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生掛職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秦池酒廠的沒落原因在90 年代初被許多輿論界與營銷界人士分析。他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池在順境輝煌時期沒有進行理性的思考,以及深刻地總結,導致在逆境時迅速被市場套牢,無法自拔,最終難以存活。
缺乏“外腦”的秦池
1992 年,秦池酒廠虧損額達幾百萬,頻臨倒閉。1993 年,秦池酒廠采取避實擊虛的戰略,在白酒品牌競爭尚存空隙的東北,運用廣告站成功地打開沈陽市場。
1995 年, 秦池已進入西安、蘭州、長沙等重點市場,銷售額連續三年翻番。1996 年,秦池選擇了一條令人望而生畏的險道: 爭奪1996 年CCTV 廣告標王。最終,秦池以1995 年全部利稅兩倍的天價擊敗眾多競爭對手,以黑馬的驚人之舉奪取標王。
首奪標王帶來了巨大的品牌效應與經濟效益使秦池人放松了對經營風險的防范心理。1996 年,秦池以3.2 億元天價再次衛冕標王。外界開始提出質疑:秦池如何消化巨額的廣告成本?
很快,1997 年秦池出現了“勾兌”事件,盡管秦池廣告仍舊鋪天蓋地,但銷售收入比上年銳減了3 億元。秦池并沒有很好地處理這次事件,消費者迅速對秦池的不信任,市場開始出現全面的惡化。
1997 年秦池白酒積壓了200 車皮,全年只賣出一半,全廠20 多條生產線只開條,全年虧損成了定局。曾經輝煌一時的秦池模式成為轉瞬即逝的泡沫。秦池酒廠的沒落原因在90 年代初被許多輿論界與營銷界人士分析。他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秦池在順境輝煌時期沒有進行理性的思考,以及深刻地總結,導致在逆境時迅速被市場套牢,無法自拔,
最終難以存活。
還有,當“勾兌事件”被傳得沸沸揚揚之時,秦池本該向消費者說明勾兌并不影響酒的質量,且這一工藝是白酒業普遍采用的。正如當時秦池掌舵人王卓勝說:“秦池最大的失誤就是與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打交道不夠成熟,過分依賴廣告,缺乏形象塑造能力和應變能力,危機時公關能力也不強,不能及時與媒體溝通。”
顯然,秦池最致命的傷害是在企業出現盲目依賴廣告時,并沒有“外腦”引導其過激的廣告行為。當出現危機公關時,也沒有及時采取積極有效的方式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沒有尋找更好的公關突破手段。
美國現代廣告大師杰·特勞特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切以廣告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強各種期望,也就是創造產品或服務,可能達到你所期望奇跡的幻覺。說變就變。廣告所做的正是這樣。然而如果創造了相反的期望,產品就會陷入困境。”
對秦池任何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的評論都無異于以五十步笑百步,我們不得不證實一個道理:缺乏外腦的企業很難在市場上活得滋潤,或是活得長久。
李嘉誠永遠的“客卿”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中國,資源第一位,機遇第二位,能力第三位,學歷第四位,不少老板比別人做得成功,就在于他所擁有的社會資源為他創造了部分條件。而很多老板之所以做不大,原因就在于他缺少足夠的社會資源,單打獨斗當然也就容易導致孤掌難鳴。
然而,說到社會資源,很多人都會想到“領導支持”這詞,其實這并不全面,向領導、職能部門傳遞企業的正面信息,獲得政策范圍內的支持,這只屬于整合營銷傳播的一個方面。除了官方資源以外,能幫你快速解決一定融資困難的親友資源,能為你迅速帶來人力資源,能為你出謀劃策充當參謀的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這些資源都會對你的企業發展壯大起著
重要的作用,而這些都是企業的外腦。
不妨以李嘉誠為例,他一直以精于用人之道著稱。他用“客卿”與“左右手”并重。這些客卿在長江實業有的掛職,有的未掛職,但都在關鍵時刻給長江實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牌律師李業廣和叱咤股市的經紀人杜輝廉。
自1972 年長江實業上市以來,李業廣就一直擔任董事,李嘉誠敬重他的博識和韜略,二人有著多年的友誼,在業務上更是合作默契。在長江實業一系列兼并擴張的計劃中,李業廣出過很多錦囊妙計。后來李業廣一飛沖天,出任香港證券聯合交易所主席,成為香港商界風云人物。長江實業得此客卿力助,無異是如虎添翼。
另一位著名客卿杜輝廉,被業界稱為“李嘉誠的股票經紀”。他是客卿中唯一不支年薪者。早期他來香港創業時,得李嘉誠資助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他是長江實業多次股市收購戰的高參,特別是在1987年股災前夕,他為長江實業集團籌資100 億港元,令各大財團艷羨。
李嘉誠曾談起他的用人之道:“我之所以把公司起名長江,就是基于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假如今日,沒有那么多人替我辦事,我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沒法應付那么多事情。所以成就事業最關鍵的是有人能夠幫助你,樂意跟你工作,這是我的哲學。”
專家說外腦 王成瑩:凡是做大的企業都聘外腦
智誠靈動營銷機構的戰略客戶太陽雨太陽能,這些年快速發展,從幾千萬到幾十億,并成為上海主板上市公司,很重要一面就是得益于與咨詢策劃公司的合作。高峰時,太陽雨有包括品牌營銷策劃、人力資源、財務咨詢、流程管理等外腦公司7家之多。
因此,《執行官》雜志就“缺乏外腦的企業能活多久”特邀智誠靈動營銷策劃機構董事長王成瑩先生就“外腦與企業”兩者的問題進行專訪,以下是專訪實錄。
《執行官》:顧問與企業兩者之間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王成瑩:我個人認為,顧問與企業應該是相互信賴的合作關系。
《執行官》:事實上,現實中,很多顧問精英確實存在水平不高的情況,這讓企業如何抉擇?
王成瑩:顧問確實是存在良莠不齊的情況,這一點很正常。其實,任何行業都是如此的,醫生都是良醫嗎?肯定不是的, 我想說,庸醫不一定遠遠多于良醫吧?企業經營者也不全是優秀的經營者。
所以,智誠靈動一直認為,選擇是人類的一大難題,這一點在市場經濟下尤其突出。企業如何選擇顧問?我個人建議要一談二看:一談,是和這家公司的老板聊聊,感受一下
這家公司的專業思想和經營思想如何。企業的經營本質上就是主要經營者思想的現實試驗,思想不對頭,怎么做也做不好的。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企業主要經營者和顧問之間,至少在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趨于一致性,這樣在以后的合作過程中,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又因為有著一致性,才能夠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市場,把企業經營好。
一看,這家顧問公司的客戶情況。看客戶,不是看數量,而是看合作的關鍵指標:合作長短和合作成績。合作成績,可以通過客戶合作前后的變化感知顧問公司的專業能力;合作時間長短可以感知顧問公司對待合作的態度和服務能力。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職業資格證書;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1-0076-02
一、機電一體化技術職業資格證書簡介
職業資格是對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職業資格包括從業資格和執業資格。從業資格是指從事某一專業(職業)學識、技術和能力的起點標準。執業資格是指政府對某些責任較大、社會通用性強、關系公共利益的專業(職業)實行準入控制,是依法獨立開業或從事某一特定專業(職業)學識、技術和能力的必備標準。顯然,學生在校期間所要求的職業資格是一種從業資格。
與學歷文憑不同,職業資格反映了勞動者為適應職業勞動需要而運用特定的知識、技術和技能的能力;學歷文憑主要反映學生學習的經歷,是文化理論知識水平的證明。職業資格與職業勞動的具體要求密切結合,更直接、更準確地反映了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標準和操作規范,以及勞動者從事該職業所達到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
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是勞動者求職、任職、開業的資格憑證,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人員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
職業資格證書一般分三種:國家認證、行業認證和原廠認證。還有一些地方或部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但其權威性有待于進一步的檢驗。
國家職業資格一般劃分的等級有:初級(五級)、中級(四級)、高級(三級)、技師(二級)、高級技師(一級)共五個等級。國家職業標準規定的等級是根據本職業從業人員活動范圍寬窄、工作責任大小、工作質量高低來確定本職業的等級數目,根據實際情況在特定職業中可不設立高等級或不設立低等級。由于技師的考核評審,要在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工人技術等級標準)高級工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因此,學生在學校期間一般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是四級(中級工)和三級(高級工)。四級(中級工)要求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獨立完成本職業的常規工作;并在特定情況下,能夠運用專門技能完成較為復雜的工作;能夠與他人進行合作。三級(高級工)要求能夠熟練運用基本技能和專門技能完成較為復雜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規性工作;能夠獨立處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指導他人進行工作或協助培訓一般操作人員。目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可從事的國家職業資格,常見的有AutoCAD機械制圖員(中級、高級)、加工中心操作工、組合機床操作工、數控機床操作工、維修電工、車工、銑工、鉗工、鉚工、焊工、鏜工、磨工等。
在行業認證方面,可以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有注冊建造師、注冊電氣工程師、注冊設備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等,但由于考試要求較高,所以一般不適合高職學生參加。
在原廠認證方面,高職學生可以考取的三維建模師證書,常用的有PRO/E,UG等。這類證書考取后,可以作為學生上崗的一個基礎條件,利用某一種軟件,以后從事這方面的產品設計和開發等工作。
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和課程體系構建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一門綜合叉技術,其基本特征和主要內容是:通過檢測傳感技術完成信息反饋,由自動控制技術控制動力系統,驅動機械設備實現主要功能。因此它是涉及機械工程技術、電力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系統技術、計算機與信息處理技術、自動控制技術、檢測傳感技術、伺服傳動技術等多學科技術領域。基于該專業巨大的社會需求,因此,該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按照新世紀高職人才培養的要求,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企業從事一線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但形式單一、理論和實踐課堂分離、理論和實踐教師各自獨立、教學與生產實踐環節不匹配等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達到我們的培養目標,所以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改革。改革以前“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漸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即:圍繞職業目標,以就業崗位為核心,制定職業素質和能力要求,進而構建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
不同地區的學校,為適應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對機電一體化人才的培養方向也有差別。本校專業教師經調研和論證,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部門定位在生產部、工程部、設備管理部、市場部、售后服務部。可從事的工作崗位主要定位于以下四類:
1.機電設備操作方面:操作員、三維繪圖員、工藝管理員,高級職位:工藝設計員、技術人員、一線管理人員;
2.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裝配工、調試員,高級職位:技術創新員、項目管理人員;
3.機電設備維護與檢測:設備維護員、設備維修員,高級職位:一線管理員、技術主管、技術創新人員;
4.機電設備銷售:營銷員;售后維護員,高級職位:銷售經理。
圍繞該專業的職業目標和就業崗位,確定工作崗位能力要求和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有:
1.機電設備操作方面:AutoCAD制圖員或CAD工程師(CAXC項目認證)、數控車床工、數控銑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2.機電設備安裝與調試:裝配鉗工、工具鉗工、裝調維修工、電機裝配工;
3.機電設備維護與檢測:維修電工、機修鉗工;
4.機電設備銷售方面:推銷員、營銷師等。
三、將職業能力培養融入課程教學
(一)雙向培訓教師
為了培養高職應用型的技能人才,要求教師既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也就是“雙師型”教師。因此,通過培養自己的骨干教師,使其既能講理論,又能動手操作,這樣要比單純理論和實踐由不同教師進行講授的效果要好。
目前,多數教師的理論水平夠用,但動手能力差;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實踐能力強,但學歷層次稍低,理論水平不足。因此應該對教師進行雙向培訓,彌補各自的劣勢。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師的學歷水平比較高,青年教師多是碩士以上研究生,經過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教育,從事高等教育教學工作后,有的青年教師認為實踐教學不能出科研成果,是學歷層次低的人從事的工作,所以不能夠踏踏實實地去鍛煉提高。比如委派老師去企業掛職鍛煉,很多人僅僅是去“掛職”,并沒有“鍛煉”;還有很多培訓機會,僅僅是去“學”,但沒有“習”,從而影響了培訓效果。所以,可以改變一下思路,對部分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進行理論培訓,使他們在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深度等方面有提高,進一步提高學歷層次,這將會是一個效果很好的教師提高方式。
(二)課程教學的實施
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決定了涉及職業資格證書的課程能否恰當地融入課堂教學,這就要求在規定的學時內,既能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又能達到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的目的。
由于大部職業資格證書既有理論考核,也有實踐操作,所以在課程的具體教學過程中,可將這兩部分內容整合成一門課程,由同一位老師從頭至尾進行講授和訓練,這樣既保證了課程內容和講授方式的連貫性,也便于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量化考核。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雙師型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也使職業資格證書的通過率得以提高,基本達到了教學改革的目的。
