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企業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中小企業管理的不規范性
我國中小企業管理的模式是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即企業的所有者同時是企業的經營者的經營模式,這使經營者能夠掌握企業的全程經營,企業的管理人員大多也是企業所有者的親友,家族管理模式的特點比較突出。由于中小企業的公司規模不大,大多是小規模的生產,就難以形成大企業那種部門分工明確、權責分明的管理模式,曰常的管理工作也是由企業的所有者一手操辦,盡管企業有所謂的經理,但是經理的職權也是有限的,只能在所有者的指揮中執行日常事務。中小企業缺乏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管理模式,整個企業的管理都是混沌不清,企業的發展會受到極大的限制,這種不規范性是企業發展的絆腳石,越不規范越落后,最后企業的經營會日漸衰退。
2.企業管理信息化觀念落后
企業管理信息化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效果。目前,我國有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和企業職工都存在管理信息化理念落后的現象,沒有認識到信息化管理對于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更缺少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指導企業的日常經營和管理活動。尤其是隨著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思維變得開放和多樣化,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經濟效益的提高,將全部重心放在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當中,而信息化管理思想觀念卻相對落后,不能及時更新,導致不能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不能做到與時倶進。還有些企業雖然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但是缺少與企業發展實際的聯系,導致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難以發揮應有的效用。在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下,中小企業只有提高對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視,轉變自身的管理理念,才能建立科學的企業管理發展戰略,從而推動中小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3.自主創新人才匱乏
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主要是取決于自主創新人才的缺乏,使得中小企業研發能力不足。中小企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自主創新僅靠自身的力量顯得太過薄弱,而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合作機制尚未建立或完善,因而,其創新得不到提升。創新人才不能引進,而原有研發隊伍的創新不足,影響了中小企業創新的連續性。創新人員缺乏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心有余而力不足,技術研發能力差,技術成果轉化生產力能力低。因此,人才是制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建議
1. 引進合理的先進企業管理理念,提高企業管理的質量
在這個知識飛速更新的時代,只有追隨先進的理念、方法才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足,中小企業在大環境改變的同時,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提高,要規范企業管理模式,大到決策層級,小到業務部門、執行過程,都要規范化。首先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嚴格抓緊規章制度的實施,逐漸形成大企業的權責分明、分工明確的管理模式,其次,在引進先進理念的同時,一定要注重摒棄不合理、不符合中小企業發展的管理理念,更新與時倶進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的質量。
2. 提升中小企業領導對管理信息化的重視
為了確保中小企業領導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順利進行,必須提升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認識,并認識到管理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建立一個規范和完善的企業管理工作。讓中小企業領導能夠意識到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中小企業管理和信息技術的具體狀況,進行管理信息化工作開展。當然更要針對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具體情況進行管理思想和科技成果的借鑒,完善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工作。最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要讓中小企業領導認識到管理信息化本身就是一個長期的工作需要在實施過程中做到循序漸進,確保中小企業管理信息系統開發和應用的相互協調。
3. 重視人才培養,建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目前市場機制尚不健全,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易容易最后轉變為企業與個人之間的交易,這種私人交易對企業來說是一種威脅,因此,家族企業式的管理模式可以釆取,但是需要進行改革創新,既保留這種管理模式的有利性,同時注重人才引進,這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在改革創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對企業中占有重要職務的親友進行知識的更新與培訓。
4. 構建合理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全面發展
企業文化是企業經過長久經營總結出的經驗,在中小企業進行構建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切合實際,要結合行業特點和企業的內部經營狀況,可以借鑒外國先進的企業文化,注重員工的培養,注重企業的協調度,適時候對企業文化進行評價,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探索進行完善。
說到“管理”這詞,對很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和企業管理高層,再熟悉不過的詞,也是天天掛嘴邊,時時而思的事情。我最近對一家全省IT行業全年營業額幾個億的大企業做信息化管理調研,通過一個月細致的調研,把調研報告呈給老總們一看,他們既吃驚又大為不解,因為我上面提到的幾點問題都涉及到,還增加流程混亂、資金流向混亂、各部門利益相爭嚴重等問題。這時我把每個相關問題一一針對實際情況做了細致闡述,幾位老總長時間長思不語。
從調研中我們得知,他們經過國際ISO9001標準考核,而且花重金請專業管理公司量身打造企業管理流程,有時還派管理高層去學習國內外先進管理思路。在這里我想說的事,我們身邊還有多少這樣公司,這次IT行業受“金融危機”影響,他們一下就裁減幾個部門和很多員工。這個“冬天”讓人感覺“寒氣”逼人。很多企業看到我們調研報告,提出具體修改想法,都被我們否定,并不是他們想法有錯,而是如果依然是腳痛醫腳,頭痛醫頭,那么僅是治標不治本。我就中小企業的問題,歸結為是:管理誤區。
“管理誤區”在我看來并不是本質上的錯誤,大家都知道管理出問題了,而且也知道問題的輕重。但我們恰恰忽視管理的核心目標:就是讓高效的團隊健康、有序去執行企業制訂的戰略和戰術。“健康”就是要上下溝通順暢,管理在這當中就是把平臺搭建到,讓每個人在這平臺上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并能形成強有力的溝通渠道形成互補。“有序”就是事事要有計劃,事事可以追蹤到人,這里計劃必須是操行性強、可控性強。沒有完善的扁平化管理,是很難有讓團隊高效有序的執行。那么“管理誤區”到底是什么的誤區呢?其實歸納就兩點:一是制度管人和人管人;二是企業文化缺失。
(一)制度管人和人管人
制度管人和人管人的現象是我們身邊中小企業管理中的“特色”。這也是我們中國幾百年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想結合的產物。我這樣闡述這觀點肯定很多人都一定認可,因為很多企業都是這樣經營管理的,難道不要制度或者人來管嗎?其實,我可以理解大家這樣想法,事實也沒錯,但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先從制度管人說起,這沒有錯,而且我也非常認可,很多企業為制訂企業管理制度,著實費了不少心思,有的花重金派人到國外學習外企管理制度,讓我們不少中小企業提升企業形象和企業執行力跨出強有力的一步。所以很多中小企業更是一股腦的去效仿,把老外的東西拿來就用,可就是形像,神不像。使得很多企業管理水土不服,員工思想渙散,這就是我稱之為“西方文化”。魯迅先生都說過棄其糟粕,取之精華。可我們很多企業管理者硬是拿來就用,再用魯迅話講“拿來主義”。這時候,就有的企業管理者不相信“西方文化”來個全盤否定,制訂的制度形同虛設,完全按照我們老祖宗的思想來管理企業,與此同時,給“管本位”思想和“庸才”創造滋生土壤,這就是我稱為中國儒家思想。一件事情下來,我們要走很多程序,大家怨聲載道。有才能的流失,沒能力會“來事”的人受寵。更可怕的是,某個領導出差,讓部分機構運作停止,連重要投標的事都沒辦法落實。按此管理下去遇到今年的“金融危機”能不倒閉裁員嗎?美國三大汽車巨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在此次金融危機中向美國國會提交救援計劃時,國會議員就提出讓他們必須管理改革,否則就不會救援,與之相比我們國內中小企業的管理改革也是事在必行。而且是必須符合我們中國中小企業實際環境和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調整部署。我個人拙見認為,我們中小企業管理應是中新結合,用制度約束人,用魅力去影響人。管理中,60%用制度去充實管理。制度要體現外企高效、有序外企的思想,但不能拿來就用,要結合我們企業的實際情況去修改,從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另外40%的管理是用領導者的個人魅力去影響員工。我們國人最講情感的,這也是國情。單純用制度去管理,顯得很生硬,不能把制度人性化的一面體現出來。所以我們思想要中西結合,制度要糅合人性化,這樣管理才能有的放矢。
說到這里,很多企業管理者,都會覺得這很簡單,誰都知道,可在執行的時候又有幾個真正做到的呢,就好象我給一些市場人員培訓時,我設計一個小題目,說起來大家都知道,就是拜訪客戶進門到出門,20個人中挑選5個人,只有一個做到標準,我的標準是:進門輕敲門、自我介紹、遞名片、坐下、客戶倒水,談話結束道別、坐過的椅子擺正、喝水的紙杯帶走、輕輕帶上門、結束。所以我們管理得關注細節,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跟管理要效益。
(二)企業文化缺失
