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雙語培訓個人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師認知;雙語教學;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3-047-03
作為一種專業教學模式,雙語教學在近幾十年引起了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廣泛興趣(Minami,2002),也受到我國非外語專業高校的普遍關注。用“第二語言”(主要是英語)作為課堂教學用語,在完成非語言類學科專業教學任務的同時,創造良好的二語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二語能力,使學生既能讀懂本學科的外語資料,又能用二語就該學科的問題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已成為各高校開展雙語教學的目標。開展雙語教學,對學生而言是“通過二語學習學科知識”,對教師而言,則是“通過二語教授學科知識”。顯然,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強弱就成為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而教師對雙語教學這一模式的認知水平是其開展雙語教學的先決條件。
一、教師認知理論
所謂教師認知,是指教師對教學各元素,包括教師、學生、學習、課程、主題、材料、教學手段、教學形式等形成的觀點、知識、理論、態度、感受、猜想、概念及認識等(Borg,2003)。概括起來講,對教師認知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即教師對教學認知的內容、認知的發展與形成、認知與教師培訓的關系以及認知與教學的互動關系等(Borg,2003)。作為教學活動的決策者、組織者,教師的教學認知是基于對個人的知識體系、實踐經歷、教學環境等多因素綜合而形成的,這種認知直接影響和支配教師的教學行為,并對教師職業生涯產生決定性影響。
依據教師認知形成的特點,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形成其對教學的最初認知,這一認知是其開始教學生涯并進一步接受教師職業培訓的認識基礎。雖然早期學習經歷形成了教師對教學的基本認知,但研究結果表明,經過進一步職業培訓后,大多數教師的認知均可發生不同程度或方式的轉變,有的表現為認識重組,即對教學中各因素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認識,有的則表現為對以前認知的徹底改變(CabarogIu and Roberts,2000),因此,教師的職業培訓是影響教師認知的第二個因素,也是最關鍵的因素。影響教師認知的第三個因素是教學實踐,教學實踐是教師認知與教學對象及環境互動的過程,其中教師認知始終指導著教學實踐全過程,而教學實踐則通過教師反省和總結而反作用于教師認知。
二、部分高校教師雙語教學認知狀況考察
本研究針對部分高校教師雙語教學的認知狀況進行了考察,受試是近兩年在某外語培訓機構接受短期外語強化培訓的4個批次共206名高校教師。從年齡上看,有剛剛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也有教齡已長達20余年的相關領域專家;從來源上看,涉及計算機、自動化工程、醫學、法學、管理學、建筑工程、農林、交通等十余專業;從職稱上看,正高職12名,副高職36名,中職125名,初職及初任教師的院校畢業生33名;從學歷上看,博士28名,碩士128名,本科40名;從性別上看,男教師114名,女教師92名。在接受了一個學期的外語強化培訓之后,這些教師參與了針對雙語教學認知有關問題設計的問卷調查,就雙語教學的目的、實施現狀及模式等問題較客觀地反映了各自的認知。
(一)對雙語教學目的的認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40名教師認為非外語專業高校傳統的外語教學模式已被實踐證明較難普遍提升學生的二語水平,教師應當嘗試實施雙語教學,其中,49名教師認為應徹底改革高?,F行的效能較為低下的應試型二語教學模式,堅決主張實施雙語教學。被調查教師普遍認為,雙語教學的目的既區別于語言教學又區別于專業教學,是在向學生傳輸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其外語運用能力,且提升外語能力是專業知識學習中的附帶目標。同時,也有66名教師對實施雙語教學持懷疑或否定態度。他們認為,由于專業課時量有限,多數教師自身的第二語言水平也存在缺陷,在專業課教學中實施雙語教學的現實可能性和必要性不大,因此,在雙語教學中既學習專業知識又提高學生第二語言能力的目的及效果很難完全達到,起碼在現階段較難以達到,急于推行雙語教學,既是強教師所難,也會誤導學生對專業問題的思維和理解,沖擊專業學習。還有個別教師甚至認為目前開展雙語教學,只是跟風走形式、好看不中用,客觀上還會造成職稱門檻的提升。
(二)對雙語教學現狀的認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6名教師中,已在各自院校對非英語專業學生開展雙語教學的有63名,占30%,擬于近兩年陸續開展雙語教學的88名,占43%,仍在觀望或沒有心理準備的55名,占27%。在已開展雙語教學的63名教師中,45名為非英語專業,有英語專業學歷教育背景的教師18名。調查結果還顯示,教師對目前在專業教學中實施雙語教學的現狀持“滿意”態度的占12%,“基本滿意”的占29%,持“不滿意”態度的占32%,持“不好評價”態度的占27%。總結起來,對雙語教學實施現狀評價不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問題上:
首先,教師二語水平普遍難以滿足雙語教學要求。從教師角度看,精通專業且二語水平較高的教師數量明顯不足,多數教師對雙語教學存在畏難情緒,對從事雙語教學缺乏自信,認為雙語教學課堂上能夠給學生的專業信息量明顯減少。已開展雙語教學的63名專業教師中,有約28%的明確表示,囿于二語水平的原因,雙語課堂教學常常存在“硬著頭皮說二語”的問題。其次,教學對象二語水平不均衡發展影響雙語教學實施。根據問卷反饋信息,82%的教師認為在課堂雙語教學中,面對二語水平不均衡發展的學生,常常面臨深淺難以把握的困境。因為對二語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閱讀篇幅較長、知識面寬的英文原版專業教材和資料較吃力,很難有效地吸收專業知識,聽力水平的不均衡發展也局限了部分學生在雙語教學課堂上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此外,多數學生二語口語表達能力弱,不敢開口講,課堂上只能做聽眾,元法參與問題討論交流,導致課堂缺乏互動,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因此,二語基礎較弱的學生,往往會對課堂雙語教學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再次,雙語教學難以選擇較為合適的教材。調查中了解到,為使學生接觸到本專業較為地道純正的英文表達,不少高校在雙語教學中引進了原版英文教材,但同時也出現一系列問題。如一些教材的內容還不能與國內課程標準和課程要求配套,語言難度不能與我國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吻合,某些內容甚至脫離我國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此外,絕大多數
國外引進教材價格不菲,給教學保障帶來困難。在有的專業,還存在可引進的適宜教材少、選擇余地非常小的現實問題。最后,雙語教師勞動價值未得到充分體現。一是雙語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交替使用母語和二語進行講解,費時費力,有限的專業教學時間受到擠占,導致教學對象能夠接受到的專業信息明顯減少,專業教學受到影響。有的教師明確認為,“專業教學中推行雙語教學,是種了外語課的莊稼,荒了專業課的田”;二是高校教師評價并未充分考慮到雙語教學所大大增加的備課工作量,教師勞動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有的教師提出,對并不特別精通專業外語的專業課教師而言,雙語教學的備課工作量往往數倍于單純的專業課備課工作量,但受各高校重視程度、評價機制等因素影響,無論在工作量認定上,還是在教師物質或精神回報上,都明顯體現不足,出現付出與回報嚴重不平衡的情形。
(三)對雙語教學模式的認知。國外雙語教學主要采用三種方式:一是浸入型雙語教學,強調完全用非母語的第二語言進行教學;二是保持型雙語教學,強調在部分學科逐漸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而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三是過渡型雙語教學,指由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在對此三種雙語教學方式的認知上,75%的教師傾向于選擇保持型雙語教學,明確認同“國內雙語教學并非在全部專業都可以開展”的主張。此外,面對國內雙語教學的三種常見典型模式,43%的教師傾向于eoncllrrent approach模式(即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在母語和二語之間頻繁轉換,對同一信息用母語和二語分別作以傳輸),25%的教師傾向于al.temate-language approach模式(即將日常課堂教學中使用的兩種語言按時間、授課內容、科目或授課教師的語言能力區分實施),23%的教師選擇preview―review approach模式(即先用二語或母語大致介紹即將講解的專業知識,之后用二語講解課程的主體部分,然后用concurrent approach模式對已學內容進行回顧),有9%的教師選擇了根據實際情況綜合運用上述三種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調查中,多數教師肯定了母語在維持理解與交流過程中相對于二語的絕對地位,尤其是講解那些較復雜、邏輯性和推理性強的抽象內容如數學模型等時,更是離不開母語的運用。
三、提升高校教師雙語教學認知水平及教學能力的著力點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當前各高校教師對雙語教學的認知和實施雙語教學的能力狀況并不樂觀。能否盡快提高教師對雙語教學的認知水平,提升教師實施雙語教學的實際能力,是擺在各高校雙語教學改革和實踐者面前的一個緊迫課題。依據教師認知理論,提升教師雙語教學認知水平及教學能力,可以從雙語教師職前教育經歷、在職培訓、實踐鍛煉和雙語教學環境等四個方面著手。
(一)職前教育經歷是教師雙語認知及雙語教學能力提升的基礎。這里所說的職前教育經歷主要指教師從事雙語教學前接受的普通高校二語型、專業型或二語加專業型學歷教育經歷,這一經歷構成了教師從事雙語教學的基礎能力。二語型教育經歷主要指以英語語言作為專業的學歷教育經歷,專業型教育經歷指非英語專業學歷教育經歷,二語加專業型教育經歷指近年興起的同時注重英語及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經歷,如商貿英語、科技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等。目前,我國高校雙語師資的實際情況是:專業教師駕馭二語能力不足,尤其是口語水平差,而二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又較缺乏,難以承擔專業教學任務。比較而言,二語加專業型教育經歷師資是目前最適宜從事雙語教學的人選。此外,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日益緊密的國際交往也迫切要求高校畢業生具備二語加專業的學歷教育背景。據此可以認為,在普通高校特別是師范類院校大力推廣二語加專業型教育模式是迫切需要且具有廣闊前景的。就師范類院校本科教育而言,可打造“雙學位”模式。
