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鎮域經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農村城鎮化的內涵
農村城鎮化,是在一定的集聚區域中,以小城鎮和鄉鎮企業為依托,農村就業方向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型過渡,居住場所從傳統的農村地域,向新型城鎮地域遷移的過程。城鎮化的標志是:在充分保證社會對農業的需求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逐漸縮減農業產值在社會總產值中的比例;同時,第二、三產業的發展需要有相應政策的扶持,以助其比重穩步上漲。農村城鎮化的理想效果,是雙向互動的。既是包涵著農村的資源、資金、勞動力向城鎮方向流動、集聚,也意味著城鎮中先進的生產技術、信息和人才,向農村方向的滲透和擴散。
(二)農民和土地間的關系問題是核心
在農村城鎮化發展道路中,必然會涉及到土地征用方面的問題。毋庸諱言,現下的土地征用制度,確實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國家性質,規定了土地的部分權利屬于農民,而真正掌控土地這一最大資源要素的是我們的國家。當然,平等的占有土地資源要素,是土地利用合理化的必要。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有效保證了農民能夠擁有自己的一份土地。土地的使用從高度集中到高度私有,有力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土地問題。在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中,政府相關部門應當警惕一些農民由于資金、農機設備等要素的缺乏,將手中的土地出售。避免在城鎮進程中,出現像拉美國家的“貧民窟”現象。
(三)城鎮產業的發展
工業化是對供給環節的保障,而城鎮化則保證了需求,二者的有效互動,是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支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必須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低耗、節能、環保的發展理念。中國的廣大中小城鎮,在承接發達地區的轉移產業的同時,必須注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創新發展,開創且善于應用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模式。具體來說,勞動密集型產業,確實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反之,農民增收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帶動了周邊小城鎮企業的繁榮和發展。
(四)注重小城鎮發展和城鎮化的質量提升
農村城鎮化的發展,需要在觀念和行動上的與時俱進。首先,在認識上需要意識到,新型城鎮化的發展,絕不單純是城鎮面積擴大、城鎮人口增加。取而代之的是,要以切實改善民生為目的,注重城鎮化進程中居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從農村向城鎮的變化,更實際的是人居環境、就業方式和社會保障方面的“現代化”,讓居民離土不離鄉,找到城鎮化帶來的幸福感和歸屬感。
二、縣域經濟發展定位
正所謂見微知著,我們通過對一個縣市的范圍內各項指標的了解和掌握,就能夠對國民經濟活動的各項指標有一個基本了解。可以說,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賴縣域經濟的發展帶動。所謂縣域經濟,是指一種以縣級行政區劃的地域和空間為范圍,統籌經濟、社會的各種資源,形成的具備開放性、多元化特色經濟。一般來說,縣域經濟的發展都是以縣城為中心,以小城鎮為聯系紐帶,以廣大農村為腹地,著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及鄉鎮企業,力圖實現城鄉一體、工農并進的發展。
三、促進縣域經濟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承載是大小城鎮,它的發展是城鎮化的基礎動力;另一方面講,城鎮化的發展,是推動縣域經濟騰飛的啟動設備。當前,我國的縣域經濟和城鎮化發展環節中,仍面臨著許多問題和挑戰。就其具體表現來看,問題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城鎮規劃的布局存在不合理之處,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時時發生;二是城鎮企業生產規模小,且分布不集中,導致工業所起到的支撐、帶動作用不明顯;三是在城鎮化進程中,相關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城鎮化與縣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困難重重。針對上述問題,實現城鎮化與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必須對癥下藥,科學規劃,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科學規劃城鎮發展
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是城鎮化之路順達、成功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第一,需要加強培養組織部門成員的科學規劃意識,決策中要持有慎重、嚴肅、負責的態度,注重提高規劃的科學性。爭取以高明的規劃設計為帶動,走好城鎮化建設的關鍵性第一步。第二,正確的規劃,需要進行多方面衡量,充分考慮到人口規模、區位條件、資源狀況等影響要素,嚴格遵循市場運作規律,科學、有效提高城鎮有特色、有優勢、看長遠的競爭力。第三,城鎮化建設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要注重規劃的適度性、協調性。城鎮建設規劃一方面應該與時俱進,體現地方特色,突出時代感和文化底蘊;另一方面,需要注重人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協調,關注居民的幸福生活,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方面實現共進。最后,對于規劃的制定,要廣納賢言,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聽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并慎重決斷。制定好的規劃,既要嚴格執行,又要在施行過程中進行科學慎重的反思與調整。
(二)改革完善相關體制制度
目前來看,要促進國家縣域經濟與城鎮化的健康發展,對制度和政策環境的優化是刻不容緩的。一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依據國家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應把社會保障覆蓋面盡快擴展到全體居民,這對于解決廣大農村人進城務工時,各項權利得到有力保障。二是戶籍制度的改革。逐步實現現行的戶籍制度由身份證管理制度替代,是戶籍改革制度的亮點之一。這一改革,將取消以居住地劃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以職業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舊式管理模式。戶籍制度改革的創新,是具有歷史性重大意義的。它降低了農民進城的門檻,在勞動就業、福利補貼、子女就學等各個方面都享有與本地城鎮居民一樣的待遇,更加公平。三是施行有助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承包地管理制度。依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例如,允許進鎮的農民保留其農村承包地的使用權,或允許其將土地使用權進行有償轉讓,幫助農民提高財產性收入。
(三)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需要政府外地企業、人才引進、資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就地取材,培育和扶持當地市場前景較好、低投入高產出、技術含量高的大潛力企業。突出對主要企業和著名品牌的栽培,創新經營機制,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產業的區域化布局持續優化,加快縣域經濟的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