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歌曲小樹葉范文

        歌曲小樹葉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歌曲小樹葉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歌曲小樹葉

        第1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讀了前面的評論,我驚訝地發現許多老師心中積存著對職業資格證書深深的“怨念”,為什么會這樣?

        在許多實施了“雙證融通”的學校,考證課程成了任課老師的“夢魘”,教師不僅要采用普通高中的教學模式加班加點講授、督促學生背誦所謂的理論試題,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組織相關的實踐操作訓練。這種純粹的應試模式讓師生都痛苦不堪。更糟糕的是,這些通過巨大努力獲得的證書實際價值卻并不高,許多企業并不認可這些證書所標示的工作能力,最多只是承認這些獲得證書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由于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起步較晚,在開發的開放性、標準的權威性、考核的靈活性等方面存在較大缺陷,這些證書成了職業學校、學生和企業都不喜歡的“雞肋”。職業學校也習慣了在沒有職業資格證書的前提下組織教學。他們經常會尋求一些企業人士的合作,從而提出自己的課程目標、開發面向企業實踐的課程、在與企業的合作中實施課程,最終引入企業參與學業評價。這個流程實際上跳過了職業資格證書,直接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了聯結。正由于這套機制的存在,哪怕在大力推廣“雙證書畢業制”“課證融通”或“雙證融通”的今天,職業學校的課程設置、教學組織仍然可以脫離職業資格證書的規制而存在并發展。中國人在很大程度上發展了一種可以不依賴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職教體制。所以即使家取消了很多證書,對職業學校系統的影響也僅僅是局部的,至多會對一部分課程造成困擾,大量的文化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甚至包括大量的專業方向課)基本不會受到影響。實際上,仔細讀一讀國務院取消的證書名單,就會知道其中大多數證書都是非準入性質、部門內部適用或地方性的,并未真正進入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系統。這些證書的取消除了會對職教界人士造成心理上的沖擊外幾乎不會產生實質的影響。

        盡管對此不必過于擔心,我還是想提醒人們關注一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價值。國際職教界一個基本的認識是職業教育正在經歷從供給導向到需求導向的轉向,即應更多地按照產業界的需求開展人才培養,而不是按照自己對人才規格的理解進行培養。這一理念很不錯,但怎樣才能確切地知道產業界的需求呢?國際通行的投射產業界需求的機制就是職業資格框架或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目前澳大利亞這套機制比較完善。以機械相關產業為例,他們成立了13個左右的產業協會,這些協會開發職業資格證書,并以這些證書為中心開發了培訓包。職業教育機構則按照培訓包里的培養目標、知識與技能要求、教學資料以及教學要求組織教學,學生學業結束時接受國家統一機構的考核,獲得證書后進入企業工作。很顯然,與中國不同,澳大利亞形成了一種職業資格證書依賴型的職業教育,政府、行業、企業、教育機構都圍繞職業資格證書開展教育活動,“職業資格標準―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與學―考試―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成了通行的職業教育流程。由于這一流程清晰易操作,已成為西方世界的主流職業教育范式。

        職業資格證書不僅提供了明確且相對穩定的教與學的標準,更重要的價值在于它給“學校培養學生―企業使用畢業生”的簡單聯結增加了一個社會化的溝通與篩選機制,使校企點對點關系變成了教育界與產業界的面對面關系。而這樣的轉變正是中國的職業學校翹首以盼的:學校尋求企業合作的時間、精力成本太高,同時真正能達到教育要求的企業又太少。如果不通過目前的校企合作方式就能達到職業教育目標,那是多么快意的一件事!我國的職業學校曾經為社會培養人才,后來通過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方式地為具體企業培養人才,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職業教育還會回歸到高度社會化的道路上去,在這方面“中國例外論”大概是不適用的。

        國務院取消大批職業資格證書的一個前置原則是該交給市場的政府不再插手,也就是說證書取消這一動作勢必會帶來相關管理職能的社會化。部分證書仍然可能再出現,只不過不再由政府部門而由社會機構實施管理。這對職業學校是一個啟示,即不要只把眼睛盯在行政化的職業資格證書上,而是要放開眼界,引進一些社會化、具有足夠權威性的證書,甚至可以自己開發一些證書,逐步使學校的專業與課程建設圍繞證書展開。這本不應由學校來做,但在當前職業資格制度不健全的情況下職業學校大概只能如此操作了。

        第2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關鍵詞:職業學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現狀;改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10—089—02

        近年來,筆者采取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師生訪談法等方式對北京地區部分職業學校進行調研。調研的主要內容為學校在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有哪些,以及對規范和改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有什么意見和建議等。

        一、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得到有效推行

        從調研情況看,各學校根據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并兼顧行業要求和學生意愿,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相關規定和就業準入要求,積極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調查顯示,94%的學校設有負責組織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工作機構,平均配備專職工作人員3.5人。82%的學校制定并出臺關于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方面的文件。94%的學校畢業標準中,均實施雙證書制度,即要求學生除了取得學歷證書,還必須取得與專業有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平均每所學校設有0.8個職業技能鑒定站(所),近三年職業資格的取證率平均為93.13%。

