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一年級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班級概況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從幼兒園進入了小學的大門,一下子比較難以適應小學生活。尤其是不少學生還保留了許多從幼兒園帶來的不良習氣,如課間紀律差,上課比較自由,還未懂得小學學習的一些常規(guī)要求。同時,由于他們來自各個不同的幼兒園,所受的教育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抓好常規(guī)教育,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雖說都上過幼兒園,接受過一定的教育教學,但有的不夠規(guī)范,特別是拼音和寫字方面,需要進行糾正和輔導。此外,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自主性差,個性強又怕困難。我們應該加以正確引導,多加鍛煉,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學校生活,接軌新課程學習。
二、本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六個部分。入學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guī)。接下來是漢語拼音,學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做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
教材的編寫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體現了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廣泛適用性等特點。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1.漢語拼音。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2.識字與寫字。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3.閱讀。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朗讀課文。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口語交際。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四、本冊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1、漢語拼音是學生學習漢語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的教學是重點。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會寫100個漢字。
3、學講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二)、難點:
1、漢語拼音比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因此,拼音教學是難點。
2、識字量的增加,是學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個漢字教學是難點,如何鞏固漢字更是一個難點。
3、如何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在閱讀教學中是個難點。
五、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措施:
1、幫助學生了解學校常規(guī),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體,利用教材優(yōu)美的情境圖,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語文和兒童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5、設立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合作地開展學習,培養(yǎng)合作探究精神。
6、認真批改每課作業(yè),及時作好反饋、小結。
7、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時導優(yōu)輔差。
8、變學會為會學,教給學生學習的靈活方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盡量注重教材和整合,整體地運用教材,并力求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整單元備課,在備課時注重單元內每個教點的聯系。
9、識字教學遵循識寫分開、多認少寫的原則,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之下,使他們能夠盡早閱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學習生字,發(fā)現生字與熟字的聯系,提倡學生運用記憶規(guī)律,將已經學過的部件、識字方法遷移到新的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尊重學生的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方法,相信學生能夠應用已經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鼓勵他們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認記漢字。積極提倡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一起玩識字、組詞的游戲或一同制作生字、詞語卡片,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
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西師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1一、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共31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前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復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本學期教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
1、根據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
逐步抽象出數,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和減法的含義,直觀地了解加法交換律和加法與減法的關系,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能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式題。
5、使學生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答比較容易的加減法一步計算的圖文應用題。
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知道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會列出算式,注明得數的單位名稱,口述答案,能看實物或直觀圖口述題意,簡單的講述和與求剩余的數量關系。
