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守株待兔寓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守株待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7課《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寓言。《守株待兔》講的是古時候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守在樹樁旁邊等著,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通過學習要讓學生感知兔子撞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那個種田人“白撿”到野兔后“樂滋滋”的心情和盼望天天能撿到野兔的心理,懂得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幸”的錯誤。
二、說課時目標:
1.認識《守株待兔》里的6個生字。會寫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看圖復述故事。
3、默讀課文,能在讀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悟出他“不勞而獲,心存僥幸”的錯誤,懂得不能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懂得不勞而獲是一種幻想。
三、說教學想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四點想法:字詞教學扎實有效;情境對話領會寓意;復述故事內化語言;拓展閱讀激發興趣。先說說字詞教學扎實有效。本課中要認識只有的6個生字,且字形都較簡單,很好記,讀音上只有“竄”“撞”“樁”相對難讀一些,因此我采用了隨文識字的辦法。在檢查學生通讀課文的情況時隨機融進字詞教學。詞語的理解根據各詞語的特點采用看動畫說話理解(如:竄出來 守株待兔),情境理解(如:樂滋滋、從此),看圖理解(如:鋤頭 )等多種方法幫助理解。寓意的領會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主要采用讓學生討論種田人的希望能不能實現來體會事件發生的偶然性,再創設交際情境,師生模擬對話。師演種田人,引導學生說出希望對種田人說的話,以此來達到對寓意的領會理解。為了降低復述的難度,我為學生提供了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插圖和句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一種幫助進行復述練習,體現了“不同學生不同要求”。最后是拓展了解其他的寓言故事,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實現 “教學不應局限在課堂”。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動畫導入,初步感知
1、播放動畫,要求:仔細看,認真聽,等會兒要出題考大家的。
2、故事的題目是什么?板書課題:守株待兔。 教學生字:“守”,范寫“守”
3、猜一猜題目意思。隨機引導理解“株”,教學“樹樁”
【動畫導入既能在最短的時間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最快的了解故事大意,還能幫助初步理解“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
第二、通讀課文,讀懂讀好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努力把課文讀通順。
2、分節讀課文,隨機指導理解
(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 學習詞語:竄出來 撞
重點理解“竄出來”:
(1)“竄”是什么偏旁?穴字頭表示跟洞穴有關。“竄”愿意是指老鼠受到驚嚇逃竄到洞里。
(2)課文中說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是什么樣子呀?我們跟著種田人一起去看一看。(課件演示野兔從樹林里竄出來的動畫)你們注意看
A這只野兔怎么樣的從樹林里跑出來?出示句式:一只野兔 地從樹林里跑出來。
B猜一猜:當時可能發生什么事了?
C小結:像剛才大家說的那樣,飛快地、很緊張、很慌亂地跑就是“竄”。
D讀好詞語
【讓學生在看動畫的過程中,理解詞語,在語言的表達訓練中,內化語言。同時在朗讀中,在說話中,在情境中學字詞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是最有效的。】
2、自由讀
3、 齊讀
(二)第二自然段
1、課件出示句子: “種田人急忙跑過去,沒花一點兒力氣,白撿了一又肥又大的野兔。”
(1)引導抓“急忙 白撿 又肥又大”讀好句子。
重點理解:“白撿”從這句話中的哪兒也可以看出是白撿(板書:白撿)(沒花一點兒力氣 不費吹灰之力。
小結:沒花一點力氣,就得到了又肥又大的野兔,就叫——白撿 ,也叫——板書:“不勞而獲”)
(2)指導朗讀:面對這樣意外的收獲,面對這不勞而獲,種田人的心情怎樣?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樂滋滋。)“樂滋滋”是什么樣的表情?我們帶著高興的神情一起樂滋滋的讀一讀這句話吧。
【在朗讀中感受詞語的意思,在表演中體會的詞語的情趣。溝通課內外拓展積累語言。】
2、這個樂滋滋的種田人還有一個更美的想法呢。課件出示句子:“要是每天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
(1)指導朗讀。(讀時強調‘每天’)
(2)引導感悟:你覺得種田人的希望能實現嗎?(不會)也許幾十天以后會再次發生,也許幾十年以后會再發生,也許永遠都不會再發生。就算會發生,也不可能都在同一個地點。像這樣不經常的,很少發生的事情,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詞形容?(意外、偶爾、偶然。)板書:偶然 認讀該詞
【在討論中,在點撥中體會事件發生的“偶然性”,為寓意的領會做好鋪墊。】
(三)第三自然段。
1、這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可是那個種田人是怎么做的?請大家默讀課文,讀完之后劃出有關語句。注意默讀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課件出示句子: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看有沒有野兔再跑來撞在樹樁上。
(1)齊讀句子。學習詞語:從此 鋤頭
理解“從此”:是指從什么時候起,他就丟下了鋤頭?
