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外發加工范文

        外發加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外發加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外發加工

        第1篇:外發加工范文

        乙方(加工方):_____________簽定地點:_____________

        現經雙方友好協商,特制定以下協議:

        一、簽定時間:_____ 年__ 月__ 日交貨地點:_____________

        制單№款號 、貨品 、名稱 、 數量 、貨期 、單價 、每 件 、成本價 、備注

        _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甲方以下達“生產加工制單”方式委托加工,明確委托加工服裝的款式、數量、貨期、及提供ok樣板、工藝制作要求和質量標準,經雙方認可,即為合同的組成部分,具有與合同同等法律效力。如在生產中途需要改板或在其它特別需求等,必須有書面通知。

        三、乙方負責每款生產加工單的雙程運輸費用。縫紉線由___方提供,其費用由___方承擔。線的供應商:______線價:_______________

        四、乙方需對甲方提供的所有工藝技術資料、實樣、嘜架及樣板等檢驗確認無錯,方可投入生產。若有問題,需及時通知甲方。否則,造成質量的問題及經濟損失,由加工方承擔。

        五、乙方需根據合同要求保質保量生產并如期交貨。由于乙方責任造成不能出貨,則按此款數量的零售價賠償,并承擔延誤客人合同期的違約金。如超期一天按該貨品總價的1%扣款,如超期兩天按該貨品總價的2%扣款,以此類推,如因甲方原因(物料不齊或其它)造成不能按期交貨,雙方另行定貨期,并需簽字生效。

        六、乙方交貨成品數量缺失,以每千件為單位,三件以下按貨品的成本價的兩倍予以賠償。三件以上按該貨品的成本價加市場零售價的兩倍予以賠償(在加工費中扣除)。

        七、大貨送甲方做尾部工序的,發現成品油污、跳線、爛孔、抽紗、色差等情況,通知乙方來解決。如乙方不及時來返執或貨期緊迫,甲方尾部幫手配片、返執,甲方則扣除乙方返工工時,按每小時3.00元計算,在加工費中扣除。

        八、甲方提供每款布料、物料,按制單裁數規定物料損耗計算,超出部分的費用由乙方承擔。甲方必須在一定時間內清點來料、核對一切來料并簽收。布料、物料如有質量問題不能生產,應及時交予甲方處理。否則造成損失由乙方承擔。

        九、裁床開裁前負責對布料進行檢查。如發現布料有質量問題(含布料短碼)及實際用量超過制單用量,應立即通知甲方商量解決辦法,雙方確定無異后,方可開裁。

        十、甲方如代乙方做以下工序需計還成本:鳳眼0.1元/粒,鈕門0.025元/粒,打棗0.018元/粒,剪線0.2元/件。

        十一、結算方式:按甲方實際出貨數量結算,5‰可接受次品視情況而定(最多按單價半計),超次品按成本價扣回。此月出的貨待下月25號至30號結算,如有特殊情況會另行通知。

        十二、甲乙雙方應本著精誠合作的態度,如因合同或其它產生爭議,協商不成,雙方可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

        十三、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本合同由雙方代表簽字這日起生效。

        甲方(供應方):_____________ 乙方(加工方):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權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蓋章: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篇:外發加工范文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reinforcement and storey-adding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to reinforce the foundation, pillars and beams.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reinforment technology: enclosure frame structure reinforcement technology. Engineering examples are given.

        關鍵詞: 框架結構;外套框架;加固;加層

        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enclosure frame;reinforcement;add storey

        中圖分類號:TU7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21-0125-02

        1 背景資料

        某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三層辦公樓,由于單位業務發展,現決定在原三層的基礎上加一層。但要求工期較短同時施工期間不影響正常辦公,對原有的結構不作較大改造。

        2 問題的提出

        經結構鑒定,直接在原三層上加一層,原地基基礎及梁、柱結構上不能承受,即必須先加固才能加層,又要考慮施工期間能正常辦公,顯然對原有建筑的地基基礎、柱、梁加固再加層的方法不現實。經過多方的研究討論決定采用抗震加固的新思路:外包括結構與原框架連接成為一個整體,為了限制原框架的水平位移,計算時采用8度設防烈度計算來調整新建結構的抗側力剛度,按照抗震規范,對原框架在6度地震作用下計算的位移可以不進行抗震計算,為了對原框架不進行抗震加固的目的,保證簡單的抗震結構措施即可。采用這個方法,原來兩個互不相關的框架結構被一個整體結構所代替從而降低了整個結構,因此,容易保證工程質量和工期。此外,每層的連接由于避免了外套框架柱高度重心與長柱的不利抗震結構體系,因此,避免了新加樓層加層樓蓋的大跨度以及布置雙層樓屋蓋,從而降低了層高以及造價。

        3 結構設計

        該工程平面見圖1。按《建筑抗震鑒定標準》(GB50023-95)要求,烈度為8度時第一級鑒定有多項構造措施不滿足,第二級鑒定計算時梁柱配筋嚴重不足;7度時第一級鑒定僅少量構造不足,第二級鑒定計算也只是少量梁柱配筋不足;6度時第一級構造鑒定滿足要求,計算時梁柱配筋也均符合要求。6~8度的位移等計算結果見表1。

        根據原有框架結構平面布置的特點,增加了四個混凝土薄壁筒并增加了兩片拐角抗震墻來減少外包框架柱的斷面。外包結構的柱墻斷面的最小尺寸需要通過計算確定,采用8度進行整體計算。柱斷面800×800,墻厚500,典型柱配筋為20■25,典型墻配筋為■16@200(雙層雙向),平、剖面示意見圖2和圖3。加層后8度整體計算結果見表2。

        通過表1、2可以看出,原有框架結構的水平位移在加大剛度外包結構的限制下比單獨按照6度計算的偏大,但是比按7度計算的小,而整體結構通過調整外包結構后能夠滿足8級抗震設防的要求。因此,內部的原有框架受到外包結構位移限制后雖然處于8度區內,但是受到的地震作用僅僅相當于6度多一點。因此,按照本方案加層以后僅需鑒定原有框架結構的6度抗震,而梁柱節點的構造鑒定標準可以依據非抗震要求,這就有效的避免了對原框架結構進行復雜的加固處理。

        設計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來使得計算模式與實際模式結構相吻合,以保證整體計算設想的實現:第一,為了避免碰撞原柱的獨立基礎,采用一柱兩樁的灌注樁作為基礎;第二,保證新柱與原柱可靠拉接,見圖4;第三,新混凝土墻與原框架柱結合成整體,見圖5;第四,新框架梁與原框架梁拉接,見圖6;第五,原三層頂設150厚疊合層,并設柱間暗梁,見圖7;第六,新加結構與原結構的連接界面處,將原結構剔毛并用界面處理劑進行處理。

        常用加層加固方法1、2、3(加固原建筑地基基礎、柱、梁討論的三種方案)和本方案的土建投資分別為550、600、800、600萬元,可見本加層加固方法的經濟性良好。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看出對于原有低層框架架構采用位移控制的抗震加固以及加層的新方法不但經濟,還能有效的避免處理原框架節點構造,施工簡便的同時還不影響內部的正常工作,是一種框架結構抗震加固以及加層的新思路。

        參考文獻:

        [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10.

        第3篇:外發加工范文

        加工貿易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國得到迅猛發展,現已超過一般貿易成為我國最主要的貿易方式,在我國對外經濟貿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許多文獻已對加工貿易的興起以及在我國開放經濟中的作用做了細致地分析。但是,由于加工貿易本身的特性,以及在我國發展過程所顯現出來的不足,諸如,與國內產業關聯性弱,固化我國靜態比較優勢,對一般貿易產生擠壓,不利于技術進步,以及監管困難易引發走私和稅收流失等等,也使一些學者和實際部門人士對加工貿易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現行優惠政策提出諸多質疑。因此,今后我國加工貿易應如何發展,現行的政策應如何調整,有必要深入探討。

        一、分析的前提和框架

        本文對我國加工貿易政策的分析是基于以下前提和框架展開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下文簡稱《十五綱要》)。加工貿易作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其發展方向以及實現的目標應服從于并有助于我國整體經濟發展戰略。我國政府已制定《十五綱要》,這是今后五年內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性綱領,因此,加工貿易的發展及政策調整也應以此為指南。本文將以《十五綱要》所提出的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為指導,對現行加工貿易政策進行剖析,提出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及政策調整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對加工貿易政策調整作出建議。

        2.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我國已經加入WTO,這將極大地改變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外部環境,其中,既有有利的改變,也有不利的改變。為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我們在制訂一切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到“入世”的影響。我們將主要就“入世”對加工貿易的中間品替代,對加工貿易的出口以及貿易磨擦公平解決等方面來討論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及政策調整。

        3.加工貿易的“進口——加工——出口”分析框架。在現實中,加工貿易就是對“兩頭在外,中間在內”這樣一種特殊的貿易方式的界定。我們對加工貿易的理解和研究著眼于兩個方面:一是“加工”,二是“貿易方式”。“加工”屬于“中間在內”環節。它是東道國投入具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對進口投入要素進行加工生產的過程,它表現為國際分工。作為一種“貿易方式”,加工貿易的實質是“兩頭在外”。無論是“來料加工”,還是“進料加工”,主要原材料、零部件等由外商提供或從國際市場購入,加工制成品應全部出口。許多國家的政府為了利用“加工貿易”這一貿易方式,往往實行相關的政策措施,對原材料等中間品的進口以及加工成品的出口進行必要的管理,所實行的政策措施更多的是鼓勵性的,特別是確保加工成品的出口。之所以如此,在于加工貿易對本國的經濟、外貿發展有著其他貿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對加工貿易的研究與對其相關的政策探討總是無法剝離的。因此,加工貿易是由“進口——加工——出口”三個環節構成的一個有機的整體,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成其為加工貿易。本文將按照這一框架,分別對相關政策進行分析。不可避免的是,這三個部分的政策劃分不可能是十分精確的,一項政策會影響三個環節。但就我們研究政策的目的而言,這種不精確并不十分緊要,因而我們在文中并未嚴格拘泥于這種劃分。而分三個環節分別進行論述的好處在于,有利于我們基于加工貿易的內在運行機理和各個環節的突出問題來討論相關政策,從而使政策剖析和建議更具有針對性。

        二、我國加工貿易發展及政策調整的目標和原則

        我們認為,我國加工貿易今后一段時期內的發展及政策調整的目標和原則的確立,應緊緊圍繞《十五綱要》制定的總體戰略目標來進行。根據加工貿易本身的特性及作用,《十五綱要》中所涉及的就業、產業結構調整和擴大出口等問題值得我們在考慮加工貿易政策時重點注意:

        1.關于就業。大力發展和鼓勵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加工貿易,在我國仍然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目前,我國加工貿易從事的大多仍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加工,應該說這符合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所決定的比較優勢,對于緩解就業壓力,創造就業機會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實現《十五綱要》提出的有關就業的目標,有必要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因為,首先,就業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出口貿易的擴大;其次,以我國目前的工業發展水平而言,尚不具備資本、技術、管理等方面的比較優勢,換言之,要擴大出口,我們所能依賴的,就是充分發揮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或勞動密集程度較高的生產環節的加工貿易。

