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生演講材料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是閱讀量少。教學大綱要求高中生課外閱讀不少于300萬字,要求高一學生課外閱讀不少于80萬字。而我們農村高中生閱讀量遠遠達不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文學作品閱讀量僅占閱讀總量的12.5%。曾經激勵過幾代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只有5人讀過。我國古典名著的“待遇”也不佳,讀過四大名著的學生不到3/1,而完全沒讀過的竟占65.6%。
二是閱讀面極其狹窄。從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村高中生常讀的課外書中,有很多是學習輔導書和參考書,也有面對中學生發行的有利于應付考試、提高臨場成績的報紙期刊,還有一部分是以消遣為主的課外書籍。
三是閱讀效率偏低。閱讀時目標不明,思考不深,懶于追因、質疑,更懶于筆摘手抄。大多數學生課外閱讀都處于僅憑興趣選擇的較隨意狀態,缺少對閱讀意義的真正了解和思考。有近半數的學生對名著只是隨手翻翻,了解一下情節而已,真正能做到精讀的很少,還有很多學生不看原著,只看改編后的影視劇。影視劇雖然形象直觀,但畢竟與原著不同,不看原著,就培養不出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至于做讀書筆記,有近38%的學生不會做,即使做也大多停留在摘抄佳詞麗句的淺層次上,寫感受和評點的很少,做分類卡片的沒有。
以上調查雖只在本校進行,但調查結果還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校是一所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普通高中,農村學生所占比重較大。這些孩子能上學讀書已經很不容易,根本沒錢買課外書。近年來農村高中生出現閱讀量減少、閱讀情趣與品味趨向娛樂化、淺層化的傾向,這種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因為“閱讀退化現象不僅危及青少年智力、品德與人文素質的發展,而且導致社會精神文明和整個民族基礎文化素質的退化”。
針對當前高中生在課外閱讀上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校實際,在廣泛查閱資料、深入思考的基礎上,筆者采取了以下對策來改變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現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一是激發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在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前,首先要千方百計地采用各種手段燃起學生的讀書愿望。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學習上產生極大的偷快和積極情感。筆者利用課前三分鐘安排學生輪流進行名著介紹和鑒賞,讀到什么好文章也及時推薦給學生,這樣就引起學生“一讀為快”的欲望,也讓這種良好的讀書氣氛在廣泛而不間斷的讀書交流中日漸濃厚。
二是保障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我們以新課程為標準,以《高中新課程學生讀本》為基本閱讀材料,積極提倡中學生課外閱讀經典名著;根據年齡階段不同,循序漸進推薦閱讀書目;課外閱讀注意與課文的學習相結合,并注意了題材和體裁的廣泛性和形式的多樣性。
三是掌握科學有效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指導學生學會看目錄提要,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閱讀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精讀、略讀和速讀。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關鍵,我們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動筆。培養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培養整理知識的習慣。
四是提高教師指導閱讀的水平。明確課外閱讀目標,制定課外閱讀計劃。教會學生瀏覽檢索和查閱工具書,能根據需要從書報、雜志、互聯網等搜集并處理有關信息材料。教師向學生介紹幾種常用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教會學生摘抄、剪裁、編寫讀書卡、編寫讀書提綱等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7-350-01
在傳統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中,高中生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難以發揮高中生的主觀能力性,導致高中生對學習英語不感興趣,高中英語教學效率比較低下。高中英語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強調了高中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有利于發揮高中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高中生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進行分析。
一、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中的作用
語言是人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是人和人之間進行信息傳遞、情感表達和社會交往的重要載體,語言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英語教學與生活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主要是通過讓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知識,進而使學生豐富知識、拓展視野和提高素質等,培養學生良好的交際、實踐與創新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為高中生學習英語奠定扎實的實踐基礎。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中的應用
1、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室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準備高中英語的教學材料、進行英語教學設計和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都應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實際需要和個體發展目標[2]。此外教師還需緊密結合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生活化背景,營造活躍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生活化的英語教學課堂,能夠使學生從輕松的生活體驗里獲得英語知識。例如,在Unit4 Holidays and festivals的學習中,教師可播放與節假日相關的音頻及視頻,甚至可以在教室里放置假日物品,讓整個課堂教學充滿節日氛圍,以增加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高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2、展開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高中英語新課改使英語教學內容日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踐,其中包含網絡、旅游和音樂等話題,增強了英語教學內容的感染力,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師應注重展開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內容,激發高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促進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例如,在學習Unit1 Travelling around China這一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生敘述自己的旅游經歷并將其印象最深的旅行經歷寫成英語短文。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
3、應用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語言環境不僅能直接影響高中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反映生活實踐中學生英語的應用能力[3]。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英語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高中生英語的表達能力。
首先,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應多引用英語諺語或名人名言進行教學,這樣能夠豐富高中生英語知識,并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如“Do one thing at a time,and do well.Keep on going never give up I can because I think I can.”其次,教師可根據高中生英語的學習能力,每月定期要求閱讀英語文章并積累英語詞匯。如閱讀文章Notre Dame de Paris,Gone with the Wind,Jane Eyre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和英語閱讀能力。再者,教師可要求學生輪流用英語進行每天的值日報告,為高中生創造英語口語的訓練機會。
4、組織生活化的教學活動
教師在組織高中英語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時,需聯系高中生的實際生活。讓高中生能夠在高中英語的教學活動里體驗生活,并積極融入到英語學習實踐活動中。如教師可組織英語競賽,內容可包括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和英語廣播比賽等,這樣不僅為高中生提供了英語學習的實踐平臺,還能激發高中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有效地提高了高中生英語口語的表達能力。
三、結束語
著名教育學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我國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提倡“生活化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高中英語教學在英語全球化的背景下被越來越重視。教師在進行高中英語教學時,應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改變枯燥的教學模式,將生活化的英語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到英語教學中。以貼近生活和現實的教學策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教學效率。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將英語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使學生敢于開口說英語,提高高中生英語的表達和應用能力,從而促進了高中英語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寶麗.關于高中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14,37(12):46.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要求:生物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重新進行角色定位,使教師逐步轉變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開發者,并真正實現教學行為的轉變。高中生物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通過對本校學生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充分利用當地和本學校的課程資源,根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而開發的多樣性的課程。目前,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情況如何呢?
