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外生活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農村 中小學生 校外時間 研究進展 述評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49-02
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通過規范辦學行為、減負等強有力的措施和行政行為,叫停了許多不符合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求的類似于節假日補課、輔導、辦班等等不規范辦學行為,重新交給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對學生校外時間的教育問題也就無法回避地擺到了全社會的面前,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這些校外時間則成了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探索面對“中小學生的校外使用的問題怎么辦?”的應對策略則變得既迫切又有意義。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對我國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時間使用情況研究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介紹,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現有研究成果,對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時間使用情況及相關問題形成整體認識;二是分析研究中的不足,明晰下一步研究的內容與方向。
一、文獻統計分析
截至2016年6月1日,將與中小學生“校外時間”相關的研究內容:課外生活、課外活動、閑暇生活、閑暇教育作為檢索內容,以主題為檢索項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進行匹配精確搜索,將三者搜索結果相結合,去除年鑒記錄、重復檢索、非學術性文章,其中包括期刊、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報刊文章,具體檢索結果見表1-1。
表1-1 CNKI校外時間相關文獻檢索結果
檢索項 課外生活 課外活動 閑暇生活 閑暇教育 校外時間
檢索結果 166 204 52 60 116
二、文獻內容綜述
1.課外生活和課外活動
從表1-1可知,以“課外生活”和“課外活動”為主題進行檢索,所獲得檢索結果分別是166篇和204篇。對以上檢索文獻進行歸整可發現,對于課外生活和課外活動學者們的研究有諸多交叉與重疊之處,概括起來有以下方面研究內容:
(1)意義與作用研究。王彩鳳(2013)從課外活動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課外活動的有效性、課外活動的充實性、課外活動的自主性四個方面分析了課外活動的意義與作用 ;(2)現狀研究。現狀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大多數學者集中于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現狀的研究,包括課內學習的延伸、課外輔導的研究;其次,是對中小學生課外文體活動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2.閑暇生活和閑暇教育
(1)關于閑暇生活的研究
閑暇生活,指“按個人意愿休息、娛樂、滿足多種需要的自由時間。 ”經過調研,目前我國中小學生的閑暇生活現狀有以下特點:時間少且分配不均衡;閑暇時間自主性缺乏,內容和形式單一;社會融入性差,個體活動較多;閑暇活動設施無法滿足需求,幸福感偏低;對閑暇時間的價值認識不足,缺少指導和計劃。
(2)關于閑暇教育的研究
我國閑暇教育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閑暇與閑暇教育的界定。對于閑暇教育的概念,學界并沒有統一的界定。馮建軍教授認為閑暇教育是指導人們有價值地利用閑暇時間的教育 。李雪峰認為閑暇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思想,即閑暇教育是培養人們形成一種正確的閑暇觀,提高人們合理有效地支配閑暇的能力和技巧,提高人們休閑活動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過程,閑暇教育應該當成一種理念滲透到教育實踐活動中去 。2)閑暇教育的價值。3)閑暇教育的內容。
3.研究述評
縱觀學者們研究成果,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具有寶貴的價值,研究視角有所拓展,從起初的抽樣調查、個案研究拓展到區域或更大范圍進行普遍研究,更大程度地提高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然而,我國關于中小學校外時間的研究雖然數目有所增加,但是相對于國外的研究成果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為:
(1)國內對于學生校外時間的研究大多集中對國外相關研究的評述,符合我國特色的實證性研究較少;
(2)學者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單方面問題或部分領域的籠統概述,整體性和系統性不強;
(3)重視校外時間教育的功能性或價值研究,但對具體的校外時間的管理、校外時間具體指導與實施途徑研究鮮少。
(4)對于農村學生的校外時間關注度不夠,專門針對農村學生校外時間的研究文獻稀少。
因此,未來的研究中可以主要針對以下方面進行:進一步探索校外時間使用、校外時間教育等基本理論層面的問題;進一步開展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時間占有與利用情況的實證性研究,利用問卷或訪談調查等方式開展學生校外時間活動內容、校外時間教育情況調,發現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時間使用上的問題與需求,分析具體原因;最后,在對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時間使用情況的調查總結的基礎上,主要從政府部門、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個人等幾個方面提出具體的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時間使用和管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戴斌榮. 農村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05) .
[2] 陳傳鋒,王玲鳳,陳漢英,俞國良. 當前中小學生課外學習活動的現狀調查與問題分析[J]. 教育研究. 2014(06) .
[3] 王彩鳳. 試論小學生課外活動的意義和作用[J]. 科技視界. 2013(35) .
[4] 陳桂生. 教育原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89.
[5]馮建軍,萬亞平. 閑暇及閑暇教育[J]. 教育研究,2000(09).
[6] 李雪峰. 大學生閑暇教育研究[D]. 沈陽師范大學 2007.
[7]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67.
[8]陳明.大學生閑暇教育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曲阜師范大學,2007.
