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園角色游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指導策略;幼兒教育;角色游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05-01
一、角色游戲是幼兒時期最典型的一種游戲,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幼兒主體性的發揮與發展是角色游戲的本質所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角色的游戲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它在幼兒主題探究活動中經常得以應用,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應,掌握和積累生活經驗是角色游戲產生的源泉,是游戲開展的基礎,不管是幼兒園中的哪個年齡段的幼兒,生活經驗越豐富,他們的游戲內容與題也會越充實,越廣泛 ,情節也越深入,甚至越具創造性。
二、角色游戲和其他游戲相比有著它自己獨特的特點,首先幼兒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主活動,角色游戲是幼兒獨立自主活動,他們可以自己確定游戲的主題,情節,分配角色,制定游戲規則并按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性的開展游戲,其次,它是一種創造性想象活動在游戲中,幼兒為順利角色任務,還必須以物代物,如將玩偶當成自己的寶寶,實現當媽媽的愿望,再次它的內容主要反應社會生活,為社會家庭和幼兒園周圍環境所制約幼兒玩角色游戲的沖動,來自于自己頭腦中對現實生活的印象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它同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具有歷史性和階段性,它有很大的靈活性無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結果。
三、那么教師如何對幼兒的角色游戲進行指導呢?
1、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的觀察
通過觀察了解幼兒游戲中的表現獲得指導信息《綱要》指出:“教師是指導者又是游戲的伙伴兒,更重要的是教師是一個觀察著。”通過觀察教師可以獲得來自幼兒多方面信息,發現幼兒游戲中的行為偏差,特別需要突出表現,精彩瞬間,在角色游戲中觀察傾聽幼兒指導的準備工作提供基礎,也是教師的準備工作和介入游戲這兩者之間的橋梁,教師通過對游戲的細致觀察,可以發現何時需要增加游戲,時間、地點、材料和經驗。可以了解幼兒游戲的現狀,使教師能更好的介入幼兒的游戲。
2、教師在角色游戲中與幼兒的語言溝通,教師指導什么角色游戲的主要方式是語言的指導,不同的語言指導方式對于不同的游戲環境和不同的幼兒其指導效果是不同的。
沒有溝通就沒有理解,更談不上教育,幼兒教師的溝通能力是實現心靈交流的教育藝術,是創作彼此新關系的動力。幼兒教師對角色游戲的指導主要體現在幫助幼兒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開展游戲,充分發揮它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有興致毫不勉強。努力的在游戲過程中學習,而不是將教師自己的意圖或設計強加于幼兒,在幼兒角色游戲中,教師要善于使用適當的言語,盡可能的蹲下來與幼兒交流,了解他們的真實興趣和想法,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愿望。
3、教師在角色游戲指導中創造條件和建立游戲規則,環境是幼兒學習的“第三位老師”教師必須給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游戲地點是幼兒做好游戲的必備的空間條件,教師作為環境的創設者,游戲中應善用觀察和聆聽從幼兒作用于環境的生活中,敏銳的捕捉有用的信息,并通過調整和變換環境將游戲引向縱深。幼兒教師必須為幼兒提供安全、衛生、美觀、整潔有序,富有童趣的游戲環境,只有在豐富的物質環境中,幼兒才有多種選擇的可能性,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內容充實新穎,否則游戲將變得枯燥無味,也不能持久,教師為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還要注意不同年齡特色的孩子生理特點,從安全角度出發,使每個玩具都發揮其作用,拓展孩子的想象力。
四、教師除了給幼兒提供必要的場地,時間和玩具外,還要在游戲之前進行必要的游戲規則,這些規則不是束縛幼兒而定,而是在保證衛生與安全前提下,讓幼兒更自由,更充分的參加游戲,從而達到游戲中進行素質教育的目的,對教師產生依賴,甚至于反感。所以選擇介入加時機是相當重要的。
1、幼兒難以將游戲順利延續時間
幼兒游戲中難免會出現停滯不前的現象,即遇到“認知結”因此,教師要注意這些“結”并適時介入幼兒的活動,使這些“結”成為幼兒注意的焦點,從而使幼兒對問題有更加深層次的理解。
2、幼兒游戲中出現了不良因素的時候
幼兒的游戲中不良因素包括:出現危險、不安全因素、攻擊、游戲主題不夠積極健康等。當出現這些情況時,就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在游戲中幼兒出現爭執、打鬧等行為時,教師就必須介入給以正確的引導。因為這是一種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不應提倡。
