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農村中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中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中學論文

        第1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對初中生來說,動作思維仍然占優(yōu)勢。操作活動是展開想象的基礎,想象是操作的進一步延伸,通過操作活動,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發(fā)展空間觀念,建立起數和形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動手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動。如在教學“圓錐的側面積”一節(jié)內容時,剛開始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圓錐的側面展開后是個三角形。于是,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活動細節(jié):讓學生各自拿出一張三角形的紙,試著去卷一卷。學生很快便在操作中感知并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又讓他們剪下一個扇形,再去卷一卷,結果學生很快成功地做出了一個個小圓錐。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圓錐的側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yǎng)和能力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教學細節(jié)是可以設計,也需要設計的,教學細節(jié)是動態(tài)生成的,恰當靈活地運用它,可以使課堂教學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在農村中學,有許多教師對一些教學細節(jié)常常是熟視無睹、忽略不計,或對細節(jié)處理不當,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1.重知識傳授,缺人文關懷細節(jié)

        一位教師教學“有理數的乘方”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表情一直較親和,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他也面帶微笑地給予肯定,但當學生回答錯誤時,他的語氣馬上變得很生硬,臉色很陰沉,他第二次質問時,其他學生只能支支吾吾,不敢回答,再提問其他學生時,學生也吞吞吐吐,生怕出錯。評課時,各位教師對他的這個細節(jié)都做了否定。我認為這位教師在細節(jié)上對學生缺少尊重和寬容,對學生勞動不加評價甚至指責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也很容易打擊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熱情。師生關系是學校環(huán)境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對學生心理素養(yǎng)、思想品質和社會能力的形成,對教師工作的成敗得失,對實現預期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等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案例中,教師對出錯的學生完全沒必要大聲呵斥,可以把學生的錯誤作為教學資源,讓其他學生討論,最后得出正確結論,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目標,也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師生都會以愉悅的心情完成教學任務。

        2.重知識講解,忽視語言細節(jié)

        我校有一位教師課講得很好,但上課時總說口頭禪“是吧”,起初學生并不在意。有一次,一個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說要數一下這位教師一節(jié)課能說幾個“是吧”,這一下調動了好多學生的好奇心,于是,他們上課時專心數教師的口頭禪,下課后比誰數得更多。試想,這樣的課堂教學效果會好嗎?在有些教師眼中,口頭禪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但正是在教師不知情下,口頭禪損壞了教師的形象,成為學生的笑柄??梢姡處煹恼n堂語言要生動化、形象化、親切化、幽默化,并且要帶有激勵性的評價。

        二、結語

        第2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近年來,雖然國家在中學教育上加大了投入力度,使得教育水平整體上得到長足的發(fā)展,但是受到政策導向性和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的較大差異影響,農村中學化學教學設施和用具相對于城市中學而言仍然比較簡陋。例如,當新的化學教學用具開發(fā)出來以后,城市的初中由于具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可以輕松得到,而農村中學則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此外,由于化學藥品的采購需要經各級部門的逐級審批,導致學校對教學所必需的化學藥品的采購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不僅如此,從數量上看,農村初中化學科目的教學設施也明顯不足,大部分只能由老師一人操作來進行實驗的演示。

        二、教學者與管理者的素質參差不齊

        如果說教學設施的相對簡陋和缺乏是由于教育經費的問題,那么比這個問題更加嚴重的是教學者與管理者的素質問題。研究表明,農村初中教育的管理在經費的使用合理程度上與城市中學有著明顯差別,顯得更加不透明和利用率低。由于農村中學的相關待遇問題,往往一些高級的人才是不愿留到農村當教師的,高素質化學老師的缺乏成為農村初中化學教學的一個重大缺陷。農村初中化學老師往往不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最新和最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業(yè)務和責任心也相對不足。因此在歷次的中考中,來自農村的學生往往從整體上與城市學生有明顯差距,與此有著莫大的關系。

        三、缺乏競爭是農村初中化學發(fā)展的弊端

        第3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首先,很多學生表現出自負失落心理、自卑孤僻心理、貪圖享樂心理、過分依賴心理、任性自私心理、虛榮嫉妒心理、盲目從眾心理、沉迷網絡心理等。這些負性心理嚴重阻礙學生情緒情感的發(fā)展,有的會形成人格障礙!

        其次,師資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從教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yè)技能。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師資薄弱。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它需要有心理學知識和經驗的教師。在農村中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理論知識和強烈責任感的教師和領導屈指可數,個別學校甚至近乎為零。

        再次,家庭教育的缺失。縱觀農村的家庭教育現狀,我們不難發(fā)現近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這種現象,很多年輕的父母只管生不管養(yǎng),在孩子剛剛蹣跚走路時,年輕的父母便把孩子推給年邁的爺爺奶奶,自己則到地里干農活或者出去打工掙錢等忙其他的事情,而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孩子和爺爺奶奶同吃同住,甚至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直接把孩子送到當地的縣城或者城市讀書,孩子吃住都在學校。孩子跟隨著爺爺奶奶,老人們大多非常溺愛孩子。孩子住在學校,大多是進行集體活動。這兩種現象,都談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甚至不少孩子因長時間不和父母在一起,和父母的感情有很大距離。

        二、走出農村中學心理健康困境

        首先,積極引進專業(yè)教師和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逐步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因此,學校積極引進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同時結合實際,有計劃、分步驟、有條不紊地開展教師培訓工作,專家下鄉(xiāng)指導、短期培訓、教師自我進修相結合,使農村學校的教師盡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獨特的工作方法。

        其次,組織編寫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教學指導用書和有關心理健康課外讀物。編寫適合農村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教材,編寫符合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課外讀物;教材與讀物要需具有可讀性,富有可操作的實踐活動。教材編寫應圖文并茂,深入淺出,每一課題可以有啟發(fā)性的事例或故事引入,以供學生討論、選擇、思考、提出理由、形成結論,以達到助人自助相效果,再以正確的觀點來分析自己和周圍的事物,把趣味性與科學性有機地結合起來。

