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校數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人文教育是數學教學價值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適時地開展數學人文教育十分重要,可引起學生對該知識的重視,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人文教育;情境教學;認知沖突
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要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那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如何實施情境教學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四種實施策略。
一、利用誘發主動進行情境教學
新課標新教材要求我們:教育應以學生為本。面對當今新時期的青少年,服務于這樣一種充滿生氣、有真摯情感、有更大可塑性的學習活動主體,教師絕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識的講授替代主體的活動。情境教學就是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在優化的情境中產生動機、充分感受、主動探究。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應以啟發學生思維為立足點。
二、利用認知沖突進行情境教學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绷己玫膯栴}情境在于它有效地引起學生認知的不平衡,而這恰好是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切入點。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利用知識的新舊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不同特點之間的差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動搖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從而延長學生的有效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養成批判型的思維習慣,主動完成認知結構的構建。
三、利用強化感覺進行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往往會具有鮮明的形象性,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強化感受性,激發學生求知欲,如,在學習“角的概念的擴展”這一節時,教師可先讓一名學生在講臺上來展示我們在軍訓時訓練的半邊向左向右轉,發現都可以表示角,但是方向顯然不同,那么對于這樣的兩個角怎么去表示呢?學生一下子就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
大部分學校音樂課程的安排是相當少的。例如我國的大部分院校,除了音樂專業的學生是計學分的,其他專業的學生公共音樂課一般都是選課,學分相當少,大學生一般都選擇不去上,利用這部分時間干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專業不設立音樂課程,甚至連選修課都不設立,所以許多院校仍然沒有對音樂提高重視。
二、學習音樂藝術對大學生的影響
從就業角度來講,音樂藝術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我國的音樂藝術文化還是比較源遠流長的,古典音樂藝術、流行音樂藝術等在我國有著深遠的文化影響。我國的老藝術家對我國的音樂藝術有著重大的貢獻,對于新一代的青年大學生應該延續音樂事業的發展,音樂本身是具有影響力的,它不像其他課程給人帶來的是知識的傳播。音樂不僅可以傳播知識還可以給人帶來心靈的洗滌,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正能量,可以提升自身的修養,陶冶情操,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可以在人失意時給人帶來心靈的撫慰,從精神層面得到升華。作為一個高校學生,對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認識和學習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兩者既有差異也有共通之處。國外對中國的音樂情有獨鐘,喜歡中國古典音樂豐厚的底蘊和文化涵養,對下一代古典音樂的教育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生,對音樂藝術教育要提高重視。
三、針對目前高校音樂教學的解決對策
學校提高對音樂教學的重視,合理安排音樂課程,對于音樂專業的學生應該更注重音樂基礎知識和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的學習,而對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在公共選修課上,注重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利用有限的時間學到更多的知識,做到課程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有提高學校和自身對音樂的重視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解決高校音樂設備不足的問題
解決學校音樂設備不健全的問題,在學校里加強對音樂設備的管理,加強音樂教室的建設,對音樂設備的選擇也要適當合理,盡量有健全的設備,無論聲樂室還是琴室,都要加強建設,實現音樂教學的豐富多樣化。
(三)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發展
音樂教學的方式有許多,音樂是一門藝術,采取一種死板的方式是不能領會到音樂的真諦的,要多種方式相結合,如多媒體教學、形體教學、表演教學等。多媒體可以讓學生直接看到、聽到真實的畫面,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表演節目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置課程,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結合時勢的發展,選擇適合自己的節目,節目教學增加了表演性,通過節目表演,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音樂的內涵,達到更好的舞臺效果。
