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難忘的一天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非預設性生成;正名;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對“非預設性生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對“非預設性生成”這一概念認識比較模糊。為此,筆者調研了有關資料,做了些許思考,下面結合教學實際,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非預設性生成”的定義
上至專家學者,下至一線教師,可以說對“非預設性生成”這一概念有著不同的描述。新課標指出,“生成”是從學生那里發現新問題或由學生提出新問題而改變預設方案或臨時局部生發;也有人說,所謂“課堂生成”,就是指在開展合作、對話、探究、交流的課堂教學中,即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他們進而把“課堂生成”分為“預設性生成”和“非預設性生成”兩個方面。“預設性生成”要求達成教師預設的目標,“非預設性生成”要求把握好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綜合上述觀點,不難看出“非預設性生成”具有兩個特性和兩層內涵。
二、“非預設性生成”的特性
一是不可預測性,是指老師在預設時較難預測到的課堂上出現的一些情況、事件或成果。如《磁鐵的兩極》教學片段: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磁鐵有南北兩極,并能指示南北方向以及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性質之后,教師出示一塊沒有標明磁極的磁鐵,問“誰能用今天新學的知識判斷這塊磁鐵的磁極?”老師把手中的磁鐵遞給一學生時,磁鐵掉到地上摔斷了。這時有位學生大叫起來:“老師,你的磁鐵,一塊只有南極,一塊只有北極了。”
“磁鐵掉在地上摔斷”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事件,并不是教師事先預設的,但它確實發生了。這種意外事件就為“非預設性生成”創造了一種可能。
二是即時性,指教師對發生變化的情況立即做出反應,把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況轉化為新的課程資源,并調整原來的教學預設,使課堂教學朝著更有意義的方向前進。以如下案例進行講述: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5的乘法口訣”,好嗎?
生:老師,我們已經會了!
生:(異口同聲地)一五得五,二五一十……
師:老師已經看出來了,大部分同學已經會了,但還有少數同學不會或不熟,怎么辦呢?
生:我們教他們。
師: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老師很高興!但我們不能把現成的結論告訴他們,是吧?下面我們準備一下,看誰有辦法幫助這些同學來發現“5”的乘法口訣。
幾分鐘的交流后,學生不但把“5”的口訣總結出來,而且方式各異,有畫草圖的,有用小棒的,有用連加算式的……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有一定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而對學生已知道了“5的乘法口訣”這一令老師始料未及的問題,老師隨機應變,及時調整預設的程序,有效地創造了良好的課堂情境。這既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更是對“以人為本”、“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實踐。
三、“非預設性生成”的內涵
一是指在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中直接出現的明顯高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成果。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江雪》一詩時,老師問:“這么冷的天,這位老人真的是在釣魚嗎?”學生經過思考后,有的說:“老人是在獨自欣賞雪景。”有的說:“老人內心十分孤獨、寂寞,每一行的第一個字連起來就是‘千萬孤獨’。”多妙的發現啊!最后有一位學生說:“他不是在釣魚,他是在釣一個春天!”一語雙關!是啊,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詩人在遭受重重打擊下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來嗎?這樣的語文課,充滿了活力和魅力,顯現出生命的多姿多彩。
二是教師以課堂上即時出現的有價值、有創意的突發性事件或另類聲音為契機,及時調整或改變預先的教學設計,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從而達成或拓展教學目標,使教學獲得成功的教學方式。
一位教師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許多學生都陶醉在潑水節所營造的歡樂氣氛中。突然有一位學生問:“老師,現在地球上的水資源越來越少了,傣族人民要潑掉那么多水,這不是在浪費水資源嗎?”這一問題顯然出乎大家的意料。就在所有人為之瞠目的時候,老師卻立即對這位學生大加稱贊,并請學生再讀全文思考:潑水節這一天人們為什么特別高興?這里的“水”到底還有什么含義呢?學生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后明白了這清潔的水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資源,它還象征著尊敬、友愛和祝福。他們相信,愛水的民族肯定最懂得水的珍貴。短短的五分鐘,卻使學生受到了一次民族文化的熏陶。
四、“非預設性生成”和“反思與評價”的區別
理解了生成的兩個特性和兩層內涵,生成和反思的區別也就顯而易見:生成是一種課堂現象,而反思則是一種理性思考;生成有時是一個教學環節,而反思則是對某一教學環節的價值判斷。如果說生成是一個課堂事實,那么反思就是對這一事實的認識和看法。
一位老師準備給孩子們上“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憑著原有的經驗,老師將“日積月累”的教學目標定位于:1.閱讀四組對聯,感受漢語的節奏美,體驗句子的對稱美。2.在朗讀中發現上下聯的對偶關系,在領悟的基礎上熟讀、背誦、積累。整個教學過程在老師的“掌控”下一步一步順利地進行。正當老師準備檢測學生背誦并就此結束“日積月累”的教學時,一個學生說他也見過一則回文聯:洞簾水掛水簾洞,山果花開花果山。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學生們的興趣不再是背誦四則對聯,而是“研究”起了對聯。老師決定改變教學計劃,趁著學生對對聯的熱情未減,引導學生“痛痛快快”地走進對聯。
一、記成功做法
教學設計的奇思妙想,靈機一動;教學方法的精心安排,巧妙之舉;師生交流的精彩發言,火花顯現……教學中還往往出現精彩難忘的片段,如新穎有趣的導言,直觀形象的演示,生動得體的比喻,教師適時巧妙的設問,突發事件的處理,簡潔明了的板書等,這些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學法指導,信息技術方面的獨到見解,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課后將這些課上發生的點滴花絮記錄下來,日后進行整理歸納,經驗就會越積累越多,教法會越來越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和綜合素質也會有大的飛躍。如講“遺傳”第一節時,我以一個問題結尾:一對夫婦,男的是單眼皮、小眼睛,女的是雙眼皮、大眼睛,假如他們生了一個孩子,孩子應是什么樣的眼睛?每當此時,學生的思維就異常活躍,七嘴八舌的開始爭論,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個結尾被我記錄下來,并應用到以后的教學實踐當中,深受學生的歡迎。
二、記失敗之處
即將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記錄下來,使之成為以后教學所應吸取的教訓。例如,在講一對等位基因的雜合體連續自交3次,后代中純合體占多少,顯性個體占多少時,我按常規思路,先畫出遺傳圖解,再統計后代各種類型的幾率,這樣做十分復雜,而且極易出錯。我將這一教訓寫入教后記中,并變換思路,打破常規,換角度思考,提出改進方案,引進數學中概率計算法,不難得出結論:后代中純合體占1-(1/2n),顯性個體占2n+1/2n+1(其中n為自交次數),這樣就使問題迎刃而解。
三、記學生的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四、記學生問題
下課后,學生會提些問題,有些是學生沒聽懂的,有些是學生的一些誤區,有些是學生對內容更深層次的思考,這些都記下,可以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減少偏差。如“根對水分的吸收”一節,課后我將學生的問題整理如下:(1)人吃咸菜多了為什么感覺渴?(2)輸液時,鹽水或葡萄糖溶液濃度太大,行不行?如果把鹽水或葡萄糖溶液換成無菌水,行不行?(3)為什么夏天喝濃度高的飲料,越喝越渴?(4)植物死細胞和活細胞與水的關系一樣嗎?(5)當細胞外液濃度等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的吸水與失水近乎相等,可否以此測出細胞液的濃度?(6)濃度大相對含水少,濃度小相對含水多,水從低濃度向高濃度滲透,即由水分子多的地方向水分子少的地方滲透。(7)若把經鹽水浸泡后變軟的材料再浸入鹽水中,將會有什么現象出現?(8)海洋中的植物為什么不會有“燒苗”現象發生?我把這些內容及時給學生講解并注意聯系相關知識并加以引申,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記學習心得
誦讀教學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長久的學習和訓練,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誦讀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因此,誦讀教學是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并需認真實施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現代詩歌節律明顯、抑揚頓挫、句式自由流暢,學生更容易入情朗誦。為了探究閱讀教學中現代詩歌朗誦教學的模式和方法,筆者在所教班級講授了一堂現代詩歌朗誦課,現將課堂設計和課堂實錄總結如下:
【活動目標】
1.有感情地朗誦現代詩歌。
2.感受現代詩歌的音韻美和建筑美。
3.培養學生閱讀現代詩歌的興趣。
【活動要求】
1.朗誦范圍:《現代文誦讀(下)》附錄25首現代詩、學生原創作品。
2.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自由組合,每個小組安排一個主持人。
3.自備音樂,鼓勵多種形式朗誦。
【評價環節】
各小組點評,教師總結c評,評出優秀朗誦小組。
【課堂實錄】
組別:一組,個人朗誦。
所選詩歌:原創《我多想》
教師評價:你如高貴的花朵,一枝獨放卻芳香滿園。
組別:二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徐志摩《再別康橋》和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穿插朗誦;個人朗誦:葉芝《當你老了》。
教師評價:兩首詩,兩個人,卻有著難忘的情;一個男人發出的深沉的呼喚。
組別:三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舒婷《會唱歌的鳶尾花》。
教師評價:四個飄在天空中的音符,真美啊!