        再次,幫助家長掌握相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往往在幼兒期就開始體驗到心理困惑。這些心理困惑的緩解有待于父母撫慰。倘若缺乏這種感情,幼小的心靈就會憂傷,被孤獨感籠罩,易形成孤僻的個性。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心理障礙就潛伏下來,在長大以后遇到困難時,就無法正確克服,甚至走上邪路?,F在許多農村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認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在這種情況下,學校要通過多種渠道來幫助家長提高認識,幫助家長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首先,要重視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把家長會變成專題教育講座,班主任可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向家長傳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也可以請一些專家、教師到會為家長們上課。其次,學校通過多渠道,讓家長更多地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了農村也能克服學生住家比較分散,召集家長不易的不足。班主任通過家訪與家長進行溝通,與家長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來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還可以通過寫書信或電話聯系的方法,與家長進行更多的交流,及時地把學生有關情況反映給家長,取得家長支持,共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第4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中等職業(yè)教育主要是指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yè)教育,也包括一部分高中后職業(yè)培訓,其定位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yǎng)數以億計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當前我國職業(y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力發(fā)展中等職業(yè)教育,尤其是農村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和完善既是重點又是難點,不僅中心財政撥出專款大力支持,而且也引起了各界專家學者的關注和討論。然而筆者認為,單純發(fā)展以九年義務教育后為指向的中等職業(yè)教育并不完全符合我國國情。當前,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中大力開展中等職業(yè)教育不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緊迫。

        一、在我國農村初級中學開展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降低農村初中輟學率,增加農村教育吸引力。

        輟學是中國農村教育的一個痼疾,已嚴重影響義務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農村教育的發(fā)展,也勢必影響新一代農民素質的提高,阻礙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2004年,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探究所對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6省14縣的17所農村初級中學進行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摘要:我國農村初中生實際輟學率遠高于國家控制的3%的標準,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新華網記者隨機對河北省一個“普九達標縣”進行的調查發(fā)現摘要:該縣每年初一入學學生保持在1萬多人,在初三中考時只剩下4000來人,三年內學生流失率高達60%,其中輟學的學生主要集中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

        引起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現行農村初中學校課程和農村學生生活經驗相疏遠,偏重書本知識,忽視實踐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內容和職業(yè)教育內容未能溝通和相互滲透,引不起學生學習喜好和積極性,從而導致學生“厭學”,而家長也失去送孩子上學的積極性,認為“讀書無用”。“農村教育的實質是農村職業(yè)教育”,有必要在農村初級中學開展職業(yè)教育,增強農村初中普教內容和職業(yè)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性,這也是當今世界教育發(fā)展的趨向之一。要把普通文化課程的教學和學生未來職業(yè)聯系起來,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和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適當開展職業(yè)技術教育,使學生能在心理和技能上適應就業(yè)的要求,從而增加學校和教育對農村學生和家長的吸引力,降低農村初中學生的輟學率。

        2.有利于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和就業(yè)觀念。

        長期以來支配人們頭腦的“學而優(yōu)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儒家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我國農民供子女讀書的最大心愿仍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考上大學,“跳出農門”,從而“光宗耀祖”,而職業(yè)教育學校似乎只是“差生”的“收容所”。所以,大部分家長不去考慮讓子女接受職業(yè)教育,中途輟學以及畢業(yè)沒升入普通高中的農村學生大多是直接進入社會謀求就業(yè)。另外,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在導向上也存在誤區(qū),普通中學更受青睞,地方行政部門給予的各種政策支持也更多。所以造成了一個希奇的現象摘要:一方面,勞動力市場對職業(yè)教育存在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農村中等職業(yè)學校卻“等米下鍋”,農村職業(yè)教育嚴重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初中階段納入職業(yè)教育內容,使學生及早受到職業(yè)生涯的指導和教育,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和職業(yè)發(fā)展觀,從而改變人們傳統(tǒng)的教育觀和就業(yè)觀,推動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向著良性、健康的狀態(tài)發(fā)展。

        3.有利于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

        對于大多數輟學或初中畢業(yè)即中斷學業(yè)的農村孩子來說出路無非有兩條摘要:一是在家務農;二是進城打工。而進城打工是他們最理想的選擇,但文化和技能的缺失,使他們只能從事一些諸如運輸、建筑等體力活兒,他們始終是游走于城市邊緣的人群。盡管在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第八條中就規(guī)定“國家實行勞動者在就業(yè)前或者上崗前接受必要的職業(yè)教育的制度?!笨涩F實的政策落實情況并不理想,現在的外出打工者大多持有初中畢業(yè)證書,極少一部分經過職業(yè)技術培訓,絕大部分還處于盲目和自發(fā)狀態(tài),如親屬介紹、老鄉(xiāng)推薦等方式實現進城務工。

        和發(fā)達國家相比較,我國農業(yè)勞動者參加職業(yè)培訓比例差距很大。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有4.8億農村勞動力,占全國勞動力總量的70%,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有4.2億,占87.8%。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短期職業(yè)培訓的占20%,接受過初級職業(yè)技術培訓或教育的占3.4%,接受過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占0.13%,受過專業(yè)技能培訓的僅占13.6%,而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竟高達76.4%。而美國、加拿大、荷蘭、德國、日本受過專業(yè)技能培訓的都在70%以上。1997~1999年“回流”民工23%的“回流”原因是素質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和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80%以上的農村中等職業(yè)學校出現生存危機。根據目前我國農村教育目前狀況,要想從根源上解決現存的矛盾單靠大力發(fā)展九年義務教育后的農村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是不夠的,解決好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之前的環(huán)節(jié)——農村初級中學職業(yè)教育缺失的新問題亦十分必要。

        二、農村初級中學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策略探究

        1.轉變農村初級中學的教育觀念和農村職業(yè)教育的觀念。

        盡管初級中學仍屬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其根本指導思想是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練習。但是鑒于目前我國農村教育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必須要轉變原有的初中單純實施普通教育的思想,樹立起職業(yè)教育的觀念。另外,要擺脫以農為“籠”的思想束縛,針對農村學生的職業(yè)教育要大膽跳出“農門”,不再局限于傳授種植、養(yǎng)殖技能。2001年,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到第二產業(yè)的比例為49.9%,轉移到第三產業(yè)的比例為44.6%,轉移到外地仍然從事農業(yè)的僅占5.5%??梢?,勞動力迫切需要的是第二、第三產業(yè)的專業(yè)技能,農村的職業(yè)教育應該適應這種需要。在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有關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等有關精神的前提下,應把農業(yè)技術、進城務工、經營、管理等內容納入到農村初級中學的教育內容中,從而形成農村職業(yè)教育的新型模式。

        2.在農村初級中學嘗試采取不同的形式,納入中等職業(yè)教育內容。

        從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的實際和當地經濟建設和農民致富的需要出發(fā),結合各地經濟結構和產業(yè)調整,在“學生自愿、家長同意”原則的基礎上,在農村初級中學嘗試采取不同的形式,納入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內容。例如我國新疆地區(qū)2007年開始實行的“職業(yè)教育分流班”制度。