企業文化是我們管理的精神精髓。它能貫穿管理始終,如果你要問眾多企業負責人:“你的企業文化是什么”?他們回答的都是空洞的東西,或者就是他個人的思想,我應某一集團老板應邀,做集團市場總監,集團老板的思想就是企業文化,這個特別明顯,他的個人情緒好壞,可以影響整個集團所有員工,這一點毫不夸張,有一次我和他在外面談事結束回集團公司,剛到大廳就看到衛生不怎么樣,他見到打掃衛生的阿姨罵跑了,就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集團文化是什么樣子,而且整個大廳都是他個人宣傳畫像和個人發家史,和他一起創業的伙伴早就離開他,每個人的家業都超過他幾倍。我們且不說老板個人,就企業而言,這就是典型企業文化的嚴重缺失。還有諸多小的企業,沒有把企業文化建設,但沒能讓大家感受到,從而何談歸屬感和對企業戰略和戰術的認同,更何談有效執行。那么我們如何建設企業文化呢?我總結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制定企業文化實施規劃,內容包括: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方針;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當然我們要有步驟的循序漸進的實現總體目標、單項目標、階段目標。其次,編制企業文化手冊,編制大致應包括以下各項:序言或概論:主要概述企業的發展歷程,當前是的發展態勢,今后的發展規劃,特別闡述企業文化的重要意義。在主體我們著重闡述企業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實質,企業文化特征,企業文化宗旨。實體部分:詳細地、全面地刊載已整合審定的企業精神價值理念即識別系統;企業待業規范既行為識別系統,展示企業的形象標志即視覺識別系統。企業之歌、誓詞也宜刊載。這樣可使我們每個員工都能受到企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再者,建設企業文化網絡。文化網絡是指企業內部的報紙刊物、廣播電視、圖書室等文化傳播和文化活動設施。企業報刊,是維系員工對企業認同感的紐帶,也是企業聯系社會的文化通道,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功用。我們主要把其分為三種:(1)宣傳喉舌型,即保持著國有企業的傳統,主要作業企業最高領導層的喉舌,著重宣傳企業領導的意圖和最高決策的政令。還經常配合黨和政府的中心任務,向員工及時地報道宣傳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2)廣告服務型,其主要宗旨系為企業經營服務,借助報刊向外推介產品,宣傳“企業形象”。(3)文化建設型,重點是辦成文化園地,追求以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來整合企業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培育企業團隊的身心力和凝聚力,致力形成學習型的文化氛圍,追求企業無形資產的增值。
以上文化建設的主要優點是,能切實的把辦企業報刊視作現代企業管理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為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重要載體,充分能實現上下之間、員工之間良性互動溝通的重要渠道。當然,這些文化建設后,更重要的是培訓,讓這些文化精髓能灌輸到每個員工的思想中去。也就是從思想上要用企業文化去整合與占領員工的思想,讓所有的員工都必須認可企業的企業文化,并用這種企業文化在現實中指導自己的行為。企業文化的骨干,主要是指企業經營層人員,管理層負責人員,部門經理以上人員以及其他企業文化活動積極分子。培訓的內容主要是宣講企業確立的價值理念;研討企業規范的行為規則;唱《企業之歌》。在培訓方法上,我們要反復強調莊重發放《企業文化手冊》 ,并利用各種視聽形式,如宣傳欄、廣播、各種會議等形式反復強調已確立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在每周的例會上,教唱和播放《企業之歌》。如遇企業重要活動,如企業年慶等可升公司旗、唱企業之歌、佩戴公司徽志、統一著裝公司服飾,通過典儀的訓練使員工產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我國中小企業大多是從改革開放中發展起來,規模和經濟活動的數量不大,自身實力一般,公司經營模式和理念單一,抗風險能力弱,在全國企業的數量中占大部分。它創造了很多的就業機會,確保財政穩定,對于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身機制改動靈活,成立門檻低,同時融資也困難。
二、中小企業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管理能力受到限制
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會遇到資金的不足,容易產生消極懈怠的心態。隨著我國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使得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技術落后,創新能力差,缺乏開發新技術的經費,產品的品牌意識也差,技術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現有形勢的發展。管理不到位,管理機制不健全,容易滋生腐敗現象,人才、技術、資金的缺乏,跟國有企業相比,處在劣勢。中小企業在市場上獲取信息能力不強,企業管理者決策時缺乏有用的信息。技術的不足也使得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后勁不足,研究開發經費投入有限,后面的創新受到限制。中小企業沒有強大的背景,在與大型企業競爭時,缺乏雄厚的物質基礎,容易成為某些競爭中的犧牲品。
(二)中小企業立法不明確,管理水平需加強
中小企業在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方面任重而道遠,它們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多為部門行業性法規,協調性和銜接性差,在執行過程中容易發生沖突,使得企業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實施。比如沒有健全法律法規的管制,市場運行容易出現混亂,讓很多非法分子有機可趁,因此我們在立法方面有待加強。
(三)中小企業融資不易,缺乏有效的管理信息
世界經濟處于重要的轉換期,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即是機遇,又是挑戰。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全球中小企業對就業貢獻率超過三分之一,對GDP貢獻率也超過一半,即便中小企業能夠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他們的發展仍面臨著巨大挑戰,比如融資難、處于經濟鏈底端等。缺錢是中小企業的痛腳,面對如此經濟強壓下,中小企業市場需求不足,經營環境惡化,管理水平有限,管理信息來源有限,導致融資問題越發明顯。融資難,使得更多中小企業貸款,承擔更多的貸款利息,負擔更大的管理壓力。
(四)互聯網來襲,管理需轉型
隨著網絡營銷的廣泛應用,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有進行網絡營銷,但是企業領導和高層管理人員不夠了解網絡營銷,缺乏計劃性、目標性,對如何開展網絡營銷,利用網絡從事商務活動缺乏認識,既浪費了營銷資源,又無法取得好的營銷成績。有些企業的組織結構不適應網絡營銷的發展,網絡營銷要求組織結構更加合理、責任分工更加明確,在進行商務活動過程中,需要具備敏捷、靈活、快速、高效的特點。而在傳統營銷中,與顧客的溝通主要通過層層分銷渠道,一直到企業的銷售終端—店鋪。這種組織結構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趨勢。中小企業發展需要長遠的戰略眼光,它是一個企業在一定的時間段的全局性方針、路線,包括預期實現的總體目標和為實現目標所采取的手段、戰略部署等。另外,一些中小企業管理層對于網絡營銷存在一定的誤解,網絡營銷的優勢在于它可以全方位展開服務,不僅可以直接進行網絡銷售,還可以隨時進行品牌推廣和產品宣傳,并且網站宣傳的內容和品牌是永久的,但信息也是動態的,隨著產品的更新換代產生變化,它比傳統營銷更加靈活多變。
三、中小企業如何面對管理中的挑戰
中小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挑戰,下面我們討論一下如何來面對這些挑戰,又如何在這些挑戰發展自身,使得中小企業具備更強大的競爭實力。
(一)增加技術投入,應對勞動力原材料上漲問題
面對原材料和勞動力上漲所帶來的企業管理出現問題,中小企業必須尋求一條出路—進行技術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用技術來替代勞動力。如果技術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中國有可能掉進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不像拉美國家那樣,經濟命脈掌握在那些大財團手里,這些大財團不會考慮國家利益,中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在自己手里。當然,提高技術水平不能僅靠企業,政府仍需制度一套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體系,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勞動者素質,重視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實現經濟穩增長。此外,中小企業還應從加強管理入手,降低成本,改善勞動組織,調整工資結構,改革激勵方式,鼓勵創新等。
(二)加強立法,提升管理者的法律意識
強化宣傳教育,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與承擔的社會責任相結合,其承擔的責任與實力相匹配,嚴格落實中小企業的責任范圍及實施狀況。通過網上征求意見與實地問卷調查的結合,了解中小企業目前的發展狀況,多方面防范企業存在的風險。政府搭建信息橋梁,挑選一批有社會責任感、高業務水平的律師組建專門的團隊,進入企業進行研究,對企業中需要解決的法律難進行梳理。堅持企業獨立自主決策、市場化原則,鼓勵中小企業進行相關知識法律培訓,擴大管理者的法律知識覆蓋面。聘請專門的法律顧問,實行一對一的服務,爭取在中小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處理遇到的法律問題。擬定專業方案,使得中小企業在涉及重大決策、重要經營活動、重大資產處置等方面能夠及時處理,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三)建立銀行與中小企業的放貸體系
完善中小企業的征信體系,,有助于擴大融資機會。推動無形資產抵押貸款和擔保體系的發展,由于中小企業不動產抵押存在不足,這一方法無疑擴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信用擔保體系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幫助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銀行放大貸款額,支持銀行業務的多層次發展。首先是健全存款保險制度,使得一定限度的小額存款有兌換能力。其次是擴大存款利率限度,對于大額度的存款支付更高的利息。政府對這些的大力支持,可以滿足多方面的社會信貸需求。完善與銀行業相關的法律體系,由于我們一直只有一部商業銀行法,對于其他相關的機構沒有明確的立法。從單一的商業銀行體系向多層次的銀行機構體系發展,需要在立法方面有明確的分類。大力發展科技銀行,做中小企業創新的堅強后盾,比如有貸款方式的創新等。發展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構建開放、有效、安全的資本借貸市場體系,充分發揮中小板市場、創業板市場等對中小企業的培養和促進作用。企業也注重自身的借貸信用,發揮好自身發展的調節作用,不能只靠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也要積極配合,兩者的結合才能使中小企業的房貸體系占據優勢。
(四)提升管理者對網絡營銷的認識
