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夜校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教師專業化培訓績效評估的定位
對小學教師進行績效評估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自身專業能力。教師的績效評估經過了獎懲性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的階段,由強調評價目的向強調績效管理轉變。對小學教師的績效評估管理也逐漸貫穿教師專業成長的全過程,包括職前階段和職后階段。教師培訓是教師職后專業化成長的重要部分。但是,目前很多學校雖然很重視教師培訓在教師職后專業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但并未將其納入到對教師專業成長系統績效評估的過程中,因此,只有對教師專業化培訓的績效評估進行理性定位,才能使教師培訓績效評估在教師專業成長中發揮重要作用。
教師培訓的績效是指在教師專業化培訓的過程中,通過資源的調配、課程的合理安排以及有效的管理,使教師在培訓后產生實質性的改變。教師專業化培訓的績效評估則是指語用績效評估的理論和方法,對教師培訓中的教育績效的綜合評價,包括教育目標的制定及實現情況,為了實現教育目標,配置了怎樣的教育資源以及安排了怎樣的教育活動。教育目標的制定可以理解為在規劃教師培訓時所制定的培訓目標,而實現情況則是教師在培訓完成后培訓目標的達成度;教育資源及教育活動的安排則是為教師培訓活動提供了什么樣的資源,從項目管理的角度是指教師培訓項目的規劃、管理和組織,主講教師的選擇,培訓活動的安排設計等。
二、 小學教師專業化培訓的現狀
1.評估主體單一
當前,我國小學教師專業化培訓的評估者一般是國家或省級教育管理部門,承擔培訓的培訓機構或者教師本身。無論是政府管理部門、培訓機構還是教師自身,都不能完全客觀公正地反映出教師培訓的質量。管理部門在進行培訓評價時,受到自身角色定位的限制,很難完全掌握每位教師培訓的真實狀況。培訓機構由于對教師培訓的期望不同,在評估過程中難免摻雜個人因素,有時為了維護自身聲譽,甚至打出“感情牌”。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評估時,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以及個人的喜好,會使評估的效度和信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打折扣。有學者對教師的培訓滿意度調查顯示,在培訓剛結束時,培訓教師對培訓效果是最滿意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及培訓激情的散去,培訓的滿意度就會逐漸下降。由此可見,缺乏第三方參與的評估體系不能對教師培訓進行有效跟蹤,存在一定缺陷。
2.評估內容片面
目前,我國教師培訓更多關注的是教師培訓的有效性,教師培訓評估指標的制定沒有統一的標準,“國培”、“省培”以及地方委托性培訓的評估標準多由培訓管理部門制定,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方面,評估范圍籠統模糊,評估內容呆板僵化,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常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發展階段的培訓教師,忽視了不同學科培訓教師之間的差異性及培訓需求的多樣化。另一方面,各地教育部門對教師培訓時的硬性要求使得培訓成為一種功利性的任務,限制了教師培訓選擇的自主性,導致了教師培訓評估時的行為偏差。由此可見,評估指標的科學合理性影響到整個教師培訓績效評估的運行,多維度、多元化的評估內容的構建將直接影響教師培訓績效評估的效果。
3.評估結果模糊
對教師專業化培訓評估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培訓質量,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縮小東西部基礎教育的差距。大規模開展教師培訓近5年(2010年-2015年)來,教師培訓的評估較為強調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評估結果較為模糊,一方面,甚少將評估結果用于甄選培訓機構,對培訓機構的優勝劣汰的指導意義值得商榷;另一方面,評估結果的片面性僅僅體現在對培訓機構的表揚和批評上,沒有對參加培訓教師專業成長中所存在的問題的成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梳理和總結,無法對教師后續專業成長進行個體診斷和對癥下藥。
三、 小學教師專業化培訓績效評估的路徑
1.增強培訓教師的主體性和客體性
培訓教師作為培訓的對象,既應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更應主動積極從專業發展的角度進行自我評價,也即教師既是培訓的主體,也是培訓的客體。教師只有保持深度和持續性地參與,才能對培訓的意義和價值有更深的體會,才能明確自己在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實現培訓績效評估的指導價值。
教師的主體和客體地位體現在在績效評估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對項目的深度參與,不僅評估項目實施的內容、達成的目標、使用的資源,更重要的是通過培訓進行自我評估和自我檢驗,因此,教師可以有效地參與績效評估維度的制定,包括培訓評估的目標、培訓效果的判斷等等。還可以建立教師與培訓專家、培訓管理者的績效研討制度,為培訓教師的專業發展搭建交流的平臺,使教師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專業成長道路,通過培訓來反思自身問題,聽取他人意見,切實提高教學技能和專業水平。
2.創新多元化的評估內容
許多培訓項目將評估片面理解為項目結束時培訓教師的滿意度評估,這種單一的評估內容嚴重偏離了教師培訓的目標,也阻礙了績效評估的有效性。多元化的評估內容可以同時兼顧教師培訓,包括外顯性的成果和內顯性的成果,同時,由于小學教師工作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評估內容也應兼顧科學性和靈活性,對待不同學科的教師參與培訓評估的側重點也應不同。最后,要創新多維度的評估內容,可以針對培訓教師的年齡、知識結構特點,分學科建立不同的評估體系,既可以從培訓開始前的需求調研、培訓過程的管理、培訓后的追蹤三個維度全方位地進行評估,也可以從項目管理者的角度、參訓教師的角度、主講教師的角度對培訓進行評價。
3.建立發展性的績效評估模式
傳統的教師專業培訓是以滿意度調查為主的評估,而發展性的績效評估模式是以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模式,這種績效評估模式注重教師在培訓中及培訓后專業素養的提升。首先,要以參訓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評價的主體,對教師的專業結構、教育教學水平和所接受的職前教育及職后培訓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在評價過程中,除采用傳統的依托績效指標體系的定量研究法,還應與定性評估相結合。如教師的師德水平修養、教學技巧的活動等,這些都很難用指標來考核。只有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結合才能對教師培訓做出比較全面的判斷。最后,培訓管理者要注意搜集真實的信息,避免由于參訓教師對培訓機構夾雜感情因素造成的信息不準確,可以采用走動、互動交流、課堂觀察等方式來獲取一手信息。
4.實施項目的前饋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饋控制
項目的前饋控制是指在管理的過程中,利用能夠得到的信息,把計劃所要達到的目標同預測目標相比較,并采取措施修改計劃。同期控制是指按照切實可行的程序對管理的過程進行監控。反饋控制指在計劃實行一段時間后進行的事后控制,為下一步計劃的實施總結經驗。就教師培訓的績效評估而言,前饋控制在項目實施之前,可以從項目的需求調研入手,與參訓教師積極溝通,通過觀察情況、收集整理信息,根據實施方案,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糾偏措施。在同期控制中,可以從項目是否按計劃實施,實施過程是否順暢,能否按達到預期培訓目標進行監控。反饋控制階段更為重要,首先,反饋控制為培訓管理者提供了關于培訓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實信息,如果評價的結果顯示教師專業成長標準與現實的偏差很小,則說明計劃的目標是達到了;如果偏差較大,就提示培訓管理者利用這一信息在制定新的培訓計劃時定得更有效。其次,反饋控制還可以增強教師的積極性,教師在將培訓的新理念帶回教學的過程中,理論與實際聯系中仍然會遇到新問題,后續的跟蹤反饋可以更為有效地聯系和指導教師。可見,前饋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饋控制是全方位、多層次的績效評價模式,可以彌補現行教師培訓評估中的不足,真正通過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殷雅竹,李藝.論教育的績效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2(9).
