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檢驗醫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進入二十一世紀,世界科學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高技術的滲透必將不斷引申生物醫學領域深刻的革命。醫學檢驗從形式上而言,由原始手工操作發展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操作。從內容上而言,以分子生物學技術、免疫標記技術的出現為代表,為醫學檢驗賦予了新內容和新的發展空間。循環醫學的提倡,又為檢驗醫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隨著實驗醫學、臨床醫學飛速發展以及二者不斷結合,使醫學檢驗這個以實驗技術為主的學科逐步走向前臺。以下從三方面闡述由醫學檢驗向檢驗醫學的轉變。
一、檢驗技術水平的轉變
1、儀器方面的轉變
目前大型醫院的儀器從單機自動化到成組儀器組合例如將血液分析儀、自動血涂片染色機、網織紅細胞計數儀及血凝儀構成一個血液學分析儀模塊式組合以至整個實驗室通過傳送帶連接各種儀器,構成全實驗室自動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簡稱TLA)。
2、檢驗方法實現標準化
過去測定一種化學成分有不同方法,即使用同一種方法,具體步驟也有微細差別,所得結果和參考值也不一致,給臨床醫師、病人以及檢驗人員帶來困擾。現在國內外不少學術組織都在研究和推行一個國家或地區以至全球的方法標準化。方法標準化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它不僅使全球方法和結果表達得到統一,有利于統一診斷標準,而且更便于試劑生產,質量控制和保證檢驗準確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在這個人性化的時代,除了準確快速地檢驗出各項生理指標外,病人在各個醫院甚至不同地區醫院的化驗結果能夠通用也是十分必要的。醫學檢驗的標準化就是為實現“一單通”提供保證。
二、科研力量和工作理念的發展促使轉變
1、隨著大量有關人類組織細胞結構、功能、代謝及分子間相互作用的信息被發現,醫學研究的目標均是通過一組數據全面反映人體特定組織器官的功能、代謝等。過去檢驗醫學多是對特定單一項目的定性、定量分析,難以反映疾病發生發展的全貌,如今眾多的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為我們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挑戰,科研力量的強大使得檢驗項目向整體化方向發展。
2、工作理念的轉變,檢驗管理更加科學化和人性化
醫學檢驗是聯系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紐帶,是多學科的組合體。現代的醫學檢驗是一個龐大的部門其業務范圍不斷擴大,能夠進行上千種試驗,每天發出成千上萬的報告。如何管理好這一龐大部門,保證其正常地科學地運行,特別是保證其發出報告的可靠性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在50-60年代,依靠幾臺顯微鏡、離心機就可以完成三大常規工作,有一臺目測比色計就可完成大多數生化測定項目,依靠醫師的知識和經驗就能管理或控制檢驗科的檢查質量。
三、檢驗醫學發展中的問題
從“醫學檢驗”轉變成“檢驗醫學”,不僅是文字順序的顛倒,但確蘊藏著深刻的內涵。檢驗學科發展的理念與定位也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檢驗科工作的重點已不再是方法學的研究,而是在及時、準確提供報告的同時,協同臨床進行診斷和治療。此外,是為提高醫療質量、加強醫院管理,或是循證醫學的發展,都要求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檢驗通過與臨床有效溝通,可促進f臨床標本的正確采集和檢驗結果的正確解釋及應用;同時又可從臨床獲得許多反饋信息,借此進一步綜合評判實驗方法學及其臨床價值,以便不斷完善操作規程并推進新項目的開展和普及。
四、結論
【關鍵詞】 檢驗醫學;醫學實驗室;認可
檢驗醫學[1] (Laboratory Medicine)是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與臨床在高層次上的結合,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相互滲透的新興學科,目前正朝著高理論、高科技、高水平方向發展。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檢驗醫學必須加速前進的步伐,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主任申子瑜說,最重要的是加強管理和發展技術,管理要實現標準化和規范化。
2003年2月,ISO了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成為醫學實驗室認可的專用準則, “醫學實驗室”在ISO 15189國際標準中的定義為:以為診斷、預防、治療人體疾病或評估人體健康提供信息為目的,對來自人體的材料進行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化學、血液免疫學、血液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病理學或其他檢驗的實驗室。
1 實驗室認可對檢驗醫學的推進作用
ISO15189對醫學實驗室的定義,從技術和管理要求兩大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技術方面,對人員、設備、設施等要素以及檢驗程序和結果報告等要點做出了規定;在管理上,描述了實驗室組織和管理、質量管理、服務意識要素等方面的要求。本院的各級醫學實驗室(臨床實驗室)也就是檢驗科都應按照ISO15189所要求的去執行。