看圖理解“鋤頭”
(2)從此,他丟下了鋤頭再也不干活了。誰再來讀這句話?體會“整天”。齊讀句子。
3、同學們,你們瞧!種田人丟下了鋤頭,他呀,不干活了。當別人在地里澆水施肥時,他在守株待兔;別人在地里拔草捉蟲時,他在守株待兔;當別人的莊稼大豐收的時候,他還在——?(生接:守株待兔。)
【通過教師的語言描述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種田人的希望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
4、他守株待兔的結果怎么樣呢?我們一起讀一讀課文的最后一句話。
(1)這個種田人野兔沒有等著,莊稼卻全完了,也就是說什么也沒有“獲”,用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出示詞語,認讀:一無所獲,一無所得
(2)如果說連毫毛這樣細小輕微的東西都沒有收獲,這又可以叫做——出示詞語,認讀:毫無所獲、毫無所得
【引導從事件的結果中體會想要不勞而獲,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
第三、齊讀全文,總結寓意
1、齊讀全文
2、想象說話:課文學完了,你想對那個種田人說些什么?出示句式:我想對種田人說:
(創設交際情境,師生模擬對話。師演種田人)
3、小結:同學們你們這么一說我知道了,這件事情是偶然發生的,要想有收獲,不能*運氣。我呀,現在就扛起鋤頭,下地干活去。同學們,謝謝你們對我的幫助。也希望你們把我的事講給別人聽,讓他們可千萬別學我呀!
【在情境表演中,引導學生把領會到的寓意以勸告種田人的形式表達出來。由于是給別人以勸告,學生說的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效果較好。】
第四、復述故事,積累語言
1、可以借助課件上的三幅插圖和關鍵詞語復述,也可以根據課件上的句式簡要復述。
2、學生自由準備
3、指名復述
4、同桌復述。
【為學生提供故事中的一些關鍵詞語、插圖和句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一種形式幫助進行復述練習,體現了“不同學生不同要求”,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積累內化了語言。】
第五、拓展延伸,激發興趣
1、像守株待兔這樣通過一個故事說明道理的文章,我們稱它為——寓言。(板書:寓言)我們中國流傳著許多寓言故事。(課件出示圖片)你們瞧,這是什么故事?(課件出示,認讀:刻舟求劍、亡羊補牢、拔苗助長、掩耳盜鈴……)
2、推薦閱讀《伊索寓言》《中華寓言故事》等書,準備召開寓言故事會。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幫助學生拓展了解其他寓言故事,激發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實現了“教學不局限在課堂”。】
第六、觀察分析,指導書寫
1、出示 “丟、此、樁、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
我們所學過的課文,有許多篇寓言故事。學習寓言,要通過“言”得出“意”,其實這就是歸納寓言的寓意。
不管是清晰還是朦朧,凡事皆存有目的性,相比之下,傳統的寓言故事的目的性往往十分鮮明且又個性突出。因此,一般情況下,寓言的直接寓意還是比較容易看懂的,但我們又不應當僅僅滿足于這種表層意義的理解,要努力去剖解寓言的多元多向性,在順其表達的層次、角度理解寓意的過程中,著力探究其中必定存在的一般意義與特定意義、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隱含意義與言外之意、本體義與比喻義等,盡力在分解和提煉的進程中多層面地發掘寓言故事的“意”之所在或“意”之所重,藉此來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讀解水平。現例說如下:
一、由表入里的層面剖析
像“刻舟求劍”、“畫蛇添足”、“守株待兔”這類學生普遍熟知的寓言故事,拿來作一番由表入里的寓意剖析,無疑可以提高學生了解事物、認知事物的思辨能力。
“刻舟求劍”的故事,表面上看是在諷刺那些思想閉塞、固執拘泥的人,進一步分析就會看出它實際上是在嘲笑那些頑固守舊、反對革新者,而其告誡人們要懂得運動與相對靜止之哲理關系的寓意就更深一層了。
“畫蛇添足”的故事,看似是要說明假如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會把事情搞壞,但如果稍微理性地分析一下,就可以從中挖掘出它的更深一層的寓意――取勝者應適可而止,不可因貪多而走向反面,從理論上說就是要懂得主觀意識是客觀事物的反映,真理多跨一步也會變成謬誤。
再看“守株待兔”,表層寓意是諷刺那些企圖不經過艱苦努力而僥幸獲得成功的人;中層寓意是嘲笑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的政治上的保守派;深層寓意則是告誡人們要認識偶然性與必然性的關系。
二、顧此及彼的角度分析
無論是要看清某種客觀事物,還是要表現某種主觀意向,注重多角度都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寓言寓意多向多面的特點可以激活學生認知、表述、闡發的角度。
像“濫竽充數”的故事,我們通常都是著眼于“濫竽”來評判,認定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靠蒙混騙人是不行的,即不應以次充好。可換一個角度來分析,寓言不也諷刺了像齊宣王一類的昏庸者嗎?齊宣王不昏庸,南郭先生又何來“充”的機會和效果。與此類似的還有諸如“狐假虎威”、“買櫝還珠”等寓言故事。從“狐假虎威”中,既可以看出狐貍的狡猾,也應當分析出老虎的昏聵;而“買櫝還珠”的故事,既可以說是對買者只重形式忽視內容的一種諷刺,也存有對賣方只重手段忘了目的的批判。
還有像“黔驢技窮”的故事,從老虎的角度或立場出發,寓言告誡人們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貌似強大的對手所嚇倒,同時也諷刺了色厲內荏外強中干的惡勢力;而從驢子的角度來分析,寓言又警示人們,要清醒地認識自己,謹慎地應付不利的環境,不要“出技以怒強”,這是從消極的一面去理解,從積極的一面去認識,這則寓言也諷刺了缺乏自知之明的人。
