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城鄉社區治理存在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領導高度重視,組織機構健全
為搞好“除陋習、樹新風”專項
行動,我局成立了由局黨組書記、局長茍曉蓉同志任組長,副局長杜康為副組長,各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領導小組。
二、職責明確,督查到位
為搞好“五亂”治理和“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工作,我局一是制訂了《“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做到行動有具體內容,有具體時間安排;二是制定了《各股室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考核標準》;三是做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督查日志,做到責任落實上墻,定期不定期進行督查,對發現的問題,立即責成相關責任人限期整改。
三、全力支持,密切配合
為切實抓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一是在經費極度緊缺的情況下,籌資3000元用于環境整治工作;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對所掛包的街道及農村,做到隨時掌握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動態,及時解決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的具體問題;三是加強問題交流力度,在參與、配合、指導開展城鄉環境治理中對發現的問題隨時與社區銜接,交流情況,提出整改建議。
四、整治有力,效果明顯
在我局及街道的密切配合和努力工作下,“五亂”治理和“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一是負責的街道公共區域“牛皮癬”基本消除。二是街面基本整潔無衛生死角。三是車輛停放有序。四是臨街店鋪牌匾安放規范。
五、下步打算
為深入推進“五亂”治理和“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更好地完成省、市、縣對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具體工作部署,下半年將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
1、進一步加大“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的重大意義和具體內容。
2、按照工作計劃繼續派專人前往掛聯街道及農村進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調研,及時發現并解決存在問題。
3、繼續營造治理工作的濃厚氛圍,使群眾真正了解到,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是一件與自身切身利益相關的好事。
一、成立機構,加強領導
為加強我局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局黨組書記、局長同志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各股室、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綜合協調組、宣傳報道組、督查指導組分工合作,各項工作由專人落實,責任細分。通過加強組織領導,確保了我局城鄉環境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為各項工作的扎實有序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二、強化宣傳,營造氛圍
不斷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各種方式宣傳我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利用星期五職工會組織學習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文件,強化干部職工參與意識;制作、長期懸掛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宣傳橫幅1條,在辦公樓、住宿樓過道以及花園內醒目位置設置美好環境宣傳標語、告示牌等20余處;制作了涉及城鄉環境治理“進機關”活動簡報1期,準確、全面地反映我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最新進展;發放環境衛生的宣傳資料,進一步提高了周圍居民的愛衛生、講清潔的文明意識,激發了廣大干群積極參與活動的熱情,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多措并舉,扎實推進
(一)開展機關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結合我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的工作任務,積極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規定每天上班前10分鐘為各股室、中心清掃保潔時間,做到垃圾日產日清,維持日常清潔衛生;每周五作為全局定期清潔大打掃除時間,徹底清掃衛生死角,并要求各股室、中心每周對本股室、中心清潔衛生狀況、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自評打分,局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定期不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和通報,機關環境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實現美化、亮化、凈化工作環境和人居環境。
(二)開展機關綠化和門面環境整治。為美化環境,打造“綠色家園”,我局對機關小區的花草樹木、綠化設施等進行了治理;同時,向機關住戶印發了《居民衛生標準》并組織集中學習,向門面租戶印制了“門前雙五包、門內達標”通知書,對外墻面張貼的部分廣告、亂寫亂畫等情況進行了清理,打造了“內外環境皆優美”的機關環境。
(三)開展“除陋習、樹新風”活動。借助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活動的契機,我局積極開展了“除陋習、樹新風”系列活動,開展優化美化、文明勸導、文明新風知識宣傳活動,同時大力開展股室(中心)衛生評比、評選、清掃、保潔示范活動;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通過“走基層”活動,組織單位內的青年團員到田壩子社區管轄范圍內的菜市場、朝陽廣場、交通下街等地組織清掃活動,對不文明行為進行了文明勸導和監督,正面引導宣傳文明新風,通過活動進一步提高了群眾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質,參與社區共建、促進社區發展。
四、加大投入,支持發展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工作,我局切實履行資金保障職能,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經費的落實。今年以來,我局通過多方面融資渠道積極籌集建設資金,保證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事業的持續建設發展。一是支持城市基礎設施改造,為改造城市風貌、打造美麗提供強大的財力保證;二是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支持示范創建;三是截止目前,共落實70萬元經費用于支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事業發展,保證了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五、制度先行,考核保證
我局將環境治理統籌安排,扎實推進,進一步修訂和完善了《機關衛生管理制度》、《環境衛生管理規定》等制度,做到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了制度化、規范化的長效管理機制。同時,將對局機關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行量化打分,逗硬獎懲,并將各股室、中心的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年度目標考核。
六、存在問題及下步打算
在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縣財政部門2014年上半年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和實效,參照2014年度的工作考核細則已完成過半,但也要看到,全局在宣傳工作上還存在信息上報少、內容更新慢,一些典型經驗和亮點沒有及時進行總結提煉,工作的深度和積極性還不高等問題。
