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財務分析對事業單位的重要性
財務分析作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單位業務工作、經濟活動和財務收支的各個過程,全方位的分析了單位資金的橫向、縱向收支情況,對企業的長遠、總體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財務分析對事業單位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財務分析為單位管理決策者提供資料,有利于決策者科學決策。財務分析結合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和定性相結合三種分析方法,采用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通過建立準確的計量模型,對單位一定時期內的經營活動、財務收支等進行客觀、規范、公正的比較、分析及研究,方便管理決策者及時了解單位財務動態,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解救措施,幫助財務制度逐漸完善。此外,也為管理者科學決策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資料。
其次,對專項項目的經濟效益做出分析,增強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財務部門通過與計劃、執行等各部門的合作,對專項項目的經費投入大小、時間耗費長短、任務完成優劣、獲得成果水平高低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專項項目的經濟效益做出客觀的綜合評價,以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專項項目朝著經濟效益高的方向發展,提高專項項目 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增強了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最后,嚴格預算,有助于建立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分析是單位會計核算的深化和延續,是單位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財務分析報告,方便了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了解事業單位的發展情況,同時,也為單位預算執行提供了重要的會計信息資料,是單位編制下年度財務收支預算的重要參考。預算的準確編制與嚴格執行,對事業單位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有助于事業單位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
二、目前我國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財務分析體系不完備
財務分析目的單向化。根據1996年財政部令第8號《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要求,在現實中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主要服務與主管部門,這種財務分析目的的單向化主要是由于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的主體單一造成的,即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的主體主要定位在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但是隨著我國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這種單一的主體定位顯然已不能滿足其預算管理的要求。除了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社會公眾、單位的管理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于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具有天然的需求,針對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所做的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必然不能滿足其他主體的不同需求。
分析評價指標不完備。《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中明確列舉了4個財務分析指標:經費自給率、人員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公用支出占事業支出的比率和資產負債率。運用這4個指標對事業單位進行財務分析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的。因為其僅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狀況和資產管理狀況,但對更加具有重要作用的預算執行情況、專項經費使用狀況和財務業績方面卻沒有做出科學的評價。
分析評價標準缺失。我國的事業單位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分布,在業務性質、規模、人員構成以及收入來源等方面顯然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根據不同領域內事業單位的特點應該制定不同的財務分析評價標準,然而在我國卻用相同的評價標準對眾多事業單位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價,這顯然違背了公平的原則。
(二)財務分析在事業單位執行不到位
對財務分析認識不足。我國的事業單位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其日常經費來源主要為政府或其他單位的撥款,從事的經濟活動也主要集中在非盈利活動這一塊上。這樣與生俱來的特點導致事業單位普遍理財意識,對投入產出觀念淡薄,取得政府的撥款后,在確保資金的收支平衡與使用效率方面重視不夠。對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的重要作用與意義缺乏認識,自然對財務分析的執行就缺乏動力。
財務分析制度規范缺失。大多數事業單位內部都沒有明確的財務分析制度,在每年的財務分析報告中,財務分析空洞無物,根本沒有按一定的方法,針對本單位的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說明,對產生問題的原因以及切實可行的解決措施更是沒有提及。有的單位的財務報告干脆就只有寥寥幾百字,這樣簡單的財務分析怎能將總結過去、表述現在、預測未來呢?根本不能起到財務分析報告應有的作用。
財務人員管理角色認同缺位。在大多數事業單位,其財務人員的參與意識不夠,往往表現為被動報賬、被動做報表。在進行財務分析時,也只是根據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被動的進行財務收支判斷,而對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缺乏剖析,低質量的財務分析報告難以為管理決策者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也無法根據財務分析報告作出科學合理的決策,這大大削弱了財務分析報告在事業單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做好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的幾點建議
1.單位管理者對財務分析工作不重視由于科研事業單位是預算單位,大多由國家財政支持部分經費,不是完全的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企業,生存與競爭壓力小于普通企業,因此作為單位管理者進行各項投資或經營決策時,面臨的風險與壓力相對較小,也就很難對財務分析工作有足夠的重視。
2.財務人員對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特別是科研事業導向不了解,無法做出恰當的評價。國家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對科研事業的研究方向有不同的側重點,如果不充分了解經濟政策的導向,就無法將單位自身業務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相聯系,在做財務分析時,容易簡單停留在財務數據的層面上,就數據論數據,分析報告僅僅是財務數據的簡單羅列,無法得出準確的分析結論,也就很難成為單位決策的依據。
3.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分析時,不區分分析報告的閱讀對象,對閱讀對象的具體需求不了解。由于財務人員在分析時不區分具體的閱讀對象,不能為不同的閱讀對象提供不同的分析內容,也不了解不同閱讀對象的具體需求,這就使得財務分析工作雖然耗時耗力,但是分析報告的閱讀者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需要的信息又不足,無法發揮財務分析的作用,不能給閱讀者提供有效的服務。
4.財務人員撰寫的財務分析報告用語太專業,不易閱讀理解。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分析時,通常對各項數據列示得很詳細,分析報告撰寫得很數據化、專業化,只有具備相當財務知識的人才能看懂,甚至有的內容僅參與財務分析的人員能夠看懂,不參與財務分析的人員也無法明白各項數據代表的具體業務內容。財務分析報告不是做給財務人員自己看的,是給分析報告的閱讀者,即單位管理者、業務部門負責人等相關人員看的,他們不具備充分的財務知識,無法了解各項專業的財務數據與指標,因此財務分析報告用語不宜太專業,否則不利于報告的閱讀者了解與使用。
