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品德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知識的記憶是短暫的,知識的運用也可能是機械的,唯情感的升華是能動的、持久的。新課程以廣闊的自然和社會作背景,與學生的實際有著廣泛聯系,教學中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展開,把生活內容滲透到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感悟。下面我就圍繞七年級下冊《挫折面前也從容》這一課題,對這堂課中的活動設計進行了分析,并從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經驗,以供廣大同仁借鑒。
【案例描述】
本課是新課改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題的內容,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客觀地分析挫折和逆境,磨練意志,增長智慧,初步形成自我應對挫折的能力;于是我設計了一個主題活動來展示教學,并把本主題活動分為幾個環節來進行。
一、分組體驗“殘疾人的行動”
模仿教材中的“小丹”在車禍中失去了雙手,或失去了雙眼,你能把“上學”兩個字寫得很好嗎?或模仿其他殘疾人的日常生活――活動內容就是一次現場“模仿秀”。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們躍躍欲式,爭先模仿。
環節點析:強調教學的過程,我認為就是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的體驗,只有把學科的概念原理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理解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的激情被充分地激發起來。
二、迷途尋路,求助門診部
姓名:劉莉 性別:女 年齡:13歲 癥狀:無精打采,精神不振,白天吃不下,晚上做噩夢,有時甚至想告別眼前的一切。 病因:曾有過幸福的家庭,曾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因爸爸、媽媽在半年前離婚,劉莉被安排在奶奶家生活。因為不是自己的親奶奶,整天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不敢隨便說笑;在學校,劉莉更怕別人知道這一切,不愿意與同學過多交談;前天,老師通知劉莉請家長到學校,因為她幾次考試都不及格……不幸是一個接著一個。
這一環節,要求各小組同學齊心協力,各盡所能,通過討論,開出處方。
環節點析:本課的重難點是教會學生能運用戰勝挫折的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通過創設這一情境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人人都急于獻計獻策,從都急于幫助劉莉。沒有分心,沒有掩飾,一切都那么自然親切,在討論中掀起一個又一個,實在叫我感到欣慰。
三、勇往直前,探尋成功者的足跡
學生分組收集整理,找出不畏挫折的成功者,進行總結匯報,得出:
1.從成功者身上得出他(她)人的共同特點:(1)用正確態度對待挫折;(2)用智慧和勇氣戰勝挫折。
2.成功者在困難、挫折面前分別采用的方法:貝多芬――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意志力;楊瀾――沉著、冷靜,對自己有信心,控制住情緒;談遷――堅韌,不放棄,重新開始;楊利偉――對國家和人民的忠誠、健康的心態,過硬的技術;小丹(教材)――堅忍不拔的毅力,永不放棄的決心。
環節點析:在上一個過后,同學們又迎來新的任務,更多地參與到收集整理當中,認真地品味著成功者的經驗,更加深對“挫折能戰勝的體驗和理解”,并產生真摯的情感。在這一環節中又更多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品質,在合作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學會了協作、學會了分享。
四、成功――挫折面前我從容,總結活動,升華主題
通過學習,我們都從活動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就讓我們把這些體會存入咱班的智慧欄中吧,到時我們將評出這次活勸的“最佳點子獎”“最佳描會獎”“最佳經歷獎”的獲得者。
環節點析:通過總結升華,引導學生正確地理清本課思路,努力實現動態的生成,使預設與生成和諧統一;其中不少學生在活動中閃爍了思維的光點,并也作了精彩發言。
學生A:我扮演的是“盲人”,我從座位走到黑板前,我都感到無比困難,更不要提再寫字了,在我今后的生活中我要盡我所能去關心、幫助殘疾人,更要向“小丹”學習,勇敢地戰勝挫折和困難。
學生B:這次活動很有意思,讓我知道了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都能勇敢地戰勝自己、戰勝挫折,我自己也學會了戰勝挫折的各種方法。
【案例反思】
在進行主題活動設計時,我認為要處理好如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活動形式的設計要生活化
活動中的材料是有生命的,這種生命力就體現在教師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有關教學內容生活化,并通過活動的形式展現出來,既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探究意識,又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自我的教育和提高。
二、活動形式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層次特點
有時,教師設計的活動難度太大,學生無論怎么跳也夠不著,難以獲得成功體驗,如處理不當,勢必導致學生思維出現假性疲勞,挫傷學習興趣。
三、活動形式的設計要有明確的導向性并兼顧活動結果
縱觀活動中呈現的內容,緊扣“挫折面前也從容”,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自主地掌握了戰勝挫折的方法。并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總之,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教無定法,面對新教材,到底如何教好?我會說,一切都在于實踐,只要是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我都會大膽去試,大膽去闖。
參考文獻: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案例教學 教學優勢 實施程序 反思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據筆者精確統計,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從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個框題中,各種案例總計366個,平均一個框題3個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規教學,案例教學的時間要占課堂教學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學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優勢
案例教學也就是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使學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種教學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首先,案例教學具有較強的情境性,在教學中往往采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這就為學生學習創造了一個寬松和諧、多維互動的教學氛圍。它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營造的情境中來。