6、使學生直觀地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
對這些圖形有初步的了解。
7、結合主題圖和插圖及有關數據,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科學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做題,正確計算,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chuàng)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
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2一、指導思想:
繼續(xù)深化“高效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課題研究,提倡高效課堂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加強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培養(yǎng)師生主動探究的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師教學質量。通過學生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樹立數學到處可見的觀念。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tǒng)計、認鐘表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通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通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通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通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通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里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三、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于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并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通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通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征,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并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易統(tǒng)計表,通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數據的收集和統(tǒng)計的過程,并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tǒng)計的數據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
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fā)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通過比較、排列發(fā)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系,在學習“分與合”時發(fā)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表”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3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3個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不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10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11—20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我們的校園,總復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1,每一單元后面都跟有綜合練習,形式靈活多樣,能很好的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
2、數學樂園很好的體現主體性原則,能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興趣
3、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4、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5、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6、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7、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chuàng)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使學生正確地數出不同物體的個數。
逐步抽象出數,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熟練地掌握10以內的組成,會正確,工整地書寫數字。
2、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和十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意義,能熟練地數出20以內的數,正確地讀、寫20以內的數,掌握20以內的數是由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掌握20以內的數的順序,會比較20以內數的大小。
3、使學生初步認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4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學校的“啟智”教育為目標,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教學依據。
1、根據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生活實際的內容,使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方面:
1、使學生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2、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5、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認真學習、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操作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每月進行作業(yè)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5一、教學分析
