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技師學院德育工作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研究生培養;校際合作;產學研聯合培養
作者簡介:潘志宏(1970-),男,湖北武漢人,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建筑工程學院,副教授。(江蘇 張家港 215600)謝凌燕(1973-),女,湖南洞口人,江蘇科技大學南徐學院,編輯。(江蘇鎮江212003)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14-0028-02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擴大規模,在這種快速擴張的形勢下,出現了高校研究生教學資源緊張和碩士生就業不如本科生的狀況。[1]從高校的教學資源來看,導師人數、科研經費、設備條件等一時無法充分滿足研究生培養的需要,教育資源短缺成為研究生教育質量的瓶頸,尤其是師資力量的瓶頸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如何解決規模迅速擴大與資源緩慢增長的矛盾?如何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這些不僅是研究生教育和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當前高等教育進入以內涵建設提高質量的發展背景下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
研究生培養模式多樣化是世界研究生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重要趨勢,它是研究生培養模式自身完善的結果。[2]與此同時,創新型大學的建設對傳統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3]國內在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上開展了較多研究,作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徑,提出了新形勢下研究生培養的學術沙龍、產學研合作、課題制、導師組等新型模式。[4]在各種模式探索中,普遍認為采取與行業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不但使研究生教育由高校得以向社會延伸,還有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尤其是有利于培養行業需要的創新型應用人才,達到產學研三贏目標。產學研聯合培養是解決高校研究生培養資源瓶頸的有效方法和必由之路。[5,6]
目前,國際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主要有以項目為依托聯合培養研究生、聯合設立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建立經濟實體培養研究生、引進企業人才兼任大學研究生導師、校企聯合開辦專業培養研究生、創業大學科技園聯合培養研究生等模式。[7]國內在政產學研合作平臺模式、聯合培養復合型研究生的典型模式[8]、校企產學研聯動培養機制、培養基地建設[9]、研究生培養質量控制、導師隊伍建設[10]等方面展開了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不少成果和共識。在立體交叉培養新模式中,研究生的縱向培養(基礎理論知識、實驗研究技能)和橫向培養(工程技術創新實踐)并舉、內涵(道德品質和行為修養)和外延(管理才能和社會應變能力)兼修的綜合素質培養。[2]實踐證明,在研究生教育超常規發展的新形勢下,它對提高研究生培養的綜合質量起到了很好的保證作用,是利用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合作培養研究生的一種好模式。
工科人才的培養目標是為相關生產和技術領域培養從事設計、制造、技術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產學研合作對工科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得到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地方高校在地域上處于地方經濟建設的前沿陣地,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基層組織聯系密切,貼近生產、生活實際,在地方經濟建設中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區域經濟發展對地方高校工科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已由學術型轉變為工程應用復合型,[11,12]以碩士學位作為工程師職業的入門水準已成為一種趨勢。然而,地方院校由其特點決定,對于優勢尚不明顯的學科在如何建設和發展上,在如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上面臨的困難大、任務重,這些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教學改革問題,同時也是事關地方院校全面發展、整體上水平的核心難題。當前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關于校際合作聯合培養的研究課題不多,特別是地方院校在這方面的探索較少;多元化培養主要停留在概念層面,可操作層次的研究不多,實踐探索很少。因而,立足于應用型工科為主地方院校的特點,基于校際合作進行產學研多元化聯合培養方式研究和實踐具有一定意義。
一、校際合作產學研多元化聯合培養方式的主要任務
筆者承擔了江蘇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課題,進行了校際合作的產學研多元化聯合培養方式的探索,指導思想是充分利用學校外部優質資源、緩解校內科研資源不足、探索富有彈性的、多元化的工科研究生培養方式。經過論證明確了以下主要任務:結合校際和校企之間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的探索,以具有互補性的地方院校為主要合作對象,初步形成具有應用型工科地方院校特點的校際合作模式;結合教改實踐,探索基于校際合作、以項目為依托的工科研究生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和方法;多元化培養的實現過程包括產學研各方互動機制和責任的明確、學研合作指導中多師型的導師團隊的建立和協作方式等關鍵問題和構建研究生的管理和激勵辦法等。