組別:四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戴望舒《雨巷》。
教師評價:四個丁香般的姑娘,美妙的聲音在雨巷里回蕩。
組別:五組,個人朗誦。
所選詩歌:原創《未知》、原創《不知何時想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教師評價:青春如夢,你正青春,你正美麗綻放;青春就是經歷,青春,我們有夢。
組別:六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鄭愁予《錯誤》。
教師評價:你們都是噠噠的馬蹄聲,在我生命中走過。
組別:七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教師評價:祖國,我們的歸宿,深情的朗誦獻給我們深愛的祖國。
組別:八組,小組合作。
所選詩歌:戴望舒《雨巷》。教師評價:希望你們也能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以上是這次課的課堂設計和課堂實錄。本次朗誦會旨在鼓勵學生欣賞現代詩歌,讓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下發出自己的感慨。當然,在教學設計上還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一節課時間過短,學生雖按組別逐個朗誦,但仍有大部分學生的原創作品未能得以展示。其次,評價機制不健全,沒有設置小組評價。第三,沒有小組間的相互借鑒環節,往往出現很多學生情有余而技巧不足的現象。有鑒于此,今后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現代詩歌朗誦教學。
一、整體感悟內容,體味詩歌意蘊
朗讀不能只作為初步感知課文的工具,朗讀應該貫穿現代詩歌教學始終。初次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先讓學生粗略地默讀課文,稍作準備,再來朗讀,在分析詩歌思想內涵,表現手法之后,再鞏固朗讀,這樣對學生體味詩歌內涵很有幫助。
二、感情需完全投入,漸入佳境
詩歌朗誦本就是一個感情充分投入的過程,情感是詩人創作的出發點,是溝通詩作、詩人、讀者、聽者之間的精神紐帶。在詩歌朗誦活動中投入的情感可細分幾個層面:一是對讀詩有神圣感,這是崇高的精神活動,先要沉靜下來,凈化一下心靈;二是對詩人有親近感,通過朗讀走近詩人,仰慕詩人心靈境界;三是對詩作產生共鳴,消除與詩作的情感、時代隔閡。
三、注重節奏,感受詩歌音韻美
每一首詩歌,都有各自的韻律。抑揚頓挫的朗誦不但使人產生情感共鳴,還能讓人體驗現代詩歌的音韻美。朗誦的節奏大致有語調輕重、語音高低、節奏快慢、氣息強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語音高低和節奏快慢。把握好了這些,詩歌朗誦的藝術效果也就自然產生。
反復地誦讀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詩歌情感的感悟。反復誦讀達到熟讀成誦,即使當時沒有足夠的能力鑒賞,但只要堅持誦讀,閱讀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總有一天會心領神會。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最優化
二十一世紀是網絡與傳統信息渠道沖擊和磨合的時代,英特爾未來教育理念告訴我們,要充分把傳統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槲宜用,達到網絡資源共享,實現語文教學設計的最優化。但教學設計畢竟是紙上談兵,它與教學實踐之間還有一段距離。只有實現了語文教學實踐過程的最優化,才能構建精彩的語文課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那如何讓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巧妙“聯姻”,實現語文教學實踐過程的最優化呢?
一、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春雨潤物細無聲
語文課程標準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出發,加強了課程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重要維度。也就是說,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而不是一種外在的附加任務。當然,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應該符合語文教育的特點,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
一位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中侵略者大肆搶劫、毀滅圓明園這一部分內容時,有這樣一個環節:
師: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毀壞,是怎么毀?
生:拿不走的就砸、摔、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圓明園只剩一片灰燼!
師:一天多少小時?三天三夜多少小時?一天多少分鐘?三天三夜呢?4320個分鐘是多少個半分鐘?會燒掉些什么?
師: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需幾秒鐘。燒掉一個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幾分鐘。
放無聲錄像―――大火焚燒圓明園的鏡頭半分鐘。
師:這半分鐘,感覺長嗎?會燒掉些什么?
生:會燒掉許多精美的建筑物和畫家、書法家的作品。
生:會燒掉許多華麗的絲綢和衣服。
生:會燒掉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珍奇異寶。
師:把這8640個半分鐘加起來,想象一下,是在幾萬個教室這么大的地方同時燃燒8640個半分鐘啊!
師:至此,圓明園所擁有的一切,現在都沒有了。學生讀課文中的句子,將“有”換成“沒有”。沒有了金碧輝煌的殿堂……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從這以后,圓明園化為一片灰燼,什么也沒有了。(老師慢慢擦黑板,只留課題。其余都擦去,稍留殘跡。)現在,你的心中,圓明園僅僅是廢墟、是火焰嗎?