1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內容和特點分析
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是指依據生物新課程標準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生物新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可以把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認為是學校在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編制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高中生物教材以及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學生素質的各種資源。總之,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多種多樣,既有來自于自然界的,也有來自社會的;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既有校內的,也有校外的;既有人力的,也有物力的;既有文字的和實物的,也有活動的和信息化的,等等。
生物知識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知識體系,高中生物教材內容有其時間、地域的局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與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時間差。所以,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應結合教學實際,把握其特點:以教師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要能夠支持學生的探究活動,要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要能喚起思維的積極活動;多進行學科知識的整合和重新利用,多反映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與滲透,多注重生物與社會、生活、技術等方面的聯系。
2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意義
開展校本課程和開發課程資源是當前課程改革的兩個主要問題,而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恰好處于兩者的交叉點,這使得研究和開發活動具有更強的現實意義,也更具有理論價值。脫離了傳統課程開發的巢穴,使校本課程開發擴展到課程資源的視野上,能夠呼應研究性學習課程、選修課程、勞動技術課程、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等新興課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同時,高中生物學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更使得高中生物學科分量提升,有利于高中生物學科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提升和學生在高考中的分數的穩固,為21世紀的生物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3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
全面、優質的生物課程資源是保證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結合生物新課程的具體實施特點,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3.1善于從學生群體中獲取生物課程資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中,會產生很多直接或間接的課程資源,其中可能有顯性的課程資源,也不乏隱性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群體中獲取教學資源,并對這種課程資源加以處理,應用于教學的改進和教學的反思,這是校本課程資源的一種比較常見的來源。
3.2善于從教師群體中獲取生物課程資源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組織者,是其他課程資源發揮作用的關鍵,教師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所以,對每個教師來說,要根據自己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做到人盡其才,形成與眾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要學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方法,多做課程資源的開發,成為不斷成長進步的新型教師。
3.3充分利用校內、校外生物課程資源
在各種課程資源中,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是首位的。就本校課程資源而言,學校應當充分利用生物學實驗室及相應儀器設備,明確校園中的生物也是應當充分利用的課程資源,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建設生物園,多開展生物興趣活動課。從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目標出發,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向社會,進行調查研究,觀察社區中的動植物。請有關專家來校演講、座談等,是利用校外生物課程資源的主要方式。
3.4借助媒體、網絡等手段獲取生物課程資源
各種媒體及網絡上關于生物科學發展的信息很多,如關于環境問題、生物多樣性問題、營養和保健問題等方面的報道。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媒體及網絡生物課程資源,作為學生課堂討論的素材。其時效性強,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在利用媒體資源時,教師應當注意信息源的可靠性和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提高學生信息評價的意識和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4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現狀
4.1學校對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管理不到位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需要學校和教師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傳統的教育評價與教學評價并沒有涉及這方面的指標。如果評價制度跟不上,就會影響學校與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積極性。因此,首要的任務便是建立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評價制度。有些學校存在著看似缺乏校本課程資源,實則是資源閑置的問題。由學校掌握較大自進行開發的校本課程,在開發和利用過程中面臨諸多難處。較突出的有:(1)學校的財政支持力量薄弱;(2)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與集體協作能力有待提高;(3)學校學生所面臨的升學考試壓力;(4)實際的教學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實踐的矛盾。要使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能夠順利進行,必須實施有效的管理,使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制度化、規范化、合理化和高效率。
4.2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沒有完全立足于知識、學生和社會
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核心內容就是要立足于生物學科知識本身。應該緊緊圍繞高中生物教材開發生物校本課程資源,包括對教材的篩選補充、順序的調整以及根據需要所選用的材料、所制的教具、課件,等等。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首先必須熟讀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找出與教材相關的因素。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利用自己的獨創性開發相關的校本課程資源。唯有這樣,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要以學生發展為導向。學生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教學實踐中有大量的、豐富的課程資源需要圍繞學生來開發。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每一個學生表現出的與眾不同都可以看成是寶貴的課程資源,教師要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此外,學校要從自身實際和內在發展機制出發,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積極發展富有個性的學校文化,創建辦學特色,不斷提升整體辦學水平。同時,從教育的目標、存在及發展的客觀依據上看,社會是高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社會這一巨大資源在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開發中尤為重要。社會活動、熱點問題、世間萬象等,無不對新課程的興起、發展、評價等起到直接的促進與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校本課程資源的成功開發和有效利用,需要以教師為主體,立足于知識、學生和社會,在新課改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充分利用一切校內、校外資源,才能夠開發好,進而利用好。高中生物校本課程開發,是高中生物教師面臨的機遇。我們要不斷樹立新課程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提高自身生物科學素養和技術素養,主動參與到新課程的學習、實施和建設中來。
參考文獻:
[1]徐作英,編著.生物學校本課程論與教學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2]李煥嶺,杜宏靜.新課改背景下校本課程資源管理研究[J]. 當代教育論壇,2008,(10).
