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教育心理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I:要深入淺出地采用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形式進形教學。II:利用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III:精心設疑,激發(fā)思維。IV:適當應用正反對比方法引發(fā)學生思維。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中學物理;教學手段
本人通過對教育心理學的學習,結合自己教學實踐,深刻體會到:做為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掌握一定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努力結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反復鉆研教材,區(qū)分教學重點,認清主要和本質的東西,同時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教材進行分析加工,化繁為簡,深入淺出地采用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形式進行教學。
一、利用實驗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思維
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利用適當的實驗去引導學生觀察和探究,是我們教師教好物理,學生學好物理的關鍵。在初二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節(jié)課,我就要求學生回去自己通過實驗驗證擺的等時性,重現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通過用長短不同的繩子和輕重不同的石塊研究擺動規(guī)律,并做實驗記錄。學生積極性很高,他們有的分組實驗有的家長協(xié)助,雖然所得結果略有出入,記錄方法各有不同,但學生通過此次實驗初歩體驗了科學家們研究問題的方法以及實驗技巧,他們的判斷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人的感知與思維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對物理現象亦是如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課本每章后配有的學生實驗,選擇適當的實驗布置給學生回家實踐,如在熱學中可讓同學自測自己一天中早,中,晚的體溫,了解人的體溫的變化規(guī)律;光學中可自制針孔相機,了解小孔成像原理及特點等。這些我都讓學生做過,收效都不錯,學生積極性很高。如在做小孔成像時,書上是個圓筒,可生活中很難找到,在我布置實驗的第二天很多同學拿給我的有方型,三角型,做得很成功。
二、精心設疑,激發(fā)思維
人們的思維活動,求知欲望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實際,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教材,善于提出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一改以往滿堂灌的疲勞教學法。例如:在講光的折射時,可先將一硬幣放入碗中,讓兩位同學各找一個剛好看不見硬幣的位置保持不動,然后向碗中加水,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重見硬幣的現象,并由此引入新課,學生的好奇心一下調動起來,便會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情去關注老師的教學,在獲得新知解決問題后,學生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愉悅心情,覺得學物理挺有意思,再由學生的親身體會討論解釋為何在游泳時看見池水很淺而實際下水卻很深這一現象,進一步解釋碗中筷子彎折現象,達到鞏固新知目的。再如在講大氣壓強一節(jié)中,可先提問為何我們吃的田螺要剪掉尾部?為何家中吸盤式掛衣鉤能懸掛一定重物?由此引入大氣壓強的教學,解開學生心中疑問。這種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學生熟悉生活現象設置懸念,激發(fā)思維,即由舊知引入新知,從“熟”引入“生”的教學方法是符合認知過程中循序漸進原則的,也為很多教師所采用。
三、適當應用正反對比方法引發(fā)學生思維
任何事物都是在與它的對立面作斗爭中鞏固和發(fā)展起來的。我們可以編寫典型錯例,引起爭論,讓同學們在爭論過程中辨明事非,明確概念。例如:在講功的計算時,可舉二例,
(1)某人用一只手托著一只雞蛋(50克)在水平方向移動1米,問此人做了多少功?
(2)某人用100牛的力將一球踢出30米遠,試計算此人的腳做了多少功?同學們有的或計算或討論,這時可由回答正確的同學指出別人的錯誤講明自己的觀點,老師同時正確引導,進一步明確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含義,知道有力作用而在力的方向上未通過距離屬“勞而無功”,而雖移動距離卻在此移動方向中上無力作用屬“不勞無功”。這種做法可以達到以反面強調正面,分析錯的樹立正確概念的作用,不但學生思維活躍,理解深刻而透徹,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四、講練結合,以練促思,切忌欲速而不達
目前,由于學生試卷等復習資料太多,且學生分不清哪些是重點難點,這就要求教師依據教綱要求有所取舍地選編習題,注意易錯易忘,易遺漏易混淆之處,注意規(guī)范解題格式,教學生抓住解題要領,明確解題思路,總結解題規(guī)律,分清重點主次,切忌欲速而不達。這一點在我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就犯過急躁的毛病。在考前復習過程中,給學生的試卷太多而未加選擇,學生囫圇吞棗而沒來得急消化,這樣既占用學生時間又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得吸取教訓,做到教學有輕有重而忌面面俱到急于求成。另外,對于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我們應重點訓練,如有許多學生遇到簡答以及實驗題時往往顯得思維無序而混亂,理不出頭緒,不能切重問題要害本質。如某些實驗題要求用相關字母表示你認為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并推導出所求物理量的表達式此類題型時,很多同學感到棘手,可經過類似專題訓練后他們應用物理概念的概括總結和公式推導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金威.中學物理情境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中英語教學;認知差異;因材施教
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英語教師越來越意識到,把教育心理學知識運用到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使英語教學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教育心理學密切結合高中英語教學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了解教育心理學,大力開展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理論
就學習理論而言,教育心理學可概括為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人本主義三大學派。概述如下:
1.行為主義學派
行為主義學派主張程序化教學,他們的基本理論認為學習是刺激與反映的聯結形成或行為習慣的加強和改變。教學是對行為制約的過程,教師通過控制獎懲和刺激,使學生沿著預期的方向發(fā)生行為變化。
2.認知主義學派
認知學派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是尋求知識和信息加工的過程。知識來源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教學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引導學生以原有的經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主來建構知識,所以認知學派關注和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
3.人本主義學派
人本主義學派認為認識是主體內部預先形成的結構的展開。學習是個性、潛能和價值自我表現和實現的過程。教學是一個行為制約過程,其實質關鍵在于創(chuàng)設一個能產生預期結果的情境。這個情境對學生有操作制約作用和控制引導作用,即教學就是為學生的自我實現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
二、教育心理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指導作用
1.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積極的學習動機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擁有持久活力的學習動機來源于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厭學怕學,主要源于他們沒有端正學習動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自身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記憶、分析及運用高中英語學習中的詞匯短語、句型結構、語法特征等知識。
2.學生的認知差異與因材施教
學生的認知差異是研究學生學習英語規(guī)律的重要依據。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學生智力發(fā)展、認知方式和運用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差異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效率。如果不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英語教學就難以使全體學生獲得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只有了解了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英語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針對性地實施因材施教,為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提供重要保證。
