地下,很多的美好與詩意被踩在腳下。現在它們開始冒泡了,周遭一片咕嘟咕嘟的聲音,越來越大也越來越近。這其中,我們看到無數自由奔突的不屈靈魂,也看到更多刺痛神經的污穢與黑暗,善與惡、進與退、絕望與希望如此的糾結,令人一時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做、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國家需要新的文明,民眾也在尋找真正的尊嚴與幸福,會有一個新的轉折點嗎?我們有這個福分嗎?娛樂圈又會怎么樣?它真的可以永遠置身事外、娛樂至死嗎?
娛樂圈的這個冬天挺上火的,不知道這和干燥的天氣有沒有關系。這幾天,連續爆出了兩起打人事件,令人側目。先是在東北的《血色戀情》劇組,演員孫菲菲被打,打的過程據說驚心動魄―三個男人一擁而上,用大衣蒙頭暴打一頓,網上并上傳了她雙腿淤青的照片。緊接著就是導演葉京因與劇中女演員發生情事被打,甚至其6歲的孩子都跟著受了害。暴力肯定是必須譴責的,打人也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但人們也不禁會問:是什么樣的仇恨導致了這樣的惡性事件?為什么事發好久后才被踢破?當事方為什么對實情遮遮掩掩?娛樂圈的這股戾氣從何而來?沒人知道而且也似乎沒有人關心,可能過一段時間就會不了了之,大家繼續娛樂,等待下一個輪回。
隨著社會整體的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教育的要求和期望越來越高。教育要從小抓起,而幼兒園則在啟蒙兒童教育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現代幼兒園的發展建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本文將從現代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設計入手,分析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重要性,以及在游戲活動設計中應當遵循的原則和注重的方面,旨在通過分析得出如何更好地通過幼兒園游戲活動的設計和開展,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
一、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重要性
(一)游戲活動是幼兒的自主需要
游戲對于幼兒來講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對于游戲活動的自主選擇是幼兒所樂于接受的形式,這樣的效果會比家長或者幼師強制的要幼兒去學習其他的東西要好得多。
(二)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培養
一個健全的人格發展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前的教育模式中,對于幼兒在身心發展方面的需求是比較忽視的,家長更注重的是對孩子的智力開發,其實游戲活動的開展對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游戲活動有利于孩子思維的發展
幼兒園在組織孩子進行游戲活動時,其實也對培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思維的拓展開發起著重要的作用。游戲活動的開展可以激發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進行答案的探索。在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拓展上,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合理設計和科學開展
(一)完善幼兒園游戲活動場所的基礎設施
幼兒園安全的室外運動場地,如塑膠運動場,水池,翻斗樂,沙池,大型活動器械等可以視情況進行添置,同時要確保游戲活動基礎設施的安全性,在幼兒園配備的玩具和一些運動場所中,會存在著塑料、塑膠等物質,要確保設備的質量安全。
(二)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個性來設計游戲活動
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設計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特點和發展個性來開展,不要為了教育而教育,這樣會使游戲活動缺乏其中應有的趣味性。在提高游戲環節的吸引力以及娛樂性基礎上,再考慮其中的教育問題。相信以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個性來設計的游戲活動是更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
(三)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的科學性
游戲活動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天性發展的,加強幼兒園寓教于樂的游戲活動,可以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到更加好的效果和促進作用。所以說,幼兒園的游戲活動在設計的過程中,更應當加強游戲活動設計的科學性,在孩子游戲玩耍的同時,可以培養孩子的拓展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
(四)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應符合學科性的特點
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應當致力于使游戲環節同其他方面的學科相互聯系起來。如果是語言類的游戲環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并鼓勵他們在眾人面前發言的自信心。有很多孩子因為羞怯的心理而不愿意在很多人面前講話,或者是不知道自己應當說些什么,語言組織能力比較差,而游戲活動則可以鍛煉孩子在這方面的語言組織能力,并建立起自信心。而一些關于數學的游戲活動,也可以使孩子從比較枯燥的數字背誦中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培養孩子對于今后數學方面知識學習的興趣。一些雙語幼兒園,為了培養孩子對于外語的學習興趣,幼兒教師們會精心地編排一些小游戲或者情景劇,在外語學習的氛圍下,感受外語學習的獨特魅力,加強孩子對外語的感知。這樣的方式,都是非常好的游戲活動的設計方式,同學科知識相互連接起來,才能真正的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和目的。
(五)游戲活動中的實踐性和前瞻性應當體現
游戲活動中的實踐性和前瞻性體現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寓教于樂,要以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并且樂于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設計。
總而言之,幼兒園教育是培養孩子身心健康的最基礎以及最易受影響的階段,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但是也應當根據孩子自身的性格特點來設計符合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游戲環節。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是幼兒的自主需要,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培養,游戲活動有利于孩子思維的發展。所以我們在進行幼兒園游戲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完善幼兒園游戲活動場所的基礎設施,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個性來設計游戲活動,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的科學性應當體現,幼兒園游戲活動設計應符合學科性的特點,并且游戲活動中的實踐性和前瞻性應當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龐麗娟.加快學前教育的發展與普及[J].教育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