(一)強化宣傳引導,營造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全局要牢固樹立深入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建設的工作思路,樹立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的工作理念,從工作實際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積極營造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氛圍。
(二)強化綜合治理,積極創建文明單位
進一步查缺補漏,認真排查存在的薄弱環節,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轉變工作方式,結合財政部門實際情況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為創建文明單位下狠功夫。
(三)強化檔案管理,注重痕跡資料的收集
關鍵詞:空巢村;治理模式;溫州農村
引論
溫州是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其經濟總量與人均GDP都名列全省乃至全國前茅。然而,在開放的市場環境下,受到利益杠桿的驅動,本土精英出現大量的“外向型”流動,他們的主要活動已經轉向了城市,部分農村甚至出現了本地青壯年人口“空殼化”趨勢,即所謂的“空巢村”現象。“空巢”意指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永久性或暫時性的向城市遷徙,許多村莊常住人口數量銳減,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幼婦孺。由于傳統農村精英的外流以及缺乏對農村公共事物的積極參與,以致農村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不足。而在溫州,與空巢村相伴的是外來務工人員大量涌入,占當地總人口的比重持續增高。最終,“空巢”的溫州農村并沒有出現理想的鄉村治理模式,而是更多的表現出超前的村民市民化傾向,這給溫州農村治理模式特別是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可以說,溫州的空巢村問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社會治理模式的轉型與創新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社會轉型與“空巢村”的形成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有目共睹。然而,我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轉型的快速發展,不斷推動著城鎮化的進程。在此過程中,我國農村社會相應地出現了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大規模轉移的現象,致使許多農村居住的人口數量銳減,而其中老幼婦孺占據大多數。這也是“空巢村”最為突出的表象之一。縱觀我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我國“空巢村”的產生有其客觀的必然性,它是社會轉型的必然結果,也是在社會變革、經濟發展以及生計所迫等多種社會因素影響下所產生的。
第一,經濟體制改革打破了城鄉壁壘,加速了勞動力流動。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屬于典型的計劃體制經濟國家。由于當時的政策導向,政府推行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將經濟資源由農村向城市聚集,城鄉收入差距逐漸形成。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不斷深入,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相對而言,農村社會的經濟狀況表現得更加貧窮、落后。農村不僅人口密度大,土地資源有限,其勞動生產的收益率也相當的低。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的《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4聚焦民生》顯示,2010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比已達到3.23:1,成為了世界上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
農村居民僅憑農業生產,根本無法獲得足夠的經濟收入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因此,絕大部分有能力,敢于冒險、嘗試新鮮事物的的青壯年農民就離開落后的農村,去往存在更多就業機會的大城鎮,以獲取更多的經濟收入。這也恰好體現了“空巢村”的實質: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大規模的轉移的過程。以溫州農村為例,溫州人素來有經商的傳統,據有關調查顯示,溫州有外出經商者近300萬,每年新增外出人口10萬人。在部分鄉鎮,幾乎所有的青壯年勞力都外出務工或經商。因而,溫州農村的“空巢村”現象,在我國就表現得尤為突出。
第二,社會文化區域性發展加大了城市相對于農村的競爭優勢。
從我國社會歷史的變遷來看,我國逐步從最初的農耕文明社會向現代化社會主義社會邁進。而與此同時,我國農村與城市的文化界限越來越清晰,長期以來的平衡似乎難以維持,城市不斷地加速向文明發展,而農村卻逐漸成了“落后地區”的代名詞。雖然整合城鄉步伐,加快農村與城市融合的一體化建設不斷地被提出,但城鄉區域化分離現象依舊十分顯著。突出表現為,農村村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與城市聚集的精英相去甚遠。現實也表明,社會文化區域性發展與轉型在不斷加大的今天,文化力越來越成為區域發展和競爭的重要力量。現代化的城市,匯聚了現代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相對于落后的農村,城市更具有競爭優勢。
城市各種專業人才匯聚,擁有先進的新文化、高端的新科技、科學的新理念,所帶動的產業發展也是高效率、高效益的,這也創造了發達的城市文明。城市存在著各種機遇與挑戰,敢于冒險的農村青壯年和具備專業技能、知識的高端人才都擁擠到城市尋找更好的發展空間。相對于農村,城市擁有絕對的競爭優勢。相關統計顯示,農村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顯然低于城市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因此只有在發展迅速的城市,普通的農村居民才能不斷地開闊視野,學習到新的技術技能,從而掌握更多更高端的文化,增強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以此,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勞動價值。
第三,社會公共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也導致農村精英的流失。
與城市相比,農村的各種物資都極為貧瘠。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公共醫療衛生事業服務、公共教育服務、公共文化娛樂設施建設這三方面。就其公共醫療衛生事業方面而言,落后的農村鄉鎮醫療機構存在著諸如業務用房緊張、設施簡陋、優質醫務人員缺乏等現實問題。而在公共教育服務方面,農村面臨著教育機構數量稀少、規模小、辦學效益較差、教育資源也相對貧瘠等境況。在公共文化娛樂建設上,又可將其不足概括為農村的文化娛樂點少,設施差,布局不合理等。
事實上,農村公共資源的供給不足,很大程度上與政府的優先發展城市的思路有關。這意味著城市的社會公共資源是相對富足的,也吸引更多的農村人去城市生活。比起落后的農村,城市相對完善的公共服務體制,更能給人提供一定的公共基礎保障。況且在教育事業備受關注的今天,城市的高升學率擁有絕對的吸引力。絕大多數的農村人基于“望子成龍”的渴望,愿為了子女的美好將來付出一切艱辛。這一渴望,更是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將子女送往城市就學的同時,他們也跟著進城務工、經商等。從而,實現了農民向城市居民的轉變。
二、“空巢村”社會治理模式的困境
第一,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失制約農村生產力發展。