[2] 沈軍.“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2(6).
[3] 蕭鳴政.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在公共組織中的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毛偉賓.教師職業發展與教師教育[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4(4).
1、整數和小數部分:復習整、小數的概念以及整、小數的運算和應用題。
2、簡易方程:復習用字母表示數,解簡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題、應用題。
3、分數和百分數:復習分數、百分數的概念,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四則運算和應用題。
4、量的計量:復習計量單位、掌握各單位名稱之間的進率,進行名數改寫。
5、幾何初步知識:復習平面圖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復習立體圖形的概念、特征及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
6、比和比例:復習比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化簡比、求比值;復習正反比例的意義和判斷,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7、簡單統計:復習求平均數、統計表、統計圖。
二、復習要求
1、比較系統的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具有進行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一些方法合理、靈活的進行計算,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2、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學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名數的改寫,并能簡單的估計或應用。
3、牢固掌握所學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能正確的計算一些幾何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繪圖、測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夠計算平均數,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和平均數進行分析比較。
5、掌握所學的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解答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復習重點、難點、關鍵
重點: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注意知識間的聯系,使概念、法則和性質系統化、網絡化。
難點:在基礎知識復習中,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關鍵:在復習過程當中,教師要注意啟發、引導學生主動的整理復習。
四、復習的具體措施
1、貫徹大綱,重視復習的針對性。大綱是復習的依據,教材是復習的藍本。要領會大綱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增強復習的針對性。教師要認真研究大綱,把握教學要求,弄清重點和難點,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本,弄清重點章節,以及每一章節的復習重點。要根據平時作業情況和各單元測試情況,弄清學生學習中的難點、疑點所在。計劃先根據教材的安排進行復習;再分概念、計算、應用題三大塊進行訓練;最后適當進行綜合訓練,切實保證復習效果。
2、梳理拓展,強化復習的系統性。復習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系統原理的指導下,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識綜合成一個整體,使之形成一個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如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學生對于本章內容從分數的意義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分類與互化,以及分數的基本性質與應用,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和對其內在聯系的把握。再如,復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把除法的商不變的性質、比的基本性質與之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再如,四則運算的法則,通過復習,使學生弄清楚它們的共性與不同,從而牢固掌握計算法則,正確進行計算,做到梳理——訓練——拓展有序發展,真正提高復習的效果。
3、倡導解題方法多樣化,提高解題的靈活性。解題方法多樣化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的學生以啟迪,開闊解題思路。復習時,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導學生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創新。數學復習不是機械的重復。復習題的設計不宜搞拉網式,什么都講,什么都練是復習的大忌。復習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點,要讓學生在練習中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概括。題目的設計要新穎,具有開放性、創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多思考,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學到更多的解題技能。
5、教師事先對復習內容有全盤的把握。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精心備好復習課,課前充分準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教師要能摸清學生知識掌握現狀,對于薄弱環節要進行強化訓練,并注意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合理安排分類練習和綜合練習。在基礎知識扎實時,適當的將知識向縱深拓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6、復習課上提倡學生主動的復習模式。復習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的節省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驟來復習:(1)自行復習、自我質疑;(2)小組討論、合作攻關;(3)檢測反饋、了解學情;(4)查漏補缺、縱深拓展;(5)師生互動、相互質疑。
小學語文是小學課堂一項重要的課程,語文作業則是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們則要通過寫作業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然而,一些學校的語文教學現象卻不如人意。因此,就要優化小學語文的質量,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一、小學語文作業現狀分析
1、作業機械化
每上完一堂語文課的內容,老師們會通過寫作業讓學生鞏固練習,來加強對這堂課的理解。比如,抄寫這堂課的生字新詞。這是最普遍的學生課堂作業。因此,學生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幾遍十幾遍的抄寫生字新詞。這些或許已經在課堂上掌握了的知識,只需要稍微鞏固一下,課前復習一下就可以了,老師們卻認為寫的越多,記的越牢。這樣,不僅使學生們浪費大量的時間,而且對學生的學習多無益處,只會讓學生們產生厭倦心理罷了。
2、作業形式單調
老師們在布置課后作業時,僅僅拘泥于對課堂知識的鞏固與運用,作業形式局限于做課后練習題,抄寫一些簡單的課文內容。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業。也許是因為這種作業形式便于家長對孩子作業情況的監督,也許是因為中國現代的教學還不夠開放。
3、作業忽視整體與個別