網絡營銷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的綜合型人才,能夠在制定公司戰略計劃時,發揮作用。政府鼓勵中小企業要進行一定的管理知識培訓,國家培養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才,國家和政府相互合作,既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也能使中小企業持續生存。隨著市場和計劃經濟的持續發展,電子技術的飛速成長,網絡營銷已成為當今企業需要重視的一個平臺,因此產生了許多的網絡營銷理念。企業在這種情況下,應當對傳統營銷行為進行反思,向網絡營銷學習,創立適合自身成長的網絡營銷渠道。比如分析網絡營銷的宏微觀環境,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來對需求進行市場細分,根據企業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市場定位等。企業還應建立科學的營銷組織框架,減少不必要的冗余職員,降低企業管理協調成本,增強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滿足用戶的能力。提高企業產品的質量,更好的滿足消費者,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切不可投機取巧。我國中小企業在網絡營銷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問題,阻礙了企業前進發展的腳步。如果中小企業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網絡營銷一定會給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平臺和更美好的前景。
四、結論
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地方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是最具活力的經濟“細胞”,更是社會穩定的“減震器”,尤其在政府政策的大力鼓勵與支持下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快速發展。長沙市擁有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其發展關乎長沙經濟的張力,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長沙市中小企業難以緊跟發達地區的管理水平。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崛起與發展,為長沙市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帶來啟示與思考。本文將以互聯網發展作為背景,對長沙市中小企業管理創新進行思考分析,提出對策建議,從而促進長沙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
互聯網;長沙市;中小企業;管理創新
隨著國家鼓勵創新創業及大力支持中小企業貸款的多重利好政策,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數量猛增。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國內企業經營主體突破8000萬,其中中小企業占比90%以上,而長沙市的中小企業數量也是比較龐雜,中小企業雖為長沙市的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貢獻,但長沙市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難以發揮先進的創新作用,較難在新常態經濟下得到有效提升,其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較為突出。本文將首先分析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所存在的問題,然后探討長沙市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對策,進而促進其健康穩定發展。
一、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主要因素分析
據亞洲生產力組織(APO)調查顯示,中小企業的創新已經迫在眉睫,包括產品、流程、服務等方面,從企業層面看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瓶頸在于財力不足和資源有限,以及管理不善。但在互聯網背景下,財力和資源變得相對好解決,而管理創新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主要因素包括發展戰略因素、組織架構因素和資源整合因素。
1.發展戰略因素。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與管理創新存在著重要的決定性關系,發展戰略的制定體現在企業高層領導及管理人員的思想意識和戰略布局,對企業管理模式的制定與執行具有話語權和決定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中小企業在科技變革的浪潮中發展戰略制定不合理,會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長沙市中小企業受區域環境影響,發展戰略理念較沿海及發達地區較為落后,加之長沙市中小企業數量較多,類型不一,其發展戰略因素也存在較大差別。因此,長沙市中小企業的管理創新在互聯網背景下表現也有所不同。
2.組織架構因素。組織架構決定中小企業的人力資源配置,決定中小企業的人才團隊規模,在長沙市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團隊的管理屬于管理創新的重點范疇。因此,在互聯網背景下,只有不斷優化完善學習型團隊組織,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促使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與外界環境相適應,促使長沙市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再上新臺階,進而朝著目標方向快速發展。
3.資源整合因素。資源整合能力是決定中小企業運營能力的關鍵因素,在互聯網時代,強大的資源整合是中小企業獲得穩定快速發展的法寶,尤其對于成長性依托互聯網發展的中小企業,更是考驗企業對資源整合的能力。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對于資源的整合要求比較高,一方面管理創新需要實現物質、能量與信息之間的高效轉換,另一方面還需要充分考慮客戶的訴求,實施精準的市場細分定位,從而開發出新的盈利渠道,實現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創新。因此,長沙市中小企業在發展中要實現管理創新,一定要重視資源整合,促進管理創新效率的提升。
二、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專業的人才。專業人才對于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專業人才的培養可以有效增加中小企業管理的源動力。然而,長沙市中小企業往往受費用的制約,對于專業的信息技術人才并不十分重視,錯誤的認為直接購買信息資源要比自己培養更加方便。當前長沙中小企業比較缺乏專業的企業管理人才,而又懂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企業管理人才更少,導致企業的互聯網信息化管理創新較難實現,最終導致企業生產效率跟不上。
2.管理方法不科學。中小企業管理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信息化和標準化,通常管理創新分為在原有管理模式上優化創新和完全創新。兩種創新思路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完全以創新為目標而直接丟棄原有管理模式,常常適得其反。中小企業受自身的特殊性,其管理創新應逐步借鑒或試行優秀企業的管理模式,當具備一定的管理變革條件,再根據自身特點,打造符合自身特點的管理創新模式。
3.互聯網信息建設的創新意識不強。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若要獲得長足發展,必須要樹立好信息化建設的創新意識,不斷增大信息化建設的投資力度。根據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多中小企業存在對信息化建設投資力度偏弱,多數處于僅進行了設備購買,卻少有經費投入維護。長沙市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由于在互聯網技術行業區域相對比較落后,大多中小企業直接采購信息化建設系統。但是后期經常出現故障,由于缺少這方面的人才,只能費時費力費物的請專業人員解決。
三、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對策建議
1.創新管理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企業需樹立創新管理的意識。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長沙市中小企業要想獲得管理創新,就需要先從意識上有此動機。思想意識是決定企業的發展方向,與企業的發展戰略密切相結合。此外,在企業內部要進行全員動員,人人擁有創新管理意識,讓員工意識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從而實現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整體提高。此外,充分借鑒先進地區和大企業同行企業的成功之處,找到可以效仿的藍本,從而實現自我的突破,促使長沙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管理創新。
2.不斷組織架構優化,創新人才培養管理。組織架構和人才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互聯網背景下越發顯得重要。因此,長沙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對組織架構進行優化,創造符合企業發展的團隊,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一方面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上不斷優化,包括部門設置、崗位匹配等。另一方面不斷創新激勵制度,包括薪酬管理、績效考核等,實現長沙市對管理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
3.不斷增強資源整合能力。在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應擺脫傳統的狀態,學會用開放和互聯的資源整合模式,不斷擴大規模信息和傳遞資訊,打破地域限制,開始與全球客戶或企業進行互通互聯,拓展自身的品牌影響力。長沙市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種互聯網共享平臺,不斷尋找和建立新的合作關系,并對所開發的產品、服務和客戶進行全面了解與分析,第一時間占據更多的有利資源。
四、結語
企業管理創新關乎中小企業的生死存亡,對于企業的總體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互聯網背景下,長沙市中小企業應深刻意識到當前所存在的問題,從思想意識上轉變為企業管理的理念創新。當前長沙市中小企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一方面受制于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在于管理者缺少技術。因此,長沙市中小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只有不斷創新管理意識、創新人才培養管理、增強資源整合能力、創新組織架構等,才能借勢互聯網的發展機遇實現企業自身的換血更新,從而促進長沙市中小企業管理創新不斷進步和優化,進而為實現長沙市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敏.圍繞中小企業服務發力品牌傳播需求升級[N].中國企業報,2016年11月22日第24版.