        初中職業(yè)教育分流班仍屬于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性質,其課程堅持按基礎文化課和職業(yè)技術課并重的要求設置。分流班的學生和其他學生一樣同等享受義務教育的各項優(yōu)惠政策。具體的模式有“3+1”和“3+2”式。“3+1”式即在初中二年級進入初中三年級時,在學生自愿和家長同意的基礎上,組織一部分學生,單獨編班舉辦職業(yè)技術教育班,調整普通文化課的學習要求,納入為期一年的部分職業(yè)教育課程,初三畢業(yè)后再完全接受一年的職業(yè)教育、農村實用技術培訓或者二、三產業(yè)的相關技能培訓?!?+2”式是針對初中畢業(yè)不能繼續(xù)升學的學生開展兩年職業(yè)技術教育。通過以上三種形式,使學生畢業(yè)后對自己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具有初步的熟悉和規(guī)劃,樹立起自信心,做到“升學有基礎、務農有技術、進城有本領”。需要注重的是,要切實抓好職業(yè)技術教育班的學生教育教學工作,防止“隱性輟學”現象。

        3.課程設置堅持基礎文化課和職業(yè)技術課并重的原則。

        初級中學職業(yè)教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有關職業(yè)生涯和職業(yè)發(fā)展理念的教育,可以作為課余或課外知識教給學生,也可以專門提供技能學習和實踐機會。但是,基礎文化知識學習仍是他們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在設置課程時應重視文化基礎課的比重,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削減或調整課程門類和課時,利用節(jié)余時間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職業(yè)生涯、職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能教育。選擇以職業(yè)教育為主的學生的基礎文化課縮減幅度可稍微大一點,但要保證其職業(yè)發(fā)展所需基礎知識的學習,專業(yè)課程科目應多于基礎文化課程科目,突出其“職業(yè)教育”性。

        4.經費、師資和設備保障。

        在農村初級中學開展中等職業(yè)教育,應當由當地教育部門介入并指導此項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在經費、師資和設備的保障方面。由于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所需經費相對較多,各地教育管理部門在分配基礎教育經費的時候應建立農村初級中學職業(yè)教育專項撥款機制,以提供資金保障。還可從中等職業(yè)教育經費中抽出一部分用以資助農村初級中學開展中等職業(yè)教育?;A文化課教學借助現有普通初中的文化課師資,專業(yè)課教師可以借助各縣級職業(yè)教育中心和職業(yè)教育學校,也可將當地富有實踐經驗的農藝師、技師、能工巧匠或者個體戶、企業(yè)家引進校園。對于職業(yè)教育的設備新問題,除了可以根據各地和各校開設課程及專業(yè)所需購買一些設備外,也可和當地的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校開展合作,共享設備,節(jié)約資金。

        5.實行“雙資格”制,建立初級中學職業(yè)教育同其他類別教育的溝通和聯系的機制和平臺。

        建立“雙資格”認定制度,給主要接受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初中學生頒發(fā)兩種畢業(yè)證書摘要:一是普通初中畢業(yè)證,表明學生已經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具備了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和技能;二是職業(yè)教育資格證書,根據學生所學專業(yè)和把握的職業(yè)技能程度頒發(fā)職業(yè)教育資格證書?!半p資格”制,有利于為學生提供升學或就業(yè)雙重選擇機會。根據學生的意愿,既可以申請參加普通高級中學的入學考試,也可以申請參加中等職業(yè)教育學校的入學考試,而且還可以憑借職業(yè)教育資格證書或職業(yè)技術資格證書到社會謀求就業(yè)?!半p重身份”、多重選擇,不但可以實現農村學生個體發(fā)展的有效分流,還會大大緩解學生們的求學壓力,增強初級中學的吸引力,有利于緩解輟學新問題,促進教育普及。

        參考文獻摘要:

        [117所農村初中調查顯示初二學生輟學率超過40%[EB/OL.,2008-1-4.

        [4李水山.我國農村職業(yè)教育存在的主要新問題和發(fā)展策略[J].教育和職業(yè),2004,(21).

        [5馬戎,龍山.中國農村教育新問題探究[M].福州摘要: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第5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本文在大量的調查研究基礎上,發(fā)現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在課程設計上存在的問題凸顯在五個方面:

        1.在教學理念方面,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性質理解不透

        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有些教師存在著“學科化”的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小科、副科來進行教學,以掌握知識為目的,按照心理學學科知識體系來設計課程;有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思想教育課,強調灌輸和說教;還有些教師,簡單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讓學生高興,因此,追求課堂的娛樂而導致形式化現象,缺乏應有的教育。我們多次進行的“農村中學關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定位”調查中,大部分教師對其課程性質的理解都存在偏頗、誤解、膚淺等問題。

        2.在教學目標方面,注重為“升學教育”服務并能關注學生的興趣,但因缺乏整體考慮忽視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

        教師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時,能夠提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積極發(fā)展”的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在具體操作時就變成了一種單一的口號,更注重為“升學教育”服務的目標,忽視了學生在中學階段綜合能力的積極培養(yǎng)。這種目標是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圍繞著“應試”,為提高學生考試成績而設定的,與絕大多數中學生的主觀需求不一致,盡管也能考慮學生的興趣,但是遠遠脫離學生的心理實際,也明顯忽視了中學生其他心理方面的發(fā)展。

        3.在教學內容方面,選取與“升學教育”有關的內容,忽視學生“發(fā)展性目標”的完成

        有些農村中學教師的發(fā)展觀念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仍然選取與“升學教育”有關的內容,明顯體現出“不浪費學生的時間做與升學無關的事情”。特別關注學生中存在的升學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及解決,忽視學生“發(fā)展性目標”的達成,因此,選擇的內容存在著和目標達成不一致的現象。由于存在著“學科化”傾向,很多農村中學的心理教師都是采取單一的課程方面的知識傳授。例如,教育的目標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那體現在課程上的內容往往是教師去講解什么是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具體方法是什么?這種以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為主的方式并不適合中學生的實際情況,也直接影響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4.在教學方法方面,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追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形式上的多樣化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農村中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上,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從自己主觀愿望出發(fā),過分追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形式化。比如,有的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的生動形象性,大段的教學時間都讓學生觀賞,事后只是非常簡單地讓學生說說看后的感想,很不利于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充分交流;有些教師還“為了活動而活動”,有些課形式上很熱鬧,但是效果不好,并未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還有的教師為了公開課展示成果的需要,精心排練,心理健康教育課成了學生在教師編導下的表演課等等。這些看似豐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動”,除了追求形式的多樣化,還明顯帶有強迫學生接受的成分,由于缺少內在的積極思維、探究活動的支撐而顯得空洞和膚淺,沒有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