每堂課程結束后,學生們在課堂上所學知識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而老師們往往忽視了這個細節,對所有學生布置作業的要求是一樣的。對于那些還未完全掌握課堂內容的學生們可能會魚目混珠,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去寫作業,這樣會致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會越來越低。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更多的是做無用功。
二、如何優化小學語文作業
1、量的優化
對于每堂語文課后生字生詞的抄寫可以適當減少,通過在課堂上檢測學生們對生字生詞的掌握程度,適當增減抄寫的遍數,對于艱難記住的可以多加練習,一些簡單的則可以少寫甚至不寫,課前做到復習,以便提高學習效率。
2、形式的優化
作業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并非只有抄寫、背寫、做練習題。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才能有效的掌握學習內容。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加深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樣,也培養了興趣,使學生們身心得到了更加健康發展。
3、尊重學生差異
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吸收消化較快,有的則要慢些。因此,老師們不能一概而論,對于不同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備課時,老師們就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分層次的去備課,使困難生能慢慢接受消化,優生能鞏固記憶。其次,對于老師們上課提問,可以對困難生提一些較簡單的問題,優生可以稍微復雜一點,無論同學們回答的對與錯,都應鼓勵學生再接再厲。對于課后批改作業,更是要對困難生的作業多下功夫,這樣就可以查漏補缺,發現困難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及時加強對困難生知識的記憶。
三、提高小學語文質量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在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老師在孩子的性格塑造方面相當重要。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因此,教育方式也應該有所差異。對于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應當加強管理,而那些靦腆膽小的則需要多鼓勵,給他們信心,加強與其他學生的交流溝通。這就要求老師們善于與學生溝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和耐心。使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僅是師生關系,更是朋友關系,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的去了解每一個學生。
2、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學習慣
在語文的教學學習中離不開聽、說、讀、寫,老師可以培養學生養成晨讀的習慣,讀課文,背名篇,這有利于學生寫作。其次,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也要培養,學生上課走神、分心、打瞌睡的現象處處可見,因此,老師可以在上課過程中講一個笑話或者新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者,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這樣不懂的問題在老師上課講解的過程中他就會自覺的去聽,去弄懂之前不會的問題。
3、提高學生書寫質量
錯別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了,如果不加以糾正,他們就會將錯就錯,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也是提高語文成績的一項重要舉措。因此,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就應該把那些難寫,易錯的字進行重點強調,并要求學生書寫規范,工整,整潔。同樣,也可以讓學生們養成練字的習慣。
4、老師認真批改作業
摘 要 如何搞好會計電算化教學,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已經成為會計教學改革中的重要課題,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分析了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 會計電算化 教學 對策
21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人才將是制約和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決定因素。不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的會計人員、理財人員必然不適應未來的財會工作而被淘汰。因此,培養合格的會計電算化人才是當前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根本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計算機會計教學必須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安排都進行必要的改革。
一、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的層次性不明確
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應該使學生具備和掌握怎樣的技能?由于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和統一的教學大綱,高校教學與職業教育甚至研究生教學并沒有嚴格的區分開不同的培養層次。
(二)忽視會計電算化基礎理論的學習
會計專業的高校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專業工作的重心會主要集中在財務核算的日常具體工作上,也就是說對于實際財務軟件的掌握和操作能力是最直接的、被實際工作需要和檢驗的。這一部分內容的講授和實踐練習自然是課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學會使用一、兩個財務軟件并不是電算化會計教學的主旨。著眼于發展,讓學生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能力型”教育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標。
(三)實踐教學環節不夠完善
目前基本上所有高校院校都已經建立了會計電算化實驗室,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促進會計電算化教學和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會計軟件各個模塊相對應的基礎實驗開設較多,但在綜合性、應用性實驗內容方面仍存在開設不足的缺陷。學生在學校里所學到的知識總是有限的,而且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落后,因此我們的教育目標應當是培養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表現為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念和灌輸式的講課方法,將教學內容固定化,論述過程同類化,形成了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模式:獲取信息學生按教材和教師的既定模式來思考問題鞏固和應用;將知識表現為固定的理論和眾多的答案,要求學生先掌握理論,通過不斷地反復使用來加深印象;以課堂講述為主,把上機作為檢驗理論的手段,來證明講授內容的正確性;沒能抓住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能動性,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四)改革教學模式
在會計電算化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要通過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相關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善于打破以往課堂教學上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實行課堂教學中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教學方式,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此外,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應創造條件采用網絡教學方式,利用校園網平臺,師生共享校園教學網上的信息資源。
