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口語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語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語教學論文

        第1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傾聽”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會聽、聽懂、能聽出問題,才能更好地互動應對,達到交際目的。同時,“傾聽”也是一個人文明交際的綜合素養的體現。一個不能等對方把話說完就急于表達的人,經常打斷別人講話聽不得反面意見的人,是缺乏修養,很難與人成功溝通的。

        那么,如何使學生“學會傾聽”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點嘗試。

        一、重激勵,引發傾聽興趣

        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他們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言語激勵。及時表揚正在傾聽的孩子,如,“你聽得最認真。”“你把別人說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你聽得可真仔細。”激勵學生參與到傾聽中來。也可抓其善聽的“閃光點”進行褒揚:“你把他的優點學來了,說明你很會聽啊!”“這么一點小小的區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讓學生能夠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

        榮譽激勵。做慣了學生,如有機會轉換一下角色,孩子們都特別喜歡。如,“小小評論家”“小醫生”“小博士”等。我在上“愛吃的水果”的口語交際時,先提出:“誰愿意把你最愛吃的水果的形、色、味介紹給同學們?其他同學當評論家,聽后評評誰說得好,會評的小朋友我們稱他為美食評論家”,結果學生們聽得特別仔細,等同學講完后,爭先恐后舉手發表意見。有時我還會設置一定難度,讓他們把稍長的話再完整復述一遍,當“小播音員”“金話筒”等。這些榮譽稱號對孩子來說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即時即地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種種從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時我“無意”間坐到“聽眾”席,真誠地和他們一起聆聽,讓聽者更感興趣,說者倍添興奮。

        二、善引導,提高傾聽能力

        在口語交際中,傾聽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學生有了聽的興趣,但不一定會聽。因此,我把教會學生“怎樣聽”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在不斷引導中提高其“聽”的能力。

        (一)課堂引導循序漸進

        首先引導學生能夠聽懂別人簡短的說話。最初,課堂上老師提問或同學講話后,可以問問他們,老師提的是什么問題,你的同桌說了什么或要求把剛才兩個同學說的答案再連起來說說等,讓學生就聽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復。以此引導學生去努力聽懂別人講話的內容并有意記憶,為進一步進行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如在教學《小兔遠南瓜》時,由于學生過于關注自己想的辦法而忽略了聽別人的內容,以致生生互動較少,我就設計了一個“你說我聽”的活動。先讓一部分學生說說自己想的辦法,另一部分學生聽。然后請聽的一方匯報:“我聽懂了××的辦法是……”但雙方交際并沒有在這一層面上終止,緊接著,匯報者還要征詢原說話者的意見:“請問我說得對不對?”促使原講話的一方也認真傾聽,根據匯報者的表述,做出相應的對答。這樣一來,學生的傾聽有了目標,交際的雙方不斷地發出信息,聽者和說者的地位又隨著交流的需要不斷轉換,成為真正互動的口語交際。

        其次,在聽懂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聽出一些要點,加進自己的思考,嘗試對對方的話作出自己的判斷。如,請學生聽出優點。課堂上,我常會問學生哪兒說得好,什么地方值得表揚等,提高他們聽優點的能力。教學《我們的畫》時,一個孩子介紹自己畫的白雪公主很有特色,我及時引導學生:“呀!他介紹得真不錯,你們發現他的優點了嗎?”稍后,有孩子真誠地說:“老師,他說的白雪公主真漂亮,金黃的頭發,亮亮的眼睛,和我想的一樣。”“他用的顏色好,那個‘漸變色’是美術課里教的。”這時,我又提醒:贊美的話可當面說,受表揚的人也要有所表示。一時間,氣氛熱烈起來,一方說:“你的聲音很響亮。”一方回答:“謝謝,你也說得挺大聲。”在你來我往中,聽者發現了他人的閃光點,為自己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說者備受鼓舞,增強了表達的自信。同時,還促進了學生之間“文明和諧”的人際交往。

        培養學生聽出缺點。教學中引導學生常思考:別人說的話,還有哪些不妥。如果讓我來說,我會怎么安排。以期聽者能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培養規范的聽說習慣;說者能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培養勇于接受他人勸告的品質。《有趣的游戲》中,說出有趣是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小組競賽活動。代表們先在組內練習,小組成員認真聽,仔細觀察,再提提建議,看還能不能說得更有趣些,要求群策群力,結果,大伙兒都憋足了勁,該聽的聽,該說的說。有人提議,別板著臉,帶點笑容就好了。有人策劃,要是加上“興致勃勃”“哈哈大笑”幾個詞語,內容一定更精彩。有的商量,那個地方特別有趣,聲音再響點。還有的干脆示范起夸張滑稽的動作。在互幫互助中真正發揚了團體的“合作精神”。

        引導學生聽出異同。讓他們聽差別不大的話語,如打招呼時“您好”“你好”;訴說心情時“我想去看看”和“我多想去看看”,或內容相似的兩段話等,比較異同。能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培養對語言的敏感度,養成規范的聽說習慣。

        (二)課外引導途徑廣

        課堂訓練是主渠道,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日常生活是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最大課堂。因此,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引導學生走向多元化的生活。利用各種途徑培養學生“聽”的能力。