三、或是或非的取向辨析
中國的傳統寓言故事,其可辨析的內蘊也毫不遜色。就拿“愚公移山”的故事來說吧,本來用以贊美真誠專一、敢于藐視困難――可謂寓意之一,也可用以贊美苦干實干、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可謂寓意之二,還可說明對任何問題都要辯證地看――可謂寓意之三,但與此同時,也可以從完全相反的方面提出諸如“與其搬山,何不遷屋?”“為什么愚公聽不進不同意見?”“不從實際出發會有什么結果?”“‘山不加增高’的說法符合科學道理嗎?”等問題。
還有像“毛遂自薦”的故事,毛遂的自告奮勇固然可敬,但為什么非得到關鍵時刻才讓如此的人才挺身而出呢?平原君在識人用人方面顯然有很大的失誤,他不但沒能發現毛遂這樣的人才,而且親自遴選的另外十九位又皆為平庸無能之輩。毛遂自薦的“是”與平原君識人的“非”,正是這一故事最可咀嚼之處。
寓言是我們的好朋友,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人從都喜歡它。有人給寓言打了個形象的比喻: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起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生動活潑的故事;但當它轉身離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嚴肅認真的哲學家。
其實,寓言是一種常見而又有趣的文章體裁。寓言中的“寓”就是“寄托”的意思;“言”就是要說的“話(或道理)”。寓言的作者常常借助于生活中的事情娓娓道來,通過這樣的一些人和事將作者想要說的話(或道理)不直接說出,而是隱藏在故事中讓人去細心體味。這種文體常常采用擬人和夸張的手法,使所要展現的內容形象、鮮明。
班級
姓名
學號
三年級語文學科網絡課程摸底
一、看拼音,寫詞語。
(10分)
huā
bàn
huó
po
bié
zhì
ǒu
ěr
jiāo
ào
chí
tánɡ
dào
yìnɡ
qīnɡ
xiānɡ
wǔ
dǎo
chuī
fú
二、字音連線。
(6分)
伶俐
援
陶罐
懦弱
貸
遵循
nuòruò
zūnxún
línglì
yuán
táoguàn
dài
三、請在正確的讀音上畫“√”。
(6分)
挨挨(āi
ái)擠擠
花骨(gū
gǔ)朵兒
王朝(cháo
zhāo)
螞(mà
mǎ)蚱
閑散(sǎn
sàn)
不禁(jīn
jìn)
四、詞語大闖關
1.照樣子仿寫詞語(6分)
源源不斷:
、
、
無邊無際:
、
、
2.
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6分)
邯鄲(
)(
)
濫竽(
)(
)
畫(
)添(
)
(
)(
)矛盾
杞人(
)(
)
沒精(
)(
)
3.
在課外,你一定也看了不少寓言故事,舉兩個例子:(4分)
《
》
《
》
4.
讀一讀,用“\”劃去不合適的詞語。(6分)
(1)我沿著(
幽靜
平靜
)的小路,來到樹林拉小提琴。
(2)妹妹(
突然
偶然
)停了下來,并放聲大哭。
(3)疫情已經過去了,我們全家一起去武漢(
觀賞
欣賞
)櫻花。
五、精彩回放。
(每空一分,共20分)
1.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絕句》(唐·杜甫)
2.清明時節雨紛紛,
。
,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唐·
杜牧)
3.春來江水綠如藍。
?《憶江南》(唐·白居易)
4.
,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5.竹外桃花三兩枝,
。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6.梅子黃時日日晴,
。《三衢道中》(宋·曾幾)
7.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曈曈日,
。《元日》(宋·王安石)
8.宋人有
。田中有株。兔走觸株,
。因
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
。《守株待兔》
9.一身
羽毛,一對
翅膀,加上
尾巴,湊成了那樣
的
的小燕子。《燕子》
10.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
。《荷花》
六、連一連,將下列寓言故事與它相對應的寓意用直線連起來。
(12分)
《守株待兔》
我們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
相尊重,和睦相處。
《陶罐和鐵罐》
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鹿角和鹿腿》
物各有其長短,要辯證地看待,不能只貪圖美麗的
外表,更要講求實用。
《池子與河流》
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我們不能用
靜止的眼光看待事情。
《南轅北轍》
行動要與目標一致。
《刻舟求劍》
不能荒廢年華,貪圖享受,要樂于奉獻,不懈地奮斗。
七、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表示動作或神態的語句,把句子補充完整。
(4分)
(1)她
:“我終于跑完了八百米。”
(2)“英英,你怎么了?”媽媽
。
八、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0分)
1.綠陰不減來時路。(
)
A.陰暗
B.樹蔭
C.不露在外面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
)。
A.送別詩
B.羈旅詩
C.題畫詩
3.借問酒家何處有?(
)
A.向別人借東西
B.問借出去的東西
C.敬辭,用于向別人打聽事情
4.
冀復得兔。(
)
A.河北的別稱
B.姓
C.希望
5.