其次,案例教學是一種動態的開放性教學方式,以案例為媒介向學生傳輸各種信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主動思維,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強了對理論的運用和學習,不斷提高進行事實判斷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學要求學生之間互相啟發,互相溝通,互相合作。這不但使學生學會了互相交流,也使群體潛力得到開發。
二、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設計與實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選擇、教法的設計與教學的實施,是案例教學達到良好效果的關鍵。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課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嚴權》中“同學之間起外號”的案例為例,簡要分析案例教學設計與實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長得矮胖,有人給他起了個“武大郎”的外號。對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對待我?”而他的同學卻說:“起外號是件很平常的事,無可指責。”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類似的現象?請把有關內容填入下表。
1.明確案例設計的意圖
明確案例設計的意圖是正確實施案例教學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設計,一是通過學生身邊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實際行動維護他人人格尊嚴、不侵犯他人名譽權;二是給學生感悟的機會,將心比心,感受名譽權受到侵害給他人帶來的痛苦,并了解身邊侵害名譽權的各種行為,認識這些行為造成的危害及應承擔的后果;三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學歡迎和喜愛的人。
2.案例教學的操作
案例教學的實施是實現案例設計意圖的唯一途徑。筆者將本案例教學的操作程序設計如下。
第一步,設置情境,進入情境。讓學生閱讀材料,了解情況,明確活動要求,進入角色,或引導學生談談身邊給他人起外號的小故事。
第二步,學生思考,分析案例。讓學生站在小立的立場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產生的情緒,以及考慮如果自己是小立會通過什么辦法擺脫苦惱。
第三步,你說我說,交流討論。讓學生就小立同學的言論發表自己的看法。外號有褒貶之分,褒義外號是贊許,也不會侵犯他人的名譽權。貶義外號則會傷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譽權。小立長得矮胖,給他起外號叫“武大郎”,是諷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對他的侮辱。我國法律明確規定公民的名譽權不受侵害,任何個人或組織不得侮辱和誹謗他人。為小立起貶義外號侵犯了他的名譽權。
第四步,舉一反三,深化認識。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第二個問題,邊討論邊填表。侵害名譽權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侮辱,如諷刺、謾罵、挖苦等;二是誹謗,如無中生有、造謠中傷等。活動中,學生可以圍繞相互之間有意或無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和表現,進行填寫。找出這些行為之后,讓學生設身處地為受害人著想,通過體驗來感悟尊重他人名譽權的重要性,體會法律保護名譽權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為指引。從道德和法律兩個角度,分析侵害他們名譽權的后果,認識給被侵權者、給社會帶來的危害及應承擔的法律后果,同時要認識到侵犯他人名譽權,也會給侵權人帶來譴責、懲罰,即對侵權人也沒有好處。在學生完整填寫表格后,教師要適時引導學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
3.案例教學的評價與反饋
評價和反饋是案例教學不可缺少的步驟,一般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學生評價。學生評價的重點是學生參加討論的質量,即是否把平時學到的理論同案例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討論中的參與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結論是否有啟發和教育意義等。
第二,教學評價。教學評價,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發了與教學目標相符的討論,學生通過分析討論是否掌握了有關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進了學生相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是否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了,是否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啟發使問題得到了解決,等等。
三、正確處理案例教學中的幾對關系
第一,處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補充案例的關系。案例教學中使用的案例應貼近社會,來源于現實生活。由于教材編寫與教學實施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滿足所有教學的需要。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注重深入社會,進行調查研究,獲得真實生動而貼近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精心挑選資料作為補充案例,以滿足教學的需要。
第二,處理好講授法和討論法的關系。案例教學的基本方法可分為講授法和討論法。講授法的優點在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說明基本理論,簡明扼要,節約時間,加深學生的理解;討論法的優點在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視具體情況交叉使用兩種方法,切不可始終使用單一的方法。
第三,處理好案例活動“放”與“收”的關系。教材中的許多案例涉及內容多,發散起來延伸面廣。對于這樣的案例,在教學中適當地予以擴展,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學中的師生討論容易跑題,其操作過程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過度開放容易造成既達不到教學目標,也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被動局面。因此,案例教學中要在時間總量上有所控制,處理好探究活動中“放”與“收”的關系。
[ 參 考 文 獻 ]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案例教學 運用 實施