(二)在職培訓是教師雙語認知及雙語教學能力提升的關鍵。雙語教師的在職培訓主要包括針對擬從事雙語教學的專業型教師實施的二語強化、針對二語型教師實施的專業培訓以及針對雙語教師實施的雙語教學能力普遍提升的培訓?,F階段,從各高校相關課程雙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迫切需要也最便捷的路徑就是對具有較好二語基礎的專業型教師實施二語強化及雙語教學技能培訓,提升其實施雙語教學的信心和能力,以勝任雙語教學任務,這無疑是在職培訓的重點。就二語強化培訓而言,二語語言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實施雙語教學,教師除對兩種語言中的相關專業術語必須熟練掌握外,還要能恰到好處地在兩種語言之間實施轉換,這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二語表達能力,能夠用二語順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因此,在職培訓的內容中,應以聽說能力訓練為主,加大語言輸出機會,著力加強雙語教師口語能力訓練。此外,針對大多非語言專業出身的雙語教師存在的發音不準、影響溝通效果的問題,在職培訓中還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就雙語教學中兩種語言使用的比例以及何時、何種程度地進行語言轉換等雙語教學技能問題上,也需要對雙語教師進行科學的指導和訓練,引導教師能夠根據課程內容、課程特點、使用教材情況以及個人英語表達水平和學生的接受程度等因素,作出綜合客觀判斷。一般而言,授課內容決定教學中英文使用的比例和方式。對于較為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用母語教學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相反,對于較為形象、具體、并有一定情景的內容,用英語講授則可借助具體的情景判斷理解講授的內容(Yip,Tsang,and Cheung 2003)。在培訓的模式上,可采取校本培訓、外出培訓、自我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其中,校本培訓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教育資源、提升培訓效能。外出培訓包括國內基地培訓和國外培訓:國內基地培訓可通過脫產或半脫產學習,獲得系統的雙語教學知識;國外培訓重點是讓教師通過在國外學習,理解國外社會文化習慣和思維方式,提高二語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新疆雙語地區;物理教育;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5-0028-02
實習支教是我國對貧困、經濟條件較差、教育水平偏低的縣鄉給予教育支援與扶持的計劃,它對縮短城鄉教育水平差距,彌補教育資源,合理共享教育資源,使落后地區同樣獲得新的教育知識理念和前沿知識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在積極響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支援南北疆教育事業工作的號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師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學生去南北疆的縣、鄉、村開展為期一學期或者一年的實習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數民族雙語地區實習支教前的崗前培訓工作尤為重要。針對南北疆雙語物理教育環境、師資水平相對落后,如何從大學生就業和當地雙語教育人才缺乏兩方面考慮,解決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找準物理教育崗前培訓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優化崗前培訓策略[3-4],使物理專業師范生在上崗前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鍛煉和提高物理教師技能和水平,提高他們融入南北疆雙語教學環境的能力,成為適應于新疆發展需要的師資人才,成為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習及崗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經過2011年至2014年連續多次赴南北疆新師大本科生支教點,考察實習支教學生在雙語環境中的實習支教情況,每次都進行了總結。在和當地的教育部門及有關老師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數民族雙語地區實習支教工作所面臨的困難和出現的基本問題。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識到實習支教前崗前培訓中的初級維語培訓,時間短,效果不明顯,到了支教學校后,漢語言學生出現交流障礙。據當地教育局和學校建議,實習支教學生應該有針對性的加強初級維語口語和課堂教學日常用語培訓,以便更適應當地的雙語教學。第二,經過實地調查,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大學生在當地大部分從事的是漢語教學,從事物理專業教育的大學生較少,且支教學生每周可以上課達到28節,有的支教生擔任了全科的教學任務,非常不利于提高專業教學水平。第三,在崗前培訓工作調研中發現,培訓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約占全部人數20%~30%左右,對于民漢混合班級,大學生物理專業知識水平、物理實驗操作能力、教學素質參差不齊;一些大學生和指導教師只重視完成崗前培訓任務,忽視培訓效果和基本素質培養,導致支教中很不適應當地的教學環境,教學效果很不好。第四,漢語言學生對學習初級維語的意識淡漠,且在維語的日常用語上交流比較困難,民語言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的漢語解釋上有一定困難,且關于物理實驗教學方面很薄弱;以上這些因素為崗前培訓正常開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訓難度。
2.崗前培訓管理制度及考核環節的主要問題。第一,崗前培訓管理制度存在著很多不足。學院只出臺了崗前培訓的管理辦法,但在具體執行時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對于指導教師管理制度,學生完成培訓的具體給分標準,指導教師獎懲措施等,都沒有給出明確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導致管理過程無據可依,增加了崗前培訓的難度,個別老師和學生在落實培訓過程中出現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導致培訓的形式化。第二,對崗前培訓重要性的思想認識不足。部分指導教師和學生對培訓不重視,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少數老師并未按照要求,對自己負責的學生進行指導或指導時間和次數不達標,對培訓的學生要求不夠,以至于學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第三,崗前培訓考核環節不夠嚴格,缺乏監督機制。如個別學生培訓就是走過場,沒有達到提高課堂教學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學生培訓成績評定最終是由學生出勤、授課情況、教案準備情況和實際完成情況、教師總結和評分等過程組成,但是這些環節缺乏監督機制,且具體落實情況均有指導教師自己把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出現把關不嚴,指導時間不夠,效果不明顯等現象,均沒有懲罰措施或者相應解決辦法。
二、建立優化策略
針對以上研究現狀和調研中的基本問題,本文結合新疆雙語地區教育環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資源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崗前培訓相應的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便更好的完善現有的崗前培訓政策和制度。
1.建立質量評估機制。在實際崗前培訓過程中建立質量評估機制,建立指導教師和崗前培訓學生的獎勵制度,激發大學生的上崗培訓動力,增強培訓效果,把參加培訓的內容、成績、時效等記錄在冊;以專業成立督導組,對指導教師和培訓學生實行檢查、抽查和調研,確定學生培訓情況,建立更加切實有效的培訓機制,使得培訓規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優化。師范院校對支教學生的崗前培訓辦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細則形式出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過調研及征求意見的方法,結合南北疆地區雙語物理教學及基層貧困地區教學的實際情況,在已經開展的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工作中廣泛征求師生意見,有針對性的對實習支教崗前培訓政策和制度進行修訂、完善和補充。將優化后的崗前培訓制度或者模式進行實施,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有效改善培訓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對不合適的條例進行刪減或修改,以保障實習支教崗前培訓的適應性和執行的效果。對修訂前后的崗前培訓方案及制度實施情況進行比較,通過實習支教地區實地調研、座談、訪談等形式,不斷完善優化現有崗前培訓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優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課環節中,采用物理專業支教學生管理導師制,指導教師最好是有經驗的從事教法專業的教師,通過小組聽課、評課、研討,分組討論、輪流試講、示范課講評、微格教學、實驗技能、初級維語培訓、實驗授課等多種形式,切實的提高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水平。崗前培訓考核成績評定是由學生出勤、授課情況、實驗操作能力、教師綜合素質評定及講課大賽等環節決定,通過考核小組檢查等方式,完善對物理專業支教學生崗前培訓考核環節,考核不合格的大學生,應有相應制度,不允許參加實習支教,必須重新經過崗前培訓,合格后方可參加支教,這樣也確保了實習支教大學生能更好的適應新疆雙語地區物理專業實習支教的環境,更加適應學生和教師的雙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嚴格,要細化,責任要落實到個人。
三、結論
本文針對新疆雙語地區物理專業實習支教崗前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優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適應性強的實習支教崗前培訓策略,既能夠有效提高物理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和教師素養,又能夠讓大學生適應南北疆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環境,完成物理專業學習、教學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水平,完善薄弱之處,盡快使之適應特殊環境中的教學,達到教學效果,以滿足新疆雙語地區物理教育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王興.崗前培訓體育課程模式的定位研究[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29(4):39-41.
