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運營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信息技術 英語教學 激發興趣 拓寬渠道培養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0-0171-01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以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教學前景和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信息技術的應用,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濃厚了教學氛圍,激活了學生思維,促進了師生間交流互動,優化了課堂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下面,筆者就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1 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以鮮明的圖像,生動、靈活、多變的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采用投影、錄像、多媒體等多種手段,呈現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豐富的感染力,將學生的認知過程,情感歷程和意志表現有機的融于一體。例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與本課新授部分內容相關的歌曲等以動畫加音效的形式引入課堂,使學生自然地接受英語或英語歌曲,進而萌發想進一步學習英語詞匯或句子的興趣。當然,英語教學情境的創設還遠不在此,教師可以在接下來的檢復、新授及鞏固練習部分也將語言知識點以可愛的動畫或幻燈片的形式提供給學生。
2 運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習渠道
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網上閱讀、網上作文、網上交流等網上英語實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延伸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Colours時,教師可以用信息技術讓學生欣賞美麗而又魅力無限的大自然,美麗的風光配上和適宜的背景音樂,一下子便將學生吸引。一番欣賞之后,學生自然而然、不知不覺地被教師引進“顏色”的精心設計中,關注著有關顏色的信息。
3 運用信息技術加大了課堂容量
媒體教學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了更多的知識。同時,信息技術可以快速、反復地給學生演示、讓學生不斷操練,這樣學生練習的機會就增多了,視野開闊了。多媒體的使用,擴大了課堂信息容量,充實了教材內容。例如,在小學高年級英語中,筆者在句子和課文的呈現,任務的設計,練習等多種活動形式中就運用多媒體,將內容傳遞給學生,使讓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同時再輔以多種形式的訓練,加大了課堂密度。學生的英語實踐機會多了,信息輸入量和輸出量大增,語感的積累也隨之增多,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了。
4 運用了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一種動態的、開放的結構化認知形式,把學生帶入特定的環境中,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信息技術集文字、圖像、動畫、音樂等多種信息于一身,形象逼真、生動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眼、耳、腦等多種器官,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Unit5 How much is it?A Let’s talk中教師可以運用課件創設在服裝店的情境,讓學生自己想象著進行表演售貨員與顧客之間的對話,學生就會感到所學英語的真實性,學生會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進入英語學習,從而更自覺更有興趣地進行英語語言交際活動,進而激起學生創新的熱情。
5 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計算機是一個雙向媒體,不僅能呈現教學信息,還能接受學生們輸入的信息,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現在的英語教材中單詞記憶、聽力訓練、會話練習、課堂游戲活動等內容,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使開展的課堂活動豐富多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由于計算機特有的人機對話功能,鞏固練習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成一個個巧妙、新穎的小游戲教學課件,以過關的形式由淺入深,逐步提高練習難度,達到鞏固拓展的目的。例如,在設計練習題的時候,針對數字學習,教師可以設計聽電話號碼給Amy打電話的練習;針對身體部位單詞我們可以設計成head,arm,feet,eyes等涂顏色的練習。動人的畫面、鮮艷的色彩、悅耳的音樂、過關的挑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主動練習,學習效率就高了。
6 運用信息技術激活思維,培養創新意識
信息技術以其信息量大、形象真實、反應靈敏、視聽效果好等特點,突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空間與時間的局限,使聲像、視聽、語言和情境有機結合,刺激學生多種感官,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創設各種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可以擴大學生探索的欲望,開拓學生的視野,激活課堂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教學11~19這些數字時,筆者先用讀悟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聽讀、領讀、自讀的過程中感受這些數字的讀音,在頭腦形成一個有形的讀音規則。繼而讓學生根據讀音規則進行讀音分類和形體上的辨別,說出它們的組成,讓學生總結13~19這些數字的拼寫、拼讀規律。接著設計了What’s missing?和Find friends兩個游戲,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思維活躍了,加快了學生的記憶,知識得以強化。最后,拓展給學生整十的數字的讀寫規律,讓學生試著把20~90的數字說出來。這樣的安排,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好奇,活躍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寬了學生的創新渠道。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遷安市第三實驗小學,河北 遷安 064400)
參考文獻:
[1]李秀平.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J].河北教育,2011(03).
