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詩詞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 新課標 古詩詞 教學
一、小學語文新課標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是在國家教育改革和時展的要求下實施和頒布的。新課標指出應致力于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小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小學語文是基礎語言工具,是表情達意的基礎工具,是有很強思想性的基礎工具,它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語工具。
小學語文新課標是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個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論發展下提出來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充滿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語文課程。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作為我國的一名公民應了解自己祖國的文化背景知識,小學語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門基礎課程,學好漢語是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掌握了基本的語文文化才能立足于這個社會。小學語文強調引導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同時讓學生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二、古詩的特點
古詩一般分為兩大類:敘事詩和抒情詩。敘事詩以描寫具體事件、人物為主的;抒情詩是以抒發作者感情為主的,它又可以分為寫景和寫意兩大類,但不少古詩既寫景又寫意,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用極為有限的詩句表達盡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點可用于一個字來概括“美”:意美、語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繪生活畫面與作者思想感情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的美,正如人們常說的:“詩中有畫,畫中有情。”作者選取最富有特征的具體事物,或最有意義的場景,或最典型感受來言志抒情,以啟發讀者展開豐富的想象,去領會意境與情感,并從中受到熏陶。語言美,是指古詩的語言凝煉、生動形象,常常運用夸張、比喻、象征等多種手法再現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和藝術的美。這些詩句讀來令人感到美不勝收。音樂美,古詩講究押韻和節奏。音韻和諧,節奏鮮明,所以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產生了音樂美。形美,是指形式美與形象美。
三、新課標下古詩詞的教學
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以含蓄精煉的語言、深邃優美的意境、豐富誠摯的情感,成為膾炙人口的一種文學體裁。它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詩不僅能讓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了解到古代社會的狀態及古人的情感,還可以讓學生在古詩中領悟到為人處世之道,在潛移默化的文學熏陶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⑴創設意境,感知詩意之美
古詩是詩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環境下即興地抒發,而此種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體的形象而產生的,然后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在古詩教學中,如果將抽象、凝練的語言與具體的物象聯系起來,能提供給孩子們鮮明、準確、豐富的感性認識,把學生較快地帶入“智力發展區”,喚起他們的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音樂是開啟人們感情閘門的一把金鑰匙,而詩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特殊聯系。如果在教學中把意蘊含蓄的情感與悅耳動聽的音樂聯系起來,將古詩中的“情”化為聽覺中的“聲”,有利于學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詩中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從而體會詩人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⑵賞詞句,品味語言之美
古詩講求“煉字”,其簡潔精煉的語言含蓄深沉,使人時常回味。只有引導學生弄懂詩句中字、詞的真實含義,揣摩出其精妙之處,他們才會真正理解詩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詩的韻味來。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每首古詩時應當先讓他們找出詩中不理解的字、詞,然后借助工具書進行討論、交流,弄懂詞義,理清詩句的意思。不過,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顯得有些呆板,學生學起來也感到枯燥無味。而電教媒體能克服時空限制,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抓住詩中含義深刻的詞語,反復琢磨,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
⑶啟迪想象,感悟表達之美
詩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濃縮性,所以給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而新課標下的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有效地啟發學生去進行豐富的想象,進行藝術的再創造,切身感受詩的意蘊,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時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華。
顯然,作為一個老師,特別是小學教師,盡管小學生在這一階段正是知識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填塞,以為越多越好。相反,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針對自己學生的特點進行古詩教學,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參考文獻:
[1] 徐國芹. 探索各種教學媒體和技術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3): 127-128
[2] 李志堅. 中小學數字電視教材后期制作方法初探[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07(12)
一、初高中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應試教育觀念影響嚴重
雖然國家不斷的在倡導素質教育和學生綜合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中高考已經成為了人才選拔的主要方式,因而許多師生在教與學的過程當中更多還是關注于分數和成績。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就使得分數已經成為了評判一個教師或者是一個學生的教與學是否具有成效,是否是一種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這種評判機制和體系之下,對于古詩詞的教學就局限在了對于字詞句法的講解,學生們的學習也被限制在了片面的背誦和記憶方面。在這種教學方式之下許多學生不僅對古詩詞的學習產生了一種抵觸的情緒,同時還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和教條化,從而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并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也不能夠滿足現今對于素質教育和人才全面發展和培養的需求。
(二)忽視了朗誦的潛在意義
