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測繪概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測繪概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測繪概論論文

        第1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社會保險 經辦服務體系 現狀 問題 改革策略

        一、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現狀概述

        社會保險服務體系作為保障民生的推動器,在我國的起步較晚,雖經我國政府和國內學者的多方面推動,已經逐步進入正軌,但是與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險體系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特別是在我國社會現象服務體系實際提供服務時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人民對于社會保險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在此環境中我們不能僅注重社會保險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而忽視了對社會保險服務體系的建設,因為社會保險服務體系是社會保險的經辦主體,其體系建設關乎社會保險的服務質量與效率。

        二、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

        1.人均服務工作負荷較大,服務環境復雜

        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所以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機構從業人員的工作量較大,人均服務負荷較高。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人口基數大造成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復雜性提升,對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要求隨之提升,而目前我國對于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人員編制考核還不慎完善,導致經辦服務人員組成駁雜不一,在復雜的工作環境和高負荷的工作壓力之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質量難以保障,會影響到我國社會保險的設置初衷的實現,不利于穩定民生。

        2.社會保險經辦服務機構設置不合理

        我國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體系建設在整體上來看服務能力可以達到預期要求,但是實際卻不然,其中一個原因是對地區經辦服務群體的需求考慮不科學,導致部分地區服務人員配置較少,但是工作負荷較高,嚴重影響到社會保險的服務質量,而部分地區的服務人員配置較多,但是工作量卻沒有達到預期,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另一個原因是我國社會服務機構設置不合理,地區的服務機構的精細化設置應以地區經濟發展、受服務人口密集度和文化發展水平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量,但是實際工作中經辦服務機構的設置卻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和科學配置,對于精細化服務網點的科學設置更是少之又少。

        3.信息化建設不足

        對于社會保險的信息化溝通已經成為我國相關崗位管理人員的老生常談,各個險種之間的數據交流較為困難,導致相關從業人員為獲取其他險種信息需要通過人力查詢和電話確認等方式進行核實,增加經辦服務的工作量,這種社會保險經辦模式在我國大多地區都實際存在,必須得到重視,并進行有效整合。另外前文提及,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從業人員的服務負荷較高,在計算機環境下,我們有條件利用我國普及的計算機技術,開辟網絡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但是實際工作卻較難實施,一方面是社會保險相關數據安全性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我國在社會保險網上經辦服務的財政投入較低。

        4.經辦服務人員編制問題

        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人員編制存在嚴重的超編現象,其中包含公務員崗位、事業編制和社會公益崗位等等,但是實際服務質量和效率卻達不到預期效果。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人員編制集中在管理層,基層崗位經辦人員較少,伴隨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行,基層業務量加大,導致基層服務人員負荷加重,在人員編制不足的情況下聘用合同制和臨時服務人員進行服務,服務質量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據調查在2012年我國經辦服務編制中,只有3%的服務人員擁有高級職稱,50%以上的人員不具備本科學歷,雖然在近幾年通過各種事業編制和公務員編制的報考學歷限制得到有效緩解,但是經辦人員的資質較低的問題還是實際存在的,不僅影響到社會保險服務的質量,甚至會拉低我國受服務群體對我國政府工作的社會評價。

        三、完善我國經辦服務體系的策略

        1.明確經辦機構職能

        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機構是提供社會保險服務的主體,也是我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有力表現形式,對于經辦機構的行政權力與服務義務應制度化確認,并對相關職能進行精細化管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僅要貫徹國家政策、管理社會保險基金,還要在向社會提供保險服務的角度增強投入,明確各崗位職責,落實崗位責任制度,通過明確責任的形式強化社會保險服務能力,提升我國政府服務質量,增強我國人民幸福度。

        2.梳理經辦服務體系

        完善我國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體系要梳理好相關服務機構各級權限,明確各機構的服務范圍,落實垂直管理和集中管理。首先,要將社會保險服務體系深入到街道和鄉鎮,嚴肅級別分工,采用逐級負責制直接管理,保障社會保險經辦服務可以被廣大人民群眾所享受。其次是整合險種服務程序,最大化利用服務資源,對相同險種的服務程序進行簡化,將同一險種的申報、繳費等服務進行崗位集中,簡化服務流程。對不同群體的相同險種進行有機整合,特別是對城鎮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等養老保險的整合應努力推進,整合到同一機構進行管理不僅做到保險服務集中化,還可以有效節約社會保險人力資源。第三是嚴肅垂直管理,在當前環境下,部分省市難以達到垂直管理的客觀條件要求,但是必須著手進行調整,特別是對于基金管理等業務的垂直管理,權限要收到省級,通過省級垂直分配調度,保障社會保險資源的有效利用。

        3.改革經辦服務模式

        個人認為我國現在的計算機水平普及較為完善,在國家社會保險領域應更充分的予以利用,積極開發社會保險服務領域相關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在社會保險服務的網點和機構設置相互鏈接的保險信息系統,以信息化保障社會經辦服務的效率,設置社會保險經辦服務信息化管理的部門權限和崗位責任,保障保險信息真實性和有效性,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質量。其次是選擇性利用網絡環境,將部分可以依靠網絡進行的社會保險服務開發網上辦事系統,減少網點和機構中相關服務柜臺數量,開辟網絡社會保險的新體系。高度利用信息化不僅可以通過簡化辦事流程,提升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效率、質量,還可以方便我國人民群眾對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的監督,提升社會保險在公眾心中的認可程度。

        4.強化基礎設施保障

        社會保險的經辦服務除了專業化的推進,還要向全面化和基礎化進行推進,我國社會保險在近十余年中較為關注的上層設施的建設,對于資金的管控與分配掌握較完善,但是基層建設卻不慎合理,部分社會保險的受益群體享受社會保險服務較為困難,信息不流暢和審批過于復雜造成社會保險服務質量在部分地區較低。個人認為我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優化還要在基層建設中加大資本投入,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經濟發展狀態,綜合考慮服務群體數量和城鄉居民人數等多方面因素,精細化社會保險經辦服務網點的設置,區分服務對象的文化水平層次分布情況,適當調整網絡與柜臺服務的資本投入平衡,做到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深入化。另外,對于基層經辦服務體系的經費問題要予以重視,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狀態,建立基層經辦管理服務體系的經費管理機制,合理分配經辦服務經費,保障基層服務的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王玉軍.信息化條件下社會保障經辦管理服務問題探究[C].2016第二屆今日財富論壇論文集,2016.

        [2]鄭秉文.中國社會保險經辦服務體系的現狀、問題及改革思路[J].中國人口科學,2013,(06).

        第2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卓越測繪工程師應具備的素質為了達到《測繪卓越計劃》的目標,測繪卓越工程師應具備的素質主要包括:

        1.1 基本素質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測繪工程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熟悉測繪法律法規和測繪行業的技術標準與規范,主要表現在掌握一定的政治、經濟、管理、社會學、情報交流、法學、環境等人文知識,了解一般的社交規范,遵守社會公德,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 愛崗敬業,嚴謹認真,熟悉企業員工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 遵守測繪工程職業行為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及相關測繪法規,了解與工程建設有關的法律規定,熟悉測繪行業及相應企業技術標準,熟悉《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及測繪行業主要職業健康安全知識,學會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下工作。具有良好的質量、安全、服務和環保意識和公民意識,能承擔有關健康、安全、福利等事務的責任。

        1.2 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扎實的測繪工程專業理論與技術知識和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主要包括:具備從事測繪工程學科所需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包括高等數學、概率統計、大學物理等。 掌握測繪工程技術所需的工程科學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電工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實用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土建工程、工程地質等相關學科的知識。具有應用工程基礎知識解決實際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掌握測繪工程專業基礎理論與技術知識。包括: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礎理論、方法與技術,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的理論方法與技術。了解本專業的發展現狀和趨勢。

        1.3 溝通與創新學習能力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開拓創新意識,能熟練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文獻,具有一定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能夠使用技術語言,在跨文化環境下進行溝通與表達。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能自信、靈活地處理新的和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和工作環境。能夠跟蹤本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具備收集、分析、判斷、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能夠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既能獨立工作,又具有團隊合作精神,適應競爭學會合作。具有認識自身的發展需求,制定并實施自身職業發展計劃的能力。

        1.4 解決測繪工程問題的能力了解現代測繪科學與技術及其發展動態;了解測繪工程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儀器和新軟件;掌握測繪工程生產流程的方法和技術。工程設計中,能理解工程應用要求,掌握外業施測和內業數據處理方法,嚴格貫徹專業設計規范和專業設計流程,選用合適儀器、布設與施測方案、數據處理方法及軟件。參與工程設計文件(設計投標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設計書等)的編纂,并能進行設計方案說明與詳細方案比選;具有一定的測繪數據處理軟件編制能力,對一些特殊的應用和新的儀器或技術方法,能夠根據要求編寫程序進行數據處理;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技術改造與創新的初步能力。針對測繪產品的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問題能提出技術改造、工藝設計或者技術創新初步方案。