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教師必須使學生的學習方法符合英語學科的認識規(guī)律,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探索教法,從而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符合英語學科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的意義首先應該是教學習,即讓學生知道怎么學習,進而善于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具有雙重屬性,它既是知識本身,又是訓練思維的材料。教師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方法,探索規(guī)律,學習和掌握簡捷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學習策略。學生也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從而自覺主動和科學有效地學習。
4.確立積極的教師期待
根據羅森塔爾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的不同期待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首先表現在學生的自信心上,受到低期待的學生會感到自己能力低或品行不好,從而使他們產生自卑感,從而導致一些學生的不良行為和成績下降。教師期待的影響還表現在師生關系上。受到教師高期待的學生會表現出更好的適應能力,更有活力,求知欲更強。相反,受到教師低期待的學生,則不能夠充分發(fā)揮所具備的潛力。在英語教學中,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讓他們都能感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并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能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也讓學生感到自己是這個集體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使每個學生都有歸屬感。
5.注意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心理協(xié)調,提高教學效果
英語教學是師生之間共同進行的雙邊活動,這是由英語教學實際化的這一基本原則所決定的。雖然教學效果的好壞是受多種因素制約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上講,師生之間的心理協(xié)調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問題,這不僅是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問題。而情感是教學中的心理條件之一,課堂教學活動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遞,而且伴隨著感情的交流。作為高中英語教師,我們必須既要重視對學生認知過程規(guī)律的研究,包括元認知、學習策略、學習方式,又要重視學習者的動機、情感、品德等方面的研究。在高考英語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為了滿足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我們必須重視教育心理學與英語教學時間的結合,將教育心理學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指導作用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育學 學生教育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化的具體傳播者,在人類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紐帶的作用。當代學生都有這樣的特征:生活在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對各種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維相對靠前,觀念比較新穎,敢于向舊觀念說不,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質疑,對自身當前現狀不滿意等,但是他們也有攀比、崇尚名牌這些比較大眾的毛病。隨著“90后”“00后”的長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學生教育工作就變得更加復雜與多變。當前的教育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與變化,掌握好、應用好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知識,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實際需要,幫助學生戰(zhàn)勝各種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這也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許多的挑戰(zhàn)。
一、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問題及相關現狀
學生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許多學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學)或輔導員(大學以上)都感覺學生工作難做,這是當前存在的現實。小學教育培養(yǎng)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生理上發(fā)育還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說處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個性特征不明顯,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能力相對中學生都比較弱。所以說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學知識,懂得合理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將教育心理學具體理論恰到好處地應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提出相關措施
具體做好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羅森塔爾效應”的有力把握
“羅森塔爾效應”也可叫做“教師期望效應”,所謂教師期望是一種非常大而且潛力十足的教育教學力量。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會從教師的行為與表情中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不信任,從而會以不積極甚至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教師,這種消極態(tài)度的日積月累,會導致學生拒絕老師的要求。有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老師的一次態(tài)度不好,很可能會給其留下陰影,影響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最后這些學生常常和教師所預料的那樣,學習成績一天天下降,品行也一天天變壞。這樣不是說教師當時自己的看法對,而是自己的看法影響了一個小孩的以后發(fā)展。所以說老師的期望對學生至關重要,尤其是未經世面的小學生。
2、巧妙的應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暗示?暗示一般指人或環(huán)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個體發(fā)出某種信息,個體在無意中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并做出相應反應的心理現象。不管是對在班級中學習好或成績不好的學生,暗示的作用都是積極有效的。學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輔導員可以用技巧性的語言或表情,給予學生有效的誘導和暗示,從而使學生逐漸改變原有的自卑感和不好的態(tài)度,達到學生向自己說自己心里話的目的,從而達到鼓勵學生的目的。在這提出的是,這一方法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作用更加明顯。
3、善于應用鼓勵的語言
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如果無意間的行為與言語傷害到某個學生的自尊心,這個學生就會不喜歡這名老師的課程,甚至討厭這位老師。這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的語言對學生影響大,相反,消極的語言也會給學生帶來傷害。因此,班主任應該善于用鼓勵的語言給學生信心,在同齡人面前得到表揚,對學生自身影響巨大,對學生以后的生活與學習態(tài)度也影響巨大,所以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這點。
4、關愛心理效應的應用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福德是這樣認為的,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的基本動機可分為兩種,其中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交往動機,另一種就是榮譽動機。前一種表現出的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愿意為他自己所喜歡的老師而發(fā)奮努力學習,從而獲得老師的關心與信任;后一種就是希望自己能獲得他人的認同、贊揚等方面,而且這兩種動機對學生學習自學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
5、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
