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冬天的第一場雪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2月13日這是冬天的第一場雪,也是2010年大連的第一場雪。
早晨六點多鐘,我剛起床,就聽見媽媽說外面下雪啦!我聽后,連忙跑到窗外一看,啊!只見天地之間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紛紛揚揚的從天上飄落下來,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帳篷,大地立刻變得銀裝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美呀!那雪花潔白如玉,它是天宮派下的小天將,還是月宮桂樹上落下的玉葉呢?雪花像美麗的玉色蝴蝶,似舞如醉;像吹落的蒲公英;似飄如飛;像天使賞贈的小白花兒;忽散忽聚,飄飄悠悠,輕輕盈盈,無愧是大地的杰作!只見眼前的雪花像蝴蝶一樣調皮,一會兒落在屋檐下,一會落在樹枝上,還不時飄在行人的臉上。
看,雪中的人兒,不,是朝氣蓬勃的同學們,追呀,跑呀,跳呀,笑呀,與青松并立。雪下得更大了,變成了鵝毛大雪。我和同學們走出教室,跑到操場上,不管天氣多么冷,雪下的多么大,就算雪大到我們熱乎乎的臉上也不在乎,因為我們實在是太高興、太開心呀!又可以打雪仗、堆雪人。
雪是冬的使者,尤其是這第一場雪,它預報著冬天的到來,我愛雪花,因為它美麗、純潔、無私,能給大地帶來歡樂。
大連市五四路小學三年級:林思宇
這可是新年第一場雪,我豈能錯過這番美景?于是急忙吃過早飯,穿戴整齊,迫不及待得竄出家門,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雪。
我們玩的是打雪仗的游戲,我和爸爸、叔叔、弟弟、妹妹、姐姐一起玩的。我們一起打向叔叔,可是一次都沒有打到。最后,我拿起一個大雪球,趁叔叔不注意,打到了他脖子上,看到被打中的叔叔狼狽不堪的樣子,我有種自豪感,高興的一邊跳一邊叫:“我打中了,我打中了。”
這個游戲持續了近兩個多小時,你打我,我打你,雪球在空中飛舞,我們在雪地里歡唱。雖然,每個人的手冰冰涼,鼻尖紅通通,但是我們玩得超爽。
雪給大地蓋上了厚厚的棉被;雪給大樹戴上了又白又厚的帽子;雪還給小草、小花、麥苗穿上了厚厚的棉襖。雪是冬天的使者,是大自然最美的風景,也是大自然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它帶給我們無限歡樂。
那么,如何寫出冬天景物的特點呢?
要寫“聲”。例如:“北風嗚嗚地響著,像是有一個人在山谷里扯著嗓子喊叫,整個天空,整個世界充滿了這種聲音。”
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山谷中北風“大”的特點。
要寫“色”。例如:“建筑物像瓊樓玉宇似的閃爍著耀眼的銀輝。小路上就像鋪了一層白色的地毯,又仿佛妙手的畫家為大地繪成了一幅白色、純潔的圖畫。”
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又如:“一場大雪過后,天空像海一樣蔚藍,并且比海藍得更晶瑩剔透。千峰萬嶺,極目一望,盡是白色,閃耀著一片連接不斷的銀光。山頂上積雪未融,如白銀宮闕;向陽的山頭冒著乳白的煙霧,繚繞蒸騰,匯集成云朵;幾朵悠閑的白云,一半鑲在天空中,一半粘在山峰上,似乎是個安琪兒。”
蔚藍、白色、銀光、乳白,把雪后的天空、云朵、煙霧的色彩,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要寫“形”。例如:“接連幾天,又是雪又是凍雨。瓦檐下的冰掛非常的漂亮,有的像水晶柱,有的像鐘乳石,有的像錐子;田野間的電線滿是冰掛,弧形地垂著。冰掛在寒風的吹拂下,更是形態各異,有的似梳子,有的似抽象的雕塑,有的似瀑布……”