[2]劉朝暉.民族地區社區管理人才崗前培訓的探索與實踐[J].成人教育,2012,(8):79-81.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民族地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0-0016-02
一、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現狀分析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頒布,明確提出21世紀我國對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要求是: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在201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了建設高質量的民族地區學前教育事業,按照會議內容,我們必須著重提升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養。
1.分析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現狀?!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來,全國各地的學前教育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園所數量急劇增加,入園率不斷提升,幼兒園教師總人數不斷增加。以為例,到2015年,將達到每個縣(市、區)有一所示范幼兒園,農牧區每個鄉(鎮)有一所中心幼兒園,村小學和教學點都舉辦有學前班,學前兩年入園率大幅度提高,城鎮基本普及學前三年雙語教育,在園幼兒達到8.1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60%以上。但是,當前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現狀不能夠達到幼兒全面發展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村鎮教育觀念、意識落后[1];民族教師稀少,雙語教學難度大;幼兒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幼兒一日活動教育效果不理想;幼兒教師職業形象欠佳,缺乏事業心和敬業精神;職業倦怠使幼兒教師缺乏愛心;教師注重傳授系統的知識、技能,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明顯,影響幼兒的健康發展等方面。
2.認識民族地區學前教師教育的現狀。當前我國學前教育的招生可以分為大專層次、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盡管學前教育的招生層次頗多,幼兒園教師需求量仍非常大,專業素養也達不到專業標準中的指標。我國民族地區學前教師隊伍不夠強大是一個深遠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同時幼兒教師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在職幼兒園教師通過培訓獲得專業素養的提升,這也需要較長的時間。如何提高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地位和待遇,讓教師形成專業理念、提升專業能力和豐富專業知識等,這都需要一個詳細科學的計劃。為此,根據中央政策的相關規定,針對民族地區學前教師數量不足和專業素養偏低等問題,制定一系列科學化的培養、培訓、考核等機制就顯得非常重要。
3.牢記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著力點。實施學前雙語教育可以提高民族地區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與基礎教育、全國高等教育、專業教育的銜接,培養民族人才,促進民族團結和進步。學校作為教育的中心,而教師則是學校和教育的靈魂,在我國民族地區教育是基礎工程,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廣大群眾對此也有著需求。但是當前民族地區學前“雙語”教育發展滯后[2],突出表現在學前“雙語”教育普及率低,學前“雙語”教師整體素養偏低,缺乏合格的“雙語”師資,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可見,雙語師資的培養也是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建設的重點之一。
二、依據《專業標準》,探討提升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策略
1.教育部門依據《專業標準》,開展幼兒園教師建設工作。第一,教育部門應根據《專業標準》的要求,嚴格把控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隊伍的準入標準,確保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水平。為民族地區學前教育的科學、健康、持續發展注入強大活力。第二,教育部門應該依據《專業標準》的內容,確定幼兒園教師資格的考試大綱等,并且將《專業標準》的規定有效地運用于轉崗教師的培訓上,普遍提高學前教師的整體水平,防止和糾正學前班“小學化”的傾向,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第三,教育部門應該加大對幼兒園教師雙語的培訓和教育工作。開展教師專業培訓時,強化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對職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第四,教育部門應該依據《專業標準》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基本專業素養的規定,建立健全經費保障機制[3],制定雙語教師培訓工作的培訓方案和課程計劃。確保學前雙語教育的經費,確保部分幼兒家庭可以在政策的幫助下,享受免費的幼兒園教育,同時確保學前雙語教師工資和學前雙語教育者的學習經費。第五,依據《專業標準》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基本專業素養的規定,制訂適合民族地區的學前雙語教材和幼兒讀物,各級部門要加大對雙語教育課程設置、評價體系等方面的研究,大力促進學前雙語教育的研究和應用,不斷提升學前雙語教育質量,努力建立學前雙語教育工作的評估體系。
2.學前教育院校依據《專業標準》,培養學前專業學生。第一,認真組織研究制定雙語教師培養工作的方案和課程計劃。確定漢語、民族語言、學前教學法和漢語授課能力等綜合性的培養方案。采取漢語水平、專業水平和漢語教學實踐能力并重的評價考核方式,讓準教師在院校的培養下具備和達到能夠使用雙語授課的能力和水平。第二,變革教學方式。《專業標準》著重提出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而這種能力必須在實際操作中才能獲得。因此,學前教育院校應改變傳統的講授式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習者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有機整合;采用見習實習等多種教學途徑,讓學習者在實踐中體驗幼兒園教師的職業特點,提升學習者的專業實踐能力。第三,學前教育院校應將《專業標準》作為自我評估的依據,作為管理和引導的指標,將其落實到人才培養質量上?!秾I標準》對合格幼兒園教師專業素養的規定,就是學前教育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導向。
3.幼兒園管理者依據《專業標準》,進行園所教職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第一,開展園本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水平最適宜有效的途徑。要確保園本培訓的科學開展,幼兒園管理者應該了解本幼兒園的現狀,有效地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培訓教師。同時注重在教學實踐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激發教師自我成長的動機。第二,幼兒園作為教師每天生活的場所,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門辦園,主動與外界進行理念、模式的交流,確保幼兒園及教師群體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保障教師擁有個人專業發展自;要使幼兒園成為學習型組織,使幼兒園集體成為教師成長的搖籃[4]。在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激勵制度下,教師不僅能勤奮地工作,而且能有創造性地工作,從而享受工作,實現個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最終獲得理想的專業發展。
4.幼兒園教師依據《專業標準》,促進自我專業素養的提升。第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熱愛民族地區教育的事業心和不斷為民族地區幼兒雙語教育提高而努力的決心,克服一切教育工作和生活困難,為民族教育事業奉獻和奮斗的決心。第二,作為一名現代的民族地區幼兒教師,要對自身的特點和本民族的風俗特色、經濟發展、歷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此,作為自身職業道路發展的指導和進行科學研究的方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成為一名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民族地區雙語教師。第三,幼兒園教師對照《專業標準》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出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對自己的專業素養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在了解自身專業發展現狀情況下,依據《專業標準》的規定,清晰地規劃和設計自己的發展計劃。第四,參加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如自主閱讀學習、聽專家報告、同行交流研討、各種短期培訓、學歷進修等,探討在專業成長中遇見的共性問題,在綜合性的研修活動中,積極與教師、專家、家長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強勢互補,以集體的智慧解決實際中的困惑與難題,并在過程中,獲得產生處理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教育情景中的實踐性知識,知曉如何把那些明確的知識付諸教學實踐,從而提高教育實踐智慧,獲得專業成長[5]。第五,反思日常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言語、行為等,針對存在的不足,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不斷提升自我的素養。第六,踐行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科研、培訓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職業道德,提高專業能力,豐富專業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學前理論,了解學前教育研究方向,對新理論和新研究具有興趣,與時俱進,成為一名高素養的民族地區幼兒雙語教師。
總之,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要成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養的隊伍,這要求教育部門、學前教育院校、幼兒園管理者以及幼兒園教師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規定,從實際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培養、準入、培訓、考核體系計劃。
參考文獻:
[1]余贊,莊周贊.新課程對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新考驗[J].科教文匯,2006,(8):121.