(四)結合傳統教學,走創新道路
在音樂教學和音樂的選擇上要加強音樂的創新,不能一味的追求音樂的特殊化,選擇多種教學方式共同發展,推崇出新,結合學生自身的發展條件創造出真正適合學生發展的音樂教學方法,才能達到一種音樂藝術的高境界。
四、結語
民間美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我國民間美術中的剪紙、年畫、泥塑等,都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同時,民間美術是民間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蘊含著我國民間文化中的世界觀、審美觀以及特有的民族精神,所以,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具有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隨著全球化趨勢的逐步發展,外來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沖擊越來越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的一些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認識不足,誤以為這些帶著鄉土氣息的民間美術已經過時。中國傳統民間美術面臨著淡出人們視野的危險。因此,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加入民間美術欣賞也具有傳承民間美術文化的作用。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大城市中的人們越來越青睞尚保持原始性的鄉村或邊陲城市。尤其隨著最近幾年旅游業的發展,那些原本不為外人所知的具有原始風味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如印染、刺繡等。這些帶著傳統印記的民間美術不僅具有欣賞價值,還具有實用價值,因而在高校美術中引入民間美術,還可以促進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利用。我國傳統民間美術形式繁多,很多都與文化相互聯系。所以,中國民間美術還具有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中國民間美術在高校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要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應用中國民間美術,使它起到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教育者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和專業水平
要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民間美術,就需要教師具有一顆熱愛中國民間美術的心。教師要深刻理解民俗民情,具備較強的民間美術審美能力,同時還要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對民間美術的欣賞能力,這樣其才能將民間美術與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能力。在學習民間美術、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對傳統民間美術進行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創造適合民間美術發展的大環境
近年來,隨著有識之士的呼吁,各地逐漸重視民間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要使中國傳統文化長盛不衰地發展,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還要創立適合民間美術文化發展的大環境。如,在高校開設民間美術欣賞課程,普及民間美術知識,教師要求學生在建筑設計、裝飾中大量使用民間美術元素,使民間美術文化全方位、多元化地發展。
3.增加民間美術教學的內容
以往的美術教學以精講多練為主要特點,精講與多練是教學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美術教學中直接、簡單地傳授知識是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對著課本講解,布置學生對著課本畫畫,而有些只有用自己的眼睛才能看到的知識,學生就難以掌握了。更多的學生開始依賴教師的眼睛學習知識,感受能力與審美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如果美術課只是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就會失去應有的形象化,使學生無法感受到觀賞藝術作品時的視覺活動,難以從優秀的美術作品中獲取知識。根據美術課的特點,在練習中學習知識在專業美術學校是可以被應用的,但是要在小學教學中進行就較為困難。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部分高年級學生無法完成一份令自己滿意的美術作業,漸漸失去對美術的興趣。關于美術課作業的評價一般都是由教師拿幾份作業進行講解,指出哪里不好、需要怎樣改進。進行作業評講本身是沒有錯的,但是教師評講的內容大同小異,有些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進行優秀作業評選,結果往往違背了美術教學的規律。學生會根據教師的評價標準創作自己的作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創造性,為了迎合“優秀”的標準而改變自己的個性,進而封閉了創造意識。
二、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1.在適當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