作者對冰掛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把冰掛的形狀描寫得形象生動,使我們讀了后,仿佛也到了冰天雪地一飽眼福。
要寫“態”。例如:“一顆顆小小的雪粒,像撒下的白砂糖一樣。它們在空中飄舞著,并不著急落地,好像舍不得離開天空似的,有的悄悄跳入行人的衣領里,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又如:“遠處被雪裹住的山脈,像一條白色的巨龍臥在那里。”
這些描寫,使我們欣賞到景物的不同姿態。
要寫“量”。例如:“這里的山巒的確很多,而且雪中的山巒別有韻味。舉目顧盼,層巒疊嶂,高的,矮的,美的,丑的,險峻的,平緩的,各具千秋。不注意間,雪花像無數只飛蛾翻飛攪動,天地頓時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一場雪悄無聲息地鋪天蓋地而來。不久,遠山近嶺便是白茫茫一片。”
這段話,不僅寫出了山巒的多,而且描寫了山巒的態。
要寫“味”。例如:“剛犁過的稻田,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在太陽光的照射下,水汽裊裊。走近,用力呼吸,涼涼的空氣中,含著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
作者抓住了冬天早晨太陽照射,田地蒸騰的特點,寫出了新翻泥土的清香。
長沙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場雪,漫天的雪花飛舞。今天,在上學路上看到了兩個乞丐,一老一小。老的又丑又臟,小的蓬頭垢面,趴在街邊的破膠布上,與繁華的市容格格不入。在他們面前還豎著一塊牌子,上面寫了很多內容,好像還有當地民政局的證明,標題是:“湘西啞人,請好心人幫幫忙!”我看到后,心里覺得十分可笑——這跟那些職業“乞丐”一樣,專門騙取人們的同情心。這些把戲我們早就司空見慣了。
12月30日 星期六 大雪
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今天,我去上課的時候,再次看到那兩個乞丐了。他們面前豎著的牌子字跡已經有些模糊,身前的盆子里,有一個冷硬的饅頭、幾張破舊的角幣以及幾枚硬幣。對他們這樣的乞丐,路人早已習慣了冷漠。但讓我不安的是,老乞丐的面容蒼白得可怕,一道道皺紋就像一條條溝壑橫七豎八地分布在他滄桑的臉上;小乞丐在冰天雪地里凍得瑟瑟發抖。我有些可憐他們,畢竟老的老、小的小,沒有生活來源,在這樣悲慘的境地里實在需要大家的幫助。
于是,我走近他們。得知老乞丐的不幸經歷后,我心里更加難受,趕緊掏出零花錢,到附近的包子店買了四個熱氣騰騰的肉包子給他們充饑。面對他們的感激,我為自己這微不足道的幫助竟有些……
12月31日 星期六 雨夾雪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媽媽,希望能從他們那里獲得支持。可是,爸媽并不贊同我去幫助乞丐們。他們固執地認為,現在社會上乞丐的可憐樣大多是裝出來騙人的, 乞丐多是不愿意自力更生的人,以尊嚴為代價換取他人的憐憫,是那種好逸惡勞的人,要管也是政府的事,等等。真不知該如何說服他們!
我很無奈也很困惑,心里十分糾結。媽媽還說,如果我執意要去幫助乞丐,那么將對我進行嚴厲的經濟制裁。媽媽當時那嚴肅而又凝重的表情,猛烈地撞擊著我的心靈。我又該怎樣呢?家中的擺鐘也發出嘆息聲,是同情我,還是嘲諷我?幫助兩個身陷困境的人就那么復雜嗎?唉,我的力量太微弱了啊!
1月1日 星期六 大雪
放學回家,打開電視。“都市一時間”正在播報一條關于低保戶的新聞。新聞上說,低保戶在這個冬天生活艱難,政府雖然給予了他們一定的經濟補貼,但他們還是難以維持生計,需要社會各界的好心人士送去溫暖。屏幕上,低保戶那無助的眼神里、布滿愁容的臉上寫滿了生活的艱辛。這些臉分明與我看到的那一老一少是一個模樣!這是一群生活在城市角落里的弱勢群體,強烈地渴望生活的陽光。我糾結的心漸漸撥開了籠罩著的迷霧,有了前進的方向。我知道該怎么辦了!行動時,不是我,而是我們!