就目前初高中古詩詞的教學來看,基本都是由教師進行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和講解,而學生們在課堂當中則是一種瘋狂筆記,課后則是瘋狂背誦的狀態。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當中,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人們都更加講求速度,但是僅僅注重速度的提升而不關注于學生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升只會導致課堂教學的低效。對于古詩詞學習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古詩詞當中所創造出來的意境和美感。而通過朗誦不僅能夠使學生們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這一過程當中,而且還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作者情感和態度的感受和體會。就我們經常所談到的熟能成誦,實際上并不是要求學生機械進行很多遍的快讀,而是通過一種朗讀的方式來使學生在腦海當中創設出相應的意境和情境,從這個角度而言,朗誦比死記硬背更加具有記憶成效。
二、初高中語文古詩詞混合教學的方式
(一)線上與線下相結合
混合式教學是目前許多教師樂于采用,但是在真正實施過程當中卻會出現許多的問題,要么就是混合的過程過于簡單化因而并不能夠達到混合教學的實際效果,要么就是混合的方式和過于復雜,內容過于龐雜,從而導致了教學無法有效推進。而線上和線下的混合實際上就是最早提出的混合教學的概念和方式,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g進步而不斷生發出來的。將現代化網絡化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相結合,通過兩者互補來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比如在學習《天凈沙?秋思》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談一談他們事先查詢到的相關資料,之后再由教師對其背景、主要內容和勾勒出來的意境進行總結和概括。在學習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補充發言或者是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也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們欣賞網絡上據此古詩詞創作出來的圖畫,也可以痛過配樂的方式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古詩詞的朗誦。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們更多是以一種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當中的,通過網絡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更好的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通過感官的刺激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基于學習目標進行混合
學習目標是一堂課教學所要達成的教學效果和目的,因而在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時候還需要考慮到對于學生培養的方向和所需要使他們發展和提升的能力。而在對學習目標進行混合的時候也需要對多種學習資源和方式進行整合,將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的結合,這樣才能夠更加全面的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就初高中階段的古詩詞教學內容和目標來看,更多是要求以詩歌意境來使學生們體會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內容,并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們的知識理解和意境感知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聲聲慢》的時候,其中主要是一種較為悲涼的愁緒,因而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從“黃昏”這個角度和意象去體味詞人所寄予和抒發的悲涼和凄慘。通過對于“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凄凄”這些疊詞的分析和意境的探索,能夠使學生們在準確把握詩詞意境和作者情感的同時,提高他們對于古詩詞的鑒賞能力,以此達成對于學生情感態度和知識探究能力的培養。
古詩詞,具有語言精練、格式規整的特點,借助于古詩詞的韻律表達法,可以讓古詩詞的情感更加炙熱,在提升高中語文素養的前提下,帶動學生的各項情感因素,并且指導學生把握教學主體,豐富學習內涵,學生體會詩人情感的前提下,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情感。
一、古詩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由于初中古詩詞教學受到教師較多重視,因而作為教學一線教師,歷經多次教師實踐活動,可以發現中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出現的各類問題,這些問題不利于提升學生對詩歌的具體感知能力和賞析能力。比如,在教學時,教師未能從詩詞教學的一般規律入手,也不能重視感知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的內容多以規律性教學為主。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學生在平時可能比較重視文言文學習,也能清楚地掌握文言文教學中的基礎詞匯和句式教學,但是如果也讀到古詩詞就不能較好地理解里面的內容,特別是詩歌藝術方面,不能更好地再現詩歌的畫面感,也不能較好地借助詞句理解主體情況,因而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多數都停留在翻譯上,記憶和背誦也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體會詩歌內容,因而更不能談及欣賞感悟。
例如,在學習劉禹錫的《秋詞》,要求學生背誦該詩,由于詞句的語言更貼近通俗性,所以學生都能通過字面理解詩歌內容,但是如果提及感受到何種語言畫面后,或者作者的情趣和志向后,學生就不能靈活地說出內容,這能夠說明學生對詩歌的記憶更多停留在表面,不追求深層次內容,也不能從詩歌中真實地感受到詞句的情感因素,因而詩歌的情趣和意蘊就不能體現出來。
二、探究初中古詩詞教學
1. 理解知識,累積知識
當學生背誦和閱讀詩歌時,要先培養對詩歌的感性認識,然后加強詩歌方面知識的累積,這是幫助學生學習詩歌的有效方法。通過理解,學生對詩歌會有新的認知,這是學生背誦和閱讀詩歌的前提,更是學生朗讀和背誦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詩歌時,若不能真正地理解,那么記憶也會缺失牢固,更不能真正看懂詩歌的含義。例如,在學白《月下獨酌》后,教師需要先向讓學生理解《靜夜思》,由于這首詩歌每個學生都會背誦,可以在詩歌表達中讓學生率先體會出思念故鄉的主題,但是學生的理解多數有賴于教師講解,教師是提供情感主題理解的關鍵,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時,要結合學生自己的情感經歷,讓學生可以良好地感知詩歌的意境,并且感受詩人的形象。讓學生體會詩人內心的痛苦,詩人遠離家鄉,也很想念親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看見窗前的明月有悲涼之感。學生面對此情此景會聯想自己在外打工的父母,也是好久未見,這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適當地和家長打電話,進行視頻聊天,學生通過現實生活的引入,對情感有著更深刻的理解,在結合自己情感經歷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詩歌內容。
2. 顯象教學法在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古詩詞是用語言表達含義,很多詩人能夠做到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王維,在王維的《輞川圖》中就能夠深切地體會到詩畫合一的情境。
比如王維的《終南山》(人教版九年級),詩旨在詠嘆終南山的雄偉壯大。首聯寫是對遠景的描述,里面摻雜對藝術的夸張,表現出山的高遠。頷聯主要是對近景的描述,身在山中之所見,寫出云氣的變幻,移步變形。頸聯寫山南北的遼闊和千巖萬壑的形態。最后寫入山窮勝,找投宿人家。“隔水”二字寫出了作者現在所處的位置是“遠望”。全詩里面景、人、物,動如脫兔,靜若淑女,動靜結合,如同一幅山水畫。
運用意象來表現自己的情思,讀者可以憑借自己對事物的感官理解,了解詩人的情感。其實語言的敘述性是非常容易描述,但是情感的表達很難通過語言給人呈現出來,因此,古詩詞的魅力在于能夠把語言符號轉化為鮮活的意象。
比如在講解《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時(人教版八年級),作者就是運用明月表達自己的心情。明月是一個沒有生命的物件,但是在作者的思想寄托下,表現出生命或者很多東西的不完美。月亮的缺憾代表人生的不完美,只能通過月亮來表達美好的祝愿。
想象是把一些抽象變成具體,把平面變得更加立體,讓靜止變得更加靈動,體現出古詩詞的本色教學環境,通過人為的景像呈現,讓學生把一些創設的情境通過大腦加工,轉變為具體的場景描述。如果在教學的時候,有些場景運用語言表述感覺很困難,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引入提升整體的教學。
一、美讀中品味