本冊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復習,其中也包括兩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數一數》這一單元同通過讓那個學生數1~10以內的數,也初步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到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數是人類的好朋友。
《比一比》這一單元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師“比長短、比高矮”。這些內容是學習認數、計算和量的準備性知識。通過這些內容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多”、“少”、“長”、“短”、“高”、“矮”的含義。
《1~5的認識和加減法》、《6~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讓學生認識20以內的數,并初步嘗試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5以及10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
《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讓學生認識物體,感知圖形的形狀,建立初步的形狀感知,并會對各種圖案圖形進行分類。
《認識鐘表》這一單元對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因為學生在生活中有所接觸,但是本單元讓學生更加清楚的學習,通過認識鐘面,從而認識整時、認識半時。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一般總稱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小學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fā)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除了認數和計算以外,還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
本冊教材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數感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習慣、合作與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自己有用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學習方法、思考方式。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一年1班和3班,兩個班級的人數分別是42和41,他們都是一群剛從幼兒園畢業(yè)的孩子,一年級對他們而言是步入了小學生的行列,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小學生。由于剛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他們對小學生的一些習慣還不能,往往帶有在幼兒園時候的一些做法:比如調皮搗蛋、行為習慣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F在作為一名小學生,和在幼兒園有著很多的不同,很多孩子都不能適應,而且孩子所在的幼兒園也不同,接受的知識也不一樣,所以一年級讓孩子養(yǎng)成習慣,進行教學應該因人而異,也可以說一年級師最辛苦的一年。但是我相信只有認真負責,關心愛護學生,積極努力工作,我相信可以使自己所在的班級的學生能使整體達到相同的水平,盡量少出現與最壞的學生,使每個學生愛學習,會學習,知識水平能大徑相同。
三、教學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指導思想
1、根據兒童發(fā)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體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五、教學重、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六、教學措施
1、課前5分鐘讓學生來做口算20道,以便養(yǎng)成每課口算的習慣
2、督促學生做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尤其是坐姿、寫姿書寫習慣。
3、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讓學生不僅在教學中獲得知識,更在生活中找到和學到知識。
4、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5、讓學生去找生活中的數學,并閱讀關于數學故事,不僅學到數學的有關知識,還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口頭能力。
本期共有學生40人,超齡生有8人,不足齡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學初4歲的學生有3人,年齡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樣,學習成績也就有很大的差異。通過平時成績檢測,成績滿分人數總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數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績總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給期末復習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但是為了在近3周的復習時間里,盡可能地發(fā)揮出最佳復習效果,特制定本復習計劃。
二、復習內容簡析:
本冊教學內容主要是:位置;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guī)律;統(tǒng)計;數學實踐活動等。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根據本學期教材內容,結合本版實際情況,復習主要抓住以下幾個重點內容: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10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100以內一個數加(減)整十數的加(減)法,用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等。
三、復習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 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校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加法和整十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 = 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形成發(fā)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復習方法與措施:
1、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與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獲。說說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談談自己對哪些知識學得比較模糊,需要好好鞏固一下。