        5.在教學效果方面,重視內容的完成,忽視過程和學生的體驗與生成

        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存在著“學科化”傾向的教師特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結果,他們關注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們獲得了哪些方面的知識,增長了哪些方面的見識等。因此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總是把內容安排得滿滿的,課堂容量很大,然后按照課堂時間把設計的內容一一落實,只注重自身教學進度的完成,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深刻體驗。因此,課堂雖熱鬧,但往往是曇花一現。由于缺乏深刻的體驗,學生除了接受,很難有深入的思考和體驗后的生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二、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問題的原因分析

        1.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重視相對不足,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乏學習與研究的動力

        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不足,大家普遍認為它沒有應試學科重要,有些學校領導至今也沒有真正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義,導致對此項工作重視不夠,抓得不緊,配備的教師能力不足,甚至僅僅為了應付各級工作檢查,臨時安排教師做些應付性的工作,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有效開展。因此,教師學習和研究的動力明顯不足。缺乏真正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一定會成為制約工作開展的瓶頸,也必然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存在問題。

        2.農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人員少,專職人員少,缺少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和專門技能的支撐,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存在諸多問題

        我們在對長春地區(qū)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調查中發(fā)現:專業(yè)人員少,專業(yè)構成較為復雜;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而且不穩(wěn)定。這樣就導致了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較低,大部分現職心理教師沒有經過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養(yǎng)和專業(yè)訓練。為了開展工作,有些教師參加一些短期培訓或者通過自學獲得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但是,這種學習往往很不系統(tǒng),難以達到專業(yè)訓練的要求。在調查中我們還發(fā)現,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他們自己認為都很低,有六成以上教師認為自己理論知識匱乏,有七成以上教師認為自己實踐技能較差。多數教師由于自己缺乏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所以工作中常常按照以往的思路教育學生,過去學科教學的思維定勢還起著很大作用。因此,一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課上成了學科課,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還有些教師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當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做。

        3.農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彼此間缺少交流和溝通,在課程設計方面相互切磋、學習、研究的氛圍不濃,導致課程設計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通過對教學研討氛圍的調查,我們發(fā)現由于各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太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在身邊找不到能夠交流和研討的伙伴;加之校際之間的交流活動不多,使學校專門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缺少同專業(yè)教師之間的相互切磋和學習,彼此經驗交流的機會太少,有“孤軍奮戰(zhàn)、摸著石頭過河”的感受,從而使工作和學習陷入盲目,專業(yè)發(fā)展進程變得緩慢。由于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較少,縣區(qū)級督導不到位,在工作中遇到困惑的時候找不到上一級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工作中體現出盲目性較大、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同時,這支隊伍兼職人員較多,兼職心理工作的教師往往也沒有時間去思考心理學領域的學術問題等,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緩慢,在課程設計方面相互切磋、學習、研究的氛圍不濃,導致課程設計的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

        三、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明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本質的、鮮明的學科特點,解決教師教學理念的問題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科課程,它有自己本質的、鮮明的學科特點: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是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這類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靠教育者的灌輸和說教,而是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二,體驗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取決于主體是否產生真切的體驗以及體驗的程度。第三,學生本位性貫穿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始終。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在學生高度自主的前提下進行的,強調學生是課程的中心。課程實施必須從學生自己的經驗出發(fā),通過建立一定的情景來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促進他們的原有經驗發(fā)生轉化和新的理解的生成。第四,生成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習看作是主體對自身的心理結構的主動建構過程,主體的發(fā)展就體現在建構過程之中,體現在不斷前進的過程中。第五,心理健康教育以互助、自助為機制。心理輔導活動以學生為主體,是一種積極的人際互動過程,在活動中學生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這種互助可以增進學生對自信自尊的體驗,從而達到自助。第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回歸生活世界的課程。從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fā),在生活世界中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典型活動為主題,在具有生活化的活動情境中通過學生活動、體驗、反省來提升心理品質。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發(fā)端于生活世界又依附于生活世界的一種新型課程,其課程內容并不求文本的知識性、學術性和結構性,而是注重心理生活場景的設計和情境的渲染,旨在呈現具有生活氣息的心理空間。

        (二)設計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得到學生認可、具體明確的教育目標,解決目標設計方面的問題

        教學目標是課堂的靈魂和核心,一節(jié)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必須有明確和清晰的目標,而且目標要適應時代需要,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目標要具體和有層次,切口要小,并貫穿整節(jié)課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在短短的45分鐘內得以貫徹和達成。目標設計切忌籠統(tǒng)抽象,如果目標過大過空,就會導致一節(jié)課無中心、無主題。如“調適不良情緒”,這句話太含糊,如果改為“認識不良情緒對自己生活、學習所帶來的危害,尋找緩解和消除不良情緒的幾種方法,增強對情緒的調控能力”,這樣目標就很具體,目標越具體,就越容易在行動上實踐。教師在設計目標時,要考慮學生的主體性,要得到學生的認同,因此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他們希望從集體活動中學到什么?想解決什么問題?在此基礎上,與學生一起磋商可能形成和達到的目標,大家探討出來的目標,更容易被學生看作是“自己的”目標,也就更容易主動去達成該目標。

        (三)設計有針對性、即時性、有效性的系列教學內容以達成目標

        教學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因而教學內容是要圍繞教學目標而進行選擇的。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意適應性、針對性、即時性和有效性。具體來說,適應性是指選材要緊扣主題,要有明顯的時代特點,適合時展的要求;針對性是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并能為學生所理解和把握;即時性是指要關注學生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的需求和現象,選擇學生當前迫切需要了解的內容和解決的問題;有效性是指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親近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有興趣參與,并且設計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成長有密切關系的或能引起學生普遍關注的內容,這樣就會活躍思維,討論熱烈,提高實效。內容設計的具體要求包括:內容與目標的一致性;防止學科化傾向和課程化傾向;組合系列內容(圍繞著主要問題、主要矛盾設計系列內容);選擇適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課程內容,滿足學生需求,提高內容的適切性。

