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短期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尿病;靈敏性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4-4721(2011)07(b)-085-02
To analysis the correlation of glycated hemoglobin and blood glucose and investigate the sensitivity of glycated hemoglobin in diagnosis of diabetes
TAN Guoju, HUANG Huanyi, SU Yong, CHEN Qiaorong
Department of In Section Ⅱ,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Yangjiang 529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among glycated hemoglobin (HbA1c)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and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2 h PG), then exploring the value of HbA1c in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thods: To determine the FPG, 2 h PG, HbA1c for 150 cases of outpatients. The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different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calculating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s of diabetes in 3 groups severally. Results: 109 cases were diagnosed DM. FPG, HbA1c and 2 h PG in DM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Key words] Glycated hemoglobin; Fasting plasma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Diabetes; Sensitivity
糖尿病(DM)是由胰島素相對或絕對不足引起的一種復雜的代謝性疾病。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DM的患病率也不斷增高,DM已日益威脅著人民的身體健康,過去一直以空腹、隨機和75 g無水葡萄糖餐后2 h血糖值作為DM的診斷標準,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則用于血糖總體控制情況判斷、DM預后、DM的病情監測及DM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在2010年新的診斷指南中,美國DM學會(ADA)特別推薦,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列入2型DM和DM前期的診斷,新指南認為,如果檢查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高于6.5%就可初步判斷為2型DM,如果在5.7%~6.4%之間可診斷為DM前期。根據此新指南方針,筆者現對本院150例DM科門診就診患者的HbA1c、2 h PG和FPG檢測結果進行相關性分析,并探討不同HbA1c切點對DM的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以了解HbA1c在DM診斷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陽江市人民醫院2009年3月~2010 年5 月內分泌科門診就診患者150例,其中,男82 例,女性68例,年齡40~75歲,平均(56.0±9.3)歲。后經確診DM患者109例,41例為非DM患者。
1.2 儀器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測定均用東芝TBA-120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并嚴格按照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1.3 檢測方法
分別采集受檢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測定空腹血糖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鉀鹽抗凝全血2 ml測定HbA1c。口服75 g葡萄糖后2 h再采靜脈血3 ml測定血糖。血糖測定采用己糖激酶終點法,HbA1c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用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HbA1c、FPG 2 h PG檢測結果
109例確診為DM患者的HbA1c、FPG、2 h PG顯著高于非DM患者組,兩組之間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
2.2 DM組HbA1c與FPG、2 h PG相關性分析
DM組中,HbA1c與FPG、2 h PG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r=0.628和r=0.882,P均
2.3 非DM與DM患者診斷
本資料中,FPG大于7.0 mmol/L的患者中,有12例HbA1c小于6.5%而最終確診為非DM患者,而小于7.0 mmol/L的患者中有5例HbA1c大于6.5%而最終確診為DM患者。
2.4 兩組靈敏性及特異性
將HbA1c分別按6.0%、6.5%、7.0%為切點分組,計算出以6.0%為切點時,對DM診斷的靈敏性為94.3%,特異性為70.6%;以6.5%為切點時,對DM診斷的靈敏性為85.2.%,特異性為86.0%;以7.5%為切點時,對DM診斷的靈敏性為72.4%,特異性為95.6%。
3 討論
HbA1c為血紅蛋白中2條β鏈N端的纈氨酸與葡萄糖非酶化結合而成。HbA1c是血液中與葡萄糖不可逆結合的血紅蛋白。在人體內紅細胞能存活120 d左右,血液中HbA1c含量在紅細胞死亡前會保持相對不變,它反映的是在檢測前2~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水平[1]。與FPG和2 h PG相比,HbA檢測不受進食和用藥等因素的影響,可更客觀的反映體內血糖的平均水平和總體變化趨勢,是DM長期控制血糖的最重要的評估指標,被認為是評價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過去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判斷血糖總體控制情況、預測DM預后、監測DM的病情及估計DM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等方面有重大參考價值,今年美國DM學會(ADA)更是特別推薦,將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列入2型DM和DM前期的診斷,可見隨著測定儀器的改進和方法標準化的基本實現,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在DM診斷中的價值得到了肯定。
本實驗通過對150例門診患者中確診的109例患者的HbA1c、FPG、2 h PG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HbA1c與FPG、2 h PG有正相關性,HbA1c與FPG呈中度相關(r=0.628),而HbA1c和2 h PG 則呈高度相關(r=0.882),與 Hillman N等[2]和國內某些文獻[3-4]報道一致。很多研究[5]認為糖化血紅蛋白是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共同決定的,本文結果顯示HbA1c與FPG、2 h PG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相關性,但與餐后血糖相關性明顯優于空腹血糖,此結果也證實了餐后高血糖是引起糖化血紅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長期的高血糖引起并發癥發生率的增高,肯定了糖化血紅蛋白作為DM并發癥發生率預測的作用。
