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審計學習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一般資料54例患者男22例,女32例,年齡為15歲~74歲。原發病:狼瘡性腎炎6例,魚膽中毒4例,藥物過敏性間質性腎炎4例,藥物中毒9例,妊高征7例,急性腎炎3例,擠壓綜合征2例,大面積燒傷2例,一氧化碳中毒4例,產后大出血6例,急性壞死性胰腺炎3例,孤立腎合并輸尿管結石梗阻1例,甘露醇致急性腎衰竭2例,感染性休克1例。
1.2治療方法①嚴格控制液體攝入量并積極治療原發病和控制感染;②糾正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并以高熱量,低鈉飲食;③血液透析:血透機為德國貝朗機、中空纖維透析器,膜面積1.1~1.2m;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每分鐘400~500ml。血管通路:①直接穿刺周圍動脈和靜脈22例。②中心靜脈留置導管:其中頸內靜脈24例,股靜脈8例。開始為誘導透析連續3天,透析血流量每分鐘150~250ml,透析時間3~4.5小時直至各項指標達終止透析治療指征。脫水量依病情而定。抗凝方法:低分子肝素,對活動性出血或高危出血患者予以無肝素透析或小劑量肝素法。
2結果
2.1急性腎衰竭痊愈42例,6例死亡。后者均系在少尿1周后入院并開始HD治療。治療期間發生出血8例次,低血壓19例次,腎功能恢復并脫離透析時間5~16天,平均為7天,透析次數平均為5.8次。
2.2死亡原因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1例,因嚴重感染、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各1例。
3討論
急性腎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時間內急驟惡化,腎小球濾過率迅速下降至正常的50%,可以出現血尿素氮及血肌酐迅速增高,患者可出現少尿甚至無尿,并可出現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及全身各系統并發癥。急性心力衰竭則是腎功能衰竭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其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原因大都與鈉、水潴留及高血壓有關,此外與毒素滯留、電解質紊亂、酸中毒、貧血、心律失常等因素有關[1]。本組54例患者經積極治療后治愈42例占77.8%,轉為慢性6例占11.1%,其少尿期均>15天。死亡6例占11.1%,死亡率比文獻報道的50%低,可能與本組危重病例少,早期透析有關。本組資料表明,對于急性腎衰竭,首先應明確診斷、達到透析標準時,及早充分的個體化血液透析,應用藥物支持療法積極治療原發病對一些急性腎衰竭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學模式的轉變,血液透析患者治療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延長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2]。我們進行的健康指導方法是采用一對一的個性化教育方法,以口頭講解與文字描述相結合,示教與指導相結合,提問與講解相結合。同時護理人員應該進行正確及時的心理疏導,血管通路的護理,合理膳食,控制血壓和體重,防止感染,按時行血液透析,加強對家屬的宣教。影響腎功能恢復的因素有:腎功能受損程度、受損原因、救治的措施以及血液透析的處方。血液透析是救治急性腎衰竭的有效方法,故細致護理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通過血液透析治療可使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生命得到延長,并有一定的生活質量。確保血液透析醫療安全、提高血液透析醫療質量,是血液透析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所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3]。因尿毒癥毒素及肝素化均可導致出血或使出血加重的患者,在遇到透析后出血不減輕或加重,應在透析結束后加魚精蛋白對抗肝素或使用體外肝素化。若仍不能控制出血或合并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應停止血液透析改用腹膜透析或其它血液凈化療法。血液透析終止的指征:對于少尿型急性腎衰竭患者,透析治療可以每日最小排尿量達800ml作為終止的指標,因為排尿量達到這樣的水平時,患者自身的腎功能通常足以使尿素清除率達到透析治療所能達到的水平。急性腎衰竭的預后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包括高齡、原有較嚴重的基礎疾病、由某些嚴重外傷、感染所誘發的急性腎衰竭以及在此基礎上并發MODS等均可以使病死率升高。對這類患者我們應該應給予高度重視,及時發現并處理誘發急性腎衰竭的潛在危險及并發癥,及早預防MODS,以減少急性腎衰竭的病死率。
【論文關鍵詞】急性腎衰竭;血液透析;療效
【論文摘要】目的:觀察急性腎衰竭血液透析治療的療效。方法:所有入選的急性腎衰竭患者54例均給予一周2次~3次,每次3~4.5h的血液透析治療。結果:治愈42例占77.8%,轉為慢性6例占11.1%,死亡6例占11.1%。結論:急性腎衰竭患者早期及時血液透析治療,有利于減少嚴重并發癥,促進腎功能的恢復,減少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謝文卓.腎功能衰竭并發急性心力衰竭的搶救體會[J].廣西醫學,2006,28(6):851-852.
關健詞:職業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德育教育文化課學習教學策略
一、時時處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一個人只有熱愛自己的祖國,才能立志為祖國效力。所以,每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就要時刻不忘關心和注意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的建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主義歷史觀和愛國信念,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
在講授計算機發展簡史時,不僅要使學生認識到我國研制計算機的時間相對較短,更要通過介紹國內計算機研究歷史,讓學生知道我國在巨型計算機的研制方面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如銀河系列。在計算機CPU研制方面,我國已經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龍芯”芯片,而且“龍芯3號”其低成本、低功耗的技術使國內CPU趕上并超過領先水平。通過這些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激勵學生為我國趕上發達國家而刻苦學習。
在講授計算機軟件知識的同時,介紹中國軟行業的求伯君、王江民等為中國的軟件發展所作出的努力和所付出的艱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生。在講授軟件的版權問題時,讓學生明白使用盜版軟件的危害,使學生了解知識產權保護的意義,不使用盜版軟件,自覺維護正版軟件的利益。
二、發揮教師“教育智蔽”,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在機房上課不同于課堂,班級的約束力小了,學生的自覺性降低了;在微機室吃東西,并將此產生塑料袋、餐盒、果皮等雜物丟棄在桌面上或隱蔽處;屏幕保護出現不文明的用語;部分學生玩游戲不聽課,不按要求開關機。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教學,不斷提醒學生發揮主人翁及小組的協同作用,及時表揚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其次課后有學生及時檢查,輪流值日,把衛生問題、不按程序關機等問題提出來交給學生去討論,教育并引導他們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節課上課前要讓學生看到的是一個整潔的機房,看到的是電腦完好,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第四教師的良好素養,嫻熟、規范的演示,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學演示過程中,教師要規范操作,不能隨意輸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盤”的教學就蘊含著培養學生分門別類地管理文件、為文件取個好名字的好習慣的目標,教師若隨便給文件取個名字,隨便放在一個文件夾里,就會把壞習慣傳給學生,會影響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三、在網際交流中強化網絡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開通,使知識的傳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還十分低下,缺乏信息取舍能力。學生上網很難控制時間,玩游戲,瀏覽一些黃色網站,看美女圖片等等。這些都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產生巨大的危害,嚴重影響其健康成長。這就要求計算機教師要注意采取防護措施,首先要安裝防護軟件。其次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議和網站,第三教師要和學生建立網絡溝通,例如E-mail、博客、BBS等形式。教師在利用網絡時一定要注意提高學生對有害信息的識別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注意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四、提高教師修養,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道德教學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教師進行的,教師的政治意識、思想品德、情感等都會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導向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只有具備專業的學科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發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機智靈活地找準信息技術與道德教育的結合點。