3、教師在角色游戲中介入指導
角色游戲的自主性與教育的目的性是一對矛盾。如果僅從游戲的角度考慮,讓幼兒隨心的玩,那么他們就難以從游戲中得到教育所要給予孩子的東西,如果從教育的角度出發,用教育的角度束縛游戲,強迫幼兒學這學那,則會失去游戲本身的意義,所以指導角色游戲既要尊重幼兒游戲的意愿,發揮他們的主管能動性,又要離開教育于其中,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具有靈活的、機智介入游戲的能力。教師以游戲角色的身份進入進行指導游戲。但是盲目地介入會打斷幼涸誚行指導游戲。但是盲目的介入打斷幼兒在進行的游戲,會影響幼兒獨立思考解決問題,以及伙伴間的相互作用,會讓幼兒對教師產生依賴,甚至于反感。所以選擇介入的時機是相當重要的。
4、教師在角色游戲中版主幼兒角色意識培養
【關鍵詞】幼兒園角色游戲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角色游戲是幼兒園游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滿足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是童心嬉戲的世界。幼兒在游戲中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經驗,促進了幼兒的個性和社會性的發展。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提供合理的游戲材料及游戲中教師適當的指導對游戲的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創設逼真、舒適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游戲的熱情
幼兒在自由、輕松的空間環境里很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帶動下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自主性,因此,環境能激發幼兒創作的熱情。
1.1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游戲主題,開設幼兒感興趣的游戲。
游戲是反映現實生活世界,所以游戲的主題需來源于現實生活,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則游戲內容充實新穎。為此,教師要豐富幼兒一日活動中的生活內容。可以利用本地自然條件,帶領幼兒走上社會、實地認識、親身感受。如帶領幼兒外出游覽或參觀時,有意識地指引幼兒觀察交通警察是怎樣指揮交通的、紅綠燈的作用、車輛與行人應遵守哪些交通規則等,還可了解理發店、醫院、超市、飯店、農貿市場,使幼兒熟悉每個地方不同的標志、工作人員不同的服飾、工作方式及服務流程,為開辟游戲提供前提條件。
1.2 與幼兒共同設計、創設氛圍,讓孩子成為游戲環境的主人。
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游戲區角,用圍合的方式合理的劃分區角,可借助幼兒的桌椅、盒子等材料組成圍合,突出游戲空間。教師與幼兒共同創設游戲符號名稱,通過孩子的繪畫、手工作品等來體現游戲主題。比如燒烤店的掛牌上可以讓幼兒畫一串串烤雞腿、烤香腸等圖片;醫院的掛牌上畫上十字標記、醫生護士的人物形象;娃娃家畫一幅一家親的圖片來展現。來源于孩子的圖畫符號更讓孩子一目了然,讓孩子真正成為游戲環境的主人。
2 提供形象、功能豐富的游戲材料、確保游戲的有效開展
角色游戲材料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不僅可以大力激發幼兒進行角色游戲的動機,還可以引起幼兒對角色游戲的行動和聯想,從而實現角色游戲的目的。如燒烤店游戲中需要烤箱、燒烤的食品、調料等,娃娃家游戲中需要布置廚房、房間相應的設施設備這些都是典型的角色游戲材料。因此,在材料的投放、功能的使用方面應考慮幼兒的年齡特征和游戲水平,充分靈活的運用材料、發揮材料的功能,促進游戲的有效開展。
2.1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游戲水平提供材料。
由于幼兒身心發展水平、知識經驗不同,教師在選擇、投放、變換游戲材料時,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 比如: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以無意注意為主,幼兒思維的概括性和靈活性較差,在使用物品進行游戲時“以物代物”的能力不強,因而在提供材料時,要注意給他們提供各種形象的玩具和游戲材料,以引發他們開展游戲的愿望。又如: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思維的直觀形象性增強,認知范圍擴大,使其想象逐漸變得活躍而豐富。幼兒在選擇角色后能簡單地設計游戲情節,把某個角色的幾個不同的活動〔或動作〕排列起來,使之具有一定的連貫性。如在“燒烤店”中,“廚師”先把材料放烤爐上烤一烤,還會用扇子扇風加速,讓后再加點調料。娃娃家“媽媽”會“買菜”“洗菜”“切菜”“燒菜”等一系列環節。由此可見,教師需要適當豐富幼兒游戲的連貫性材料,使幼兒能夠積極連貫地把游戲開展下去。
2.2 充分靈活的運用游戲材料,發揮材料的功能。