1. 把握要點,讀出詩韻。要讀出詩味,必須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引導學生從節奏、語氣、情感、音調的等方面把握,方能讀出詩的韻味。古詩中的節奏五言詩與七言詩截然不同。五言有“二二一”節奏,也有“二一二”節奏,而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節奏,還有“二二一二”節奏。不同的作品或不同的詩人也不盡相同,如李白的詩豪放,杜甫的詩寫實,白居易的詩通俗。詩表現出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的情感。作品中精心錘煉的語言精華都需要我們斟詞酌句,細細品味。
2. 配樂朗誦,感悟情韻。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優美的音樂可以淘冶人的性情,激發人的情感,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古詩詞的音韻尤為講究,詩詞與音樂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淵源,要讓學生真正領悟古詩詞的情韻,適當配上符合古詩感情基調的意境、情節發展的樂曲,以音樂渲染教學情境,學生如臨其境,與作者心靈碰撞出火花。如《江畔獨步尋花》可以配上節奏明快的名曲,《送孟浩然之廣陵》可以配上節奏舒緩的古箏曲,《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配以激昂的琵琶曲。記得在教張籍的《秋思》時,我播放《月之故鄉》一曲,并深情地朗誦,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聽,幽怨的音樂將學生一下子帶進濃濃的游子思鄉之情。接著配上與詩詞相襯的音樂,讓學生隨著音樂一次次地吟誦起來,學生漸入詩境,進入詩人的世界,在讀中有所感,在讀中有所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音樂融入古詩詞教學使整節課錦上添花,相得益彰,改變了課堂的枯燥面貌,古詩詞教學變活了、變美了。
二、演繹中品味
1. 借助多媒體,再現詩文情境。在《望廬山瀑布》演古詩這一環節中,我給學生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屏幕上展現出紅日東升,香煙繚繞的美麗畫面,古箏奏出瀑布飛流直下的磅礴的曲調。雄壯、輕快的旋律撥動了學生的心弦。我隨即引語:“看,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景象,萬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誰來當一回詩人呢?”孩子們躍躍欲試。我趁熱打鐵,讓他們選擇伙伴互演,再讓學生推薦代表上臺演,我還給了他們一把小扇子,學生學著古代文人踱步吟起詩來,課堂上掀起了小,熱烈的掌聲響不斷。在有情有境的表演中,學生仿佛置身于壯觀的廬山瀑布的中,縮短了與詩人的距離,學生徜徉在美妙的詩意世界,這是對學生身心的一次洗禮。
2. 揣摩角色,走進詩人世界。教學《長歌行》,我讓一個學生扮演爺爺,一個學生扮演孫子,要求學生根據詩意的內容,充分發揮想象,適當加上表情、動作,體會角色的感情變化(爺孫倆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他們倆說些什么?想些什么?)激發孩子的想象,為表演做好了鋪墊。學生上臺表演時再加上頭飾等簡單的道具,原來枯燥的一首詞,學生在活靈活現的對話表演中,領悟了珍惜時間的真諦。學生愛表現,喜歡表演,讓表演也走進古詩教學,何樂而不為呢?
三、想象中品味
描述悟情。生動形象的描述,能再現古詩描繪的形象和意境,使學生得到真切的形象感染,從而喚起想象。如在引導學生讀《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時,我做了這樣生動的描述:如今你們就是大詩人蘇軾,請大詩人們閉上眼睛隨老師一起走進廬山,遠看隱天蔽日,近看奇峰怪石;俯瞰幽谷深澗,仰望重巒疊嶂。一幅幅畫面在眼前呈現,讓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廬山美,美在哪,是雄奇;是壯麗;是險峻;是秀美?身在廬山的你感慨萬千。大詩人們,把你們的感受用詩句表現出來吧!”。通過描述,喚起學生想象,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如臨廬山之境。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增強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學論文語文老師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但是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老師將教學重點放在枯燥煩瑣的知識記憶上,這與語文教學的初衷是相悖的,造成學生普遍厭惡語文學習。
一、使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于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直觀生動,可以使學生得到視覺和聽覺的享受。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增強。通過多媒體,我們可以更好地把課堂知識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美。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提供直觀的材料,通過直觀的材料引導學生去分析、總結,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老師要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正確利用它的優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教學效果。
二、通過巧妙的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中,巧妙的提問不僅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精神集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學過程的提問不是簡單的發問,而應該是老師課前精心設計的、由淺入深的問題,通過這樣巧妙的提問,學生對學習會產生欲罷不能的動力,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
三、通過游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年齡偏小,好玩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大都喜歡玩游戲。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開展適當的游戲,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在課堂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首先,在課堂導入時可以適當引入游戲。因為在教學開始前,學生普遍沉浸在課間活動的氛圍中,比較激動,注意力不集中,不在學習狀態,所以老師在講課前可以安排適當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引導學生將精力放到課堂,逐漸進入學習狀態。這樣不僅集中了小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增強了教學效果。其次,老師可以在講課過程中加入游戲,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一味地講解灌輸,學生也只是做題練習,課堂十分單調枯燥。這樣小學生很難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些學生甚至產生厭煩的心理。如果我們巧妙地引入游戲,就可以改變這種教學現狀。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了,課堂也變得輕松活躍了。
四、老師要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
學生對老師的喜愛程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他們對老師所授學科的學習興趣,所以,老師的知識水平、道德修養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老師首先要對自己的教育工作充滿熱情,還必須有扎實的語文功底和文化積累,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被老師的專業素質和道德修養所吸引。
另外,還要多看古詩詞。古詩文語言的特色字字經典、內涵豐富、有著獨特的韻律美。在教學中,老師適當引導學生讀一些初中生所學的詩詞,以激發學生為以后學詩詞打下基礎。例如,讀溫庭筠的《夢江南》就要讀得委婉、纏綿;讀的《沁園春·雪》要讀出豪邁、宏大的氣勢;讀李煜的《相見歡》要節奏舒緩,帶著無可解脫的愁苦……由此來引導學生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對這些優秀的詩詞,不僅要多讀熟讀,而且要熟讀成誦,爛熟于心。需要時信手拈來,使它們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使文章厚實而優雅,添加文化含量。
對于古詩詞中的經典名句不僅要反復誦讀,更要細細品味。教師要經常有意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詩句“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功力。品讀的方法有很多,可從關鍵字詞、句式、修辭、節奏、平仄等方面入手。