隨著我國城市化不斷地加速發展,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地涌向城市已成為了勢不可擋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農村經濟由于有效勞動力的流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剩余勞動力明顯不足的“空巢村”,更是老弱病殘農業的典型。“空巢村”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村中人口稀少、分布相對分散。“空巢村”不僅沒有高效的農業生產技術或設備,也缺乏最普通的年輕勞動力,這些都直接導致農業生產力低下,農民的農業生產效益甚低。目前溫州的農業就可被稱為“老弱病殘”農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社會發展的歷史因素,溫州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幾乎都是向外輸出,僅剩 “老弱病殘”成為了農業的主要勞動力。精英的流失,使得農村缺乏專業管理人才,村莊的治理更是變得難上加難。
第二,“空巢老人”問題越發突顯。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常年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人。據民政部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溫州農村的空巢老人問題也非常嚴重,有關數字顯示,早在1995年溫州就進入了老年型社會;2009年末,溫州60歲以上人口已達108.10萬,占總人口的13.87%。其中,老齡化程度排名前三的鹿城區、文成縣、泰順縣,老齡化程度與歐洲發達國家相當。
很多的溫州農民已拖家帶口離開農村,可偏偏固執的老輩們一直堅守留在農村生活。諸多溫州子女,在外經商,財富有了累積。因此,在物質生活上不會虧待留守的老人。可是,沒有子女在身邊陪伴,老人心理上孤苦無依,精神生活無以慰藉。更為特殊的是,溫州這個僑鄉,很多溫州農村“空巢老人”的子女都已移民國外,老人難舍故土,堅持留守。“空巢老人”的贍養問題日益逐漸突出。
第三,“空巢村”的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備受考驗。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根據權威調查,在2005年我國農村的 “留守兒童”數量已超過了5800萬人。當前,我國留守兒童數量仍有不斷上升趨勢,據有關數據統計,溫州農村大約有留守兒童7萬名,他們大多由老輩們或是親朋好友代為監護、撫養,將其稱之為“寄養”。
然而,沒有父母在身邊教育、撫養,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都存在問題。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小就缺乏正確的指引、教導,很難培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親情缺失,啟蒙教育缺失,不免使得留守兒童心理有偏差。對此,“空巢村”留守兒童的“情感空巢”、“教育空巢”問題就十分令人擔憂。
第四,農村公共服務供給不足。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減少使農村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主要表現在公共產品供給量很少,公共服務供給效率低下,及其公共服務建設結構不合理。例如,在村民自治中,缺乏專業管理人員,村莊的村容村貌破舊落后;而勞動力的缺乏,致使其基礎設施建設也很不完善;且由于尚處于起步階段,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農村居民的保障水平仍舊十分低下,與城市存在很大差距,農村老人的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就相對落后很多。此外,政府對公共服務的供給不均衡,表現為對城市有偏向投入,而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嚴重不足。
三、“空巢村”社會治理模式的發展思路
“空巢村”所帶來的是農村勞動力的大規模轉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城鎮化、工業化的必然趨勢。若違背這樣的必然趨勢,則會嚴重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然而,“空巢村”的治理,并非絕對性地要求已流向大城市務工、經商的青壯年全部回流。而是應建立在有效緩解或徹底解決現狀的基礎上,沖破現在的困境,尋找新穎的治理模式。
第一,統籌城鄉人力資源配置,創造人才發展平臺。
首先是想方設法探索如何破解“空巢村”精英流失,專業人才缺乏的局面。必須從貫徹新農村建設中“統籌城鄉發展”這一要求出發,統籌城鄉人力資源配置。其中的關鍵的是創造讓人才施展才能的平臺。政府應當在這方面出臺優惠政策,給予精英們比較優越的條件,讓他們愿意回到農村工作,為農村治理貢獻自己的特殊力量。換而言之,引進人才是促進“空巢村”發展 的原動力,而政府在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就是給予他們成長的“土壤”。為了“空巢村”治理,要邁出的第一步就必須是引進人才尤其是專業人才,這勢必能對振新“空巢村”有所貢獻。
第二,在外勞動力返鄉創業,帶動本地經濟發展
農村勞動力在城市打拼,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財富,學習到了新技能、新理念,可以鼓勵他們返鄉創業,創造更多的財富。“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的掀起,有部分是緣于農村相對于城市,其生活成本來得更低。在此方面,政府應大力推廣創業扶持政策,相關部門則要做好充分配合工作。積極支持、引導小型產業發展,優化其經濟、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增長。例如加大對創業村民的培訓投入,提高其科學文化素質;放松創業資金貸款條件限制,拓寬融資渠道等,最終實現更好地帶動本地經濟發展,讓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緩解或去除“空巢村”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
第三,保障“空巢老人”物質、精神上的雙重需求,實現老有所養。
在社會化養老保障制度與養老設施尚未完善的境況下,“空巢老人”是一大社會困擾。為此,積極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是幫助獨居老人安享晚年的必要舉措之一。在溫州農村的“空巢老人”,其子女都舉家移民國外,剩下孤零零的老人獨守著那片故土。雖然,物質上挺富足的,可精神上卻是極大的匱乏。針對這一情形,則更要關注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政府資助一部分,再向“空巢老人”的子女們募集一些資金,然后可構建集中區域化的養老模式。建立區域養老機構,將十分分散的“空巢老人”生活在一起,不僅給其提供基礎的生活所需,還幫其安排策劃一些娛樂節目,滿足精神生活需求。
第四,關愛“空巢兒童”,促其身心健康發展。
在“空巢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引導、教育是十分關鍵的。然而,很多家長外出務工、經商,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物質生活,可卻忽略了更重要的孩子的心理成長。因此,首先家長要努力糾正他們“金錢至上”的觀念,取而代之灌輸他們要給孩子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其次,學校要加強監督教育及時疏導孩子,多開展集體活動,給予必要的關心、鼓勵。再次,政府應當積極推出優惠政策,完善教育體制,解決“空巢兒童”的生活、醫療、受教育等問題,保障“空巢兒童”感受到平等的對待。
第五,借鑒溫州“農村新社區”建設經驗,推進農村社會治理創新。
溫州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形成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溫州農村主動向前邁進一步,探索“農村新社區”建設,完成“農村到社區,農民到市民”的轉變。溫州“農村新社區”是一個在當前特定時期通過農村實行“三分三改”農戶集聚形成的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人們所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三分三改”指“政經分開、資地分開、戶產分開”和“股改、地改、戶改”。這樣不僅有助于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也推動了溫州農村的轉型發展。而其社區的組織構建,則是通過“并、聯”的方式將市、縣、鎮5405個行政村組建成856個農村新社區,整合農村新社區基礎設施,形成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綜治服務中心、社區計生衛生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等五大功能設施網絡。這些舉措不僅完善了基礎設施建設,也通過資源整合使村民享有更多更好的社會福利。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空巢村”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林振興.溫州14萬余名的空巢老人缺個知心聊天人[N].溫州都市報,2011-09-30,A14.