        當然,這并不是說我們要永遠停留在為跨國公司當加工裝配車間的階段,相反,在發展加工貿易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學習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建立營銷渠道,積累資本,努力將出口產業升級至更高的技術層次。但是,在完成這個過程之前,作為一種過渡,采取加工貿易的方式來緩解就業壓力,積累資金、技術包括經驗都是完全必要而且必須的。

        2.關于結構調整。目前我國的加工貿易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不夠明顯,主要表現在加工程度低,加工鏈條短,原材料國產化率低,波及效應不強等等。這是否意味著發展加工貿易與我們優化工業結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目標互不相容呢?我們認為,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否定的。一方面,我們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為解決就業問題所必需;另一方面,加工貿易這種貿易方式本身固有的兩頭在外造成的產業關聯程度低,波及效應弱的弱點也不容諱避。這要求我們在政策制訂中努力興利抑弊,充分發揮其積極的作用,同時對其消極的一面要加以糾正克服。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具有與小國不同的特點。那些適合于韓國、新加坡等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經驗并不能完全地照搬到我國來,而是要有選擇地加以學習吸收。在產業結構的優化這個問題上要堅持同樣的原則。大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往往毋需像小國那樣完全依賴外部的力量,因為一是國內的市場足夠大,可以讓新興產業達到足以獲得規模經濟的規模;二是因大國進行產業升級所需的技術、資本等如果全部依賴外部引進,即使供給能力不成問題,代價恐怕亦難以承受。因而,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主要還是要依賴自身的技術研發,創新人才的培養,創新機制的建立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把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結構優化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外部,僅僅依靠引進技術或資金來完成,是不現實的。

        這并不等于說個別處于特殊地理位置和具有特殊發展基礎的地區無法通過發展外向型經濟來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相反,深圳市以加工貿易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前往設廠,顯著地加速了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的建立和現有產業技術升級。在國際分工進一步深化和生產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加工貿易無疑是發展中國家了解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盡快建立起自己的高新技術產業的一條重要途徑。

        3.關于擴大出口。出口是推動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從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所占有的舉足輕重的地位來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這種貿易方式仍是我國對外貿易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當然,在促進加工貿易增長的同時,也要注重其質量的提高。加工貿易中存在著的出口商品結構和市場結構不合理,高科技產業加工貿易比重低,以及加工貿易增值率較低,管理中存在漏洞等問題都必須加以重視、解決。我們進行加工貿易政策設計和調整的目標,正如《十五綱要》第十七章第二節指出:“加強加工貿易管理,提高加工貿易增值率,擴大加工貿易出口。”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新的時期,加工貿易政策制訂所應遵循的原則和實現的目標是,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繼續發展加工貿易,發揮其利用我國的比較優勢,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利用“入世”為我國加工貿易的大發展創造的良好外部環境努力擴大出口;同時,對加工貿易要用政策措施加以引導,注意增強其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努力提高加工過程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揚長避短,以利于我國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培養新的比較優勢,增強國際競爭力,使加工貿易發揮促進外貿增長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對現行加工貿易進口環節的政策的評價

        1.加工貿易中的利用外資政策。引進外資是我國對外開放的一項重要內容。《十五綱要》指出,十五期間,要積極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資,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資作為利用外資的重點,完善利用外資政策,鼓勵外商特別是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投資高新技術產業和出口型產業,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水平的提高。

        我國目前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外資從事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當然,我們不能否定這種方式在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加工貿易還未得到充分發展時期,對于我國對外貿易額的增長和我國產品早日進入國際市場所具有的意義;但是,必須認識到,發展中國家利用外資的重要目的之一——引進先進技術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卻未能得到很好的實現。由于我國利用外資多采取加工貿易的方式,因而外資并未帶來多少先進技術;而且,由于外資集中在勞動密集型加工行業,導致了一定程度的惡性競爭和產品的過剩。從國內看,由于外商投資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工業的過分膨脹,引起產業結構不合理更加嚴重,激化了本來就存在的能源和原材料的供求矛盾。

        在加工貿易發展過程中出現上述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有違我們利用外資的初衷,在政策方面也有值得檢討之處。有些地區在發展加工貿易的過程中,片面追求外貿數量的增長,而不注重其質量的提高,對于外資的流向,既不加限制,又不予以引導。致使外資大量進入勞動密集型簡單加工行業,而未能發揮其對我國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的應有作用。

        我國現行的加工貿易政策給予產品出口型外資企業相當多的特殊優惠,其目的是促進我國對外出口規模的擴大,緩解當時我國外匯短缺帶來的壓力,充分發揮對外貿易帶動經濟增長的作用。但是,客觀上也鼓勵了外商將資金投入到“大進大出”型的加工貿易行業,利用我國的廉價勞動力,進行技術含量較低的加工工業品的生產。這在當前,已經不利于我國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增強出口競爭力的需要。

        1995年6月,國家計委,外經貿部聯合了《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暫行規定》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兩個文件,目的就在于正確引導外資產業投向,盡快改變目前外商投資集中于“短平快”項目的局面。但是兩個文件下達后并未產生預期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沒有配套的政策手段及缺乏規范的地方政府行為。

        目前的加工貿易政策中,對于外資投向增值較高的生產環節和產業的鼓勵尚嫌不足。大量的外資從事附加值較低的最終裝配環節的簡單加工貿易,長此以往,對我國上游原材料和中間投入品產業的成長不利。

        總的看來,現行的利用外資政策促進了我國外向型經濟的發展,積極作用不容置疑;但同時,由于情況的變化,現有政策對于外資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鼓勵措施不足,將從事簡單加工貿易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從事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生產的外商投資企業不加區別地給予優惠,并不能很好體現國家的產業政策精神,也不利于我國的加工貿易向提高增值率和技術含量的方向發展。

        2.加工貿易進口環節有關提高中間品本地化率的政策。現有加工貿易中間品本地化率不高是一個公認的事實,這種狀況既是我國原有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落后從而中間投入品行業產品競爭力的劣勢所決定了的,又與加工貿易本身“兩頭在外”的特點有關。但這并不意味著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不能在發展加工貿易過程中逐步提高投入品的本地化率,從而促進國內原材料行業的發展。不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通過適當的政策引導,加工貿易投入品的本地化率會得以逐步提高,從而會更加充分地發揮加工貿易的波及效應。

        我們不能硬性地規定加工貿易出口品使用的國產材料比重,因為目前我國的確還無法生產某些投入品或其產品的質量達不到加工企業的要求。況且,那樣做也違背了WTO的國民待遇原則。政策所能做到而且應該做到的,就是為國產投入品和進口投入品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已具競爭能力的國產投入品不致因為政策的歧視而失去競爭優勢。我國的加工貿易政策中的確存在這種不合理的對進口投入品的“超國民待遇”現象:加工貿易企業進口投入品可以免繳關稅、工商統一稅(增值稅和消費稅);而如果從國內購買中間投入品則只能享受部分退稅(征17%,退19%)的待遇。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原本會使用國產料件的企業也轉而進口加工所需的投入品。我國加工貿易波及效應差,與此不無關系。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加工貿易發展成就最為顯著的深圳市了《深圳市關于鼓勵來料加工業務使用國產料件的通知》,鼓勵外商委托加工單位向境內企業購買料、件(除國家禁止或限制出口的原材料外)進行加工裝配,成品全部交還外商出口;允許以國內購料方式委托我方加工裝配的外商,根據需要委托加工單位向市經濟發展局提交國內購料申請表,申請國內購料。但就全國范圍來看,其它地區尚無類似規定。我們認為,此類鼓勵政策,與相應的產業指導政策相結合,有利于我國中間投入品行業的成長,促進加工貿易波及效應的發揮,最終將優化我國的工業結構,提高我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

        另有學者認為,鼓勵加工貿易企業使用國產料件不必要采取給國產料件足額退稅的手段,而可以通過對進口料件征以相當于國產料件的稅賦來實現。這種論點無異于取消對加工貿易的優惠政策,使之與一般貿易處于同等的地位。我們認為這樣做可能造成加工貿易的衰退,從而影響我國擴大出口和增加就業目標的實現。由于對加工貿易實行免稅的優惠政策為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因而我國取消對加工貿易的優惠,必將使大量加工貿易轉移到與我國處于相似發展階段的發展中國家,其結果可能是進一步影響我國對外貿易國際地位和對外開放形象,得不償失。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加工貿易政策中,對中間投入品國產化的鼓勵不足;加工貿易雖然規模上不斷擴大,但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卻很有限。這種狀況,不利于實現我國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目標,因而,要予以適當的調整。

        3.現行加工貿易的監管政策。我國現行加工貿易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由于采取了不合國情的開放式監管模式造成嚴重的走私。這已被證明是我國加工貿易政策中的一個失誤。由于我國加工貿易已經形成了分布區域廣,涉及行業面寬的格局,此時再試圖將其納入封閉式監管模式由于成本太高而根本不現實。

        盡管如此,我國的加工貿易監管部門還是試圖在增量部分作出補救。2000年4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行設立出口加工區試點)的復函》批準在大連、天津、北京、煙臺、深圳、廣州等地設立出口加工區。同年5月24日,海關總署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出口加工區監管暫行辦法》作為出口加工區監管的法律依據。出口加工區的設立實際上對區內加工貿易企業引入了封閉式的監管模式。《復函》中指出:“要按照優化存量、控制增量、規范管理,提高水平的方針,先把新增加的加工貿易企業引入出口加工區,逐步實現對加工貿易企業的集中規范管理。”以我國現有加工貿易的龐大規模,不可能一夜之間都由開放式監管轉變為封閉式監管,因此,在建立出口加工區容納新增加工貿易企業和一部分具備條件的現有加工貿易企業的同時,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嚴格審批手續,堅決打擊利用加工貿易進行走私的犯罪活動。在這方面,我國海關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89年《海關總署關于對來料加工進口料件收取保證金問題的規定》中明確指出:“對少數資信不好,管理混亂,或有走私違法前科的企業所經營的來料加工進口的料件,已批準的拆解舊汽車和廢舊家用電器來料加工合同進口的料件,以及需加強管理的特定的進口料件,先收取相當于進口稅款的保證金,加工成品出口經海關核銷后,退還保證金。”

        我們相信,通過對存量加強監管力度和將增量納入封閉式監管的方法,將會較好地解決我國加工貿易中存在的走私嚴重的問題,促進我國加工貿易健康發展。

        四、對現行加工貿易加工環節政策的評價

        目前我國加工貿易加工環節的主要問題是增值率較低,造成這種狀況的直接原因有二:加工技術水平較低;加工鏈條短。其實這兩個問題是有聯系的,較低的技術水平決定了加工環節只能進行那些簡單加工裝配操作;只有在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后,才有可能延長加工鏈條,獲得較高的附加價值。但是從政策角度來考慮,這兩個問題要加以區分。