        1.5 具有一定的項目組織、管理與執行能力具有根據測繪項目的內容、工期、技術與質量及安全生產等要求,分析判斷需要投入的人員、設備等資源的能力;并能根據測繪項目的工期、成果質量要求及投入的資源,計算成本和利潤,分析項目的經濟可行性等;具有按照測繪項目要求,根據《測繪技術設計規定》(CH/T1004-2005)及有關的技術規范、技術標準,制定項目設計書、提出各項精度指標、組織編寫專業技術設計書并判定其與項目設計書的符合性和可行性、細化分解項目目標、明確技術路線,合理調配資源等確保工程實施的能力。能夠依據《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CH1016-2008),根據測繪項目的作業現場環境,進行人員、儀器設備、數據安全風險評估,確定必要的防護用品用具、數據存儲及備份機制,制定安全生產方案。能夠根據《測繪繪技術總結規定》(CH/T 1001-2005)及有關的技術規范、技術標推,撰寫技術總結,內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標、需要說明的問題等;對技術問題的處理進行分析、評估、認定,明確結論。具有應對危機與突發事件的初步能力 ,能夠在測繪工程項目實施中,采取恰當的措施應對質量標準,項目計劃和預算的變化。具有較好的組織管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夠協調工作團隊按工作進度進行工作。

        2測繪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2.1 培養目標為城市規劃與建設、礦產資源勘察與開發、國土資源調查與管理環境保護與災害預防等領域企事業單位輸送高級測繪工程人才和管理人才為目標,培養具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空間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表達與利用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堅實的數學、英語、計算機基礎以及良好的政治、業務和人文素質,并具有從事各種工程的勘測設計、施工及運營監測各階段的測繪工作能力、知識更新與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溝通與組織管理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測繪工程專業優秀人才。按照本標準培養的測繪工程專業本科卓越工程師,具備助理工程師基本能力,畢業后經過 3 年~5 年具體的工程實踐,即可申請并獲得測繪工程專業工程師技術資格,并具注冊測繪師相應的能力,可從事交通等行業工作。

        2.2 測繪卓越工程師課程設置為了實現測繪卓越工程師的培養目標,學位課程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等數學、VB 程序設計、大學英語、數字地形測量學、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大地測量學基礎、GPS 測量原理與應用、地圖制圖基礎、GNSS 數據處理、地理信息系統、變形監測與數據處理、工程測量學、數字攝影測量學。主要實踐環節包括數字地形測量學實習、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課程設計、大地測量學基礎實習、GPS 測量與數據處理實習、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數字攝影測量學實習、工程測量實習、、畢業實習、測繪工程監理實習、專業認識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與答辯等。最低畢業學分要求:學生必須在規定的修業年限內修滿教學計劃規定的 185 學分方可畢業。符合院學士學位授予條例規定的,可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3結束語

        第3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字:符號;符號庫;MicroStation J軟件

        中圖分類號:P4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此次論文的主要任務是在Microstation J平臺下完成一套地形圖的圖式符號庫的設計。本次論文所用的平臺為Microstation J,Microstation J為美國Bentley System公司研發,是一套可執行于多種軟硬體的通用電腦輔助繪圖及設計(CAD)平臺。其前身IGDS,是一套執行于小型機(Micro Vax-2)的專業電腦輔助繪圖及設計平臺,也因為它是由小型機移植的專業電腦輔助繪圖及設計平臺。

        1.點狀符號的設計、建庫和使用

        1.1點狀符號的制作和使用

        在地圖學中,一般將點符號分為4中:不依比例尺無方向符號,不依比例尺有方向符號,半依比例尺符號和依比例尺符號。在MicroStation J中,點狀符號稱為單元(cel),單元制作生成后存儲在單元庫文件. cel中。MS提供了4種單元類型,分別是圖形(Graphic)單元、點(point)單元、菜單(Menu)單元、U及屏幕指導(Tutorial)單元。單元與AutoCAD中的圖塊類似,是最常用到的制圖內容的元素的永久組合。

        1.2 點狀符號的建庫

        點符號收集在單元庫(CellLibrary)中,文件名后綴(.cel).點狀符號是符號庫的主要組成部分,所有的幾何符號、字母符號、象形符號和美術符號都可以在這里自行設計和建庫,但并非所有的圖形都能人庫,必須符合以下兩個基本條件:

        (1)工作單位的設定

        工作單位即長度單位,設置應與工程的設計文件一致,因此主單位m,子單位 cm,分辨率是 100。因為單元符號的制作和線型定義都在圖形系統中的一設計文件中設計,只要種子文件選為工程設計文件就能保證符號庫的工作單位正確。

        (2) 選定比例尺

        符號庫元素的尺寸與比例尺密切關聯。圖式符號一般為圖紙上表示的尺寸,符號庫中符號的制作尺寸應為圖紙尺寸乘以比例尺,1:100。圖紙上lmm的短線,實地為 1m,在繪制時就以1m長度制作,符號庫所有的符號尺寸都遵循這一原則。

        單元符號庫(點狀符號)的建立和應用

        1.1.1單元符號庫的建立

        1)從菜單欄元素的下拉菜單中單元進人庫管理模塊,可新建或打開一個單元庫文件(.cel);

        2)在設計文件中,利用繪圖工具,按實際尺寸繪制符號 ;

        3)用 Fence做圍柵;

        4)打開Cell工具條,定義符號原點;

        5)在單元庫管理模塊中點取建立,輸人符號名稱CellName),及建立單元的類型(點、圖案等),這樣一個 Cell就在庫中形成了;或在鍵人處鍵人CC=Cell Name.

        1.1.2單元符號庫的應用

        符號的放置,可鍵人 ac=CellName或利用單元工具條中 Place Cell工具框中選擇名稱、比例、角度等 假如 單元符號庫的比例尺為 1:10000,而設計文件為 1:5000,則比例為 0.5即可。

        1.1.3點狀符號制作實例

        以制作1:1000的三角點符號為例。

        在“Cell Library”中的“File”菜單下打開(attach)或新建(new)一個單元庫。

        用place line線繪制一個邊長各為3.0mm的線段組成的正三角形,用智能加點顯示定位點,用Fence框選中所有元素,并定義三角點的定位點。

        在“Cell Library”對話框中,單擊“Create”按鈕,在彈出的“Create New Cell”對話框中指定單元的名稱和對單元的注釋,選擇單元的類型,再點擊“Create”按鈕完成單元的創建。

        2.線狀符號的設計、建庫和使用

        2.1 線狀符號的制作和使用

        線符號是長度依比例尺而寬度不依比例尺的符號,是地圖上應用最廣泛的符號。線符號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線主體符號,另一個是在線符號上疊加的點符號。首先,MicroStation J提供了一個使用方便的三線型編輯器,線型設計過程完全是可視化的,設計好的線型可以立即保存到線型文件中,編輯器中可建立的線型成員有劃線組件(stroke)、點組件(point)和復合組件(compound)三種。劃線組件是由交替出現的短線和間隔構成的線型;點組件是指由一個或多個點符號按照一定規律所構成的線型;復合組件是由劃線組件和點組件組合而成。復合組件可以嵌套,即可以由多個復合組件構成新的更復雜的復合組件。三種線型組件中任意一種都可以表示一個線狀符號。

        2.1.1自定義線型的制作

        繪制測繪專業的線狀符號,可利用MS內置的線型編輯器(Line Style Editor)定義自己的線型,自定義的線型存放在線型庫文件中,線型庫是MicroStation J的一種資源,它的文件擴展名為“.rsc”。線型庫內可以定義許多基本組件(component),它們分為3種類型:點組件(point) ,線組件(stroke)和復合組件(compound)。

        2.1.2 線組件

        線組件由一申線元構成,每一線元可以是一段線劃,也可以是一段間隔,在線型庫中只需要定義一個周期的線元組成。例如地形圖中表示小路的虛線,只有兩個線元組:一段線劃和一段間隔。

        1.3復合組件

        復合組件是由點組件和線組件復合構成,復合組件還可以嵌套,即可以由多個復合組件構成新的更復雜的復合組件。復合組件是由筆畫樣式組件、點符號組件和復合組件構成的組件。

        2.2線狀符號的建庫

        2.2.1 MicroStation J中具有自定義線型的功能模塊。在線型工具欄中除了8種系統默認的線型外,還有自定義和編輯項,由編輯項進人自定義線型編輯器。

        2.2.2 定義線型的一般過程

        1)建立或打開一個線型庫

        2)從子菜單編輯中選擇名稱,則可輸人一個線型名,將未命名改為所建線型的名稱。分析該線型為何種類型,在編輯中選擇線化圖案、點符號、復合,這樣一個成員就添加到組員欄中,下面就對具體的組件按圖式的尺寸設計。