(三)“一試兩考”的考核方式
考核結果是檢驗教學效果的試金石,考核方式具有引領“教”和“學”的導向作用。該專業課程教學既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結果的考核,也要有本校組織的結業考核。采用“一試兩考”的方式進行,即:卷一考核理論知識,卷二考核實踐能力,卷一通過可以得學分,卷二通過可以得學績點。這樣既能保證學生的理論知識比較全面,也能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高。
四、借鑒德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德國的職業技能鑒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了,其鑒定機構是行業聯合會,例如工商業聯合會、農業聯合會、醫生聯合會等,迄今這一類的機構大約300家。各聯合會的負責范圍按地區來劃分,代表的是本行政范圍內的各行業整體權益并為它們服務,其作用相當于政府與經濟界之間的中介。
1.培訓考核形式。德國的學生在兩至三年的職業教育培訓過程中,既學習理論知識,也在企業內進行實操訓練。要經過由行業聯合會組織的兩次考試,分別是中期考試和最后的結業考試。
2.考核流程。首先組建考試委員會,成員由雇主、雇員、職業學校(或培訓機構)三方組成,各方人數數量相等。然后再定下考試時間,一般提前三個月確定具體的考試時間。最后組織考生進行報名,參加統一考試。考核內容與我國類似,既有筆試也有實操,但考試時間很長,筆試要有5~6個小時,實操有12個小時,有時還增加約1個小時的口試。考核合格后才能夠頒發職業資格證書。
3.證書的作用。職業資格證書與從業者的工作和薪酬掛鉤,真正體現其價值。由此可見,我國的職業資格證書,無論是在理論考核還是在實踐操作上,都顯得過于淺顯。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夠重視,還是“重學歷,輕能力”;二是很多組織機構不夠權威,沒有形成自己的認證體系和標準;三是有的組織機構追求短期利益,難免會使“魚目混雜,泥沙俱下”。
五、總結
通過調研企業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修訂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建立了以崗位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通過教學內容整合、實踐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將職業資格證書融入課程教學,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對高職院校該專業的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但要真正使我國的職業技能教育有大的發展,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參考文獻:
[摘要] 目的 了解三級醫院在研課題進展情況,通過發現醫院在研課題存在的問題,探討相應的解決辦法,為醫院院級科研課題管理發展提供借鑒。 方法 通過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1~2013全年度三年的在研院級課題以提交答辯課件的方式進行情況匯總,將存在問題進行分類匯總分析。 結果 2011~2013全年度醫院在研課題40.3%(54/134)的課題順利在研,59.7%(80/134)的課題均存在各種研究進展問題,導致課題延期甚至終止。 結論 現在三級醫院在研院級課題存在科研經費不足、實驗平臺設備不完善,科研時間不夠、院內外協作不暢等問題。建議醫院搭建大型綜合性科研平臺,進行分類式經費投入并鼓勵籌資,優化科研管理過程,強化年度檢查等措施,提高醫院院級課題管理質量。
[關鍵詞] 醫院;院級課題;課題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3(b)-0162-03
Survey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s of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n tertiaryhospital
LI Qi SHEN Yiwei LIU Fuquan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projects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explor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o prove a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article summary the courseware of 2011-2013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n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ubmitted and the problems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40.3% (54/134) of subjects were successfully in research, 59.7% (80/134) of subjects were delayed or even terminated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search progress problems. Conclusion Hospital research projects have problems like research funding deficiencies, lack of research time, poor coordination. It is right to recommend the hospital building large-scale integrated research platform, classification and encourage financial funding, optimization annual inspe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院級科研課題是醫院在“科教興院”的原則下,根據醫院自身發展的需要,開展的面向全院科技人員選拔出具有發展潛力、前景廣闊或處于科學前沿的研究技術進行立項資助,并努力發展年輕一代醫學科技人才,挖掘中青年醫師的潛力,為提高醫院醫療技術水平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為申請國家、省級與市級課題基金做好充分準備的科研活動[1]。做好院級科研課題的在研管理工作,無論是從長遠的科技發展需求,或是近期的人才培養,都是正確和必要的,對促進醫院的整體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北京市大型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從20世紀90年代初即開始設立院級科研課題,鼓勵并資助較好的有前景的科研項目進行前期或更深入的研究,經過多年的改革與優化,我院形成了自己一套管理體系,在實際的在研管理過程中,強調過程管理,建立中期檢查制度,目的是督促課題負責人按計劃完成課題任務,及時發現課題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并進行調整[2]。我院科研處就醫院2011~2013全年的院級科研項目進行了在研情況匯總與分析,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與思考,在此總結望為醫院院級課題管理與發展提供借鑒。
1 在研院級課題現狀調查資料與方法
我院于2013年7月召開院級課題情況調查工作布置,要求全院所有在研院級課題(2011~2013全年3個年度院級科研課題),按照院級答辯課件規范模式進行答辯課件提交,課件要求項目負責人就任務書計劃要求、課題研究進展、課題檔案資料、成果發表情況、后續任務計劃、課題經費使用情況及需要解決的科研進展問題進行情況匯報。
據統計近三年共計在研院級課題134項,其中離院、調動科室等原因項目終止8項;孕產、借調、掛職等原因中止并辦理延期13項,最終共計收到匯報課件113項。針對收集到的113項課件中“需要解決的科研進展問題”欄目進行分類匯總,按問題情況分為正常在研、科研經費不足、實驗平臺不完善、研究時間不足、需協調科室間協作、需協調院外合作及希望獲得相關專家輔導等類目,每一項課題取需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并按類別歸納,得出最終統計結果。
2 在研院級課題現狀調查結果
經過對134項院級課題調查數據統計,得出結果,40.30%的院級科研課題順利在研,并已發表相關成果,有一定的產出;5.97%的課題由于負責人的離院、借調等原因課題未開展即終止;16.42%的課題出現了經費不足,經費比例設計不合理的問題;11.19%的課題由于醫院提供實驗設備不足或者實驗設備維修的問題,進展困難;9.70%的課題由于孕產、借調、掛職等原因中止課題并辦理延期;6.72%的課題表示科研時間不足需要延期;8.2%的課題表示相關協調科室及院外合作不順利導致課題進展停滯;部分科研負責人表示希望獲得專家輔導及希望提高科研鼓勵。見表1。
表1 院級課題現狀情況(n = 134)
課題如期完成是院級課題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3],通過調查匯總發現,近三年我院只有不到一半的課題可以正常在研,順利結題并發表相關成果。絕大多數課題均存在科研經費不足、實驗進展緩慢等問題,有22.39%的課題甚至出現了項目終止及延期的情況。經過總體概況了解及研究,就在研院級課題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分析,并找出優化管理在研院級課題的思考對策。
3 在研院級課題存在的普遍問題
3.1 科研經費不足且使用不合理
一直以來院級課題的資助強度都停留在表面階段,雖然資助項目數量逐年增長,可平均資助強度都在1萬~3萬元階段上,隨著實驗材料費及檢測費等費用的上漲,該費用只能滿足做一些基本實驗,無法深入研究[1],負責人不得不大量縮減研究內容,減少收集病例數量,以達到保證科研質量的目的。并且由于財務管理受審計規范的影響,許多科研階段實際發生的費用如回訪患者的交通費、志愿者的相應酬勞禮物、加班錄入的餐費等均不在報銷范圍中,只能尋求其他途徑或者項目負責人自己承擔,間接影響了課題負責人的研究積極性及課題研究進度。
3.2 科室實驗設備不足且公共實驗平臺不完善
實驗室是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重要場所,是從事科研活動的基礎條件。沒有良好的實驗環境,是難以產生創造性成果的[4]。然而我院在實驗室、儀器設備等硬件設施建設方面投入不均衡,各科室實驗設備不盡完善,在臨床取材后拿到科室實驗室出現保存困難,處理設備不足等情況。醫院也沒有建設可以進行實驗資源共享的公共實驗平臺,不同科室實驗室之間存在嚴重的設備重復購置、甚至是設備閑置的現象,實驗室的使用率和開放性都不高[4]。將實驗室資源進行集中,優化組合,建設完善的公共實驗平臺,為高水平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物質支撐和保障,是醫院科研發展的一大問題。
3.3 普遍科研時間不足
科研負責人絕大多數為臨床醫生,均承擔著繁重的臨床工作,造成臨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間時間上的矛盾,在從事課題研究時難以保證有充足的時間用于實驗或深入實踐進行調研。許多在研的科研課題,由于負責人時間不足,開展緩慢,標本收集不足,外送檢測不及時等,不能按照任務書計劃進行,需要不斷的延期,達不到預想的實驗進度。加之許多實驗用的實驗室受到開放限制,只在工作日或限定的時間對外開放,而臨床醫務科研人員多借用休息時間或者周末進行科學研究,也不能有充分的條件支持研究進展。在實驗地點不確定,實驗時間不保證的情況下,導致科研工作一延再延。
3.4 院內外科研協作不暢,相互溝通不夠
院內外科研協作包括院內科室間協作以及院外同一研究方向的院間合作。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由于標本借用、病例采集及儀器設備使用方面的要求不同,科室間相互協調,共用資源設備等情況經常發生,科室間甚至醫院間協作在所難免,但由于醫院沒有統一的科研協作流程,亦無法提供相關依據,院外院間的科研協作在沒有規范的流程與模板參考下,往往只是簡單的一紙協議,很容易發生糾紛及產權問題,造成較壞的科研影響。而院內的科研工作,科研人員只能靠關系交往,打報告請示、科主任之間溝通等多種形式進行科室間科研協作,既不能保障協作的安全性、嚴謹性,也容易在過程中影響研究效能,妨礙科研有效進展。
4 優化管理在研院級課題的思考
4.1 搭建醫院大型綜合性科研平臺
隨著科研內容的增多和實驗復雜程度增加,各臨床科室功能單一的科研實驗平臺已不能適應許多科研工作的發展與需要[5],建設醫院大型綜合科研實驗平臺成為醫院科學研究的管理趨勢。整合醫院現有的科研實驗設備資源,優化設備組織結構,整理科研平臺設備使用規范,將各科室的實驗設備進行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建設完善的公共實驗平臺,方便科研人員進行相關的科研實驗活動,既能方便科研人員及時完成科研進度,又能合理分配實驗室設備資源,一舉多得,促進醫院科研發展。具體到醫院科研平臺建設即將各科室實驗室設備進行統計整合,提供所能進行的實驗內容列目,優化管理,統一資源,并對全院科研人員進行實驗室開放,分配好工作日及節假日開放時間,以達到完善科研平臺建設、促進科研工作的目的。
4.2 分類式經費投入,鼓勵籌資研究
從經費支持角度上,建議醫院適時適量加大資金投入,增加資助數量,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擴大科室覆蓋面[6],進行分類細化管理方式,對研究基礎、研究團隊、應用價值要求較高的課題,資助強度適度加大,而對預探索類,創新性較高,研究基礎一般的課題,要保持一定的規模,資助強度仍中等較小。同時為了更好的促進醫院科技事業的發展,滿足廣大科技人員的研究需求,醫院應鼓勵和允許項目負責人與外單位合作共同籌集資金進行研究,解決所需經費的難題[1]。
在科研經費管理方面,對經費管理實施有效監督,根據各項科研項目經費的使用需要,適當調整經費支出欄目,對于經費在科研工作中的使用,要求項目負責人及時提出需要,由科研管理部門審核并監督科研項目的進度[7],做到經費支出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不因財務報銷問題,影響科研進展。
4.3優化科研過程管理,強化年度檢查制度
優化科研過程管理,規范院級科研管理流程,制定相應的科室間協作流程及科研設備平臺使用制度,為科研負責人提供良好的科學研究環境,以及科研問題反饋渠道,做到及時有效的科研管理溝通。強化年度檢查制度,通過年度檢查可以及時了解課題研究的進度及進行中存在的問題,年檢制度一定要做實,且切忌流于形式[8]。應以課題負責人制作的答辯課件等形式,針對項目進展、經費使用、實驗記錄、科研困難等問題進行匯報,組織專家評審,特別針對實驗記錄情況等常見的科研問題,應在年度檢查中予以強調及規范,避免后續科研工作不嚴謹問題的發生。對于技術類課題還可進行實地檢查,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指出,并對今后的研究提出好的改善建議。
4.4 定期專家學術輔導,提高科研水平
定期聘請相關科研設計、統計學、方法學及SCI文章撰寫方面的專家以講座、研討等形式為科研人員進行輔導。在每次的課題申報、課題進度檢查過程前后,聘請相關科研專家針對性的就課題技術路線、研究方法、病例采集等內容進行研討,并指導規范的實驗記錄方法。不僅可以在科研人員遇到研究瓶頸期時,打開思路、解決問題,同時可以促進相關科研人員的合作與溝通,獲得更多科研資源,進一步提高科研人員水平,培養科研人才。
綜上所述,在研院級課題在支持科研工作和培養人才兩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科研管理部門只有掌握課題進展情況,了解存在的問題,才能在管理中因勢利導、有的放矢[9-12]。北京世紀壇醫院在多年的院級科研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通過定期的進展檢查及考核,及時總結發現問題,督促科學研究進步,優化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科研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希望能為醫院院級科研課題管理發展提供借鑒,并為醫院進一步取得院外課題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 胡桂周,魯鴻,錢毅,等.關于醫院院級課題管理常見的幾個問題[J].實用醫學雜志,2005,21(22):2592-2593.