生:是恥辱。
生:是中國人民的警示牌。
在這里,那一段無聲錄像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火熊熊,濃煙滾滾,所有珍寶化為灰燼,大火燒了三十秒。沒有任何聲響和音樂,學生的心縮得緊緊的,仇恨的怒火油然而生。然后老師在“有……也有”的板書中加上“沒有了……也沒有了……”的“沒”字讓學生讀。這種強烈反差,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痕。在這里,沒有思想灌輸,有的只是對文化的認識,對歷史的反思,大火在熊熊燃燒、畫面沉寂無聲。于無聲處聽驚雷,從而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獨特感受,獲得情感體驗。
二、促進學生的合作與探究――問渠哪得清如許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的教學,只有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體驗的教學,也只有那些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那些真正做到“以參與求經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因為有了信息技術以后,大千世界變“小”了,而課堂變成了廣闊空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提供的豐富資源環境,不再只是學習課本中的內容,而是能開闊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這樣的理想課堂中,信息技術既不僅僅是教師的演示工具,也不僅僅是學生漫無目的查資料,制作電子作品的單純技術工具,而應成為一種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建構知識和創新的認知工具、探究工具。課堂教學的內容即是在使用這一工具的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究完成學習任務。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就是努力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工具來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一次教學比賽中,一位教師執教二年級《四季的腳步》一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說一說、聽一聽、讀一讀、跳一跳、唱一唱、寫一寫等環節。在讓學生欣賞四季美景的配樂朗讀時,大屏幕上投出了“春天”的四行詩,伴隨著朗讀聲,屏幕上飄下了朵朵鮮花,它們穿行在“字里行間”,仿佛在告訴學生:我是春天的使者;讀到秋天時,屏幕上片片黃葉忽忽悠悠地落下來,似乎在說:秋天來啦,秋天來啦;讀到冬天時,六角形的雪花慢悠悠地飄下來,好像在暗示著孩子們:快來打雪仗、堆雪人吧。雖然這只是一些小小的點綴,但鮮花、黃葉、雪花是春天、秋天、冬天多么直觀的象征啊,它們的出現,放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學生們的思緒在美麗的四季里盡情徜徉……
在學生理解完詩歌內容后,老師播放了《春天在哪里》音樂碟片,讓學生跳一跳,放松一下。本來這是一個常見的低年級課間休息活動,但教師沒有讓學生為休息而休息,而是精心選擇了這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歌。休息完后,教師說:“同學們,歌里面說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在小朋友的眼睛里,那么夏天、秋天、冬天在哪里呢?你們能不能模仿這首歌,結合課文編編歌詞,唱一唱?”學生四人一組興趣盎然地討論開了。編好后,他們搖頭晃腦地唱起來,“夏天在那炎熱的山林里,這里有金蟬呀,這里有荷花,還有哪呱呱叫的小青蛙。”“冬天在那西北風的嚎叫里,穿著紅棉襖呀,戴著紅手套,小朋友的臉兒也凍紅了。”聽課老師們愣了一愣,隨即熱烈地鼓起掌來。孩子們編得太好了!分析原因,那是因為孩子們通過CAI課件欣賞了四季美景,聽了聲情并茂的配樂朗讀,他們都沉浸在了一個無形的充滿著情感交流的審美場中,創新思維的閘門被打開,以至一個個都變成了小詩人。可見,在多媒體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審美情感后,學生創造美的潛力是多么的驚人!
三、深化學生的思維與方法――引得源頭活水來
語文教師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尤其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月光曲》這篇課文老師們曾多次教過,很多老師都制作了課件。在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時,可能就是放放《月光曲》的音樂,營造一種情境讓學生欣賞。那么這一資源的引用仍然停留在創設情境、激感這一淺層次上。如何通過運用課件資源,達到發展學生思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目的?曾讀過一個案例,深受啟發。
《月光曲》教學片段:播放優美的《月光曲》,老師提出要求:貝多芬借著清幽的月光彈起了鋼琴。作者用語言文字把音樂的畫面表現了出來。請你輕聲朗讀課文,試著找出音樂所表現出來的畫面,并試著起名字。
“海上升明月 月在云中行 月照雪浪花(月下浪花涌)”
師:貝多芬的鋼琴曲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如夢似幻的境界里。可是你們知道嗎?美好的音樂都是飽含音樂家充沛的情感的。音樂是人類的第二Z言。貝多芬通過音樂要向窮兄妹倆傾吐什么呢?請同學們聽音樂看畫面,乘著音樂的翅膀盡情地想像,然后以“親愛的盲姑娘,你聽到 (看到)了嗎?”為開頭寫一段話。
生:親愛的盲姑娘,你聽到了嗎?這是我獻給你的音樂。你雖然生活貧窮,卻酷愛音樂,讓我十分感動。今天,我要為你單獨彈奏。因為美好的音樂應該屬于一切熱愛它的人。
生:親愛的盲姑娘,你看到了嗎?你看到月光下的大海了嗎?你一定能看到,因為你是那么的熱愛音樂,你能從琴聲中判斷出是我在彈曲子,你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多么強啊。那就讓音樂帶給你更多的陶醉吧!
生:親愛的盲姑娘,你看到了嗎?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
在這一案例中,老師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通過聽音樂,想畫面,起名字,讓學生充分感悟語言文字,為學生思維放飛搭建了橋梁,然后讓學生聽音樂,看畫面說出貝多芬的心聲。這個設計尤為巧妙,在這里,老師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讓學生聆聽美的音樂,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景象,從而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想象是思維的翅膀,當學生想象的閘門打開,進入到音樂所渲染的氛圍中后,學生心中油然升起對音樂的熱愛,對窮兄妹倆的同情,對貝多芬的敬重。以至于他們覺得自己變成了貝多芬,那帶有鮮明個人獨特感悟的語言噴涌而出。水嘗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在聲音、圖畫的刺激下,學生的思維處于一種亢奮的狀態;在說的過程中,思維互相碰撞,產生了許多絢麗的火花。
四、落實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堂優質的多媒體技術語文課,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它一定是語文味兒很濃的,或情感熏陶,或誦讀品味,或質疑思辯,或言傳筆談,其樂融融;教師一定是設計獨到,不落窠臼,巧設問題,創意濃濃;學生的自主意識一定是強的,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研究,實踐交流;多媒體技術手段與語文學科一定是結合巧妙的,文畫同現,創設情境,突破難點,基礎落實。知識是基礎,能力是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獲得的。現在有一種錯誤傾向,老師一味地重視學生的獨特感悟、多元反應,不敢教方法講基礎,這是輕工具重人文的表現。語文教師應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該講解時大膽講,該練習時充分練,該引導時巧點撥。
【關鍵詞】英語課程教堂教學教學設計課程改革趣味性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目標,力求從教學觀念、目的、目標、內容、實施策略、手段和評價等方而進行改革。”而對教學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老師應積極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英語不單是―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為―名中學英語教師,設計好一堂英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設計好教堂教學呢?本人認為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應有趣味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興趣濃,學習好,興趣淡,學習差。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成敗的重要。所以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搜集學生的興趣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設置關心貼近學生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引導并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好巧妙的鋪墊,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成主動學習。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實踐中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也要在學習實踐中進行。只有通過實踐,讓學習體會到語言本身的實際功能,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自然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因此,在課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設置一些真實的情境如:“看病(Seeing a doctor)”、“購物(shopping)”、“談論天氣(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問路(Asking the way)”等等讓學生自由談論(Free talk),在課余時間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角、舉辦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手抄報、做英語賀卡、演講比賽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浯知識發掘自己的潛力,運用于各種活動中。當學生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有用武之地時,就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學好英語的興趣。
二、重視學生主體作用
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所以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由“學會”飛躍到“會學”這一過程。教師的職責首先是教結學生知識,然后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漁”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這遠比簡單地“授之以魚”重要得多,對學習也有用得多。
如新目標七年級上冊《英語第八單元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本課所教的內容是節日和日期的表達方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習談論父母朋友的生日及最難忘的一天,并對感興趣的節日展開討論。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節日資料。課上,組織學生通過對話、講解、表演等多種方式分享并交流各自的信息。為了歸納學生所掌握的有關節日的信息,可以以討論的形式來比較中外節日的異同。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既掌握了單詞的用法,又發揮了他們的聯想、分析、綜合、歸納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從思維的多向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索知識,積極思維,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創見。
1.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應根據教學材料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設計靈活性較大的問題,促使學生分析已獲知的信息,積極尋求答案。設疑與提問既能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又能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是推動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契機。在學生思考、討論、爭辯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給予學生鼓勵,創造愉快、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
在實習過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上一堂課容易,但要想上一堂精彩的課很難!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2020大學生師范專業頂崗實習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工作和學習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2020大學生師范專業頂崗實習報告范文