五、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學會與他人溝通和分享。課堂上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還可以通過觀察別人來發現自己的不足,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合作學習還可以發揮學生的個人特長,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很難顧及所有的學生,不能完全照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水平。通過交流和合作,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而且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不足,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此外,在交流合作中,我們要注意引導學生營造和諧愉快的合作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都能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幫助他們樹立團隊精神和積極的合作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課堂不再壓抑沉悶,學生在這樣的課堂環境中才能提高學習興趣。
比如,《望廬山瀑布》這首詩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詩人運用夸張的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廬山瀑布磅礴的氣勢。再如,《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簡單的十個字就描繪了大雪時山中無飛鳥、路上無行人的蕭索景象,兩行詩對仗整齊,韻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又使人產生無限想象。教授古詩詞就是要帶動學生這樣細細品味語言,我們古典詩詞的魅力就出來了,學生就會喜歡上民族的語言,就會接受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六、以情感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致力于解決當前語文課堂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語文課喚不起學生的美感享受、語文教學淡漠人文光輝的問題。通過構建動態詩化課堂來追尋詩意語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和語文素質培養。
二、實施措施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所倡導的,是一種綠色、詩性語文的回歸。
“動態”是理念,在于三個開放:開放教材資源,靈活使用教材,注重現生成資源的利用;開放教學目標,不用預設的目標主宰教學,不束縛學生思維;開放教學過程,板塊設計靈活,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與質疑,使課堂靈動飛揚。
“詩化”是境界,在于三個詩意:
①教師詩意組織教學。教師創設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引領學生在詩意情境中享受語文。
②師生詩意解讀文本。師生借助生動優美的畫面、聲情并茂的朗讀、趣味盎然的活動,對文本進行感悟、內化、想象,實現對美的欣賞、體驗、創造。
③學生詩意享受語文魅力。學生激發出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在廣闊的語文天地里,進行更高層次的發展。
五維度是實現動態詩化課堂教學的五個元素:課前演講,詩意導入,美點品賞,存趣創作,開心評價。
①課前演講三個專題
詩歌朗誦、美文美背、我來演講。在語文課前三分鐘里,讓學生根據教材、語文主題叢書和節假日等生活契機,或背誦相關詩文,或演講見聞、發表評論。同時設計階段性專題,如新生入校開展“自我介紹”等主題演講。
②詩意導入三個一
一份溫馨禮物:始終把飽滿的精神狀態、淡而甜美的微笑作為走進教室送給學生的第一份禮物。一段精美語言:或用抒情的語調,或用名句、古詩詞、歌詞,或用妙語導入,引導學生進入詩意學習情境。一個情感基調:選用與文本氣氛相稱的圖片、音樂,為學生創設一個入情入境的學習環境。
③美點品賞四方法
圖文相宜欣賞美:借助多媒體手段,用精美的圖畫再現課文的意境,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聲情并茂體驗美:用聲情并茂、形式多樣的朗讀傳達課文的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文本的語言美、圖畫美、音樂美、情感美。關注朗讀技巧。
品味文本挖掘美:學生借助文本賞讀卡,做好品味文本的準備。品味文本時,教師退下講臺,以學生身份傾聽、質疑、補充、糾正,融合歸納和提升。及時抓住新生成問題,合作探究,豐富課堂內涵。
畫面板書勾勒美:運用畫面進行形象化的板書設計,增加課堂的詩意,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④存趣創作五梯度:學生感受體驗、確定寫作內容、提出寫作要求、小組寫作交流、推薦優秀作品班級交流并納入班級文集。
⑤開心評價二重奏:開心等級評價(引入升級機制,激發學習興趣)、詩意語言評價(內化為自身動力)。
三、主要創新點
1、理論層面
①理念先進,能切實讓學生在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同時,接受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②是對濰坊市“345”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層挖掘、是自主互助合作課堂的細化。既是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又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先進理念相結合。
2、實踐層面
①課題研究的問題是從教學實踐中產生的,著眼于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進行思考,各維度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是針對目前語文教學過程中的瓶頸問題的有效突破。
②課題的實驗過程扎實有效,材料積累翔實條理,實驗數據可靠,課題的實驗準備、實施工作細致有序,課堂授課、材料匯報精心細致。
③“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中的“美點品賞”“開心評價”“存趣創作”有鮮明的創新意識。
④可操作性強,師生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例如教師的下水作文、隨筆集,學生的日記、詩集、文集,班級文萃……就是存趣創作最好的實驗效果。
四、取得的主要成果及效果
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歷經三年實驗逐步總結提升形成。過程材料匯編為《初中語文“動態詩化五維度”教學法課題研究方案及研究過程材料選編》;教學反思匯編為《璞玉心語》;案例《語文教學要關注教育個性生命靈性的啟迪》獲諸城市金點子一等獎,同年發表于《中國教師》;論文《讓語文成為詩意的棲居地》獲山東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試驗中,師生有了明顯的變化:
1、學生變化
①學生有了濃厚的語文學習興趣,逐漸養成了自覺讀書的習慣。他們領悟到了語文的魅力,主動探尋語文的奧妙。問卷調查顯示,85%的學生喜歡語文了,對語文課的期盼與日俱增。
②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的閱讀面寬了,日記本厚了,知識面廣了。白雪、姚成圓等多名同學代表學校參加市縣級比賽獲獎。
2、教師方面
巖坦鎮中心小學 金龍鵬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為學校服務、為教學服務、為教師服務的意識,繼續深化教學常規管理,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扎實指導學校開展校本研訓活動,提升教師育人能力,努力推進素質教育;強化教學質量監控,有效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工作要點:
(一)深化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繼續以貫徹執行以備課、上課、作業等環節為重點,督促和指導各小學語文教師深化、細化教學常規管理,促進語文教師教學管理工作規范化、精細化,指導、督促語文教師進一步優化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二)強化教學質量監測,提升教學質量
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小學教學質量監測工作,促進學風、教風的進一步好轉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新的一年,要求各小學繼續加強監測工作管理力度,強化對全校教學質量的監控管理。在評價中,堅持運用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后進生平均分等要素,引導教學工作面向全體、促進學科教學水平均衡發展。