1.1 技術方面
1.1.1 人員的變化 ISO15189對檢驗工作者有了更高的要求,檢驗工作不僅僅是接受標本發出報告這樣簡單的內容,還要對患者的診斷、治療起的重要作用,顯示出從醫學檢驗到檢驗醫學上對工作人員的要求的變化。這就要求檢驗科有高素質的人才。2003年10月,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的正式成立標志著檢驗醫師的誕生。檢驗醫師是檢驗與臨床的橋梁,既懂臨床又懂檢驗的醫師才是適應現代醫學發展要求的人才。檢驗醫師會更密切接近健康和亞健康狀況人群,通過對人體營養物質代謝現場檢驗途經,對人們保健、預防、康復做出保健營養方面的指導。
1.1.2 新的儀器及新的技術的應用 當前,臨床醫學對于檢驗數據的依賴越來越強,檢驗醫學的發展是臨床快速診斷的重要保障。全實驗室自動化(total laboratory automation, TLA),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節省了工作時間,縮短了結果報告的時間。實驗向快速、簡便的方向發展,尤其以床邊檢測大大方便了患者。分子生物學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生物芯片、飛行質譜)免疫標記技術,生物傳感器,流式細胞術等技術的應用也給檢驗醫學帶來了新的方向,為學科的發展提供機遇。
1.2 管理方面
1.2.1 科室正確的組織和管理是科室良性慣性運行的重要保證 科室的管理要求科主任必須在檢驗科建設中起帶頭作用,在日常工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上不斷的進步,創新,而且新醫改提出把工作重點從治病救人向預防疾病轉移,這樣檢驗醫學、體外診斷的重要性就越發凸顯,這樣就對實驗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貫徹ISO15189有助于檢驗科達到這些要求。
1.2.2 質量管理 質量是科室的生命。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醫學實驗室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強調醫學檢驗的分析前、中、后全過程的管理。適當的標本收集與運送以保證分析前質量控制;如何從臨床那里獲得患者資料、病情變化、治療方案,保證分析后的質量評估,并對臨床的診治工作提出建議是檢驗醫學的重要內容[2]。尤其是分析前的質控,數據顯示2006 年國外醫院實驗室出現錯誤結果,分析前產生的誤差占總誤差的46%~68.2%。ISO15189 中有很好的流程管理方法,可以做好與臨床醫師、護士的溝通,減少誤差,確保結果的準確。
1.2.3 服務意識 一生從事檢驗醫學研究的法國著名學者克洛德•貝爾納[3] (Claude Bernard)說過:醫學只有依靠實驗分析這條唯一的道路,才能認識現象的確定性。第四屆中國檢驗醫師大會上也提出“檢驗與臨床結合是檢驗醫學發展的必由之路”。檢驗科不再是微不足道的輔助科室,臨床檢驗的各項數據都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隨著分子生物診斷的應用,越來越多的檢測成為臨床診斷的“金標準”,2009年的H1NI甲流病毒出現后,用病毒分離鑒定及核酸診斷技術成為確診甲流金標法。檢驗醫學越來越來越凸顯起在臨床上的作用,向ISO15189所描述的“以為診斷、預防、治療人體疾病或評估人體健康提供信息為目的”更好的為患者服務,同時也為健康人群的體檢做出正確的評估。
循證檢驗醫學就是按照循證醫學“以當前最好的證據為基礎”的原則,用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學規范檢驗醫學的研究設計和文獻評價、用當前最好的檢測技術和質量控制體系對檢測結果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和評價,其任務是向臨床醫師提供反映患者真實情況的證據[4]。叢玉隆也提到:“組合不合理是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問題。所以要對實驗項目方法學研究、臨床意義探討,與臨床共同尋求、制訂最有效、最合理、最經濟的檢驗項目組合”。要發展循證檢驗醫學,檢驗工作者要更多的關注檢驗方法的評估,檢驗與臨床的溝通以及檢驗結果對健康的影響,更好的為患者和臨床服務。
2 醫學實驗室認可的必要性
在ISO/IEC 17011:2004《合格評定-對認可合格評定機構的認可機構的通用要求》中對認可給出了最新的定義:“正式表明合格評定機構具備實施特定合格評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證明”。2005年6月,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CNAL)消息,《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ISO15189)認可活動已被納入《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相互承認協議》(ILAC-MRA)中,這就是說我國的臨床實驗室如果采用ISO15189實施質量和能力的管理,并且能夠通過CNAL的認可,就表明的我國的醫學實驗室和國外的醫學實驗室在管理上處在同一水平,而且能被國際認可。
醫學實驗室認可是實驗室認可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檢驗醫學進步的標志。醫學實驗室認可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趨勢,醫學實驗室的質量、能力和安全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醫學實驗室是疾病診斷和防治的技術平臺,其對疾病防控的意義不可估量。醫學實驗室認可是全球化進程的結果,經認可的醫學實驗室可以進行結果互認,避免了對患者的重復檢測。