[2]趙繪存.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的研究——以中小企業板企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4,7(12):7-10.
[3]彭倩.互聯網背景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問題研究[J].中國商論,2016(19):43-44.
一、小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現狀調查:以平頂山市為例
(一)平頂山市基本情況介紹 平頂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9個中心城市之一。該市以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能源化工產業而聞名全國,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2010年完成國民生產總值1320億元,位列河南省第5位。近年來該市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已成為推動該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有關資料顯示,至2010年底,該市有中小企業3.08萬個(不包括17萬多戶的個體經濟體),其中,中型以上企業約占0.5%,小企業占99.5%。近年來,隨著“中部崛起”發展戰略的不斷推進,國家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大力扶持,該市非公有制經濟中小企業以年均12%以上幅度增長。
(二)調查方法 本調查采用問卷加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具體操作分三步進行。第一步,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國稅局稅收管理員向轄區內小企業納稅人發放問卷并回收問卷。該調查問卷的設計主要考慮兩方面,一是整體上做到簡單明了,避免答卷人產生厭煩情緒而敷衍,力求得到真實信息。二是設計的問題能夠體現出被調查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基本情況。問卷共設計了12個問題及相應選項,其中的第1~4問了解企業基本信息,為選擇不同行業的實地調查企業提供參考;第5~7問確定企業的規模是否符合小企業的標準;第8~12問調查企業管理會計方法應用的實際情況,具體包括小企業管理會計機構或崗位設置、預算管理、成本管理、企業管理決策、業績評價與激勵等問題和相應選項。問卷的回收率是決定調查效果的關鍵,因此選擇了一個比較有保障的發放途徑。第二步,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審核、統計分析,初步評價小企業管理會計應用情況。第三步,從回收的問卷中選擇3家具有代表性的小企業作為實地調查對象,進入到企業內部開展全面的實地調查和訪問,深入了解小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實際情況。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200份,收到回答卷192份,其中,5、6、7三項均達到中型企業標準的3份,實際回收符合小企業標準的有效答卷189份,有效回收率達94.5%。另外,對3家具有代表性的小企業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查,參觀了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查閱了企業的一些不涉及其經營管理秘密的財務和管理檔案資料,聽取了企業領導的介紹,并與相關管理人員進行交談詢問,因而對典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具體情況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綜合調查問卷和典型企業的調研結果,認為管理會計在小型企業基本運用現狀如下:
(1)有一定程度的運用,但不系統,不全面。綜合問卷調查結果,有效答卷中對管理會計應用方面的調查問題選項有肯定選擇的答卷137份,占72.49%,無肯定選擇的答卷52份,占27.51%。對8~12都有肯定選擇的答卷9份,占4.76%,僅選擇1個選項的答卷83份,占43.92%。余下的45份答卷為在8~12項中做出了2至3項的肯定選擇,占23.81%。對第8~12項沒有回答的企業絕大多數是人數少于30人的小企業,主要是部分商業零售企業。有2個以上選項的回答大多是人數超過30人以上的小企業,行業特點并不明顯。對8~12項都有回答的基本上是人數超過100人,并且資產及營業收入都相對較大的工業企業。若將答卷后5項中的2項有肯定選項的企業劃分為對管理會計有一定程度的應用,那么,調查地區小企業有管理會計應用實踐的比例為28.57%。不過,三個實地調查的企業對管理會計都有相對較好的應用,尤其在成本管理和預算管理方面已經有專門部門負責,應用較為規范。
(2)許多小企業運用了管理會計的思想觀念,但具體執行方法不到位。通過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小企業主在經營企業時,會將管理會計的思想考慮進來,做簡單的預算,重視成本控制,只是沒有將其形成具體的書面材料進行規范化管理。如某服裝業小企業主根據以往的銷售情況估算下一年預計賣出的商品數量,并根據這一估算來安排進貨,同時也根據以往商品銷售不緊俏時低價處理的損失情況來調整進貨量,以盡量減少可能面對的存貨壓倉或是低價處理帶來的利潤流失。可以說,這種做法就有預算的思想,也有一些存貨管理的思想,只是并沒有形成規范的表格形式,也沒有使用復雜的數學模型,而僅僅是在觀念上的簡單思考。事實上,很多小企業主都或多或少地明白一些管理會計理念,如進貨要估算大概能賣出多少、毛利是多少,又如要考慮選擇自己和家人來經營買賣還是雇傭幾個員工來幫忙,哪種方式能獲得更高的利潤等。
二、小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不足的原因
(一)小企業外部壓力較大 在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下,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的負擔過重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小企業受到嚴重沖擊,經濟效益大幅下降,許多小企業由于自身經濟實力單薄、抗風險能力差,在這場危機中難逃死亡的命運,一些幸存下來的企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外部需求的大幅縮減,出口成本上升;融資供需矛盾突出;外部環境帶來的內部成本負擔等。這些因素給小企業發展帶來困難和限制,使得小企業主多以生存為主要目的而淡化了發展,因而忽視了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
(二)小企業缺乏成熟的管理會計應用經驗的總結與推廣 大企業管理會計運用的總結相對較多一些,而簡明、有效的小企業管理會計運用經驗總結與推廣長期被忽視。我國自從引入管理會計以來,諸如責任會計、標準成本法、全面預算、作業成本法等內容出現了許多大型企業應用的成功案例,但除了一些文獻上給予了介紹外,學術界并未對實踐的成功經驗進行系統的總結和歸納,我國高校管理會計教材中對管理會計的介紹多為基本理論和方法介紹,而缺乏我國管理會計應用優秀的案例。
(三)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局限與會計人員專業素質偏低 首先,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多較大中型企業集中,尤其是家族型小企業,與大企業相比,高度集權和所有者觀念的差異使得小企業文化缺乏。多數小企業的所有者即經營者,他們大多知識水平較低,管理能力有限,缺乏現代管理理念和技能,多是憑借經驗和直覺來進行經營管理,導致管理會計的內需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會計方法的運用和企業管理能力的提升。其次,小企業管理會計專業人員缺乏。據了解,許多小企業缺乏獨立健全的會計核算制度,需要外聘記賬人員;再有,多數小企業的會計人員并非會計專業出身,只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便可上崗。企業會計人員基本就在充當“賬房先生”的角色,會計的管理職能被完全忽視。小企業缺乏懂得管理會計的專業人才,企業財務人員整體素質偏低使管理會計理念無法得到普及。
三、小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的改進
(一)相關部門應為管理會計在小型企業應用創造條件 首先應加大對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制定并貫徹落實相關法律和政策,如完善金融與稅收政策,健全對小企業的管理體制,為小企業健康長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其次,要促進適合小企業的管理會計軟件開發,促進小企業會計信息化進程。另外,要引導求職者調整就業觀念,有關部門應引導社會求職者,尤其是高校畢業生應當轉變就業觀念,為高素質人才到小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制定優惠政策。
(二)理論界應更加重視理論研究與實務的結合,大力培養企業所需的高素質財會專業人才 我國管理會計理論研究主要目的是為我國企業服務,學術界應更加注重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結合,尤其與我國特色的管理實踐相結合,現階段應加強對經典案例的研究力度。高校應重視管理會計知識教育,加大案例教育和鼓勵實踐學習,以真正提高學生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和興趣,全面培養其參與組織管理的工作能力。另外,應將管理會計知識納入實務領域財會人員的后續教育之中,豐富其管理會計知識。
(三)小企業應主動學習并靈活運用管理會計方法 小企業組織結構較為簡單,應根據自身“小”的特點,有選擇的、創造性地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方法。基于我國小企業目前的現狀,小企業應從以下方面學習和運用管理會計方法。