一、整合課程內容,在科技實踐活動中獲得新知
科技實踐活動是通過學生自主參與、體驗、認識、探究與發現等多種學習和活動方式,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整體認識,因而在知識方面更加注重經驗性、綜合性和方法性知識。而將科學課程與科技實踐活動進行有機整合,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自然、社會和科學,從而更清楚地理解科學內容,來更好地服務社會、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如:科教版三年級下冊圍繞“認識學校里的植物”這個主題,可以推薦學生去讀一些有關植物的讀物,了解學校里的一些花草樹木。例如:觀察小草是怎么成長的,來設計小草成長記錄卡,然后報告研究的成果。或者成立“科學植樹小隊”,開展“一隊植一棵樹”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植樹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通過植樹活動讓學生學習植樹的方法,并設計研究的問題和活動方案,通過豐富多彩的植樹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及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等,開展制作葉貼畫等系列體驗活動。并開展爭做“環保小衛士”活動,開展給樹木除草、澆水,以及設計廣告語、制作環保宣傳小報等活動。體現了科學、技術、社會的融合,形成了科學課與科技實踐活動的完美整合。
二、挖掘鄉土資源,在科技實踐活動中鍛煉能力
《浙江省小學科學教學建議》指出:要重視課外活動,提倡組織和指導學生的課后實踐活動,積極開展科學考察、動手制作、飼養栽培、搜集和處理信息、撰寫考察報告和小論文等課外科技活動,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促進全面發展。在科學教學中,我們應充分挖掘鄉土資源,鄉土資源的內容很多,我們可以選擇幾項學生感興趣的、適合的、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豐富課余生活,搭建實踐活動的平臺,鍛煉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1.開辟種植基地,搭建科技實踐平臺
科學課程要讓學生接觸到生動活潑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樹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樹木、蟲魚鳥獸,感受生命的豐富多彩、引人入勝。他們會發現每一片樹葉都不同,每一朵花兒都絢麗,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在教學“植物”單元時,在科學老師引領下,各班同學紛紛認領小樹,與樹為友,組織學生課余時間,定期觀察植物。讓學生在種植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在勞動中感受種植的快樂。學生們通過觀察、了解植物的生長變化及其他常識,平時還經常不定期地為植物松土、捉蟲、剪枝等。在種植、管理、觀察中掌握各種花木的生長特點及管理技術,并懂得養花、種樹能美化環境、美化家園。通過參加種植基地的各項實踐活動,教師應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技術在自家小院種植花卉、果樹,從小積累勞動經驗。開辟種植基地,為學生搭建了實踐活動的平臺,使學生深深感受到只有像朋友似地精心養護花草,花草才會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給你,從而激發起學生精心養護花草的欲望,同時也增進了學生對“勞動最光榮”觀念的理解。
2.開展“小科學家”社團活動,搭建探究舞臺
課堂是個小空間,生活才是大舞臺。我們在進行正常的課堂教學之外,應該帶領學生把科學實踐活動引向廣闊的大自然,在生活的大舞臺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積極探究、體驗生活、學用結合、服務生活。
我校為了全面推動科技活動的開展,弘揚科學精神,激發科學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和創新精神,活躍校園文化,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開展了“小科學家”社團活動,科技小論文小組、小發明小組、科技實踐小隊等。利用每周四中午休息時間,學生積極參加各項社團活動,開展了各項實踐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社團活動的開展搭建了學生喜歡的科技探究舞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科學無處不在,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
三、結合少先隊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形成意識
少先隊活動以課外、校外為主,科技綜合實踐活動超越書本,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經驗同樣具有開放性。
1.主題比賽,全員參與
每年一次的科技節系列活動,如,科技實踐活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等,每年一個主題。要求學校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比賽,全員參與。我們學校每學期舉行的“科學小能人”比賽也是全員參與的一次大型的主題活動,這些科技實踐活動,學生在“調查”“考察”“實驗”“探究”“設計”“操作”“制作”“服務”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積累和豐富經驗,自主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發展。
2.上街宣傳,體驗快樂
我校的科技教育在積極依托鄉土資源開展活動的同時,又做到了利用學校的文化優勢,組織學生走向社區,開展以“節能減排”為主題的社會宣傳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用學到的節能減排知識,與社區居民溝通、交流,得到了廣大社區居民的一致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同時,也培養了全體學生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體驗到處處有科學的魅力。
3.展示成果,品嘗成功
為了展示同學們的時間活動成果,將開展形式多樣的階段性和總結性成果展示,引發學生科技實踐活動成就感,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分享大家的活動成果。讓學生根據活動中收集的資料和活動心得寫成小論文,結合信息技術課,進行電子小報創作比賽,在學校櫥窗進行展示,讓同學們分享研究的成功和喜悅。
總之,科技實踐活動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課外活動,重視課內外的相互滲透和有機整合,投入更多的精力,引領學生進入無限寬廣的科學探究世界中來。在實踐活動中,我們給學生一種自由,讓他去選擇;給學生一份權力,讓他去評價;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去表現;給學生一些疑難,讓他去探索;給學生一個目標,讓他去追求;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去創造,相信科技實踐活動的優越性和獨特性會越來越體現出它的價值,必將成為學生學習的最佳“第二課堂”。
參考文獻:
[1]張萬興,韋進.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方法與評價[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05.