1月4日 星期二 雪后天晴
一縷久違的陽光射到我的窗前。我早早地從床上跳了起來。今天中午,我們十位“小紅帽”義工將帶著周末賣報所得去幫助這一老一小,給他們送上一份嚴冬里的溫暖。
遠遠地,我就望見老的摟著小的在篩糠似地發抖,那牌子上的“湘西啞人,請好心人幫幫忙!”在冬天的陽光下格外醒目。
我們邁開堅定有力的步伐,迎著太陽的方向走去。
(指導老師:李 敏)
我常常想,老鼠那么愛大米,除了因為那是它的溫飽之物外,一定是美味吸引了它。結合我們的作文教學,面對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狀,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呢?我想是教師在做“無米之炊”,導致學生也做“無米之炊”;教師策略少,沒有把準學生的興趣點,導致作文難。在教學實踐中,我試著借故事之“米”,讓學生愛上寫作。
一、故事幫忙,“愛上大米”
其實,故事就是作文的一種常見形式。學生從小到大就是聽著故事成長起來的,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小故事,是學生成長的伙伴,我們不妨將那些學生喜愛的故事作為引其“出洞”的“大米”。
每接一個新班,我都會給他們講加拿大著名童書作家彼得·雷諾茲《點》的故事,激發學生們的興趣。
一個叫瓦斯蒂的學生,美術課結束了卻沒有畫出任何東西,他認為自己根本畫不出什么。老師走到他跟前說,隨便畫一筆吧。瓦斯蒂認為老師在瞎耽誤工夫,就隨意地甚至帶著情緒狠狠地在紙上戳了一個點。老師仔細地看了看,然后鄭重地請他簽上自己的名字。一周以后,瓦斯蒂在美術教室發現了自己的那張畫。它已經被老師用精美的相框裝裱起來,掛在了墻上。瓦斯蒂看著那張畫,認為自己還可以畫得更好一點,他就拿來從沒打開過的顏料,在各種紙上嘗試用各種方式畫點。兩周以后,瓦斯蒂的個人畫展《點》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時一個學生告訴他,我多想像你一樣,做一個藝術家。瓦斯蒂遞給學生一張紙:“隨便畫一筆吧!”學生認真地畫了一條線,瓦斯蒂認真看過后,說:“請簽上你的名字。”
我告訴學生,像小瓦斯締一樣,從做一件最簡單的事開始并堅持下去,你就會一步一步做更多更好的事,一路上還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悅。
每周老師可以講三個故事,讓學生每天讀一個故事,鼓勵學生在故事中樹立信心,開展“小故事大道理”的活動,讓學生愛上聽故事,愛上讀故事。
二、“借米下炊”,三步走起來
學生懼怕寫作文的原因,一是“無米下鍋”,二是不懂得用文字表達。我們不如來個“借米下炊”。如何借“米”?借什么“米”?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生推介故事,教師分類篩選,巧設訓練“陷阱”,慢慢引“魚”上鉤。
1.長故事縮寫訓練
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的一個原因是不愿意多寫字。縮寫故事、轉述故事能緩解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實踐中,我采取了三步走的方式:一是用自己的話先說一說這個故事;二是寫下記憶的內容;三是教給學生縮寫和轉述的方法。這樣,三步走下來,學生由說到寫,由易到難,再加上我們挑選的都是學生喜歡的作品,學生寫起來興趣很高。
例如,學生縮寫的《愛心樹》:“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和一個男孩是好朋友。每天男孩都跑來和它一起玩,小男孩要什么,大樹就滿足他什么。他們很快樂。可是,小男孩慢慢長大了,有時很長時間才來看大樹。每次來看望大樹,小男孩都向大樹索取他想要的東西,每次大樹都愉快地答應他。從果實到樹枝再到樹干……最后,小男孩老了,他又回來了。大樹說:‘非常抱歉,我現在只是個老樹墩,沒有什么可以給你的了。’他說:‘我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我太累了。’于是他坐下了。大樹很快樂。”就這樣,學生在轉述過程中學會了講故事。
2.短故事擴寫訓練
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大量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腦海中的形象豐富起來,尤其是那些自己喜歡、印象深刻的形象,學生們甚至可以背下來。在不知不覺中,學生們體悟到一些描寫的方法。教師可先進行句子擴寫訓練,將短句擴展成長句,將一句擴展成兩句,將三句擴展成一段。慢慢地,學生就會從簡單記事發展到學會具體描述。長期訓練下來,學生感覺自己的創作精彩多了。
3.聽故事仿寫訓練
聽故事仿寫訓練也是分兩步走,先是訓練片段仿寫,然后仿寫故事。
仿寫要求有學生的創作,要求學生聯系實際寫故事,或者發揮想象寫故事。就拿《點》這故事來說,學生的仿寫可謂內容豐富。有的學生回憶自己在第一次回答問題時得到老師的夸獎才有勇氣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有的同學寫自己因為數學老師的一句夸獎而成為班里的“數學大王”;有的同學因為語文老師的“你的語言有童趣,老師喜歡看你的作品”而備受鼓舞,成為班級的小詩人……這樣的例子很多,在仿寫中,學生構思故事的框架、布局的方法,寫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這樣的一系列訓練,由淺入深,在不知不覺中,學生腦海中的故事多了,形象多了,思維被打開,遣詞造句的能力提高了,開始觀察生活,開始創作了。