        學校普遍反映,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對教學和課程改革有導向作用,能夠促進實訓基地建設,使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越來越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中等職業學校帶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并極大地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但是由于多種原因,許多方面尚不完善,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不少實際問題和困難。

        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實施中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資格證書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社會上的職業資格證書種類繁多,良莠不齊。國家和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行業和企業、國內和國外都開展名目繁多的資格認證。在調研過程中,有近60%的學校認為相關部門和單位對職業資格證書的管理相對混亂,漏洞較多。當前困擾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突出問題是認證部門和機構眾多,而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又不到位。許多資格證書重復設置,魚龍混雜。許多單位不去想如何促進職業資格制度的推行,而是借助自身的地位來謀取經濟利益。同時,培訓權、考核權和發證權被某些部門或行業把持或壟斷,考生只有參加規定的培訓班才能參加考試,這不僅給學生造成經濟負擔,而且也沒有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應有的作用。由于各類職業資格證書充斥勞動市場,也讓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難以作出明確選擇,嚴重干擾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素質的判斷。

        (二)職業資格證書社會認可度亟待提高

        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已經成為阻礙其自身發展的瓶頸。證書的多頭發放、管理混亂、亂辦班亂收費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形象和權威性造成損害,對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產生消極影響,導致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和可信度不高。由于證書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對于企業來說,證書可有可無,并非選擇人才的主要依據,也造成與職業資格證書相關的政策得不到有力的推行。盡管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相關法律法規已經相繼出臺,但在實際運行中卻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與學生就業不接軌,企業在用人上缺乏激勵措施,工資待遇與證書不掛鉤,有證與無證在崗位上沒有區別,職業資格證書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些都嚴重挫傷學校和學生參加職業技能鑒定的積極性,并影響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社會聲譽。

        (三)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學校教育缺乏有機聯系

        在所調研數十家學校中,平均每所學校設置8.3個專業,能將職業技能標準納入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的為5.9個專業,占比71.2%。其中,能全部將職業技能標準納入教學計劃和課程大綱的學校占比僅為52.9%。職業資格證書教育沒有被納入教學計劃,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兩張皮”。多數中等職業學校是在鑒定考核前,單純為職業資格證書而專門突擊培訓。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缺少對應關系,標準和要求各有不同,存在學、考、用相脫節的現象。

        (四)職業資格證書考核標準落后

        隨著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部分職業的考核標準顯得滯后,內容陳舊,不能適應實際的生產技術。被調研的學校普遍反映,現行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數量與實際職業種類相去甚遠,眾多新增加的職業無相應證書可考,給職業學校組織教學活動和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帶來實際困難。此外,國家職業資格中的職業或工種是具體的、窄口徑的,而學校的專業通常是可滿足多個職業崗位必需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并具有面向某個崗位的基本的、通用的、熟練的職業技能,且具有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兩者不能匹配。

        三、影響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因素

        根據學校反映,當前影響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主要因素有職業資格證書沒有成為用人單位的主要依據(占比56.3%);鑒定費用高,甚至必須參加有關部門舉辦的培訓班才有報名資格(占比31.3%);證出多門,學生難于選擇參加何種職業資格鑒定考核(占比12.6%);技能鑒定標準與教學標準有脫節,學生需要經過雙重培訓影響(占比43.8%)等。而導致部分學生不能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場缺少專業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占比43.8%);部分職業資格證書鑒定難度高(占比31.3%);學生認為證書含金量低(占比18.8%);學生自身不努力(占比62.5%)等。

        四、改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工作的建議

        從調研情況看,職業院校作為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重要參與者,要提升職業資格證書工作的水平,應加強如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呼吁完善管理機制,維護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聲譽

        職業院校要積極呼吁相關部門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完善管理機制,切實解決“證出多門”的問題,保證職業資格證書工作標準化、規范化,確保各項政策得到落實。同時要求健全職業標準體系,改變部分專業的學生無證可考或元好證可考的狀況,并把好鑒定的質量關,提高證書的社會認可度,維護職業資格證書的聲譽。

        (二)推進課程改革,強化學校教育和職業標準的聯系

        學校在推進教學和課程改革過程中,要打破傳統的以書本知識為基礎的課程設計模式,教學計劃和內容既要認真考慮國家職業標準的要求,也要考慮國家制定的學歷教育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將職業技能標準的各項要求納入到專業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之中,使專業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保證達到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同時,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將職業技能培訓內容和行業科技發展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時納入教學計劃,滿足社會發展和培養目標的要求。