[2] 鐘梅.研究型醫院創建過程中院所科研課題管理策略初探[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0,23(4):232-234.
[3] 胡桂周,吳志華,錢毅,等.醫院院級課題的評審與立項管理 [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11,24(5):317-318.
[4] 張淑林,陳偉,燕京晶,等.集中資源,優化組合建設研究生公共教學科研實驗平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1-5.
[5] 畢大強.科研實驗平臺建設與使用的幾點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12):178-180.
[6] 錢毅,暨宜彰,郭煜,等.醫院院級課題體系的管理[J].醫院管理雜志,2004,11(1):90-91.
[7] 嚴穎波,馬曉鸝,黃娟.醫院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2(2):232-233.
[8] 王秀清.對提高高職院校院級科研課題質量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201-203.
[9] 張明敏,沈康,張燕,等.我院科研工作現狀與對策[J].現代醫院,2013,13(1):102-104.
[10] 廖唐洪,李青莉,胡堅方,等.綜合性醫院科研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5):1126-1129.
[11] 吳志華,田書墨,鄒俐愛,等.大學附屬醫院的科研績效評估研究進展[J].現代醫院,2013,13(7):118-120.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全國掀起創新創業熱潮,作為擔負著人才培養重擔的高校,義不容辭地站在青年創新創業教育的最前沿。而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全國1/10以上的普通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學[1],開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亦是任重道遠。然而,相比普通公辦本科高校而言,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天然的不足和困難,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更是困難重重。
一、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必要性
獨立學院實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僅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還能緩解學生的就業壓力。
1.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今時代是創新創業的大好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已然成為主流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近幾年,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黨的十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明確提出要“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創業帶動就業”等,進一步深化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和范圍,鼓勵全社會尤其是年輕人創新創業[2-4]。在這方面,作為高校,利用自身的教學資源和實踐平臺優勢,積極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順應時代要求和教育發展,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訓練大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成為必然。
2.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目前,全國獨立學院正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獨立學院就是放大版的職業技術學校,“應用型人才”也不等同于“技術工人”,作為獨立學院的大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還應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創業精神以及創造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崗位上的創業者,而非崗位上的熟練工。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還非常利于拓寬視野、強化團隊合作意識、提高研判分析能力、果斷決策能力、溝通表達能力等等,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因此,獨立學院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符合大?W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3.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獨立學院學生就業的有效措施
目前高校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2013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但之后的每一年都在最難基礎上被稱為更難就業年,畢業生就業壓力可謂是一路飆升。而社會對獨立學院學生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見,就業歧視現象或多或少存在。而且大部分的獨立學院與母體學校專業的同質性很強,畢業生受到內外競爭夾擊,就業劣勢明顯。以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為例,很多用人單位優先錄用母體學校的畢業生,錄取不滿才會考慮仁濟的畢業生;有些單位索性明確設檻,將獨立學院畢業生拒之門外。因此,獨立學院需要創新創業教育打開新局面,通過激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樹立崗位創業的理念,增強素質提升競爭力,同時也支持學生立足崗位創業,開闊就業思路。
二、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總體而言,與美國等國外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發展程度還較低,雖然近年來國家和各高校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和支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上還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獨立學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先天條件不足,在開展教育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也存在教育觀念較滯后,系統性不強等問題。
1.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相對落后。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普遍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但是不少高校從學校領導、相關部門到各二級學院、普通教師思想觀念上還存在不少誤區,如有些人認為開展創業教育是因為就業難才需要鼓勵畢業生創業,而自己學校就業好,不需要開展創業教育;有些人認為真正能創新創業的人還是少數,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精英教育;還有些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創新創業的教育理念,“為了競賽、為了排名、為了指標”等意識比較明顯。不少獨立學院管理層更是認為獨立學院的辦學定位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沒必要花太多的時間、精力、人力、物力在創新創業教育中,不愿意將其納入正常的教學計劃。這種落后的思想往往導致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是停留在活動和競賽上面,范圍局限,受益面窄,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提升。
2.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系統性不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然而,目前而言,創新創業教育還遠未成為我國高校一個獨立的專業和學術領域,大多數高校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更沒有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和框架[5]。這個問題在獨立學院更為凸顯,大部分獨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游走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邊緣,并未貫穿到學校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缺乏清晰的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缺乏完整系統的課程體系和針對性的教材,沒有有機地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缺乏相對應的考核評價體系。如果沒有一套比較完善的教育體系,創新創業教育就容易成為一種形式教育,走走過場,難以取得實效。
3.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育首先要有師資,教師的指導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至關重要。對于獨立學院而言,一方面,學校定位大都是教學型的,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其自身在科研創新等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對不足;另一方面,實際上很多獨立學院都是依托母體辦學,與母體學校共享師資的;再一方面,高校教師普遍創新意識強,但創業教育方面由于缺乏實戰歷練,實踐經驗相對不足。以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為例,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主要來源于母體學校,教師承擔著本部和仁濟兩個學校的學生教育教學和科研創新指導工作,而創業教育更多是依托思政隊伍開展。
4.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在國外,高校本科生創新訓練項目經費投入很充足,資金來源廣泛,既有政府機構的撥款,也有大量來自私人企業和個人基金會的捐助[6]。相比而言,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特別是獨立學院,由于是獨立辦學,難以享受政府撥款;同時獨立學院又不同于普通民辦高校,并非完全由企業辦學可以自收自支。絕大部分獨立學院是由母體學校和社會企業共同辦學,財政并不完全獨立。因此,學院在創新創業教育上投入的經費取決于母體學校的整體預算。同樣的,由于與本部共享資源,獨立學院很難有真正屬于自己管理使用的創新創業教育場地,在軟硬件設施建設方面也缺乏主導權。
三、加強獨立學院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社會、高校、教師、學生共同重視、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獨立學院要從自身的辦學實際出發,立足學科專業特點,切實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改進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重視、加大投入,積極探索適合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
1.切實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為培養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人才,獨立學院的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有先進的理念支撐,明確創新創業教育是以普及創新創業知識、強化創新創業意識、訓練創新創業思維、培養創新創業精神、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等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在這種認知背景下,獨立學院應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為基本定位[7],逐步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正常的教學計劃,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設計、課程體系設計等方面明確定位、整體規劃。近年來,溫州醫科大學仁濟學院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學院教育質量提升、辦學實力增強同框而議,堅持立足專業實際,突出專業特點,分層分類、把好節奏、循序漸進,不斷深化對學生創新創業的認識。
一、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及實施范圍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創新體制機制,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和非營利性運行途徑。建立優質、高效的縣域公立醫療龍頭、醫療教學科研培訓基地,探索縣級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創新,加強內部管理,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不斷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完善服務體系,健全保障機制,促進我縣縣級公立醫院健康、持續發展,逐步實現醫療資源均等化。
(二)工作目標
縣級醫院積極發揮龍頭作用,縣人民醫院五年內達到三級醫院規模,縣中醫院繼續鞏固擴大二級甲等中醫院建設成果,縣婦幼保健院積極創建二級甲等專科醫院,深入推進縣鎮一體化管理,不斷滿足全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切實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三)實施范圍
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即: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縣婦幼保健院。
二、主要任務
(一)進一步完善縣級公立醫院服務體系
1、加強醫院規劃和建設。結合衛生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借助公立醫院改革之東風,搶抓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縣機遇,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科學編制,合理規范門診和住院科室設置,增加門診科室設置,積極探索并完善緩解和方便群眾就醫途徑,提升技術與管理水平。縣人民醫院要緊緊抓住新建搬遷機遇,力爭五年內達到三級醫院規模,床位設置500張;縣中醫醫院完成門診綜合樓建設,力爭盡快投入使用;縣婦幼保健院完成住院樓裝修等工程,各項業務全面開展。
2、明確醫院功能定位。縣級公立醫院作為全縣醫療中心,充分發揮對全縣醫療衛生事業的引領作用和農村三級網絡的龍頭作用,主要承擔基本醫療服務、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危、急、重癥病人救治,重大疑難疾病的初診、處置和轉診,適宜醫療技術的推廣應用,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以及鄉鎮衛生院等衛生人員教學培訓和技術指導。
3、實施縣鎮一體化試點,建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協作機制。結合我縣實際,分步推進我縣縣鎮一體化管理工作,建立與省、市三級公立醫院之間,與農村鄉鎮衛生院的分工協作機制,逐步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均等化。以縣人民醫院結對幫扶啞柏中心衛生院為重點,積極實施縣鎮一體化改革試點;以縣中醫醫院結對幫扶終南中心衛生院為輔,不斷探索適合我縣縣情的縣鎮一體化管理路徑;以縣婦幼保健院結對幫扶馬召中心衛生院為第三梯隊,借助我縣成功經驗,隨后跟進。探索組建縣公立醫院醫療集團專家團,開展集團專家會診、知名專家下鄉坐診、雙向掛職鍛煉、定期進修、全員培訓等措施,團隊式幫扶,推進分級醫療,雙向轉診,著力提高基層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提升全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4、用政策引導群眾合理就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要合理提高多發病、常見病在鄉、村兩級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引導群眾在基層就近診療,實現分級醫療、雙向轉診,方便群眾,減輕縣級醫院診療負擔。
(二)完善公立醫院管理機制