首先,教師要在思想意識上重視德育工作,在行動中把正確的行為示范給學生,樹立榜樣、模范形象。孔子說,“親其師而信其道”,特別是對于新世紀的中職學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觀和立定堅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從眾心理驅使,模仿“偶像行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師自我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模范形象,從一點一滴做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其次,個性化的中職學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虛榮心驅使,往往會在有意無意中導演一場場不良信息行為的“惡作劇”。作為人類心靈的工程師,教師要保持豁達的心胸和采取寬容的態度,對學生如親子般的關不,對不良信息行為循循善誘,才能在教學中實現師生間的“皮格瑪利效應”(“期待效應”)。
五、結語
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內容。現代審計教育必須以社會對審計需求的發展為導向,注重學生專業勝任能力的培養,課程設置要綜合考慮學科發展、專業設置、外部環境等因素,要體現審計學科綜合性與實踐性的特點,既要有寬闊的視野,又要站在學術的前沿,突出體現現代審計對信息技術的需要。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隨時關注審計領域的發展動態,緊跟當前審計理論與實務發展的步伐,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及時補充新的教學內容,以提高教學質量,并適當引入具有創新性、前瞻性的課程。審計學專業教學內容應包含審計基礎理論、審計技術與方法、審計實務等方面,以及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這三大主體審計的內容、方法和程序,適度地融入管理審計、績效審計、工程審計、計算機審計、環境審計等內容。
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結合我院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設計了包括通識教育課、專業課、實踐環節三大板塊的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通識教育課和專業課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部分。通識教育必修課主要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設置,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通識基礎課(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應用文寫作、大學英語、大學計算機基礎、大學計算機程序設計(VF)、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等),以及體育、軍事理論課程、形勢與政策、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大學生學習與心理指導等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按人文素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素養教育、健康教育、創新創業實踐教育6大模塊設置,學生每學期至少選修1門課程,學有余力者可以多選。專業課遵循“先基礎,后主干”“、先理論,后實務”的順序,設置為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和專業選修課三部分。由于審計人才的知識結構要求熟悉會計專業知識,掌握計算機、法律、經濟管理等相關知識,為此我們設計的審計學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括會計學基礎、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財務管理、宏觀經濟學、市場營銷共計9門課程。審計學專業的專業主干課包括財務會計、財經基本技能、高級財務會計、審計學基礎、金融學、會計模擬實訓、稅法、審計實務、會計軟件應用、成本會計、金融企業會計、計算機輔助審計、投資學共計13門課程。其中,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投資學等課程是結合我院金融行業背景而設置的課程,不僅體現了行業差異性對審計工作的要求,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我院審計學專業的辦學特色。審計學專業課程體系還應體現各個行業對審計人才的不同要求。為此我們設置了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內部審計、政府審計、金融審計、審計案例分析、審計英語、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專業選修課。學生可根據個人的興趣志向以及就業方向,采取“三選一”的方式,從12門專業選修課程中選修4門,學有余力者可以多選。審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由課內實踐(實驗、上機等)、校外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調查、軍訓等項目構成。實踐教學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要形式,應該貫穿于審計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
審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我院審計學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采取以下三種形式:①審計實驗。為配合審計學專業的課堂教學,我院在校內建設了手工和電算兩個審計實驗室。手工實驗室主要用于訓練審計程序、方法等內容。實驗時,學生每人領取一份用檔案盒存放的模擬企業賬套資料(以前做會計模擬實驗時形成),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制定審計方案、實施抽樣審計、形成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等一系列手工操作。電算實驗室配備了專業的審計軟件,學生借助于模擬的數據資料開展社會審計及企業內部審計,提高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實際操作能力。②案例教學。實施案例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審計社會責任的感性認識,是培養審計學專業學生實務技能的重要手段。通過案例教學,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彌補教材的不足,有利于鞏固和深化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③審計實習。審計實習通常在校外進行,使學生通過接觸社會,深入地了解審計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綜合考慮各審計機關、各單位審計部門和社會審計機構的特點,我們認為實習基地主要應建在會計師事務所,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夠接觸到各行各業、各種各樣的審計業務,可以盡早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審計工作。
本文作者:劉東輝盛永志作者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
【關鍵詞】 審計;案例教學;實踐教學
審計課程是一門相對來說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內容復雜且抽象,課程中涉及到的定義、術語和技術規則等條條框框的東西非常多,對于初學者來說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難度,就使得審計課程一貫給人留下枯燥難懂的印象。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多側重理論知識的講授而偏輕實務技能的培養,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教學也缺乏必要的案例和實踐,使得審計教學質量不高。在經濟全球化、高新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國的新會計和審計制度已推出,審計環境日趨復雜,這些因素對會計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挑戰。審計學課堂教育的不能與時俱進,就更加深了審計理論與實務之間的裂溝,審計課程的特點和重點就是要突出其實務性,為了更好地在課堂理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務技能,必須合理地采取案例教學方式和合理開展實踐教學。
一、合理地選擇案例并建立審計案例庫
審計案例最好是根據來源于審計實踐的第一手資料提煉并整改潤色而成。來自于審計實踐的審計案例會更加通俗易懂,可以加強學生對工作底稿和審計證據等內容的了解,也會讓學生更有積極參與案例分析和討論的興趣。作為教師,有機會應親身參與會計師事務所與政府審計機關的審計實務工作,既可以獲得實際工作底稿等實際審計的具體案例資料,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實務操作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參考國內外專家的審計案例書籍和國內外知名事務所網站上公布出的案例,還可以收集財政部、審計署、中注協、證監會公布的處罰公告中涉及財會方面的案件并將其整理制成適用的案例,形成案例庫。
另外,審計教師還應開拓視野,關心國際、國內的政治經濟氣候、資本與證券市場。可以從財經媒體、報刊雜志和網絡上查找新聞并探索其暴露的問題并做成案例,在收集資料時要注意不能只停留在記者的報道和網絡數據上,應該有自己的專業分析。可以引導學生去網絡和報紙上收集各類資料、關注證券市場實事要聞、分析上市公司年報、看相關的評論報道,讓學生把相關公司的各年度年報數據都拿出來分析,獨立判斷事件的真偽,既可增強審計案例教學的生動性和互動性,又可鍛煉學生的會計審計實務操作技能和獨立判斷能力,還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可讓學生實際調查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同時請被調查單位來評判學生建議的可行性。
為了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每章每節最好都有一個案例做引導。案例的選擇應與課程密切相關,結合審計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具有基礎性和代表性,可以用來解釋某一個或某幾個知識點或原理性內容。在案例的選擇上,要注意內容比較新、完整且長短適中,適合該章的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案例的把握水平和自身的分析能力有差異,內容的選取要讓學生有可思考性,要結合學生的層次以及接受水平來選擇,綜合性和深度都要適當,以便能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充分討論,對教學起到理想的促進作用。
二、案例教學時需注意的問題
(一)課堂討論方式