以往的教學以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主導,這種教學方式是難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隨著我國美術教育的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一定的情境,針對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把以往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進行學習,把教育的重點放到學生的創造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探討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在美術學習中獲得快樂,從而充分發揮創造力。
2.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點
在美術教學中要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教師的引導為輔,如果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積極參與進來,就會極大地影響整個教學的實效性。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所以他們選擇積極參與的動力主要是來自自身的興趣以及教師的鼓勵等,所以教師要很好地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要不斷總結反思,要從固有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3.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探究活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如今的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變為自主的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根據自身具備的知識獨立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4.教師自身要具備教學實效性的意識
教師要具備教學實效性的意識,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預想整個活動實施后產生的效應,以此規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而教師在教學中具備一定的實效意識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所以,要想提高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實效意識。
5.提倡學生的個性展示,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觀點,對他們的美術作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贊美,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對表現欠佳的學生不能嚴厲批評,而要耐心、適當地引導,讓他們始終處于一種放松的學習環境中,鼓勵他們大膽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能和想象力。
三、結語
關鍵詞:高校;武術教學;武術文化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6)02(a)-0038-02
武術是一種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體育形式,有著很強的觀賞性,同時兼具健身、攻防和修身養性的功能,這是其他傳統藝術形式所不具備的,因此武術并不能單純視作一種優秀的傳統藝術文化形式,還應該理解為一種體育藝術項目,在高校開設武術課程對鍛煉學生體魄,強身健體有著很大的幫助。武術教學同樣不能將武術局限為一種體育運動,而是應該在體育教學中弘揚武術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
1高校武術教育
武術進入學校最早是在1916年,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現在國內已經有超過17個省市將武術納入教育計劃中,但是武術教育和傳統體育項目教育有所不同,有著自身的特殊性,采用常規體育項目的教學方法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導致在武術教學實踐中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
1.1教材編排不合理
教材是學生學習理解武術基礎理論知識的主要依托,對學生興趣培養和抽象思維能力的鍛煉也有著一定的幫助。但是現階段,高校武術教學存在著教材陳舊、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的問題,標準化程度不足,沒有給學生提供必要的拓展思考的空間。教材是武術教學的基本內容,做好教材的改編,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F階段的武術教學教材往往過分關注技術動作,對武術豐富的文化內涵缺乏基本的介紹,學生對武術動作和發力技巧的名稱尚且不能理解,更何況學習和理解掌握。為了改變這種情況,編者需要著重從知識結構、智力結構、文化思想和武德教育等方面入手,合理編排,形成和諧統一、循序漸進的課程結構。為了增強教材的趣味性,編者可以采用“武林秘籍”般的編排方法,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清晰地展示動作要領,教材本身要突出標準化和聯系性的特點,將地方性的武術流派引入到高校中,如廣東南拳、湖北洪拳和北方的“把式”,拉近學生和武術之間的距離,消除陌生感。
1.2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
現階段,一些高校武術教學存在著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武術理論和實際練習之間脫節,一些教師只是對著教材向學生解釋了武術的基本概念,但是并沒有組織學生進行實地練習,也有一些教師直接組織學生進行發力訓練,缺乏基礎的武術理論講解,認為只有多練習才能夠讓學生慢慢領悟。實際上這樣的教學方式都是欠妥的,教師應該脫離傳統武術師傅教徒弟的方式和傳統體育教學教師教學生的方法,而是需要采用開放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使用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來幫助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的發力技巧及其科學性,從而加深學生對武術的理解。
