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保險公司經理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于****年**月任個人業務部經理,兩年來,在省公司黨委、總經理室的正確領導下,在機關各處室、市分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在業務發展、隊伍管理、教育訓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下面就兩年來做的主要工作做簡要總結,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一、努力學習政治、業務理論,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崗位技能。
兩年來無論工作多么繁忙,沒有放松政治和業務理論學習。一方面積極參加省公司組織的各種政治學習活動,同時主動學習江總書記的幾個重要講話和紀檢部門下發的有關廉政建設的學習材料,培養自己的政治敏感力和廉政意識。對專業理論學習,更是常抓不懈,由于保險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復雜化,深感責任重大,除了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外,利用了大量的業余時間學習專業理論、法律法規、營銷邊緣理論及金融專業知識,兩年來用業余時間撰寫具有業務指導性的文章6篇,分別在總省公司不同刊物上使用,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
二、狠抓業務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我想做為業務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抓業務發展是我的中心工作,任何時候都不能有絲毫的放松,兩年來圍繞這個中心抓好幾項具體工作:1、科學計劃。兩年來業務發展計劃都是在大量調查研究基礎上,根據總公司和省公司黨委的指導思想,結合機關相關部門意見制定而成。2、做好推動。業務計劃能否落實,關鍵在推動。兩年來先后組織實施了八個重大的業務推動活動,都達到了很好的業務推動效果。20__年5至7月,由于分紅險剛剛上市,加之市場又受高息集資的影響余波未盡,分紅險上市三個月情況不太好,為了盡快扭轉局面,帶領工作組經過精心策劃和準備,以具有本省特點的產品說明會為突破口,掀起了分紅險銷售的,最高的一場說明會達千萬元。20__年九9、10兩個月以分紅險銷售為主要內容的“非常行動”勞動競賽,60天保費收入3.9億,當時超過了廣東和上海。“鴻泰杯”企劃活動由于策劃快、部署快、行動快,一個半月保費收入23個億,又一次超過了上海和廣東,兩年來,我省個險業務的規模和速度均走在了內陸省份的最前列。3、搞好總結。業務計劃、業務推動、搞好總結,政策兌現是生產力提高的關鍵。兩年來堅持不失信于人的誠信原則,每一項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并如期安排落實相關政策,特別是競賽活動中的承諾,沒有讓一位業務員失望。當去基層公司看望業務員時,他們講到“我們不是為了別的,我們連續開單十幾天就是看看省公司的人說話算不算話。”在一次巡回報告會上曾經承諾凡是在本月能夠連續開單十天者,我都要親自去看望他。由此使我備感誠信的重要性和因此產生的強大能量,基于這一點,兩年來在這一方面堅持做到了說到做到,決不失信的人,也正因為如此,在4萬名業務員當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形成比較強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抓住隊伍管理不放松,全力打造業務發展的生力軍。
隊伍管理工作是個人業務工作的又一項中心工作之一。張總曾經指出:抓隊伍就是抓業務。兩年來在隊伍管理問題上煞費了心思。20__年的隊伍是在前幾年業務規模急速擴張時建立起來的,由于人民銀行七次降息,保險條款由儲蓄型向保障型急速轉軌,業務員和客戶心理準備不足,業務員的業績急速下滑,收入大幅下降,隊伍出現了非常不穩定的狀況。當時感到有千斤壓力,面對現狀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了解情況。到任的第三天便帶領工作組下基層,深入一線和業務安員面對面交談。數十天的調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影響隊伍穩定的六大因素即政策棚架、行政干預、條款單一、宣傳不力、獎罰不分、制度不嚴等。二是對癥下藥。根據上述問題,經總經理室同意,迅速召開人管理工作會議,通報情況、研究對策。各級公司根據各自存在的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并指出了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使營銷團隊的管理走上制度化。20__年6月,根據市地的工作情況和全系統一年多的思想和制度的準備和成熟情況,省公司下發文件,果斷廢止了各市地自行的“基本法”,到20__年
底全省“基本法”達到了相對的統一,為實施新的“基本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就業務員的相關待遇和獎勵問題,省公司連發了相關文件,我部又組成工作組兩次進行巡回交叉檢查,督促落實,有些問題會同省公司財務部門也有效地得到了落實,在業務員當中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期間還借助推行“兩個規范”,增加了活動量,加之后來新險種的上市,業績攀升,收入增加,隊伍穩定,工作得到了有效解決。3、規范行為、賞罰分明:隊伍穩定不能一味遷就姑息,一方面正確引導,下發了業務員行為操守和違規違紀處罰辦法;一方面又對于不良行為堅決進行處理。特別在20__年下半年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候,對一些人搖擺不定、離心離德,及時提出了“講清利害、誠心挽留、熱情歡送、不再接收”的應對策略,起到一定的穩定作用。后來一些人到同業公司一段時間后又想回來,根據形勢變化又提出“可以接收”,對極個別人堅持拒收。這樣有張有馳、區別對待的策略,在最激烈的人才競爭時段起到了重要作用。4、親情管理。兩年來,利用各種機會和條件同全系統一半以上的業務員直接見面和交流。任何時候都以一個兄弟般的身份和親情對待業務員,最廣泛地向他們傳承公司的文化、觀念和發展前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樹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這一切也在隊伍管理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抓好三支隊伍,即組訓講師隊伍、主管隊伍、精英隊伍,通過有效的工作,目前有組訓200多人、講師90余人、高級主管75人、中級主管680人、銷售精英近千人。四、抓緊抓好教育訓練工作,為業務發展和隊伍管理創造有效的保障體系。
兩年來,教育訓練始終處于業務發展的前沿,支持著業務發展和隊伍管理。一是組訓隊伍的培訓。至今不能忘記的是20__年8月,我省第一期以自己的力量教學,為期14天有116人參加的組訓班。由于準備充分、訓練嚴格、內容充實、全程跟蹤,培訓收到了顯著效果,這支隊伍目前都作為各級團隊中的中堅力量,在支撐著團隊的經營。目前組訓力量已達到近200余人。二是主管培訓。兩年來最大限度的培訓主管隊伍,近千人接受了不同內容的培訓。三是講
師培訓。為了使培訓制度化、系統化、規范化,同時也為了節約培訓成本,經過兩年的努力,已建立起省聘講師47人、省聘見習講師56人的專兼職講師隊伍,這項工作走在了全系統前列。四是管理人員的培訓,協同人事部、教育培訓部和信息部,先后舉辦了不同類別的管理人員培訓班,使全省營銷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五、抓好幾項大的基礎工作。
為了使我省個人業務工作有一個長足長遠的發展,先后抓好幾件大的基礎工作。一是個人人檔案管理工作。通過檢查、評比,目前近5萬人的隊伍全部按照總公司和保監辦的要求建立了規范的個人檔案。二、信息通報工作。自20__年8月創建了“營銷快訊”,至今已有近百期,及時通報情況、交流信息,加快了信息傳承和互相促進,特別是今年開通了“信息直通車”,受到全系統基層公司的普遍歡迎。三是建立了人群眾組織。先后建立的人業務發展研究會,并于20__年7月召開第一次年會;成立人精英俱樂部,于今年5月正式揭牌;建立了人“愛心社”,使人有了自己的組織,補充和完善了公司的企業文化。四是建立了完善的表報制度,保證了業務數據分析的科學有效性。五是推行“兩個規范”,為業務的長足發展和產能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六、新基本法的試點工作的成功,為我省貫徹20__版,
為人管理走向正規化、科學化打下堅實基礎。
七、開好了兩個大會。一是20__年的“雙過半”和今年5月份首屆高峰會的成功召開,為業務發展和隊伍管理起到典范作用。兩會的影響力,將持續激勵團隊和管理者的士氣和信心,進而推動生產力的不斷提升。
八、抓好了部室建設,綜合素質日漸提高,盡力使部室人員有能力駕馭日益激烈的競爭形勢。目前全處同志團結協作、遵守紀律、士氣高漲,都能登臺講課,都可以獨立工作。
總之,兩年來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些績效,但要特別感謝的是總經理室和機關各處室,沒有他們的支持就不可能有這樣的局面,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副手對我工作的極大支持和無私奉獻,感謝全處同志對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再次謝謝他們。
關鍵詞:銀行保險;銀保銷售;保險公司
中圖分類號:F84.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2-0121-03
近年來,銀行保險業務在國內快速發展。根據保監會網站統計數據,2006-2008年,通過銀行渠道(不含郵政渠道)銷售的保險保費收入分別高達985.59億元、1 410億元和2 912.47億元,分別占當年全國保費總收入的17.6%、20%和29.8%。但在銀行保險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銀保市場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尤其以手續費惡性競爭、銷售誤導與欺詐行為頻發、產品單一及售后服務差最為突出。
為解決當前銀保市場上的頑疾,提高效益,昆明市建行某城區支行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從2009年1月開始,在其所轄10個網點的保險銷售中引入保險公司,并取得了較好的業績。2009年1~2月份該行合計銷售保險2 100萬,共出有效保單280件,實現中間業務收入97萬余元。所屬十個網點中,有兩個網點實現開口率(指已銷售保單人員/網點總人數)達到100%,另有三個網點開口率在60%以上,員工銷售保險的積極性明顯增強,自主營銷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該行也一改躉繳型產品占主導的局面,所銷售保險產品新增了年金險、健康險及家財險,使保險產品搭配更為合理,客戶資源優勢得以充分發揮。
本文對昆明市建行某城區支行銀保銷售中引進的保險公司制進行研究,希望通過對該模式的分析總結(主要針對具體銷售實務中出現的問題,相關經濟理論分析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能帶給銀行和保險業相關各方一些有益啟示,共同促進銀保市場的健康良性發展。
一、銀保銷售中所引入保險公司的架構
(一)傳統保險公司與銀保銷售中保險公司的差別
傳統保險公司分別與各家保險公司簽訂協議,負責銷售協議中的保險產品以及一些協議約定的相關服務,從保險公司處取得傭金;而銀保銷售中的保險公司卻和銀行簽訂服務協議,向銀行提供各種策劃、培訓及售后等專業化的服務,不再從事具體的保險銷售事宜,不從保險公司獲取傭金,轉而從銀行獲取手續費收入。協議簽署的對象,服務內容和獲得收入的對象均和傳統公司不同。實質上這種保險公司已轉變成為受銀行聘用,利用自身專業化優勢,為銀行提供策劃服務的咨詢機構。
(二)引入保險公司后各方人員構成及職責