        (三)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

        第3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關鍵詞】高職 建筑設計技術專業 居住小區規劃課程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C-0057-0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目前全國城鎮化水平為49.68%,廣西為40.01%并今后5年力爭每年達2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發展,廣西城市住宅建設量處于空前高漲的狀態,城市居住區建設的發展與變化急需大量規劃、建筑類建設人才,社會行業崗位的需求對于各建設高校中城市規劃、建筑設計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職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為主要培養目標,如何區別于本科凸顯高職特色,發揮建筑與規劃相結合優勢,培養崗位所需高等技能型人才?繼建筑專業基礎課程之后開設的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正是建筑設計技術專業教學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如何凸顯高職特色的教學改革?如何做好各階段各教學內容順利銜接?一系列問題都是居住小區規劃課程建設面臨的挑戰。

        一、居住小區規劃課程的重要性及高職建筑設計專業特點

        居住小區規劃是高職院校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學生一門重要的核心職業技能課程,通過對湖南某院校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畢業生后期就業情況跟蹤,學生畢業3~4年后,80%的學生主要從事居住小區住宅建筑設計及施工的工作(見圖1),居住小區規劃所涉及的設計方法和實踐技能的學習和培養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就業和職業前景。同時,規劃設計從總體布局到單體建筑方案設計的設計方法對轉入三年級整體入手的畢業綜合技能訓練起著重要的銜接作用,可見居住小區規劃課程在教學體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經過一年半的專業基礎教育,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的學生已逐步掌握建筑制圖、工程測量、建筑設計、美術和cad繪圖等專業知識,開始逐步擴展向規劃專業知識的課程學習,進一步訓練和鞏固建筑設計基本技能,從深度和廣度強化規劃與建筑設計、技術規范等方面的核心技能,使其具備三年級畢業設計所需要的建筑方案綜合技能。不同于以往“建筑設計”注重建筑形體、構圖、表現手法的思維模式,也不同于本科需要學生從宏觀的角度,考慮更多如社會學、 經濟、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知識設計因素,高職教育需要學生掌握規范及技術經濟指標,解決一定范圍內建筑群體的規劃布局。

        因此,居住小區規劃課程中學生面臨著從建筑單體設計角度到區域性建筑群學習的轉換,由于對一些前期基本的城市規劃知識背景、內容、規范還不了解,很多學生反映在進入學習該課程時很難適應。需結合傳統教學模式及存在問題作進一步分析和反思,結合具體實踐改革措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傳統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教學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教學往往會出現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無相關規劃知識入門學習。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不了解城市規劃概念、規劃與建筑的關系與區別,以及各處建設過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因此容易忽視規劃學習的重要性,對大尺度群體布局的控制難以把握,并影響今后單體建筑方案設計綜合能力。

        (二)對前期的調研分析重視程度不夠。對于案例小區參觀調研的組織,如果前期缺乏小區相關資料收集及參觀要點,忽視小區與周邊地區的互動關系使學生缺乏整體與區域意識,導致現場參觀不能深入,往往是走馬觀花,沒有收獲,更無益于學生對規劃理論、規范知識的理解并進行規劃設計。

        (三)圖紙成果的相似性和表面性。學生圖紙成果的相似性顯示學生缺乏創新意識,缺乏范例收集及學習;設計成果表面性體現在照搬規范,設計呆板,典型的“四菜一湯”模式是目前居住區規劃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普遍問題。

        三、改革措施

        居住區規劃設計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強的課程,結合高職教學特點及學生情況,其課程建設以“因崗施教,因材施教,項目導向,工學結合”為指導思想,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相應的嘗試與改進。

        (一)導入城市規劃背景相關知識。在開始課程學習之前,通過圖例簡單向學生介紹城市規劃、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到修建性強制規劃等內容范圍,明確居住小區規劃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并強調其重要性以及今后在學習和工作中影響作用,提高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逐步過渡到規劃設計學習的角度轉變。

        (二)加強規劃設計前期調研工作。進入設計任務前期,結合教學模塊指導學生完成課外實地調研報告,分兩個實施階段控制。

        第一階段: 自主調研。以小組為單位,對所選的本地的附近的3種不同類型居住區(居住小區、組團和居住綜合體)的周邊環境及現狀中所涉及的規劃基本內容進行認識、分析、比較,形成圖文并茂的調研報告,并在班上以PPT形式集中展示和匯報,同時培養學生演講、討論、自由交流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參觀深化認識,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性。

        第二階段:集體參觀調研。結合已有調研經驗,由任課老師組織學生參觀本地優秀居住小區,現場參觀實際居住小區樓盤場景、沙盤、規劃圖,進行教學講解小區規劃的基本概念和設計內容,鼓勵學生根據調查表收集相關小區資料,并在現場勘探中對居住小區的區位、場地分析、道路交通流線分析、空間形態結構分析、環境景觀分析、住宅建筑風格形式和公建布局的分析等,結合該小區總平面圖紙進行現場測繪,深入了解其案例,發掘個案的優點和規律及存在的問題,并嘗試尋找解決的途徑。

        (三)項目導向,工學結合。具體如下:

        1.項目驅動教學法。與本科教育注重原理的教學方式不同,高職教育重視實地勘探與案例研究,強調工學結合,借助不斷完善的教學信息平臺,在教學方法上形成“以例導理”、“企業進課堂”、“互動式教學”、“案例糾錯分析”等富有高職教育特色的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其中以一個已完成的項目為教學內容,圍繞工作任務的解決展開。課堂的組織基于工作過程,教學內容分模塊,突出前期已學習的各項知識的應用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創新。實施項目驅動教學法,教師起主導作用。在企業技術人員配合下,教師先把企業提供的經典項目分解成不同的工作過程,結合項目的設計工作過程引導和組織學生開展學習討論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進行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再結合成功的項目給予演示。通過項目活動過程來培養學生居住小區規劃設計知識的應用能力,提高技能水平,實現整個教學內容。其中“案例糾錯分析”效果顯著,針對案例中不足以及存在的問題,通過與學生一起發現和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鞏固和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企業進課堂”由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根據項目工作過程和內容邊講解、邊操作示范,使學生熟悉項目的設計思路和表現技法。讓學生直接了解和掌握各階段的工作方法、流程,并感受其中的職業氣氛,養成職業素質。

        2.強調規范,內容分解,建立模塊化知識體系結構。根據高職學生特點,以真實項目為載體進行基本技能訓練來組織整個教學模塊,充分體現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內容改革方向。

        通過“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學習能讓學生認識到規范的地區性、靈活性、初步具備承擔詳細規劃實際工程的能力,因此,以實際項目結合教材和規范,將課程內容劃分為基本知識、小區規劃的調研與分析、小區規劃結構形式與布局設計構思、居住建筑規劃布置、公共服務設施設計構思、道路結構設計構思、綠地景觀設計構思、豎向規劃設計構思、綜合技術經濟指標分析等九大模塊,分模塊分階段完成教學任務,在每一個階段強化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并將考核成績納入學期總成績,改變以往教學進度和計分方式。

        (四)草圖與模型結合的思維教學模式。在電腦圖流行的今天,學生階段手繪圖容易被忽略,然而構思草圖的繪制,可快速捕捉創造性思維并快速修改草圖,進行設計創作。因此,在規劃設計前期專門安排針對高職學生的分析圖畫法技能訓練,整個草圖過程中注重學生徒手表達規劃結構構思,道路流線組織及場地空間布置的能力。

        模型對規劃空間的布局有非常重要的幫助,但是不同于本科建筑學專業對模型體塊細致推敲,高職院校學生通過將建筑單體“擺卡片”、“擺體塊模型”培養空間感并結合規范要求確定建筑在基地中的位置、朝向,并運用“草圖大師”軟件建模,快捷并直觀完成建筑空間布局調整,了解各不同功能空間對日照、采光、通風、防噪聲、防視線干擾,基地內外景觀空間的合理組織等多方面因素,用日照分析軟件進行簡單的建筑間距分析,等等。在方案可實施的基礎上,高職教育強調多種計算機軟件技能的熟練操作,靈活運用各種軟件將方案可行性和技術經濟指標結合起來,不斷強化軟件和知識技能,達到崗位技能訓練要求。

        (五)尊重個性,強調交流。對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而言,即便是繪圖員,也不能完全缺失創新意識。高職教育因材施教應以創新意識的培養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教師在改圖時對學生的方案應該盡量保持原來的布局和構思立意特色的部分,盡可能幫助學生去充實、完善其立意構思,同時輔助修改和糾正各種功能、技術及規范上的不足和錯誤,并與學生一起探討方案的發展意向。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做出個性方案。

        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很重要,小組交流能夠使學生們之間產生意想不到的啟迪效果。在教學評圖過程中,應該盡量給學生們提供展示自己草圖或模型作品的機會,比如可以采用組織方案公開評析的方式,創造盡可能多的相互交流機會,既可以讓學生公開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講述自己的設計思想,又可以征求老師以及其他同學的意見,進一步完善方案設計。優勝者方案將作為教學范例留下,這種做法極大促進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當今社會行業崗位需求的考慮,還是從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要求出發,居住小區規劃對高職院校建筑設計技術專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強調實踐性的崗位技能訓練是高職院校的特點,因此,在教學改革探索中,通過調研匯報和評圖過程中用語言表達思維過程和設計構思的能力;通過項目導向把握居住區規劃的原理、規范和指標的方案設計能力;在設計過程中強調手繪草圖及模型空間體驗,加強建筑的空間設計能力;在后期計算機輔助設計中加強了多種軟件操作能力等,整個設計流程中將相關學科的知識如住宅建筑設計及規范、建筑設備、園林景觀等進行貫穿與融合以相互促進,強化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基本技能并提高綜合實踐訓練,為學生后續的畢業設計打下良好基礎。從該專業學生實習畢業后的反映來看,學生普遍認為該課程訓練真實有效,這值得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加強校企合作,以便更好發揮該課程在培養專業人才上的作用,從而為社會培養出能夠規劃設計出滿足人類生活需求并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舒適、怡人、優美的居住區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高職建筑設計技術專業居住小區規劃課程教學研究[J].高度建筑教育,2014(1)