1、加強行政管理,提高服務效能。公立醫院要按照改革的內容,突出醫療質量和服務流程,在調動人員的積極性、提高醫療水平、規范醫療行為上下功夫,創新工作思路,強化管理,提高管理服務效能。
2、加強醫療服務質量管理。一是實施臨床路徑管理,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在公立醫院選擇合適病種逐步實施臨床路徑管理,規范臨床檢查、診斷、治療、使用藥物行為,規范診療流程,治理過度醫療行為,提高醫療質量,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上漲。二是全面落實優質護理示范工程,切實規范護理服務。創新護理管理模式,減少護理質量管理的薄弱環節,使護理資源得到優化重組;強化護理質量意識,提倡護理特色服務,建立醫院整體的護理質量管理標準體系,規范操作流程,保障護理安全。三是認真落實三級查房、院長行政查房和執業藥師臨床查房等核心制度,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四是落實醫療質量月分析評議會議,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對醫療事故個案進行剖析,幫助醫務人員提高水平。全面開展醫生用藥量、抗菌素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比例、住院病人自費比例“四個排隊”評估工作。五是開展預約診療服務。通過預約診療服務,暢通急診綠色通道,優化服務流程,按病情分類診療等措施,努力縮短病人等候時間。
3、深化公立醫院后勤管理模式,提升后勤管理效能。積極探索在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推行后勤管理社會化。將醫院的環境衛生、園林綠化、物業管理、餐飲服務、安全保衛等后勤管理逐步推向社會,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后勤管理效能。
4、落實二級醫院檢查結果互認。全縣二級醫院檢查結果互認,醫務人員要堅持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原則,認真執行同級醫療機構之間、下級醫院對上級醫院醫學檢驗、醫學影像檢查結果互認制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簡化患者就醫環節。
5、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逐步建立符合醫學人才成長規律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把住院醫師培訓作為全科醫生、專科醫生培養的必經環節;逐步完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制度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經費保障機制。
6、加大人才引進及培養力度。結合我縣實際,將人才引進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口和醫改工作的主要內容,進一步加大政策優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開辟人才引進綠色通道,簡化招聘程序,積極組織引進。2011-2013年,為縣級公立醫院每年招聘50名專業技術人才(副高以上職稱、醫學院校本科畢業生、大專學歷以上醫護人員),充實縣級公立醫院技術隊伍,爭取三年內本科以上學歷專業技術人員達到30%以上,加快后繼人才培養步伐。
7、加強縣級公立醫院業務骨干培訓,完善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重點的培訓制度,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每年選拔一定數量的骨干人才,到市級三級醫院學習進修,不斷提升業務人員專業素質和臨床診療能力。
8、強力推進縣級公立醫院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公立醫院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確保5月份完成縣醫院整體搬遷;縣中醫院門診綜合樓7月底前完成主體封頂,年底投入使用;縣婦保院4月底前完成住院樓配套設施建設,確保正常投入使用。繼續加大項目爭取力度,確保縣級公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高標準、嚴要求、高質量的完成,在全省公立醫院改革工作中走在前列,發揮公立醫院應有的作用,同時增加醫技人員、門診科室、床位設置,擴大就診人數,達到大病不出縣,就近治療,減少患者進城或出境就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三)改革公立醫院運行機制
1、科學合理確定公立醫院機構編制。依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2008)》,合理核定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人員編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補充機制,分三年基本解決公立醫院臨床、醫技、護理等專業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
2、探索建立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明確政府辦醫改主體,在衛生行政部門的指導下,探索建立以理事會為核心的公立醫院法人管理職責,重大決策、重大項目投資、大額資金使用等事項須經醫院領導班子集體討論并按管理權限和規定程序報批、執行。實施院務公開,推進民主管理。完善醫院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推進醫院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現代化。
3、深化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人員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為主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堅持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職務和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實行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同時提高醫院臨聘人員待遇,穩定臨聘人員隊伍。
4、完善公立醫院分配激勵機制和績效考核制度。合理確定醫務人員待遇水平,堅持多勞多得、優績優酬,適當拉開醫務人員收入差距,并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重點傾斜,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四)健全公立醫院的監管機制
1、實行全行業監管。加強衛生行政部門醫療服務監管職能,建立健全醫療服務監管機制。完善機構、人員、技術、設備的準入和退出機制,依法實行全行業監管。
2、加強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安全質量監管。充分依托現有衛生監督管理體制,由衛生監督所成立醫療質量評價組織,抽調具有較高診療技術水平和質量管理水平的專家,對醫療質量“四合理”進行監督檢查。每半年開展一次醫療質量安全評價工作,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質量。
3、加強公立醫院運行監管。控制公立醫院特需服務規模,公立醫院提供特需服務的比例不超過全部醫療服務的10%,健全財務分析和報告制度,加強公立醫院財務監管。建立健全公立醫院財務審計和醫院院長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建立社會多方參與的監管制度,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對公立醫院的監督作用。全面推進醫院信息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強化醫療保障經辦機構對醫療服務的監督制約作用,依照協議對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進行監督,并納入公立醫院考核和評價內容中。
4、建立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建立以司法、法院、公安等部門為主體的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負責調解醫患糾紛和協助患者進行醫療事故責任鑒定。積極發展醫療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責任保險,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積極開展醫療意外傷害保險和醫療責任保險,完善醫療糾紛調處機制,積極開展創建平安醫院活動。
(五)積極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嚴格執行藥品“三統一”政策
按照省公立醫院改革要求,在縣政府舉辦的公立醫院逐步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高基本藥物使用率,不斷滿足臨床用藥需求,保障用藥安全,逐步解決以藥養醫問題,引導醫務人員合理治療、合理用藥、減輕廣大患者負擔。2011年,縣醫院、縣中醫院按照省、市藥品“三統一”政策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貫徹執行,逐步提高基本藥物使用率。
(六)強化信息化建設
1、提高醫院信息化水平。以醫院管理和電子病歷為重點,推進公立醫院信息化建設,通過改革現有的就醫流程,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積極探索實行“醫療一卡通”,方便患者就醫。
2、逐步構建縣域衛生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逐步建立醫院之間、上級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之間、醫院和公共衛生機構及醫保經辦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構建便捷、高效的醫院信息平臺,為全縣縣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奠定基礎。
(七)完善政府保障責任,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1、落實政府保障支付制度改革
進一步推行按病種付費、總額預付等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著力解決看病貴問題。對無主病人、五保戶、貧困戶,落實醫療救助,解決低收入人群醫療費用;推廣就醫“一卡通”辦法,基本實現參保人員統籌區域內醫療費用及時結算。提高中醫治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比例,在原報銷比例的基礎上提高10%,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
2、加大政府投入
(1)提高公立醫院在職人員工資待遇,不斷調動公立醫院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今年,縣財政對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院在去年定額補助基礎上適度增加。今后,根據省、市醫改工作政策逐年提高補償比例。
(2)進一步完善急救網絡建設。以縣急救中心為龍頭,向鄉鎮衛生院延伸,建立急救網點,每年由縣財政列支20萬元,用于強化急救設施建設。
(3)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執行國家基本藥物政策,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藥品統一招標采購,探索實施零差率銷售工作,逐步提高基本藥物使用率。縣財政根據省、市規定給予必要補助。
(4)建立優秀人才獎勵機制。每年引進一定數量的優秀人才,縣財政每年安排5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優秀人才。
三、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1年3月30日前,成立組織機構,調查研究,討論分析,制定實施方案,對縣級公立醫院安排部署;
(二)啟動階段:2011年4月1日——5月15日,學習研究《實施方案》,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包括財政投入、理事會職能、醫療服務、醫院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
(三)實施階段:2011年5月16日——2011年10月31日,宣傳、貫徹、落實各項改革措施,全面進行改革;
(四)調整總結階段:2011年1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召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研討會,討論分析改革存在問題,調整相關政策,制定相關評估方案;2012年2月15日前,對改革進行全面評估,總結成功經驗,剖析存在問題,進一步完善改革政策,為全面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尋求路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小組下設醫改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委,統籌協調、指導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工作及改革的日常工作。具體組成如下:
(二)強化部門責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各有關部門要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從改革大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明確工作任務,認真履行職責。發改委負責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綜合協調,把公立醫院的發展列入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做好公立醫院基本建設項目的儲備,根據需要安排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并爭取中央、省市政府資金的投資。財政、審計部門負責審核、落實公立醫院的補助資金,監督財務收支運行情況。衛生局負責公立醫院改革具體內容的制定,積極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盈利性與非盈利性分開的途徑和方式方法。做好對公立醫院的監督管理、考核、評價,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工作。編辦要按改革的有關政策,對縣級公立醫院醫療衛生機構人員進行核崗、定編,解決編制問題。人社部門要優化醫療衛生單位專業人才用人機制,暢通綠色通道,擴大衛生部門用人的自,不斷創新用人機制。物價部門負責公立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的審核監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藥品質量安全監管。民政部門制定大病救助和慈善救助政策及相關工作。司法部門負責調解醫患糾紛和協助患者進行醫療事故責任鑒定。各相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認真履行好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縣級醫院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2006年2月,全國城市社區衛生工作會議下發了《國務院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文件,其中首次提出:“將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深化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有效解決城市居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舉措,作為構建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
2006年底,國家衛生部在全國推廣雙向轉診制度,旨在真正實現老百姓“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便捷服務。“社區首診”與“雙向轉診制”的實施讓社區醫院、百姓看到了看病不再難、看病不再貴的希望。
2008年為了配合社區醫療服務的開展,扭轉藥價居高不下而廉價藥品生產低緩和消費終端消失的現象,國家大力推行基本藥物制度,未來對目錄中的產品,實行“定點生產”、“統一配送”、“零差價銷售”的模式。
2008年10月16日《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的征求意見稿中也提到,要進一步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以維護社區居民健康為中心,提供疾病預防控制等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初級診療服務。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堅持主動服務、上門服務,逐步承擔起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職責。
這些致力于解決社區醫療實際問題的舉措步步緊跟,而身后卻依然一邊是大醫院人滿為患,看個感冒得排一上午,藥費動輒上百元;一邊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可羅雀,人才匱乏、設備落后的現狀,但這些現實已經不容忽視了。
中國社區醫療困境調查
據了解,在山東省青島市社區衛生覆蓋率達到全市城鎮居民的91.7%;長春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社區覆蓋率已達90%;海口市社區醫療覆蓋率達80%;呼和浩特市社區醫療服務站全市覆蓋率達94%……在這些可喜的數字背后卻是大部分的社區醫院依然“門可羅雀”,家門口的醫院好像離我們還很遠。究竟社區醫院發展的瓶頸在哪里?