3 醫學實驗室認可的發展
3.1 首個國家認可機構 1947 年,第一個國家實驗室認可機構澳大利亞國家檢測機構協會 (NATA), 英國、美國、新西蘭、中國等相繼成立了國家實驗室認可機構;1999 年 12 月, ISO 和 IEC 共同發表了 ISO/ IEC17025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作為《實驗室認可準則》,包括醫學實驗室在內的各行業的實驗室開始了實驗室的認可工作;2003 年 2 月, ISO 又了 ISO15189 《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成為醫學實驗室認可的專用準則。
3.2 我國的概況 2006年3月31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在京成立,可以對醫學實驗室認可工作。CNAL 從 2004 年 7 月 1 日 起開始受理依據 ISO15189 的認可申請,總醫院( 301 醫院)臨床檢驗科經過 3 年多的積極準備, 2005年6月通過了由CNAL組織的專家現場評審,成為我國第一家依據ISO15189為準則申請認可的醫學實驗室。ISO15189已經轉化為我國的國家標準GB/T22576,將于2010年2月正式開始實施,ISO15189轉化為國家標準將是《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的專用要求》在中國推行的一次里程碑。
4 結論
我國的醫學實驗室眾多,彼此之間的技術能力和經濟能力差距大,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在我國現階段,實施強制認可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但是沒有能力和條件進行認可的實驗室,也要按照ISO15189的要求去執行,促進檢驗醫學的良好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苑鳳君.檢驗醫學與臨床醫學緊密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4,2(8b).
[2] 叢玉隆,朱士俊. 檢驗醫學面臨的挑戰與學科建設和管理.
第一:從管理方面來說,醫學實驗室的工作是一個標準化、規范化的過程。我國已有30多家醫學實驗室獲得認可ISO15189是國際標準化組織頒布的《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專用要求》,加強實驗室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是現代的必然結果。
第二:從檢驗技術上來講,檢驗醫學正在向自動化、信息化、分子化、標準化和床邊化發展。
自動化技術;LAC分為兩類:一類是模塊式自動化,將一定的自動化分析儀組合,完成組合項目,應用較多的形式。一類是TLA,將臨床實驗室中各種獨立的自動化儀器以特殊的物流傳送設備串聯起來,在信息流的主導控制下,構成流水線作業的組合。也稱為臨床實驗室自動化檢驗流水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縮短檢測周期,提高工作質量,減少差錯的發生,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人員素質。
信息技術:LIS是集計算機和現代化管理思想為一體的綜合技術。可用于患者標本的識別、檢驗申請、樣本分析、結果報告、質量控制、行政后勤,科研總結等數據管理。
生物傳感器:是可將生物信息,如蛋白質、細胞器、活細胞、組織、微生物等轉換為分析信號的器件,如床旁分析POCT,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分子生物學技術、聚合酶鏈反應、生物蕊片、飛行質譜又叫蛋白質指紋圖譜技術。廣泛地用于多種疾病的診斷,尤其是癌癥,肝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1%和89%,卵巢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82%和98%,乳腺癌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為93%和91%。免疫標記技術更多被人接受和應用,將成為21世紀免疫標記技術的熱點。
第三:不同廠家的儀器對同一檢驗做出的結果不一,不同醫院同一檢驗項目結果不一,就會給臨床帶來診斷困難。現在國際上比較強調量值溯源的問題,也是檢驗醫學的一個發展趨勢。
醫學檢驗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實驗診斷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比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學習醫學檢驗技術以后可以在醫院的檢驗科上班,畢業之后可以通過醫院競聘上崗。畢業后能夠從事臨床各科醫學檢驗、醫學檢驗教學與科研工作。
醫學檢驗是對取自人體的材料進行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物化學、遺傳學、血液學、生物物理學、細胞學等方面的檢驗,從而為預防、診斷、治療人體疾病和評估人體健康提供信息的一門科學。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進行婦科醫學檢驗的患者120例,年齡24~51歲,平均年齡38歲,患者所患的婦科疾病種類有所不同,其中因為陰道炎而接受治療的70例(58.3%),因為人工流產或者放置節育環而進行相關檢驗的30例(25%),因為婦科手術或者其他原因而進行醫學檢驗的20例(16.7%)。所有患者的陰道分泌物的檢驗均在我院相關的檢驗室進行。