關鍵詞: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拓寬思路;評改效率
作文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種工具,是師生情感交流的一個載體。當教師面對學生的作文,便似與他們進行心靈的對話。這是由一個個跳動的字符組成的一曲心靈之歌。但是一直以來教師為教作文頭疼,學生為寫作文苦惱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要求過高;教學形式單一,結構僵化;各階段教學脫節,訓練無序。基于此學生被動作文,思維受阻;語言積累貧乏,入不敷出,造成言之無物,有物難言,言而不詳的現狀。用手中的筆抒發自已內心真實的情感,描寫真實的生活,讓生活走進作文,讓作文回歸生活,這是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應思考的問題。而今,現代信息技術如一縷春風,一掃以往作文課的枯燥沉悶,給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活力。因此,我們應該善于接納并吸收現代信息技術的諸多優點,更好的將它應用于作文教學中,以期優化作文教學,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為寫作教學創建理想的環境
多媒體的運用能突破時空的限制,提供認識事物的相對完整有序的動態表現。既可再現難忘的往事,也能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
利用多媒體上豐富的資源,可豐富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同一主題寫作素材的積累,尤其是時間及條件上不能帶領學生去參觀,學生無法親臨其境的情境。比如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指導《寫給在中犧牲的戰士》一題時,要求學生收集相關事件的文字、圖像,視頻信息等,通過收集、歸類、交流、分析、綜合,學生對戰爭有了近距離的接觸,了解目睹了戰爭的災害,對作戰雙方人民的不幸耳聞目睹了,心中便有話可說了。
二、觀察訓練,激發想象能力
學生的觀察往往是出于好奇,看熱鬧,或是走馬觀花。利用多媒體軟件,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采用不同的觀察方式,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觀察,以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養觀察力的關鍵是學生學會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由于多媒體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更真實,能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而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也更容易激發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寫作素材
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如在指導學生寫春天有關的文章時,我首先播放一段春天的錄像創設情境,引入教學:金黃的迎春花、粉紅的桃花、破土而出的新芽、辛勤采蜜的蜜蜂……“這是什么景象?”“春天的景象。”“你會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大好的春色呢?”“春光明媚、柳綠桃紅、鳥語花香、萬物復蘇、春意盎然……”“同學們,春天美嗎?從冬天到春天,你發現周圍有哪些變化呢?看到這么美麗的春天的景象,你能用詩歌或優美的語句來贊美這美麗的季節嗎?”(學生交流、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春天的圖畫、歌曲、詩歌佳句等。)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對學生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的材料的興趣。”可見,寫作興趣是寫作賴以產生、持續和強化的內在動力。由此,用美圖美景強烈地刺激著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再讓學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發現,使學生陶醉于春天的美景之中,激發寫作興趣。接著指導選材,豐富材料。“你們是從哪兒找到春天的?”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課件引導學生從植物、動物、人物、天氣等變化中,發現春天,從動聽的歌曲中和書報中,欣賞春天。然后教給方法,自由發揮。在強調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導”的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課件出示指導方法,指導學生所選擇的材料要突出春天的特點;可從形狀、顏色、時間、空間、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方面去描寫。甚至可聯系讀過的詩詞,唱過的歌等方面去聯想,想象去寫選好的材料;選擇的材料可按按空間順序、按人物游覽地點的先后順序……描寫。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評改效率
評改是學生作文訓練的重要環節,它的作用是指導、幫助學生分析、運用寫作材料,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幻燈投影、錄像顯示、錄音收聽等,能把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反映出來,以便優化作文評改。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學生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欣賞大量的作文素材,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合適的材料,然后通過鍵盤把作文輸入計算機,顯示在屏幕上。教師則利用計算機網絡,針對學生習作,加強個別輔導。教師還可以及時收集學生的典型例作,提高評改的效率。在評改作文時,我列出了幾個欄目:
(1)“佳作欣賞”,將作文寫得好的學生名字及其優秀習作顯示在屏幕上,表揚小作者,講評欣賞其習作。
(2)“妙詞佳句”,從習作中找出精彩的詞、句、片段,作為美點提供給學生作素材。
(3)“華佗再世”,把典型的文章病例顯示在屏幕上,供大家分析、討論、推敲、修改。通過集體評改,提高修改效率,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關鍵詞:非言語交際 優化英語教學 交際能力
人類在交際中不僅使用言語交際,也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采取各種非言語手段交流思想和傳遞信息。作為言語交際的重要補充形式,非言語因素在交際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傳遞言語交際難以表達的意念和情感,起到支持、修飾或否定言語行為的作用(Samovar et al.,2000)。同樣,非言語交際在課堂教學這一特殊的交際環境中也有著廣泛的運用價值及其重要的意義。然而,傳統的英語教學往往只強調言語交際的正確與合理性,注重傳授書面知識,忽略了非言語交際的價值,不利于培養學生非言語交際的能力,影響了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非言語交際手段,可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教學、增加教學藝術性的目的。
一、非言語交際的概述
人類交際有兩種方式:言語交際與非言語交際。非言語交際是社會心理學中的概念,指會使用語言、文字以外的媒介傳達信息。例如,臉部表情、肢體語言或音調等,來輔助說明語文的意旨。對非言語交際的正式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872年達爾文出版的《人類和動物的表情》一書。到了20世紀50年代研究者們對非言語交際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與研究。20世紀80年代,非言語交際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出現在世人面前。關于非言語交際,中西方學者有不同的闡述,如“非言語交際是不用言詞表達的、為社會所共知的人的屬性或行動,這些屬性和行動由發出者有目的地發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發出,由接收者有意識地接受并有可能進行反饋”(Malandro,1989),或“非言語交際指的是在一定交際環境中語言因素以外的,對輸出或接收者含有信息價值的那些因素。這些因素既可人為的生成,也可由環境造就(Samovar et al., 1981)”。
非言語交際的分類繁多。美國語言學家R. Cooper把非言語交際分為體態語、副語言、客體語和環境語。其中,體態語包括基本姿態、基本禮節動作,如握手、親吻和擁抱、微笑、女士優先的禮節動作等,以及人體各部分動作提供的交際信息;副語言包括沉默、話語轉接和各種非語義聲音;客體語包括皮膚的修飾、身體氣味的掩飾、衣著和化妝、個人用品的交際作用,家具和車輛提供的交際信息;環境語包括空間信息(如擁擠、近體距離、領地觀念、空間取向、座位安排等)、時間信息、建筑設計與室內裝修(聲音、燈光、顏色、標識等)。國內,畢繼萬(1999)從跨文化的角度將非言語交際分為體態語、副語言、客體語、環境語。
由此可見,非言語交際是一項涵蓋范圍極廣、內容頗豐的跨學科學術研究。非言語交際通常與言語交際結合進行,大體上起到重復、補充、替代、調解、否定的作用(Samovar, 1981)。在人際交往中,有時非言語交際能夠更準確地反映人們的真實情感。例如,沉默并不代表示無話可說,微笑也并不只代表開心。總而言之,非言語交際不僅可以增加言語交際的力度,也彌補言語交際的不足。非言語交際學不僅引起心理學家的重視,也啟發著教育學家們對其在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思索與研究。
二、非言語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英語教學活動是師生間溝通情感、表明態度和相互交流信息的過程,主要依賴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共同完成。非言語交際是不可或缺的對有聲教學的積極配合和補充,它同樣是重要信息載體。非言語交際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著特殊的表現形式和不可忽視的作用。靈活運用非言語交際手段對英語教學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美國語言學家Grant & Hennings (1971)認為“課堂教學效果的82%通過教師的表情、舉止等非語言手段實現,而只有18%的信息通過語言行為達到”。 這也表明教師的非言語行為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之大對學生的影響之重。與言語交際相比較,非言語交際更能顯示出其獨特的隱喻性和暗示性,以及強烈的“人際感染與吸引”, 具有更真實地傳遞信息,更準確地表達情感的作用。非言語交際行為從許多方面配合言語交際起到特殊的輔助作用,傳遞言語不能適時表達的信息內容。英國心理學家布魯克絲曾說:“體態語言對于教師幫助學生保持長時間注意以便完成任務而言,不失為一種強有力的措施。” 教師大方的著裝、豐富的表情和神態、形象的動作、恰當的語速等非言語行為促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自然,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有效運用非言語交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情緒,加強師生感情,活躍課堂教學,進而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提高英語教師對非言語交際的理解與運用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言。只有言語交際與非語交際有效結合,才能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非言語交際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本文將結合非言語交際的分類,簡要說明非言語交際在 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及其意義:
關鍵詞:對話式;自主學習;情感體驗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5-0041-01
一、對話式最能體現師生互動為主體,調動
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對話式體現了平等民主,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元互動性,更好地促進合作、溝通。初中英語教學是一門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很強的學科。新課程提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指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實現這個要求,首先是我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現代外語水平,掌握教學理論,現代外語教學方法,包括聽力、筆試和口試能力,去努力實現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每位學生在學習中都在“樂學”中逐步做到“變學為思”、“變學為悟”“變學為創造”,展現自己的創造才能,進入優良的成績行列。第一冊Lesson42中,如果只要求學生對書中的對話進行表演,顯得枯燥無味。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鞏固lesson 41,lesson42兩課的內容,我預先準備了一個上鎖的木盒子,里面放著水果、文具、錢包等,并看著盒子做出無奈的表情:I need help,I can‘t get my money. Who can help me?請兩位學生上來幫忙,學生說:Don’t worry,Let‘s help you.接著,他們討論怎樣打開盒子:A:Is the box locked?B:Let me see.Oh,yes.于是他們問我鑰匙在哪里:Where’s your key?我回答:I can‘t find it.他們又轉向全班說:Can you see it?同學們馬上展開討論:Is it on the teacher’s desk?Is it over there?…找到鑰匙后,A高興地說:We can open the box now.B:But there are many things,where‘s the money?A:Let me help you.What’s in it ?B:There‘s… 最后終于找到了錢,交給了老師。這樣的對話式場景設計,又有了“樂學”的氛圍,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并使學生從中受到了教育。
二、對話式的創新教學,關鍵在于教師的觀念轉變
教育創新是時展對我們的要求。要改變舊的傳統觀念,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的學習方法,轉變為培養學生興趣,自主探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創新。教學創新需要教師根據大綱的要求和培養目標,制定出抓住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和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思想,首先要實現由知識本位向人本轉變,由傳授向全面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學生答轉變。努力使師生互為主體的價值取向得到實現。通過面向全體、面向全面、面向個體,面向民主、面向時代,在體現課程內容現代化的教學中使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第二冊Unit17,要求學生掌握must,mustn‘t的用法,按照傳統的教學手法:同學們,請用must ,mustn’t 造句。然后學生紛紛說出句子,老師一句一句地訂正。這樣的一堂課既沒有生機,又沒有創新意識。于是,我重新設計了教學方案,效果明顯不同。首先我問同學們到過哪些公共場所,同學們立即說出許多地方:Cinema,Bus station,library等等,然后啟發同學們互相問答:A:Why do you go there?B: I want to see a film.A:What must you do in the cinema?B:I must be quiet.A:What mustn‘t you do then?B:I mustn’t make a noise.這樣引來了許多同學的參與,并且越來越激烈,對話討論了一系列的問題:What must we do for peace ?Why must we learn English?等等,甚至當堂直接上網了解各國人民呼喚和平的情景、英語在各個領域中的重要作用。學生們各抒己見,用英語討論國際形勢、和平相處、民主興旺、科技救國等。
三、對話式教學的基本原則與方式對話式
英語教學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構建主導教學體系,實現課堂學習,室外學習和家庭學習,都可以采取的一種模式。
(一)發展性原則。即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著眼于學習個體的動態發展的全程,所應采取的對話方式。現階段初中學生學習英語他們的基礎和態度存在著各自不同,直接影響著學習的效果。例如剛從小學踏進初中校門的學生,對英語學習都產生了好奇心理,但其基礎存在差異。
一、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能誘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英語學習基礎較薄弱、大多數并不具備學習興趣,也很難投入到英語課堂學習活動之中。試想,此種狀態下又何談實現高質量的英語學習?