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居民之所以不愿到社區醫院看病,最主要原因是認為“醫生醫術水平低”(33.6%),23%的居民是因為“醫療設備陳舊不全”,24.5%的居民因為“醫療服務項目有限”,23.1%的居民認為“藥品品種不全”。
市民信任度低
“居民有了頭痛發熱,雖然社區醫療站就在眼前,可他們寧可合近求遠去大醫院,也不去‘小醫院’。”日前,一位社區醫療站的醫生在論壇中訴說自己對這一現象的看法,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以廣州市為例,中山醫院住院大樓、急診大樓和康復大樓有編制床位946張,卻已經加床到1092張,醫院已經盡力解決重癥病人,但還是供不應求,仍然有不少病人在排隊等待住院。對比大醫院的“一床難求”,社區服務中心顯得十分尷尬。據衛生局統計,到社區衛生機構就診的患者僅占到10%左右。廣州市內每條街道都會設置一個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及若干醫療站,本是衛生部門提出的有效解決群眾看病難的一個重要舉措,可不少市民卻依舊反映,大醫院每日仍門庭若市,不少社區醫療站卻少人問津。大多數市民有了頭痛發熱一類的小病,情愿走遠路排長隊到大醫院看名醫,也不“光顧”家門前的社區醫療站。家住東華西路的童先生說,他到一家省級大醫院看一次感冒,藥費雖然高達98元,即便這樣,童先生也表示寧可多花錢也要買個平安,因為大醫院的牌子有保證,其他醫療單位他信不過。但家住一德路的李女士說她退休數年,平時多到附近的一德路社區醫療站看病。她說,到醫療站去看感冒,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開中藥或西藥。若開中藥,通常一次開三副,每副六七元錢,加上掛號費也不到30元。如果服用西藥,加上抗生素及針水,藥費640元左右。
通過廣州市的隨機調查,在自費求醫的情況下,只有兩成市民表示會考慮在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診;超過七成市民表示,即使小病也要去大醫院看,其中第一醫院、中山醫院為首選;超過一半的市民表示,即使不去第一醫院、中山醫院,也應該去思明區醫院、一七四等大型綜合醫院;并且,有一成的市民表示,絕不去社區醫院看病,“不信任”是主要原因,愿意到社區就診的70%~80%是老年人。
人才缺乏嚴重
盡管90%居民認為在社區看病方便,60%居民認為社區價格更便宜,但70%居民認為社區醫療機構醫療質量不盡如人意。現有社區醫療中心衛生人才流動性較大、隊伍水平較低。416名醫師中,執業助理醫師78人,占18.7%,副高以上職稱主要是離退休醫師,每個“中心”副主任醫師和主治醫師80%以上是外聘人員,屬于中心的在編人員很少。
對比大醫院,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社區服務中心都十分尷尬。例如最普通的X光機,社區服務中心都沒有。曾有病人發燒來就診,懷疑肺部感染,可是社區就連給病人拍片分析都做不到,病人只好到大醫院。
如果說硬件設施不足可以靠資金投入來緩解,人才卻是社區服務中心燃眉之急。比較大醫院“博士滿地跑,碩士像根草”,高素質醫務人員在社區服務中心極度缺乏。短期內要緩和這種情況,下派義務人員是關鍵。相關人員表示說:“有人擔心,這樣做,大醫院人才就被挖空了,人才資源短缺了。實際上,社區醫院‘解決’了看小病的病人,大醫院的負擔也可以減輕。”
社區醫療的春天
政府要加大對社區醫療的政策和資金投入
北京市2008年要在城八區改擴建和新建2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在10個郊區縣改擴建133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建和改擴建399個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站。雖然北京市已建成2600余家社區服務機構,但是,從多年來的城市社區醫療機構發展的狀況來看,成效并不顯著。社區衛生站因醫生經驗不足,加上硬件設施不齊全,造成很多社區群眾對衛生站不信任,很少到社區衛生站就診。公眾對社區醫療的信任度已經成為改革成敗的關鍵。
政府部門不僅要從理論上高度宣傳社區發展的重要性并做出區域規劃和建設安排,更重要的是給予社區醫療事業發展足夠的體制和政策支持;各級財政部門應制訂足額預算,尤其要確保人力資源經費及時到位;政府更應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應當履行的具體責任;政府應當包攬社區醫療機構除醫療成本以外的全部支出費用,并充分滿足社區醫療機構生存與發展
的基本經濟和政策需求,真正擔負起基本醫療投資主體的責任;如果財力有限,政府應著手深化體制改革,重新配置衛生資源,將大型綜合醫院推向市場。引進民營資本,拓寬籌資渠道,擴增全社會衛生資源,這樣既可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也能提供不同層次的醫療服務。總之,只有籌足資金才能確保社區醫療機構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條件,才可能最終滿足百姓的基本醫療需求。
為了促進社區衛生事業的發展,首先,應當大力培養全科醫生隊伍,使其成為社區醫療服務的主力軍;第二,將城區一、二級公立醫院改造成為社區醫療機構,形成完善的社區醫療中心;第三,支持民間資本進入社區醫療服務領域,并鼓勵社會對社區醫療服務的捐助;第四,社區醫療服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后,采用分級診療和差額付費管理辦法,強化雙向轉診制度。
現行機制挑戰社區醫療的經營管理
北京市已經開始嘗試社區醫療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312種常用藥品以零差價銷售。雖然從原理上解決了“以藥養醫”舊體制存在的根本問題,但是,如果其他配套政策跟不上、補償額度不足或部門監管不力,仍然會出現社區醫療機構追逐經濟利益的新問題。社區衛生站由于藥房面積不大,空間和場地都會造成藥品庫存不足;藥品種類不全會導致病人的信任度下降:進藥過多又可能因藥品過期而造成浪費;由于零利潤銷售,各種藥品銷售和儲存中存在的經濟虧損都要由政府承擔,藥品銷量還受到保險付費制度的約束,多銷還是少銷存在著兩難的選擇。因此,以銷售零利潤藥為主的社區醫療機構將會面臨新的體制性生存困難。
近期,北京市社區醫療采用的廉價藥品吸引病人的辦法初見成效,藥品零差率銷售1個月,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日均門急診量比過去增加3.5倍。但是,在今年大型醫院實行“醫藥分家”和“收支兩條線”的體制改革之后,隨著大醫院的醫藥費用降低,剛形成的優勢平衡又將被打破,社區可能會失去依靠銷售廉價藥品來吸引病人的競爭力。
社區醫療機構要爭取更多的病人,發揮更大的保障作用,首先在內部主動轉變服務模式,用熱情、細致的服務吸引病人;與此同時,外部要爭取政府在機制和體制的創新,獲得更多有效的支持。2007年,北京市260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部實現收支兩條線管理。從激勵機制上講,在采用“收支兩條線”后,如果沒有其他措施,可能削弱多勞多得的工作動機,長期缺少激勵機制,將會影響社區更多收治病人和主動發展的積極性。盡管采用績效考核與分配管理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分配總量已經確定的條件下難以形成有效激勵。
創新價格機制,合理分流病員
能否吸引病人在社區就醫是考核醫療體制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醫療價格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支配病人流向的作用。政府支持社區醫療機構的發展不僅要投入房屋、資金和設備,還要在價格杠桿上下工夫。目前,價格機制在我國保險制度不健全且自費病人多的條件下發揮著很大作用。如果社區的醫療價格與大醫院接近,而醫療技術收費又不能體現醫療水平的真實性,仍然不能吸引病人留在社區,就如同一星級賓館的價格與五星級相同,客人肯定會選擇后者一樣。社區的醫療費用應低至成本以下,由政府補差;提高大醫院的掛號費和診療費,三級醫院在收費上應與社區醫療和一、二級醫院拉大差距,直到能夠發揮杠桿作用。隨著醫保付費引導政策相配合等一系列經濟政策的推動作用,才能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的醫療人群合理分布格局。雖然采用提高大醫院的醫療價格引導和分流病人,將可能引發“看病貴”的指責;但是,如果不分級調整價格,病人仍然集中往大醫院就醫,不僅依然“看病難”而且很難形成包括社區在內的已經科學規劃過的醫療資源配置。
基本醫療的概念是動態的,隨著病人需求不斷增長,政府的支付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與變化決定著基本醫療的水平。只有建立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才能解決群眾看病難和貴的問題,單純依靠價格管理還不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醫生和醫院出于自身生存與發展的需要,可以通過增加診療數量和分解住院次數來擺脫目前各種管理控制從而獲得費用增加,最終仍導致看病貴。醫療行業是一個信息極為不對稱的行業,如果醫生要求病人做任何檢查和治療,病人都很難提出反對的意見,因為其很難掌握醫學診療技術。醫療市場競爭的結果不能消除這種不對稱,也不會經過相互競爭而降低費用。在市場失靈的醫療領域,政府應當健全以單病種費用管理或診斷相關組付費為手段,涵蓋價格和總量調控的醫療費用綜合監管體系。
完善社區醫療依賴健全的醫療保險體系
從目前的社會狀況來看,解決群眾看病難和貴的問題是首要問題,而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劑良藥。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包括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發展社會醫療救助,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商業醫療保險共同匯合,這樣才能構建我國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險體系。
建立完善的社區醫療制度需要健全的醫療保險體系做支撐。在我國臺灣地區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中規定,被保險人按照規定到上級醫院就診時,自行負擔門診費用的20%;但是,如果不經社區醫生轉診,直接到一級醫院就診要自付30%費用;直接到二級醫院就診需負擔40%;三級醫院則要自己負擔50%,以逐步增加個人付費比重的辦法來規范患者的就醫行為;利用保險制度引導分流病人到各級醫院就診,可以合理利用政府有限的公共衛生資源。
基本衛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可以為城鄉居民提供基本衛生保健服務,但不能滿足群眾所有的醫療服務需求。居民患重病到醫院治療,還需要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以抵御個人的經濟風險。這就需要政府和民眾共同承擔,由保險公司作為第三方來具體實施。目前在我國,醫療保險體系尚待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尚未建立。醫療保險在促進社區醫療機構發展中的作用還比較弱。但是從長遠來看,應當從現在起步,嘗試建立保險付費的分級就醫和雙向轉診制度,經過幾年的努力,逐步實現完善制度的目標。2007年,北京市衛生局和勞動保障局密切合作,建立了市民就近在社區看病的報銷制度。只有政府在制度建設中統一規劃、協調發展,形成配套,才能實現社區醫療的新格局。基本醫療雖然是醫學的概念,但是在制定政策的層面,更多的是經濟概念。有專家建議,在現階段能否考慮把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能提供的醫療服務定性為基本醫療,這樣更容易從政策上操作,也便于公眾理解。
衛生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應積極探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首診制和雙向轉診制度,研究解決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制度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研究制定對首診制和雙
向轉診制的醫療保險支持政策。目前北京市已經實現享受公費醫療單位的離退休人員,除單位認定的合同醫院外,可在本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內根據需要就近選擇一家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其中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離退休人員可在其派出的一家定點社區衛生服務站就醫。勞動保障部門積極配合并支持社區慢性病費用控制試點,調整醫療保險相關報銷政策,簡化結算辦法。在試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使用高血壓、糖尿病等試點病種的乙類藥品,取消個人先行負擔的10%費用,引導參保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這些做法雖屬初級階段,但已經開始發揮醫療保險制度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發展的促進作用。
重新構建城市社區醫療組織體系