(三)穩步推進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堅持以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宗旨,以促進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為目的,把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嚴防形式化、走過場,切實發揮綜合素質評價應有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功能。
(四)扎實開展教研活動,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素質
繼續開展和督促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觀摩和研討活動,開展教學技能評比和優質課評選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成長和展示的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開展教學論文和教學設計、案例評選活動,促進教師不斷反思;重視經驗的交流和傳承,不斷豐富教師的理論素養,進而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五)樹立科研興教意識,有效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規范教育科研工作,加強對課題立項的指導,使語文研究組能選擇切合本校實際并對改進學校教育教學或管理工作有實際意義的研究課題;加強對立項課題的管理,力求學校的課題研究工作規范化,并且做到研究的過程就是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過程,是學校相應工作改進的過程,發揮教育科研興校、強師的實際效用。
(六) 利用龍頭學校的輻射作用,帶動全區教科研工作
以巖坦鎮中心小學為依托,發揮樣本校的示范和輻射作用,開展幫扶和開放教學活動,帶動全區校本教研工作邁向新的臺階。時常參加培訓活動,將所學的知識,以點擴面輻射開來。
(七)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豐富校園生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三、具體措施
(一)進一步規范和落實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學效率
1、教研組活動:定時、定點、定主題內容,定中心發言。正確把握三維目標,同時確立一個專題研究目標,以提高研究的實效性。此外,老師要根據通知準時高質量參與活動。
2、備課:做到“三備”,即備三維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加強集體備課意識,注重資源共同分享,做到備課要“深”。
3 、上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做到:求實、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媒體,利用網上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時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師生對話應講普通話,老師板書寫規范字,課后寫好教學反思。教師上好課及時上傳教案及反思。
4、作業:作業設計要“精”,體現“輕負荷,高質量”的教學思想,批改要“細”,要規范、及時,注重糾錯及情況反饋。
5、輔導:做好自己對學生補缺補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經常分析學生,善于捕捉學生閃光點,熱情鼓勵,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做好分層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二)深化教學研究,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實效。
1、組織教師繼續學習《新課程標準》,改革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師生發展。積極組織教研活動,學習領會有關教育教學理念,大家共同收益,共同提高。內容包括: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向上、和諧、寬松、有趣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以人文的關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吸取知識。
(2)堅持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培養學生語文運用、實踐能力的同時,重視人文因素對學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
(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淡化繁瑣的講解分析,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實踐過程中積累、感悟。
(4)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將教學過程看成是老師、學生、文本間平等對話的過程。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思維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樹立大語文教學觀,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習內外的聯系,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渠道,增加語文實踐機會,提高學習效率。
(6)講求訓練手段的多樣性,提高練習有效性,嘗試課外作業階梯式,讓不同學生學有所獲,具有作業批改的現念,包括建立學生的錯題記錄。
2、聽課:組內公開課必聽,邊聽邊思,及時評注,提倡同年級組老師相互之間多學習,多交流。 每學期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得少于10節,教研組長不得少于15節。
3、公開課:鼓勵教師上公開課或研討課。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開一節課。做到專家引領和同組老師的努力相結合;上課、說課、聽課、評課做到全員參加。并收齊研究課的全部資料存檔。
4、利用學習型教師、名教師的優勢,以點帶面,資源共享,共同提高。
5、開展師生共讀及共寫隨筆活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習慣的培養研究。
6、提高校本課程和結對子學校的課程教學質量。
(三)搞好學科活動,拓寬學生學習領域,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1、原則:盡量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在參與中運用、在參與中體驗。一年級配套課外閱讀,激發閱讀的興趣。二年級童話創作,培養想象力和創造能力。三年級體驗閱讀,掌握初步的閱讀方法。四年級編報,掌握組織材料,編排版面的方法,培養綜合能力。五、六年級閱讀感悟,培養初步的文學修養,做好讀書筆記。
2、常規性活動:全校閱讀考級活動、師生共讀活動及各年級語文自行的競賽活動。
3、做好學科整合。如:語文與信息科技的整合,利用信息課查找資料及寫話練筆。語文與德育整合,結合活動寫小練筆等等。
4、繼續開展古詩詞及名家名篇誦讀活動。
四、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計劃;
2、學校開學工作督導;
3、檢查教師教學計劃;
4、集體備課;
5、學區小學教學常規達標專項評比。
十月
1、縣小學教學常規達標專項評比;
2、優質課評比;
3、特色培訓(一)書寫培訓;
4、語文教研活動,研討“課堂有效教學”;
5、集體備課。
十一月
1、教師備課、作業、批改作業等常規檢查;
2、期中復習;
3、語文教研活動,研討“課堂訓練的有效性”;
4、特色培訓(二)書寫培訓。
十二月
1、集體備課,語文教研活動;
2、縣主題活動:第二學段語文有效教學觀摩展示;
3、教師備課、聽課記錄、作業批改等常規檢查;
4、特色培訓(三)書寫培訓。
一月
1、復習迎考;
新的學期,為了貫徹落實新課程標準要求,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做好我校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特制訂2020學年第一學期石崗小學語文教研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我們學校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教學工作,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為所有工作的落腳點,遵循《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升每個語文教師的素養,從而全面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以優化課堂教學作為突破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出發點,加強研究,反復實踐,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工作重點:
1、加強校本教研有關經驗材料及各類教育專著、教育雜志的學習,以讀教育專著、教育雜志為依托,打造“書香校園”。
