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解剖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我們建立了局部解剖學交互式學習網站,師生在網上可以互相交流,答疑解惑,通過這個平臺,將自行錄制的外科手術錄像按照局部解剖學大綱要求上傳到網上,學生可以在教室、計算機室、寢室上網觀看或下載,極大地強化學習效果,課前觀看,使學生帶著問題而來,當他們解剖到的結構與錄像一致的時候,引起共鳴,加深記憶,相對傳統局部解剖學教學的離開實驗室只能看書本被動學習而言,手術錄像式局部解剖學教學改革使學生的學習變為主動,學生會因為學會一個知識點,理解一個手術的解剖學細節而興奮,轉而帶給他們更大的學習熱情[3]。
(二)豐富了案例式教學的案例庫建設。案例式教學在我國醫學教育中如火如荼的熱烈開展,其形式涉及PBL、TBL等多種模式,但是開展案例式教學的瓶頸是尚沒有符合教學大綱規定的典型案例,開展案例式教學的教師大都各自為營,案例缺乏規范性和標準性,急需建立相關案例庫滿足PBL或TBL的教學方式發展。我們自制的手術學錄像,以局部解剖學教學大綱為切入點,密切聯系基礎知識,錄像后面配有病例問題,使學生學習的案例有了標準化和規范性,避免教師主觀因素導致的片面講授,對師的教學思路,提高年輕教師的教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三)降低尸體消耗,提高尸體使用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民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入[5],醫學院校通過正常渠道搜集的尸體標本越來越少,有的院校局部解剖學已經無法正常開課,被迫進行示教或用嬰兒解剖教學,目前各學校大力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賴以生存的尸體資源異常短缺,成為制約國內醫學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瓶頸。我們引入各局部重要的手術入路和手術解剖操作,相當于引入了臨床問題,圍繞手術入路進行實驗實際上就是圍繞問題這個中心展開實驗,能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以點代面,既突出了重點,又兼顧相關知識的延伸,傳統的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一般7-8名學生解剖1具尸體,經過本次教學改革后平均14-16人用1具尸體,這樣一來,每年尸體用量減少為教學改革前的1/2。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雖然使用尸體減少了,但是學生在實驗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愛護解剖結構的責任意識明顯增強,一些細小的神經、血管分支也主動進行保護,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尸體的使用率。
使用之后的尸體,再經過開放實驗室上學生的解剖處理,使解剖結構和層次等更加清晰,一部分尸體或器官等被制成陳列標本,豐富了我校解剖展覽館作品;一部分尸體或器官則適用于系統解剖學、口腔解剖生理學、麻醉解剖學等課程的實驗課使用;而涉及顱腔、椎管、骨盆等部位微細解剖結構的操作,則用于臨床醫師培訓使用,或供相關專業研究生解剖,這樣就極大提高了尸體利用率,這說明手術錄像教學方法的確為基礎和臨床提供動態或雙向服務,有利于課程開展的連續性和不斷發展。
二、手術錄像在局部解剖學的組織實施尚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1.1漢語為主、英語為輔、中英對照原則
雙語課件傳授的不僅有解剖學知識,兼有醫學專業英語知識,而專科生英語基礎本身較差,英語占比過高會對初學者造成學習負擔,喪失學習興趣。雙語課件制作應本著漢語為主、英語為輔、中英對照的原則,根據章節內容繁簡決定英語占比。
1.2科學性原則
解剖學雙語課件的制作要符合科學性,不能出現專業詞匯書寫錯誤,更不要出現解剖學知識的錯誤。
1.3簡約性原則
雙語課件展示的畫面應符合專科學生視覺心理,要突出重點,避免多余動作、過多英語文字,應減少每屏文字顯示數量,盡量用配音替代文字。
1.4適度信息量原則
多媒體課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尤其是雙語課件,要適當地留有時間、空間給學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陌生英文詞匯量過多,產生“電灌效應”。
1.5藝術性原則
解剖學屬于形態學課程,圖片較多,若能將圖片、動畫、視頻等資源與課件上的文字有機結合,做到內容與美的形式統一,合理搭配和展示教學內容的結構至關重要。
1.6可操作性原則
在課件的操作界面上盡量設置簡明的按鈕和圖標,盡量避免復雜的鍵盤操作,便于教師和學生根據自身需求控制課件的播放。
2課件制作材料的選取
2.1教材的選擇
外文原版教材只是雙語教學的一個必要條件,它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語,一定要注意雙語教學目標是雙重性的,其一是幫助醫學生更好地掌握先進的解剖學知識,不應一味追求英語授課而忽視了醫學教學的實際效果;其二是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外語的能力。基于課件使用者是專科層次的學生,且目前尚無專科版本的雙語解剖學教材,因此,解剖學雙語課件制作應該以教育部規劃中文教材為主教材,同時吸收英文原版教材的優點,結合本單位的教學實踐,盡可能編寫出適用于專科層次授課對象的解剖學雙語教材或中英文對照教材。以此為藍本制作課件,使解剖學教學內容得到保障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外語的運用能力。
2.2參考資料的引用
現有的本科版雙語教材可以作為制作雙語課件的參考資料,課件制作者要結合專科層次學生教學目標,節選適合專科層次技能培訓方面的內容,適當加以引用。