[2]陳紹奎,傅喜明.小學生研究性學習指南.石油大學出版社,2002-12.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興業縣教育局頒發的《興業縣小學教學工作計劃常規管理部分(試行)》,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以“教學常規評估年”為抓手,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重點,以強化教學過程的精細化管理為突破口,推進各教研片教研,促進全鎮教師專業化發展,有效提高我鎮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重點:
(一)做好校本教研文章,重在教研組建設
1、學校加強教研組建設和管理,開展靈活多樣、講求實效的教學研究活動。組織優秀教師參加片、鎮優秀課展示。
2、上好常態課、研究課、示范課,促進教研活動百科齊放、百師爭鳴,讓每個教師都有展示的舞臺。
3、繼續開展作文和數學應用題教學研究活動,不斷提升教師作文教學水平和應用題教學能力。
4、進一步加強指導綜合學科教研活動。教研重點要進一步轉移到研究課堂、研究學生上,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充分地發展。
5、舉辦1次上檔次的學科教學研究活動,
(二)做好各項評比參賽,提高師生素養
1、繼續組織教師參與玉林市2009年優秀教學論文評比活動,提倡誠信教研,嚴防并杜絕論文抄襲現象,不斷增強實效意識和精品意識。 (市教育學會截稿時間為:2009年9月15日)
2、認真做好參加中心校3-6年級語數綜合知識競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不斷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
3、舉辦3-6年級語數綜合知識競賽,選拔參加中心校3-6年級語數綜合知識競賽學生,豐富學生課余生活。
(三)做好新課程實施,注重“三課”建設
1、組織骨干教師參加各級小學作文教學、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不斷增強培訓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圍繞“三課”(課程、課堂、課外),加強課程建設,聚焦課堂教學,活躍課外生活,加強教材研讀和學生研究,強化課型創新,力求體現“扎實、有效、簡潔、靈動”的特色。
3、針對新課程學科教學研究的重點、熱點問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專題教學研討和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4、加強、深化學校教研工作計劃。改變教研活動的形式,強化教師的參與意識,進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
(四)做好“四項教學規范達標”文章,重在教學常規管理
1、90%以上的教師在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質量評測、參加規范活動等方面達到評估標準,學會撰寫教學案例、論文、敘事和反思,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2、進行兩次教學常規檢查,評估細則根據《興業縣小學教學工作常規管理部分(試行)》,并予以具體化、數字化。
3、學校在課程管理、教學管理和研修管理等方面要規范,開足開齊課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建立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加強對教師的過程評價和教學質量的監控,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每位教師要編擬試卷一份,做好學科質量分析報告。
5、加強新教師和中老年教師的培養培訓,努力培養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6、加強德育工作計劃和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書香工程”,創設學生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五)做好師資提升文章,重在“素質年”培訓
1、讀書活動。全校教師進行閱讀教育名著活動,每位教師每年閱讀不少于3本教育名著,每本理論書籍名著要有1000字以上的讀書評論或讀后感。
2、博客開設。鼓勵教師建立個人博客網頁,積極撰寫教學日志,將自己的生活感悟、教學手記、教案設計、課堂實錄、讀書心得等寫進教育博客。
3、校本培訓。組織校本培訓,每位教師培訓時間不少于20學時。
4、校本教研。學校教研組至少每兩周開展一次定時間、定地點、定專題、定人員的教研活動。教研組組長要及時記錄教研活動情況。
5、骨干示范。鼓勵中青年教師努力上好示范課,充分發揮了骨干作用,每學期至少要上兩節示范課。
三、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開學教學工作檢查。
2、9月15日前把教研計劃上交中心校。
3、做好2009年春季期期末學科綜合素質檢測質量分析工作。
4、收集市教育學會論文、教案設計、課件、課題等,截止時間:9月15日。
十月份:
1、參加縣小學學科綜合素質調研檢測評價總結交流會。
2、深入課堂聽課、指導、調研。
3、開展小學作文教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比賽。
十一月份:
1、深入課堂聽課、指導教學,了解教材使用情況,進行教學常規督查。
2、組織參加縣小學作文教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比賽。
3、組織期中學科檢測。做好期中學科檢測質量分析。
十二月份:
1、迎接縣教研室深入學校進行教學常規工作檢查、指導。
2、參加鎮小學生3-6年級語文、數學學科綜合知識競賽。
3、畢業班數學復習課研討。
二0一0年一月份:
1、組織二、五年級參加市綜合素質調研檢測及做好質量分析。
以“形成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校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根本,以深化課程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為目的,以教育教學為依托,以語文閱讀活動為載體,組織和引導全校學生以及全體教師讀書學習,努力為全體師生營造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師生的人文素養,為師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基礎,促進我區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活動目標:
(一)整體目標
通過讀書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完善師生的文化知識結構,豐富文化知識內容,培養深厚的文化底蘊,提高全體師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彰顯我區學校的整體辦學特色。
(二)具體目標
1、教師方面: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增強學識功底,打造一支學有專長、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蘊的教師隊伍。