        (四)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選擇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求教學過程更有實效

        教學方法應服從教學內容的需要并為教學內容服務。教學方法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全員參與和真情表露,但又不能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只追求設計的形式、步驟和具體環(huán)節(jié)的豐富多彩,使之越熱鬧越好、越離奇越好。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究竟選用哪些方法為佳,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活動專題的內容、學生的年齡特點、學校和班級的條件、時間場所的許可等;初中生對辯論、競賽、角色扮演等較感興趣;高中生對自我測試、理性分析、討論等較感興趣。在選擇方法時,要注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吻合學生的需求和喜好。強調全員性參與和體驗性學習,體現生生之間的平等和諧,讓學生在輕松活躍、歡聲笑語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得到互助、自助和提高。一節(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教學的方法和形式要有一定的變化,注意動靜相宜和應用靈活,以免學生因單調而感到乏味,但也不是多多益善,而要根據主題的需要,把握好節(jié)奏和手段的變化;教學媒體的制作和選擇要恰當,并為教學內容服務。為此應做到:講求實效,不搞花架子;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不超越學生現有水平;面向全體學生,不忽略學生的個別差異;發(fā)揮多媒體輔助作用,不“喧賓奪主”;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實效性。

        (五)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進取心,注重學生的體驗與生成——解決評價問題

        第6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一)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農村的化學老師由于長時間的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影響,所以很難有新的突破,把新課改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理解成小組討論,雖然有的化學老師在課堂上做了試驗推廣,一些小組建設也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學生們所探討的問題也是老師或者教材提出的問題,學生自主提出的問題比較少,或者可以說老師不太重視學生自己進行提問的環(huán)節(jié).因為現在的物價在不斷攀升,不同地區(qū)的教育經費也是不同的,所以就造成了城鄉(xiāng)之間老師們的待遇會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這也造成了很多的農村學校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積極性.還有就是農村會有老師缺乏的現象,所以有時候會出現一個老師兼多個課程和帶多個班級的現象.

        (二)學校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一點就是經費比較缺乏.在“一費制”實施之后,農村學校的經費本來就比較的單一,這一變化更給辦學帶來了困難,不管是生活的環(huán)境還是教師的福利問題,農村教師和城鎮(zhèn)教師的差距都比較的大.因為儀器和藥品的缺乏,所以化學課中的很多實驗只是講講,不能進行實際的操作.現在的社會對于一些中學的評價只是關注學生的中考成績,并不關心學生的其他方面的發(fā)展,更不關心他們的潛能有沒有被充分的挖掘.這也主要是因為老師和學校都受升學率的壓力,所以沒有太多的心思去思考教育改革.

        (三)教材方面的問題現在的教材和農村的生活脫離了.新的課程改革同時也有了新的教材,那些進行教材編寫的專家大多數是一些來自城市的老師,所以他們并不了解農村的教學情況,所以很多的教材內容和農村生活并不貼切,有的還會把農村的一些素材改編成了城市的素材.雖然新課改提倡的是多樣化的教材內容,但是在教材中還沒有完全是給農村教育寫的教材.現在農村的信息網絡并不健全,老師和學生也沒有條件上網查閱資料,這就制約了很多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農村的老師在改革的過程中并不是很順利.

        二、如何推動農村初中化學的新課改

        (一)加強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素質面對現在老師對于教育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所以農村的教師需要進行培訓,可以參照老師們現在的教學水平,有針對性的對老師進行培訓,真正的掌握好教學內容.課程改革的主要實施點就是課堂,老師們最想知道的就是如何把新課改更好地實施在課堂中.在對老師進行培訓的時候,可以借助課堂來進行,在實際的臨摹和實踐中不斷的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改變學校管理機制,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學校要適當的改變他們的管理模式,不斷地加強宣傳,在老師的評價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制度,而不是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標準,真正走進化學課堂中去,在不斷地模仿和實踐中來提高化學課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和家長對于化學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認識,可以給老師打造一種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不斷地宣傳新課改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的作用,改變家長片面的思想,他們有的覺得化學課并不重要.在課堂的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開展化學教學農村學生的素質和城市的學生是有所不同的,新課改的出現就是不斷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有所發(fā)展,所以可以在化學課的上課過程中,以實際作為出發(fā)點,可以把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入到課堂中來.教師要帶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在課堂上給孩子足夠的學習空間,而不是僅僅是把自己的觀點告訴學生,要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

        三、總結

        第7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教師在教學音標時,應把音標單獨提出來讓學生系統(tǒng)、集中地學習,而不應把音標教學分散在各個單元,因為分散學習,學生容易學了后面的忘記前面的,使音標教學的過程變得很長。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學生是有能力集中進行系統(tǒng)的音標學習的,我采取一對一幫扶的方式,讓會讀的教不會讀的,一個星期后我親自檢測學生學習音標的情況,讓學生一個個地讀給我聽,結果出乎意料的好。由于在教學時我強調了元音的發(fā)音,檢查時我發(fā)現學生對元音的發(fā)音很理想,這讓我感到很欣慰。初中生已有好幾年的英語學習經歷了,由于小學英語教學對音標學習的關注不夠,很多學生都是鸚鵡學舌一般跟著教師讀,發(fā)音的準確率不高。雖然小學階段零散地也進行了音標教學,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初中階段尤其是七年級是學習音標的最佳時期,學生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對學習也有足夠的信心,此時進行音標教學,往往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為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

        二、應反復強化對音標的學習

        當學生學會了音標,能用音標拼讀簡單的單詞后,很多教師松了一口氣,開始準備進行英語的閱讀、語法教學了,殊不知,應不斷強化音標教學,否則如果長期不接觸音標,過了一段時間后,學生對音標的駕馭能力就會下降。那么,如何強化音標訓練呢?