1.3師資力量薄弱
武術課程是一門比較新穎的課程,很多高校都沒有豐富的開辦經驗,專業的武術教師十分稀缺,而且中國傳統的武術文化有著很強的門派意識,不愿意將自己的武術本領輕易示人,導致武術課程缺少真正懂武術同時也懂教學的教師,給高校武術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武術界同仁應該積極開展跨門派交流,超越門派禁忌,組織大型經驗溝通和理論知識交流會議,豐富自身理論知識水平,同時努力學習網絡知識和教學知識,提高自身武術教學的科學性,高校之間也應該努力做到資源共享,加強溝通合作,培養更多懂武術的高知識水平人才。
2在高校武術教學中開展武術文化教育
主要從武術教師隊伍建設、在武術教材中增加武術文化內容、武術教學成果考察體系的優化和社團活動在武術文化宣傳方面積極作用的發揮等方面入手,對高校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教育的開展策略進行了闡述,認為武術文化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一個愛武尚武的環境氛圍,學生才能夠自覺地接受武術文化,提升武術涵養。
2.1高武術文化涵養教師隊伍建設
武術教師自身的武術水平、武術文化素養和教學經驗直接影響武術教學質量,在現階段,高校武術教學面臨的最大的困境是能夠勝任的專業武術教師比較稀缺,現任武術教師往往在教學方法、科研能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F階段,高校武術教學除了體育院校,其他專業多以體育課的形式出現,很多學生都存在著身體素質不高,缺乏運動量,對武術缺乏了解的問題,這一定程度上給武術教學的順利開展造成了不利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就更加有必要開展武術文化教育,學??梢云刚堃恍┪渌嚫叱⒅O熟江湖規矩的“武林人士”以助教的形式參與到武術教學中,向學生講解武行中的基本規矩和禮儀,很多學生從小就喜歡武俠小說和電視劇,都有著自己的江湖夢,通過和真正的武術傳人接觸,學生能夠激發出更高的學習興趣。學校則要加強學校間武術教師的溝通交流,資源共享,培養優秀的武術教育者,組建一支高武術文化素養且有著豐富教學經驗的武術教師隊伍。
2.2在武術教材中滲透武術文化
教材是武術理論基礎的載體,更是武術文化教學的重要形式,很多時候一些武術文化知識無法通過言傳身教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出來,教師可以將這些武術文化內容編排進教材中,配合一些武術名家的優秀事跡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基礎武術理論知識和發力技巧口訣的同時,能夠潛移默化地感受武術深厚的人文內涵和深奧的陰陽哲學觀。武術教材的編排要為教師多種先進教學方法的應用提供方便,在教材中增加傳統武術文化知識的同時,采用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配合電子教材,方便多種教學方法的應用?,F階段,普通高校武術教材以簡化太極拳、長拳等簡化武術套路為主,武術基礎理論知識嚴重匱乏,編者需要多多請教武學名家,加強對武術基礎理論的理解,并在教材中由淺入深地逐級滲透進去,為高質量的武術教學提供科學、系統的理論支持。
2.3武術課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傳統門派武術教學評價以切磋為主,以勝負分高下,這樣的方式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是不可行的,高校武術教學結束后學生可能僅僅掌握了幾套武術套路和基礎的發力技巧,但是并沒有形成實戰能力,因此高校武術課的評價應該從學生的學習能力、武術技巧熟練情況、基礎武術理論掌握程度和武術文化素養等方面入手,建立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客觀、科學地評價武術教學質量。因此高校武術課考試內容中應該逐漸放寬對技擊技術、發力技巧的考核和對武術套路熟練程度的考察,將武術理論知識、武術文化素養以及學習態度也納入到評價標準中,形成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考核體系。
2.4武術社團作用的充分發揮
高校學生社團是以興趣自發結成的小組,和武術課程不同的是武術社團的成員往往對武術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很多高校武術協會往往都是由武術愛好者組建的社團,但是武術社團存在著缺少武術教師專業指導的問題,組織管理松散。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武術社團在弘揚武術文化方面的積極作用,為社團組織的各類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做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團聯合武術課程組織表演、切磋等武術活動,培養武術骨干,在各種儀式性很強的武術活動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武術文化教育,讓學生能夠不自覺地形成武術文化意識,為武術文化的弘揚發揮自己的作用。
3結語
武術,止戰之術。武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獨樹一幟的一部分,是中國深厚哲學思辨、人文精神在搏擊運動中的體現與結晶,反映了中國人愛好和平、修身內斂的人生境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武術文化教育,對弘揚國術和學生優秀人格的養成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尚玢.對高校武術教學中武術文化教育的思考[J].搏擊:武術科學,2013(1):64-65.
[2]楊嘉民.文化大發展背景下高校武術文化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楊嘯原.高校對外武術教學文化傳導問題探析[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1):45-48.
[4]何艷強.武術教育中武術文化傳承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3.
[5]李美蘭.成都市高校公體武術教學現狀調查[D].成都體育學院,2014.