當學生對班主任或輔導員訴說自己生活中的苦惱和學習中消極的情緒時,班主任就擔當起了心理治療師的角色。首先班主任要注意細心傾聽學生的煩惱,讓學生在這里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包袱,然后根據他們問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一開導。其實往往教師只需要耐心地傾聽,學生將自己煩惱都說出來,達到一個傾訴的過程,問題基本就解決了一半了,接下來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與開導過程了。因此作為新時代的一個合格老師一定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煩惱與困擾。
6、對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應用
可以這么說,情感教育一詞在西方學者的基本定義中,它一般是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它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總的來說,情感教育就是指學生可以接受到愉快、開心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或輔導員的教育工作中,運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學效率上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通過以上講述我們可以發(fā)現,心理學的具體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學生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學化,就必須學會如何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就呼市而言,大多家長格外關注小孩的初期教育及小學教育,輔導班就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學生放學后要上各種各類的輔導班,周末還要上奧數、奧語、英語補習班。所以說,小學生雖然在校壓力小了,但是擇校考試是他們不得不上越來越多的補習班,他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更要關心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要求我們班主任及相關教育工作者學習相關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及如何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崗英.管理心理學新論[J].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 教育學 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1)09-0197-02
引言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類文化的具體傳播者,在人類文化的繼承和發(fā)展中起著不可替代的紐帶的作用。當代學生都有這樣的特征:生活在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對各種新事物接受速度快,思維相對靠前,觀念比較新穎,敢于向舊觀念說不,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質疑,對自身當前現狀不滿意等,但是他們也有攀比、崇尚名牌這些比較大眾的毛病。隨著“90后”“00后”的長大,教育工作尤其是學生教育工作就變得更加復雜與多變。當前的教育要適應新的環(huán)境與變化,掌握好、應用好教育心理學的理論與知識,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滿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實際需要,幫助學生戰(zhàn)勝各種心理障礙,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這也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許多的挑戰(zhàn)。
一、當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問題及相關現狀
學生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一環(huán),許多學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學)或輔導員(大學以上)都感覺學生工作難做,這是當前存在的現實。小學教育培養(yǎng)的對象是小學生,他們生理上發(fā)育還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說處在一個相當低的水平,個性特征不明顯,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能力相對中學生都比較弱。所以說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學知識,懂得合理運用于教育教學工作中,能夠將教育心理學具體理論恰到好處地應用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通過作者本人在西安帶家教對孩子的了解以及參閱相關資料,了解到這一現狀的存在及其嚴峻性。
二、提出相關措施
具體做好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羅森塔爾效應”的有力把握
“羅森塔爾效應”也可叫做“教師期望效應”,所謂教師期望是一種非常大而且潛力十足的教育教學力量。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會從教師的行為與表情中感覺到教師對自己的不信任,從而會以不積極甚至消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教師,這種消極態(tài)度的日積月累,會導致學生拒絕老師的要求。有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老師的一次態(tài)度不好,很可能會給其留下陰影,影響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最后這些學生常常和教師所預料的那樣,學習成績一天天下降,品行也一天天變壞。這樣不是說教師當時自己的看法對,而是自己的看法影響了一個小孩的以后發(fā)展。所以說老師的期望對學生至關重要,尤其是未經世面的小學生。在這里作者簡單地舉一個例子,我?guī)Ъ医痰男『⑹俏靼布t星小學三年級學生,她特別希望自己在班里當個班干部,因為班主任對班干部比較偏愛,比起普通的學生更加關心。這就是學生期望的得到老師的積極期望。有一次發(fā)生了這樣的事,班主任未經班級體學生投票,就私自指認了一個學生做班干部。于是,這個小孩非常不服氣,因為她覺得那小孩沒自己學習好。在這指出的是這個班主任就這件事而言沒有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公平公正的形象。很可能,這樣以后,班級的學生都會認為老師偏心,在同學們心目中樹立起不好的形象。在這,我想說,老師是個良心活,小孩真的特別需要老師的信心、贊揚、鼓勵。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學會好好利用“羅森塔爾效應”,認真鼓勵與關懷每一個學生,切實對每個學生都寄予合理的期望值,從而使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都可以努力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最終,使他們成為老師與同學眼中的好學生。
(二)巧妙的應用心理暗示
什么是暗示?暗示一般指人或環(huán)境以不明顯的方式向個體發(fā)出某種信息,個體在無意中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并做出相應反應的心理現象。不管是對在班級中學習好或成績不好的學生,暗示的作用都是積極有效的。學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或輔導員可以用技巧性的語言或表情,給予學生有效的誘導和暗示,從而使學生逐漸改變原有的自卑感和不好的態(tài)度,達到學生向自己說自己心里話的目的,從而達到鼓勵學生的目的。在這提出的是,這一方法對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作用更加明顯。
(三)善于應用鼓勵的語言
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工作中,如果無意間的行為與言語傷害到某個學生的自尊心,這個學生就會不喜歡這名老師的課程,甚至討厭這位老師。這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積極的語言對學生影響大,相反,消極的語言也會給學生帶來傷害。就這一點作者可以拿本人做個真實的例子。作者本人從小膽子小,性格比較內向,上課輕易不敢發(fā)言。有一次全縣統(tǒng)考,本人拿了第三名。那個新來的班主任對本人格外好,也可能有那次第三名的影響,以后作者本人成績一直表現很好,后來還做了班長,因為我知道老師欣賞本人,相信本人。因此作者覺得自己應該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的期待。試想,如果新來的班主任還是拿以前的眼光看作者本人,本人一定一直還是那個膽小的女孩。因此,班主任應該善于用鼓勵的語言給學生信心,在同齡人面前得到表揚,對學生自身影響巨大,對學生以后的生活與學習態(tài)度也影響巨大,所以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這點。
(四)關愛心理效應的應用
美國心理學家特爾福德是這樣認為的,可以促使學生學習的基本動機可分為兩種,其中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交往動機,另一種就是榮譽動機。前一種表現出的是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愿意為他自己所喜歡的老師而發(fā)奮努力學習,從而獲得老師的關心與信任;后一種就是希望自己能獲得他人的認同、贊揚等方面,而且這兩種動機對學生學習自學性和自主性非常重要。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應該要經常表揚自己的學生,多抽出點時間去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切實地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心上想到自己是得到老師的“關心”與“信任”的,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今社會下小學生的壓力和負擔都比較重,使他們缺乏一些自信心,而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又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里的中心地位,到學校如果得不到老師的“關注”,心理上會有較大的落差,學習不自覺,就不自信了。鑒于小學生的這些學習心理特點,班主任就更應該從關心學生出發(fā),在生活上和學習上主動愛護、幫助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他們感覺到老師的“關心”,因此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上去。