1.2方法
利用隨機原理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各60例,為了便于記錄,把這兩組分別命名為1組和2組,并把每一個小組都再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把木質刮板以及棉簽作為取樣工具對患者陰道分泌物進行取樣,在1組中采用鹽水鏡檢法進行檢測,在2組中運用革蘭氏染色法對其進行檢測。在利用鹽水鏡檢法時,相關的檢測人員必須注重氫氧化鈉的加入,從而保證檢測率的準確性。革蘭氏染色法就是在對相關分泌物進行鏡檢前對其進行染色,進而觀察相關的細菌的檢出情況。
1.3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有數據的獲取以及分析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另外為了方便相關研究的進行,把本次研究的結果以四張圖標的形式所呈現。
2結果
通過相關驗證性措施的采取,可以發現利用棉簽作為取樣工具的感染檢出率高于以木質刮板作為取樣工具的組別。其中利用棉簽作為取樣工具的綜合檢出率為84%,以木質刮板為取樣工具的綜合檢出率為75%。利用革蘭氏染色法比利用鹽水鏡檢法的檢出率要高,其中利用革蘭氏染色法的綜合檢出率為93%,利用鹽水鏡檢法的綜合檢出率為81%。
3討論
由于實驗課堂時間及課時畢竟是有限的,考慮到每個學生的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又各不相同,如果不熟練各儀器操作,在有限的實驗課中要很好的完成實驗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對實驗室開放可以很好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利于培養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實驗室可以每周一次給學生開放半天,并安排專業老師負責指導,確保開放實驗室安全有序地進行,充分發揮實驗室資源的作用。我們的教學一般都是先上理論課,然后再上實驗課,對實驗教學非常有幫助。實驗室開放的初級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重點培養學生對儀器的認識能力和熟練操作能力,學生可以利用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對不熟悉的實驗器材有一個重新的認識,對不熟練的儀器可以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練習。比如什么時候用量筒什么時候用移液管概念比較模糊;比如有的學生對酸堿滴定管操作不熟練經常導致漏液現象。都可以利用實驗室開放的時間去加以認識和練習,學生練習的時間多了,到了真正做實驗的時候自然得心應手。實驗室開放的后期階段,在老師的指導下,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可以從一般驗證性的實驗過渡到設計性的實驗,老師提出一些題目和任務要求,或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的特點和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實驗項目,然后學生自擬實驗方案,查閱相關文獻和參考資料,提出設計思路和實驗步驟進行實驗,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將得以提高。
2結合醫學檢驗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實驗項目,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對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而言,學好分析化學,將來生物化學檢驗、免疫學檢驗及臨床檢驗等學科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有些醫學檢驗學科的實驗教學需要很強的分析化學實驗操作技能,但還是有不少學生對分析化學及實驗不夠重視,他們并不了解學好分析化學及實驗等基礎學科可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醫學專業理論知識的。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同學們端正這種錯誤的認識。為了讓學生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我們不斷與其他學科教師開座談會進行探討交流,結合醫學檢驗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開設實驗項目,如:將酸堿滴定法測定混合堿的含量改為測定血漿中的HCO3-的含量;配位滴定法測定水的總硬度改為葡萄糖酸鈣;生理鹽水中氯化鈉的含量的測定等。這些實驗的內容都與本專業很貼近,有助于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學好分析化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不斷提高。
3改革考核方法,增加實驗操作技能考試