鑒于此,筆者認為中職英語教師有必要且必須想方設法充分調動學生對于中職英語的學習興趣。信息化技術由于具有圖文并茂、聲像兼有的特點有利于滿足中職學生追求新鮮事物的主觀心理需求,從而達到最大限度上調動其中職英語學習興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學Unit 4 《I've tried all th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時,筆者就利用信息化技術依次為學生呈現了多媒體幻燈片。
這些多媒體幻燈片的播放為英語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元素,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每當播放一張幻燈片,學生便能結合經歷運用英語發表認識與看法。有的說:“ I've ride the motorbike , I think when we ride the motorbike , we must be careful.”有的說:“Too many cars are 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traffic congestion.”還有的說:“If we go to a distant places, we can take the plane.”……學生們討論得不亦樂乎,課堂氛圍融洽。這表明,他們對英語學習內容持有濃厚的興趣,充分證明了信息化技術對于調動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切實可行性。
二、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能輕松突破英語教學重難點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語言,音、形、義由于不同于我們熟悉的漢語母語,具備一定的抽象性。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中職學生實現對英語知識點的深刻認知與理解帶來了困難與挑戰,制約了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顯著優化與提升。
教育實踐表明,信息化技術在中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合理運用能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化難為易,有利于幫助學生輕松突破英語學習活動中的重點與難點。筆者教學實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如在學習“定語從句”時,涉及到先行詞which、whose、where、when等。但是由于先行詞眾多,部分中職學生不能明確幾者之間的區別,自然也談不上掌握用法。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利用信息化技術精心為學生呈現了如下的教學課件:
指代人:
The woman who is behind the tree is my mother.
The boy whom I talked to is my younger brother.
The girl whose win the prize is my classmate.
I have a brother that works in Beijing.
指代時間:
She w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she was first met Vivian.
指代地點:
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I once studied.
指代原因:
That is the reason why she didn’t get up early.
指代物:
Basketball is a game which popular among many people.
The company whose name was Intel was in America.
Peking is the beautiful city that I’ve ever seen.
通過教學課件,學生們就明白了who、whom只能用在指代人的情況下,when只能用在指代時間的情況下,where只能用在指代地點的情況下,why只能用在指代原因的情況下,which只能用來指代事物,而that及whose既可以用來指人又可以用來指物。
如此,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which、whose、where、when等不同先行詞的具體用法就以最直觀、最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了中職學生,有利于他們實現深刻認知,在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同時,優化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及質量。
三、信息化技術的合理運用能有效擴大學生的視野
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有著深刻的文化背景;但是,中職學生受到年齡因素的制約,對英語語言背后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識了解并不深刻、透徹,即不具備廣闊的英語文化視野。這也成為中職英語學習效果難以顯著提升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當我校成為北京市第二批數字校園示范校時,我們開展了“調研先行,建設同步”的工作流程,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決策與應用型教育信息化運作模式。
問道教師
問卷調研
調查題目:關于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調研
調查對象:中小學所有教師
調查內容:
1.你希望數字校園能滿足你哪方面的需求?
2.對于數字校園建設,你有什么建議?
3.對于數字校園建設,你有什么好的資源向學校推薦?