第一,保險公司方面。保險公司負責銀保業務的人員由保險公司銀保部門經理、駐點客戶經理以及內勤構成。(1)保險公司銀保部門經理主要負責分行一級保險銷售方案的整體策劃;負責日常各網點的數據匯總與分析;定期向銀行主管部門領導提供保險銷售分析報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議與相應對策;利用專業優勢,初步選定合適的保險產品并進行組合搭配,提交分行主管部門作為選擇保險產品的決策參考;按月與各保險公司對賬,確保手續費的準確劃轉;同保險公司溝通協調,處理較重要或突發的事件。(2)保險公司駐點客戶經理主要負責所駐網點員工的保險知識與銷售技能培訓;網點保險銷售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定期向網點主管領導提供分析報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日常投保客戶的維護與售后服務;各種單證的傳遞。(3)保險公司內勤主要負責日常銷售數據的系統錄入;與保險公司的單證傳遞;公司客戶經理的考勤等。
第二,銀行方面。(1)分行主管領導根據公司建議,最終確定所銷售的保險產品品種和組合;制定保險銷售考核與激勵方案;根據保險公司建議確定各期保險銷售方案;同保險公司聯系、協調手續費率及各家保險公司各期銷售方案等重大問題。(2)銀行各網點一線員工則負責銷售協議中規定的各種保險;接受公司的培訓;與公司客戶經理共同維護投保客戶。
第三,保險公司方面。保險公司主要負責向銀行員工提供高層次的保險培訓;向銀行提供保險市場銷售報告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配合銀行方面不定期提供各種銷售活動的激勵方案;確保手續費用的及時兌付和最終的保險銷售售后服務等。
(三)引入保險公司后銀保業務日常流程
第一,投保單與正式保單的傳遞。(1)對于“銀保通”上線的保險產品,投保客戶直接在銀行網點領取正式保單,保險公司客戶經理把需交送給保險公司存檔的單證帶回公司,由公司內勤交送保險公司存檔;(2)對于沒有開通“銀保通”的保險產品,先由公司客戶經理把投保單交送公司,由公司內勤轉交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審核無誤后簽發正式保單,再由公司內勤帶回公司,交給駐點客戶經理,由客戶經理最終將正式保單送達投保客戶。
第二,宣傳資料的傳遞。先由保險公司內勤到各保險公司集中領取相應保險產品的宣傳資料,然后帶回公司,再適當分配到各個駐點客戶經理,由駐點客戶經理帶回各自銀行網點。
第三,糾紛及退保的處理。首先由保險公司人員安撫接待客戶,如能單獨解決則不必再通知保險公司,如不能單獨解決,則待客戶情緒稍微穩定后迅速聯系保險公司,再由保險公司專門負責售后服務人員作進一步處理。在此期間,公司客戶經理必須盡力解答客戶問題,努力化解矛盾糾紛,避免客戶對銀行造成負面影響。
之所以要嚴格控制投保單與各種資料的傳遞流程,嚴禁保險公司人員私自到銀行網點,目的在于切斷保險公司與銀行網點的聯系,避免再次發生保險公司私下的不正當競爭,維護正常的銷售秩序,迫使銀行員工能在無干擾的環境中迅速提高銷售技能,全面開展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營銷,充分挖掘銀行的銷售潛力,最終確保保險銷售的良性循環。
二、銀保銷售新舊模式對比分析
(一)手續費惡性競爭有所緩解,保險公司經營成本有所下降
原有模式下,一家銀行往往會與幾家保險公司簽訂協議,因其擁有選擇保險公司及產品的權利,在與保險公司合作中處于強勢地位。保險公司為能進入銀行網點銷售,常常不惜代價競相提高手續費率;另外,除正常支付銀行手續費外,由于在銀行網點各家保險公司競爭激烈,迫使保險公司還要額外再支付銀行銷售人員一筆手續費,否則該網點銀行銷售人員會轉而銷售手續費較高的保險產品。在這兩種因素的作用下,銀保市場手續費競爭日趨白熱化,價格戰不斷,導致各家保險公司實際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經營效益大幅下降。
引進公司制后,首先,保險公司不需要再向銀行網點派駐駐點人員,可以節約大筆固定工資、費用和傭金;其次,保險公司不再直接與銀行具體銷售人員發生聯系,避免額外的手續費支出;再次,由于公司的加入,公司和銀行的利益一致,注重整體和中長期利益,在產品選擇方面更注重產品的適銷性,選擇產品時手續費的功能有所弱化,間接地降低了保險公司的實際經營成本。從昆明市建行某城區支行實踐來看,引入保險公司后,保險公司與銀行簽訂的協議中名義手續費率提高約1%(其中部分用來支付保險公司服務費用),但事實上平均節約成本在0.5%~0.8%之間。手續費的公開透明,使銀行相關人員尋租行為受到限制,降低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為銀保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誤導欺詐行為減少,售后服務質量有所提高
保險公司駐點人員更換頻繁,迫于壓力,駐點人員往往只重視短期利益,不僅在自己的銷售中可能會出現誤導與欺詐行為,而且還會在給銀行銷售人員的培訓中灌輸一些所謂的“先進理念”,誘使銀行員工向自己的“有效行為”看齊,這樣一來,銀行部分員工也會在有意無意之間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誤導或欺詐的行為就會產生,良好的售后服務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同時,保險公司高層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與銀行關系的維護上,而對銀保發展至關重要的售后環節卻不甚重視,也是導致保險售后服務差的原因之一。
引入保險公司后,保險公司駐點人員全部撤出,不僅保險公司駐點人員原來在保險銷售中的誤導欺詐行為隨之消失,同時對銀行員工的不良影響也得以消除。基于自身的職業形象和長期利益考慮,銀行銷售人員會慎重地向投保客戶推薦比較合適的產品,同時,保險公司從具體銷售事務中解脫出來,也可以把較多精力放在投保客戶的后續服務上,與保險公司一起做好售后服務,三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誤導欺詐行為減少,并使保險的售后服務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保險產品的選擇更豐富,搭配更合理
原有保險銷售模式中,由保險公司和銀行直接確定所銷售的保險品種,但銀行負責人員往往并不具備較為專業的保險知識,在選擇險種時往往偏重于手續費率的高低,所選品種單一,通常為一些躉繳型產品,相對而言期繳型產品很少,而且這些產品又近似于銀行的某些儲蓄產品,和銀行產品構成潛在的替補關系,而非互補關系,隱含著沖突的可能。所以無法有效滿足客戶投保需求,無法充分發掘銀行資源,使銀保合作本應具有的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受限。
引入公司后,公司會根據市場的實際狀況和各網點資源情況,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站在客觀立場上對保險產品進行選擇并進行合理搭配。盡管最終決定權在銀行手中,但畢竟會對銀行有很大的影響,從而使所選定的保險產品更科學、更專業,搭配也更合理,銀保合作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差異化營銷得以實現,投保客戶也能從更加豐富的保險產品中選擇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四)銀行員工自主營銷能力得到提升
原有模式下,保險公司駐點人員參與銷售,且因一個銀行網點駐有多家保險公司銷售人員,相互之間競爭激烈,往往會把自己的銷售業務及業績掛在網點銀行員工身上。駐點人員的包辦行為,人為制造了銀行內部的矛盾和混亂,助長了銀行員工不勞而獲的思想,抑制了銀行員工的能動性,導致銀行在保險自主營銷方面能力提升有限。
在新的保險銷售模式下,保險公司駐點客戶經理并不參與具體的保險銷售,銀行員工無從依賴也無從推諉,在任務目標合理明確分配以后,迫使銀行員工不得不想辦法提升銷售技能,自己尋找客戶,完成銷售任務。自主營銷能力的提升不僅對保險銷售有十分有益的幫助,從長遠看,還會促進基金、理財等產品的銷售,對提高銀行的效益和競爭力大有裨益。
三、新模式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盡管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保險公司在銀保銷售中起到了較積極的作用,并能部分解決困擾當前銀保市場的一些難題,但在實踐中這種新模式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就存在的具體問題與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進行了有益的思考。
(一)保險公司人員素質必須要有相應提高
新模式下,保險公司實際成為銀行聘用的專業咨詢服務機構,從保險公司銀保部經理到駐點客戶經理均要求具有高度的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盡管保險公司待遇較高,人員挑選也較苛刻,員工整體素質整體優于保險公司駐點銷售人員,但現實中公司各階層人員尚未完全達到這些要求,不能完全勝任其各自崗位,若欲在后續業務中取得更大的成績,保險人員素質必須要有相應提高,必須努力掌握保險專業知識以及其他相關金融知識和法律知識,真正成為一個保險專家和理財專家。
(二)保險公司定位應清晰與固定
新模式中,保險公司最合理的定位是成為銀行的智囊機構。但現實中銀行往往已習慣過去所形成的強勢地位,對保險公司的合理化建議有時不夠重視;同時,一些基層網點在轉型初期有抵觸不滿情緒,仍將公司駐點人員像原有保險公司駐點人員一樣看待,保險公司為協調與銀行的關系,不得不默許個別駐點人員在網點參與銷售,對銀行員工的銷售技能提升起到負面作用,拖累銀行全員自主營銷進程,進而影響銀行的整體和長遠利益。所以,保險公司在其智囊定位上應強化并堅持,努力創新,不能半途而廢,再走保險公司的老路。
(三)明確保險公司售后服務職責
理論上保險公司和保險人員共同負責保險的售后服務,售后服務水平會有更大提高。但在實務中卻處于比較尷尬的局面,保險公司并沒有與保險公司簽訂任何合同,保險公司是否有權利做售后服務,究竟做什么、做到何種程度,目前尚缺乏一種明確的說法。這個問題保險公司必須盡快與保險公司協商,尋求解決之道,簽訂具體的關于售后服務協議,明確保險公司在保險售后服務上的職責。
(四)基層網點思想轉變困難,銀行高層部門仍需強力推動
引進公司后,銀行會把保險銷售任務指標以科學合理的標準分配到網點,再由網點分解到個人。盡管分配過程公平公正,但網點人員沒有了不勞而獲的可能,也沒有推諉的空間,不少以前未從事或很少從事保險銷售的員工被迫接受任務并盡力銷售,思想難免會有抵觸情緒。此時,銀行高層領導部門若不能強力推動,不能堅持或有所放松,員工馬上會松懈下來,再想把員工的能動性調動起來就極為困難。因此在轉型初期,上級銀行必須強力推動,否則根本不可能達到新模式的效果。
(五)盡量保證保險公司和銀行關系不致過度弱化
實務中,因保險公司的介入,比較有效地阻止了各保險公司之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扼制了銀行各環節相關人員的尋租行為,對銀行保險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公司的介入,保險公司和銀行接觸機會也明顯減少,尤其體現在銀行基層網點的銷售上。這樣一來,保險公司無法從網點及時獲得第一手資料,難以針對銷售情況出臺具體的措施,影響本公司的銷售業績;同時對于本公司保險產品的評價上可能產生偏差,進而影響后續保險產品的研究開發。可以考慮由保險公司每日向保險公司匯總數據,保險公司與銀行或保險公司定期舉辦分析會等方式來及時獲取信息,確保保險公司與銀行的關系不致過度弱化。
四、前景與小結
盡管目前國內金融業仍處于分業經營的狀態,但從長遠來看,混業經營將是國內金融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銀保銷售中的保險公司日后則極有可能被銀行收購合并,成為銀行所屬保險公司的一部分。美國在放開金融混業限制后,銀行大舉收購保險公司即是明證。美國1999年實施了《現代金融服務法案》后,允許銀行和保險公司相互收購或交叉持股,放開了混業經營的限制,在2001-2004年之間,銀行掀起了收購保險公司的熱潮,四年間銀行收購保險公司數量就分別高達到:57個、64個、56個和54個。
作為一種新的銷售模式,同原有的銀行保險銷售模式相比顯示出一定的優越性,并且在實踐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檢驗。盡管在實務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但只要對具體問題認真分析,客觀對待,采取適當的措施加以解決,仍不失為解決當前銀保市場頑疾的一種有益嘗試。在目前國內仍以普通關系為主導的銀保合作模式下,對于創新銀保銷售新途徑,推動銀保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魯明易,湯華.銀行保險的跨國比較與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6,(1):47-53.