[2] 王樂文.讓留守兒童告別弱勢心態[N].人民日報,2011-08-18,第19版.
一、基本情況
東店子社區是由原東店子村和東新路居委會合并而成,位于商洛市商州區北新街東段的城鄉結合部,西至東新路與東關社區相鄰,東至朝陽路與大趙峪辦事處相鄰,南至江濱大道與丹江公園相切,北至西合鐵路,是城關街道辦事處的東大門,交通便捷。轄區面積約1.5平方公里,有駐地企事業單位24家,有5個居民小組,共計1552戶,總人口3044人。
二、工作進展情況
1、加強組織領導。社區成立了創衛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工作網格化管理,將任務落實到單位、到組、到戶、到人。同時,加強與責任單位、上級部門的銜接,主動尋求支持,確保了創衛工作得到有力推進。
2、強化創衛宣傳。及時召開創衛工作動員會、推進工作會等,制作健康教育宣傳專欄每季度更換一次,懸掛標語10余條,派發創衛宣傳資料1000余份,大大提高了創國衛社區居民知曉率。
3、病媒生物孳生地摸底調查。與街道辦事處市場辦、市區創衛辦協助消殺公司及社區自行組織力量對轄區“六小”行業、轄區單位、公共區域外環境等多次進行了摸底登記,將摸底結果匯總上報。對存在問題的門店口頭強調及下發整改通知書,督促其限期整改。
4、加強創衛難點問題整治。對社區進行了全面摸排,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清理垃圾、雜草及衛生死角。在主要領導及分管領導的親自過問和重視下,社區自行組織力量招聘專職保潔人員10名,配備垃圾轉運車4輛,笤帚、簸箕、掃帚鐵鏟等清潔工具20余件,分配在村中各個路段路,對社區公共外環境進行日常保潔。多次組織社區干部及工作人員利用休假日對社區衛生死角、巷道牛皮癬等問題進行清理打掃,大大改善了社區人居環境,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5、社區的“三堆六亂”現象。社區領導組織兩委會干部召開會議,并親自帶隊前往各個居民小組實地查看情況,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干部。各組公共區域沉積垃圾、亂堆亂放由社區牽頭組長具體負責;居民房前屋后的三堆六亂問題,安排小組長入戶與群眾積極溝通,將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的建筑、生活垃圾及時清運,保持院落內外干凈整潔。
6、旱廁問題。我社區目前存在旱廁30座,其中集體2座,香菊炳林公司2座,私人26座,已改造水沖式廁所4座,拆除10座,大部分未改造旱廁屬于二組,牽涉到下水無處排放問題,目前二級電站下水管網正在鋪設,此項工程竣工之后立即進行改廁工作。
7、污水溝治理問題。此項問題也是社區環境治理的重點難點問題。涉及二組至二級電站段全長300多米,北新街(三組)至二級電站段全長100多米,無主排管道,二三組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只能由水溝排出,進入二級電站東側,此處又屬低洼地帶致使污水無法排出,雨天必水浸,晴天臭氣熏天,民眾怨聲載道。社區領導多次努力向有關部門反映,與相關部門協調,得到上級部門大力支持,已于5月23日正式開工改造,目前正在鋪設管道。
8、小吃城改造工程。為提升整體環境,為居民朋友創造良好干凈整潔的用餐環境,在社區領導的多方協調努力下,小吃城改造已于4月份正式開工,目前正在建設中。
9、開展衛生示范小區、衛生示范戶;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店的創建。根據上級要求,社區領導多次帶隊實地查看,確定擬創建衛生示范小區3個、衛生示范戶32戶、食品安全示范街1條(朝陽路路西)、示范店30家。
10、病媒生物孳生地消殺工作。為迎接省上病媒生物驗收工作,區上統一組織對轄區病媒生物孳生地進行消殺工作,協助消殺公司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殺,投放毒餌盒,對轄區食品經營(加工)門店發放粘鼠板、粘蠅板及粘蟑螂板。
三、創國衛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村中環境衛生還未達到目標。由于配備人員過少、垃圾清運車輛過小,垃圾不能及時轉運出去,申請配備的垃圾箱、垃圾桶一直未配備到位,無法設立固定垃圾投放點,造成垃圾隨處堆放影響環境。
2、村中“三堆六亂”問題。社區資金不足、基礎設施較差,群眾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現象嚴重,改造力度比較大、比較困難。已安排小組長入戶與群眾溝通,部分群眾表示愿意規整但無處存放,部分群眾表示愿意將廢棄物清理,但因清理過程會產生費用,居民不愿自己承擔。
3、老舊小區治理問題。無物業、無專人管理,院內無綠化,部分綠化空地被居民用來種植蔬菜、養殖花草,部分小區仍存在垃圾通道未封堵問題。
4、“六小”行業治理難度大。在督查過程中發現仍有商戶使用燃煤、明鍋亮灶、占道經營等現象,社區屬于最基層的組織,無執法權力,在與六小行業創衛對接中,治理難度大,多次去門店督促整改,收效甚微,希望執法部門進行執法,加快六小行業整治進度。
三、下一階段工作計劃
1、繼續利用會議、專欄、標語等各種形式,加強創衛宣傳,提高居民創衛知曉率,參與率。
2、加強對新增暴露垃圾、牛皮癬、衛生死角等整治,切實改善公共環境衛生。
3、繼續發動社區居民廣泛參與,真正形成全民動手,共同營造良好的公共衛生環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加大環境治理和保護生態力度”的戰略決策,按照省、市、縣經濟工作及城鎮化工作會議“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工作部署,堅持依法治理、持續治理和常態管理,深入開展污染防治、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努力開創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新局面,為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實現“兩個跨越”,圓滿完成“十二五”環保規劃目標奠定基礎,提供保障。
二、工作內容
(一)加強對大氣污染防治的力度。加強重點行業、區域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減排,綜合治理揚塵超標、機動車尾氣排放、秸稈等農作廢棄物露天焚燒,重點開展城市PM10檢測并加大治理力度。縣城區大氣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在2013年基礎上下降5%,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5%以上。
(二)強化飲用水源環境安全監管。對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含建制鄉鎮)的環境違法問題進行集中督促檢查。重點督促檢查六個方面:是否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保護區是否設立地理界標和警示標志;保護區內是否設置排污口;一級保護區是否有新改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是否有從事網箱養殖、旅游、游泳、垂釣或其他有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二級保護區內是否有新改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飲用水源保護應急預案和各項措施是否落實。
(三)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的監管。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進行嚴格監管,按照《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畜禽養殖場(小區)環境監察工作指南》和縣政府《關于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推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對規模化畜禽養殖生產設施與畜禽糞便綜合利用、污染防治設施“三同時”執行情況進行監察;對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和畜禽糞便儲存利用場地進行監察;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排污申報登記情況監察。配合縣畜牧局開展督促檢查,依法查處規模化畜禽養殖業的各種環境違法行為,對存在問題的養殖場要督促落實整改。治理畜禽規模養殖場5家、畜禽養殖專業戶18家。