5.財務分析報告面面俱到,重點不明確。有些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分析時,所列問題過于全面,從資產負債狀況、收入支出情況到單位業務發展情況一一列舉,對單位面臨的所有問題都進行陳述,這樣就導致所列問題過多,使報告閱讀者抓不住重點,無法獲得報告中的重要問題。另外,分析的問題太多,容易導致分析不夠深入,不能闡明深層次的原因,也就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財務分析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財務分析的最終目的是改善單位的經營管理,提高單位的經濟效益。財務人員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忽視財務分析的目的,簡單的分析財務數據,不挖掘深層次的原因,這樣就不能充分發揮財務分析的作用。
二、科研事業單位如何進行財務分析
1.建立定期的財務分析機制,選擇合適的財務分析人員。單位管理者要對財務分析工作有深刻認識,并對該項工作足夠重視,指定相應的人員進行財務分析工作。該項工作可以定期進行,如每月或每季度一次,也可以在出現特殊問題時,做一次專項分析。財務分析可以面向單位管理者,也可以面向科研部門負責人,但面對的具體對象不同,其側重點也必須有所不相同。面向單位管理者所做的分析可以全面一些,但也要突出幾個重點問題。面向科研部門負責人所做的分析要與該部門直接相關,與該部門無關的或是單位的整體情況可以不提及或僅作簡要陳述即可。只有在單位管理者的重視與參與下,建立長效的分析機制,通過科研生產部門的配合和參與,財務分析工作才能發揮積極作用。
2.財務人員深入科研生產部門,收集所需的基礎資料。單位管理者應多讓財務人員深入科研生產部門,了解科研生產部門的業務情況、市場情況,參加或觀看某項科研業務的試驗過程,對科研生產的各個環節有直觀的了解。同時,多學習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關注科研生產導向,將單位的科研課題研究方向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相聯系,以適應國家的各項政策。只有對國家政策多了解,對單位業務有充分認識,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才能充分領會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背景,也就能夠對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準確判斷,從而對單位的各項決策提出有效的建議。
3.選擇適合本單位的財務分析方法財務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企業財務分析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而對于科研事業單位來說,由于缺乏可以比較的同行業的比率,這種分析方法受到很大限制。這就需要將上述幾種方法結合起來,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財務分析方法。可以將二至三種分析方法相結合,具體操作步驟如下:選定某項業務指標,通過連續幾年的該項業務指標的變化,找出各年差異所在,分析形成的具體原因,提出改進的措施和建議。單位選擇的財務分析方法不是固定的、一成不變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與改進,最終總結出一套適合本單位的財務分析方法。
4.明確財務分析的主要內容科研事業單位不同于一般的企業,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資產周轉率等常用指標難以準確全面地反映單位的經營狀況,還需要有特定的分析內容。如:科研資產狀況、科研生產的發展及盈利能力、財政資金使用情況等。
第一,科研資產狀況。包括單位資金的流動性情況、科研項目應收賬款的回收情況、應收賬款的賬齡情況、固定資產的存在狀況等,這些都與單位的科研生產息息相關。特別是固定資產的存在狀況,對單位科研生產影響巨大。科研單位的試驗大廳與科研生產的儀器設備,是進行試驗研究的硬件,對單位的科研水平有很大影響。在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研儀器設備更新換代頻繁的情況下,對單位固定資產存在狀況的評估顯得尤為重要。這就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人員要對科研條件以及科研生產部門的儀器設備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過定期的調查與分析,對各項固定資產的存在狀況做出恰當的分析判斷。
第二,科研生產的發展及盈利能力。財務人員需要了解科研業務的具體背景,掌握國家的相關政策導向。通過調查與分析,掌握國家支持哪些行業發展,限制哪些行業發展,結合單位的科研方向,確定哪些研究方向有發展前景,可以做大做強,哪些研究方向已經不適應國家宏觀政策,需要減少投入,對單位的整體發展及盈利能力做出適當評價。在此基礎上,適時調整單位的研究方向及各科研課題的投入規模,達到最佳的經營效果,增強單位的盈利能力。
第三,科研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管理及執行情況。科研事業單位使用財政補助資金以及承擔財政資金科研項目,其支出需要接受上級部門的監督。隨著財政資金監督管理的不斷加強,單位的財政資金管理成為一項重要課題。如何遵守國家的各項政策,用好財政資金,是當前財務人員亟需做好的工作。財務人員要通過深入分析,找出單位在財政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財政資金管理辦法,按照財政部門的要求合理合法地使用好財政資金。
5.根據閱讀者的具體要求,撰寫財務分析報告。財務分析報告是財務分析結果的集中體現,必須要流暢、通順、簡明易懂。財務分析報告的閱讀者通常是單位管理者或科研部門負責人。在撰寫分析報告時避免太專業化的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有重點的分析領導最關注的問題,對于單位的整體概況做簡要陳述即可,因為單位的整體情況,作為單位管理者日常經營管理時已經有足夠的了解,不需要詳細介紹。對于單位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要深入分析,盡量詳細具體,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列出幾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供領導選擇。分析報告內容不宜過長,更忌沒有重點,根據閱讀者的具體情況,抓住主要問題詳細闡述。
三、科研事業單位做財務分析還需要注意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加強局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范財務行為,促進各單位依法理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現就進一步加強局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各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財務管理制度,統籌安排,量入為出,保證重點,兼顧一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本單位各項工作正常進行。加強財務管理,嚴肅財經紀律,防范違法違規問題的發生。
二、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特點和實際,進一步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做到科學、合理、規范、有序,將相關制度報局規劃財務處備案;同時,實行重大財務事項報告制度。
三、各單位要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不斷完善資產管理制度,建立資產購置申報、產權的登記、清查等制度。固定資產的購置、更新、調撥、報損、報廢手續應填寫申請報告,按規定程序報批。根據市政府有關政府采購的規定,采購屬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以內或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均要按政府采購辦的規定實行政府采購。
四、各單位要認真做好年度會計決算報表的編制工作和年度財務分析工作,按時(即次年2月20日前)上送上年度會計決算報表和財務分析報告。財務分析報告主要包括:單位的基本財務情況,與上年的對比分析,主要工作、和存在的問題、建議等。
五、嚴肅財經紀律。各單位要嚴格執行預算管理制度,單位所有的資金收支活動必須納入單位財務管理,并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嚴禁公款私存,設立帳外帳、“小金庫”。自覺接受社會及市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資金使用
1.前言
行政事業單位不是營利性機構,不以賺取利潤為目的,是來自于政府撥款的資金使用在社會公益活動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就是監督、控制和管理單位內部資金的使用情況。行政事業單位在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漏洞,使得資金使用效率很低,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和資金使用就像縱軸和橫軸。縱軸代表資金使用的方向,基本有內部使用和對外使用。橫軸是在財務資金管理中的時間軸,也就是資金使用前、中和后。這兩個軸統籌著整個事業單位的財務資金使用,管理貫穿于使用當中,使用是管理的基本路向。而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層面上同樣存在兩個軸,縱軸是資金支出,橫軸是效果效益。那么如何強化使用和管理上的兩個軸?在管理和使用兩個雙軸圖形中,是否帶給我們的新方向?