教學是一門藝術,同樣也是一門學問。同一堂的教學內容,由于采取的教學方法不同,有的人講得繪聲繪色,引人人勝,有的人卻講得索然無味,使人昏昏欲睡,由此可見,教學方法起著重要作用,能否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多年的政治教學中, 筆者認為,科學地運用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途徑。案例教學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通過對一個典型教學案例的展示,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我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方面進行了如下探索和嘗試。
1.恰當靈活的案例設計
設計的案例,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但必須是為教學服務的,與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相對應,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熱點,能反映時代特色,要有典型性和說服力,難易適中。
1.1 通過查閱資料收集案例,這是選編案例常用的渠道。如:在學習初一《身邊的誘惑》時,我選編了教輔資料《新教材完全解讀》中《“潘多拉”魔盒》的案例: 從前,有個人撿到了一個精美的盒子,上面寫著:“記住,無論何時,都不要打開這個盒子。否則,人類將要遭到滅頂之災。”這個人開始嚇了一跳,沒敢打開這個盒子。可不久就恢復的正常:“這盒子里面究竟裝的是什么東西?什么東西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呢?”最終他經受不住誘惑打開了盒子。結果,這個盒子里的東西跑了出來。從此,人類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災難。原來這是一個“潘多拉”魔盒,里面裝的都是邪惡。
通過這一案例的教學,讓學生明白在生活中處處面臨著誘惑,我們青少年必須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誘惑,學會拒絕各種不良誘惑。
1.2 通過新聞、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收集案例。 如:在探討《維護消費者權益》這一課時,我選擇了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報道過的一則案例:某消費者到一大型商場購買了一套中日合資生產的價值上千元的“非純毛”服裝用于送禮。購買時,該消費者對商場售貨員說,為了送禮時能體面些,請售貨員在購物發票上注明“純毛服裝,日本”字樣。售貨員為了做成這筆生意,就按照消費者的要求開具了發票。時隔不久,該消費者憑發票找到商場,以售貨員對顧客進行商業欺詐,要求退貨并雙倍索賠,商場負責人認為這個顧客是訛詐,沒有答應,雙方只好對簿公堂。
通過這一案例,不僅讓學生當回小法官,作出自己的評判,并在最后與教師出示的專家點評結論相對比,使部分學生獲得滿足感、成功感,促進他今后的學習。
1.3 自己根據課本內容編寫案例,事半功倍。在教學《特殊的保護特殊愛》時我編寫了這樣一了案例:15歲的留守兒童小新,剛讀初三因上課紀律差,不做作業,經常被老師趕出教室,于是他經常曠課,父親讓他輟學隨父親外出打工。但他大多數時間沉迷于打電子游戲,還結識了社會上一些游手好閑的“朋友”,多次在一所小學附近搶劫小學生的錢物,毆打小學生,被公安機關拘留。一記者為搶新聞,將他的姓名、年齡、學校、住址及表現在報紙上進行了登載。
通過這一案例設計,把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和自我保護串在一起,讓學生在分析討論中輕松的學到知識。
2.和諧有效地實施教學
案例教學要重實效,如何讓課堂變呆板為靈活才是關鍵。根據實施教學的要求,筆者在教學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一課《珍惜無價的自尊》時選取了“智者讓少年去做三件事”的案例:
1.1 呈現案例,提出問題 。呈現案例的方式很多,可以運用投影儀、多媒體呈現案例;也可以當堂敘述案例,或讓學生自己表演案例,進行課堂模擬。我通過課件展示案例并提出案例教學的要求:請學生仔細閱讀案例和相關的教材內容,找出問題,得出解決方法。在本課教學中,筆者通過讓學生閱讀書課本,引入本案例。同時展示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智者讓少年去做三件事 ”中的兩件:“第一件,衣服,到集市去走一躺,少年聽了大吃一驚。”少年敢嗎,為什么? “第二件,叫他去奉承村里某個富人,求他賞給自己一些錢,少年聽得滿臉疑惑 。” 想象一下少年最終會怎樣?這一設疑導學,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的積極性,也為后繼教學埋下了伏筆。
1.2 學生思考,分析案例。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學生獨立閱讀案例,瀏覽教材,深入思考案例;運用相關理論,分析問題,得出自己的解決方法;然后在小組內討論。此時,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如在本課教學中,筆者在引導學生分析少年不敢做這兩件事的原因時,又進一步啟發學生:智者之所以叫少年做這三件的目的在于讓少年思考什么是自尊,從而引出自尊的含義。
1.3 集體交流,討論案例。在掌握學生分析案例活動的全面進展的基礎上,先請較好完成案例分析的學生走上講臺,作為全班交流的引玉之“磚”。接著請有不同看法的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展開雙方或多方的探討。要讓學生充分發表不同觀點,引導學生全面、辯證地分析社會現實問題。教師應有民主意識,以平等的身份組織和參與討論,特別要啟發引導不愛發言或極少發言的學生,開拓其思維,消除其自卑感,使其產生積極參與意識,確保案例分析和交流有效進行。
關鍵詞:新課改 案例教學法 初中思想品德課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由于案例教學法非常注重學生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能力,所以它自身具有普通教學法所沒有的特點:
第一,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在進行案例教學時,一般教師會將一些社會中發生過的真實情景作為案例,這些案例都是學生經歷過的社會現象。比如,教師可以選取闖紅燈、或者非法經營作為案例實例。這不僅順應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與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吻合。而這些案例由于貼近生活,是學生日常所熟知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受其案例的吸引,學習興趣也有所加強。
第二,教學過程的層次性。在進行案例教學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地位,所以教師是將學生的興趣放在核心位置,而進行課堂教學時大多數時間教師一般會選用一些層層遞進的教學實例,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步步的推進從而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提高學生主動性的目的。
第三,教學活動的創新性。進行案例教學就是為了在教學中能夠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以調動,從而在不同的角度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由于每個學生自身都具有可挖掘的創新思維意識,在進行案例教學法后,可以使學生的這種思維意識得到升華和遷移,最終使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思維的靈活性得到鍛煉。
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的應用
一、課前準備階段