下列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A.《燕子》一文描寫了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憩的情景。
B.“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句話中的“畫家”指的是作者自己。
C.“總把新桃換舊符”中的“桃符”據說掛在門上可以求福避禍。
九、請根據題目所給信息,寫一則通知,注意格式,書寫正確。
一、課堂導入環節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一則經典的寓言都會留下一些經典的名句,我們在授課時不妨合理引用這些經典名句作為導入新課的引子,這樣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寓言課的重要目的在于教給學生一個人生哲理,而這個哲理一般是由生活中一個令人捧腹的小故事得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給學生講一個同樣富含哲理的故事來導入新課。此外,在寓言課中,一般有幾個插圖來配合文本,這時,教師不妨另辟蹊徑,通過觀察插圖開始導入新課。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在上綜合實踐類的課程時,我們應當適時地提出寓言教學的重要性,順勢導入寓言教學在本學期中的主要內容及分配篇目情況。導入新課時還應當注意教師情緒的控制,一定要在情緒控制上和寓言故事所流露出來的情緒保持一致,以給學生創造一個合適的氛圍。
二、寓言教學要緊扣三維目標教學
寓言比較通俗易懂,因此要扣住一些“關鍵詞”,既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又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如在教學《自相矛盾》時,要緊扣“夸口”這個詞的含義,什么是夸口?賣矛又賣盾的人怎樣夸口?透過字里行間,引導學生自己讀懂故事內容。這樣,扣住關鍵詞就落實了對知識與能力的要求,對理解文本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在教學寓言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方法的傳授,如復述故事的方法。復述不同于朗讀、背誦,它要求學生綜觀整個故事,用自己的語言來組織。低年級學生有賴于老師的指導和支持,如二年級的兩則寓言《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其中的故事情節雖簡單,但學生年紀太小,寓言表達的確存在障礙,但教師可以試著慢慢引導。而六年級的《兩小兒辯日》就可以放手讓學生按照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一流程自己去復述,教師只需稍加點撥。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寓言故事,切實幫助學生去認識生活,認識社會,得到發展。
三、學習和運用寓言作品中的表現手法
為了塑造具體生動的角色,使深刻的寓意通過故事表現出來,作家們常常會在寓言中采用擬人、比喻、象征、夸張等表現手法,以達到比較強烈的教育性和諷刺性。在寓言作品的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該充分運用這些表現手法,以繪聲繪色的語言再現寓體生動的情節,讓學生仿佛看到了活生生的角色,對寓體有了較全面的感受,對寓言的學習有了較強烈的興趣。如寓言中常用的擬人手法,也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寓言故事《烏鴉和狐貍》中,貪婪、狡猾的狐貍,貪慕虛榮、被花言巧語所欺騙的烏鴉,這些形象都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和思想,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善于抓住角色的特點,并總結其表現手法。
四、自表入里,概括寓意
我收藏始于20年前,因當時缺乏相關知識經驗,交了不少學費,偶爾也撿過漏。1997年后,在《收藏》的指導下,我收集的玉器先后推上北京翰海、嘉德、太平洋及陜西文德公司的拍賣會。盡管成果不太理想,但使我開拓了眼界,并對自己走過的收藏路子進行了反思。2000年春我因突患中風,無法再走南闖北,只能在家翻看《收藏》,收視收藏類電視節目,并對周末鑒寶節目作記錄。人雖癱了,可我對收藏并未因此放棄,出乎預料,患病七年的收藏成果反超過之前的十幾年成果,過去在外東奔西走,不如現今在家守株待兔。主要原因是我加大了智力投資――自1997年訂《收藏》后基本未間斷,還在貴社買了古玉、翡翠、田黃鑒賞及白玉保值等專業書籍。特別對增版后的《收藏》刊登的軟硬玉圖文信息必反復研習,現在已基本能分辨出它的種、質、色、水、工了,并能自測比重、硬度,上手可辨八九,自己也收藏了一些好玉器。十年讀《收藏》,確實使我受益匪淺,與其說在家癱病了七年,倒不如說上了七年玉器大學。
四年前我收藏了一種紫羅蘭龍鼠牌,對龍與鼠兩類褒貶極端并列百思不得其解。我翻遍所有玉器圖文,詢問了多位同行都不解其意,加之一老板要買我那件田黃石山子,此器“六德”俱全,蘿卜紋清晰,因無縱格判定為壽山石。為澄清特向貴社購買了古玉、田黃鑒識書籍,書到上述問題迎刃而解。原來龍鼠牌寓意為:“望子成龍”(生肖鼠屬子,龍屬辰),田黃無格恰是最稀好的田黃。格是裂,本來是石病,卻將它作為鑒定標準,感謝王敬之為它平了反。這件事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個真正的收藏者不應甘當保管員,而應對每件藏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收藏的最大樂趣和魅力。
最后我對這20年收藏心得作一小結:收藏是件苦事,每天東奔西跑,大多空手而歸,倘有一著不慎,甚至遺恨終身,金錢損失不算,還會留下笑柄;收藏是件樂事,長期堅持總有撿漏機會(我所撿漏大多為從二道販子手中加錢所得),收藏是一種事業,不能相信命運,只有依賴《收藏》拐棍,多看相關資料,才能練就火眼金睛,永立于不敗之地。