2、學生方面: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讀書興趣,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實文化底蘊,促進知識更新、思維活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三、活動對象:
全區初中在校教師、學生
四、活動實施:
(一)活動指標:
能欣賞文學作品、閱讀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淺易文言文和誦讀古代詩詞,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閱讀淺易文言文,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初中階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二)實施途徑:
1、精心組織,形成網絡
學校要把讀書活動與“正教風、強素質、提師能”活動相結合,與新課程改革相結合,與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與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相結合,與全面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相結合。同時,利用廣播站、墻報、黑板報等各種宣傳工具進行大力宣傳,造成學習的濃厚氛圍。要在師生中成立讀書小組,切實組織好班級晨讀、午間閱讀和課外閱讀。要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建議有條件的家庭要經常性帶孩子到圖書館、閱覽室、書店等開展讀書活動。要求家長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閱讀課外書籍(時間不少于30分鐘),并給予一定指導。
2、注重指導,培養習慣
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能力,幫助學生制訂學期閱讀計劃,并向學生推薦適合閱讀的各類書目(初中學生閱讀書目由各學校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自行選定)。要將閱讀指導課納入學校的課程計劃,閱讀指導老師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開辦“好書介紹”、“讀書心得”等宣傳欄目。要教會學生寫讀書筆記,并要求學生根據閱讀內容進行好詞、好句、好段等摘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寫日記的習慣。
3、營造氛圍,激趣引路
各學校要配合讀書活動的開展,努力營造閱讀氛圍,保證讀書時間(每天學生在校讀書時間不少于30分鐘),讓學生在寬松、自由、靜雅的環境中接受知識的熏陶,學會與書本對話。各校要重視和加強圖書室、閱覽室的建設,要根據教育發展新形勢和新課程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淘汰那些知識陳舊、不適合師生閱讀的書籍,重新添置符合師生閱讀層次、引發師生閱讀興趣和適應形勢要求的書籍,各校要首先配齊推薦書目中所規定的圖書。每個班級都要建立圖書角,可由學校圖書室負責提供圖書,也可由各班級學生自帶圖書,交流閱讀,要做到常換常新。還要積極倡導家長為學生創設家庭小書庫,為學生讀書營造良好氛圍。
4、搭建平臺,展示成果
為激發師生的讀書興趣,培養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學校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和競賽。平時各班要開好每月一次的讀書班會。學生在老師或家長的幫助下,定期出版手抄報,并組織評比活動,要利用學校和班級的宣傳欄、黑板報開設“閱讀專欄”,報道閱讀積極分子、刊登學生的閱讀習作,要積極鼓勵師生向各級各類刊物投稿,參加各類論文、作文評比。每學期要選取一些重要的節日(如五一、六一、國慶等)開展一次讀書節活動,匯報閱讀成果,并將學生參加讀書活動獲獎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
五、活動步驟:
1、啟動階段:(每年9月)
主要工作:
⑴各學校根據區下發的《讀書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本校實際,制訂本校的讀書活動方案。
⑵各學校在做好圖書室、閱覽室和班級圖書角建設的同時,根據所提供書目,添置圖書,為讀書活動的全面啟動做好準備。
2、實施階段:(每年10月—第二年5月)
主要工作:
圍繞學校讀書活動實施方案,正常開展各項讀書活動。
⑴保證讀書時間:學校要妥善安排好每天的讀書時間,保證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間(在學校和家庭的課外閱讀時間均不少于30分鐘)和閱讀量。學生在校的閱讀時間要相對集中和固定,并排入課程表。
⑵明確讀書內容:學校要積極開展好“和好書交朋友”活動,根據必讀書目和學校推薦書目,分學段指導學生制訂分月閱讀計劃和建立學生閱讀卡,確保讀書數量和質量。
⑶狠抓讀書效果:各學校讀書活動領導小組要經常性地開展指導和督查活動,要精心組織好讀書班會和讀書節活動,做到每天一檢查,每周一匯總,對檢查出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公布,做到計劃有落實、過程有記載、活動有主題、結束有總結,確保將讀書活動的開展落到實處,使讀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
3、總結評價階段:(2005年6月—2006年8月)
主要工作:
1、各學校全面總結、評價讀書活動開展以來的各項工作,對讀書活動中涌現出來優秀的讀書團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并研究制訂下一年度讀書活動計劃和方案。
2、教研中心組織讀書知識競賽和優秀讀書筆記評選活動,并評選出“書香校園”、“書香班級”和“書香學生”。
六、活動保障:
1、加強領導。各學校要高度重視讀書活動的開展,要以此為契機,在廣大師生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豐富課外生活,真正達到“書香滿校園”的活動效果,讓所有師生在古今中外名篇的熏陶下共同提高。各校要加強此項工作的領導力度,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各處室負責人為成員的讀書活動領導小組,并以年級組為單位,相應成立讀書指導組,形成讀書活動指導網絡,督查指導本校讀書活動的開展。要制訂相應的讀書活動,做到有管理、評價和激勵等保障制度,調動全體師生讀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研中心將組成讀書活動督查組,對各學校的讀書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查,并進行通報。
關鍵詞 生物學 課外活動 學習積極性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無論是以前的傳統教學還是在國家《科學課程標準》中都注意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緊密結合。教材展現知識的同時,設計了很多活動內容,形式多種多樣。有實驗、探究、調查、資料分析、課外實踐活動。“科學教學應當是開放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實踐證明,最好的表現形式就是建立生物課外活動小組。