2.3網絡資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尤其是外文網站信息,也是制作雙語課件重要的資源之一。在網絡上可以免費獲得大量的學科資料和相關信息,尤其是專業外文網站上的視頻類素材是不可多得的課件制作資料。在尊重原創及版權的基礎上對視頻、音頻資料進行引用、編輯應用,可以極大地提高雙語課件的應用性,網絡資源已成為一種優越的教學輔助資源。
3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項
3.1統籌規劃不同章節英語占比情況
專科層次學生英語基礎較差,解剖學專業教師要統籌規劃整套課件制作中英語占比情況。在解剖學入門章節運動系統,由于是首次接觸醫學專業知識,解剖學名詞本身就比較多,加上英語專業詞匯更多,很容易給學生帶來較大的學習負擔,因此,本章節應該適當引入關鍵的英語詞匯即可,減少派生詞匯,降低入門難度。但對于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章節,解剖學結構相對簡單,詞匯量較少,可以適當增加英語占比;而脈管系統、神經系統又相對復雜,專業英語也要適當減少。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確保學生達到現行大綱對學生專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要求,統籌規劃整套課件中英語占比情況,對于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興趣的提高很有好處。
3.2歸納章節詞根擴展專業英語詞匯
介紹及擴展專業英語詞匯是雙語課件制作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化解學習難度與學生接受能力這對矛盾的有效方法。醫學專業英語詞匯通常具有特定的拼寫方式,以名詞和由名詞派生的形容詞為主,詞根長,發音困難,有些還需要有特定的應用情景,學生在進入醫學專業課學習后,不單要學習專業知識,還面臨大量的專業英語詞匯的學習,可能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雙語課件制作時可以先將本章節的重難點英語詞匯列出、歸納出該系統詞根,并介紹醫學專業英語詞匯的構詞特點,尤其是和護理專業有關的英文專業詞匯,如給學生介紹sacrum(骶骨),iliac(髂骨),引出sacroiliacjoint(骶髂關節);學習詞根hepat/o,引出hepatic、hepatitis、hepatolith等系列單詞,幫助學生擴展記憶,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學生在課件開始前熟記關鍵詞匯、前綴、后綴、詞干,盡量引導其掌握構詞法,在后續課件中再次遇到此類詞匯時可加深記憶。因此,雙語課件制作不僅僅介紹解剖學知識,更應該介紹突破解剖學專業詞匯的方法,達到“授之以漁”的效果。
3.3音頻插入有效提高課件實用性
傳統的中文解剖學課件制作引入大量圖片、動畫等多媒體素材,教學效果已非常肯定。但對于雙語課件若能克服現有人體解剖學動畫存在的“只能動,沒有英語配音”的缺陷,對每一幀動畫或每一幅圖片中都進行相應的英語配音,形音結合,方便使用,可以鍛煉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其中的英語配音可以由解剖學專業教師和學生錄音、記錄保存為音頻格式文件,利用音頻處理軟件將音頻添加到相關動畫、圖片中,點擊英語專業名詞,除了圖片中對應部位會閃動外,還同步出現專業名詞的英語配音,這將極大地增強雙語課件的實用性,學生課后不用查閱詞典,也可以自我學習,對英語交流很有好處。
關鍵詞:人本主義;系統解剖學;教學改革
一、系統解剖學中融入
人本主義教育觀是一種必然趨勢人本主義是以肉體和靈魂的統一體為對象的人本學,而人本主義教育觀是注重發展學生的態度、情感和獨立學習能力的一種教育哲學。醫患關系融洽是醫學模式發展的終極目標,但是現代醫學模式正處于不斷變化中,醫患關系出現的矛盾層出不窮,在這種矛盾日益激化的驅使下,現如今的醫學模式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而是逐漸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模式。過去護士的工作僅是單純的發藥、打針及單一的執行醫囑,現今圍繞疾病展開的護理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臨床實踐中逐漸地實施一種全新的護理模式,現代護理模式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以人為本,而現代護理模式的發展則必然要求護理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各門課程中提前融入人本主義教育觀。只有開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生才能較好地掌握系統解剖學這門基礎課程,完備地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將專業課程中的各項護理操作技術標準化掌握。
二、高職護理專業系統解剖學的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目標和方法不明確
高職院校在不斷擴招的大形勢下,面臨著質量與生存、招生與生源、環境與政策等的生存危機,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的生源主要有四類:一是通過普通高考的普通高中生,二是通過對口升學考試的三校生,三是通過“2+3”或“3+2”招收的五年一貫制學生,四是通過學校單獨招生考試招收的考生。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且大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他們在高中或者中職階段習慣于老師督促的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模式,而在進入大學后卻轉變成自主安排學習時間的模式,這兩種模式的轉變使得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很迷茫,他們感到無所適從,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較好的學習方法,不利于教學效果。