2、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盡量采取游戲的方法,設計一些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快樂中復習,更好地獲得最初步的知識和技能。
3、把握好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復習的方法。
5、改進對學生評估,重視學生自身的縱向比較,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具備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還需努力。
6、根據平時教學了解的情況,結合復習有關的知識點做好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工作。
五、復習時間安排:
1、位置……………………………………1課時
2、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2課時
3、圖形的拼組……………………………1課時
4、100以內數的認識…………………… 1課時
5、認識人民幣……………………………1課時
6、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2課時
一.目的和要求
1.同學們能夠完成專業(yè)課的學習,學以致用,并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同時擁有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
2.拿到計算機一級證書,大家積極備考大學英語四級和區(qū)一級計算機考試,爭取一次全部通過;同時鼓勵大家學習其他技能并獲得認可。
二.方法和步驟
總的方面就是聯合各位班團干,大家互相配合,做好班級工作,尤其是我們兩個學習委員之間。同時還要和各個小組長、兄弟班漢語言的學習委員互相交流,共同搞好06中文系的班風學風建設。
認真做好常規(guī)工作,加強與老師與同學的溝通,平時就和各小組長保持聯系,關注大家的學習生活情況,搜集有關學習方面的信息和意見,并及時上報。同時,向輔導員反饋的信息意見及時告知全班同學。每月上交的信息意見反饋同時將上交原稿發(fā)到班級的qq群論壇,使同學同步獲知反饋的意見。同時對輔導員和老師反饋下來的解決方案或辦法,整理成文,發(fā)送到班級qq群論壇。積極與老師溝通,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和理解。
三,時間安排
1.在第一周到第五周,集中全力抓計算機考試,動員大家并在同學中開展互幫互助。
2.每個月搞一次同學間的聯誼比賽;六月是期末考試動員。
3.每周末和月末作學結,匯總經驗教訓。
四.幾點措施
1.成立敢干敢超互幫互助學習小組。組員之間合作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組員隊組長負責,組長對學習委員負責,學習委員對老師負責。
2.大到以班為單位,分為一班和二班;小到以組為單位,七個六人小組,鼓勵之間展開正常的學習競賽。
3.在月末和學期末,根據各組綜合表現,評定出模范小組一個和優(yōu)秀小組三個,總結表彰并給予一定獎勵。借此鼓勵大家積極完成專業(yè)課學習,積極回答問題,保質保量完成作業(yè),同時積極參加校內外活動,是自己真正的迅速成長起來。
4.開展智力競答活動,調動對知識的渴望,增進同學了解;問題研討比賽或就大學生問題的辯論比賽,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參觀風景文化名勝,了解探究神秘美好的中國文化;與越南留學生聯誼聚會;向04級師兄師姐慶祝實習,并開交流會,記取學習和實習經驗;繼續(xù)舉辦名師講座系列,促使自己的學習生活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5.根據校院班級不同的時地情況相應的開展應時活動。
附:學習小組運行計劃
一.組長工作
1.收發(fā)日常作業(yè)。記錄交作業(yè)情況:正常交,遲交,還是未交(正常交不扣分,遲交扣一分,不交扣2分);記錄每次作業(yè)平均分。
2.記錄平時上課表現,主動舉手回答問題者一人一次加一分,回答正確者一人一次再加一分,回答錯誤不扣分,被叫起回答正確者一人一次加一分。
3.在班級活動中,小組積極參加活動著一人一次加一分,表現優(yōu)異被表揚或獲得獎項者一人一次再加二分。
4.記錄課余參加課外課程學習并獲得證書者,一人一次加五分。
5. 每周和每月與學習委員交流學習情況,并作紀錄。
二.評先評優(yōu)
1.每位同學都有基礎分一百分,從第二月起每月評出進步最大者,給予物質獎勵,并加三分;在學期末評出學習標兵三名,給予物質獎勵和班級獎狀。
1.通過復習熟練掌握數數的方法。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感知“長”、 “短”、“高”、 “矮”的含義,熟練掌握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第三六單元 1-10認識和加減法
1.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地數出1~10各數,會讀、會寫這些數,并會用這些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和位置。
2.通過復習使學生掌握1~10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
3.通過復習 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10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并能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四單元 認識物體和圖形
1.通過復習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通過拼、擺、畫各種圖形,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使學生形成進一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第五單元 分類
1.通過復習能掌握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3.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第七單元 11~20各數的認識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在11~20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2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
2.使學生掌握“十位”、“個位”,初步了解十進制;能夠正確地、迅速地讀、寫11~20各數。3.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口算10加幾和相應的減法。
第八單元 認識鐘表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