        建立好線型庫后,將Lstyle.rsc源加到Config配置文件的線符中,這樣人系統后會自動連接該庫,若有幾個 自定義線性庫時,使用時要注意連接。

        3.面狀符號的設計、建庫和使用

        面符號一般由三個部分構成:邊界部分、底色、矢量填充圖形。其中邊界符號可用線符號描述,矢量填充圖形可以用點符號或暈線符號描述。因此面符號的繪制,可以分為暈線填充和點符號填充兩種。在MicroStation J中面狀符號雖然沒有專門的面狀符號庫,但設置了很強的面狀符號繪制和編輯工具。暈線填充(Hatch)功能可以繪制街區內的平行斜線,大片的植被符號可以用單元庫內的點狀符號配置。為了使點狀符號按一定的間距呈“品”字形均勻分布在不規則的區域內,而且要保證在邊緣上避免出現不完整符號,可以用一個BASIC程序來實現配置功能。先用一個圃形的單元按Patern方法以45°方向在區域內配置,打散Patern就得到許多呈“品”字形分布的單個圓,由程序自動搜索到這些圓,刪除圓之后,在圓心位置繪出所需要的點狀符號,對于離邊緣太近的非完整圓(即圓弧),則只刪除,不配置點狀符號。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地形符號的需求必將越來越多樣化,標準化,美工話,這就需要一款軟件能夠在地形符號制作方面能夠操作簡單,繪制方便。而 Microstation J繪圖軟件必將是人們的最佳選擇,必將在地形符號制作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姚興海,姚磊.MicroStation J地圖制圖[M].2003.

        [2]尹貢白,王家耀,田德森,黃采芝.地圖概論[M].測繪出版社.1990.

        [3]馬耀峰.地圖符號構成元素的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1997.

        [4]蔡孟裔,毛贊猷,田德森,周占鰲.新編地圖學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4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畢業生人數:

         

        專業(方向)

        學歷

        畢業生人數

        服裝與服飾設計

        本科

        74

        服裝設計與工程(理)

        本科

        27

        表演

        本科

        40

        舞蹈表演

        本科

        12

        總計

         

        153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發展需要,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科學素養、團隊意識以及溝通能力,具備良好的藝術設計修養和較扎實的服裝學科基礎理論,具有傳統造型與造物理念,有一定的文化傳承創新能力,能獨立進行服裝創意設計和成品實現,從事紡織服裝商品企劃、服裝產品設計、消費需求與流行現象分析、設計流程與管理、時尚文化研究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服裝概論、造型基礎、構成基礎、色彩與圖案基礎、服裝設計表現技法、立體裁剪、服裝材料學、服裝紙樣、服裝工藝、服裝結構設計、服裝設計程序與方法、服裝市場營銷、時尚攝影、時裝展示與陳列設計、傳統服飾專題創新設計、禮服定制設計、專題設計、男女童裝設計等。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發展需要,具備社會責任感、職業道德與人文科學素養,具有一定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工程實踐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系統掌握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學科前沿及服飾傳統造型與造物相關理念,具有較完善的專業技能、工程素養、服裝產業領域實踐能力和人文科學素養的工程型應用人才。

            主要課程:造型基礎、構成基礎、服裝CAD、服裝立體裁剪、服裝材料、服裝紙樣設計、服裝工藝、成衣設計、針織產品設計、服裝產品企劃、服裝市場營銷等。

            表演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為文化創意及時尚行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修養和服裝專業基礎知識,經過服裝表演系統訓練和實踐,能從事服裝模特、服裝編導與活動策劃、模特經紀管理、模特專業教育、整體造型設計、服裝市場營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服裝表演概論、服裝表演、服裝表演編導、鏡前展示、廣告表演、服裝攝影、舞蹈編導、形象設計、服裝設計基礎、服裝工藝基礎、服裝買手、服裝概論、服裝市場營銷與實踐。

            舞蹈表演專業培養目標及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掌握舞蹈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具備扎實的舞蹈表演基本素質和技術操作能力,較好的舞蹈創作和改編能力,較強的舞臺表演實踐能力,一定的舞蹈演出組織、排練與協調能力,具有文化傳承與創新意識,能夠在社會文化部門、藝術團體、教育部門等單位從事舞蹈表演、編創排練與教學的復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基訓、劇目排練、編舞技法、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身韻、現代舞等。

         

        聯系人:劉怡宏    聯系電話:89626346   郵箱:412321260@qq.com

         

         

         

         

         

         

         

         

         

         

         

         

        現代手工藝術學院2021屆畢業生宣傳材料

        畢業生人數:

         

        專業(方向)

        學歷

        畢業生人數

        工藝美術

        本科

        145

        公共藝術(手工)

        本科

        18

        總計

         

        163

         

         

            工藝美術專業(共145人)

        工藝美術專業是山東省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山東省高水平課程群建設專業、山東省“省級特色專業”。

        本專業秉承傳統工藝美術與創新藝術設計融合教學理念,在傳統工藝美術振興、新舊動能轉換、產教融合、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引領下,依托校內外教研平臺和社會資源,通過實訓實踐、項目工作室、大師進課堂、企業實習基地實踐等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能夠掌握工藝美術專業理論知識,了解工藝美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熟悉藝術市場經濟規律、藝術生活消費、時尚動態,具備設計實踐和藝術創作能力,能夠從事現代工藝品設計制作、為工藝美術產業服務的高水平創新應用型人才。

        工藝美術專業下設纖維工藝、染織工藝、陶瓷工藝、玻璃工藝、漆器工藝、金屬工藝、首飾工藝等專業方向。

        纖維染織設計方向(共25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方向培養具備纖維染織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纖維染織藝術設計教育、研究、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纖維染織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色彩風景、素描人體、立體構成、白描、歸納水粉、立體構成、中國畫(工筆寫意)、新民藝學、地毯設計、織繡設計、材料實驗、絲網印、手工印染與設計、染織發展史、市場學、印花面料設計、纖維藝術—平面形態、彩印、纖維藝術—空間形態、家紡產品工藝與結構、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實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

        陶瓷藝術方向(共26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方向培養具備陶瓷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陶瓷藝術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陶瓷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色彩風景、素描人體、立體構成、陶瓷藝術史、陶瓷成型工藝(拉坯)、陶瓷成型工藝(泥條)、動物雕塑、新民藝學、浮雕、陶瓷釉彩、陶瓷裝飾、陶瓷成型工藝(翻模、燒成)、陶瓷日用器皿設計與制作、服飾陶藝、陶瓷壁畫、課題創作、現代陶藝創作、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實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

        琉璃藝術方向(共25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方向培養具備玻璃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玻璃藝術設計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玻璃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色彩風景、素描人體、立體構成、玻璃藝術史、玻璃設計表現技法、模具制作、燒成與綜合材料實驗、玻璃后期加工、傳統工藝雕塑、計算機軟件、浮雕、吹制玻璃基礎、動物雕塑、窯制玻璃課題設計、吹制玻璃課題設計、燈工玻璃、玻璃產品設計、玻璃首飾設計、綜合材料研究、玻璃環境設計、熱熔玻璃、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實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

            漆藝藝術方向(共23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方向培養具備漆藝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漆藝藝術設計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漆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色彩風景、素描人體、立體構成、漆藝基礎、立體構成、裝飾基礎、漆藝史、漆藝綜合材料研究、寫實漆畫課題創作、漆立體脫胎成型工藝、建筑環境與漆壁畫課題研究、漆器皿課題創作、裝飾漆畫、現代漆家具設計與制作、空間與漆塑課題創作、漆藝產品設計、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實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

            首飾藝術方向(共22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方向培養具備首飾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首飾藝術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首飾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色彩風景、素描人體、立體構成、材料與工藝基礎、成型工藝、首飾制作工藝、皮雕工藝、鑲嵌工藝、首飾綜合材料、首飾加工、金屬器皿簪花、金屬焊接工藝、腐蝕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首飾展示設計、首飾文化、刻銅工藝、首飾起版工藝、首飾鑄造、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實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

            金屬工藝方向(共24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方向培養具備金屬工藝藝術設計與創作、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金屬工藝藝術設計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金屬工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素描、色彩、平面構成、色彩構成、色彩風景、素描人體、立體構成、泥塑浮雕、材料與工藝基礎、表現技法、設計概論、動物雕塑、成型工藝、徽章設計、電鑄工藝、鐵藝設計、金屬焊接工藝、鍛銅浮雕、鑄造工藝、金屬器皿、人體雕塑、環境雕塑設計、產品設計、腐蝕工藝、中國工藝美術史、外國工藝美術史、藝術實踐、畢業創作、畢業論文