二、會計電算化教學對策
(一)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
電算化會計教學效果良好與否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有密切聯系,要想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則必須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如在講授電算化理論,尤其是各系統的總體結構設計與功能,例如賬務處理系統設計、工資、銷售等子系統的設計理念及內部結構時,最好在穿插講授小程序的基礎上,演示相應的系統軟件,以便加深感性認識;在進行相關部分教學時,應方便學生在固定時間里瀏覽與比較這些軟件系統及相應的功能設置,例如:建賬、初始化設置、數據處理、系統管理、查詢等,也可自己動手輸入模擬數據,進行實踐操作;也可以邀請財務軟件銷售人員來給學生進行操作培訓,輔導學生如何使用軟件。電算化會計實踐主要包括電算化會計概論、電算化會計系統的開發原理以及賬務處理子系統、固定資產子系統等內容。單純課堂上講解只是紙上談兵,教師講得玄乎,學生也學得玄乎。盡管現在也有配套的上機指導實驗教材,但還必須單列電算化會計實踐才能達到強化技能訓練的目的。實踐課可以與《電算化會計》課程在同一時間開設,并由同一教師講授,在講授時突出各模塊的設計,用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去實現計算機記賬、算賬和報賬。需要強調的是,在實踐課教學中應讓學生學會系統維護和財務軟件中的說明、演示、幫助、安裝、設置等文件的使用,教會學生利用這些文件來學習軟件操作的技能。教師應利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比如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在線教學法等。只有真正能做到這些,學生才可能具備學習和簡單維護各種會計軟件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同時用會計專業知識和計算機專業知識去解決相關問題。
(二)教學內容既要保持相對穩定,也應適時加入“先進”內容
對于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電算化教育來說:首先,應從層次教育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研究、編寫適合的教材。其次,隨著現代科技尤其是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與此有關的知識發生著很快的更新,計算機會計的社會應用也不斷發生著更新換代。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也應體現這種先進性,把更新的知識介紹給學生,并要求其掌握較為成熟的新知識。再次,組織教學軟件的研究和開發。這一點高校自己做可能有困難,可以與會計軟件公司合作共同來搞。如果有學生的適當參與,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能力,還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資源,提高知識水平。最后,有手工模擬會計實踐教學的院校,還可以安排同樣模擬業務的電算化會計實踐,使學生在應用實踐中體會電算化的特點,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環境下會計業務的變化。教學軟件應該體現會計理論的基礎性,具有諸如模擬業務的處理,與模擬業務的比較、學生上機過程是否正確的自動提醒等普通會計軟件不具備而又非常有用的功能,更好地輔助會計電算化的教學。
參考文獻:
一
在新課改背景下眾多教師摸索、總結和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這種方法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熱情和積極性,使英語課堂變成充滿樂趣、充滿競爭、充滿激情的樂園。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看法。
1.布置作業要體現層次性,實施分層布置作業。
由于學生在智力水平、認知結構等方面存在差異,作業內容要盡量從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一般來說,筆者習慣把全班分成三個層次:A組、B組、C組,確保優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吃得飽。比如:“如何預習新課單詞”,筆者設計了三個層次的作業:A組:查字典,運用重點詞匯寫一段文字;B組作業:查字典,用每個生詞各造一個句子;C組作業:拼讀并抄寫單詞,包括中文意思及詞性。這樣,學生各盡其能,最大限度地培養了自學能力。
2.作業要強調實踐性。
英語課堂教學應強調實踐性,通過實踐讓學生在“做中學”。在作業布置方面也應該逐步走向實踐化。在學完“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后,我布置了一項作業:“What’s your friend’s favorite subject?”要求學生先對身邊的朋友作一個調查,然后寫一個報告。這樣學生復習鞏固了本單元所學內容,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3.作業要注重合作和探究性。
新課程理念倡導學生合作和探究學習,因此在設計作業時要適時設置探究情景,讓學生探究并描述發現的過程與結果。比如在講語法“現在進行時態”之前,我布置的作業是:小組合作探究現在進行時的用法、現在分詞的構成,并編成順口溜以便于記憶。這是一項具有綜合性和創新性的作業練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作業要具有趣味性和創新性。
要想增強英語作業的趣味性,必須不斷變換作業類型,使學生對英語作業保持新鮮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要盡量控制抄寫性的作業,精心挑選和設計有趣味性的作業,使學生由“要我做”變為“我要做”。在實際操作中我是這樣做的:(1)把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改編成書面表達、挖詞填空或閱讀理解,而不是抄寫或默寫;(2)把學過的對話改寫成小短文;(3)變換人稱和時態改寫文章內容;(4)周末作業:根據本單元所學內容編兩套試卷(A卷注重基礎知識,B卷注重運用能力)。趣味性作業的設計,改變了傳統的單一、重復、枯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
對小組合作學習,我這樣操作。
1.分組合理均衡。
分組合理均衡是合作式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均衡的分組。組員實力雖不能達到絕對平均,但必須相對均衡,這樣才能在勢均力敵的形勢下充滿競爭,各組都有輸贏的可能。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小組內各成員間性格、性別、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而每個小組都是這樣的,就使得全班各小組之間產生了同質性。
2.小組合作豐富多樣。
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安排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
(1)課前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①Preview
預習單詞、詞組、對話、課文,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做好充分準備,并就所準備內容相互討論、補充,最后指定小組成員代表發言,按規定分值記錄小組的集體成績。
②Action
課前表演即在每節課開始前的幾分鐘時間里,讓學生圍繞將要學的要點,再聯系學過的或課外內容,采用英語表演的形式,營造良好的英語氛圍,使學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
③Duty Report
課前活動還可圍繞當日天氣、學生出勤、班級日志、時事新聞和名人逸事等安排值日報告活動。
④Daily Idiom
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大量收集各類英語的成語、俚語等,課前抽出一到兩分鐘的時間安排一名學生當小老師,教給大家一句話。
⑤Talk Show
這是專門為一些口語流利、樂于表現的學生設計的項目,可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做即興英語演講,也可以讓一些英文寫作上有困難的學生作口頭訓練,激發靈感。此項活動依課文內容而定,不一定每天進行。