        1.制作音標卡。在課堂上用2-3分鐘時間讓學生認讀音標卡,或者將音標卡貼在教室的墻壁上,讓學生時時刻刻看得見,加強記憶效果。

        2.強化模仿訓練,讓學生多聽國際音標磁帶的發(fā)音,教師講解發(fā)音的要領、口型、舌齒的位置,學生邊聽邊讀邊體會。

        3.充分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多讀多拼單詞,朗讀音標不要一次花費很長時間,反復機械地讀,這樣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應高頻率、多次數地帶讀。

        4.以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標的熱情,將原本枯燥的變得生動有趣,可采取記憶游戲、比賽拼讀生詞等方式。對于拼讀能力強的學生,我們要及時給予肯定,同時要關注拼讀能力弱的學生,多鼓勵,多指導,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音標的信心。

        三、音標教學可以結合漢語拼音

        由于英語音標和漢語拼音在形式上比較相似,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已掌握牢固的拼音來幫助他們學習音標。音標是一個字母或字母組合在具體單詞中的發(fā)音,而拼音字母的發(fā)音就是它在詞語中的發(fā)音,很多拼音的讀音和音標十分相似如:“bird”中“b”的發(fā)音和拼音“b”一樣,“study”中“s”的發(fā)音和拼音“s”一樣,這樣的例子我們可以找出很多。因此,我們不妨利用已學習的拼音知識學習英語。

        第8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學;英語教學;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6-168-01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因此,在中學階段,各個學校都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扎實的基礎。但從全國的英語教學整體水平上看,還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qū)體現得更為突出。

        一、當前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受農村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近年來從外地讀完師范大學的學生回到家鄉(xiāng)任教的很少,導致有些教師教學任務重,既當班主任,又同教幾個班,還有中考壓力,一天忙于教學等事務之中,時間一長,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2、英語教師上課停留在原始的教學狀態(tài)中,沒有語音室,沒有幻燈片,沒有電腦等現代化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甚至連錄音機都少用,從始至終都只靠教師講述,根本提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很多教師也不注重聽說訓練,學生滿腦子裝的全是語法、句型和條條框框,聽說能力很差。

        3、農村中學有些英語教師在上課時滔滔不絕,黑板寫得滿滿的,學生不停地記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帶來很多弊病。教師講得過多,他所能提供給學生獨立掌握知識、主動訓練能力的機會就越少,講得過多,重點不突出,學生掌握不了要領,課堂氣氛也沉悶,學生客易產生疲勞。

        二、當前制約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客觀因素

        1、對英語學習重視程度不夠

        農村缺乏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相對于語文、數學等基礎學科,英語被逐邊緣化,處于一種可有可無的尷尬狀態(tài),比如在課時的安排上達不到應有的要求,本來應該有教學活動得不到有效落實,大多數活動的開展往往流于形式,教學考核也不夠規(guī)范,對于英語教學效果未形成有效的評價與考核。這種輕視英語教學的態(tài)度也直接影響了農村英語教學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

        2、師資力量不足,師資層次不高

        師資力量不足,師資層次不高是農村英語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經過調查農村英語教師中,英語專業(yè)教師占到60%左右,與城市學校相比,明顯差距很大。在農村,英語本科學歷教師占25%左右,英語??茖W歷教師占35%左右。使得農村學生在剛剛接觸英語時,就沒有良好的教育。導致很多農村初中學生考入高中時,要重新學習英語發(fā)音。上述現象在農村英語教學中比較普遍,顯然又影響農村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3、學習條件差,基本學習得不到保證

        農村中學辦學條件差,基礎設備得不到有效保障。近年來,我國農村教育獲得了長足發(fā)展,但還存在著投入不足、設施設備不完善等問題,制約了農村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很多農村中學只有教材與練習冊,沒有配套的教學指導書、閱讀材料,更別說多媒體的資源,因此導致課堂中教學只是圍繞課本,學生所學知識得不到擴展,體會不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農村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進行個別輔導,教學負擔太重,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解決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1、政府要加大對農村中學的投入,給予政策傾斜

        各級政府必須加強重視,加大財政投入,狠抓基礎建設、改善辦學條件,確保農村中學的正常運行和健康發(fā)展。政府必須積極支持農村教育事業(yè),幫助農村中學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對農村中學的投入力度,要把人、才、物等資源向農村中學傾斜,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快發(fā)展步伐。同時,要鼓勵學校多渠道籌措辦學資金,挖掘內部潛力,精打細算,節(jié)約開支。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發(fā)揮調控作用,整合教育資源,努力實現強弱聯合,讓教師流動吐故納新,以幫助和帶動農村中學的快速發(fā)展。另外,每年至少要舉辦一期農村中學學科骨干教師研修班,通過研修班,向教師展示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無限魅力,提高農村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的能力,推動農村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

        2、思想上高度重視,把英語教學擺到突出的位置上

        提升農村英語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英語。要讓學生深刻理解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學好英語是發(fā)展的需要。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要狠抓農村英語教學,確保課時的安排上達到要求,健全教學考核規(guī)范,對英語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評價與考核。另外,英語教學工作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英語能力為目標,學生不僅要會考試,同時也要會讀、會說、會看、會寫。

        3、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是我們老師傳授知識的重要陣地。因此,必須狠抓課堂教學,必須讓40分鐘效益最大化,必須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積極性。如何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在認真鉆研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如在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分組討論法,任務驅動法等有效的方法。實踐證明,有經驗的老師總能把課上得輕松、自如,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有條有理,重知識傳授,重能力培養(yǎng),重習慣養(yǎng)成,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效果好。

        4、積極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環(huán)境

        第9篇:農村中學論文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學作文資源整合措施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實施以來,人們關注的目光似乎都停留在城市中學作文教學改革的成果上,多媒體作文教學的確讓作文教學有聲有色,鮮活生動,但對于物質條件相對薄弱的農村中學來說,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輔助作文教學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因此,農村中學在作文教學改革的時候,除了學習城市中學先進的作文教學經驗,更要注重因地制宜,活學活用,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挖掘農村豐富獨特的教學資源,通過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整合,讓農村中學作文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一、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資源整合的意義

        (一)資源整合的內涵

        “資源”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天然來源”。如地下資源、水力資源、旅游資源……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里,可以得知,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而農村作文教學資源跟語文課程資源比較,除了與語文課程資源有某些共同的內容,農村教學資源則更側重體現資源的鄉(xiāng)土性。鄉(xiāng)土資源,是指我們出生、成長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觀、文物古跡、地名沿革、歷史變遷、社會發(fā)展以及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資源、人文歷史資源和社會發(fā)展資源等。這是狹義的理解。廣義的鄉(xiāng)土資源還包括學生所在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師資狀況、校風學風、學生特長以及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家庭生活等。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鄉(xiāng)土資源應該作為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利用的重點。而充分挖掘和利用農村教學資源,是促進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整合”一詞最早是由英國哲學家赫伯特?斯賓賽(Her2bert Spencer)1862年在《第一原理》中提出來的,他認為:從哲學的意義上說,整合是指由系統(tǒng)整體性及系統(tǒng)核心的統(tǒng)攝、凝聚作用而導致的使若干相關部分或因素合成一個新的統(tǒng)一整體的建構、序化過程。1969年勞仁斯(LawrenceP.R.)和羅斯(Lorsch J.w.)在《組織與環(huán)境》中,從組織行為角度對整合加以闡述,認為整合是一個組織內不同部門之間用來協調其活動所采取的行為和所使用的結構。