[2] 申曙光.現代保險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61-64.
關鍵詞:銀保合作;銀行;保險
銀行保險最初被解釋為“借助銀行賣保險”,是保險產品通過銀行銷售到銀行客戶的保險業務模式。但隨著銀行保險的發展,銀保合作有了更豐富的內涵,表現為銀行與保險公司的更深層次的合作。從銀保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看,合作的范圍包括代收保費、代支保險金、代銷保險產品、融資業務、資金匯劃網絡結算、電子商務、聯合發卡、保單質押貸款、客戶信息共享等方面。在中國“銀保合作”熱潮則是在1999年開始涌現的。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到2010年上半年,全國保費收入接近8 000億元,其中銀保的表現尤為突出,銀保業務占人身險業務比重超過50%。
一、銀保合作對參與主體的影響
作為金融資源整合的需要,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
銀行看重保險代銷所得的穩定、安全的中間手續收入,有利于改善其收入結構;同時有利于增加銀行資本數量、提高資金準備率。從長遠來看,銀行更需要與保險公司合作。銀行業的競爭遠比保險公司激烈,這種競爭不僅是同行業的,而且是跨行業的,突出的反映即是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對客戶的爭奪上,開展銀保合作有利于銀行為客戶提供終身的金融服務。
銀保合作渠道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是一條捷徑,保險公司可以利用銀行遍布全國范圍的銷售網絡,銀行渠道的公眾信任度以及銀行所擁有的龐大的客戶信息源。只要保險公司能設計出適合銀行推銷的產品,確實比傳統渠道更有優勢。
保險公司和銀行合作,各自發揮優勢為客戶提供無論在價格還是設計上,都更適合客戶的產品。客戶去做銀行理財業務的時候,就像進入金融超市,由專業的理財顧問為其提供“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可得到一攬子的投資理財計劃,其中包括保險產品,這種方式顯然比銀行電話推銷更容易被客戶接受。當然這也給金融理財人員提出比較高的要求,需要理財人員具有全方位的金融知識為客戶提供合理的理財建議意見。
二、銀保合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1.從業人員保險理念不足
大多數客戶經理將自己定位為銷售人員,缺乏豐富的理財知識,沒有為客戶提供真正的保障計劃服務。銀行員工對銀行保險業務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員工保險知識也不足。這就造成了儲戶對銀行保險產品的不信任,無法真正理解、接受這些產品。因此銀保產品面臨銷售困難、退保率的雙重困難。
2.產品種類趨同
現有的銀保產品多為缺乏與銀行業務深度結合的產品,主要是一些適合柜臺銷售的意外險產品和低保障、側重儲蓄分紅型產品。這一方面是因為銀行封閉式的柜臺銷售,產品不宜復雜;另一方面保險公司為減少“道德風險”,產品的保障功能較弱。從長遠來看,銀保產品創新,設計長期、期交、保障型產品,能吸引銀行客戶。
3.營銷模式單一
銀行保險主要是保險公司在銀行的柜臺上銷售保單這樣一種單一模式,尚未發掘銀保合作的潛力。通過銀行理財經理進行銷售的方式未被充分利用,保險公司忽視了對銀行理財經理保險業務的培訓和激勵,沒有調動其積極性。同時,國民保險意識的淡薄,加上有些保險公司或人在經營上尚欠規范以及輿論不適當傳播,導致了國民對保險的不信任。顯然,國民在觀念上的偏見以及對保險不了解、不信任、也不想了解的原因,導致國民保險意識較淡薄。
4.保險法規尚不完善
中國自1995年頒布了《保險法》,其后相繼公布了《保險人管理規定》、《保險紀紀人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但仍未形成保險法律法規體系;管理規定不完備。從而使保險法律法規體系的不完善,不利于規范保險行為。另外,由于銀行和保險公司分別隸屬于不同的監管部門,在處理銀行保險糾紛時,往往會出現責任無法明確的難題。
三、銀保業務發展的建議
1.提升理財專員的服務水平
目前各商業銀行網點均配有理財顧問,理財顧問為不同的客戶設計資產配置方案時,應引入家庭理財概念和銷售模式,不僅僅局限于以往的單個公司,單個產品的銷售層面,而是逐漸向由理財顧問向個人或家庭提供資產配置計劃或建議方向發展。重點提升保險公司銀保員的專業水平,實現他們從推銷保險向理財顧問方向的轉變,多學習了解個人理財、家庭理財及企業理財的專業知識。從而成為為銀行理財顧問提供保險方面咨詢的專業人員。加強銀保專員誠信教育,銀保服務專員明明白白賣保險,客戶明明白白買保險,降低銀
保單的退單率,實現銀行、保險、客戶三贏的局面。
2.積極開發新產品
目前,銀行保險產品以儲蓄分紅型為主,主要強調投資分紅,消費者缺乏選擇。保險公司應加強與商業銀行網點的溝通,以便有效了解市場變化、產品的競爭力,及時調整產品策略。考慮到銀行柜臺銷售的情況,保險公司應該積極改進適于直銷和個人銷售的保險產品,產品形式簡單、操作方便,柜臺投保方式必須簡化到使顧客在短時間內了解產品并作出是否購買的決定,設計出更具有保障性、儲蓄性、投資性的金融產品,不僅限于意外險、醫療險等產品,提供給客戶更好的全套的金融服務。
3.實現雙贏型營銷策略
要達到銀保雙贏的目標,需要首先增進銀行和保險公司雙方員工的認同感,通過開展咨詢活動和相關宣傳來促進和加強銀行和保險公司員工之間的溝通和認同。另外,保險公司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不僅要認真對待銀行網點人員的培訓和宣傳,同時需要從銀保業務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獎勵保險業務業績十分突出的銀行員工,并給予購買保險產品的優惠等措施來激勵銀行及其員上保險業務的積極性。
4.加強對銀保合作的監管
銀監會的《商業銀行投資保險公司股權試點管理辦法》規定,商業銀行投資入股保險公司的試點方案由監管部門報請國務院批準確定,每家商業銀行只能投資一家保險公司。而保監會出臺的《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則規定了保險公司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比例限制。這些規定及辦法表明,相關監管部門開始放寬對分業經營的限制,但在銀保合作向金融控股集團模式的轉變上,監管部門仍需及時調整監管模式和監管內容,加大監管力度,加強監管的協調,有效防范金融風險。
銀行及保險公司應在合作過程中秉承真實、誠信原則,不能一味追求業績而忽視了對客戶負責的態度,否則不僅客戶的利益存在很大風險,銀行及保險公司亦不免坐上被告席。
參考文獻:
[1]萬祥榮.對銀保合作問題的幾點思考與建議[j].金融,2010,(5):62.
[2]梁賀新.論中國銀行保險發展模式的選擇[j].金融實務,2010,(4):45.