本資料中有12例患者FPG小于7.0 mmol/L而HbA1c大于6.5%后被確診為DM,而5例患者FPG大于7.0 mmol/L但HbA1c小于6.5%后被確診為正常,可見,HbA1c的靈敏性、特異性更好,分析其原因可能為FPG波動性大,受影響的因素多如檢查前1 d的進食量、精神因素等,當然,糖化血紅蛋白除與平均血糖水平有關外還與紅細胞的數量及代謝有關[6-7],故用它來評估整體血糖也并非十全十美的,但相對空腹血糖要穩定很多。
此外,將HbA1c分別按6.0%、6.5%、7.0%為切點分組后,發現其對DM診斷的特異性增高但靈敏性下降,故在應用HbA1c檢測時,如值小于6.5%應加行其他檢查以免漏診,而數值大于7.0%也應加行其他項目檢查以免誤診。取6.5%為切點有較好的靈敏性及特異性。
綜上,FPG影響因素多,穩定性較差,而2 h PG檢測相對繁瑣。HbA1c與FPG、2 h PG有較好的正相關,切點為6.5%對DM的診斷特異性、靈敏性好,操作方便,用于DM的診斷,具有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陽東,董書魁,于敏,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高敏C反應蛋白相關性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5,25(10):1256-1257.
[2]Hillman N,Herranz L,Grande C,et al.What i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f the day to HbA1c in Type 1 diabetes[J].Diabetic Med,2004,21(5):4681.
[3]黃敬澤,王健.2型DM糖化血紅蛋白與全天不同時間血糖水平的關系[J].中國綜合臨床,2006,22(12):1101-1103.
[4]蘇振華.海島地區DM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和血糖檢測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20(2):449.
[5]馬海芳.論糖化血紅蛋白與血糖監測的關系[J].現代診斷與質量,2010, 21(2):126-127.
[6]張靜.探討糖化血紅蛋白在糖尿病的診斷和治療監測中的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1,9(8):42-43.
[7]倪松,王琦,劉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及餐后血糖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關系[J].中外醫學研究,2010,8(10):4-5.
正文: 計劃要考慮全面 學習計劃不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學習有時,休憩有時,娛樂也有時,所有這些都要考慮到計劃中。計劃要兼顧多個方面,學習時不能廢寢忘食,這對身體不好,這樣的計劃也是不科學的。
長遠計劃和短期安排 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比分說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你應當有個大致計劃。因為實際中學習生活變化很多,又往往無法預測,所有這個長遠的計劃不需要很具體。但是你應該對必須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數。而更近一點,比如下一個星期的學習計劃,就應該盡量具體些,把較大的任務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長遠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解決。
有長遠計劃,卻沒有短期安排,目標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兩者缺一不可,長遠計劃是明確學習目標和進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則是具體的行動計劃。
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指按學校規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而自由學習時間指除常規學習時間外的歸自己支配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彌補自己學習中欠缺的、或者提高自己對某一學科的優勢和特長、或者深入鉆研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自由學習時間的安排是制定學習計劃的重點。抓住了和合理利用的自由學習時間,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都會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我們應該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和正確利用自由學習時間,掌握自己的學習主動權。
對重點突出學習 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你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學習要有重點。在這里,重點一是指你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只有抓住重點,兼顧一般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率。
從實際出發來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不要脫離學習實際,要符合自己現在的學習壓力和水平。有些同學制定計劃時,滿腔熱情,計劃得非常完美,可執行起來卻寸步難行。這便是因為目標定得太高,計劃定得太死,脫離實際的緣故。
雖然這么說要從實際出發,可你未必明白怎么樣是實際?實際可以分成三個方面:
知識能力的實際:每個階段,計劃學習多少知識?培養哪些能力? 時間的實際: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分別有多少? 教學進度的實際:掌握老師教學進度,妥善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以免自己的計劃受到“沖擊”。 注意效果,及時調整 每一個計劃執行結束或執行到一個階段,就應當回顧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應該找找原因,進行必要的調整。
這里是一份簡單的回顧列表:
是否完成了計劃中的學習任務? 是不是按照計劃去執行任務的? 學習效果如何? 如果有任務沒有完成,那是什么原因?(安排過緊、太松?) 回顧之后,要記得補上缺漏,重新修訂計劃。你也可以通過日記來記錄一天的學習計劃進度,便于改進和回顧。
學習計劃的英語作文一
I'm a high school student now.I am weak in English.And most students in my class are good at English.So I have to improve my English and catch up with them.I make a English Study Plan.Firstly,I will spend 20 minutes remembering words every day.I find that I only remember a small number of words. Secondly,I must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in class.And I will do the homework every day.Of course,listening to the English tapes every day is necessary.Sometimes I will read some English writings. Thirdly,I will often use English and communicate with classmates in English.Every Sunday,I will learn English on the Internet. This is my plan.