(五)和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
當學生對班主任或輔導員訴說自己生活中的苦惱和學習中消極的情緒時,班主任就擔當起了心理治療師的角色。首先班主任要注意細心傾聽學生的煩惱,讓學生在這里可以放下自己的所有包袱,然后根據他們問題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一一開導。其實往往教師只需要耐心地傾聽,學生將自己煩惱都說出來,達到一個傾訴的過程,問題基本就解決了一半了,接下來就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與開導過程了。因此作為新時代的一個合格老師一定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煩惱與困擾。
(六)對情感教育的有效和合理的應用
可以這么說,情感教育一詞在西方學者的基本定義中,它一般是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它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偟膩碚f,情感教育就是指學生可以接受到愉快、開心的教育。因此,在班主任或輔導員的教育工作中,運用情感教育在提高教學效率上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情感教育就是一種思想轉化,班主任的某一種要求和意見,學生只有真正產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才會對班主任的建議和要求產生認同感進而接受。相反,如果學生認為班主任或輔導員的行為與建議不是對自己真正的關心時,學生就會有行為上的不接受。因此,只有班主任或輔導員對自己發(fā)自內心的關心,教師充分應用情感對自己的學生進行教育,尤其是對學習、思想上比較后進的學生,使他們親身感受到來自班主任或輔導員的關愛與溫暖,他們就會漸漸消除對班主任或輔導員的對立情緒,這時,教育工作者幫助他們學習與思想上進步就更容易了。所以,在這一部分學生的教育工作中,正是由于班主任或輔導員對學生的關愛與信任才會使他們進步,可見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通過以上講述我們可以發(fā)現,心理學的具體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學生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導作用。運用心理學理論與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學化,就必須學會如何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就西安而言,大多家長格外關注小孩的初期教育及小學教育,輔導班就像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學生放學后要上各種各類的輔導班,周末還要上奧數、奧語、英語補習班。所以說,小學生雖然在校壓力小了,但是擇??荚囀撬麄儾坏貌簧显絹碓蕉嗟难a習班,他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說,雖然補習班的出現相對減輕了學校班主任及代課老師在成績等方面的壓力,但是班主任依然是小學生主要思想與學習的教育者,可以說,如果在校老師可以有效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學生就可以在學校高效率地進行學習,這樣以后就不用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了。所以說,在校教育工作者的作用真是任重而道遠。西安小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升學壓力,5大名校是他們的最高目標。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更要關心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要求我們班主任及相關教育工作者學習相關教育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及如何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崗英.管理心理學新論[J].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
[2]紀秋發(fā).北京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狀況[M].當代教育研究,2005.7.
[3]華東六省一市教育學院編著.教育心理學[J].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12.
[4]遼寧等四省編.兒童教育心理學[J].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7.
[5](加)江紹附(著),邵瑞珍等(譯).教與育的心理學[J].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7
[6]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試中心.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6-0016-03
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絕大多數是由物理學、電子學、計算機或軟件工程等專業(yè)分化、擴展而成,絕大部分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是技術能力強,而教育技術基礎理論和教育、心理方面的基礎薄弱。很多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對教育技術的理解往往是技術取向,即“以技術支持教學”,把自身定位為教育教學過程的支持者,在學校教學中處于從屬地位。這樣,既限制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也不利于我國教育技術學的學科發(fā)展。而在國際上,教育技術學的發(fā)展已經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AECT2005年提出“教育技術學是通過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來促進學習并提高績效的理論與實踐”。根據這個定義,教育技術專業(yè)學生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技術支持者,而是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的設計者、開發(fā)者、利用者、管理者和評價者。這樣,教育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生則意味著是教學過程的直接參與者,大大提高了畢業(yè)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然而要達到上述要求,教育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生應該同時具備較強的技術背景和教育技術學的基礎理論背景。但是目前由于各種原因,教育心理學的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成效。對此,本文不僅對教育技術專業(yè)中教育心理學教學的突出問題和成因進行剖析,并提出教學改革的設想,同時,介紹了實際教學改革的流程和措施以及改革效果,最后對整個教學改革研究進行簡要的總結。
一、教育技術專業(yè)中教育心理學教學的突出問題和原因
教育技術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學教學問題集中表現在對專業(yè)實踐的影響較弱,理論和實踐相剝離。學生缺乏對教學和學習過程中心理規(guī)律的深入了解,難以融會貫通,更難以建立起理論知識、教學實踐和技術開發(fā)應用之間的聯系。這些問題的出現,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教學目標上注重認知,忽視情感技能的培養(yǎng),尤其是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的培養(yǎng)。這些非智力因素對于一個獨立的設計開發(fā)者相當重要。
2.教學內容上缺乏針對教育技術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學教材,教材內容設置與教育技術專業(yè)實踐缺乏緊密聯系。
3.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法,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執(zhí)行者和評價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沒有機會參與教學過程,也就難以從實踐角度深化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理解。
4.教學評價以教師主導的終結性評價為主,缺乏過程性評價和學生參與,學生沒有機會鍛煉對教學過程的評價能力。
從以上分析可以發(fā)現,要對當前的教育心理學教學進行改革,加強教育心理學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技能和實踐應用技能上的作用,必須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各環(huán)節(jié)上同時入手。
二、教學改革流程與措施
1.教學目標制定。根據教育技術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課程體系設置,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可分為如下三級目標:基本目標(認知技能):掌握基本教與學的規(guī)律。能識記、理解專業(yè)術語的內涵和重要的教學、學習理論方面的內容。中級目標(應用能力):應用和實踐教育心理學理論的能力。能基于基本教學規(guī)律對具體教學案例和材料進行分析;能運用教學規(guī)律指導自身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和教學評價。高級技能(綜合技能):自主學習、合作和研究能力。掌握教育心理學學習策略和文獻檢索、閱讀策略;能就專業(yè)詞匯查閱文獻,并對文獻進行歸納總結,畫出知識結構網絡;小組成員能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