(1)提高成本信息質量,改進成本管理方法。成本是企業經營管理控制的基礎內容。企業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資源相對于大企業的稀缺,在產品品種的創新方面也存在劣勢,而為了在與多數企業生產同類產品這一現實中,以較低的成本保持相對較高的盈利,就必須使用科學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大多數小企業仍舊采用傳統的成本管理系統,主要包括品種法、分批法等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對成本核算仍舊集中于生產成本領域。以品種法為例,品種法適用于單步或大批量多步的產品成本核算,而小企業的靈活性和小訂單多品種的特點,使得品種法在實際上并不能滿足成本核算需求。建議小企業引入“作業”理念,采用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改善傳統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體系。同時,拓展對成本的認識,對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成本進行全面核算與管理。
(2)建立合理的預算管理體系,有效控制其生產經營活動。許多小企業主認為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預算總會脫離實際,因此是沒必要的。這種想法往往會帶來企業經營的盲目性和隨機性,無疑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風險,許多企業因此而遭受資金鏈斷裂、資源浪費,甚至破產倒閉。我國小企業中有大量的創業型企業,不僅有城鄉民營創業企業,更有大量的大學生創業企業,預算對創業成功的重要性不容小覷。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企業的經營、籌資、投資活動將會處于明確的控制中,這樣能夠降低企業盲目經營導致的資金鏈斷裂風險。通過編制預算,把預算的各項數額與實際結果進行比較,企業可以了解自身的經營效果,改善經營管理活動。小企業本身具有靈活性的優點,可以打破固定預算編制方法,采用彈性預算、零基預算、滾動預算、作業預算等靈活的預算方法改善原有的預算編制方法,并促進各部門積極參與,提升預算管理成效。
(3)完善員工績效評價體系,調動員工積極性。在許多小企業,員工績效評價只是分配獎金的一種手段,績效評價標準多由人力資源部門設定,員工并未參與其中,甚至并不知道評價標準是什么,員工積極性很低,滿意度也不高,無法達到激勵的效果。而小企業僅以某些簡單的財務指標作為績效評價的參照標準,來評價部門或者個人的業績,往往會導致部門和企業的短期行為。實際上,合理完善的業績評價體系,可以使小企業經營管理規范和高效。因此小企業應吸收當今管理會計業績評價領域的新興理念和方法,如平衡記分卡、EVA等,根據企業戰略發展和日常經營活動開展的需要,科學設置一系列財務與非財務指標來對管理者和員工進行評價和激勵。對于缺乏人力資本的小型企業來說,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尤其重要。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企業智力資本結構與自主創新績效”(編號:09YJA630118)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小企業;管理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309(2011)02-0128-2
近年來,中小企業改革與發展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社會關注的熱點。中小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有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占整個企業總數的95%以上,對GDP的增長貢獻超過50%以上,其創造的產值、實現稅收和外貿出口分別占全國的60%、40%和60%左右,提供了75%的城鎮就業崗位和包括服務在內的多樣化產品。但與這些數據相比,我國中小企業的困境卻令人不容樂觀,中小企業在發展的進程中,可謂是“內憂外患,喜憂參半”。
一、我國中小企業管理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分析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國內、國際環境的挑戰似乎成為其發展的最大障礙,也讓企業家以為只要這個“冬天過去,春天不會遙遠”。但是我國中小企業本身固有的“頑疾”才是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中小企業發展中的外部問題表現在體制不順,社會服務體系滯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規范的市場;產權不清晰,發展缺乏動力。新的國際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中小企業。那么,中小企業管理存在哪些問題呢?
(一)企業管理觀念的落后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觀念仍處于落后傳統觀念階段,嚴重制約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為:企業的市場意識、風險意識、資本經營意識、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十分薄弱;企業管理者習慣于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方法,重政績,輕效益;重粗放式經營,輕集約式經營;重資產管理,輕資本運營;重產品推銷,輕產品營銷;重眼前利益,輕長遠發展;管理層次多,工作效率低,產銷率下降,庫存積壓嚴重等等。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很多中小企業實行的是“家族式”、“泰勒式”、“軍隊式”等管理方法。這類方法在企業成長的初期可能會有一定的成效,但隨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它們具有的先天性缺陷就逐漸顯現出來了,成為發展的桎梏。在制造型中小企業中,貼牌代加工的生產方式固然可以為企業帶來一定的利潤,但不擁有自主創新能力,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在面臨危機時往往抵抗風險能力極弱,目前珠三角地區大批企業破產就是最好例證。中國制造要想實現產業升級,擺脫處于世界供應鏈末端的不利地位,只有靠改善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走自主創新的道路。
(二)企業戰略定位問題
我國很多中小企業管理者認為企業不需要戰略目標,有生產經營計劃即可,戰略管理是大型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小企業需要有戰略,即使是更小的企業也需要而且能夠制定一個戰略。倫敦商學院的G?哈默契(G.Hamel)副教授和密執根大學的C?K?普勒赫德(C?K?Prahald)教授曾深入分析了日本企業成功的奧秘。他們發現,日本現在很成功的企業,如佳能(Cannon)、本田(Honda)、小松(Komatsu)等,幾十年前還是后進的弱勢的,根本不被福特(Ford)、施樂(xerox)、卡特皮勒(Caterpillar)大公司看在眼里,但日本的佳能等企業在當時就有明確的戰略目標。這些企業在初期大多生產一些利潤較低且被大企業忽略的產品,靈活地運用自身的資源,逐漸培養企業的制造能力,獲取市場營銷經驗,強化內部的R&D 力量,最終成為大企業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佳能等公司的成功應該能給沉迷于仿制跟隨名牌企業生產加工的我國中小企業一些啟示。明確的發展戰略對中小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有了清楚的發展戰略,中小企業可以集中并有效地利用自身的資源,可以通過借助別人的力量等途徑有意識地積累資源,進而降低資源不足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制約作用。
(三)企業缺乏合理的人才管理計劃
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由于采用家族制管理模式,高級管理人員一般都由家族內部人員擔任,管理體制主要表現為“家族”和“親緣化”特征,實行集權化領導、專制式決策。長此以往,中高層人才不容易引進,而非家族成員中優秀管理人才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更難以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樣就會導致人才流失,企業凝聚力下降。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人才流失率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自1982 年以來引進的大學本科以上人員,民營企業流失率為18.5%,其中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流失率民營企業已達到14.7%和33.3%。前不久,某大學社會學系對國內62家民營企業所做調查也發現,民營企業中的中高層次人才及科技人員在公司的工作年齡普遍較短,一般為2-3年,其中最短的僅為50天,最長的也不過5年。中小企業人員人才的頻繁流動進一步加劇了企業的困境,企業技術框架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非常有限,更無從談戰略核心目標。