三、“找米下鍋”,我的作文我做主
學生們的興趣來了,老師更要用好“鼓勵”這一利劍,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于是,我開展了“我的作文我做主”的活動,讓學生“找自己愛的米”,題目由學生定,題材由學生定。學生得到了尊重,熱情被激發起來,“下炊”指日可待。
秋天來了,學生們推薦寫《美味的水果》;學完老舍先生的《貓》,學生們就建議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冬天一來,我們就定下了“冬日之約”——等待第一場雪,后來一位同學建議來個“四季之約”,大家一起觀察各具特色的季節之變。
看,他們筆下的冬天多有趣:“下雪了,雪飄到了樹上和房子上,那上面都是白白的。樹上的葉子都飄下來了,葉子在地上睡著了,雪花給葉子鋪上了白白的棉被,葉子就不冷了。”
他們筆下的春天更美麗了:“花兒們都爭奇斗艷,看誰最美。月季在枝頭開出了很小很小的花骨朵兒,即將綻開自己美麗的笑臉。桃花開花了,杏花也開花了。一陣風吹過來,它們各自炫耀起自己的美麗。桃花像小姑娘抹了粉底,杏花像小姑娘抹了腮紅。如果每兩朵花是一對朋友,那不得有成千上萬對朋友?春天來了,春天真的來了!”
四、激勵、贊美,讓興趣不減
學生都渴望被肯定,尤其是當學生有了創作的熱情,有了創作的興趣,剛剛起步作文的時候,更需要老師的引導和鼓勵。除了語言的鼓勵,當堂宣讀以外,管建剛老師用班級報激勵他的學生。我們還可以利用班級園地、班級博客、校刊等形式,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郭子健的媽媽說:“學生喜歡寫作文,是從你們的班級博客開始的。老師的鼓勵、家長的重視,還有小讀者的贊美,對學生的影響太大了。”
一、聯想的方式
1.比喻式聯想。就是由一種事物或現象想到和它在形態上相似的另一種事物或現象,比如,《桂林山水》中描寫到:“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由桂林的山的形態想到和它相似的老人、巨駱駝等等,使語言表達形象、逼真。
2.擬人式聯想。就是由物想到人,把物當作人來寫。如《林海》一文中:“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山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把興安嶺當作一位漂亮的姑娘來寫,突出了興安嶺的美麗。
3.對比式聯想。就是由現在想到過去,由今天想到昨天,由現在的幸福生活想到過去革命者的流血犧牲。例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中,當靈車駛過長安街時,作者寫道:“就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檢閱過多少次人民群眾,迎送過多少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國際友人”,突出了對的回憶。
4.引用式聯想。就是由事物或現象想到和它有關的名言、警句、諺語等,例如,課文《第一場雪》中的“瑞雪兆豐年”“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用諺語突出作者對雪的喜愛之情。
5.對比式聯想。就是由物想到和它相反或相對的特點,起到反襯效果。例如,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鮮明的對比。又如,《桂林山水》一文中課文第二自然段內容:“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玩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的水……”作者拿大海、西湖的水和漓江的水作對比,突出漓江水靜、清、綠的特點。
二、靈活運用聯想的方式
當然,聯想的方式還有很多中,我只是總結出小學生作文常用的幾種,但是如何讓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靈活運用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1.仿寫課文語言,提高聯想素質。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不管是寫景狀物的,還是寫人敘事的。這些文章的語言表達藝術高超,大多都運用了多種聯想方式,是培養學生聯想素質的最佳模仿材料。教師如能去啟發誘導學生從學過的課文中,選擇適合于自己習作要求的語言聯想方式進行仿寫,作文內容就會更生動、準確、形象。如學生在寫《校園的柳樹》作文中,開頭模仿《桂林山水》中對比式聯想這樣寫道:“我看見過高大挺拔的白楊樹,欣賞過粗壯茂盛的梧桐樹,卻從沒有留心觀賞過婀娜多姿的校園柳樹……”寫出了自己對柳樹的喜愛之情,文中還運用了引用式聯想寫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等。作文內容極其生動、形象,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培養學生聯想素質,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運用課文中聯想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形式的習作習慣,同時也要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習以為常,善于積累聯想語言,最終使學生達到觸類旁通,推陳出新,有創新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聯想素質。