[2]邢俊麗,李雪蓮.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61-162.
[3]彭兵,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主要障礙及對策[J].師資培養,2004,(11):54.
[關鍵詞]雙語教學;經驗;模式;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6)05-0099-02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和外部世界交往的不斷加深,作為世界語言的英語學習對于學生們越來越重要,英語作為學生和外界交流的橋梁的作用不斷的凸顯出來。此外,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留學生出口地,所以高校本科生出國留學學習碩士課程的學生在不斷地增加,于是高校開展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不斷地學習和提高英語能力,可以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
一、雙語教學的內涵
雙語是指一個人能夠對非母語語言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熟練掌握,并擁有跨語言、跨文化交際能力。從中可以看出,雙語教學就是指教師在學生專業課上講授時,采用非母語語言進行教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非母語的語言知識。我國雙語教學一般是指用英語這個非母語進行教學(本文主要通過英語來舉例),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在了解一個學科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下,還能夠了解國外專業的發展情況,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具有全面性。在學術建立世界觀時,由于接觸的國內外文化較多,能夠形成更具有開放性的世界觀,更加能夠易與世界其他國家、文化進行交流,了解不同國家在不同學科的發展方向,了解其他國家文化,從這個方面來說雙語教學是具有極大的好處。
二、高校雙語教學發展現狀
我國雙語教學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我國現代化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國際視角,于是高校越來越重視雙語教學的發展,并認為雙語教學能夠對培養國際交往的高端人才做出基礎性的貢獻。我國經過十多年雙語教學的發展,已經在教學理念、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摸索出一些雙語教學的模式。隨著雙語教學在高校中不斷地發展,高校領導層對于雙語教學的了解不斷加深,更加對其投入了力度,為了提高高校雙語教學水平的不斷進步,也在不斷引入優秀的雙語人才和外國教師來高校進行專業課的雙語講授,可見雙語教學在我國普通高校從上到下都是被認可的。
雖然我國高校已經非常重視高校的雙語課堂教學,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高校雙語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有些高校為了開設雙語課程而開設,并沒有準確住雙語教學的內涵,總體而言有以下四個問題:一是,學生的英語能力較弱,所以雙語教學時需要注意難度;二是,專業課程的教師能力有待于提高,即雙語教學能力不足;三是,課堂內學生英語能力的差別較大;四是,專業課中英文教材具有差別,在選擇教材時需要認真挑選。
三、香港大學雙語教學的經驗借鑒
香港是我國特別行政區,香港在回歸之前是英國殖民地,故普遍而言該地區居民英語能力較強,學生普遍而言英語能力也較強,教師的英語能力也非常突出,所以本文想從香港高校身上學習國內高校進行雙語教學可借鑒的經驗。具體總結這些經驗如下。
第一,香港的大學對于雙語教學成立專門管理的機構,把進行雙語教學的學科專業的教學大綱、辦學理念與雙語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
第二,香港各高校均對雙語教學的內涵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在劃定雙語教學的范圍后,進行雙語教學和知道,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可以學習英語,在課堂外也會注重英語語言的學習,在教師劃定的大綱下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
第三,不同的課程雙語教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來制定不同雙語課程講授的原則,可以使學生在英語環境下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不斷引入世界各國在專業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就可以讓學生在英語能力和專業知識兩方面都能夠得到長足的進步。
第四,注重教師的雙語能力,香港是一個國際化的自由港,所以香港大學聘任的教師均具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也為香港大學的雙語教學提供了基礎保障。教師的雙語能力是雙語教學的基礎,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的英語能力較弱,那么是很難能夠將專業融會貫通的教授給學生的。
四、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
(一)對雙語教學的認識存在誤區
目前,許多高校將雙語教學與外語教學等同起來,錯誤的將雙語教學看做是簡單地用外語上課,因此,雙語課堂往往會變成英漢互譯課程,學生看起來是在聽老師用外語上課,實則是聽了一堂翻譯課。學生的學習重點很容易變成對專業術語的記憶課和翻譯課,而不是學習專業內容。這樣一來,學生的專業學習就容易演化成單純的外語語言學習。這種情況是對雙語教學的概念定義不清楚而造成的。外語教學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階段,而雙語教學指的是“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語,主要用非母語進行非語言學科的教學,以非語言學習為主要目標,獲取知識信息和技能經驗。雙語教學的重點首先是學科內容,其次才是外語”。
(二)雙語師資不足
雙語教學對雙語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雙語不同于簡單的外語教學,雙語教學是以兩種語言為媒介進行教學。我國的雙語教學起步較晚,目前還沒有雙語師資還存在明顯的不足,教師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不能完全兼顧到外語和專業兩方面的內容。此外,我國的師范類院校也沒有設立過任何的雙語師資的培養專業,現有的雙語教學教師參加培訓的機會比較少,造成了雙語師資嚴重不足。
(三)教材不統一
目前,國內沒有統一的雙語教材,各大高校都是選擇外文原版的教材,或者選擇自編教材,但是市面上可以選擇的雙語教材很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容易接受外文教材的結構,教材的體系之類的問題,使得雙語教學的推行受到制約。
五、國內高校雙語教學模式探索
從前文看出,隨著我國不斷納入到世界體系,英語對于培養具有世界視角的本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香港的雙語教學經驗能夠為國內普通高校探索雙語教學模式提供良好的思路,但是內地和香港畢竟具有很多差別,例如國內本科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雙語能力有限以及缺少國際化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均會導致國內高校展開雙語教學模式會存在這一些困難,于是作者針對這些問題,認為國內普通高校雙語教學模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明確雙語教學在本科生培養中的定位和目標。學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應該努力確定雙語教學課程、課時、方法,明確雙語教學在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定位。高校的雙語課程所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培養出什么樣的人才應該在決定哪門課程成為雙語課程前進行明確,作者認為制定雙語教學目標不過有三:一是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讓學生具有更廣闊的世界觀;二是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國際接軌,讓學生能夠接觸到學科方面最新的知識;三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讓學生面對外部世界具有溝通的能力。高校在制定人才方案時,應該考慮到這幾個問題。
第二,確定適合國內高校的雙語教學模式。高校采取恰當的雙語教學模式才能夠在教學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往我國高校總是認為只要將課堂教學用英語教授出來就實現了雙語教學,或者使用英文教材,老師用英文讀一遍后用中文解釋了就是雙語教學,這些觀念都沒有正確界定雙語教學內涵產生的。雙語教學需要教師們轉變觀念,不能機械的進行雙語教學,應該從教材的選用上、學生思維的培養等多方面來培養學生的雙語思維,選擇適合高校本校特質的雙語教學模式。
第三,通過實驗班級等方式,對于少數班級進行雙語試點教學,通過幾輪的教學不斷完善高校的雙語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成熟之后可以推而廣之。在課程選擇上應該采取起源于西方國家或西方國家發展比較好的學科,通過這種雙語模式的學習不斷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并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最新的專業知識。
第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執行,注意書寫教案,尤其是問題和改進措施方面,形成常態化的教學管理,有助于雙語教學方法的改進。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的文化等方面的學習障礙,根據學生課堂上的接受程度,教師可以調整作業、考試等方面的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學習策略; 雙語教學; 會計
一、引言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經濟建設迫切需要一批既懂經濟又通曉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為順應這一需求,雙語課程教學在我國高校內蓬勃開展起來,如某財經類院校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的許多課程已使用原版教材實行雙語教學。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于師資,然而國內優秀的雙語教師還不是很多。有些專業教師經過短期的出國培訓后就回校開設了雙語課程,由于自身英語基礎薄弱,特別是發音及口語表達能力差,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常常是教師上得累,學生聽得也累,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對雙語課程失去了興趣。就雙語教學而言,雙語教師的外語水平和學科知識一樣重要,從事雙語教學的專業教師也應像外語教師一樣,學習一些語言教學理論、規律和方法并應用到雙語教學中去,以提高教學效率。
二、教學與語言學習策略
著名加拿大雙語教育學家M.F.麥凱和西班牙學者M.西格恩在他們合著的《雙語教育概論》中指出:僅僅使用一種語言,而這種語言并不是學生的第一語言的教學,不能稱為雙語教學。雙語教學不是兩種語言的機械相加,而是在兩種語言教學同時進行的條件下所構成的有機整體。雙語教學的任何一方,都要在另一方的聯系中設計和實施,反之,就不是完整意義上的雙語教學。雙語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兩種語言知識建構、能力發展以及師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過程。