身為一名黨員教師,在參加工作的這一年來,本人堅定自己的思想政治方向,定期學習黨的各種文獻,將自身修養與黨性提高相結合,不斷提高自身思想覺悟及政策水平。本人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并用心配合學校工作,認真有效地完成學校及上級領導布置的任務,表現出極好的組織紀律性。在與同事的交往中,我以謙虛好學的態度,贏得了大家的幫忙和認可。課堂上我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學生,但在課外我努力與學生做朋友,專心與他們溝通,期望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愛。總的來說,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樣的,就是期望能幫忙學生健康成長。生活方面,勤儉節約,并力所能級的幫忙身邊有困難的人。
工作方面,作為一名新老師,在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學識相當重要,一天不學習,就會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來,我仍然不斷學習,絲毫不敢松懈。因此,繼續學習成為我工作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僅僅參加新教師培訓,農村教師提升工程,還考取了英語本科深造的機會。盡管剛剛走上崗位,工作中的活動與任務讓我頗感壓力,但只要一有空閑時間,我便爭取出來學習小學英語相關的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的技術。在如今的時代環境里,一個人的知識如同一粒浮塵,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務必不斷的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一年里,我努力擴展自身的知識面,自感收獲很多。當然,這一些是遠遠不夠的,學海無涯,在下一年里,還有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是需要學習和借鑒的。當了快一年的教師了,雖然教學方法還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在教學中學到了很多。
在這一年里,我擔任小學英語三年級、四年級和五年級的教學工作,工作充實而不乏挑戰。我經常思考小學英語的教學方法,學習教學設計,以及組織與我們農村學校相貼合的教學活動。我也明白自身的學識不代表教學的好壞,教學是一項細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經常想把教學當成一門藝術來研究。所以我用心參與每次的教研活動,吸取前輩的教訓和專家的指導,總結出自己的想法。讓我興奮的是我的英語課件獲得了鎮評選評選三等獎,綜合實踐教學競賽獲得了鎮的二等獎,教具制作獲得了市的三等獎,指導學生參加鎮的英語歌唱比賽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這既是對我的肯定也是對我的一種鼓勵。今后我將一向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教學研究上,我相信那將使我受益良多。經過一年的工作與學習,我自感收獲頗豐但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等待我去提高。首先我覺得我的教學設計潛力還待高,其次,可能是年輕氣盛吧,在處理教學中有些事情時還過于急噪,需要有更多的耐心。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經過磨練,我會改善自己的不足,越做越好,全面而不失風格。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2020大學生師范專業頂崗實習報告范文2
轉眼間,一年的見習期即將結束。回顧初上工作崗位的這一年,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熱心支持和幫忙下,我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和見習班主任工作,用心完成了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下面我把見習期的工作做簡要的匯報總結。
一、用心學習,努力提高政治思想覺悟
我深切地認識到,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是開展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我關心國內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平時用心參加全校教職工大會,認真學習學校下達的上級文件;用心參與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新教師培訓活動。工作中,我嚴格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團結同事,及時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同時,在語文組里,我用心配合組長和其它老師搞好教研活動,并用心爭取機會提升自身素質。我也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力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20_年4月4日,我順利完成預備黨員轉正程序,更讓我對感到身上肩負著的重任
二、踏實工作,努力提高業務素養
本學年,我擔任的是高一(5)、(7)兩班的數學老師,在教學工作中,我堅持做到“教學六認真”。我能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并注重參閱各種資料,制定貼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方法,認真編寫教案。我也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上課時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盡量兼顧到各層面的學生,使每位學生學有所得深入細致的備好每一節課。課后精心布置作業,盡量做到適度、適量。每一次作業都及時批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輔導。在上級領導“六認真”檢查中得到肯定。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廣泛聽課,聽取師傅陸秀亞的指導,也注意學習組里其他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這對自己的教學促進很大。不僅僅如此,我還抓住每次外出學習的機會,如參加“實踐新課程,同伴互助”觀摩活動等,取長補短,收獲不少。當然,實踐出真知,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水平,我兩學期都主動要求開設組內公開課,聽取前輩的對癥指導,這使我更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之處,事后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每次匯報課都幫忙我更好地成長。同時,我注意扎實自己的基本功。獲市語文命題競賽二等獎。
以上就是我一年來的總結,作為一名新教師,最重要的就是透過學習和實踐鍛煉掌握各項教育技能,我將一如既往,以不懈的探索奮斗來回報學校對我的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2020大學生師范專業頂崗實習報告范文3
實習完畢了,這個實習是我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一開始的時候很怕,現在想來,日子還是過去了,而且可以拿到優秀實習生,所以,得到一個啟示:不論遇到什么困難,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在湛師附中實習的六周期間,我獲益良多。除了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還提高了自己的執教能力。我確立好自己的角色,實現從“學”到“教”的角色轉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組織教學,“以身立教”,從心理上做好當老師的準備。
以真心實意、積極主動地向指導老師學知識、增才干,用自己的行動換取他們的信任,營造和諧的實習環境,為我成功的實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于實習目的明確、動機端正,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明確施教對象結合施教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備好一份教案后,向實習指導老師、本組同學一一征求意見,改了又改,才實施教授,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實習期間除了上好自己的實習課外,我還有目的地聽課、評課,弄清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何處,以便自己教學時作為借鑒,并做好把聽、評課記錄。
在擔任高三(6)班的助理班主任時,我能做到“三跟”,組織了“讓青春在拼搏中閃光”的主題班會,協助班主任處理班里的日常工作。以多溝通,多談心的形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打下了鞏固的基礎。通過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自己明白到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艱巨。
總結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在存在不少缺點,如:教學技能、技巧仍較薄弱,專業基本功不扎實,語言表達不清等。我應該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的學習,為做好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做好準備。
2020大學生師范專業頂崗實習報告范文4
轉眼間,來到新橋中學工作已將近一年的時間了。一年對于整個歷史長河來說,只但是是滄海一粟,對于人的整個生命來說也只但是是幾十分之一。但是,一年對于我這個剛剛走入社會的學生來說都能夠用好處非凡來概括。在這近一年里我深刻體會到了做老師的艱辛和快樂,我把自己的青春傾注于我所鐘愛的教育事業上,傾注于每一個學生身上。以下是我對一年工作的總結
一、師德方面
我始終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應把“師德”放在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上,因為這是教師的立身之本。“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我就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力爭做一個有崇高師德的人。我始終堅持給學生一個好的師范,期望從我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學生。為了給自己的學生一個好的表率,同時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將繼續加強師德方面的修養,力爭在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學方面
在教學準備上,新老師面臨的問題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難點,也不明白就應怎樣上課。對此,工作之初,我的心里十分著急,生怕因為課上得不好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對這門課的興趣。但是,我也堅信“萬事開頭難”。所以,我每次都很認真的備課,查閱資料把自己的教案寫好,因為寫好教案是上好課德前提。
我有幸能得到一位教學經驗十分豐富老師梁義紅老師的指導,他在教學方面給我提出很多寶貴的推薦,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由于自己教學經驗不足,有時還會在教學過程中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不知如何處理。因而我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力爭從他們那里盡快增加一些寶貴的教學經驗。這些使我個人應付和處理課堂各式各樣問題的潛力大大增強。為了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還經常網上找一些優秀的教案課件學習,還爭取機會多出外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
在從教學理論方面。我在課余時間閱讀了教育學理論的教學參考,而且還借閱超多有關中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書籍,博采眾家之長為己所用。在讓先進的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同時,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學實踐中來驗證和發展這種理論。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處理好學校工作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晚上也盡量到校,為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求索”。作為新教師,我唯有以最充分的準備、的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戰。
2020大學生師范專業頂崗實習報告范文5
通過一個月的實習,我得到了一次較全面的、系統的鍛煉,也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
在學生心理輔導員和高一年級班主任的實習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學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識比較豐富、能力比較全面的、能傾聽自己心聲的朋友。作為他們的朋友,我惟有仔細傾聽、耐心詢問、認真思考,最終協助他們增強認知正確看待和科學處理他們所面臨的困難;作為語文老師,面對幾十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精心備課、認真組織,用真誠的心對待每一個同學,用清晰的話講解好每一個問題,用深切的情表達每一個核心思想。
這一個月來,我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熱切關注。他們以真誠而友善的眼神看著這么一個身材矮小卻能力突出的老師充滿自信的走過,走過令我難忘的實習。
同學們在我的講座上積極提問、仔細聽講,爾后以熱烈的掌聲鼓勵,鞭策著我在學習和工作中創新開拓,不斷進步!
