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懲罰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恰當地運用懲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迷信懲罰會給教學活動帶來諸多不良后果。文章分析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傾向于使用懲罰的原因,討論了濫用懲罰的消極作用,提出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懲罰教育”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育理論工作者普遍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運用獎勵來促進學生學習。因為學生的學習行為總是在一定的認知和情感作用下進行的,積極的認識、愉快的心境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尤其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建構教學觀進一步強化了教師的“獎勵”教學思想,中小學教學大多提倡“愉快教學”、“成功體驗”、“賞識孩子”,很多人認為,功課好的學生、守紀律的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是,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傾向于使用懲罰來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學生課堂紀律不好,教師要責罵;學生回答不上課堂提問,教師要當眾批評;學生家庭作業沒做好或忘了做,教師要罰站、打手心;學生考試成績下降了,要張榜公布;學生曠課,教師要罰款。這里的責罵、批評、打手心、罰站、罰款等,都是教學中的懲罰現象。翻開各校的校規、班規,我們也不難發現大量具有懲罰性的條款,比如,遲到一次,罰掃教室一周;曠課一次,罰款10元等等。有研究者把教師常用的懲罰手段分成了兩類:一類叫代償性懲罰,即以增加額外的課業或其他工作為懲罰措施,如罰寫字、罰背書等。另一類叫剝奪性懲罰,即減少或剝奪學生的學習機會,如罰站、罰出教室等。這說明,懲罰在教學中是非常普遍的。為什么教師總是傾向于使用懲罰呢?迷信懲罰會帶來哪些不良后果?教師應該怎樣合理地運用它?對此,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一、教師為什么傾向使用“懲罰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傾向于使用懲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教師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教育本身的原因,還有家長的因素。
1、使用懲罰可以直接發泄教師的消極情緒。從一般意義上講,教師對學生均有一種期望心理,“恨鐵不成鋼”。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筍學生的學習行為沒有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或走向目標的反面時,很容易引起教師的不滿。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當教師感到心情不愉快時,就會想辦法來宣泄這種消極的情緒。顯然,使用懲罰是最直接的辦法。
2、使用懲罰簡單省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本來就有一種作出省力反應的傾向,而直接使用懲罰,一般都不需要經過周密的考慮,付出的身心能量較少。這是教師無意中傾向于使用懲罰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
3、教師的應激行為。在教學中,學生缺乏紀律性、成績不佳時,教師施以一定的懲罰,如斥責學生、令學生離開課堂等等,是教師常常采用的一種應付行為。這種應付行為表明了教師正處于對困難問題的應激狀態。
4、對學生觀的錯誤理解。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人,在學習中具有能動性和創造性,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但部分教師卻錯誤地把學生看成被動的“機器”,總喜歡安靜、聽話、服從領導的學生,而對活潑好動的學生持一種否定的態度,有的甚至把他們看成“破壞分子”而嚴加管束。持這種學生觀的教師是很容易相信教鞭的力量的。
5、傳統教學的影響。在我國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懲罰是一種很重要的手段。我國最早的教育專著《學記》認為,懲罰對學生具有威懾作用,“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另外,我國古代的個別教學中還有“頭懸梁,錐刺股”、“樸作教刑”的故事,民間也流傳著“鞭子本姓竹,不怕書不讀”、“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成才”、“放下棍子,寵壞孩子”等俗語。這些故事和俗語都強調了懲罰在教學中的作用。于是,作為一種傳統,懲罰被人們一代一代不加思索地承襲了下來。今天的教師深受傳統教學的影響,而且,部分教師從小在課堂上所受的就是這種懲罰性教學。從自己和他人的成長經歷出發,習慣性地,他們相信懲罰可以起到懲一警百的作用,懲罰學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情了。在教學實踐中,懲罰的方式在發生變化。教師也許不打罵學生,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逃離了懲罰,比如,學校分班了,成績好的學生集中到一起,稱為“尖子班”。而剩下的學生也集中到一起,雖然沒人說這是“傻子班”,但學生內心都清楚這是咋回事。
6、家長的支持。在孩子的學習上,有很多家長歷來都對懲罰持有肯定的態度,非常支持教師的懲罰行為。在調查中,據一位家長反映,他正讀小學二年級的孫女的數學教師很受家長歡迎,原因是他一開校就在課堂上正告學生“誰敢不做家庭作業,老子就打誰的手心”。聽到這話,學生非常害怕,而家長心理則十分了然。因為,在家長看來,孩子一送到學校,管教權就完全交給了教師,教師可以隨使打罵學生。有的家長甚至認為,懲罰學生是教師具有責任心的表現。這種偏見就為教師濫用懲罰開了方便之門。
二、迷信“懲罰教育”的不良后果
從古今中外的教學經驗來看,懲罰和獎勵一樣,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因為,學生的學習動力除了來自于正面的激勵以外,有時還就是來自于對威脅性事件的緊張反應和對不利后果的擔憂。可見,在教學中通過懲罰來保持適度的學習壓力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迷信懲罰卻決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它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多不良的后果。
1、損害學生的身體。大量的實踐證明,許多教師在使用懲罰手段時,根本就沒有考慮學生身體的承受能力,從而給學生的身體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比如,讓學生在烈日下暴曬而中暑;讓學生在寒風中受凍而感冒等等。其實,懲罰對學生身體健康的危害,人們已有所認識。現在,很多國家都明令禁止懲罰學生的身體,將體罰宣布為非法行為。1986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禁止體罰學生。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對于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教師要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美國一些州盡管容許教師體罰學生,但對懲罰有相當嚴格的法定程序:學生犯規—教師找一個見證人—命學生擺好姿勢—教師持木版—心平氣和—打—填寫書面報告—見證人簽字—送交校長室存檔。這種規定,目的在于限制教師體罰的范圍和程度,防止學生的身體受到傷害。
2、損害學生的學習心理。懲罰對學生身體的損害,大家有目共睹,而懲罰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危害,則容易被人忽視。這主要是因為人的學習動機、學習情緒等心理因素具有內隱性,即使有的學生受到了傷害,也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其實,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發現,過度的懲罰對人心理的影響是長期的、嚴重的。阿德勒在《挑戰自卑》中分析說,孩子在童年時所受到的挫折,很可能在他成年后還深深影響著他的行為。
第一,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在學校情境中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附屬內驅力。這三種內驅力都與學生在學習中所獲得的成功體驗、自尊心的提高及獎勵緊密相連。而懲罰帶給學生的往往是失敗、痛苦的體驗,它所激發起的常常是學生的外部動機,即盡快完成教師交給的而自己并不喜歡的額外任務以結束懲罰。這種外部動機會削弱學生在學習上已經形成的內在動機,久而久之,學生很容易形成敷衍了事的學習態度,繼而影響學習效果。另外,懲罰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自尊是學生內心的自我肯定,是自身內在力量的顯示,是推動學生積極上進的一種動力。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尊心往往會越來越強。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忽視了這一點,認為有的學生缺乏自尊。一些教師甚至認為,“對于自尊心強的學生就給他留面子,缺乏自尊心的學生就可以不給他留情面”。其實,在學習上“缺乏自尊心”的學生往往是由教師的不當懲罰造成的。
第二,影響嘗生的學習情緒。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懲罰具有喚起恐懼的作用。當懲罰過于嚴厲而使學生感到難以接受時,會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擔優和焦慮,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不滿和對學校的厭惡情緒。事實證明,過強的懲罰會使學生處于緊張、沖突、提防、優慮的狀態,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容易產生學習障礙,如學習興趣單一、情緒低落、反應遲鈍、注意不集中。經常受到懲罰的學生,由于常常處在壓抑和恐懼的不良心境中,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做事謹小慎微,擔心事情做錯,時間一長.他們就會厭學、懼考,嚴重的學生還會出現學校恐怖癥。這些不良的學習情緒會引起學生不良的學習行為,如毀壞學習用具、毀壞學校財產,還有一些學生則采取逃避教師和學校的方式如逃學、離家出走等等。
第三,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生感到自己的行動自由受到威脅時,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并出現與學習要求相反的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的懲罰常常是以強迫的方式提出來的,學生盡管接受了,但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這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對學習、教師的反感。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經常嚴厲的懲罰會提高學生對懲罰的感覺閡限。一些學生由于長期受到嚴厲的懲罰,逐漸會失去對懲罰應有的敏感性,心靈麻木,對各種懲罰都無動于衷。這種學生慢慢地就會成為教師真正難以管教的問題學生。