            公共藝術(手工)專業(18人)

            公共藝術專業是山東省名校工程重點建設專業。

            本專業培養學生從城鎮化空間環境中,以藝術方式表現社會和生活公共性問題。本專業下設公共造型藝術、工藝裝置藝術兩個專業方向。開設課程注重拓展學生對材料綜合利用的思維方式,使其在認識和了解空間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多種藝術形式,具備教學、研究以及在室內外公共空間進行藝術創作等方面的能力,成為能勝任城市文化藝術相關領域工作的實踐型文化藝術人才,以滿足相應的城市環境美化與人文關懷需求。

            主要課程:公共藝術概論、形態訓練、色彩原理、中外建筑史、立體構成、寫生、裝飾基礎、雕塑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綜合材料1、環境心理學、雕塑形態、園林設計、公共藝術策劃I、金屬裝置工藝、浮雕、數字雕刻、模型制作、城市色彩設計、陶瓷設計、綜合材料2、纖維壁飾、公共藝術策劃II、陶瓷陳設、玻璃環境設計、金屬裝置藝術、藝術實踐

         

        聯系人:李遵   電話:89626366  郵箱:1361967895@qq.com

        創新創業學院(淄博陶瓷學院)2021屆畢業生宣傳材料

        畢業生人數:

        專業(方向)

        學歷

        畢業生人數

        藝術設計(雕刻藝術設計)

        專科

        51

        總計

        專科

        51

         

            藝術設計(雕刻藝術設計)專業  專科(51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文化涵養和健康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意識,培養具備雕刻藝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從事傳統雕刻工藝與現代制作工藝相結合設計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畢業生能夠在產品設計公司、工藝美術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雕刻產品、雕刻工藝品的相關設計與管理工作,主要擔任產品設計師、雕刻工藝技師等職業,也可以個人從事雕刻產品、雕刻工藝品的設計與制作。如下表所示:

        職業類別

        初級崗位

        發展崗位

        設計類別

        助理雕刻設計師

        雕刻設計師

        助理產品設計師

        產品設計師

        設計繪圖員

        產品設計師、雕刻設計師

        技術類別

        初級技師

        高級技師

        工藝美術師

        高級工藝美術師

        主要課程:傳統裝飾文化與表現、傳統繪畫技法、雕塑、計算機輔助設計、玻璃內畫技法、玻璃燈工工藝、陶瓷成型工藝、陶瓷釉色裝飾、刻瓷工藝、品牌策略、文創產品設計。

         

        聯系人:楊友森   聯系電話:0533-4126217   郵箱:2298033374@qq.com

         

         

         

        應用設計學院分院2021屆畢業生宣傳材料

        畢業生人數:

         

        專業(方向)

        學歷

        畢業生人數

        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

        專科

        33

        環境藝術設計

        專科

        34

        影視多媒體技術

        專科

        28

        總計

         

        95

         

         

            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專業  專科 (33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良好思想品質、職業道德、一定的文化素質、健康的體魄、較高的藝術涵養和審美水平,掌握視覺傳播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能獨立完成廣告、包裝、品牌、界面等工作,并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高技能復合型設計應用人才。畢業生能夠到設計公司、企事業單位及其他有關機構從事美工制作、書刊編輯、廣告策劃與設計、包裝整體開發與設計、品牌設計與推廣、新媒體交互設計等職業。

        主要課程 :圖形創意、編排設計、樣本設計、電腦輔助設計、字體設計、圖形創意、書籍設計、攝影、容器造型與紙盒結構、包裝設計、招貼設計、界面設計、企業形象視覺識別設計、廣告策劃與設計等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專科 (34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文化涵養和健康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意識,掌握室內藝術設計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室內設計與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高技能復合型應用人才。畢業生能夠在建筑表現公司、房地產公司、室內設計公司、家具設計公司、軟裝設計公司、照明工程及設計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從事居住空間設計、家具設計、照明設計、軟裝設計、裝飾工程技術與管理工作,主要擔任圖紙繪制員、三維建筑表現設計師、室內裝潢設計師等職業。

        主要課程 :人體工學、室內設計原理、計算機輔助設計、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建筑構造與測繪、建筑裝飾預算、照明工程設計、家居設計與構造、室內設計專題、室內軟裝與陳設設計、景觀設計、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  專科 (28人)

        培養目標與就業方向: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文化涵養和健康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具有較高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意識,掌握數碼圖形圖像和新興數字媒體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藝術設計、計算機圖形圖像、數字影像技術、網頁設計等高技能復合型應用人才。畢業生能夠在電視臺、報社、數字影視制作公司、移動多媒體公司、互動娛樂公司、廣告公司、電視頻道及欄目包裝部門、網絡媒體制作部門從事平面設計、網絡動畫、紀實攝影、商品攝影、視頻采集與編輯、影視后期特效等職業。

        主要課程 :計算機圖形基礎、圖形創意、商業攝影、數碼圖像后期、版式設計、分鏡頭設計、網絡動畫制作、數字音頻、影像風格化設計、攝像基礎與剪輯基礎、平面卡通設計、三維造型、紀錄影像、敘事視頻創作、UI設計、影視特效與合成、品牌與欄目包裝。

         

         

        第5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 遙感制圖;制圖方式

        中圖分類號TP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1-0204-02

        1遙感制圖概論

        遙感制圖是指通過對遙感圖像目視判讀或利用圖像處理系統對各種遙感信息進行增強與幾何糾正并加以識別、分類和制圖的過程。遙感圖象有航空遙感圖象和衛星遙感圖象,制圖方式有計算機制圖與常規制圖。目前應用最多及著重研究的是利用Landsat的MSS圖象制圖。由于多波段的衛星圖象具有信息量豐富、現勢性強,利用它編圖周期短等優點,在制圖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簡單地說是通過對遙感圖像目視判讀或利用圖像處理系統對各種遙感信息進行增強與幾何糾正并加以識別、分類和制圖的過程,可作為新編地形圖的重要信息來源。

        傳統地圖的制圖方法是測繪,編繪。隨著計算機及相關輸入、輸入設備的使用,出現了計算機地圖制圖,實現了工藝上和技術上的變革,產生了數字地圖。遙感技術的興起使傳統的地圖編制理論與方法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因為遙感技術可以通過多平臺、多波段、多時相的信息源,快速、真實地提供了豐富的制圖信息。遙感技術在地圖學領域的應用,也大大縮短了地圖的成圖周期。

        2遙感制圖方法分類

        遙感技術的出現,使得制圖方法拓寬,從而豐富了地圖類型以及地圖內容。從廣義的概念上講,遙感影像制圖是由遙感影像加以特定地圖要素的符號,比如境界線、風向、等壓線,再輔以注記、說明、圖廓、圖框、圖名、圖例等成圖。

        2.1常規方法

        常規方法制作遙感影像地圖過程與步驟上與普通地圖編制、生產流程基本相同,但是又有所區別,遙感影像地圖主要用影像表現信息,需要進行影像處理,如濾波和變換;而且制圖綜合簡單許多。

        生產流程上包括:設計、選圖像、選底圖、影像糾正、制版、套印。

        展開來講,設計階段: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影像地圖設計,確定資料,專題要素表示方法的選擇,圖面配置要求,生產流程,生產技術措施,質量管理方法等等;

        選圖像:要根據制圖專題內容,選擇恰當時相和波段的圖像,對選好的圖像進行預處理,對專題內容進行目視解譯;

        選底圖:所選擇的基礎底圖要反映出區域地理背景,對影像進行位置糾正,選擇的底圖范圍要與制圖范圍相適應,比例尺與制圖比例尺一致,要素相對要全面;

        影像糾正:即要求影像與底圖具有一致的坐標系統;

        制版:使遙感影像解譯形成的線劃注記版,影像套合地圖的基本要素有經緯網、高程點、等高線、交通網、境界線、居民點。

        套印:分色、分色片、套印。

        2.2計算機輔助制圖方法

        在計算機系統支持下,根據地圖制圖原理,應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和數字地圖編輯加工技術,實現遙感影像地圖制作和成果表現的技術方法。

        需要計算機的軟硬件設備進行處理,硬件設備包括輸入設備、處理設備、輸出設備。軟件包括圖像處理軟件,地圖編輯處理軟件,專用制圖軟件。

        生產流程包括:選圖像、數字化,選底圖,數字化,影像糾正與圖像處理,影像鑲嵌、地圖拼接,影像與地圖復合,制作符號注記層,圖面配置,圖件輸出。

        展開來講,選圖像、數字化:根據制圖內容和要求選圖像,包括時相、波段、多景圖像來源盡可能統一圖像質量,對于攝影膠片,需“數字化”黑白掃描,彩色掃描;