        聽生活樂事。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于那些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少兒廣播節目,如果我們布置學生回家聽,學生一定是十分歡迎的。在檢查時,可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分層檢查: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聽后的感受、心得,一般的學生可讓他們簡單復述廣播的內容,能力弱的學生可讓他們說說記住了幾個詞語聽聽說說,延長了聽的注意力持續的時間。除廣播外,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聞、有趣的事件都可以讓學生敞開心扉交流。

        聽學習內容。讓學生聽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也可以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話語讓老師或學生說故事,其余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準確無誤,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在邊聽邊記中,孩子們的速記能力也會有顯著提高。

        聽自然聲響。走出教室,廣闊的生活環境就是學習語文最好的課堂:鶯啼蟬鳴、草長花謝、潮汐的漲落、小鳥的啁啾……引導學生用耳朵,更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的聲音,再動筆寫一寫。

        總之,教師要善于發掘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結合說、讀、寫、思種種活動,引導學生時時處處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

        三、貴堅持,養成傾聽習慣

        第2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常有同學問我:“學英語是不是很要求天賦?”   

            

        我那時竟頓住了,兩種相反卻都可自圓其說的答案,配著各自相關的剪影在腦中閃過。我也許該順著他的眼神和流行的成功哲學以及可以預見的自我滿足感,給他描繪自己少時遭天命不公乃至口齒不清,而后奮發圖強而勤終補拙的似水流年。但我居然走了另外一條路線,我緩緩說:“不僅要具天賦,而且要求從幼時學起進一步開發天賦,但這些只是你的起點,你現在要做的是在起點與目標之間劃一條盡可能精彩的弧線。”   

        還在大學的時候, 經濟學基礎課雖牽強人意,自己卻深受其思維方法的影響:過去的投入是已經沉落的成本,你需要的是利用現在爭取未來。也許這種理性也會同樣折射在其他學科上面,正如基辛格博士所持的論調那樣:對過去的肯定是一種現實態度,而政治的任務是要塑造它。剛才給予那位同學的回答或許正是這樣一種理性的鼓勵。學習英語認識到天賦的力量是現實的,而在這基礎上的捷徑只能是一種理性的捷徑:   

        在體驗中思考,在觀察中總結,設定合理的目標和方略   

        首先,設定短期目標作為突破重點。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漫無目的學習的同學往往進步不大,而集中力量首先突破一點至關重要。以口語為例,短期內全面提升口語有很大難度,甚至不同語體的口語要求截然不同(比如日常對話體用詞比起演講體就簡單隨意很多),但是如果短期的目標只是一場面試,一次演講或者商務談判,則完全可能有捷徑可尋。我還記得大四時參加哈佛肯尼迪學院在上海的面試,由于準備時間很短,讓我著實嘗試了“速成”的滋味,在兩天時間內反復錘煉對自己教育背景,公共服務經歷和職業目標的闡述,特別是一些面試模塊化的詞組句子,在面試時收到很好效果。   

        第3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探究式教學的思想深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其在學校的科學課程的教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而探究式教學的整體發展時間并未超過百年。在二十世紀之前,大多數教育學家將科學看做是知識的組合體,學生應當通過直接的教學來學習這些知識。而在二十世紀初,蘇聯心理學家利維•維果斯基(LevSemyonovichVygotsky,1896-1934)和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JeanPiaget,1896-1980)就曾分別發展出一套認知發展理論體系來描述兒童的認知過程,他們都強調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相關的教學活動將教育概念化,讓兒童把來自生活經驗的概念相結合,從而使學習發生意義。1910年美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提出探究式教學這一理念,主張從實踐中學習,創造充分的條件讓學習者去“經驗”,使學習者從活動中學習。但并不是每一種經驗都是有教育的價值,對這一過程逐漸形成主體的詮釋是關鍵。基于這個原因,杜威亦指出培養出學習者的自習能力是教育的功用,他說:“‘經驗’的另一方面,即是能增加指揮后來經驗的能力。”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探究式教學逐漸形成科學教學的趨勢。把它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的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教育學家、課程理論學家約瑟夫•施瓦布(JosephJacksonSchwab,1909–1988),他繼承并發展了杜威的觀點,把課程看做是“實踐的藝術”,如他所說:“課程不是在教室中產生,而是在比教室有更多事情去做的教室圍墻之外有氣味、有影子、有環境的,能夠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的場地產生的。”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將科學視為知識體系,并將科學直接灌輸給學生,它強調要以學生為主體,給予他們充分發表、討論與操作的機會,使其透過自身的經驗,體會與學習到科學知識、科學態度與科學技能。它是優化教學過程,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一種有效途徑。表現方式為在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活動。主要過程為“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處理與解釋資料———解決問題”。教師作為資源提供者和輔導員,適時合理地創設問題情境,設置適當的懸念,引導學生在預設的問題情景中不斷進行探索活動,學生在自我參與中產生心理體驗,刺激學生在知識和情感兩條主線的相互作用下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這樣使得知識在互動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學生接受和內化。這與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以學生為主體,注重應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所以在口語教學實踐中實施探究式教學法,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