(2)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初中英語教材題材多樣,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極好素材。在課堂教學中可根據所授內容,有意識地組織學習小組進行交流競賽活動,如聽力競賽、單詞競賽、會話比賽、復述競賽、快速閱讀競賽、反饋練習競賽等,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和競爭能力。
(3)課后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布置小組成員內部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檢查書面作業、進行會話、寫作練習等,然后組間互查。教師要縱觀全班各組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缺點,進行及時表揚、鼓勵、指導,并提出建議。
3.記分及時準確。
在合作學習具體實施中,我運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各合作學習小組選出一名責任感強、認真、細心的同學擔當組長。組長記分實行輪流推磨法,即二組組長記一組成員得分,三組記二組……這樣所得分數相對比較客觀、公正。組長在被記錄組員的名單后面列出本周在英語各項活動中(預習、每日名言、課堂發言、小組討論、單詞競賽、表演、作業完成、考試進步等)的得扣分情況。
4.匯總客觀公正。
對小組得分情況需一周一匯總,匯總時老師需在現場。小組合作學習把學生個人計分改為學習小組計分,把小組總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組內相互合作,組間相互競爭”的局面,老師根據得分情況評出本周“積分最高小組”“進步最大小組”和“積分最低小組”,并把每組個人最高分公示在黑板上,在小組內評選“優秀組員”,在班級內評選“優秀組長”。
5.反饋賞罰分明。
關鍵詞:語文家庭作業;優化作業設計;完成作業習慣;有效學習
先前任教高段年級學生的時候,總是發現班里有個別孩子不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心里老是抱怨教低段的老師沒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到后來,自己任教了低段后,這種想法改變了:其實,剛剛入學的孩子在對待老師布置的作業時就有不同的態度:有積極完成型的,有應付型的,有不當回事的……這種癥狀的出現不僅僅是老師的問題,還有學生學習的態度和家長的教育等因素構成。
通過觀察、談話了解,我發現低段教師布置家庭作業時,形式、內容都比較單一,一般不外乎這么幾種:抄寫生字、詞語,組詞,完成身邊的教輔資料《同步練習》或《每課一練》等。教師天天布置這樣的作業,久而久之,學生會沒有新鮮感,對作業失去興趣;因此,我覺得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也是導致“一部分孩子”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原因。初入學的孩子具有年齡小、可塑性強等特點,我以為家長或老師一開始就要對出現在孩子身上的這種不良學習行為加以正確引導,為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基礎。為此,我認為教師首先要改變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優化設計各種各樣的作業形式來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與積極性。
一、超市型作業
作業內容的設計要以自主為原則,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不同層次、多梯度的選擇性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需要自主選擇。
二、創編型作業
根據單元主題、課文內容,運用繪畫創作編抄報。根據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進行編寫、繪畫創作。
編一編,教師給幾個音節或詞語,口頭編說一段話、一個故事情節;口頭續編故事。
這樣的作業,既可以讓學生掌握字詞,也可以培養學生語言、想象、說話能力,為今后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演一演,學了寓言故事、童話故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課文《酸的和甜的》、《稱贊》、《從現在開始》等,可讓學生合作演一演。學生在表演中體會角色的思想情感,在表演中學會怎樣與人合作。
三、合作型作業
低段的孩子喜歡游戲,教師可以設計“詞語接龍”,連續編寫同一主題的故事,輪流日記等連鎖型的作業,培養學生之間互相學習、團結合作的關系。
四、實踐型作業
作業的設計要以學生“動眼”、“動口”、“動手”為主的實踐操作,讓學生親近自然、深入社會,在手、腦、口等多種感官下進行,以此培養學生觀察、語言、思維、探究、創新等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水平。
拼一拼:根據低段學生以認字為主的教學特點,可以布置“剪剪、拼拼、認認生活中的字”,如家里的報紙、各種說明書……
做一做:自己制作學具,比如韻母卡,聲母卡,音節卡,生字卡,詞語卡。
畫一畫:畫春天,畫秋天,用畫表示父母對我的愛。
找一找: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走進春天”,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走進秋天”,學習的同時布置學生在院子里、村子里、回家路上等地方用自己的眼光、用自己的心靈去找春天(或秋天)。
說一說,把今天學的課文說給父母聽一聽,讓爸爸媽媽給你一個評價。
認一認:到超市或菜市場去認識一些蔬菜、瓜果,從中可以認識許多的字,也可以學會與人交流。
查一查: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主題是“我愛祖國”,祖國的文化對學生來說比較遠,這時可以讓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查閱祖國的壯麗河山,淵源文化,如看祖國的版圖感受中國之大;看首都北京的圖片感受都市的繁華、熱鬧;看各少數民族的圖片感受各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的團結……
五、鑒賞型作業
根據所學的內容,要求觀賞相應的電影、動畫,欣賞并學唱與文本有關的歌曲,增強對文本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唱一唱,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快樂的節日》等,學唱中感受語言的魅力,文章所表達的真情實感。
看一看,看相關的動畫、電影,如《烏鴉喝水》、《王二小》、《司馬光》等。
六、積累型作業
通過聽、說、讀、背等形式掌握生字,積累詞語、句子,豐富課外知識,為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讀一讀,讀音節,讀詞語,讀課文,讀課外書。
聽一聽,聽父母給我講故事,交流我從故事里知道了什么。這樣的作業可以訓練學生傾聽的能力。
[關鍵詞] 高校; 專業課; 信息化; 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informatized instructional design)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是在綜合把握現代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的研究過程[1-2]。高校的專業課程大都具有內容多、范圍廣、程度深的特點,是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的理想課程。
一、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及設計流程
1.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在信息化條件下應用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三論”原理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環境包含四大要素,即:“情境” “協作” “會話” “意義建構”[3]。“三論”有4個基本觀點,即系統的觀點、信息的觀點、反饋的觀點、調控的觀點[4]。信息化的教學可以描述為:教學活動是一個由教師、學生、媒體、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有機結合的整體系統,該系統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者在教師創設的情境、協作與會話等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信息在系統各成員之間交流,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意義建構,并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反饋信息來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流程