        選底圖:所選擇的基礎底圖要反映出區域地理背景,對影像進行位置糾正,選擇的底圖范圍要與制圖范圍相適應,比例尺與制圖比例尺一致,要素相對要全面;

        數字化:底圖數字化的方法包括手扶跟蹤數字化、屏幕數字化、掃描矢量化,步驟包括分幅、分層數字化,又要編輯、檢查;

        影像糾正與圖像處理:幾何糾正使得影像具有底圖一致的坐標系統,方法上使用控制點糾正;圖像處理上要做到消除噪音、去云、信息增強;方法上采用對比度變換、圖像平滑、銳化、彩色合成、主成分變換等方法。

        影像鑲嵌、地圖拼接:幾何校正以及邊緣灰度處理;

        影像與地圖復合:將統一區域的圖像與圖形準確套合;

        制作符號注記層:即地圖符號與注記的選擇;

        圖面配置:圖名、圖例、圖框、比例尺、指北針等等;

        圖件輸出:利用設備輸出

        總結來講:遙感制圖包括遙感圖像輸入、數據預處理、圖像識別分類、幾何投影變換、影像圖形輸出等步驟。

        2.3遙感制圖中重要步驟

        圖像鑲嵌:為了便于鑲嵌,鑲嵌要有足夠寬的重疊區,最好不少于圖像的1/5,如果過于狹窄,會影像鑲嵌精度,特別是圖像邊緣會出現扭曲。鑲嵌時最好先進行圖像校正,這樣精度會高些。

        圖像變換和增強:要注意綜合使用各類方法,來突出相關的專題信息,提高圖像視覺效果。綜合使用光譜增強、彩色增強和空間增強。

        3 發展前景

        遙感制圖按照表現內容可以分為普通影像地圖和專題影像地圖。按照獲取遙感信息傳感器可以分為航空攝影影像地圖,掃描影像地圖,雷達影像地圖。

        遙感影像地圖在現代化的應用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其信息量豐富,與傳統地圖相比,遙感影像地圖上沒有信息空白區域。傳統地圖往往經過制圖綜合,地物分布信息被高度概括。形象直觀,影像是經過“自然概括”的,而不是“人為綜合、抽象”的。能直觀形象地反映地勢起伏等形態,增加了地圖的可讀性。具有一定的數學基礎,與一般的遙感影像相比,遙感影像地圖具有較為嚴密的數學基礎,可以方便確定地理位置、進行地圖量測與定量分析。現勢性強,遙感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動態地獲取信息,遙感制圖成圖周期短。目前應用最多及著重研究的是利用Landsat的MSS圖像制圖。由于多波段的衛星圖像具有信息量豐富、現勢性強,利用它編圖周期短等優點,在制圖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結論

        隨著數字環境和軟硬件設備的飛速發展,遙感制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多層次、多元化、系統化的遙感制圖體系必將形成。

        參考文獻

        [1]趙銳.遙感制圖原理與方法.測繪出版社,1990-7-1.

        第6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物探測量,坐標系,多路徑效應,天線相位中心誤差,數據鏈傳輸

        Abstract: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RTK and its working principle and RTK brings benefits and convenience in the geophysical survey. With RTK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has brought the inevitable shortcomings. This article propose a number of solutions to its shortcomings,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to engineering examples.

        Keywords:geophysical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s, multipath, the antenna phase Center error, data transmission

        中圖分類號:TU19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引 言

        RTK是全球衛星導航定位技術與數據通信技術相結合的載波相位實時動態差分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的提供測站點在指定坐標系統中的三維定位結果。RTK技術近年來發展比較迅速,它在各種控制測量、地形測圖、工程選線及工程放樣中應用廣泛,與常規儀器相比非常明顯地提高了作業效率和作業精度。但在整個GPS應用方面,測量行業始終是一個小分支,測量知識的流通面也非常有限,再加上普通測量員或非測量專業人員普遍對新技術理解不深,在進行RTK測量時,往往會按照培訓人員的要求機械化地去接受,這樣時間一長就會對整個測量工作效率產生影響,RTK的優越性也不能完全被發揮出來。本論文通過實例論述了RTK在物探測量中的優缺點及改正的措施,從而使RTK在物探測量方面更好的發揮它的好處。

        1 RTK及工作原理

        RTK(Real Time Kinematic)實時動態測量技術,是以載波相位觀測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RTDGPS)技術,它是測量技術發展里程中的一個突破,它由基準站接收機、數據鏈、 流動站接收機三部分組成。在基準站上安置1臺接收機為參考站, 對衛星進行連續觀測,并將其觀測數據和測站信息,通過無線電傳輸設備,實時地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GPS接收機在接收GPS衛星信號的同時,通過無線接收設備,接收基準站傳輸的數據,然后根據相對定位的原理,實時解算出流動站的三維坐標及其精度。

        2 RTK技術在物探測量中的應用實例

        2.1測區名稱

        《新景公司佛洼區西部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探測技術研究測量》

        2.2 已有資料及利用

        成圖資料:從礦地測部收集到控制點佛南、佛西、雙桿三個等級點保存完好,滿足本期需要。

        2.3測量作業標準

        本次測量采用54年北京坐標系。嚴格執行下列規范、規程:

        1、《煤炭資源勘探工程測量規程》,煤炭工業部,1987年頒發。

        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國家技術監督局,2001年頒布。

        3、《物化探工程測量規范》,DZ/T 0153-95。

        2.4人員、設備投入及安全措施

        本次共投入測量人員11人。擬投入靈銳S86型雙頻GPS(RTK)接收機5臺/套。

        2.5外業作業方法

        本區定線測量采用實時相位差分(RTK)測量。點點實測坐標和高程。

        2.6野外采集數據精度要求

        施工結束后,對全區測量成果要作出質量評價。精度評定是以點位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及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來衡量。

        3 RTK技術在物探測量中應用的優點

        RTK技術在物探測量中應用如此廣泛,主要因為其具有很多優點。測量人員只需手持RTK移動站,操作與移動站相連的手簿。將所需放樣的數據存入手簿中,就可在十公里范圍內放樣,精度達到厘米級。在接到基站數據和衛星滿足的情況下每點放樣時間只需一到兩秒,并且能得到所測點的三維坐標。并受天氣影響不大,且點與點之間不需通視,給作控制提供了很多便利,所使用的人員和車輛也比其它測量方式要少。

        4 RTK技術在物探測量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4.1多路徑效應及解決措施

        多徑誤差是RTK定位測量中最嚴重的誤差。多徑誤差取決于天線周圍的環境。多徑誤差一般為幾厘米,高反射環境下可超過10厘米。多徑誤差可通過下列措施予以削弱: A、選擇地形開闊、不具反射面的點位。B、采用扼流圈天線。C、采用具有削弱多徑誤差的各種技術的天線。D、基地站附近輔設吸收電波的材料。

        4.2初始化問題及解決措施

        在物探測量工作中應用RTK技術,通常單一衛星定位系統的接收機假如能鎖定六顆及以上衛星,那么其可靠性能較強,而多衛星系統只需保持四顆GPS衛星,就能確保其性能可靠。但如果施工區域處于復雜的地區時,且在某一觀測時間段之內不能接到更多衛星信號的覆蓋,導致出現間隙,此時接收機就可能因接收到衛星信號造成失鎖現象,此時容易出現假值。這樣采用RTK技術進行作業時就必須重新初始化。因而怎樣得到足夠的衛星數和縮短初始化時間的理論和技術,是測量工作中測量人員采用RTK技術時應該首先解決的難題。

        4.3影響RTK數據鏈作用距離的因素

        RTK技術同距離有關的誤差:包括軌道誤差、電離層誤差和對流層誤差。對固定基地站而言,同儀器同干擾有關的誤差可通過各種校正方法予以削弱,。由于這一技術將單基準站作為站址,且可靠性能較差,因而應借助網絡RTK (VRS)技術,提升觀測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4.4天線相位中心誤差

        天線的機械中心和電子相位中心一般不重合。而且電子相位中心是變化的,它取決于接收信號的頻率、方位角和高度角。因此,若要提高RTK定位精度,必須進行天線檢驗校正,檢驗方法分為實驗室內的絕對檢驗法和野外檢驗法。

        4.5影響數據鏈傳輸的因素

        信號傳輸過程中的誤碼,數據鏈信號衰減影響,鎖定衛星顆數不穩定、信號線、電源線接觸不良,數據鏈信號傳輸斷斷續續。造成流動站在作業中信號失鎖。為確保RTK能快速、連續地得到固定解,務必使RTK移動站能快速、連續、可靠地接收到基準站發來的數據鏈信號。

        4.6坐標系統轉換產生的誤差

        在物探測量工作中,應用RTK技術所得的測量結果通常是WGS-84坐標系下的,但由于流動站位置距離基站有一定的距離導致大地面有起伏,因而必須啟用模型轉換三參數、七參數等轉換措施,轉化成所需坐標系等工程需要的坐標系。

        參考文獻

        [1] 褚廣榮,《地圖概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GB/T18134-2001.