關鍵詞: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管理 存在問題 必要性 策略
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堂閱讀教學而言,既包括與課內教學相結合的課外閱讀教學,又包括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前者是指運用真實任務教學方法,整合英語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使課外閱讀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后者是指運用教材以外的材料,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即自我發起,自我體驗,自我評估和自我豐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主體全面參與的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補充與延伸,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管理,顧名思義,就是指對高中學生課外閱讀進行的管理。高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按照課外閱讀的特點和規律,對高中學生課外閱讀進行高效率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激勵,不斷進行資源的配置和協調,從而使高中學生課外閱讀過程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產生最佳的效果。
一、當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無序性。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無序而缺乏生機。盡管自20世紀80年代后期針對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就被有關學者作為現代教育的目標提了出來,后繼而成為我國的教育方針,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素質教育依然受到排擠。除了一些為了提高閱讀應試技能的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題以外,面對高考的壓力,強調教材、詞匯、語法學習,而忽視了英語課外閱讀。高中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量有限、可選閱讀材料也很有限。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基本處于一種“放羊式”、放任自流的狀態。所謂英語課外閱讀管理也處于一種真空狀態,管理成為空談。由于課外閱讀時間、空間的有限性,教師對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缺乏管理和指導使得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的興趣更加低下。
(二)功利性。
為了追求高升學率,學生在所進行的很有限的英語課外閱讀也被烙上了強烈的功利化色彩。課外閱讀是個人出自內在需要并能自主選擇的閱讀,旨在滿足個人的求知欲望和精神需要。但受應試教育的慣性影響,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將英語課外閱讀的目的定位于服務考試,課外閱讀以學習輔導類書籍為主,學生閱讀面狹窄而單一。課外閱讀退化為考試的附庸。有些教師一再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嚴重壓抑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得課外閱讀成為學生沉重的精神負擔,課外閱讀也演變為學生的課業負擔。
(三)缺乏保障和方法引領。
現行江蘇高考方案規定語、數、外三門總分為480分,而英語科目的總分120分,僅占四分之一。受功利性的影響,英語往往被邊緣化,學生有限的課余時間分配給英語學科的時間少之又少。又加有些學校圖書室的藏書不夠豐富,圖書更新較慢,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數量很有限,根本無法滿足他們課外閱讀的需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比較重視課內教學,而對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指導不力,使課外閱讀純粹處于一種“放羊式”狀態。
二、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的必要性
英語課外閱讀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廣大英語教師要意識到改善現有英語課外閱讀現狀,加強對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是英語大綱和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提高英語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除教材以外,高中生英語閱讀量六級23萬詞以上,八級應達到30萬詞以上,九級累計要達到36萬詞以上。”“應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在進一步發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同時,要“優化英語學習方式,使他們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有利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媒體和信息資源,拓寬學習渠道,形成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和風格”。因此,對高中生進行相應的閱讀管理,倡導開展廣泛的英語課外閱讀,是新課標的要求。學生通過進行廣泛的英語閱讀,不僅能增加閱讀詞匯量,獲取語言技能,而且通過不斷與文本進行對話,能豐富思維,提高英語綜合素質,同時也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對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增長知識的重要保證。
學習英語,就是要掌握并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等交際活動。在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由于聽、說、寫的機會相對較少,讀就顯得尤為重要。盡管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課文是最重要的語言素材,但是教科書上的閱讀文章篇目畢竟是有限的,不利于學生學習的融會貫通和知識的鞏固、掌握。作為教材閱讀教學的繼續和延伸,英語外閱讀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有計劃地對高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促使學生進行廣泛、大量的英語閱讀,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這必將會進一步激發其英語閱讀的興趣,有力地增強進行英語閱讀的動機。
(三)對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高中生智能全面發展的要求。
進行英語課外閱讀不僅能使英語學習者增長知識,提高興趣,而且能促進其抽象概括、歸納綜合、邏輯思維、理解記憶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提高的能力,為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對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管理,有助于創設豐富燦爛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受到良好校園文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通過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文章篇章結構、長、難句分析的能力,解決背景知識匱乏的問題,逐步培養起依據上下文進行預測、驗證、確定等邏輯推理能力,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增強。而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又能促進其口語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腹有詩書氣自華。學生通過閱讀大量文本,與文本對話,有助于促進其知、情、意、行的發展,而在閱讀過程中所進行的自主選擇、自主監控、自主評價等活動有助于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總而言之,對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促進其智能發展。
(四)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也是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全面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保障。
一方面,通過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的管理,可以為學生進行廣泛的英語課外閱讀提供輿論支持甚至政策傾斜,從閱讀時間、閱讀材料的提供、選擇等方面提供保障。通過挖掘地方閱讀材料,開設地方課程、英美文化選修課程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搭建平臺。另一方面,英語教師乃至校級領導對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視和管理會極大程度地引起學生對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視,促進良好英語閱讀氛圍的形成,推動學生積極廣泛地開展英語課外閱讀,并進而以課外閱讀促進課內閱讀,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增強學校的競爭力。
三、對高中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那么,如何對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進行管理,促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后時間里最大限度地實現英語課外閱的高效性?第一,全校上下要統一思想,端正對英語課外閱讀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而需求是動機產生的前提。只有師生認識到實現英語課外閱讀的必要性,才會產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需要和動機,這是實現高效英語課外閱讀的前提。第二,要教給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有關策略和技巧,使學生養成分析文章篇章結構和長、難句結構分析、關注邏輯關系的習慣,培養學生預測的能力,依據上下文進行猜測、推理、判斷的能力,并依據閱讀材料,靈活使用各種閱讀策略,使學生真正做到讀有所得。第三,要傳授給學生閱讀的自我計劃、自我監控、自我評估等方法,從而不斷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第四,合理推薦閱讀材料。根據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和語言學家克拉申的“輸入假設”,應該選擇難度最接近或稍稍超出學生當前英語水平的課外讀物。因此,材料選擇時要注重閱讀材料的難易度以及與課文內容的相關性,以彌補教材的不足,進而實現課內外知識的連接與拓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選擇有趣的故事、寓言、人物傳記、科幻短篇、外國民俗風情及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關的材料等,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五,要努力營造閱讀氛圍。通過校園英語文化建設、校圖書館、班級圖書角等的創建為學生開展廣泛的英語課外閱讀創造條件。通過開展讀書匯報、好書推薦會、英語沙龍、演講比賽、朗誦比賽等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創辦英文校刊、英文班報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樹立學生閱讀的信心,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激起學生進行進一步閱讀的欲望,形成良性循環。
總而言之,如何在有限的課后時間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應是廣大教育者,尤其是廣大英語教師長期實踐、不斷探索的研究課題之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第1版.