        二、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的必要性

        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教學一直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隨著國際化的日益擴大,英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顯得日益突出。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重閱讀語法而輕聽說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修訂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聽說技能,強調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因為在日常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有效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良好的聽力和口語能力。一直以來,因口語課程有著眾所周知的重要性,但多年來我們的教學效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傳統的口語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主要圍繞某個話題,教師作相關介紹、學生集中討論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以語言知識的灌輸為主,學生的聽說能力比較滯后,一般被歸結為學習者的語言基本功問題,解決途徑是提高學生的背景知識,擴大他們的詞匯量、句型結構等。近些年來,隨著應用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的興起,語言學習尤其是口語學習的教學方法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外許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對語言學習中的情感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和闡述。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和發展,語言教學中的情感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育應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而要實現該目標,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統一起來。我們以往的聽說課程過于強調大腦的理性和認知功能,而忽視了非理性方面的發展,造成情感空白。這個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三、探究式教學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的前提是學生在自己的學習之中要起到主導作用,這與建構主義的教學觀點是非常相似的。在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也許會覺得,既然讓學生掌握了其學習的主導權,那么教學目標的設定就變得沒有必要了;但實際上反之亦然,因此,對于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教師來說,仍然是需要確定教學目標的。

        (一)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在大學英語口語課程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其與傳統的講授式或練習式教學模式的有著明顯不同的特點。應用于大學英語口語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第一,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設計向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學習內容自行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第二,由學習者自己通過英語口語來探索和研究問題的解決之道,教師并不會直接提供一個標準的、或者完美的答案;第三,對于問題的回答,學習者必須經過探究的過程,即必須通過資源的收集、整理和消化,基于事實資料來形成回答;第四,答案的形成必須經過批判性思維的概括和歸納,而不僅僅是堆砌事實資料,學習者在形成答案的過程中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思考、認真總結。探究式教學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很多時候是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其教學過程本身非常類似于邏輯推理的過程。僅僅通過觀察和模仿是無法真正掌握邏輯推理的,這一智力技能最好的掌握方式是通過積極參與小組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爭辯與辯論,加上自主學習,并接受自己對于自己的學習負責。

        (二)大學英語口語課程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

        探究式口語教學的過程始于學生小組對于情景或者問題的討論,并以小組對于所學內容的反思,以及對于學習過程的反思作為結束。這一過程既包括了團隊合作也包括了自主學習,還包括了在圖書館中和網絡上搜尋資料,有些時候甚至包括對于具有問題相關經歷的人員進行訪談或者咨詢的過程。常見的探究式教學過程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步驟:

        1.對于問題的合作探索。在這一階段中,學習小組中的學生將首次接觸到他們將要進行探討的主題或者問題,他們必須建構起知識儲備以達到對于問題的全面理解。學生可以通過談論以匯集他們已有的任何知識儲備,甚至包括他們的想象力。當小組討論完與問題相關的所有的可能性之后,學生們必須能夠確定下來自己在討論中未能完全解決的幾項內容,并將這些問題細化為各自分工明確的任務。

        2.明確分工的自主學習。這一階段中,學生將獨自或以更小單位進行自主學習以探尋自己所被分配的任務。在最終目標和時間表的限制范圍之內,學生們可以自行選擇并設定自己的目標,決定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進度,選擇合適的學習資源,并且決定他們將如何評價學習結果的質量。

        3.小組復習與回顧。每個學生依次將努力得到的新發現將向整個小組進行展示,通過運用合適的展示技巧,將自己的發現與組員進行有效的溝通。學習小組評判性對新的發現和數據進行評估,對于任何新的想法和意見進行辯論,決定這些發現如何能夠更好地納入到已知的知識之中。前期討論的問題被再次拿出來討論,以評估已經得到的發現是否能夠解決先前所總結出來的突出問題。

        4.鞏固。經過反復討論,當學生們對于自己所了解和學習到的內容達成共識并且感到滿意,他們就可以開始制定行動方案。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或更小單位都可以為他們所研究的問題創造出一個合理的行動方案;或者整個探究小組也可以決定是否制定一個整合化的行動方案才是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

        5.全體報告。在最后這一階段中,學生們回顧自己的學習經歷,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批判性地評價學習過程。簡單地說,主要就是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哪些經歷是有幫的,哪些是出現了差錯的,為什么會出錯?這一學習經歷如何改變了他們,他們還可以做出哪些改變?

        四、結語

        第4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口語教學可以對學生產生良性的刺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說譯的應用能力,對于那些會聽不會說或者會說不會聽的學生來說,是糾正這些錯誤行之有效的辦法。因此,教師使用口語教學能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能在傳統教學法和現代教學法之間搭起一座橋梁。

        2.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

        口語能力的培養是對學生對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來進行訓練,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施加了更大的壓力。而巧妙地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好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這種壓力。多媒體教學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內容多樣化、個性化的優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滿足了他們求知的欲望,又優化了教學環節,節約了課堂時間,增大了課堂容量,把學生的壓力變成了趣味,寓教于樂。

        3.精心設計分組活動的內容

        在組織小組活動為主的口語教學時,教師應有意識地要求學生盡可能地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充分練習英語口語。教師要營造進行英語口語交流的模擬環境,靈活運用教材課文中的內容和情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精心設計劇本,科學地進行編排,總的要求是要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活動的內容和難易程度要適當。