二、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關鍵點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的特點、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國內外企業的實踐經驗及目前“金融風暴”所面臨的挑戰。中小企業要逐漸走向成熟,就必須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所謂管理創新,是指為了更有效地運用資源以實現目標而進行的創新活動或過程。在知識化、信息化時代,搞好中小企業管理創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一)管理觀念的創新
我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管理理念受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缺乏明確的經營管理理念,缺少現代管理意識,缺乏技術創新的自主精神。在面臨急劇變化的市場競爭中缺乏快速有效的反應機制,中國制造遭遇信任危機和金融風暴影響中的被動表現都說明中小企業競爭能力的不足,而提高競爭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通過創新企業文化來推進企業管理創新。企業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成長來說,看起來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卻是最持久的決定因素。企業文化建設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創新。知識經濟背景下的企業文化應該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發展、以知識的生產和使用為主要內容的精神文化。保守的傳統文化造就了落后的、根深蒂固的企業文化,限制了人們傳播和與人分享他們自己的知識,以穩固自己的權利基礎和生存能力。所以在中國,“棒打出頭鳥”和“中庸之道”成為長時期左右人們觀念和行為的落后文化。落后的企業文化不徹底改革,知識管理模式就難以建立,企業管理創新就無從談起。隨著知識管理的發展,自然而然地在企業精神、管理理念、企業形象以及產品、服務、效率和生產、流通、交易等概念和操作方面都面臨深刻的變化。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需要脫胎換骨的變革。管理創新呼喚與之相適應的企業文化。
(二)組織及結構創新
組織創新是管理創新的組織保證。管理組織創新,意味著中小企業要對原有的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創建新的結構形式;要對組織內部成員的責、權、利關系加以重新構置,形成新型人際關系;要對原有的分工協作做出新的安排,以使組織功能得到最有效的發揮。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知識在管理者及勞動者之間共享,企業內部組織等級結構已不再受到管理幅度的限制,縱橫交錯的信息渠道造就了一種嶄新的組織結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扁平化組織結構的競爭優勢在于不但降低了中小企業管理的協調成本,還大大提高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和滿足用戶的能力。企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基于全體員工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技能,企業采取扁平化組織結構的內部保障是員工的素質和能力。建立學習型組織可以增強員工對企業發展的認同感、創新積極性,并培養創新人才,提高企業經營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此,需要通過制訂鼓勵學習和創新的制度,使“全員學習”,“全過程學習”、“終身學習”,全體創新、不斷創新成為企業全體員工的自覺行動和組織行為準則。
(三)市場創新
規模較小、投入少、經營產品單一、技術裝備簡單,但適應環境能力強,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較為普遍的特點,因此中小企業要善于發現市場機會,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抓住經營契機,進行資金轉移和產品結構調整,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中小企業只有適應市場千變萬化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求得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同時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網絡化的發展,人們的購物方式發生巨變,網上購物成為新寵。網絡營銷日益成為開拓市場的有效手段,中小企業的營銷活動也要適應這一變革。
【參考文獻】
[1]袁界平.我國中小企業戰略管理的現狀、成因及建議[J].科技管理研究,2005(02).
[2]張靜.對我國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的思考[J].經濟師,2009(02).
摘要: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企業信息化建設可謂突飛猛進,信息化已經深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小企業,隨著業務的發展擴大,企業通信系統的價值也被重點凸顯出來。一些基于應用構架的傳統信息化系統,已經很難實現與業務發展的動態匹配。
關鍵詞:企業 信息化 管理
企業管理信息化,是指在企業管理的各個活動環節中,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信息網絡系統,使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斷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的過程。
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應用我想應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計算機通過在Internet上申請域名、制作網頁而建立網上門戶,進行網上信息,將企業介紹、產品介紹、物料需求等信息傳上網絡,在網上發送往來郵件等,以及條件成熟時利用在線服務實現企業與客戶間的及時溝通與交流,從而讓更多客戶了解本企業,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二、在企業內部的人、財、物、產、供、銷、設計、研發等方面建分系統,應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實現內部信息的整合。從而更好地充分利用好本企業內部資源。
三、IT技術在企業管理中的集成化應用,此時企業管理的各系統各環節都按統一規劃、統一語言在互聯網絡上應用,這個互聯的網絡建立在企業整體優化經濟的基礎之上,它不但是一個整體的信息系統,更是一個統一的管理系統
隨著大型企業的IT市場逐漸趨于平穩,而競爭卻還日趨激烈,那么企業信息化對中小企業管理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一、目前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現狀: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表明,中國中小企業總量高達1200多萬家,占注冊企業總數的99%,從城市到鄉鎮,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中小企業的身影隨處可見.而計世資訊公司的調研結果則顯示,截至2009年10月,"已有IT應用"的中小企業數量為400多萬家,但其中"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IT應用系統"的中小企業僅為40萬家左右.從CBI的調查中我們可以粗略瀏覽一下中小企業信息化:計算機產品是最基本的標志,也是每個行業不可缺少的.在企業中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使用比重分別為77.6%和22.4%,并且使用筆記本電腦的多為部門級以上負責人或是部門負責人,其余人員的使用還是臺式電腦為主.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機器速度慢。機器配置比較低可能是中小企業機器速度慢所存在的主要原因,像系統穩定性,兼容性以及售后服務等其他各方面的反映都是比較好.
二、目前中小企業的軟件應用還限于某一個管理軟件的使用上面,分布也不均勻,基本上沒有什么整合的系統服務.主要原因還在于服務供應商沒有提供很好的產品和服務.不管是從硬件還是軟件方面來說企業信息化欠缺還是存在的.如果按照擁有7萬多家中小企業客戶的神州數碼的總裁郭為的企業信息化分為四個階段的劃分來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階段,企業內部網絡應用階段,企業間涉網交易階段和全球性運營階段. 企業在配置了辦公系統、財務系統、業務系統以及通信系統后,如何才能讓這些系統統一協調、相互融合呢?調查發現,通信系統最為關鍵,它是提高企業溝通和管理效率的核心。
總之中國中小企業信息化的現實是:應用水平相對較低,且應用層次差異比較大,400多萬家基本上屬于第一個階段: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階段,比例為30%左右;而20萬家的企業應該屬于第二個階段:企業內部網絡應用階段,少部分達到了第三階段,整個比例為16%左右.到2009年,國內有一半左右的中小企業還未建立自己的網站,絕大多數的企業對網站的應用局限于宣傳企業形象和信息查詢。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的中小企業不到總數的20%,而在美國,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易的中小企業則占75%.與大型企業比較來看,國內大型企業九成以上建立了內部網站,近八成使用了財務管理軟件,七成以上擁有外部網站.