        第7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汽車制造及工藝裝備》是車輛工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具有工程實踐性強及多學科知識交叉應用的特點,是我校重點建設課程之一。該課程面向即將在車輛工程及相關領域從事汽車設計、制造、試驗、研發、生產組織與管理、教學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或應用研究型高素質專業人才,設置了汽車制造系統概論、汽車零部件常用工藝方法、典型零部件制造工藝及裝備、汽車整車制造工藝及裝備、汽車制造新技術新工藝等主要內容。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首先結合近三年試卷分析結果,并向學生發放課程學習情況調查表,分析總結授課效果。其次走訪汽車企業及工程技術人員特別是畢業于車輛工程專業的員工進行座談,了解其對學科知識結構的認識和對工藝知識的需求。根據調查結果分析總結目前尚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課程設置內容

        《汽車制造工藝》課程中很多理論知識與基礎課程(如機械制造基礎等)重復,而在整車制造四大工藝及裝備方面不夠全面,對汽車制造系統性也少有涉及。根據國產汽車結構不斷優化的需求及轎車產量占比約45%的實際狀況,以及汽車企業反饋的人才能力需求信息,該課程設置中某些主要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專業需要,應及時予以調整并更改教學大綱。

        (二)教材與教學設施

        急需與上述改革配套的新教材,以轎車制造工藝為主線,在層次上更為清晰、理論上更為系統和嚴謹、內容上更為新穎實用。此外,配套的教學模型、實物嚴重缺乏,學院僅有的三坐標掃描儀及車門焊接夾具實驗臺架功能有限,需要進一步擴展相應工裝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

        該課程以理論教學為主。受汽車生產企業技術保密約束,公開的具體圖像和視頻較少,部分教學難點缺少視頻和動畫等多媒體技術的支持。對于專業基礎較差、空間想象力不高的學生來說,簡單的工藝方法尚能理解,但復雜抽象的裝備內在結構由于缺少客觀認識則很難掌握其工作原理。

        (四)工程實踐環節

        汽車制造工藝及裝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由于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企業大多是合資或外資企業,這些企業自身無義務接納學生實習,即使接受也得不到經濟利益甚至還會影響生產進度,更擔心學生違反紀律發生人身安全事故,這使得汽車制造工藝實習基地數量非常少,實踐教學難度很大。此外,由于汽車制造生產過程的高度自動化和生產裝備的精密化,學生在參觀性的實習中能學到實質性內容日益減少;某些技術和知識因企業保密制度使學生難以接觸或近距離觀察;學生在整個實習過程中只在車間參觀實習,缺少實際參與和演練。這些都使學生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實習效果達不到實踐教學的綜合性要求。

        (五)考核內容與形式

        該課程考核采用期末考試成績占比80%(考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平時成績占比20%(考查平時課堂表現、作業、出勤等)的模式,百分制;實習成績則主要考核學生的實習報告和實結的撰寫質量,5級分制。由于期末考試成績占比較大,很多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到期末突擊復習死記硬背。這種模式不能全面評價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更無法合理考核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因此不能全面反映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針對以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依據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總體建設規劃,確定課程改革基本思路。首先根據課程建設目標重構課程內容體系,注重本課程的安排及與其他課程內容的銜接;再依據學生學習認知的特點探索相應的授課與考核方法;同步開展相應教學資源的建設;改進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實踐教學效果。結合重點課程建設項目推動課程的教學研究與實踐。

        三、課程改革內容及實踐

        (一)課程設置內容的改革

        汽車制造工藝及裝備內容廣泛,涉及多個領域。整體上需要將整個內容梳理成層次清晰的知識網絡,在保證本課程知識的系統性同時兼顧與其他相關課程的關聯性。此外,實踐教學最好應同步實施而不是等理論教學完成后再實習。課程知識體系分三大部分,由概論、發動機和底盤制造工藝及裝備、車身制造工藝及裝備及內飾件和總裝配工藝構成。具體細節上對與機械制造基礎等課程相同的內容或刪或減,強化典型零件、補充非常規工藝;強化零件制造過程控制以及產品質量分析和判別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對汽車零部件及其整機的制造過程形成系統性、關聯性的思維方式和知識構架。其中,零部件與車身制造工藝及裝備是課程核心內容,系統性及專業性較強,占用絕大多數課時。這部分內容在進行課程整體設計與開發過程中,需劃分學習項目并細化學習任務,并根據學習任務的重要性和難易程度,賦予每個任務不同權重。實踐環節則分為兩大部分,新增的、貫穿于零部件制造工藝中的課程設計及分散在車身制造工藝及裝備中的實習,與理論教學結合較緊密。最后根據課程內容體系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及修改教案,落實各環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二)教材與教學設施改革

        1.教材。

        根據上述課程內容,新編寫了《汽車制造工藝及裝備》教材。該教材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現代汽車生產體系、汽車典型零部件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整車制造四大主要工藝及裝備等,并單獨或在各章中介紹了汽車生產工藝及裝備的發展歷程、先進的整車和零部件制造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等。每章所附的思考題和推薦閱讀書目有益于掌握和理解課程的重點難點內容,補充閱讀資料有助于擴展讀者的思路和視野。該書編者中有一直從事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的教師和多年在汽車生產企業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兼具兩種經歷的作者。因此,該書主要特點之一是內容借鑒企業生產工藝文件,密切結合實際,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使之進入汽車生產企業后盡快適應實際工藝技術環境、掌握工藝技能;特點之二是通過綜合分析大量相關資料,對汽車制造工藝、設備的一些概念和內容進行了重新歸納、闡釋和澄清,使其內涵更加準確;特點之三是跟蹤先進的生產加工技術,編入了相應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工藝,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教學設施。

        考慮學院現有條件,在三坐標掃描儀基礎上配套設計一種多功能夾緊裝置,方便使用和提高測繪速度。購置若干通用和專用夾頭擴展車門焊接夾具實驗臺架功能。利用快速成型機3D打印自行設計的連桿銑床夾具、曲軸軸瓦鉆模等相應工裝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任課教師應具有一定實踐經驗,授課時以教材內容為主線,結合生產實際案例,生動而靈活的運用學科知識。因課時有限,不可能在規定學時內完成上述所有教學內容,所以講授時應突出教學重點,將非重要或簡單易懂章節改為自學,如汽車制造裝備發展歷史變遷、彈簧類和粉末冶金類及內飾件等。重點章節除思考題外,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撰寫一定篇幅的小論文。要求每個同學有不同的題目,通過查閱資料或者到實習工廠去觀察后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獨立學習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為了增強學生對該課程內容的直觀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新教材編制的多媒體課件,增加曲軸、箱體、沖壓、焊接、涂裝及裝配等視頻教程。

        (四)工程實踐環節改革

        如前所述,本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需要將工程實踐貫穿于課程教學,這對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關鍵作用。可充分利用實習階段的有利條件,由單一的汽車制造實習拓展為涵蓋工藝裝備課程設計、汽車制造生產線參觀實習、汽車銷售4S店參觀等多方位的實習模式,重新整合汽車制造工藝實踐教學內容。其中,以生產線參觀實習為主,以課程設計及參觀汽車銷售為輔。

        1.工藝裝備課程設計。

        采用團隊教學法,在階段理論教學完成后分組讓學生對一個具體的汽車零部件進行工藝分析及工裝夾具的設計和制作。首批以連桿和曲軸制造工藝為例,進行了連桿銑槽夾具和曲軸軸瓦鉆模等簡易工裝的設計嘗試,從優秀設計中選出代表性作品利用3D打印機成型。通過這一環節使學生基本掌握該課程的關鍵知識,初步形成工程意識。在此基礎上探討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參與創新設計大賽,提高學習興趣。

        2.生產線參觀實習。

        參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核心要求,與校企單位合作,探討提高實踐環節質量的有效方法。這階段需適時結合課程進度和企業生產安排,帶學生到企業參觀生產線,具體內容為典型零部件的生產工藝和設備、整車制造四大主要工藝及裝備。在此環節中教師既是組織者也是實施者,因此,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和具有高級職稱教師應占據一定的比例,以保證實踐教學教師在層次、結構、數量上科學合理地滿足教學的正常運轉。鼓勵教授、資深教師、博士研究生參加實踐教學以及實踐教學工作。