通過課外活動,學生不僅可以豐富經驗、開闊視野、活化知識,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開展各種活動,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培養創新意識和提高實踐能力。生物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學生和校內外的實際情況開展生物課外活動,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生物活動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比較符合中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因而活動的開展能夠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夠有效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并能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并逐步形成特長,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目的。而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動人進行造思維的內部動力,是創造能力培養的前提和關鍵。例如在學習“植物向光性實驗”、“抨插技條生根實驗”。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引發其獨立思考、去努力探究實驗的真諦。
2能夠開闊學生視野,促進課堂教學,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
生物活動課的教學能夠突破學科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可按學生的興趣和基礎,擴大知識的縱橫向聯系;可把最新的信息 及時傳遞給學生;還把知識與社會、生產、生活聯系起來,了解生物學的科學和社會意義,在實踐中增長知識,培養技能。可見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 重要補充和發展。兩者互相促進,相輔相成。同時在各類實踐活動中,如發現性、探索性、批判性等問題研究中,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開發、訓練。在活動中通過各種易于接受方式讓學生去接觸新事物,傳遞新信息,獲得直接經驗。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知識,提高多種能力,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思維的訓練。例如講到植物的無土栽培這部分內容時,課程標準只要求學生了解有關無土栽培的概念就可以了,但是無土栽培技術在農業生產和現實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無土栽培與常見的有土栽培在常規上有很大的區別,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但是,課時有限,矛盾突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有統一的看法,怎么辦?筆者把這部分內容放在課外活動中去處理,既解決了課時矛盾,又有效延伸了課堂知識,同時學生也對此內容印象加深,鞏固了課堂所學,又滿足學生好奇心和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動物學教學時,可開展小動物的飼養和觀察、采集制作昆蟲或青蛙標本等活動。另外生物學課外活動還直接服務于課堂教學。通過課外活動,所采集制作的各種生物標本,可作為實驗材料和直觀教具,還可協助建立和管理生物實驗園地、生物角及實驗室。課外活動小組的成員可以充當實驗教學的小助手,他們研究的材料 和成果,還可充實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有的教師講苔蘚植 物,就讓課外活動小組成員向全班介紹采集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這就可幫助大家形象地認識苔蘚植物與其環境相適應的特征。
3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培養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徑
學生有多種多樣的精神生活需要,單靠課堂教學不能滿足,生物學課外活動正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使其養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課外活動所接觸的生物界是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載體,我國生物資源豐富,生物研究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無疑會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此外,由于課外活動是有計劃、有組織的,并以實踐活動和素質教育為主,在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勞動態度、紀律性以及養成良好的品質和作風等方面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
4利于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
活動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學生主動參與活動課題提出、方案設計、實施操作總結討論、撰寫論文等全部過程。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掌握、運用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活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進行自我組織和評價,培養自己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不斷探求新知的精神。親身體驗到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認識生物體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生物與環境的科學統一;不斷確立生態學觀點、進化論觀點,促進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增強德育效應。
白駒過隙,時光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匆匆而過。為期差不多兩個月的實習生活結束了,在實習期間,有過歡笑,有過心酸,但我們都在不經意中收獲著、感動著…….收獲的不僅是教學經驗、班主任工作經驗,更多的是作為一名教師如何讓自己的學生因為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還收獲了一份份雖然認識短暫但卻真摯的友誼。雖然實習已經結束,但是實習那些小事,卻在我的腦海中一遍又一遍的回放……..