關鍵詞生物教學新課導入技巧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背景:2011年10月18日,華鎣市教育局教科室在華鎣市雙河二中舉行了初中生物教學競賽,其課題是《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作為評委,筆者聆聽了6位參賽教師的課堂教學。6位教師對教學課題的導入引起了我的思索。6位教師教學課題的導入如下。
教師A體會到自己第1次到一所新學校來上課有點緊張,通過觀察學生,學生也有些緊張,采用教師和學生共同做深呼吸的方式,通過人的呼吸導入到新課――綠色植物的呼吸。
教師B讓學生觀看動畫“小女孩下地窯”。在學生觀察動畫時,教師提出思考問題:“小女孩下地窯,她為什么會暈倒?”在師生思考分析討論的過程中導入新課。
教師C是與學生共同體驗屏住呼吸后,讓學生自己談屏氣的感受導入新課。
教師D是與學生一起做游戲,教師說詩詞,學生說生物具有的特征導入新課。
教師E也是與學生共同做一個游戲――看誰屏氣的時間長,通過人的呼吸聯系到綠色植物的呼吸導入新課。
教師F通過給學生擺故事“晚上,李爺爺與花一起睡覺。” 通過提問 “李爺爺這樣做好不好?”導入新課。
思考:本次參賽6位老師有5位老師通過人的呼吸,聯想到綠色植物的呼吸而導入新課,但他們導入的技巧,創設的情境不同,達到的效果不同。教師A、C、F主要是通過師生互動做深呼吸或屏住呼吸,通過學生親身感受導入新課。教師B是通過動畫,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思考引入新課。教師F是通過擺故事,讓學生思考判斷導入新課。筆者認為教師B的導入方法較好,給人一種新奇的感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導入新的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值得思考和研究。
對策:新課的導入是指課題開頭或某個教學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的方式。導課的作用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明確學習目的和要求,激發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為整個教學過程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師如何進行新課的導入,才能達到上述目的呢?
1 新課導入的基本要求
一是相關。學科知識與生活相關。高中新課程選修模塊《生物技術實踐》和《生物科學與社會》與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如高中生物選修一中的“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果膠酶在果汁生產中的應用”,“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等,這些內容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高中生物選修模塊中設計的學習課題,就是為了解決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遇到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課題。上述多位教師導課也是選擇與生活相關的知識材料作為導入內容的。生物學科知識應注意學科間的聯系。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提到,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各門學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生物學與數學、技術科學、信息科學相互作用共同發展。教師導課時應多考慮學科之間的聯系,采用不同的呈現形式,來豐富我們的導課內容。導課內容要與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相關。不能用深奧的內容來導入,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但起不到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有可能適得其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課內容應與教學內容相關,通過導課,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
二是有趣。美國必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地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例如,在學習“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時,先讓學生親自做“膝跳反射”活動,再來思考和討論反射弧的基本結構,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具有趣味性的導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趣的知識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最大的學習激情,投入最大的學習動力。應酬學上有一條原則是:先適合別人的需求而達到自己的需求。師生間的教學活動,實際上也是人際關系的直接交往,教師應盡量迎合學生的興趣。
三是簡潔。形象簡潔的語言聽眾容易理解。如某教師在講什么是條件反射時,給學生講了一個典故:三國時的曹操,對口渴的士兵說“前面有梅林,可以摘梅子吃”,士兵聽了口水直流,加快了行軍速度。聽課的學生也直咽口水,教師乘機導入到什么是條件反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語言過多,往往會讓學生產生聽覺疲勞,甚至讓人極度反感,反而達不到說服的目的。有這樣一個事例,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教堂里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的演講非常精彩,自己深受感動,準備捐出身上所有的錢。十分鐘后,牧師還沒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打算只捐些零錢;又過了十分鐘,牧師還一直繼續著他的演講,唾沫橫飛。他厭惡之至,立即改變初衷,決定一分錢也不捐贈。在牧師終于結束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于氣憤,不僅分文未捐,還從盤子里拿走了兩元錢。 在心理學上,這種由于人的機體受到刺激過多、過強或持續時間過長,而引發的心理不耐煩或逆反心理的現象,就是“超限效應”。教師在導課的時候,引用的材料是為了說明問題,所以導課材料必須緊扣主題,不能信口開河,夸夸其談,占用大量時間,影響正課主題。
四是多變。同一位教師,對于不同的課題,應采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對于相同的課題,選擇最適合的導入方法,這就是因材施教。前面幾位教師在教學的導入時,就采用了不同的導入方法,使得生物課堂生動靈活,富有新意。
2 新課導入的基本方法
2.1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每節新課開始一般設計有“問題探討”,師生通過對“問題探討”的思考和討論,引入所學內容。如學習“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一課時,設計有問題探討“足球比賽”,討論“隊員之間是如何傳遞信息的?隊員通過眼、耳獲得信息后,自身是如何處理信息并迅速作出反應的?隊員要有良好的表現,身體的各個器官同樣需要協調配合,這又是如何實現?”又如在學習“染色體變異”時,出示“無籽西瓜”圖片,教師提問“你知道無籽西瓜是怎樣形成的嗎”,引導學生討論“你的推測是什么”。通過問題的探討,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動機,激發學生思考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2 通過“資料分析”導入
如高中生物“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統受損的關系”就是通過資料分析導入的。通過資料中圖形曲線的分析,來找出艾滋病死因與免疫系統受損之間的關聯。通過資料“器官移植面臨的問題”的分析,學生可以了解到現今器官移植所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資料分析,加強知識與生活的聯系,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和社會責任感。