        1.技術水平問題。加工貿易加工環節技術水平低,極少采用先進技術的狀況,與發展中國家的比較優勢以及加工貿易本身的特點是符合的。發展中國家(如我國)最大的比較優勢就是有大量廉價的非熟練勞動力,這一點吸引跨國公司將生產環節中需要大量使用非熟練勞動力的加工裝配環節轉移到我國來,進行加工貿易。可見,加工貿易實際上是國際分工的一種方式,在分工中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條件的約束,被局限在生產技術水平較低的加工裝配階段;而發達國家則利用其資本和技術的優勢,占據了生產的研發及技術含量高的生產環節。

        了解了這一點,有助于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我國鼓勵加工貿易發展的目的。這個目的不是利用加工貿易來使我國生產技術得到實質性的進步,而是利用外國資本,增加就業,以及擴大對外經濟交流,取得外匯收入等。如果我們不切實際地期望通過加工貿易的發展,就可解決我國技術水平落后于發達國家的問題,結果必然會讓我們大失所望。但這是否意味著加工貿易的加工技術水平就不需要提高,或者發展中國家政策在這個問題上就無能為力了呢?都不是。技術進步固然不是發展加工貿易的主要目的,但它是利用外資的主要目的之一。現在我國利用外資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貿易,這種局面對于提升我國的生產技術水平無疑是不利的。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國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僅可以保持有限的一段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里該國生產技術水平還沒有實質性的提高,還未在其他生產環節上形成新的比較優勢,則該國的加工貿易將會成為無根工業而萎縮。同時,國際競爭力出口也將受到影響。因此加工貿易解決就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亦不容忽視。尤其是外資大量流向加工貿易對于技術水平的提高的不利影響必須予以重視。

        很明顯,政策應在引導外資流向上有所作為,而且也能夠有所作為。發展中國家一般都對于流入的國外資本投入進行政策引導。如日本在20世紀50~60年代實行的引資政策,重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這體現于《外匯及外資法》和《外資法》的規定及其運用中。凡根據1950年日本政府的《外資法》規定所鑒定的外資項目,其外國技術的輸入,合同期限超過1年以上,費用以外匯支付的叫做甲種技術輸入,這種輸入方式需要經過外資審議會、大藏省等部門批準;另一種叫做乙種技術輸入,即根據《外匯及外資法》鑒定的合同,期限在1年以下,費用以外匯支付,如果期限超過1年,費用以日元支付而無權兌換外匯,這種輸入方式只需經過日本銀行的批準。

        我國也規定了引導外資流向的政策,如1985年6月頒布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整體規定》,將“高新技術、先進技術、能夠改進產品性能、節約能源和原材料,提高企業技術經濟效益或者生產適應市場需求而國內生產能力不足的新設備、新材料”的項目列入鼓勵類外商投資項目,而將“屬于國家安全或者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項目列為禁止類外商投資項目等。應該說,現有利用投資政策的總體思路是利用外資提高我國的產業競爭力和技術水平,這是正確的。問題是,在鼓勵加工貿易發展的政策吸引下,大部分外商投資投向沒什么技術可言的低級加工工業中去,這在一定限度內可以緩解我國就業壓力,擴大我國出口創匯,但超出一定限度就有違我國利用外資的初衷,成為一種不良傾向。我國現行加工貿易政策,并未對外商投資企業進行加工貿易的技術水平進行甄別,因而即使是對提高我國生產技術水平無益的簡單加工,也能獲得給予加工貿易企業的一切優惠。這種政策可能擴大了我國利用外資的數量,但對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而言,則是需要改進的。

        2.“轉廠”問題。現行的加工貿易政策對“轉廠”施加了種種限制,這對于延長加工貿易品在我國的增值鏈,提高增值率是不利的。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于加工貿易保稅貨物跨國深加工結轉的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海關對保稅貨物深加工結轉采用計劃審批制度,轉出企業在申領《加工貿易登記手冊》后,即可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加工貿易保稅貨物深加工結轉申請表》向海關申報結轉計劃。經轉入地海關同意后,可分批辦理結轉送貨手續。”對于按轉關運輸辦理貨物結轉的情況,轉出和轉入企業必須向所屬海關提出申請。企業在辦理結轉時常常受到限制,且所需時間長,有時難以如期結轉。轉出、轉入地海關對商品名稱、數量和價格等存有異議時,手續更難以辦理。轉關查詢實需耗時1至2個星期,嚴重影響了周轉速度和貿易效率。一些外資企業對轉關產品不得不采取先出口香港特別行政區復進口的做法,徒增經營成本。因此,我國在制訂有關加工貿易結轉深加工的政策時,尚須考慮企業實際情況,精簡手續,促進加工貿易國內增值鏈的延長,以提高增值率。

        五、加工貿易出口環節的政策評價

        目前我國加工貿易出口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出口貧困化增長及由于原產地規則而引起的貿易摩擦。出口環節是加工貿易最后一個環節,直接決定著加工貿易所帶來的收入能否實現以及效益的好壞。因此,認真對待出口方面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發展中國家利用自身勞動力,資源優勢發展對外貿易,存在著出口貧困化增長的可能,但是,這種貧困化增長并不一定發生。如果能夠不斷改善其出口商品結構,逐漸由初級制成品向含有更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結構轉化,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出口貧困化增長的噩運。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就是這樣不斷由低級向高級地改變著。雖然在出口的很多高科技產品中,我國并未掌握核心技術,所進行的也只是簡單加工,但是從貿易條件的角度來看,這種轉變是可喜的。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貿易條件并未如普雷維什等發展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趨于惡化,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所發生的顯著變化。然而,要積累我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充足的外匯,我國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必須依賴傳統初級產品、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輕紡工業品的出口。有時,這與我們努力改善貿易條件的目標是有矛盾的,但是若我們能夠及時地利用積累的外匯來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則我們就有可能實現外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至于加工貿易出口的環節中的另一個問題即原產地規則問題。我們認為,目前原產地規則方面所存在弊端并不是僅憑我國之力就可以得到克服,而是有賴于參與國際貿易的各方進行多邊磋商,最終達成合理公正的原產地認定協議。

        六、關于我國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的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筆者對我國加工貿易政策的建議。

        1.應繼續奉行對加工貿易實行鼓勵的政策。加工貿易對于擴大出口、增加就業的好處顯而易見。“十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將經歷重要的轉型階段,此時,保持出口快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增加是順利實現轉型的必要條件。通過鼓勵加工貿易的發展,我國將獲得更多的外匯收入,這有利于我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增強國際競爭力。而且,加工貿易本身,也為中國產品打入外國市場準備了良好的條件,更有利于提高中國產品的國際知名度,培訓我國的非熟練勞動力為熟悉現代工業生產的熟練勞動力。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生產全球化趨勢日益明顯。融入國際分工中,成為跨國公司國際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學習別國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成為發展中國家利用后發優勢發展本國經濟的有效途徑。加工貿易正是生產全球化的重要體現,并為技術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參與國際分工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入世”以后,我國將更加開放,逐步削減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壁壘,開放本國市場,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發展外向型經濟,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長期來看,對加工貿易實行鼓勵政策與我國“入世”后的外資政策調整方向是一致的,因而更無必要加以否定。當然,對加工貿易進行鼓勵并不是說任其自由發展,不加限制。由于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原因,現行加工貿易政策中尚存在諸多問題,需加以解決。

        2.增強加工貿易的波及效應。若要使加工貿易在優化我國產業結構,增強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方面有所貢獻,就必須增強其產業關聯效應,即波及效應。

        目前,這種效應未得到充分發揮,其原因既有非政策方面的,又有政策方面的,而后一個原因,是政策制定者必須著重考慮的。如何引導加工貿易向著更深層次,與國內產業發生更加緊密的聯系的方向發展,的確是一個對于發展中國家有著重大意義的課題。根據前文的分析,我們可大致地將這種引導分成兩個方面。第一,如何使加工貿易的本地化率得到逐步提高,以發揮加工貿易對東道國中間投入品行業的聯鎖效應;第二,如何延長加工貿易在東道國的加工鏈條,以提高加工貿易的增值率,并且發揮加工貿易對東道國相關深加工環節的聯鎖效應。

        對于前一個問題,我們建議如下:(1)提高國產料件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力爭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標準。這應該是一條解決發展中國家中間投入品產業薄弱的根本途徑。具體的措施則可以采取引進技術改造現有生產方式;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以培養適應現代化生產需要的工人;對國產料件企業以稅收、用地等方面的優惠;增加對國產料件企業的R&D投入;對于投資中間品生產且具有先進技術的外資方給以政策優惠等等。(2)為國產料件提供與進口料件相競爭的公平合理的外部環境。目前,加工貿易企業實際上被鼓勵從國外進口中間投入品,即使是國內已具備生產能力的中間投入品往往也由國際市場進口,有時甚至是我國出口的產品經海外市場后再復進口。此種現象發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內的料件生產企業由于國家稅收政策不當而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對待進口料件的“超國民待遇”狀況不加以改變,將會繼續對我國加工貿易生產料件的本地化率提高發生不利影響。政府需在加強國內原材料生產企業與加工貿易企業之間的溝通方面更多地發揮作用。比如建立加工貿易需求料件信息庫,給予本國料件生產企業以信貸支持,為本國料件生產企業在海外設立宣傳展覽等。

        至于加強延長加工貿易的加工鏈,以提高增值率,增強其波及效應則主要體現于轉關深加工政策之中。現有的加工貿易轉關深加工辦法執行過程中存在手續繁冗,耗時較多的弊病,令一些加工貿易企業對“轉廠”望而卻步。鑒此應對加工貿易品“轉廠”的政策予以適度的簡化。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以促進加工貿易“轉廠”率的提高,從而增加加工深度和延長在我國的增值環節,以改變我國加工貿易效益低下的現狀。

        3.以積極的政策促進加工貿易升級。促進加工貿易升級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使加工貿易產品的結構升級,逐步由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產品轉向科技含量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的加工;二是使加工貿易加工環節采用生產技術逐步升級,惟如此才能不斷提升加工貿易的技術水平,增加收入,并促進我國整體工業結構優化和國際競爭力的增強。

        目前,我國給予低層次加工貿易和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及采用較先進生產技術的加工貿易幾乎是同等的政策,這導致了外資大部分投向簡單加工貿易,有違我國利用外資的初衷。因此我們建議對加工貿易,尤其是外資從事的加工貿易予以產業政策的引導,在鼓勵外資從事上述較高層次的加工貿易以外,取消對從事簡單加工貿易的外資企業的部分優惠,以此來刺激外資從技術層次較低的加工貿易領域撤出并投入到較高層次的加工貿易中去,從而發揮外資在技術、管理等方面對我國經濟發展促進作用。這也許會引發人們對加工貿易能否繼續如從前那樣快速增長的擔心。確實,實行上述政策可能使一部分外資因無力從事較高層次的加工貿易而退出我國,甚至會因此導致加工貿易創造就業機會的作用減弱。但也必須看到,就業和優化產業結構是魚和熊掌的關系。在兩者的取舍上,并不能厚此而薄彼。關鍵是政策上要把握適當的“度”,即使犧牲一部分加工貿易創造的就業機會,若能換來我國加工貿易的良性發展也是值得的。相反,若一味強調就業目標而忽視加工貿易的升級,這樣的加工貿易勢必會失去后勁,其創造的就業機會也不能長期保持。