信息化教學設計分為課程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設計。
課程教學設計就是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基于課程的基本教學內容,收集教學信息資源,設計課程的總體教學情境,調整優化整合各知識點的內容和教學次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建立公正的評價系統和暢通的反饋渠道的過程。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5]。
課堂教學設計就是根據課程教學設計的結果,針對某堂課(或某幾次課)的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依據教學信息資源,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各成員之間進行協作與會話,完成信息交流,最終達到教學目標,同時反饋教學效果。設計流程如圖2所示[5]。
二、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
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方法是在吸收傳統教學優點的基礎上,發揮信息化條件的特長,使教學更加直觀、生動和活潑。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最傳統的一種教學方法,信息化條件下的講授法對傳統的講授法有很大的改進,特別是在教學資源的多樣性和教學的互動性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教學資源多數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和校園網資源庫等提供的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的集合體,不僅信息量大,而且內容豐富,可以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式教學[4]。
2. 案例法
在信息化教學下,案例教學法能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和長處,學生可以在案例提供的情境下,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接受能力、創新能力,相互交流,積極主動地利用信息資源,并把它們轉化為知識。教員可以利用提供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但它的缺點是學習時間長,不適應短時間的課堂教學和有課時限制的短課程教學。
3. 網絡教學
網絡教育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集成化的學習環境,包括多媒體學習系統、輔助學習系統、實踐環境和師生交互環境等等,學生可以在各個教師開設的網絡虛擬教室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學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安排完成學習,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的難度、進度,還可以隨時通過電子郵件或者論壇(bbs)和教師、同學進行交流。這樣的方式有利于互相啟發、互相幫助、開闊思路、共同提高。這種教學方法既可以同步教學,也可以采用個別輔導模式。缺點是必須有教學網絡平臺,而且教員不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5]。
4. 討論與探索法
信息化校園可以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大容量、交互性的供討論、使用的學習資源。雖然教師的權威在其中有所削弱,但有利于學生根據討論主題的需要,從充裕的資源庫中自由取用信息;有助于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實現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想和智慧為群體所共享;有益于整個討論群體共同完成對所涉問題的意義建構,從而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6]。
5. 其他教學方法
信息化教學除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外,還有很多傳統教學方法得到很好的應用,如:現場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同之處在于,信息化條件下的教學現場將有很多顯示教學信息的顯示器,通過這些顯示器,學生不僅可以感受現場外在信息,還可以了解物體的內在信息;發現法,在發現法教學中,教師不是將學習的內容直接提供給學生,而是向學生提供一種問題情境,教師扮演學習促進者,引導學生對這種情境發問并自己收集證據,讓學生從中有所發現[7]。這些教學方法還可以結合視頻、音頻發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在信息化條件下,教學方法十分繁多,而且各有特點,適用不同場合,這就需要教員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認真的研究,尋找適應課程和知識點的教學方法。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評價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8]。
(1)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否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學習目標是否明確,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學習目標都符合相關的教學大綱要求;教學設計中是否考慮到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明確說明如何調整成效標準以適合不同的學習者;教學設計是否能激發大學生的興趣,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征,并有利于大學生的學習以及高級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否有利于大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
(2) 技術與教學的整合是否合理。包括技術的運用和學生的學習之間是否有明顯的關聯。技術是使教學計劃成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計算機作為研究、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學計劃的實施。
(3) 教學計劃的實施是否簡單易行。包括教學計劃是否可以根據具體教學情況的差異很容易地進行修改,以便應用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是否可以比較輕松地應用教學計劃中所設計的技術,并獲得相應的軟硬件支持。
(4) 是否能夠有效評價大學生的學習。包括教學計劃中是否包含一些評價工具,用于務實的評價和評估;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成果評估標準之間是否有明確的關系。
四、結論
信息化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但必須認清4種表象,即 “信息不等于知識”、 “活動不等于理解”、 “技術不等于教學”和“任務不等于智慧”[9]。因此,在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員主要研究“如何激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保證學生有步驟地開展自主學習”的問題,使教學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點,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任務,通過主動的學習探索活動,把信息轉化為知識,完成意義建構,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主要參考文獻
[1] 周海濤. 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的建構[j]. 遼寧教育研究,2001(7):52-53.
[2] 劉傳領,范建華.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研究[j]. 科技創業月刊,2006(4):174-175.