在目前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我們醫學檢驗專業的學生不光要學好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掌握實驗操作能力,走向社會才有可能立足和發展。所以把實驗操作技能列入考核范圍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能很好地避免學生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實驗操作技能的鍛煉。所以今后分析化學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考核,理論知識占50%,平時成績占20%,實驗操作技能占30%。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考核機制,有助于提高學生上實驗課的積極性。
4結束語
血液樣本檢驗質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患者的采集部位、采集時間、抗凝劑配比、檢驗時間等均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2結論
根據檢驗時間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檢驗前質量控制、檢驗中質量控制、檢驗后質量控制,因此為了要讓檢驗結果更加的準確、可靠,需要做好各個階段的質量控制工作[2]。第一,檢驗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素質和能力,經過嚴格的篩選和考核后方可上崗;第二,對檢驗報告單進行管理,控制血液分析設備的質量,提升血液采集樣本的質量,對患者的檢驗單進行制作的時候[3],需要詳細標注患者的病史、科室、性別、姓名、年齡等疾病資料,可以有效的對兒童和成人的白細胞檢驗結果進行參考區分。根據本文上述的探討,我們知道血液細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于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會產生非常大的幫助,如果無法確保其準確性就會導致治療受到影響,引起糾紛,醫院的領導以及檢驗工作人員應該對該種嚴重結果有深刻的認識。血液檢驗細胞的質量控制是獲得高質量結果的基礎。首先應該要做好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工作,讓專業的檢驗人員來進行檢驗,必須是有過崗前訓練,通過考核的專業人員。并且對檢驗單、樣本、儀器等等相關設施進行檢查調控,讓其符合檢驗要求。其次進行分析中的質量控制工作,檢驗前,對試劑進行合理選擇,確定抗凝劑比例,對分析儀器的使用以及檢驗的溫度進行檢查。血液內的血細胞計數是比較難的,所以對血細胞進行稀釋是檢驗時候的一個步驟,需要控制好稀釋的比例,抗凝劑的選擇對于檢驗結果也會有影響,要根據檢驗儀器使用配套的試劑。最后要對分析后進行質量控制。完成檢驗后不代表檢驗工作就徹底完成了,需要根據接收檢驗患者的疾病病理還有細胞直方圖來進行進一步的判斷,看是否需要接受顯微鏡檢驗,對患者的檢驗數據進行分析。
3結束語
1、實驗教學經費和條件有限,儀器設備大大落后于臨床
近幾年隨著高等醫學院校擴招使學生人數大幅度增加,由于實驗教學經費有限,致使師資力量、實驗場地、實驗儀器和試劑等教學資源不足。檢測儀器的更新換代速度一日千里,醫院檢驗科的生化儀更新周期大約在5~8年,且生化儀器價格昂貴,幾十萬元至數百萬元。學校為非盈利性單位,無法與醫院檢驗科相比。在教學設備的投入上受一定的限制,目前臨床生物化學檢驗實驗課使用的儀器僅僅只有離心機、分光光度計等簡單落后的儀器,學生大部分生化實驗時間都是在重復使用分光光度計。所以,由于學校的教學設備較落后,使學生對現代化實驗室的技術和裝備發展缺乏感性認識,對儀器設備的性能、使用、保養、維護等缺乏應有的基礎。
2、實驗成績內容單一,占總成績比重低
過去的實驗成績只有實驗報告成績平均分這一部分。出現了“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學生動手實驗的積極性不高,且學生在實驗課上都是“照葫蘆畫瓢”,只知道根據老師課堂講解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的操作,得出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學生做完整個實驗,通常沒有理解實驗的目的、原理。完全沒有達到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效果。從而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無法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醫學檢驗本科專業臨床教學改進措施
1、適時調整實驗內容,跟上臨床發展步伐
在舊版實驗指導的基礎上,臨床生物化學教研室全體老師共同編寫了《臨床生物化學實驗與SPSS13.0統計學軟件應用指導》第3版。根據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的發展變化,不斷地增減實驗內容。例如:在以血糖測定為基礎的一系列實驗中,淘汰了已經過時的鄰甲苯胺法,保留了目前常用GOD-POD法,新增了目前血糖測定的參考方法———己糖激酶法,并在干擾實驗、回收實驗和方法比較實驗中予以應用。通過對血糖測定方法的調整,一方面,使學生學到更多的關于血糖測定方法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操作掌握各種方法的原理、優缺點。另一方面,使得教學內容跟上臨床檢驗發展的步伐,讓學生了解到當前該檢測項目發展的動態和趨勢。