二、校際合作產學研多元化聯合培養的實施
1.實施思路
通過實際的大型工程或技術創新研究項目強化對研究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寬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拉近校內導師及研究生與優勢高校、企業的距離,為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開辟新路。
產學研聯合能夠提高研究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滿足企業對科研人員的需求,這種開放的研究生培養新模式能夠促進合作,充分發揮各方優勢,促進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2.實施中的重點問題
(1)校際合作基礎上,以合作發展為核心的產學研聯合對地方高??蒲袟l件的改善和科研環境的優化作用。
(2)加強與同層次具有互補性高校的校際合作,形成高校間、校企間、導師組聯合的對研究生的多元化培養,激發靈感和創新。
(3)重點研究以項目為依托和培養基地為平臺的多元化培養模式,突出地方高校工科研究生培養的特色。
(4)通過產學研合作,加強工科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5)開展校際合作,進行多元化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實踐。
3.以合作發展為核心,以項目為依托的校際合作方式的實施過程
(1)通過校際合作的指導教師進行聯系溝通,探索以合作發展為核心、以項目為依托的校際合作方式。
(2)通過與優秀企業進行溝通,不僅把企業作為學習與研究的平臺,還要為他們提供較好的科技服務,使企業實實在在感覺到研究生的價值,真心實意地參與合作,學校從中獲得進一步的研究機會,企業從獲益中為校方提供支持,形成一種良性發展的前景。研究基于校際合作的產學研聯合培養的互動機制,對聯合培養方案進行優化,明確各方責任,形成校企合作互動的辦法。
(3)采用“高校課程―基地研究―校基答辯”三段式培養進程,對課程學習、中期檢查、開題、論文答辯培養全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探索建立創新獎學金、研究生科研成果突出獎等方式,提升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4)基于校際合作的產學研聯合在合作、交流和實踐中研究提高導師專業素質特別是專業實踐指導能力的方法。探索改變導師重學術、輕實踐的傾向,形成考評對導師專業實踐水平和研究生培養水平的評價辦法。
(5)建立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措施,引入質量控制的方法,在聯合培養教改實踐中對聯合培養質量全過程進行跟蹤和控制,并對研究生的研究內容進行產學研三方聯合評估。
三、校際合作產學研多元化聯合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優勢和有效性
筆者課題組指導的研究生通過校際合作聯合培養的方式進入大型企業,參加和完成了多個工程檢(監)測鑒定項目,參加了抗震加固工程設計,與國家大型綜合勘察設計單位合作,完成了某大型風洞工程技術攻關中的節點關鍵技術試驗研究。通過初步探索,校際合作產學研多元化聯合培養方式是實現地方院校研究出成果、研究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導師隊伍得到建設等多贏目標的有效途徑。
加強聯合、優勢互補是實現科技創新最有效的途徑。校際合作能使得高校間優勢資源互補;合理利用地方高校的科技資源及地理優勢、企業的行業優勢,有利于緩解高校資源限制的瓶頸;校際、校企之間的互動可以同時解決“找米下鍋”和“有米無鍋”的問題,充分利用了高校外部優質資源,拓展辦學空間,擴大培養規模,通過服務區域經濟以體現自身的學科特色。
以項目為依托的聯合培養中,通過加強對研究生的指導、監督和管理,并為研究生創造好的研究條件,在完成研究成果的同時又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突破傳統的單一導師負責制培養方式,發展導師團隊負責制。導師聯合指導組就是利用指導教師團隊成員間的學緣結構、學術背景的異質性和思想上的差別,發揮導師集體培養研究生的輔助作用,使團隊成員共享其團隊的智力結構和知識結構。研究生在團隊指導下可以學到不同學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利于實現研究生由學習者到創造者的轉變。此外,由于企業導師的引入,可以充分融合兼職導師的社會資源,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供可能。
有利于面向社會需求培養科研人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應用能力,提高培養質量,獲得競爭優勢,實現研究生教育、課題研究和就業三過程的順暢銜接和過渡;有利于研究生知識的轉化和知識的發展;有利于研究生人際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培養。
四、結語
目前研究生教育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師資組成及與科研機構的關系等都存在于學校這個“小社會”系統之中,高校在與社會的合作、與同行的交流上呈現出一定的半封閉性。應探索富有彈性的、多元的研究生培養方式是本文研究的特色,其主要特點有:
區別于地方高校與強校合作的常見方式,本文重點研究同層次具有互補性的地方高校的校際合作,在校際合作的基礎上發揮跨學校導師團隊、跨地區產學研的多元耦合作用,進行研究生聯合培養方式的研究和實踐具有創新性。
校際合作、校企合作使得本文研究能成為“走出去”的研究。
在本校導師為第一指導人的基礎上,將來自不同高校和企業中不同學術背景、知識結構、研究方向的導師組成導師組共同指導研究生,提倡導師個體指導與集體培養相結合,強調校際、校企師資共享,突破了目前我國傳統的以導師個人培養為主導的培養模式,能克服其不利于研究生學術思路的開闊、不利于合理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形成以及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的缺點。
參考文獻:
[1]張新廠,鐘珊珊.“產學研”聯合培養復合型研究生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57-60.