2.教材選取。教材能為領域知識的掌握提供穩(wěn)定而基本的圖式和框架,但認知彈性理論的提出者Spiro認為,知識結構的過于模塊化和固化會阻礙學生的遷移能力,針對復雜和結構不良領域的學習,應以多角度呈現信息,并利用能提供不同范例的多種研究案例。教育技術作為現代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橋梁學科,學生的應用遷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顯然,認知彈性理論倡導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和超文本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難以直接實現,而且會令課堂教學失去有效控制。為了幫助學生靈活建構知識、提升理論實踐結合能力,在教材選擇方面,本課程同時選用了兩本特色各異、篇章結構迥然各異的教材,以國內教育心理學名家莫雷教授的《教育心理學》為主,以《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為輔。前者特點是結構清晰、內容全面;后者特點是側重應用,實踐性強,符合教育技術專業(yè)對教育心理學理論教學的要求。同時使用兩本教材可以有效利用兩種教材特點,取長補短,引導學生發(fā)現知識網絡的不同體系。
3.教學方式調整。過去的教學常用模式為前半部分由教師講授基礎理論部分,后半部分由學生講授專題。這種模式的初衷一方面考慮到基礎理論部分非常重要,學生缺乏相關經驗和背景可能不易理解;另一方面考慮到基礎理論部分較難自學,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輔導。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簡單將教學內容分割成理論和實踐兩部分,不利于促進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而且學生教學實踐的機會大大縮減。必須轉變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地位,使其也成為一個教學者和評價者,這樣學生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進行審視,深化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理解,反思技術與教學的結合與滲透。為此,教學策略的選擇主要結合三種教學模式:合作學習(cooperation learning)、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和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合作學習是指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一系列學習活動,并達成其共同目標的一種教學理論和策略。目前合作學習在大學課堂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英語教學上,在教育心理學教學當中是否也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還需要實證研究進行檢驗。拋錨式教學策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和知識獲?。ㄒ饬x建構)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問題建立在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之上,令學生通過主動搜集和分析材料、數據,對所學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該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習者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诰S果茨基教學思想的支架式教學,亦推崇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性和建構性。針對傳統(tǒng)的教師控制式教學,支架式教學重新規(guī)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教師通過為學習者提供適宜的挑戰(zhàn)和支持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培養(yǎng)學習者獨立學習的能力,強調兒童的自我建構與自我發(fā)展。但是,由于經驗、能力等的限制,學習者的自我建構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教師可以通過啟發(fā)、討論、提問等方式為學習者的學習發(fā)展提供方向,以減少學習者的許多無謂努力,使學習者能以最適宜的速度、合目的性地發(fā)展。然而,當學習者的能力增長時,教師必須將學習的管理權逐漸移交給學習者。綜合上述教學模式,本次課程除8學時由教師精講基本學習理論外,其余學時主要采用學生“自學—講課—討論”的方式來學習其余章節(jié)。該方式的具體操作過程為:課前教師進行導學,提供學習重點、難點,以及案例和問題,學生根據教師的導學學案以小組形式進行自學,并準備課堂講課;課程前半段隨機抽取小組上臺講課;課程后半段進行組間討論和教師評價。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有以下特色:①“自學—講課—討論”方式能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這種“從學到教”的角色轉變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認知理解深度提出了挑戰(zhàn),增大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壓力,豐富了學生的直觀實踐經驗,使之迸發(fā)出學習積極性,從而將課堂真正轉變?yōu)閷W生的課堂;②“自學—講課—討論”方式深化了學生對教學過程的認識和理解。參與講課過程中,學生必須對教材、教學對象和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對教學呈現方式進行選擇,在討論中他們還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這些體驗可以讓學生對教學過程具有直觀而又理性的認識,為他們未來對基于技術支持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和利用提供基礎;③始終采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在課程開始時,以自愿分組的形式將學生分為6組,每組約4~5人。在課程中,教師對于合作學習給予以下三方面的指導和監(jiān)控:第一是獎勵互賴,小組成績將占總成績的40%;第二是課堂展示,最后10分鐘每小組需報告合作過程和責任分配;第三是評價整改,教師針對學生合作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給予具體解決建議。這些舉措增強了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果;④教師支持和學生合作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架。在學生自學過程中,隨時可以就講課的內容與老師進行提問和討論,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澄清對知識的理解,深化他們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同時,教師通過學生的展示過程及課中討論提問可以更好地發(fā)現學生的理解誤區(qū),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反饋意見。
4.教學評價手段多樣。為了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同時鍛煉學生對教學過程的評價能力,本課程的教學評價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主要有以下兩方面:①評價內容包括“講課”、“研究”、“識記”三方面,最終課程成績由三方面成績組成:“小組成績”(課堂展示成績)占40%,“個人表現成績”(組內表現)占10%,“期末考試成績”占50%;②評價主體從教師轉化為教師和學生相結合,如每節(jié)課給學生小組分發(fā)“課堂講課評價表”,要求各組學生根據每組講課情況進行評價,取各組評價得分和教師評價得分的均值作為“課堂展示成績”;整體課程結束后,學生為小組合作效果和各組員表現進行評價,記入“個人表現成績”中。
因此,新評價體制中弱化了對知識識記和教師評價的權重,著重通過日常作業(yè)的表現性評價和學生相互評價來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
本課程改革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各環(huán)節(jié)上同時入手,試圖探索出符合當今教育技術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從整個實踐過程來看,改革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其中有三點經驗值得推廣:一是理論課和實踐相融合。理論課不僅應當教授學生理論,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還可以通過學生參與實踐的教學方式達成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二是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采用課程講課、導學自學、合作學習、拋錨式教學等多種方式,其根本在于肯定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價值;三是教學改革是整體系統(tǒng)的流程。本次改革從低、中、高三個層面設計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引領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的選擇。從目標到評價,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了改革,確保了改革的一致性,從而在根本上為改革成功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教育技術專業(yè)培養(yǎng)的人才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結構及課程體系[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9-12.