        [2]李若.建筑學平臺轉型期《居住區規劃設計》課程教學的缺失與應對思考[J].福建建筑,2011(2)

        [3]豐燕,王操.居住區規劃設計教學的探討與實踐[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

        第4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一、語言淺顯明白,簡潔通俗

        根據心理學測定,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說話,如果一句話超過七個詞,他們常常會聽了后面,忘了前面。由于兒童的年齡小,知識面窄,掌握的詞匯量少,因此,詞意和語意的運用一定要具體形象,淺顯易懂。比如美術課上畫一幅描寫花兒搖動的圖畫,可敘述為:一陣風吹來,花兒們手拉手跳起了舞;講鳥時,用鳥媽媽、鳥爸爸和小鳥們;講蜜蜂給蜜蜂起個好聽的名字,叫嗡嗡。花兒們笑瞇瞇的歡迎嗡嗡去采蜜……這樣,學生們就會津津有味聽,而且高高興興地記住了。所以,對兒童說話,句子應該比較短小,附加成分少,以單句為主,用詞多選。

        1.富于啟發性

        教師要善于運用兒童化的語言設計精巧的提問,啟發學生思考,當他們提出問題的時候,不輕易放過,也不輕易回答,而要根據他們提出的問題,通過啟發把學生引向教學的深處。例如:在教唱歌曲《猜一猜》時,通過教師的范唱和范畫,學生都認為那個小矮人就是穿花衣,戴黑帽的小人,其實真正的謎底是小蘑菇。怎樣使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蘑菇身上呢?我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多媒體畫面中的動畫制作效果,讓小蘑菇在輕輕地跳躍,吸引孩子們的注意。然后,啟發他們仔細觀察蘑菇的樣子,咦?怎么和歌曲中唱得一樣呢?從而,了解了謎底也熟悉了歌詞。

        2.具有情感性

        兒童由于稚嫩、幼弱,有一種期望心理。他們能通過語言感覺到教師對他們是“慈愛”還是“冷漠”。而教師對兒童的摯愛也必須表現在言語中。感情豐富的兒童化口語應該是“娓娓動聽”的,富于天真浪漫色彩的。兒童之所以喜歡聽童話故事,奧妙之一就在于童話故事的語言與兒童的語言習慣十分接近,適合兒童的口味,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歌曲《小樹葉》的兩段歌詞有明顯的不同:第一段歌詞表現了小樹葉舍不得離開媽媽的心情,唱時顯得孤獨、害怕的樣子;而第二段則表現了小樹葉急切地想回到媽媽的身邊的心情,顯得開心、迫切。簡單地從歌詞中去啟發學生,他們懂得其中的道理,卻不懂得如何用聲音去表現出來。我把自己當作“樹媽媽”,讓學生選擇了一個“小樹葉”的表情臉譜,我輕輕地推開“小樹葉”,可“小樹葉”又往我懷里鉆,反復了幾次,真的有孩子的眼里已經含者淚水了,我連忙將那個演“小樹葉”的孩子摟在懷里,他們也收泣轉笑了,在他們的眼中,這一切似乎就是真的一樣。并且在今后的歌曲處理時,他們都會很好的把握好歌曲的情感。可見,教師利用不同的角色在情感上的處理,達到教學的要求。

        3.增加趣味性

        作為藝術教師,應該讓孩子發現你,感知你也是喜愛、熱愛藝術的,這就需要在每次的活動中表現出對音樂、美術的熱愛,而又要把這種興趣去感染給每個孩子,所以在每節課上,我總以一股激情,和孩子一起跳呀、唱呀,用優美的動作渲染給他們,反映出藝術世界的陶醉,把課堂的氣氛渲染得熱鬧、積極、活潑,如在“小貓”這個音樂律動游戲的教學中,我通過模仿小貓走路的可愛相,表現出小貓調皮、機靈的性格,還自編兒歌:小小貓兒,胡子翹,看見老鼠“喵喵”叫,“啊嗚”一聲,吃掉了。用形象趣味性的語言,和對音樂的興趣帶動全體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表演中,音樂效果也就發揮得很好。

        二、形象生動,融入故事化情節

        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形象思維占優勢,抽象思維在發展。”學生的思維特點帶有

        1.感情豐富

        小學教師口語表達中的情感常常體現在語氣、語調的變化上。可以說,語氣、語調在兒童化口語的表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學會善于運用語氣、語調的變化,使語言親切自然、富有感情,具有吸引人的魅力。

        2.形象生動

        第5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一、抓住契機,滲透德育

        在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中,作為教師,都必須善于抓住教學過程中一閃即逝的契機進行教學要點的講解分析滲透,德育工作也不例外,也要靠教師抓住教學中可資利用的德育因素進行解析、熏染。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我們要時時注意在使學生接受音樂知識的同時,巧妙的找好德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抓住契機進行自然的德育滲透。