三、應該恰當地運用“懲罰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怎樣才能恰當地運用“懲罰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正視懲罰的教學意義。何為懲罰?本文所主張的懲罰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對學生的體罰,也不是教師對學生生理缺陷或人格上的歧視,而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對在學習上犯有過錯行為的學生施行的一種處罰,是消除某種過失行為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制止某種已經發生的不良學習行為或對可能要發生的不正確行為構成威脅,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健康成長。這種懲罰是一種符合教育法、教師法規定的正當的教學行為,具有豐富的教學意義。一方面,它可以使師生雙方明確在教學過程中應承擔的責任,使學生的學習行為能得到控制,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它體現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任務除了“教書”,還要“育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往往能體現他們對學習、對人生的態度。教師對學生錯誤行為的批評,常常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格品位的確立。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學中的懲罰體現了“教書育人”的本性,體現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2、運用“懲罰教育”時不應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身心健康的人常常具有積極的自我認識傾向。在學習中,身心健康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也是健康的,他們會認為“我是能學好的”、“我是值得別人尊重的”等等。這種自尊、自信會促使學生的行為方式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因此,教師在運用懲罰時,一定要注意學生身心的接受能力。違背教學原則、不注意學生身心健康的懲罰,是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的,它只能顯示教師的無能,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同時,它還會造成學生厭師、厭學的心態。
3、運用“懲罰教育”時要堅持說理的原則。在教學中,一些教師認為。直接施用懲罰簡單、省事、見效快,而說理則費時、費力、見效慢。這是不正確的。其實,直接施用懲罰,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制止學生的錯誤行為,但難以讓學生心服口服,長時間地發揮作用。在很多情況下,做了錯事而被懲罰的學生都沒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教師通過說理,這種情況會得到大大的改變。在說理時,教師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耐心、真誠、信任、期望,這對受罰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很有效的感染力,有助于學生認識的提高和行為的改變。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單獨講清道理比單獨使用懲罰有效,但都不如兩者結合使用的效果好;當懲罰和說理相結合時,較輕的懲罰就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可見,知道受罰的原因,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所以,教師在進行懲罰時,應注意讓學生明確他為什么受罰。
4、運用“懲罰教育”時要注意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為了避免濫用懲罰,教師可以把對學生的積極引導結合起來,即教師在運用懲罰時巧妙地結合一些獎勵措施,從而減少懲罰給學生帶來的壓力。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會發現一些學生有注意不集中的表現,對此,教師可以直接批評違反紀律的學生,也可以表揚專心聽課的學生。表揚專心聽課的學生,這對不專心聽課的學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批評。教師獎勵了正確的行為,就會促使學生減少錯誤的行為。
(一)以扎實的專業理論研究為基礎
發達國家在推動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非常重視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工作,并做了大量的研究,為推動其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被譽為“世界成人教育之鄉”的英國積累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彼得•賈維斯在其著作《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社會學》(1953)一書中對“成人教育工作專業化”進行專門論述,認為“對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從事成人教育的成人教育工作者的訓練可能有助于增加大量的成為職業基礎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則是任何一項職業獲得專業地位的先決條件”,他還論證了在專業化過程中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重要性。威倫斯基提出一套對成人教育管理者進行培訓的模式,比如創辦一所訓練學校。C.J.泰特謬斯在其主編的《培格曼國際終身教育百科全書》(1989)一書中,詳細系統地介紹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其中包括培訓的目的、機構、內容、方法等,提出實施成人教育工作者培訓的具體方案。美國學者霍爾在其專著《專業人員的繼續教育》(1980)中具體明確地界定了成人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專業特色。諾爾斯作為最早對成人教育培訓進行系統研究的學者之一,詳細探討了成人學習特點并提出成人教育學的六項理論假設,以此為基礎構建了成人教育學模型。這一模型在20世紀80年代后被廣泛地運用在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中。莎潤•梅里安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原則、方法以及模式做了一系列理論研究并運用于實踐。發達國家正是以這些專業理論為指引,不斷探索,通過多層次多方位的探討分析,對其進行科學的定位,找出理論上的誤區,為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使其更加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和嚴謹性。
(二)以完善的法律制度為保障
法律作為社會習俗和思想的結晶,是保證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重要手段,也是一個國家控制和管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重要途徑。在涉及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法案中,最為著名的有英國1964年頒布的《工業培訓法》和1974年頒布的《就業培訓法》,正是這兩部法案的頒布使得英國開始重視培訓,尤其是對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做出了規范和要求,使培訓工作有法可依。美國于1966年頒布了《成人教育法案》,就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機構、內容、經費等作了全面的規定,為原本雜亂無章的培訓描繪了藍圖,不僅規范了培訓秩序,也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法國于1971年頒布了《職業教育法》,以立法形式保證了成人培訓機構的設立,對培訓人數、內容、時間也作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尤其是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制定了專門的管理制度。日本在《社會教育法》中對成人教育管理者也作出了詳盡的規定,要求社會教育知事不僅要具有大學的資歷或持有教育職員的普通許可證,而且還要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并在文部大臣委托的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所舉辦的培訓班修滿規定數量的學分,旨在用法律保證培訓工作的可靠性。發達國家的成人教育事業均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并且教育制度比較完善,同時各級執行機構的組織運作十分平穩,責任清晰明確,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工作的切實有效進行。
(三)以靈活多樣的專業組織為依托
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與專業組織是分不開的,成人教育專業組織是由成人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具有專業性、服務性、互利性的群體。英國成人繼續教育協會和工人教育協會每年都會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供各類培訓,開展各種研討會,制定專業發展計劃,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吸收更新鮮的信息,跟上時代的步伐。美國也有許多成人教育專業團體,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美國成人與繼續教育協會,該組織在成人教育學術研究、成人教育活動以及成人教育立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貢獻,也為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法國成人職業訓練協會在全國設有211處訓練中心,可以提供300種以上行業的職業訓練,僅專職訓練師資就達到11000人,其中不乏對成人教育管理者進行的培訓。日本也有各類教育團體,比如野村終身教育中心每年舉辦終身教育會議,還有內容豐富的講座與培訓,尤其是為成人教育管理者舉辦各種短期或長期的培訓活動。總而言之,成人教育專業組織作為培訓工作的主要提供者,在為成人教育管理者傳授專業知識、保障專業水平、維護成員利益、塑造意識形態等方面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發達國家的專業組織形式多樣,無論是國際性的,還是全國性的,或者是地方性的,往往都會多方面、多層次、多渠道地利用資源、整合資源,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切實可行。
(四)以專業發展的高移化為目標
隨著時代的推移以及成人教育事業的進步,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不足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已遠遠不能滿足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因此發達國家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高移化進行了大力推動。美國早在1930年就嘗試開設成人教育課程,1935年哥倫比亞大學誕生了第一位成人教育學博士,同年開設成人教育管理課程。1963年,美國通過《職業教育法案》,并在1968年和1972年又通過《職業教育法修正案》,增加了對職業教育的撥款,在對生源進行擴大的同時加強了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以適應更高層次的教育機構需求。而后的幾年中,有75所大學先后開辦了68種博士、碩士的成人教育學位課程,使得美國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在高移化的進程中遙遙領先。英國成人教育也將高移化作為一大重點,有13所大學和7所專門的成人教育學院開設碩士課程,這為成人教育管理者提高專業素質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也因此吸引了大批成人教育管理者進修學習。德國在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成人教育高移化的改革,不僅培養了大批富有真才實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而且明確了成人教育管理者的職責和技術要求。為了確立成人教育管理者的權威性,促進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素養的提高,發達國家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高移化中做出了十分周密詳細的規劃與管理,培養了大批高水平的成人教育管理者。