2.預算管理
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首先當然是“要錢去花”。這樣資金便進入了時間軸的前期階段預算。但很多事業單位忽視預算編制,通常只是預算收支。沒有預算編制和評價,造成遇到事情就進行跑財政的局面,導致預算推行難度大。財務決策隨意,產生管理上的松懈、懶散、混亂,使得專項資金預算執行大打折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支出審批制度不嚴格,隨意擴大開支范圍,巧立名目發放獎金,提高補貼標準,隨意改變資金用途,無法落實專款專用。
3.支出標準混亂
資金的支出內容包括很多方面,但是存在財務支出控制的難點與重點,那便是人員補助費、小車費用、會議費用、招待費用等,這些同樣是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有單位想方設法把提高補貼,使用公款旅游,招待費超標,辦公設備超標等等。支出標準“百花齊放”,沒有統一執行的標準,仿佛就是這個名目說得過去,那這個資金便可支出。專項資金還沒有立項,資金還沒有到位,就已經擠占了專項資金,變相專項私用。
4.資產管理弱化
固定資產經常出現管理混亂,部門職責不清,對于資產管理脫節,有的未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便已經私自隨意出租、出借和處置這些固定資產,以至于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有的沒有對固有資產進行定期清理和盤點,資產不入賬,形成賬外資產,造成總賬與明細賬不統一,賬面和實際不相符。
5.財務分析缺乏
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管理者,必須要有一個正常的財務分析報告,才能夠對過去做出總結,對未來財務預算做出規劃和對比。但是財務人員往往用會計報表和年終決算編報來代替單位的財務分析報告。它們之間是無法互換和代替的,財務分析報告是具有總結性和指向性,同時具有專項專門的分析。財務人員對單位業務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缺乏了解,以至于他們只能夠根據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單純從會計核算角度進行分析,缺乏全局的分析思維,缺乏宏觀發展眼光,導致無法看清楚財務收支的合理性。財政部門和單位決策者無法真正了解單位財務運行狀況。
6.增強依法理財理念
對于財務最核心的內容 ,單位領導必須重視,只有重視才能夠充分認識到加強單位資金支出管理的重要性。決策者不只是在審批上簽個字,而是對資金使用負責。單位領導作為會計責任第一承擔人,應該加強對有關政策法規的學習,提高領導管理水平。領導的理財理念是依附著整個國家財政管理部門的整體管理和監督,如果缺乏問責辦法和監督方法,重視資金支出管理只是空話 。
7.加強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整個資金支出的重點,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之根本,如果沒有預算,對于效果效益審核,專項監督管理都將失去之根本。所以首先必須堅持部門預算的編制、執行和評價并重,細化收支項目,擴大部門預算范圍。其次,嚴格執行部門預算,有計劃組織收入和安排支出便是資金使用的最基本方式。對于隨意變更預算和追加預算的做法都是屬于無視預算管理制度,必須杜絕。最后建立健全的科學的可持續的部門預算評價體系,目的是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預算制度需要與責任制掛鉤,建立嚴格的責任預算的考核制度。
8.明確資金使用
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必須明確其性質和細則,資金是事業單位進行各項財務活動的前提,同樣是事業單位向社會提供優質服務的物質保證。(1)預算開支是事業單位主要工作任務得到落實的基礎,國家應該保證這方面的必要需求。如果把事業單位完全推向社會和市場,便會失去了事業單位的存在意義,國家行政機構是無法完全進行商業模式的。(2)在使用國家撥入的財政資金時,更加需要加強管理,落實專人轉賬,在國家財政制度和會計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3)國家資金是納稅人無償對社會的貢獻,是國家財政監督的重點,其使用的正確與否都與社會評價財政監督有著密切聯系。(4)國家給予事業單位的預算資金必須與事業單位為社會所提供的服務相符合。給予過大,會造成浪費,給予過少,事業無法展開。所以這個對于效果效益的評價非常重要,通過評價制度,考核資金的去向和落實情況。
9.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資金使用對于管理者的要求應該有所提高。首先,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應該具備法律知識和法律責任感。其次加強對人員的思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再次,加強培訓,對財務管理職能的繼續教育來提高會計基礎工作水平,加強會計核算。
10.加大監督執法力度
對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私設賬外賬的單位,應該依照財政會計法規的有關規定從嚴處罰。財政、審計等國家機關和業務主管部門應該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事前,事中,事后 進行監督 檢查和審計.