在案例教學法應用過程中要想實現更好的效果,首先就要看課前準備工作是否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這也是案例教學法應用的前提條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有所不同,案例教學法更加注重教材的內容,在進行案例教學前學生必須對課本知識進行預習,只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才能使案例教學達到目的,而好的課前準備要求教師首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作為教師在進行案例教學課前準備時應當搜集案例,教師在選擇案例時應當主要選擇一些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的案例,或者就發生在身邊的案例。這些案例不僅要是學生關注的熱點,而且要與學生的生活更加貼近,教師也可以發動學生,讓學生提供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教學案例。這樣將這些案例引用到課堂中時,將能很好的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除此以外,教師在選擇案例時還應當考慮多個方面的因素,比如案例的內容,案例的全面性、真實性等等,教師在課前選擇的案例好,在課堂中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從而使整個課堂的氣氛得以調動。其次,在選擇好案例后,教師應當在課前對案例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取出案例中所涉及的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只有這樣在教學課堂中教師才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并且保持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和在學生中的威望。最后,教師應當將選擇好的案例進行編排。例如,在授課時給學生設置一個小懸念,或者在某個情節上設入一些吸引學生的內容等。只有學生對案例產生了好奇心,才能將思想充分融入到課堂中,積極參與到尋找課堂問題的環節中去,這樣案例教學才算達到了課堂優化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為學生也應當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有做好了預習工作,在課堂中才能跟上教師的思維,與教師進行無阻礙的溝通,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的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這就要求在課前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獲取一些相關的案例素材,教師可以提早的將課程中內容框架透露給學生,學生根據框架獲取一些相關的案例,這樣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就有了所要學習案例的答題情況,在課堂中老師只要稍微引導,學生就能很快進入角色。一旦學生獲取了案例后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查看案例的解決方法,并且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素材對整個案例進行剖析,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而且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針對某些課程教學,課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由分組預習,這種預習方法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相交流,這樣集思廣益學生通過吸收別的同學好的觀點逐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課堂應用
案例教學的方法在課堂中應用時,教師首先應當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復習,然后自然的引入案例,并且對案例進行初步的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一些理論的知識分散開逐步融入到案例中,可以讓學生在分析案例時就對理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樣學生在無形中就可以對理論知識有一個整體的理解。接下來教師可以與案例結合引出理論知識,如果在課堂教學中單純的講解理論將會非常枯燥,教師應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理論知識的分析中。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案例和理論的情況去發現問題,找出并且提出自己所發現的問題,不同的學生將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進而將總結出來的問題用多媒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這種方法不僅使問題的呈現過程更加靈活,而且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了課堂中,但是這個過程教師還應當注意兩個方面問題。首先,教師要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更有效的解決學生知識點理解的問題。其次,在學生提出和分析問題時,教師應當多指導和幫助學生,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方法。
另外,在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應當讓學生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去解決問題,例如,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小組中將會產生不同的問題答案。這時教師再對每個小組產生的答案進行評論查優補劣,由于討論時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老師在講解時學生悉心聽取,最終教學任務就可以在一個比較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完成。每個學生都暢所欲言,案例教學法也達到了其目的。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對整節課程進行總結,例如教師在課堂結束后讓學生寫一份自評表,總結一下在本堂課程中自己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收獲的答案以及自己對這堂課程重點內容的總結。教師通過學生的自評表就可以了解學生課程的掌握情況。
結束語:
新課改提出后,所有課程都開始注重素質教育。思想品德課程也不例外,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使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充分的融入到的學習中,不僅學習的效果有所增強,而且學生學習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案例教學法的融入使整個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水平都有所加強,在未來案例教學法還將更好的投入到教學課堂中去。
參考文獻:
[1]張嫻.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情感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1.