調研結論
圍繞學校辦學理念進行規劃,以應用為核心,統一規劃軟件、硬件、資源、培訓等,圍繞師生需求開展應用研究。注重新建項目與已有軟硬件的整合;注重我校應用與市、區統配應用的整合,同時通過數字校園的建設過程,提升校長的領導力;激發中層的創造力;提高師生的信息能力;在學校建立起一支信息化中堅隊伍。
學校信息化核心特征
我校信息化發展的核心特征是:因地制宜,整合資源;注重內容,講求實效;技術先進,安全可靠;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體驗至上,運用為先;適度規劃,綠色環保。
學校信息化運作模式
校企合作,服務外包
實行校企合作,將校園IT服務外包,真正解放學校的信息中心。使其主要職責由日常維護轉變為根據學校辦學目標制定教育信息化工作計劃、組織人員培訓、開展課題研究、指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工作、對IT服務外包商工作進行管理,讓校園網真正成為師生獲取資源的渠道、幫助教學的工具和相互交流的平臺。為積極建立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起引領作用。
技術探索,協同發展
(1)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其實質是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中各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互為作用,以發揮教學系統的最大效益。它表現在學科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來創設教學情境、提供學科資源、改變教學行為,并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的基本要素,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運用的學習活動,內化信息能力,培養信息素養。為此,我們嘗試了信息技術與生物、地理、數學、英語等學科的整合實踐,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2)信息技術與日常辦公管理。我校辦公管理軟件較多,最具典型意義的是OA管理系統。使用OA管理系統,實現了我校工作流程的自動化,解決了多崗位、多部門之間的協同工作問題,達到了高效率的協作。各個部門存在著大量流程化的工作,如文件的處理,各種會議的通知,申請、匯報等,都是流程性的工作,通過實現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就可以規范各項工作,提高單位協同工作的效率。實施OA管理系統避免了我校人力資源的浪費,提高了整體工作效率。
(3)信息技術與教師工作評價。我校開發了學籍管理平臺,并構建了教學評價數據模型,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析,通過動態的縱向和橫向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繪制教師教學情況趨勢圖,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改善了評價的效果。
(4)信息技術與教師團隊建設。信息技術給教師溝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我們通過構建信息技術交流平臺,實現多種方式的溝通。如采用OA管理系統和電子郵件技術,實現教師間便利的文字、語音、視頻、文件等交流和非實時的溝通,大大提高了溝通的效率;現在正在籌劃通過基于校園網絡的視頻會議系統,使得教師能夠在各自辦公室參加教研活動,互聽課活動等,以提高教師團隊之間的協作與交流。
(5)信息技術與教師校本教研。信息化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應該激勵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為學科教師之間架設合作交流的橋梁。我們構建了相應的應用平臺,讓教師在辦公室通過網絡直接點播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大大提高了教研效率,教師還能觀看其他學科的教學錄像,對多學科教學整合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6)信息技術與教師專業培訓。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師的培訓工作可以極大地提高培訓的效率,我校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實踐。在培訓過程中,不僅在內容上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技能,更注重培養教師良好的應用習慣,提高教師的信息安全意識、信息化應用理念,讓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7)信息技術與學科專業教室。我校經濟學實驗室的計算機分別安裝了教師端、學生端兩種金融軟件,以便實現師生更好地互動。這類教學金融軟件主要應用于大專院校,在中學課程中融入這類軟件還十分罕見。為了保障軟件能夠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發揮實效,公司安排了專業人員對實驗班的骨干教師進行專門培訓。此外,軟件的設計也將在未來的使用中根據師生的反饋不斷做出更新調整,為育英學子的深入學習保駕護航。
問題與思考
如何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于教育教學,并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如何將業界目前技術成熟,應用模式成熟的軟件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結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管理效能,服務和引領教育發展;學校信息化建設如何體現辦學思想,突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如何解決數字校園整合現有,擴展未來,開放先進,不斷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論文摘 要]在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大力推進的新形勢下,傳統教學方法不再適應課堂教學發展需要。筆者根據相關教學理論,結合多年工作實踐,對英語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取得了明顯教學成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雙向提高。
素質教育小學英語教材體系不同于以往傳統舊教材,更多的是注重學生英語自主學習、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新課程標準實施后,要求以口語突破為前提,實現聽說讀寫四位一體全面發展,這對英語教師培養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因此,英語教師必須要堅持常規與創新并舉,課內與課外并重,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
一、多元化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教學實踐中,與大多數教學同人一樣,筆者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法,提高了學習效果和成績。概括說來,主要有四種教學法:
1.情感教學法。英語教學過程既是交際互動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要求教師充滿情感的激勵、和諧關愛的表情、生動活潑的語調,舉手投足間向學生傳遞關愛、鼓勵信任等情感愿望,在師生間建立一種親生愛生的情感氛圍和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教學法對于內向學生、落后學生特別奏效。
