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關于大自然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大自然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于大自然的詩句

        第1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4―0125―01

        自古以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來形容一個人知識淵博。地理知識與語文知識關系非常密切。學語文也在學地理。初中語文教材(人教版)“寫在前面”告訴學生語文與地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從語文教學中可以學到許多地理知識。

        一、古詩詞中的地形描述

        我國疆域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多樣,描述各種地形的名家詩句數不勝數。比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描寫典型的山地地形的佳句,寫出了廬山的雄奇秀麗?!半防沾?,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則生動描繪了陰山腳下河套平原的坦蕩遼闊和牛羊肥壯、牧草茂盛的草原景觀。“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則寫出了四川盆地地形崎嶇的地貌。“仰望山接天,俯視江如線,對面能說話,相會要一天”道出橫斷山區的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各種地形的成因也各有不同,有地殼運動的內力作用,也有風化、侵蝕、搬運、沉積等外力作用,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就是對流水侵蝕地貌的描繪。

        二、古詩詞中的氣候

        我國的自然氣候復雜多樣,使得我國大江南北景觀各異。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春風”就描述的是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從東南沿海吹來,由于路途遙遠,加之眾多山脈阻隔,使之不能到達我國內陸西北地區?!霸绱┢ひ\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則反映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由于距離海洋較遠而形成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冬冷夏熱,溫差大,降水少。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睂懗隽松降鼐坝^的垂直變化。有時也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來解釋這種氣候的垂直變化。“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三種降水類型中對對流雨的形象寫照。“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表現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黃河自西向東流,也可解釋海陸間的水循環規律,陸地徑流入海,而海水只能通過大氣輸送到陸地上空,暗含水循環使得陸地上的水資源得以再生和補充。

        三、古詩詞中的水文知識

        我國水能資源豐富,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L江、黃河、珠江、瀾滄江和松花江的上游。水能資源的形成需要有三個最基本的條件即河道、落差和水量,而描寫這方面的詩句也不少。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即是對廬山瀑布的描繪,又可以從中看到瀑布蘊藏著巨大的水能資源?!俺o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向我們展示了奔騰不息的長江流經三峽時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壯觀景象,我們在體會大江東去,奔流入海,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時,也加深了對長江三峽水流湍急、水位落差大等特征的了解。“海潮歲月生,江水應春生”“絕岸愁傾履,輕舟故溯洄”等則展現了錢塘江洶涌澎湃卷潮而來的磅礴氣勢,潮汐能量巨大,若能開發利用必將造福人類。

        四、古詩詞與天體運動

        關于天體運動,古詩詞中也多有體現,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就能恰如其分的說明地球自轉運動所引起的晝夜更替景象?!皠偙惶柺帐叭?,卻教明月送將來”則寫出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物向東,天物向西的視運動。“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更是一句詩詞言清四季變化,萬物輪回?!扒G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首詩把初冬的水文、植被和天氣特點表現得優美如畫。

        五、古詩詞中的人文地理

        第2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繁星·春水》這部讓我們懷念和感動的書,是偉大的作家冰心老人寫的。在她這些閃動著靈光和真情的小詩中,數量最多的就是歌頌自然、母愛、和童心了。自然是完美的,母愛是偉大的,而童心是,是純潔的,是她將這些贊頌集于筆尖從而醞釀成了文字。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繁星春水的讀后感,請您閱讀。

        繁星春水的讀后感1從作者這些平時隨便記下的“零零星星”的感想和回憶中,我看到了她對家庭生活小范圍的愛以及對社會生活這大范圍的恨,也許這是時代帶給她的影響,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些曾經觸動過當代青年的短小詩篇,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些什么。

        “童年啊!是夢中的夏,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童年是最美好的,因而也最短暫,夢是虛幻的,而真實卻賴以它而得以體現,一個人長大了就不可能再回到童年,而現實的殘酷與黑暗卻又不得不使他想起純真的童年,思緒游離在現實與回憶之間,只有在夢境中再次擁有那一份已逝去的童真,這不正是我們此刻的悲哀?

        那么究竟能不能把這種美的崇仰升華呢?一百一千個人會有一百一千種回答,作者告訴我們:只要你愿意,對真、善、美的追求就有了堅強的自信心與奮斗精神。

        春何曾說話呢?但她那偉大潛隱的力量,已這般的溫柔這世界了!這是歌詠自然的詩篇,在描繪自然之美的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不施濃墨童彩,沒有人為夸張與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筆墨將自然的本色美顯示出來,崇尚自然的美學觀和嫻靜溫柔的性情也溢于言表了。

        若再深入些,我發現這些小詩往往將中國古典詩詞和外國文學的兩種韻味調融在一起,有時還碰撞出哲理的火花。

        詩篇表現出來的瞬間的情感,無不含蓄蘊藉,如作者一樣清瑩雋永,字里行間流淌著溫婉的情韻、淡淡的哀愁,純潔的思想,它們和冰心一起,形成了一片晶瑩而又遙遠的繁星,一條溫暖綿長而又鮮活力氣的春水,永遠縈繞在你我的心頭。

        繁星春水的讀后感2《繁星·春水》是一本非常樸實的詩集,并沒有普通詩歌華麗的辭藻,卻處處流露著冰心細膩的心思和情感。情感仿佛與文字糅合在了一起,仿佛本該就是如此。每一句都渾然天成,朦朧的詩意化作涓涓細流,流淌在我的心中,仿佛能感受到冰心寫下每一個字時的心情。

        翻開書,看到那一排排詩句,仔細的品味每一句話語中的詩意,我讀到了許多的感悟。時而婉轉細膩,時而又激情高昂的詩句,無處不在透露著冰心的別有用心。她在歌頌世上的愛,她歌頌母親的偉大無私,為了孩子的不顧一切,歌頌小孩子純潔無暇又天真無邪的心靈。

        一句句樸實的詩句中,透露著深刻的意義,就像是美玉包裹在石中一般。冰心用不帶任何修飾的親切語句,娓娓道來對生活中的熱愛,對世界上美好的愛的歌頌。那一句句詩,深入人心的最深處,將每一處污穢都清洗干凈,用樸實的愛意來讓每個人變得純潔無暇,心湖透澈。讀到冰心的詩歌的人,想必都會安靜下來,看她用文字演繹的純真哲理吧?心中寧靜下來,慢慢的感悟著這世界中的美好,感受著美好的童心母愛吧?

        還有一首叫《詩的女神》的詩。在最后一段中間冰心老人發自肺腑地說道:“量我怎配迎接你,詩的女神呵還求你這般的,經過無數深思的人的窗外。”冰心將詩擬為女神,展現了她對詩歌的尊重,她認為詩是一種很美的東西,冰心老人自噓自己不配迎接她,充分寫出了冰心老人的虛心,和暗示自己還須繼續努力,才有可能達到巔峰。這一點,我并沒有能做到。

        我讀到了冰心的愛母之情。那一句句詩,不含任何的虛假偽造,出自內心的感受,讓我在今天都能夠感受到她對母親的愛。...