        4.對加工貿易的管理模式進行調整。我國目前對加工貿易的開放式監管模式不利于對加工貿易企業進行監督,加工貿易企業法律意識淡漠,因而現實中出現走私嚴重、管理成本高昂等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引起我國海關的重視。措施之一就是在大連等地設立出口加工區,對區內企業實施封閉式的監管。

        對于區內的加工貿易企業,海關將改革加工貿易傳統的監管模式,簡化現行手續。實現加工區貨物在主管海關“一次報關,一次審單,一次查驗”的通關要求。具體做法有:(1)海關對加工區采取全封閉、卡口式24小時監管制度。卡口分別設立貨物和人員進出通道。(2)海關對加工區企業采用計算機管理模式。海關與區內企業實行計算機聯網,進行電子數據的傳輸和辦理通關手續;加工區海關與口岸海關實行計算機聯網。(3)對區內企業開展加工貿易業務不實行加工貿易銀行保證金臺帳制度,取消《登記手冊》,海關改用電子帳簿管理,實行半年一次的總量扣減核銷制度。(4)對區內與境外之間進、出的貨物,實行“備案制”管理,貨物進(出)口時,由企業填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口(出口)貨物報關單》作貨物進(出)口申報。(5)加工區與口岸、加工區與加工區之間進(出)口的貨物、物品,采取直通式或轉關運輸的監管模式,一律在加工區主管海關報關并在卡口查驗放行。可以預料,隨著出口加工區模式的實行,加工貿易企業的管理將逐步規范化,從企業角度來說,減少了手續、提高了效率。從海關方面來說,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實施有效監督,減少利用加工貿易進行走私的作為。這種方式是我國加工貿易監管模式的發展方向。

        但是在實施這些新措施時,必須注意出口加工區制度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我國加工貿易規模龐大,出口加工區難以容納。由于我國特殊國情和對外開放模式,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進出口中所占比重和總體規模遠高于一般國家,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點多而廣,只靠面積、功能都有限的出口加工區是難以負載的。第二,集中封閉管理,即使能遏制加工貿易走私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走私問題。應該看到,走私的根源是過高的關稅壁壘和眾多的驗關壁壘造成的進口商品國內市場價格的嚴重扭曲,這種價格量差形成了走私的暴利來源,是走私可以存在并且屢禁不絕的根本原因。利用加工貿易走私只是走私的一種適宜的管道而已,堵死了這管道,還會有新的管道出來,所以解決走私從根本上就是降低關稅壁壘和減少驗關壁壘。所以,只有配合加入WTO后國內市場的擴大開放和管理體制與管理方式的市場化改革,使我國經濟逐步與世界接軌,國內外價格漸趨一致,才能夠既最大限度遏制走私,又為加工貿易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七、基本結論

        1.今后我國加工貿易發展戰略及政策調整的目標和原則應是:繼續鼓勵加工貿易的發展,注意增強其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努力提高加工過程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揚長避短,使加工貿易發揮促進外貿增長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2.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改造我國中間品產業的現有生產方式,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增加對國產料件企業的R&D投入,給予投資中間品生產的外資企業以政策優惠等措施來提高國產料件的質量和技術含量,力爭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標準。并且,為國產料件提供與進口料件相競爭的公平合理的外部環境。

        3.政府應對加工貿易品“轉廠”的政策予以適度的簡化,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以促進加工貿易“轉廠”率的提高,從而增加加工深度和延長在我國的增值環節,以改變我國加工貿易效益低下的現狀。

        4.對加工貿易,尤其是外資經營的加工貿易予以產業政策的引導,在鼓勵外資從事較高層次的加工貿易以外,取消對從事簡單加工貿易的外資企業的部分優惠,以此來刺激外資從技術層次較低的加工貿易領域撤出并投入到較高層次的加工貿易中去,從而發揮外資在技術、管理等方面對我國經濟發展促進作用。

        5.對加工貿易實行出口加工區管理是我國加工貿易監管模式的發展方向。但由于我國加工貿易規模龐大,不可能對現有的所有加工貿易企業都實行這種監管,只能將加工貿易增量部分移至設定的加工出口區內進行封閉式監管。對區內的加工貿易企業,海關改革傳統的監管模式,簡化現行手續,實現加工區貨物在主管海關“一次報關,一次審單,一次查驗”的通關要求。

        收稿日期:2002-06-12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N].人民日報,2001-03-18.

        [2]郝原明.外商投資加工貿易法規實務概覽[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1.

        [3]戚自科.論外商直接投資的加工貿易傾向[J].現代財經,1999.

        [4]郝原明.外商投資加工貿易法規實務概覽[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0.

        第4篇:外發加工范文

        在計劃經濟時代,機械與建筑材料等的價格都是由國家直接控制,所有建設項目均實行統一的管理與建設,加上物資緊缺,造成人們對建設項目的規劃與論證、及經濟技術分析等方面意識淡薄,所以工程造價管理體系也不完善,甚至被破壞。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建筑行業也受到推動,也促使工程造價管理的再生與快速發展,目前已發展至政府調控、市場競爭、企業自主報價三方相結合。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與完善,為我國建筑行業的興盛,起到了最有力的推動作用。但不可否認,相對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展尚未成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程造價管理相比我國提前了一百多年,而我國可以說是近幾十年才真正重視工程造價管理。所以,我國工程造價管理中,存在著許多市場、人為等造成的不利因素。為此,我們必須先完整認識這些問題,以便為完善工程造價管理提出依據。

        1. 項目建設決策階段的問題

        項目投資投資決策是挑選和決定投資行動方案的過程,是對擬建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技術經濟論證,是對不同的建設方案進行技術與經濟比較,以及做出判斷與決定的過程。其中,確定項目建設決策階段建設標準、選擇建設地點、評選工藝、選用設備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工程造價的高低。如果對不應該建設的項目進行投資建設,或者錯誤的選擇了項目建設地點,再或者不合理的投資方案等,均會直接導致不必要的資金投入和財力、人力及物力的浪費,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2. 項目建設設計階段的問題

        工程設計是指在工程進行施工之前,設計者依據已批準的設計任務書,為具體實施實現擬建項目的經濟、技術要求、擬定建筑、安裝以及設備制造等所需的規劃、圖紙和數據等技術文件等工作。工程項目建成后,為了獲得滿意的經濟效果,項目決策與設計工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工程設計人員對材料價格的不了解、一味的追求美觀造型與先進的技術,導致忽略了工程造價的經濟合理性。

        3. 項目建設招投標階段的問題

        建設工程招投標指招標人在發包建設項目開始之前,根據法定程序,以邀請招標或公開招標的方式,鼓勵投標人根據招標文件進行競爭,通過評選,從中擇優確定得標人的一種經濟活動。在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建筑市場也日益興隆。在大好經濟形勢之下,相繼出現一大批承包商。導致有限的建設項目供不應求。從而使得在投標過程中,投標人會相互不合理降低報價,而招標人又會以最低報價者得標,導致總價偏離實際價格。但承包商得不到滿足的生產總值,從而導致施工過程中頻頻出現偷工減料等影響質量問題出現。

        此外,工程造價管理常出現的問題也會在建設項目合同價階段、建設項目施工階段、竣工決算等階段出現。這些問題的出現,大都是由于市場經濟管理體系的不完善造成的。在市場經濟下,投資者均會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再完成工程項目,從而導致其中不規則行為的產生。所以當今,完善市場經濟管理體系是前提,并結合工程建設項目中的法制監督,在投資者中形成項目建設以質量為主,服務于民的思想。完善的投資理念,也會促進工程造價管理完善,從而實現全民共贏。

        第5篇:外發加工范文

        省外事、僑務和旅游部門的指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中央、省、市經濟工作會議和全省外事、僑務、旅游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以“實現一個確保,打牢兩個基礎,實施七推進七提升”為重點,大力推進外事僑務工作和旅游經濟加快發展,取得了新的成效。上半年實現旅游收入50.57億元,接待旅客598.53萬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0.29%17%,年是實施“十二五”旅游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全市外事僑務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旅游服務業增加值186.8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現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如下:

        一)重大旅游項目有序推進

        經市規委會審查通過。配合相關部門完成了國際旅游度假區發展戰略研究》為我市一系列重大旅游項目的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1完成臥龍湖國際旅游度假區規劃。配合市規劃部門完成《臥龍湖國際旅游度假區概念性總體規劃》編制。

        公司已投入0萬元,2配合完成項目建設規劃設計和開工準備工作。一是配合業主完成“文化旅游投資開發公司”登記注冊工作。完成63畝項目苗圃基地建設;二是組織召開了鹽湖養生旅游規劃研討會”邀請了10名國內知名的旅游規劃專家,指導項目業主開展項目規劃設計;三是完成了項目規劃設計第三階段方案,形成了項目規劃設計最終成果;四是項目核準和備案準備工作有序進行,預計7-8月可完成項目立項;五是基本完成項目一期土地1000畝的拆遷和搬遷;六是制定了項目名稱公開征集方案,待項目開工時組織實施。

        成立項目招商評定委員會工作方案。3制定彩燈大世界項目方案。一是制定了中國彩燈大世界項目招商方案》并按照政府常務會議精神作了進一步修訂;二是重新修訂完成了中國彩燈大世界項目招商說明書》并與恒宇實業公司、旅游集團、等10家投資意向企業進行了洽談;三是收集整理了投資商對項目選址、建設內容、用地規模和供地方式、項目建設要求、招商扶持政策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掌握了規劃紅線范圍內農戶、人口、拆遷面積等情況;三是開展東北區域、青龍湖區域地形測繪;四是重點與置業公司、集團進行了項目合作談判。4完成公園項目招商說明書。一是制訂了項目招商說明書》及《項目運營測算報告》并上報市政府;二是對項目選址區規劃用地2000畝范圍作了調查摸底。

        500平方米房屋及土地使用權贖回工作全部完成法定程序。二是原飯店“名門會所”租賃合同解除工作進展順利,5飯店改造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一是提前完成原飯店“烏江魚”房產回購。現已完成《解除租賃合同協議》簽訂、資產評估、補償金額協商等工作。三是原飯店內職工臨時宿舍搬遷工作進展順利,除一戶職工因房源未落實暫不能搬遷外,其余職工已全部完成搬遷。

        融合生態旅游、民俗文化,6大力推進江姐故里旅游開發。以紅色旅游為主。加強江姐故里旅游景觀打造,恢復建設了江姐故居、鄧萍故居、民俗館、永和大學堂,新建了江姐故居到鄧萍故居公路和一批旅游接待基礎設施,基本形成了江姐故里旅游環線,舉辦了首屆紅色文化教育旅游節,推出了重游經典紅色旅游景區活動,收到良好效果。