2.3 通過“實驗探究”導入
高中生物教學內容中設計了很多的實驗,通過生物實驗引入課題,探究生命活動規律非常重要。如在教學“種群的特征”時,通過“模擬草地”估算這塊草地蒲公英的數量。通過實驗驗證知識,探究新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
2.4 通過“建構模型”導入
如學習血糖平衡的調節時,建構“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學習“種群數量的變化”時,建構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通過模型的建構,形象、具體地揭示生物規律,為學生提供了解決、分析問題的手段和方法。
2.5 通過“技能訓練”導入
如學習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時,讓學生繪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來認識有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
2.6 通過“問題啟發”導入
如在學習“反饋調節”概念之后,提問“你還能舉出日常生活中一兩個反饋調節的實例嗎”從而引入到“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這一課題。通過設計有關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7 通過比較分析導入
一是圖片的比較,如基因突變實例“正常紅細胞和鐮刀型紅細胞”比較,染色體數目的變異采用“染色體數目加倍后的草莓和野生狀態下的草莓”比較。二是列表比較,如講基因文庫時列表比較基因組文庫與cDNA文庫的異同等。
新課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如復習、提問、討論、游戲、作業等導入,無論哪種導入都應根據課題內容需要來運用。
3 掌握新課導入的技巧
3.1 把握導入時機
導入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在每節課開始上課時,每個教學環節開始時,需要導入的,教師應該把握時機,精心組織導入內容,在不需要教師導入的就不要導入。如學生在學習生物科學史時,應該把時間充分留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活動體會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和體驗科學家的探究歷程,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在學生進行生物科學探究活動時,教師應讓學生思考,相辦法解決探究的問題,而不是引導學生得出簡單的結論。教師應時時把握導入的時機,靈活運用導入方法為教學需要服務。
3.2 精選導入內容
導入是為了完成后面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服務的,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講“DNA的復制”時,教材引用手工刻制的“北京奧運會會徽”如何復制成兩個印章,一個送交國際奧委會,一個留在中國,來導入新課就非常貼切。教師所選導課內容應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因材施教,巧妙導入。既要做到導入有新穎性、趣味性,又要有針對性。
3.3 錘煉導入語言
一、交流共享法
英語課程標準規定,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大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因此,教師應采用靈活多變的方式,抓住恰當的時機幫助學生積累文化知識。英語中不乏很多名言、諺語、俗語、成語,它們語言精練地道,又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很好的獲取文化知識的素材。教師可以先布置學生課前準備,然后讓學生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將準備的語句寫在黑板上,并進行簡單的介紹;也可利用Daily Report的形式,讓學生介紹有關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知識、典故或傳說等。
二、閱讀積累法
文化知識的了解和積累離不開閱讀。閱讀是幫助學生體會和感悟所讀材料中的文化內涵的一個重要且有效的途徑。閱讀積累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有目的和有意識地閱讀與文化知識密切相關的讀物。例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一些適合高中生閱讀的英語文章、英文報刊、原版或改編的英文名著和文學作品等。通過課外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擴大詞匯量,而且能夠了解某些詞匯形成的特定文化背景,了解其蘊含的文化內涵。例如:“His income comes mainly from shylocking.”如果我們沒有讀過莎士比亞著名的戲劇《威尼斯商人》,我們就不知道Shylock是戲劇中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貪婪奸詐的放高利貸者;相反,如果我們平時有一定的閱讀積累,就可以理解句中的shylocking的含義是“放高利貸”。
三、課堂融入法
江蘇牛津譯林版教材不乏很多和文化相關的閱讀材料,模塊6第3單元Understanding each other,模塊9第3單元The meaning of color以及第4單元Behind beliefs,都提供了很好的跨文化交際的話題。因此,教材中的相關資源是導入和學習西方文化,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所讀材料的內容,掌握相應的語言知識,更要結合語言教學向學生傳授所學語言國家社會文化等國情知識,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增強文化比較能力,提高文化素質,從而達到能夠得體地進行語言交際的目的。
四、視聽法
通過視聽學英語是頗受高中生青睞的一種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聽錄音、聽英語廣播以及觀看原版英文電影,向學生介紹和講解相關的文化知識,激發其學習英語的興趣。視聽材料中的圖片、影像和聲音也能生動直觀地輔助學生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領會相關的文化知識,并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現在網絡的普及更為英語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上網為學生搜集、篩選合適的視聽材料。在學生進行欣賞之前,教師應幫助學生激活或者建立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包括政治、歷史、文化和習俗等,從而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高欣賞水平,同時增加和提高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和素養。
五、課外活動法
一、當代高中生家庭責任意識的現狀分析
當今的中學生,都是改革開放后成長的,他們思想敏銳,勇于進取,對責任意識的理解有著一定的認識,表現出青年學子強烈的家庭、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社會上涌現出一批具有強烈家庭責任意識的優秀學生。比如全國各地評選的美德少年、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范中的學生代表。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孟佩杰,她孝女當家,照顧癱瘓在床的養母12年,為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照顧養母飲食起居。但同時我們發現仍然存在許多令人憂慮的問題。
以下是我對泰州實驗中學新入學的高一學生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
1.你能記住父母的生日嗎?你父母過生日時,你是怎樣做的?