        4.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交際策略

        口語交際一般是在特定的情境和場合,對方要討論的問題都是隨性而發,一般難以事前進行準備,說話者沒有計劃,沒有準備。由于情景的不可預測,會常常出現尷尬的局面,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需要具有一定的交際策略能力,解決隨時可能碰到的困難,避免交際失敗。比如當某個詞實在想不起來或者不會說時,可采取轉化論題、用同義詞代替或借用其他表達方式等策略繞過這個語言障礙,保持良好的交流。

        5.重視英語母語文化教學

        不同的語言母語國家,都存在著語言文化差異,要想學好該語言口語表達,就必須消除這種表達障礙。口語學習是了解這種文化差異,特別是日常交流文化差異的最有效的途徑,學生通過口語表達的學習,可以學到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情境下,英語語言的特殊的表達方式。比如:YoucannotexpectthemaninthestreettoenjoyBeethoven’smusic(.你不能期望一般人欣賞貝多芬的音樂),比如Heismyfineweatherfriend(.他是我的酒肉朋友)。

        6.重視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

        第5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口語交際 教學方法

        日常生活中,人們無時不在用口語表達心意,交流情感,傳達信息。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必須“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的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1]這是語文教育的一項重大改革。我們應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掌握交際的技能,養成與人交往、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在生活中踐行口語交際能力。

        一、小學語文口語交際的現狀分析

        (一)口語交際培養意識淡薄。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2]強調了口語交際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而長期以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口語教學是最薄弱的環節,存在一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相對下降的趨勢,目前仍停留于重視呼吁階段,口語交際教學實踐并未真正展開。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重知識、輕能力,重書面、輕口頭的現象仍普遍存在,大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本質內涵、價值取向、教學形式等不夠重視,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還是停留在知識教學的范疇,并沒有真正落實到點子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我國中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發展較緩慢。

        (二)口語交際培養方式單一。

        現實中很多教師忽略了口語交際培養在每一節課中的滲透,而重在字、詞、句及課文內容等知識點的傳授。有的教師會把口語交際課上成“看圖說話”課,指著書上的插圖一句一句向學生詢問,這有悖于教材的編寫意圖,無疑削弱了口語交際應有的“交際性”。

        其實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的雙向互動過程,每一堂課都應為學生口語能力的發展提供用武之地,語文課上尤其如此。如對于寫景的課文,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課文內容開展活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自編解說詞或借助掛圖、課件介紹課文中的景點,還可接受其他同學對景點的有關內容詢問,使學生在有趣的“游覽”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在侃侃而談中體會大自然的壯麗。

        二、小學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設計

        (一)練交際能力于具體情境之中。

        課堂教學的四十分鐘,每分鐘都應該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如何在每次語文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交際的本領,教師的課前準備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應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交際心理,結合課文給學生創設聽說互動的交際情境。

        1.巧用圖畫,再現情境。

        都說圖畫是鼓勵學生說話的“興奮劑”,圖畫是展開形象的重要手段,現今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動的圖畫,圖畫實際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易于兒童接受,以便喚起學生觀察思考、說話的興趣。如教《夏夜多美》這課時,可用課件出示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小螞蟻和睡蓮的表情、動作,并想想他們可能在說什么。同學們看著生動的畫面,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揚起想象的風帆,開啟思維的閘門,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實物陳設,演示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表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3]對有趣的情節、人物,學生們有很大的興趣。實物展現,能最快吸引學生的眼球,能讓學生最快進入觀察,急于表達。如教學《小兔運南瓜》這課,老師抱著南瓜走進教室,同學們看見都會說:“老師,我幫您。”而此時老師順勢說:“為什么你們覺得我需要幫忙呢?”同學們回答:“老師都快走不動了,臉都紅了。”“說得好,那現在請同學們想想辦法,怎樣不費力地讓南瓜再回到辦公室。”這樣同學們積極性一下就提高了,老師要求同學們小組討論辦法,并在課堂說清楚,選擇辦法最好的組來完成“送南瓜回家”的“光榮使命”,為了完成任務,同學們積極討論,爭相發言。通過生動情境的創設,學生想說、敢說,有話可說,實現了教學目標。

        交際情境的創設是交際的首要條件,新課程標準上列出了許多創設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有創造性地創設情境,整體性呈現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創設的情境里進行多種形式的互動,這樣他們自然想要說話,有話可說了。

        (二)練交際本領于生活之中。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4]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學生交際的舞臺,就是學生交際的源泉,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教給學生交際的方法,還應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交際的本領。

        1.在學校生活中,實踐交際本領。

        學生在校時間至少有六個小時,在這段時間,學生之間要發生許多的事,這就是進行交際的契機,教師要注意引導。班級活動中,讓學生獻劃獻策,都要求用語言準確表述,達到表情達意的目的。下課時,鼓勵學生多用語言溝通交流,如針對上課時不明白的問題與老師交流,同學們之間有了矛盾,在解決矛盾中,訓練學生的口語,讓學生有條理地敘述經過,表達各自的思想,期間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口語交際隱身于學生學校生活的每個角落,此時的我們要扮演角色就是傾聽者、引導者,抓住每次讓學生實踐交際能力的機會。