責編 水清
關鍵詞:新背景;小學成語教學;策略分析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有限,對于成語學習特別是一些濃縮性較強的成語,對其寓意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采取正確、適宜的成語教學策略是新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新背景下小學成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1.學習難度大,興趣低
成語具有語言簡潔、寓意豐富的特點,小學生年齡小,沒有自主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也不足,因此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另外,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容易轉移,對自己不感興趣或者是比較難理解的事物往往都提不起興趣,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無味,導致小學生對成語學習的積極性普遍較低。
2.對成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詞組混淆不清
由于對成語含義的錯誤理解,絕大多數小學生都不能較好地對成語和由四個字組成的普通詞組進行區別,認為四個字組成的詞組就是成語。正是這種錯誤的認識和理解,導致很多小學生在造句、寫作時常常出現錯誤的“成語”運用,如:“今天,爸爸給我講了一個笑話,我聽了之后‘哈哈大笑’”。
3.教學模式陳舊,教學效率較低
現階段很多小學教師還是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只注重課本知識的講授,也不注意創新教學模式,從而使學生只是處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此外,很多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生沒有全面的了解,對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沒有正確的認識,導致采取的教學模式不適宜、不準確,從而使教學效率較低。
4.教學方法跑偏,教學效果不佳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成語教學時,對成語含義的講解較少,更多的是讓學生進行成語的抄寫,并且為了考試而反復地背誦、默寫課本上的成語,這樣不僅教學效果不佳,而且還背離了新課改對小學成語教學的要求。
二、新背景下小學成語教學的改進策略分析
針對上述現階段小學語文成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現提出以下幾條改進策略:
1.開展趣味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獲得較好的成語教學效果,首先應提高小學生對成語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創新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如歇后語式教學、表演式教學等來激發學生對課堂參與的興趣及積極性。例如,表演式教學,在人教版的語文教科書,有一章中涉及一組表現人物神態和心情的成語:心花怒放、哄堂大笑、前仰后合、捧腹大笑等。教師在進行這一組成語的教學時,可先帶領學生把這些成語讀幾遍,并告訴學生它們的用法,接著鼓勵學生:“你們有誰想把這些成語表演一下嗎?”然后便有學生自告奮勇地起來表演捧腹大笑這個成語,他的表演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此時教師趁熱打鐵:“剛剛課堂上的情景可以用我們這節課學的哪個成語來形容呀?”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哄堂大笑!”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成語的積極性,還能加深了他們對成語含義的理解和掌握。
2.引導學生正確區別成語和四字詞組
教師在進行成語教學時,應注意講解四字詞組與成語的區別,首先向學生講解兩者在概念上的區別,其次講解兩者在用法上的區別,特別指出:只要是詞組中的某一個詞可以進行替換的,一般應歸類為普通詞組。例如,“基本改變”詞組中的“基本”,可替換為“根本”“徹底”等;“肆意揮霍”詞組中的“肆意”,可以替換為“任意”“隨意”等,這兩個都可以歸類為普通詞組;像“虎口余生”“花言巧語”這兩個詞組,不能替換成其他的詞語,因此要歸類為成語。
3.轉變教學模式及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成語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學習情況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及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教學效率。
教師可以通過歸類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例如:“含有一組反義詞(如,高瞻遠矚和鼠目寸光)或近義詞(如,另起爐灶和另立門戶)的成語,含有歷史故事(如,臥薪嘗膽)或寓言故事(如,掩耳盜鈴、守株待兔)的成語等。此外,教師還應注重指導學生成語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寫;在課后,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如給出一些成語,要求學生對其進行歸納分類,還可以上網查閱一些同類的成語,以積累課外的成語。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還能促進成語教學效率的提高。