在傳統的課堂里,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現在,在雙語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學生所學專業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語言教學技能,有時需要在母語和英語之間“跳舞”。教師是學生雙語學習的向導、顧問和裁判,能有效地為學生提供語言學習策略的培訓。
學習策略則是指學生在發展第二語言或外語技能中,為了促進學習而使用的具體的行為步驟或技巧。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采用的一種行為或行動,從而使語言學習更成功,自主意識更強,學習過程更加其樂無窮。
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理解掌握,可以減少其學習中的困惑和焦慮,保持學習熱情和動力,或者改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動力。雙語教師如果將成功的學習者所采用的學習策略歸納總結出來,并融入到常規的課堂活動中,往往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所培訓的策略應包括元認知策略(如組織、評估和計劃學習等)、認知策略(如分析、推理、信息轉換、做筆記等)和情感與社交策略(如自我交流、自我獎勵和合作學習等)。研究表明,恰當地使用語言學習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語言的理解、表達等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在專業的雙語學習中是必需的。
三、語言學習策略在會計雙語教學中的運用
會計雙語課程一般在較高年級的學生中開展,此時學生的專業知識已達到了一定程度,但外語技能或理解水平還有待提高,教師教學必須考慮學生這兩方面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語言學習策略培訓,使他們在雙語課中專業和英語都能得到提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應用以下策略:
(一)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可發生在學習的各個階段,促使學生形成元認知意識并使學生從依賴教師的個體轉變為能夠自我指導的個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大量有關學習動機的調查研究表明,學習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或稱為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Intrinsic motivation),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教師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教師在課程一開始就可介紹課程特點,要求學生確立學習目標,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譬如,通過課程的學習成為一個國際會計而不是只會記賬的人(You are studying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 NOT a bookkeeper)。教師可告訴學生:一個國際會計在企業或公司處于管理層的位置(The role of an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 is a MANAGERIAL POSITION),他或她應該熟悉法律(the Law)和國際會計準則(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Guidelines),根據不同情況向決策層提出財務方面的建議,而這些背景知識或技能都可通過會計雙語課堂得到了解和掌握。教師的引導或介紹將會使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產生想學好的愿望或動力。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課程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如預習每課的詞匯和主題內容(Preview the vocabulary and topic areas for EVERY class)、不要缺席,認真聽講(Go to every class and listen carefully) 、記筆記(Make notes)和向老師提問(Ask your teachers questions)等等。元認知策略是關于學習的策略而不是學習策略本身,通過元認知策略的培養,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處于主動地位。
(二)會計詞匯學習策略
會計詞匯學習策略是確保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策略,學生雖有一定的英語基礎,但他們對一些專業的單詞或術語很陌生。教師在課程中應融入對會計詞匯學習策略的介紹,使學生知道:平時的英語課能使語法進步,但在會計雙語課堂還必須學習會計詞匯(Your English classes will improve your grammar and structure BUT you must learn the accounting vocabulary);許多學生由于沒有足夠的會計英語詞匯量導致理解上的困難(Most students fail because they don't learn enough new words),所以要在會計雙語課上取得成功,平時的詞匯積累和準備是關鍵(Preparation is the key)。教師可指導學生對財會單詞分類記憶并進行示范,指出哪些單詞需要背,哪些單詞需要在用中學,并告訴他們中英對照會計詞典的用法。
(三)專業英語閱讀理解策略
會計雙語課程的教材一般是原版教材,有些學生閱讀會有一定的困難。其實普通英語閱讀理解策略用在專業文獻閱讀上同樣有效,如略讀(Skimming)、掃讀(Scanning)、找主題句或關鍵詞、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等等。有些重要的概念或術語,教師可用中文解釋清楚,有時母語會幫助理解目標語,起到正遷移的作用。上課時一味使用外語,使雙語課變成單語課,這有悖于雙語教學的精神,一切要以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教學內容為前提。
(四)課堂合作交流策略
有些會計雙語教師采取的是傳統的翻譯教學法,即用英語講解一段,再用中文翻譯一下剛剛講解的內容,學生對這種乏味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法非常不滿。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間的雙邊或多邊活動,它要求達到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有效統一。教師應該靈活地采用啟發式、研究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會計課堂教學,倡導合作學習。如果沒有教師和學生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合作,如果不進行交互式的活動,沒有對方給予相關的反饋,學習者將無從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假設。
教師應努力使雙語課堂變得有趣和多樣化,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訓練學生用英語完成多種不同目標的活動,從而激發和維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學生們可以4到6人為一組進行討論或發言等活動,這樣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合作效果最為理想。分組方法也可有趣多樣,有時按照學生不同的鞋碼,有時按照不同的出生月份把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這樣,每次不同性別、不同學習能力,不同智能的學生有機會編在一起進行交流。教師可結合案例,要求學生借助PPT等多媒體分組進行討論和演講。如,通過在線直銷公司E-CENTIVES在瑞士的資本籌集這一案例,就公司在海外上市這一議題進行討論。學生在課余可圍繞要探討的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研究和領會;然后進行知識內化,即在充分理解資料的基礎上,積極調動自己的專業和英語知識,形成自己的結論。學生可分組在課堂上口頭展示和交流,教師通過評價補充或提問來活躍課堂氣氛并啟迪學生智能,引導他們思考。會計的雙語課堂同樣可以成為學生提高語言水平的平臺,通過討論學生可以自由談論話題,具有一定的話題拓展能力,并能夠在討論中維護自己的立場。雙語課堂是合作和交流的場所,通過案例討論,學生之間實現可積極參與和相互交流,教師則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和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評論和補充,對課堂進行適當的監控和師生間的充分交流。
(五)糾正錯誤策略
人們對是否要糾正學生的錯誤或者何時、如何以及什么樣的錯誤應該糾正歷來有不同的看法,對于學生口語表達中的錯誤,東西方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西方的語言教學要求學生先能自由表達,再在生活或學習中慢慢體會,自己學會正確表達;我國的教學則先教會學生正確表達,再要求他們自由表達。其實,如果將這兩種教學方式結合起來,效果也許會更好。教師對學生在表述中出現的小的語言錯誤可采取寬容態度,不要打斷學生加以糾正。但是,如果學生存在比較大的語言錯誤或者專業知識錯誤,就應加以糾正,廉價的贊揚和鼓勵會使學生形成模糊的概念。教師對于學生所說的中式思維英語則應該及時記錄,在恰當的時候糾錯,并示范正確的表達方式。
(六)評價與激勵策略
教師對課堂上多發言的學生一定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給予他們表揚和適當的獎勵。同時,也要留心那些合作學習或分組討論中不大開口的同學,分析他們不愿發言的原因,是個性使然還是專業水平有限或是外語表達有困難,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參與到雙語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結束語
會計雙語教師常常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課堂上是側重于會計英語的教學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筆者認為:合格的雙語教師應能通過閱讀原版文獻等方式了解和熟悉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和需求,如果對專業教材不熟悉或者不喜歡所教的課程,教學效果就無從談起。同時,雙語教師也要成為語言教學的專家,適合普通英語教學的各種語言教學策略同樣適用于雙語教學課堂。雙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尤其是外語聽說能力,并要學習西方的一些語言教學理論,憑借嫻熟的業務知識、流暢的英語表達和靈活的教學方式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 況新華,劉冰泉.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華東外語教學論壇(2)[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官子木.教育的國際視野[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 沈銀珍.多元文化與當代英語教學[M].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4] 鄭玉琪,陳美華. 試論“后方法”時代的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 (10).