[關鍵詞]初中政治 案例教學法 教學應用
所謂案例分析教學,從最根本的涵義上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人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新課改全面實施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應適應新教材的變化,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達到幫助教師教學和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而案例分析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如果案例選擇得當,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結合課程特色,合理選例
初中政治課程的主要內容既包括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會學生尊老愛幼、團結集體、尊敬師長等,又包括了基礎的社會法律教育以及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圍繞教材內容,貼近教學實際,選擇有針對性、有代表性、有啟發性的案例。如在教授“生命只有一次”這一章節時,教師選擇了一個真實的新聞事件――復旦大學投毒案。這是當時轟動一時的新聞事件,同學們多多少少都聽說過這個事件。教師從投毒者林的投毒行為出發進行分析,這是他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錯誤行為,得出:在傷害了他人的生命的時候,也放棄了自己珍貴的生命。因為他在毒害他人的同時也就意味著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失去自己的生命,這就是不珍惜自己生命、不珍惜他人生命的表現。教師借這個事件告訴學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非常寶貴,要遵紀守法、維護社會公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自己的生命活出色彩,用寶貴的生命時間好好為國家做貢獻。教師結合課程特色,讓學生充分理解生命只有一次的概念,然后學生才能記住這一理論要點,使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2 把握教學時機,適時舉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把握教學案例的實施點,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有些例子放在課前講,能夠導出教學內容的主要問題,制造教學懸念,引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有些例子插在課程內容中間講,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總結出前文的主要內容,又引出下文的問題;有些例子放在教學內容之后講,能夠起到升華主題、總結內容的作用。例如:在教授“跨越代溝”這一章節時,教師在課程內容的最后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鄰居與其上初中的女兒。鄰居本以為自己能夠理解女兒作為初中生的一些想法,但是進入初中以后,她發現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小秘密,為了能夠更加了解女兒內心的想法,母親偷看了女兒的日記。女兒知道后大鬧起來,由于也沒有理智地解決這個問題,于是雙方開始冷戰。后來經過母親思考良久,主動跟女兒溝通并承認錯誤,女兒終于理解了母親對于自己的關心,最終冰釋前嫌。在教學內容結束后,加上這個小故事,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性。這樣,學生才會客觀、合理地去理解父母的行為,對教學知識也加深了理解。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標,還讓學生懂得了理解父母的重要性。
3 運用正面例子,正確用例
初中政治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因此,要以積極向上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崇拜感,讓榜樣的力量指導學生去模仿、學習。其次,教師舉例的過程中,不應該對實踐過分地褒貶,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探索案例的利與弊,讓學生對案例有自己的分析理解。
4 掌握學生特點,典型解例
一、教師的準備
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過程中應做好哪些準備呢?筆者認為,主要做三個環節的工作,即精選案例―研究案例―預設教學。
1.細致選擇案例
案例選擇好壞關系到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老師必須細致選擇案例,一般來說,思品課案例的選擇要把握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真實性。案例的真實性直接給學生帶來的是興趣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真實的信息的興趣遠遠大于虛假信息,尤其那些具有很強的故事性,又有生動的情節的事情。選擇真實的案例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從而也為進一步學習以及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做基礎。
第二,生活性。《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強調,“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善于開發和利用初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組織教學。”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學習起點回歸生活,讓學生的學習內容貼近生活,讓學生的學習成果指導生活。因此,在案例教學中,盡量縮小教與學之間的空間距離、心理距離和情感距離,選擇、使用來自學生身邊真實的案例,使用學生熟悉的、現實的、直觀生動的感性材料,才能讓學生“有感可發、有話可講”,增強主動探究的意愿和積極性。
第三,目的性。運用案例的目的是為了使抽象理論具體化、教材知識生活化、分析問題本質化,從而有利于學生理解接受、活學活用。切忌案例牽強附會,或純粹為了進行案例教學而選擇案例。所以選擇案例之前教師備課必須備《思想品德課的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從三維目標、重點、難點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第四,啟發性。一個好的案例必須蘊含很多啟發性,能啟發學生的思考,給學生留下較多思維空間,并且教學效果也會很好。案例教學最忌用所謂標準化的、唯一的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空間。
2.認真研究案例