2.使學生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yǎng)成珍惜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第九單元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1.使學生比較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論文摘要:個別化學習理念有著悠遠的發(fā)展歷史。從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中國孔子“因材施教”原則發(fā)展到現代,個別化學習已經成為網絡遠程教育的“一張王牌”,越來越受到教育者們的重視和強調。同時,主體教育論、學習風格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等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個別化學習理念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個別化學習,又稱個體化學習、個性化學習,是指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在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的自主性學習活動。隨著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應用為主要特征的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個別化學習理念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強調和重視。然而,作為遠程教育中的“一張王牌”(基更語),個別化學習并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個理念的提出和存在,是有一定的歷史源起和理論依據的。因此,梳理個別化學習理念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弄清其存在的心理學教育學依據,具有重要意義。
一、個別化學習理念的歷史透析
“個別化學習”源于“個別化教學”理論。隨著現代教學的重心從“教”轉向“學”,對“個別化教學”的研究也大都轉向對“個別化學習”的研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個別化教學理念的發(fā)展歷史,也是個別化學習理念的歷史源起。
個別化教育由來已久。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教育歷程中,個別化教學是教育的主要形式。孔子就是個別化教育的先驅,他提倡“因其材而施之以教”,主張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因材施教”。西方國家亦然,古希臘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精神助產術”,主張教無定時、教無定法的組織形式,也體現了個別化教學自由、開放的原則。
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來臨,面對機器大生產對人才的大量需求,“班級授課制”取代個別化教育,成為當時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然而,“班級授課制”并沒有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班級整齊劃一的教學步驟,以培養(yǎng)教育“工具人”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考慮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學習風格、個性差異等特點,使得“班級授課”的教學方式日益遭到質疑和抨擊。學生的個體差異問題也開始引起教育者們的關注?!皞€別化教學”的概念正式提出并日益受到重視,對教學改革的實踐也提上日程。20世紀20-30年代,道爾頓制和文納特卡制開啟嘗試階段;20世紀50年代,斯金納的程序教學重新激起對個別化教學的興趣,并提供工具(學習器和程序教材)和“個別化的教學方式”;20世紀60年代,布盧姆提出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宜的條件,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學習任務;同時,他還提供了個別教學的方法。60年代的凱勒計劃提供了系統(tǒng)化的個別教學模式等等。在中國,除了引鑒國外的個別化教學模式外,從20世紀80年代起,教育者們也開始了個別化教學實踐的嘗試,進行了分層教學、異步教學、分層遞進教學等教學改革實驗,取得了一些成果。
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倡“以學習為中心”“自主學習”,教學的重心開始由“教”向“學”轉變,個別化學習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和強調。特別是教育研究的新領域—教育技術領域的發(fā)展,為個別化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個別化學習方式,逐漸成為遠程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淌谠凇秱€別化學習—遠程教育的一張王牌》一文中就充分說明了個別化學習對于遠程教育的極端重要性。遠程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其教育活動在空間上相隔離,在時間上相錯開,在學習上打散了教學的班級組織,這些特點必然要求在遠程教育過程中,學習者必須通過個別化學習來適應知識的獲得。另外,信息化社會的到來,終身教育目標的提出,必然要求個別化學習以其靈活多變的特點,促進學生個體獨立性和自主性的養(yǎng)成,實現個體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
由上我們可看出,個別化學習理念并非“無源之水”,而是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隨著遠程教育領域的興起,我們更看到了個別化學習奪目的光環(huán),并成為遠程教育發(fā)展中最“靚麗的風景”。
二、個別化學習理念的教育學、心理學依據
個別化學習理念并非“無源之水”,同樣,該理念的提出和強調,也非“無本之木”,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它提供了充分的存在依據。
(一)主體教育論思想
該理論認為,學習者是學習、認知、發(fā)展的主體,一切教育都應該圍繞發(fā)展學習者的個性,以主體性方式構建知識,充分尊重、發(fā)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培養(yǎng)具有主體性的人。在教育過程中,它反對把兒童視為客體,主張把兒童當做主體;認為教育的過程,是兒童自主地與周圍環(huán)境或教育資源發(fā)生相互作用的過程,而不是行為主義心理學所謂對人的刺激或行為的強化;強調教育的主體性,教育要尊重兒童,關注人的自我實現。
受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影響,至今的中國教育,仍舊是一種“工具性”教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培養(yǎng)成工具,教育不是把人作為獨立的主體來培養(yǎng)、發(fā)展人的內在價值,而是把人作為工具、發(fā)展人的外在價值和工具價值。這一教育理念,在高揚主體性的當今社會,無疑是發(fā)展個人主體性的一種障礙。因此,培養(yǎng)中國人的主體性乃是中國教育的當務之急。
人的存在是個體性的,作為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學習,也應該是個體性的。個別化學習主張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注重發(fā)展人的主體意識、獨立人格和個性才能。這與主體教育理論所強調的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自主構建和自主發(fā)展是一致的。
(二)學習風格理論