[5] Brown H D.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language pedagogy [M].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4.
[6] Hutchinson,Tom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關鍵詞】 藏漢雙語教學;黃茨灘小學;現狀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7-0-01
引言:雙語教學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教育平等權利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新的民族關系建立和發展的重要標志。隨著黨和國家民族語言文字政策進一步得到全面貫徹落實,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我國民族地區的推行和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雙語教學已成為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重要途徑,也是民族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民族教育中,因地制宜地開展雙語教學,能夠提高民族教育質量,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黃茨灘小學教育現狀及基本情況
在夏河縣城附近半牧半農區的民族小學——黃茨灘小學,現共有學生139人,其中藏族84人,占全校總人數的60.4%??梢娞岣咴撔W藏族學生的素質,完善雙語教學對該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多么的重要。由于農牧民居住十分分散,部分藏族村莊與漢族、回族村莊錯落分布,形成了獨特的生活語言環境,對雙語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該校雙語教學主要采用以漢為主單科加授藏語的課程設置類型。然而,隨著社會的的變革,經濟的發展,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小學英語教學的開設,使其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沖擊和制約了“藏漢雙語”教學的形式,進而也制約了全縣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就當前夏河縣黃茨灘小學藏漢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談個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考,以供探討。
二、面臨的問題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我校結合安多藏區文化的實際情況,雖然初步摸索出了一條符合我校教育教學實際的雙語教學新途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藏漢雙語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客觀性、復雜性、長期性等特點,決定了雙語教學是一項仍需不斷實踐、摸索和改進的一項教育系統工程。黃茨灘小學藏漢雙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藏漢雙語教學的認識不夠統一;對藏語文教學的實用價值和功效認識不清。對以藏為主類科加授漢語文,還是以漢為主類科加授藏語文,在各類升學考試中藏語文仍為主科,理應同英語一樣,但在實際生活中藏語文使用范圍有限,而英語卻有”萬能”之勢,相當一部分干部和群眾誤認為孩子學習藏語文沒有發展前途,放棄母語,選擇英語,對藏語文教學的實用價值理解不深,沒有從“放棄母語意味著什么”來考慮,從而也就低估了藏語文教語文的社會功效,出現了許多不正確的輿論導向,導致學生學習藏語文的積極性消減,對學好藏語文信心不足,興趣不濃,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這些現象都阻礙著雙語教學。
(二)教師業務水平低、隊伍建設與培訓渠道不暢通制約著藏漢雙語師資的整體素質。首先,雙語教師數量少,能用雙語教學的教師大都是藏族教師,他們一般漢語水平較差,而大多數漢語教師又不懂民族語言。其次,教師隊伍的學歷層次雖然近幾年有所提高,但整體素質仍然偏低,大部分是中等師范畢業生,也有一部分是合作民族高等??茖W校的畢業生,這些畢業生中有的漢語程度好一點,但藏文差,有的藏語系畢業的,但漢語差,尤其數學更差,如此來源相對單一化的教師隊伍,其知識結構勢必“近親嫁接”,造成教學方法刻板、雷同,教育觀念僵化,不利于多種教學思想的融匯和交流。所以說,教師水平的差異也是造成“以藏為主”類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學前教育力量薄弱,小學一年級銜接教學由于語言因素舉步維艱、困難重重。學前教育是整個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心理學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不僅如此,學前教育對藏族兒童的雙語學習也有重大影響,是否上幼兒園或學前班,直接影響到兒童雙語學習能力。因為在學期教育階段,藏族兒童可以初步學會一些漢語口語,聽懂一些基本句子,可以避免他們上學后,由于對漢語一點不了解而產生的恐懼感和學習的無助感。
(四)教育信息化建設滯后。
由于自然、文化等諸多因素,很多教師對開展信息技術教育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多數教師已習慣了“一張嘴、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傳統教學方法。還有信息技術教育人才嚴重匱乏。大多數教師不會操作計算機,更談不上制作課件和使用現代教育媒體上課。因此,更無法解決電教教材,使”雙語”教學的開設信息技術教育成為難題,這對“雙語”教學消息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從而制約了我校雙語教學的快速發展。
另外,還應配套教材、讀物,特別是教輔材料。與此同時,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總之,根據甘南藏族地區教育發展的現狀,在基礎教育階段以母語為主的雙語教學模式必將長期存在下去。藏族學生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漢語,對促進藏區社會經濟和科學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的穩定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大力提高雙語教育教學質量,也是每一個民族教育教學工作者所肩負的神圣職責,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探索。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科;雙語教學;科技進步;專業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5-0066-02
一、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WTO,在對外經貿、對外交流、求職、求學等活動中英語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適應這種形勢,早在2004年國家教育部已經提出在重點院校用英語教授基礎課和專業課3年內達到10%的構想,加快了我國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改革和發展的步伐。近年來,全國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和實施雙語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多進步。高校雙語教學是通過學科教學即教學語言(英語)的實際使用來提高語言的使用能力并進入到雙語思維層次的教學體系。簡單的說,就是將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輔以中文表述,完成課程教學。以此將外語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能有效掌握學科專業術語和英語表達,從而提高外語的使用能力。
我校于本世紀初開始在部分院系試行雙語教學,在實踐中不斷汲取經驗與教學,目前已經培養出一大批有經驗的雙語教學老師。本文從個人實踐入手,以《信息論》和《數字圖像處理》兩門課的教學為例,就工科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涉及的幾個方面進行總結并提出探討意見。
二、工科雙語教學的特點及問題討論
1.定位。雙語教學不同于雙語教育,不是簡單的開始中文和英文課程,它是將一門外語(通常英語)設為教學語言,輔以母語解釋降低學生理解難度。因此雙語教學本身不是語言教學,而是學科教學。該課程的重點在于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是形式變為使用英語來完成專業課程學習。通過這種形式,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與翻譯水平。尤其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對口專業的科技文獻的使用水平,為日后深入學習世界先進水平的專業知識做好鋪墊,也為學生以后參加國際會議,進入跨國公司從事相關行業工作打下基礎。
2.授課形式??偨Y下來,雙語教學授課形式一般有兩種:(1)英文教材與英文課件,中文講解;(2)英文教材與中文課件,中英文講解。在雙語課上,教師的講解語言通常是中英文結合,但中英文講解的比例則根據學生的英文水平和接受程度而不同。教師需要看學生的參與度,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適時調整,有時還需要提前增加教輔。比如增加1~2個課時的科技英語的閱讀與翻譯技巧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科知識和英語能力提高上獲得雙豐收?!缎畔⒄摗肥峭ㄐ拧㈦娦艑I的專業基礎課,理論性較強,課程理解上有一定難度。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采用英文教材和課件,中文板書,中英文相結合但中文比例達70%的講解方式。而《數字圖像處理》是這兩個專業的專業課,是一門涉及應用更多的課程。在大三下學期開設,經過前期的學習對有關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儲備,加上這門課所學內容大多通過圖像顯示呈現,比較直觀易于理解。因此我們通過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板書,中英文的講解但英文比例達70%的方式來進行這門課程的雙語教學,借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幫助學生理解對應的課程知識。實踐證實,這種方式受到學生的歡迎,學生參與度高且學習任務完成好,相對傳統教學,雙語加多媒體這種形式值得推廣。
3.教材選取。工科課程的教材內容與世界科技水平的進步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根據世界科技力量的分布格局來選取教材非常重要,這也是要在工科學生中大力推廣雙語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的科技發展水平由于諸多因素落于歐美等發達國家,因此選用國外的優秀教材(主要是英文表述教材)無疑是給學生打開了一個學習先進科技知識的通道。實踐也證明,國外的優秀教材語言表達平實,易于理解,更重要的是展現了大量的成熟理論和實驗、應用的成果,對學生有很高的吸引力。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擴大理解深度,從學生參與度和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看學習效果比中文授課更好。我們選用的教材都是通過多方甄選,選用國外使用率最高的兩本經典教材,對于有英語四級上下水平的學生沒有太多難度。而其豐富的實踐內容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可懂性與生動性,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率做了最大的貢獻。
4.師資力量。在大學階段雙語教師的匱乏是推廣雙語教育的主要制約因素。英語專業的教師不懂專業,專業課程的老師英語的表達能力普遍有限。因此提高雙語教學的師資力量是各個高校開展雙語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我校從2001年開始雙語教師培訓,為期一個月且由外教授課,主要是訓練老師的聽說能力,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可見這是個長期的過程??梢栽O想將大學中的部分專職英語語言教師作為語言顧問教師配合雙語教學的專業教學開展工作,如與專業教學合作研究雙語專業教材、教案等,幫助專業課程老師解決學習中碰到的語言現象等。在大學各非英語專業可以由英語專業教師開設一些與英語背景有關的公共課程或講座如文化交流、英美國家概況、西方宗教知識等等。這些課程形式以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為主,將英語融入各學科教學之中。