想象,創造是幼兒角色游戲的特征。對于成品玩具,幼兒只會問“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對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兒就會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來干什么?”因此,百寶箱就能發揮其功能,提供一些紙,筆,剪刀,玻璃瓶,泡沫,塑料.海綿塊,彩帶,小木棍等。比如,中班幼兒在開展“理發店”游戲時,“顧客”口渴要喝飲料,“服務員”到百寶箱找到瓶子和吸管為“顧客”提供服務。又如,幼兒將各種紙做成菜,將紙棍做拐杖等。隨著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代用品和符號物,既促進了游戲情節的進一步發展,又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師適時的指導、促進游戲水平的提升
角色游戲是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的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活動。在游戲中,不能任由幼兒無目的地游戲,教師起著引導作用,要注意觀察幼兒是否能逼真地扮演角色,游戲的內容是否豐富,角色之間的關系如何,幼兒的創造性如何。根據幼兒開展游戲的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導。
3.1 教師以角色身份指導幼兒游戲。
教師加入游戲,擔任游戲中的某一角色,以激發幼兒的興趣,并通過角色的扮演取得發言權、管理權和評議權,以便指導游戲的開展,不斷豐富游戲的內容。如一個當理發師的小朋友離開了崗位到處亂跑,教師以顧客的身份到理發店,找回理發師并說:“理發師可不能到處亂跑,顧客來了要接待哦。”使游戲得以順利開展。教師可以擔任衛生檢查員,表揚點心店的衛生工作。教師還可以以顧客的身份來點心店用餐,提高“招待員”招待顧客的服務質量。總之,教師以角色身份參加到游戲中去,既可為幼兒增添游戲情趣,又能增進師生友誼,便于指導游戲和了解幼兒,促進游戲向深層次發展。
3.2 教師要在游戲中觀察幼兒的表現,適時教育。
一、創設班級特色游戲,創新串聯環境
(1)游戲環境獨具風格。在創設游戲環境時,首先就考慮從環境風格上有所區別,讓幼兒一看上去就產生耳目一新的新奇感,由此產生游戲交往的愿望。如有的班級選擇了時尚風,以宣傳海報為主打形式,向幼兒宣傳自己班級中的游戲內容,吸引幼兒前來參與;有的班級則以運動風為主要風格,將運動項目與游戲活動相結合,滿足了幼兒好玩好動的特點,幼兒非常喜歡;有的班級以地方風為特色,有的班級以江南民俗風為特點,以江南特有的藍印花布布置整個環境,優雅恬靜,將幼兒帶入一個獨特的游戲場所……因為各班創設了截然不同的游戲環境,激發了幼兒串聯的興趣與愿望。
(2)游戲內容各具特色。要在游戲的種類上有所區別,幼兒才能夠真正地動起來。同時,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幼兒喜歡的才是最好的。有的班級以購物休閑為主,開設了“美樂琪自助餐廳”“大潤發超級樂購”“天使寶貝影樓”等區域;有的開設了與健體游樂相關的小舞臺、健身中心、智慧棋社等內容;有的班級開設了“寵物一條街”“美食一條龍”游戲活動;有的班級則以開設了“茶藝吧”“印染坊”“童學館”“江南人家”等內容……風格迥異、內容獨特的游戲環境,吸引著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使游戲常開常新,幼兒樂此不疲。
二、深入拓展游戲內涵,遵循基本原則
(1)與幼兒生活經驗相印。幼兒角色游戲是幼兒生活經驗的再現,游戲內容只有與生活接軌,才可以調動幼兒游戲的興趣。因此,在游戲內容的選擇上,要非常注重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相互聯系。如幼兒都有定期體檢的經驗,因此,他們提出要開設看病的醫院時,特別提出了要有一個進行“體檢”的地方,有的班級中就特別開設了“兒童體檢中心”游戲。
(2)與社會時尚元素相牽。現在幼兒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所認識到的世界都可能在游戲中得到體現。因此,在游戲環境的創設上,我們融入了時代性的元素。如某班的“茶藝吧”中,增加了品嘗新茶的環節,則與春天時候新茶上市這一社會特征相吻合。
(3)與幼兒發展需要相融。游戲對于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游戲設置的關鍵點所在。經過小中班的培養,大班幼兒已經有了照顧他人的能力與需要,“寵物一條街”的開設,可以更好地滿足幼兒與寵物親密接觸,表達自己對弱小動物的關愛情感,這對培養幼兒富有愛的品質非常重要。同時,許多幼兒都有在家圈養小寵物的經驗,或者是渴望養一只小寵物的愿望,這一游戲的設立既可以滿足幼兒對現實生活經驗在游戲中的延伸,也能夠滿足部分幼兒在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愿望,更能得到幼兒的喜愛。
(4)與主題教學活動相隨。我園實施主題性課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會對某一類知識經驗進行較為全面地學習,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產生進一步學習、模仿、探究的愿望。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與幼兒共同將這些內容納入角色游戲中,既可以滿足幼兒學習、表現的機會,又可以讓角色游戲的內涵不斷變化,常玩常新。如某班的“茶藝吧”中是主題“三月江南”中科學活動“認識茶葉”活動的延伸,根據茶葉制作的過程,在整個游戲中創設了從炒茶、制茶、灌茶到品茶等游戲環節,幼兒在游戲中玩得不亦樂乎,深受他們的喜愛。
三、發揮幼兒游戲的主體性,細化串聯情節
串聯式角色游戲與傳統型的角色游戲的最大不同在于幼兒這一游戲主體的流動性,在開展串聯游戲的過程中,幼兒在流動游戲中不斷發現問題,商討調整策略來解決問題,并逐漸使游戲串聯更加可行。
問題列舉:班級游戲材料流動到別的班級后怎么歸還?