        2.在家庭生活中,實踐交際本領。

        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因此,讓學生實踐交際能力的機會延伸到家里是非常有必要的,可要求學生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講給父母親聽,內容不限,可以是班上發生的,校車上發生的,路上看到的、聽到的,等等。這對于內向的孩子也是一種鍛煉交際本領的有效途徑。交際的時間跨度大了,不再局限于學校;交際的面廣了,不局限于個別人;交際的內容多了,不再言之無物;交際的話題多了,不再言不由衷。

        盧梭曾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所不在枷鎖中。”[5]我們的語文教育,一定要遵循新課程教學的諸項要求,再也不能人為地給學生設置“枷鎖”了。隨著社會的發展、口語交際教學勢在必行。口語交際也必須與社會、與家庭相互溝通融合,讓學生在這種大語文的氛圍中實踐對話的樂趣,讓學生從諸項“枷鎖”中脫穎而出,收到事半功倍的口語歷練的效果。

        3.在社會生活中,實踐交際本領。

        在教學中組織適合孩子們的有趣活動,讓孩子們在一個愉快的活動中自然交際,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言之有物。陶行知先生說:“整個社會的活動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6]社會是實施“口語訓練”的無邊課堂。教師應該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包括:①考察活動。如組織參觀、訪問、調查等活動。②服務活動。如組織慰問、做好事等活動。③聯歡活動。加強學生與社會的交往,可以拓寬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使他們在每一次社會交往實踐中都會產生新的啟迪,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三)指導方法,讓學生學會交際。

        新課標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要求:學生應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1.有序觀察,按序交際。

        學會觀察,特別是學會有序觀察是學生順利交際的一個基本方法。要讓孩子們平日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現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交流的積極性。教學時可根據不同課文,按序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根據問題去觀察了解,再在課堂上講述。這樣的教學由于有了學生的參與和有意識的觀察、記憶、思考,使學生能饒有興趣地說,且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感受到表達成功的愉快。也可培養學生養成有序觀察、認真思考、按序交際的好習慣。

        2.認真傾聽,靈動交際。

        傾聽是學生順利進行交際的良好的習慣,培養學生交際能力時,應不忘引導學生學會聽別人說話,認真、專注,聽清楚別人表達的意思,以便能對別人的話及時做出反應,靈動交際。在口語交際課中進行聽聽說說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認真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培養他們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快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如《保護有益動物》一課,可引導學生將思路引向生活,啟迪他們回憶哪些小動物對人類有益,怎么有益和自己是怎樣保護有益的小動物,再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交流。當某個同學自述時,要求其他同學們認真聽,還可提出問題,學生在這種雙方互動的交流中,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了良好的聽說態度。

        3.清楚表達,出色交際。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盡量讓學生形成輕松、自由的交際心理,讓他們多點時間,盡可能多地表達。在訓練中有技巧地處理學生的不足和錯誤,讓他們形成清楚表達的能力,養成清楚表達的好習慣,在一次一次的訓練中出色交際,在交際中獲得成就感,進而更樂于交際。

        總之,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對小學生多種能力的依托和促進,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口語交際課的繼續研討是必要的,口語交際課的模式應是千變萬化的,交際能力的訓練應是長效的,應貫穿整個語文教學,應滲透學生的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生活環節。經過“細水長流”的口語交際訓練,通過“潤物細無聲”的生活交際能力鍛煉,實現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16.

        [3]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95.

        第6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1)語言環境的桎梏。第一,我國絕大多數學生從嬰幼時期所接觸的都是純漢語環境,對他們的語言學習方式、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都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影響。第二,我國學生大多是在中學時期開始學習英語的,而學習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應對考試,這種應試教育對他們的英語能力的形成產生不利的影響。第三,很多大學開設的口語課程課時比較少,而學生們在課外用英語交流的時間也是比較少的,這種封閉的第二語言教學環境對學生英語技能的發展極為不利。

        (2)大班授課的缺陷。近十多年來,大學的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甚至翻了兩三倍,而教師隊伍建設和其它教學設施建設都未能及時跟上,這就造成了班級人數的擴大,以及很多課程不得不合班上課,也就是大班授課。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必須進行反復的練習與實踐,而這種大班授課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難以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純正的英語口語,并參與口語實踐,這將直接影響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發展。

        (3)訓練模式的影響。大學英語口語教學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和組織,否則課堂教學要么就是松散無序,要么就是單調乏味。傳統英語課堂雖然有少量的口語訓練,但是這種訓練只突出單純的模仿與復述,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下,每個班級的人數都遠遠超過教師的課堂可控能力,這使得口語訓練只能滿足少量學生的訓練需求。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廣,部分高校英語教師意識到口語教學的重要性,開始提高口語教學效率,但由于教師缺乏對口語教學進行整體指導與規劃,以致于口語教學現場普遍存在雜亂無序的現象。因此,即使教師開辟了第二課堂,布置了課外練習任務,但是教師在宏觀把握、學生監管上存在較大問題,以致于課堂教學只是學生消磨時間的場所而已。