班主任工作——讓孩子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在xx中學實習期間,我擔任的是高一(13)班的實習班主任,原班主任是一位剛從華中師大畢業的新老師,在見班里的學生之前,他向我介紹了班里的情況以及一些班級管理的事情。接下來就是與班里的學生見面,其實想到要與學生第一次見面,心情真有點緊張,在講臺上自我介紹時,臺下是一片笑聲。好幾次都打斷了我的講話,可能是為我的風趣、幽默所感染了,一下子,我和學生的距離拉近了,他們都覺得這位實習老師很有趣,但是他們不知道,其實我也挺嚴肅的。因為開始的前兩周,我們只是聽課,所以有更多的時間管理班級工作,比如說,看早晚讀,晚自修等。第一次月考后,我們班的各科考試成績都不大理想,學生信心也大受打擊,班里的紀律有點渙散,我每天晚上六點半之前都會到課室里看看,很多同學已經回來了,但是每天晚上總是那幾個學生晚到,我都一一記錄下來,然后每個都找他們談心,詢問其原因并進行教育。一開始,我們班里有一位同學上課很不認真,作業不做,考試成績很不好,后來我慢慢的接觸這位同學,發現他其實很聰明,鋼琴還過了八級。只是自律能力有點差,我找過他幾次,后來慢慢發現,他改變了。每天晚上六點半之前就到課室學習,而且講話也少了,慢慢地變好了。希望他能堅持下去,考上理想的大學。
我在13班上過兩次班會課,第一次的主題是——揚起理想的帆!通過介紹幾所全國著名的大學以及大學生活,讓他們感受大學的風范,激勵他們定下自己心中的大學并為之好好學習。從收上來的周記看來,這節班會課還是有效果的,有些學生以前從未想過自己要上那所學校,現在他們想要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并為之定下了目標,有一個奮斗的目標,才能指引前進的方向。第二次班會的主題是——自律與自信。這節班會課,我一改往日的作風,讓他們看到一個嚴肅的我,因為這節課我訓了他們一節課,從宿舍紀律講到晚修紀律,訓得學生都不敢出聲了,我還以為他們會因此疏遠我,沒想到剛好相反,他們與我更加親近了。所以,對待自己的學生,不一定要溫柔、和藹,有時候的一頓訓斥,也會讓他們覺得老師是真正的為他們好的。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會接觸學生,除了了解他們的學習,還要了解他們的內心變化,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的教學理念是讓孩子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這也是老師最大的幸福。
教學工作——收獲經驗與教訓
在xx中學的實習,我感到非常幸運。海中的老師都非常好,做好示范,耐心指導,而且也很放心讓我們上課,對我們存在的問題認真指導。在為期差不多兩個月的實習,我總共上了差不多40節課,其中包括習題課、評講試卷課、新課和課外實驗課。在上課過程中,我的指導老師幾乎每節課都會去聽我的課,而且每聽完一節課都會指出我存在的問題和上課要注意的地方。有一次,我上習題課,在黑板上寫出本節課要講的內容,在講題過程中,由于版面不夠,就把前面的標題擦了,下課后,老師給我指出了這一點,重要的板書一般是不能擦掉的,一節課下來,最后留在黑板上的內容就是本節課所講的關鍵點,這是對我的一點告誡,也讓我領會到板書的重要性。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這時候真的很考驗教師的應變能力。記得有一次上課時,班上的投影壞了,我的課件投不上去,怎么辦呢?我的上課內容都在電腦里,而且我也沒有打印出來,我讓電教員調試了大約十分鐘還沒弄好,就下決心,不用課件上課,僅憑我對課件內容的記憶,上了一節課。這節課給我的教訓很大,雖然是一個意外,但是作為一名教師,課前應該要預想到可能發生的一切情況,并做好應對的準備。而我在上課前是完全沒有想到課室的投影會壞,也沒有做好其他準備。所以,我們以后上課前,盡可能的想到課堂發生的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并想想應對的措施,以確保課堂能夠順利進行。
實習期間,我收獲最大的就是上了一節公開課,內容是“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以及離子共存”。當時是在整個化學課組開的,聽課的老師包括高一、高二、高三的化學老師以及其余四個實習老師,課前我以為我會很緊張,但是我發現我在課堂上一點都不緊張,而且上課時間剛剛好,公開課順利進行。課后我總結了一下,我覺得這次公開課會如此順利,是由于我準備的比較充分,對上課的內容很熟悉,在教學設計上也比較嚴謹、順暢。此外,那次我的心態很好,不會在乎上的不好會有什么影響,“像平常一樣上課就行了”,我一直這樣對自己說,所以我一點都不會緊張,發揮自如。但是,還有一點不足就是我上課的語速偏快,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問題,需要慢慢解決。但總的來說,這次公開課我的收獲很大,非常感謝海中的老師給我這樣一個機會。
第二課堂——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在實習期間,我們還幫助海中舉辦了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首先,我們帶了學生的研究性實驗,參加“詹天佑”杯學生科研論文,我帶的是13班的兩位同學研究《利用手持技術探究二氧化碳對溫室效應的影響》。還有學生興趣小組實驗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豐富課外生活,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
【關鍵詞】寫作源頭;日記;閱讀;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葉圣陶說過這樣一句話:“生活如源泉,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源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俗語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家尚需體驗生活,更何況涉世未深,缺乏社會經驗、閱歷甚淺的中學生呢?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獲取實實在在的素材。
要寫好作文必須具備兩個方面的素質:
一是開“源”的能力;二是導“流”的能力。
前者表現為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敏感能力,對客觀世界的洞察力。它能夠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緒去觀望外面世界的瞬息變化,提取有用的信息。作為思維的起點和憑借,從而產生情思流。
后者指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寫作技巧。它能巧妙地將情思流加以疏導,引“流”入海。最終寫出高水平的作文來。上述兩項素質都非常重要,只有源流兩暢,佳作才能產生,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學生苦于心中無素材?“源頭”何處尋,如何引導學生探源?
一、從日記中找源
作文教學就是指導學生體驗生活,并將體驗過的社會生活形式化的過程,因為寫作文過程,有必要培養學生感受生活的能力。要求每一位學生必備一本記錄本,教師可定期幫助學生整理素材,要求學生記下本周內所經歷的事命名為“本周記要”,它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面,并定期讓同學間相互交流;也可要求學生堅持寫觀察日記、心理日記。要讓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可真情實感從何而來?