壓力促破土
1989年8月,未滿18歲,的我從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普師班畢業,回到了養育自己的母校――江蘇省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在這所百年老校里,有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李吉林,有一大批經驗豐富、在教育教學上卓有成就的骨干教師。再次踏進珠媚園時,我的內心,既充盈著巨大的喜悅,又懷揣著隱隱的不安。
每天,我會為了備一節數學課而苦思冥想到深夜。如此低效,并非認真和細致,而是因為,在我的頭腦中根本無法模擬真實的課堂,不知道該如何寫出一份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設計。而站在講臺上的我。也常常讓學生“欣賞”到面紅耳赤、語無倫次的窘狀。一節課下來,學生到底學得如何,有多少人學會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我根本心中無數。至今難忘的是,學校領導第一次聽我的課后,僅用一句話講完了優點。卻用一個多小時講評了需注意和改進的地方,所談內容涉及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甚至于課堂中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有待改進的。那時的我,顯得多么的稚嫩啊。
記得工作兩三個月后,在給同學的一封信中,我曾經寫道:現在,我最害怕黎明的到來,每天的太陽似乎都是黑的。
令我陷入窘境的是二附,讓我得以解放的同樣是二附。通師二附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有了立足校本、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超前意識,1990年,學校就成立了“青年教師培訓中心”,全體青年教師作為培訓中心的學員,既有專門的師傅個別指導,又有集體學習、相互研討的諸多機會。每學期交替進行的各項基本功評比、主題變換的“珠媚杯”教學競賽。讓每一個青年教師都擁有了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
十余年過去,仍難忘記:我的師傅錢玉華老師,給我上的第一課是:了解學生想法時,不要總是死抱一句“你是怎么想的”,而是應該思考:可以怎么問、可以怎么說?學生答對了,可以用什么方式表揚他?還可以用什么方式表揚他?……還難忘,雖不是師傅卻視我如徒的王本溪老師。在我初次參加學校“珠媚杯”教學競賽前,跟我一字一句磨教案,直至月上柳梢……
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如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雖不像紅花引人注目,卻也享受著珠媚園中肥沃土壤的滋潤。這種氛圍,促使我認真讀書,努力補上理論功底不足的缺陷:虛心請教,從老教師那里汲取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營養;發憤鉆研,在“情境教育”課題的研究中,明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素質。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從只能獲得“珠媚杯”各項競賽的優秀獎,到獲得三等獎、二等獎,再到獲得一等獎,直至代表學校到市里參加教學競賽。七、八年間,我感受到自己教育生命的成長,逐步擁有了為師的自信。
歷練催拔節
1997年,我來到了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這是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師工作過的地方,是一個彌漫著師愛氛圍的學校。在這個如斯老師般愛生敬業的教師群體中。我享有了再次成長飛躍的幸運。在領導和老師們的關心之下,我很快適應了環境。并獲得了很多鍛煉的機會。從1997年9月到2000年初,短短兩年半的時間,我上了數十節公開課,參加了多次賽課活動,競賽的級別也從區級、市級、省級直至全國。在這多次賽課、開課的過程中,因為特級教師閻勤老師的悉心指導,因為全校數學教師的出謀劃策,因為多位專家的打磨把關,我所收獲的除了榮譽,更重要的是在“磨課”中,提高了溝通的技藝、積淀了教學的機智、提升了展示的自信。而這些,才是我教育生命中最為重要的財富。
記憶最為深刻的,是1999年的一次賽課。聽說有個教學競賽,我也就不知天高地厚地報名參加了。隨著從區里到市里、省里的一輪輪角逐,我才真正領略到教育教學藝術的無止境。雖然只是一節課,但隨著一輪輪的篩選,前前后后足足準備了10個月的時間。這一段時間,既有壓力之下寢食難安的煎熬,更有教學認知和技能的突破所帶來的歡欣雀躍。一次又一次地試教,一次又一次地教案,一次又一次地更改細節。為了最后的全國性比賽,10個月中,一共試教了近20次。每一次試教,我都能從別人的指點中悟出好多新的東西來。每次來聽課的,少則兩三人,多則十幾人,像專家會診一樣,逐個地和我談想法、提建議,大到教學目標的定位,小到板書設計、語言表達,甚至課堂上的一舉手、一投足,全都成為專家評議的內容。這一切,讓我改掉了很多平常課上沒留意的不良習慣,努力的精雕細刻,力求每一個環節都盡善盡美。這樣的過程,如同一次次破繭,讓我不斷實現著對自我的超越。
積淀求充盈
在欣喜于教學中的點滴收獲之余。我也感到了一種茫然與無力,總覺得自己還是像沒根的浮萍、沒線的風箏一樣飄忽著。什么是數學?什么是數學教育?……我逐漸發現,因為對這些問題缺少了一種深層次的理性思考,也就缺少了對“自我”的準確把握。也就終究脫不了一個“淺”字。黑格爾有句名言:“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名詞,往往是我們最無知的東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的教學行為,卻往往成了我們最盲目的舉動。
因著這樣的認識,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每一個清晨醒來,邊照料著女兒,邊計劃著一天的工作與學習;每一個夜晚,把女兒送人夢鄉后,將自己拽回到書桌前,或記錄工作中的點滴收獲與不足,或打開書本,展開與智者們關于教育的“對話”。每日的反思與回顧,讓自己對機械重復的教學行為多了一份警覺,而閱讀則讓自己有了從實踐中抽離出來的機會。就這樣。我開始主動去批判那些“熟知而非真知”的東西,開始去追問那些習以為常的東西,不斷叩問其發生、發展、變化意味著什么,試圖獲得一種意義的理解。
我的教學,因理性的思考而發生著行為上的變化;我的思考,因智者的引領而逐漸走向深刻。當我不滿于課堂上學生的不會傾聽、不會交流時,我開始思考改善的策略,開始追問每一個策略背后折射出的價值和意義。就在這實踐與思考的交叉互動中,我開始了“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對話策略”的課題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職責,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使命,促使我開始思考有效的校本教研管理機制和策略,“對話式教研”、“參與式指導”、“敘事式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方式成了我關注的重點。對實踐問題的理性思考與突破,滋潤了我的研究生命的成長,也催生了四十余篇論文的發表和獲獎。這樣的忙碌與充實,讓我再一次享受到了成長的愉悅。
如今的我,深刻體會到:教育的生命便是意義追尋的過程,就在這意義的追尋中,我們的視界得以敞亮,我們的理念得以澄明。對生活,我們擁有了一份淡然與豁達;對生命,我們找尋到了一份從容不迫的使命。我們便是在追問自己的所言、所行、所為,對于兒童的生命、對于自我的生活、對于他人的幸福意味著什么的過程中,反思著舊有的軌跡,探尋著未來的夢想。
在教育這汪沐浴心靈的深潭里,浸潤其間,感悟其中,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在挫折里呼喚成功。人生,就是
在這一次又一次對欠然的領承與超越中,獲得了生命的豐厚與充盈,獲得了理想的羽翼與翅膀。
二、教學檔案
回顧二十年來的數學教學之路,驀然發現,一大半的教學歲月其實都浸潤在教學技藝的打磨之中。從一開始的不會上課,到開始琢磨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語言、教學設計的有效性與藝術性。埋首于這一條“教書匠”的匠藝求索之路。我走了很多年。
隨著教齡的增長,對于小學數學內容、對于數學教育,在似曾熟識之余,我也多了一份追問與反思的意識。
我試圖追問:小學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么?為數學教師。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因為這樣的思索,在2005年,我開發了“黃金分割”這一課例,《在對美的追問中體會數學的精神》(發表于《小學教學參考》2006年第10期)一文中,我談到了開發這一課例的初衷:數學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數學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數學知識是第二位的”。(米山國藏)數學精神作為一種理性精神,它并不是“死板的科學”的代名詞。縱觀數學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我們所說的數學精神中常包含有強烈的感情因素,常表現為對于(數學)美的欣賞與追求。(鄭毓信《數學文化學》P82)只是,這樣的美,常常表現為一種理性美。
“黃金分割”。是人們公認的和諧美的化身,它不但在數學中扮演著魔幻般的角色,在建筑、藝術、自然現象乃至人類生活的很多領域,都可以找到這個精靈的存在,這也正是黃金分割的神奇之所在。數學,恰恰能夠讓人們客觀、精確地尋找其中的奧秘。在數學活動課上,選取“黃金分割”這樣的題材,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對數學的良好感受、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從中感受數學的精神、把握數學的思想和方法。
當時,這節課在省內外產生了一定的反響。隨著時間的沉淀,我又在思考:除了這些能夠讓人強烈感受數學力量、能夠給孩子們帶來震撼的教學素材,我們的數學課,更應關注什么?在實施數學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握的關鍵有哪些?