選好案例后教師還要認真研究案例,目的是掌握盡可能多的案例所涉及的知識,教師對案例資料和相關知識掌握越充分,在教學中就越主動。為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在課上討論的激情,教師必須比學生知道得更多。因此,面對案例教師要對其反映和包含的知識、理論背景及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同時有意識地從報刊、論著、參考書中收集更多與案例相關的材料。具體來說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案例中的重點問題是什么?它涉及哪些課本的基本知識點,要拓展哪些課本以外的知識?對于案例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設置什么問題來引發學生的討論?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對這個案例能分析什么?如,在蘇教版“與誠信同行”一課中,我就利用央視曝光“老皮鞋,老酸奶”的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企業的信譽與形象是其重要的無形資產。從而明確一個缺少誠信的企業,最終會被消費者拋棄。從而引導學生懂得誠信對一個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3.精心預設教學
精選、研讀案例之后,接下來教師要對整個教學過程做細致地預設。案例教學是一門藝術,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其內容涉及教學的各個環節,預設教學過程必須要將案例與教學內容很好地鏈接起來。我去年在九年級課上利用案例教學的形式上過一次公開課,題目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我利用當時的社會熱點“問題”,組織同學們了解掌握我國的國情。受到聽課老師的好評。我大體的設計思路如下:
第一步,請學生們看一段新聞,并且啟示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分析新聞內容。
第二步,學生閱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這一節的知識脈絡。
第三步,為學生們設計了一個特定的情景,請學生模擬外交部發言人回答記者問題。
第四步,師生共同分析外交部發言人的實際的回答,要求用教材中的知識語言幫助學生達到學以致用。
二、學生的準備
1.自學相關理論知識。在做案例教學準備的時候,課前要布置學生預習相關的理論知識,為案例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案例教學要將實際案例與教材的理論鏈接起來,要運用我們教材中的靜態的知識來分析動態的案例,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所以,在案例教學課程之間,務必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力求對教材知識有一定的掌握。
2.搜集有關案例的資料。案例教學強調預設,也很注重教學內容的生成。為了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提倡學生在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過程中能夠搜集有關案例的資料。學生們對與案例相關的資料掌握得越多,就越有利于他們理解教學內容,也有助于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相互撞擊,產生新的火花,使課堂教學充滿魅力。
3.組建學習小組,積極參與討論。“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這是孔子兩千多年前的論述。在新課標中也十分關注“合作學習”這一理念。因而,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之前組建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案例的學習準備活動是不可缺少的一環。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啟發、補充,集中大家的智慧,共同解決案例難題。同時,小組學習的形式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縮短案例準備的時間;最重要的是,通過小組學習的形式,學生能夠意識到,合作能力以及吸收別人之長、彌補自己之短的能力。學習小組的建立,一般應當以學生的志愿選擇、自主結合為最優。學習小組的規模,不應當太大,一般4~6人為宜,最好不要超過10人。小組討論的時間也不一定要很長,有15~30分鐘就可以。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是基于情景學習論、認知彈性論,以學生為主體,利用以真實的事件為基礎所撰寫的案例進行教學的過程,讓學生主動學習,針對案例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從而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因此,筆者根據平時的教學實際,就如何實施案例教學法提出一些見解,以拋磚引玉。
一、重視案例的選擇
案例是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收集的與課本理論知識有著密切聯系的典型人物事跡、事件或熱點的時政問題等,是為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服務的。因此,精心選擇適合的案例,這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前提,它決定案例教學的效果。
(一)案例要盡量涵蓋教材的概念和理論
案例教學法是在引導學生探究案例的過程中學習掌握、運用相關理論知識的方法。因此,教師所選擇的案例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應盡可能多地涵蓋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理論,從而使學生在探究案例過程中掌握全面的、更多的知識。比如,在講艱苦奮斗這個知識時,我們可以應用案例:在人類社會上,從開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發明,金字塔和萬里長城的建造,人造衛星的發射、基因和納米技術的發明……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成果,無一不是艱苦創業精神的結果。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然后老師就很自然地引導出: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么時代,都被視為一種精神力量、一種崇高的美德。
(二)案例要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
貼近學生實際的案例才有真實性,更有說服力,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強教學效果,并能在輕松的教學氣氛中獲得知識,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從而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相關的問題。
(三)案例要有時代性、代表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案例要和國家當前的時政熱點有關,或是大家共同關注感興趣的或是體現健康思想有教育意義的。例如,九年級講到科教興國戰略時可以引用的案例:2012年我國“神九”與“天宮一號”的成功對接及“蛟龍號”成功下潛至7062米深度等。這種典型的案例,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實施智育和德育并舉,而且有利于增強教學效果。
二、組織案例分析
案例的分析,這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案例分析一般歷經三個步驟:
(一)個人分析