        二)城市旅游形象有效提升。

        冬季旅游(宣傳月促銷活動、天府鬧春”新春旅游宣傳促銷活動以及旅游網、最愛旅游網、新聞網、旅游網等網站上進行宣傳促銷;二是成渝高速公路設置了宣傳燈會的公益廣告,1旅游宣傳營銷富有成效。一是將第國際恐龍燈會納入了全省冬季重點旅游產品計劃。開通燈會手機短信向游客提供溫馨服務;三是設計制作5萬份《燈會旅游服務指南》宣傳資料,并在市內主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行社、內宜高速路出口處等窗口免費發放宣傳;四是舉行了燈會新聞會,與、聯合宣傳旅游和燈會,推出了生態旅游線路和峨眉賞雪-觀燈、生態旅游產品;五是邀請了俄羅斯國家電視臺《新聞紀實》欄目到市采訪。

        促進了3省1市聯合設計區域旅游線路產品,2旅游活動豐富多彩。

        三)旅游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提高旅游行業服務質量。一是開展了2010年度旅行社等級復核和導游年審及培訓工作,1加強旅行社及導游管理。四家二級旅行社通過年度復核,131名導游員參加了年審。其中64名導游員通過2010年度年審,67名導游暫緩通過;二是組織開展了旅行社信息化管理培訓,完成了旅行社、旅行社分社、服務網點基本信息庫的建設;三是完成旅行社質量保證金補繳;四是新成立了恒信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分社和環球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分社,辦理了中國旅行社分社的變更申請;五是組織了高、中級導游員等級考試;六是組織參加第三屆全國紅色旅游導游員電視網絡大賽。

        提高酒店服務水平。一是加強了檀木林城市名人酒店提升服務質量的工作指導,2加強星級飯店指導。全力做好申報五星級酒店評定工作;二是組織參加了中國國際旅游服裝服飾賽博會,匯東大酒店在省級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并代表省酒店行業參加全國比賽榮獲優秀獎,市外事僑務旅游局獲省優秀組織獎;三是組織匯東大酒店參加全省第一屆“地方旅游特色菜”大賽,以“鹽幫菜”主題,榮獲“地方旅游特色菜”團體銀獎、最佳造型獎、最佳創意獎,并獲涼菜、面點、金牌菜等單項獎,市外事僑務旅游局獲大賽組織獎;四是新建和改建了英祥錦江國際大酒店和富華大酒店;五是組織參加星級飯店新標準片區培訓,組織召開了高星級酒店總經理聯系會。

        啟動片區資產整合。制定了片區資產重組方案,3積極推進企業改制重組。市政府常務會審查并原則同意了市外事僑務旅游局《關于實施飯店資產重組改造方案的請示》將飯店宣告破產時的建筑物、烏江魚館營業用房、工行分行廢棄金庫及幼兒園和原飯店14間營業用房所涉及的土地及地上附著物等統一進行重組改造和資產處置。明確了飯店資產重組改造所需回購、補償、拆遷資金由市里籌措解決。落實了人員,明確了責任,開始了啟動。組織制定了片區重組改造工作任務分解表,細化了重組改造工作任務。

        提高指導科學發展能力。一是完成了節假日旅游統計及年報、服務業統計監測年報工作,4加強旅游經濟統計。下達了年區縣旅游指標目標任務;二是組織了星級飯店、旅行社、景區景點開展網上月報、季報和年報工作,報送率100%三是完成了旅游企事業單位文化產業統計名錄的錄入和上報;四是召開了星級飯店、旅行社、A級景區旅游財務信息工作會;五是完成了星級飯店節能降耗工作目標任務。

        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強了服務標準評定和指導工作。完成了榮縣大佛文化旅游區創國家4A級旅游景區,指導了江姐故居紅色旅游景區創國家級景區工作,加強了皮革城創5A級特色旅游商品購物點的指導,評定了沿灘區鄉同心園大酒店為四星級農家樂,沿灘區衛坪加林農家樂等八家三星級農家樂;二是完成了十佳服務明星”和第二屆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活動;三是開展了文明誠信建設示范單位”和“文明誠信建設標兵”評選和“青年文明號創先爭優服務月”活動;四是開展了市第三期鄉村旅游適用人才培訓,5加強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培訓各類鄉村旅游適用人才人。

        深入開展旅游市場綜合整治。一是加強與市執法部門配合,6嚴格旅游執法。積極開展了旅游市場綜合整治行動,對危害旅游市場穩定的欺客宰客、低價競爭、非法經營和超范圍經營以及“黑車”黑導”等違規行為進行有力整治。二是強化旅游安全和旅游合同監管,加強旅游包車檢查力度,建立旅游包車安全使用獎勵制度,加強了交通集散地、旅游節慶活動場所、星級酒店、A級景區、旅游餐飲場所安全監管,定期開展旅游企業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全年來無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發生。配合有關部門開展旅行社、景區等涉旅企業安全應急施救培訓,共培訓各類人員名。三是及時傳達“迎接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考核檢查”會議精神,制定了年開展“綠盾行動IIV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四是受理5起旅游投訴,協調旅行社賠償游客的違約損失8000余元。五是開展打擊港澳境外“”對旅游團隊的不法宣傳。六是完善了市外事僑務旅游局關于規范旅游行政處罰自由裁量行為的實施辦法》

        四)外事管理、友好交流加強。

        細化了公款出國(境)旅游治理方案,1因公出國管理不斷加強。認真貫徹落實嚴禁公款出國旅游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完善了市黨政干部因公出國(境)手續辦理程序,完成了黨政干部出國計劃的申報及批復工作。嚴格審批因公出國,上半年共審批我市因公出國團組及人員26批44人次。其中:自組團9個23人次;黨政干部17人,縣處級黨政干部9人,廳級干部2人。開展了因公出國(境)手續辦理培訓,加強對因公出國團組的行前教育和證照的管理,行前教育和護照回收率達到100%無違反外事紀律的情況發生。

        出臺了關于應對外國記者采訪突發事件的處置預案》和《關于貫徹實施“外國記者在川采訪”實施細則》轉發了外交部關于應對境外媒體采訪協調會議紀要事”加強了外國記者來我市采訪的管理,2涉外管理水平有效提升。按照“省維穩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召開了全市“境外非政府組織和外國記者來我市采訪管理工作會”貫徹落實了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工作的意見》協調了錦湖石化有限公司(中韓合資)給當地周邊居民造成的污染以及賠付不到位引起糾紛的事項,化解了矛盾,加強了與韓國駐總領事館的溝通與協調。開展了常駐我市的38名外籍人員的排查,掌握了外籍人員在市的情況。

        分別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德國、以色列、日本、韓國、巴基斯坦、俄羅斯、斯里蘭卡、英國和美國11個國家的44位外國嘉賓。這是外賓參加歷屆燈會開幕式以來國家最廣、級別最高、人數最多的一次,3對外交流與服務得到加強。積極邀請到澳大利亞駐華大使芮捷銳、德國駐總領事蒙多夫、副總領事施可雅、斯里蘭卡駐館長領事蘇木杜、韓國駐領事金載千、美國生命大學國際部主任約翰.道恩斯、俄羅斯亞歷山大文化交流中心總經理宋立新和香格里拉酒店及日本商工俱樂部部長助理中澤直美以及在市一醫院、塞維斯、華西能源的外國專家和實習學生等外賓參加燈會開幕式。實現了外賓參加燈會開幕式的新突破。進一步加強了對外交流與服務,選派了兩名公務員赴固城郡為期3個月研修。協助市衛生局和區政府接待“艾滋病全球基金/中英艾滋病策略項目評估團”配合出入境管理部門召開涉外企事業登記暨信譽評議工作會。開展了外事接待工作業務培訓。

        五)僑務工作快速推進。

        第6篇:外發加工范文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外加劑種類應用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key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concrete and product type and suitable for fiel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And it discusses the attention points in comm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crete; admixture; species;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U7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前言

        現在,我們國家的混凝土項目的建設面積非常寬,外加材料的應用也很多。添加外加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性能,不過因為不合理的使用材料導致其經常性的出現品質不良的現象,干擾到項目的建設品質,因此,我詳細的論述了建設項目中常見的外加材料的相關內容。

        2、混凝土外加劑概述

        混凝土外加劑是一種在混凝土攪拌之前或拌制過程中加入的、用于改善新拌混凝土和硬化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有粉狀和液體兩種形狀;是有機、無機或復合的混合物,摻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質量的5%,某些混凝土礦物摻合料亦稱作混凝土礦物外加劑。

        3、外加劑的作用

        外加劑除了提高混凝土質量和施工工藝水平外,應用不同的外加劑也可起到不同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的一種或幾種性能。

        3.1改善混凝土或砂漿攪拌物的施工和易性,滿足施工需要。用于提高混凝土流動性,延緩混凝土凝結,減少混凝土坍落度損失;

        3.2提高混凝土的強度及其它物理力學性能,滿足設計要求。在混凝土配制中,用低強度等級水泥配制高強度的混凝土;

        3.3節約水泥或代替特種水泥;

        3.4加速混凝土早期強度的發展,加快施工進度,縮短工期;

        3.5縮短熱養護時間或降低熱養護溫度,節省能源;

        3.6調節混凝土的凝結硬化速度;

        3.7調節混凝土的含氣量,改善混凝土內部毛細孔結構,提高抗滲性能、耐久性能、可泵送性、改善泌水性;

        3.8降低混凝土初期水化熱或延緩水化放熱,滿足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需要;

        3.9防止新拌混凝土的凍害,促使負溫下混凝土強度增長,滿足冬季施工需要;

        3.10提高混凝土耐腐蝕性鹽類的侵蝕;

        3.11減少或補償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抗裂性;

        3.12提高混凝土中鋼筋的抗銹蝕能力;

        3.13提高骨料與砂漿界面的粘結力,提高鋼筋與混凝土的握裹力;

        3.14可改變混凝土的顏色,配制彩色混凝土;

        3.15在運輸及存放中保持良好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3.16使用安全,對環境無污染。

        4、混凝土外加劑的種類及應用

        混凝土外加劑按其功能可分為四類:

        ⑴改善混凝土拌和物流變性的外加劑,如各種減水劑、引氣劑和泵送劑等。

        ⑵調節混凝土凝結時間、硬化性能的外加劑,如緩凝劑、早強劑和速凝劑等。

        ⑶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劑,如引氣劑、防水劑和阻銹劑。

        ⑷改善混凝土其他性能的外加劑,如加氣劑、膨脹劑、防凍劑、著色劑和泵送劑等。

        4.1 減水劑

        減水劑是最常用的外加劑之一,種類如下:

        4.1.1木質素系減水劑———系粉狀低引氣性緩凝減水劑,屬于陰離子表面活性物質,對水泥有吸附及分散作用,能改善混凝土各種物理性能。采用工業廢料,成本低廉,生產工藝簡單。常用摻量為0.25%,減水率可達9%~11%。在適宜摻量時,與基準混凝土相比3 天強度提高15%~20%,長期強度也有所增長。在不改變混凝土用水量的情況下,能增加混凝土的流動性,改善和易性。本劑摻入混凝土后對鋼筋和骨料無腐蝕性。