(二)教學內容具有鮮明的學科性
系統解剖學具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即信息量大、課時短、知識點碎、邏輯性不強、枯燥無味、難記憶。課程的特有性質決定了該課程不如專業課程直觀有趣,因此,在系統解剖學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總是會出現脫離的狀態,導致教師疲于教學,迷茫于教學,而學生缺少主體意識,學習興趣不高,這種狀態直接導致了教學效果差。
(三)校內實訓室不能滿足系統解
剖學的教學實踐高職院校教學效果的提高取決于教學硬件和教學軟件兩個方面,實驗標本類型和數量較少,只能滿足于課本知識內的操作,匱乏的標本對于學生課外知識拓展和知識內化作用都稍顯不足,且離實施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職業要求還相差甚遠。
(四)理論和實驗相脫節
傳統的教學順序是先講授理論課,再講授實驗課。理論課主要以講授為主,講授大量的知識點,學生只能聽,僅靠PPT和書上的圖作為參考幫助學習和記憶知識點,缺乏直面觀察和動手操作。實驗課主要以觀察標本為主,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自主觀察標本,學習自主性差的學生就會出現偷懶耍滑的現象,對標本的觀察興趣不高,不愿意觀察。這種理論和實驗的脫節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
(五)系統解剖學的實際教學效果評估不全面
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它只能檢測學生對于書面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對于實驗教學的效果則無法評估。而現代護理模式發展卻恰恰要求學生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準確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基本職業素養。
(六)教材缺乏針對性
目前適用于護理專業的教材大多具有通用性,缺乏針對性,適用于護理的同時,也適用于臨床、藥學、檢驗等專業,這就必然導致知識專業特色不突出,這種泛而不專的教材遠遠不能滿足以人為本的現代護理模式的發展。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實施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根據高職護理專業生源類型的不同,我們基于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分班,分為文化基礎強和弱兩類班級,針對這兩類班級分別設計課程體系。對于知識差的學生,先強化他們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再提升其業務水平;對于文化基礎相對厚實的學生,則著重其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加其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對于自學能力強的學生,著重引導和培養適合其自身的學習方法;對于自學能力差的學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注重自學習慣的養成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二)改革教學內容
現代護理模式發展要求護士具有夯實的理論知識和準確的操作能力,不要求護士掌握太高、太精、太深的醫學知識。因此,根據護理職業的需要,以實用、夠用為衡量標準,我們對系統解剖學知識要進行大膽的取舍。例如,靜脈留置針穿刺、靜脈/動脈采集血標本、插導尿管、插胃管等基本護理操作所用到的應用解剖學知識,我們對這些章節知識的講授比重加大,而對動手能力培養無關的一些知識點講授比重相對減少。
(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改變先進行理論課再進行實驗課的教學模式,采用“理實一體”新型教學模式,徹底改變理論和實驗相脫節的情況。“理實一體”即將理論課和實驗課結合到一起進行,將理論課搬到實驗室進行,雖然理論講授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但講授理論課的時候,教師若能夠配以PPT、掛圖、標本、視頻、日常生活案例等多種多媒體手段講授各知識點,給課堂注入活力,學生在聽老師講授的同時,可以隨時觀看PPT、掛圖或者手里的標本模型,學生的手、耳、眼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避免了機械性記憶,教學效果有了極大的提高。
(四)建立課外學堂
我院護理系已經建立了三維數字課程與教學輔助系統,該系統模擬真實的實驗室,其中系統解剖學實驗室陳列有很多電子標本,學生進入該系統如同進入一個真實的房間,左右兩邊都陳列有各種類型的標本,這些電子標本可以放大和縮小,還可以360旋轉觀察,且學生可以無時間、空間限制的學習,這種多媒體計算機的開發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
(五)改革教學評價體系
傳統的閉卷考試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因此,在“理實一體”的基礎上,我們考試分為兩部分進行,實驗操作占50%,理論考試占50%。增大了實驗操作的標本識別,將實驗操作由原來的40%提升到50%,理論考試由原來的60%降低到50%。該評價體系使學生明白實驗操作的重要性,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王曉靜 楊 洋 單位: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唐菁玲.人本主義教育觀在就業指導教學中的應用———以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2).