        對于什么是教學資源整合,筆者查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認為可以這樣來論定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整合不是簡單的整理合并,而是教育科學研究中的一個嶄新的領域,它具有有效的“收斂吸引子”,有足夠的影響力和發(fā)展前景,邊界明晰,有豐富的研究內涵。

        教學資源整合是一種創(chuàng)新,它不是各構件簡單的疊加,也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簡單合成,而是一個非線性的系統(tǒng)優(yōu)化的問題,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整合可以產生各構件都不具有的新性質、新功能、新效果和新效益。

        (二)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資源整合的實踐意義

        1、使作文教學能朝著“民族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更好地完成“母語教育”的任務。

        2、有利于引導學生發(fā)揚勇于創(chuàng)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發(fā)揮“鄉(xiāng)土特色”作文獨特的育人功能。

        3、為作文教學聯系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提供了“土壤”。

        4、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搜集材料的同時也是學習的過程,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養(yǎng)成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5、有利于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統(tǒng)一的課程設置,難以反映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特殊需要。從當地經濟、文化特色,學校、教師、家長的實際出發(fā),開發(fā)和利用鄉(xiāng)土資源,優(yōu)化作文教學,有利于凸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一本教科書不可能全國適用。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從本地的實際出發(fā),開發(fā)和利用好本地資源。由此可知,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的改革結合農村資源進行整合具有特殊的意義。

        二、農村中學作文教學資源整合的措施

        (一)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開發(fā)農村資源

        寫作文,寫的是生活,應當是有什么寫什么,熟悉什么寫什么,親身經歷的事情,直接接觸的人,親自去過的地方,稍加回憶就歷歷在目,容易寫得具體生動。而不應該把作文內容定位在“新奇”、“難得”或“洋氣”之上。只要我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去觀察農村、體驗農村生活,我們就會發(fā)現,農村確實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學生寫作文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鮮活素材。雖然農村中的作文題材豐富多彩,但農村學生長時間與之打交道,無意注意使得他們久居“廬山”卻不識“廬山”面目。因此,結合作文訓練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他們觀察和再現周圍的人事景物,適時適量進行各種形式的練筆,對學生選擇和組織寫作材料,豐富作文內容是大有裨益的。學生對作文的內容有親身的感受,寫出的作文就不會空洞無物,枯燥乏味。筆者認為結合農村教學資源優(yōu)勢進行的作文教學改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實:

        1、結合學生日常生活,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

        “寶庫就在身邊,我們卻視而不見,這是他們誤以為面包和鹽不是什么精金美玉,就不值得去拾取和收藏的緣故?!边@句話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寫自己的衣服,城里學生漂亮華麗的名牌固然可寫,或許農村學生所穿的母親用一針一線縫就的“布衣”更值得去描述;寫自己的情感體驗,城里學生父母無微不至的寵愛固然讓人溫暖,或許農村學生父母那種苦口婆心、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曲折體現的真情更讓我們?yōu)橹袆印?/p>

        農村特有的環(huán)境,有時創(chuàng)造了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經歷。如養(yǎng)小鳥、種花草、摸魚蝦、捉螞蚱、粘鳴蟬、撲蝴蝶、斗蟋蟀、捉迷藏等都可以為作文的內容。

        2、結合農村自然景色,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

        農村的自然風光可以成為學生作文的獨特而又美妙的題材。讓學生走出家門,走出校門,融入大自然,捕捉美麗的自然風光帶來的瞬間心靈感受,既可以讓學生從自然風光中了解到家鄉(xiāng)的美麗多姿,又能積累寫作素材,一舉兩得。

        農村小學生從小就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感情。他們周圍有綠樹青山、清泉飛瀑、河塘渠堰、茂林翠竹、瓜蔓花草、村落炊煙等自然景觀。這些都能作為第一感性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后獲得,給學生美的熏陶,為他們描繪田園生活

        提供了寫作源泉,奠定了抒寫自然美的基礎。如此美麗的農村自然風光,必定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而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就有真情實感。

        3、結合農村民俗風情,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

        農村都流傳著一些蕩人情懷的民俗風情,如婚俗、禮俗等等都各不相同。它們都反映著濃郁的地方特色。研究家鄉(xiāng)的民俗風情,學生會深切感受到家鄉(xiāng)昔日的風韻和情調,甚至能觸摸到先人們遙而可及的生活脈搏。農村的民俗風情特別多,如能加以積極開發(fā),將是一個巨大的習作資源庫。如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jié)、農歷七月初七的“七夕”等等。這些民俗的來源,都是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典故的。純真的鄉(xiāng)情,更為學生增添了想像的羽翼,補充了寫作的營養(yǎng)。

        農村民風古樸,人們喜歡熱鬧。廟會、集市、夏夜納涼,人們聚集談天時,農村的生活瑣事,以及鄰里糾紛、市井吵鬧、鄰里親情、大院清晨……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真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4、結合農村勞動實踐,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

        農村孩子雖然生活在農村,但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他們對勞動是越來越陌生了,缺乏真實的勞動體驗。如果在節(jié)假日,可以鼓勵學生幫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活,這正是他們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因此,在教學中,語文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并且寫出真情實感。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討論,喚醒學生對勞動獨特的體會,那樣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有血有肉,這樣的做法既學到農技知識,又擴大了寫作范圍。

        5、結合農村社會變化,指導學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不僅城市面貌日新月異,農村更是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yè)的現代化、農村的城鎮(zhèn)化,這些都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很大的寫作空間,以農村社會變化為依托,進行作文題材的開發(fā)是可取的。如現在有的農村進行房屋改造,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觀察農村的新貌,從而寫出對政府房改政策的感想。此外,新的家用電器不斷進入尋常百姓家庭,用手機,裝空調,甚至不少家庭建起了小洋房,開起了小汽車。新鮮的事物不斷涌現,也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除了對農村發(fā)展的贊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比如在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化肥、農藥對農村環(huán)境的污染。在教學中我們可指導學生對這些現象進行調查、研究、訪問,從中指導學生作文,擴展學生寫作題材,學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環(huán)保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將這些農村日新月異的新變化關注起來,就可以想像到我們農村人的生活水平,那寫出來的文章也就能真實鮮活了。