(四)持續推進流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建設項目。在5個鄉鎮的35個村莊實施郪江流域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第二批項目。預計投資4000萬元,對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散養畜禽污染進行治理。
(五)加強污水處理廠運營監管。檢查城市污水收集設施(管網、溝渠等)是否達到要求,有無分流、漏滲、破損現象;督促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污泥按規定處理,按規定進行排污申報。
(六)規范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檢查垃圾收集、處理是否符合《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指導意見》要求,重點監督檢查:生活垃圾運輸有無拋、灑、滴、漏、吊掛現象;河邊、路上、屋前、田間有無零星垃圾堆放;垃圾收集(桶、池、房、站)是否規范;督促垃圾填埋場按規范處理生活垃圾,正常穩定運行滲濾液處理設施,按規定進行排污申報。
(七)深入推進“環境保護三下鄉”活動。加快農村環境宣傳、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工作。開展農村環境質量試點監測、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表水環境、空氣環境、聲環境進行監測,對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環境違法問題加強督促檢查,加強鄉鎮污水處理廠、鄉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監管,加強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整治的監管,完善農村“八小”行業環境整治工作。積極開展農村環保宣傳教育工作,依托電視、報紙、宣傳手冊等多種形式加強環境宣傳報道工作,設置固定的環境保護宣傳欄,積極開展鄉鎮領導干部環境保護培訓工作。
(八)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社區、進機關活動。一是組織全局干部職工對城市管理責任街區進行大掃除,重點對“牛皮癬”等違規張貼的廣告進行清理,徹底清理街面衛生死角,營造干凈整潔的人居環境。二是開展環境衛生清潔行動,各股室、單位每周對辦公場所進行一次徹底掃除,全面清掃衛生死角。切實做好辦公區域的清潔掃除和保持工作。三是開展城鄉交通環境整治行動。組織單位駕車人員學習交通法規,規范駕駛,文明駕駛。確保節假日期間安全暢通,城鄉交通秩序井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任務重、范圍廣。各股室、單位高度重視,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與工作時限,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的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績
(一)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城鄉低保本著應保盡保的原則抓好落實,街道轄區總人口為25526人,其中城市人口為11610人,農村13916人。
1、認真落實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對我轄區的城鄉低保進行全面重新核查,重新登記,重新申報,及時較好地完成低保核查任務。
2、我辦現有城市低保226戶610人(最高月每人補助260元,最低為105元),全年發放低保金1063860元,低保覆蓋率為5.25%(城市低保指標2.6%)。
3、農村低保對象197戶433人,其中五保戶47戶49人(月發放保障金每人160元),其他低保對象150戶384人(最高月每人補助160元,最低為70元),計全年發放低保金370920元,低保覆蓋率為3.12%(農村指標1.55%)。
城鄉低保符合計生戶158人,殘疾人465人(其中重度殘疾人108人)。
上述費款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已全面實行社會化發放,直接由銀行到保障對象帳號。我們在做好城鄉低保工作中,注重計生戶、殘疾人等對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入保。
(二)做好“雙擁”落實工作。
1、做好優撫金兌現工作,保障社會政治穩定。
全年,共發放優撫定補經費218950元,享受對象43人。并做好特困戶重點優撫對象優先列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享受雙重保障(下黃村在鄉老復退軍人林和夫在月享受定補基礎上每月發放160元)。
2、今年“八一”建軍節,舉行軍民聯歡晚會,街道主要領導率分管領導等人員深入駐地部隊開展“雙擁軍民”共建工作,撥給部隊節日慰問金3.5萬元,今年以來共撥出6.5萬元支援部隊建設,幫助部隊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加強軍民團結。
(三)做好救災救濟工作。
今年發放特大自然災害救濟款5.6萬元(其中區民政局下撥4.6萬元),救濟貧困對象300多戶近860人;撥給殘疾人基金13000元。
(四)抓好殯葬改革工作。
1、加強宣傳力度,努力營造濃厚的殯改宣傳氛圍。
認真貫徹殯改有關“條例”和殯改規定,多次召開殯改專題會議,建立領導機構,制定工作責任書,上宣傳欄和墻報,利用“兩節”開展殯改宣傳月活動,定時不定時印發有關殯改的宣傳材料到各村(居)和有關單位,加強宣傳力度。今年1-12月份,出宣傳墻報12期,包片工作隊下鄉入戶分發和張貼宣傳標語計10000張,出動宣傳車3次,“兩節”期間懸掛橫幅標語16條,街道和各村(居)設立殯改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
2、狠抓整治工作,確保殯改工作順利推進。
充分發揮村、居民政委員、殯改信息員及群眾舉報作用(各村居、街道全面啟動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建立60歲以上老年、病弱和傷殘人員臺帳,采取事前報告、事中監督、事后跟蹤管理等監管措施。今年1-12月共火化143具。
五、依法推進村(居)“四個民主”建設。
1、普遍地實行村(居)財務公開,推進社區建設,強化社區功能,逐步提高以社區居民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的管理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
2、認真抓好基層班子組織建設,依法組織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六)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隊伍素質。
為了提高民政工作隊伍整體素質,除了積極參加辦事處集體組織的每周一次政治理論學習外,我們還堅持每月組織一次本部門全體人員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和民政職業道德建設規范以及政策法律法規等有關文件,以提高業務能力和理論水平,提高思想素質和整體素質。
(七)其他綜合工作。
1.扎實抓好下黃新農村社區建設,加快城市化建設進程。
2.認真做好各種來訪和有關業務知識的法律咨詢工作。
今年共接受有關婚姻法律和低保等咨詢36人次,低保等其他業務咨詢31人次。
3.努力完成年度民政雜志征訂任務,積極完成街道領導交辦的和上級部門的各項工作,并及時較好地完成。
二、存在問題
1、街道財政對救災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由于自然、歷史等方面的原因,我街道農村貧困面大、部份對貧困程度深,因災返貧現象嚴重。