        繁星春水的讀后感3不知從何時起,心中有了一份對詩歌的神往,于是,帶著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與癡狂,隨風讀起了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

        她的詩主要以母愛,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笨上攵?,冰心的童年充滿著夢,充滿著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呵。”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她后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她幻想著與母親見面,幻想著回家,她很快樂。但是一旦沒了幻想,那么她就會變得更加的失落與失望。背井離鄉,又離開了至親的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蹦遣ɡ瞬粩嗟呐拇虬叮覠o動于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繃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親的愛是最偉大,母親的愛是最純潔。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也可見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過的,她的幻想是那么美,那么引人入勝,那么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思念,思母心切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母愛是那么圣潔,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愛,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親的代名詞,通過冰心我讀懂了母親。

        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于言表。一顆澄澈的冰心,正如繁星點點,春水東流?!斗毙谴核愤@篇作品給我的啟迪很大,她告訴我人類對愛的追求,告訴我母愛的偉大,告訴我要樂觀地對待人生這些使我冰心奶奶這種偉大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性所折服。

        繁星春水的讀后感4如果問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什么?那莫過于純潔的母愛!對此,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對慈母的愛的贊歌《繁星春水》。

        在靈魂的深處,有一種快樂在冥冥中跳躍。輕輕地撥動著我的心弦,在一次次靜謐中的夜里滋潤涸的新。感動,洗滌著我雀躍的靈魂,我安靜的聆聽。哦。我聽到了童年銀鈴般的歡笑與父母慈愛的教誨。于是,我悄悄的將其譜寫成童年與母愛的五線譜。在繁星閃爍下一遍又一遍的彈奏。

        媽媽把我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來,讓我們去享受別人的愛護;媽媽是我們的第一位老師,辛苦地把我們撫養x;媽媽是我們的精神支柱,總是支持著我們,鼓勵著我們,當我們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們,是媽媽的心;當我們不聽話,媽媽動手打我們,最痛的同樣是媽媽,正所謂打在兒身痛在娘心??墒?,當媽媽幫我們補衣服刺到手指,媽媽仍然會覺得開心,因為如果她的痛能夠換來我們的快樂,就算是痛不欲生,對于媽媽來說也是值得的。這使我想起一首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队巫右鳌?/p>

        媽媽對我們所付出的實在太多了,而這是我們做子女的一生也沒辦法報答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媽媽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偉大的人,而這怎么可以用三言兩語表達出來呢?在這個地球里,每個人只有一個親媽媽,我們必須爭取在有限的時間中為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媽媽生日的時候送上最真摯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媽媽好》,就這么簡單,媽媽也會覺的心滿意足!

        在《春水》中有一段詩:自然的微笑里,融化了人類的埋怨。我讀懂了自然用它的微笑化解了人類的怨怒。還有它博大的胸懷容納我們,讓我們洗盡鉛化,重獲新生。這是對自然多么崇高的禮贊!人類的枯燥與冷漠和大自然的新鮮與熱情,如此鮮明的對比!在廣博、崇高的大自然面前,人類該是多么渺小啊!去愛自然吧!與自然融為一體。那該是何等美妙的境界啊!

        書中這樣寫著:別了,春水。感謝你一春潺潺的細流,你帶去我許多思緒。向你揮手了。緩緩地流到人間去吧,我要坐在泉邊,靜聽回響。這讓我浮想聯翩:春天的山澗里,清涼潺潺的溪流。涓涓的流向田野、樹莊,流向人間。它帶來的信息向山泉天穹無盡的流響,其中既有春水的溫柔和清冷,也有詩人冷暖不定的心情意緒詩人天意。流水有情,一幅交相融合的春溪圖躍然紙上。

        書中的詩歌情至深,語至美。以含蓄、溫婉、典雅、美麗著稱。還有淡淡的憂愁。每一首詩都如天空中的星星,荷葉上的露珠,晶瑩剔透,有著特具的美術感。在歲月的輪回中,時間的枯葉永遠無法將我的童年與母愛埋沒。我在生命道途中采拮童年的朝花,拾起一片片童真的夢想與慈愛的教誨。朋友,我又拾起了多少甜蜜呵!

        繁星春水的讀后感5冰心以其特有的女性纖柔、清新秀麗的語言寫成了《繁星》、《春水》兩本詩集,語言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通暢而又情韻悠長,并構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詩集《繁星》《春水》,為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以“自然”“童真”與“母愛”為主題,以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對自然的贊頌以及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為主要資料,表達了她對母親的情感、對孩子的喜愛、對自然的贊嘆及對人生的明白,被著名作家茅盾稱為繁星格與春水體。

        哲理性強是《繁星》和《春水》的一大藝術特點?!斗毙恰泛汀洞核分校性S多詩都是蘊涵著深刻思想的哲理詩。這些深刻的思想往往都是和詩中描繪的具體形象以及詩人深沉的思緒揉合在一齊的,因而仍然具備著詩的情緒,有著詩的美感。

        其次,纖柔是冰心詩歌的另一個顯著特色。冰心的詩,無處不表現出一種女性的纖柔。以她“滿蘊著溫柔,帶著憂愁”的抒情風格,感情深沉濃烈地歌吟著純真的愛,描繪著大自然的美;同時也以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某些社會丑惡現象的譴責。

        最后,文字輕柔雅麗,韻律渾然天成,意境優美清麗。《繁星》和《春水》中詞句的運用,仿佛是信手拈來,處處透露著輕柔雅麗的風格。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用她自己的話說,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里??偟膩碚f,它們大致包括三方面的資料。

        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冰心,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壇,便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她認為,母愛是孕育萬物的源泉,是推動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動力。在《繁星》和《春水》中,她把母愛視為最重改最完美的東西,反復加以歌頌

        第3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對于締造了幾千年中華文明的傳統道德,我們不能草率地、盲目地與之決裂或全盤吸收,而應堅持的批判精神,結合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努力挖掘老祖先留給我們的燦爛遺產,吸取其中的精髓,不斷完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一、傳統道德、社會主義道德的中心內容

        (一)傳統道德的主要內容

        最初,道德并不是連用在一起的,而是分開的。老子在《道德經》一書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边@里的“道”表示自然界與社會的發展、變化、運動規律;“德”即順應自然的規律進行發展。后來荀子在《勸學》中將兩字連用:“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我國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都包含了豐富的傳統道德倫理思想,大體上,可以按五個方面來了解和掌握我國悠久的道德傳統。

        1.主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講究天人合一

        古代儒家善的思想包含著對和諧的體現。他們認為因為自然生命是善的,而人類的生命又是大自然授予的,所以人也應該是本善的,而人與大自然的關系更應該是善的[1]。人與自然在共同的性本善的蘊含中,達到了真正的合一與感應、協同與和諧。正如《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彼w現了自然和諧的內在含義,順應自然以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和諧也可以被認為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終目的。即使是在對自然的改造方面,也表現為非功利性、非破壞性的。中國古典神話所傳達的思想則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最好例證。如愚公移山是采用最樸實的體力方法去改造自然,在方便自己和后人的同時也友善地對待自然;同樣大禹治水采用非強力而是適度的疏導的方法。還有中國的詩人、哲人無不喜歡寓情于景,這表明他們的喜怒哀樂已與大自然不自覺的融為一體,他們已將大自然的好壞視為自己情緒的晴雨表。于是乎在風光美好的古代,才會流傳那么多賞心悅目的詩句,自然才會給予人類那么多的情感滋潤,這已是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境界的最好印證。

        2.重視人倫關系,強調仁愛孝悌

        古人注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們是連貫發展的,大凡仁人,先要苦心修身,然后才能齊家,最后才能治國平天下。古人的家庭道德規范是以慈、孝、貞、悌為核心的。傳統家庭道德中的慈是指父母、前輩對子女應該慈祥有愛,呵護倍加,并循循教導,挖掘其才能,培養為有用之才。孝則是子女對父母的態度,特別是當他們年老體衰,失去勞作、生活的能力時,是否還能尊重父母,給予日常生活上的照料,而不是心存抱怨或拋棄不顧。貞則講的是夫妻之間應該相互友愛,相互尊重,使整個家庭充滿著愛的氛圍。并且儒家把夫妻之間關系的影響看得很高,認為夫妻之間品質將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品質。所以古代便也有了婦女“始終如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家庭信念,特別重視婦女的守節。悌則是關于兄弟姐妹之間的關系,古人視兄弟姐妹為掌心掌肉的關系,所以倡導他們要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尤其是困難的時候應相互救濟。

        3.宣揚集體主義精神,重視個人義務

        中國的集體主義精神認為在個人與集體、小家與大家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每個人應該毫不猶豫地將個人利益讓位于民族利益,哪怕是自身的性命受到了威脅。正是在這種集體本位主義的熏陶下,中華民族涌現出了一大批愛國志士:林則徐在禁煙過程中發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吶喊;徐錫麟“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的感慨;陸游“送君遠戍交河北,男兒自以身許國。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的咆哮。曹植“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憂心憂國。他們都將“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盡忠保國”、“先公后私”、“一心為公”視為道德人的首要要求,視為民族的靈魂。