        4.1.2萘系減水劑———高性能減水劑,其主要成分是ß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是一種非引氣型減水劑。其形態為粉劑和液體。粉劑0.5%~1.0%, 推薦摻量0.75%;液體1.0%~2.0%,推薦摻量1.5%,根據混凝土的等級增強,摻量可適當增大。在相同水灰比情況下,可增大混凝土坍落度10cm以上;在保持坍落度不變時,減水率可達12%~20%;對混凝土有顯著的早強、增效效果,其強度提高幅度為15%~40%;能全面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在保持強度相同時可節約水泥10%~20%。該劑對各種水泥適應性好,改善混凝土的可操作性。常用的有UNF、FDN、NNU、MF 等。

        4.1.3樹脂系減水劑,是一種水溶性高分子樹脂非引氣型高效減水劑。其價格高,應用受限。

        4.2 引氣劑

        引氣劑按其化學成分可分為:

        4.2.1木材樹脂酸類;

        4.2.2有機硅化和物類;

        4.2.3磺化木質素鹽類;

        4.2.4石油酸鹽類;

        4.2.5蛋白質鹽類;

        4.2.6脂肪酸或樹脂酸及其鹽類;

        4.2.7磺酸烴的有機鹽類等。

        引氣劑的應用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極大地減少了混凝土的泌水、離析,從而使混凝土的界面特性得到提高。在高水膠比的普通混凝土中,界面特性對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較少,但界面特性對C70 以上的高強混凝土抗壓強度的影響較大,所以在低水膠比的高強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引氣劑改善界面特性,往往使混凝土由于界面缺陷引起的強度,特別是抗折強度得以補償。引氣劑引入的微細氣泡宛如微細集料,對級配不良、尤其是對有細顆粒氣泡的細集料有補償作用,可以使混凝土顯得漿料富余;這些微小的氣泡連接和支持著水泥和集料周圍的水流,減少混凝土的泌水、沉降和離析。同時由于這些氣泡的“撥開”或“分散”作用,極大增加了水泥或細骨料的自由表面積、增加拌和物的粘性和工作性。

        引氣劑提供細小、穩定、獨立的氣泡同時有效消除其內部大氣泡,因為細小的氣泡不連通,所以并不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同時含氣量也會直接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能、抗滲性能和保溫性能。但引氣劑一般不宜用于蒸養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

        4.3 膨脹劑

        膨脹劑種類分為:

        4.3.1硫酸鈣類;

        4.3.2硫鋁酸鈣- 氧化鈣類;

        4.3.3氧化鈣類等。膨脹劑的應用范圍見表1。

        表1 膨脹劑的應用范圍

        膨脹劑不宜使用的條件如下:

        ⑴含硫鋁酸鈣類、硫鋁酸鈣- 氧化鈣類膨脹劑的混凝土不得用于長期環境溫度為80℃以上的工程。

        ⑵含氧化鈣類膨脹劑配制的混凝土不得用于海水或有侵蝕性水的工程。

        ⑶摻膨脹劑的大體積混凝土,其內部最高溫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混凝土內外溫差宜小于25℃。

        第7篇:外發加工范文

        關鍵詞 國家石油公司 海外發展驅動因素 海外發展戰略

        亞洲大部分經濟體都是凈石油進口國。中國2003年超過日本成為繼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印度在2006年成為世界第五大石油消費國。近些年,國際油價風云變幻,單純依賴石油進口將帶來巨大的能源安全隱患。為了減少石油進口風險,中國和印度的國家石油公司到海外尋求能源供給多元化。所謂國家石油公司指國家擁有全部或絕大多數股份的國有石油企業。它的興起比私人持有的國際石油公司晚,但是發展迅猛,已經打破了西方石油“七姐妹”從1928—1973年,長達46年中,7個巨型垂直一體化的私人國際石油公司是國際石油市場參與者和價格制定者,它們由此被稱為即西方的石油“七姐妹”。控制國際石油市場的局面。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中國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最大的投資者和競爭者之一。印度的主要國家石油公司如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也加入了大規模海外發展的行列。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對外發展勢頭已經引起其他國家的密切關注。然而學術界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研究寥寥可數,現有文獻大多數或是對歷史性事件的描述或是對政府控股進行批評。國外少數學者(Hartley和 Medlock,2007Hartley P R, Medlock K B A Model of th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Oil Company,2007 wwwriceedu/energy/publications/nocshtml)構建了國家石油公司發展的理論框架。國內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研究基本上為空白,為數不多的幾篇文章分析了中國石油企業海外發展面臨的問題(童生等,2005童生等中國石油安全態勢與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經濟體制改革,2005(2):3134;梁莉芬,2009梁莉芬中國企業投資海外石油面臨的問題與策略思考對外貿易實務,2009(8):7477)。目前國內不僅缺乏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系統性分析,也缺乏對國外同類企業的關注。然而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特別是中國和印度的石油企業海外發展具有鮮明的特點,系統地研究其海外發展驅動因素、戰略內容和面臨的挑戰對亞洲新興經濟體增強能源安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驅動因素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不可替代的國防戰略物資,但在全球分布不均衡。處于工業化過程的中國和印度石油消費在能源消費組合中的比重最大,能源供給缺口和高度依賴石油進口的壓力迫使兩國的國家石油公司走向海外。

        1國內能源供給缺口

        由于經濟高速增長建立在快速工業化和國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基礎之上,因而大多數關于中國和印度在海外尋找能源的分析首先指向兩國不斷上升的需求與平緩(甚至停滯)的供給間的巨大缺口。

        中國曾經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早期達到了石油生產頂峰,成為除中東之外的全球第四大生產國。但是從70年代末開始,石油產出以每年不足3%的速度增長;到90年代石油生產停滯了。然而從90年代起中國經歷了長達10多年的9%以上的高速經濟增長,刺激石油需求持續上升。特別是交通運輸部門對燃料的需求急劇上升,成為中國能源供給缺口急劇擴大的重要因素。圖1為中國1990—2011年石油總供給和總消費情況。1992年以前石油供給略超過需求,但是1990—1992年超額供給量逐漸縮小。從1993年起中國石油供給缺口顯著擴大,到2011年供給缺口為5488萬桶/天。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估計,中國石油供給缺口在未來10年將繼續擴大:到2020年,中國的石油需求為1000萬桶/天至1360萬桶/天,而屆時中國的國內石油供給卻僅為270萬桶/天至400萬桶/天。EIA, 2006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6中國面臨著嚴重的能源短缺,海外能源供給成為保障未來能源安全的重大來源。

        同樣,印度從2003年起每年超過7%的經濟增長率推動了其對能源更大的需求。目前,印度進口原油大約占該國能源消費的72%。受到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印度經濟增長放緩,但國際能源署預期印度經濟在未來25年內仍將維持5%以上的增長率,相應地印度對石油的需求年平均增長率將維持在29%的水平上。IEA, 2007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印度國內石油供給在1985年左右基本上停滯,然而經濟增長點燃了對石油消費的更大需求。圖2為印度1990—2011年石油供給缺口。顯然,印度石油供給不足問題比中國嚴重得多,石油消費曲線陡然上升但石油供給曲線基本為一條水平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數據表明,從1980年開始印度的石油供給就不能滿足消費需求,當時的石油供給缺口為458萬桶/天。30多年來,印度石油供給缺口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加嚴重,2011年石油供給缺口已經上升到235萬桶/天。國內原油生產停滯、經濟快速發展導致的能源消費增長,是印度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推動因素之一。

        2高度石油進口風險和高額的“亞洲溢價”

        中國和印度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是長期現象。發現大慶油田和勝利油田之前,在長達11年的歲月里中國曾嚴重依賴蘇聯和羅馬尼亞的進口原油。1965—1973年中國實現了石油消費自給自足,但負面結果是忽略了能源安全問題。1993年中國成為凈石油進口國,當年凈石油進口達8570萬噸,占國內石油消費的58%。自此中國石油進口急劇增加,當前進口石油占國內石油消費的40%;預計到2030年中國凈石油進口將占總石油消費的80%以上。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可追溯的最早數據,1986年印度石油每天進口596萬桶,兩年后翻了一番達136萬桶/天,此后進口數量持續增加。圖3為中國和印度1990—2008年石油進口狀況。中國石油進口一直呈上升趨勢,1990年石油進口為65萬桶/天,到2008年升至941萬桶/天,增加了135倍。印度石油進口波動相對較大。1990—1998年,石油進口從188萬桶/天增加到425萬桶/天。但是1999年石油進口下降,直到2001年才逆轉。這一時期印度石油進口下降主要跟亞洲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復蘇導致的油價高位震蕩有關。此后油價迅速從最高點回落,印度石油進口緩慢抬升,2007年恢復到1998年水平,達440萬桶/天,但第二年美國金融危機又導致石油進口略微下降。

        石油進口依賴度高的風險主要體現為石油價格突然上升對國民經濟的沖擊。世界石油價格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急劇上漲并且波動頻繁,2000年以來上漲尤為無情。對于石油進口國而言,實證研究表明石油價格急劇上升導致國民經濟對高油價異常脆弱,從而影響經濟增長和通脹率。中國和印度是國際石油市場的后來參與者,還必須支付高昂的“亞洲溢價”。與1998年相比,2010年中國每進口一萬噸石油多支付了3712%的美元外匯。類似地,2003年印度為進口石油支付的賬單比2001年高出16%。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戰略

        亞洲國家石油公司海外投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本和韓國工業化時期。但兩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海外投資并不成功,目前日本和韓國仍依賴石油進口而不是股份油供給。真正意義上的亞洲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以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在2000年左右的大手筆并購為標志。印度國家石油公司是中國海外發展戰略的緊密跟隨者。

        1海外發展戰略目標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的海外發展戰略目標既相似又有所不同。各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能源發展階段的路徑依賴,中國和印度國家石油公司國家所有的特殊身份使得其首要任務為解決能源路徑依賴問題。因而它們的海外發展第一項戰略目標是對國內成熟能源基地減少和國內需求快速發展做出反應,以實現能源供給多元化。第二項戰略目標是充當政府能源外交的大使和先鋒。這些戰略目標都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有密切關系,是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關鍵動機,屬于政治驅動的海外發展戰略目標。

        另一方面,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的企業屬性要求商業驅動的海外發展戰略目標同等重要。由于國內能源行業的上游機會有限和政府對下游價格控制及補貼而導致下游活動收益微薄,中國和印度國家石油公司不得不通過海外發展來實現更高的利潤。但是兩國的國家石油公司特征和發展歷史不同,海外發展的商業戰略側重點不同。中石油和中石化已經是垂直一體化的石油公司,它們的國內煉油需求超過了國內生產能力,因此對外國股份油資產更感興趣。中海油是一個集中在海上資源的上游企業,它對外發展的動力類似于私人企業,即以現有的管理和技術技能來延長利潤周期,并尋求生產經營的垂直一體化(Paik, et al, 2007)Paik K Wet al.Trends in Asian NOC Investment AbroadChatham House Working Paper,March 2007。印度于1998年6月解除了保留價格體系并下放煉油許可證,1999年1月引入新勘探許可證,這些政策的出臺允許私人企業和國有企業在同一平臺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商業戰略偏向于同外國石油公司合作以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2海外發展的手段