(一)對企業自身認識把握不足。中小企業在實行管理信息化過程中,多存在企業差異化與信息化產品同質化不相適應,企業靈活性與信息產品固化型不相適應等問題,而由于中小企業業務系統間多互不相連,影響信息高效傳輸共享,形成“信息孤島”現象,導致企業信息建設缺乏統一的有效規劃,系統協同程度較低,管理信息化未成實效。
(二)觀念落后,組織內部壓力大。中小企業決策多由最高領導者做出,CIO僅承擔執行功能,部分領導缺乏對管理信息化的足夠重視以及專業的信息素質,不能全面考慮信息化牽涉的各部門需求與協作關系。同時由于該進程涉及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引起管理方法的改變,利益的再分配,受到中層管理人員的排斥。隨著一種嶄新的管理理念的載入,原有的工作模式和業務手段都將被破壞重建,基層員工也易產生消極抵觸心理。
(三)資金投入不足,分配存在失衡。由于IT產品存在消費成本高,更新速度快,維護費用較大等特點,更加大了中小企業資金投入壓力。而大多企業對硬件設施的投資比例占到90%以上,但在人員培訓,軟件購入上投資不足,反而阻礙了硬件設施的有效利用。
(四)人才短缺。中小企業,行業分布廣泛,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很難招攬保留既具有管理能力又具有一定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難以保持信息管理人才隊伍的穩定。
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對策及建議
(一)政府加大對企業信息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法制法規。一個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國家《關于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若干政策》中指出,鼓勵建立中小企業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的應用。另一方面應健全完善相關信息法制法規,以盡量保證中小企業信息服務安全,使其后顧無憂。
(二)改善資金投入機制。資金的投入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信息化的實施效果。企業應一方面做到資金的及時到位,另一方面要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可以設立專項基金,建立多元化投資體系,確保資金的“行之有效”,如軟硬件的投資比例,各階段的資金投放力度,以詳盡周密的計劃來達到最佳效果。
(三)業務流程優化重組,確定最佳方案。首先建立CIO完善信息管理部門,做到統籌規劃。另外,要明確對系統的優化重組是為了達到整個企業效益最優,通過現代化信息處理技術,用扁平化替代金字塔結構,達到企業組織結構和觀念的重構。最后,選取最合適的軟件產品。不盲目追求大而全,從實用性,適用性和功能技術服務等方面考慮,確定最佳實施方案。
(四)加強員工培訓。首先,對中小企業高管層加強理論層次的培訓,使其對管理信息化有整體的認識。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企業各層員工從思想上認識到,管理信息化是一項對企業的發展有良性推動作用,也利于個人發展的項目。
關鍵詞:肺炎疫情;中小企業;企業管理
疫情突擊,國家也及時出臺一些政策作出調控,快速果斷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恢復經濟的財政措施,這些政策對愁云慘淡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在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的當下,企業僅依靠國家的財政政策是不足以穩定發展的,只有跟隨環境變化尋找創新管理模式,才是立足長期發展的根本之道。疫情的發展,是最考驗企業管理者的時候,如何在“非接觸”或者說“少接觸”的情況下開展業務,保證企業能夠正常運營?傳統的線下業務如何與線上業務進行對接,現有的一些企業管理模式如何變革?中小型企業會將未來的發展定在哪些方向?這些問題都需要企業管層思考,并尋找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面對疫情,首先最主要任務是控制疫情的傳播,各地方嚴格執行隔離措施。阻絕人與人的來往,就能減少病毒的傳播,隨后確實取得明顯效果,但沒有人員的流動就沒有消費,使得許多企業在短期內都沒有經濟來源,發展困難。此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程度總體來看比“非典”要大,不僅阻斷產業鏈,改變進出口,還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理念。外部動力減弱,病毒出現在消費旺季等眾多因素都使國內經濟增長的各項指標不斷降低。學習哲學,我們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矛盾雙方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道德經》中也有提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機遇和挑戰總是共生。人類的一大特點就是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事物的發展規律將“危”轉向“機”。如今發展最快的電子商務就孕育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阿里巴巴、京東等一大批線上交易平臺由此產生,一直到今天這些電商平臺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這次疫情中,一些企業也能夠尋找新的發展契機,開拓新的發展領域。
二、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
(一)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的困難。疫情之下,以朱武祥教授等人對995家中小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8.47%的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明顯下降。只有不到10%的中小企業可以憑借現金流維持半年以上。比起大企業,中小型企業自身就是弱勢群體,無論是對抗風險的能力還是資金儲備能力都比較弱,也沒有自己的較為全面的生產線,往往在市場的邊緣尋找經濟來源。在這場疫情中,很多企業都是在無收入的狀態下硬撐,有的撐不過去而倒閉,有的靠壓縮預算延長發展時間,想要長期穩定地發展中小型企業必須創新自己的經營方法。疫情使多數企業工廠停工歇業,復工時間也延期,我國一、二、三產業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企業無法正常經營,那么員工就無法回歸崗位,沒有收入就沒有支出,于是購買力下降,經濟增長緩慢。企業沒有營業也會支付房租,甚至會承擔訂單違約的風險,只出不進會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開,財政狀況很糟糕。在肺炎疫情期間,客戶可能同樣身處財務危機之中,中小企業的賒銷收入可能無法收回,壞賬風險大大增加。
(二)疫情期間各行業面臨的危機。1、對各行業的總體影響。疫情期間可以看到受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工廠,除了戰役期間所需要的醫藥類工廠生機勃勃,大多數工廠都處于停產狀態。除此之外,線下實體店也被要求暫停營業,物流行業流通速度變慢,與之相關的各行業成本增加,病毒蔓延加速了行業的更迭換代,各行業都遭受不同的波及。2、對制造業的影響。我國制造業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疫情導致很多員工都隔離在家中,無員工就會無生產,產品供應鏈中斷資金無法回籠,很多常年合作的客戶在此期間終止合約,去國外尋找自己所需要的產品,長期如此會導致我國制造業與全球制造業脫離。3、對旅游業的影響。旅游業是一個集體性的活動、人員流動性大的產業,人員聚集便是疫情的溫床,全國景區應疫情控制措施必須停止營業。旅游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動一發而牽全身,一個景區復工,附近的酒店、交通、餐飲等產業必定也要復工,所以旅游業獨自復工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將會是最后恢復正常的行業。4、對餐飲業的影響。我國春節的習俗就是走街串巷,親戚好友在飯店聚聚餐,餐飲業收益的高峰時期就是每年春節這個時候,但遭到疫情的突襲,杜絕人員活動,人人都在家隔離,餐飲店不得不關門,只有少部分飯店以外賣這種網上訂餐的形式勉強運營,連海底撈、西貝等餐飲巨頭企業也會出現嚴重虧損、現金流短缺問題。總體而言,第三產業影響最大,特別是住宿餐飲、文化旅游、電影娛樂等行業。其次是第二產業,各地延遲上班招工難、交通出行受限,居民消費需求銳減,很多跟隨季節出品的貨物大量積壓,面臨著錯過時令,不得已大批降價清倉甩賣的局面。第一產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過年期間本是農產品銷售的好時機,中小企業在農產品銷售中占比頗高,但疫情原因豬肉、蔬菜等價格上漲,人員不能外出流動,缺乏市場等問題。
三、疫情帶來的機遇