關鍵詞:公司業績;保險產品市場競爭;公司治理
Abstract:Infact,the Performan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but also by the ex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the mutual ter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suranc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imply that the two governance mechanisms are remarkably inter-replaceable.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wo governance mechanisms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firm performance,insurance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corporate governance
中圖分類號:F8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2265(2010)06-0007-06
一、引言
根據傳統的經濟學理論,競爭能夠帶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而有效的產品市場競爭有助于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改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企業創新。公司治理績效是衡量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完善的重要標準。事實上,公司治理績效不僅受到公司內部各個治理機制的影響,而且還會受到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影響。Mayer(1997)認為公司治理的形式和最優公司治理機制形成的速度都受到產品市場競爭程度的影響,他還特別指出,最成功的公司治理制度可能是將內部機制與產品市場競爭結合起來的制度。產品市場競爭作為公司外部治理的一項重要機制,可以以最經濟的方式提供信息,減少所有者與經理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減少了企業的成本;另外,在競爭環境下,競爭給企業帶來了生存壓力,從而也會抑制經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降低其成本。
我國保險業自1980年恢復以來,得到了極大發展,保費收入平均年增長30%以上,遠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同時,保險市場主體不斷增多,對外開放進程日益擴大。我國保險業的市場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人民保險公司的一統天下,到人保、太保、平安的三足鼎立,再到國有、股份、外資、合資等百余家公司的群雄逐鹿,中國保險市場走過了一個“完全壟斷有限競爭寡頭壟斷型I寡頭壟斷型II”的過程。CR4指數由1996年到2009年,降低了30多個百分點,HHI指數降低了3000多點①。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中國保險業的壟斷程度在不斷下降,整體的競爭能力在不斷上升。但是市場集中度依然很高,根據貝恩對市場結構的劃分,可以得出中國保險業仍屬于壟斷程度很高的寡頭壟斷Ⅱ型結構。
目前,我國保險公司在優化股權結構、建立公司治理基本框架、完善董事會制度、加強內控和風險防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出現治理“失靈”:公司架構完整,制度齊全,但在實踐中往往形同虛設,“形似而神不似”,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究其原因,目前對于保險公司內部治理機制和外部治理之間的相互關系仍然缺乏清晰的認識。從理論上而言,公司治理機制是解決現代公司中由于控制權和所有權分離所導致的問題的各種機制的總稱,它包括內部治理機制和外部治理機制。本文著重對我國保險產品市場競爭的特點進行研究,以及對公司治理行為和績效進行探討,揭示保險產品市場競爭與公司治理交互關系的實質,從而豐富和拓展現有的保險公司治理理論,對進一步完善我國保險公司的公司治理和保險產品市場競爭提供指導。
二、文獻回顧和研究假設
(一)產品市場競爭與公司績效
Hart(1983)將企業分成兩種:企業家企業和管理者企業,當兩種企業之間開展競爭會降低生產成本。Nickell(1996)發現,產品市場競爭對全要素生產率產生正面影響。Cunat和Guadalupe(2004)以美國金融業為樣本,研究發現在簽訂了補償合同的情況下,產品市場競爭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Caves(1992)、Green和Mayes(1991)、Blundell(1995)的研究表明激烈的產品市場競爭和較高的生產率或者生產率的增長相關。我國學者江生忠(2003)、陳寧(2004)、潘正彥(2004)、王穎捷(2004)等進行類似研究,認為我國保險業具有向壟斷競爭模式轉變的趨勢。依據上述分析,做出如下假設:
假設1:激烈的保險產品市場競爭會促進保險公司績效的提高。
(二)公司治理和企業績效
國外關于保險公司治理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文獻,主要集中于比較互助保險公司和股份制保險公司治理機制與績效關系的差別,如Sp11ler(1971)和Neumann(1972)、RaPPort(1990)、0’SullivanandDiaeon(1990)、Diaeonando’Sullivan (1995)、Ke(1999)等。國內關于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研究,早期主要有劉均(2003)、李瓊等(2003)、諸艷霞、黃斌(2005)、李維安(2005)等。2006年初,中國保監會出臺了《關于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意見(試行)》,在強化股東義務等7個方面提出了對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的指導性建議。吳定富(2006)、趙軍現(2006)、曹順明(2006)、陶斌智(2008)等進一步做了理論探討。總之,國內關于保險公司治理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論研究的層面上,實證研究比較少,更沒有學者結合保險產品市場競爭進行研究。
1. 董事會與保險企業績效。研究董事會治理的有效性主要集中在董事會規模、外部董事人數及比例、兩職合一等方面。本文只考慮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董事會規模。在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關系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規模相對較大的董事會有利于公司績效的改善。如Ocasio(1994)、Changanti 等(1985)、Dan等(1987)的研究表明,在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著一種顯著正向的系統聯系。另一種觀點認為,規模相對較小的董事會有利于公司業績的提高。Lipotn和Lorseh(1992)、Jensen(1993)都認為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呈負相關關系,規模小的董事會更有效率。在國內,孫永祥和章融(2000)、何衛東和張嘉穎(2002)等研究發現董事會規模與公司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董事會規模越小,績效越佳。總結以上觀點,本文假設如下:
假設2:董事會規模與保險公司業績之間存在負向關系。
第二,董事會成員結構。董事會的成員結構主要指董事會成員類型。我國學者王躍堂、趙子夜和魏曉雁(2006)的研究表明獨立董事比例和公司績效顯著正相關,這種相關性在控制內生性問題后仍然成立。魏剛等(2007)研究發現,獨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對公司業績并沒有正面的影響,同時發現有政府背景和銀行背景的獨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經營業績越好。本文認為保險業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行業,這種專業性與復雜性,更多地要求獨立董事具有實際的金融從業經驗,才能更好地促進保險公司董事會經營決策制定的科學化。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3:具有金融從業經驗的獨立董事比例越高,保險公司的業績越好。
2. 股權結構與保險企業績效。Claessens等人(1997)、Shieifer和Vishny(1997)實證研究表明,股權集中度越高,企業利潤率、企業市場價值就越高。Demsetz(1983)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為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之間并無內在關系,Holdemess和Sheehan(1988)也認為股權集中程度與公司績效不相關。對于股東身份及其持股比例與公司業績的關系,Jensen和Meckling(1976)運用理論分析了現代股權分散型公司中兩類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認為公司價值隨內部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LaPorta 等(2002)總結認為學術界對政府股東主要存在兩類不同的觀點:政府股東發展觀點與政府股東政治家觀點,政府股東發展觀點認為政府持股有利于金融體系發展(Adrianova,2002),政府股東政治家觀點則認為與國有企業一樣,國有金融機構的政府股東更多受政治家追求個人政治目標影響,政治家的多政治目標與多重委托等問題共同導致國有金融機構的經營效率低下(La Porta,2002;Dinc,2005)。國內,許小年和王燕(1999)實證結果表明,股權集中度與市凈率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張(2000)、于東智(2001)、蘇武康(2003)等發現中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控股股東的存在有助于公司績效的改善,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呈正相關關系。杜瑩、劉立國(2002)研究表明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呈顯著的倒U型曲線關系,認為適度集中的股權結構更有利于公司治理機制的發揮,使公司治理效率趨于最大化。苑德軍和郭春麗(2005)發現在法人為第一大股東的上市公司中,股權集中度與公司價值之間存在既符合理論假說又能解釋現實情況的倒U型曲線關系。孫永祥和黃祖輝(1999)認為法人股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時,公司治理好于第一大股東為國家股的上市公司。楊有振等(2008)研究認為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能夠優化股權結構,提高經營效率。總結以上觀點,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4:政府持股與保險公司業績之間存在負向關系。
假設5:股權集中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
假設6:境外戰略投資者持股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
3. 企業家激勵機制。Ross(1973)、Mirrlecs(1974、1976)、Holmstrom(1979)、Grossman和Hart(1983)等的研究表明通過競爭使薪酬基于相對業績可以為管理者提供更有效的激勵。Morek、Shleifer和Vishny(1988)、Me Connell和Sevaes(1990)研究表明企業的業績與管理者薪酬基本正相關。宋增基和張宗益(2002)實證分析了中國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對公司績效的影響,發現在中國上市公司中,經理人員持股比例之和的均值與人均持股比例的均值遠低于國外公司水平,并且對公司績效沒有顯著性影響,而經營者年薪對公司績效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林浚清、黃祖輝、孫永祥(2003)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高層管理人員薪酬差距和公司未來績效之間關系進行了檢驗,發現二者之間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薪酬差距可以提升公司績效。
假設7:高管持股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
假設8:高管年度平均薪酬越高,保險公司經營業績越突出。
(三)公司治理和產品市場競爭的交互關系