一﹑更新教學觀念,死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誡我們:“希望你們要警惕,在課堂上不要總是教師在講,這種做法不好…讓學生通過自己努力去理解的東西,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東西。”按我們的說法就是:師傅的任務在于度,徒弟的任務在于悟。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廢棄“注入式”“滿堂灌”的教法,復習課也不能老師包講更不能成為老師展示自己解題“高難動作”的“絕活表演”,而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探索活動中實現創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華,提高數學的素養和悟性。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任務是點撥﹑啟發誘導調控,而這些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復習課上有突出的矛盾就是時間太緊,既要處理足量的題目,又要充分的展示學生的思維,二者似乎很難兼顧。我們可以采用“焦點訪談”法較好的處理這個問題。因大多數題目“入手寬,上手易”但在連續的探究過程中,常在某一點或幾點上擱淺受阻,這些點被稱為“焦點”,其余的則被稱為外圍。我們大可不必再外圍花精力,而只要在焦點處發動學生探尋突破口,通過訪談,集中學生的智慧讓學生的思維在關鍵處閃光,能力在要害處增長,意志在細微處磨礪。通過訪談實現學生間師生間智慧和能力的互補,促進相互的心靈和感情的溝通。
二﹑培養學生情趣,提高復習課解題教學的藝術性
在復習時,由于解題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們將解題活動組織的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讓學生領會到數學的優美奇異和魅力,這樣才能變苦役為享受,有效的防治智力疲勞,保持解題的“好口胃”。一道好的數學題,即使有相當的難度,老師要耐心的引導學生積極進入思維狀態,分析解題的突破口,層層深入,是他像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又像一部情節曲折的電視劇,讓那跌起的懸念,叢生的疑竇引誘學生不斷探索問題的最終結論。我們要使學生由“要我學”到“我要學”,課題上要想法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情境,激發熱情,有這樣一些比較成功的方法:一是運用情感原理,變苦為樂學習:二是運用成功原理,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三是在學法上給學生“點金術”等等。
三、嚴格要求答題的規范性,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考試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出現“學而不會,會而不對”的現象,學生往往認為這是自己考試失誤造成的,這實際上是學生思維比較散亂,邏輯推理能力不嚴密造成的。學生思維容易遺漏,推理邏輯不強跟他們平時做題比較隨意,答題直接以草稿形式來完成直接相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注意提高形式的思維嚴密性,這就需要老師在例題及題型的講解要做到相當規范,給形式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時老師平時對學生的訓練要嚴格要求,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增強學生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
四、注意講評課的質量和效率
復習階段總避免不了要做一些試卷,但試卷并不是做的越多越好,關鍵在于做題質量的好壞和收益的多少,老師對試卷的評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不能知識給學生訂正答案。怎樣才能取得好的講評效果,要做好以下幾點:
照顧一般,突出重點
在試卷講評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剖析,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且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試題要特別照顧,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為此,教師必須認真批閱試卷,對每道題的對分率應細致的進行統計,對每道題的錯誤原因要準確分析,對每道題的評講思路精心設計,只有做到評講前心中有數,才能做到評講時有的放失。
貴在方法,重在思維
方法是關鍵,思維是核心,滲透科學方法,培養思維能力是貫穿數學教學全過程的首要任務。通過試卷的評講過程,應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悟性得到提高,對問題的化歸意識得到加強。訓練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不在于方法的羅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對比。從而揭示最簡或最佳的解法。
分類化歸,集中講評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高效課堂 提問藝術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探索知識奧秘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體驗到解決一個個問題后的愉悅感,則對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一、營造語文課堂問答的活躍氛圍
活躍的課堂氣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從課堂教學提問的實際情況來看,課堂教學氛圍可分為三類,即積極(良好)型、消極型和一般型。而現在,大量的課堂氣氛屬于一般型。因此,我們要創設情境,通過積極引導,營造活躍的答問氣氛,使課堂教學氛圍向積極型轉變。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教與學割裂,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靈感的火花。
二、教師要善于處理課堂問題