解決策略:發現問題后,教師組織與幼兒一起來討論解決問題。有的幼兒有在家幫爺爺奶奶賣廢品的經驗,就提出開個“廢品收購站”,但這些物品并不是廢品,還可以再利用,叫這個名字不太妥當。最后,大家為這個游戲起了個名字,叫作“貨物中轉站”,每個班級中都把幾個牛奶盒子連在一起,分別標上班級的名稱,制作成一個既輕巧又便于搬運的儲物箱,放在“貨物中轉站”中,同時又增加了一個“送貨員”的角色,幼兒在串聯游戲中買了哪個班級的游戲材料,走到任何一個班級都可以放在“貨物中轉站”中相應班級的盒子中,當貨物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時,“送貨員”會擺出“送貨中”的牌子,將物品送回相應的班級,極好地解決了各個班級游戲材料紊亂的現象。
隨著串聯游戲的深入開展,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高,游戲情境更加深入,游戲內涵也更加豐富起來。
[關鍵詞]角色游戲;問題;對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園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重要作用,特別是角色游戲,更是發展幼兒社會性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農村地區,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制約,使得教師、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的角色游戲認識不足,忽視游戲材料在角色游戲中的作用,對角色游戲的指導存在許多誤區。
一、農村幼兒園開展角色游戲存在的問題
1. 對創設角色游戲認識不足
幼兒角色游戲的主題內容是反映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教師應該處理好角色游戲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有些教師在開展角色游戲時,認為角色游戲的主題越多越好,越新鮮越好,結果導致游戲開展過程中幼兒對角色生疏,情節脫離實際,游戲無法進一步拓展。同時家長的觀念也嚴重影響角色游戲的開展,幼兒園開設角色游戲,家長就會提意見:“我們是讓孩子來學知識的,不是來玩的。”為此不少幼兒園也為迎合家長需求而不開展游戲活動。
2.對角色游戲材料的投放尺度拿捏不準
角色游戲材料是進行角色游戲必備的物質條件,它不僅起著角色的作用,還能不斷推進游戲的進程。由于幼兒天生就喜歡一切鮮明、具體、形象生動的新鮮事物,導致很多教師在投放角色區游戲材料時,認為游戲材料投放越多、越真實、越漂亮,孩子們就會越喜歡,由于太過于片面的追求外觀新穎、仿真的游戲材料,而忽略了材料的操作性。
3.教師對游戲的角色定位沒有把握好
有些教師沒有真正掌握角色游戲的指導技巧,出現規定情節、指定角色等替換的現象,使角色游戲缺乏童趣。有些教師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不了解幼兒的游戲心理,對孩子的游戲更多的時候是采取放任自由,使游戲停留在較低的水平層次上;沒有掌握角色游戲的特點,干涉太多,指導上不得法,失去了指導意義;指導缺乏目的性、計劃性、整體性。
二、農村幼兒園開展角色游戲的對策
1.轉變教育觀念,努力提高游戲質量
雖然幼兒教師認同“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論說法,卻沒有真正地運用到實際當中,沒有真正做到把游戲當作幼兒的基本活動。所以教師首先必須從思想上真正轉變觀念,改變“重集中教育、輕游戲”的教學方式,重視游戲的教育價值,通過各種途徑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提高對游戲的認識,并利用學到的專業知識與家長溝通,轉變家長觀念,確保游戲的順利開展。同時教師還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結合農村實際,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游戲計劃,促進幼兒園游戲活動質量不斷提高。
2.因地制宜,創設合適的游戲主題
角色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角色游戲的主題越廣泛、情節就越深入,因此,我們應注重豐富農村幼兒的實際生活,以支持角色游戲的開展。但是,隨著農村日趨城市化,農村幼兒園的孩子們有著不同于我們以往認識的已有經驗。一方面他們對身邊田地里的莊稼、蔬菜不能充分的認識,并非我們想象中的“農村孩子”;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場景、文化又離他們還很遠,他們對此也不理解。基于上述情況,教師應與時俱進,靈活處理角色游戲中的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如果教師沒有把握好農村幼兒的特點,那么很難把角色游戲開展下去的。如:“娃娃家”“小診所”“小吃店”“理發店”“小超市”“菜市場”等游戲主題都是農村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過的,它們都是豐富多彩的角色游戲主題。
3.就地取材,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角色游戲的物質基礎,農村幼兒園可以根據農村的特點,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開展角色游戲。采取自制、利用、替代、收集的方法,為游戲的開展準備大量的玩具。如:用牙膏盒、牛奶箱、廢泡沫等可做成美觀大方的“自動取款機”“交通工具”“家具”等,供幼兒玩“銀行”“小司機”“娃娃家”“商店”等游戲。用絲瓜、蛋殼、白蘿卜等能做成各種有趣的“工藝品”。用葫蘆可做成“不倒翁”或“花瓶”等;用碎布做衣服;用麥桿、筷子做稱桿;用舊塑料盤做稱盤;用山上的野果粒代替“大米”“黃豆”“味精”等;還可以供給幼兒棉花、碎布等。這些都可以以物代物、一物多玩。這樣,不僅供給了游戲材料,而且創設豐富的游戲環境。
4.適時、適宜地介入參與游戲