Holmstrom(1982)、Nalebuff和Stiglitz(1983)研究發現,競爭為委托人提供了信息來源,使激勵機制(對經理人的努力)更加敏感,進而促進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Grossman和Hart(1982)、Schmidt(1997)等人認為,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里,經理人員的不努力更容易導致其效用遭受損失。Casadesua-Masanell和Spulber(2002)、Fudenberg和Maskin(1986)、Milgrom、North和Kreps(1982)、Weingast(1990)等人認為有了產品市場競爭的比較,經理人市場的信譽機制可以更好地發揮作用,因為當股東可以獲得有關經理人業績更充分的信息時,經理人就必須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樹立良好的聲譽。Fond和Park(1999)、Karuna(2005)以及Bettignies和Baggs(2005)研究發現,產品市場競爭與經理人激勵正相關,產品市場競爭能夠降低股東監督的邊際成本,提高努力水平。譚云清、朱榮林(2007)應用Hotelling模型研究發現,產品市場競爭程度越高,需要的監督水平就越低,激烈的產品市場競爭可以起到監督經理人的作用;產品市場競爭能夠識別管理者能力以及提高對管理者努力的激勵。牛建波和李勝楠(2008)研究發現當產品市場競爭超過一定程度后,董事會治理對企業價值存在著顯著的促進作用。
假設9:公司治理和保險產品市場競爭對提高保險公司經營績效具有一定的替代性。
三、樣本及實證模型
本文所使用的數據主要源自《中國保險年鑒》、《中國金融年鑒》及其相關保險公司網站1999―2008年數據,篩選出符合要求的樣本30個,所有計算過程通過統計軟件Eviews5.1完成。根據之前的假設,建立如下的回歸模型(1)、(2)和(3)。模型(1)考察產品市場競爭對公司治理機制的影響,模型(2)檢驗公司治理機制與公司績效的關系,模型(3)將績效、產品市場競爭與公司治理機制結合起來,檢驗三者之間內在的聯系,在模型(3)中引入公司治理機制和產品市場競爭變量的交叉項,以便探索二者在公司治理中的替代性。相應的變量定義及其計算方式見表1。
Govern=β0+β1Compet+β2Control+ε(1)
Perform=β0+β1Govern+β2Control+ε(2)
Perform=β0+β1Govern+β2Compet+β3(Compet*
Govern)+β4Control+ε(3)
四、經驗分析
由于本文所選取的數據都為時間序列,有必要檢驗變量的平穩性。通過統計軟件Eviews5.1,檢驗結果顯示,各變量的水平值在5%的顯著水平下都是二階差分平穩的,因此可以采用協整的方法對各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檢驗。為了在協整關系上得出穩健的結論,本文使用Johansen、Juselius(1990)的極大似然估計法檢驗兩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用Johansen協整檢驗方法對變量進行協整檢驗的結果中可以看到因變量與自變量基本不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為了保證結果的科學性,進行因果關系檢驗。根據Granger因果檢驗的判斷標準,從檢驗結果中可以發現各自變量與因變量均存在因果關系,它們的內生性較強;從反向關系來看,因變量的增加對自變量都不存在因果關系。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都是單一的因果關系。
采用廣義最小二乘法(GLS),利用隨機效應模型對樣本數據進行回歸,結果見表2、3、4。
從表2可以看出,保險產品市場競爭與公司治理機制之間的關系,董事會規模、政府持股比例、股權集中度與競爭之間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其余變量與產品競爭之間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對模型2的分析,從表3可以得出,董事會規模與保險公司業績之間存在顯著負向關系,即董事會規模越大越不利于保險公司業績的提升。這個結論驗證了假設2。之所以出現該結果,主要是由于董事會規模越大越會降低董事會的執行效率。因此,董事會規模越大,董事會的運行效率會降低,因此不利于保險公司業績的提升。具有金融從業經驗的獨立董事比例與業績雖然正相關,但沒有通過統計檢驗。政府持股比例與保險公司業績呈現正相關關系且通過顯著性檢驗:保險公司業績隨政府持股比例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這個結論與假設3相反。股權集中度與業績正相關,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境外戰略投資者持股不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這與假設相反,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高管持股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業績,保險公司高管持股與業績之間存在正向關系,即高管持股有利于保險公司業績的提高,因為保險公司的高管持股,有利于降低委托――成本,有利于對高管形成激勵。該結論驗證了假設7。高管年度平均薪酬越高,保險公司經營業績越突出,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該結論與假設8相一致。
對模型3的分析,從表4可以得出,在加入保險產品競爭因素之后,保險產品競爭與業績之間呈正相關關系,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假設1沒有得到顯著的驗證,其原因還要做進一步分析。董事會規模與保險公司業績之間存在顯著負向關系,假設2通過驗證。具有金融從業經驗的獨立董事比例與業績正相關且通過統計檢驗,說明面對日益加劇的保險產品競爭,具有從業經驗的獨立董事提升了公司治理績效。政府持股比例與保險公司業績呈現正相關關系且通過顯著性檢驗,與模型2結論一致。股權集中度與業績正相關且通過顯著性檢驗,驗證了假設5。境外戰略投資者持股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且通過顯著性檢驗,驗證了假設6。高管持股、高管年度平均薪酬均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業績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該結論與假設7、8相一致。總體上,交互項系數的顯著性較高,保險產品競爭和公司治理結構變量間均具有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也就說,公司治理機制與保險產品市場競爭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即在提高保險企業效率方面,保險產品市場競爭為內部治理和管理提供了一種替代機制。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分析了保險產品市場競爭和公司治理及其相互作用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發現,在市場具有競爭優勢地位的公司往往具有更高的經營績效,產品市場競爭與公司治理機制存在一定的替代關系。具體而言,我國保險公司股權高度集中,保險產品市場競爭與這種高度集中的股權結構存在著替代關系,即保險產品市場競爭能夠對這種股權績效的不利影響形成一種制約作用。
我國保險產品市場競爭加劇,但對我國保險企業經營績效影響不顯著,究其原因,與我國保險產品市場的特點有很大關系。經過發展,我國保險市場的完全壟斷格局已經打破,基本形成了以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太保、平安三足鼎立為主要特征的寡頭型市場。隨著市場主體的增加,市場集中程度有所下降,保險市場均衡分布狀況有所改善。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市場集中度還處于較高水平。目前美國前四大財險公司所占市場份額總和為35%,法國前十大公司的市場份額總和為43%,德國前十大保險公司的市場份額總和為38%。而在我國,2007年前三家市場集中度為65%,前十家市場集中度為91%。和世界主要國家保險市場對照,目前我國保險市場的集中度還很高,前三大保險公司的市場集中度是發達國家前五大保險公司市場集中度的2倍到3倍甚至更高。這種市場中,壟斷寡頭享有品牌、規模、定價等方面的優勢,中小保險公司很難與其直接競爭。為爭取市場,獲得生存空間,很多中小保險公司不得不選擇低價經營,以犧牲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為代價換取市場規模。同時,保險產品同質性嚴重,進一步加劇了我國保險市場的惡性價格競爭。
寡頭壟斷市場和惡性競爭并存的局面源于我國保險公司產權制度不完善及公司治理結構的缺陷。根據委托―理論,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對于國有企業很少有激勵和制約效應,這是由產權制度的性質所決定的,國有企業的經營者有更強烈的動機以及更大的可能去追求其他目標,致使企業行為偏離利潤最大化目標。源于國有產權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所造成的企業權利責任上“負盈不負虧”的狀況正是促成國內保險行業價格惡性競爭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引入產品競爭因素,外資進入我國保險市場對保險公司績效影響通過顯著性檢驗。外資入股給我國保險公司帶來先進的保險技術、豐富的管理經驗和營銷手段,促進了產品的更新,并且起到了顯著的市場開發效應等等。總起來講,境外戰略投資者持股具有“引資”、“引制”、“引智”三方面效果,有利于提高保險公司的經營業績。
保險產品競爭的加劇能夠對高管薪酬、高管持股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我國3家最大上市保險公司,凈利潤從2007年到2008年下降幅度均在60%以上,其中,中國平安降幅居首,凈利潤從2007年度的155.8億元下降到2008年度的8.7億元,降幅高達94.4%。年度薪酬總額降幅最大的也是中國平安,從2007年的2.9億元降到2008年的4526萬元,降幅為84.53%,其前三名董事報酬總額和前三名高管報酬總額均有較大降幅,分別為94.67%、86.67%。
總之,單以公司治理或產品市場競爭因素來解釋中國保險企業績效的變化,都只強調公司治理中的一個方面而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其他更加重要的方面,因而都是不完善的。公司治理和產品市場競爭兩方面都非常重要,因而都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加強公司治理的同時,也應當建立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在公司治理方面,應進一步規范政府股東的作用;適度引入境外戰略投資者,注重吸收境外投資者的先進管理經驗與方法;進一步設計更為有效的高層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探索最優的董事會規模,充分發揮獨立董事尤其具有金融從業經驗的獨立董事對保險公司治理的影響等等。在產品市場競爭方面,放寬對保險業的進入管制,降低進入壁壘,鼓勵民營保險公司和外資保險公司的設立和發展,提高保險業市場的開放度,促進市場有效競爭;培養若干實力接近、多元化經營的大型保險集團或金融集團,加強市場競爭主體的培養;實行產品差異化戰略,加快保險市場創新。通過上市、并購,實現保險產業規模經濟;調整監管思路,改變監管重點等。
注:
①CR4是行業前四名份額集中度指標;HHI,赫芬達爾指數,是指一個行業中各市場競爭主體所占行業總收入或總資產百分比的平方和,用來計量市場份額的變化,即市場中廠商規模的離散度。
參考文獻:
[1]Hart,O.D.The Market Mechanism as an Incentive Scheme[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83,14:366-382.
[2]Nickell,petition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104:724-746.
[3]Cunat V and Guadalupe M.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and Financial Sectors.IZA Discussion Papers,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2004.
[4]Januszewski S,Koke J and Winter J.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ermany[J].Research in Economics,2002,56(3):299一332.
[5]Ocasio L.Political Dynamics and Circulation of Power:CEO Successionin U.S.Industrial Corporations,1960―1990[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4,31:586一611.
[6]Lipotn M and Lorseh J.A Modest Proposal for Improved Corporate Governance[J]. Business lawyer199248(l):59―77.
[7]Claessens D and Pohl G.Ownership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blic,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1737.
[8]Demsetz H.The Structure of ownership and Theory of the Firm[J].Joum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375-390.
[9]Jensen MC and Meckling 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and capital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10]Thomsen Steen,Torbin Pedersen.Ownership Structure an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Largest European Compan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5): 689-705.
[11]Jensen M. and W.Meckling,1976,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3,305-360.