要求學生做好個人分析。讓學生先快速地閱讀一遍案例,了解其大意,確定案例中哪些材料較為重要。然后理清材料之間的關系,在草稿紙上寫下關鍵性內容。最后用教材的理論知識,提出一系列解決問題的建議或思考。
(二)小組討論
具體做法如下:(1)先把學生分成若干組,人數一般以3~5人為宜。(2)要求各個學生在個人分析的基礎上,向小組成員簡介自己所做的分析以及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3)針對不同的見解及存在的疑難,談談自己的見解。注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規定時間,以提高效率,教師的職責是促使學生在寬松、自主的狀態下研討和學習、探索。
(三)全班交流
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各組把學習情況進行交流。根據不同的事例選擇不同的交流方式。概括起來,交流方式主要有三種:(1)辯論式的交流。(2)宣讀分析報告式的交流。(3)角色扮演式的交流。其實,在全班交流中,經常是兩種甚至三種交流方式同時使用。它要求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并做好筆記,為日后的回顧保留有關的信息。
三、注意案例討論的評價
這是對案例討論的歸納總結。教師對討論過程的評價,應以正面激勵為主。對積極發言的學生應予以肯定,對有獨到見解的學生應予以表揚,同時也要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對平時發言不夠積極而此次討論中有進步表現的學生,更要注意正面激勵,鼓勵他們增強信心。同時,教師進行適當的補充與提高性的講授。
四、注重案例的反饋
案例一方面承載著社會生活與實踐,蘊含著思想品德課的某些觀點或生活的哲理,另一方面又通過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通過案例練習來鞏固課文知識。
總之,思想品德教師要轉變教育教學理念,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參與合作的能力,以最終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憶華,羅斌.“案例教學法”及其在思想政治課中的作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2(05).
[2]王善軍.案例教學在高中經濟常識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08).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思想品德課 應用
案例教學法也稱實例教學法或者個案教學法,即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方法[1]。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現實中的問題通過典型案例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身處地的去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掌握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論知識,并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質。下面就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精選案例
精選合適的案例,是實施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的根本前提,而且案例要來源于生活與初中生已經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師平時注意文字積累,記錄、關心身邊的現象、社會問題與國家政策方針,并寫出評論;也可以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指導學生社會實踐與調查,并在此基礎上精心編寫案例。思想品德課的案例要來源廣、精煉、真實與典型、有針對性與趣味性、有系統性、正面教育性、開放性與互動性。比如在進行家庭美德方面的教學時,我們可以采用《背著爸爸去上學》的案例,運用教室多媒體組織學生觀看《背著爸爸去上學》這部電影,并讓學生結合自己實際寫讀后感,并對讀后感進行評選,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與交流。
二、課前準備
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法的課前準備包括教師準備與學生準備,其中教師準備包括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確定案例教學方法、實施案例教學;學生準備包括觀念準備、知識準備[2]。比如案例教學方法的基本方式是討論,有以個人發言為主的小型討論,有分組集體討論,也有大型辯論,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與案例案情、教學環境、班級人數等諸多因素確定合理的案例教學方法,并設置好相應的案例教學環境。例如在“酒駕入罪”的大環境下,可以組織班級內部的辯論賽,由正、反方分別結合實際案例就“酒駕入罪”的利弊進行辯論,以增強初中生遵守交通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三、案例教學法課堂實施過程
(1)基本理論學習:理解與掌握基本理論是進行案例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理論的難易程度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對于淺顯易懂的,可以由初中生自學完成,比較抽象的,應該由教師進行精講,并將知識點以知識結構的形式呈獻給學生。
(2)呈現案例:主要包括文字案例呈現法、投影儀案例呈現法、多媒體技術案例呈現法、小品故事案例呈現法等等。
(3)分析案例:分析案例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的重要與關鍵環境,必須要認真落實。即使是同一個案例,有的學生可能只能找到淺層的信息,而有的學生可以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甚至有的學生理解存在偏差,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理論對案例進行分析與講解,從而揭示出隱藏在案例中的本質內涵。
(4)總結評價:在案例教學法中,有的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而有的學生的觀點則是片面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案例教學法實施的最后一個環節加以引導與總結,點明已經解決的與尚待解決的問題。比如在進行《狐貍與烏鴉》案例教學時,有的學生說:“我很佩服狐貍,他很聰明。”此時教師就可以趁機引導:“你的看法很獨特,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我們要想想,這個狐貍把自己的聰明用到什么地方去了?”通過這種巧妙的引導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理解該案例的教育意義,幫助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案例教學;思想品德;創新精神
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一直以來都是以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案例教學法因其開放性、探究性特點,成為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案例與案例教學的內涵