角色游戲指導的藝術性在于保護并不破壞游戲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教師在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同時,以支持者或參謀者身份介入,把教育意圖轉化為幼兒的游戲行為,從而使角色游戲的目標滲透到游戲過程之中。這就要求教師要正確處理游戲過程中師幼的關系。教師在游戲過程中除必要的、間接指導外,不要干預過多,當然也不能放任自流。老師的指導要有針對性,要選擇恰當的介入方式,盡量保證游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盡量減少游戲過程的中斷次數和教師介入的消極后果。在角色游戲中,“玩”是第一位的,幼兒玩的興趣,關系著幼兒自主性的發揮,也關系著游戲的成敗,農村幼兒園孩子角色游戲經驗貧乏,更需要老師適時適宜地指導游戲開展。
首先當游戲內容貧乏,幼兒不感興趣的時候,需要老師及時、巧妙地啟發、引導幼兒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游戲情節。如:當幼兒在玩“商店”游戲時,只知道等待“客人”上門來買東西,沒有新的內容時,教師以“商店經理”的身份出現,告訴幼兒“六一節”到了,為什么不搞“促銷”活動?這樣孩子創設了新的玩法,“商店”的生意頓時火熱起來。又如:班上的角色游戲區新開了“洗衣店”,“有臟衣服的,快拿來洗呀!”“我們洗衣店的服務是一流的,快來呀!”孩子們很賣力地在活動區吆喝著,可就是沒人光顧,教師走上前去一看,洗衣店里只有一只舊的小塑料盆和一塊黑不溜秋的抹布,怎么看也不像個洗衣店。沒有客人來,扮演服務員的孩子們無事可做,自己也想溜走,去別的活動區玩,這就需要教師扮演“商店經理”及時地“送來大型洗衣器械、和幾個電熨斗”引導幼兒以大紙箱代替大型洗衣器械,以方形泡沫代替電熨斗,當然,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增添洗衣店的材料并對當天活動進行反思。
其次當幼兒對游戲失去興趣時,老師要及時幫助幼兒拓展思路,深化游戲主題,提高幼兒對做游戲的積極性。如:在理發店的游戲中,單一的洗、剪、吹活動使幼兒對游戲興趣不高,沒有人想去理發店游戲了。教師適時以“店長”的身份和“工作人員”開了個會,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制作或繪畫出各種不同的發型,并以店周年慶推出“新發型”優惠酬賓活動,豐富“理發店”,擴大了經營范圍,“工作人員”也不再無所事事,理發店又熱鬧起來。
再者教師要在游戲進行困難時,及時改變游戲情節,提高幼兒積極性。如:在醫院的游戲中,由于農村幼兒平時對社會接觸不多,生活經驗不夠豐富,很難深入開展。于是教師可以就把“大醫院”先停業,有目的地和幼兒一起去附近小診所參觀了,再和幼兒討論診所里有哪些人和部門,就這樣只有兩三個門診的“小診所”就應運而生了,幼兒看見了自己參與討論的小診所建立了,都樂意參加醫院游戲。
總之,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一種典型的游戲類型,也是幼兒最喜歡的,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心理需要的一種綜合性強的游戲方式。因此要真正在農村幼兒園實現角色游戲的教育功能,必須讓游戲成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也能滲透到農村幼兒園的每個角落,讓所有孩子都有幸福、快樂的童年。
參考文獻 :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開展體育游戲是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切實可行的途徑和手段。但是,幼兒園教師作為體育游戲的設計者、支持者和引導者,在幼兒園體育教學中存在設計缺乏體育知識、游戲情境單一,忽視突發的情感問題、缺少及時的情感鼓勵,過多成人化語言、指導方式單一等問題。
(一)教師作為設計者:缺乏體育知識,游戲情境單一
1.缺乏相關的幼兒體育知識
案例1:小班體育游戲“小小特警員”教案
活動目標:發展跪爬與匍匐向前爬的動作技能
活動重點: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勢
活動難點:匍匐向前爬時膝蓋的發力
活動流程:熱身運動一練習跪爬一練習匍匐向前爬一放松運動
在練習匍匐向前爬的環節中:
第一次體驗匍匐向前爬一交流匍匐向前爬的要領(雙臂屈肘向前爬行,兩腿貼至墊子,屁股放下,不要抬頭,膝蓋要學會用力往前推)一第二次匍匐向前爬(解決第一次匍匐向前爬出現的問題)一第三次匍匐向前爬(速度和動作準確化)一總結匍匐向前爬的要領。
在案例1中,活動的難度是循序漸進的。但是,匍匐爬行一般是在大班進行,對于初次進行爬練習的小班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顯然教師沒有相關的幼兒體育知識。雖然教師設計得很具體,但在實際教學中幼兒的學習效果并不好,這也說明小班幼兒對于匍匐向前爬是不適應的。而且,活動重點不應該放在匍匐向前爬的速度和姿勢上。個別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進行嘗試,學習規范動作。對于大多數小班幼兒來說,只能作為一種嘗試,而不是重點。
2.游戲情境過于單一
案例2:大班體育游戲“燒烤游戲”中的游戲規則
雙人游戲的規則:先請一個小朋友扮“食物”平躺在墊子上,雙手交叉握緊拳緊貼胸口。另一個小朋友扮“廚師”,從“食物”身上跨過去,當作烤一次;等到“廚師”跨過“食物”以后,“食物”要立刻翻個身,雙手和腳尖撐地,屁股翹起呈拱門狀,這次,“廚師”要從“食物”的身體下面鉆過去,算作烤兩次。這樣的動作要循環持續做下去,一共烤六次,“食物”才算烤熟。(進行兩輪)
小組比賽的規則:幼兒分成兩組,每組一半幼兒扮“廚師”,另一半幼兒扮“食物”。“食物”依次平躺在墊子上,保持一定距離。第一個“廚師”出發,要跨越每一個“食物”,再從每一個“食物”下鉆回來,拍下一個“廚師”的手,下一位“廚師”才能出發。重復前面的動作,直至組內所有的“廚師”都烤過所有的“食物”。哪一個組的“廚師”先烤完所有的“食物”,哪一組就獲得“金牌廚師”稱號。(進行三輪)