[12]梁英.產品市場競爭對公司治理績效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這一周的課程很艱苦——對于我和學生都是如此。對于我本人來講,很少有一周當中每天都要到學校至少走一遭的經驗,而且除了要上好自己的課和做好其他工作以外,還要把一天中的相當一段時間用來安安靜靜地坐在那里聽別人講課;對于學生來講,聽這些并非教師的業內人士講課,要么昏昏欲睡,要么情緒高漲得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想議論幾句,對那些平時出勤就不太好的學生來講,可能更是煎熬得緊吧。
學生們不僅要聽課,每人還要完成《生產實結報告》一份,這個“作業”不知會做成什么樣子。反正我是盡力做了模板了,還特地寫了近500字的《填寫指導》,也算仁至義盡了吧。不過為了與學生平等,在此我自己也作個總結吧。
一、實習日志(簡記)
月27日:上午申請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學生下午召開實習動員會,下午參加實習動員會;
月30日:早上組織學生乘校車,參觀人保人壽公司,聽取有關企業概況的介紹,聽取有關保險營銷的報告,與公司負責人落實后面幾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組織學生乘校車返校(其間有學生逃走,生氣!);
月31日:下午組織學生聽取個險營銷專題報告,晚上完成《生產實結報告》模板和《填寫指導》;
月日:上午組織學生聽取銀行保險及職業經理人素質專題報告,課后總結,對當天及前一天學生的紀律提出批評;
月日:早上調試投影設備,組織學生聽取保險公司風險防控專題報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計劃有變,再申請借用教室,通知學生;
月日:下午組織學生聽取銀行柜面業務專題報告,晚上組織學生聽取銀行職業道德與銀行風險防范專題報告。
二、心得體會
除了周一與保險公司兩位經理落實日程用了近一小時和周四上課缺席一個半小時以外,幾乎所有的課我都聽了,也算善始善終了吧,可能比有些學生的出勤率還高呢。并且盡可能地作了聽課筆記,還按照領導要求對講課內容錄了音,所以應該還是有資格談點心得體會的吧。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
1. 實務和理論的確很不同。上學的時候也有實習環節,記得安排了到耀華玻璃廠還有一家福利紡織廠(廠名忘了,好像是生產帆布的)實地參觀,也請了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到校內講課,看了些單證,當時被“贈送”的幾份樣張至今仍妥善保存著呢。當時就感覺企業中的貿易實務跟教材里的差別很大,即便像《國際貿易實務》這樣的書本都念得爛熟了,碰到具體的業務尤其是那些花花綠綠的票證還是不知如何下手。這次帶學生們實習感覺也大體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紹銀行業務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傳統的存貸業務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業銀行中居然50~70%的業務和利潤來自于業務,而講課老師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業(原來的骨干企業)幾乎沒有景氣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廠,而傳統的貸款業務領域面向企業的壞賬死賬著實不少,亮點只在房貸這一塊。我沒有任過保險方面的課程,不過就自己淺薄的保險知識來講,課程中肯定不會很生動地描繪個險營銷中如何與客戶溝通,銀保產品的淵源與發展,更不會涉及銀行柜員拉存款與推銷銀保產品之間懸殊的提成差距。雖然當老師與當學生的時代不同了,立場不同了,見識不同了,但是有一點認識似乎沒有變——實務往往不似理論那樣系統嚴謹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無味,不過大部分人始終是要從事實務的。
我是3月5日到達xxxx市,當天就到分公司報到,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被分配到個險城區第二營業區上班。xxxx國壽一共有七個營業區,其中兩個在城區,五個在鎮區。“城二”從此成為我們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分到城二是我的榮幸,也是我的榮耀。這是真心話。
社會上都說當今的大學生是“眼高手低”,以前在學校時聽到這樣的評論還不服氣,甚至很生氣,真的到了工作中,才真正體會到這句話說得其實沒錯。初到公司,對于保險行業知之甚少,對于工作內容一無所知,對于組訓工作更是不知所謂,自己就是一張白紙擺在那里等待描畫。我充滿期待的實習就這樣開始了。
產品說明會
3月初,春節過后,第一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對于保險公司來說正是“開門紅”時期,也是一季度業務沖刺的最后階段。為了達成業務目標,保險公司除了采用保險人(營銷員)銷售方法外,還會采用一種叫做“會議營銷”的銷售渠道,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產品說明會。產說會是把準客戶邀請到指定會場,營造一種愉悅的環境氛圍,請講師做專題講座,最后業務員現場促單的一個過程。
我參加的第一場產品說明會是到城二報到的第二天(周六),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辦的“榮耀xxxx,總裁峰會”,是由xxxx分公司個險銷售部舉辦的,也是利用分公司的資源和力量為各營業區的業績沖刺提供的一種支持。但大多數時候,每個營業區為了達成季度和月度的業績任務,都要自己組織產說會,這意味著要由每個營業區自己承擔場地費,酒水費,同時還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因為一場產說會可能現場唱單幾十萬,也可能一張單沒有,那么對于香格里拉這樣的高端場來說,就意味著花四千塊請客戶吃一頓飯,或者喝個早茶,但是人走茶涼。
印象最深刻的是4月3日在永怡商務會所舉辦的晚場說明會,現場到場50個客戶,開了9圍臺的宴席,那一天我做禮儀、禮品展示和唱單登記。隨著說明會的進行,我的心跳不斷加速,因為已經到了散席的時刻,客戶陸陸續續離場,但是,一張單也沒有。那一刻,我手足無措,不知道一會兒給老總匯報業績的短信怎樣編寫,大腦一片空白。最后,終于銀祥職場在我們已經收拾設備的時候,交了兩張單,在回去的路上又打電話加了一張單,那一次是我經歷的最凄慘的一場產說會,現場唱單3件,保費總金額30630元。
創業說明會
如果把保險公司比作一個人的話,“業績”和“人力”就相當于兩條腿,支撐著人的整個身軀。但業績也是靠人力來達成和實現的,所以歸根結底,保險公司拼的就是“人力”。套用的話在這里是最貼切的——人多好辦事。所以三月“開門紅”過后,就是“四五聯動”大力搞增員,在沖刺業績的同時,又不斷地尋求新的血液注入到我們的隊伍中。創說會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的校園宣講會,同樣有人做專題,有人做分享,刺激到你心中的隱痛,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來打動和說服你,讓你對加入保險業充滿了期待,讓你對未來充滿信心。事實上,我覺得每個人心里都渴望成功,渴望過高品質的生活,但有時候真的需要有人把你內心潛在的成功欲望喚醒,這也就是創說會的作用,通過創說會,本來對生活和未來感到迷茫和困惑的準增員,就會有一部分人選擇保險業,選擇這個富有挑戰和相對自由的職業。
鋪天蓋地的海報
做海報是我到城二之后做的第一份工作,而我的第一張海報,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是“各職場破零情況追蹤表”,因為這張海報還得到一位職場經理的肯定“字寫得不錯嘛,很有新意,第一次見到破零追蹤表做成這樣的,不錯,努力”。而這位經理就是后來教了我很多東西,給我很多鍛煉機會的李經理。
三月“開門紅”時期,產說會基本上隔天一場,緊張而辛苦,晚場都要晚上11點多才能回到宿舍,周末也要加開專場。而且,每次產說會的第二天都要做大量的海報,以此炒作職場氛圍,鼓舞士氣,所以那時候每天加班到九點多、十點都有。“四五聯動”增員時期,海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宣傳途徑,就在昨天,我和幾個同事還加班到十點趕做海報。事實上,做海報也有很多技巧,要漂亮又不能太花哨,最重要是達到宣傳效果,起到激勵業務員的作用。對于字體、顏色搭配、以及版面設計都要做好規劃和安排,這個就要從實踐中自己摸索和總結了。但是,初到公司,激情滿溢,即使加班到很晚,即使是做海報這樣單調的工作,我仍然感到快樂,感到充實,我真誠地說,我喜歡這份工作。
南朗培訓
在我的實習期間,曾經有三天的時間去到xxxx市南朗昆侖酒店做“第六期雛鷹計劃組經理育成培訓班”的助教。我的工作任務是協助老師做一些課堂上的工作,調試設備,播放音樂,學員打分以及分數統計公布。在南朗的3天,我最大的收獲是真切地體會到那些業務員拼命做單,拼命增員的動力來源是什么,是晉升的欲望和動力!所以在保險公司,隨便碰到一個人都可能是分處經理啊、組經理啊,除了頭銜的變化之外,最直接的當然是利益的變化,一旦晉升到組經理,就屬于主管級別,那么除了保單傭金之外,還有作為主管的各種津貼,當然級別越高,津貼越高,甚至在不做單的情況下都可以拿到很高的工資。這時候的主管已經從一個業務人員轉變為管理人員了。而如何管理好一個團隊,讓一群人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向前奔跑,這比單純地做業務要難得多,這也是為什么一旦成為主管就會拿到公司各種津貼的原因所在。
南朗培訓讓我明白了職場經理做業務推動時候,下面那些業務員躍躍欲試的動力源在哪里,明白了保險公司總是不間斷地組織進行各種培訓的原因和目的,讓我更清晰地知道講師是做什么的,是怎么做的,也讓我對自己的方向有了進一步思考。
銀海職場
我的實習報告中,也許匯報的不夠全面,不夠詳盡,但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名詞是絕對不能缺少的,那就是“銀海職場”。在保險公司里,每一個團隊,稱為一個職場。而組訓的工作就是協助職場經理管理好一個團隊,保證團隊的良好運行,做出業績是終極目標。
我最初到城二是跟陳春燕組訓到東方龍職場做實習組訓,一個星期后因為某些原因我改由方淑婷組訓帶著到銀海職場做實習組訓。在銀海實習的這段時間,我看到這個傳說中最優秀的團隊是如何運作的,銀海早會有著標準的流程,氣氛活躍,大家真的有從早會專題上學到東西,受到激勵,從而充滿希望與勇氣地面對新的一天。
銀海的職場經理,給到我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我在銀海做過早會主持,做過早會專題,做過話術通關的關主,做過政令宣導,做過他個人同學會的全程策劃和主持……在這個過程中,我做了大量的ppt、excel表格、word文檔,我對辦公自動化工具運用的熟練度大大提升,從開始時做一張燈片要幾分鐘,后來可以在幾秒鐘之內完成。銀海職場的各位主管也對我的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作為實習組訓,他們對我工作中做的不好的地方給予寬容和理解,并且給到我很多很有效的建議,我很感謝他們。
方淑婷組訓是一個資深的優秀組訓,她要求嚴格,做事嚴謹。最初她只是讓我做一些零散的工作,比如海報、復印等,不接觸數據,不接觸團隊、不接觸職場,為此我很是郁悶了一段時間,我不斷地告誡自己我要不斷努力,先做好她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到讓她滿意。只有做好這些事情,才能獲得她的信任,她才能放心把其他工作交給我做。而我換位思考一下,我覺得我和她是那么相像,如果對一個人不是絕對信任,我也不會把工作交給他去完成。到后來,小方老師交代的工作,我基本上都可以完成到她想要的效果。當然,我也有犯過錯,但我也告訴自己犯了錯誤可以改,下次不犯同樣的錯誤就是了。但如果不做事,當然不會做錯事,因為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在小方老師的教導和指導下,在不斷的鼓勵與自勉中,我快速地吸納新的東西,快速地成長。但仍然覺得不懂的地方很多,對于未來的工作也并不完全清晰,當然這就是我以后要繼續學習的動力和方向了。
我很感謝小方老師,她教給我工作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溝通和效率。在我實習的這兩個月時間里,對于這兩點我也是深有體會。工作中可能因為溝通不到位而耽誤很多事情,如果溝通及時,有些失誤是可以避免和挽救的,這些我都經歷過。效率是任何工作中都必須具備和要求具有的,在保險公司做組訓,由于事情繁雜瑣碎,效率就更顯得尤為重要。
總結
保險投資在保險公司的經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國保險公司資金運作現狀并不盡如人意,保險公司作為一個商業企業,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利潤已不能單純依靠收取的保險費與一定概率下的保險賠付差額,而是越來越倚重于保險投資的有效運營。因為保險與給付之差,其利潤率是一定的,而且還有減少的趨勢,而保險投資的運營,其預期的利潤率卻是無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進行各種投資運營才能使保險資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增長,使保險公司獲得較高的利潤。可見有效的資本運營是現代保險業的支柱,是保險經營發展的生命線。
二、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和現狀
(一)我國保險投資的歷史沿革
建國初期,我國保險企業的資金按規定只能存入銀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繳國家財政,無任何保險投資可言。經過20年的停辦以后,我國保險業隨著改革開放而獲得新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1980年開始恢復辦理國內保險業務,并積極發展國外保險業務。