二、對我國的啟示
(一)推進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化理論研究
英美等發達國家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進行細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出版了一系列相關的著作,如《專業人員的繼續教育》、《行動中的成人教育學》等,指導其發展走向專業化道路。相對而言,我國有關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理論研究較為薄弱。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沒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研究也沒有形成專業的研究團隊,仍處在研究領域的邊緣地帶。因此,要加強理論建設,盡快構建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理論體系。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理論研究應當從學科建設、經驗上升和人才吸引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成人教育學科建設。要加強學科體系建設,必須采取恰當策略,例如不斷更新學科建設理念,高度重視科研隊伍建設,重點組建學科研究基地,認真組織學科合作研究,不斷優化學科研究方法,強調理論實踐溝通,大力支持理論園地拓展。。其次,把經驗上升為理論。總結過去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經驗,積極進行反思,去粗取精,修正原先管理思維上的誤區,只有把培訓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再反過來指導實踐,才能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取得更好的效果。再次,吸引更多優秀學者加盟。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涉及到成人教育心理學、成人教育哲學、成人教育社會學和管理學等各個分支,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有其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因此可以多渠道、多方式地舉辦學者沙龍,增加交流機會,擴展研究視野,總結完善成人教育管理者的理論體系。
(二)健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制度
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立法工作,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法制化已成為一種常態。相對而言,在我國由于成人教育基本法的缺失,致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失去一定的法律依據,從而影響了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健康有序發展。首先,加強成人教育基本法立法工作。對成人教育進行基礎法立法是健全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制度的前提,不僅能為成人教育管理者走向專業化提供法律保障,也使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在實踐上得到政策上扶持,因此需要加強。其次,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法律法規及政策。提升培訓效率,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而不同省市地區教育資源存在差異,這就需要各省市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統籌規劃,出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法律法規,對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內容、形式、時間、地點予以規定,使之納入法律的范圍內。再次,制定獎懲政策。為成人教育管理者的培訓工作制定獎懲政策,這樣既能提拔優秀的成人教育管理人才,也能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推進成人教育管理者培訓的專業化發展。
(三)發揮成人教育管理者專業組織的作用
1.1問題
普通高校網絡遠程教育試點的啟動和奧鵬中心的成立,推動了我國現代遠程教育事業的突飛猛進,成效也十分顯著。然而關于試點過程中的教學質量問題,從一開始就受到社會方方面面的“質疑”,遠程教育在教學質量上存在著嚴重問題。作為開展遠程教育教學試點的68所高校,在進行遠程遠程教育教學的初期,對自己網絡學院的定位就不明確,各高校在校外設立的學習中心,條件也參差不齊,培養目標和質量標準以及質量保證體系各不相同,致使遠程教育教學教學質量得不到根本保證。
1.2建議
(1)課程設置:①發展電子學習課程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課程開發要與院校的整體戰略目標和質量提升相統一;②電子學習課程要對課程學習對象有明確的了解和界定,必須考慮學習群體的特征;③要培養稱職的設計、管理、運行、評估人員,包括課程管理者、教材編輯、導學教師、技術指導者和質量管理人;④要為學習者預先提供有關學習電子學習課程的相關信息,要他們了解電子學習的特點,為進入電子學習的學習狀態做準備。
(2)教學方法:①電子學習課程目標符合相關的專業教學方法的目標;②電子學習的教學方法和學習策略應體現在課程中;③課程結構應容納多樣化學習方法和多種教學方式;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是電子學習課程的主要特征,這種互動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加以促進;⑤電子學習課程內容與課程大綱和測評體系相統一;⑥對課程開發與設計以及使用第三者內容等方面設定基本原則,要明確最低標準;⑦對教材定期審定,以確保它們能夠始終符合課程目標和標準要求;⑧對學生作業要及時反饋,對學生問題要及時提出建設性意見;⑨學習目標、學生作業和學生測評的關系應遵循一種連貫性,形成統一的框架結構;⑩測評的依據是相應的專業標準,要對實現目標有效力。
(3)基金籌劃:①在發展電子學習的過程中,院校提供的資源(包括資金、軟件與硬件)應符合課程設計的目標;②課程的運作、發展與資金應把握一種平衡,特別是對課程中包含的電子學習比率要做到合情合理。
(4)技術設施:①選擇技術應注重技術對教學法的實用性,要從學習者和教學人員兩個方面考慮;②設計電子學習應有信息技術策略,對近期使用的技術要加以描述,同時對維修和未來技術發展要有所考慮;③對技術傳輸系統的可靠性要給予控制,要有文字記錄。軟硬件服務防議要到位,從而保證運行的可靠度;④電子學習傳輸要采納從最佳實踐中總結的建議,充分重視科學性和可用性;⑤采用的技術應保證對內容和未來的再利用,要支持內容與信息的可持續研發。
(5)組織結構:①院校能夠通過現有運行的必要基礎設施支持課程提供;②院校能夠對參與設計和管理課程人員的能力進行開發,并發展相應人員進修策略,特別是要重視那些參與電子學習課程開發人員的能力培養;③院校制定的有關實施電子學習課程的工作程序要非常明確,以便使所有參與者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一目了然;④院校要對一門課程進行連續的質量評估,以便使課程得到改進;⑤院校要重視學員的投訴,特別是對學員提出的有關電子學習課程中的問題要及時給予答復。
2教學過程監控
2.1問題
目前,遠程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是學員們關心最多的往往是課程的終結性考試,而對學習過程質量如何并不在意。筆者認為,對成人在職教育,終結性考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教學過程。因為遠程學習者與普通高校學生有著很大差異,因而在質量控制上不能簡單采用傳統教育中以終端結果為準的辦法,應當把過程質量和課程終考結合起來,并在一定程度上向過程質量傾剎。
2.2建議
(1)入學測試:成人遠程教育教學雖然屬于開放教育范疇,但它卻不同于自學考試等形式,入學測試是必要的。可能由于利益的驅使,部分高校為了廣攬生源,從中獲得豐厚經濟收益,以“開放”為由,放松了入學測試環節,使入學測試完全流于形式。遠程教育教學與傳統教育相比,它的最大優勢是學習過程中有計算機網絡技術支持。從現在參加成人遠程教育教學的學習者看,很大一部分對遠程教育教學的理念、教學過程和學習方式并不理解,始終擺脫不了傳統教育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計算機操作技能和網絡知識也比較缺乏,對遠程教育教學很長一段時間并不適應。因此,加強學前教育和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學前教育和培訓,讓有意參加遠程教育教學的對象明確遠程教育教學的特點、優勢和基本學習程序,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有關網絡知識以及學習方法,然后進行相應內容的考試。考試過程嚴格把關,不放松要求,只有成績合格者,才能進入網絡學院學習。
(2)改進、完善在線作業系統:通過作業,教師可以檢查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及時反饋教學效果,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我國網絡課程的大部分在線作業系統還是停留多為基于某門課程的形式,實現的功能大多是單項選擇題的在線作答與提交。現有的可以跨學科的在線作業系統并不成熟,使用功能也十分有限。
(3)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作業評價應體現對學生的激勵作用,讓學生主體得到尊重,使學生更多地品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在WebAssign中,學生的一份作業可以多次提交。教師從這一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給予一定的反饋意見;學生也能從教師的反饋中,感受到教師的激勵和希望,這有益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關心自身的學業提高、進一步發展自己的潛能。
(4)提高形成性考核分值比例:遠程教育教學質量如何,教學過程至關重要。為了引導和激勵學生重視學習過程,建議形成性考核成績作如下調整:平時作業20%,參加課程學習討論5%,學習筆記5%,實踐活動10%(包括調查報告,心得體會,應用課程理論解決問題方案,小論文等),這樣形成性考試成績在終結性成績中可以占到40%,以后可以逐步提高到50%。
3網上學習效率
3.1問題
(1)學習時間利用率低:隨著計算機及網絡的普及,網絡學員上網條件一般都能保證,但學習者在上網的這段時間里又有多少能夠做到有效學習?!他們經常是一邊觀看網絡課程一邊聊天,網絡課程的講授有時成了他們聊天、看小說或打游戲的背景聲音,娛樂成了主題,學習卻成了“見縫插針”或“走馬觀花”的事。(2)學習資源利用率低:在遠程遠程教育教學中,學習資源主要指網絡學院(或其它機構)提供的網絡課程(課件)、教學服務信息、課程練習、教學大綱、學習進度指導、BBS,E-mail信息、其他Internet資源等。看似內容非常豐富、形式多種多樣,但它們的“魅力”似乎沒有發揮作用,學習者對這些資源并不感興趣,所以許多資源還是被白白地浪費。
(3)學習成效低:許多學員只為能夠輕松拿到文憑才參加遠程學歷教育,學習目標低、缺乏學習動力。他們不會主動地充分利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去認真系統地學習,關心的只是網上的期末考試復習題或模擬試題。