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76%學生從未給父母祝賀過生日。
2.你在家里經常從事家務勞動嗎?假如你是住校生,在學校里的臟衣服是自己洗還是拎回家讓父母洗?
能在家里經常從事家務勞動的中學生不到58%,住校生中約有17%的同學經常將換洗衣物拎回家由父母代勞。住校生中有近38%的同學不會獨自完成諸如洗衣、做飯等日常勞動。
3.你怎樣對待父母的嘮叨?
80%的學生嫌煩,不愿與父母交流溝通。
上述三組數據表明:高中生在家庭生活中責任意識淡薄。
二、教師培養學生家庭責任意識的策略
第一、開展感恩父母主題教育。
我校每周一都要進行升國旗活動,校領導曾在母親節來臨之時面向全體師生發表“感恩父母”主題演講。我利用星期五班會課曾讓學生觀看一段“感恩父母”演講視頻。演講者鄒越,紅色演講家,2010感恩勵志中國行十大公益人物之一。他的演講亢奮人心,引起了很多學生的共鳴。催人淚下的事例,生動感人的場面,無不震撼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很多學生特別是女同學并看并抹眼淚,我聽到有些學生在小聲討論,覺得對父母很愧疚,該為父母分擔。正如鄒越常說;“我們中國人并不缺少愛,只是含蓄的個性缺少了愛的表達,讓每個人都能盡情地釋放愛,促進社會和諧,是這個演講的最大愿望。”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
作為一名老師,教學是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因此應重視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而高中政治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政治教師對高中生家庭責任意識的培養負有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教師善于做“有心人”,善于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挖掘出家庭責任意識與教材結合點、切入點。以《經濟生活》部分教學內容為例,我在講授教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時利用多媒體顯示以下材料,讓學生討論小王和小李的消費心理各屬什么類型?你如何看待這種消費心理?
材料:國慶期間,小王和父母一起去逛商場,看到很多人在購買ANDI運動鞋,于是求父母花500元買了一雙(盡管自己已有幾雙運動鞋)。第二天,小王穿著新運動鞋和幾個同學在一起玩,大家很羨慕他。小李暗下決心要去買一雙比小王的更貴更特別的運動鞋,讓大家都羨慕自己。可自己只有300元錢,怎么辦呢?為了“面子”,小李下狠心向好朋友小明借了500元。來到商場,花了800元買了一雙左右顏色不一樣的運動鞋。然后印上自己崇拜的體育明星的肖像。出了商場,小李干脆把塑料包裝盒往路邊一扔,提著兩只鞋,一路高歌地回家。
學生在討論中總結出:小王的消費心理屬從眾心理,小李的消費心理屬攀比心理和求異心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作為一個花父母血汗錢的未成年人在消費時注意什么,學生討論后一致認為父母掙錢不容易,自己在購買必須商品時要考慮家庭實際收入、量力而行,養成勤儉節約行為習慣。
在講授“新時代的勞動者”時通過四個圖片:1.會見全國勞模;2.自主創業成功人士:阿里巴巴馬云;3.開網店的大學生;4.清潔工掃馬路。引出就業的意義,要尊重勞動者,在家庭里要尊重父母的勞動,理解體諒父母,多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家庭中履行子女應盡的義務。
在講授“投資理財的選擇”時最后布置學生嘗試制訂一項家庭投資的方案,對學生進行家庭理財教育,這樣一方面讓孩子了解家里的經濟情況,增加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另一方面可讓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學會對自己的未來進行規劃。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當代中學生喜歡獨立,求實精神大大增強,喜歡在實踐中明辯是非、善惡與美丑。學生的家庭責任意識,不是僅靠說教就能完成的,還要求教師通過開展多樣的實踐活動來訓練、強化、鞏固、提高和發展。
1.發動我班學生寫“一封家書”。
我班多數高中生是寄宿生,其中很多是“留守學生”,這些學生平常與家長聯系主要是通過打電話的方式,由于時間短,難得有心靈的溝通。而且學生多半是獨生子女,青春期的學生有逆反心理,有時候不愿意與父母進行語言溝通,通過筆頭交流,他們平時想對父母說而沒有說的話就很自然地流淌出來。”在活動中,我讓班上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對自己的日常消費情況進行記錄,結合學雜費等計算出一個高中生的培養成本,并讓每一位學生寫出算賬過程中的心得、感受,然后鼓勵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信,寫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現狀,可傾訴感情、宣泄煩惱,可提出問題,尋求支持與幫助。活動之后我與學生家長進行了交流反饋。張雪媽媽說,我們是含著眼淚看完女兒信的,她在信中提到自己過去不懂事,談到對父母的感恩問題,也說到了對家庭的責任、擔當以及對父母的疼愛和保護問題,深切感受到女兒懂事了,長大了,理解父母了。班干部也反映過去同學們見面談“歌壇動向”,現在見面談對父母許下的諾言,談要努力學習。
2.利用節日開展富有特色的活動。
在“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到來之際,我校為激發廣大同學的感恩之心,讓同學們在這些特別的日子里給父母親獻上一些關心和問候,特制作了以“感恩父母”為主體的宣傳展板兩塊。這兩塊展板圖文并茂。比如展出張雪同學“三八節”那天在家里如何幫助奶奶、媽媽做家務的照片,錢峰同學寫的《獻給媽媽的詩》等等。這些圖片和文章給人以視覺和心靈上的震撼。展板展出后許多同學駐足觀看,受到了良好的感恩教育。
在父母生日之際,號召學生為父母做上一張漂亮的賀卡,表達一份真情,送上一片孝心。
一、生物探究性教學的實施
(一)情景創設