        第4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出生于新澤西州魯瑟福鎮的一個商人家庭。1906年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作為一名業余詩人,他經常利用病人就診的間隙進行創作。對威廉斯的創作影響最大的是他的母親,她在結婚前曾赴法國巴黎學習繪畫三年。耳濡目染之下,威廉斯從小就迷戀上了繪畫藝術,特別是自然景觀和動植物的素描,對自然的熱愛無形中已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根。

        20世紀初,為了一戰后經濟的快速恢復,歐美各國都致力于對工業技術的發明和利用,對自然的開發和破壞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程度。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反思人類的行徑是否將把自身的生存環境送上絕路。而這種憂慮在威廉斯的詩作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威廉斯的詩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惠特曼的影響,他們共同的特點不僅僅是新式詩體的自由與解放,更有價值的是借用自然萬物的主題,向世人展現“自然與人類社會是同一”這一概念,兩者應當體現為一種“雙向的、相互的滲透”的關系。例如威廉斯主張“詩歌應該向讀者展現大自然純真的一面”,并且認為“作者思想的自然流露,將會使自己置身于永恒的大自然當中。自然不是承載記錄人類行為的‘油紙’,自然是不以這個前提而存在的,這也恰恰是自然的價值所在。”

        在威廉斯眾多的詩作中,《春天和一切》(Spring and All)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這樣開始:

        去傳染病院的路上

        冷風――從東北方向

        趕來藍斑點點的洶涌層云。

        遠處,

        一片泥濘的荒野

        野草枯黃,有立有伏

        一潭潭的死水

        偶見幾叢大樹

        沿路盡是灌木

        小樹,半紫半紅

        枝椏叢叢糾結

        下面是枯黃的葉子

        無葉的藤――

        作者把該詩的背景放置于自己“去傳染病醫院的路上”。接著“冷風”“泥濘的荒野”“枯黃的野草”等意象迎面而來。繼續前行,詩人看到的是水潭、樹木,還有“枯黃的樹葉”和“脫盡的藤蔓’,一切如冬天一樣荒涼靜僻。醫院里人們正在經受病魔的煎熬,醫院外又是毫無生機的嚴冬。一個是現實的人類世界,一個是非人類的自然世界,這正是威廉斯想向人們展現的“同一”:人類和自然一樣都處于“最蕭條”的狀態。這里的“傳染病院”只是人類世界的一個縮影,同樣蕭條的景觀也是整個生態的縮影。自第一次科技革命以來,工業化的生產方式逐漸成為社會生產活動的主導,這股“革命的力量”給人類社會與自然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也無情地撕裂了人類關于未來的美好憧憬和夢想。自然環境的惡化正如威廉斯詩歌當中的嚴冬下的“荒野”“枯草”一樣奄奄一息,了無生機。正如庫柏(William Cowper)的《工作》(The Task)中的詩句:“God made the country,and man made the town.(上帝造了鄉村,人類造了城市)”人類在建造城市的同時毀壞了自然,破壞了傳統農業社會的根基。而威廉斯的詩歌代表了一種“前現代”意識的自我覺醒。他向人們展現的是關懷自然、崇尚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思想,并認為補救為時不晚,正如這首詩后三節寫到的一樣:

        看來毫無生命,倦怠不堪

        而莽撞的春天來臨――

        他們地進入新世界

        全身冰涼,什么都不明白

        只知道他們在進入春天。

        而周圍依然是熟悉的寒風――

        瞧這些草,明天

        野胡蘿卜那堅挺的卷葉

        一件一件清清楚楚――

        越來越快:明晰,這葉子的輪廓

        可是在此刻進入春天

        依然那么艱難――然而深沉的變化

        已經來到:它們扎住的根

        往下緊攫,開始醒來

        (趙毅衡譯)

        冬天的背后就是生機盎然的春天。作者只用“野胡蘿卜那堅挺的卷葉”就把春天的生機盈盈表現得淋漓盡致。接著,他從想象中的春色重現進入對眼前景色的觀察:“它們扎住的根往下緊攫,開始醒來。”最后一節既是強烈的感受,也是自然界的真實再現。在人們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野胡蘿卜根已經開始了一個春天的生命之旅。這里的“春天”不僅僅指自然界的季節,而且是承載著整個生態和人類“復蘇”的更深層意義的象征。其實人類與自然的矛盾自古有之?!白浴!幕狭鞯奈乃噺团d以后,人類普遍盲目自大地認為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形成了突出的人類中心觀念,進而把古希臘開始的對自然的窮究發展為征服自然、主宰自然。在笛卡爾及其以后的西方哲學中,主客二分的關系模式,不僅僅是一般地指人與物的關系,而且是以‘我’為‘主’,以‘物’為對象、為‘客’的關系模式。在這一關系中,主客雙方并非一種平等關系,而是一種‘主動―被動’的關系,是一種‘征服―被征服’的關系。”從威廉斯的詩作中我們不難看出,他主張人類要生存就必須遵循自然法則。雖然人類憑借科技力量的強大,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恐懼、敬畏自然,但人如果要達到內在宇宙、精神、心靈的平衡,就要與自然建立和諧、默契的關系。在《春天和一切》中的三對意象:“傳染病醫院”和“嚴冬局部特寫”;“死氣沉沉的冬天”和“生機盎然的春天”;題目“春天”和“一切”,都是威廉斯表現他自然觀念的載體。第一對意象分別代表著生存環境惡化中的人類和正在遭受破壞的自然界;第二對意象中的“冬天”暗指人類和自然同時所處的消極狀態――人類自身行徑的后果使得自己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懷疑與迷惑甚至絕望,而“春天”則象征著兩者還有希望;第三對意象中的“春天”代表著整個生態系統,而“一切”蘊含著世界萬物,生態系統和世界萬物同處于這個精密復雜的生命網之中。這三對意象正是威廉斯“同一”概念的寫照??磥砣绻吧鷳B批評”要追根溯源的話,威廉斯可以說是先驅者之一。

        20世紀中后期開始,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工業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正如生態學者所指出的那樣:“所謂自然生態危機是相對人而言的,是人用生產方式從外部參與了自然的生態,造成了整體或類似整體的破壞,并反過來直接威脅到人的生存?!薄拔膶W的生態批評”也隨著環境運動的興起而蓬勃地發展起來。生物中心主義更是提出:“人是地球生物共同體中的一個成員,人類生存依賴于其他生物,這是人的存在的最基本特點;人與自然是各種相互依賴的整體;所有有機體是生命目的的中心。”以生態批評主義的視角重新細讀威廉斯的詩作,追溯詩人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的心路歷程,辨識其自然象征主義手法與多元表現方式的藝術特質,便能感悟到作者潛在的生態關懷意識。威廉斯這種“深綠色的意識”與當下的“綠色浪潮”即作為人類生存新主題的“環境與發展”不謀而合。威廉斯心中向往的“人詩意地棲居”意味著:“總由一死者棲居,是因為他們接納本然的天。讓太陽、月亮趕自己的路;讓星星在自己軌道上運行;讓季節自得其樂;不將黑夜變成白天或將白天變得躁動不安?!?。

        參考文獻:

        [1]常耀信.美國文學簡史[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1.

        [2]陶潔.美國文學選讀[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3]魯樞元.精神生態與生態精神[M].???南方出版社,2002年.

        [4]趙毅衡.美國現代詩選[M].北京:北京外國文學社,1985年.

        [5]余謀昌.生態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曾思藝.外國文學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7]Jay Parini Brett C.Millier.The Columbia History of American Poetry,1993.

        [8]Tapscott,Stephen,American Beauty:William Carlos Williams and Modernist Whitma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

        [9]Devall,Bill and Sessions,George,Deep Ecology,Layton:Gibbs M.Smith,inc.,1985.

        [10]Garrand,Greg.Ecocriticism.New York:Routledge,2004.