2.趣味教學法。要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及時變換教學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如運用對話、講故事、猜迷、唱歌、分角色做游戲等手段,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與照本宣科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相比,這無疑會讓學生精神振奮、興趣盎然,提高了課堂教學感染力和實效性。如教授What are you?句型時,我要求學生以學生、警察、工作等不同身份,模擬不同工作場景,讓學生按照這些職業特點模仿其工作言行進行表演,切實活躍了課堂氛圍,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訓練了學生口語交際、邏輯表達等綜合素質和能力。
3.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好說好動、對任何事情都有好奇心的特點,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置教學情境,組織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如在“Go Shopping”一節時,我讓兩個同學扮演顧客,一名同學扮演銷售員,三人一組分組到商場買東西。學生結合對教材的理解,進行了精彩的表演,特別是有的同學還在語調、動作和表情上進行了再加工,在特定語言環境中施展口語和表演才能的同時,達到了強化理解、提高技能、學以致用的目的。
4.輔助教學法。這在英語教學中有廣泛應用。如在沒有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簡筆畫形式開展教學,簡單靈活、形象生動地反映教學內容,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要表現看、聽、讀、寫等詞意時,教師可以勾畫出幾個不同的動作的人物,符合這些動詞的意境,使比較抽象的詞匯得以很快掌握。如在增強新穎性上,可以適當利用計算機網絡教學、錄音機、投影儀、幻燈片、語音實驗室等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多維、多樣、多變的展示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學習參與意識和學習效果。
二、運用多元化教學法需要把握的原則
利用多元教學法組織教學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的有效策略和手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統籌兼顧,把握原則,努力把教學與情感、情境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把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融合起來,實現知情統一、知行結合,提高學生熟練掌握運用英語的能力和水平。
思考一:要注重開展分層次教學。學生基礎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決定了在英語教學方法運用上不能搞“一刀切”。必須從實際出發,在總的教學目標要求下,對不同類別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設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方法,分層次組織課堂教學,盡可能使不同層面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迸發出強烈的學習熱情和學習動力。
思考二: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在于教會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喚起學生求知欲望、激發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從以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引導者,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獨立探索給予支持、幫助和引導,在合作與交流中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自主學習方式和技能,改變自身被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激發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在語言上和文化上進行成功交際的綜合能力。
思考三: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新課改中應有之義。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已成為一條教學原則。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法上,應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多為學生設計生動熱烈的場景,多為學生創設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多考慮學生的年齡需求和心理承受力,運用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形式,激勵學生樂學、善學、會學,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形成活潑主動、和諧向上的良性學習習慣。
思考四:要突出課堂教學效果。科學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能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體現直觀性上,可以準備實物、圖片、模型等進行教學,也可以自制教具,激發學習熱情;在創設英語情境上,可以自編短劇、英語會話、英語報告,舉行英語晚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英語訓練上,可以開展英語演講、朗讀比賽等多種多樣的英語競賽,促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參考文獻
[1]吳慶麟.用興趣引導學生學習英語[C]//教育心理學.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9月29日晚,由云南師范大學團委主辦,云南師范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云南師范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承辦,新東方云南學校協辦的2016級新生學習規劃公益講座暨迎新生管樂音樂會在云南師范大學呈貢主校區體育館舉行,全校新生及云南師范大學團委全體團干部參加活動。
新東方集團首批十大集團演講師周問鼎,新東方集團最年輕的演講師、培訓師宋志鳴為云南師范大學新生帶來了“相信未來”學習規劃演講。講座中,宋志明、周問鼎兩位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青春飛揚的風格講述了自己的大學生涯和成長經歷,向同學們傳遞了“有夢想,為夢想付諸行動,并實現夢想”的理念,他們告訴新生們“大學生活,首先要埋下夢想的種子,然后努力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促進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他們精彩的演講,贏得了現場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同時也激發了大家對學習的興趣和實現夢想的渴望。