[2]肖勁,李劫,賴延清,等.立體交叉模式培養創新型研究生的實踐探討[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1):191-193.
[3]張勇,邵松林.走出象牙塔開辟研究生教育新天地[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32(9):113-115.
[4]楊曉麗.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22(3):22-24.
[5]莫建文,張順嵐,林基明.產學研合作提高工科研究生自主創新能力[J].中國西部科技,2010,(9):70-71.
[6]陳舜蓬.地方綜合性大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管理的現狀調查與建議[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6):47-49.
[7]劉娟.國外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主要模式及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30(28):84-87.
[8]丁蕓,鮑燕寧.關于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與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的探討[J].法制與社會,2008,(9):300-301.
[9]許斌,高才,牛玉超,等.新形勢下碩士研究生校外培養基地建設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9,(1):86-90.
[10]王玲玲,趙君,蔡翔.基于產學研合作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六題[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29(4):363-365.
關鍵詞:技工院校 德育 實踐 創新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12月,總書記在考察珠海市高級技工學校時,語重心長地指出:“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深切表達出對技工院校發展和一流技工培養的關注與期望。伴隨著技工院校辦學層次的逐步提高和專業建設的日益現代化,如何創新德育工作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何發揮德育在培養現代一流技工人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核心作用,一直是技工教育同行密切關注的課題。筆者試從多年從事技工教育實踐出發,以寧波技師學院德育工作的一些新探索和新實踐與同行共商,以求拋磚引玉之功效。
二、理論思考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技工院校原創性的事業,缺乏可供借鑒的經驗,需要我們解放思想,一切從育人的根本任務和工作的實際出發,邊探索實踐邊完善提高。
以一流的技工、一流的素養為目標,堅持和創新技工教育,以育人優先、能力為本的辦學特色;以優秀技工職業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學生平等公民精神、規則規范意識養成為根本,融學生德育工作于教學活動全過程;以優秀校園文化創建為載體,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參與的全員、全方位德育工作網絡和院系兩級管理體系;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產學研相結合為途經,形成高技能人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模式。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探索建制度、重落實,抓隊伍、重質量,寓載體、重實踐,尋合作、重創新的德育工作方法。
三、實踐過程
1.建制度,重落實
(1)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實現德育管理規范化。德育工作制度是德育工作有序開展的基本保證。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條例》《先進、文明班級考核評比制度》《學生管理條例》等近十項制度,有效保證了學校德育工作的正常進行。特別是學校實行院(系)兩級管理以來,實施分專業系部量化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了德育常規工作質量,使學校紀律、衛生、班級管理等工作面貌全新。
(2)健全德育工作機制,狠抓落實到位。一是成立由分管副校長任組長,學生處負責人、各支部書記為成員的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通盤考慮德育工作計劃、德育工作落實和德育工作考核。
二是建立班主任值班制度,每天分早、中、晚進行教學場所、寢室和校園周邊巡查,做好值班記錄,及時反饋值班信息,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是倡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通過學生參與食堂管理與服務,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和校園環境美化活動,參與各類社團和志愿者活動等,發揮學生參與校園管理、服務他人和社會的積極性,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效果。
四是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融德育工作于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德育課、文化素質課、專業實踐課、技師研修等教學環節的作用,使德育工作和教學工作相互滲透,相得益彰。
2.抓隊伍,重質量
(1)以師資隊伍建設為基礎,為德育工作提供保障。大學之道在于有大師,一流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辦學的基本條件。為提升辦學水平,促進內涵建設,學校連續5年引進40余名具有研究生學歷或高級職稱的新師資,大大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同時學校開展學科帶頭人、技能帶頭人、課程帶頭人評選活動,開展為期三年的教師高級研修班,不斷提升教師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升為實施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2)以班主任隊伍建設為抓手,為德育工作提供骨干。班主任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成效。在班主任選配上,學校制定了規范的班主任任職條件和班主任工作職責。選派了一批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年富力強的中、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班主任綜合素質水平較高,其中不乏有全國技術能手、省市級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等杰出班主任。學校每一學年還利用寒暑假時間集中對班主任進行拓展培訓。