(4)自我評價低參加遠程教育的在職學員,一般對自己的學習評價都不高。他們對自己目前學習的方式、所處環境和學習現狀并不滿意,認為這種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質量從來就沒有高要求。
3.2建議
(1)學習者方面:①從學習者來源即生源方面嚴格把關。遠程遠程教育教學并不是適合所有求學者的教育形式。學習基礎較低,自覺性、主動性和自學能力較差的學習者,仍然需要采用以傳統面授為主,輔之以網絡學習的形式;②強化學習動機,確立科學學習觀。心理準備、思想準備、技術準備,是引導學生參加遠程教育教學的前提。在心理準備階段,讓學員了解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在思想準備階段,要求學生制訂個人學習計劃,撰寫學習心得,轉變學習觀念;在技術準備階段,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培訓,在培訓的基礎上測試,要求人人過關;③多方引導、全員指導、全程督導。多方引導是指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對學生上網學習進行引導,引導的內容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關注點,著重從遠程教育教學的優勢進行引導;全員指導是指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對學生上網進行指導,主要包括技術指導和學習指導兩個方面;全程督導是指各級管理人員必須對學生上網學習進行督導;④培養學習者學習策略。遠程教育教學機構要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習者這方面的訓練和指導,學習者自身也要通過學習相關理論,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策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我監控和自我管理能力,學會規劃自己的學習。
(2)學習環境方面:①設計探索性學習環境,基于問題的探索性學習是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觀念,它強調“把學習過程放置于有典型意義、綜合運用知識的情景中”。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理解和掌握內含在問題中的知識點,并把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形成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能力;②建立答疑輔導與防作學習環境,現代網絡教學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信息反饋,缺乏學生之間的防作氣氛,致使教師不能對學習過程、學習效果進行有效監控,也不能獲得調整教學方案的信息反饋。要引導和鼓勵學生充分利用BBS系統進行非實時交互;通過聊天室的文字、語言實現在線實時交互;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求助專題解答,進行異步交互。
4校企結合,開展職業教育和實訓教育
4.1問題
去年引發學者爭論的“成人教育偏離本義面臨轉型之痛”,在遠程教育領域引起強烈反響。教育部在普通高校現代遠程教育啟動時就明確提出:“在試點階段以非學歷教育為主,同時舉辦少量的成人本、專課的學歷教育,以及研究生專業學位的非學歷教育”。然而,現在我們的遠程教育教學,絕大多數網絡學院是以學歷教育為主,始終存在著一種過于注重學歷教育而忽視職業技能培訓的現象,與企業合作越來越少。
4.2建議
在遠程教育多元化的辦學模式中,校企合作應該是最主要也是最實際的一種辦學模式。繼續教育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是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培養適合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等方面的一線應用型人才的教育形式。校企合作辦學的具體模式有:①訂單式培養模式,是指用人單位根據企業自身需求情況,向遠程教育學院提出訂單,并與學院簽訂培養防議。學院根據培養防議從社會上組織生源進行培養。學員學成后,主要協議單位就業;②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雙方共同制訂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一起指導和培養學生。這種校企合作培養方式有利于培養有針對性的高素質、高層次的技術和管理人才;③工學交替式培養模式,是指學校與企業簽訂工學交替人才培養防議,共同制訂培養方案,把整個培養過程分為學習和工作交替進行,以便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熟悉和掌握不同崗位的技能和流程。培養完成后,學生最終還是進入防議企業或同類企業工作;④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既降低了遠程教育的教學成本,又能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使學校、學生、企業以及政府都滿意。
摘要:近年來,由于規模的迅速膨脹和經驗的相對不足,致使現代遠程教育問題林立、質量難保、社會信譽下降。面對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現狀,作為教育工作,只有敢于正視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認真全面地分析這些問題,找出原因、研究對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才會使現代遠程教育得到健康持續發展。對我國當前遠程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結合目前社會上的需求、遠程教育教學機構的實際,提出一定的改進措施和進一步完善的建議。
關鍵詞: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模式;問題;建議
參考文獻
[1]陳東.開放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高文.建構主義學習的評價[G].外國教育資料,2005,(2).
[3]賀丹丹、丁興富.美國遠程教育指導原則及對我國網院的適用性分析[J].遠程教育,2005,(5).
社區教育是社會與時展變革的產物。只有積極的發展社區教育,并將社區教育納入到整個社會大系統中,才能夠讓一個社會、城市全面的適應如今對各類人才培養的需要。
在我國,將社區教育當作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系統的研究已經有十多年,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形成了以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1)社區教育針對的是社區,它的對象是社區的全體成員,它是一種綜合體,與社區民眾的整體利益和社區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其目的就是為了建設與發展社區,消除各種社區中的社會問題,提高整個社區中成員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
(2)社區教育是一種教育形式,它已經跨出了學校或學院的范圍,并請社區中的其他人參與到其中,既可以是作為學生的身份,也可以是作為教師的身份,或者是兼任兩者。社區教育的意圖就是為了整個社區的利益而服務的。總之,可以這樣來理解社區教育,社區教育指的就是以社區為范圍,將社區的全體成員作為對象,目的就是為了發展社區并促進社區成員自身素質提高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教育綜合體。社區教育的發展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如果城市發展跟不上,社區教育也會很難開展,同時社區教育的開展也能夠促進整個城市的發展。
二、社區教育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
(一)通過社區教育可以促進學習型城市的建設
社區是一個城市社會的基礎,也是社區教育的基礎。通過社區教育將有助于學習型城市的建設。黨的十六大與十七大已經明確的提出“各級黨委、政府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如今社會的經濟結構與科學技術都在飛速的發展變化,人們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在快速變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如何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將會是人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社區教育中的終生教育理念則正是順應了這一潮流,它強調人的一生都需要不斷的接受教育和學習,要能夠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而社區教育作為終身教育體系實施的一個平臺,如今已經逐漸地走上正軌,并且在一定的區域上有著長足的發展。
從根本上講,社區教育是對社會上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并通過整合建立起一個為社會教育服務的網絡,然后為社會上的各個年齡段、有著不同學習需求的人群,提供各種形式的、全方位的教育服務。通過社區教育,能夠幫助搭建起一套提高人口素質、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的平臺,能夠滿足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讓老百姓能夠真正的得到實惠。同時社區教育也是實現教育“一體化、全民化、終身化”的重要措施,通過社區教育來構建起終生教育體系,是建設學習型城市的基礎性工程。
(二)通過社區教育能夠提升城市整體素質,促進城市發展
人是生產力的決定因素。提高人的素質,這將轉化成巨大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必然會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整體水平,而我國要由人力資源大國轉向人力資源強國,這個目標的實現必須依靠加強教育的發展,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社區教育能夠提高城市中市民的個人素質,當個人素質有了質的提升,將會使得整個城市的文明形象得到提升。
城市要發展,就離不開具備高素質的各種人才。城市的主角是市民,市民的素質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品質,也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因此,必須要重視本土人才的培養,而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育。當離開學校后,所能夠接受教育的途徑就是社區教育。在進行社區教育時,可以通過建設“文明家庭”的方式,來為城市文明建設提供“文明細胞”。
通過社區教育對人產生影響,讓他們產生出一種想要建立起和睦家庭的愿望,然后通過社區教育來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涵養,讓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夠有相近的價值標準與家庭義務感,進而打下文明家庭的基礎,從而為文明城市提供一個個健康的組合體。