新的醫改政策將解決全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作為首要問題,這就意味著政府要加大社區醫療機構在整個醫療衛生體系中的比重,原有衛生資源配置的平衡將被打破。如果政府主抓小社區,放開大醫院,各級公立醫院也需要進行相應的體制和機制變革,才能適應這種資源配置的新格局。
重新構建醫療組織體系是確保社區醫療機構健康發展的體制保證。近期召開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的部分一、二級公立醫院將被改造成為社區醫療機構,為城市社區居民和進城農民工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在我國,社區醫療機構發展歷史較短,基礎薄弱,人才和設備缺乏,在群眾心目中的信譽不高,很難在短期內吸引大批病人前往就醫。要吸引病人在社區就醫,除了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的醫療保險制度外,還需要有技術和管理人才作為支撐。經濟、技術和管理不僅是現代醫院生存與發展的三大支柱,同樣也是社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社區醫療中心的一、二級醫院的技術和管理優勢,可以帶動社區醫療的建設與發展。
鼓勵社會力量包括民營醫院參與社區衛生服務,政府應當給予必要的財政補助,采用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將養人的錢用于辦事;對民營醫療機構中非營利性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免稅或專項資金購買的方式予以扶植。基本醫療服務不能以盈利為目的,不高于成本,必須體現明顯的公益性。民營醫院定位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后,對從事公共衛生服務的部分,政府要給予補償,與政府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享受同樣政策和待遇,甚至一些設備政府也可以給予必要的資助,以共同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
在制度保障方面,應逐步形成社區醫療機構的首診和轉診制度。上海社區醫療建立的首席醫師制度就把住了轉診關。北京協和、同仁等大醫院已經建立社區病人預約轉診的綠色通道。保險制度應當規定病人到三級醫院掛號前,必須先在社區就診,經社區醫生開具轉診單后,方可到上一級醫院就診并獲得醫療保險付費,否則保險增加個人付費比例或者采取拒付的方式。
社區醫療機構建設關鍵在人才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群眾對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看病找專家、醫院選環境、藥品嫌價貴、服務需優質、收費要低廉等。在三級醫院就醫都不一定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些對服務不斷增長的需求。當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實質上是看好醫生難,看大醫院貴。目前,我國的醫療資源屬于相對不足,主要是優質的醫療資源和專家資源緊缺,知名的醫生數量不足,而多數病人到大醫院主要是尋求高水平的專家。北京市正在實施的名院辦分院的發展戰略,旨在依靠大醫院的優質專家和管理資源,擴增城市優質醫療資源。實際上,社區醫療機構最需要的也正是技術和管理人才。在創業初期的艱苦條件下很難吸引大批優秀人才,醫生的成長周期長,更加重社區發展的困難。政府試圖通過政策引導和行政命令,指派大醫院的醫生到社區輪流掛職甚至與晉升掛鉤,希望解決社區的人才問題;但是,許多專科醫生到社區卻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專科病人很少,全科又不擅長。長此以往,還會造成大醫院專科人才資源不足,導致院內的醫療水平下降。不解決人才問題,社區難以發展;如果要真正解決社區人才問題,就必須加大政策傾斜和經費投入的力度。遵循市場經濟的法則吸引大學畢業生到社區工作,為他們解決職稱、待遇和業務發展等問題。同時,探索將新分配到三級醫院的醫生派到社區輪轉,返聘二級以上醫院的離退休醫生等一系列長效機制。
社區醫生應該是高素質的人員和全科醫生,在疾病鑒別診斷方面應當具有一定的水平,才可能區分大病轉診與小病留治在社區。如果不能較好地解決醫務人員的待遇和職稱等后顧之憂,社區就無法留住高素質人才。四川省2007年對到社區服務的衛技人員提前一年參加中級資格考試。從根本上說,醫改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個社區醫生和患者都能滿意的、符合發展需要的體制和機制。
目前,我國社區醫療發展不平衡,與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社區醫療機構建設和機制創新是一項長期性任務,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衛生工作會議提出的發展方向和目標,需要全社會共同艱苦奮斗才可能實現,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但是,如果道路漫長將會引發群眾更加強烈的不滿,因此,解決群眾看病難和貴的問題不能僅靠社區醫療的單項建設,而要依靠綜合配套的醫療體制改革,只有政府全面規劃、全社會動員、系統推進,才能從根本上得以實現。
國外社區醫療借鑒錄
許多國家完善、發達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保證并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及生命質量,社區醫療護理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強烈的敬業精神、崇高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以及高度的責任心,與不同護理對象溝通交流過程中體現出的極其人性化的關懷與愛心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正在逐漸發展,在管理模式、規模、形式及服務項目等方面尚需不斷完善。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體制的改革、家庭結構的改變等,人們對健康服務需求的范圍將不斷擴大。為減輕經濟和精神負擔,人們希望就近醫療、家庭護理及保健、康復、治療、臨終關懷、老年護理等能在家里實施;而近年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爆發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使人民生命和健康受到嚴重威脅。但其他發達國家對SARS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區衛生機構系統規模的公共衛生管理體系。SARS在我國許多地區的迅速流行,顯示出我國在這些方面的不足。因此,通過國內外對比,建立和發展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并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勢必應該成為我國今后衛生工作的重點。
英國:九成患者上社區診所看病
布萊爾說,英國國民雖然享有較高程度的醫療保障,但卻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病人并不能想到哪家醫院看病就去哪家。
英國的國民醫療體系有三個層次,最基礎的是社區全科診所(相當于中國的
社區醫療機構),診所里的全科醫生負責老百姓常見病、慢性病的診療,以及健康教育、計劃免疫等工作;中間層次是按城市行政區劃設立的地段醫院;再上面就是政府或機構興辦的大醫院和專科醫院。按規定,居民生病后(突發急癥例外),必須先到社區診所請全科醫生診治,只有全科醫生簽字同意,才能轉到對口的醫院就醫。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全科醫生充當了一個保護百姓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的“守門人”。
布萊爾做了27年的全科醫生,在當地頗有名氣,同時兼任當地初級衛生服務局(相當于中國的縣級衛生局)的顧問,經常外出檢查工作,所以對全科醫生“守門人”職責有著清楚的了解。
“初級衛生服務局一般管轄10至20個全科診所,它有一個專門的網絡系統,進入這個網絡,所有診所的門診、轉診情況一目了然。如果哪個全科醫生轉診病人過多,明顯超出正常范圍,初級衛生服務局便會派出專家進行檢查,根據不同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是因為醫療水平差,初級衛生服務局便會要求開單異常的全科醫生外出接受培訓,費用由政府出;如果是因為工作不夠認真,便會受到嚴厲懲罰,甚至解除其服務資格。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的轉診和醫療費用的上升。”布萊爾說。
數據顯示,英國有6000多萬人,老年病人、慢性病人非常多,然而,真正上醫院看病的人只占了就診人數的10%,90%的都是在社區診所進行治療。
美國:社區衛生工作者助推基層醫療保健
在美國的公共衛生系統中,社區衛生工作者憑借他們對自身社區文化、行為以及需求的廣博知識,積極參加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衛生教育等有關的活動。
在過去的10余年中,美國社區衛生工作者已經迅速成長為一支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要力量。社區衛生工作者,指的是在其自身居住的社區里幫助人和團體接受社區衛生服務并向社區成員們講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識的非醫療從業人員。
在美國的公共衛生系統中,社區衛生工作者在進行的預防疾病和衛生教育等有關的活動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社區衛生工作者在健康相關的諸多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隨著角色的不斷增加,社區衛生工作者在特定的醫療領域和社會公益領域下的培訓和認證工作日益受到美國各州的重視。
醫療成本不斷增長,人口構成日趨多元,低收入人群數量居高不下,如何使他們在低支出水平下獲得平等的醫療服務,一些缺口導致社區衛生工作者面臨多深層次的挑戰,同時也成為培訓與認證項目應運而生的主要原因。
遍及全美的社區衛生工作者
早在10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家庭護理是針對難以接觸到的家庭,幫助其防止心理疾病和促進兒童健康的有效策略,并且認為應該多培訓和啟用“非護士”或非醫學專業人士作為家庭護理者。
最近,美國國家農村衛生協會也認識到,社區衛生工作者是家庭醫生的理想助手,也是居民與醫療衛生服務的連接紐帶,因此協會鼓勵社區衛生工作者項目的發展。2002年美國公共衛生協會的一項決議稱,社區衛生工作者在社區起到了改善衛生保健服務的作用,因此也提倡支持社區衛生工作者計劃。所有這些中間層面都已經認識到社區衛生工作者扮演著一個填補醫療保健缺口的重要角色,因此紛紛倡導進一步發展社區衛生工作者計劃,包括社區衛生工作者的培訓教育和適當的評估程序。
美國的阿拉斯加、亞利桑那、加利福尼亞、康涅狄格等17個實施了社區工作者計劃的州被分成了三大類,分別為“州認證項目”(由州立衛生部門或機構進行認證或發放許可證)、“社區學院培訓”(在社區學院進行的認證項目和非認證項目,但并非是州一級的認證)以及“培訓機構”(在培訓機構一級進行的特別培訓項目,有時也與其他教育單位合作)。經過挑選的社區衛生工作者培訓和認證項目的數據將根據這三大類進行歸類,并將有關這些培訓和認證項目的信息匯總成表格。
在非正式的社區衛生工作者項目建立之初,衛生保健機構、當地衛生部門和社會活動家們就認識到這些衛生志愿工作者存在的價值以及他們在少數社區與衛生社會福利機構之間發揮的積極的聯系作用。不管項目屬于哪一類型(認證、社區學院或項目培訓機構),所有項目活動都回應了一個共同的訴求: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豐富的培訓與認證計劃
在數州設有社區學院和直接服務機構的培訓項目,例如非營利的社區中心和診所,其中很多項目得到州財政或其他形式的支持。
大部分社區衛生工作者的培訓項目和課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陸續出現了,在認證培訓項目的初期并非只包括社區衛生工作者,也同樣包括衛生專家、州立法者、州和縣一級衛生部門的工作人員。
俄亥俄州、北卡羅來納州和內華達州建立了州一級的社區衛生工作者培訓標準,并在州衛生部門為非醫學專業衛生工作者提供了培訓。但北卡羅來納州和內華達州并沒有要求對社區工作者進行認證,其中北卡羅來納州要求所有受雇于州投資機構的社區衛生工作者要參加至少3個由州衛生部門提供的培訓。另一方面,俄亥俄州的衛生部門已經為“社區保健協調員”執行了標準化的培訓,培訓完全由HRSA的社會公益計劃(CAP)提供資助。該州現有6個示范點,分布遍及全州。州衛生部門也已經為主管人員開發了基于培訓模塊的網頁,并正計劃為社區保健協調員建立一個網站。
在俄勒岡、密西西比和西維吉尼亞,社區衛生工作者服務成為他們社區和服務機構網絡的連接渠道。每一個項目都有獨特的主動社區工作模式,社區衛生工作者的培訓課程都是根據社區和單位的需要而定。
印第安納州開展了一項為婦女和兒童提供醫學幫助的專科社區衛生工作者州認證程序,這個認證項目已經對符合公共醫療補助制度機構認證的社區衛生工作者進行了財務補償。
德克薩斯州執行的州立法認證程序,到現在已經正式認證了超過500名社區衛生工作者。這套認證標準3個層次:培訓制度、培訓師和個體社區衛生工作者;所有這三個級別的認證都得到實施。雖然該州并不要求所有的社區衛生工作者都獲得認證,但是為了他們能夠得到雇用(或者成為志愿者),還是趨向于要求社區衛生工作者進行指定級別的認證,所有的認證程序要求具備指定的教室學習課時和專業培訓課時。