2、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醫學檢驗本科生與專科生的區別在于不僅會操作,更要會分析。針對本科學生,教師運用CPBL教學法,先提出學習目標、內容及要求,并給出相關病案來引導學生思考、自定方案、解決問題。,在血糖測定實驗內容講解前,教師提出了本次課的目的、要求,給出一兩個典型的糖尿病病例,要求學生先對病例進行分析、判斷,然后列出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項目,解釋理由及意義。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了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具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培養高質量人才的保證。臨床生化檢驗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與臨床聯系緊密。因此,作為一名醫學檢驗專業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基礎理論和臨床經驗,除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豐富教學經驗外,還要經常深入臨床,了解關注學科發展動態,一方面建議老師經常到附屬醫院檢驗科、臨床其它科室進行進修交流,加強檢驗與臨床的聯系,避免脫離臨床、授課乏味的現象。另一方面,要更新現代教育思想與觀念,學習現代教學方法與手段,搞活課堂;并不斷提高自身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學,帶動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研究,激發學生科研興趣。
4、充分利用資源,增加臨床見習機會
在教學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為學生創造條件,增加學生見識和操作全自動生化儀器的機會。一方面,拿來附屬醫院檢驗科淘汰但仍然能夠使用的全自動生化儀,向學生介紹儀器的工作原理,重要零部件的作用,并指導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儀器參數設定。另一方面,增加學生到附屬醫院檢驗科見習的機會,彌補實驗室條件和儀器的不足造成的知識欠缺。這樣既達到了所需的實驗教學效果,又減少購置大型全自動分析儀器設備造成的資源浪費。
5、注重學生基礎技能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實驗操作技能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立足工作崗位的最基本能力。對此,我們在第一堂生物化學檢驗實驗課上詳細講解生物化學檢驗實驗課中常用器材的基本操作、正確洗滌和保養等方法。除此之外,在平時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操作技能訓練。教師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放手不放眼,對學生進行耐心指導,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對于實驗失敗者,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在排除儀器、試劑原因后,重點在自身操作上找出失敗的原因。讓學生明白醫學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絲毫的操作誤差會使結果失之千里。
6、優化實驗課考核內容,完善考核標準
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發展的決定性推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熱情和精神是大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為了能更早地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在課程開始初期,教師要加以引導,提供一些參考課題或科研方向。根據實驗室現有的實驗器材和試劑,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設計一個科研性課題實驗,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題設立、查閱文獻。期末的實驗考核,每個實驗小組的同學進行開題報告,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與學生探討實驗的可行性,并對他們的開題報告進行打分并計入實驗考核成績中。對于切實可行的實驗,我們鼓勵學生利用實驗室開放時間,開展實驗,并對實驗結果和經驗進行分析和探討,最后撰寫論文。實驗考核采用了實驗報告成績加設計性實驗成績的方式。且實驗課成績占本課程總成績的比重大大增加到60%。設計性實驗考核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科研意識和水平。目前部分學生已在畢業前公開發表了論文。
三、結語
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已成高中、中職醫學院校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一環。如何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良好關系,探索教師,教學場所,教學設備,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等方面合作的改革,以此提高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
中職教育;醫學檢驗;校企合作
醫學檢驗教育的目的是為醫院檢驗科培養實用型人才。中職學校的醫學檢驗專業教育中,應與醫院檢驗科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育任務,為醫院輸送具有現代先進理念,掌握現代檢驗技術的有用人才。如何將醫院檢驗科的現代知識、技術,人力資源與中職學校的檢驗專業教育有機結合二合為一。作者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考慮探索實踐。