(3)以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為紐帶,為德育工作提供活力。學生自我管理是德育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的有效方式。學校以院、系兩級團委、學生會作為學生自我管理的基本組織形式,通過學生業余黨校、團校選拔和培養大批學生干部,為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注入了鮮活的力量。
3.寓載體,重實踐
(1)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彰顯校園文明風貌。一是定期舉辦校園趣味運動會、內務競賽、校園文化藝術節、田徑運動會和技能運動會等大型校園活動,豐富校園生活。通過新生軍訓和始業教育以及畢業生就業指導等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職業素養。
二是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社團活動。各個專業系部根據專業特色,組建了各類社團。如學校電氣系組建的“藍鳥電子協會”社團,利用專業優勢,為本校師生乃至周邊社區提供免費電氣維修服務,深受認可,被評為“寧波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隊”“寧波市志愿服務先進服務隊”“寧波市優秀青年志愿服務先進集體”“寧波市先進志愿服務站”。
一、關于職教集團的界定
鑒于職業教育與經濟生產天然的密切聯系,我們可以參考企業集團的定義。目前,較為權威的企業集團定義是:“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但它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參照企業集團的定義模式,可以對職教集團作如下相關界定:職教集團是以一所中心學校為核心,聯合若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學校和相關企事業單位,以資產、契約、專業和人才培養為紐帶,共同開展產、學、研活動的職業教育辦學聯合體。
根據上述定義和相關政策法規,可以推定,作為一種具有準公共性質,又引進了市場機制的辦學聯合體,職教集團具有如下性質:職教集團本身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它是由若干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實體組成的產學研聯合辦學體;職教集團的組織結構呈現多元化、多形式和多層次性;職教集團主要以資產、契約,以及資產托管經營和長期優惠合作等混合形式為聯接紐帶;職教集團內部存在利益的共享性和一致性,但對外它必須防止將教育事業商業化。
二、國內外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經驗分析
(一)職教集團辦學的類型
按照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的主體構成和運行特征不同,可將我國目前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劃分為行業型(或專業型)職教集團、區域型職教集團和復合型職教集團三種類型。
一是行業型職教集團。這類職教集團的突出特點是行業主導。一般是以行業名牌學校為龍頭,以開設同類專業的中職學校為主體,聯合同類行業、企業及科研單位組建的職教集團。
二是區域型職教集團。這類職教集團的突出特點是政府主導。一般由區域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牽頭,依據區域規劃和產業結構,整合區域內的職教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獲取職教集團的聚變效應,提高職教的整體辦學能力和集團的服務能力。
三是復合型職教集團。這類職教集團的突出特點是多元主體、多元協商。一般以名校、行業或政府為主導,以特色專業為紐帶,聯結區域、行業、中高職學校等多元主體,探索多方共同發展、互利共贏的跨區域、跨行業、校企結合、城鄉聯姻、中高職銜接的集團化辦學模式。
根據集團化辦學的不同主導團體的屬性,美國職業教育集團化可以劃分為三種模式:政府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院校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和企I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二)國內幾種職教集團辦學模式的研究
1.北京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管委會+理事會”模式
北京交通職業教育集團成立于2009年10月,是一個以交通職業教育為主旨,以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原北京交通學校)為核心,聯合相關政府部門、行業企業、職業院校等機構組成的行業性、契約型的職業教育辦學聯合體。集團目前共有39個成員單位,其中包括6個政府部門、8個北京市交通行業國有集團公司,5所中職學校,1所高職學院,2所大學,1個科研機構,1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北京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的管理體制上實行“管委會+理事會”的管理體制。
(1)北京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管委會
北京交通職教集團管委會是由北京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交通委路政局、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市交通執法總隊六個政府部門的領導組成。管委會主任和副主任均由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部門的局級領導擔任,管委會成員均由相關政府和行業部門的處級領導擔任。
北京交通職教集團管委會是北京交通職教集團的決策管理機構,其主要職責是:
①負責北京交通職教集團發展和運作重大問題的決策,引導集團實施集團化辦學。
②為交通職教集團發展提供政策保障,引導交通行業大型國有企業參與集團化辦學實踐。