三、與時俱進的實踐優化
對于工科學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他們學習的知識與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連。這決定了對于他們的教學必須與時俱進,這不僅僅是體現在教學內容上,而且要體現在教學形式上。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我們總結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到與時俱進:(1)更新教材。這是基礎,教材更新一方面要保留經典知識點,同時還要做到技術進步涉及到的知識點的更新,而這一方面國外的優秀教材總是走在前面,選用英文教材仔細篩選顯得更加重要。(2)教學形式的更新。從原始的僅有教材、板書的授課方式,過渡到英文多媒體PPT展示,甚至現場實驗展示,結合圖片、實驗結果展示,給學生更易于理解的英文授課方式,降低學生的心理難度。以《數字圖像處理》這門課為例,通過多媒體一方面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看到某些圖像處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教室利用計算機現場編一些小的程序,展示給學生自己動手參與的有效性。在這種情況下,對英文文字的理解難度就大大降低了,從而在輕松的環境中提高對英文文獻的閱讀與翻譯水平。(3)網絡平臺的開發。網絡的迅速發展,大大豐富了老師和學生的交流渠道,開發網上教學平臺,把有關資源在網上展示,供學生免費瀏覽下載,添置相關國內國外鏈接,供學生隨時查看學習最新信息,并設置交互平臺,供學生和老師交流。
四、結論
雙語教學打破了傳統的學科教育與語言教育分開的教學模式,是學科學習與語言學習的一體完成,是一種順應時代需要的很有推廣價值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線教師在方方面面的不斷摸索與改進,漸漸成為一種成熟的教學方式,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適合時代需要的國際型人才,為他們走向社會勝任職位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建華,路珗.雙語教學理念與模式的歷史性啟迪[J].瘋狂英語老師,2008:156-160.
[2]張建軍.計算機網絡課程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228-229.
[3]張艷,王濤,徐青,秦志遠,林麗霞.專業課雙語教學探討[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23):29-30.
[4]談多嬌.高等學校雙語教學的關鍵環節[J].教育研究,2010,(10):91-94.
[5]姚舜才,樊旭梅.高等自動化專業課程雙語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中北大學學報,2005,21(1).
一、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雙語”教學是極不平衡的,概括地說表現在三個方面:1、城鄉之間“雙語”教學的不平衡,城市里的孩子接受漢語較快,農村的學生接受漢語舉步艱難;城鄉教師的漢語水平極不平衡。2、市縣之問“雙語”教學的不平衡,近幾年和日喀則,林芝等市的“雙語”教學發展較快,而其它縣與市的“雙語”教學仍然存在著很大差異。3、南北“雙語”教學極其不平衡,受地域條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受“雙語”的信息的限制。
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采取了以下幾個解決方法,首先從理念上加以引導,提高認識,隨著和田與內地聯系的不斷加強,人才交替輸入輸出,轉變理念只是時間問題。其次就是提高師資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多開展雙語培訓,多開口說話,增強口語表達能力。三是建立民漢合校。另外我個人認為就是加強農村學校的學生和城市學校的學生之問的聯系。讓他們結成互助對子交流學習漢語的心得和經驗,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和漢族學生結成對子創造語言環境,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漢語水平。
二、 明確教學目的,改變教學方法
1、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雙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雙語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我們在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雙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2、過去的雙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F在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份咨詢報告將教育定義為:“教育就是學習,教育是主體性的學習,教育是終身性的學習,學習將由維持性學習變為創造性學習?!庇纱丝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的重要作用。而任何系統只有開放,與外界進行豐富的信息交換和交流,才能向高級發展,否則,只能是封閉、落后。
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節,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學生學習雙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雙語教學活動中。要創設有趣的
外語教學情境,初一的雙語課本里大多是對話的形式,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把這些對話設計成真實的情境,適時、恰當地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雖然在我們農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要活化教材,學以致用。所謂活化教材就是動態地處理教材――既動態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從而借助教材這個載體及時地、科學地把新知識、新信息、新方法傳授給學生。把教材的內容知識變成真實的情景
去說、講、演、唱等。讓學生在真實的雙語語境中學雙語,說雙語。同時,不要局限教材內容的編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識系統化,進行整體教學。如可以把一個單元有關的內容放在一起教,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語言是人類交際工具,交際又是要有雙向性或多向性的活動。什么叫“動”?那就是讓學生動眼、動耳、動口、動手、動腦。通過“動”,使學生在精神、心理和身體活動諸方面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從而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四、教師教學語言的作用
1、教師語言要清晰。高低適中以往的教學常規中規定,教師的聲音要洪亮,其實我覺得,教師的語言更要清晰,通俗,生動,富于感染力,說話有抑、揚、頓、挫,不快也不慢,不高也不低,使全班學生都能夠聽清楚。一味的高聲大喊大叫,會使學生的聽覺經常處于強大的壓力下,容易使聽覺中樞由興奮轉入抑制狀態,不能教長時間的繼續聽講。一味低聲細語,也使學生聽起來很費力,降低教學效果,聲音的高低,要考慮到教室大小,學生的習慣而定,最好是結合教學內容轉換,以保證學生的聽講興趣。
關鍵詞:國際貿易雙語教學教學系統設計
隨著現代社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國際間交流的增多,以及我國對外開放范圍的不斷擴大、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急需大批具有對外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了適應教育全球化的需要,我國許多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都開始在涉外本科專業推行雙語教學(Bilingualeducation)。國際貿易本科專業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六大試點雙語教學的專業之一。國際貿易本科專業的雙語教學是指在國際貿易本科課堂上以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進行的學科教學與交流。其目的是通過課堂上的真實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高效掌握國際貿易專業英語,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表達能力,最終使學生能夠用英、漢兩種思維方式進行國際貿易學科的學習、思考與研究。雙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實驗階段,許多院校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開展的雙語教學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隨意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與現實發展對該專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遠,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規范和理論上的指導。筆者認為,要解決目前雙語教學中的問題,必須從國際貿易本科的專業特點出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施一個完整的雙語教學系統設計。
一、雙語教學系統設計的要素分析
教學系統設計(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具體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模式等四個基本的構成性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又構成系統輸入和輸出之間復雜的運行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過程。
師資是雙語教學中的關鍵因素。雙語教師首先必須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對學科體系基本框架、學科發展趨勢、理論發展動態等有較全面及時的了解。同時,這些教師也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和較強的聽說表達能力。
學生在這個教學系統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的配合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一方面,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雙語課程的內容無法講授,特別是在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課堂提問時學生的投入程度尤其重要;另一方面,雙語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也要求學生必須主動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時面臨著語言和專業的雙重壓力,雙語課程的學生要投人大量時間和精力,既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又要提高使用英語的能力。
教材是雙語教學系統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構成性要素,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教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教材是指教科書,而廣義的教材則是指包括教科書、教學大綱、教師手冊、學習指導書、復習題、練習題、參考文獻等在內的教學材料系統。面對眾多的原版教材,選擇的標準為該教材能基本概括學科理論,或者是能反映學界形成共識或權威性的分析范式。它既要為有志于進一步研究本學科理論的學生提供一個知識和方法上的基礎,也要為從事具體實踐的學生和專業工作人士提供一個知識和方法上的依據。