        [11]Bate Jonathan,The Song of the earth,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2]John McCormick,American & European Literary Imaginati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New Brunswick,2000.

        [13]William Cowper,The Task,Westminster Bridge,1785.

        第5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一文學特性之訴求

            面對各種對加拿大文學的質疑,以及被問及類似“加拿大有文學么?”等問題時,弗萊明確指出,加拿大文學雖然不及歐洲文學源遠流長,與美國文學相比也缺少一些多樣性和先鋒性,但早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加拿大就已經存在著豐富的文學形式,并保存著自己獨有的發展軌跡。如今,面對美國文學的蓬勃發展,加拿大文學更要通過不斷強化自身的文學特性,才能免于被鄰國強勢文化吞沒的命運。而作為一名真正的加拿大詩人不能僅限于創作美妙的詩句,更重要的是要懷有對自己祖國文學的認同感。面對眾多加拿大本土作家因在國內經營慘淡而選擇遷居歐美的做法,弗萊嚴厲地指出“如果加拿大詩人有意識地試圖避免成為加拿大人,那他將無法成為任何人。這在音樂和繪畫領域也許適用,但對于詩歌來說,他永遠不可能成為世界公民:他被語言所限制,并只可能在一個國家內部繁榮發展?!盵2]實際上,“文學批評并不是外在于‘文學’的,與‘文學’呈現為兩個相互對立的實體,而是就在‘文學’之中,在生成‘文學’的過程之中?!盵3]弗萊在擔任《多倫多大學季刊》的“加拿大文學專欄”主編之后,對加拿大文學的批評有了更加深入的看法。弗萊立足于本國文學發展的實際情況,針對文學作品進行系統、中肯地分析,并始終孜孜不倦地尋找足以讓加拿大文學在世界文壇站穩腳跟的“加拿大文學特性”問題。直到1971年,弗萊在《灌木叢———關于加拿大想象力的文章》前言中針對這一問題首次做出了全面解答。他首先提出,加拿大身份問題總是被人誤解為可以詮釋加拿大的特性,而實際上,“加拿大身份問題主要是對文化的或想象力方面提出的問題。而想象力總會是有根源的,總是會被嚴格的限制在一定范圍之內的。”[4]

            因此,加拿大身份并不能真正代表并解決“加拿大文學特性”問題,而僅僅是一個地域問題。他認為,沒有任何一個作家群體的身份(即相同性)可以簡單地代替一個國家的特征,它僅可代表這個作家所處的環境。一名作家成長的環境局限了他一生的寫作特點和觀察事物的角度。生活在廣闊無垠的原野,每天面對無限延伸的地平線的人,他的想象力必然會和日日穿梭于茂密森林和連綿起伏的山峰中的人迥然不同。而一個國家的特征是由來自不同地域作家的共同性集合而成的。因此,弗萊又提出了另一個名詞———共同性(Unity),并將其與之前的身份一詞,即相同性(identity)進行了辨析。他認為,一個國家公民的“共同性”和一個作家群體具有的“相同性”是不同的?!肮餐浴蓖ǔJ菑膰业慕嵌瘸霭l,目的在于同其他國別相區分,是一個政治層面的名詞,如加拿大共同性(CanadianUnity)是指加拿大公民區別于其他國家公民而潛存的一種共同的特質。而加拿大相同性(Canadianidentity),即所謂的加拿大身份,是一個在想象力方面本土化和區域化的名詞,它從根本上是為文化服務的。一個人的想象力并不囿于某一個國家,就像兩個不同國家也會在想象力方面存在相同之處一樣。因此,加拿大相同性是加拿大不同地區人們的想象力相互結合的產物。而加拿大共同性和加拿大相同性是相互支撐的,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如果把前者轉換成后者,將會產生一種地區性的獨立,即現在所說的分裂主義;如果把后者轉變為前者,則會產生空洞的文化愛國主義。由此看來,“政治意義上的共同性和想象力上的本土化之間產生的張力才是‘加拿大文學特性’的真正含義?!盵5]

            二文學傳統之功用

            在弗萊撰寫的一百余篇對加拿大文學的評論文章中,多次提到了文學傳統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對加拿大詩歌的產生起到的深遠影響。實際上,弗萊關于文學傳統功用的討論,也是他更為宏大的理論體系中的一部分。弗萊始終認為,加拿大與歐洲宗主國之間的文化傳承早已變得微乎其微。加拿大詩歌在經歷了幾個時期的轉型之后,已經逐漸形成了自身的文學傳統。弗萊曾經提出,“文學會有生活、現實、自然和你想要加入的內容,但文學形式并不能存活于文學之外。就像奏鳴曲和賦格曲不能在音樂之外存活一樣”[6]。由此可見,任何文學形式的產生都是不可能凌駕于文學傳統之上的。當詩人經歷一個新生活或新環境的時候,這些新鮮的東西也許會為詩歌創作注入一劑新鮮的血液,但這并不能改變這個詩歌的根本形式。詩歌的形式只能來源于其他詩歌。通常情況下,詩歌由兩個重要部分組成,一是表面上顯而易見的詩歌內容和題材,而另一個則是詩歌的形式,即傳統結構。詩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是通過尋求具有啟示意義的意象來完成的。這種詩歌在形式上是原始的,有隱喻的,有些類似于謎語和咒語。因此,加拿大詩歌的形式同樣也只能扎根于加拿大自身的傳統之中,即在加拿大神話的原型中加以形成。當人們尋找加拿大詩歌的特質,闡釋詩人對特殊環境的反應時,他們在尋找的實際上是神話的特質。既然加拿大早已中斷了與歐洲文學的聯系,那么加拿大的神話要從何而來呢?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弗萊所理解的神話(Myth),實際上是故事、情節或者敘事,在人類社會抽象思維尚未形成之前,文化只有故事的形態,而最早的故事即是關于神祗的故事?!盵7]

            因此,弗萊認為在加拿大,浪漫的十九世紀的詩歌傳統具有一定代表性,因為那時的詩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在與印第安人的文化鴻溝間建起了一座橋梁。印第安人源遠流長且包羅萬象的神話傳說正是加拿大詩歌發展的重要源頭,并逐漸被加拿大詩人加以運用。比如,《希帕斯詩集》(Se-passPomes,1955)中所運用的創世紀和太陽神等都屬于印第安人神話中的一部分。著名加拿大詩人伊莎貝拉?克勞福德(IsabellaCrawford)的長詩《馬爾克姆的凱蒂》(Malcolm’sKa-tie,1987)是加拿大神話詩歌的典范。因對神話的成功書寫,她被學者詹姆斯?里尼(JamesReaney)譽為深刻的神話時代的詩人,“因為她書寫的是‘整個關于印第安人生活方方面面的神話,她沒有時間和心思去考慮怎樣把詩寫的真實可信,而把詩寫得可信只是些低俗層面上(即現實)的東西’”[8]。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弗萊真正關心的并非神話塑造詩歌的原則,而是每一個詩人自身具有的某種獨特的想象力結構,就像他的字跡一樣是無可替代的。通過對自身想象力的不斷建構,詩人就會創造出以神話結構為中心的詩歌來。而這些詩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神話詩歌,也就是批評家們想要了解的其作品想象力的關鍵。由此可見,文學傳統的功用一方面是要詩人在傳統構架內部進行創作從而建立詩歌自身意義,另一方面也是要求詩人圍繞核心結構,進行自我調節和自我更新,從而保持詩歌創作的流動性和傳承性。應用到加拿大文學的發展中,就是要求每個加拿大詩人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對加拿大詩歌加以應用,創作出既傳承加拿大文學傳統,又不失時代性與先鋒性的詩歌。

            三“屯田戍邊”之文化心態

            加拿大幅員遼闊,而人口卻十分稀少。80%的國民居住在不到十分之一的領土中,而其它國土則是由大片尚未開發的原始森林和浩瀚無際的原野覆蓋。讓人無奈的是,即使是這小部分適宜人類居住的棲息地也大部分被山川與河流分割成孤立的區域。分散的孤棲之地讓通訊成為加拿大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地區與地區、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各種溝通方式成為加拿大人最為關心的話題。這一片片讓人有些毛骨悚然的空曠地帶在心理上和文化上都給加拿大人帶來了巨大影響,同樣也反映在了加拿大文學作品中。以加拿大著名詩人普拉特(EdwinJohnPratt)創作的詩歌為例,弗萊在《<加拿大文學史>(1965年首版)的結束語》中提到,“普拉特在其詩歌里,充分表述了各種交通工具、通訊手段對他的魅力,他最擅長描寫的不僅有巨大的輪船和火車頭,還包括通訊媒介、雷達、潛艇探測及無線電信號,在戰爭詩中,更追求豪言壯語對戰士們的鼓舞力量?!盵9]

        第6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Abstract: Micro ecological landscape also known as bonsai art, which originated from China, with all types of natural plants and rocks as the substrate, after domestication and artificial carving in the square, small bowl, concentration, typic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magnificent appearance of god.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and bonsai ar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sic ecological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of miniature homologous, mainly studies the interactive miniature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and landscape aesthetic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iature landscape and garden landscape art techniques.