11.加強日常財務分析
對于日常的經濟活動,應該加強財務分析,除了滿足日常財務管理工作的需要之外,還需要對經費的收入 支出 情況、資金的運轉情況和預算情況進行財務分析。財務分析日常化管理對每一次的財務收支情況做出分析,分析其合理性、效果性、適應性等,并通過上年同期經費收支情況做出比較分析。從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解決源頭。對經費開支的增減幅度和數額以及進度進行控制。
分析各類經費支出占總經費支出的比例情況,對單位所有當年的經費收支分析,以便充分了解各類經費收支運轉情況和經費支撐度,為收支結構調整、事業單位發展方向提供財務信息。
專項項目的經濟效益做出分析。經費投入、時間長短、完成質量和成果水平等各種因數進行綜合分析,增強單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12.陽光之路
事業單位運營的財務收支情況,都應該在陽光之下進行,特別是國家撥入資金的使用,納稅人自行對自己的財務進行監督。年度和季度的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情況需要通過網絡公布,把財務收支情況分析總結作為一個日常化管理層序。尊重人民對自身財產的監督權和知情權。
總而言之,財務資金使用的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管理工作,應加強事業單位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準守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 ,適應國家有關財經法規、制度的要求,引進推廣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新方法新概念。
參考文獻:
[1]劉建中.行政事業財務管理[M].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行政事業單位基于行使職能的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而產生的,是行政事業單位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不斷加強,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管理模式。但是在現階段由于主客觀原因,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還存在著諸多方面有待進一步改進。
1目前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①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在業務上受財政部門領導,在行政上受本單位領導,產生不少弊端。會計人員在行政權力的壓力和一些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增加不必要費用支出等違反財經紀律的事。財政部門對會計人員不能進行有效的考核和監督,致使有些會計人員沒有壓力,沒有責任心。
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隨著財政體制的改革,職能分工的細化,財務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直接影響到管理目標的實現,財政資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在實際工作中,基于編制有限、人手緊張等原因,許多單位都有不合理、不合法的兼崗現象,有些單位的會計、出納不相容職務沒有嚴格分離;有的崗位互串,不相容職務未能合法合理分離;有些經濟事項的流程控制過于簡單,僅僅局限在事后審批上,而且部門預算的范圍有限,尚未涵蓋單位全部財務收支事項。
③固定資金管理混亂。首先,賬外資產問題較為嚴重。財政體制改革后,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和政府采購財政資金購買的固定資產入賬規范了,然而對于捐贈、無償調入、盤盈盤虧等的固定資產就很少有單位登賬了。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賬實分分離離嚴重,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其次,采購的固定資產不適用,造成功能低下或不適用。實行政府采購后,行政事業單位對采購的專用設備有著特殊要求,而政府采購辦工作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知識以及按自己確定的采購渠道進行采購,但采購回來的專業設備往往不能適用,造成功能低下或閑置,影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再次,固定資產不能隨意報廢或不及時清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一些行政單位對報廢報批意識比較差,隨意性很大。
④經費管理不規范。統計表明,新財政體制推行后,財政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監控加強了,行政事業單位的公用經費預算使用定額標準,下屬單位、專項經費支出成了新的“挖掘點”。目前專項經費和項目經費收支核算不夠清晰,沒有做到專款專用。尤其是項目經費支出沒有明細賬,與正常經費混在一起,無法判斷項目經費管理使用的真實情況。
⑤財務分析缺乏。行政事業單位普遍缺乏適合本單位的財務分析制度,財務人員往往用會計報表和年終決算編報說明來代替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報告。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參與單位管理的機會少、意識不強,對單位的業務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缺乏了解,財務人員在做財務分析時,只能根據已經發生的經濟業務,從單純的會計核算角度進行分析,不能從全局角度看待財務收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財務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片面性,找不準問題的要害,導致了財政部門和單位決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單位財務運行狀況。
⑥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扎實。財務會計基礎工作主要指財務會計資料搜集、整理工作,其工作效果直接影響財務管理決策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在實際工作中,一是填制的記賬憑證不準確。有的單位填制的會計記賬憑證不能準確反映經濟業務的內容,會計科目名稱不規范,處理業務不及時。二是收受的原始憑證不規范。有些財務人員對原始憑證審核不認真,原始憑證規定的內容填寫不全。
2解決目前行政單位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①推廣實施會計集中核算制度,理順財務體制。會計集中核算作為會計委派制的方式,會計人員的行政關系在財政,行使核算行政單位財務的職能,解決了財政體制不順的問題。會計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不僅在人事、工資關系上脫離了被委派行政單位,而且工作上也不再受被委派的行政單位領導,會計人員相對于單位的獨立性有利于發揮監督作用。核算中心的會計人員往往敢于拒絕辦理不合法、不合規定的原始憑證和財務開支,從而使“小金庫”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不合理的開支明顯減少,加強了單位的財務管理,提高了財政資金的效益。
②加強行政單位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實行核算、稽核與資金會計工作相分離,提高會計專業化核算水平,保證會計核算業務正常安全平穩地運行。完善財務制度,建立考證制度,實行科學規范管理,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要加強控制,細化責任,做到制度管人,責任到人。不相容職務必須分開,所有資產都要定期核對,切實做到賬賬、賬實相符。