③搭建起交通行業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國有企業、職業院校之間交流的平臺,使國家、北京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有關政策在首都交通行業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
④打通交通職教集團為交通行業大型國有企業服務的有效途徑,拓寬交通職教集團教育產品的輸出渠道。
⑤受市交通委委托制訂行業從業人員準入標準,推動交通行業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的建設;制定有關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標準;制定和修改交通職教集團章程;制定交通職教集團基本規章制度;制定交通職教集團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
(2)北京交通職業教育集團理事會主要職能
①準確掌握企業對職工隊伍建設的需求,開展訂單式教學,優先向合作企業員工提供優秀畢業生;發揮職業院校的教學優勢,為企業員工再培訓創造條件,協助企業完成在職職工的培訓任務。
②立足解決交通行業的技術、管理熱點和難點問題,確定科研課題,發揮交通職教集團內科研機構、職業院校、企業各自優勢,共同開展交通應用技術與管理的研發工作。以交通職教集團名義向政府申請科研經費,研發成果由交通職教集團成員單位共享,并向行業進行推廣。
③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在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將交通職教集團掌握、研發的新技術、新管理、新工藝向行業、企業推廣,并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與管理咨詢服務。
④利用交通行業優勢,在現有職業技能鑒定能力的基礎上,擴大和增加鑒定范圍,鑒定級別,為行業從業人員資質的不斷提高創造條件;引領交通職教集團內院校參與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⑤負責交通職教集團日常運行過程的具體工作,落實交通職教集團各項工作任務。
2.上海現代護理教育集團
上?,F代護理教育集團是根據《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在上海組建十個職業教育集團的具體目標之一。在上海市教委與市衛生局的共同指導下,確定由上海醫藥高等??茖W校牽頭籌建的上海第一個職業教育集團。集團牽頭單位上海醫藥高等??茖W校,是上海唯一一所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學科定位以護理專業為骨干,醫學檢測和口腔工藝技術專業為主干,眼視光技術等專業為特色。學校實行中職與高職教育相通、全日制與業余教育相結合、國內與國外職業教育相整合的辦學形式,在教學資源和辦學質量上處于領先地位。該學校的高職護理專業是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試點專業,經上海市教委批準開展中外合作護理教育。該集團的成員單位有10所醫藥衛生類職業院校、10余所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和部分國外、境外的相關學校。主要特色:
①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系統,培養學生護理職業素質。
②加強集團內教師隊伍建設。制定統一的專職教師隊伍的培養、聘用、評價制度,完善“雙師型”教師考核與認定辦法,集體備課、臨床實踐等計劃。聘用與培訓醫療機構的護理臨床人員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共同探索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③銜接中、高職教育模式,滿足社會的需求與期望。護理職業教育集團在充分發揮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積極改善教學條件,加強校內外實驗實習基地建設,銜接中、高職護理教育模式。
④拓展護理實訓基地平臺,營造就業準入管理體制。
⑤凸現國內、外合作辦學,建立國際化護理人才的培養模式,達到集團與國外多所大學學分互認,擴大外延發展,共享教學資源,共同建立靈活多樣的合作辦學模式,努力探索外向型、國際化的護理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使護理教育向著社會化、現代化、綜合化、多樣化、終身化和國際化的趨勢發展,樹立上海市護理教育品牌,逐步進入國際教育市場。
3.江蘇立信職業教育集團
以無錫立信職業技術中心牽頭自行組建,集團以中心校的教育資源為基礎,實現與東部發達地區、中西部發展地區的廣泛聯合,開展長期的國際合作,與當地支柱產業建立比較深入的聯系,率先構架了核心層、緊密層、松散層的三層集團組織模式,較早探索了以契約為主的集團合作模式,是我國職業教育集團中實踐探索比較深入,也具有一定發展成果的職業教育集團。集團現已發展成有江蘇、陜西、山西、甘肅、河北、四川、重慶、黑龍江、遼寧、上海十個省市的20個集團成員學校和50個企業參與的跨地區、跨行業的職業教育集團。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品牌化戰略、規范化運作、開創性探索的系統做法。由于江蘇立信職業教育集團主要是在中職的基礎上組建的,又比較突出地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我國職業教育集團發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突出的一條是超越聯合的限制,建立最廣泛的戰略聯盟。例如,在辦學上實現“南北合作”(與華中、華北合作,一個地域中南北兩地的合作)、“東西合作”(與西部地區合作)。職教集團與企業的合作重在將企業的用人要求、企業的發展理念融入職業教育之中,并結合區域經濟的特點廣泛聯合各類企業,擴大合作范圍,為集團的發展夯實了基礎,擁有了相當的實力。
主要特點:
①以服務區域產業為宗旨的專業建設。在專業建設上集團要對現有的專業進行整理,對有明顯優勢的專業進行優化,同時也加緊開發新專業。要對產業的發展狀況和就業市場進行有計劃的調研,眼睛盯著市場,手里抓著市場,步調跟著市場。今后集團的專業設置將更具有動態化的特點,總的原則是“穩定骨干專業,完善新增專業,辦活短線專業”。要發揮各學校核心專業的引領作用。把好的理念、好的做法引入其他R抵小<團內優秀的專業帶頭人對新專業的帶頭教師進行傳幫帶。
②以專業目標為導向的課程開發。著力強調課程的實踐環節,大力推行模塊化的課程設計,使課程中貫穿技能的培養和操作能力的掌握。在課程開發上,一個主要目標是將知識傳授與操作實踐相整合。在學制設置上,要逐步實行更大的彈性學制,引入“2+1”“1+1”“1.5+1.5”等模式。大膽改革教材,使學生理論夠用,實踐為重。
③以綜合能力為中心的師資隊伍建設。集團要實施在職教師學歷提升計劃,鼓勵教師攻讀研究生。集團內異地學校教師就讀研究生,給予住宿、兼課的優惠條件。集團定期開展教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研、推動學術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與推廣應用。編輯集團的學術刊物,為教師撰寫論文、論著和編寫講義提供平臺。