1984年11月,國務院批轉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加快發展我國保險事業的報告》中指出:“總、分公司收入的保險費扣除賠款、賠償準備金、費用開支和納稅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運用”。1985年3月國務院頒布的《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又從法規的角度明確了保險企業可以自主運用保險資金。這不僅是我國保險體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強我國保險業活力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對加快我國保險業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保險企業投資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步發展階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取得投資權后,從1984年下半年開始,總公司在北京、江蘇等地嘗試性地開展投資(包括貸款)業務,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繼開展保險投資業務。
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對保險企業的投資活動實行嚴格管理,一是對資金運用規模實行計劃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對人保下達2億元投資額度。二是對資金運用的方式與方向作了嚴格規定。1986年人保的資金運用被限定為投資地方自籌的固定資產項目。1987年批準試辦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和購買金融債券。這一階段的經營效益不大理想,資產運用率和投資收益水平都比較低。以1986年為例,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國內業務匯總的資產運用率只有9.23%,投資收益率僅為0.83%。
2、調整整頓階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于面臨治理整頓的經濟環境和緊縮信貸規模的局面,加之保險業本身經營效益不佳,我國保險投資業務于1988年底進入調整整頓階段。其內容和措施有:總結前幾年資金運用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嚴格執行信貸計劃,嚴肅利率政策,把資金轉投到流動資金貸款方面,堅持“十不貸”和注意“重點傾斜”并采取了擔保和銀行承兌匯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資金運用的安全性與收益性。在這一階段,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工作除辦理流動資金貸款業務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對原有投資貸款項目的清理的催收上。資金運用的范圍被限定為流動資金貸款、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購買金融債券和銀行同業拆借。
3、進一步發展階段:1991年至1995年
經過兩年多的調整整頓,加之宏觀經濟形勢的好轉,保險投資業務于1991年開始進行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階段,保險投資在保險界得到了普遍認同和重視。兩家新成立的全國性保險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險資金運用的行列。保險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余額達109.46億元。保險投資的范圍有所拓寬,證券投資得到較大發展,保險投資收益得到提高。
4、規范發展階段:1995年至今
隨著1995年《保險法》的出臺和實施,各保險公司遵照《保險法》調整業務,以符合《保險法》的要求。《保險法》的實施,為我國保險投資業務的規范與健康發展奠定的基礎。
(二)我國保險公司保險投資現狀
1、決策機制薄弱
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規范有效的決策機制,人保財險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專門的保險投資公司。決策的盲目性、被動性、隨意性十分突出,在僅能投資債券的時期,這類決策機制不會體現任何危機,對于資產規模迅速壯大的保險公司來說,更是掩蓋了其決策的弊端:決策機制落后,決策反饋機制尚未建立,在保險公司進入基金市場后會充分暴露出來。
2、保險投資渠道狹窄
1998年以前,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渠道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2000年3月1日起實行的《保險公司管理規定》,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限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買賣中國保監會指定的中央企業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而西方國家保險公司資金運用的法定渠道則較廣泛。如美國、日本就規定保險公司可進行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抵押貸款、不動產、保單放貸等業務。
3、保險資金利用率低
保險資金的利用率,在國外基本上達到90%,而在我國還不到50%。有限的保險資金主要用于銀行存款。據統計,1998年人保、平保和太保三大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40%—60%局限于現金和銀行存款,保險資金基本上無“運用”可言。截止到1999年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率還不到20%。為了保證保險資金的安全,保險公司將大量資金存于銀行,由銀行進行專業的資金運用,而保險公司只能獲得固定的較低的存款利息,銀行存款的利息已經遠遠不能使保險資金保值、增值了,保險公司必須開拓出投資新領域來保證其資金的收益性、安全性。
4、保險投資缺乏相應人才
保險投資涉及到存款、國債、證券等多個領域,因此保險投資人才必須對國家經濟發展有遠見,對各行業發展有底數,才能有膽略,有靈活性,善于捕獲商機,在資本市場上獲得豐厚的回報。而我國保險公司由于歷史原因,現有員工基本上由干部、金融機構及政府部門調入和正規大學畢業生三部分組成,且前兩部分約占公司員工的70%,年齡大都在40周歲以上。這樣的人力資源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弊端,即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造力。保險公司要想從保險投資中獲益,就必須引進相應人才,同時注重公司內部年輕人才的培養。
5、保險公司管理水平落后,影響保險投資收益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管理體制落后,投資缺乏科學決策,許多公司在科學決策、內部約束機制方面比較薄弱。由此出現了許多領導項目貸款、人情貸款等。這些項目貸款很多無法收回投資本息,甚至成為呆賬、壞賬。管理水平的落后,影響了投資收益。
中國的保險公司要生存,保險事業要發展,客觀上要求保險資金實現有效運用,但是這并不是說中國馬上就完全放開對保險資金運用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需要去完善,還有一些制度需要制定,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建立我國保險投資體制的構想
(一)保險投資客觀上需要建立有效投資體制
所謂保險投資體制是指保險投資活動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總稱。保險投資機制建立的目的在于提高保險投資的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保險公司的承保業務與投資業務是現代保險業的兩個重要特征,其中保險投資業務已經成為現代保險公司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將擴大保險公司的盈利,增加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和經營和穩定性。同時,保險公司收入的增加,將使保險公司有能力降低保險費率,減輕被保險人的負擔,提高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我國保險業如果沒有投資收益作為基礎,加入WTO后,在承保業務上很難與國外保險公司進行價格(費率)競爭。另一方面,保險投資業務的發展和獲利可以彌補業務上虧損,維持保險公司的生存和發展。如1987年英國兩大保險公司保險業務虧損分別為0.64億英鎊和1.08億英鎊,而投資利潤為2.04億英鎊和2.49英鎊,盈虧相抵后,還有不小的綜合盈利。從近期國際保險業的發展特點來看,保險公司的主要收益已經從傳統的承保收益逐步轉移為投資收益,如美國產險業務自1978年以來連續21年出現承保虧損,主要收益來自于投資收益。
由于保險經營是一種負債經營,因而保險資金的運用除了考慮投資的收益外,還必須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因此,市場的開放,投資工具的增加和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需要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強投資機制的建設,提高化解風險的能力,保證保險資金實現安全性和投資收益的協調。
(二)保險業應盡快建立、健全保險企業的制度和規范
建立和完善中國保險投資體制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保險公司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加強經營管理,才可能為高水平、高效益的保險投資提供根本制度保證。如何加強經營管理,我個人認為可以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加大公司運作的透明度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運用法律武器,嚴懲那些損害股東權益的行為,有效地維護股東的權益。
第二、建立和完善對經理層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徹底改變舊的用人機制,讓市場和競爭來決定經理的選拔,使經理的報酬與公司的業績直接掛鉤。
第三、加強管理創新,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摒棄舊的、傳統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管理方工和方法,創建新的管理模式及其相應的方式和方法。
(三)進一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
保險資金運用是保險公司穩健經營的基礎,是關系到保險公司經營狀況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加之其它種種原因,目前我國保險資金運用存在的問題是證券投資基金規模太小;保險公司無法控制入市資金的風險;在目前封閉式基金占據主流的情況下,保險公司只能被動的分紅,其變現很難實現;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過窄;保險資金中短期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必須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加快資金入市步伐,使我國保險業能夠持續快速發展。
1、保險資金入市
(1)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保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運用得當,還可有效解決保險公司所面臨的“利差損”問題。在《保險法》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投資,僅每年的利差損就有3至6個百分點,這為保險公司的長期發展埋下了巨大隱患。在銀行存款的利率為2.25%,國債的買賣收益最多不過6%-7%,在同業拆借市場上,因資金量有限,所以收益率微乎其微。而在2000年保險公司投資證券基金的平均收益達12%。因此,保險資金入市,從長遠來看,對保險公司增加盈利能力、解決“利差損”具有重要的意義。
(2)保險資金入市可以有效改善保險公司資產結構。如果允許保險資金按嚴格的比例進入證券市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資金閑置的壓力。因為保險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是進行股權的交易,在證券市場機制作用下,根據保險資金運用原則,保險公司必然將資金投入到效益好、有成長性的企業中去,這樣客觀上就使保險資產得到了相應的改善。
(3)從長期來看,保險資金入市對于啟動保險消費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保險資金入市無疑使國家找到一種對資金更有效的配置方法,從而使部分社會資金與證券市場之間形成紐帶。在這個紐帶的連接過程中,不但可以改變整個社會資金的結構,還可以使經濟發展得到更大的保障,以便使國家、企業、個人以及保險公司更好的發展。
(4)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的國際競爭力。隨著我國加入WTO,保險業面臨著更大的沖擊,承受著更大的壓力。保險公司除了用提高服務質量來爭取保單,擴大客戶群外,其所得到的保費收入如何獲取最大的安全收益是關鍵問題。在發達國家,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較我國暢通的多,除了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外,還可涉足證券市場甚至房地產業。所以,保險資金入市,可以增強我國保險公司與國外保險公司的競爭實力,更好地奠定加入WTO后的經濟基礎。