        3.汽車銷售4S店參觀實習。

        這階段的目的主要是了解汽車制造后的銷售過程,同時了解不同結構、不同價格的零件在制造工藝方法上的區別與聯系。對汽車制造下游企業有初步的認識。

        (五)考核模式與內容改革

        1.考核模式改革。

        理論課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水平性考核的模式。過程性考核貫穿學生的整個工作學習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和職業習慣;水平性考核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分期中和期末兩階段實施(1+1模式)。整個考核成績由階段考試30%+期末考試40%+平時成績20%構成。實踐環節的考核突出對學生能力的考核,以成果性考試(設計圖紙質量等)和結合實習報告現場提問為主,由組員互評、組長評價和指導教師評價三部分進行綜合評價。

        2.考核內容改革。

        豐富考試題型,弱化對學生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記憶性考核,突出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分析及應用。加強了中期考核力度。改進了平時成績考核的方式,弱化了考勤成績,突出對學生在知識整理、工藝設計方法、分析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促進學生的日常自學與階段性復習。在綜合題型中注重結合工程實際問題的應用。

        3.建設試題庫。

        根據新教學大綱要求對原有試題進行調整,更新、補充和修改完善。豐富考試題庫,力求多題型、多層次。將考核內容以試卷形式形成教學文件。

        四、結語

        第8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藝術設計專業 綜合素質

        論文摘要:要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應從基礎性素質、專業性素質和創新性素質三部分著手,明確技術與藝術的關系,提高藝術實踐的力度。

        當前藝術設計專業改革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對學校來講,培養什么樣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是亟待解決和重新思考的問題。我們認為,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獨特的審美視野、綜合的創新思維方法和熟練掌握本專業技術能力的綜合素質,應該是高校設計藝術人才的培養目標。從素質教育的思想來看,高質量的設計人才應是知識、能力、素質的和諧與統一,要求學生既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尤其能適應社會生活、獨立思考,并具有創新意識的科學精神。

        一、合理設置課程

        目前,大多數學校采取的學科課程:一是設計基礎課,二是專業設計課程。

        我們知道,設計基礎課程在藝術設計專業起到奠基作用,它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與專業潛能的訓練具有獨特的作用,它在教學中的先行性與普遍性及對以后的專業課程,如廣告、室內設計、書籍裝幀等專業的影響力,說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一)對基礎課程的設置

        讓基礎課程融入到專業課程當中去。例如,素描課程,可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不同側重點的內容設置;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把重點放在空間結構上,動漫專業的學生放在物體造型上。不同專業的培養方向是不相同的,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一專多能的目的。

        (二)對專業課的設置

        強化專業特點,化整為零,讓學生可以在相對完整的時間段里去體驗實務,深入研究,體會和消化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并將知識連貫起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重視實習教學,貼近學科前沿,加強實習基地的廣泛性、多樣性

        根據藝術設計市場需求大、更新快、時間性強的特點,讓學生多去了解現代科技設計手段,熟悉傳統手法與新型的材料工藝,觀察設計家的表述手段,開闊學生眼界。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通過親力親為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實戰經驗。

        二、提高教學的開放性

        開放教學,倡導個性表現,能夠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意識,充分調動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好地促使他們產生創造力,從而達到在教育活動中培育、完善健全人格的目標。

        在教學輔導中,只有重視個性化的教育,強調主觀感受,才可能給學生一個開放的,順其個性任其表現的空間,讓他們始終在一種輕松的氛圍內表現自己,感到藝術設計教學活動是一件很自然、很自由、很快樂的事。開放式教學輔導注重的是活動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藝術沖動,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藝術感受,都能自由地表達他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勇于表現自己,開放學生的觀念,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努力讓學生們樹立這樣的意識:只要我大膽地想、設計,用我的作品表達了我的感受,那就是成功的嘗試。

        為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形成適合不同個體的開放學習形式,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對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聘請一些專家到學校進行講座,組織學生經常參加一些國際國內的設計比賽,加強和兄弟院校及相關其他專業領域的交流,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具有濃厚設計氛圍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大大限制了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學中,采用自由組合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為他們創設敢于表現、樂于表現的空間,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全班同學分成小組,組里的每位成員負責一個空間的設計,從最初的方案草圖階段到最后的定稿階段,全部由小組成員相互商討完成。無論是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還是表達能力、學習與自我發展能力都能讓學生有所提高。

        三、正確對待電腦與手繪的關系

        在這樣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腦占據了重要的位置。設計專業的學生運用電腦進行設計并反映最終設計成果等,電腦技術無疑給傳統的設計及其設計教學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電腦技術是把“雙刃劍”

        電腦技術在設計學科中的廣泛運用,帶來了設計方法和觀念的變革,成為設計和創作的新趨勢和新動向。首先,電腦虛擬技術的發展和在設計領域中的應用,使設計作品能綜合藝術、結構、工藝、技術、材料、經濟等多方面的因素,以謀求最佳、最完善的視覺效果。如建筑大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所設計的迪斯尼音樂廳,在最初傳統模型構思的基礎上運用電腦虛擬技術來檢討、完善和深化,最終完成傳統二維圖紙所無法表現的具有戲劇般的形狀、動人心弦的建筑設計作品。其次,電腦技術亦使傳統的設計觀念受到沖擊。電腦還是一種能夠激發設計創作靈感的發生器,是獲取全新的、非傳統設計程序和觀點基礎上的造型形態的有效手段。

        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術一樣,電腦技術在藝術設計學科中的運用亦存在著眾多的負面效應。如電腦技術帶來了設計的“異化”,反映在具體的設計中即為重“表現”輕“設計”,設計方案變成了電腦效果圖;學生設計時在電腦效果表現上所花的時間大大超過設計方案構思的時間,重“結果”輕“過程”的情形十分嚴重。又如,電腦技術其本身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設計思考過程“幻想”的翅膀,國內有位設計師曾說過設計是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過程,我對這個觀點十分贊同,但電腦技術及其軟件其本身的局限和操作者的水平影響了設計構思,扼殺了方案構思過程中的轉眼即逝的設計靈感,讓使用者不得不放棄方案初始階段的模糊性和隨機性,而向電腦“投降”,使設計藝術創作變成簡單的工業化“生產”。再如,在設計教學中,學生過分依賴電腦和沉湎于電腦,忽視了嚴格的基本功訓練,對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和運用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追求,最終導致設計分析、思考、創作能力的喪失,也使學生設計素養降低。

        (二)手繪效果圖能提高創造性

        設計徒手草圖實際上是一種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在一個設計的前期尤其是方案設計的開始階段,最初的設計意象是模糊的,不確定的。而設計的過程亦是對設計條件的不斷“協調”,圖示思維的方式即把設計過程中的有機的、偶發的靈感及對設計條件的“協調”過程,通過可視的圖形將設計思考和思維意象記錄下來。而作為電腦,其保持精確數據概念的特點——點、線、面、形體在屏幕上的明確和肯定的顯示,扼殺了方案構思設計階段設計思維的模糊性和隨機性,亦不符合設計初始階段的設計思維方式及其設計的表達。顯而易見,電腦無法替代創造性思維活動。

        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和協調矛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個內容十分重要。一是發現問題、解析問題;二是對所解決的問題答案進行評價。前一個內容是后一個內容的基礎和做好一個設計的前提,亦是目前設計教學中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對于學生缺乏想象構思和創造的能力,利用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圖示思維的設計方式,將有效地提高和開拓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國內外的許多優秀設計師和設計大師均精于此道,出色的圖示思維亦是他們的成功之道。

        高技術的確給設計及設計教學帶來了許多幫助,電腦技術帶給設計的變革也毋庸置疑。但電腦不是“一切”,它無法替代我們的大腦,無法替代設計的創造性思維,電腦只能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好幫手。在設計教學中,加強設計徒手草圖的訓練,通過腦—眼—手—圖形的有機的、不斷的形象化思考和再觀察、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綜合的設計修養,能使設計者產生更多的新構思和新創意。 轉貼于

        四、對于實踐能力的培養

        目前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仍然是十分薄弱的環節,大多停留在手繪表現和計算機表現,而與設計實踐密切相關的實踐教學(工作室教學)十分薄弱,投入明顯不足。針對設計藝術教育的本質特點,設計藝術的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成果也說明了加強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途徑之一。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學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的方法——在實踐中教學,在教學中實踐。結合實習基地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了解今后實際工作崗位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通過實踐教學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1)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把課堂實習、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等環節引入教學計劃中,增加了現場教學實習環節,加大實踐能力的考核力度。借鑒學科課程設置特點,加大實踐課時與教學力度,在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問題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

        (2)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在裝飾材料與結構工藝、模型制作、家具設計、絲網印刷、建筑與家具測繪等實踐性教學環節中,設定學生自學內容,并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完成相應設計作業,促進學生自我完善,在實踐中提高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3)組織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和工程實施;綜合創作訓練和畢業設計以工程“實題”真題真做,強化學生實際設計能力和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生在實踐中增加了才干。