關于學習風格,我國著名學習心理學家譚頂良教授下的定義是:學習者持續(xù)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往往表現出對學習時間、學習時適宜的光線、室內溫度等學習環(huán)境的偏愛,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思維和記憶的風格,這些帶有個體性的學習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正如布盧姆所說,針對這些差異問題,關鍵不在于是否承認差異的存在,而在于怎樣看待這些差異。已有研究表明,學習者具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如果學習過程發(fā)生在學習者所偏愛的學習環(huán)境中,且學習者運用自己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學習過程往往是十分偷悅的,學習的效果也是很好的。因此,針對學習者學習風格差異,教學就不應該是整體劃一地進行,而需要真正做到適合學生學習風格的“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既有其優(yōu)勢,有利于學習的一面,也有其劣勢,不利于學習的一面。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發(fā)揚其優(yōu)勢和長處,同時彌補學生在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上存在的劣勢和不足。因此,根據學習風格制定的因材施教策略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與學習風格中的長處或學習者偏愛的方式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一類是對學習風格中的短處或劣勢采取有意識地失配策略加以彌補。
學習風格理論應用到當前的教學和學習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以往班級教學中,我們僅關注到學生個體在智力等方面的差異,忽略了個體間存在的許多直接影響其學習過程的學習風格差異,包括對學習環(huán)境偏愛的差異.學習力的差異等等,從而也就出現同樣的教學,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差異很大的現象和問題。為此,教學不能僅僅沿襲傳統(tǒng)整齊劃一的模式,而需要根據學習者的個別差異,實施“個別化教學”。在課堂上,要實現學生的真正平等,就是每個學生都要得到適合的教學。傳統(tǒng)的平等觀認為,學生平等就是指學生人校學習的機會平等,學生隨機分班,教師隨機教班并為班上每位學生提供形式和內容完全相同的教學,這似乎就實現了學生教育的平等。其實,這只是一種機械的平等,并沒有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別需要,事實上根本沒有真正實現學生的平等。因為整齊劃一的教學必然只適合一部分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水平等,而另外一些學生,因為不適應教師的教學而掌握不了知識。因此,教學的過程,必須力圖根據學生的差異來教學,從而真正實現教學中的“發(fā)展性平等”。
與教師的“教”相對應的,學生的“學”同樣需要個別化、個性化。在富有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掌握學習步驟,采取自己偏愛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承認個體間的差異,并能在學習過程中揚長避短。個別化學習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其追求的就是學習者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又全體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調動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和創(chuàng)造性;其基本理念就是:培養(yǎng)個體“不求人人升學,但求人人成材”。在當今的發(fā)達國家,一個共識已經產生:是奶油就要浮在上面,是好鋼就要成材。個別化學習理念的存在,其前提就是要承認并尊重學生間存在的個別差異,表現在學習方面,就是學習風格的差別。
(三)建構主義學習
作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基于網絡的遠程教育的發(fā)展,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對個別化學習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意義構建獲得知識。知識獲得的多少取決于學習者根據自身經驗建構有關知識意義的能力. 而不取決于學習者記憶和背誦教師教授內容的能力。因此,該理論強調,學習的過程應該是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由于學習者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要使個體的意義建構更為有效,學習者可通過與他人的協(xié)作學習來實現。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知識觀,為個別化學習理念的存在提供了依據。在個別化學習過程中,個體主要是通過自主安排學習內容,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進行。獨立性是個別化學習的基本特征,自主學習是個別化學習的基本形式。個別化學習更多地可理解為個性化的學習,學習者追求個性的獨立,根據個人的能力和需要去學習知識,建構起烙有個性印記的知識意義。
同時,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學習觀為個別化學習的實踐提供了指導。在建構主義者看來,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者個體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具有個體性;同時,為使個體意義建構更有效,學習者之間的協(xié)作是十分必要的。個別化學習強調學習過程的個性化,在學習形式上不能僅拘泥于個體的自學,很多時候可表現為小組協(xié)作學習,與他人(教師、同學)之間的交互學習等活動方式。當然,這種合作學習、交互學習是以滿足個性要求為前提和出發(fā)點的。由此我們發(fā)現,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統(tǒng)合下,“個別化學習”和“合作學習”并非完全對立的兩極。這兩種學習理念(方式),在理論上雖然存在許多的差別和對立,但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二者是可以兼容、整合的,共同致力于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和個性的發(fā)展與完善。
(四)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
在人本主義者看來,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的自我完善為根本目的的,教育的關鍵在于開啟學生的心靈,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進而超越自我,實現自我的最高價值。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幫助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使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獨特的人類存在,并最終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潛能。人本主義教育家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價值觀?!坝捎诿總€人的過去經驗和教學情境中的個人體驗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教育和教學就應該使學生發(fā)展得更像他們自己,而不是培養(yǎng)具有同一種模式的、相互類似的人?!比吮局髁x強調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是具有個別差異的,我們應該尊重個體的差異。個別化學習理念正是尊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個別性、個體性,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選擇學習環(huán)境、學習內容等進行自主學習。個別化學習所追求的是人的個性發(fā)展,這本身就是以人為本思想的最大體現。同時,人本主義強調把學習者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主動地探索,而不是看成一個對象,需要外在的導引和灌輸知識,注重“人性”,這些精神要義與個別化學習理念是不謀而合的。運用這些精神理念指導個別化學習,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一、認真傾聽,聽后寫