2、由于片區改造和項目建設等原因,失地農民日益增加,農村低保急需擴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城管分隊重點工作的開展情況
(一)全面加強重點部位管控
***城管分隊自***年***月份以來,對***商圈周邊實行24小時監管,確保周邊環境整潔,無流動攤販,保障市民的出行通暢。
分隊加派人力、加大精力、投入財力,成立8人小組,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半全天候、錯時無縫隙管理,徹底解決馬杭興隆街的問題。
對***菜場周邊的問題,分隊特別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安排隊員定點定位值守,確保早晨6點半至晚上8點期間流動攤販無空子可鉆的機會。分隊在加大對***菜場周邊水果店的日常管理力度外,還不定時組織集中整治,嚴格管控店外出攤的違章行為。對于夜間店外出攤的行為分隊安排值班人員定點執勤,夏季將會是店外出攤的高峰期,近期,分隊已安排隊員發放《溫馨告知書》,及時將違章行為扼殺在搖籃中。
城管分隊與各社區聯手,每月定期開展街面市容環境整治工作,對轄區內的“五亂”問題進行全面的整治。至今,共出動隊伍***余次,出動隊員***余人配合各社區解決小區環境治理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題。分隊還將進一步形成合力攻堅的濃厚氛圍,下大力度,全方位推進轄區內“五亂”治理工作,為社區居民營造一個安靜、整潔的居住環境。
(二)切實有效遏制違章行為
***城管分隊隊員針對店外出攤的店面已發放《責令整改通知書》,嚴禁店外出攤行為。在整改期限內未整改到位的店面,分隊將予以行政處罰。至今為止,已開出《責令整改通知書》78份,行政處罰32家,有效的遏制了店外出攤的違章行為。
二、***城市長效管理存在問題:
(一)流動攤販問題
***商圈的流動攤販一直是***轄區內的重點問題。近年來,***周邊流動攤販與城管隊員長期進行“游擊戰”,“鉆空子”想盡辦法擺攤設點。
***菜場周邊未規劃建設停車場,客觀存在停車難的問題,市民買菜購物時往往人流量集中,許多市民為圖方便隨意停車,而菜場市管委和城管隊員人手有限,面對集中的人流來不及規范勸導。同時,菜場因人流量大,流動攤販違法經營利潤高,也吸引了部分外來人員擺放違章攤點,有些為了一己私利公然與執法人員對抗,阻礙執法。
相比中心城區,***集鎮周邊因其房租低廉,吸引了很多低收入外來群體入住,也吸引了大量流動攤販來此經營。
(二)占道經營問題
***菜場水果店、***路沿線夜排檔店外出攤情況較多,一直以來是***城管分隊一個“老大難”的問題。
占道經營難以治本,執法手段捉襟見肘。對于經營戶倚門出攤、逐步引發的占道經營,城管分隊大多采取突擊整治的辦法,治標易、治本難。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轄區內主要道路的兩側、***商圈、***菜場等重要地段依舊實行嚴格的定人、定崗、定時的管理,隨時處置違章行為,不讓違法者有可乘之機。
(二)***城管分隊將聯合各社區進行集中整治,確保流動攤販和店外出攤得到長效化管理。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農村環境“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按照區委“建新城、冠三、創示范”要求,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集中資金、整村推進、連片整治,解決我區重點流域和區域最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通過連片整治示范,在農村環保體制建設、政策機制創新、農村環保實用技術推廣等方面形成典型示范經驗,實現我區農村環境顯著改善。
二、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通過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工程建設,用1年左右時間建設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環境基礎設施、鎮環境監督與管理機構,完善農村環境監督與管理制度和機制,有效解決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飲用水源保護、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禽畜糞便等污染環境問題,使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穩步推進我區城鄉環境一體化。
(二)具體指標。根據《省財政廳省環保廳關于申報我省2012年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區的通知》(財建[2012]26號)等有關指標要求,從連片整治、清潔水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等五個方面確定示范區2鎮15村(社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指標體系,作為綜合整治成效評估指標,詳見表一。
三、整治范圍
以我區河和河流域沿岸村鎮為我區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區域。其中鎮包括社區、云蓋村、東塘村、五豐村、云友村、集賢村、金鳳村、軍營村、桐木村等9個村(社區);含浦鎮包括含村等6個村(社區),整治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農戶14007戶,總人口45850人。
四、整治內容
(一)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水源”工程,完善飲用水源保護設施和分散式飲用水源地截污設施,修建隔離欄2公里、拆除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5座、設置標志牌和宣傳牌90處、設置交通警示牌30處、修建排水溝1公里。
(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家園”工程,采用“戶分類、村收集、鎮中轉”的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置模式,進行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設施等建設,使示范區內農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按省環保廳要求,在整治范圍內增設2569個垃圾堆肥池,新增900套垃圾分類桶;新增14輛從村到鎮垃圾運輸車和16輛三輪收集車;補充15名保潔員。示范區2鎮各新建1座鎮垃圾中轉站,共計2座鎮垃圾中轉站,新配置2輛垃圾轉運車。
(三)農村生活污水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建設一批符合農村特點、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系統,使示范區內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處理,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污水達標排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整治范圍內共需建四池凈化系統4455套;示范區內公共場所主要是小學和村部,共需建四池凈化系統26套。
(四)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
通過實施“清潔田園”工程,通過修建沼氣池和利用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改造欄舍等,對養殖廢棄物做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對于20頭以下規模較小的養殖戶,采用戶用沼氣池及配套四格凈化池作為污染治理措施,共建803座沼氣池。對于存欄在20-500頭的養殖戶采用生物發酵床養殖技術對其豬舍進行改造,共改造豬舍面積17141平方米。