        基于上述的海外發展戰略目標,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采取了以下主要發展手段。

        第一,海外并購。跨國石油企業的經驗表明開發非探明油田項目的風險太大并且無利可圖,因而并購成為企業海外投資的主要工具Goldstein A New Multinationals from Emerging Asia: The Case of National Oil Companies Asian Development Review, 2009,46(2): 2656。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是近十年來主要的國際并購者,中國最為活躍。特別是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國家石油公司迅速把握國際資產處于低價位和人民幣升值的時機,積極進行海外并購。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國國家石油公司海外并購總計470億美元,占全球總并購的13%,占所有國家石油公司總并購的61%。表1統計了2002年以來中國主要國家石油公司海外并購案例數。2005年是中國石油企業海外并購的分水嶺。2002—2005年三大石油巨頭共進行了7起跨國并購,而2008—2010年共計19起。為了滿足國內能源消費的需求和應對美國、中國等大國的競爭,印度國家石油公司也積極參與海外并購,盡管與中國相比勢頭稍弱。印度國家石油公司在2000—2003年期間共進行了11起海外并購活動,僅占該時期印度海外并購總數的76%。但最近幾年印度最大的國家石油公司即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的海外并購非常活躍。2006—2007年它收購了一系列海外資產,僅2007年就先后收購了哥倫比亞、利比亞和緬甸等國的3處資產。

        第二,與跨國企業構建戰略伙伴關系。與早期在產油國建立獨資企業的投資方式相反,為了共同的利益訴求和分擔政東道國的政治風險,最近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熱衷于同其他國家的石油企業形成戰略聯盟,此舉被稱贊為“亞洲國家石油公司正在走向成熟”Herberg M Asia’s National Oil Companies and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Industry NBR Special Report, Sept 2011(31):2937。2004和2005年中石油同兩家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分別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2005年,中石油同競爭對手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一起以573億美元購買了加拿大石油公司在敘利亞資產的38%股份;中石化與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組隊收購哥倫比亞的油田。事實上中國和印度國家石油公司已經在科特迪瓦、哥倫比亞、蘇丹多次聯合購買資產。印度前石油和天然氣部部長Venu(2006)表述了中印合作的必要性:“當我們以不健康的方式在第三國競購油田時,我們僅以……支付更多億美元來使得彼此的投標出局”Venu M K India, China Pump Up the Energy Levels The Economic Times, Jan 13, 2006。

        第三,以貸款換資源或以市場換資源。美國金融危機以來,資源豐富國家急需資金但又不愿意出售資產,這時中國國家石油公司靈活使用了以貸款換資源的投資方法。中國在非洲、南美洲發放的發展貸款和基礎設施投資特別受到這些基礎設施落后國家的歡迎。2009年初至2010年12月,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安哥拉、玻利維亞、巴西、加納等9個國家簽訂了12個貸款換石油交易合約,總價值達770億美元。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同殼牌、英國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等國際石油公司的合作則偏向于使用以市場換資源方法,中方旨在獲得國際交易機會和新資源,國際石油公司的目的在于進入中國廣闊的國內能源市場。效仿中國,印度國家石油公司用支持產油國的下游項目和基礎設施項目換取對上游的投資。2005年8月,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和印度石油公司完成了連接蘇丹喀土穆煉油廠到碼頭的741千米管道。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還以援助修建煉油廠或基礎設施為交換條件,取得了在尼日利亞、蘇丹和利比亞的石油開采權。

        3海外發展的地理格局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在北美和南美、亞洲、俄羅斯-中亞、中東和北非、非洲這5個世界主要產油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投資。

        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目前在31個國家參與經營活動,在20個國家有股份生產,但是大多數投資都投向俄羅斯-中亞和非洲(圖4),這兩個產油區分別占中國對外能源投資的492%和294%。就國別而言,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的海外股份資產大部分集中在4個國家:哈薩克斯坦(23%)、蘇丹(15%)、委內瑞拉(15%)和安哥拉(14%),在敘利亞等17個國家的投資總計33%。就企業而言,中石油和中石化海外投資最大目的地均是俄羅斯-中亞地區,分別占這兩家公司1995—2006年海外投資總額的593%和505%;第二大目的地為非洲,分別占兩家公司同期海外投資的168%和37%。中海油的最大海外投資目的地在非洲,占該公司1995—2006年對外投資的698%。

        印度國家石油公司海外投資地理方向以中東和非洲地區為主。目前,中東是印度最大的石油供給區,占印度能源消費總量的2/3左右。非洲是印度重點開拓的新區域,來自非洲的石油占印度石油進口總量的近1/3。由于地緣關系,印度與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合作比較順利。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是對外投資最多的印度國家石油公司,它目前在16個國家有40個勘探、開發和生產項目,主要分布在拉美(14個項目)、中東(12個項目)、緬甸及越南(8個項目)。表2為截至2007年2月印度主要國家石油公司海外投資的地理分布。相比之下,其他印度國家石油公司的海外項目數量較少,并且集中在中東-北非地區的利比亞和阿曼等產油國。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障礙

        盡管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增速令人印象深刻,但與其他國家成熟的跨國石油企業相比,尚存在許多問題。

        1面臨地緣政治風險的挑戰

        國家石油公司的政府控股背景導致地緣政治成為非常敏感的因素。過去幾年對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的關注就集中在政府議題上,企業的很多正常商業行為被西方競爭者賦予濃厚的政治色彩。規模巨大的中國國家石油公司被認為是中國政府“石油重商主義”的人,其行為會對其他國家造成能源威脅。中海油撤銷185億美元現金收購美國石油企業尤尼科,中石油放棄并購斯拉夫石油公司等事件無一不反映了西方國家利用政治壓力阻止中國企業的海外發展。由于進入世界能源市場較晚,亞洲新興經濟體不得不在西方國家所謂石油豐富的“流氓”國家如伊朗、蘇丹和委內瑞拉進行能源投資。而此種投資行為被西方媒體大肆渲染為支持當地腐敗的政府。

        事實上,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多數地緣政治上的擔心是毫無根據的并具有誤導性。首先,從市場影響來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的投資規模遠小于國際石油公司,不能顯著影響全球石油價格和資源可獲得性。其次,就海外股份油運回母國來看,沒有證據表明中國政府對國家石油公司必須運回國的股份油數量施加了配額,股份油的銷售都基于企業的商業考慮。再次,從政治影響方面看,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在東道國的政治和經濟活動日益活躍,但沒有任何關于國家石油公司在東道國的投資與政治影響間存在簡單關系的證據Zhang Z X The Overseas Acquisitions and Equity Oil Shares of Chinese National Oil Companies: A Threat to the West but a Boost to China’s Energy Security? Energy Policy, 2012,(48) :698701。可見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海外發展的方式與其他跨國石油企業相同,不會威脅西方國家的能源安全Herberg M Asia’s National Oil Companies and the Competitive Landscape of the International Oil Industry NBR Special Report No31, Sept 2011 :2937。

        2缺乏國際經營技能和經驗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一直存在缺乏國際經營技能和先進技術等公司經營上的弱點。

        (1)激烈競爭導致高額的支付溢價。為了爭奪高質量的石油資產,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間出現了惡性競爭。中國國家石油公司被詬病長期對資產支付高額溢價,以使其他競標者出局。在美國金融危機之前,中國比印度競爭者至少多支付10%的溢價。2005年8月,中石油報價36億美元購買加拿大石油公司的子公司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和米塔爾鋼鐵聯合競價38億美元。最終中石油以將報價抬高到418億美元贏得了該筆交易。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短暫買方市場并沒有降低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支付的巨大溢價。事實上,僅2009年中國石油企業支付的總溢價就超過并購資產基礎價值的40%。這些高額溢價表明,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對資產數量的關注更勝于對所并購資產盈利性的關注。

        (2)對外投資資金不足,技術落后。石油行業的投資需要巨額資金。即使被普遍認為財大氣粗的中國國家石油公司,其投資能力與國際石油巨頭相比也相形見拙。1996—2006年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累積了270億美元海外資產,而國際石油公司僅在2006年就投資了250億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國家石油公司資金不足問題更加嚴重,外匯儲備有限和政府作風下的緩慢決策阻礙了印度石油企業進行大型海外投標活動。2000—2006年印度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海外投資承諾大約為516億美元,不足該時期中石油的一半。除了資金不足外,技術落后也使得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很難贏得大型國際項目。中國和印度迄今在深水勘探和開發技術、液化天然氣開發技術、頁巖氣和石油生產技術等方面仍不能自主。在這些關鍵領域國際石油公司繼續擁有技術組合和管理技能上的競爭優勢。

        3沒有明確的海外發展戰略

        中國和印度國家石油公司都沒有明確的海外發展戰略,海外投資隨意地分散在世界各地。兩國的國家石油公司在世界5大主要產油區都有不同程度的投資,目標是實現石油供給多元化。但是毫無章法的投資地理多元化不可能減少海外石油供給過于集中的風險。Wu等(2007)使用HHA方法,計算了中國1996—2004年間石油進口的多元化指標。他們發現,盡管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國從1996年17個國家增加到2004年39個國家,但是計算結果表明多元化指數和中國原油進口組合的特殊風險之間沒有線性關系Wu G et al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isk of Crude Oil Imports in China Using Improved Portfolio Approach Energy Policy 35, 2007:41904199。不僅多元化無效,而且事實上中國和印度國家石油公司海外投資大多集中在政治不穩定的中東和非洲產油區,兩國海外石油勘探和生產的國家風險令人擔憂。

        結 語

        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通過并購、戰略聯盟、以貸款(市場)換資源等海外發展手段,一方面為母國能源供給缺口提供了多元化的來源補充,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國際競爭改善了企業經營效率。但是不可否認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石油公司仍面臨著地緣政治、生產經營等方面的巨大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挑戰,建議:

        第一,針對地緣政治障礙,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改善。(1)各國政府應該提高能源外交能力,并派遣外交官到企業培訓外交知識。Xu X J Chinese NOCs’ Overseas Strategies: Background, Comparison and Remarks,2007wwwbakerinstituteorg/programs/energyforum/publications/docs/NOCs/Papers/NOC_ChineseNOCs_Xupdf(2)購買海外中小型石油資產,不僅避免商業風險,也避免投資于大型石油資產時導致的民族情緒。

        第8篇:外發加工范文

        關鍵詞:老年;家庭護理;人口老年化

        隨著人口老齡化,衛生壓力日益增加,家庭護理由于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國外老年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老年家庭護理發展現狀等,為廣大護理同仁研究老年家庭護理提供借鑒。

        1 家庭護理的定義

        對于家庭護理的定義,目前國際上尚無統一定義。國外對家庭護理的定義的闡述有以下幾種觀點:Wright等認為家庭護理是運用護理程序對整個家庭及其亞系統中處于不同健康水平的成員提供專業性護理服務,以促進家庭系統及其成員達到最佳健康水平。2006年,國際訪視護理權威雜志《Home Healthcare Nurse))認為,家庭護理是"發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訪視人員與客戶或家庭之間的互動過程,其功能是改善客戶健康狀況,并協助其更好地掌握社區衛生資源,增強自理能力"。