④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針對職業學校學生總體素質較差的現實情況,以德育為抓手,是集團發展戰略中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也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的時代需要。德育工作要堅持以養成教育、理想教育和就業教育為主要內容。理想教育要以校園文化為抓手,要開發更有效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校園文化創造理想教育的氛圍。校園文化融入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業教育要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以德育融入學生培養和發展之中,對學生開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善于深入實際和保持艱苦奮斗的精神,樹立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三)美國職教集團的模式研究
美國職業教育集團化可以劃分為三種模式:政府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院校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和企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1.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技術準備計劃(Tech-Prep)
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技術準備計劃”整合就業、升學、終生發展、提高就業者的技術水平以及提升教育效率等多重目標。“技術準備計劃”的課程改革包括了三個方面的整合:一是在學校內整合學術課程和職業課程;二是在學校與工作現場之間整合學科本位課程與工作本位課程;三是在綜合中學、職業學校與社區學院之間整合中等職業教育課程與中等后職業教育課程。學生在高中所學的職業技術的學分,既是高中畢業所需的學分,又是社區學院相應專業的學分,即所謂的雙重學分課程(Dual Credit Programs)。高中畢業生既具備進入社區學院相應專業繼續學習的機會,又具備成為熟練技術工人的資格。完成了該項目的學生可以獲得技術領域的證書或副學士學位。該計劃目前還發展出了“4+2” “3+2” “3+3”等多種模式?!凹夹g準備計劃”一般由下列教育機構共同參與構建:社區學院、地方職業技術學校、綜合中學、四年制的學院或大學、各類學徒組織以及私立教育機構?!凹夹g準備計劃”作為貫穿“從學校到工作”和“從學校到職業生源”兩大教育改革運動的一項經典項目,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中等教育和中等后教育無縫過渡的系統,通過“技術準備計劃”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幾個方面的改革。
美國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各項目主要由聯邦政府研究認可,以立法的形式出臺或以國家教育發展計劃的形式推廣,再由州一級政府根據本州的特點立法或出臺文件,以此來保證執行的力度。聯邦政府以及各種名目繁多的基金會、研究機構會對項目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其余部分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學校和當地行業協會、企業。
2.院校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通過社區學院,以職業教育為主,強調培養具有寬泛學術基礎的人才,以及為個體提供謀求高工資、高技術職業的系統技能的培訓。
ATE是一項由聯邦政府倡導,1993年由美國國家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發起,旨在滿足技師人才需求、有效整合產業與教育的高級技術教育計劃,計劃投入3.8千萬美元。根據2004年的研究報告,目前參與計劃的主要是兩年制的社區學院,社區學院通過ATE正在實現新的轉變。ATE主要通過大專和高中階段的課程改革,系統地促進美國各地區的高級技術教育水平的提高。ATE不僅使學生為進入工作崗位做好準備,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繼續教育的堅實基礎。
ATE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是把教育和產業部分聯合成為一個部門,共同策劃、實施、評估培養方案,其整合是全程性的,從需求評估開始一直到最終的就業,在合作中,技師課程是由產業團體代表幫助修改并參與試行,在教學材料方面有77%的更新,采取產業標準本位的開發理念,設計并實施了266項教育產品,并且運用產業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習情況,以最終確認技師培養的合格程度。由于工業界認識到需要大量的掌握科學、數學和技術能力的技術員,所以很多的ATE項目和中心都在使用或開發各自領域里的技術標準或能力標準,也有部分項目使用了學校專業開發材料中的標準。這樣一來,由于在教學與培訓中已經加入了產業界實際需要的內容,所以更有利于畢業生的雇傭。
3.企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企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通過委托管理的方式即通過教育管理公司對教育機構實施委托管理或承包,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而形成集團,教育集團作為第三方提供教育設計、管理與財務服務。以1973年成立的阿波羅集團為例,該集團針對的是成人的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市場。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阿波羅集團為39個州和遍布世界各國的99所大學、163所學習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教育項目和服務。
三、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政策建議
(一)制定深圳市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相關政策法規