        (二)結合具體教學,利用農村資源

        教師的作用是巨大的,對生活在閉塞的農村的中學生而言,教師的作用更是不可估量。學生潛在的能力需要教師去喚醒,學生對生活感知的敏感度需要教師幫助增強。盡管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但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思想觀念,認識到作文教學水平提高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如何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整合農村資源,這是作文教學改革是否取得成效必須回答的一個關鍵性問題。一次作文教學的過程包括命題、指導、批改、講評幾個步驟。下面就從命題、立意、選擇材料、組織材料這些方面談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整合農村資源的一點體會:

        1、命題方面。

        長期以來,中學作文教學存在著較為普遍的一個問題,即重視作文的技能技巧訓練,而忽視了學生作文的心理需求。在設計作文題目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虛擬一個題目,或者沿用教材的題目。這其中有的題目對學生來說,根本沒有那種感受、體驗。這樣的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的作文課,就會給學生造成了懼怕寫作心理,再加上農村學生知識面、生活接觸面相對狹窄,那樣就會導致學生更加厭惡作文。因此,教師在作文命題時,要提高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其中一條措施就是把作文題目命在學生的心坎上,撥動學生的心弦,讓他們一拿到題目就有一種表達欲望,寫作沖動,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而在農村,則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特色,緊扣“農”字出一些實在的題目,讓學生寫出具有農村特色的美文。教師可以從作文教學目標,結合農村實際指導學生命題。如通過比較,讓農村學生寫“鄉(xiāng)村小道”,會比寫“立交橋”來得容易,同是寫道路交通,但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來寫,收到的效果卻大不一樣。作文的命題還應該應景應情而出,在考慮學生能夠接受并可以自由發(fā)揮的題目之前,還得醞釀如何營造一個和諧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靈感,讓學生拿起筆一氣呵成,才不至于浪費一個好的作文題。

        2、立意方面。

        重視“學生作文心理需求”不能理解為一味地迎合,學生的生活圈子狹窄,作文應有利于引導他們觀察體驗生活,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審美情趣。如“養(yǎng)小鳥”這種作文,老師該引導學生從“養(yǎng)小鳥”的經歷中得出一些正確有益的思想觀念,告訴學生“養(yǎng)小鳥”雖然樂趣很多,但另一方面,“養(yǎng)小鳥”是不可取的,因為小鳥需要在大自然里自由的成長、飛翔,我們要保護小動物,愛護自然生態(tài)等等,讓學生在寫作中去感受美,理解美,豐富生活,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

        長期以來,我們的作文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好和真情實感,都要求學生寫正面的、積極的、高尚的東西,絕不允許學生有一點所謂的不健康的東西。教育家葉圣陶在《作文論》中就提出:“我們作文,必須寫出真實的自己的話?!?/p>

        作文的立意要真實深刻透徹,首先就要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提高對生活中人、事、物的感受能力。而農村中學的學生,就需要關注農村發(fā)展,關注農民的生存狀態(tài)。面對農村真實的生活,敢于“說真話”、“表真情”,如寫農村的父母對孩子那種苦口婆心、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在立意方面若稍加點撥,文章的意境便可提高。也許學生一開始對這樣的話題會反感,認為那只是農村父母的無知與沖動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甚至由此怨恨自己的父母,但如果老師引導學生從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里面挖掘父母的用心良苦,那飽含深情的教育,或許學生就會更加理解農村的父母,不僅在作文的立意方面有所覺悟,還可以改善父子、母子間的關系。

        3、選材方面。

        題材是寫作者攝入文章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學生熟悉哪些題材領域,了解他們作文材料的來源,對我們的命題及作文指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老師在指導學生選材的時候,無論是什么體裁的作文,對選材的基本要求除了要緊扣中心,還應該包括選用的材料要真實可靠,然后才是要求選材要新穎。新穎的材料,指新鮮、活潑、獨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獲的材料。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新鮮材料,而不要老講“老故事”,說“舊事”,逐漸學會走自己的路,寫有個性的作文。許多同學認為學校生活“四周高墻隔絕”、“三點一線”,沒有“新鮮”可言。其實,同學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此外,要指導學生注意選材的典型性,典型的材料就是選擇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質、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選擇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質和鮮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這樣作文才有意義。

        4、組材方面。

        選擇恰當的習作材料之后,怎樣精心安排材料,使文章言之有序,條理清楚,中心突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人認為老師的點撥應該適可而止,過多的限制只會阻礙學生靈感的發(fā)揮。在點撥方面,可以從引導學生如何安排敘述順序、如何選擇好開頭與結尾、列出作文提綱這幾個方面進行。

        此外、農村中學的作文教學客觀地存在著諸多不利因素。如農村學生缺乏良好的早期教育和恰當的家庭輔導,單家獨戶的孩子早期語言交流少。由于農村地處偏僻,不少地方貧窮落后,信息較為閉塞,學生所見所聞多是身邊事,對很多新興事物都不太了解,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要使農村學生張開心靈的翅膀,在作文世界里自由翱翔,就必須開拓他們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知識。

        課外書是一個無盡的寶藏,教師可以推薦一些好的書籍給學生閱讀,從天文、地理到科技、人文,都應有所涉及。如條件有限,教師可組建“讀書角”讓每一個沒錢買書的孩子都可以看書,或鼓勵家長盡可能為學生多訂課外閱讀資料。另外還可以利用早讀課、故事會、朗讀比賽、演講比賽等機會促使學生讀課外書,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書本了解外面廣闊的世界。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適當參加有關社會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

        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激起農村孩子對外面世界的強烈探索欲望,使許多東西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他們的潛意識,在寫作時也常會靈感進發(fā),好的詞句就會自然地流瀉于筆下。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姜堰市| 永福县| 马鞍山市| 都江堰市| 北碚区| 黑河市| 区。| 赤壁市| 读书| 华蓥市| 洛南县| 平阳县| 舞阳县| 荆门市| 常德市| 遂溪县| 尼勒克县| 措美县| 准格尔旗| 苗栗市| 渝中区| 鹤峰县| 新化县| 怀仁县| 舞钢市| 芜湖市| 全南县| 谷城县| 洛南县| 镇远县| 同江市| 隆德县| 铁岭县| 水城县| 和平县| 冀州市| 南阳市| 明光市| 商南县| 淮安市| 曲麻莱县| http://444 http://444 http://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