學習計劃的英語作文二
My winner vacation is coming soon .I am so happy I decide to make a winter vacation plan .First, I will do my homework carefully Second ,I am going to help my mother with housework .Then,I want to play with my best friend.I will also visit my grangparents with my parents .We will spend Spring Festival with them.I think every day during my winter vacation will be happy.
I am sure I will have a wonderful vacation. I can not wait.
學習計劃的英語作文三
一、計劃要盡量全面學習計劃是指學習的具體安排。要想真正完成好學習計劃,在考慮計劃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應包括社會工作時間、為集體服務時間、鍛煉時間、睡眠時間及娛樂活動時間等。這樣,在學習時間內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學習。
二、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學習時間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常規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當天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二是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后所剩下的時間。這部分時間一般可以用來補課或提高深造。學習較差的同學,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應經歷常規學習時間逐漸減少,自由時間逐漸增加的過程。凡是體會到因為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而給學習的全局帶來好處的同學,就會努力去提高常規學習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以便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越來越大。
三、長計劃和短安排長計劃和短安排是指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應有個大致計劃。由于實際的學習生活往往無法預測,所以,長計劃不可能太具體,不可能把每天干什么都列出來。但是,在學習上計劃要解決哪些問題,心中應當有數。應把一個在短期內無法完成的學習任務分到每周、每天去。這樣,在每天學習時,就會明白今天的學習在學習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體的短安排計劃,長計劃中的任務可以逐步得到實現;有了長計劃,就可以在完成具體學習任務時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
四、 從實際出發來制訂計劃在訂計劃的時候,不要脫離了學習的實際情況。主要指以下幾方面: 1.自己知識和能力 2.每個階段的學習時間 3.學習上的缺欠和漏洞 4.老師教學的實際進度從實際出發還要注意的一點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點。
在新的一個學期,學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來指導新的學習及生活,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確立自己的目標,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計劃,舉行這次以“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為主題的班會課,培養學生在新的學期、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做好各種計劃的習慣,并提醒學生認真執行計劃目標,為自己的目標奮斗;同時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懂得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二,活動時間:
XX年x月x日
三,活動地點:
高一某班
四,活動對象:
高一某班全體學生
五,活動前期準備
1. 在學生中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在新的學期里的困擾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此制定出本次班會的主題:“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
2. 提前一個星期讓同學準備小品《考試》,并讓班委督促同學其善于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
3. 班主任準備班會課上的ppt,找相關資料,例如“如何制定計劃”、“計劃的意義及作用”等。并制作“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學期計劃表,提前打印好。
4. 課前讓學生思考本學期的計劃及目標。
5. 課前請班委在黑板上寫好班會主題:“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
六,活動流程:
1. 班主任宣布主題班會開始。
班主任說:生活中有些人因為自己在事情來臨前沒有做好相應的計劃,并且不努力,鬧出了不少的笑話,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請看表演:<考試>
(主要內容:考場中,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考試,只有小路東看看,西瞧瞧,嘴里不停地念叨著:“這太難了,怎么做啊?”“老師也專和我過不去,就出一些判斷、選擇的,讓我一個字也寫不出,這可怎么辦呢?”