社區教育能夠為整個城市營造出一種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從而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讓他們不僅僅是思想道德修養方面還是在科學教育水平都能夠有長足的進步。通過社區教育的開展,能夠為老百姓提供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讓他們能夠在工作之余繼續提高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質量,而不再是由各種無聊的沒有意義的活動來打發時間。社區教育的開展,將有助于糾正各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例如如今的各種讓人詬病、擔心的社會現象都將通過社區教育來進行糾正,從而建立起積極有序的公共秩序,為城市文明程度的顯著提高作出貢獻,這也是城市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必須要明白社區是城市的重要組成單位,城市整體素質的提高也是以社區素質提高作為基礎的,要提高社區的整體素質就離不開社區教育建設。社區教育通過對社會資源的整合,會引導城市居民去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促進區域經濟能夠快速的發展,進而推動整個城市的發展。社區驕傲與能夠延伸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具有很廣的覆蓋面,其影響也是十分的廣泛。通過社區教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在整個社區范圍內建立起全新的社會觀念,全新的人際關系。社區教育的繁榮,必定會帶動社會的繁榮,最后推動社會的前進、發展。
(三)社區教育有助于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
隨著城市與社會的發展,各種社會問題都已經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如果不能夠處理好這些社會問題,將會嚴重的阻礙城市的發展。例如城區流動人口膨脹,居民的文化、教育、福利、環境等服務需求與現有設施資源的供給矛盾日趨擴大;下崗人員增多,就業、再就業矛盾加劇;人口老齡化,使得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明顯突出,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嚴重的阻礙城市的發展。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對人們的思想觀念意識產生影響,特別是如今我國的經濟模式是越來越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效益優先的原則必然涉及到利益格局的重新調整,最終必然會導致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最后形成觀念沖突、思想困惑和文化畸變,各種不平衡的心理和不穩定的社會因素增加,阻礙城市的發展。
社區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動員各種社會力量,去構建起人民居住、生活所必須的文化生態環境,為城市居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規范、人格構建乃至世界觀等等提供一個正確的導向,通過選擇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去幫助城市居民塑造其高尚的人格,最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將各種不良的風氣與社會矛盾都扼殺在萌芽狀態。社區教育活動,通過一種較為休閑、娛樂的方式可以消解都市人因為過快的生活節奏所帶來的疲憊與緊張,進而起到緩和某些人的心理失衡和觀念沖突的作用。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與社會的不斷轉型,各種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矛盾已經在社會生活中突顯出來,而且這些矛盾也沒有辦法繞開,特別是利益上的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已經逐漸成為了人民內部矛盾的主要表現形式。各種不同的利益群體、社會階層與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差別越來越大,矛盾也越來越明顯。通過社區教育,能夠增強社區成員在社會改革中的承受力,并對社區中的各種關系進行調節,幫助人與人之間加強了解,從而促進城市的穩定,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三、城市發展對社區教育的促進作用
(一)城市的發展為社區教育提供完善的資金保障體系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建設起各種制度體系,而這些體系則將會對社區教育的開展提供完善的保障體系。
城市發展幫助社區教育建立科學規范、可持續發展的投資體系。我國的社區教育起步較晚,底子不足,因此一定會出現窮市辦大教育的被動局面。這樣的被動局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只有城市發展了才能夠為社區教育提供完善的經濟體系作為保障。目前社區教育的主要投資渠道是來自于政府,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社區教育是一種公益事業,比較注重的是公益性而非經濟效益,它面對的是整個社會成員,特別是現在主要針對的是弱勢群體的教育和培訓,從短期來看,是很難有所收益的。現在社區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了燎原之勢,社區教育的內容也不斷的增加,學習的人數也日趨增長。面對這種情況,如果城市不發展,如何能夠適應這種形式,城市只有發展了才能夠有能力在短期里支持這種社區教育的規模,然后在通過其他的渠道來為社區教育融資,讓社區教育能夠獲得資金上的保障,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是“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拿一點。”
為了能夠保障這些資金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不僅僅要建立較為完善的投資體系,還可以由政府出面去建立相應的資金使用責任約束機制。首先是要建立起相應的責任人制度,如社區教育經費使用責任人制,由專人進行負責。其次是要建立起透明的經費使用機制,對經費的使用進行公開透明,以此來接受投資主體和廣大市民監督。最后是對于那些大額的經費使用則應該要請專家進行風險論證,規范資金的使用行為。
(二)城市發展有助于整合社區資源
城市的發展推動著社區經濟實力與城市功能的不斷提升,也為社區教育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學習資源。通過城市發展,可以對現有的社區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幫助社區教育構建起一套完善的資源網絡。
城市的發展加速了社區資源的開發。對社區教育資源的開發,首先就是需要傳統學校的參與,讓學校所擁有的資源能夠與社區共享。城市發展的一個標志就是各類學校的建設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也正是因為這樣,使得學習所擁有的資源也有了很多的改進,通過加強這些教育機構之間的溝通,使得這些豐富的資源能夠被社區有效的利用。其次是開展社區教育需要新型的社區學校或者是固定教育場所,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進行規劃,而將社區教育所需要的這些新型社區學校或者是固定教育場所納入到城市發展的規劃中將會使得社區教育不再為硬件而發愁。進行社區教育并不僅僅是局限在了社區范圍內的教育,然而只有站在城市發展的立場上,才能對社區教育的發展有著更加清晰的認識。
論文關鍵詞:孔子學院現代遠程教育文化傳播
1孔子學院
在全球化時代,國家形象需要通過文化傳播方式得以實現。中國目前的文化傳播仍然處于“文化逆差”的狀態,如何加快文化交流,有效傳播中國的聲音和形象成為當務之急。我國政府借鑒英、法、德、西等國家語言推廣的經驗,從2004年開始在海外支持設立了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公共機構——“孔子學院”。
孔子學院(ConfuciusInsittutelip孔子學堂。它和我們平時所說的大學是不一樣的,有著很大的不同。它是在國外設立的一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華民族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公共機構,由外方申辦中方批準,是推廣漢語文化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機構。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孔子學院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給世界各地的漢語學習者提供規范、權威的現代漢語教材;提供最正規、最主要的漢語教學渠道。孔子學院的宗旨和使命是增進世界人民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了解,發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展,為構建和諧世界貢獻力量。
自2004年l1月21日世界第一所海外孔子學院在韓國首爾成立到2009年,已在81個國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學院和58所孔子課堂。孔子學院的發展相當迅速,這一點從孔子學院的數量上足以證明。孔子學院受到各國當地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正在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學習漢語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園地、中外教育文化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和加強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但隨著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在教育部、國家漢辦就“孔子學院發展情況”答問中,國家漢辦主任、孔子學院總部總干事許琳女士說:根據原來既定的且標,2010年應該是達到500所。許琳女士還說目前師資問題是孔子學院發展的一大瓶頸。
我們可以預見:到2010年孔子學院的數量達到500所,對漢語教師的需求將會更大,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培養出這么多對外漢語教師將會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同時還有辦學場地不足以及學生分散也會制約孔子學院的發展。所以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來應對這些問題。隨著計算機、信鼠技術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的一些特點和優勢更加凸顯出來,如交互性、自主性、全球性等。可見遠程教育將在孔子學院以后的發展中大有用武之地。
2現代遠程教育
現代遠程教育是以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信等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將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思想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和傳統的教育相比較,現代遠程教育由于以計算機、多媒體、現代通信等信息技術作為手段使其打破了傳統教育體制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了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個性化學習,擴大了受教育對象的范圍。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如果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對正在高速發展中的孔子學院將會有很大幫助。現代遠程教育和傳統的面授教育有很多不同,由于其借助的教學媒體的特點也使其有很多自身的特點,如開放性、交互性、自主性等特點。
1開放性,即不同于傳統教育中教師和學生在時間上、空間上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如在一個教室中,在現代遠程教育中學生和教師而是相對分離的。我們知道孔子學院的學習者在空間上來說是不可能處于同一個教室的,因為他們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時間上來說他們具有不同的職業,時間上取得統一也是有難度的,可見如果完全采取傳統的授課方式是不現實的,對這樣的學生來說,實行常規的面對面的班級授課制有很大難度。遠程教育的開放性打破了學生物理的(如場所、社會的(職業、地位障礙,使“有教無類”和“按需學習”成為可能,學習者可以自由地選擇時間、選擇地點。可見這一特點對在孔子學院報名的學習者(包括在校的學生、商人等在時間,空間上的學習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選擇性。