新背景下成語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分量越來越重,開展小學成語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采取合理的成語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新課改下小學成語教學的要求和目的。
參考文獻:
琵琶魚是一種世界性魚類,除了寒冷的北冰洋,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均有分布。它的種類很多,體型也大小不一,最大的能達到1.5米,最小的僅手掌大小。除了一些較為普通的尋常種類之外,大部分琵琶魚生活在離海面1000~3000米的海底,正是由于其生活環境的限制,科學家直到近十幾年才對其生活習性有所研究和發現。
守株待兔的垂釣者
琵琶魚的外貌看起來兇惡而恐怖:大嘴呈彎月形,嘴里有兩排堅硬的利齒;大大的腦袋后面,身子細縮成柱形;胸鰭較小,腹鰭大而有力,尾鰭呈扇形。從水面向下俯視,魚的身體呈琵琶形,這就是“琵琶魚”中文名的由來。
滑稽的是,雖然生活在水中,但琵琶魚卻不擅長游泳。由于長時間生活在海底,胸鰭和腹鰭已經進化出類似于腳的功能,可以支撐著在海底快速“行走”,就像用4只“腳”行走的海底怪獸。有意思的是,當琵琶魚在海底進行短距離移動時,效果甚至比游泳還好。科學家解釋說:“琵琶魚大多是潛伏性獵食者。為了適應生存需求,鰭已經進化成像肢體一樣的結構,不僅有利于幫助它們在海底保持穩定,減少行動時對水流的影響,還可以盡量減小與環境的差別,保持偽裝狀態。”
琵琶魚最有名的特征,就是在背鰭最靠前的位置上,有一根突出的骨頭伸長成釣竿狀,末梢有皮膚褶皺伸出,遠看就像是一根帶著魚餌的“釣竿”。而且,這個“魚餌”不僅外貌奇怪,還有一個神奇的功能是會發光――因為皮膚的褶皺上具有一種能分泌光素的腺細胞,光素在光素酶的催化下,與氧進行緩慢的化學反應,就會放發出光線。在深海,陽光是很難照得進來的,但是,深海里的很多魚類都有趨光性,琵琶魚就用“釣竿”上的“小燈籠”來引誘獵物。琵琶魚的一生,多半生活在深海的沙礫型海底,行動緩慢加上生性懶惰,很難追上那些行動靈活的獵物,因此就采取“守株待兔”的捕獵方式:在海底某處潛伏起來,一趴就是數個月,在漆黑的深海里,搖晃著釣竿狀發光鰭刺,用光線去吸引獵物接近,當獵物進入捕食范圍,它就突然張開大嘴,猛地把獵物吞下去。
不過,琵琶魚用來誘惑獵物的光源,也經常會給自己招來敵人。但琵琶魚的危機反應有效而快捷,它們會迅速把自己的“小燈籠”塞進大嘴,然后趁著黑暗迅速逃走,循光而來的大魚失去了目標,只好悻悻離去。
琵琶魚是一種古老的生物,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已經出現,地球居民的身份遠比人類還要長,只是,人類對琵琶魚的研究歷史并不長。1891年,一位幸運的研究者在哥斯達黎加附近的太平洋上進行科考,偶然在科科斯海脊發現了一條紅色的魚類尸體,被證實為一種生活在深海的琵琶魚。從那以后,科學家以這個標本為參考,獲得了許多有關深海琵琶魚的知識。可惜的是,在那次驚鴻一現之后,深海琵琶魚似乎就銷聲匿跡了,在以后的很長時間里,人們再也沒有發現它的蹤跡。
到了2002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開展了一場科研探索活動,這場探索專門針對2000米以下水域中的海洋生物。當年年底,在加利福尼亞中部海域2600米深水下的塔內依海底山附近,一臺遠程遙控潛水攝像儀拍到了一張獨特的魚類照片,經過鑒定,正是深海琵琶魚。2010年,研究人員又在此處發現了6條深海琵琶魚,數目已足以支持對這個物種的勘測、分析。
在自然海域對深海琵琶魚進行的第一次活體觀測中,人們發現:紅色或玫瑰紅,并不是深海琵琶魚僅有的兩種顏色,它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體色會發生改變,個體較大的呈紅色,較小的則趨向于淺藍色,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變為深藍、紫色,最后才變為紅色。
雄雌一體的繁殖方式
每到春夏兩季,深海琵琶魚開始繁殖。雌性琵琶魚從幽暗、深邃的海底浮到海面,產下凝膠狀的卵群,隨后,受精卵便一直浮在海面上,直到被溫暖的陽光孵化。可是,研究者對深海琵琶魚的繁殖過程始終存有疑惑,因為在無數次的觀測中,每一次發現的都是雌魚,從未發現過雄魚的蹤影。那么,雌魚產下的卵到底是怎么受精的呢?
迷惑的研究者開始著手對深海琵琶魚進行解剖,希望能找到一條雄魚,或者是它們雌雄同體的證據。果然,他們在深海琵琶魚的下腹部找到了精腺。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不同個體的深海琵琶魚精腺并不在相同的位置上,數量也有差別,更奇怪的是,每一個精腺中的DNA也不一樣。
帶著更深的疑惑,研究者深入研究,終于有了驚人發現――那些長在雌魚下腹部的精腺,其實正是已經完全退化的雄魚!這種“死了都要愛”的寄生式、繁殖的方式,在整個生物界都十分罕見。
在受精卵剛剛孵化的時候,深海琵琶魚是雌雄平等的。它們一起在海面上生長、發育,以浮游生物為食,個體差異并不明顯。發育到一定程度后,海洋表面的浮游生物再也無法滿足它們生長的需要,雌雄琵琶魚開始分道揚鑣,各自生活,相貌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幾個月后,已經成年的雌魚長出了堅硬的牙齒,開始潛伏海底進行獵食。不過,雄魚卻沒有進化出可以誘惑獵物的“釣竿”,甚至連消化功能都逐漸喪失了,僅靠吃一些有機生物來勉強維持生命,這成為雄魚一生中最大的危機,因此在消化功能完全喪失之前,它們必須找到適合的雌魚寄生,來完成延續族群的重任。
但是,海底深邃、寒冷,且過于廣闊,雌魚常常躲在某處,半年都不挪窩,因此對于雄魚,要準確地發現雌魚的行蹤,可謂難上加難。事實上,能成功找到“對象”的雄魚并不多,大多數雄魚只能在孤獨和饑餓中悄然死去。