從生活中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稍不留意就過去了,不能引起學生任何的思考,不能激起學生任何的情感。那么寫觀察日記讓學生將當天發現的,覺得最特別的事情記錄下來,不管是好事還是丑事,不論是喜怒哀樂還是新聞趣事,只要覺得印象深刻的就把它記錄下來。同時教會學生寫心理日記。心理日記最有利于學生抒發真情。
實踐表明,能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大膽說話,勇敢面對,是寫作的成功之道。因為周圍的社會是“生活”,我們內心活動也叫“生活”,可稱之為“內生活”。它是外生活在內心的反映。凡是習慣寫日記的同學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體會,那最得意的作品往往是內心生活的寫照。“通過以生活世界為對象的寫作,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通過以作文內容為中心的討論的活動,使學生深化對生活的認識,學會形成主體性的人格。”寫心理日記可以說是自己與自己對話,它可以避免套話、假話,從而促使作文用真情寫眼前的事和心理的話。因此要學寫觀察日記、心理日記開始,從觀察生活、認識自己、賞析自己開始,從而時時引進作文的源頭。
二、從閱讀中找“源”
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較普遍地存在著課文教讀與作文教學相脫節,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水平,我們應該把閱讀與作文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從平時所閱讀的文章或做過的閱讀訓練學到語言、章法、主旨等,同時都應該按要求整理到軟抄本上去。比如,記敘文,則應用自己的語言概括文章的選材;議論文應摘抄論點、事實論據及道理論據。對此,老師應定期檢查、督促。
當然記下還不行,還應要求學生經常看,仔細揣摩。生活素材一旦積累多,能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聯想能幫助作者突破材料的局限,橫向開拓,縱向引申,產生由表及里的思想飛躍,把自己積累的素材產生,他們的活水也就多了。學生的思維就活了,堅持下去,就會出現學生笑眉對作文題的局面。
三、向課堂找“源”
接近生活的話題,可引起人們的談興。向文索題,則不僅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還能調動研讀課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將閱讀和習作,課內和課外有機結合起來。為此,在教學中注意充分利用教材,向文索題,進行訓練,如將王維的詩《使至塞上》改為記敘文,要求忠于原詩,在內容、情節、細節、寫法等方面,有較多的發揮,文章寫得充實、豐富、具體。這種訓練促使對詩文的再閱讀,也培養了學生的選材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
問題較多,篇幅有限,只能選擇性地概括一些帶普遍性的問題,簡析如下:
一、程式化、模式化教育風氣盛行
其表現有以下兩種:許多教師一走上講臺,就是按介紹時代背景、然后分段總結段落大意,接著概括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樣的一種程序套路一直到教完本課,這是一種表現。第二種表現是照本宣科,教材上怎么說,我就怎么教。教材上說議論文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的結構,教師就按這樣的“三段論”去教學生,去要求指導學生先寫作。就連學生答問,也只能與教參上一致,調動一下語序都不行。前者是拿一種模式、程式硬套在豐富多彩的教材上,后者是對教材作一種簡單的處理。二者的共性在于不求變化,不作深入研究,不因人因地制宜,其結果必然導致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僵化、死板,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有些教師對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體會是:中小學語文課其實也好教。言下之意就是有一套現成的教學模式,有一本現成的“教參”,“好教”就是如此。
二、重課內,輕課外,不重視課外學習
與其他學科教材相比較,語文教材的特點就在于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有著濃厚的生活色彩。這就決定語文教學是離不開課外生活的,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角度考察,課外學習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大量的語文學習活動是在課堂外進行的。可以這樣說,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課堂,課外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一句話,生活中處處有語文。
這里所說的重課內,輕課外,主要是指教師不重視學生的課外學習,缺乏有意識的給以引導和指導。表現一:只有百十篇傳統名家名篇的教與學,而不尋找機會,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學習。表現二:不給以正確的具體的指導,放任自流。認為學生一旦離開課堂或以走出校門,就于己無關。學生課外學些什么,有什么障礙,有哪些負面影響等,均不聞不問。有些教師出于完成學生作文訓練任務的需要,雖然也喊喊“觀察生活”,但是也只停留在口頭上喊喊而已,從不具體引導和指導,這樣就嚴重脫離了語文的教育教學。
三、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
知識不等于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己能獲取知識的能力。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結果,勢必造成學生的“高分低能”,書本知識很豐富,在生活中卻連基本常識都不清楚。
當然,重知識傳授是應該的,因為知識是能力的基礎,是能力構成的基本條件。然而,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急需教師的培養和幫助,這樣,可以減少轉化過程中的許多彎路,縮短轉化的時間。何況,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旦形成,能自主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更快地接受知識,更好地完成學業任務,又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應取的態度是:教學中,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能力培養,雙管齊下,二者并重,豈不美哉。
四、只重“一式”――講授法教學,而不注重其他形式和手段的配合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采用系統講授的方法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形式。從其本身看,講授并無不好,它能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闡明規律,抒感,還能有效地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由于教授法有以上特點,加之它在我國歷史久遠,使用廣泛,操作起來又十分簡便,所以教師受傳統習慣的影響,為了自己方便,為了“搶時間”,十分樂意接受,樂意采用這種傳授方式。然而,講授法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由于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主動,學生被動,只有教師的積極性,扼殺了學生積極性;它雖不注定“滿堂灌”,卻很容易導致“滿堂灌”。有人說得好:“課堂是學生的用武之地”,教師何必自我陶醉呢?