2、交流教學反思。堅持進行教學反思,并進行課后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能力方面的研究,做到課后有反思,階段有反思,學期有反思。
3、交流教案(包括周前備課的教案),要繼續扎實有效的開展周前備課、個人備課、級備課組說課、年級磨課、個人反思、集體評課、優化改課活動,進一步改善科組教研活動的內容和方法,尤其是要探討閱讀教學設計、教學預設,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備出有閱讀特色、講實效的課。認真開展閱讀教學案例研究,確立以學科教研組為閱讀課例研究的實體和中心,以隨堂課、研討課、觀摩課為主要范例開展案例研究。
4、加強對課標的學習研討,集中學習新課程的理論,確立新的育人理念,提高認識,提升理論水平。對教學模式的研討,形成獨有的、適合我校的教學模式去推廣。
5、認真組織開展“閱讀精品課”展示活動,深入研究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規律,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模式。
三、工作措施:
我校語文教研組將發揚求真務實的作風,加強課堂教學管理,創新教研活動形式,開展扎實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課程改革的實效
本學期重點學習教育理論以及上級有關文件,領會其精神實質,明確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具體要求,使各位語文教師弄清新課程標準內容,理解學科教學的性質、地位、理念及目標,正確把握學科教育的特點,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學科課程。
全體語文老師除參加上級組織的培訓和學校的集中學習外,個人有學習、研修、提高計劃。在教師中全面開展讀書活動,要求每位語文老師每學期至少細致讀一本《小學語文教學》,從而達到更新教師知識觀、課程觀、教師觀,全面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的目的。通過校本培訓,使教師把學習理解為一種現代生存狀態,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
另外,還要組織教師利用業余學習時間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各年段教學目標,理清各年段每個知識點的聯系與區別,并就本冊教材梳理每課的知識點,定期開展研討活動,逐步領會教材、教參的作用,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探索課堂教學實施的策略。
(二)完善常規工作,構建和諧課堂。
開展集體備課,真正做到集老師們的智慧,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定時間、定內容,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著力提高集體備課質量。全體語文老師以集體備課為突破口,堅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重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的具體落實。課堂教學倡導真實、樸實、扎實的教學風格。本學期,在各個年段教師間都將開展團隊展示課,通過說課、聽課、評課活動,讓大家觀摩、反思、交流、學習,共同成長,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總體水平的快速提高。
(三)規范教研組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營造良好的研修氛圍
本科組力求把校本研修與教育教學、業務學習緊密結合起來,從學校和教師的實際出發,通過培訓解決學校和教師的具體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
①業務學習和集體備課活動常抓不懈。通過集體備課充分發揮每位教師的才智,研究教學內容、學生及教學方法。通過活動切切實實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②圍繞新課程的深入實施,以教研組組織主題性的反思教學實踐活動,引領教師用新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成長,反思自己的發展。及時記錄自己的反思所得。精彩的一刻、難免的失誤、新穎的設想,并從中捕捉典型,撰寫案例、設計反思、論文等,指導教學實踐。
2、大力培養中青年教師
認真抓好青年教師的理論學習,在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培養青年教師的讀書習慣。對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以其課堂教學流程的診斷分析為突破口,從課堂組織、課堂教學、教學研究等各方面把關。
3、加強教師個人業務學習
明確全體語文老師都要制定周密的業務學習計劃,每周教研活動業務學習以“統一主題,集中學習”為原則,確保學習有計劃、有內容、有討論、有中心發言人、有記錄、有實效、有檢查。要做到:(1)自學與集體學習相結合;(2)學習與交流心得相結合;(3)自己學習與講座指導相結合。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有摘記,又要寫下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學校定期檢查,并在學期末進行評比。
4、積極開展網絡研修活動
充分利用網絡直播系統,發揮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等教育資源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提高研修質量,組織教師開展網絡閱讀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建立博客撰寫網絡日志,豐富教師成長檔案袋內容;組織教師圍繞典型課例開展網上議課活動,幫助教師診斷課堂、研究課堂、改進課堂,豐富教師課堂教學實踐知識;組織教師開展網絡論壇活動,圍繞實踐提出主題,運用網絡對話交流平臺展開探討和交流。
5、課題引路,積極推進校本專題研究。
本著以教科研促發展的原則,本科組堅持“立足課堂,營造特色,提高質量”的理念,以廣州市智慧閱讀平臺為依托,以閱讀教學課題研究為主,引導教師瞄準教科研研究的重點、熱點、難點,充分挖掘提煉。在閱讀教學課題研究活動中,充分發揮骨干教師、教研組長、課題組成員在教研方面的核心帶頭作用,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活躍本科組的教研氣氛,提高科組教研水平。我校語文科組將繼續深入研究兩個廣州市智慧閱讀的小課題。
6、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控。
加強教學質量監控,進行試卷命題研究與實踐,提高教師的命題能力。特別重視提優補差工作。同時加強語文素養培養,如古詩詞誦演、拼因過關、聽寫比賽等活動,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堅持不定期的作業、備課檢查,及時掌握信息,調控教學。
7、做好期末科組總結工作。
期末做好教研組工作總結,做好組內檔案資料積累工作,教學資料、教學論文、教研組計劃、教研活動記錄、教研組總結、教學成績統計等都要認真做好記載,健全檔案。
附:
花城街石崗小學2020學年語文科組第一學期行事歷
周次
日 期
工作安 排
備注
1
9.1—9.4
1.討論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2.學習貫徹教研組工作計劃
3.各年級制定教學計劃并進行集備活動
4.科組長會議精神傳達
2
9.7—9.11
1.(譚凱珊)新教師見面課聽、評課
2.(劉付正山) 課題組課例研討課(周三下午)
3.“廉潔文化進校園”征文比賽(4——6年級)
3
9.14—9.18
1. (曾心鈺)新教師見面課聽、評課
2.城區師生硬、軟筆書法比賽
4
9.21—9.25
(黎慧雯)新教師見面課聽、評課
5
9.28—9.30
1. “經典詠流傳,詩歌頌中華”朗誦比賽
2. 黃鳳霞:課題組課題研討課
6
10.1—10.8
國慶假期
7
10.12—10.16
1.一年級拼音大沖關活動
2.二年級講成語故事比賽
3.教師教學常規教學工作中段檢查:檢查語文科組的學生作業、教案、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4.校內一人一優課:中年段:黃詩敏;高年段:李翠娟
8
10.19—10.23
1.中、高年段班級讀書會分享活動
9
10.26—10.30
1.制定期中復習計劃,指導學生做好期中復習工作
2.黎慧雯:教育集團線上研討課
10
11.2—11.6
1.組織期中考試
2.校內一人一優課:低年段:黃海燕;中年段:曾靜怡;高年段:黃穎賢
11
11.9—11.13
1.期中考試質量分析與反思
2.鄭曉勤“基于閱讀的課堂教學”課例研討活動
12
11.16—11.20
區人人評優課(許迅、劉付正山、崔軍樣)
13
11.23—11.27
校內一人一優課:低年段:李雪;中年段:曾心鈺;高年段:譚凱珊
14
11.30—12.4
1. 校內一人一優課:李素素
2.教師教學常規教學工作期末檢查:檢查語文科組的學生作業、教案、聽課記錄、教學反思
15
12.7—12.11
閱讀策略單元研討活動及課例展示(兩位老師)
16
12.14—12.18
閱讀策略單元研討活動總結、反思
17
12.16—12.20
六年級詩詞大會
18
12.21—12.25
學生“喜迎新春”手抄報活動
19
2020.12.28—2021.01.1
教師撰寫個人“成功一課”案例與反思
20
1.4-1.8
各年級制定期末復習計劃,指導學生做好復習工作
21
1.11-1.15
期末考試
22
1.18-1.22
1.期末質量分析
2.教研組經驗交流、總結