1.1針對性原則臨床醫學專業教育的基本任務是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崗位需要的大學專科水平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臨床醫學人才。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服務于基層的集醫療、預防、保健為一體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所以教學內容按照臨床醫學專業的崗位需求和培養目標來取舍。在人體解剖學的內容安排上圍繞培養學生掌握臨床常見病、多發病診斷處理的基本能力和臨床基本技能所需要的解剖學層次結構以及重要器官的毗鄰關系。如講解肝臟時候結合臨床肝臟叩診和觸診的臨床操作來學習肝臟的位置;心臟瓣膜講解時結合臨床心臟的聽診來學習等等,把解剖學知識與后續臨床操作點對點的結合起來。取舍后的解剖學教學內容對培養合格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1.2延展性原則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的最基礎的主干課程,是后續學習醫學相關課程的基礎,所以學好解剖學有利于后續課程的學習,以此,解剖學教學中必須考慮解剖學與后續課程之間的聯系,在教學中把這些聯系點找出來,使學生明白學這些結構的意義所在。如講解心臟內部結構時,只需要講解心腔的位置、心腔間的瓣膜就可以了,為的就是在生理學上講解心臟的泵功能時用到;再比如講胸膜時必須詳細講解胸膜腔的形成和意義,為生理學呼吸系統奠定基礎,而不是重點講壁胸膜的部分。做到學為了用的目標,學生一來不用學習那么多知識,二來又提高了興趣。
2人體解剖學教學內容的增減方法
2.1基層醫生座談、教師深入臨床一線雖然我們的解剖老師大都畢業于臨床醫學專業,但是畢竟脫離臨床太久,很多操作以及診療不是很熟悉。為了更好的把握臨床一線需求,我們一邊邀請臨床一線經驗豐富的老師到教研室來座談,了解他們工作中各個解剖部位常用哪些結構,然后總結整理;此外我們派老師在無課時深入臨床,親身參與臨床工作,總結常見病多發病所需的解剖學知識。這兩種方法非常有效。
2.2后續課程教師問卷調查為了真正體現課程內容的延展性,我們邀請了后續基礎課老師以及臨床課老師進行座談,如病理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等。經過座談我們將他們對解剖學的要求,分別按照章節滲透進教學教材中,做到課程的延展性。
3總結
1.1方法
主要從學習成績、知識拓展能力兩個方面進行比較研究。學習成績包括期末理論考試和期末實踐技能考試成績;知識拓展能力測試采用筆試方式,兩組使用相同的教材,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常規的人體解剖學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但實驗組增加了動物部分器官的解剖和化大為小的實踐技能測試,采用統計學方法對兩組成績進行處理分析。
1.1.1選擇性增加動物部分器官的解剖
①選擇豬的脊柱,解剖并觀察連結椎骨的韌帶、椎間盤的結構。觀察脊髓及其被膜。②摘取羊眼球解剖觀察其結構并與人眼相比較。③開胸觀察兔子的肺、胸膜的分部、胸膜腔、肋間血管神經及交感干等。④解剖豬心,觀察心房心室的結構及心臟的瓣膜、腱索、肌等。⑤剖腹觀察羊的肝、膽、胃、腸、腎、腹膜及腹膜形成的結構等,冠狀面切開豬腎并與人腎結構相比較。⑥解剖牛的膝關節,觀察半月板、前后交叉韌帶等。⑦選擇羊的新鮮股骨,鋸開觀察骨膜、骨密質、骨松質、骨髓腔、骨髓等結構。
1.1.2化大考為小考的實踐技能測試
將實驗組班級分成10個小組,每次實驗時,把實驗目的和內容發給每個學生,實驗結束時,抽取一組學生進行提問及復述實驗內容及過程,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答疑的情況打分(小考),因為每次實驗抽取哪個組不確定,所以全體學生都能聚精會神對待實驗的各個環節,以期掌握實驗的全部內容,從而實現檢測時達優。對照組實驗時,不進行平時的小考式測試,在期末與實驗組同時進行實驗技能考核(大考)。
1.2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輸入統計軟件SPSS13.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習成績比較
兩組成績呈正態分布,無論是理論成績還是實踐技能成績實驗組平均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80分以上高分段學生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4,P<0.05)。而對照組79分以下低分段學生多于實驗組。
2.2兩組知識拓展能力測試平均成績比較
兩組成績均呈正態分布,實驗組平均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類型題目的平均得分兩組比較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總分、各題型得分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
3討論