[2]賈志斌.對教育技術學專業(yè)本科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析——以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專業(yè)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9,195(7):73-76.
[3]盛群力.教育心理學與教育技術學聯盟:促進學習者認知變化——與理查德·梅耶教授訪談[J].遠程教育雜志,2008(10):21-26.
[4]郝寧.以教育心理學視角看當前網絡教育存在的缺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51-55.
[5]鐘震穎.教育心理學課程體系的評價與構建[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98-101.
[6]劉儒德,伍新春,姚梅林.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改革探索[J].心理科學,2004,27(3):753-754.
[7]李康.試論認知彈性理論的學習環(huán)境設計思想[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10-13.
[8]莫雷著.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07.
[9](美)Robert Slavin著,姚梅林譯.教育心理學(第7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236.
[10]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3):45-47.
[11]陳桂芳.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25(6):52-53.
[12]王海珊.教與學的有效互動——簡析支架式教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0(1):140-143.
論文摘要:在倡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以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為己任的當今社會,積極將心理學植入教育當中,洞察呵護初高中學生敏感而脆弱的心,是對新時代下教師的基本要求。本文首先對心理學進行綜合概括;結合具體案例,對如今初、高中學生的心理狀況進行分析介紹。最后,對心理學對于初高中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進行分析;希望該課題的探討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全新的“活”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學習環(huán)境,讓初、高中學生在正確的引導和全面的呵護下茁壯成長。
引言
“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句話深刻的詮釋了教育的作用與意義。如何借助各種手段完善呵護初高中學生敏感而脆弱的心里,是時代為我們每個教育者提出的問題。鑒于此,本文以“淺談心理學對于初高中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為研究課題,結合當前教育現狀,在參考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理學對于初高中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做到客觀公正的分析。
一、 心理學概括
(一)、心理學概括
心理學,顧名恩義,它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基礎科學。由于它的研究領域、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因此心理學的分支學科也非常多,和教育工作聯系密切的就有普通心理學、兒童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
(二)、初高中學生心理狀況
初、高中學生,猶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承載著建設祖國,回報社會的重任,也是我們延續(xù)五千年文明輝煌史的希望。因此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通過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塑造學生高尚的人格、優(yōu)雅的情操,都是至關重要地。目前,中學生年齡段普遍在12歲——14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噓聲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度過時期,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幼稚型交織在一起。而高中生年齡段一般在14歲——18歲之間,這個時期的學生思維活躍,已經有了自己的價值觀,但是相對比較敏感,處于理想的自我與現實的自我相互沖突的階段,如果不能進行正確的心里引導,會易形成孤獨、自卑等心里障礙。
二、心理學對于初高中教育教學的指導意義
(一)、幫助教師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和認知的課堂活動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教師,通過心理學可以更好的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程度開展或者改善課堂活動。因為每個年齡段的學生不一樣,對事物的興趣與理解有著大相徑庭的區(qū)別。因此教師應該合理根據年齡,根據個體實際情況,選擇學生喜歡的課堂活動,從而提高教育的質量。
隨著意志力的發(fā)展,中學生控制自己注意的能力顯著增強,注意的穩(wěn)定性得到了迅速提高?!把芯勘砻?,7—10歲兒童每次注意穩(wěn)定約20分鐘;10—12歲是25分鐘,而12歲以后則是30分鐘左右?!币虼?,在課堂上,可以將重點內容放在這些時間段里面進行傳授,而其余時間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互動等,既避開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間段,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二)、幫助教師重組教材
教師在教學中會發(fā)現,同一年級學生之間的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的差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尋求適宜于任教班學生真實水平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發(fā)展綜合能力。其實廣東省乃至全國各地,學生學習水平都參差不齊。導致材學不但給老師有效教學提出了難題,還給學生造成了學習甚至是心理上的障礙,如何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刪減,使之達到更符合學生心理認知過程從而更有效的吸收知識,是除了新課程理念的指導外,毫無疑問需要教育心理學的輔助的。
例如在教授12 個表示月份的單詞時。這些單詞不僅發(fā)音長而且難于拼寫,要求學生在一個教學單元完全記住或背出這些月份更是難上加難。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從上學期布置家庭作業(yè)時,就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用英語寫下日期、星期和天氣,并在每次布置作業(yè)時都會有意識地問學生: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由此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記憶并掌握有關日期、星期和天氣的詞匯。教師還可結合人的學習記憶曲線走勢,科學合理的制定合理的學習時間表和復習時間計劃表,指導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幫助教師科學對待學生的心理和學習障礙
兵法有云:知己知己,百戰(zhàn)不殆。對于學生不懂的地方,要耐心講解、細致輔導,降低學生在知識吸納過程中產生的焦慮與擔憂情緒。教師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有針對性改進課堂教育,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曾經就讀于本校的一個學生,性格比較孤僻,平時不喜歡與同學交流。遇到問題也不愿與同學進行交流,甚至不愿意求助老師。通過我私下了解與耐心溝通,發(fā)現這個學生性格孤僻的原因很大部分原因是對自己不夠自信。而我又了解到這個學生喜歡足球,而且足球踢得很好,因此我推薦他做了班級的足球隊長。通過組織球賽,讓這個本來性格孤僻的孩子找到了信心,也通過比賽慢慢和曾經生疏的同學建立了友誼。
總之,科學的對待學生的學習障礙,我們需要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個性的發(fā)展才有實現的希望。
結語
綜上所述,心理學與初、高中學生的教育密不可分。它有利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加速學生心理成熟,使其早日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人民教師應充分的理解尊重學生,了解學生,讓心理學伴隨著我們教師與我們的學生,一起快樂幸福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施江玉,李輝.《對羅杰斯教育理念的再思考》[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2年第01期