[3] 駱軼姝,強莎莎,黃雅萍.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實踐[j]. 計算機時代,2007(8):44-46.
[4] 劉貴富. 大學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06(10):59-61.
[5] 申志永,袁素娟. 信息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探微[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21):268-270.
[6] 胡曉光.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 現代情報,2005(7):213-215.
[7] 劉興喜. 信息化教學及其發展[j]. 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2(4):86-87.
【關鍵詞】 分析化學 教學 技巧 學習 興趣 實驗、
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制藥專業和藥品營銷專業的特點,《分析化學》作為基礎專業課顯得尤其重要,而往往由于中職學校學生大部分生源素質在初中時數理化基礎就比較差,談起化學都害怕,更不用說是《分析化學》了,因為《分析化學》比起基礎化學更專業化,數據更為復雜繁瑣,學生一拿到課本就自然地產生一種恐懼和擔憂的心理,更不敢想將來要學好并愛好這門課程。針對這些現狀,如何克服學生的懼怕心理,消除他們的顧慮和擔憂,培養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以及如何讓學生真正在上課時感到不難學,盡量學好它,等等這些問題就應該是我們教這門課的老師好好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只是盲目的去為了上課而上課,完全不顧及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實際情況,不做深入地了解和調查,那么這門課應該是比較難上得成功的。經過近幾個學期對這門課的教學,本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感受對該門課的教學體會,并且感覺教學效果還不錯,同學們也沒有剛開始時的害怕和厭學。
1.注重第一節課的教學技巧,充分體現《分析化學》這門課的適用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針對第一節課的教案我花了好幾個晚上的構思,究竟怎樣才能在第一節課就讓學生對《分析化學》產生興趣呢?思考過后,我決定這樣開始我的教學:首先,不急于單刀直入的講內容,而是從提幾個問題開始:同學們你們平時有沒有吃過藥啊?是吃過片劑還是糖漿或是丸劑等?等同學們回答后再問:你們知道這些劑型是否全都是藥物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又是多少?為什么要控制它的有效成分?多一些或者少一些可以嗎?同學們回答后我再做說明和補充。因為,是藥三分毒,吃藥可不能像吃飯或吃水果那樣想多吃就多吃點,否則容易中毒致病甚至致死,但是量太少了又達不到治療的效果,怎么辦呢?這就要求有效成分要有特定的含量,而這個含量又是怎樣確定的呢?這就需要我們將要學習的《分析化學》這門課的知識了。強調:由于今后同學們將要從事的就是制藥這個行業,如果不認真學好,極有可能制出的不是治病的藥而是致命的藥,這樣同學們就會意識到這門課的重要性,又加上這跟他們平時的生活也關系緊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2.充分利用實驗感官教學,讓學生樂中求知
因為《分析化學》是一門技能性很強的課程,它的實驗比較多,實驗的比例較重,而實驗是演示最直觀的教學手段,它模擬人類認識事物的實踐過程,符合人類認識客觀事物的自然規律,因而利用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最成功的教學手段,分析化學也不例外;另一方面,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則是培養學生能力最有效的途徑,為了更有效的加強實驗教學,我在教學過程中還作了如下調整。
首先,演示實驗本來是由老師在課堂上做并指導學生觀察的實驗,但針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主要培養學生技能、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于是,課堂上我就大膽地嘗試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去做,我在旁邊給于適當的提醒和指導,由于試驗的成功能給同學們帶來無比的欣喜,所以,學生也很喜歡自己動手去做實驗,坐在下面的同學也會比較認真地觀察上面同學的每一個操作步驟,這正好達到了教與學融合在一起的目的,而在上面做實驗的同學由于是在全體同學們面前做試驗,注意力也會特別的集中,收效非常好,這不僅創造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鍛煉了他們大膽、心細、勇于表現的良好品質;第三個方面,由于我的抽查是不定的,也許什么時候就輪到自己,別人能做出來,要是自己做不出來就很沒有面子,這樣學生就會在每一次課前做好預習的準備,這樣也就可以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不正是我們老師所期望的嗎?