2.運用新課程理念,培養聯想素質。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不僅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還要有追逐前沿的學術意識。發展學生智慧,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創造性。開發學生自主探索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如能大膽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利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教學,既能提高學生聯想素質,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人們看見鳥在空中飛翔。制造出了飛機,看見魚兒在水里游泳,制造出了輪船。可見沒有聯想,就沒有創造。
我在教學中嘗試了圖文并茂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由熟悉的事物開始想畫看說寫,層層深入,培養了學生語言、邏輯、聯想等多方面的素質,提高了學生整體的寫作水平。如在寫景狀物作文教學中,我用《校園的柳樹》為示范材料,首先,讓學生在腦子里想象柳樹春、夏、秋、冬的樣子,然后用筆畫出來,在畫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動手、動腦的能力。看著自己成功的作品,讓學生展開聯想:春天的柳樹想穿上綠色的新衣裳,像剛出生的嬰兒在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夏天的柳樹像一把撐開的綠傘,又像在翩翩起舞的少女;秋天的柳樹像一群群飛舞的蝴蝶,又像給校園鋪上了金色的地毯;冬天的柳樹像美麗的珊瑚,又像一位堅強的戰士在守衛著學校等等。然后課堂分小組交流,看誰想得更形象,更有創意。這樣必然會激發學生說的欲望,在說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邏輯性思維。最后,讓學生用生動的語言運用多種聯想方式寫出來。從而進一步讓學生聯想思維向外拓展到“花壇”“公園”“彩虹”等其他景物的描寫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如能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持之以恒,加強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學生的聯想素質就會妙筆生花,越來越“神”,使小學生寫作的難題迎刃而解。
由于蘇州二千五百年前是吳國的都城,吳國始祖泰伯、仲雍是周太王后裔,曾承襲周代歷法把冬至作為一年之初,所以至今古城蘇州仍有“冬至大如年”的遺俗,而每年冬至夜的“菜單”更是考究,延續著淵遠的吳地風情,形成了與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獨特意義。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冬至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冬至心得體會1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徒然草》中寫到:“我在世上已了無牽掛,只對于時序節氣的推移還不能忘懷。”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現在不少地方在冬至這天也有祭祖、做團子、包餃子、打年糕等習俗。
在我們農村,臨近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打一些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就如乾隆所寫,“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著幸福、五谷豐登、年年高、節節高的意思,所以每逢此時,奶奶都會拿幾十斤糯米去舅公的村上請人打年糕。今年,出于好奇,我也跟著奶奶一起去了打年糕的現場。
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感覺像過年一樣,有扛著米袋排隊等的;有看他們打年糕的大人和小孩,等打好了可以嘗幾塊;也有幾個打年糕的壯丁,時而吆喝,時而說笑……一片歡聲笑語。一個巨大的石臼,一根粗大的木杵,是純手工打年糕的必備工具,聽大人說,這樣打出來的年糕才最好吃。