③改進固定資產的管理。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調撥時,應該認真辦理調入、調出手續,設置“固定資產調撥單”,隨同財產一起到調入單位,調入單位驗收入賬,這樣做到手續完備。要責任明確,財產調入調出有據可查,記帳有根有據,及時清理賬務。特別是行政事業單位上下級之間無償調撥固定資產,業務發生后及時辦理手續極為重要,確保賬實相符。其次,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采購實行政府采購,政府采購采用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等方式,使單位固定資產的采購基本合理合法。
但對于專用設備的采購,如采用政府采購方式容易導致閑置,可采用單位自購,政府采購辦人員參與的方式,更好的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再次,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定期組織固定資產的清查,發現有報廢、報損的固定資產,及時查明原因,應填寫“固定資產報廢、報損處理表”,經有關人員簽字確認,作為固定資產減少賬務的處理依據。如果金額超過2000元,應上報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批準后再作處理。使固定資產的報廢、報損有據可查,規范固定資產的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④規范經費支出的管理。規范專項資金項目管理,建立專項資金項目庫,使專項資金預算能夠反映資金的最終用途及結構,改變原有對專項資金預算實行“切塊預算”的不良方法,提高預算編制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另外,主要通過確保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遵守支出的合法性和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來規杜絕“專款不專用”現象的發生。
⑤完善行政單位的財務分析。財務分析必須按照《會計法》及《行政單位財務規則》的要求,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客觀、真實的財務分析報告,不但能夠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起到積極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的內容涉及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及相關活動的各個方面,主要側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分析上,采用的財務分析指標,可以使用預算完成率、預算撥款增長率、公用支出增長率、人員支出比率、專項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經費結余率等財務指標,來評價行政單位的財務開支及預算執行情況。
⑥加強財務管理基礎工作。財務管理基礎工作的薄弱嚴重制約了部門預算的實施效果,因此,要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必須重視改進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強化會計監督作用。強化會計基礎工作,需要財政機關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基礎會計工作規范的培訓教育,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的全面檢查制度,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
參考文獻:
[1]陳志堅.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j].地方財政研究,2007,(6).
一、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1.預算編制不夠精準,資金管理效率較低。預算會計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在加強事業單位內部基礎管理的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部門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對預算編制和執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事業單位必須著手建立和完善預算編制制度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但是,目前很多事業單位專款不專用”的現象經常發生。由于忽視預算編制,因而形成了財務決策的隨意性,產生了管理上的“松、散、亂”現象,致使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大打折扣。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支出審批制度不嚴格,隨意擴大開支范圍,巧立名目發放獎金,提高補貼標準,隨意改變資金的用途,“專款不專用”的現象經常發生。同時,預算資金的編制過程中的財務工作人員對單位財務預算編制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習慣性的按基礎數加增量編制模式進行的簡單預算,沒有真正的深入實際對一個子項或一個經濟活動斟酌和細算,方法用最簡單的算術化,并急于上報,結果出現了大約數現象,預算編制不夠精準。
2.對財務分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根據國家預算管理的要求,事業單位必須根據事業發展的計劃和任務,編制年度財務收支計劃。預算管理作為一個系統,相關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基礎作用是很關鍵的,沒有單位領導的高度重視及相關部門的積極配合,預算的編制肯定是一紙空談,但實際上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預算編制與考評都是財務部門一手完成。同時,事業單位執行財經法規制度不嚴格,財經紀律觀念淡薄,辦事不講規則、程序、手續,憑習慣、經驗辦事。同時,事業單位財務分析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事業單位所需經費一般由國家財政全部或部分補助,造成了事業單位重視會計核算忽視財務分析的現狀,這種現象在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尤其嚴重。事業單位普遍缺乏適合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財務分析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往往用季度會計報表或年終決算報表的編報說明來替代財務分析報告。而有些單位季度會計報表的編報說明也只有寥寥幾百字,不能客觀、深入的反映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及存在的問題。
3.事業單位的監督機制不健全。事業單位一般對爭取國家財政資金投入表現積極,對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研究相對不足,造成投資的所有者缺位,資金使用管理薄弱,導致資源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監督。內部審計是組成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有些事業單位雖然設置了內部審計的崗位,但卻安排一些不懂財務和審計的的人員來擔任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事業單位甚至沒有設置內部審計崗位,這使得內部審計監督無法得以保證。一些事業單位的監督機制并不健全,很多事業單位缺少內部監督機制的制約和監督。一些單位的領導不重視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內部控制系統并不完善。對事業單位缺少了有效的監督,導致了一些事業單位出現很多違規現象,也導致了單位中的領導者和財務管理人員財經法紀觀念淡薄,財務管理信息失真,非常不利于事業單位職能的發揮。
二、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途徑分析