在案例2中,雙人游戲與小組比賽的規則有一些區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在雙人游戲的時候,幼兒只是在不停地反復做相同的動作,顯得十分單一,參與性可能會逐漸減弱。在小組比賽時,參與游戲的人數增多,同時設計三輪比賽,反復的比賽也會讓幼兒覺得枯燥,漸漸失去興趣。
(二)教師作為支持者:忽視情感變化,缺少情感鼓勵
1.忽視突發的情感問題
案例3:大班體育游戲“墊兒樂”中翻跟頭接力賽環節
在翻跟頭接力賽時,幼兒甲無意中腳碰到了幼兒乙的臉上,這使幼兒乙情緒激動、言語激烈,教師并未注意到此時幼兒乙的情緒變化,繼續按教學計劃中的內容進行教學。
在案例3中,教師完全是為了教而教,對非教學計劃中的情況不加關注,只是留意要教的動作和幼兒的完成情況。幼兒在活動中相互碰撞是教學預設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而教師對其并未注意,也不敏感。雖然教學內容能順利地進行,但是由于教師觀察點的局限,忽視了對幼兒心理安全的支持。這樣的教學雖然教案中設計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得到完成,但是沒有達到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情緒安定愉快的目標。
2.缺少及時的情感鼓勵
案例4:中班體育游戲“小小特警員”中練習單人滾環節
幼兒體驗自由滾動后,教師讓幼兒示范自己想到的不滾歪的方法。示范的幼兒方法不是很好,還是會滾歪,在一旁觀看的幼兒不停地大笑。教師對其他幼兒的大笑行為沒有制止。
幼兒練會有做得好與做得不好的情況,但這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師要時刻以關懷、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不同水平的幼兒。在案例4中,教師并沒有對做得不好的幼兒及時鼓勵,予以積極回應,肯定幼兒積極思考的精神。對于其他幼兒的大笑,教師也沒有制止。此時,進行示范的幼兒會感到羞愧和害怕,積極性可能也會減弱。教師及時的鼓勵才是幼兒安全情感氛圍的有力支持。
(三)教師作為引導者:成人式提問,指導方式單一
1.成人式的提問過多
案例5:小班體育游戲“小小特警員”中練習跪爬環節教師的語言
介紹要求:
師:“今天的活動與墊子有關,通過墊子我有一個要求,聽清楚了如何通過這塊墊子,請你們雙膝著地,通過這塊墊子,然后回到座位上坐好。”
師:“聽清楚我剛剛的要求,通過墊子的時候是什么要求?雙膝著地!”
幼兒第一次體驗過程中:
師:“甲聽清楚這個要求:雙膝著地!”
師:“乙聽清楚要求沒有?雙膝著地!”
師:“丙雙膝著地,聽清楚。”
幼兒第一次體驗結束。
師:“剛才所有小朋友都通過了這塊墊子,我提了什么要求?”
師:“記得很清楚,但是在剛剛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問題,你們有沒有發現?”
師:“你發現什么?請你來說一說。”
師:“有的人噌噌噌爬過去了,有的人相對要慢一點,雙膝著地爬過去。”
2.教師要給予幼兒情感安全氛圍的支持
情感安全氛圍主要是給予幼兒鼓勵和安撫,且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體現。比如,當幼兒出現畏難情緒時,教師要及時地鼓勵和擁抱;出現小組比賽輸的一方,教師要肯定他們做得好的地方,幫助總結失敗經驗,同時告訴他們比賽輸贏不是最重要的。
在案例3和案例4中,教師對活動中幼兒情感問題的忽視,也是對體育游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視。
(三)教師作為引導者
1.教師要進行有效提問
提問是教師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主動思考探究的方式。有效提問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數量適宜;根據各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征,開放性問題和封閉性問題的比例要合理,適當啟發幼兒;提問要有目的性,與活動內容有關等。
在案例5中,教師的提問啟發性問題少,針對一個問題反復問,多次強調要“雙膝著地”,是一種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幼兒缺少思考的機會,教師可以反問幼兒“誰來告訴我動作是什么”。教師提問時語言隨意,問幼兒“為什么速度不一樣”,這種問題難度大,十分寬泛,不易回答,可以改成“速度不一樣與身體動作有關,請小朋友注意一下他們的動作有哪些不同”。當幼兒已經掌握動作時,就應該將問題與活動內容相結合,提出一些有啟發性的問題。
2.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
直接指導是大多數教師喜歡采用,并且覺得簡單有效的一種指導方式。在現今的幼兒園體育教學中,這種方法具有爭議性,因為過多使用會產生幼兒被動學習而脫離幼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情況。所以教師更多采用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學習。在幼兒園體育游戲中,對幼兒來說具有難度的、陌生的一些動作,教師的直接指導只是一個直觀的印象。真正要讓幼兒掌握需要的是幼兒自己的主動思考和探究,這就需要教師的間接指導,比如游戲規則、角色分配、幼兒示范等。教師的指導要直觀、循序漸進,培養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自我調節意識。
在案例6中,教師首先應把“雙手抱膝滾”的標準動作進行示范,然后讓幼兒集體進行嘗試,在嘗試中思考和探索雙手抱膝滾的方法。教師也可以通過觀察選出做得好的幼兒,給其他幼兒做示范。首先,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提出觀察重點。其次,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總結出動作要領。最后,教師將幼兒總結的內容進行規范化,精練化。教師將直接指導與間接指導相結合,給予幼兒更多自主嘗試和探究的機會,才能使幼兒實現自我學習和發展。