依據相關法律、政策、市教育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組織實施辦法,明確集團化辦學的法律屬性、組織形式、運作方式和業務范圍,建立健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準入、退出和過程評價制度,以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合法性和開展集團化辦學的規范性。
1.賦予職業教育集團合法身份和地位
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納入國家職業教育制度,明確職業教育集團的法律屬性,賦予其身份、地位,明晰職業教育集團與政府主管部門、社會其他相關組織、集團內部各成員之間的責、權、利關系。
2.明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組織形式
職業教育集團通過成立專門聯j協調機構或高于所有成員單位的集團總部機構,形成合理的組織方式、管理方式、加強對集團內學校、企業、科研機構等成員單位資源的整合、配置,促進資源共享、人員互通、生源對接。
3.明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運作權限和業務范圍
制定實施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準入、退出和過程評價制度,規范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運作權限,理順職業教育集團與政府主管部門、其他職業教育機構、相關行業、企業的關系,明確集團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技術開發、社會服務等業務范圍。
4.明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制定并出臺具有激勵性和導向性的實施辦法,明確行業、企業和社會中介教育機構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對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及社會中介組織參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進行合理的角色劃分與功能定位,發揮多元主體的參與職能。
(二)完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體制
1.建立政府主導的管理體制
完善“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積極轉變政府管理職能,實現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通過制定政策、搭建平臺、提供信息等方式,引導職業教育集團面向市場自主辦學。利用評估、投資、撥款、稅收政策、購買教育與培訓等多元杠桿實現對集團運作的管理和調節,協調集團各方的利益,引導集團化辦學的發展方向。
2.建立財政投入為基礎的多元投資體制
堅持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公益性,確立財政投入的主體地位,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投資體制,多渠道籌集辦學經費。借助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鼓勵相關企業以入股的形式,對關聯的職業學校進行規?;顿Y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推進我市職業教育資源重組,合理調整職業教育布局,鼓勵企業向集團成員學校開放資源,參與人才培養,許可條件成熟的企業與高水平職業院校聯合兼并或托管集團內部的其他職業院校。
3.建立合理的集團組織結構
推動集團化辦學由松散型合作向緊密型轉變,建立“一會(董事會或理事會)和三系統 (執行系統、監督系統、反饋系統)”的組織結構,董(理)事會履行集團的最高權力和集團決策,負責對集團化辦學的統籌、協調和管理。緊密型集團化辦學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法人負責制。
4.強化職業教育集團內部管理職能
職業教育集團內部實行集中領導、分層管理的原則,推進管理的扁平化和信息化,處理好集團內集權和分權的關系,做到“有控制的分權”。合理規定集團內部成員的權利與義務,實現成員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統一,保障集團化辦學的健康、有序運行。
(三)激活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
1.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協調機制
明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各主體的責、權、利,協調多元主體的利益。政府發揮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主導作用,統籌資源配置,協調多方利益,為集團化辦學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行業負責制定行業職業教育集團發展規劃,主導制定行業專業人才的分類標準、崗位資格標準,提供動態的行業崗位需求信息,逐步實現由行業統籌安排“訂單式”人才培養,提高職業教育集團人才培養對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企業自發參與職業教育,參與學校專業、課程、師資等建設。學校主動服務企業,服務企業用工、培訓、產品研發,形成人才合育、資金合股、教學合作、研發合作、產業合建的校企共同培養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企業成為共同的育人主體。
2.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激勵機制
制定資源共享的交換原則,按不同途徑和方式,解決產權界定、利益交換和成果占有等問題,尋求集團內教育資源最佳配置的方法。積極探索職業教育與產業接軌的模式以及運作過程中的利益分配機制創新,真正實現集團內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落實企業合理分擔職業教育集團辦學經費的相關政策,采取稅收調節或稅收轉移支付等措施,鼓勵企業為職業院校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支持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和技能型人才培養,形成政府主導、行業企業與學校緊密合作的職業教育新格局。
3.建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監控機制
改革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政府監控模式,推進職能轉變,實行“政事分開”,完善制度環境,健全職業資格制度和職業準入制度,實施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評估和監控制度;推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質量認證制度,建立與國際管理標準接軌的認證體系、規范過程管理,加強質量監控,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管理模式,提高我國職業教育質量和應對職業教育市場的國際競爭。