1.從思想上提高對預算管理的認識。首先,提高事業單位領導者和財務管理工作者對財務管理的高度重視,改變重要錢輕管理的思想,應更新理財觀念,從“核算型”向“經營型”和“管理型”轉變,介鑒企業財務管理辦法和相關制度和機制,同時也應充分的認識到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和辦法也都將發生改變。其次,有必要執行內部部門預算的編制,應以單位負責人為主,吸納各相關業務如人事、財務、資產等部門的主管人員組成。從而審議確定事業單位年度發展目標及事業計劃,提出預算編制的方針和程序。接受預算與實際執行情況比較的定期預算報告,并根據需要就預算的調整加以匯總并做出相關決定。
2.健全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強化有效的約束機制。事業單位要結合改革形勢和單位實際,根據《預算法》、《會計法》、《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等法律法規,不斷修訂、完善、健全相應的財務制度,包括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固定資產治理制度、往來賬款治理制度,經費銷制度、內部審計制度、績效評價制度和財政票據治理制度。同時,事業單位要在國家宏觀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本單位的實際,建立起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核算流程。對現金的管理。財產的審批,審批權限的分配,財務計劃的制定和實施。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預算的編制、執行、監督和評價都要有明確而具體的規定。
3.積極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加強財務監督。 推行會計集中核算制就是通過改變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和會計業務處理程序,從而強化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從源頭上遏制行政事業單位腐敗,杜絕胡亂花錢、鋪張浪費現象,達到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同時,完善事業單位的內部監督機制,事業單位領導應充分重視單位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以及相關財務人員的配備,使事業單位內部潛在的風險得以消除。為完善事業單位的監督機制,國家應進一步和完善事業單位的會計法規體系,使得事業單位財務監督工作落到實處。
1.財務分析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職院校基本是由地方院校合并、升格而來,長期以來,其主要經費來源為財政撥款和預算外收入,使學校在資金使用上不核算成本,不注重效益,導致高職院校財務分析工作避重就輕,不夠完善。財務分析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現行的財務分析中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
(1)注重事后分析,缺乏事前分析。文章最開始就指出了會計報表分析和財務分析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財務分析不像會計報表分析那樣,僅限于事后分析,財務分析也可以事前分析。而目前高職院校的狀況就是對財務進行事后分析,事前的分析幾乎沒有。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高職院校也在不斷地改革,改革就會有風險,傳統的事后分析已不能滿足當前院校發展的需要,現今更需要事前的財務分析為其決策提供依據,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避免管理的風險,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下來。
(2)注重現象分析,缺乏實質分析。當前的高職院校財務分析只是按照會計報表進行分析,重點分析的是資金收入、支出及預算執行情況。會計報表分析完全使用會計數據,會計數據在一定程度上也做了相應的假設,這樣分析得出的結果是很難與事實相符的,分析得出的數據也不能真實反映高職院校的財務情況。因此,高職院校的財務分析不能僅僅停留在會計數據的表面現象分析上,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實質性分析,比如:對學校籌資能力、償債能力等風險因素及資金配置是否合理進行實質性的問題分析。這樣分析得出的結果才能更有效的為學院領導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2.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不健全
高職院校的會計核算大多是收入、支出的簡單計算,與此相關的財務分析也僅僅停留在經費自給率、預算收支完成率、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分別占事業支出的比率、資產負債率、生均支出增減率等分析指標上,而缺少相關財務風險管理及反映院校成長能力的分析指標。當前高職院校建設投資逐年增長,建設新校區成為推動學院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融資是新校區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但對于這項建設投資風險管理及院校發展能力的分析指標卻甚少,高職院校雖是事業單位,不存在倒閉問題,但也存在競爭及發展前景問題,特別是私立院校的迅猛發展,對公立高職院校發展的沖擊現象凸顯。同時高職院校財務分析指標值缺少與同類院校先進水平值和平均水平值的比較,造成院校領導對學院發展方向不夠明確,對學院所處的位置不夠了解,影響了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高職院校投資風險管理及院校發展能力的分析指標在高職院校財務分析工作中不可缺少。
3.財務分析方法落后
從目前高職院校財務分析狀況來看,財務分析方法還比較落后,而且報表分類不明晰。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再結合院校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綜合的財務分析,能為院校領導者提供正確的思路,進行決策和前瞻性預測。現行財務分析方法體系的不完善給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只有使用科學的分析方法才能改善財務管理的現狀。當前高職院校采用的財務分析方法仍多是比較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相比,比率分析法與因素分析法更能反映出財務管理的實際狀況。比較分析法只是靜態反映一定時期的經營管理成果,很難揭示出經營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而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在這方面更優于比較分析法。
二、提高高職院校財務分析質量的途徑
1.健全財務分析制度體系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高職院校的發展趨于多元化,但大多數高職院校財務分析制度卻不能滿足院校發展的需要,因此高職院校領導必須把財務分析制度體系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健全財務分析制度體系包括:
(1)定期召開財務分析會議,確定會議召開時間、召集形式、參加部門和人員;
(2)確定財務分析的內容、分析方法及要求。財務分析內容包括學院各項收入支出的完成情況及原因分析、資金運用及預算執行情況分析、現金流量及其它重大經濟事項分析等。分析要求動態分析和靜態分析相結合、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相結合、內因分析和外因分析相結合,分析要求注重實質分析,反對單純的現象分析,同時選定合適的分析方法,并在財務分析中建立事前分析制度;
(3)編寫財務分析報告應注意分析指標要清晰明了,便于學院管理者理解,分析報告中提供的數據資料要真實完整、準確無誤,同時要能反映同時期財務狀況的比較和不同時期同類經濟事項的計量和列報,分析要按前后一致的方法進行。