(5)保險資金入市可有效緩解證券市場中資金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有助于穩定證券市場。隨著保險業的不斷發展,可入市的保險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必將會改善證券市場的資金結構,它對證券市場的長期發展所起的作用也會越來越明顯。
2、保險資金進入短期拆借市場。
盡管保險公司都有較高的信譽,但上前還不能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而須有抵押。如果能直接以信用方式進入短期拆借市場,可以為保險公司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提供方便。
3、擴大可投資的企業債券范圍。
目前保險資金只可購買鐵路債券、電力債券和三峽債券,應擴大到其他的企業債券。盡管企業債券質地有好有壞,或者說存在風險,但應相信保險公司有一定的鑒別能力。
4、進行資產委托管理。
資產委托就是保險公司以合同的形式把資金委托給專業的資產管理公司進行運作。它的最大好處是保險公司省心省力,不必事事躬親,同時由專業公司進行操作,也可確保較高回報。
(四)培育專門資金運用人才
我國加入WTO將使保險業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保險公司如何作好準備,采取措施,搞好投資收益,上面已經從體制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運用渠道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但要確保這些對策措施具有現實的針對性、決策的參考性和實施的可操作性,關鍵在人,關鍵取決于目前保險公司干部職工隊伍的素質。因此,首先要改變干部隊伍年齡老化問題,采取買斷工齡、提前內退等方式,分流一批年齡老化的人員,以保證隊伍的生機與活力;其次,要從管理入手,通過秘訣革,建設與國際接軌的一流現代化商業保險公司的高效精簡的機關管理體制,盡快與國際經濟接軌;再次,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以及后備干部和后備人才的儲備。目前,當務之急是要圍繞加快效率的長遠目標,建立結構合理高素質的干部隊伍;以及培養選拔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干部,建立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后備干部隊伍,構建既有長期培養對象,又有近期可以上崗的人才儲備庫。
參考文獻:
自開業以來,光大永明的銀保業務穩步發展,保費收入逐年提高。據了解,2008年,光大永明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達到8.24億元。目前,光大永明與工行、農行,光大、渤海等銀行簽訂了協議,全國服務網點達到了980多個。“三個轉型”打基礎。
王鶴云是光大永明銀保渠道負責人,當記者問及她光大永明銀保渠道近年來穩步增長的秘笈時,王鶴云總結了“三個轉型”。
一是從重規模到重利潤的觀念轉型。為此,光大永明推出了很多舉措,如在對銀保渠道的考核指標上,之前要求達到14億元,現在調整為7.94億元。另外,對人均產能也做出了相應的規定。以前如果要增加一名銷售人員,一般都是分公司來決定。現在公司對此做出了規定,每增加一名銷售人員,其銷售團隊保費須達到一定的平臺,且經總公司CDO及CFO批準,方可增加。
二是從重投資到重保障的業務結構轉型。在光大永明的銀保產品中,將逐步減少投資型產品比重,增加保障型產品比重。2008年年底光大永明在銀保渠道推出了一款分紅保障產品,2009年還將推出一系列期繳保障型產品。
三是從重業務至上到品質至上的管理模式轉型。光大永明的管理層不僅僅關注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更看重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公司規定,銀保渠道的客戶經理拿回保費后,還需要進行電話回訪,核實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如果客戶經理做不到這些措施,公司將會停發其獎金,只有電話回訪成功,客戶經理才能得到銷售獎金。目前,電話回訪的成功率在80%左右,光大永明將努力提高到90%,甚至100%。
另外,對于客戶經理也從簡單的銷售培訓轉到系統的培訓,培訓之后還有考試和實習的環節。公司還要求客戶經理不僅僅做到單證的傳遞,還需要在銀行督促銷售,保單拿回后要審核,檢查是否有代簽名等違規行為。
在合規銷售上,光大永明嚴格執行保監會的規定。凡與光大永明合作的網點都有保監會頒發的許可證,銀保產品專柜專窗銷售,而且這些網點至少需有一名具有人資格證書。
高端理財顯尊貴
在銀保渠道,光大永明還建立了一只高端客戶理財團隊,專業服務于銀行理財中心、財富管理中心和私人銀行的高端客戶,滿足了銀行高端客戶在“金融超市”的理財需求。這也是中國保險業第一家設立的專業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平臺。目前,光大永明已經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建立了專業的個人理財規劃服務團隊。
X財產保險公司樹立形象、打響公司品牌的第一年,更是我們XX支公司面臨重重壓力、攻堅克難的一年。我們在上級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經理
的正確領導下,克服了時間短、任務重、萬事開頭難等多重阻力和問題,經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內,我公司就招聘
培訓了一支年輕、精干的保險員工隊伍,選擇合適的地點建設了一個嶄新的、功能齊全的保險分公司,并積極開展業務,收取保費XX萬元,
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現將主要的工作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艱辛籌備,積極拓展保險業務的新市場
20__年,XX財產保險公司決定在XX區籌建分公司,并委托XXX同志擔負這一重任。作為第一任分公司經理,XXX同志可謂受命于
危難之際,從10月28日開始,還是光桿司令一人的他就開始了千頭萬緒的籌建工作。
首先,確定公司的位置。位置選得好不好,對公司的形象、宣傳和業務的覆蓋面影響非常大。X經理跑遍了XX區的大街小巷,看遍了所
有能夠租賃的房屋,最后將公司地址鎖定在XXX樓。選擇這里作為分公司的所在地,更便于我們擴大宣傳面,與車主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溝
通,更利于我們開展財產保險業務。
其次,對房屋進行改建裝修。X經理帶著裝修隊伍,按照上級公司的規定和分公司的規范化要求,三番五次地對還是毛坯房的租憑屋進行
了實地考察,幾次進行了方案設計和修改。從裝修開始,他常常以車為家,累了就在車上睡一會,餓了吃點快餐面,恨自己不能有分身法。幾
個月來,X經理的衣服沒有一天干凈過,也沒有一天休息好過,回家陪家人吃頓飯對他的家人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XX分公司就是在這樣的
工作狀態下,才在短期內裝修出了滿意的效果。
第三,招聘培訓公司人員。公司能不能開展好業務,人是最關鍵的因素。X經理在做好公司硬件籌備工作的同時,積極在社會上物色招聘
優秀的保險人才進分公司。從11月1日開始,公司內勤人員、公司業務員等一批充滿活力、熱愛保險事業的年輕人走進了XX財產保險的行列。
分公司并于X月X日至X日,集中時間對全部人員進行了上崗前的業務培訓。
第四,分公司順利通過上級驗收。經過艱辛的籌備,XX財產保險公司XX分公司終于正式立足。X月X日,通過了消防大隊的檢查驗收
,并獲得了消防大隊頒發的《消防驗收合格意見書》。X月X日,我公司內部網絡系統經過運轉調試,全部投入正常工作。X月X日,市保險
公司領導陪同省保監局領導到我公司進行了檢查驗收。至此,我公司正式成為XX財產保險公司大家族中的一員。
(二)確立工作重心,在競爭中尋找保險業務的突破口。
1、分析形勢,確立工作重點。20__年年底,我公司才剛剛成立,為盡快開展工作,X經理確立的工作重點是:建立良好的社會關系,提高
員工的業務素質,抓好公司的內部管理。把鞏固車險和企業財產保險、拓展新車市場和新工程新項目作為業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競爭中求生
存,在競爭中促發展。XX地區現有3家(中國財保、中國人壽、太平洋保險)經營財產保險業務和短期健康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無形中對我們
剛成立的保險公司形成了強烈的競爭壓力。我們惟有保持沉著冷靜,客觀面對現實,積極尋求對策,與競爭對手們賽服務水平、賽業務能力、
賽奉獻與付出,才能從已有的保險企業中脫穎而出,用實力贏得保險人才的加盟,贏得“回流”保險業務,才能在保險競爭中屹立不倒。
2、找準突破口,加大市場占有面。根據XX區20__年的保源情況,X經理經過仔細的分析研究,把摩托車保險、船舶、學校、幼兒園的人
身意外險作為今年零散性險種突破口,與交警等有關部門聯系,請他們幫助協調,幫助摩托車保險業務。目前,此事正在進一步的協商中
。
3、狠抓理賠,提高服務質量。公司從狠抓第一現場的查勘率入手,大力加強誠信建設,培育保險誠信意識,強化了失信懲戒機制。只要接
到報案,無論事故大小,無論白天黑夜,公司始終堅持派人在第一時間趕到第一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嚴格按照快速賠付流程,為客戶提供
力所能及的方便和服務,取得了廣大保戶的信任,為我公司將來拓展市場提供了保障。
(三)規范經營,努力提升保險工作的管理水平
保險競爭越來越激烈是不爭的事實,這就要求我們在公司管理上要全面提升水平。如何在競爭中學會競爭,在競爭中獨領,從而在競
爭中發展,在競爭中前進?這是X經理經常思考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公司每一名員工必須思考的問題。為了迅速在已有三家保險公司的XX
區立足,我公司全體員工在X經理的帶領下,一是加強與保戶的接觸和溝通,密切公司與保戶之間的聯系;二是在日常管理中
,認真嚴格執行上級制定下發的《財務管理規定》、《單證管理規定》和承保相關規定,并用各項規定規范和約束員工的具體行為;三是積極有效的開展工作
,對每一份保單、每一次理賠,都做到嚴格把關,認真審核,既不損害保戶利益,也不讓公司受到損失。
(四)以人為本,培育和建設優秀的保險職工隊伍。
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是保險業發展的根本目的,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保險需求是保險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但保險工作是靠每一位保險員
工做出來的,如何讓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廣泛服務于社會的各個階層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這也是我公司經常考慮的問題。我公
司率先從領導做起、從公司成立之時做起、從進公司的那一刻做起,用雷厲風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吃苦耐勞、樂于奉獻的工作態度,
用嚴于律己、誠信為本的做人原則,用愛崗敬業、熟練精湛的工作能力,取信于民、贏取客戶。同時,公司還從各方面嚴格要求員工,時刻讓
職工保
持危機感,讓職工深深了解與市場“共存共亡”的深刻道理,徹底改變“觀望”的態度,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市場競爭。經過幾個月的
磨練,我公司職工隊伍經受了鍛煉和考驗,正朝著優秀的目標邁進。
二、存在的不足的問題
(一)公司疲于市場競爭和業務發展,對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有所放松。
(二)面對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有的同志出現畏難情緒,有部分同志對條款不是很熟,在業務開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少部分員
工有思想惰性,還要加強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未來三年的工作思路
隨著市場變化和競爭的白熱化,未來三年就保險費而言,我公司要牢牢把握市場的主動權,就必須加強爭奪市場的力度和加快搶占市場的
速度。
(一)要轉變思想觀念,積極適應市場的發展與變化,繼續加強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的教育,加強并運用數據管理,引入激勵機制,全面
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經營目標,保費收入20__年XX萬元,占市場份額4--5,20__年XX萬元,占市場份額20--25,20__年XX萬元
,占市場份額28--33,綜合賠付率控制在50以內,綜合費用率控制在35以內。
(二)正確處理規模與效益、當前與長遠、做大和做強的關系,加強整體公關力度,注重業務承保質量,以最快速度和最優的質量挑戰并
占領市場。
(三)繼續加強與公安、交警、教育、衛生等部門的溝通,爭取他們的協助,努力提高五小車輛、學平險、校園方責任險、醫療責任險的
承保率。
(四)加強服務網絡建設。為了更好的做好保險售后服務工作,必須抓好服務網絡建設,從服務入手,進一步解決硬件設施,搭建全市以
95585為平臺的報接案集中、查勘定損集中、收付費集中、核保核賠集中的組織構架,加快理賠速度,提高服務質量,改善外部業務環境。
(五)針對競爭,密切注意同行業發展舉措,加大公關力度,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參與競爭,鞏固原有險種的市場份額,積極拓展新業
務、新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