講座結束后,云南師范大學學生管樂團閃亮登場。云南師范大學團委劉東老師擔任指揮,學生管樂團全體成員們精心準備、傾情演出。管樂音樂會在《西南聯大校歌》演奏中拉開序幕,氣勢磅礴、激揚向上的詞曲再現了西南聯大在抗日烽火中的崢嶸歲月,激發了新生們對母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激進悠揚又具有民族特色的《五聲神韻》,充滿無限遐想又獨具青春氣息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優美動聽的旋律充滿了整個會場,感染著現場的每一位新生,使大家真正領略到了“管樂魅力”。在演奏過程中,劉東老師帶領管樂團的隊員們向新生展示了長笛、短笛、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圓號、小號、打擊樂等樂器,他通過簡明扼要的介紹和管樂隊員精彩的演奏技巧展示,豐富了新生們的管樂知識,讓新生們感受到了管樂藝術的魅力。
此次活動是一場傳播高雅藝術的試聽盛宴,不僅讓同學們學到了如何積極地面對未來的學習生活,樹立信心戰勝困難,堅定不移地實現理想,也在美妙絕倫的音樂中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精彩光芒,相信在未來的大學生活中同學們能夠合理規劃大學生活,奏響青春的樂章。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賞析;教學方案;情景教學
在施行提高小學美學賞析課程教學效率的相關對策之前,需要明晰相關的教學綱領以及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更易于接受相關教學模式,達到教學標準對學生能力所提出的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激發學生的。接下來,本文將系統論述小學美術賞析課程的相關方案。
一、當前小學美術賞析課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 對小學美術賞析課堂教學的改革缺乏科學的認知
小學美術賞析課程是學生美術學習與培養審美賞析能力的起步階段,因此其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確立對學生今后的學習非常重要。小學審美賞析課程是基本美學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動手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學習能力的培養。但是當前很多教師以及學生對小學美學賞析課堂教學的認識不足,認為美學賞析學習只是單純地講授課本知識,忽略了師生互動和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以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重要性。
2.缺乏個性化和差異化教學,采用無差別的教學
由于選擇學生美學知識基礎與美學賞析能力本身具有差異性,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師采用單一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難以在課堂上學習到真正對自己水平提高的東西,反而可能在這樣的過程中基于差異化教學,就需要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美學學習基礎,以及他們對美學的認知與理解程度,為他們量身打造專屬的課堂學習計劃,可以制定單元學習計劃、學期學習計劃,甚至是學年學習計劃。專屬學習計劃的制定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美學的內在動力,這是進行小學美學賞析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二、小學美學賞析課程的教學方案探究
1. 采用學生互評美學課程作業的方法
在小學美學賞析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將學生完成的美學作業制成幻燈片,利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分析同學完成的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會加強對美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而教師在此過程中也要進行總結與升華,從而形成師生間的互動機制,使得學生能夠在進行習題講解的過程中,加強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2. 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學賞析課程知識講解是比較枯燥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免會出現缺乏興趣甚至厭惡的情緒。這些學生由于美學相關知識理論基礎本來就薄弱,加上對美學賞析這門課程的學習沒有興趣,甚至充滿抵觸,這也是根本上限制教師美學賞析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想要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豐富學生的知識深度與廣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他們對美學賞析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在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學生感興趣或者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教學載體的創新。與傳統的教師單一利用課本與黑板板書來教課相比,利用多媒體中的PPT、視頻等進行教學,可以非常直觀地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如果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教材知識,進而加深記憶,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 對學生美學賞析任務進行個性化編制
由于每個學生的美學學習水平與美學鑒賞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一刀切”不僅使得美學基礎薄弱的同學對美學學習逐漸失去了信心,也使得美學賞析能力和水平較高的同學在美學賞析課程的學習中不能完全發揮自己的才能。筆者認為在美學賞析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法一方面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尊重學生個性與個人想法的實現,從而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其對美學賞析學習的熱情,并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美學賞析的學習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優化,因此就需要從個性化角度進行全面培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模式主要從學生的知識接收方式以及教師的教學模式入手,而在此過程中,師生雙方所構建的和諧的交流環境和生動的課堂氛圍,都會促進學生的課程學習。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優化,將會為整個教學工作都帶來極大的便利。在進行相關模式施行時,還需要結合本班級的教學實際情況,真正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熊燕利.小學美術創造能力培養初探【J】.科技信息,2010(3).
【2】張榮舟.小學美術教學現狀與高師美術教學論教學改革【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12(5).
【3】甄桂平.對小學美術審美教育的幾點觀察與思考【J】.考試周刊【J】.20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