(4)在高職院校管理層配備專門的財務分析人員定期檢查財務會計各項指標的完成情況,對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提出相應改進措施。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財務分析軟件,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資料庫,隨時根據高職院校管理者的需求,做出科學的財務分析報告,保證學院各項資金的有效利用,促進學院健康穩定發展。
2.健全財務分析指標體系
涉及到財務活動的財務分析指標數目較多,健全的高職院校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不僅包括收入支出、資產使用、預算執行情況分析,還應包括財務風險預警分析及發展能力分析等。財務風險預警分析體系可以從短期預警系統和長期預警系統兩個方面建立。對于高職院校來講短期預警系統主要是對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及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控制。高職院校屬事業單位,其現金流量主要受當年教育事業收入、財政撥款及融資情況的影響,為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財務人員應當對各具體項目加以匯總,以數量化形式反映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及財務狀況,建立全面預算,并對預算執行情況嚴加控制。長期預警系統主要是對學校的償債能力、發展能力指標的預測分析。反映院校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是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值,它能反映高校短期的償債能力;資產負債率是學院的負債總額與學院的全部資產的比值,它所反映的是院校長期償債能力。高職院校發展能力指標的優化主要看貨幣資金支出比率和凈資產增長率,凈資產的增長率是學院發展的前提,學院的資金來源除了教育事業收入和財政撥款外,主要靠融資政策,院校新校區建設及校企合作發展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融資,所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籌資效益是優化高職院校發展能力的保證。
3.健全財務分析方法體系
科學的財務分析方法體系在高職院校財務分析中是至關重要的。沒有科學的分析方法,就很難提供合理的財務分析信息,財務分析也就失去了意義。財務分析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如比率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種比率指標來確定財務活動變動程度的方法,主要包括構成比率、效率比率、相關比率。如因素分析法,是依據分析指標與其影響因素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高職院校要根據具體的分析對象進行選擇,分析要針對性強,反映問題直截了當,分析報告應有理有據,富有說明力和建設性。能夠準確的反映財務分析結果的方法才是好方法。只有運用能夠準確反映高職院校財務狀況的分析方法,財務分析結果才能為高職院校的領導經營院校提供更加合理的決策信息,這樣的財務分析方法體系才能更好地適應高職院校不斷發展的需要。
三、總結
一、基層工會財務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財務分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完整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在實際工作中,基層工會領導往往注重工會經費收入,輕視工會財務管理與分析。基層工會財務人員大多注重收支核算,輕視財務分析。新《工會會計制度》沒有設計工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而與工會相近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設計的財務指標,難以套用到基層工會的財務分析上,也不能完整反映當前基層工會財務收支實際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二)對預算編制的規范性要求不嚴,缺乏財務分析指標考核約束現在各基層工會在編制下一年度預算時,總的來說,預算編制粗糙,人為因素很大,沒有詳細的說明。在實際執行中隨意性較大,即使出現一些不可預測因素,也不去調整預算。上級工會考核基層工會很少有財務分析指標約束要求,致使基層工會在編制預算和決算時很少考慮要進行財務分析,在實際執行中,招待費、旅游費、差旅費、各項補貼占去了很大比例,真正把工會經費用在維權支出、崗位技能競賽、有益身心健康文體活動上的比例卻很少,即使有較大的維權支出比例,開支內容往往也是粗放的,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質量。
(三)財務人員難以參與工會管理,缺乏進行財務分析的基礎條件由于現在許多基層工會的會計人員大多是兼職的,有的是委托記賬,他們基本上不參與工會經費管理的研究,因此日常的做賬與報賬工作都非常被動,即使進行財務分析也只是簡單地進行數字堆砌,難以由此找準問題的要害,也難以為決策者提供有效的財務信息依據,其科學性、真實性大打折扣。
二、基層工會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構建建議
(一)財務分析指標的確定為做好基層工會財務分析,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財務指標分析體系,這些指標應具有應用性、可比性,指標體系應包括:預算執行情況、收支情況、資產使用情況等。
1.預算執行情況分析指標。基層工會在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時,必須設計三項指標:收入預算完成率,支出預算完成率,本年收支差異額。分析實際執行與年初預算產生差異的原因,同時寫出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報告。詳見表一。
2.收支情況分析指標。基層工會主要收入是撥繳經費收入、會費收入與行政補助收入,基層工會主要支出是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業務支出。因此基層工會收入、支出的財務分析指標可設計四項:本年收入增長率,各項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特別關注撥繳經費收入、行政補助收入占總收入比例這兩項指標),本年支出增長率,各項支出占總支出的比率(特別關注職工活動支出、維權支出、業務支出三項支出各占總支出的比率)。此外在各種功能支出中,招待費、人員經費、旅游考察費等經濟分類應控費用往往占較大比例,因此要設立應控費用指標。根據實際可設招待費比率,人員經費(工會干部的工資及各類津補貼獎金)比率,旅游考察比率等指標。工會財務人員應利用這些指標分析各種支出的結構,各項費用的比例,掌握基層工會各種支出和費用的結構變化情況,從而給決策提供依據。詳見表二。
3.資產使用情況分析指標。基層工會資產包括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資產管理一直是工會財務管理的弱項,特別是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因此基層工會財務管理分析中對資產使用情況的分析不能忽視。反映資產使用情況的指標有:可用資金存量、固定資產利用率、各類固定資產比重等,通過對上述指標的分析,可以考核基層工會資產構成的合理性及利用情況。詳見表三。(二)財務分析報告的編寫要求基層工會財務分析報告主要分析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收入支出情況,資產使用情況,并對發現的主要問題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工會財務人員應根據財務報表、工作計劃等資料,結合所設置的一系列財務分析指標進行認真分析與評價。財務分析報告的內容要以財務分析指標的數據為基礎,采取指標絕對數與相對數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各項指標已完成情況、未完成原因,采取的措施及取得成績的經驗,存在的問題。報告結構應有條理層次,報告的數據要真實可靠,報告意見應客觀、中肯,報告總結應全面有重點,建議應有操作性和針對性。
(三)財務分析指標體系構建的配套措施基層工會財務分析報告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要上下重視,轉變觀念,建立一系列考核約束機制。