2交互性。面對孔子學院的快速發展,我們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是主要問題。我們的宗旨是辦一所就要辦好一所,質量是孔子學院的生命線,所以我們要大力提高孔子學院的辦學質量。面對匱乏的師資,欠完善的教材,以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學習者,教師和學習者之間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將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孔子學院的繼續發展。現代遠程教育交互性的特點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解決問題的辦法。在現代電子技術的支持下,現代遠程教育有了突破性進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遠程教育集成了許多新的技術,如衛星、交互視頻、語音復答機、計算機網絡、電子郵件和WWW技術等,實現了師生間實時或非實時地以文本、圖形、圖像、音頻或視頻等形式進行交互式教學活動,如通過BBS、網絡聊天、E—mail以及電話等進行網絡交互。交互即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或“交流”,它是信息傳播與信息接受者的雙向交流。現代遠程教育的交互性,縮短了遠程教育與“面對面”教育的差距,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師生間如果缺乏交流、缺乏信息反饋,必然導致其教學質量低、效果差。
3自主性。2005年世界上通過各種方式學習漢語的人數已超過3000萬人,隨著漢語學習熱潮的不斷升溫,目前海外通過不同途徑學習漢語的人數已突破4000萬人,而孔子學院的學習者數量也是很龐大的,職業更是不同,有在校學生、商人、企業主管、中國文化的愛好者等。比如,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孔子學院的學習者主要是工商界人士和外交使節,而倫敦商務孔子學院與金融經貿界開展密切合作,學習者主要是許多大型企業的高管。面對這樣一個龐大、“復雜”的學習體,需要一種可以讓學習者發揮自主性的學習方式,而現代遠程教育是實現主體化,讓個體充分、自由發展的教育。現代遠程教育是一種靈活開放的、自主性學習的個別化學習方式。在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學習環境中,學生是學習的中心,他可以通過網絡數據庫尋找自己需要的課程和感興趣的信息,并下載自由組合,然后在最適合自己的時空中自由學習。個別化自主學習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使自我規劃、自我調整的獨立學習變得更容易。這樣,每個學習者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要求和能力進行學習;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配知識結構,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安排學習場地,從而構建自身的知識技能結構,完善和發展自我。
(一)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上學難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進程務工的隨遷子女需要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這就涉及到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在教育資源配置方面的爭奪。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0-17歲城鄉流動兒童規模為3581萬,在2005年基礎上增加了41.37%,且有增長的趨勢。在這些流動兒童中戶口性質為農業戶口的流動兒童占80.35%,據此全國有義務教育農村適齡流動兒童達2877萬。面對如此龐大的農村流動兒童,城鎮的學校規模、教學設施都承受著巨大壓力,有的中小學班級里學生數甚至已經可以達到六七十人,有的當地公辦學校為緩解教育資源配置壓力多不愿意接受農民工的隨遷子女,而私立學校的價格偏高,農民工家庭接受困難,給隨遷子女的入學帶來阻礙。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出臺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使隨遷子女有機會能夠進入到城市的學校接受教育,但是由于城市和農村的教育定位不同,并且隨遷子女流動性大,所以城市的義務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適合隨遷子女,所以他們在求學過程中也存在著城鄉教育融合難。而一些城市雖然有為農民工隨遷子女所設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但是這些學校由于資金問題,多地處城郊,教育環境與設施沒有保障,更加不會有教學骨干教師,教師的流動性大,無法保障教學質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因此輟學現象嚴重。對于在城市里完成義務教育的隨遷子女,由于城鄉二元戶籍制度的阻隔和各地的異地高考政策還相對模糊,他們在義務教育之后便處在了教育的困境。統觀以上隨遷子女上學難等問題究其根源還是在教育公平未得到全面展開。
(二)農村留守兒童成長健康問題
留守兒童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一類特殊人群,是指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鄉或寄宿在親戚家中,長期與父母過著分開居住、生活的兒童。根據《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據推算,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農村兒童37.7%,占全國兒童21.88%,其中6—11歲和12—14歲的農村留守兒童在校比例分別為96.49%和96.07%,表明他們絕大部分正在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是最需要親情呵護的,他們渴望父母的關心與愛護,渴望與父母之間的交流,然而留守兒童卻偏偏在這方面是一群“情感饑餓”的孩子。長期的情感缺乏容易造成留守兒童的親情觀念日益淡薄,在人格發展上出現很大的扭曲和變形,不良心理還有可能導致成年后滋生怨恨社會、報復社會的不良行為。還有一些父母即便有機會可以和自己的孩子經常進行溝通,但是由于父母素質有限,在外務工又受到不良氣息的影響,也難免會影響到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沒有明確的要求,認為讀書無用,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作為引導,留守兒童很難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使他們在沒有接受完義務教育的情況下早早走入社會。
(三)農村學生上學成本加大
農村學生的上學成本增加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動增加”,另外一種是“主動增加”。“被動增加”主要指隨著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和計劃生育政策的深入,農村生源急劇減少,為了整合教育資源,節省教育經費投入,二十世紀初在全國實行的農村中小學撤點并校的教育改革,大量撤銷農村中小學校,使學生上學集中到城鎮,農村學生也能夠享受到了城鎮的優質教育資源。但是這樣大范圍的撤點并校,使原來能夠在家門口就能完成的教育,變成了每天需要做校車上學放學,每月的交通費、伙食費給家庭困難的學生增加了經濟負擔,而面對沒有校車的學校,家長為了保障孩子上學放學的安全不得不去接送,耽誤家里農活,有的家長甚至搬到城鎮去陪讀或者住校,這給經濟收入比較單一的農村家庭都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2〕“主動增加”主要是由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城鎮的經濟發展及相對農村優越的物質生活對一部分農民形成了誘惑,所以成為“城鎮人”而不是“農民工”成為很多農民的愿望,但是由于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使他們的愿望難以實現,所以許多農村父母把夢想寄托在子女身上。〔3〕有的家庭讓子女參加各種補課班來提高課業成績,有的家庭甚至舉家搬到城市只為讓子女能夠和城里孩子一樣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有“砸鍋賣鐵”也要供孩子上學的思想,這也給多數靠地吃飯的農民家庭帶來的額外經濟支出。
(四)偏向“城市取向”的教育發展戰略
我國從建國初期一直到八十年代都實行著“農業反哺工業、農村支援城市”的發展戰略,進而導致了教育戰略的“城市取向”。在教育發展思路上,實行“以先進促落后”的教育政策,更多的關注教育效益忽視對人的關注。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城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經費來源于隸屬主管部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經費由鄉村自籌經費,而由于農村經濟大多沒有城市發達,并且加之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稅收制度,農村的剩余凈額過度流入政府,在農村辦學經費上就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在教育內容上,雖然已經實行多綱多本,并且給了地方一些自,但是對于大部分農村學校來說師資等各方面條件有限,沒有能力自主修訂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大綱了,所以在教育內容上農村學生更多的接受的是適合城里孩子的“精英式”教育內容,這樣使很多農村學生在升學考試中淪為“陪跑者”。
二、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農村義務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限制、促進教育公平
城鄉二元結構及其相關制度是導致進程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上學難及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相關問題出現的根源之一,所以要想促進教育公平,就要逐漸突破這種城鄉二元制度,實現國家統籌規劃,發展欠發達地區,縮小城鄉經濟差距,促進人口有序流動。用一種公平合理的公民身份制度取代現存的二元戶籍制度,只要是適齡入學兒童,都應當享受到相同的教育資源,沒有身份歧視,這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二)改革城鎮教育管理體制,保障義務教育實施
在促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面對隨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也要積極出臺政策對其受教育權利進行保障。要求地方政府和相關教育部門積極出臺教育管理機制,將隨遷子女放到當地的教育規劃當中,保障隨遷子女在居住地能夠順利入學,對于公辦學校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一旦發現拒收隨遷子女,對其要進行嚴厲的懲罰,也可以建立一些有效的監督與舉報渠道,便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于當地的農民工子弟學校也要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和教育經費的保障,力求本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教學資源上到達一直。可以通過與當地的公辦學校聯合辦學的形式,使其一定程度上能共享公辦學校的教育資源,例如可以實行教師的輪崗,定期使公辦學校教師與農民工子弟學校教師進行崗位互換,或者定期舉辦校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等活動,來提高和改善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教育質量,緩解公辦學校教育資源緊張的壓力。對于有升學需求的義務教育階段隨遷子女,也應當盡快完善異地中考等制度,不讓他們因為戶籍制度錯失升學機會。要盡快出臺與“異地高考”政策銜接的“異地中考”政策,避免隨遷子女的求學尷尬。