結合新課改以來教師在現代課程理念指引下的諸多改變,我提出了“在傳統與現代的斷裂處穿行”(以此為題的文章發表于《小學數學教師》2006年第5期)的主張,我認為:傳統與現代的課程理念間不應是割裂的,學生的數學學習不僅是對話的、交流的、自省頓悟的,也還是練習的、比較的、循序漸進、加深理解的。教師除了讓學生在彼此交流中互相借鑒、互相啟發、互相完善,也還應該通過教師的組織與精講,促使學生彌補自己的缺漏處、關注知識的要害處、掌握方法的關節處。從而,在課堂上實現主體與主導的協調、扎實與靈動的統一、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針對課程改革以來。課堂上的一些低效現象,我結合具體的案例,指出其產生的根源:不是教師在理念上存在著認識的誤區。就是對教學內容沒有進行深入的研讀、對教學目標沒有準確的把握。(《真是課改惹的‘禍’嗎?》《湖南教育》2006年第8期)同時,也提出了避免低效課堂產生的策略:弄清教學內容的關節點、弄清教學的鏈接點、尋找教學內容的思維點。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基礎,關注學生的學習感受,并以此作為教學邏輯展開的重中之重。(《對“簡單教學內容”的一次反思之旅》《小學數學教師》2009年第3期)
2008年《當代教育科學》第22期上刊登了我結合自己開發“從正方形的邊長變化所想到的……”一課的歷程所撰寫的“一個數學教師的課程開發之旅”一文。開發這節課的一波三折,正是自己不斷厘清對數學課程的認識的過程,以下這些文字,可以表明目前我對課程的一些基本觀點:
課改以來,教師被賦予了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責任和權利,無論是國家課程還是自主開發的課程,都會因為不同人的不同信仰和理念而被賦予不同的意義。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作為課程開發主體的教師。很多時候,往往憑著自己“緘默”的信仰和日積月累的經驗、感覺去執行著一個課程開發者與創造者的職責。教師可以僅憑經驗去改編整合教材,可以僅憑感覺去增加一個新內容,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測驗中學生的成績是考量這些嘗試與實踐是否成功的標準。教學效果(往往是可以看到的學生改變)好了,就被拿去進行內容的移植和形式的模仿,教學效果差了,也往往是從教學設計、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批評與反思。因此,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也往往只是停留在感性和經驗的層面上,很少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去追問其成功的原理和基礎、失敗的癥結與診斷。
對中國的小學教師而言,這些與數學課程相關的話題并不輕松。但是,我們必須讓自己的信仰和價值取向從隱蔽的背后跳出來。因為,這種主體的覺醒以及理性的弘揚。是時代要求我們具有的一種狀態。
三、教學案例
2006年9月。我接手了一個一年級的新班。面對48張純真的臉龐,我想,記錄下他們在課堂上的點滴變化與成長,記錄下49個生命的課堂歷程,那該是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兒啊!于是,從那時起。我每天帶著錄音筆進課堂,根據錄音記錄下一個個原汁原味的交往過程,并以此為素材,反思、探尋適宜于這48個生命的課堂教學策略。由此,誕生了發生在“大魚”老師與48條“小魚”之間的一個個課堂故事……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
今天,“小魚”們將要認識新的數朋友――整十數,說是新朋友,其實對于“小魚”們來說,早都不是新面孔了。莫說整十教了。整百、整千、整萬乃至更大的數,“小魚”們早已自認為不在話下了。
所以。課堂上的群情激昂,亦在“大魚”老師的意料之中。
瞧!連平日里很少舉手的雨兒,也堅定地、高高地豎起了她的小手。這與她往常偶爾想要表達時。小手只在課桌上方不超過30厘米的范圍內作上下緩慢升降運動的狀況比起來,可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魚”老師認為,這樣的巨變應該讓它在雨兒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大魚老師想象著:雨兒站起來,大聲說出她擁有100%把握的答案,然后。“大魚”老師帶領全體“小魚”送上雷鳴般的掌聲,送上欣喜萬分的祝賀,甚至于,送上一個熱情的擁抱。用艷陽般的贊賞去消融一直包裹在雨兒身上的緊張的冰霜,把雨兒拉到輕松、愉悅的集體陽光下,那,該是一件多有成就感的事啊!
一件想想都美的事兒,不做是不可能的。
雨兒在“大魚”老師期待的呼喚中,悠悠地站起來,頓了一頓,伸直脖子,下巴揚起,把自己的回答從喉嚨里拉了出來:“14。”
“大魚”老師看看屏幕上的計數器圖。明明是十位上擺了四個珠子啊!明明個位上沒有珠子啊!明明在相應數位上都分別做了“個”“十”“百”等標記啊!怎么會?
是雨兒緊張下的口誤嗎?也許。畢竟已不是剛開始探究時的新知了,何況,屏幕上那么大的標記“十”“個”,還有,十位兩旁那么粗的兩根光光的計數桿。把四十說成十四,似乎跟口誤相關的可能性更大些。
不急,再問一次沒準就正過來了。
于是,“大魚”老師故意裝糊涂,一邊放慢語速一邊刻意地指了指屏幕上的三條數位軸。問道:“你說?這――是多少?”
平靜的詢問和周圍抑制不住的騷動似乎無法給雨兒帶來有益的暗示,相反,局促不安的表情慢慢爬上了雨兒的臉龐。她歪歪腦袋,盯了盯屏幕,再次抬了抬下巴,終于借助下巴之力,拽出了一個微弱的回答:“14。”
美麗的幻想泡泡“啪”“啪”破滅,
看到雨兒的手足無措,“大魚”老師知道,不能再追問下去了。
這個孩子曾經因為書寫動作太慢,因為同座的一句檢舉“老師,她還沒寫好”,因為老師不經意的一聲提醒“雨兒,快點”,就導致了課堂上無法控制的號啕大哭。這樣一個極度自尊加緊張的孩子,最敏感、最難以承受的,就是公眾場合下出錯,今天,能在錯后再次開口。還能強作鎮靜,這是一個多大的進步啊!