        我的課上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年級有一首歌叫《小樹葉》,有一段這樣的歌詞:“秋風起來啦,秋風起來啦,小樹葉離開了媽媽,飄呀,飄呀,飄向哪里?心里可害怕。”聽了音樂,我請大家說一說小樹葉為什么害怕,它害怕什么呢。

        一個小朋友說:“小樹葉要離開媽媽了,心里害怕。”

        另一個小朋友說:“冬天要到了,小樹葉怕冷。”

        這時候響起了一個怯怯的聲音:“因為地上太臟了。”

        我愣了一下,預設中沒有這樣的答案,其他學生發出了哄笑。我朝著這個孩子看去,他的臉紅了,就像做錯了事情一樣。

        如果是剛工作時候的我,碰到這樣的事我說一聲“不要笑”就過去。但自從學校開展了德育教育活動,每節課上,我的腦海里總會不斷地涌現出“德育”這個詞。于是這時,我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大家別急,也許他有自己的想法呢!我們聽他說說,好嗎?”這位學生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因為我們不保護環境,所以地上很臟,小樹葉從來沒有看到這么臟的地方所以心里害怕啊。”聽到這里,大家也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我也由衷地表揚了他:“你說得真好,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從身邊的事做起,一起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讓小樹葉有一個舒服的家。”所有的學生都會心地笑了。

        二、創設情境,開展德育

        小學音樂課程圖畫美、韻律美的特點,使其具備更多的育人素材,很多文本中滲透著環保理念、革命精神、抒懷等因子。這些育人素材需要教師的不斷點撥、引導、挖掘,以恰當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主義、愛國主義、傳統美德的教育,使之從小就養成美好的品德。

        蘇少版二年級音樂上冊中有一首歌曲《共產兒童團歌》,該歌曲具有鼓動性的歌詞和號召性的音調,表達了共產兒童團員美好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十分具有教育意義。但是當孩子們聽到這首歌曲的時候覺得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也不理解歌詞。于是我讓孩子們觀看電影《紅孩子》片段(不出現歌曲),讓學生描述:兒童團員們在干什么?然后,再看配上出現了歌曲的電影片段,說說有了這首歌后有什么感覺。當進入特定情境后,學生深受感染,然后再鼓勵學生有感情地跟隨錄音輕聲學唱。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曾說過:先要入境,方能入情。通過創設情境,能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情感上激起學生與教材的共鳴。根據這一理念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紅孩子》電影為學生創設出情境喚醒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達到德育的效果。

        三、開展活動,深化德育

        德育的手段、范圍很廣泛,教師不能僅僅限于課堂上有限的四十分鐘,而應該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作為教師,應學會引領學生親身參與到現實生活中,通過親身實踐,去體驗、感受學習他人高尚的情操對個體素養的生成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們要經常開展文娛活動,利用集體化音樂教育,熏陶學生,深化德育。

        我校開設了特色社團,比如舞蹈社團、合唱社團、器樂社團等。我們制訂階段學習目標,讓學生養成刻苦學習、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如在合唱比賽,特別講究整體性,要求自我和集體的統一性。因此,教師就要教育隊員樹立全局觀念、整體意識,注意團結協作,配合默契。只有如此才能達到旋律、節奏、音準、速度、力度等的和諧統一。

        第6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如果我們根據兒歌內容和其節奏特點,有目的地為兒歌設計有特點的、富有變化的節奏句式,就會使兒歌 的朗讀顯得更加生動活潑、自由多變。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豐富兒歌的表現力,另一方面有助于發展幼兒的節 奏聽覺和記憶,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突破兒歌的常規讀法,進行有創意的改編或設計。如:

            附圖{圖}

            金波的《小螳螂》是一首很好的兒歌。按照原作,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節奏句式:

            附圖{圖}

            附圖{圖}

            為了發展幼兒的節奏記憶,我們把這首兒歌的節奏作了一些修改:

            附圖{圖}

            教學中,我們還可以結合兒歌內容設計各種類型的節奏片斷,讓幼兒做回聲式模仿,鍛煉他們的節奏記憶 。學習富有童趣的兒歌節奏片斷比單純的節奏拍擊模仿更易為幼兒接受和掌握。進行這種練習前,可以根據音 樂教學進度由簡單到復雜地設計節奏類型。練習時,可以從結合兒歌內容的節奏拍擊模仿逐漸過渡到單純的節 奏拍擊模仿,每次以四二拍兩小節的長度為宜。

            附圖{圖}

            附圖{圖}

            六、二聲部節奏訓練

            多聲部聽覺和多聲部協調配合能力是音樂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兒歌對幼兒進行這方 面的能力訓練。這種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聽覺能力、配合能力,還可以豐富兒歌的表現力。例如,我們把 幼兒分成兩組,以

            附圖{圖}

            附圖{圖}

            作為固定節奏型,先讓一組幼兒朗讀兩遍這個節奏型,然后讓另一組幼兒開始朗讀常瑞的《踩高蹺》(正 月里,好熱鬧,/村子里,踩高蹺。/叔叔扮個豬八戒,/腿兒長長個子高。/走一步,搖一搖,/搖來搖去 摔不倒。/爺爺樂,奶奶笑,/小娃娃們追著跑)。這時,朗讀固定節奏型的聲部始終伴隨,形成類似音樂中 的二聲部的效果。