人體解剖生理學各章節之間并不是彼此分離,毫無關系的,而是密切相連、前后照應的,具體表現先講人體骨骼肌肉,后講內臟學,脈管、感管及神經,穿插生理學知識,即先講器官的位置形態和結構后講其功能,尤其是器官的微細結構與功能關系特別密切。再加上有些生理知識點是藥理學的基礎,需要進行針對性講解。例如,“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與“心肌細胞的電生理”之間關系密切,學生只有在完全明白細胞膜功能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心肌細胞的電生理;與此同時,只有理解了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才能進一步掌握心律失常形成的原因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等問題。
就目前而言,多數學校在安排課程的時候,都會先上人體解剖生理學,(有的專業解剖學與生理學是分開的),后上藥理學,所以,當藥理學內容涉及某些藥物時,比如抗心律失常的藥物,很多學生都已經忘記了心臟的傳導系統的解剖結構、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及其產生機制,因此,學生理解起來都比較吃力,所以教師在講解這一部分時需要回過頭來復習解剖生理學。具體來說,由于“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與“心肌細胞的電生理”是生理篇之中比較難理解的重點難點內容,所以學生難以理解也屬于正常,因此,兩個科目的教師應該在開始授課之前進行溝通交流,在備課或安排教學大綱時要彼此交換意見,互相聽課,以便增強學生對人體解剖生理學和藥理學之間密切聯系的認識。除此之外,人體解剖生理學和藥理學需要銜接的地方有很多,具體見表1。
2改變解剖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密切聯系臨床與藥理學
對人體解剖生理學課程,特別是解剖篇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反映出“內容多,難記憶,枯燥乏味”,這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講解的時候,教師不能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滿堂灌,應經常將臨床實踐和藥理學知識與解剖學相結合。比如講解胃的結構和生理時,適時結合胃動力藥嗎丁啉,如何促進胃的排空,治療胃脹。也可以結合奧美拉唑的藥理作用———抑制胃酸分泌,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來提高學生對胃的解剖生理的認識。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的將人體解剖生理學與藥理學聯系起來。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治療慢性肝炎的宣傳廣告,但是能夠真正治愈的人卻很少,而且轉歸效果不佳,原因是什么?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下,可以充分意識到只有先深入了解肝臟的解剖結構和功能,才能明白肝炎為什么可以向肝硬化或肝癌轉變,也才能了解為什么肝炎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腹水、內分泌紊亂等臨床癥狀,更能知曉為什么此種肝炎向肝癌轉化之后,增加了其治療難度的原因。
3體會
第一:論文能不能發表成功跟文章的質量有很大的關系,一般給作者的第一印象就是你的命題,命題新穎有可考究性是留給評委的印象分,作者一定要把握住。
第二:很多研博的小伙伴都是跨專業考上來的,在進行新專業學習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自己的原專業,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將原先專業知識和新專業知識相結合,尋找一個契合點,不同專業知識點的結合本身就是選題創新,而且跨學科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研究趨勢。
下面小編推薦兩本醫學核心期刊好發:
《北京醫學》
《北京醫學》為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主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系綜合性醫藥衛生類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以廣大中、西臨床醫師、藥師及科研人員為主要讀者對象。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推廣交流北京地區與各省市醫藥衛生科研成果和中、西醫藥防治疾病的實踐經驗,為提高醫學科學水平服務。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Neuroanatomy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解剖學會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陜西省西安市
語
種:雙語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0-7547
國內刊號:61-1061/R
郵發代號:52-214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5