(三)改進“城市偏向”的教育規劃,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在農村義務教育的經費投入上政府是嚴重缺位的,要想真正均衡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首先要從政府角度出臺舉措來均衡城鄉教育投入,在資金投入上可以形成由基本財政支持、財政撥款與多渠道籌資相結合的教育投入模式,為農村義務教育提供財政支持。在教育內容上首先要構建適合農村學生的教學大綱,不能一味追求城市的“精英”教育,因為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人人都能夠上大學,而是希望為每個人提供均衡的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這樣才符合價值多元化的發展需求。同時注重鄉村文化教育的彌補,在教育過程中貫穿鄉村文化教育,培養他們對鄉村文化、農業知識和農村的感情,使義務教育階段之后是有一部分學生愿意從事農業生產和生活,進入到相應的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現代農業和進行新農村建設,而有機會進入到大學學習的這一部分農村學生,也能夠有因為對故鄉的感情而回家鄉工作,這樣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促進城鎮化進程。
(四)關愛留守兒童,促進健康成長
(一)蒙漢雙語遠程平臺上的案例教學
實踐現狀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網絡性、虛擬性特點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借助網絡平臺給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下,作為《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責任教師,嘗試著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展開蒙漢雙語案例教學。2012年,內蒙古電大文法學院開始著手構建蒙漢雙語網絡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并開通了網絡學習平臺。自蒙漢雙語網絡教學平臺開通以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的負責人根據該課程的專業特點并按照現有網絡學習支持服務平臺進行了一些探索。首先,為學生提供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的教學資源,如考核說明、教學大綱、教學輔導、期末練兵、案例分析等。在考核說明中通過不同的節點明確了相關知識點,并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相關的案例。要求學生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案例分析討論,進而掌握案例中的知識點及考核點。其次,利用蒙漢雙語教學平臺上的蒙語討論區,與學生們進行實時和非實時的案例分析、討論、點評、回復等。并按照網上教學的設計和安排,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實時或非實時地進行課程學習。將一些翻譯成蒙語的案例傳到平臺上,要求學生進入討論區,參加案例討論。通過點評、回復功能參與和指導學生的案例討論。遠程教學平臺記錄了每個學生在網上的學習行為。
(二)網絡平臺上的蒙漢雙語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網絡案例教學中運用的案例應當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和現實性,而且要與課本內容相吻合。在進行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時,各種類型案例的難易程度要循序漸進。案例的設計必須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盡量使難度呈梯度增加,使學生由簡入手在逐步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在實踐教學中,蒙漢雙語法律專業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網上案例教學雖然已經啟動,但仍然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
1.蒙古語案例資料來源匱乏,缺少蒙語案例匯編
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數民族地區,蒙古語也得到了普遍適用,但在法學領域中蒙古語的運用仍然很薄弱。隨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發展,雖然蒙古語的媒體及遠程平臺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媒體有法律方面的專題節目,由蒙古族法學專家們對法律現象進行分析解答。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具有時代意義的經典案例少之又少。《行政訴訟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少數民族地區可以使用少數民族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行政訴訟的權利;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區,人民法院應當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理和法律文書;人民法院應當對不通曉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提供翻譯。所以,在內蒙古地區尤其蒙古族聚居的各個盟市的公檢法機構都有蒙古族工作人員,且實踐中也都能夠運用蒙古語。如最典型的就是錫林郭勒盟各旗縣的法院在審判全過程基本用蒙古語進行。雖然,審判實踐中有很多運用蒙古語審判的案件,但這些案件沒有能夠匯編成典型案例集運用到教學實踐上。這是蒙漢雙語法律專業面臨的很大的一個挑戰。案例教學最主要是要有案情。案情可以由教師編寫,也可用法院審判的實例案情。畢竟教師的實踐是有限的,法院的審判實踐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在案例教學中采用法院的審判實踐對法理知識的教學會更有效。
2.學生對蒙語法律術語的掌握不規范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課程是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法學專業及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主教材為中央電大出版社出版,皮純協教授主編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程》。教材全面、系統闡述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它是本課程的基本教學依據,也是復習、考試的基本依據。也是蒙漢雙語法律專業的學生必須使用的教材。因此,在蒙語平臺上進行蒙語案例教學時需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對法律術語的表述不一,按照個人的意思隨便翻譯。雖然在討論的過程中態度都很積極,但對傳上去的案例理解不透徹,進而給分析、探討和尋找答案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3.蒙語學習評價平臺不完善
內蒙古電大遠程平臺雖然創建了蒙語平臺,但由于多種因素仍處于初建階段,不夠完善。目前該平臺設立了最基礎的一些欄目,如課程大綱、課程考核、討論區等。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當設立學習評價欄目。
4.學生的參與趨于零散
蒙漢雙語的學生來源大多是各旗縣的在職或非在職人員,且基礎不一,大家參與討論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大多數參與答疑的學生都是切身涉及到的法律問題。有的是不會使用蒙語輸入法,無法在線與老師進行交流,只能是通過電話解決問題。
二、在遠程網絡平臺開展蒙漢雙語案例教學的可能路進
(一)搜集大量典型案例進行譯編
首先,案例教學不可缺少案例事實材料。為了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我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搜集有關行政法方面的案例事實材料,將這些案例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進度,分出各章節相關案例,最后匯編成案例集。在上傳案例時,除了案例事實材料、思考討論的問題之外,還為學生提供案例涉及的背景資料以及難點提示等。當然也可將一些具有影響的未翻譯的經典案例的超鏈接發給學生供其參考,以獲得大量的與案例內容相關的其他信息。
(二)規范《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出現的法律術語
為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思考、分析案例的能力,我要求學生首先對本課程的法律術語進行熟悉。在熟悉術語之后,根據教師在課程主頁中提供的相關參考資料深入思考,獨立分析案例,得出結論,最后利用網絡平臺的討論區,直接向教師傳送自己的結論,如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提出疑問。
(三)完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
在網絡平臺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除了評價學生分析案例的邏輯性、完整性之外,還要將學生在網上參與討論的情況納入評價范疇來考慮平時成績,如學生參與討論的次數、與其他同學網上協作討論的情況、與教師互動的狀況等。通過遠程教學平臺對案例教學的全程實現自動記錄和監控,為網上案例教學評價提供了評價的客觀依據。所以,蒙漢雙語遠程平臺需要完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四)設立激勵機制促進小組討論
[論文摘要]遠程職業教育是當前研究的熱點,本文通過對遠程職業教育現狀的分析,探討了我國遠程職業教育實施中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數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的任務,是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教育結構、建立健全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推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進職成教育有更新的發展。遠程教育以其便捷性、實用性和高效率等特點,成為了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探討、嘗試和研究的熱點:當前我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在遠程職業教育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積累了一些經驗,但從實際應用層面上來看,沒有真正融人到職業教育中去,還存在很多問題。
一、我國遠程職業教育的現狀
1.職業教育界進行的遠程職業教育實踐和研究