五、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一是全面動員。2012年11月上旬至11月底,召開全區農村連片綜合整治動員大會,全面部署整治工作下達目標責任書,明確整治完成時限及要求,確保整治工作按時按質完成。二是宣傳培訓。11月中旬至月底,由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統一組織,通過發放宣傳資料、集中培訓等方式進行宣傳和培訓。三是指導連片整治示范區所在鎮、村成立農村環保協會和農村環保合作社,引導村民自主參與連片環境綜合整治。
(二)開展專項整治。2012年12月——2012年4月,具體落實整治項目建設
1、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2012年12月至2012年1月,示范區所在鎮、村組織完成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項目,包括拆除飲用水水源地排污口、建設截污及隔離設施、設置標志牌、宣傳牌和交通警示牌。
2、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程。2012年12月上旬至月底,區政府統一采購生活垃圾分類和收轉運設備,包括垃圾分類桶、垃圾運輸車、三輪收集車和垃圾轉運車等,新建鎮垃圾中轉站。鎮、村組織實施新建垃圾堆肥池。
3、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和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由專業公司負責整治工作。2012年12月上旬,由領導小組負責統一招標,確定建設單位。12月中旬由中標單位制定項目設計方案,領導小組組織專家技術評審。2012年12月底至2012年4月由施工單位組織實施。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督促各施工單位與各行政村簽訂合同,與鎮上簽訂目標責任書,約定竣工時限,及時跟進,加強現場監督,保證建設項目按時按質完成。
(三)驗收總結(2012年4月——2012年6月)
按照《省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示范區成效驗收細則》對建設的整治項目逐個進行自查,對存在問題進行整改,確保整治項目質量,形成長效機制。準備驗收材料,迎接中央、省市的檢查驗收。
六、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
成立由區委副書記、區長任組長,區委常委、副區長立,副區長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環保局、區住房城鄉建設局、區水務局、區農業林業畜牧局、區環衛公司、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區愛衛辦、含浦鎮、鎮等單位行政正職為成員的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環保局,由區環保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日常工作。
(二)責任分工
實行區政府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統籌安排,區直部門抓點促面、督促檢查、協調指導,鎮政府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的工作模式。
示范區所在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整治工程具體負責,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實施方案編制,落實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并組織實施。
區發改局結合統籌城鄉工作,配合各部門整合資源,合力打造示范亮點。
區環保局負責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會同區財政局負責落實環保配套資金,負責制定全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指導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置、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業污染防治、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等工作;指導生態創建、環保組織建設、環保知識培訓和環保宣傳等工作。
區財政局牽頭落實區級配套資金,統籌中央和省市級配套資金的安排使用,加強資金監督管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參與項目管理和竣工驗收,財務報帳審核,及時、足額支付報賬資金。
區水務局指導推動“清潔水源”示范工程涉及農村飲水安全建設工程,負責對農村飲水安全建設片區的篩選、配套資金的落實和安排、實施方案編制的技術指導,負責示范工程建設過程的督促、協調和指導檢查。
區住房城鄉建設局指導推動“清潔家園”示范工程,負責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中轉站建設工作的質量監督。
區農業林業畜牧局指導推動“清潔田園”示范工程,負責做好畜禽養殖場(戶)退出和治理工作;推廣沼氣技術,做好沼氣池建設服務;做好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指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區環衛公司負責農村垃圾收集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指導,負責垃圾轉運處置和保潔員隊伍培訓等工作。
區城管綜合執法大隊負責對非法搭建的豬欄、豬舍等違章建筑開展執法行動。
區愛衛辦負責做好農村改水改廁工作,開展鄉村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對鄉村垃圾處理及村容村貌進行整治。
其他相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按照區政府的總體部署要求,協調配合,形成合力,確保相關政策的貫徹落實、整治任務的全面完成并達到連片整治的預期效果和目標要求。
(三)主要措施
1、加強領導,強化責任。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由區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統一領導,示范區所在鎮、含浦鎮人民政府負責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的組織落實,并把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納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為示范工作的組織實施提供各項保障條件;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負責做好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
2、健全隊伍,抓好落實。列入示范區所在的鎮、含浦鎮必須指定專人負責,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確保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程有專人管理、推動和落實。
3、科學規劃,認真實施。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科學制定整治規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細化工程項目,制訂工作方案,認真組織實施。
4、全力整合,保障資金。由區財政統一整合涉農資金,加大對示范區15個村環境建設投入,進一步保障示范區項目治理良好效果。
5、加強管理,監督考核。加強對項目進度、工程質量和項目經費等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兩鎮人民政府每月向區整治領導小組報告項目實施進展情況及相關問題困難,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對示范工程進展、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及時解決相關問題。