        P鍵詞:山水微縮景觀;園林造景;景觀設計;文化表達

        Key word: miniature landscape;garden landscaping;landscape design;cultural expression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3-0193-02

        0 引言

        中國園林景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的藝術造詣,在世界生態景觀中獨樹一幟,被西方稱之為“世界園林之母”。我國的造園藝術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殷周時期,其中的“一池三山”的形式成為后世造園藝術的范例。之后由山、水、植物等造園要素綜合而成的景觀,其重點也從模擬仙境的虛幻境界轉化為現實題材的創作,更多的運用現實主義的造景方法設計出更貼近真實自然的景觀。結合中國博大精深的造園藝術手法,濃縮設計出人與自然和諧,體現出自然的雄、險、奇、秀的風情,于潛移默化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藝術熏染,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意境,是景觀設計者們不懈的藝術追求。

        1 生態山水微景觀的基本定義

        生態山水微景觀也被稱作山水盆景,要求以生態學的觀點設計出具有營造健康,可持續性貼近自然的效果,以造園景觀的觀點來制作出端莊、含蓄、幽靜、雅致的微縮景觀作品。由“空間論”轉向“環境論”進而發展到今天的“生態論”為指導思想。生態論要求山水盆景設計結合園藝學、美學、文學以及自然學科互相融合。使它:“雖為人作,卻源于自然”。正如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風景建筑學和城市規劃學教授麥克哈格(I.Mcharg)所提出的觀點:“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是幫助居住在自然系統中或利用自然有限資源的人們找到一種最適宜生活和生產的途徑(I.Mcharg 1969)。

        2 生態山水微景觀的意境與表達

        山水盆景在中國有很悠久的歷史,早在東漢就有記載,延續至今,形成五大流派,也有稱流派,其發展趨勢趨于融合,即綜合各派的優點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制作出更能體現山水自然之美的生態山水盆景的作品來。

        如何將黃山之雄、華岳之險、雁蕩之奇、漓江之秀凝聚于盈尺之間呢?古人云“山有三遠,自下而仰山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渺渺”。山水盆景要小中見大,以少勝多,高遠可以表現出“忽乎太行,王屋起于前,而連連若不可掩的雄渾之勢,深遠可以描繪出重巒列峰,徑路曲幽,水若有聲的意境。平遠則可表現出崗變逶迤,平坡一抹,小橋流水,茅亭竹樹的幽淡情趣。

        自然山水是美的典范,秦以后的造園范例和大量的山水詩畫的出現,說明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把自然山水之美作為欣賞和臨摹的對象,唐朝詩人王維的:“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钡脑娋涿枥L出山水自然的畫卷和情趣。媚人的山水足可以使人“游日騁懷”它可引起人們豐富的遐想,陶冶心靈和情操,從而達到“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之者忘倦”的意境和效果。

        山水盆景的制作要以自然景觀為藍圖,描繪和臨摹出自然景觀的雄奇和魅力。

        3 生態山水微景觀的制作與效果

        3.1 石材的選擇

        中國的石材豐富多彩,種類繁多,每種石材都有它的個性和輪廓,景觀必然要以石為山,石是景觀之骨,所以選石要濃縮自然之美,石必:“漏、透、皺、瘦”才能藏情寓意,為盆景的以后創作奠定基礎。由于室內山水盆景和室外景觀有較大的區別,選石比較挑剔,經過篩選首選石種應該是是中國四大名石之一的昆石中的雞骨峰。

        昆石,因產于江蘇昆山而得名,系石英脈在晶洞中長成的晶簇體,成網脈狀,晶瑩,玲瓏剔透,質量是其他緊密型石材的1/3,既有觀賞性又不沉重,少見大材,有十多個品種,分別按其形態特征命名為雞骨峰、楊梅峰胡桃峰等等,其開采作為觀賞石種在宋代的《云林石譜》中就有記載,其中的雞骨峰系昆石中的上品,其紋由薄如雞骨的石片縱橫交錯組成,因而得名,發育好的石質半透明輕且脆,石質堅硬,不易風化,表里一致,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其形態如國畫中的亂柴皺,石表皺紋遍布,塊狀突兀,竅孔遍體,玲瓏剔透,給人以堅韌鋼勁之感,最宜表現特寫山水,為歷代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所鐘愛和收藏,得石以后為石取名,吟詩作賦,宋代大詩人陸游就有:“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寸根蹙密九節瘦,一拳突兀千金值”的詩句,元代詩人張雨寫有:“昆邱尺壁驚人眼,眼底都無嵩華蒼,孤根立雪依琴薦,小朵生云潤筆床?!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精神生活的意境漸濃,昆石也為大眾所喜愛和收藏,如今高達尺余的的昆石已難覓,連二十厘米的昆石都很稀少,昆山市政府又下達了開采昆石的禁令,用昆石制作山水盆景既昂貴又稀少。

        鑒于此,我們可以廣辟石源,尋找可以替代的石種,經考證,早在宋代就記載了可以與昆石媲美的浙江石,《云林石譜》中寫道:“至道初,杭州皋亭山后出石,與昆石無分毫之別?!倍爸恋馈奔?95年至997年,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直至2005年之前幾乎沒有人注意到浙江也產昆石,除此之外還有福建石,戈壁雞骨石,河北雞骨石等等,被賞石界通稱為類昆石或者新昆石,都可以作為昆石的替代和延續,其色澤和質地雖有區別,但是其主要成分,結構和輪廓基本相同,并且各有特點,其產量和價格和昆石比較卻有天壤之別。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如果認真尋找和考察,很可能還有質地更好,形態更佳的處女類昆石品種,因此,用類昆石制作山水盆景,既能表現出昆石的特點,創造出絕美的意境,又物美價廉,同時也能為山水盆景的普及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3.2 水系的設計

        生態山水盆景有了石,必然要有水,明人文震亨認為:“石令人古,水令人遠,園林水石最不可無。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鄙绞辛怂突盍似饋?。水是自然美的靈魂。中國古代就有贊美水的詩畫,如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蹦纤务R遠的《水圖》被作為國寶收藏于故宮博物院。水生萬物,流水之音清澈,委婉悠長,似琴似樂,聲聲入耳,滌蕩心靈。

        山水是自然美的典型,有了水更重要的是涵養水質,水質的涵養有化學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由于我們要制作的是生態山水盆景,其宗旨是自然,環保,健康,因此不可用化學的方法,包括山石的壘疊和粘接,水中如果養魚蝦,其糞便的分解物可以作為水生植物的營養,但是產生的氨(NH3)溶于水中,所生成的陽離子(NH4+)【銨】。氣體氨有刺鼻的臭味。