只見他們忙而不亂,密切配合著。先把蒸熟的糯米粉倒進石臼里,一位年輕力壯的叔叔就馬上舉起大木杵用力砸向糯米粉,另一位大伯趁他提杵的時候把粉團翻個身,他倆就這樣,一個翻,一個砸,配合得好不默契。他們穿得不多,卻大汗淋漓,看來,打年糕真不是件容易事啊!當他們把糯米粉打得軟軟的,打成一團的時候,一聲吆喝,兩人一齊把它抬到桌子上,兩個人拉住粉團的兩端,這粉團越拉越長,等拉到了一定的長度,他們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線,你可別小看這根線,他能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又一塊,為了怕黏住,會有專人馬上整理年糕,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吃個年糕頭,討個好彩頭”,我乘機拿了一塊,看著雪白柔軟的年糕,咬一口,更是軟糯鮮香,讓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聞到那一絲絲年糕的溫吞糯香時,我才恍然感覺到冬至已到,年味便更近了。年糕,冬至的味道,更是過年的味道。
冬至心得體會2今天是冬至,媽媽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面,又是調肉餡兒,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作文800字。媽媽昨天就說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為什么要吃餃子呢?我起床后趁媽媽不注意,
悄悄來到書房打開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里點搜索“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于冬至的信息。一一讀過后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圣”張仲景啊。傳說是這樣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
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后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里熬煮,然后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
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我故意問媽媽“媽媽,你知不知道今天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
”媽媽搖搖頭。“告訴你吧,是為了紀念治病救人的‘醫圣’張仲景。這都不知道!”我得意地說。媽媽也有不知道的時候,我暗自高興地想。從網上我還學會了一首關于冬至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朋友,你知道為什么冬至要吃餃子了嗎?
冬至心得體會3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徒然草》中寫到:“我在世上已了無牽掛,只對于時序節氣的推移還不能忘懷。”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現在不少地方在冬至這天也有祭祖、做團子、包餃子、打年糕等習俗。
在我們農村,臨近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打一些年糕,年糕又名“年年糕”,就如乾隆所寫,“年糕,年糕,年年高”,寓意著幸福、五谷豐登、年年高、節節高的意思,所以每逢此時,奶奶都會拿幾十斤糯米去舅公的村上請人打年糕。今年,出于好奇,我也跟著奶奶一起去了打年糕的現場。
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感覺像過年一樣,有扛著米袋排隊等的;有看他們打年糕的大人和小孩,等打好了可以嘗幾塊;也有幾個打年糕的壯丁,時而吆喝,時而說笑……一片歡聲笑語。一個巨大的石臼,一根粗大的木杵,是純手工打年糕的必備工具,聽大人說,這樣打出來的年糕才最好吃。
只見他們忙而不亂,密切配合著。先把蒸熟的糯米粉倒進石臼里,一位年輕力壯的叔叔就馬上舉起大木杵用力砸向糯米粉,另一位大伯趁他提杵的時候把粉團翻個身,他倆就這樣,一個翻,一個砸,配合得好不默契。他們穿得不多,卻大汗淋漓,看來,打年糕真不是件容易事啊!當他們把糯米粉打得軟軟的,打成一團的時候,一聲吆喝,兩人一齊把它抬到桌子上,兩個人拉住粉團的兩端,這粉團越拉越長,等拉到了一定的長度,他們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線,你可別小看這根線,他能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又一塊,為了怕黏住,會有專人馬上整理年糕,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吃個年糕頭,討個好彩頭”,我乘機拿了一塊,看著雪白柔軟的年糕,咬一口,更是軟糯鮮香,讓人回味無窮。
每當我聞到那一絲絲年糕的溫吞糯香時,我才恍然感覺到冬至已到,年味便更近了。年糕,冬至的味道,更是過年的味道。
冬至心得體會4暑去寒來,現在到了寒冷的冬天,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來啦。冬至是冬天最冷的一天也是白天最短的一天,說到冬至,令我最難忘的還是冬至的習俗——吃餃子,嘿嘿,我這個小吃貨當然不會放過這次的餃子大餐啦,下面讓我給你們說說從我家做餃子到吃餃子的過程吧!