        (4)英語口語課堂環境和氣氛比較緊張。英語口語課堂應該是輕松愉悅的,緊張的課堂氣氛和環境會讓學生感到畏懼,而不敢開口說英語。對英語基礎不扎實的學生而言,當眾開口說英語往往會對其產生比較大的壓力,這將直接影響其英語思維的發展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對英語口語產生恐懼的學生不愿意當眾說英語,長此以往,學生形成了畏難情緒,英語表達越來越困難,這不僅不利于英語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不能適應經濟改革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5)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實踐證明,語言學習需要以接觸大量的英語材料為基礎,并運用材料參與實踐。在我國,大部分教師在英語課堂中仍然采用漢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輸入極少,這種做法不利于培養學生英語思維,也不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英語課堂教學也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模式,不重視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以致于英語教學也主要集中于學生的英語聽話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上,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另外,高校普遍采用終結式評價模式,重視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對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視程度不夠,對學生如何提高英語口語能力、采用何種手段攻克自身英語口語不足都缺乏研究,以致于學生仍然用漢語思維學習英語口語,所以,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總是得不到顯著的提高。

        二、交互式教學法的簡介

        它指出,語言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在真實自然的環境中給學生提供可接受的、有意義的語言材料,從而促使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吸取其他語言教學法的經驗和優勢的基礎上,交互式教學法提出圍繞語言功能的相關任務而展開教學,將教師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結合起來,通過指導學生自我提問、總結、澄清、預言等步驟來監管學生的學習,從而促使教師的教不斷與學生的學融合起來。

        三、交互式教學法對解決英語口語教學問題的幫助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英語專業形成一個日常交流使用英語的大圈子,在每個班、每個寢室及每個小組形成一個個小圈子。交互式教學法的核心就是要教師以學生為中心,積極參與,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用英語交流的激情。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熱情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之間會形成相互督促、相互激勵、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的關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學生會潛移默化地養成用英語來交流,用英語來思考的習慣,逐漸淡化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對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師來說,解決這個問題尤其重要。因為,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一個班有三、四十人,多的有五、六十人,甚至更多。面對這么多學生,教師如果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效果可想而知會是多么糟糕。這時交互式教學法就能很大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首先,要“化整為零”,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或團隊,這樣就把大班授課變成了教師與學生團隊、團隊與團隊之間的互動。充分利用了英語口語課堂靈活機動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每一個學生參與的時間,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效率,效果也要好很多。

        四、結束語

        第7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安排符合小學這個年齡段的游戲,來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愉快地融入其中。小學階段的游戲種類繁多,例如開火車問答,看口型猜單詞,同類詞頭腦風暴等等,都是英語課堂中常見又易操作,不用借助多媒體就可開展的活動。另外,運用朗朗上口的有節奏感的chant也不失為一個操練詞匯和句型的好方法。如,教完描繪人物體型特征的單詞后,結合教授學生各門課程教師的特征,可以編一個chant:OurChineseteacherMr.Yangisstrong.OurmathteacherMissChenisfat…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小組自編一個新chant,并在課堂中進行現場表演,看哪組學生編得最流利,用詞最恰當。當然,學生僅僅在課堂中教師創設的交流情境中使用英語,生命力是非常有限的。教師還需在課堂之外創設更多的機會來引導學生進行英語交際,如組織唱歌、英語角、表演短劇、給圖片配音等內容豐富、又符合其年齡特點和需求的活動。而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還可以布置一樣“課外作業”,回家教爸媽新授的單詞和句子。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家長們的普遍反映,這種特殊的作業形式無疑是調動學生學習熱忱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二、增強學生“說英語”的信心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積累的英語詞匯量有限,語法知識欠缺,而語言習得過程從本質上又是一個不斷反復“假設———驗證”的過程,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犯錯誤是在所難免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聽多說,肯定他們在英語學習、表達上的點滴進步,給予他們多些寬容與鼓勵,不斷增強他們說英語的信心。如當學生試著用英語進行表達時,教師沒有必要動不動就打斷學生,糾正其錯誤,否則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更加難于開口。在一個比較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微笑,都能幫助學生放下心理負擔,大聲地開口說英語。教師應多用積極正面的話語來引導學生,如:Su-per!/Good!/Wonderful!/Youcandoit!/Tryagain,please.等,并配合恰當的神情和動作,來不斷加強學生“我可以”的自我意識,激發其思考與表達的欲望,進而體驗到成功后的喜悅。比如,在一節單詞新授課上,我請了一位平時很少發言的學生來示范朗讀單詞,她非常緊張,結結巴巴地說不清楚,兩只無望的眼睛透著對自己的否定。于是,我微笑著轉移目標,請了班上一位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的學生作朗讀示范,并用鼓勵期待的眼神引導她,示意她大聲準確地朗讀。終于,她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班上同學在我的示意下報以熱烈的掌聲,她也由此獲得了極大的鼓勵與自信。此后,我每堂課都給她至少一次的表現機會,她也在不斷訓練中樹立起了戰勝自我的信心,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三、提高教師“說英語”的能力