為了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彌補“講授式”的不足,我覺得教師應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課堂方法上,要多種傳授形式和教育手段相結合,注重多組織,引導學生活動。以求達到師生互動,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第二,提高自身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所采用的一切教法都應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可抓住“新、趣、情、思”四個字進行。無論是“引而不動”,還是“引而亂動”,都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調控、駕馭能力。
關鍵詞:農村教育 初中語文 現存問題
展望當今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模式,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和進步,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雙刃劍,在當今的語文教學中,獲得的成績是主要的,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特別是農村教育尤為突出。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問題,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出盡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當今存在的問題,簡析如下:
一、盛行模式化的教育風氣
模式化的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大多教師進行課堂教學,都是按介紹文章發生的年代背景、分段概括總結大意,接著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寫作特點這樣的順序講解一直到講完整篇課文,這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另一種表現是照本宣科。教輔材料上怎么說,教師就怎么教授。教材上介紹議論文表現為提出、分析、解決問題這樣大致相同的結構,教師也就是按照這樣的模式去教學生寫作。甚至連學生在課堂上的答問,也只能與教參上給出的答案一致,就連調動一下語序都不行。前者是用一種模式強加在豐富多彩的教材之上,后者僅是對教材作簡單的處理。二者的共性在于不求整體變化,不作深入探究,不因材施教,其結果必然會導致教師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一部分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的體會是:語文課其實很好上。言下之意就是說已經有了一套現成的教學模式,有一本“教參”,“如此便是“很好上”。
“從單一的傳授教學到建構學習、體驗學習,相互合作、獨立自主、綜合探究的開放式教學已成為當今語文教學的新熱點,但反觀我們農村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總會出現一些令人尷尬的局面:既不像傳統模式的教學那樣打實基礎,又沒有落實新課程所代表的精神實質!”[1]
二、不重視課外的學習
重課內,輕課外,與其他學科的叫教科書相比較,語文教材的特點就在于具有比較鮮明的時代特色,富有濃厚的實際生活色彩。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是離不開咱們課外生活的。從學習語文的角度來看,學生的課外學習是一片比較廣闊的天地,大部分的語文學習活動是在課堂外面進行的。換個方式說,學生學習的課堂分散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通過課外對語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語文素質的重要途徑。
在這里所說的重課內,輕課外,主要是指教師缺乏對學生重視課外學習的有意識引導。主要表現為
1、局限于對只有百十篇名篇的教學,而不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的語文學習。
2、不給學生以正確的指導,放任學生自己進行不科學的方式學習。大多老師認為學生一旦離開課堂或是走出校門,就和自己沒有關系了。學生在課外學習些什么,有什么困難和障礙,會不會有負面影響等等,均對其不聞不問。有些教師出于為了完成學生寫作訓練的任務需要,雖然表面也呼吁“觀察生活”,但是也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而已,從未進行具體的引導和指導。
三、只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
擁有知識不等于具備能力。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只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的結果,勢必會造成學生“高分低能”,使得學生擁有了豐富的書本知識,但僅僅用于考試,在日常生活中卻連一些基本常識都不懂。
當然,重視知識傳授是應該的,因為學習知識是實踐能力的基礎,是構成能力的基本條件。然而,學生的知識能否轉化為運用能力,是離不開教師培養和幫助的,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走的彎路,縮短知識轉化的時間。再者,學生一旦形成自身的學習能力,能夠自主學習,便能更快的接受知識,更好地完成學習的任務,這又何嘗不是一件美事呢?我們應該采取的態度是: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也不能忽視對學生能力培養,雙管齊下,做到二者并重。
四、注重講授法教學,而忽略與其他教學形式相結合
在當今教學實踐中,教師采取系統的教授方法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從自身看來,注重講授并沒有什么不好,它能生動的描繪情境、解釋概念、敘述事實、闡明規律、抒感,還能夠有效與教材相結合進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審美的教育。由于講授方法有以上的特點,再加上它在我國教育界使用廣泛,操作起來又十分簡便,所以教師容易受傳統習慣的影響,為了教學方便,為了節省時間,便十分樂意接受這種模式,樂意采用這種傳授的方式進行教學。然而,講授法的缺點也很顯而易見:由于教師主要采取“講”,而學生只是聽,教師處于主動,而學生居于被動,只有教師方面的積極性,卻限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彌補“講式”教學方法的不足,我認為教師應當做到以下三點:
1、在課堂教學方法上,要堅持多種教育手段和傳授形式相結合,注重積極引導與學生進行互動。
2、提高教師自身對課堂調控的能力。我們所采取的一切教學方法都應該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抓住“新、趣、勤、思”四個字進行。無論怎樣,都需要任課教師具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3、預見性的加強。對于農村初中學生存在語文基礎知識不足現實狀況,在課堂中教師需要采用不同的傳授方式,引進多種教授手段。這樣的話,應當如何調控課堂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就成為任課教師駕馭課堂的難點之一。因此,加強課前預見性是很必要的,對如何應對課堂中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做到一定預期,做到心中有底,這樣便可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