1.大型案例不一定適合于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如果課時充足,也可安排專門的案例分析與討論課,做深度分析。建議教師把編好的案例提前一周發給學生做準備,讓學生在課堂討論之前先熟悉案例做好預習工作,對案例分析有大致的思路并做出初步分析。也可以由老師定題,將案例分析布置成作業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資料,分小組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并在課堂上討論,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積極性,自學審計案例還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中小案例比較適合課時有限的課堂教學。教學中,應注意適時穿插引用簡短的中小案例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可運用由多個小案例組合成的綜合性審計案例來說明審計證據的收集、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和審計報告的完成過程。案例分析要盡量地符合中國實際。
3.在課堂討論中,案例討論可采用分組討論的方式。一般的大型審計案例都比較難,讓初學的學生一個人獨立回答比較困難,可對全班學生分小組,讓其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組選派代表上臺對討論的結果進行系統闡述,其他組成員可以提出問題來反駁,教師最后做點評和總結。在案例討論中,教師要注意駕馭課堂教學進程,維持討論秩序、把握討論方向,引導學生從正、反兩方面提出各種問題,并逐一進行分析與討論。為了督促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討論,可以要求學生將討論內容及過程做好記錄并最后提交一份完整的案例分析報告上交,教師對其進行評分,評分結果計入平時成績。在這樣的案例討論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總結案例涉及的主要知識點,總結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對各種分析思路進行點評,所以除了應當具備準備和組織案例討論教學的能力外,更應當具備將理論和實踐進行貫通和融合的能力。
(二)多媒體手段的使用
審計課程比較抽象,理論性強,如果要配以案例教學的方式,則多媒體教學手段必不可少。利用多媒體、網絡通訊等手段可使教師的課堂講解更直觀、內容更豐富且更具有吸引力,可促使學生學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刻。不論從理解或記憶的角度來看,多媒體教學都能達到良好的輔助教學效果,它能實現傳統的課堂教學所無法實現的生動效果,還可以增加每節課的信息容量,提高課密度,使授課內容達到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達到的飽和度,可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新意識。
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問題:一是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學生往往反感排版密集的文字版PPT,最好能“刪繁就簡”,把教學內容用文本、圖像、聲音、影畫等形式進行有機組合生動地呈現出來,通過借助多媒體使教學內容實現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這樣既可避免滿版的文字或表格給學生造成視覺壓力,也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上,它只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輔助工具,還應與教師的講授和板書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效果。
盡管多媒體教學有它獨到的優勢,對其還是應采用一分為二的方法來看待。多媒體工具畢竟只是一種教學輔助工具,太多種媒體的介入可能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導致學習效果不好,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而使其成為教師的“負擔”。要做一個圖文并茂的生動課件,開展多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會對教師提出很高要求:教師必須擅于運用office軟件,能熟練掌握類似visio這樣的繪圖工具,最好還會制作flash;教師還應該擅于搜索所需的資料,能很快地查找到自己所需的任何相關背景資料。
教師還應有快速反應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能快速辨別出所接觸的眾多信息中是否有信息需要保留和分析,是否與所授課程有關。繁重的教學與科研任務使得教師們無暇鉆研多媒體教學設計和分析那么多的信息資料并改造制做為授課所適用的資料。如果過于強調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會導致教師教學負擔的加重,可能會削弱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三、審計實踐教學的開展
單純的審計案例教學雖然有利于學生增加實踐經驗,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卻仍不能使學生身處真實的審計工作環境中。除了案例教學和多媒體工具的使用之外,還可以恰當的安排一些實踐性教學模式,如審計模擬實驗、親身到事務所實習等模式,以強化審計案例教學效果。審計學課程實踐性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審計模擬實驗
審計實驗能夠使學生從感性上了解審計的具體操作,使學生在掌握了一定審計理論的基礎上,在實驗室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來籌建校內審計模擬實驗場所,模擬審計場景,為實踐教學提供相應平臺。審計模擬實驗場所的建設包括硬、軟件建設。現代化的硬件建設需要配備一定數量和質量的計算機,需要學校各部門的通力合作,應有高標準要求。軟件建設是指需要購買一整套專用的審計實驗課軟件。在進行模擬實驗時,讓學生通過計算機抽查被審計單位的憑證、賬簿、報表及其他資料并編寫審計工作底稿,使其對審計中會接觸到的原始資料產生直觀認識并切實體會到如何開展實際的審計工作,可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審計實習
為了讓學生真正學好審計學這門課程,學校必須提高對校、內外實踐性教學基地建設的認識,適當增加資金投入。努力爭取與會計師事務所及內控較好的大中型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甚至可以自辦事務所安排學生實習,這樣在校內和校外建立審計實習基地,就可更好地培養鍛煉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學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給學生安排為期一個月左右的課程實習,實習課程也計學分。在實習單位,應在指導老師的直接監控和指導下,以學生直接充當審計人員的角色來操作為主,這樣可以檢驗其動手能力與獨立判斷能力。也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平時做審計實驗的時候,每個學生一般只能夠接觸和處理到審計實務中的某部分流程,如果能在事務所實習,則可讓學生參與對公司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個審計流程,可以讓學生對審計流程有個整體的把握,這對理解和掌握審計相關知識會很有幫助。
(三)審計方向畢業論文
在課程結束的時候,可以由教師將本學科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或值得寫成論文的問題形成論文題庫,交由學生選擇寫成論文,并規定每個學生的論文選題不能重復,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一個論題。也可以將實習與畢業論文相結合,讓學生在實習單位就實習的情況做畢業論文,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審計實務的理解,使理論與實際更好地結合。
參考文獻
[1]梅丹.我國高等審計教育改革探討――兼談南開大學審計教學的發展[J].教育財會研究.2009(3):53~56
[2]張雪梅.審計教學中的研究性教學方法探討[J].會計之友(上旬刊). 2008(4):70~72
[3]郝曉雁,辛旭.審計學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月刊. 2007
摘要: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不能適應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需要,因此,對內部審計人員應進行后續教育。但要保證后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必須科學安排教育內容,靈活選擇教育方式,并強化其領導和管理。
關鍵詞:內部審計人員后續教育內容方式管理
后續教育,又叫“繼續教育”,是對專業技術人員不斷進行知識、技能的更新和補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創造、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術、職業道德水平,完善其知識結構的教育。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五條指出:“內部審計人員實施后續教育制度”。這無疑將促進內審人員素質和內審工作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但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科學安排后續教育的內容
內審人員后續教育的內容,是內審人員進行學習的客體,是其豐富新知識、提高業務能力的主要信息來源和實現學習目標的基本保證,其安排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壞。在確定內審人員后續教育內容時,首先要考慮內審人員的職業特性,通過廣泛征求意見,明確內審人員需要學習什么。其次要考慮內容的實用性,保證學有所用,學能以用。第三要考慮不同內審人員的理論和業務水平、工作經驗、所在行業或單位的特點等,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閱歷、不同行業的內審人員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后續教育方式。只有這樣,才能使后續教育產生廣泛的認同感和強烈的號召力,才能保證后續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從總體上來講,目前的后續教育內容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計算機知識的教育。目前在國際內部審計工作各個環節,已經普遍運用了計算機審計手段,并將一些審計軟件、計算機測試技術運用到審計實務中。但在我國仍有很多內審人員不熟悉計算機的應用,能利用審計軟件開展審計工作的人就更少了。因此,應加強對內審人員進行計算機知識的培訓,讓他們熟練掌握計算機的一般知識和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操作,掌握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審計和借助計算機審計軟件來開展內審工作。通過培訓,造就一批能運用計算機審計的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使內審工作跟上時代步伐,以提高內審工作效率和質量。