國際流行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浸沒式、過渡式和維持式三種,三種方式各有所長。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應視實施雙語教學的學生類別、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狀況、實施雙語教學的目標以及語言目標而定。雙語課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好教學設計者、組織者與協調者的角色,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條件激發學生的互動意識,促進其發揮主體作用。鼓勵雙語教師積極編寫詳細規范的雙語教案,并制作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使雙語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除了上述四個最重要的因素以外,為保障雙語課程的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系統設計還應充分考慮相關學校和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完善對雙語課程的激勵機制、規范雙語課程的評價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協助。
二、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在我國還不成熟,在學生、教師、教材和考評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一)雙語師資水平有待加強
國際貿易專業是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實踐性專業,專業素質與外語素質的“雙高”是高校雙語老師的基本素質要求。雖然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骨干教師一般都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具有較高的讀寫能力,但聽說能力相對較弱。在溫州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34%的學生認為老師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有40%的學生擔心老師是否能使用英語清晰準確地講述教學內容,52%的學生則擔心老師是否能恰當處理專業知識和英語語言運用的關系。如何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技能等方面加強雙語師資培訓是當務之急。
(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國際貿易專業屬于國內財經院校的熱門涉外專業,該專業學生入校時高考英語成績總體較好,而且該專業學生在人校后學習英語的熱情很高。但雙語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主要在于學生目標語言水平不容樂觀,特別是聽說水平不盡如人意,專業詞匯量不夠是學生使用原版教材的最大障礙。此外,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充足,難以做到遷移、融會、貫通,造成了專業知識前后無法相互溝通,新知識的學習缺乏嚴密的系統性,直接損傷學科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教材的使用有待系統化
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學的雙語教學要使用外語原版教材,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我國的雙語教學開始于最近幾年,任課教師本身信息渠道狹窄,同時原版教材價格昂貴,不僅對于學生,而且對于老師來講獨自承擔教材的使用費用都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造成當前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教材難易程度參差不齊,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的局面?!皣H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學”、“WI’O體制及案例分析”等國際貿易專業雙語課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從國外翻譯過來的中文本或英文本,或者翻譯后再編著,雖然能基本滿足教學過程的需要,但是缺乏系統規劃。
(四)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制度是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在雙語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但要熟悉專業知識,還要吃透原版教材,為了滿足大綱要求和聯系我國實際,教師要收集很多針對我國實際的資料,因此其工作量和難度要比非雙語教學大很多。此外,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采用雙語教學往往會影響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而且有些學生還可能產生抵觸晴緒,教師在課堂上可能面臨更多的難題。因此,如果沒有相關的薪酬激勵措施,光靠教師的熱情是無法堅持下去的。同樣,學生在學習難度和學習任務方面也大大增加,如果還是采用相同的學分,也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上述問題錯綜復雜,互相影響,不是某課或某個教師能夠解決的,必須要從系統的角度來解決。
三、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系統設計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系統設計,是指為實現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目標,而對整個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活動進行規劃與安排,并根據實踐獲得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活動的系統化設計過程。
包括課堂教學策略設計、課程設計、師資來源與培養、教學內容設計、評價管理設計等。
(一)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目前國際貿易本科雙語教學課堂教學策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為“群體一接受”型,即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少數采用個體一接受型;而個體探究型、群體探究型則占極小的比例。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為教學媒體的選擇與組合,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時充實教學內容,節省英語板書時間,利用國內外經貿專題網站、專業學習網站拓展雙語課堂的范圍和空間。教師可在校園網上建立個人主頁,公布外文版教學大綱、本學科主要內容、中外文參考資料、相關站點鏈接等;二為教學方法的優化,嘗試“例中學”、“做中學”、“探中學”、“評中學”等多種多樣的雙語教學活動,發揮各種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的優勢,提升雙語教學效果。
(二)課程設計
國際貿易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其知識結構具有層次鮮明、銜接緊密的特點。雙語課程的設置宜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基礎性學科、應用性學科和上層學科在設置時間上的系統性。在第一、二、三學期完成全部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模塊中的學科基礎課程的學習,在此階段,學生沒有任何專業及經常課背景,不提倡開展雙語教學。在第四學期,為避免學生從大學英語教育到雙語教學的巨大落差,宜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進行過渡,如“外貿函電”、“經貿英語會話”。第五學期可開展“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等專業基礎課的雙語教學,由于是基礎課程,不宜采用過多的外語教學,以免影響學生的理解,比較適合的教學外語使用比例是20%30%,讓學生熟悉專業術語和對應的外文名稱。在大三上學期開展“進出口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經貿地理”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在大三下學期開展“國際結算”、“單證制作”、“報關與商檢”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大四上學期開展“國際商務談判”和學生課程實踐的雙語教學。這樣可以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英語詞匯的掌握有一個系統漸進的過程。
(三)師資來源與培養
在教師方面應開展“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由于外貿專業是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實踐性專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請國外學者來講學,或者聘請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學者擔任雙語教師,或者引進外貿專家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并承擔適當課程、適當比例內容的教學任務;同時,可以通過校本培訓、國內進修訪學或國外進修的方式培養在職雙語教師,或將教師送到外貿公司去實踐,來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外貿操作水平和雙語教學能力,使其知識結構與貿易發展與時俱進。
(四)教學內容設計
雙語教學內容的選擇盡量遵循以下標準:一是內容新穎,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克服雙語教學中使用外語工具的不利因素;二是內容理論性較弱、理論性較強,理論知識較為抽象,用英語講解很晦澀,將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通過實踐可以彌補學生對理論理解的不足;三是章節相對獨立,內容相對松散,前后章節既是一個整體,又相對獨立,對前章內容的理解相對來說不太影響后續章節的學習;四是注重教材的選擇,可選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推薦使用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專業及法學專業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薦的教材,還可參照國內高水平大學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必要時可根據教學需要對原版教材進行刪減集成,自己編寫教材,積極開發和利用其它輔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詞表、網站、工具書等。
(五)評價管理設計
為了保證雙語教學工作的質量,以及對雙語教學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以便為今后雙語教學工作的全面展開打下良好基礎,應建立雙語教學評價體系,即根據雙語教學目標的要求,對雙語教學全過程和結果展開有效監控,包括對教師的教學態度、能力和效果,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就作出的價值判斷。雙語教學評價不僅能使教師獲取雙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同時,使學校、學院及時了解雙語教學的實施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改進雙語教學管理,促進雙語教學系統的不斷完善。雙語教學的評價管理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對教師的激勵,在政策上鼓勵教師深化研究、大膽實踐,制定雙語教師的薪酬制度,使他們的超額付出得到肯定和回報,如適當上調雙語課的課時量,以解決課時有限帶來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耗損的問題;二是對學生雙語學習的評價,教學過程中可將學生在課堂/課外論壇中的發言及討論的次數、質量、水平確立為評價內容,鼓勵學生撰寫英文報告、論文、方案,期末總結評價時可將口頭考試與書面考試有機結合,綜合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內容可中英文結合;三是建立完善的雙語教學監督機制,把雙語教學納入日常的教學管理程序,從根本上穩定雙語教學模式,可成立雙語教學管理部門,制訂既詳細又具實際可操作性的評估細則,對教材的選用、教師的準入制度、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案、課堂教學檢查、試卷、學生意見反饋等進行規范和管理,制定相應的章程和模式,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案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