6、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邀請新聞媒體對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進展情況進行跟蹤報道,制作宣傳片,將農村環境整治前后的情況進行對比,廣泛宣傳農村環境整治的目的重大現實意義,推動當地百姓積極參與到整治工作中,動員全社會力量,為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關鍵詞:慶陽市;環境保護法;主要成效;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一、主要成效
自1989年《環境保護法》頒布實施以來,當地政府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在完善環境保護機制、加強環境法制宣傳、深化環境污染防治、強化環境執法監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成效有以下方面:
1、注重法律宣傳,環保理念深入人心。當地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堅持把宣傳《環境保護法》作為基礎工作來抓,以“6.5”世界環境日、“12.4”法制宣傳日和重大節慶日為契機,深入學校、社區、農村、油田和企事業單位,采取擺放宣傳展板、播放警示影片以及開展應急演練、知識講座、征文比賽、環保嘉年華志愿服務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開展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活動,營造良好社會輿論氛圍。
2、注重制度建設,監管體系日趨完善。當地政府始終把環境保護工作擺在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高度,納入全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修編和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內容,將污染減排、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考核指標分解到縣區及相關部門,層層簽訂責任書,實行目標管理考核,構筑起“縱向到基層、橫向到部門”的工作機制。
3、注重民生改善,生態建設穩步推進。以“讓群眾喝上放心水”為目標,全面完成12個縣級重點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界樁、界標、警戒牌和防護圍欄等工程建設,制定突發污染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加強了水質安全隱患排查和定期檢查監測,確保全市飲用水水質衛生達標;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實施為抓手,以廢舊農膜回收利用、農作物秸稈禁燒和禽畜養殖污染治理為重點,積極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4、注重自身建設,執法水平顯著提升。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縣(區)政府的重視下,當地市縣環保機構辦公經費、執法經費全部納入財政預算,辦公場地、硬件建設、編制設置、人員考錄、儀器購置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二、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1、存在問題
①資源開發污染問題突出。該市屬于資源型城市,石油產量連創新高,煤炭開發穩步推進,由此可能造成植被破壞,土壤、水源和大氣污染等問題。
②建設項目環評工作被動。存在個別職能部門及相關人員重規模輕環保、重投產輕效應的項目建設觀念,項目環評工作被后置、被擱置,甚至被忽視等現象。
③環保設施后續建設滯后。雖然縣(區)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相繼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就實際運行和長遠發展角度來看,污水處理廠后續配套資金缺乏,管網建設進展緩慢,污水收集功能欠缺,運行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工農業生產污水、居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的問題繼續存在。
④環境監察措施有待改進。企業生產經營中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運用,重金屬、有機物、化學品和放射性物質污染問題不斷涌現,對常規監測方法措施形成了新的挑戰,對環保執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且專業型人才緊缺,自動監測水平不高,鄉鎮環保機構空白,致使任意燃放煙花爆竹、隨意傾倒污水垃圾、高音廣播噪音擾民、建筑工地夜間施工、水源保護區企業違規生產等活動沒有完全杜絕。
2、對策建議
①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的水環境保護意識。應將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納入各級普法工作的重要內容,堅持“三個面向”(即面向黨政機關和各級領導,面向企業和社區,面向城市和廣大農村),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習宣傳教育活動。重點加大對各類資源開發企業的宣傳,強化企業守法意識,加大對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宣傳,確保當地各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及時掌握國家在環境保護領域的新動態。
②加大減排力度,為轉型跨越發展騰出環境容量。應嚴格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繼續深化國控污染源和市縣掛牌的工業企業污染專項整治活動,堅決淘汰落后產能,關閉嚴重污染企業,遏制部分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積極推廣低碳技術和高效節能技術,減少環境污染事故發生。
③加強監督檢查,保障石油煤炭等礦區環境安全。全面貫徹執行《甘肅省石油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繼續嚴格落實油田開發環保第一審批權,抓好油田固廢處置場建設,督促油田企業落實環保資金和措施,加快油區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步伐。
④加強環評審批,提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影響力。各級環保部門應進一步健全完善環評審批工作機制,積極與企業和項目主管部門銜接溝通,掌握申報項目的詳細情況,嚴把產業政策關、布局關、環境容量關和監督關,充分考慮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認真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⑤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環境保護工作的執法水平。市縣(區)環保部門應堅持強化業務學習、優化知識結構、量化監管任務、細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環境保護工作綜合能力。加強環境安全應急能力建設,完善應急預案,配齊應急設備,增強突發污染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環境信息公開工作制度,確保公眾知情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參考文獻
[1]環境保護類相關法律法規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