2.審計新知識、新技能的教育。隨著改革開放和內審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成熟,對內審的要求越來越高。內審的作用從局限于監督與評價逐步向風險管理和促進單位發展轉移,審計范圍不斷擴大,審計方法不斷創新。內審人員只有不斷更新審計理論和實務知識,掌握先進的審計方法,并及時運用于內審實踐,才能適應時展和內審要求的需要。
3.相關政策法規的教育。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市場經濟越發展,法制就越健全;而審計工作本身是一項政策性、專業性非常強的業務工作。如果內審人員不能及時掌握相關政策法規的變化,不僅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質量,而且還會增加審計風險,影響內審工作地位的提高和內審作用的發揮。因此,內審人員必須及時掌握國家有關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變化,切實保證依法開展審計工作。內審人員應熟悉掌握的政策法規主要包括審計法規、會計法規、稅收法規、財政金融法規等。
4.審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教育。國家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第七條指出:“內部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嚴格遵守內部審計職業規范,忠于職守,做到獨立、客觀、公正、保密。”中國內審協會也頒布了《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但在內審實際工作中,內審人員不依法認真履行職責,不堅持原則,隨意泄漏所知悉的資料,甚至、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嚴重地影響著內審工作的質量。因此,在后續教育中強化職業道德教育,促進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5.相關管理知識的教育。現代內部審計的目標是側重于促進加強管理、提高效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求內審人員掌握現代管理的相關知識,也只有這樣,內審工作才能夠上臺階、上層次。內審人員應掌握的相關管理知識主要包括會計知識、戰略管理知識、財務管理知識、市場營銷知識等。
總之,后續教育的內容應突出兩個字:“新”和“實”,必須內容新穎和實用,內審人員應做到自己缺什么就去學什么,學了什么就要能夠在工作中用什么,充分保證后續教育的有效性。
二、靈活選擇后續教育的方式
后續教育方式的選擇是否靈活、合理,直接關系到后續教育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也直接影響到教育效果。選擇教育方式,既要考慮其對內審工作本身的沖擊,單位經費的保障程度,還要考慮內審人員的素質高低,單位領導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度等因素,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筆者認為,為保證后續教育的質量和效果,除采用傳統的集中統一培訓上課這種模式外,還可采用以下方式:
1.由內審協會或審計學會牽頭舉辦研討會,針對改革中的審計理論和實務問題,組織同行業和同學科中理論基礎好、學術水平高、工作經驗豐富的內審骨干力量進行深入探討,并將成熟的討論結果采用合適的途徑傳播。
2.組織內審人員到內審工作有特色的地區或單位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也可出國考察,以不斷借鑒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
3.請有關專家學者到本行業或本地區舉行報告會或專題講座,介紹審計理論、審計實務或審計法規的最新動態和發展前景。
4.充分發揮網絡快速傳遞信息的優勢,努力辦好內審網站。
5.辦好內審刊物,鼓勵內審人員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撰寫學術論文。
6.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內審人員參加各類資格考試。
我國法務會計建設的必要性
由于現代會計只注重如何用特有的專業術語來表達復雜的經濟行為,而現代審計又只注重財務報表是否按公認會計準則編制,并也用相同的專業名詞來解釋他們的審計工作,這就使普通公眾難以理解這些用復雜會計、審計語言表達的經濟行為,從而為進一步通過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的經益增加了障礙。因此,如何在復雜的會計、審計語言與法律之間架設一座溝通的橋梁,便成為當務之急。法務會計的應運而生,解決了復雜的會計語言與法律之間的溝通問題,為妥善處理與會計有關的法律問題提供了一個極為有利的工具。法務會計主要存在于三大領域:
(一)企業、事業單位。該領域中的法務會計的主要職能是使企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行為符合國家現行法律,在遵守或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尋求本單位的最大財務利益,并能運用法律的武器進行交涉以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二)社會服務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都是法務會計應用的重要部門。在這些機構中,活躍著一批經過國家有關部門考試、考核并具有資產評估、稅務、證券評估等資格的法務會計人員,他們依據各種法定經濟標準和規范,通過檢查、分析、認定之后所出具的報告自然具有法律效應。
(三)司法機關及國家審計部門。司法機關的司法會計也是法務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司法會計在偵查、審理
交易糾紛、貪污受賄等經濟案件時,都要涉及被審查單位的會計資料及會計人員。這就要求司法會計人員不僅要精通法律,還要有會計、審計知識,才能勝任。國家審計機關和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也應該是既熟知國家、企業內部有關審計法律,又懂會計、審計的法務會(審計)人才。
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素質的要求
從事法務會計的人員必須具有一系列的知識與技能,才能有效地進行財務調查。這不僅包括會計知識,而且包括經營知識和法律意識。具有這些技術,法務會計人員才能夠進行調查、分析、報告,并對舞弊以及白領犯罪調查的財務方面進行作證。在很多情況下,可能會要求法務會計人員對刑事案件中的舞弊或者民事案件中的財務損失進行量化。因此,法務會計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至少應包含以下七類:會計、審計、知識;辨別舞弊的技能;相關的法律知識;對人的心理和動機的理解力;調查的精神狀態和職業批判的懷疑精神;溝通技術;對計算機的信息技術的掌握等。
從事法務會計的人員還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獨立敬業精神。法務會計人員必須在行使其職能時保持客觀、公允、真實、合理、合法。這就要求其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嚴謹的治學態度、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和敏銳的洞察力。除此以外,自律、保密、定期接受后續教育、合理收費、公平競爭等方面也是從業人員不可或缺的素質。獨立與保密是密切相關的,也是從業者綜合素質的體現。
法務會計人才培養方案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入WTO的需要,盡快培養出一大批既精通會計又熟悉相關法律,既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又有獨立敬業精神的法務會計人才。
(一)設置法務會計專業
目前,在國家教委會公布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有經濟法、會計學、審計學等相關專業,但尚未有法務會計專業。國家教委應盡快組織法務會計本科專業的申報,鼓勵那
些已開設了會計學、審計學、經濟法專業的高校積極申報法務會計專業。
1.課程結構與課程設置。課程設置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部分,理論教學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法務會計專業實現本專業培養目標而設置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如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管理學、基礎會計、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學、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財務審計、法理學、法律倫理、司法會計、經濟法、稅務會計或稅法、國際稅收(法)、民法、刑法、犯罪學、邏輯學、心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證據調查學等。
法務會計專業選修課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據專業需要設置的選修課,如:應用文寫作、公共關系學、證券投資、稅務會計、審計實務、保險法、勞動法、仲裁法、金融法、破產法、刑事訴訟實務、民事訴訟法實務、經濟法案件偵查等;另一類是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其適應能力和提高其文化修養而設立的校內選修課或公共選修課。這類課程涉及領域較為廣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
2.實踐教學環節和課外實踐安排。實踐性環節是培養高質量法務會計人才的重要教學環節.實踐性環節可分為不定期實踐性環節和定期實踐性環節兩個部分。不定期實踐性環節,主要是配合理論課程進行的案例調查 、案例討論、模擬法庭辯論、專題研究報告等;定期實踐性環節,是在學生學完了基本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在本科第三學年安排專業實習、第四學年安排畢業實習和做畢業論文。
畢業實習過程中,將學生分別安排到法院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際工作鍛煉。其間,學生應在律師和注冊會計師的指導下,參與一到兩個經濟案件的調查、取證、審理和撰寫報告工作,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中去。畢業論文階段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法務會計的某個研究領域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最后撰寫一份1.2萬字以上的畢業論文.