        (4)建立校內外設計、實驗實習基地,在“實戰與演練”中完善創新能力。

        (5)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創新能力、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手繪大賽、攝影比賽、廣告設計大賽、網頁制作等專業競賽,學校也對教師和學生制定出相應的鼓勵政策。

        五、加強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它包括思想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和勞動素質教育等五個子系統。文化素質教育是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這是因為:第一,文化素質對思想道德的形成和確立有著重要的基礎作用。第二,文化素質對提高學生身心素質也有密切的關系。文化素質較高的人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價值和意義,重視身心健康,易于形成健康的人生態度、科學的思維和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素質對于專業素質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為學生學好專業奠定文化基礎,有助于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藝術技能。

        加強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主要是指:加強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以及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和科學精神。

        (二)專業學習與提高學生文化素質的契合點

        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要有意識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于專業教育始終,把與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去,充分挖掘和發揮專業課對人文素質養成的潛移默化作用。

        1. 對性格的塑造

        藝術設計的大學生大多20歲左右,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期,專業課對其性格的塑造有一定的幫助。法國美術家羅丹說:“美,就是性格!”藝術設計的多門專業課無不浸潤著對完美性格的塑造。

        2. 對氣質的培養

        在藝術設計教學當中,我們常常講到形式美。所謂形式美,就是體現造型規律的審美對象的外在形式,它能被審美主體所直接感知,并誘發相應的生理、心理反應。它通過主體審美感受力的中介作用,影響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與具有“動力特征”的氣質產生“同構”對應,從而使特定氣質得到相應的強化。

        3. 對人文知識的培養

        藝術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很少接觸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他們往往對文學、歷史、哲學、地理、數學等缺乏興趣,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在這方面引導他們。在專業課上,老師可以有意提出一些傳統的、文化味極濃的選題,讓學生在查找與這些選題相關的資料時,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如書籍裝幀課可以布置類似于給四大名著作封面設計的作業。同學們在準備當中至少要了解中國古代四大名著大概寫的什么內容,有的同學還會找這四大名著評價的文章來讀,吃透名著的背景、成就等方面的內容,這樣,無形中學生的文學修養也提高了。

        參考文獻

        第9篇:測繪概論論文范文

        【關鍵詞】智能交通,控制系統,交通指揮

        中圖分類號: C913 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智能交通控制系統是保證城市交通指揮的首要前提,智能交通控制系統的優劣不僅關系到城市交通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活。

        二、智能交通系統概述

        智能交通系統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傳輸技術、電子傳感技術、電子控制技術及計算機處理技術相結合,運用于整個地面運輸管理體系,建立起的能在大范圍、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綜合運輸和管理系統。

        現代社會的交通問題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為了能最有效率的提高交通運輸能力,為人類提供最為便捷和安全的生活,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一直是社會與科學技術領域的焦點。同時,信息技術用于解決現代城市的交通問題,如道路的擁塞,定位,跟蹤,收費與罰款等,也促進了 ITS 領域的研究和發展。所謂智能交通系統,就是在現有的交通狀況下,充分利用現代高新技術進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過衛星導航系統、汽車自動引路系統、交通信息通信系統(VTCS)、視頻監控和計算機管理等多種技術手段,將整個路網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實安全、快速、便捷運輸目的的一種交通綜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說,智能交通系統能將采集到的各種道路交通及服務信息經交通管理中心處理后,傳輸到公路運輸系統的各個用戶(駕駛員、居民、警察局、停車場、運輸公司、醫院、救護排障等部門),出行者可實時選擇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線;管理部門可隨時掌握車輛的運行情況,進行合理調度,提高公路運輸系統的機動性、安全性和生產效率。

        三、智能交通控制系統設計及工作原理

        1、系統組成

        智能交通指揮中心控制系統主要由信號控制機、光端機或調制解調器、通信主機、監控主機等組成,具有單點固定時制控制、多時段控制、多方案選擇控制、感應控制、無纜線控功能。它將多個信號控制機通過光端機或調制解調器連成通信信號控制網絡。

        2、基本功能

        智能交通指揮中心控制系統可實現以下基本功能。可編程的16相位控制;可控硅輸出,每路可控2個信號燈;路環型線圈車輛檢測;相位沖突監視和控制,信號燈故障檢測及報警;具有自動、手動、遙控及遠程控制方式,具有強制、黃閃、四面紅功能;具有固定時段、多時段(工作日/特殊節假日)、多方案(工作日多時段/星期多時段/特殊節假日多時段)、感應控制、無纜線控、有纜線控等多種控制方式;在線修改配時參數,在線顯示各相位狀態、故障狀態;時段劃分多達24個時段,可存儲100種控制方案;提供三個RS-232接口、一個RS-485接口,可實現電話線、專線、光纖、無線等多種方式的通信;適合于單路口控制、主干道控制、區域控制,出現故障自動降級使用;時鐘、日歷在線顯示和修改;自動排風、加熱功能;具有防雷、漏電保護功能;提供4路行人過街輸入接口。

        3、信號控制機工作原理

        信號機采用單片機技術,通過串行通信取得初始化數據,并將初始化數據存放在內存中指定的區域。信號機根據串行通信取得的初始化數據自動運行,驅動交通信號設備正常運行。串行通信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通過筆記本電腦在信號機安裝位置通過微處理器單元上的RS -232通訊端口通信,另一種通過光端機或調制解調器在當地交通指揮中心遠程通信。前一種方式適合沒有組網的城市,信號機進行單點控制,后一種適用于線控和區域控制。

        信號機不但可以自動運行,還可以通過在信號機安裝地點手動控制運行。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人員可以通過信號機上的鍵盤或遙控器手柄對信號機的運行進行人為的干預,使它能夠滿足路口正常運行的需要。工作人員還可以在當地的指揮中心通過遠程通信對信號機進行遠程控制,使大范圍的交通控制趨于合理。若路口埋沒了車輛檢測線圈,可以將信號機的工作方式設定在感應控制方式,信號機會根據路口的車流量自動調節各相位的綠燈時間。

        四、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在城市交通指揮中的應用

        1、交通指揮一體化

        指揮人員通過智能交通控制系統能夠全面掌握哪里發生交通警情和堵塞,事發現場周邊有多少警力和交通管理設備,從而使指揮中心做到掌握全局、運籌帷幄。指揮人員點擊交通警情圖標可以查看警情內容和直接處理警情;選取信號控制、交通監控、交通誘導等設備圖標,雙擊啟動控制客戶端可以直接操作控制該設備;將鼠標定位在GIS-T警車的圖標上時,可浮動顯示警車的基本信息,通過車載電話與警車上的執勤民警通話,還可通過警車定位終端的MDT!發送警情和指令,接收民警工作狀態信息,實現交通指揮一體化,從而進一步完善了發現快、出警快、處警快的快速反應機制,加強了交警指揮部門協調應變作用和信息功能。

        2、交通決策可視化

        智能交通控制系統正在著手建立交通決策支持系統,系統建成后可通過專題地圖進行可視化的決策分析:基于對公安交通管理的各類數據和各種復雜現象進行趨勢關聯分析,通過建立圖元或標注的專題地圖,向各級決策人員直觀反饋復雜的分析結果,從而使決策人員更高效率地作出準確判斷,進一步提升交通管理決策水平。一定日期內的交通警情、交通流量及警力數據作疊加處理,形成點密度專題、二維專題等各種專題地圖,幫助決策人員分析警力安排科學性,制定最優警力配置策略,做到警力跟著警情走、勤務跟著流量走 。

        3、信息服務人性化

        智能交通控制系統正在建設交通信息網站,通過網站專用的電子地圖向廣大出行者顯示實時路況的電子地圖、交通誘導信息、交通視頻網上直播等形式多樣的交通信息。

        智能交通控制系統在交通設施管理系統建立了地圖維護更新工具,廣州市交警部門可利用該工具,自行維護交通管理業務專用地理信息和交通設施地理信息。系統用戶在交通設施管理系統進行日常交通設施維護,相應的地圖數據同時也得到更新,保證了地圖數據鮮活有效(由于基礎地理信息的維護需要專業測繪,需委托專業部門維護)。鮮活有效的地理數據為車載導航、最優行車路線選擇等高層交通信息服務提供了基礎。

        五、結束語

        從實踐出發對當前智能交通控制系統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措施等相關知識,進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綜上分析,智能交通控制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優化城市交通指揮中。

        參考文獻

        [1]康維調查.我國智能交通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展望.2008

        [2]秦小虎。城市交通緊急事件處理與安全系統模型及應用研究:重慶大學,2005

        [3]楊兆升.智能運輸系統概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中文字幕αv天堂 | 色老久久精品偷偷鲁一区 | 欧美日韩天堂在线视频 |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