(四)創新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
分類指導各區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依據不同地區的社會經濟和職業教育發展狀況,結合不同模式的要求、內涵和特點,選擇相應的集團化辦學發展模式。在現階段,力推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1.校企共建模式
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與行業組織統籌,以行業為依托,以專業為紐帶,由核心職業院校和核心企業主導,聯合其他相關職業院校和企業共建集團,促進學校育人與企業用工緊密結合,學校資源與企業資源有機融合,提高職業院校的行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集團內部運行上實行教育、科研、就業的一體化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的一體化,實現教育內外部人才市場的接軌和貫通,實現人才的有序流動;建立校企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合作機制,集團內校企之間招生與招工、畢業與就業同步進行,畢業生采取定向實習就業、有序分流。
2.中高職銜接模式
以辦學規模大、人才培養質量高的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信息技術學院為龍頭,中等職業學校為主體,以人才培養鏈條為主線,通過專業鏈接、生源對接,在集團內實行中職與高職分階段、分層次合作培養人才。中職與高職各有定位,不同學歷層次的教育在不同層次學校完成,分別在中等職業學校、龍頭職業院校、就業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企業內完成,通過“分段式”和“梯級式”的人才培養方式,實現中高職有序銜接、相互促進、聯合發展。
3.區域聯動模式
以我市職業院校和企業為主導,聯合經濟欠發達地區職業院校,推動跨區域的合作辦學,實現不同經濟發達程度區域間的職業教育連鎖互動、協調發展??鐓^域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可以充分發揮我市職業教育的輻射和帶動作用,通過整合不同區域間職業教育生源、專業、教學、師資、實習等資源優勢,開展教師交流、專業共建、實習基地共享、“分層、分段”人才培養合作等,促進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職業教育發展,實現省域或國家范圍內職業教育以強帶弱,共同發展。
(五)提供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保障條件
1.堅持政府統籌、行業參與,促進資源化配置
改變職業教育條塊分割和資源分散的現狀,優化人力、物力、信息、政策等資源的配置,促進資源利用的公平、合理共享、高效。構建集團化辦學的中、高職相銜接、職業教育與培訓相溝通,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相融通,職高、技校、中專一體化的大職教體系。政府支持在職業教育集團內嘗試高、中職的有序銜接,自主命題對口單招,實現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有效對接;給予集團一定的專業設置權,課程開發權;鼓勵校企雙方在師資、設備、場地等資源方面的互通;支持在職業教育集團內建立等級遞增的技能考核鑒定機構;支持集團內成員單位共享的公共實習實訓平臺建設等。
2.依托行業協會組織,引導和推動集團化辦學
制定《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管理實施辦法》,加強行業協會在政府的指導下,以自律為準繩,以服務為宗旨,切實提高自身公信力,承擔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間接管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相關職能。學校和行業企業共同制定專業標準,緊貼產業、行業發展水平和職業崗位需求,逐步實現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標準化、規范化,建立和推行統一規范的行業準入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提高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與企業人才需求對接的有效性。行業協會參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管理運作,通過監督企業、信息引導和制定行業職業標準、行業職業教育標準等途徑,引導和規定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和課程教學,促進職業教育集團和企業密切聯系,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良性發展。
3.增加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公共財政扶持力度
在深圳市層面制定出臺支持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試點專項財政支持政策,以多樣化的形式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優先安排政府委托的培訓任務,或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經費支持。建立職業教育集團發展的政府基金,以項目為載體,對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提供經費支持。在國家和省級實訓基地的布局和安排上優先考慮職業教育集團的共享平臺建設。
4.發揮社會主體參與職能,促進多元投資,鼓勵社會捐資
出臺多元主體投資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實施辦法,保障多元投資主體對于職業教育的合法投資受益權,同時設立投資風險的分擔化解機制。建立職業教育成本行業企業分擔制度,并賦予行業企業統籌使用的支配權,或在時機成熟時作為投入職業教育集團獲得的股權。出臺鼓勵社會捐資支持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相關政策,如設立深圳市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發展基金,面向社會各界募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