“謝謝雨兒,知道嗎?看到你今天那么高地舉起手,老師真是太高興了。不管回答得對與錯。你今天的表現就是一個大進步,就值得我們為你送上一顆大大的星,”
“剛才,老師疏忽了一點,雨兒的視力已經有些下降了,所以啊,她那么費力地去看屏幕。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助她,告訴雨兒屏幕上是在哪些數位上各撥了幾個算珠?”表揚完畢,“大魚”老師趕緊實施了補救措施。
“是在十住上撥了4個珠子,所以不是14,應該是40。”一條“小魚”代表大家迫不及待地說出了答案,
星星的價值有多大?看看雨兒坐下后還在局促地、悄悄地、來來回回地掃視四周,“大魚”老師知道,言語的鼓勵、獎勵的星星其實還是無法抵消她內心的不安,
一個以為不會出現問題的問題,偏偏就是兩次出問題,出問題的偏偏還是不能承受公開出錯的雨兒。期待通過故作糊涂給她一個反思的時間,容她能夠自我糾錯,但顯然,這點時間是不夠的。延長等待時間,對其他孩子來說,是不能忍受的浪費,對雨兒來說,壓力亦是如同浸入水中的海綿,越來越重。
孩子,我該如何保護你的敏感和脆弱?小心翼翼地避免受傷就可以了嗎?
聯想到雨兒跨越半年的兩次公開受挫的經歷和反應,“大魚”老師恩忖著:小心翼翼,挫傷未必能免。包起來、護起來,提高不了“免疫”能力。那么,適度接觸“病菌”,可能倒是一種積極的增強措施。需要拿捏的,就在于怎樣的“度”是合適的。
不想說時,不點她說,這是需要遵守的原則。
簡單的答案匯報,固然可以。除此之外,闡述理由式的發言,倒是可以側重請她說的一類內容,畢竟,在這類發言中,即使觀點錯誤,一般情況下,總會有一些支持者。有了支持者,錯亦錯得有了一點體面。有了點面子,也就不會難為情到留下心理創傷的程度。
當然,課堂內外的情感交流,也是需要并舉發展的另一條途徑。
——《年 月 日》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年 月 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p46—49頁的內容。時間單位是較為抽象的計量單位。低年級學生只能理解那些與他們生活實際最為接受的時間單位,如:時、分等。隨著年齡的增大,學生才能逐步理解離他們生活較遠的較大的時間單位,如年、月等。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學習了時、分、秒,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便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節課正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
設計理念:
《年 月 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了解時分秒的基礎上學習的。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內容中,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累積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因此,在設計本節課教學時,我注意選取和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首先從學生熟悉的“嫦娥三號”點火發射這個有意義的日子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認識年、月、日,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然后利用年歷卡組織學生進行了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閏年的有關知識。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中我將學生的觀察、操作、分析、發現等活動貫穿于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數學的魅力。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通過生活經歷和觀察年歷卡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
(二)過程與方法
1、根據有意義的事例,讓學生初步認識年、月、日,并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2、通過學生觀察、思考,教師適當引導,加強學生對年、月、日的感性認知。
3、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合作交流,使學生熟記每月的天數以及平年、閏年的計算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豐富的事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結合適量的有意義的例子,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認識年、月、日
2、對年、月天數的認知以及平年、閏年的知識。
教學難點:
發現并掌握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年歷卡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嫦娥三號”點火發射的畫面。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嫦娥三號”點火發射的時間嗎?這是舉國歡騰的一天,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偉大而又難忘的時刻——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
師:時、分、秒是我們學過的時間單位。這里還有一些時間單位是什么?
2、引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板書課題:年、月、日)
(設計意圖:通過“嫦娥三號”發射升空這個情境導入新課,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精神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年歷。
師:關于年、月、日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誰愿意一說?
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請拿出你帶來的年歷卡年,以小組為單位認真觀察,看看你們還能發現什么?
學生合作學習,教師適時參與、引導。
匯報交流(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板書并適當補充、小結)
板書:一年有12個月。
31天:1、3、5、7、8、10、12各月。
30天:4、6、9、11各月。
28天或29天:2月。
2、識記大月、小月。
師:我們把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書: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書:小月)
師:那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幫我們記住大月(板書: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板書:小月)
師:那有沒有什么好方法幫我們記住大月、小月呢?(學生思考后匯報)
(1)教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引出“左拳記憶法”,并介紹方法。(課件出示左拳記憶圖)。
(2)兒歌記憶法。
(在學習這兩種方法之前,要吧讓學生先說一說,如果學生知道就讓學生來介紹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認為好的辦法記一記)。
(3)游戲:
教師說月份,讓學生判斷大月、小月。(大月伸大拇指,小月伸出小拇指)最后說二月呢?
引導學生討論得出:十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認識下半年、閏年。
(1)師:那二月份的天數到底有沒有規律呢?我們來觀察1993—2004年二月份天數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學生匯報每年二月的天數。
(2)師指出:二月28天的那一年是平年,二月29天的那一年是閏年。(板書平年、閏年)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發現4年一閏。
(3)那如何判斷某一年是下半年還是閏年呢?如果不告訴你二月份的天數,你還會判斷嗎?
小組討論:
①年份與4有什么關系。
②怎樣判斷1972年是平年還是閏年?1993年呢?1900年呢?