課堂教學應變能力是一種比較高超的教學藝術。教師如何靈活妥當地處理課堂提問時的偶發事件,不僅關系一堂課教育教學的成敗,而且是衡量教師教學機智的一個重要的標尺。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睂W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不是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師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的“障礙”,形成心理上的“疑惑”。當學生急于解決這些“疑惑”時,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例如,你怎么知道……請你說說為什么這樣認為?如在教學《麻雀》時,引導學生分析句子“他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薄袄下槿刚镜氖歉吒叩?、沒有危險的樹上,既然是沒有危險,又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樹上?”這樣問,學生就把之所以得出這樣結果的原因連接起來,搞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
三、及時反饋課堂問題生成的信息
課堂教學反饋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雙方的各種信息的相互傳遞和相互作用。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調節自己原定的教學設計,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準確、及時地了解各類學生的學習狀況,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體態表情、音調,了解心理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經常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特別要注意判斷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掌握學生做作業的過程;在備課時,判斷新的學習任務跟學生原有知識、能力基礎間的差距,把握教學內容的難度,建立學生認知發展檔案,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在某一知識結構方面的補缺拾漏工作。反饋的層次性還要視教師對不同認識水平、不同個性特點和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信息反饋,這樣了解的情況才具有普遍性、準確性,教師才能運用獲得的正確信息,因人施教,有效地調控教學,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
四、用啟發性的提問吸引學生
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改革中,不少語文教師只注重教學方法的探討與改進,卻忽視了課堂教學語言的啟發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的啟發語言或過于冗長拖沓,或過于含糊其辭,造成語無重點,語意不明,令學生聽了以后摸不著頭腦,回答教師的問題也就無從下手,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課堂知識接受的效率。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師從啟發、提問入手,設計有價值的思考題,才能促使學生積極動腦,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而且積極,課堂氣氛才活躍。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啟發性語言,能加快把知識轉化為語文素質和能力訓練的進程,也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F代小學語文教學更加重視啟發式提問在課堂教學的應用。教師只有在提問時遵循啟發性原則,才能正確地解決老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等關系問題,促使學生獨立思考,使他們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積極主動地學習。
五、把語文課堂真正地還給學生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習慣于“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師講學生聽,課堂缺乏民主,缺少活力,沒有學生積極參與和說話的機會,根本談不上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要把學生看成是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鼓勵他們發問和發言,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例如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你喜歡文中的誰?”學生回答喜歡小白兔,因為它愛勞動。有的同學看到小灰兔的禮貌,愛幫助人的閃光處,對于學生的回答,我們應該給予肯定的回答。把課堂提問權力還給學生,就是要全面改變這種情況,將以教師提問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發問為主,使學生敢問、善問,培養提問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現代教育 教育 大學數學教學 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9-0015-02
一、現代教育與大學數學教學現狀
現代教育中流行著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思潮。功利主義模糊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學生的精神生活、個性特長、道德信念等被漠視,被踐踏。教育的本義是開啟心智、引人向善,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傳播文化、教養人心。[1]教育的功能本質就是延續人類的價值生命,教育的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究其實質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完成。[2]數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子系統,現代的數學教學已不同程度被扭曲為習題演練、考試訓練和獲取高分的機械過程和外在手段。[1]南京師范大學魯潔教授認為,近一個世紀的教育放棄了對學生進行“為何而生”的教育,致力于傳授“何以為生”的本領。教學過程缺乏對數學本質的研究,教學停留在數學的知識和技能上,缺乏對數學人文價值的挖掘,疏忽對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的培育和關懷,讓部分學生“談數色變”, 認為數學課程就是概念、公式、定理的集合,枯燥而又乏味,為此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而文科大學生以為進了大學可以不再學數學,不再接觸數學,也不知道學習數學對自己以后的工作會有何幫助,學習數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考試及格,掙學分,為了順利完成基本學業,他們體驗不到學習數學的快樂。