[關鍵詞]學前兒童;元交際;角色游戲;能力;論述
經研究調查發現,學前兒童在角色游戲中是通過元交際就游戲的角色、所實施的行為以及情景轉換進行溝通和協商的,同時對于游戲的情節和規則也是通過元交際來展開討論的,畢竟學前兒童的年齡還比較幼小,無法使用具體的語言以及肢體語言來進行詳盡的溝通。鑒于元交際在學前兒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詳細的探討。
一、元交際含義的分析與論述
所謂的元交際指的是一種抽象的“交際”,也可以說是潛意識的溝通和交流。它通常指的是在交際過程中的雙方通過對對方真正的交際意圖或者是所要傳遞的信息進行主觀上辨識和理解的溝通活動。在角色游戲進行的過程中,學前兒童的活動一般處于兩種水平之上,其一指的是兒童對于事物或者是行為的主觀意識,也能稱之為假想。另一層則是客觀的交流行為。由此可以看出,角色游戲是為兒童提供了元交際情境,在游戲的過程中的雙方或者是多方主體也是通過元交際來完成了大部分關于現實游戲的溝通與交流。
許多研究人員通過對兒童在角色游戲中的語言發展,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首先,角色游戲是兒童學習培養元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其次,兒童是通過使用元交際能力來開展角色游戲的。最后,兒童通過角色游戲使用并發展元交際能力,慢慢地將其發展成為敘事的能力,當然這其中還包括其他綜合能力的塑造。
二、學前兒童在角色游戲中對元交際能力的學習
人類作為群居性的高等生物,溝通和交流是群居能夠得以實施的根本所在,同時也是現在團隊合作、相互協作實施的基礎。然而,在最初還沒有語言和文字或者說是在現代雙方不能使用語言和肢體語言的情況下,人類還可以通過“眼神交匯”或者是相互猜測,也能完成正常的溝通與交際。當然,交際的雙方如果不能正確的理解對方的意圖,那么就說明雙方的交際被阻斷,也可以說是元交際沒有被完成。由此可見,元交際對于我們人類的交際活動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們與生俱來的重要能力之一。對于學前兒童來講,角色游戲的進行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元交際情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將會大量的運用元交際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不斷的通過調整元交際來提高溝通交流的成功率,同時他們元交際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通過有關的研究調查表明,角色游戲在學前兒童進入到小學學習階段依然是他們培養元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角色游戲進行的過程中,學前兒童越來越多、甚至是頻繁的使用元交際能力來完成與對方的溝通和交流,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使用元交際能力進行溝通的現象卻是很少見,在這一點上也能充分說明角色游戲對元交際能力學習的重要性。
三、兒童使用元交際來開展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是學前兒童最主要的活動之一,在游戲的過程中他們不斷使用元交際能力進行溝通與交流,也是通過元交際能力來完成對社會以及自身的認知,并且用這種元交際上的互動來完成游戲中的互動,從而發起并成功演繹著自己的角色,最終完成全部的游戲內容。
Piaget認為,當兒童還處于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要表征活動時期,他所能從事的主要是象征性的游戲。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兒童的心理過程在其內部不斷的發展變化,向著更加高級的階段進展,而兒童對于文化知識方面的認知只有在社會大環境下才能得到發展,角色游戲正是兒童通過與同伴來實施情景演繹,從而模仿了社會情境,也進一步使其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鍛煉。經過有關的研究調查表明,角色扮演游戲對于兒童的創新思維能力、心理發展以及分析、判斷、選擇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幫助。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兒童是因為使用元交際能力來開展角色扮演游戲,才能不斷提高對社會環境的接觸與認識,從而帶動其他能力的發展并且使元交際能力本身也得到發展。
眾多學者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年齡階段以及不同性別的兒童進行分別的試驗之后,才發現能夠對元交際產生影響的因素比較眾多。其中無論是游戲的發起或者是維持這些不同環境和條件的孩子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注重各項因素對元交際能力的影響,從而提高教育的水平。
四、兒童借助元交際發展自己的敘事能力
敘事主要指的是兒童在使用元交際能力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時,各角色主體之間的對話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交流和溝通。兒童在進行角色扮演游戲時,不斷使用元交際能力和發展元交際能力,他們的溝通與交流越來越流暢、高效,那么這也就表明著其敘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Habde Ilgaz以及Aksu-Koc考察了30名三至五歲的土耳其兒童,讓他們分別以角色游戲和以圖畫書所引發的情境進行敘事,得到的結論是,通過角色游戲要比通過圖畫書所引發的敘事更加的復雜。因此,開展角色游戲對于提高兒童敘事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通過角色游戲,兒童通過與同伴就所扮演角色的社會情境進行的溝通與交流,讓他們對社會有了自己的認識與理解,而雙方的溝通與交流,又使得他們進行溝通與協商,從而使敘事有了調整和辨別的過程,這對于構建他們立體式的敘事能力也有著很大的幫助。