“有了!”小路從褲兜里掏出一枚硬幣,“我會做了,如果正面朝上,我就打√,如果反面朝上,我就打x,不會錯的上天一定會幫助我的!”于是小路一邊擲硬幣一邊做題,一下子十道判斷題做完了。
開始做選擇題了,小路又傻了,“每道題有四個答案,這可怎么辦呢?”小路痛苦地抓著腦袋。“有了,真是天助我也!”小路跳起來,他又從褲兜里掏出一粒骰子,“我扔骰子,現什么號碼我就填什么!”他一邊擲,一邊寫:“2”“1”“4”“6”……
“哈,終于做完了!”小路得意地向同學們做著鬼臉,走上講臺,把試卷交給了老師。
下午放學,小路帶著試卷回家。他推開門,爸爸正坐在沙發上吃蘋果。爸爸問他:“小路,考得怎樣?” 小路正想給爸爸說話,順口說著:“爸”,“12”“82,不錯,不錯,你真是個好孩子。”“快,寶貝,把試卷給爸爸看看!”小路慢騰騰地從書包里拿出試卷把它遞給了爸爸。“什么?才12分?這是怎么回事,不是82分嗎?”“我剛才是說:‘爸,12分”小路慢慢地說。爸爸氣得把試卷翻來翻去,“你看這道選擇明明只有四個答案,你為什么選6呢? ”“骰子出現的是6嗎!”“什么,你靠擲骰子做題!真是氣死我了!看我不找死你!”爸爸滿屋追著小路……
組織同學討論:從這個小品中你懂得了什么?
請幾位學生回答,抒發他們的感想,以此引出本次班會的主題:“新學期,我計劃,我能行”。
2. 提問學生:新學期,如何才能做到“我能行”?
得出結論:制訂學習計劃,按照計劃依次實現自己的目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什么事有了計劃就容易取得好的結果,反之則不然。有沒有學習計劃對你的學習效果有著深刻的影響。
防止被動和無目的學習。毫無計劃的學習是散漫疏懶,松松垮垮的。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響。
計劃是實現目標的藍圖。目標不是什么花瓶,你需要制定計劃,腳踏實地、有步驟地去實現它。通過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使自己達到目標,也使自己明確每一個任務的目的。 促使自己實行計劃。學習生活是千變萬化的,它總是在引誘你去偷懶。制定學習計劃,可以促使你按照計劃實行任務,排除困難和干擾。
實行計劃是意志力的體現。堅持實行計劃可以磨練你的意志力,而意志力經過磨練,你的學習收獲又會更一步提升。這些進步只會能使你更有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功。
有利于學習習慣的形成。按照計劃行事,能使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分明。從而,該學習時能安心學習,玩的時候能開心地玩。久而久之,所有這些都會形成自覺行動,成為好的學習習慣。
提高學習效率,減少時間浪費。合理的計劃安排使你更有效的利用時間。你會知道多玩一個小時就會有哪項任務不會完成,這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影響。有了計劃,每一步行動都很明確,也不要總是花費心思考慮等下該學什么。
3. 小組討論:如何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呢?
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陳述小組意見。老師并把小組結論寫在黑板上,最后老師總結該如何制定學習計劃。
計劃要考慮全面。
學習計劃不是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學習有時,休憩有時,娛樂也有時,所有這些都要考慮到計劃中。計劃要兼顧多個方面,學習時不能廢寢忘食,這對身體不好,這樣的計劃也是不科學的。
長遠計劃和短期安排。
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比分說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你應當有個大致計劃。因為實際中學習生活變化很多,又往往無法預測,所有這個長遠的計劃不需要很具體。但是你應該對必須要做的事情心中有數。而更近一點,比如下一個星期的學習計劃,就應該盡量具體些,把較大的任務分配到每周、每天去完成,使長遠計劃中的任務逐步得到解決。有長遠計劃,卻沒有短期安排,目標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兩者缺一不可,長遠計劃是明確學習目標和進行大致安排;而短期安排則是具體的行動計劃。
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常規學習時間指按學校規定的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而自由學習時間指除常規學習時間外的歸自己支配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彌補自己學習中欠缺的、或者提高自己對某一學科的優勢和特長、或者深入鉆研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自由學習時間的安排是制定學習計劃的重點。抓住了和合理利用的自由學習時間,對自己的學習和成長都會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我們應該提高常規學習時間的效率,增加和正確利用自由學習時間,掌握自己的學習主動權。
對重點突出學習。
學習時間是有限的,你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學習要有重點。在這里,重點一是指你學習中的弱科,二是指知識體系中的重點內容。只有抓住重點,兼顧一般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率。
從實際出發來制定計劃。
制定計劃,不要脫離學習實際,要符合自己現在的學習壓力和水平。有些同學制定計劃時,滿腔熱情,計劃得非常完美,可執行起來卻寸步難行。這便是因為目標定得太高,計劃定得太死,脫離實際的緣故。
雖然這么說要從實際出發,可你未必明白怎么樣是實際?實際可以分成三個方面:
知識能力的實際:每個階段,計劃學習多少知識?培養哪些能力?