        根據以上特性,生物學家研究和培養出可以分解銨的硝化細菌,一般被稱為“亞硝酸之氧化者”,這類細菌不需要攝取有機物也能生存和繁殖,因此,可以在盆景的水中置放硝化菌來控制氨在水中的濃度,達到凈化水質的效果,同時由于光照水盆中會長滿青苔,使水變色影響觀賞,可以在水中養殖金苔鼠或者黃金鼠等魚類啃食青苔,如果水溫較低,則可以養殖黑殼蝦啃食青苔也有一定的效果。

        3.3 植物的配置

        在山石的適當位置設計栽植相應的植物,如蒼松、虎耳草 、文竹人參榕等植物,也可栽植造型優美的盆景植物,配上護盆草之類的綠植,總之要以美學、園藝學、藝術設計學以及文學的觀點,以山石為載體,點綴布置出高山流水,疊翠欲滴,達到“雨中上韜光,霧樹相引,風煙披薄,飛流木末,江海懸掛”。幽棲景觀妙悟的情趣。

        3.4 配盆的藝術

        傳統的盆景以淺盆為主,表現的是單一的樹木和山石景觀特寫,而我們研究的是具有活山、活水養殖生物的綜合生態景觀盆景,因此要配適合水循環,養殖水生植物和魚蝦的盆體,要求大而深,最好設計成成雙層結構,上層放置山石,下層放置河泥沙石作為水生植物的載體,和營養來源,水生植物又能凈化水質,中間隔層要有孔洞,以利于小型水生植物和水草類植物的生長,水泵高于河泥和沙石,使之達到既能使盆水循環又不至于把水攪混的目的。

        水盆內養殖魚蝦和啃食青苔的魚類,使之形成往復循環的自然生態系統。盆中加滿水后通上電源,就可以達到“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的效果。和《湖山小記》作者蕭士瑋所追求的:“稍倦,時踞石而坐,時倚桌而.息。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研;山之骨格,得石而蒼;山之營衛,得水而活;帷韜光道中能全有之。”的意境。

        4 結論

        生態山水微景觀首先要以大自然為師,借鑒山水詩畫的意境,形成構思,同時運用透視、構圖、造型等藝術原理設計出“咫尺之內瞻萬里之遙,方寸之中乃辨千尋之峻”的自然景觀,優選造型雅致,便于加工和植物造型生長的的石料,根據石料的特點確定表現的主題,配石要達到高低錯落,起伏多變,山水相間,有靜有動,意境才能更加自然真切。其次,要對石料進行清洗雕鑿和拼接,同時為了安裝水泵和管路,要選擇和石料大小功率、揚程相匹配的靜音水泵,水泵最好置于山石之內,達到山水自然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國敏,陶瑞峰.盆景與園林造景手法及其特征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2.

        [2]侯鑫琪,杜茜.盆景與園林造景手法及其特征比較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

        [3]袁蜻.投資與創業盆景與園林造景手法及其特征分析,2012.

        [4]韋金笙.論中國盆景園建設[D].北京:中國園林,2004.

        第7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好課涉及的因素很多,課堂評價尺度也已走向多元——新課程標準是尺度,學生接受程度是尺度,動態生成的效果是尺度,聽課教師的主觀感受也是一個潛在的尺度。那么,透過這些表象的“尺度”,新課程理念關照下的語文課堂是否還應該具備某些本質性的價值追求?

        沒有“圍場”的課堂

        讓我們看看周益民老師教學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片段。

        師:想想,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呢?

        生:因為大自然里有綠樹、翠竹、碧草、青山,它們都是綠色的。

        生:不對,大自然里也有紅花、彩霞呀,并不完全是綠色的。

        師:說得有道理!那么詩人為什么偏要說它是綠色的呢?想想,綠色是不是有著某種——

        生:我明白了,綠色是生命的顏色,象征著活力。

        師:好啊,正是人們常說的“生命之樹常青”。

        生:確實,在沙漠里,只要看到了綠洲,就等于獲得了生命的希望。

        生:因為綠色充滿活力,像一個少年,朝氣蓬勃,熱力四射。

        生: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的運用被歷代稱頌呢!

        生:綠色還是環保的同義語,現在人們要吃綠色食品,要住綠色住宅。

        師:是的,有人甚至把充滿溫馨的課堂叫做綠色——(生:課堂)總不會說是到了植物研究室吧。(生笑)

        生:我就不同意,難道其他顏色就不能代表大自然的色彩了?

        師:好啊,那你說說看,你認為大自然是什么顏色的?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紅楓、紅花、紅云,萬紫千紅。紅色代表著喜氣洋洋,象征著紅紅火火。

        師:紅色的大自然,好!蘊藏著熱烈,昭示著興旺,傳遞著幸福。古詩中對“紅”的吟詠也很多,像——

        生:霜葉紅于二月花。

        生:人面桃花相映紅。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

        生:映日荷花別樣紅。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白色的。白色象征著圣潔、高雅,雪花就是那美的精靈。

        師:不錯,民間有諺語:瑞雪兆豐年。

        生:我覺得大自然是彩色的,人們不是常說“綠樹紅花”“五顏六色”“五彩繽紛”“橙黃橘綠”嗎?你們想,如果只是一種顏色那多單調??!

        師:大家說得可真好。不過我也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同一個大自然,怎么各人的體會就不一樣呢?

        生:肯定不是紅綠色盲唄。(笑聲)

        生:是因為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吧。

        生:我想,是每個人對大自然體會的角度不同。

        師:精辟!你的發言讓我想起了坡的名句——橫看成嶺側成峰。剛才我們的討論是否就是現實的自然和心中的自然的關系?(生點頭)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詩人的內心,來體會他心中綠色的大自然吧。

        以上流程樸素得不能再樸素——“描述、初讀、感受、交流、讀誦”。周老師卻如一位底蘊深厚、諳熟規律的“指揮家”,啟發引領、聯想推演,用神奇的指揮棒經營自己的“樂隊”——啟程,抒情,轉合,激蕩。沒有現代化輔助手段,完全是蘇格拉底式的對話,正視學生的關注點,不是居高臨下的告訴學生“這是什么、那是什么”,但其蘊涵的外延和內涵卻很廣,我們已經不能從“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突破,方法是否先進”的技術層面審視。周教師沒有把知識技能看成凝固不變的東西,而是合理承認其不確定性,通過它進行批判性、創造性思維并由此建構出新的意義。這樣的教學過程就真正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同時也充分體現了“探究本位”、“學生中心”的課程理念。于是,學生才探究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唱出”了自己心中的色彩,獲得了心靈的遠航與飛揚。

        由此,我想到了“牧羊人”。如果牧羊人圈定一塊草地放羊,羊是不會膘肥體壯的。所以牧羊地是沒有圍場的——翠滴、鮮花點綴、藍天白云映襯,好一塊活力盎然的生態之地。周教師的課堂就是這沒有圍場的廣袤的生態之地——教師挈領一句:“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綠色的?”學生就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出不同的認識:“大自然有綠樹、翠竹、碧草、青山”,所以大自然是綠色的;觀照自己的主觀感受:“因為綠色象征生命,象征活力”,所以大自然是綠色的;整理加工自己的語文積累:“認為大自然是紅色的”、“白色的”,或索性走入自己內心“認為大自然是彩色的”。

        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命的綠色課堂,才是原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的課堂——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原來知識的意義被重新建構:“同一個大自然,各人的體會卻可以不一樣”,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學生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自然,用別人的態度來反觀自己,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別人,用作者的詩情來體悟人生;也就是這么一個過程,學生的閱讀心境一下子與文本的語境打通、連接甚而同化。對話的平臺已經建起,對話的語流必將暢通無阻。正因為跟學生的個體生命體驗相關,就避免了被動的強加,從而形成對話和個體感悟,實現了內在主動性驅動下的學習活動。這種不設“圍場”的課堂其實就是追求一種不確定性、生成性,彌漫其中的思想和生命的氣息將使課堂充滿不可預料的魅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蕩和靈感勃發的“場”。

        可惜,關于小學語文教學,大多仍然陷在“圍場”內的探索上——教程怎樣設計,課件怎樣制作,多媒體怎樣應用,學生怎樣調動……語文課已經被打扮得花枝招展。似乎現代化的教學就是按動鼠標和敲擊鍵盤,似乎教師的作用只剩下了組織和引導——這實在是一種偏頗。不是嗎,技術的先進并不代表理念的先進。從很大程度上講,就人文教育而言,推動其前進的不是技術而是思想;不是那些精于弄巧、疏于深思的“工匠”,而是底蘊厚實的教師。

        家常味的課堂

        讓我們再看看周益民老師教學的《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另一片段。

        師:同學們讀讀課文,想想,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課本呢?