不過,憑借極為發達的嗅覺,少數幸運的雄魚還是可以確定雌魚的位置,而且,成年的雌魚也會釋放出一種特別的氣味,在黑暗的深海為雄魚指引方向。當雄魚找到個頭遠遠大于自己的雌魚時,便會沖向雌魚的腹部,用帶著倒刺的尖牙緊緊咬住雌魚腹部的皮膚,不久,雄魚嘴里分泌出一種特殊的酶,將自身的組織與雌魚身上的皮肉連為一體,血管也逐漸相通。從此,雄魚便依靠雌魚腹部提供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為生,除了大得與身體不協調的性腺外,所有器官組織都消退得干干凈凈,最終變成雌魚身上的一個肉狀突起物。在一只雌魚身上,研究人員往往會發現多個突起物,換句話說,一只雌魚會同時擁有幾只“失去自我”的丈夫。
盡管這種繁殖方式顯得有些殘忍,但在危機四伏的深海,這卻是保證種族繁衍的有效方式。這種寄生式的繁殖方式,使雌魚隨時產卵都能得到,卵子受精的機會也就大大增加。它們可以不受約束,隨心所欲地在任何地方完成“”。同時,“一妻多夫”也確保了基因來源的多樣性,從而讓后代充滿活力。
寓意“安康”的美食和良藥
幽居在深海海底的琵琶魚,無疑是神秘的,就連研究人員也往往只能依靠遠程遙控潛水攝像儀,才能一睹它的身影。無論是在東方還是西方,大多數淺水琵琶魚都是沿海地區的一種常見食用魚。它的肉質緊密如龍蝦,結實且富有彈性,膠原蛋白豐富,富含維生素A和C,以及鈣、鐵、磷等多種微量元素,味道鮮美;其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是清熱解毒的美容佳品。在日本,可食用的琵琶魚與素有“拼死吃”的河豚齊名,被譽為人間極品。在中國的東南沿海,琵琶魚也是漁民們的優質食材之一,擅長各類美食的中華民族利用紅燒、清蒸、慢燉等各種方法烹飪這種美食,也借它的學名(諧音“安康”)寓意平安、健康,寄托對家庭、親人和朋友的美好祝福。
關鍵詞:故事欣賞;故事閱讀:故事表演
一、成語故事欣賞的好時光
心理學指出:兒童時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精彩的畫面能讓幼兒特別感興趣。
小班的孩子比較喜歡關于動物的成語故事。每次的成語教學我們都是以看動畫片的形式來進行的。孩子們對這種形式非常喜歡,也樂于接受。教學顯得輕松又富有趣味。動畫片能將人物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直觀的畫面讓孩子易于理解。動畫片中抑揚頓挫的聲音就像聽一個動聽的故事一樣,孩子便能聚精會神地投入其中。孩子邊看畫面邊想象著故事的發展。看過一遍的視頻孩子們會嚷嚷著再看一遍。這充分證明了成語小故事的特有魅力。
孩子們的記憶力都比較好。看過的視頻再次復習的時候他們就知道了是哪個成語。他們能將成語故事的內容和成語的名稱進行正確的匹配。這也是需要在充分理解成語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
二、成語故事閱讀的好時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最近我和孩子們一起閱讀的成語小故事《鐵杵磨針》更是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的第一幅畫面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剃著桃子頭、手拿紅紅的糖葫蘆、背著書包在街上閑逛的小男孩引起了他們的注意。晨晨寶貝伶牙俐齒地問道:“這個小男孩在干什么呀?他怎么在大街上轉悠呢?”“小男孩在和小鳥打招呼呢!他還和小花招手呢!”觀察能力極強的蘇一補充道。他怎么不去上學呢?讓我們一起來找找原因,說說為什么吧!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仔細觀察了起來。
“那么粗的鐵棒需要多久才能磨成繡花針呢?”孩子們發出了感慨。小男孩看到老奶奶的這一舉動后深受啟發。從此以后就不再貪玩,好好學習,成了偉大的詩人李白。
和孩子們共讀這個故事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班級中有些孩子比較上進,有些孩子比較調皮,有些孩子總是碌碌無為,有很多的孩子都能從小男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們聰明活潑,但是貪玩、沒有耐心。教師需要從側面對他們進行引導,讓他們明白堅持做事、心中要有目標的道理,就像老奶奶一樣堅持,鐵棒也能磨成針。
三、成語故事表演的好時光
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他們好模仿。一個個短小的成語就是一個個道理。孩子在表演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故事《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都是孩子喜歡表演的故事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加深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故事表演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
在表演的過程中教師當然還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孩子們準備一些道具,讓表演像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一樣吸引著每個孩子的參與。教師可以分層給孩子們安排角色。讓參與的每個孩子都得到鍛煉,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孩子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
我們還將成語故事表演區設置為班級的區域游戲。每周表演一個成語故事,投放相應的道具。在游戲的寬松氛圍中,孩子們更樂意參與。那些膽小的孩子在游戲中一次次地嘗試著。班級孩子表演成語故事的熱情高漲。我們用相機及時捕捉孩子這精彩的成長瞬間。孩子在這一次次的表演活動中受到了傳統文化的熏陶。相約成語故事表演的美好時光,它能讓我們收獲豐碩!