時間的實際: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分別有多少?
教學進度的實際:掌握老師教學進度,妥善安排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支配時間,以免自己的計劃受到“沖擊”。
注意效果,及時調整。
每一個計劃執行結束或執行到一個階段,就應當回顧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應該找找原因,進行必要的調整。
這里是一份簡單的回顧列表:
是否完成了計劃中的學習任務?
是不是按照計劃去執行任務的?
學習效果如何?
如果有任務沒有完成,那是什么原因?(安排過緊、太松?)
回顧之后,要記得補上缺漏,重新修訂計劃。你也可以通過日記來記錄一天的學習計劃進度,便于改進和回顧。
計劃要留有余地。
制訂計劃不要太滿、太死、太緊,要留出機動時間,使計劃有一定的機動性。畢竟現實不會完美地跟者計劃走,給計劃留有一定的余地,這樣完成計劃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勞逸結合,文理交替。
學習對腦力消化非常大,所以不要長時間學習,要適當加入休息時間。而且在安排學習計劃是,不要長時間地從事單一活動。學習和鍛煉可以交替安排,因為鍛煉時運動中樞興奮,而其他區域的腦細胞就得到了休息。比方說:學習了兩三個小說,就去鍛煉一會兒,再回來學習。安排科目學習時,也要文理交替安排,相近的學習內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學習。
提高學習時間的利用率。
早晨或晚上,或一天學習的開頭和結尾的時間,可以安排著重記憶的科目,如外語。心情比較愉快,注意力比較集中,時間較完整時,可以安排比較枯燥,或自己不太喜歡的科目:零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時間,可以安排做習題和自己最感興趣的學科。這樣可以提高時間利用率。
4. 向同學派發表格,給10分鐘時間同學們填寫“我自信、我能行”學期計劃表。
表格如下:
“我自信、我計劃、我能行”學期計劃表
班次:姓名:
項目
我的目標
語文
數學
英語
紀律
衛生
勞動
學生填寫完畢后上交,老師審核并放入學生成長資料袋。
5. 宣誓儀式。
2、安排好常規學習時間和自由學習時間:
(1)常規學習時間,主要用來完成當天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消化當天所學的知識。
(2)自由學習時間,是指完成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后所剩下的時間。這部分時間一般可以用來補課或提高深造。學習較差的同學,隨著學習水平的提高,應經歷常規學習時間逐漸減少,自由時間逐漸增加的過程。凡是體會到因為抓住了自由學習時間而給學習的全局帶來好處的同學,就會努力去提高常規學習時間內的學習效率,以便增加自由學習時間,使學習的主動權越來越大。
【關鍵詞】英語學習學習動機內在動機激發
一、英語學習動機是提高英語學習成績的基礎
在英語學習中,有許多因素參與并影響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而學生的情感因素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心理學的發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情感和認知是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積極的情感因素如自信、強烈的動機有利于促進認知活動的順利進行,而消極的情感因素如緊張、焦慮等則會阻礙認知活動的進行。在諸多的情感因素中,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具有強烈動機的學生往往具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堅強的學習毅力,在語言學習中取得的效果就比較明顯。學生的學習動機直接關系到他們學習的成敗,但一些缺乏或失去學習動機的學生,學習的效果比較差。英語教師的任務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外語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愛學。
二、把英語學習動機貫穿于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計劃中
高中英語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就是要讓學生改變傳統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參與實踐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接觸與社會、科技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真實、自然的語言材料,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有效激發學習動機。
指導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學習有了目標才有動力,有了動力才能主動學習,主動學習才會有好成績。教師要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掌握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如有的學生基礎非常好,那么在階段訓練這個環節就可以少安排時間;如果掌握的較好,可以多進行綜合訓練。總之,只要學生有動機,就會有自主行動。
學習計劃和學習動機相吻合。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時一定要考慮自身的能力,為自己制定"跳一跳夠得著"的計劃,并且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制定計劃要有長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標和計劃。長期目標當然是高考,中期目標是質檢考試或者學校考試,短期目標則是測試。要明確自己有什么進步,達到什么樣的成績。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則要細化,要具體到每一天做什么,這樣才能有實效。要對全局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數,詳細學習計劃不需要太長時間的,但一定要有對一周學習的詳細安排。對于能力有限的學生,目標不要太高,如果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只會灰心泄氣,失去信心,就大大影響學習動機。所以只要跟自己比,比以前有進步就是勝利。