(一)開啟我國影視業的先河。即使遭受疫情的襲擊,也阻止不了創新企業發展的腳步。例如,大家都期待2020年春節上映的《囧媽》,就改為線上免費觀看,這一創新模式給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開了中國電影業的先河,沖擊著傳統電影行業的盈利模式。很多酒店餐飲企業也相應出現外賣套餐、外賣宴席,由自己專門的送餐員送餐,肯德基、美團等也推出“無接觸配送”方案等,值得同行借鑒。教育行業在疫情期間蓬勃發展。各大高校因為疫情而被延遲開學,開學時間可以延遲,但是學生的課程需要在一定時間完成,很多學校就選擇在線教育,學校利用學習通、騰訊課堂、企業微信等線上教育軟件給學生們傳播知識,這就對傳統的線下培訓企業影響甚大。如果企業此時積極地引入線上教學模式,甚至將發展線上教育作為未來的戰略方向,可能就會迎來一個重要的發展契機。
(二)新型營銷模式崛起。不管疫情多嚴重,人們總還是要生存,有生存就會有需求,有需求自然會出現市場。為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各大知名品牌商開始直播帶貨,快手、抖音、淘寶等軟件都可以看到網紅、明星在直播賣貨,可以說疫情孕育了新的售貨模式,也正替代著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直播帶貨,顧名思義是指利用各種互聯網平臺,使用直播技術向廣大消費者進行商品展示,以及對商品的全面解說來導購消費者購物。這種賣貨方式憑借薄利多銷,實現商品直接和消費者對接,避免中間差價的優勢迅速崛起,而且還增加了消費者和賣家的互動性,主播會耐心的回答顧客的每一個問題。有些消費者會效仿自己喜歡的主播,只要是他推薦的產品都會“剁手”、“秒殺”等手段同樣吸引消費者。
(三)口罩行業的迅速發展。任何一次蕭條,都是企業的自我發展機會,此次疫情最火爆的行業應該就是口罩行業,疫情期間為防止病毒蔓延,人人都要戴口罩出門,減少疫情傳染,全球人手都要有口罩,需求一下子暴增,導致短期口罩短缺,口罩的價格一下子翻了好幾倍。2009年“禽流感”的爆發,使口罩成為當年的焦點行業,供應量達到了19.6億只,2011年口罩產量達25億只,2012年達到30億只。2013年,環境污染嚴重,導致霧霾久久不能散去,口罩需求再次增加。2019年突破50億只,預計2020年中國口罩總產量將突破1,000億只。疫情防控長達一年之久,口罩的需求遠遠超過供應,導致口罩價格不斷飆升,應國家政策要求,比亞迪、富士康等公司通過聯合供應商改建生產線的方式轉產口罩,跨界加入生產防護物資的隊伍,這些及時調控自己的企業將會為企業帶來更長久的發展。
(四)數字化發展的機遇。這次“疫情”多多少少都不同程度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人人都在家隔離的春節長假中,基本上都是通過網絡關注疫情的變化,通過線上購物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這無疑不是在增加線上模式的價值。國家也是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了解全國各個地區感染疫情的人數,更好地幫助政府對各個地區采取因地制宜的防控疫情政策,數字化必然成為未來整個社會運營的基礎設施,企業應抓住這次機遇,及時做出調整,讓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組織運行模式往數字化這個方向發展。5G已經出現,網絡速度的提升也在加快人們生活的速度,催生著線上教育、遠程辦公等行業的發展,抓住數字化轉型將是企業立足長期發展的必然趨勢。
四、中小型企業的現代化管理
因為隔離期間禁止人員外出流動,所以餐飲業、旅游業、影視娛樂業等這些開放式的產業不得不暫時關閉,進而消費服務業等這類輻射行業也受到很大影響。同時,春節假期很多工人都在家休假,隔離期間禁止人員外出,那些勞動力密集型的大規模用工企業因為缺乏工人而停產,工廠停工也就意味著工作人員沒有收入來源,從而消費需求會降低,消費水平則下降。我國市場正處于供給側改革過程中,此次疫情沖擊著中國市場經濟,經濟發展中三駕馬車之消費隨之受到很大的影響。從戰略學的角度看,外部環境會對企業造成很大影響,這時才是企業做出戰略調整的最好時機。“選擇”則是企業戰略最重要的一步,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此次肺炎疫情便是我國企業做出戰略調整的時機。疫情對中國經濟和中國的企業來說就是非常大的外部環境影響,這將是很多企業的轉折點,如果不能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企業則將面臨被市場篩選出局的風險。在不確定的環境下,能確定的只有企業自己,保持自身的靈活應變能力,是現代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特征。疫情來襲時,只有充分發揮全體員工的智慧、主觀能動性和各種有利資源,采取創新性的經營策略以及綜合性、極限式的財務管控,才可能掌握主動,戰勝危機。廣大中小型企業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靠的就是主動、積極、廣泛的創新,在面對疫情這樣的外部環境,國家更迫切一種創新的生產運營模式,讓各行業恢復正常運營。于是,很多企業為了能正常經營,選擇了非集中式靈活辦公,利用遠程技術開展線上辦公,這大大地改變了傳統的辦公模式,也讓企業動態地應對變化,更高效地創造價值。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為國家增加稅收收入,還為城鎮居民解決就業問題,同時對科技創新等方面都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疫情下,中小企業的發展不僅需要國家這只看得見的手的扶持,還需要公司每一位員工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克服困難,以實現更好的發展。華為公司基本法第二條: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是華為的最大財富。認真負責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要實現高效協同,除了技術,管理也必不可少。管理是否有效對企業和員工是雙方面的要求,意味著員工與企業之間是一種互動關系,只有員工與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才能實現管理有效———企業要尋求有效的管理手段來管理員工,員工的行為也需要受到約束,要接受企業有效的管理。企業最大的財富代表的是企業對人力資源的一種尊重,變革管理模式,必須提升管理者的領導力和從業者的服務效率。面臨疫情,外部環境的變化,組織者應發揮自己的管理能力,帶領整個企業員工走向勝利,在本次戰“疫”中,管理者的決定影響著公司的發展進程,呆板的管理思維會阻礙工作進展,有卓越創新能力的領導力則帶來了發展成果。除此之外,能力作為很多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關注的重點并未被強調,意味著企業內部的能力牽引機制非常重要,組織應該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組織內部的機制必須對員工能力成長有牽引的作用。
五、中小型企業的未來發展
這次疫情的發展,并沒有將企業全方位的扼殺掉,有的企業從中看到新的發展機會。懂得從新環境中總結經驗并把握機遇的企業,將會得到更長久的發展。這場疫情中,我們看到許多新生事物,包括遠程辦公、在線生鮮、在線娛樂、環保行業等,而在這其中,大健康產業下的生物科技行業是最有潛力的行業。
(一)積極開展網絡推廣。疫情防控期間,大部分工廠停產,員工延遲復工,可工作停止需求并未停止,有的企業就為了順利開工利用互聯網選擇線上辦公,不僅可以樹立企業品牌,還可以吸引市場需求往企業傾斜,在業務市場上占領優勢。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企業,上帝關了一扇門總會留一扇窗,此次疫情雖然有挑戰但也是有機遇的,看企業會不會靈活運用網絡勢頭,精準定位未來發展方向,實現訂單轉化以獲得長久發展。
(二)企業應做好市場定位。疫情期間,醫療物品消耗很大,特別是一次性口罩的消耗,短期來看,這給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環保型的小微企業要快速調整運營方式才能立足發展。但從長遠來看,這對環保產業的創新發展也是一個機遇。小型和微型環保企業創新發展,快速找準自己的市場地位,才能立足長期發展。
(三)優化辦公模式。在日常辦公中,除了面對面集中開會辦公等傳統模式外,企業應靈活運用遠程定位、會議視頻等方式,運用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開拓多種辦公模式,實現異地辦公,提高辦公效率。
六、結語
2003年的“非典”對于阿里和京東等電商企業的崛起產生了關鍵作用。2020年的肺炎疫情必將推動醫藥醫療、電商、物流、短視頻、網絡游戲、虛擬社交、在線教育、知識付費、在線醫療、智能辦公、智慧城市、5G、大數據、人工智能、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行業的大發展。企業只有做好規劃和管理,提高自身創新,從危機中尋找新的發展契機,才能得到更長久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偉立.F公司管理模式創新路徑研究[D].華僑大學,2019.
[2]周瓊芳.肺炎疫情下企業財務管理策略研究[J].財務管理研究,2020(04).
[3]黃保才.疫情考驗企業管理[N].臺州日報,2020-02-17(005).
[4]魏曉玉,安勇.突發疫情下的中小型企業管理應對[J].時代經貿,2020(05).
[5]趙彬彬.雙元式創新對企業轉型影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20.
[6]楊蕙馨,高新焱,孫孟子.突發疫情下制造業小微企業持續成長的應對之策[J].人文天下,2020(03).
[7]翟露斐,陳巖.防疫常態化時期企業財務風險控制[J].遼寧經濟,2020(08).
[8]張允.多重政策助力民航業克服疫情影響[N].中國民航報,2020-08-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