當前職業教育領域對遠程職業教育的實踐和研究還以探索職業教育界的硬件環境、數字化水平、師生的信息技能等為主,對于如何按照遠程教育的規律和原理,切實地組織遠程職業教育項目,有序地開展遠程職業教學活動,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優勢和特長,如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建立和教學質量的保障等還沒有考慮到。兩者只在師資和招生環節上有一些合作,在遠程職業教育實踐組織、管理和辦學上基本沒有交叉,并沒有深入到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教學管理等內核的合作上。真正體現遠程教育本質特色的遠程教學管理、學習材料開發、學習支持服務、質量保證體系等都尚有待關注和真正實施。也就是說遠程職業教學應該包括“軟”和“硬”兩個方面。“硬”的方面是指技術、媒體和設備等,“軟”的方面是指理念、思路和策略等。“軟”和“硬”兩方面形成了遠程職業教育后續發展的兩條腿,只有兩腿都健全,路才能走得好走得順,但現實中更注重的是“硬”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其它方面.特別是理念和方法的論證和探討,教學實踐等都沒得到全面開展,這是當前職業教育界進行的遠程職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遠程教育界進行的遠程職業教育實踐和研究
一些電大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開展職業教育,力圖在職業教育中發揮自己遠程教育的多年實踐經驗和教育資源。當前開辦了高職學院的電大基本上是以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形式在運作著,即老師和工作人員們既處理電大遠程教育這邊的工作也兼做著高職學院的工作,但實際上由于電大的教師和管理者對職業教育的認識和理解尚不夠深入,對開展職業教育的準備不足,對職業教育所面向的具體行業和企業的人力資源要求沒有清楚的把握,當前電大的高職辦學基本上以借鑒電大系統已有的辦學而開展的。課程的設置仍以學科邏輯關系為主線,與職業的實際需要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定制化”要求的對應并不明顯,技能實踐方式和安排與職業實操要求間也還存在距離。職業教育的特色沒有被彰顯出來。
各試點院校開辦的遠程教育和培訓項目,多是根據院校本身依托的行業和對該行業所需要人才多年培養經驗及教學資源積累的基礎上開展的,由于脫生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課程,培訓還是以課程教學為主,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而面向從業第一線的實際操作還沒能被放到第一位上來,因此這些遠程職業培訓課程的學術性較強,而與行業從業所需要的實踐有一定距離,嚴格意義上更應該是一些在職進修課程,職業技能教育的特點并不突出。
各種教學機構和企業利用自己的資源向社會和企事業等提供遠程培訓項目和課程:這一類型遠程職業培訓活動的開展多是各教育機構利用自己的專長和優勢,根據人力市場的需要,面向各級各類的職業技術資格考證開設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較強:但由于對實踐技能環節的培訓過程和學生技能掌握情況的評價等尚沒能做到以用人市場的需要為導向的定制化,因此對考證外的實際職業技能培養效果尚有待考證。
我們可以了解到,現在職業教育界和遠程教育界都根據自己對職業教育和遠程教育的理解開展遠程職業教育的實踐,但由于雙方都僅對自己熟悉的領域有深入了解,而分別對遠程教育和職業教育都沒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因此讓遠程職業教育出現要不就“不遠”,要不就“不職”的現象,沒能使職業教育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二、我國遠程職業教育實施中須解決的主要問題
(一)加強遠程職業教育相關理論的研究
遠程職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形態,在教學和管理上有一些新的要求和特點。遠程職業教育既要借鑒遠程教育的理論方法,同時也要遵從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規律,重視發揮兩方面的特點和優勢,才能發揮出其本來應有的作用為了能使已經開展了實踐和將要開展的實踐活動能夠科學地、可持續性地良性發展,應該在遠程教育和職業教育理論方法的有機結合下,開展對遠程職業教育教學和管理的理論研究。否則,在教學和管理中還是“穿新鞋走老路”,不會遵循遠程職業教育的實踐規律來進行。
(二)制定遠程職業教育的相關評價標準
標準對于現代社會的任何系統都是最重要的。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研制工作正在進行并已經陸續頒布了一些標準,但沒有將遠程職業教育評價標準研究納入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之內,這無疑將影響遠程職業教育的發展,出現了對遠程職業教育教學和管理認識不足的情況。遠程職業教育的實施目標是其實踐最基本的指引。遠程職業教育的實施應該是以促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為目的,還是以提高職業教育的層次和擴大職業教育的規模為目的,還是以滿足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需要為目的,決定了遠程職業教育實施的模式、過程和途徑,會讓遠程職業教育走向不同的方向,因此應對遠程職業教育的相關標準有個清楚的界定。任何實踐在明確目的后才能有正確的實施方案。由于職業技術教育的各級各類學校并沒有開辦遠程教育的經驗,同樣遠程教育院校也大多沒有進行職業教育的經驗,雙方應該如何結合,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實施遠程職業教育將由既定標準來決定,也才能達到有的放矢和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探索有效的遠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
遠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與以往遠程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需要專門的教學設計。現在有的學者在研究遠程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問題,如首都師范大學的楊卉、馬陸等人的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為遠程職業教育帶來新的發展空間和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它要求遠程職業教育的教師團隊不僅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更應具有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因此應由企業專家、學校教師組成教師團隊,該團隊應成為不僅擁有學術水平,也擁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團隊。遠程職業教育中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也處于研究摸索階段,遠程職業教育呼喚更多的有效的新的教學模式。
(四)豐富適用于遠程職業教育的學習資源
一、用教師的愛樹立起學生的自信,促其健康成長
當前由于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對孩子缺乏家庭管教,影視音像制品及網絡文化的影響等,造成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中不少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對學習失去信心,對未來感到渺茫,沉浸于虛擬世界中,整日無精打采或上課睡覺,周末泡在網吧、游戲機室、臺球室等營業性場所,對老師布置的作業置之不理,有學生逃課、曠課現象,日常行為極不規范。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用愛心、耐心感化學生,關注學生。以學生自成教育為平臺,對學生自信心培養,對學生道德心靈呵護。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同學習同生活,談心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積極響應區教育局提出的千名教師進萬家活動,進行針對性的家訪。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認識到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可塑性強,所以在學生自信教育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關鍵。增強學生的交往能力,培養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學習適應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情緒、完美其性格等。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主要焦點集中在學生的學業成績上,忽視了與每個中學生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壓抑、自卑、嫉妒、自私等心理疾病困擾著學生成長。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加強學生自信教育應成為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應該視學生為己出,積極發現、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生活細節,因材施教。育人不易,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一定要學會苦口婆心,不能急功近利。人的塑造絕非一日之功,樹立起學生學習、生活的信心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二、用國情教育強化學生自強意識,促其樹立遠大的理想中華民族具有優秀的傳統,她以刻苦耐勞著稱于世,又培育了為世人稱道的道德風尚
中華民族是一個酷愛自由,富于革命傳統的民族。在封建社會里,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革命精神,在中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在近代,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的殘酷剝削和壓迫,造成了中國近代的落后。中國人民百年以來,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再接再勵,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嶄新的面貌重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中國人民經過長期的痛苦摸索,從多次失敗中取得了成功。我們要教育學生應當珍惜民族的團結,祖國的富強來之不易,少年強則國強,只有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才能強國富民。要同學生講清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使他們了解社會主義祖國的偉大和前途的無限光明。特別是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家的綜合經濟實力大為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教育、科學文化等各項事業也得到很大發展,國際地位空前提高。學生了解到了我國的社會建設的巨大成就之時,從而樹立起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遠大的理想,自強意識,將來自覺地獻身于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同時我們還要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雖然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們的生產仍然比較落后。經濟不很發達,我國當前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這個國情,教育學生深刻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革事業的長期性、艱巨性和復雜性,要把我國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還要廣大青少年學生艱苦奮斗,自強自立,努力學習,意志堅強、以便將來擔負起社會主義建設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