三、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深化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它有賴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組織。正如興趣可以培養、條件可以改善一樣,英語的學習動機也是可以提高的。
1、讓學生體驗成功,不斷深化學習動機。
"成功的喜悅"是學生達到預定目標的一種愉快的感情體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是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策略。當學生從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時,就能產生"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積極學習的愿望。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對其多加鼓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享受成功的滿足和喜悅,使學生產生再接再勵、積極向上的力量。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對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和認真態度,要予以表揚、鼓勵,這對他們的學習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
2、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認知能力。
認知策略是指學生展開學習活動的技術方法。要強化英語學習動機,英語教師必須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運用科學的認知策略獲得滿意的英語效果。教師要利用英語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認知策略,促使學生實現從只重視知識傳授向重視能力培養的轉變,實現從只重視學習效果向重視學習過程的轉變,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動機。要增強記憶能力。要強化學生的科學記憶,用比較記憶法,交替記憶法和聯想記憶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通過記憶力的增強而激發學習英語的動機。
3.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
教學內容的陳舊和教學方法的呆板往往是學生厭學的原因,而有邏輯性、系統性、趣味性、新穎性的教學內容,加上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學生的學習動機密切相關。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與系統性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新穎性可以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探究心理;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對學生能產生極大的誘惑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懸念,使學生對某種知識產生一種急于了解的心理,這樣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因此,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完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之,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還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指導我們的實踐,設法提高英語自身的魅力,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動機和重要性。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激發內在動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負起學習的責任,學會控制學習動機和學習,切實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還應該有一顆愛學生的心,與學生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產生學習的巨大動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隨著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強,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在語言實踐中也會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習策略,元認知,師范。