3.教學改革與創新。本專業除了傳授知識技能外,應強調對學生分析能力、合作與研究精神的培養。課程側重財務法律管理技能、財務決策、金融調查創新和風險管理等方面內容。授課方式采用理論講解、課堂討論和案例分析相結合。案例式的教學創新立足于財務金融與法律會計交叉領域,使學生通過系統的學習以及與業界專家的研討和案例模擬分析,達到理論扎實、業務熟練的實戰目的。
在課程之外,本專業還應設計大量應用性課題的講座,內容緊扣法律和會計領域的前沿動態,使學生了解國內外最新投融資犯罪領域和會計審查領域內的發展狀況。如刑事訴訟實務、仲裁法、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調查、稅
法和稅法犯罪調查、破產法和破產管理人制度、電子商務欺詐和計算機犯罪、刑事訴訟實務、民事訴訟法實務、公司財務報表的閱讀和分析、法律與公證實務、經濟法案件偵查等。
法務會計是一個復合型學科,同時涉及會計、審計、法律、管理、金融等多個領域。法務會計師的知識結構就像一個二層的大蛋糕;最大的底層是堅實的會計專業背景;中層部分是包括審計、內部控制、風險評估和欺詐調查在內的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小的上層部分是對法律環境的基本了解;蛋糕最上面的糖果則代表較強的溝通技巧,包括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面向21世紀的大學本科會計教育目標應該是培養熟練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又具較多相關知識的應用型、通用型專業人才。
(二)加快研究型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
目前在研究生培養中,法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還幾乎是空白,應盡快設置法務會計專業碩士點,或在現有會計學專業、法學專業碩士點以及會計學專業博士點上設置法務會計研究方向。對于報考法務會計專業研究生的學生要有資格限制要求具備會計學專業或法學專業學士學位,在職報考的學生要求具備律師或注冊會計師資格。這些研究生在讀期間除了學習有關法務會計專業研究型的理論課程外,主要從事法務會計的理論與實務研究,通過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碩士學位論文研究或通過兩年左右的博士學位論文研究,使學生對法務會計的某個領域有比較深入的研究,并初步具備專門從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和實際操作的能力、這部分學生畢業后可作為業務骨干盡快地充實到法務會計教學、研究和實務工作第一線,以推動我國法務會計工作的開展。
論文關鍵詞:審計案例 課堂教學 實踐 模式
論文摘要:目前傳統的審計課堂教學普遍偏重對審計理論的講授,缺乏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培養高素質審計人才的需要,審計教育改革也就成為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以傳統審計案例教學模式的缺陷為切入點,對傳統案例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并構建審計案例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課后的實踐教學,使審計案例教學得以廣泛應用和推廣成為可能。
0 引言
審計學課程是會計學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該課程體系中既包括審計的理論又包括了審計的實務,課程的技術性及實踐性極強。審計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審計基本理論,掌握審計的基本技能和方法,理論結合實踐,提高學生應用能力。但由于審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學生看來比較抽象,難以理解,要求學生對會計知識有較好的靈活運用的能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為提高審計課程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對傳統理論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把案例教學進入課堂教學過程中。
1 審計案例教學實施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經過實踐,發現審計案例教學法的實施仍有如下問題:
(1)審計案例的選用不恰當。
目前課堂教學的案例均存在著針對性不強,不夠系統的問題。教師們在備課時所選用的案例多半都是國外的案例或者是上個世紀的案例,要么不能夠有效的跟中國實際相結合,要么就是與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不相符,而且很多只注重了會計實務的考核,反而忽略了審計的實務操作。
(2)師資能力不足。
進行案例教學需要授課教師具有淵博的專業的學識、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但現實情況是,目前高校的審計授課教師大多缺乏審計實踐經驗,不了解審計的實際工作流程和技巧,很難將較為抽象、晦澀難懂的審計理論放在實際例子中使之具體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這是審計課程枯燥、難懂、難學的原因之一,也是制約審計案例教學實施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3)學生不習慣、不配合。
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學生不僅積極性較差,而且市場經濟的商業化氣息更使學業也帶上了某種功利主義色彩。學生們學好一門課程通常有種種目的,或是為了拿到高分,或為了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這導致學生注重追逐高分而忽視能力的培養、注重死記硬背而忽視知識的靈活運用。其結果就是案例教學的參與熱情不高或參與了也不配合,導致教師的提問、啟示、分析、點評全成了唱“獨角戲”,最終又回歸到傳統教學模式的老路上。
2 審計案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
(1)精選審計案例,建立審計案例庫。
審計案例一般可分為審計理論案例和審計實務案例,前者一般可獨立成例,側重于對審計理論的闡釋,不需要有較多的審計實務經驗,教師可以通過查閱中、外文獻資料,搜集電視、新聞等媒體報道,或瀏覽相關網站等方式收集;后者則需要具備較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對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業務較熟悉,并具備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能力。這部分案例最好是根據授課教師本人的親自實踐編成,或由授課教師對來源于審計實踐的第一手資料加工、整理,使之符合教學要求。總之,審計案例的編寫不能僅靠若干個教師的個人努力,更需要大家齊心協力、集思廣益、互通有無,建立比較成熟、系統的審計案例庫。
(2)科學設置課程,保證充分的課時。
目前,審計課程并沒有象會計課程那樣,分為初級、中級、高級會計等不同級次,以反映教學內容的不同難度,而在實際中,由于課時、專業、學生層次等的不同,授課教師經常將同一門審計課講成審計基礎與原理、審計技術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等多門課程。建議獨立開設審計學原理,以講授最基本、最必要的審計基礎理論,其課時應盡量壓縮;再單獨開設審計案例課,其課時應充分保證課堂討論的需要。兩門課程之間應注意適當銜接。
(3)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師資水平。
針對審計教師大多缺乏審計實踐經驗、實際動手能力差的現狀,建議采取以下多種途徑提高師資能力和水平:①鼓勵教師每隔二年或三年,即運用一學期時間到大型企業的內審部門、會計師事務所或政府審計機構做兼職或脫產實踐,以增強實踐經驗。這要求改變以往主要以課時考核教師工作量的做法,適當壓縮課堂教學工作量,增加一定的實踐工作量。②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鼓勵教師參加CIA(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或CPA考試,取得CIA或CPA資格。③通過網絡培訓等方式,補充專業理論方面的新知識,了解市場環境變化給審計帶來的影響。④適時聘請實務經驗豐富、業務素質過硬的審計實務高手來校進行專題講座。只有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審計案例教學有了好的“牽頭人”、“領航人”,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4)改變考核方式,獲得學生認同。