英語教師除了必須具備精深的英語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的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對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進行研究,心理學在教師的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英語教師更有必要將所教英語學科與心理學進行良好的有機結合,結合中學生語言學習的心理特點,將教學生動、有效的開展起來。
一、從心理學出發(fā),樹立新的英語教學理念
在新的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我們要樹立新的觀點,教學所面對的,實施的對象,從根本來說,就是我們的學生,正處在成長中發(fā)展中,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該階段的學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在學校學習知識技能的同時,也是形成知、情、意、行的關鍵時期,而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同時,要有目的、有策略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并能利用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和策略促進學生對所學學科的有效學習。教學活動是師生的共同活動,教學的成敗取決于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學習過程是認識過程,與心理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
英語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同時涉及到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問題。例如語感心理問題,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直覺,語感對于學習語言非常重要。孩子們的漢語自然是流利的,是因為他們每天處于母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長大自然而然地就能講一口流利的方言。學英語也一樣,它本身就屬于閱讀能力所包含的諸因素的一種,閱讀能力的高低,實質上是外語語感的強弱。面對一個句子,有些同學立刻便能會意,但另一部分學生就非得老師講半天的語法分析才能徹底理解到這一句子??梢哉f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心理,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是當前英語素質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因此,我們要注意到學生語感心理問題,加強學生英本文由收集整理語語感方面的練習,盡量給予他們一個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最起碼上英語課要用英語授課,同時要求學生要在英語課上盡量講英語;接下來是中介處理問題, 中國人學習英語肯定存在著將漢語作為中介語言的現象,因此如何運用好漢語中介心理就決定了英語教學效果的好與壞。比如英語詞的概念與其物質外殼的關系,有與漢語現象一致的地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舉個例子:“very beautiful”和“非常漂亮”是一種典型的兩種語言現象一致的情況,學生對此非常容易接受。但在語言所表達的概念與外殼英語兩種語言現象不一致時,學生就容易混淆了,比如:“我明年要上學了”,有些學生會譯成:“i next year go school”。這些現象是漢語中介心理給學生造成一種障礙,這點急需英語教師的提示和啟發(fā)。學習英語是使英語材料在頭腦中與漢語系統(tǒng)接通,才能建立新的聯系系統(tǒng),如不糾正,這類學生學到的就是中國式英語了;最后是語言的遷移處理問題,先行學習往往影響后續(xù)學習,這在教育心理學中稱為“學習的遷移”。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學習的遷移,認識遷移是有條件的,有規(guī)律可循的。學習英語,在對待與漢語語言現象相一致或雖不盡一致而未超出習慣允許范圍的英語語言,應充分利用其正遷移,在對與漢語語言現象不一致的地方,應設法防止負遷移,以期收到防患于未然之功效。另外,利用先前學過的英文知識促進后續(xù)學習的遷移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兩種遷移相互結合必然對學生英語學習起到極大促進作用。
二、結合心理學,對英語教學的幾點建議
由以上分析可見,心理學在英語學科中滲透的重要性,為了進一步提高英語教育、教學水平,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創(chuàng)設情境,因疑創(chuàng)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語教師在課堂上要創(chuàng)造和利用情景組織教學,給學生營造語言學習的氛圍尤其是參與語言交際的氛圍,以此來激化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讓學生體驗成功,愉快學習,從而改變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2.師生平等,輕松學習。杜絕強調教師的權威,英語學習更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學生因為擔心出錯了受老師批評而不愿張口,形成心理壓力,不敢張口,那么學習效果會很差,極易形成啞巴英語,對英語的學習也等于無意義。所以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上營造輕松、民主的氛圍,面帶微笑,鼓勵學生敢說敢做。3.嚴謹治學,態(tài)度端正。英語是一門語言,要想真正習得,這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例如,堅持課外閱讀和日記等寫作的練習,教師設計難度適當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從中探索,鍛煉思維,體驗克服困難的成就感。4.評價多元,發(fā)展為本。對學生英語學習既要關注結果,更要注重過程;既要重視語言知識的掌握,又要關注語言技能的運用;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策略,又要觀察其學習情感態(tài)度,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成功和進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它是個人獲得生活幸福感、完成社會功能的一項前提條件,也是社會文明與進步對社會成員的素質要求。它要求我們要有足夠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估計,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善于從經驗中學習,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生活的理想符合實際等。
心理健康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因此在學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就更大。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是驅動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基本動力,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二、當前的初中生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曾有國內有關學者做過調查,問卷調查顯示,在我國初中生中,有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4.2%,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2.9%。這一調查結果讓人們對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表示擔憂。心理健康問題在初中生中較為普遍,主要表現有:
1.學習態(tài)度方面,經常存在學習焦慮和過渡焦慮性。表現為學習壓力過大,對學校不能適應,上課如坐針氈,對父母及家庭有依賴性。
2.人際關系方面,有22.45%的中學生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與同學、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相處不融洽,不善與人交往,與別人合作有困難;其中,有3.8%的中學生人際關系很差,很難與他人融洽、愉快地相處。這些學生給人的感覺缺乏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或者愛發(fā)脾氣、罵人等等。