俄亥俄州在2004年通過立法設計了社區衛生工作者和社區護理協調員的認證制度。近年,還提供了在線的電子培訓。
社區衛生工作者培訓和認證計劃的性質在每個州都有所不同。州政府為社區衛生工作者提供的培訓遠遠多于認證計劃。在機構水平開展的培訓項目不同于受到州政府管制的認證,盡管社區學院項目和州管理的培訓和認證計劃都很可能受到一些州政府的支持,但是沒有必要被所謂的標準尺度所限制。
如今,全美多個州展開的社區衛生工
作者培訓與認證計劃已經開始顯現它的效果:
職業的進步:社區學院提供的社區衛生工作者培訓項目促進了其自身職業的進步,很多社區衛生工作者在社區學院接受培訓并繼續深造,并達到高級專業護理和專職社會工作者的水平。
增強社區衛生工作者的穩定性:衛生保健機構提供在職培訓,幫助社區衛生工作者有能力掙到更多的工資,這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穩定性。
社區衛生工作者狀態的提升:州級認證發掘并擴大了社區衛生工作者對工作的認可度,在一些情況下也增加了他們的個人收入。
自尊心的增強,自我價值的建立:社區衛生工作者認證非常肯定和有力地影響著社區衛生工作者的個人行為。
總體而言,美國各州的社區衛生工作者項目都有其獨特的歷史、針對性和改進社區衛生工作者技術和知識的途徑,它們共同呈現的特征:基于培訓的社區學院、在職培訓以及州立法的認證。只有少數幾個州決定執行州一級的培訓和認證程序,大多數州都已經將培訓機構設在了社區學院和當地基層培訓機構,這樣政府可以直接向社區學院提供津貼來促進社區衛生工作者的垂直流動和職業進步,或者直接支持那些經過了培訓和認證的社區衛生工作者,為其提供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區衛生工作者日益成為其所居住的社區和衛生系統之間一條緊密聯結的紐帶。估計在2000到2010年間,已經計劃的“社會和公共事業人員”數量將增長76%,成為增速最快的職業之一。可以想見,在不久的將來,經過培訓(認證)的社區衛生工作者會成為美國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潛在動力。
比利時:社區醫療護理服務機構見聞
比利時是目前世界上社會保障體系最為全面和完善的歐盟國家之一,社會成員的生老病死殘、失業、退休、入學、住房等均有相應的社會保障。由國家衛生部與社會福利組織聯合組建的各種社區醫療護理服務機構,能夠滿足不同社會群體的醫療衛生需要,形成了較科學、完善的管理模式。根據中國與比利時弗拉芒國外教育計劃協會(VVOB)國際合作項目協議醫療保障體系,能夠考察當地的一些社區醫療護理服務機構,讓我們更直觀的親臨比利時完善的社會。
兒童-家庭福利中心
(Child and Family welfare Center)
該中心構建于1984年,正式運作于1987年,是比利時弗蘭德地區一所規模較大、網絡一體化管理的醫療保健福利機構。目的是通過免費提供專業化服務,提高弗蘭德地區的兒童福利待遇。服務領域主要有3個方面:對兒童的預防性照顧;兒童精神心理衛生;兒童的社會化成長照顧。具體服務項目圍繞這3個方面體現在各個環節、各項具體服務內容中,貫穿于母孕期、嬰兒出生后及成長的整個過程中。如預防死胎及早產兒;關注兒童成長過程中生理的、心理活動的、社會交往的、情感及個性的發展,其認知、語言及思維等;并給予父母或監護人自始自終的支持與指導。實施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家庭訪視;二是通過在兒童福利診所、預防性護理中心及社區信息中心等進行的咨詢、實踐指導、體檢及預防接種,或有針對性的特別指導等。分布在各個區域的診所共有300多個。工作群體有醫生、區域護士、志愿者或了解不同文化的社會工作者等。家庭訪視主要由區域護士完成。如每個家庭的第1個孩子出生后3個月內,區域護士要先后進行4次家庭訪視;第2個孩子出生后3個月內則需進行3次。目的是為了使服務對象在自己熟悉的環境里,在輕松、自在的氣氛中與區域護士接觸交流,包括對新生兒發育情況的測量與評估,對父母在喂養、安全照顧等方面的指導等。在各診所的咨詢、指導則由醫生及區域護士分別進行、共同協作完成。3歲以內的兒童共享有10次醫療護理咨詢,其中7次在1歲內完成,兩次在2歲期間,1次在3歲時。咨詢時間需事先預約,父母或家人攜孩子到診所后,先由社會義工熱情接待,給孩子測量體重;然后與區域護士進行交談,提出問題并共同討論,同時預約下次咨詢時間;最后向醫生咨詢有關醫療方面問題,并由醫生對孩子的生理發育、聽力情況等進行檢查。之后,醫生與區域護士共同對每個兒童的咨詢結果進行評估、討論,所有資料存儲到電腦里。據統計,整個弗蘭德地區97%的家庭接受過區域護士的家庭訪視,83%的家庭到診所尋求過咨詢,因照顧不當而引起的嬰兒窒息死亡率較前有了極為明顯的下降。
殘障兒童教育中心
(MPC Turbank)
專門為3~21歲殘障兒童及青少年(不包括身體殘障)提供特殊教育的福利機構。這些兒童及青少年均有先天性的或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或智力障礙,如先天性智力發育不全、癡呆、自閉癥、社交障礙等。比利時各個區域都設有相應的中心,目的是給予這些孩子及其家庭以特殊的支持和幫助,讓他們盡可能正常的生活與成長。包括對孩子們的醫療護理、教育、生活照顧,對家人的心理支持及溝通協調等。由1名醫生、2名護士組成的醫療護理部門是這所教育機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負責所有孩子的入校健康登記、定期體檢、常規治療、心理輔助、突發疾病的處理及陪同需到醫院就醫的孩子看專科醫生等,并建立長期的健康評估或病歷檔案,他們對每個孩子的健康、心理狀況都了如指掌。在隨1名護士陪同一個9歲男孩到醫院復診的整個過程中,從護士對孩子的每個眼神動作,每句話語中,都能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關懷與憐愛;而孩子的順從與依賴,臉上蕩漾的笑意,足以表明他對這名護士的信任與喜愛。另外,由幾十名專門從事特殊教育者、心理治療師、社會工作者、義工等組成的教師隊伍則承擔了這些孩子的主要教育任務。白天在學校里,老師們根據每個孩子的年齡及特點,將他們分成不同的班級,每個班級有特定的教育計劃,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做游戲、勞動、手工、烹飪、電腦教學、課外活動等,幫助他們認知、思維、交往,學會自理甚至謀生的能力。每個教室的布置像居家環境,墻上貼有每個孩子及老師的照片、周一至周五固定的計劃安排、各種溫馨有趣的圖畫及飾品,以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并使他們感到舒適、安全。晚上,則根據每個孩子殘障的類型和程度將他們分成不同的小組,分別住在分布于周邊社區的“家”里,在老師的照顧下,大家一起用餐、休息、看書、看電視,定期上街購物、與鄰居小孩玩耍、假期露營、游泳、騎車等。這個特殊的服務機構,為這些不幸的孩子營造了一個安全、快樂的家園。
白黃十字家庭護理站
(White Yellow eross Home Care)
比利時的家庭護理已發展得很完善。白黃十字家庭護理站是比利時最大的社區護理服務機構,提供了比利時約50%的社區護理服務,遍布比利時各個城市的不同區域,實行電腦網絡管理。每個區域的白黃十字家庭護理站都有相應的行政管理人員、專門負責電腦
資料信息管理的文秘及區域護士等。區域護士在病人所熟悉的家庭環境里提供照顧,滿足病人護理需求的同時增加了病人的舒適感。具體內容有:按照出院醫囑或家庭醫生醫囑為病人行肌內注射、胰島素皮下注射、傷口換藥、服藥指導與觀察等;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沐浴、更衣、更換尿布,協助病人穿脫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彈力長襪等;對這些家庭的其他成員給予支持。護理站的文秘根據電腦注冊登記的每例病人的不同護理需求,通過電話與病人預約具體家庭護理的時間。并按照不同區域,將病人相對歸類,每天由電腦輸出名單,注明病人住址、上門時間、所需物品、特殊需要等,區域護士則根據名單按照先后順序出診。每位區域護士負責一定數量相對固定的病人,每天護理人次視情況而定(一般6~17例)。區域護士出診時駕駛1輛白黃顏色相間的救護車(是白黃十字家庭護理站的重要標志),穿梭于大街小巷。每位接受家庭照顧的病人都建有家庭護理手冊,區域護士每次上門服務后,會在護理手冊上記錄相關的內容和特殊交待事項,以便醫生或其他區域護士查核。回到護理站后,所有區域護士與文秘一起對當天工作完成情況、病人特殊變化等進行討論,補充或更改電腦中儲存的病人資料,為第2天的護理服務做好準備。另外,每周進行1次總結討論會,討論1周的工作隋況,病人的病情進展、心理狀況、護理效果或自理能力的評估、家庭成員的協調配合等,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商討出解決辦法及改進措施。這種家庭護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病人住院期間及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需要,因此減少了病人的住院率、縮短了住院療程,大大減輕了醫院及家庭的負擔。
老年醫學心理中心
一、深入組織,學教結合,不斷加強職工的政治思想建設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結合實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一是在黨員干部和醫護人員中開展了救死扶傷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二是結合醫院特點,廣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重點強化以人為本的職業責任、職業道德、職業紀律教育;三是開展一切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務于病人的理念教育,進一步強化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愛心、關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四是法制教育,組織黨員干部和醫護人員認真學習《黨員干部十不準》、《醫務人員十不準》、《執業醫師法》、《傳染病防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規范》,自覺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制觀念和紀律觀念。通過學習教育,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在經歷了兩院合并、托管、內部運行機制改革等重大變革后,院內職工思想穩定,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進一步深化內部運行機制改革
為進一步引入競爭機制,充分發揮各級各類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工作積極性,首先組織了班組長競聘上崗工作。本次競聘堅持德才兼備的標準,堅持按需設崗、按崗定責和精簡高效原則,全院共設班組長崗位29個,經過廣泛宣傳發動、個人自愿報名、集體推薦,院評聘委嚴格資格審查,確定54名候選人,報名人數和報名崗位之比最高達5:1。最后,26名同志脫穎而出,順利上崗。在成功實施了中層干部評聘上崗和班組長競聘上崗的基礎上,于6月25日全面啟動了全員競聘工作。市衛生局和院紀檢委的領導全程參與監督,整個操作過程充分發揚民主,尊重民意,以群眾的公論作為錄用的導向和基礎,經院黨委會嚴格進行資格審查,不論年齡大小、資歷高低,在群眾測評和評委打分面前人人平等。對每一位競聘者,群眾測評人數不少于20人。評委組由7-9名評委組成,其中固定評委由分管院長、各科室負責人組成,流動評委則由本院協理員、工會領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專家等組成評委庫,在每次競聘演講前一小時從評委庫里隨機抽取,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使競聘得分更趨公平合理。競聘前后歷時一個多月,嚴格按照通過方案、公布方案、擇崗申請、資格審查、民主測評、競聘演說、確定上崗人選及任前公示等8個程序進行,做到公開有序,規范運作。本次競聘設置崗位672個,最終上崗人員609名,轉崗91名,提前內退人員24名,待崗人員4名。全員競聘工作的圓滿完成,充分體現了醫院管理團隊務實高效的運作理念,標志著我院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力資源整合方面又邁出了成功的一大步。通過競聘,使現有的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和利用,全面提升了現代化醫院的執行能力,使醫院管理更具科學化、精細化、合理化,同時,也促進了職工隊伍素質和醫院整體功能的提高,為下一步實施技術職稱評聘分開和全員人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進一步修訂完善了新的《綜合目標管理考核細則》,對職工的勞動紀律、政治思想、職業道德、服務規范、工作效率、工作質量等各個方面制定了明確的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和評分標準,通過半年多的規范運作,各項工作開始步入正軌。新《分配辦法》對利益分配模式進行了調整,體現按勞分配、效率優先的原則,實行職工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合理拉開分配檔距,向高技術、高風險、高責任、高貢獻崗位傾斜,把職工收入與勞、職、績、效緊密掛鉤,鼓勵多勞多得、優勞優得,使職工與醫院風險共擔、責任共負、效益共創、利益共享,發揮了激勵作用,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統計,1-6月,全院業務收入·####萬元,同比增長####%,收支相抵結余####萬元,門急診人次同比上升###%,出院人次上升###%,人均收入上升####。