        生:因為大自然里充滿著知識,充滿了科學的奧妙。牛頓就是從蘋果落地受到啟發,發現了萬有引力。

        師:哦,那就是說大自然是一本奇妙的科學課本了!啊,謝謝你,你打開了我的思路,我的腦中突然冒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咱們不妨來討論討論:大自然是本什么課本呢?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本語文課本,當你看到樹木的時候,就會想起“木”字。我們倚靠在大樹旁,不就是“休”字嗎?

        生:我認為大自然是音樂課本。小燕子是音符。《燕子》中寫道: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春天的歌。

        生:我也認為是音樂課本。小蝌蚪才是音符呢,小河嘩啦啦地往前跑,像在唱著一首古老的歌謠。空中,小鳥在賽歌,那是民族唱法,“自在嬌鶯恰恰啼”嘛;林間,野獸在狂吼,那都是搖滾。(生大笑)

        生:我認為是美術課本。它色彩鮮明,線條多樣,層次豐富。山川田野,鳥獸蟲魚,都是畫上的景觀。

        師:好美呀,我又想起了一句詩:云是天空的畫。

        生:我不說課本了,我認為大自然是一本童話書,一本用絢麗色彩描繪成的童話書。一年四季,都在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春天的童話是嫩嫩的,夏天的童話是碧綠的,秋天的童話是金色的,冬天的童話是雪白的。

        師:好浪漫的想象啊!

        師:同學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又美妙,打開它,你就會感受到它的魅力。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體會,它還會是數學課本、體育課本,甚至舞蹈課本等等。就像我們心中各有一種大自然的色彩一樣,我們只要用心閱讀,也同樣會擁有一本屬于自己的大自然課本。

        聽著聽著,突然有一種錯覺:老師不是站在臺上,甚至也不是在學生中間隨意走動,而是和孩子們圍坐一圈,閑閑地敘,淡淡地笑——漫談,朗讀,解句,拓展——于恬淡從容的氛圍里,教學流程如一幅綠意濃濃的畫卷,在談話間次第展開。這節平常課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家常菜,是真實樸素,平常普通的味道,然而卻是一天也不能離開的真正有營養的米飯,而不是鈣片、維生素之類的“補藥”。這樣的課堂就像每天的生活那樣自然,教師是在為學生上課,而不是給聽課的人表演。

        “詩人為什么說大自然是課本?”又一句聊天式的問話,不自覺成了供學生進行反思、質疑、批判、創造的“抓手”。學生自我開掘,暢所欲言。詩中的聲音、色彩,成了學生感受得到的聲音、色彩;詩中的早晨、黃昏,成了學生曾經走過的早晨、黃昏;詩中滿懷的豪情、寬廣的胸襟,成了學生正在揚起的理想風采——“綠色”雖然還是“綠色”,“課本”雖然還是“課本”,但“山已不是原來那座山,水也不是原來那個水”?!熬G色”、“課本”已經有了新的更深的含義,這是師生輕松愉快、自然而然得到的新義。

        第8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這篇韻文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江南暮春時節早晨的靜謐、和緩、自然的彩色圖景――紅綠交映、水霧彌漫,動靜相宜,每一句都帶給人不同的美感,但又十分和諧。

        詩中首先揭示了整幅畫面的時間:“五更天欲曉,三月春漸濃”;接著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兩岸的楊柳綠了,籠罩在淡淡的水霧之中;一園的杏花在細雨的滋潤下更加嬌艷;綠葉映襯紅花,令人賞心悅目;接下去,詩人用燕子與小蟲,賦予了這幅畫面動態美。聲色俱備,使得安靜之中有了活力。最后放眼望去,“新荷浮水層層碧,小草漫坡片片青?!报D―把綠刻畫得淋漓盡致。

        設計理念:

        識字教學中,遵循學生識字規律,從大語境到小語境,并且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

        根據詩歌的語言特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所謂“入境”,就是引導學生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入情”,即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真正走進文本。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

        以讀促想象。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讀,想象文中描繪的美好情景,體會文章意境,感受文章的語言美。

        想象激發朗讀。通過學生想象到的美景,來激發學生“喜愛”的情感,引領學生讀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想象和朗讀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

        教學目標:

        正確認讀本課三個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其中的多音字“更”。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反復誦讀課文,整體感受課文大意,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情景。

        教學重點:

        正確認讀本課生字;想象畫面,誦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誦讀課文,想象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景色,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課時: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課前預習。

        圈畫生字;借助文中拼音初步朗讀課文;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詩意;查閱有關春夏秋冬的詩歌句子。

        2.導入新課。

        (設計理念:從學生學過的古詩和學生的生活入手,喚起并建立自己頭腦中春天的畫面??磮D猜古詩中既積累了古詩詞,又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教師激勵性的話語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欲望。)

        談話引入:孩子們,聽說你們背過很多有關春天的古詩,今天老師想和大家做個游戲,看圖猜古詩

        出示第一幅圖片(柳樹),看到這滿目的垂柳,你想到了我們學過的哪首詩?出示第二幅圖畫,這桃花如此的嬌艷美麗,你們又想到了哪首詩?一場春雨過后落花滿地啊!你想到了那首詩?

        學生猜到后背誦古詩。

        古人用那優美的詩句寫春天,你們眼中的春天什么樣子呢?想用哪些詞語來表現他?春天的美麗,無論用多少華麗的辭藻也無法把他的美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現代詩,再次來品味春天之美。

        出示課題,齊讀。并解題通過這個題目你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的早晨。

        3.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設計理念:二年級以識字為主,所以教學中遵循著從大語句到小語境的方法教學,放手讓生自學生字詞?!拔液痛蠹襾矸窒怼边@個環節,學生通過換偏旁學會了很多字,不僅僅是學會了課本上的字,還認識了課外的形近字,增大了識字量。在學習“更”字的時候,因為它是理解的重點,利用鐘表,直觀的巧妙的給學生展示了其含義。)

        同學們請你們輕輕的打開語文書,自己讀一遍課文,爭取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教師:現在請同桌兩人檢查讀文,一人讀一人聽,發現同桌讀錯了,要幫他糾正,讀不通順的地方你就教他讀一遍。讀好之后馬上坐好。

        檢查讀文:誰來展示讀文?讀的同學要做到聲音洪亮,語句通順,字音準確。聽的同學結合老師的要求進行評價。

        去拼音讀課文;讀生詞:自己讀――一生領讀――檢查讀;讀字;同桌讀――開火車讀;分享字;更:多音字;漫:漫過,慢慢蔓延饅頭。

        4.品讀感悟。

        (設計理念:所謂“三分詩,七分讀”,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并富有感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因此,朗讀是理解詩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所以我運用了很多形式的朗讀,在讀中,讓學生由淺入深地理解詩歌;在讀中讓學生漸入佳境,來表現對詩歌理解;在讀中讓學生互相感染、彼此激發,并產生探究詩歌情感美、意韻美的沖動,而這種沖動,是學習詩詞最好的催化劑。)

        下面,請同學們快速地看一遍課文共有幾句話。

        下面就請你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詩句,仔細地讀一讀,邊讀邊想像,在你的頭腦中浮現了一副怎樣的畫面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再帶著自己的感受美美的讀一讀。

        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時候要先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然后說說你想象到的美麗畫面,還可以給你的小組同學讀一讀。別人說得時候要注意傾聽,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匯報:同學們學得可真認真,誰愿意第一個與大家交流?