其次,將演示實驗改為邊講邊實驗。由于演示試驗存在可見度小,再加上中職學校的每個班級學生人數一般比較多,學生在下面觀察效果很不好,于是,我把它改成邊講邊實驗效果就很顯著,如講到分析天平的構造時,邊講還邊拆下來給同學們看,講到使用它來稱量時,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為什么要按照步驟這樣操作,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就會很容易弄清原理,掌握知識點,同時也會由學生不感興趣變成很受學生關注。
3.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切忌死記硬背
爭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特點,自學能力普遍較差,學習氛圍也比較欠缺,特別是對數、理、化等基礎課就更不用說,因為他們在初中時就不愛學這些課程才選擇就讀職業類學校的,所以非常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我們作為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傳道授業”“供人以魚”,更重要的是“教給學法”、“授人以漁”,使他們掌握了良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受益終身。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指導學生預習和復習,預習前由我給出重點和要點,讓他們有目的地預習,讓學生有一點壓力,同時也是動力,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分析化學》中各種化學滴定分析比較多,原理也各不相同,指示劑也完全不一樣,終點的判斷也不同,如果不注意教學生學習方法,記憶起來很容易弄混淆,所以,課前我給學生設計出一個表格,每學到一種滴定方法就叫學生按要求把內容填上去,等所有的化學滴定方法講完后,這個表格就成了他們復習的好資料,這樣既讓學生嘗到了預習的成果,又便于復習時進行比較和記憶,學生自然也就不會再有抱怨聲。好的習慣也就慢慢形成。有了好的學習方法,自然就可以事半功倍。
其次,是注意培養學生科學的解題能力。要讓學生有好的科學的解題能力,就應該先教會學生審題,審題很關鍵,如果不會審題,學生就不懂得如何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隱含條件,也就無法解題,所以審好題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分析化學計算題特別多,書上的公式也很多,計算涉及到的內容也很多,學生容易弄不清狀況,遇到計算題很容易產生一種害怕心理,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嘗試去克服學生的害怕心理的:注意每一步的推導并講清楚理由和依據,有時還要打一些很簡單的比方讓學生理解后才往下講,有時候從已知條件講到所求,有時又利用逆推法從要求什么推理到和已知條件聯系起來,每一步都要很耐心的去解釋,直到學生弄明白為止才肯罷休,其實,只要老師有了耐心,學生也就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害怕心理。分析化學的計算也沒有那么可怕,因為它基本上有規律可循,比如:滴定分析的計算只要掌握了化學計量關系式,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主要根據他們的計量關系列出等式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死記一些公式,教會了學生解題的方法,學生自信大增,這對我的教學無疑就產生了興趣。總之,教學中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解決好學生怎樣學的問題就是我們教的目的。
4.教學關鍵點的確定與突破
關鍵詞:電氣自動化技術 教學策略
隨著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及其不斷地向縱深發展,社會對電氣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的加大,同時對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為適應社會的需求,除了加強學生掌握本專業理論知識外,還需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此,我們電氣自動化專業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措施等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加強素質教育為主線,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和技術發展趨勢,并取得了階段性的進展。
一、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與手段要服從于教學內容,要著眼于人才培養。對不同類型的課程,應該設計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的課程在教室上課比較適宜。而對于一些應用性、綜合性的課程,精講多練、項目驅動的教學方法受到普遍推崇。在學校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我們合理地調動多種資源,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不同功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效果明顯提高。但教學環境的改善并不等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過分依賴于電子教案,教師的講課方法單調,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講課風采,效果不佳。所以,對每一種教學手段都要揚長避短。不要簡單地否定一種教學手段,即使是黑板加粉筆,也有它適用的場合。合理地搭配不同教學手段,可以各取所長,相得益彰。
1.在教學觀念上,由“授人以魚”轉到“授人以漁“。即以知識傳遞、灌輸為主轉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加強學習方法與研究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
2.課堂中,“教法”與“學法”相結合。由“重教輕學”轉換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授課方式;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間接傳授與直接面授相結合。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由班級教學轉向小組教學、個別教學與班級教學相結合,由直接面授轉向遠距離的間接傳授與直接面授相結合。
4.向自主性、合作性及研究性、創新性發展。現代高職教學方法改革是在逐步向以高層次教學方法為主、幾個層次的教學方法有機組合的方向發展。
5.重視教學方法整體改革。研究證明,多種教學形式的結合可能是促使學生投身學習的有效方法。顯然,現代各種教學方法的改革都是以研究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及發展學生的聰明才智為目標,把提高學生素質放到首位,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策略
1.研究教學對象,因材施教
現在的中職學校學生科學文化水平及素養方面參差不齊,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現在高職教學的需要。部分的工科學生對理論性的知識比較厭學,而對實踐環節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們針對這樣的特點對教學大綱進行重新整合,使得我們的教學既迎合了學生的口味,也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
2.明確目的,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學習之初就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消除厭學畏難的心理。理論聯系實際,在講到電動機正反轉控制的時候,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如:工地的升降機,生活中的電梯,企業生產流水線的控制電路等。讓學生明白學之有用的道理,而不是單純的講抽象的原理。這樣學生就會自發的學習,上課也能增強注意力,最終達到教與學的總體效果的共同提高。
3.注重演示教學,培養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注重演示教學手段,既有利于將抽象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現象,深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也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在講解《電路基礎》疊加定理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利用演示實驗教學,讓學生從實驗數據中得出結論,再和理論推導相比較,增強教學效果。這樣一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比較牢固,應用也較靈活。
4.總結歸納,列表比較分析,深入淺出,加強記憶
教學過程中,碰到難點重點,如何讓學生學得透記得牢?教師應該由淺入深,深入淺出的循環漸進的教學手段,來避免學生因難以理解而不能很好掌握一些重點知識。在每一章的結束時,將重要知識點以列表形式表達出來,這樣學生會把整章的知識聯系起來,既印象深刻又不會混淆,對重點難點也容易掌握。
5.學習教學藝術,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
為充分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將重難點突出,還要運用一些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以達到既吸引學生注意力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例如,我們教研室的老師參加廣東省的“行動導向教學法”送教上門的培訓,再經過我們自己的探討與分享,將引導文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到我們自己的課堂。
6.應用現代教育技術
開發研制了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教學課件以教材為藍本,包含簡明、清晰的授課講義、重點、難點、例題演示、控制系統計算機仿真和控制系統分析計算等內容,既有課本內容的直接再現,又增加很多有助于講解理論和計算方法的表現手段。課件以計算機為載體,既可用于課堂教學,又可通過上網,供學生進行自學和課后復習使用。控制理論的分析方法有很多圖解法,如頻域分析、根軌跡法、狀態空間法等。利用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仿真能力和豐富的色彩,可輕而易舉地準確繪制出清晰美觀的畫面。采用動畫技術后,圖形的來龍去脈可用動態演示。計算機的圖形演示與教師的講授相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和生動化,增進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