傳統審計課程考核主要采取帶有標準答案的期末閉卷考試形式,平時成績形同虛設,期末試卷的卷面成績幾乎決定了審計課程的最終成績,這種考核制度不能不導致學生“唯分是圖”。以我校為例,專業必修課的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為3∶7,而平時成績主要依據平時到課率、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情況等打出,學生之間分數幾乎沒有差別,根本無法反映課堂討論情況,更沒有包括審計實驗、實訓等環節。建議改變傳統的審計考核形式,專門給課題實踐成績一個固定的比例,在平時成績、課堂講授、案例研討、審計實驗等之間建立一個合適的比例。相信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考核方式必然會導致學生對能力的重視,最終引起他們對審計案例教學模式的傾心認同。
3 課堂案例教學建議模式
(1)課堂講授方式。
以學生為講授主體,教師進行總結。例如在審計理論課之后開設的審計案例分析課程中,教師提供國內外發生的一些典型審計案件,讓學生以課程小組為單位,選取某個案件,查找相關資料,小組內進行討論、分工協作,并推選代表在課堂上進行該案例的分析。教師對整個分析過程及問題進行概括總結,幫助學生將審計理論與審計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討論方式。
該種教學形式主要運用于審計實務部分的課程講授。為使學生充分領會及掌握會計報表審計及審計意見出具類型等知識點,教師根據教學要求編制不同內容的審計案例。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分別編制采購與付款循環、銷售與收款循環、生產循環、籌資與投資循環、貨幣資金及會計報表審計等不同內容的綜合性審計實務案例。在案例編寫過程中,力求既與課程知識點相結合,又貼近實際的審計工作,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修訂。在教學使用時,為節約時間,可以將審計案例提前發到學生手上,讓課程小組先進行課下討論。課堂上再組織案例討論,然后教師抽選某個小組進行課堂發言,其他小組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可以就關鍵問題或容易產生混淆的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教師最后對整個過程進行講評,對案例分析結果進行總結,并就學生們在分析中存在的問題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評。 轉貼于
(3)案例情景模擬形式。
即借助模擬現實場景,通過設身處地、寓教于樂的教習方式來強化學生對審計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主要運用于審計理論課程后的綜合案例分析課程。在實際操作時,讓每個課程小組編制一個5-10分鐘的審計案例情景劇,在劇情中穿插一些違反審計準則的錯誤行為,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模擬演示該案例。其他小組則以搶答方式指出情景劇中的問題,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在案例考核時,可以從內容、表演、參與情況等幾個方面對表演小組予以評價,從搶答情況及指出問題正誤方面對其他小組作出評價。在教學實踐中,學生所模擬的案例情景涉及到業務承接、職業道德、貨幣資金審計、存貨審計等諸多方面。角色涉及被審計單位經理、會計、出納等不同崗位職員及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項目經理、注冊會計師、審計助理等不同層次審計人員。
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情景表演時小組全員參與,問題搶答時全班參與,既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又調動了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又在輕松的環境下達到了掌握知識的目的。在前述教學形式過程中,教師的引導、總結與評價是極其重要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案例上,而是要通過教師的總結,將案例分析的目的定位在對相應的審計理論的理解上,以及具體審計技術、審計方法的掌握上。
4 課后實踐教學
(1)校內模擬審計。
模擬審計是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對審計實踐各環節的一次綜合模擬。目的是為學生創造一個極為方便的接觸實際的條件,使學生無須走出校門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體驗到比較系統、全面的審計工作全過程,掌握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程序和具體方法,有利于加強對審計基本理論的理解、基本方法的運用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將專業理論和審計實務緊密結合。
校內模擬審計包括兩個部分:手工審計模擬和計算機審計模擬。其中,手工審計模擬主要是結合審計學原理、內部控制、企業財務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專業主干課的學習,重點模擬審計技術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審計模擬中使用的指導教材可以是教師自主編寫的教材,強調審計檢查、計算、分析程序的基本功訓練。模擬實習資料取材于公司的實務,并根據其大量真實的核算資料分析、篩選、增補而成。要求審計實習者完成財務報表審計的基本程序,即從取證到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直至撰寫審計報告,完成審計工作底稿歸檔的全部過程。學生的模擬實習安排在大四上學期進行,共安排8周的時間。這為沒有真正接觸過審計工作,對審計中的審查程序、專業技術方法、職能崗位缺乏感性認識的學生提供了極好的鍛煉機會。計算機審計模擬則是模擬操作相關審計軟件,要求學生完成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的編制復核、整理任務,掌握相關審計證據的獲取方法,模擬審計檔案的歸檔管理。當然,這部分也可以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起到理論結合實踐的效果。
(2)校外審計實習。
審計實習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實現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一方面通過在校期間階段性的審計實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實際相結合,及時了解課本理論與現實工作的差異,彌補理論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畢業實習是學生就業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可以讓學生熟悉將來可能承擔的工作,盡快把知識轉化成生產力。
審計實習包括在校期間階段性實習和畢業實習。其中,在校期間階段性實習主要是根據本課程的進度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及興趣取向,將學生分批、分期送入審計實踐基地接觸真實審計實務;畢業實習則是在畢業前(一般在大四上學期期末安排兩個月時間)安排學生實習,可以由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到實習基地參與審計,也可以由學生自己選擇實習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期內,每位學生至少參與一個完整的審計業務,從而切實提高其對審計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
參考文獻
[1]汪燕芳.審計案例教學模式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1).