但是,數學作為科學的工具,在人類物質文明的進程中已充分顯示其實用價值。數學更是一種文化,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價值已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而且是一種文化熏陶和素質的培養。數學教育的價值體現在可以通過數學的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數學的終極價值在于,當學生步入社會后,也許很少有機會用到某個數學定理或公式,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和數學的精神一定會伴隨他們一生。在教育是科學性和人文性相融合的今天,轉變教學觀念,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已刻不容緩。
二、人文精神的內涵及重要性
《辭?!方忉專骸叭宋摹敝溉祟惿鐣鞣N文化現象。精神,首先它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然后是能夠堅持某種觀念的一種勇氣,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處理人和物之間的關系的,主體是人。人文精神是指關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以人為中心來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種思想態度,體現在人能否正確對待自我、 他人、社會和自然,是人類不斷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從“自在”狀態過渡到“自為”狀態的一種本事。據人文精神的特定蘊藏及其歷史性、時代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應包括以下內容:以人為本的主體思想、創新精神、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感、平等觀念。它圍繞著“人應該怎樣生活”這個問題,本質上以人為中心,強調人的情感、人的體驗,求善求美,理性兼顧。而數學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都蘊含著培養和發展人的人文精神。數學教人誠實和正直。英國律師至今要在大學里學習很多數學知識,美國的語言碩士導師更愿意招收理工科的學生,還有日本的公務員考試要考微分方程、線性代數等,不是因為這些崗位與數學有很大聯系,而是因為數學中有一種思維品質,就是講道理,講真理,實事求是,追求卓越,經過嚴格的數學訓練的人,能夠養成一種獨立思考而又客觀公正的辦事風格和嚴謹的學術品格,這一點對一個人的成長,比他擁有多少知識更重要。
三、數學教學中注意人文精神的滲透
(一)加強高校數學教師自身的人文素養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而教師的自身素養是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關鍵。教師的學識、能力、性情、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不僅是在教書,而且是在教人,育人,把數學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揭示在學生面前,把教師自身對待數學的態度中體現的人文精神傳感給學生。[3]首先數學教師必須有很深的基本功,精通數學學科的基礎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懂得教材的運用和課堂教學發揮,了解數學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樹立良好的數學教學觀,引領學生走進數學學科及其文化的美妙世界。其次,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數學文化修養,在講解數學的概念、定理、命題時做到準確簡明,無歧義,在證明過程中借助形象生動的描述來完成,使學生養成縝密、有條理、求實、求真的思維方式,做事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與敬業精神。第三,教師轉變觀念,從重視“教”向重視“學”轉變。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中心。數學學習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對定理、結論以及解題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學生具有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一個主動探索的空間,鼓勵學生進行探索、猜想,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甚至是錯誤的想法,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戰勝困難的熱情,從而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寬容學生,杜絕動不動就以考試不合格或重修來威脅學生。一堂課、一個定理、一句話都可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終生的愛。另外,教師的教學設計、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無形中會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挖掘數學學科之統一美
數學美主要表現為數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奇異美,數學之美的真諦,就在于它深刻揭示了自然的規律,它是更深刻地表達著自然之美。數學是如此美妙地體現著抽象和具體的統一,唯一性和多樣性的統一,復雜和簡單的統一,近似和精確的統一。[4]牛頓從力學的角度得到微積分,萊布尼茲從幾何學的角度得到了微積分,結果是一回事。微積分不僅表現在力學、幾何學、生物學、化學上,甚至涉及經濟學、社會學等。微積分統一地表現了眾多事物的變化狀態,而愛因斯坦把似乎全然不同的質量和能量統一起來了。在笛卡爾之前,代數和幾何全然是兩家,幾何的地位大大高于代數,經過笛卡爾的努力,幾何和代數達到了相當程度的統一,才有了解析幾何的誕生。數學高度的抽象性使數學能抓住一切規律的特征,相輔相成,這使數學幾乎可應用于一切科學;數學來自于現實世界,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世界聯系形式的一部分,所以才被應用,才能指導實踐,才能表現出數學的預見性。
(三)把握數學理性精神