        (1)“兩岸輕煙楊柳綠,一園細雨杏花紅?!睂W生想象畫面:河兩岸的楊柳抽了淡綠的葉子,淡淡的顏色相互掩映著,好似薄薄的煙霧。春雨過后滿園的杏花開的更加嬌艷了。

        結合課件理解“輕煙”,楊柳抽出淡綠的葉子,她長長的枝條垂在水面,那淡淡的綠色相互掩映著,朦朦朧朧,好似薄薄的綠色的煙霧,,楊柳如煙啊,我們再來看看這滿園的杏花課件展示圖片,教師語言渲染:若置身于此,仿佛走進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我們在走進杏花再來看一看。這杏花比賽似的開放著,有的花朵已經完全綻放了,有的只是舒展了他的一兩片花瓣?;鸺t的骨朵不甘落后啊,飽脹得馬上就要裂開了。這樣的杏花我們喜歡,古代詩人王涯贊美道: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葉紹翁也寫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兩岸綠,一園紅,交相輝映,美得耀眼,快來讀一讀。

        (2)“堂前住燕子,籬下飛鳴蟲?!睂W生想象畫面:燕子在房前飛舞著,有的快樂的玩耍,有的尋找食物?;h笆下的小蟲子吱吱的叫著,為這春天增加了生機。

        教師指導朗讀:你真是個想象力豐富的孩子這幅畫面好生動啊。五更的時候天剛剛亮,周圍一切靜悄悄的,而燕子、鳴蟲的飛舞則讓這春天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機啊。誰來讀一讀

        (3)“新荷浮水層層碧,小草漫坡片片青?!睂W生描述畫面:新長出來的荷葉嫩嫩的綠綠的,層層疊疊的浮在水面上面。小草早已長滿了山坡,遠遠望去就像穿上了綠色的外衣。

        教師出示圖片引導生體會“層層碧”的含義。指導朗讀:一清一碧,真是綠意盎然啊,誰來讀一讀

        (4)整體回味畫面,有感情讀詩。教師出示課件:孩子們,你們看,天剛剛亮,周圍一切靜悄悄的。一場春雨悄然過后,兩岸煙柳如煙,一園杏花紅艷,新荷小草蔥蘢多姿。這個春天美得無與倫比。如果說這是靜靜的美,那么燕子、鳴蟲的飛舞則讓這個春天變得熱鬧,生機勃勃,有動有靜,也難怪作者說說三月春漸濃啊,如此生機勃勃的早晨,你們喜歡嗎?(喜歡。)來讀一讀這首奇麗的小詩吧。(生練讀。)

        配樂朗讀。

        5.拓展。

        (設計理念:以讀引讀,拓展更多的閱讀資料)

        朱自清的《春》片段;學生交流搜集到的關于四季景色描寫的古詩、詞語、句子。

        6.作業。

        第9篇:關于大自然的詩句范文

        關鍵詞:漢語課堂 多媒體 應用

        隨著新課改在進一步深入。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我們漢語課堂上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同學們學習最得力的助手,假如沒有了它,猶如炒菜不放鹽,吃起來是那么淡然無味,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也顯得如此蒼白、無力,下面,我就個人對多媒體教學談談自已的認識。

        一、多媒體的巧妙運用,使課前導入形式新穎

        我覺得一堂課上,如有一個新鮮,與眾不同的導入,可以將學生的視野吸引到課堂上來,將對整堂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特別注重課前導入的環節,如初中漢語第二冊第二單元的課文是描寫大自然迷人風光的,備課時,我就在網上收集許多關于四季的風景畫,青山綠水、茫茫雪原,落日黃沙、百花齊放等等,上課伊始,我就將這些播放給學生欣賞,讓他們直觀地感受大自然的壯美。在他們一陣陣驚嘆聲、歡呼聲,在情不自禁地贊嘆美麗的山水之時,就不著痕跡地將學生帶入到第五課《春》中去,一改過去單調、乏味的說教式開場白。

        二、巧用多媒體,能突破時空限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材中有很多內容距離現在年代久遠,學生由于受到生活時空的限制,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光憑老師一張嘴的講述,難以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積極情感,而在此時,我們利用多媒體來彌補時空上的缺憾,將文本描繪的情景直觀地在屏幕上展現出來,讓學生在視覺、聽覺上去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美的情景,《望廬山瀑布》是詩人李白的豪邁大作,氣勢磅礴、景色壯觀,他把美好的想象和現實交融在一起,而學生從來沒有見到過真正的瀑布,更別說是廬山的瀑布,那如何讓學生感受李白當時的激昂澎湃心情呢?于是。我讓學生觀看錄像,瀑布從山頂一瀉千里,水珠四濺,在陽光的照射下,一派迷茫的紫色,陡峭的山壁,垂掛的瀑布,飛濺的水珠,構成了壯麗的廬山瀑布,在觀看的同時,學生不知不覺對“景、煙、掛”等詞有了感性的理解,感受到了詩詞的氣勢,感受到詩人當時聽到瀑布的心情,體會到詩詞的精練,激發了學生對中國詩句的熱愛及興趣。課后鼓勵他們主動找一些描寫自然風光的詩詞來和同學們朗誦,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再現情景,突破知識的重難點,便于學生掌握

        有一句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兩句話用來強調親身實踐的重要性,那么,要巧妙地突破課文的重難點,就要恰如其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如我們講《田園詩情》時,為了讓同學們理解“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就可以利用現代化的設備,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荷蘭簡介的視屏,讓他們零距離領略一幅靜謐詩意的田園美景。課文的重點是寫荷蘭這個牧場之國的詩情畫意,在播放視屏時,我們就可以對牧場部分重復播放,加深學生的印象,以突出重難點。課文的重難點就迎刃而解了,我想我們合理運用多媒體,不僅能突破知識重難點,而且能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中增強學習的趣味。

        四、讓動漫走進課堂,激發學生讓表達的欲望

        在生活中,沒有一個學生是不喜歡動畫片的,而多媒體正好可以滿足學生這方面的需求,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或播放與課文有關的動畫片,配以老師適當的講解,創設出一個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勾起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紛紛發表自已的見解,在現在的教材中,口語表達一直是農牧區漢語教學中一個痛苦的環節,每次叫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總是會遭受冷場,很多學生不會用漢語準確表達心中的想法,老師的提問誰見了誰怕。但在上《熊告訴你什么》一文時讓我印象深刻。我根據教學內容播放了一部動畫片,在教學時逐步幅播放,同時根據動畫內容提出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當畫面播放到光頭強倒在地上裝死時,學生們就開始計論紛紛,有些學生還情不自禁地喊道:“光頭強太聰明了,這種辦法都想得到……”這時我趁機將畫面停住,問道:“同學們,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接下來的場面可是我在課堂上從未見到過,他們把手舉得一個比一個高,都爭先恐后地想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五、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加強漢語學科和各學科的聯系

        中學漢語內容廣泛,教材大部分是節選名篇佳作,含有豐富的社會美、自然美、藝術美的內容。與其他學科有絲絲縷縷的聯系。

        1、與音樂學科的聯系。如七年級漢語第二冊《藏族空姐》一文主要寫十五名藏族姑娘克服了重重困難實現夢想:“漂亮的服裝、美麗的容貌、親切的微笑……”這段語言生動形象地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迷人的空姐畫面,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時,播放與課文相配套的錄像,讓學生仔細體驗情境,跟著眼前的畫面,隨著老師的導語,進行朗讀訓練:(朗讀)“有這樣一首歌:在每一天太陽升起的地方,銀色的神鷹來到了古老村莊,雪域之外的人們來自四面八方,……”隨后,播放大家耳熟能詳的音樂《向往神鷹》,讓學生跟著節奏一起唱起來。在歌聲中結束這節課,使他們有一種意猶未盡、回味無窮的感覺,不由自主地喜歡漢語課堂。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码欧美码一区二区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 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 | 亚洲产在线观看亚洲第一站 | 最新国产精品大片在线播放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