            安排這種練習時,我們首先要分析兒歌內容,然后根據音樂教學進度和幼兒的實際水平設計合適的固定節 奏型并配上象聲調。需要注意的是,所設計的固定節奏型應該和兒歌本身的節奏有一定的對比,才能產生此起 彼伏、區別變化的效果。如山東民歌《花蛤蟆》(綠蛤蟆,花蛤蟆,/滿地蛤蟆叫。/伸著個腿,大粗腰,/ 瞪著個眼,賽燈泡,/喂哇,喂哇,真會叫。/猛一跳,丈把高,/嘴一張,像小瓤,/蹦著還會叫,/喂哇 ,蹦著還會叫)的固定節奏型可以設計成

            附圖{圖}。

            唐魯峰的《小樹葉)(小樹葉,會說話,/你聽:/“嘩啦啦,嘩啦啦,/風大啦!風大啦!”/小樹葉 ,會說話,/你聽:/“沙沙沙,沙沙沙,/風小啦!風小啦!”/小樹葉,會說話,/你聽:/“唰唰唰, 唰唰唰,/下雨啦!下雨啦!”/風停了,雨住了,/小樹葉,不響啦)的固定節奏型可以分別用:

            附圖{圖}。

            幼兒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后,我們還可以啟發幼兒自己設計固定節奏型,培養他們的創作能力。

            對于那些不包含象聲詞的兒歌,可以用手單純拍擊或用打擊樂器敲擊固定節奏型,節奏型可以多種多樣。 例如許浪的《大樓房》(蓋、蓋、蓋樓房,/我搬積木你幫忙。/一層紅,一層黃,/樣子好看又大方。/一 層白,一層綠,/樓房不斷往上長,/一下長到天頂上,/窗口掛個大月亮)的固定節奏型可以設計成

            附圖{圖}。

            練習時,先單純拍擊固定節奏型數次,在對固定節奏型熟悉之后,再配入兒歌朗讀,形成二聲部。

            教學中還可以為某些兒歌設計類似歌曲輪唱形式的二聲部。練習時,把幼兒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幼兒先朗 讀,另一組相隔兩拍后朗讀,這樣就會產生此起彼伏的二聲部效果。要注意的是,這類練習適宜選用帶有象聲 詞的兒歌,設計時要利用實詞與象聲詞的重疊,以避免發生詞意混亂,聽不清楚的現象。如楊兆民的《好朋友 們來聯歡》:

            !小青蛙,呱呱呱,

            !小青蛙,叫什么?

            !呱呱呱呱呱,邀請米老鼠,

            !呱呱呱呱呱,邀請唐老鴨。

            !好朋友們來聯歡,一起到我家。

        第7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1、把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作為第一目標;2、設計形式多樣、適合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3、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4、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興趣培養;情感教育;品德教育;音樂技能;語言與音樂

        中圖分類號:G623.71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我們還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而且對于我們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在這里,利用我積累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一、把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作為第一目標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盡管幼兒天性喜歡音樂,但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并給予發展。經過多年的音樂教育實踐,我深深感到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幼兒音樂教育成敗與否的關鍵問題。要想更好的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先要培養他們對于音樂興趣。如何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呢?

        1、遵循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如在給中班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又如在“打電話”這一活動中,可運用扮演角色的形式,來引發幼兒學習齊唱、分組唱的歌唱方法,讓部分幼兒當打電話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兒當接電話的娃娃,配上道具“手機”,幼兒很容易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會此種歌唱方法。

        2、更新授課方法,改變課堂教學模式。

        從“講堂”轉變為“學堂”。長期以來,在課堂上我們都以教會幼兒學習為目的,習慣地把幼兒當作教學的對象,卻忽略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嚴重的扼殺了幼兒的意識,甚至喪失了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進行角色轉換,到幼兒中去,扮演“主持人”并與孩子結成“合作伙伴”,努力將自己融入課堂中,和孩子一起活動,讓他們來當“小老師”,如:小指揮、小導演、小編舞、小理論家等等。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幼兒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心態之中。

        二、設計形式多樣、適合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無論是歌曲、舞蹈,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韻含著一定的教育內容,教師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每一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目的是為了抒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針對這一點,我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注意從情感入手,引導幼兒對音樂作品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表現力。

        例如:大班音樂歌曲《賣花姑娘》,是一首節奏緩慢、悲傷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幼兒體驗悲傷的情緒,在課前,我為幼兒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在故事講完后,我馬上播放《賣花姑娘》這首歌曲,讓幼兒始終沉浸在悲傷的氣氛中,充分感受悲傷的情感。然后,在學唱這首歌曲時,幼兒自然就能夠用低沉、緩慢的聲音把歌曲完整的表現出來。而且還能夠做到表情和聲音的統一,使幼兒對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2、品德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使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例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后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叼來蟲子為媽媽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有不順心意的是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時,著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那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這個問題在幼兒之間展開了討論,使幼兒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為。