小學生的聽覺要比其他器官的發(fā)展快得多,所以我特別重視每天朗讀文章給學生聽,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思考這篇文章有什么特點,好在哪里?聽完之后,大家交流,然后再學著寫一寫。
二、指導說話,說后寫
說是寫的基礎,寫是說的豐富。我們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模擬生活的場景,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先練習說一說,然后再寫出來。如,學習了冰心奶奶的《雨后》,感受了小哥哥的開心,體味了小妹妹的害怕摔跤但又希望摔一跤的心情后,我問道:“你喜歡下雨嗎?為什么?想一想,還有誰喜歡下雨?又有誰不喜歡下雨呢?”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特別熱烈,討論過后,我就指導學生把剛才所討論的寫了下來。
平時,我們還可以利用晨會周會,組織開展“我是故事大王”、“播報天氣”、“說說開心事兒”等說話訓練,說完后再指導學生把所說的內容寫下來。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感情朗讀,讀后寫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增加了詞串識字,這種識字方法是將意思相關的詞語集中在一起,分別看,是排列整齊的幾組詞語;連起來讀,意義上又有緊密的聯系。這樣的詞串識字不但有利于學生積累詞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如,蘇教版二年級下冊《識字2》,這一組詞串是將描寫桂林山水的詞語羅列在了一起,有描寫美景的碧水、秀峰、倒影,還有描寫山的形狀的象鼻、駱駝、筆架。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欣賞有關于桂林山水的照片、圖畫,讓學生從整體上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其次,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桂林山水有“清、靜、奇”三方面的特點;最后,組織學生進行寫話訓練。因為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所以學生們寫起話來一點也不為難。
四、細心觀察,看后寫
看圖寫話是寫作最初步的訓練,是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但是低年級學生的觀察能力十分欠缺,他們看到一幅圖后往往毫無頭緒,不知該從何下手,可以說是毫無目的、毫無順序可言。這就需要老師在一旁好好引導,首先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看整體――初步感知;看部分――分清主次;看順序――理清思路;統(tǒng)領全圖――展開想象。學生掌握了看圖的方法之后,再鼓勵他們展開合理的想象,把圖中的內容有重點、有條理地寫下來。
另外,課文大多配有彩色的插圖,這些插圖以及積累運用中的看圖說話,還有學生喜歡看的動畫片等都可以成為學生寫話的好材料。教學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動畫片放給學生看。如,學生喜歡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于是我利用空閑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在看之前先設置一些問題: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它們在干什么等。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帶著問題去想,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寫話的積極性。
五、體驗活動,玩后寫
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每周三下午的陽光體育活動內容是游戲,于是我就和孩子們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玩的游戲,每周只玩一種,結束之后,再指導學生將游戲的過程寫下來。
除了寫自己玩的游戲之外,學校也經常組織活動,如,拔河比賽、中隊活動大比武等,這些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寫話的素材。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把參加活動的經過和感受寫下來。這些活動是學生自己親身經歷的,是他們既熟悉又感興趣的,所以他們喜歡寫,也愿意寫,這樣的寫話讓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六、盡心品味,吃后寫
吃也是小學生的天性,但是許多學生往往是一吃了之。我們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生活習慣,指導學生練習寫話。班上的學生都比較喜歡吃水果。于是我讓每一位學生帶來自己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調動起學生的視覺、觸覺、味覺對水果進行描寫。首先,指導學生對水果的外形進行觀察,讓學生說說水果的外形有什么特點;然后,指導學生觀察水果的顏色等,并說一說;最后再讓學生摸一摸、嘗一嘗,說說水果的味道、口感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寫話訓練。
——在七年級學生會議上的講話
一、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生活習慣
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生活,會提高人們的學習效率和勞動效率,不會休息就不會工作。要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必須要求自己能按照身心運行的規(guī)律來組織自己的活動,這將有利于身體健康和提高學習效率。
要珍惜時間。時間是寶貴的,對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財富。要學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領會“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的深刻內涵,努力培養(yǎng)“今天事情今日做,今日功課今日畢”的習慣,正確處理勞和逸、忙和閑、學習和休息的關系。要有適當的文體活動、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大腦的疲勞,換得充沛的精力。合理安排每天的時間,還要善于利用點滴時間,合理安排學習、娛樂、休息。要訓練學習的快節(jié)奏,講效率。
2.文明習慣
社會呼喚文明,未來呼喚文明,文明是一種素質。成才從做人開始,做人從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開始。文明習慣主要是指人的儀表、用語、待人接物、衛(wèi)生等方面的習慣。這幾個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現。中學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儀表整潔、優(yōu)雅,舉止端莊、有風度。