        第8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從人類語言習得過程中我們可以得知,人類從出生開始到能與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中從來都是先會牙牙學語的說話后學會認字的。學第二外語英語也是同樣的道理,也應該先從學英語口語開始。而國內的英語教育大部分是從讀寫的書面語言開始的。我們都能認可的是,日常交際的用于和書面語之間有很大的差別。日常交際用語只需要完成彼此交流的目的,隨意性很大,而書面語或是官方用于要求重視語法和文字的使用規范。目前高校英語教學的主要教學方式是以延續基礎教育的應試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習者能自由使用一門外語和人進行交流溝通,而更多的是通過各類過級、過關考試。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目的在我國高校外語教學過程中已經根深蒂固,雖然最近幾年針對英語的實用性采取了很多改革,但是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以應試教育為目的的教學方式。近年來,各大高校從硬件設備方面進行改進,在外語教學方面引進了很多媒體設備,從某種程度上促進了高校外語教學的進步,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改變。大部分的程序都如出一轍:都是遵照預習、講解單詞語法、閱讀課文、課后作業、復習這一程序執行。利用多媒體主要是讓學生接觸外語的使用環境的機會變多了,而學生很難有機會有效地進行聽說訓練。教學的結果是師生之間缺少溝通,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的聽說能力無法得到提高,長此以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就受到了抑制。因此,在高校,口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利用任務型教學法推動高校英語口語教學

        (一)利用任務型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在高校英語口語的任務型教學法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各種形式多樣的任務來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些特殊的形式可以包括利用多媒體等多種展現形式展示與任務相關的圖片、故事、小電影等實例來創設仿真情景,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二)實現教師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在任務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語言表達能力、英語實際水平等方面進行分組。在分組過程中要充分照顧到各個組都能參與到每個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去。讓全體成員都能利用自己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參與討論和進行展示、表演。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中心,以加強和鞏固學生英語語言知識的應用和實際應用技能的提高。在學習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采取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主動完成各類老師提出的由簡到難的各項任務,以此鞏固語言運用能力,習得英語口語基本知識,并能更加直觀和深刻地理解任務主題,完成英語口語訓練,以實現教學目的,養成學生良好的英語口語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三)教學過程循序漸進。教學過程按照任務前、任務中和任務后的程序進行。在設定任務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任務的主題要與本次課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學內容相一致。任務中,教師引導學生按照順序逐個完成任務,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參與到小組活動和討論中去。每個小組的組員之間針對相同或是相異的任務進行合作和討論。在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一個觀眾,而不是一個指導者。在任務后,每組選派出代表同學針對本組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總結性發言,表明本組同學針對某一問題的態度、達成的一致意見和得出的結論,或是對于某一特定任務通過表演、講解、對話等形式進行表現。

        (四)評價總結實現知識的提升。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全班同學進行評價,針對本節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進行總結。評價的過程既包括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也包括教師點評等幾個環節。評價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總結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的過程。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更可以對任務材料中的重點、難點加以說明。

        三、結語

        第9篇:口語教學論文范文

        《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把原大綱中的“聽話、說話”修改為“口語交際”,這不僅是提法上的改變,更是教學觀念的改變。相對于聽說能力而言,口語交際更強調雙向互動的特點,是信息交流與人文關懷的統一體。因此,它不僅要求掌握聽說技巧,還要求具有待人處世、舉止談吐。臨場應變以及傳情達意等方面的能力與素質。可以說,它要求的面廣了,標準也提高了。筆者多次聽了口語交際的教研課、觀摩課,對照《標準》的精神,深感口語交際教學不容樂觀,教師對口語交際的認識進入了某些誤區。具體表現如下:

        1.口語交際內容遠離學生生活,缺乏真實性和實用性

        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內容的選擇偏離了學生生活,只注重趣味性,忽視了真實性和實用性。比如有的教師喜歡以動物為支撐點展開口語交際訓練,可是,學生對動物并不熟悉,特別是某些珍稀動物,學生連見也沒見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表現總是不盡如人意,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把口語交際變成普通的看圖說話,喪失了課堂的生機和靈氣。還有的教師運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境,誘發學生的口語交際,可事先沒有引導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的語言缺乏真誠,顯得空洞、虛假。事實上,沒有真實的說話情境,就不能誘發學生的說話欲望,沒有說話意愿,口語交際就失去了基礎,猶如無米之炊。可見,恰如其分地選擇交際話題,是實現口語交際的前提和保證。

        2.口語交際處于單向活動,缺乏交互性

        當前的口語交際課有很濃的說話訓練課的色彩。特別是說動物的口語交際課,其操作程序基本分如下三個階段:(1)錄像導入,形象感知。(2)回憶圖像,口語表達。(3)選擇幾種動物,創編故事。整個教學過程中的說話訓練都以個體、單向交流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雙向的交流,如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人說一句,那人說一句等,由于沒有建立在傾聽的基礎上,學生的語言都沒有內在的聯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言語交互。沒有互動和合作,口語交際就喪失了它的本質屬性。

        3.口語交際只局限于優等生,缺乏參與的全體性

        幾個學生撐場面、大多數學生當陪客的現象,在口語交際課中表現得最為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傳統教學長期偏重書面語言培養,忽視口頭語言訓練,有很多學生說話不規范,或根本就不會說話。(2)某些學生不愿說,或想說而不敢說。(3)教師的調控技巧不夠,讓部分學生牽著走,有些學生一連發言好幾次,影響了其他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乏參與的全體性,口語交際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追求。

        4.教師只是言語交際的參與者,缺乏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

        隨著民主、平等的教學理念不斷形成,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教師作為言語交際的積極參與者,已被廣為認同。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也比比皆是。可是教師只是言語交際的參與者,忽視了其在課堂中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喪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使課堂缺乏縱深延伸,出現散而亂的現象,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口語交際教學策略設計

        1.在豐富的生活中尋求交際的話題

        (1)活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的潛在源

        在課標教材中,每單元都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有趣的游戲》《我們的畫》《我該怎么辦》等等,富有童趣而且貼近兒童生活,是很好的交際話題。但這些都是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進行的,每單元只須一至兩課時,這樣必定會使訓練面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在識字教學、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

        ①從課文的對話入手。課文中常有不少的對話段落出現,而教材收集的都是語言優美的文章,學生在模擬對話的過程中,能受到典范語言的潛移默化,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如《夏夜多美》一課中,小動物的對話較多。

        “我不小心掉進池塘,上不了岸啦!”“快上來吧!”