教學情景是指運用生物活動的具體場景或提供必要學習資源,激起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要像導演給演員講解劇情那樣,利用生物標本、模型,實物、錄像等一切條件,利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某些生物現象,為學生創造感性境界,把要學習的生物學知識通過情景呈現給學生。造成學生認知結構與周圍環境的不平衡,引起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注意和興趣,使學生盡快進人學習角色。
(二)提出問題
在情景創設的基礎上適時導出探究的問題,讓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提出的問題要:1.抓住重點,突出主題;2.設置懸念,求異思維;3.循序漸進,由淺入深;4.科學合理,難易適度。
(三)自主探究
這是探究教學最積極、最活躍的環節。高中生物教師應掌握全局,因勢利導,循序善誘,引導和控制探究性教學的方向。
1.學生自主探究
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引導學生自主建構學習。可以利用教材設計的豐富的探究素材,如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實驗、技能訓練、探究等資料,使學生圍繞探究的問題多動手、多動腦、多發言、多記錄、多歸納,給予他們充分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機會和空間。如在“酶的本質”教學過程中課前可布置學生收集巴斯德、李比希、畢希納、薩姆納等科學家探索酶本質的過程及其相應的理論材料,并對此做出評價;在課堂上由學生簡述理論要點,組織自由演說、答辯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究中獲得體驗和知識。
2.小組合作探究
新課程強調生物課堂探究要取得成效,合作討論學習是不可忽視的。合作探究可采取以下做法:①劃分小組,根據目前學校班級學生人數多的情況,把同桌或前后坐學生分別組成合作小組;②結構合理,每小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應盡量均衡;③明確分工,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采取輪換制,如主持人、記錄人、發言人、補充人等由每個成員輪流擔任;④確定任務,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還應說明學習任務、目的、方法,標準和要求;⑤提供幫助,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監控學生的行為,及時提供幫助。
3.交流探究成果
在高中生物探究性教學過程中要在學生個人和小組探究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探究成果進行展示和交流,讓大家分享成果,共享智慧,實現共同進步和“全體發展”的理念。其主要形式有:①座談討論式,針對某個探究問題,組織學生暢談探究的收獲:體會和對知識的認知程度;②代表發言式,由各學習小組或班級推薦代表,歸納綜合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做法、成果和對知識的理解及共識程度,在全班發言交流;③專題研討式,教師根據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確定相關探究和交流的內容,讓學生圍繞某個課題,依據探究過程,進行專題討論或演講。不管采用上述那種方式,教師都要對學生的探究成果做出精到的點評,把探究的知識和過程條理化、系統化、理性化。
(四)效果評價
實行探究性教學必須具備與之相適應的評價辦法。評價時教師要對探究教學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把握時間講究簡潔,既搞好過程評價,也要注重結果評價。
二、探究性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作為探究性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實踐者,必須從教學的全局出發,精心籌劃、設計和組織教學的全過程,使探究性教學活動正常開展。
(二)要愛護學生創新的自尊心
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各抒己見,標新立異,不盲從、不唯師,不唯書,只唯實。不隨意批評或指責學生的設想,保護學生創新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三)要為學生探究性學習提供幫助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時提供理論、器材、環境上的支持。要特別關照學習較差的學生,防止學習好的學生控制課堂的現象。
(四)選擇適合探究的內容
新課程提倡探究性學習,但有些知識內容,由于各種原因,如具有較高的難度和受教學資源的限制。難于通過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去獲取。教師可以選擇生物學科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知識,設計探究性教學內容。
(五)靈活處理突發事件
在探究性教學中會經常遇到一些教學設計之外的情況,如學生提出怪異的問題,突發的質疑,意外的結論、實驗的失誤等等。教師要利用這些意外事件的價值,巧妙引導,把突發事件變成教學資源。
關鍵詞:高中英語 聽力 語音語調 閱讀 精聽 范聽 日常生活
一、聽力在高中英語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在英語學與教的過程中,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技能,"聽"一直以來穩居首位。教育心理學有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的日常交際活動中,寫作技能的應用大約占9%,閱讀為16%,口語為30%。聽力卻為45%;在全國絕大部分省市高中英語考試中,聽力測試分值高達20分。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也曾指出:"語言學習中頭等重要的是聽力理解,聽力訓練應放在首位。由此可見,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長期以來, 學生獲取信息的80%左右依賴視覺, 加之缺乏語言環境,英語基礎薄弱,聽力便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老大難。根據多年的英語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教授學生高效的聽力訓練方法著手,"授之以漁,方能事半而功倍"。