三、明確目標,強化內涵,實施質量管理可持續發展戰略。
在醫療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三個提高、一個降低”的奮斗目標。三個提高指提高醫療管理水平、醫療服務質量和執業素質,一個降低則是降低醫療糾紛和醫療差錯的發生率。邀請####醫療集團質量控制總監來院進行了《醫療安全與醫療糾紛的防范》、《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的處理》專題講座。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了防范、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加強醫療質量的督查力度,將終末質量重心轉移到對環節質量的監控。一是以抓好關鍵性醫療制度的落實為基礎,狠抓了醫療質量特別是病歷處方質量的提高。召開病案管理委員會議3次,同時對各科的歸檔病歷、處方質量評審結果進行了3次展評,及時總結梳理,剖析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到各科室,要求限期整改,并予以定期復查。除了院內每月組織對病歷、處方進行自查外,兩次隨機抽樣內、外、婦病歷共315份,送到兄弟醫院評審,甲級病歷284份,乙級病歷28份,未定級病歷1份,丙級病歷2份,甲級率達90%。對發現丙級病歷的個人給予:1、扣發1000元人民幣;2、全院通報批評;3、待崗兩個月的處理。同時,扣除科室績效考核分5分。對質量差的病歷和處方以《醫療通報》的形式在院內公開曝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促進作用。二是以抓抗菌藥物使用為突破口,努力降低藥品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重。堅持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因病施治,努力降低門診病人費用,出臺門診病人處方最高限額,特殊病種的特殊用藥報相關部門審批,規定每張門診處方限額160元,超過處方最高限額,系統將自動停止其處方權(因HIS問題,未能實施)。制定本院各科室藥占比最高控制指標,對超標的科室在每季度考核匯總時予以扣發考核分,直接與科室經濟收入掛鉤。貫徹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堅持抗菌藥物分級使用,選用特殊使用抗感染藥物應從嚴掌握。凡超越處方權限用藥均需填寫“抗感染藥物使用審批表”,履行審批手續,逐步建立藥品用量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制度。
根據衛生部關于開展“以病人為中心,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的有關精神,圍繞“質量、安全、服務、控費”四大主題,制定了醫院管理年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將工作任務分塊細化,由各分管院長分別牽頭,明確責任科室、責任人,要求各科室根據醫療行為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本科室實際,進行認真排查,制定具體的工作計劃。活動開展以來,全院的醫療安全意識、病人滿意度、醫療質量等大幅度提高,“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醫務人員的責任心、醫療質量管理意識等都明顯增強。下半年,我們將繼續深化內涵建設,以江蘇省現代化醫院建設標準為抓手,深入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進一步完善質控量化體系,逐步建立起由策劃、共識、落實、評估、反饋、糾正和再實施七個環節構成的管理鏈條,為實施質量管理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保證。
四、專科建設,人才興院,著力打造名醫、名科、名院品牌
為了取得長足發展,我院提出了打造傳染、腫瘤、泌尿、消化、心血管、兒童哮喘“六個中心”的戰略目標,全力加強專科建設,樹立名醫、名科、名院品牌。要想打造專科品牌,人才是關鍵。為切實做好人才培養的各項基礎性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舉措:舉辦臨床醫生“三基”考試2次,參考人數達268人,在參考人員中又再次抽考83人,兩次成績均達良好;舉辦護士“三基”考試2次,參考率達100%,對不合格者強化培訓補考,使合格率達100%;舉辦住院醫師繼續再教育業務講座12次,遠程教育22次;開展護理操作技術考核6次;選派去三級醫院臨床進修16人,參加·###醫學院舉辦的“研究生課程班”和“研究生委培班”10人,去####醫療##掛職鍛煉3人。根據專業對口和不脫產的原則,鼓勵大專和中專學歷人員參加省成人高校學習,提高學歷層次,有3人考取本科,13人考取大專,1人獲得碩士研究生入學資格。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使人才培養工作落到了實處,為培養高素質衛技人才,打造“三名”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進行醫療區大規模改、擴建,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加大了科研經費的投入,鼓勵并積極組織醫務人員開展科研攻關。要求科教科加強把關,嚴格篩選,對于有一定實用性和研究開發價值的項目,醫院在經費、人力、時間等方面予以重點保證和支持。對2004年由····科技局和·###科技局立項的9個項目進行篩選、評價,確定《食管鱗癌與乙肝病毒的關系及癌前病變預測的系列研究》等3個項目作為重點扶持的項目。有2項課題申報市科技進步獎,5篇論文申報市優秀科技論文獎。
新開展了微泵化療臨床應用、經皮腎穿刺鈥激光碎石、前列腺等離子切除等新技術項目10余項。各病區開始推行了模式化和專科特色服務,麻醉科等科室也開展了疼痛門診等創新服務。依靠####醫療##強大的技術支撐,先后成立了兒童哮喘診療中心、泌尿疾病診療中心和膽道疾病診療中心
五、以人為本,優化流程,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溫馨、優質服務
為進一步加快醫院的內部環境建設,改善就醫者的診療環境,我院投入了150余萬元,對老病房樓、供應室、分院病房樓進行重新改造裝修,斥資近20萬元對院內的HIS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更新,首期工程實現了東、西院信息聯網。邀請南京園林公司專職設計人員為我院設計綠化規劃,使醫院布局更趨合理,服務功能更趨齊全,就醫流程更趨科學,環境面貌也逐步靚麗起來。
在優質服務中強化醫務人員的人文精神,下大決心改革傳統的、低效率的、以方便醫院為前提的服務流程,最大限度地為病人提供服務的方便。優化服務環境,規范服務言行,積極開辟“急救綠色通道”,努力為病人提供全程、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原門急診樓、老病房樓和醫技樓在當初興建時由于規劃不當,未安裝電梯,病人看病、檢查十分不便,反映很大。我們在門急診樓和醫技樓新安裝電梯3臺,以方便病人就診;對收費窗口重新布局,在門急診、病房、醫技每個樓層都各設立一個收費窗口,免去了病人看病、繳費奔波之苦;新開設了治療飲食、病員飲食等服務;邀請##專家前來舉行大型義診3次,診療1500余人次;在“4.7世界衛生日”、“5.31世界無煙日”、“6.6愛眼日”分別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教3次,上街、赴社區義診3次,累計接受義診、健康咨詢560余人次;##醫療集團派駐了膽道、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兒科等科專家常駐我院坐診、手術,對青年醫務人員進行傳、幫、帶,緩解病員找專家看病難的矛盾;落實便民措施20多項,及時解決病員就診中的疑問和困難,受到了病員的好評。
六、注重宣傳,策劃營銷,逐步樹立起醫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全院逐步樹立全員服務及全方位營銷的醫院經營理念,導入“顧客滿意”營銷理念,把“方便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作為一項制度。完成了導醫標識體系的導入與改造,加強了發展部和體檢中心的配套服務,初步啟動了差別化醫療服務工作(VIP貴賓服務),1-8月份,接受健康體檢近9000人次,累計達80余萬元。把加強溝通、回報社會作為全體醫護人員的職業要求,有體系地開展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務,導醫服務工作贏得了廣泛的好評。繼續組織了志愿者小組免費為老年人服務,充分利用我院幾個社區衛生服務下伸點貼近群眾的優勢,定期開展健康知識咨詢、免費為貧困群眾義診等活動,并為他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抓住了醫院托管后出現的一系列新變化、新亮點,制訂了醫院形象宣傳的一整套方案。充分利用電視臺、報紙、電臺、燈箱廣告等形式宣傳醫院新形象,在電視臺收視率最高的兩檔節目中開辟了每周一期的“名院風采”和“健康之友”專題欄目,每天播出多頻道流動字幕,介紹醫院的形象、人才、管理、專科以及專家指導疾病防治等;在《·###日報》、《·###廣播電視報》、《····信息》上刊登專題和報花。采取強大的宣傳攻勢,做到“周周報紙有文章、天天電視有圖像”。注重品牌營銷與服務營銷,在電視、平面媒體廣告等方面加強營銷的同時,我們更重視品牌內在的價值因素質,在提升服務體系質量、員工客戶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的基礎上,打造和提升醫院的品牌。我院的托管后的一系列變化,引起了國內同行的高度關注,先后多次接待了北京、浙江、安徽等地政府部門和醫院領導、專家的參觀來訪,并在江蘇省醫院工作會議上作經驗交流。
七、成本核算,增收節支,不斷增強醫院的發展后勁
啟動了新的成本控制框架,注重后勤管理,在保證臨床一線水、電、汽和物資供應的同時,強化成本核算,水、電、汽、物資使用列入科室成本,各類后勤物資、辦公用品實行以科室為單位定時、定額、定量供應,節約有獎,對于一切非業務性開支,千方百計壓縮,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減少浪費和流失。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了新藥準入及特殊器械供應等制度,加強了藥費比控制和處方監測,從源頭上、從各個環節上堵住漏洞。從6月份開始,公司已正式向我院統一配送藥品。積極配合####醫療##在集團內各托管醫院中實施的渠道管理,對藥品、器械等由公司實行集中招標采購,統一調配,縮短藥械供應鏈,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批零差價,從而在降低醫院運營成本的基礎上,更多地讓利于老百姓。通過集團渠道采購的腹腔鏡、鈥激光、CR等儀器設備,根據我們與本地經銷商議價比較情況來看,為醫院節約了30余萬元。
狠抓了增收節支,重點抓了醫療收入比例的提高,增加收入的含金量。在藥品的價格上對每個品種每個批號都精打細算,盡量壓價,據統計,1-6月份,藥品采購成本1963.20萬元,毛利潤1234.65萬元,藥品差價率達39.73%,醫療收入占業務收入的比例也由去年同期的45.09%上升到45.86%。
八、院務公開,接受監督,切實提高醫院管理的透明度
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到五堅持:一是堅持公開內容的全面性,嚴格按照上級規定的內容,全面公開;二是堅持院務公開的形式多樣化;三是堅持院務公開內容的時效性,嚴格按規定時間公開;四是堅持院務公開程序規范化;五是堅持定期組織對院務公開工作進行評議,討論制訂了《院務公開每月考核制度》,制定了考核細則及評分標準,按目標對科室進行考核,按季兌現。建立了《干部民主評議制度》和《接待職工詢問制度》,由紀檢委、工會牽頭,組織了8次職工評議活動,召開2次職工座談會,廣泛聽取社會群眾和院內職工對院務公開工作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及時研究整改和征求意見,使院務公開工作逐步做到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受到了有關部門的肯定,并榮獲····市“院務公開先進集體”稱號。實行黨政重大事項票決制,中層干部的聘用、工作人員的調動、大型基建和技術建設項目,萬元以上儀器設備的購置等都經過領導班子集體討論,并無記名投票,使決策更加科學、規范。對各類貴重器械采購都建立了嚴密的招標準入制,規定5000元以上的物品采購必須簽訂協議,5萬元以上物品采購和10萬元以上的基建項目必須上報有關部門,實行招標采購。能通過公開招標形式辦的事情,一律公開招標,并主動接受上級紀檢部門的全程監督,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
上半年,醫院在提升服務、加強質量、控制成本、加快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工作,完成了主要工作目標,但工作中也還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兩院合并以后,醫院規模擴大,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磨合和醫療資源的整合,各項工作已逐漸步入正軌,但文化沖突和團隊溝通仍然存在一定障礙,造成工作銜接中的脫節,暴露出不少醫療質量上的隱患及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