冬至的前一天,媽媽就開始籌備“貨物”了。天還沒亮,我就跟著媽媽向菜市場出發。
買菜。看著那么多新鮮的蔬菜我也不知道買什么啦,還是讓媽媽來買吧。前幾年我家吃的都是白菜蘿卜肉餡的,現在爸爸想換換口味,吃蓮菜肉餡的,媽媽帶著我走到賣蓮菜的攤子前,經過一番精挑細選,選出了7、8個“最美蓮菜”。如果讓我選,我肯定是亂拿一番啦。然后,又去了賣肉的市場,買了幾斤土豬肉就回家啦。
調餡,包餃子。到了當天的晚上,媽媽給了我第二個任務,包餃子,媽媽把餡調好后,爸爸開始搟皮,我坐著包餃子,姑姑走來告訴我為什么要吃餃子,因為過了冬至天氣就會逐漸變冷,餃子是熱的東西,可以御寒,不讓耳朵凍爛,相傳以前有一位名醫,去當地看病,那里的每個人耳朵都被凍爛了,所以那位名醫說冬至要吃餃子,餃子可以御寒。當我包第一個的時候,可真是漏洞百出,包這頭,那頭漏了,把那頭補好了,上面又漏了,一個餃子用了三層皮才包好了啊,媽媽過來教我怎樣包餃子,不一會我就學會了,雖然包的形狀不是太好,但還是包了許多。爸爸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不由得笑了起來,我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
嘗餃子。媽媽把我包的餃子下到了鍋里,之后就是慢慢的等待啦,10幾分鐘后,餃子熟啦,當吃到自己親手包的餃子后,那叫一個香啊,這也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用汗水付出和勞動得來的東西,那叫一個字——香。雖然包的不好看,卻讓我知道了一個大道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別提心里啥滋味了,真快樂啊。餃子雖小,但意義是不同的。
這就是令我難忘的冬至——吃餃子,希望同學們以后可以用自己的勞動去付出,去收獲,那這樣的付出就是有意義的,收獲到的時候也會感到非常高興。
冬至心得體會5今天多云,陽光很吝嗇,東北風冷冷的吹過最短的日子,最后的那些綠草地安靜的像睡熟了的嬰兒,太多單純的欲望占據了夢中的空間,冬至情結作文700字。
一些餃子的香氣縈繞在空氣里,溫暖了散散淡淡的夕陽,一片梅花的花瓣頂著嚴寒鮮艷的盛開,記憶中的墨色紋絲不亂。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柔韌的宣紙浸透了幾千年的文化,厚厚的詩書里氤氳著散不盡的藥香。
幾樹綠葉還在寒風中搖曳,深切的期盼里紛飛著潔白的雪花。尚未凍結實的土地里留存著第一場雪的痕跡,一只依然艷紅的石榴戀戀不舍赤條條的枝頭。
葭草的萌生是需要經過雨雪的浸潤的,咸澀的情感里旺盛著茂密的嫩芽,只待一聲婉轉的鶯啼,便會無可阻擋的破土而出了。
流水只在薄薄的冰層下面才看得見了,那些魚兒的心情卻無從知道。有水就會有岸,就是一葉小的不能再小的扁舟,也有踏實的停泊地了。
讓思想飛翔并穿越寒冷應該是一種難得的享受,蘆花的飄逸很美,隨遇而安的心境升華為蒹霞蒼蒼的感嘆時,不知道怎樣的文筆才能夠繪聲繪色,情景交融,優秀作文700字《冬至情結作文700字》。
想念著南飛的雁和一支尋尋覓覓的朱筆,想念著千里冰封的北國風光,想念著貼餅子的香氣和一捧噼噼啪啪的柴火燃燒。
對面的紅瓦上偶爾響起喜鵲的叫聲,深沉的嘴角牽起一抹淺淺的微笑。麻雀們很懶的躲在暖和的巢窠里,不再成群結隊的低飛,陽光溫暖的時候,才會下地覓食。
所有的落葉堆積出重生的希望,覆蓋著綠色的黃色的以及分不出顏色的植物,間或有三兩片蝴蝶的翅膀,一些飽滿的種子。
冬天的筆觸雖然冷落了季節的`熱望,而蕭瑟是掩不住往日的歡笑的,總有一些甜蜜的回憶掛滿水分充足的枝干,和一朵堅強的月季花為鄰。
不用說今晚的月亮會姍姍來遲,而我卻是沒有看見她的彎或者圓的。星星也是稀罕極了,不肯在窗外的天幕上耀一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