關鍵詞:審計模擬實驗 教學內容 教學環節 教學設計 教學組織
隨著國家對學科專業設置的改革,雖然各大財經類高校已普遍重視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的研究開發與實施,但未能重視對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設計與組織的探討,更不用說投入足夠的資金、人力進行開發研究與實施了。因此,探討關于會計學專業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如何設計得巧妙合理,如何組織得高質高效就顯得十分重要,其意義在于:第一,對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審計模擬實驗課程在明確教學目標、梳理和規范教學體系、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方面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第二,對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審計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為審計學課程是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先導課程,后者的教學需要在前者理論知識良好掌握的前提之下,對理論知識進行模擬實踐與運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審計學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會計學專業知識體系進行構建,完成本科學習任務。本文主要從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及環節的設計與教學的組織管理這兩個方面展開討論。
一、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課程性質
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是會計學本科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也是一門集中實踐教學課程,學生能夠根據每個實驗項目的資料,運用審計的原則和方法,親自進行審計程序和步驟,進而培養學生洞察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技能;提高學生判斷能力、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理解所學理論打下堅實的感性認識基礎。該課程主要是對審計實務工作中從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簽訂到審計計劃、實施、報告的整個過程開展模擬操作,使學生在實驗環境中模擬操作審計業務,從而間接接觸實際、認識實踐,進而提高審計實務工作能力。
二、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難點
(一)教學內容及環節設計。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是教學成敗的首要難點。從審計教學的實踐來看,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規劃在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審計專業教師應按照規定程序收集、整理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所需資料,力求設計與安排具有代表性的實驗教學模塊,使之符合經濟業務的真實性、邏輯性、全面性。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知識涉及面廣、時間跨度大、技術性強等特點對教學資料的準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為止,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材仍然較少,教學內容相對簡單,難以適應審計實務發展的需要。
(二)教學組織與管理。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與組織方面往往缺乏創新性。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時,往往將自己的觀點、做法直接灌輸給學生,將實習過程簡單化,整個模擬實驗的過程相當于一次理論課的教學,學生盲目被動地編制最終需要的審計工作底稿等材料,在實驗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創新性。
因此,教師需要:第一,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篩選,安排代表典型經濟業務的、緊密結合實際工作的實驗內容。第二,對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環節進行合理的設計與組織,使之符合學生掌握知識、探索知識、提升能力的學習規律,以期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
三、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內容及環節的設計
(一)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求。第一,按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組織教學,內容充實,能反映學科前沿知識,及時更新課程內容,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于一體。第二,綜合性實驗比例達100%,注重利用科研成果更新實驗教學內容,能進行開放式教學。第三,課程組織與安排能理論聯系實際,課內課外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寒暑期的相關實習(比如到會計師事務所實習)、社會調查以及其他實踐活動,不僅為學生盡早熟悉社會實際會計、審計實務工作打下基礎,更為畢業之前要完成的本科畢業論好選題方向及論據搜集等鋪墊。審計模擬實驗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簽訂、審計計劃工作、審計技術與方法、風險評估與應對、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生產與薪酬循環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貨幣資金審計、終結審計與審計報告。
(二)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環節的設計要求。教師在篩選了難度深淺適宜的實驗內容之后,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邏輯體系清晰、符合教學規律的實驗環節就顯得十分重要。本文提出以下四種思路:第一,按審計流程設計。可分為:計劃審計、實施審計、報告審計等3個環節。第二,按經濟業務循環設計。可分為:籌資與投資、購貨與付款、生產與倉儲、銷售與收款、貨幣資金等5個環節。第三,按開展實驗的項目內容設計。可分為:審計業務約定書的簽訂、審計計劃工作、審計技術與方法的運用、風險評估與應對、銷售與收款循環的控制測試與實質性測試、購貨與付款循環的控制測試與實質性測試、生產與薪酬循環的控制測試與實質性測試、籌資與投資循環的控制測試與實質性測試、貨幣資金的控制測試與實質性測試、終結審計工作與審計報告的撰寫。第四,按開展實驗的形式設計。可分為:按案例分析(實訓)、獨立實驗、綜合實驗等不同形式。
四、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
(一)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第一,通過對已有研究文獻資料的查閱和梳理,分析得出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環節設置以及組織安排。第二,通過分析總結同行以往承擔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學經驗,對授課教師們的經驗進行分析、總結,吸取優秀的實驗教學經驗。
(二)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與管理。
1.分組開展實驗。將學生按3―5人組為一組,將全部學生劃分成若干實驗小組開展實驗。每一實驗小組可以推選出一名“固定”的組長,也可以由組內成員按實驗項目的不同“輪流”當選組長,以負責實驗組任務的合理分工及實驗內容的按時完成。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實驗項目相關理論,布置了實驗任務之后,各小組開始進行小組討論部分及實驗項目組織實施部分。實驗組組長此時承擔了本組開展實驗的組織任務,將需要完成的任務與組內成員一起做好實驗資料相關信息的搜集工作、任務的劃分、進度的把控,最終實現組內實驗任務的及時完成和成果遞交。
2.個人開展實驗。由每一位同學獨立完成所有的實驗項目內容,并以個人為單位遞交實驗成果。這種方式使得每一位學生沒有可以“搭便車”的機會,在教師講授實驗相關理論并布置了當次實驗任務后,完全由個人主動搜集實驗資料相關信息,充分回顧所學審計理論,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厘清思路,最終完成實驗任務,遞交每次實驗成果。
(三)課后對學生的意見搜集與教學經驗總結。
1.課后對學生的意見搜集。在課程的開設過程中,通過積極觀察實驗效果,搜集學生對本實驗課程的意見,在師生教學互動的同時,不斷總結和吸取經驗,以提升實驗教學效果。例如,可在本課程的全部實驗結束且學生已遞交所有的實驗成果之后,要求學生撰寫一份“實驗報告”,該報告至少包括以下要素:實驗時間、實驗目的與意義、實驗內容、實驗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對本實驗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實驗收獲及心得。再如,可以請學生在實驗結束后填寫一份表格(見表1)來搜集學生對本實驗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
2.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教學經驗的總結。第一,需要從實驗內容及環節的設計方面、教學組織與管理方面以及其他方面來積極總結分析。第二,由于審計模擬實驗會分若干項目進行開展,會因教學內容的安排及環節設計不同而分為若干階段,因此,教學經驗的總結應該在每一階段實驗完成之后及時總結,以便下一階段實驗項目開展時收效更好。第三,在每一輪次的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全部實驗項目完成之后,將本輪審計模擬實驗課程的經驗體會進行系統分析總結,并積極與同行“交流切磋”,開展教學研討,撰寫教學論文。
五、結束語
審計模擬實驗課程是一門具有一定專業技術難度、且理論性和實踐性緊密結合的綜合性課程,講授難度大,對于會計學本科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圍繞實驗環節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精心規劃教學內容,合理而巧妙地設計各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按實驗教師預設的思路完成實驗內容的同時,探究如何做到更好地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模擬實踐鍛煉中主動探索之前所學理論知識的運用,自覺對先前所學的知識加以鞏固,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以及與同學合作完成任務的協作能力,進而有益于學生提升綜合素質。希望通過不斷的探索研究,能夠使審計模擬實驗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更為豐富,教學環節設計與組織更為合理,實驗效果更利于學生全面掌握審計學的理論與實踐知識。
參考文獻:
[1]呂B,池玉蓮,楊元貴,何玉嶺.審計模擬實驗課程建設的探索[J].商業會計,2016,(04).