1.工會預算要發揮約束作用。工會預算是做好財務分析指標的基礎。基層工會預算一經批準,就不得隨意突破調整,各項收支要嚴格按預算執行。收入預算一經確定,就要積極抓好工會經費的收繳清欠工作,保證工會經費收入穩步增長;支出預算一經確定,就要按預算要求合理安排各項支出,不得隨意支出。
(一)預算管理方面
1.預算編制不精準,資金管理效率低: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的起點,但目前而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存在著一些問題,從而導致預算編制不夠精準,預算內容不夠全面,不能及時和全面的反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的全貌和體現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重點。首先,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忽視預算編制,對編制預算的中邀請認識不足。其次,預算編制缺乏各部門合作與配合。第三,某些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最后,預算編制時間倉促,降低了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2.預算執行缺乏約束力:由于預算編制缺乏準確性,預算不能真正符合實際開支的需要,執行過程中實際與預算會出現偏差,導致專項資金預算執行力下降,預算執行缺乏應有的約束力和嚴肅性,形成了預算執行上的問題。首先,收入管理不規范。其次,費用支出管理控制不嚴格。最后,在一些基礎建設項目管理方面,自行立項建設。
3.預算監督力度不強:目前,某些行政事業單位沒有樹立起講求經濟效益的理財理念,只關心要錢,并不注重怎樣花錢,中收入二輕管理,重預算審核而輕實際效果,忽視預算執行的監督,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取法跟蹤審計,缺乏效益和成本的考核,導致財務監督無力,財務管理長期處于低水平,是資金使用難以取得預期的社會效益。
(二)資產管理方面固定資產管理不規范: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嚴格、不規范,尤其是在購建、使用、維護、處置、出租等方面,使用效率低下,造成的固定資產財產損失情況嚴重。其他資產管理不規范:除固定資產外,行政事業單位的其他資產管理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貨幣資金管理不健全。其次,對于日常辦公用品等低值易耗品缺乏相應的管理。
(三)籌資管理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在籌集資金方面面臨重重困境。首先,行政事業單位籌資機制先天不足。其次,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大,缺乏對權益資本的籌集,并且創收能力差。總之,隨著行政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對資金的需求量也逐漸加大,單純依靠政府財政資金的投入已不能滿足行政事業單位正常發展的需要,使行政事業單位陷入資金短缺的困境,影響其正常活動的開展,并且制約著行政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
(四)收支管理方面
1.收入管理方面: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收入可分為自創收入與非自創收入兩類。非自創收入是指接收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自創收入是指,通過提品和勞務而向消費者直接收取的收入或通過投資而從受資方取得的收益。行政事業單位對于自創收入疏于管理,作為自創收入主要來源的服務性收入的收入標準制定后,通常十幾年不變,導致自創收入占中收入的比重過低。其次,對收入的規定限制不嚴格。最后,賬務處理不規范,不符合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使其不能正確、完整地反應核算單位的結余狀況。
2.支出管理方面:首先,行政事業單位對指出的管理缺乏效益觀念,使資金的使用效益降低。其次,有關支出方面的財務紀律松弛。最后,支持費用的界限也比較莫不,各項支出常常相互擠占挪用的現象時有發生。
(五)各財物環節方面
1.財務報告方面:部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報告內容不完整,財務報告只有報表,沒有財務報表附注及財務狀況說明,即使有編報說明,也只有寥寥幾百字,并且帳表不符,不能客觀、深入地反映財務收支及存在的問題,無法為各級領導和科研項目負責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數據。
2.財務分析方面:長期以來,行政事業單位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價值觀念淡薄,財務分析比較薄弱,財務管理人員往往用會計報表和年終決算的編報說明來代替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報告,許多行政事業單位仍停留在傳統的“報賬型”會計,提供的會計信息僅限于歷史數據,對單位的外物活動沒有進行預測和分析,導致財務分析不夠專業,缺乏精確性、科學性和完整性。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環境因素
1.財務會計法規滯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化,原有的財務會計法規很難適應新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國家加強宏觀調控的要求,財務會計法規滯后于財務會計事物的情況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財務會計法規對簡章程序和要求的規定比較原則,沒有做出明確具體規定;缺乏對新型經濟活動的財務細則;固定資產折舊外物核算方法落后。
2.監管不力: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出資者并不是所有者,經營者也不是出資人,財產歸公益法人所有,難以形成有效的責任監督管理機制。由于受到地域、人員流動等變化因素的影響,無法確定工種范圍,從而不能派選出真正代表公眾利益、形勢所有這權利的人員對行政事業單位經營者進行監督,無法形成完整的財務責任監督機制;法制建設正處于一個逐步完善的階段,對行政事業單位各種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及資金分配活動等財務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的法規較少,并不能從根本上起到規范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作用;行政事業單位不屬于市場經濟部門,不受稅法、工商等部門的強制性社會審計,這樣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將有利于外部審計監督監管之外,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組織每部財務管理的渙散松懈,帶來財務風險。
(二)內部環境因素
1.財務人員素質不高:首先,財務人員的觀念落后,對財務管理工作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其次,專業技能水平不高,相關財務管理知識趨于老化,工作缺乏創新意識。從長遠角度來看,不利于單位的發展。
2.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財務運作方面和管理措施方面知識管理,沒有成文的保證制度,財務操作無章可循。有的行政事業單位雖然建立起了財務管理制度,但流于形式,很不完整,只是涉及到了少數報銷費用和審批及會計崗位責任是方面的管理,未對資產管理及賬務處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提供指導性意見,未形成約束體系,制度虛設,工作效率低下,突出表現在收支審批存在著極大的個人意志。
3.基礎管理工作薄弱:會計核算不規范,主要體現在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資料提供的信息缺乏可靠性,往來賬務處理混亂。票據管理不符合要求,未建立起票據領購繳銷制度,票據認購、領用、核銷缺乏有效監督管理,責任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