3.在思想方面,常有對抗思想,這類學生約占學生總數的10%,往往表現為思想絕對化(非黑即白),過分自以為是,但常常“眼高手低”;愛唱反調,對老師、長輩沒有禮貌;對父母的意愿服從性降低,經常與父母頂撞,有時會用離家出走的形式來對抗父母;喜歡捉弄別人,有時甚至會有破壞行為等。
4.在品行方面,國內有關學者調查顯示,品行問題以13 歲年齡組為最高,約2.24%。常見的問題有攻擊、破壞,違抗,說謊、偷竊、逃學或離家出走等。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通過課文滲透心理教育。通過介紹作家作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語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這些名家的人格多為后世景仰,在很多學生的心中都把他們稱為楷模。如曹雪芹處境艱難仍不墜筆耕,張海迪遭受病魔卻堅忍不拔等,這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可針對學生的現實狀況,向他們講述健全的人格在這些作家成長中的關鍵作用,使同學們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通過閱讀分析課文來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比如在講述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堅定的意志,建立努力學習,奮發(fā)圖強,做任何事情都持之以恒的人格。在《背影》一文章的教學中,從父子情深的角度, 教育學生要感謝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學會感激,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有義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發(fā)學生的潛力,保護其健康的成長。著眼于初中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教給他們終身受用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梢宰屚瑢W們每天堅持寫日記,把每天發(fā)生的感覺有意義的和感興趣的事情記錄下來,讓他們在日記中升華情感,完善自我人格,從而逐步形成健康的 心理。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用自己滿腔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理想之火,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去叩開學生心靈的窗扉,努力縮小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初中學生的學習情緒與自尊自愛的心理有關,學生內在的求知欲望受到激勵時,就會產生一種愉快、積極的情緒體驗,就會以飽滿的熱情、萬倍的信心,自覺參與學習。
3.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語文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每天利用十分鐘時間向同學講述名言警句或歷史典故,增加同學們的知識儲備量,同時給出一些適合同學閱讀的刊物如《中國四大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讓同學去閱讀,然后通過開展課外閱讀知識競賽給大家提供交流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這樣,學生既體驗了閱讀的樂趣,又增長知識,使讀書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意義的事。
在語文教學中,還可以針對同學身邊的某個問題,讓大家進行討論,組織辯論賽,讓同學認識辯論,熱愛辯論,在辯論中增強大家的團結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受到心理教育。同時使同學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人人上臺演講,人人有機會參加辯論,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同時可開展“禮儀知識”等各種知識競賽,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語文課外實踐中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一、直觀教學
英語是一門實踐和技能性都很強的學科,要想學好英語,需要花許多時間和精力進行記憶和操練。心理學家桑代克認為外界的刺激和反應有一個聯結,學習的實質是情景與反應的聯結。根據這一學說,我認為在學生第一次接受英語新知識時,一定要讓這個刺激在他腦海里有一個強烈的反應,即深刻的印象。老師可以采用現實生活中的實物,或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景,或運用有聲、有圖畫、有動感的多媒體電腦課件、掛圖、簡筆畫等多種直觀生動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會被吸引住,并且久久難忘。
二、興趣教學
1.引入競賽
中學生好勝心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把比賽引入課堂,并貫穿課堂,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意義。老師可把班級分成若干組,用比賽積分的方式展開組與組之間的競賽。比賽內容可以包括必答題、搶答題、對話表演、單詞背誦等。在每一節(jié)課結束前進行總結。比賽的優(yōu)勝者給予表揚和鼓勵,而落后者也會不甘示弱,他們會在下一次比賽中發(fā)奮努力,表現更好。在比賽過程中,每位同學為了整個組集體的榮譽,都會積極準備,上課很少出現走神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并且通過比賽,也給了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
2.英語歌曲
利用瑯瑯上口,簡單易學的歌曲旋律來總結一節(jié)課的內容和重點不失為一種鞏固知識、增加趣味的好方法。例如:用《找朋友》、《丟手絹》、《兩只老虎》等旋律把課本的重點、難點編成歌詞,讓學生在歌聲中既鞏固了知識,又感到趣味無窮。
三、激發(fā)動機,強化記憶
根據教育心理學原理,學習階段分為動機階段——領會階段——獲得階段——保持聯合會——記憶階段——概括階段——操作階段——反饋階段。其中動機階段列在學習階段的首位,可見學習動機影響學習效果。激發(fā)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英語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要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其學習目的。當前社會對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需求以及出國留學深造等,都是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在因素。而學生的主觀意愿、需要是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如果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沒有求知欲望,那么學習就很被動,成績就很差。因此要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其轉變思想觀念,通過英語學習,增強國際意識,拓展國際視野。
學習的第五階段為記憶階段,而英語需要記憶的內容又很多,所以對于英語學習,這一階段顯得尤其重要。為了強化記憶,克服遺忘,我做了以下嘗試:
1.小步子,快節(jié)奏
平常記憶的內容要控制量和度。量多了,消化不了,反復少了,記不住。所以要進行適當的集中和反復循環(huán)。在教學過程中,課前5分鐘聽寫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把前一天學習的知識簡單的歸納總結后,第二天及時聽寫,時間不長,量也不大,學生容易記住。
2.趣味記憶
趣味記憶法就是將疑難知識加以高度概括后,再用詩歌、順口溜的形式將其要點、規(guī)則、變化規(guī)律等串聯起來,用于指導學生學習的鞏固記憶。比如在教序數詞構詞法時,我教給學生“一、二、三,特殊記,八去t,九去e,ty變成tie,遇著ve變f,再加th”,寥寥幾句,把從第一到無窮大的序數詞構詞細則都包羅在內了。再比如在教可跟不加to的動詞不定式做賓語補足語的動詞時,我用例句逐字逐句講解了“一感(feel),二聽(listen,hear),三讓(let,make,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還有一幫助(help)”這句簡單的話。其實這是個出錯率很高的知識點,也一直是一個讓我非常頭疼的難題,幾乎屆屆如此,現在簡單的一句話就把它痛快地解決了,容易記且不易忘。
3.發(fā)揮內隱記憶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內隱記憶力即無意識記憶力很重要,那么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內隱記憶力。平時可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內容可涉獵各種各樣的語言資料,既可以讀教科書,也可以增加課外閱讀,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如果能力許可,可以讀英文原著,總之要加大閱讀量,使信息量的輸入要大,這對培養(yǎng)學生語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