普通全日制英語專業本科學習時間一共四年八學期,而專升本學生要完成多一年的學業,由于在專科和本科期間學習環境,學習目標以及學習難度的差異,專升本學生進入本科大三學習的階段中,往往會重新衡量環境并著眼適應學校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隨之帶來學習策略上的變化和調整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一系列學習策略中,當屬元認知策略對于學生思想深刻變化反映得最為具體。
該研究選取的對象是西部二本師范類高校英語專業專升本大三的學生。通過訪談的形式得出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信息的整理歸納,得出部分英語專業專升本學生學習元策略的一般情況。現階段研究對象身上體現出來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計劃缺失,計劃的制定傾向低難度。
一位被試在被問及對于學習計劃的理解時,他這樣說“我只想順利通過學校組織的各門期末考試,拿到畢業證,隨后成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因此,我只需要做好足夠的準備將期末考試考好,我平時的學習就是圍繞著這個中心進行,因為老師要考勤,而考勤和平時上課表現的情況會被記入期末成績,所以我總是盡量按時到教室上課,而且我會在上課前一天把所有老師可能問到的問題進行預習和準備,至于老師不會問到的,或者老師上課可能會講解我都不會去準備。”
從這個學生的自我陳訴中,可以看出其對于計劃的概念相對模糊,不知道計劃是分為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從課程學習到考試到畢業再到就業,在學生本人看來就是英語學習和使用的全部過程,首先,就業并“成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并不是個人計劃的終點,相反,只是英語教學生涯的開始。如果僅僅以此為終點,必將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迷失方向,對于教學顯得措手不及。其次,被試的計劃缺乏連貫性和一致性。表面看上去計劃當中既有近期關于考試的目標,又有遠期關于就業的目標,實際上,在這兩個目標之間甚至之外還有一系列值得規劃的點。而被試對于這些點是無意識的。再次,學生也許對于其自身制定計劃之外的點有所了解,然而,缺乏足夠的動力,以至于無法正面制定一個高標準來約束自己,只是選擇一個執行起來較為輕松的低難度的計劃。
二,缺乏近期計劃,計劃制定與學習脫節。
對于相同的問題,另一位被試的回答是“我讀書是為了考研,所以我的學習計劃基本就是一切為了考研,只要和考研相關的課我就聽,相關的作業我就做,其他的我要么不參與,要么就不認真完成。我常常覺得很多課程不是很必要,然而為了通過期末考試,我不得不劃分出一部分時間來處理這些在我看是是沒有多大必要的課程。我有時候覺得考研的學生很辛苦,相對其他學生,他們似乎沒有得到一種針對自身定制的課程體系,所以我也有些苦惱。”
該被試的回答中透露出對于自身規劃體現出來的壓力。表面看上去,這是一個非常有抱負也非常用功的學生,然而其實從其思想中反映出來的是,這一類大學生缺乏一個真正的,有較強操作性的學習計劃,或者說,這種不合時宜的學習目標基本上造成了近期學習計劃的缺失。考研的導向和現階段的學習基本上在被試看來是南轅北轍,這也是學習計劃制定的失敗,未能發現考研的遠期目標也是短期每一次課,每一次自習積累的結果。產生這種現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社會和家庭對于學生學歷有較高的期望值,使得學生對于考研抱以高度的認同,并在環境的協同作用下將這種認同加以深化。其次,學生自身缺乏一個自我認識的基礎,對于未來的發展缺乏定位,不少學生在進校時都不知道將來從事什么職業,甚至連自己的興趣愛好都沒有形成,當然,這也反映出學生在中學,小學甚至學前教育階段接受的教育更多是單一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缺乏對于自身性情和陶冶和個性的培養,學校缺乏一種培育通才的意識。再者,也可以側面反映出高校教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師上課的形式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當無心聽課與目標錯位兩個問題交織在一起的時候,學生更加容易將現階段所學內容和考研隔絕開來。
三,缺乏監控環節。
通過對于被試的調查,發現該群體中不少個體在學習中對自我缺乏明顯的監控。以領會監控為例,很多學生對于課文相對困難的課程缺乏一種領會對策,往往走兩個極端,要么就不厭其煩反復閱讀文章,即使理解程度變化甚微,要么就放棄領會,被動的等待教師講解。德文(Devine,1987)提出,要提高領會的效率,可以通過變化閱讀的速度,停止判斷,猜測以及部分重讀來解決。被試中大部分對此方法不曾涉及,這也是與他們較低的學習動機有關。不僅如此,更嚴重的問題是,很多學生沒有一個自我監控的習慣,很少有學生會在結束了一天的學習以后自問當天學到了什么知識,什么技能,幾乎更是沒有人對于每天所學內容進行梳理和歸納。除了微觀環節,從宏觀上來評價,學生幾乎沒有形成一個階段性自我總結的習慣,然而,教師在此之前通過引導并督促學生填寫學習檔案袋的方式力圖強化學生的監控意識,目前看來效果有待提高。這有兩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低下,不愿意在這個任務上多花時間。二是學生雖然填寫學習檔案袋,但是因為其本身學習水平和學校要求存在差距,以至于不能從該活動中體驗到成就感,隨即自我效能感不斷降低,直到逐漸失去監控的動機和需求。
專升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本身需要面對比其他學生更多的挑戰,也是出現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面對問題,學校,教師以及學生要深入思考,結合實際提出一種收效甚好的可行性方案。(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1、心態調整:在準備考試前,考生需堅定目標,做好職業規劃,這樣在備考過程才能動力十足,全力以赴地去做好。
2、學習資料:考試教材、輔導書、題庫都需準備好,教材和輔導書一定要購買正版。
3、學習計劃:考生須給自己制定一份合理的備考計劃,大致分為基礎階段、強化階段、沖刺階段;結合自身情況學習,給自己設定短期目標,逐個完成,避免拖延。
4、輔導課程:學習沒有方法,基礎薄弱,缺乏自制力的考生,想要高效備考的考生來說,買網課老師指導學習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