        2 國外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研究

        在西方發達國家,家庭護理已成為國家衛生保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獨立、完善的家庭護理服務系統。國外非常重視家庭護理評估系統的研究,研制出各種護理需求評估工具,以確保家庭護理服務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1]。

        2.1美國的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 美國用于家庭護理的評估工具沒有統一標準,家庭護理機構多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工具進行家庭護理服務需求評估。目前,美國比較常用的評估工具主要有服務與資源評估問卷、家庭衛生保健分類系統、效果評估量表等。美國杜克大學研制的服務與資源評估問卷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綜合評估工具,家庭護理機構根據問卷評估得出老年人健康功能狀況制定護理計劃。

        2.2澳大利亞的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 澳大利亞老年人是家庭護理的主要顧客,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多適用于老年人群。需求評估工作由專門的老年護理評估小組組織實施。最常用的工具是老年護理服務申請與審批表[2]。

        2.3英國的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 在英國申請家庭護理服務,首先需接受需求評估。據報道,社區衛生服務申請者70%來自出院患者,30%來自老人直接申請[3]。英國政府近年來探索出新的需求評估體系,slater,Mccormack[4]根據老年人護理評估工具和2001年國家衛生部制定的評估標準,創建了一套較為完整、覆蓋面更廣的護理需求評估工具。

        3 國外老年家庭護理發展現狀

        3.1老年家庭護理的背景 至2050年,全世界約有91.6%的國家或地區將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這就是說,世界各國即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諸多如社會保障、養老、醫療、老年護理等方面的問題與壓力。而老年家庭護理,具有其優勢,較好的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問題。

        3.2國外老年家庭護理現狀 美國老年家庭護理現狀:據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5]表明,目前美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2%,預計到2030年將增加到20%,這大大增加了對基礎醫療服務的需求。約有75%的體弱或殘障老人是在家中或在社區中被家人或其他非正式護理者照顧[7]。在美國為居家老人提供護理的人員種類較多,根據是否接受過專門訓練可分為:非正規和正規護理人員。在美國,非正規護理人員提供的基本照料占全部服務數量的絕大部分[6],并且在其他類型的服務中,如醫療護理、感情支持、社會交往等方面也起著很大的支持作用。家庭護理服務付費方式美國醫療費用來源主要有3種,分別為公共第三方、私人第三方、老年人及其家庭,其中公共第三方是家庭護理費用的主要來源。

        3.3澳大利亞老年家庭護理現狀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以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澳大利亞需要護理的老齡人越來越多。澳大利亞《1997老年護理法》在家庭及社區養老護理制度中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其中澳大利亞老齡人口的住家護理就是其中之一,這項計劃的設計和實施其目的是為了強化老年人社區護理,創造更好的社會認同性并且對整個澳大利亞社會的老年護理服務人員提供支持,此外也對護理人員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

        3.4英國老年家庭護理現狀 家庭護理成為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發達國家的基本衛生保健政策。目前.正式的或非止式的老年人家庭護理服務需求呈上升趨勢。家庭護理服務的類型和服務水平根據服務性質的小同可分為:①個人照護,如穿衣、洗漱、人廁、進食、備餐、輔助活動等;②家務援助.如打掃衛生、購物、鋪床、洗燙等;③醫療服務.如換藥、藥物治療等。根據家庭護理服務收費殛成本預算收費模式地方政府的杜會服務部門有義務盡快滿足經評估符合標準的中請者的需求。申請者一旦獲得護理服務,就將承擔一定的照護費。申請者是否具有支付能力,在需求評估中已有明確記錄,而政府所提供的服務與其支付能力相匹配。

        4 小結

        隨著醫療衛生條件大大改善,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加劇所帶來的對醫療衛生資源的需求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我國老年家庭護理相對滯后,在今后的工作中應不斷探索學習國外先進的護理理念,促進我國老年家庭護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曾友燕.王志紅.國內外家庭護理需求評估工具的研究現狀與啟示[J].護理管理雜志2006,6(5):27.

        [2]張晴晴.澳大利亞老年護理保障制度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1.

        [3]Konina K.Sally B.David B,et al.Mapping care pathways for the elderly[J].Journal of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2005,19(1):57-72.

        [4]Slater P,Mceormack B.Determining older people's needs for care by Registered Nurses:the Nursing Needs Assessment T001[J].Joum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5,52(6):601-608.

        [5]陳京立,曾曉雯,李玉玲..美國護理領域面臨的四大熱點問題[J].中華護理雜志,2006,4 1(5):474.

        第9篇:外發加工范文

        關鍵詞:油田 外派員工 家屬 思想政治工作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6(a)-0214-01

        1 做好外派員工家屬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1 外派員工家屬思想直接影響外派員工思想的穩定性及工作的積極性

        工作與家庭是人生的兩個基點,油田職工除了過職業生活外,同時還在經歷家庭生活。工作壓力與來自家庭的壓力是員工最重要的壓力來源。一方面,企業要求員工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工作中,這使得員工面臨著更高的工作強度和更大的職業壓力;另一方面雙職工家庭的數量日益增多,家庭中的事務安排也愈來愈脫離傳統的性別角色,夫妻雙方都有照顧家庭的責任。員工處理家庭與工作壓力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導致員工工作與家庭沖突出現。而外派員工配偶的犧牲精神、忍耐承受程度都是解決這一沖突的關鍵因素,只有做好外派員工家屬思想政治工作,幫助外派員工處理好家庭工作沖突才能保證員工思想的穩定性及工作的積極性。

        1.2 外派員工家屬思想間接影響和諧油田的建設

        油田是由千萬個員工小家庭組成的,每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也是傳承中華美德、吸納時代精神、給家庭成員以知識啟迪和道德升華的社會最小單元,同時又是構建和諧油田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這些家庭是職工群眾保持旺盛工作活力的源泉,是生活高質量的孵化器,也是避風避風遮雨的溫馨港灣,遇到困難挫折,家庭都會給每個成員以溫暖和力量。正所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所以要構建和諧油田必須構建和諧家庭,家庭和諧能給社會,給企業傳遞健康的情緒,這有助于社會的穩定,有利于家庭成員自由、平等和健康、全面地發展,有利于和諧油田的建設。而影響員工家庭和睦的原因有很多,員工本身的狀態、員工配偶的思想狀況等。總之,要做好外派員工家屬思想政治工作,及時消除員工家庭和睦隱患是和諧油田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

        2 影響外派員工家屬思想的因素

        2.1 外派員工家屬素質層次不齊

        一般來說,企業外派人員主要以高層管理者、財務審計人員、核心技術人員、銷售人員也包括負責工程的一線員工,這些外派員工本身素質也存在層次不一,高低不齊的情況,相應而言其家屬素質層次不齊的情況也是現象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存在。特別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改革開放不斷推進、社會轉型急劇變化、利益格局不斷調整的新形勢下,職工群眾中呈現出思想空前活躍、文化需求多樣、價值取向多元等方面的趨勢,給家庭這個社會結構最小單元帶來沖擊,少數職工家庭也程度不同的出現了一些價值觀念扭曲、道德行為失范、子女家庭教育失誤、婚姻穩定性下降、違規違紀甚至違法犯罪時有發生等現象,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勢必影響家庭成員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影響家庭及其成員的生活質量、生命質量,也影響和諧油田建設。

        2.2 外派員工家屬生活壓力大、面臨困難多

        外派人員長期在外工作,會給自己的家庭生活造成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夫妻兩地分離、家屬留守;這種情況下家屬不僅要獨自承擔起照顧老人、孩子,處理家庭事務的重擔,對雙職工家庭來說外派人員家屬還要承擔來自本職工作的壓力;另一種情況就是配偶隨行;這樣外派人員家屬就不得不放棄屬于自己的工作事業、社交圈,還要承受對外派工作環境的陌生感、放棄原有生活規律重新建立并適應新生活規律以及承擔負責孩子教育及引導工作;另外,還要接受外派人員因工作繁忙緊張自身被忽視的情況。

        2.3 做好外派員工家屬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建立外派員工及家屬關愛長效機制,幫助其解決生活壓力困難;油田政工隊伍要建立外派員工及家屬關愛長效機制,由工會牽頭成立以服務外派人員及家屬為主的外派人員服務中心,集溝通、協調、促進和保障等服務功能為一體,依托工會小組,切實為外派人員解決后顧之憂;在公司現有志愿服務隊資源基礎上,積極招募熱心志愿者,建立一支志愿者服務隊,完善工會小組志愿服務機制,按家庭地址就近原則,做好外派人員的“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幫扶工作;建立外派人員個人信息資料檔案庫,動態了解和掌握外派人員工作調動情況、家庭人員信息及需要關注的特殊情況等,完善家庭檔案,定期對庫內信息核實更新;開設外派人員服務中心24小時熱線電話,方便外派人員及家屬隨時聯絡,為外派人員及家屬解決燃眉之急。定期問候外派人員及家屬,及時了解其工作生活及思想狀況等;設置一個專屬電子郵箱—— 設置一個為外派人員及家屬服務的專屬電子郵箱,由專人定期收集、匯總和整理外派人員信息反饋,隨時掌握外派人員及家屬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及時協調落實。總之,要努力為外派員工及家屬辦實事、做好事,切實幫助外派員工及家屬解決實際困難,解除后顧之憂,調動員工積極性,營造企業大家庭溫馨友愛的氛圍,構建和諧企業。

        第一,開展豐富的文教、競賽活動,提高凝聚力,歸屬感;外派人員家屬多為女性,所以油田工會要多多開展以女性為主題的活動,廣泛發動,組織引導女職工積極參與帶動外派人員家屬參與活動的開展,通過采用女性感興趣的方式對外派人員家屬進行思想教育、思想引導,以達到提升其思想素質的實效。比如通過為職工購買優秀讀物、進行讀書心得交流、舉辦理論征文等,大力提高職工家庭成員的素質。第二,加大宣傳教育,通過開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活動、舉辦家庭才藝展示以及廣泛宣傳典型家庭的事例,大力倡導文明和諧的家庭文化理念。同時,將家庭美德教育納入油田班組學習當中,使文明、和諧的理念深入人心。第三,增加與外派員工外派人員家屬的溝通,節假日或者定期向他們問候,讓他們及時了解公司的動態,減少外派員工及家屬產生“被公司拋棄”的感覺。

        參考文獻

        [1] 張興發.外部市場企業文化建設初探—— 以江漢采油廠為例[J].商業經濟,2011(15).

        [2] 湯洪波,肖海麗.企業員工隊伍思想狀況調查[J].大慶社會科學,2006(4).

        [3] 荊智慧.淺議和諧企業文化建設中員工素質的提高[J].科學之友,2011(5).

        [4] 陳克忍.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確保外部市場隊伍穩定[J].價值工程,2010(2).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婷婷在线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乱码二区免费 | 在国产线视频a在线视频 | 日韩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 | 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