匯報交流。(當學生判斷1900年與萬年歷判斷不一致時,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第49頁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
師小結: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一般是閏年,公歷年份是整百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
(4)請你給是閏年的年份涂上顏色。
1996年、2001年、2004年、2100年
4、計算全年的天數
師你喜歡平年還是閏年?選擇你喜歡的年份,計算全年的天數。比一比,看誰算得又準又快。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交流。教師表揚用簡便方法計算的學生,并根據學生回答及時板書。)
平年:31×7+30×4+28=365天
閏年:31×7+30×4+29=366天或365+1=366天
(設計意圖: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觀察、匯報交流初步了解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然后在學生感興趣的兒歌、游戲中鞏固所學知識,最后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年、月、日的問題。整個新知學習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親自參與知識形成、建構過程,學生興趣高,知識掌握牢固,效果好。)
三、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1、我會判斷。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個大月,5個小月。( )
(3)小華說:“爸爸4月31日要從北京開會回來。”( )
(4)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2、我會填。
(1)今天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四月份有( )個星期零( )天。
(4)1949年是( )年,2008年是( )年。
3、小明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以學生生活實際為主,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附:板書設計
年 月 日
大月(31天)
平年:31×7+30×4+28=365天
閏年:31×7+30×4+29=366天或365+1=366天
教學反思: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本課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了“嫦娥三號”發射升空這個情境導入新課,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精神教育。
二、在動手實踐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獲取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主要方式。依據這一理念,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思想,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發現獲取新知,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活動為基礎,使學生真正“動”起來,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學習,是要我們通過不斷努力奮斗而得到其精華所在,從而轉成屬于自己的東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語文個人期末總結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語文個人期末總結范文1在黃葉紛飛的季節,追尋著深秋的腳步,11月14日,--市第二實驗小學一行20人來到嫻靜恬淡的西子湖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老師集聚在美麗的--校區,參加“千課萬人”全國小學語文教師“五力修煉”高峰論壇——暨成長課堂研討會。此次活動分為兩部分:名師的教學示范課和專家專題報告。
--校區逸夫體育館儼然成了學術的殿堂,名師們充滿智慧、激情高昂、幽默風趣卻有樸實無華的無痕的課堂教學讓我們折服,采荷一小孩子們綻放智慧、激情碰撞的學習亦讓我們感嘆。為期四天的學習,對于老師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學習,更是一種思想上的洗禮,精神的大餐。駐足在“千課萬人”的會場,在這魅力無限的課堂里,我們不但欣賞了小語名師的教學風采,更是在接受著新課程,新理念的洗禮。短短四天的學習,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實效課堂?什么是生態課堂?名師們簡約而不簡單的教學設計,親切自然的教態,幽默風趣的語言,專家對教育教學精彩的解讀都令我們受益匪淺。
--教授開場給我們做了《我們需要怎樣的語文教育觀》報告。重點強調了當前語文教育的定位,要注重文化熏陶、文化底蘊和文化傳承。他指出:現代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中國版。在國學一塊非常欠缺,國學基礎非常差,大學生不會古典詩詞,中小學沒打牢基礎,要大大加強國學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小學老師要有意識地進行嘗試、探索。多媒體教學是傳統教學所沒有的優勢。中國語言文字不是畫面所能替代的,只是輔助工具,不能追求氣氛,成為電影院。
著名特級教師周一貫做了《教什么,怎么教》的專題講座。他指出:體驗就是讓學生親歷親為,必須以兒童的體驗代替教師的講解。教師分析的課堂,學生學得中規中矩,沒有疑問,學習沒有發生在學生身上。一堂好可看課堂產生高不高而不看信息輸出,老師講得精彩不等于學生學得精彩。優秀教師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書,手中有法。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教,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是好課。
“五力教學”的“五力”指課程前瞻力,課程開發力,課程創新力,課程執行力和課程反思力。
我們幸福地聆聽、記錄、品賞,不時有茅塞頓開和柳暗花明的感覺。回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在機械重復的工作,卻忘了我們所面對的對象,都是一個個充滿個性的獨立的生命個體。對生命本來應該呈現的五彩斑斕和兒童的最本真的狀態,太缺乏了解!所以,在聆聽這些專家的講座和特級教師們的課時,我們不僅聽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精彩的教學設計,更應細細體味:他們在課堂內是如何努力構建著一種屬于語文課堂的原生態,是如何關注著課堂內每一個生命個體在課堂中的精彩綻放!
語文個人期末總結范文2以前,我的閱讀能力非常差,就連課內的理解都是滿腦袋漿糊,一竅不通,課外閱讀更是一塌糊涂。因此,每次考試我都在閱讀題上失分不少。于是,這學期我暗暗下定決心,要提高我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就必須下苦功夫。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提前預習課文,上課認真聽老師講;學會在課本上做眉批;遇到不懂的地方,下課向老師請教;學完后再翻看幾遍筆記。
二、多讀一些書(讀得較多的是老師推薦的名著),看完進行理解和評價,按老師的要求試著向別人推薦、介紹這本書,簡略敘述書的內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書的主題思想。
三、多做一些閱讀理解練習題,在練習中總結閱讀分析的方法。
四、關注身邊的點滴小事,進行評價理解。老師說語文來自生活,語文反映生活,對生活的理解有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雖然這些做起來很難,我還是堅持了下來,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還總結出了一些閱讀理解的“小技巧”:
一是文章至少要讀三遍,這樣有利于深刻理解、準確把握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有利于做后面的閱讀分析題。
二是要學會抓住重點,找出文章關鍵的字、詞、句,比如過渡句、中心句、議論句、抒情句,優美的句子,這樣不僅有利于做下面的題目,還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文庫。
三是做閱讀題時,答案盡量在原文中找、找全,這樣答案才最準確、完整。
我每天按照計劃進行,有了做題技巧更是如虎添翼。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閱讀理解能力真的飛速提升了。真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呀!
語文個人期末總結范文3這學期在語文課上我學到的13條語文技巧和人生品德:
1、要學會大膽的表現自己,鼓勵自己站起來發言。
2、學會了尊重老師,在老師講課時不說話。
3、學會了怎樣概括小標題,矯正了以前我錯誤的理念。
4、學會了怎樣概括主內,掌握了一門新的技巧。
5、學會了口頭作文的技巧:落落大方、聲音洪亮、無口頭禪,學會了上臺演講的技巧。
6、在課堂話筒傳遞活動中,學會了語言的多樣性。
7、知道了一句意味深長,有用的名言,并且牢記,終生難忘:“尋找一個屬于自己的句子。
”
8、學會了劉老師的可貴品德:機會主義,在適當的時候,將機會讓給別人。
9、學會了謙讓,不和別人搶話說,即使自己有再好的想法,也要等別人把話說完以后再說。
10、最重要的:掌握了一種心理素質:說話心平氣和,有理不在聲高。
11、最最重要的:讓我們學會了靈活、隨機應變。
12、還有不緊張的心理素質。
13、最后感謝,劉老師將他的`技巧和寶貴的品德傳授給我們。
——我們學會了感恩
姓名:---
在所有的科目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語文。因為語文是中國的傳統,語文更是我國的傳統語言。
在語文的學習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背”,背古詩、背課文、背宋詞,反正只要是背誦任務,我就特別在行,爸爸和媽媽都說我有很強的記憶力,我現在會的古詩有很多,不計其數,長篇古詩也有很多:《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進酒》《石壕吏》。我認為背古詩是一種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點上我做的很好。
寫字這一點主要分為三點:快、美、整,說真的在這一點上我做得并不是很盡如人意,只做到了“快”,要說快,我名列前茅,要論好看與否,我做的不是很好,看來要做到這三點,我還是需要下點功夫呀。
讀書這一方面,我做的相對來說還是很好的。
總之,在語文的學習上,我做的還是很滿意的。
語文個人期末總結范文4第一,抓好起始階段
古語說:“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上會高度重視,善于思考,勤學好問,一步一個腳印,踏實邁步向前,為初中三年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豐富充實自己
在認真學習的同時,你們要努力發現其中樂趣,特別是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這樣既調節了學習狀態,充實了學習生活,也培養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三,養成良好習慣
大家常常談論“學習”,即“學的習慣”。人生的每一天,你們都要學習新的事物。實際上,語文是一門趣味無窮的學科。這種趣味,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書籍文章。優美的散文、通俗的戲劇、瑯瑯上口的詩歌、情節生動的小說,這些,都值得去學習。
此外,初中語文學習的十大習慣,幫助同學們順利過渡小升初,提前適應新初一:1、熟讀、背誦課文的習慣;2、閱讀優秀課外讀物的習慣;3、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4、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5、記日記的習慣;6、規范書寫的習慣;7、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8、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9、勤思考、愛質疑的習慣;10、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只要養成這些良好的習慣,就可以幫助學習插上翅膀,飛得更快、更高。
語文個人期末總結范文5為進一步落實學校的教學工作要求,加強對低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的全程跟蹤監控,夯實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在6月16日下午,--小學舉行了一二年級的模塊過關抽測活動。
測試員由學校語文組三位老師擔任,對一二年級每班抽取6位學生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詞語聽寫過關能力測試是一年級語文模塊過關測試的重要內容之一。測試中,將對孩子過關的50個會寫的詞語中大部分進行聽寫。檢測之后,測試員立刻反饋結果。從檢測結果來看,一年級的孩子詞語掌握扎實,詞語聽寫正確率達99。6%。各班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分析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