3.學校檢查個人教育專著學習筆記
4.科組資料整理、歸檔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1
新的學期,新任務,為了使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能更上一層,盡心盡力地搞好本職工作,特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
一、班級概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從幼兒園進入了小學的大門,一下子比較難以適應小學生活。尤其是不少學生還保留了許多從幼兒園帶來的不良習氣,如課間紀律差,上課比較自由,還未懂得小學學習的一些常規要求。同時,由于他們來自各個不一樣的幼兒園,所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師一方面要抓好常規教育,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雖說都上過幼兒園,理解過必須的教育教學,但有的不夠規范,異常是拼音和寫字方面,需要進行糾正和輔導。此外,此刻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自主性差,個性強又怕困難。我們應當加以正確引導,多加鍛煉,幫忙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接軌新課程學習。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忙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資料上有必須的聯系。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資料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本事。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
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資料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漢語拼音。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
能準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2.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初步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口語交際。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資料。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進取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我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所以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所以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所以,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所以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措施:
1、幫忙學生了解學校常規,幫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美的情境圖,創設簡便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精神。
6、認真批改每課作業,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輔差。
8、變學會為會學,教給學生學習的靈活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并力求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系。
9、識字教學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景之下,使他們能夠盡早閱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尊重學生的不一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學生能夠應用已經構成的初步的識字本事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我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進取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齊玩識字、組詞的游戲或一同制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10、重視學生寫字習慣的培養,要加強寫字教學的指導。在指導寫字的時候,板書示范,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一節課中寫字不宜太多,為避免學生疲勞,寫字要分散到每一堂課中去。在寫字的量的把握上,注意寫字的質量。
11、在口語交際教學之前,要提早布置準備工作。在教學時,重視情境的創設,經過多種方式引起話題、激發學生的交際興趣。在交際過程當中,進取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為學生供給能夠模仿的對象,同時關注交流的狀態,對交際的過程予以調控,構成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還要善于發現學生交流過程當中富有創意、充滿童趣的精彩語言,還要注意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對于前者,要給予肯定,使其感受到交際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對于后者,則在適當的時機予以糾正,一般不打斷學生,以免打斷交際進程,影響他們的情緒和交際的順利進行。學生的口語交際本事的培養,除了經過專門設計的口語交際課,在很大的程度上還要依靠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經過回答問題、討論交流,對學生進行交際訓練。此外,還要多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口語交際本事。
六、教學進度安
(略)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2
學情分析
四年級要完成由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經過學習,要能到達課程標準規定的中年段的教學目標,為高年級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個基礎除了扎實的語言文字的基礎外,還包括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異常是學生在低年級,中年級養成的學習習慣,不管好與壞,到了高年級是不大容易改變的。
所以說,四年級是很關鍵的一個學年。我任教的班級學生大體上學習興趣比較濃,主動性較強,有些孩子善于動筆,可是,個別學生的表現的確不夠夢想,反映出孩子們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學習習慣不夠好,心浮氣躁。歸根結底,他們學習態度不端正,常常不按時完成作業,不善于傾聽別人的觀點和意見,協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紀律觀念。所以,我的教學著眼點不應僅僅停留在提高語文素養上,也不能僅僅看孩子們的成績,而應當從他們的做人和做事的態度抓起,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以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組編排。全冊共分8組。每組包括導語、課例、積累與運用三大部分。教材繼續按專題編組。專題內涵豐富,貼近兒童生活,既富有教育價值與時代感,又突出學習語文的特點。每組開頭的導語點明本組的專題,并提示學習要求。課例由4篇課文組成。課文均圍繞專題編選,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兩類。全冊共有課文32篇,其中精讀課文18篇,略讀課文14篇。精讀課文后有思考練習題。略讀課文在課文前有一段連接語,將前后課文連接起來,并提示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在部分課文后面,安排有“小練筆”或“課文鏈接”,以幫忙了解相關資料或豐富學生的閱讀。
教學目標
1、認字200個,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本事。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資料,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資料,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我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于書面表達。能把資料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方法措施