期刊收錄: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如何提高高職護理專業系統解剖學教學水平的情況,提出了緊密結合護理專業特點、精選教材內容,重視體表標志教學,重視解剖與其它基礎醫學學科的聯系,病例式教學法的應用,重視畫圖,重視標本模型考試六個方面的意見,以供參考。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的科學。如何針對護理專業的特點,把解剖與護理融為一體,在深度和廣度上滿足護理專業的要求,成為解剖學教師不斷思索的問題。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職護理解剖學教學水平從六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1. 緊密結合護理專業特點,精選教材內容
目前醫學高職院校注重培養學生護理專業知識與技能,學生都希望今后能夠成為一名有用的醫護工作者,因此,教師要強調解剖學在醫學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與其他醫學課程的緊密聯系,還應強調與臨床實踐密切相關的知識點,與護理臨床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解剖學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體現系統解剖學的特點,全面了解人體的結構,掌握主要器官的形態特征、功能及其相互作用,還要增加與護理操作、治療、病情觀察、搶救知識、護理診斷和生活護理等需要的應用解剖學內容。例如,在運動系統中,要重點講解易骨折的四肢骨、常用注射的肌肉、易脫位的關節;在內臟系統中,重點掌握與常見疾病護理相關的內臟知識,如插胃管、導尿管等各種護理操作;脈管系統中,重點掌握與注射和急救有關的血管,如表淺靜脈注射、動脈注射等。對涉外護理專業,則要求老師們應把常用的解剖專業英語詞匯在上課時重點介紹給學生們。
2.重視體表標志教學
人體解剖學學習的是正常人體的結構,護理人員面對的是活的標本,掌握常用的體表標志及深部結構在體表的投影,對以后掌握規范的護理操作具有重要意義。學習時要求學生對照自身和相互對照,進行體表標志的觀察和觸摸,并給學生講解—些重要的標志在臨床上的應用,使學生十分直觀地理解和掌握書本中抽象的描述。如在講骨學和肌學時,可以觸摸一些重要的骨性和肌性標志,例如胸骨角、髂前上棘、髂嵴、坐骨結節等;如學習臀大肌時就結合臨床護理,講解與肌肉注射有關的體表標志;學習關節時,講解并表演關節的運動和脫位表現;講解呼吸系統時講解如何觸摸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頸段氣管;講解脈管系統時,讓學生找準并觸摸心尖搏動點的位置、全身主要動脈的體表搏動點及急救時壓迫止血點的位置;講解視器時請同學互看對方的雙眸,辨認角膜、虹膜、瞳孔、結膜和鞏膜等結構。
3.重視解剖與其它基礎醫學學科的聯系
系統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生理、病理和藥理等其它基礎醫學有緊密的聯系。教師不能僅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進行深入的鉆研,還要對其他學科加強了解,在備課和講授中提高融會貫通性。例如通過了解胚胎學,聯系胚胎發生,讓學生理解器官的不對稱分布。消化管在發生時逆時針方向旋轉使得胰、脾、胃與肝分別處于的消化管左右兩側;橫結腸和升、降結腸反折向上,位于十二指腸前方的冠狀面內;與此同時支配食管與胃的左右迷走神經成為前后的位置關系。心在發生時順時針方向旋轉,導致心的2/3位于人體正中矢狀面左側,1/3在右側。例如通過聯系藥理知識,講解藥物在體內的循行,有助于消化系統和血液系統的掌握。
4.病例式教學法的應用,將臨床病例與解剖知識結合起來在教學中
基礎課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臨床各科的理論教學及臨床實踐打基礎,解剖學除了是基礎醫學課,更滲透到了內、外、婦產、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等幾乎臨床的各個學科。在講解解剖學知識的同時,聯系臨床,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解肝門靜脈側支循環,解釋肝硬化出現嘔血、便血原因;講解眼的結構,解釋一些青光眼、白內障的眼部疾病;講解神經系統病例有核上癱與核下癱,脊髓半橫斷損傷、內囊出血、脊髓灰質炎、橈神經損傷等。
5.重視畫圖
畫圖在系統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多媒體無可比擬的,不但老師要自己畫圖,還要讓學生也動手畫圖.畫圖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有利于開發學生的觀察、想象和形象思維能力等。例如在講述最復雜的脊髓內部結構或者腦干內部結構過程中,畫圖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在講解眼球壁、女性生殖器等,可以隨講隨畫,吸引學生注意。
6.重視標本模型考試
標本模型考試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督促學生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高職學校培養的學生,要求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解剖知識方面,更要重視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認識解剖模型和標本是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可逐漸培養學生的空間形象思維能力。要認真地對待標本考試,并將分數計入期末總評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