二、高效的聽力訓練方法
1.規范語音語調,教師現行
教師完美地道的語音語調會讓學生受益無窮,而學生自身準確的英語發音會使他們在聽力上面無往不利。但遺憾的是,長期的應試教育導致學生掌握的只能是所謂的"聾啞英語",長期以來,教師的"滿堂灌,滿堂轉"使學生練習讀和說英語的機會少之又少,結果很多單詞、習語和句型學生看的懂,卻讀不準,又或壓根不會讀。眾所周知,聽說好似一對"孿生兄弟",不會讀的單詞怎么可能聽懂呢?,因此,首先,教師要自己能用標準流利的英語授課,給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模仿地道的英語。其次,教師要解放自己,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多讀,多說。
2.廣泛閱讀,注重詞匯積累,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英語聽力題材豐富,體裁多變,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學生們平時對知識進行積累, 倘若聽力目標是想聽什么就能聽懂什么的話,閱讀起到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因為閱讀量的多少以及閱讀能力的好壞決定聽說能力的高低,大量長期的閱讀英文原著,能使高中生積累豐富的詞匯及背景知識。在海量閱讀過程中,首先,我們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一定要根據自身英語水平,選擇難易適中的讀物,這樣有選擇性的閱讀既能提高英語的分析能力,又能訓練自己的思維。同時盡量做到廣泛的分類閱讀,使題材和體裁趨于多樣化,避免單一的閱讀。其次,對于一些演講名篇和短小精悍的英文可以朗誦,因為聽說不分家,優秀的英語學習者通常有朗讀的好習慣。
3.選對聽力材料,精聽和泛聽相結合
英語閱讀可以分為"精讀"和"泛讀",同樣,英語聽力也可以分為"精聽"和"泛聽",筆者認為巧妙整合"精聽"和"泛聽",使其相輔相成,效果定會截然不同。
3.1 精聽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時代,想找聽力材料易如反掌,但是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材料并不容易。筆者認為高中的學生詞匯量,知識積累,社會閱歷都不夠豐富,故高一的新生可以把新概念英語1-2冊作為精聽材料,因為課文短小精悍,妙趣橫生,且簡單易懂。在精聽小短文等的時候,力求能夠聽懂英語單詞的弱讀(如 of,hot,take)、連讀(如not at all/ what are you doing?)、單音節單詞(如a,her,is);精聽可以采用聽懂后根據錄音默寫,邊聽邊復述或者聽后復讀。做精讀訓練時,不可貪多求快,一定要穩扎穩打。
3.2 泛聽
精聽的同時,泛聽也必不可少。泛聽有精聽得不到的東西,雖說泛聽信息量大,但是聽懂的很少。泛聽中我們要要有"志在得千軍,而不在得一將"的大氣,先逐步習慣正常的語音,語調和語速。泛聽的渠道很多,比如VOA,CIR,BBC的實時報道,電視的CCTV9 頻道的"人物專訪"等。泛聽并沒有嚴格的界限,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泛聽材料轉為精聽。
4.回歸日常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很多英語學習者覺得做聽力練習痛苦費時,見效慢。在此,筆者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回歸日常生活中,根據個人興趣愛好,選擇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聽力材料,使學生保持新鮮感,從而產生強烈的興趣。學生聽力的體裁要廣泛,內容要包羅萬象。并且教師可以使用不同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把聽讀、聽說、聽寫等結合起來,使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循序漸進。
4.1 看英文電視電影。
絕大部分高中生喜歡看電影或電視,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推薦合適的電影或電視節目,如:The Graduate 畢業生The Lion King 獅子王 Sound of music 音樂之聲 Finding Nemo 海底總動員 情歸巴黎Sabrina等;美國情景喜劇:Growing Pains成長的煩惱 、Friends 老友記等。電影中不僅包括單詞的發音,真實交際中詞匯、習語的連讀、失爆、弱化、濁化、重音、縮讀等許多音變形式;還包括語調節奏和西方人的思維和文化。看電影可以說是一石二鳥,語言文化雙豐收,但是教師提醒學生在看電影的時候,最好能融入情境,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大膽模仿臺詞,最好能挖掘語言背后深刻的文化內涵。
4.2 聽英文歌。
聽英文歌簡單,省時省力,可以隨時隨地,輕松進行聽力訓練。同時,英文歌不僅可以學習發音技巧(連讀,不完全或完全失去爆破,元音的弱化,同化等;而且歌詞中也常出現俚語、常用口語,完成時態,從句,虛擬語氣等較難掌握的語法點,通過聽歌學習,形象生動,印象深刻。
三、結語
總之,高中聽力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而是學生們抬階而上的動力。高中聽力貼近生活,詞匯量不大,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的堅持訓練,定能才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參考文獻
[1]黃文山.提高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初探,商業文化(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