數學是人類思維所能達到的最嚴謹的理性,數學科學是培養人們理性思維素質最有意義的學科。[1]數學的理性精神,要求學習數學的人不違背數學的科學規范,客觀、公正、理智,不受感性、情感沖動去判斷是非曲直。數學講求人人平等,它相信邏輯推理的力量,只有老老實實、一步一步地論證、推理、證明,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它容不得急躁和夸夸其談,它需要的是內容的真實、邏輯的嚴密、結構的嚴謹、方法的巧妙、思想的深邃,需要學生分析、歸納、概括和推理才能把握。在這樣的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意志品質會得到很好的磨煉,心理素質也會得到健全。牛頓曾經說過:“在數學中,最微小的誤差也不能忽略。”學習數學,就是培養學生謹慎細心、一絲不茍的態度。數學的抽象性使得學好數學需要高強度的智力活動,數學問題的解決經常伴隨困難,需要勤奮、頑強和相互協作的精神。例如幾何的抽象可能帶來困惑,代數技巧難以捉摸,實數理論很艱深,一般微積分的運算、積分理論、空間理論等讓人感覺畏懼,要解決這些問題,學生會體驗到挫折和失敗,需要堅強的意志去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尋找幾何論證需要的輔助線,探索代數變換的奧秘,把握艱深理論的實質,必須不畏困難,不懼挫折,不怕一時的失敗,砥礪意志,打磨心理品質。同時,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數學的邏輯性需要人高度集中精神,不容許無意注意頻繁出現,相對集中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另一方面數學也是修身的“氣功”,使人出神入化,修養性情。[3]如同M.克萊因所說:“在最廣泛意義上說,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類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提出的問題;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盡力去探索和確立已經獲得知識最完善的內涵。”[5]數學不僅能教人以知識,授人以智慧,給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使人懂得怎樣做人。
總之,人文精神無處不在,數學中的人文精神獨具魅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數學的人文精神,創設一種環境,使大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深刻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和體會文化價值,做一個真正對社會有用之人。
[ 參 考 文 獻 ]
[1] 劉朝暉,黃黎明.現代小學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原理與方法[C].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7).
[2] 檀傳寶.教育是人類價值生命的中介[J].教育研究,2000(2).
[3] 張楚廷.大學人文精神構架[C].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8).
1.合理設置導入環節,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數學課程相對較為抽象。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初中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初中生主動學習和探索。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是引領者,要充分應用各種教學方法,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為形象化和具體化,同時應用多種教學方法建立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加數學課堂教學,并且學會和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其能夠獨立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導入,使教學情境貼近初中生的生活,并且具備感染力,引導初中生學習數學知識。
2.創建學習小組,強化合作交流
新課程標準要求強化學生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生所面臨的難題,一定要深入討論與思索,針對疑難問題應該互相爭論,在爭論的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而合作學習方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分析學生本身的特點,依據學生學習能力水平和智力情況,科學分配學習小組。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在進行合作學習前,要使所有的學生明確相應的學習任務,同時了解合作學習的具體流程,使所有的學生認真參加合作學習。另外,在小組長引導下進行討論與學習,教師也應該參與到各個小組學習中,確保所有的學習小組有效開展合作交流學習。例如,在講“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學習狀況,將學生分成五組,然后各個小組要選定一個代表,對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點進行總結。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搜索相應資料,利用多種途徑搜集知識,然后進行匯總,最終由小組代表完成總結。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強初中生團隊合作意識。
3.創造性運用教材
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實驗教材充分展現了開放性數學教學方法,為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提供多種多樣的資源。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需求,并且從學生實際狀況出發,經過科學的教學加工,將抽象和嚴謹的數學知識轉變成初中生容易接受和便于理解的教學知識,進而使學生完成探索,有效鞏固初中生的基礎知識。例如,在講“平行四邊形的判定”時,教師可以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后提出問題:若是擦去平行四邊形的一半,就剩下了三角形,怎樣才能夠將此平行四邊形重新繪制出來?這時學生要進行思考和討論。在教材中并沒此種設計,教師要創造性地應用教材。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充分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使其認真地學習和參與討論,最終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