[2]顧正娣,李曉東.審計模擬實驗教學探討[J].財會月刊,2008,(18).
一、黑龍江省MPAcc培養模式的框架構建
(一)黑龍江省MPAcc培養模式的目標設計
目前黑龍江省具備MPAcc培養資格的高校只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東北農業大學五所院校。其中東北農業大學也是剛剛在2012年才得到MPAcc培養資格,其他四所均是2011年開始招收第一批MPAcc學員。通過對這五所學校發放的MPAcc培養模式調查問卷發現,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成為構建培養模式的制約因素。當前階段,各培養單位對于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級會計人才,仍處于積極探索階段,處于邊學習、邊研究,邊培養,邊校正,邊優化的狀態。尚未制定出符合學校定位、學生發展、市場需求的MPAcc培養模式。MPAcc的培養旨在為社會提供系統掌握高級會計學、審計學、財務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知識和技能,對實務有充分的了解,具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會計工作領導潛質的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的會計專門人才,以滿足市場對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設立MPAcc培養模式時,立足市場需求、以學生的職業規劃為導向;以實踐指導理論,理論再反作用于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發現自己的知識漏洞、技能缺陷,有目的性的進行系統性理論知識學習;而后重新確立真正適合自己的崗位,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充分融合,力求培養出“理論提升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研究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黑龍江省MPAcc培養模式的框架構建
通過調查發現,黑龍江省當前的MPAcc培養目標定位并不十分清晰,學術型會計碩士和專業型會計碩士在培養過程中沒有進行明確的區分,而是大部分學校對于MPAcc的培養還延續著學術型會計碩士的培養模式。在教學方式上,依舊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雖然也加入了一些案例教學,但案例的選擇多是一些經典的國外案例,從時間和空間上與中國國情及市場需求嚴重脫節。從師資隊伍及實踐基地建設方面,各學校的MPAcc指導教師90%以上從事學術研究的理論教師,同時負責學術型和專業型會計研究生教學工作,對于實務的指導甚少,難以擺脫學術型的影子;對于學生實踐教學這塊,多采取放任式教學,自己選擇實習單位,實踐導師近乎形同虛設,沒有很好的起到輔導督促的作用。而部分學校的兩年制速成式培養,致使研一就必須完成30學分的課程,繁重的課程除了量的積累外,卻很少有質的飛躍,研二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術論文及畢業論文的撰寫上,忽視了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導致理論、實踐、研究斷層,更難以與市場需求相匹配。
二、產學研相結合的三年制MPAcc培養模式
為此,我們提出產學研相結合的三年制MPAcc培養模式,該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學生的職業規劃,突出實踐指引教學,實踐指導理論,理論反作用于實踐,研究貫穿始終。“用中學,學會用”最終達到具備“理論提升、實踐創新和綜合研究”能力的高層次、高素質、應用型的會計專門人才。該培養模式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錄取階段、理論學習階段、實踐階段和課題研究階段,如圖1。
(一)錄取階段
針對全日制MPAcc的薄弱環節進行考核,以彌補在理論與實踐環節的缺陷。對于全日制MPAcc本專業考生,要在筆試結束至復試開始這段時間進行至少三個月的專業崗位實習,由實習單位出具可認證的實習證明,同時聘請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校外導師以面試的形式進行考核,以檢驗實習的效果。對于總成績(全國聯考成績和復試成績之和)優異者,按排名次序,給予獎學金獎勵,如第一名全額獎學金,第二名學費減半,第三名部分減免學費。
(二)理論學習階段
根據MPAcc學員的實習工作崗位和就業意向確定培養方向。根據學校辦學條件及學員資質,將培養方向定位CPA(審計方向)、CFO(財務方向)。在課程設置方面,除了核心課程依舊按照全國MPAcc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參考性培養方案》中指定的政治課、外國語、管理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審計理論與實務、商業倫理與會計職業道德等課程外,還要及時的將新理論、新法規,以及當前企業中發生的真實的典型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之中,確保知識的前沿性、實用性。而在方向課的設置上,則依照培養方向設置相應的課程。針對CPA審計方向,增設會計準則與審計準則專題、IT審計、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專題、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專題、財務舞弊與識別專題、IPO財務與審計專題、注冊會計師應用文寫作、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中國稅制與企業納稅籌劃、管理溝通、Excel在審計中的應用等課程,通過上述課程學習,可使MPAcc學員加深對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的認知,具備注冊會計師所需的專業知識和工作能力,將各課程指導教師整合為一個CPA審計方向導師組,共同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指導,同時聘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里的資深注冊會計師進行相應的實務專題講座,定期將校內導師派到相關單位調研學習。針對CFO財務方向,采取相似的策略進行課程設置及師資配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員確立論文的研究方向。期末考核的形式多樣化,強調全程式考核,除了試卷的形式外,還將課堂作業、課上討論、案例分析、撰寫專題報告等按一定的比例構成總成績。使學生養成主動學習、持續學習的習慣。期末按學習成績與導師組綜合評定,評出2—3名學習標兵,頒發榮譽證書并給予一定的獎學金,以資鼓勵。而對于默默付出的導師,由全體學員進行投票選舉,按照教學態度、質量、對學生的幫助等方面評出優秀導師,樹立教學模范。
(三)實踐階段
作為培養單位要積極與所在區域的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政府與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平臺,搭建實習基地,同時國家也為提供實習的單位制定出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等以鼓勵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機制。研二的上學期(9月—次年3月),將MPAcc學員派遣到實習基地,進行為期半年的實習。CPA審計方向的學員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實習,CFO財務方向的學員則進入政府企事業單位實習。這時的校外實踐導師將充分發揮作用,不但要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如何做,更要全面的指出學員的技能弱點、綜合能力的不足之處。實習結束,學員要整理出一份詳實的實習報告,實踐導師也應做出一份客觀的實習評價。整個實習訓練,學員不但在實務技能上得到提升,同時也為論文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素材。根據校外導師評價,對于在實習中表現優秀的學員,評為實踐之星;對于實習基地的大力支持,也可以給予獎勵,建立優秀人才培養單位。研二下學期,則是一個將實踐與理論重新整合的過程,對于實習中發現的問題與不足,與校內的專業導師進行交流探討,以研促學,定期舉行師生論壇、匯報演講。在探討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表達能力、增強團隊意識。將知識與實踐凝練成學術論文,增強邏輯思維能力與分析寫作能力。最終以發表的學術論文質量與數量、匯報演講的效果等來評定學員的學術能力,對于在學術上有突破的學員優先授予創新科研課題,根據教師對學生學術指導的成果來評選優秀導師,激發起積極向上的學術研究氛圍,讓老師和學生在解決企業實際問題之余更有成就感。
(四)課題研究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