四、成語故事游戲的好時光
著名的教育學家洛克說過:“教育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所學的事都變成一種游戲。”
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種形式。游戲能帶給孩子們無數的快樂、無盡的遐想、無窮的智慧。在游戲中,孩子學得更快,玩得不亦樂乎。
猜成語的走秀游戲吸引著每個孩子的目光。聚光燈下,孩子們穿上繪有成語故事圖案的衣服,神采奕奕地走秀。臺下的孩子爭先恐后地進行搶答,說出成語故事的名稱。走秀的倩影、搶答的聲音,這美妙的畫卷讓人徜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
我們創編的拍手游戲也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將成語融入你拍一我拍一的兒歌節奏中,更是別有趣味。邊玩邊說成語,邊說邊表演成語。大家陣陣掌聲便是送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關鍵詞】備課;研究;語文;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7-0150-02
我們先來看一個常見的例子。在教學第四冊課文《守株待兔》時,一位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假如你是那位種田人,你在樹樁邊不斷地等下去,可能會遇到怎樣不同的結果?”學生立即展開討論,有的說遇到一頭老狼,把它打死后,高興地扛回家;有的說由于不灰心,還真的等到了第二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課堂氣氛是活躍的,但我們不得不深思,這時,活動的目的是什么?學生究竟學到了什么?
1 對語文活動教學的反思
怎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我們著力研究活動教學,堅持“以活動促發展”,把教學的目標指向學生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整體發展上。進行教學流程設計時,堅持以程序性知識為基本學習內容,堅持以學生主動學習為基本習得方式。比如,在語文課上,一般先讓學生初讀全文,感知語言,讓學生解決“是什么”的問題;然后要求學生運用原有的經驗、方法,進一步細讀課文,弄懂“為什么”的問題;在上述學習之后,學生還要在變式訓練中學會如何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理解和運用能力。然而,第一步的目標,我們已達到,而第二、三步,則主要還是停在理論的分析研究上,為什么?因為“傳統教學在教學目標的選擇和追求上,歷來重視知識的學習”,“表面上是一種認識的偏差,但深層上卻反映出傳統教學在實踐上始終沒有形成一套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機制”。由于我們研究的起點很低,活動教學的研究始終停留在淺層,使活動教學在大面積的實施操作層面上,尚遠未達到展開的層次,其突出的表現是活動的效率較低。而目前,我國教育界對創新教育的呼聲與日俱增,小學教育要一下子跳到培養學生敢于打破常規,能夠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善于解決問題的創新教育這一層面,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2 對深入研究活動教學的思考
我們認為創新教育與活動教學的本質是相同的,其追求的目標也是一致的。但是,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作為研究的總目標,我們的視野會更開闊,而提高學習活動的主要因素是轉變教師的觀念,改變教師的行為。為此,我們對學習活動的流程“明確目標——自主學習——反饋討論——變式練習”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并分別提出相應措施。
(1)設計以活動的目的性為根本。要高度重視和認真研究學科的特點、知識的屬性、學習規律等,并以此為根據合理設計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綜合性的發展。例如,教學第七冊《撈鐵牛》一文,其中一個學習活動指向培養學生分段、歸納段意的能力。那么無論是教學時間的分配,還是活動的展開,都是以此為根據。學習活動設計的成敗也在于此。另外,備課時要仔細分析學生學習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形,做好“剪裁”的準備。比如:如果要問“種田人再這么等下去,會出現哪些不同的結果”,就要估計到學生的思維會因此怎樣“發散”,對哪些回答應及時“剪去”,哪些回答則既有利于達到原定目標,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應及時鼓勵他們展開,以真正實現“活動促發展”。
(2)設計合適的反饋形式。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學生帶著一個綜合性的練習題進行了足夠時間的閱讀思考,但教師提問時仍舉不起手。是學生不會嗎?不,多半是反饋的形式不恰當。這就要研究反饋的形式。首先是研究反饋的形式是否便于教師及時捕捉學習信息。比如,學習第九冊《鯨》一文時,要讓學生說說鯨睡覺的特點,有的學生經過讀書思考,連課文從幾個方面寫鯨睡覺都沒弄清。他們學習中的誤差這么一點點積累,教師巡視時卻無法知道這一些,下一步的指名回答也因此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接著的點撥便不切實際。在教學《鯨》一文時,另一位教師讓學生先讀書,然后根據課文內容擺出鯨睡覺的樣子。他稍一巡視,發現學生擺得認真,但有幾位學生把鯨的圖片胡亂地擺成一圈,便立即明白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他隨即選一名學生到實物投影上試擺,要全體學生再讀一讀課文,評一評這位同學是不是根據鯨睡覺的特點進行擺圖。學生便立即明白了:讀書要抓住鯨的每個特點。通過獨立學習,他們很快擺出鯨睡覺的圖畫,并說出鯨睡覺的兩個特點:一是幾頭聚在一起,二是頭朝里圍成一圈。第二是反饋的形式便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聽、說、讀、寫,本身無所謂優劣,但我們通常以指名個別學生說出學習結果,老師當裁判的形式為主,顯然,一方面忽視和影響了大多數學生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單一的說的形式往往不是最佳的反饋形式。為此,我們要思考反饋的時間、人數、形式、情境等,更要考慮聽、說、讀、寫、演等的結合,便于全體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去,這樣才能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