        3、音樂技能的培養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要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教學,教給幼兒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培養訓練幼兒的音高感、節奏感、音樂感、力度感和曲式感等基本的音樂素質。

        三、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寓語言于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后,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讀者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愿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后飄到了哪里?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里,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四、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節成功的音樂課,除了好的教學設計和幼兒的良好配合以外,教師的主導因素至關重要。一節課能否上好,能否達到教育目標,收到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表現是分不開的。

        第8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關鍵詞:美術教學;創意美術活動;創新能力;創新情感;創新思維

        一、為創意美術教學活動營造創新環境

        幼兒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尤其是4歲~6歲的幼兒能夠在鼓勵的環境下積極發揮自身的創造性。創造的動力來自于濃厚的興趣,因此美術教師應當通過營造創新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及創造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桌椅排列的布局改變幼兒作畫方式。傳統美術教學中的作畫方式主要是幼兒坐在桌子前單獨繪畫。如果改變幼兒作畫方式,將幼兒使用的桌椅拼成長條狀,將繪畫紙也拼成長條狀,讓所有幼兒一字排開一起作畫,那么幼兒就會對繪畫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改變教室的色彩布置來激發幼兒內心對繪畫的渴望。總之,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培養幼兒的創作愿望、創新愿望。

        二、為幼兒設計更科學的創新型美術教學內容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時刻記得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的人,才能夠成為最好的教師。因此,教師必須學會換位思考。教師只有真正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幼兒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抓住幼兒關注問題的重點和關鍵點,才能設計出幼兒感興趣且符合其身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美術教學內容。在設計幼兒創意美術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重點考慮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與幼兒生活的貼近性,這樣既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又能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第二,教學內容應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這是創新型教學內容設計應該遵循的另一個原則。教學內容只有符合幼兒美術創意的實際能力,才不至于引起幼兒的反感。例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學習能力,適當降低創意美術的學習難度。如在“花瓣的創意畫法”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使用手指作畫,給學生做示范,用手指點出一個花瓣,然后找準位置,依次點出下一個花瓣,最后將五瓣花全部點出。幼兒看了教師的示范,就會興致勃勃地用自己的手指進行五瓣花手指創意作畫。第三,教師所選擇的作畫素材應該生動、新鮮。例如,教師可以選擇各種圖形素材,引導學生在圖形素材上添加一筆或粘貼一些其他圖形、圖案,使其變成大象、輪船、房子、機器人、怪獸、火箭等有趣的圖案。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激發幼兒創新的潛能。

        三、采取創新性的創意美術教學方法

        1.在音樂與繪畫的結合中培養幼兒的創新情感

        音樂是流動的時間藝術,繪畫是凝固的空間藝術,邊聽音樂邊作畫就是將音樂藝術與美術藝術進行有效結合。這種結合可以觸動學生的情感,可以有效提升美術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可以將音樂與繪畫結合起來,讓幼兒通過聽、想、說、畫等方式將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充分表達出來。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步,創設音樂情境,啟發幼兒聯想。以“小樹葉”創意畫為例,教師先在課堂上播放歌曲《小樹葉》,讓幼兒進行音樂欣賞,然后讓幼兒扮成小樹葉飄落的樣子“飄來飄去”,并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幼兒說“我飄到小朋友的肩膀上,變成小朋友上學路上的小伙伴”,有的幼兒說“我飄到‘鳥巢’去觀看跳水比賽”。第二步,在《小樹葉》背景音樂下,引導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多種形式創作“小樹葉”創意畫。教師可以啟發幼兒,在聽音樂和扮演“小樹葉”的過程中,無論自己聽到什么,想到什么,都可以將其表現在創意畫作品中。第三步,把幼兒們的創意作品聚集在一起,讓幼兒把它們串聯成連環畫。上述教學過程既有趣,又充滿創新性,能夠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和創新情感。

        第9篇:歌曲小樹葉范文

        春天萬物復蘇,果樹們抽出新的紙條,長出嫩綠的葉子,遠遠看去,猶如穿上了一件青綠色的衣裳在風中和路人打招呼。梨樹開放了,一簇簇又白又胖的”小娃娃“,蘋果樹也開放出一朵朵淡黃色的花蕊......

        夏天,烈日炎炎,果樹們枝繁葉茂。梨樹和蘋果樹最為聰明,在夏天的時候結果。剛長出的果子是青色的,果樹們用自己的葉子把果子遮住,不仔細看還真看不見。蛐蛐唱著歌曲:“小苗兒青青,長成小樹,小樹兒......”

        秋天果實累累,有蘋果、香蕉、橘子、山楂、甘蔗、梨等。金黃色的樹葉在林間飛舞,像一群群美麗的蝴蝶撲飛向大地。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精品 | 亚洲成年网站青青草原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