1、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
2、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3、完善學習管理制度。
4、重視指導后進生的學習。
5、加強優等生的提升。
語文教師教學工作計劃3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現代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構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并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確實存在基礎普遍不夠扎實的問題,閱讀本事、分析鑒賞本事及對文章整體感知本事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善講與練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并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了比較復雜的記敘、比較復雜的說明、比較復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閱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本事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閱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資料,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本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1,分為“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個部分。前3個部分納入課內學習計劃,“名著導讀”可在課外自主安排。
必修1“閱讀鑒賞”部分所選的課文,既有寫景抒情的詩歌散文名篇,也有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實用文章。4個單元分別是:情感與意象(現代詩歌),提要鉤玄(古代敘事散文),品人與品文(記敘散文),博觀約取(新聞、報告文學)。“表達交流”中的寫作部分主要從寫作資料的角度訓練記敘文的寫作,寫作專題分別是:《心音共鳴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親近自然寫景要抓住特征》《人性光輝寫人要凸顯個性》《黃河九曲寫事要有點波瀾》。“口語交際”專題為《朗誦》。“梳理探究”設計的專題有:《優美的漢字》《奇妙的對聯》《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名著導讀”介紹了《論語》和《大衛科波菲爾》。
四、教育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優秀作品,感受其思想,發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經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在探究活動中,勇于提出自我的見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斷提高探究本事,逐步養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引導學生能圍繞教學目標加強語文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注重梳理。根據自我的特點,揚長避短,逐步構成富有個性的語文學習方式。了解學習方法的多樣性,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據具體對象,采用適當的方法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經過對語文知識、本事、學習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要素的融會整合,切實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學習用歷史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的資料和思想傾向,提出自我的看法。
五、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閱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閱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本事培養的不一樣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資料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異常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淀、文學的評鑒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本事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六、具體措施
(一)進取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資料,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資料、操作程序、教學方法。
(二)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忙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我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于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所以,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鉆研的基礎上,進取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于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于強調理解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并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閱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閱讀資料外,充分利用《語文讀本》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自學語文的本事。進取開展周末閱讀活動,每周精選較有思想性、篇幅短小的現當代美文和文言短文,供給給學生閱讀,,努力經過學生的自身積累和教師的指導,從閱讀習慣、語感等多方面提升學生閱讀本事。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閱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后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理解文章資料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我找資料,既到達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加強備課組合作交流,學和復xxx度、統一練習等。加強備課組內聽課評課活動。為完成教學目標,在團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明確職責,分工合作,同心協力,應對新教材、新資料,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實行備課資料資源共享,備課方式各施所長。同時,經過相互聽課、評課,相互促進,提高自我的教學本事,更好地實現教學目的。
(五)注重初高中知識銜接,充分利用課前3分鐘。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齊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經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本事。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我才是學習的主人!
(六)注重基礎知識和積累和閱讀本事的提高相結合,注重鑒賞水平和表達本事的提高,講練結合。加強對學生的個別輔導,利用好早讀、早自習和課間時間。作業精選精批,及時校對講解。認真組織好單元考、模塊考試、期末考試的復習工作。
(七)進取參加教育主管部門及學校安排組織的各項教學教研活動,發揮學科組和備課組的團體優勢,集思廣益,共同提高。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業務素質。強化教學教研意識,進取承擔課題研究及學校校本教材的編寫,撰寫學科教學論文,提高教學教研本事。加強與外界交流,及時了解教學、高考的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