        “謝謝您,睡蓮姑姑!”等等,都是些很具生活化的語言,學生分角色朗讀的過程其實就是人與人對話的過程。

        ②從補白課文內容入手。教材中的許多課文有很大的開放度,以課文內容為基礎拓展,會生發出許多學生感興趣的交際話題。如《別說我小》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媽媽,你別說我小,我會擦桌把地掃。”現在許多孩子在家里都遇到過想做事而媽媽卻不同意的情形。我馬上抓住時機,讓孩子們想想這時你可以對媽媽說些什么。有的說:“媽媽,您白天上班累了,下班后還要做這么多事,讓我來幫你吧!”有的說:“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我能幫你做很多事,我一定能做好的,不信?你讓我試試!”還有的說:“媽媽,你打算什么時候才讓我做事呀,我可不想做個懶惰的孩子!”

        (2)體驗生活,豐富口語交際的信息源

        ①走進社會,拓寬口語交際的生活源。口語交際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要有意識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社會,與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接觸、交流,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或適當地布置一些交際作業,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生活實踐中進行交際,切實提高交際能力。如布置主題為“逛商場”的交際作業,讓學生在逛商場中了解文具的種類、樣子、顏色、用途等,并有意識地與售貨員進行交流,聽一聽售貨員是怎樣與別人交談,怎樣推銷自己商品的。交際課上,讓學生有的扮“小顧客”,有的扮“售貨員”進行表演、交際。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說話禮貌,態度大方,聽別人講話要認真耐心,從而切實提高交際能力。

        ②捕捉靈光,滿足學生的傾訴欲。如果說有組織、有計劃的拓寬口語交際話題是進行口語交際的重要策略,那么捕捉生活中的偶發事件,進行即興的口語交際訓練更能滿足學生的傾訴欲,增強交際的靈感。比如一次偶然的遭遇,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一項令人驚嘆的成果,都將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此時,學生會產生很強的傾訴欲望和溝通沖動。教師要抓住時機,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一次,筆者在準備上課時,課代表說,上午的生字抄寫作業還有七位同學沒完成。我來了靈感,以“面對不完成作業的同學,你會說點什么”為支撐點,上了一節日語交際課。分三個板塊進行:a.對不及時完成作業的同學說點什么?b.不及時完成作業的同學對大家說點什么?c.對傷心的老師說點什么?學生說得相當精彩,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在交互的過程中學會溝通

        口語交際課與其說是語言與語言的交流,還不如說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在交換思想、看法、意見時進行的心與心的對話。對話過程構成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交際關系,形成雙向或多向互動的交際方式。要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創造條件使學生由單向個體轉化為不同的雙向組合,并在雙向互動中進行動態的口語交際訓練。

        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很多,其中較為基本的有:(1)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2)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決不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式互動,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范圍內,而應該轉換角色,開展平等交流。教師應該與學生融為一體,做交際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3)群體互動。指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或者全班式的集體討論,甚至包括走出課堂與社會交流。這種方式,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接觸的人更多,探究問題更深入,效果會更明顯。(4)人景互動。指學生和環境、情境、事件等之間的互動。如《踏青去》一課的教學,以選擇春游地點為支撐點,設計了三個環節:一是自由組建討論小組,恰當選擇理由說服同組同學。讓學生在生生互動中發表自己的見解。二是每組派幾名代表陳述理由,并針對其他組的理由進行有力的辯駁,努力說服其他組的同學。教師隨機點撥,使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融為一體。三是打電話說服校長,讓學生在人景互動中提高交際技巧。課后讓孩子們抓住要點,盡力說服其他班的同學們。這樣的生生、師生、群體互動,拓寬了學生的交際對象,使學生學會了與不同對象的溝通,提高了交際效率。

        3.在真實的情境中激發交際的欲望,提高交際密度

        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口語交際中來,是口語交際教學的難點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安排大量時間,采取多種形式,讓全班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交際中,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以及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條理性、機敏性,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

        (1)創設情境。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學生大膽進行口語交流的前提。口語交際課要通過創設多種多樣的口語交際情境,形成和諧民主的氛圍,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進行口語交流。在《怎樣過“六一”兒童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以錄像的形式展現幼兒園小朋友歡度“六一”的情景,再配以輕快活潑的音樂,學生的興致立刻高漲起來。然后讓他們回憶過去,“上幼兒園時,你是怎么過兒童節的?”對于過兒童節,每個孩子都有切身體會,再加上教師創設的情境,學生的記憶頓時被激活了,話匣子也打開了。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精品一线久久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中文 |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国产高清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