講文明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更重要的在于踐行。講文明的過程,其實就是隨手做的過程。諸如,隨手關掉樓道里的忘關的燈;隨手將贓物扔進垃圾桶;在閱覽室里看書,看完報刊后隨手擺放歸位;發(fā)現別人的自行車倒了,隨手扶起等等。這些舉手之勞的小事,雖然耽誤了自己的一點時間,卻給自己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給他人送去了方便和溫馨,為社會營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圍。
3.守紀習慣
守紀習慣的養(yǎng)成,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要時刻不忘《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學校一日常規(guī)的具體要求,做到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雜物;管好自己的嘴,不大聲喧嘩;管好自己的腳,不追逐打鬧。要正確認識自由與紀律的辯證關系,須知沒有紀律就沒有自由,要自由就必須守紀律,守紀律就是最大的自由。
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初中的學習生活與小學時相比,在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為此,同學們應該養(yǎng)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1.預習的習慣
認真的課前預習,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質量,提高聽講水平,可以加強記課堂筆記的針對性,更可以提高自己自學的能力,改變被動學習的局面。通過預習,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防止課堂上出現聽“天書”的現象。
2.上課的習慣
上課前要認真準備好課堂學習用品,把上課用的書、練習本、筆記本和其他學習文具準備好;課堂上要集中精力,認真思考,加強領會,積極發(fā)言,做好筆記。其中,積極發(fā)言應該是一個人最好的上課習慣,積極發(fā)言可以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3.復習的習慣
課后及時復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步驟來完成:一是獨立地把老師上課內容回想一遍;二是認真看一遍教科書,彌補課堂印象模糊的部分;三是整理好課堂筆記,加工筆記內容;四是閱讀參考書,使知識向寬度和廣度發(fā)展。
本年級的學生經過一學年的學習及鍛煉,基本上能夠專心聽講,作業(yè)及時認真的完成,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大多數學生熱愛閱讀,能夠積極思考,樂于表達。但是每班還有幾位后進生,他們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比較弱。對于所學生字掌握速度較慢,不能靈活運用,上課聽講不專注,作業(yè)速度慢而且錯誤多,訂正不及時。家長不能積極配合老師,管理起來格外難。
二、復習目標:
1、全面復習本冊書要求會認的483個生字,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夠借助漢語拼音按筆順在田字格里書寫、默寫298個生字。
2、了解筆順規(guī)則,初步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74個常用的偏旁部首,進一步培養(yǎng)獨立識字的能力及主動識字的愿望。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基本做到書寫規(guī)范、端正,卷面整潔,提高寫字能力。
3、復習理解和掌握課文中的詞語,不斷豐富、積累詞匯,能在口頭或書面語言中運用部分詞語。
4、復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的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
5、會正確背誦指定的課文。
6、結合試卷中出現的思維訓練,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梳理和拓展練習,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7、總結延伸閱讀和看圖寫句的練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寫句子的能力。
8、重視聽說訓練,利用每個練習中聽說訓練的內容,總結延伸閱讀和看圖寫句的練習方法,有計劃地進行指導,既要重視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又要重視聽話能力的培訓,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和寫句的能力。
三、復習重點及難點:
重點:
1、復習認讀《生字表》中的所有生字,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識字方法。
2、分清生字的前后鼻音、平舌翹音、整體認讀音節(jié),區(qū)別同音字和形近字。
難點:
1、熟練背誦課文,并能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2、將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在聽說訓練中提高學生的閱讀及寫話能力。
四、復習形式:
以單元復習為主,歸類復習和綜合測試為輔,滲透學生的思維訓練。不讓學生硬性抄寫和機械記憶,注重知識點的靈活掌握和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復習的興趣。讓學生比較輕松地度過復習階段。對于部分后進生,可以安排同桌做他們的小老師,有針對性的進行補差,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第一單元
1課時
掌握換偏旁識字法,能夠舉一反三。會聽寫詞語,組詞、擴詞;能用詞語組成一段通順的話;會背誦古詩《村居》;學會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和問號。
第二單元
1課時
會背誦有關內容,會填空;會聽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辨析形近字、同音字;會運用數量詞;用一定的句式造句。
第三單元
1課時
會背誦課文及練習3讀讀背背,會填空;會聽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辨析形近字同音字,知道各種車輛的用途。
第四單元
1課時
會背誦指定課文和練習4讀讀背背,會填空;會聽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辨析形近字同音字,會運用數量詞;用“一邊……一邊……”“先……再……”的句式造句,會背古詩《詠鵝》
第五單元
1課時
會背誦識字的韻文和練習5的讀讀背背,會聽寫詞語,看拼音寫詞;會看圖將句子寫完整、具體,會用詞串說一段話。
第六單元
1課時
會背指定課文和成語及諺語,能看拼音寫詞語,正確區(qū)分形近字、多音字及同音字,能用幾句話說說“六一”那天的活動。
第七單元
1課時
會背誦課文及古詩,會聽寫詞語及看拼音寫詞,正確區(qū)分形近字、同音字及多音字,會用“有的……有的……有的”說句子。
第八單元
1課時
會背誦課文和練習8讀讀背背,會填空;會聽寫詞語,看拼音寫詞;辨析形近字、同音字,會運用數量詞;能把句子補充完整,能夠看圖寫出象形字。
看拼音寫詞語
1課時
1、能正確書寫本冊要求掌握的所有生字。2、寫字做到筆順正確,把字寫正確、寫漂亮。
同音字、形
近字比較
1課時
1、能夠正確區(qū)分形近字、同音字及多音字,會給生字分別組詞。2、能給生字加偏旁并組詞。3、能寫出帶有指定偏旁的生字。
課文內容填空
1課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指定的課文、段落。2、能夠按要求完成課文內容填空。
綜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