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運用,是案例教學區別于其他教學方法的關鍵。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再現,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很多問題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總的來說,案例應該具備這樣一些特征:
1.案例是陳述性的
案例就是情景再現,它應該是故事性的,是一個情節的具體描述,較少包含分析與解釋性文字。在實際教學中,雖然一道練習,一段材料,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它們并不能稱為真正的案例。
2.案例的內容因不同的教學目標而大相徑庭
案例的內容,沒有一個明確的范圍,但都可以反映最基本道理,為多角度分析提供可能。
3.從來源上看,案例是經驗性的,是在廣泛吸收原始素材的基礎上選編的。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通過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思考、表達的一種方法。在某種意義上它是與單純的講課相對立的。案例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案例教學的作用
1.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的轉變,學生通過案例教學獲得的知識已融化為自己內在的素質,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2.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學習
在案例教學的討論階段,教師就告訴學生“答案不止一個”,在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的同時,鼓勵學生給出更多的方法。通過學生思想的,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法,由于是自己經過反復思考而得出的結論,因而不僅記得牢,而且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最終學有所用。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表達能力,增強其溝通與合作技巧
案例教學的過程,是各種思維碰撞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互相溝通,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得出自己的最佳結論,增強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增強了學生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三、案例教學的實施
1.案例的選擇與設計
這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案例教學的基礎。教師在選擇與設計案例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案例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如能力目標,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要能針對某一情境作出自己的判斷,并將其運用到實際中去。例如,在九年級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的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責任的理解,對奉獻的理解,以小品的方式模擬一個鄰里糾紛的故事場景,讓學生自己擬定一個方案,并集體分析每個方案的可行性。
(2)案例的選擇中,所選案例必須真實
來自國內外的重大時事、社會各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盡可能的來源于實際并體現政治學科的特點。如還是在九年級承擔責任,服務社會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感動中國》人物叢飛。由于其真實性和叢飛的榜樣作用,所以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被叢飛的事跡所感動,并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奉獻精神,取得了極好的教學效果。
(3)案例必須精選
要本著對學生負責任的態度來篩選案例,要保證從實際中來并最終到實際中去。
2.案例的運用
一切知識的學習最終目的都在于運用到實際中去,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幫助自己成長。
(1)案例引入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通過情景的模擬,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后,再引導學生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并最終從案例中獲取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規律。鼓勵學生尋找出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有利于培養學生養成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
(2)案例的分析和討論
初中思想品德的知識并不難,難的是如何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而分析案例的關鍵是師生互動,將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沿著案例發展的方向,不斷地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通過討論,得出最終結論。在討論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偏離主題,教師可以給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另外,整個討論過程必須是在寬松、愉悅的狀態下進行的。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大膽地進行獨立思考,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
(3)得出結論
這一階段從案例討論中得出一定的結論,并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在這個階段,讓學生先做總結性發言,然后由教師來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分析整個案例教學的長處與不足,然后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促使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
總之,思想品德課中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能使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被動接受到積極參與,這是新課改精神的體現,我們應在品德課教學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