一、教學與臨床教師二合為一
中職學校的檢驗專業課教師和醫院檢驗科檢驗技術人員相互協調,共同完成教學工作。學校臨床專業課教師每年利用無課時間或是假期,到醫院參加檢驗科的檢驗工作。不斷補充臨床檢驗的新知識,新技術操作。醫院配合學校,派理論水平高,表達能力強,臨床檢驗技術操作過硬的檢驗技術人員到學校兼任臨床檢驗課教學工作。兩者交替進行,充分利用人力資源,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教學反饋。學校醫學檢驗專業教育必須適合醫院檢驗工作崗位的需要,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中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醫院檢驗科技術人員在任教過程中,及時發現,并反饋于學校檢驗專業所屬的教研室,督促其糾正,更新,不斷幫助學校更新臨床檢驗知識與技術,培養適合醫院檢驗科需要的技術人員。
二、教學場所二合為一
一般中職學校醫學檢驗專業學習過程,幾乎是在學校的實驗室里,按課本要求完成教學內容。學校的教學設備因資金問題,更新機會少,與醫院先進設備相比,較陳舊、滯后,加之教學內容的落后,學生學到的知識與技能有限,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于勝任醫院不斷更新的技術要求。為此,學校有必要與醫院檢驗科協調,在臨床專業課學習時,學生可到醫院完成臨床課見習。醫院現有的設備可以直接提供給學生見習,利用醫院資源,為學校醫學檢驗專業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在假期,學生可自愿到醫院參加社會實踐,了解醫院檢驗科工作流程,熟悉各儀器檢驗過程,增加學生學習檢驗知識的興趣。學校的教學設備,目前醫院仍使用的,可以開放檢驗實驗室,有興趣的學生利用校內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獨立操作,反復練習,不斷提高動手能力。
三、聯手管教管導,培養服務意識
中職學校醫學檢驗專業學習的目的,不但要學習文化,科學技術,掌握檢驗技能,更重要的是成為“四有”人才。醫院科室工作過程中需制定目標。例如,認真學習與努力實踐態度,為病人服務與快樂工作的態度,同事之間團結協作的態度,有高度職業操行與樂于奉獻的負責態度。這些目標的實現,只是在學校教學中理論表達或是說教式學習,讓學生難于理解與體會,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如借助于學生在臨床見習與實習中,通過檢驗科技術人員言傳身教,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看到技術人員工作中,一絲不茍,對技術操作嚴格要求,肯于鉆研,對病人和藹如親人般,對檢驗結果耐心解釋。醫院利用“室內質控”“室間質評”的活動,強化學生學習質控意識,告警學生,在醫院檢驗工作過程中,每一環節都要有高度責任心,絲毫不能出差錯,杜絕醫患事故的發生。醫學檢驗專業學生通過參加醫院臨床見習,實習等活動,不但要學習檢驗科的技術操作,更重要的是養成責任心,有高度敬業精神,熱愛檢驗工作,正確對待病人,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服務以人的意識。
四、學校與醫院檢驗科共同學習研討教學大綱
學校醫學檢驗專業學習的課程、學習內容和操作流程,必須合理化,人才實用化,并且要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相適應。目前學校醫學檢驗專業的教學大綱部分不能適應醫院的要求,教學大綱與職業資格考試大綱差異較大,致使中職生職考通過率低于大專,本科生。因此,學校的檢驗專業教研室應積極與醫院檢驗科的技術人員共同學習衛生部公布的新教學計劃與大綱,結合醫院工作需要,職考需求,及時增減學習課程、學習時間,必修課與選修課,教學重點內容,據醫院與職考的需要而適當調整。例如,應增加常用儀器學、診斷學、內科學、藥理學、醫學遺傳學作為必修課等,針對區域性,如廣西,地中海貧血發生率較高,故遺傳學作為必修課,尤為重要。
五、醫院與學校共編教學教材
醫學檢驗的臨床課程,實踐性強,技術性高。不管是形態學還是生物化學的檢查,其檢查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直接影響到臨床疾病診斷,還作為診斷血液病,寄生蟲病的“金標準”。檢驗科的儀器、試劑不斷更新,新舊儀器的原理,操作區別較大,醫院的檢驗科技術人員不斷接受新的理論,新的技術。故檢驗科的理論知識,先進檢驗技術操作遠遠走在學校的前面。學校的醫學檢驗教師必須面對這個事實,主動求變,求新,積極參加醫院臨床檢驗實踐工作,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及時運用到教學中,唯有這樣才能使學校臨床檢驗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為醫院培養輸送與時俱進的實用型人才。故在編寫教材內容時,學校與醫院檢驗科的技術人員,共同討論,編寫檢驗臨床專業課教材的內容。刪除陳舊、滯后的內容,增添醫院新的理論,新的技術,滿足學生的學習量,達到醫院檢驗科工作的需求。通過不斷探索,使醫院與學校在校企合作中,協調一致,相互促進,共同培育出符合醫院要求,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實用型檢驗人才。
參考文獻:
[1]廖奔兵,葉薇,陳桂蘭等.面向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的醫學檢驗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