五、學前兒童角色游戲中元交際語言的發展
從目前已經存在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發現,元交際對于兒童的成長以及未來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對學前兒童較色游戲中的元交際語言研究也可以為學前教育帶來很重要的啟示作用,比如說幫助老師了解兒童的交際、敘事以及元交際等語言方面發展的能力,了解角色游戲中孩子綜合能力發展的狀況,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的教學策略,設計更加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教學內容等等。
但是,這些已有的學前兒童角色游戲中的元交際語言研究尚且不夠全面,也沒有形成系統性的知識結構。以前的研究者多是從元交際語言的某種形式或者某一部分內容對其展開實驗或者是探討,對于元交際語言的功能、形式以及內容、語言表達方式等全方面、綜合性的研究卻比較缺乏。比如說,學前兒童角色游戲中元交際語言的完整過程是怎樣的?學前兒童角色游戲中元交際語言的使用對兒童其他方面能力的影響如何?兒童在角色游戲中使用元交際語言除了能促進兒童個人能力之外,對于帶動其他兒童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什么樣的幫助?等等。這些系統的研究將會成為未來我們研究元交際語言的重點所在。此外,將已有的元交際語言研究成果與現代兒童教育進行充分的結合,也是我們未來發展元交際的重要方向,畢竟探討其實用價值才是我們研究的根本目的所在。
總結:關于學前兒童角色扮演游戲的元交際能力分析本文主要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簡要的論述。具體的內容還應該通過對更多相關理論和實踐的分析與論述之后來客觀的探討。但是鑒于角色游戲以及元交際能力在學前教育以及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
在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的社會認知研究相對較少,依據學前兒童社會認知發展特點而專門設計的社會性發展領域的課程也比較罕見。因此,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基礎,有針對性地設計并實施能促進幼兒社會認知發展的有效教育活動,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厘清社會認知的內涵,完善幼兒園社會認知教育課程
我國學者龐麗娟指出,社會認知是認知的一個方面,兒童社會認知的發展受環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更大。在一般認知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個體社會認知能力更多地受到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幼兒園教育能對兒童的社會認知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或者主要照料者往往更注重兒童認知的發展,相對忽視兒童社會認知的發展,而幼兒園教育則更為全面,且更注重幼兒對人際關系、社會環境、社會規則和社會角色等的理解。但是,目前在幼兒園課程中有關社會認知教育的內容比較匱乏。鑒于此,完善基于幼兒生活環境的社會認知教育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
社會認知是對社會性客體及其相互關系的認知,以及對這種認知與人的社會行為之間關系的理解和推斷,即個人對他人的心理狀態、行為動機和意向作出推測與判斷的過程。因此,社會認知的內容由社會性客體及其相互關系所包括的內容所決定。在社會學中,社會性客體及其關系所包括的內容有:人與人際關系、社會環境、社會角色、社會規范和社會,學前兒童社會認知教育也應包含相應的內容。
1.關于人際關系的認知
從我國國情出發,3~6歲兒童對人際關系的認知應該包括對父母長輩的關系、同伴關系和與周圍人的關系的認知。人際關系是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是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心理上的直接聯系。人一來到世上,便處于人際關系之中。形成與成人、與同伴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人際交往前,兒童對于所要交往的人與自己的關系必須有所認識與理解,在這個前提下,兒童還要學習其中包含的社會規則,如與長輩交往必須遵循的社會規范――尊重長輩。只有在這些社會認知都成功發生的前提下,兒童的人際交往行為才會符合社會規范。因此,在學前期,幫助兒童認識人際交往中社會認知的那部分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對同伴關系的認知是人際關系認知中的重要內容。在同伴關系的影響下,兒童能夠很快地學習相應的符合社會文化的行為模式。通過與同伴的交往,兒童能夠學習自己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明了該角色所承擔的責任和享有的權益。
2.關于社會環境的認知
學前兒童社會認知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認識周圍的世界,主要包括對家庭、社區、幼兒園、家鄉、民族和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認知。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應該遵循由近及遠、從具體慢慢過渡到概括的原則。具體說來,與幼兒年齡相對應,要從對身邊環境的認知開始,先是家庭、幼兒園,然后是社區、社區中的公共場所,再次是家鄉。至于對國家、世界等概念的認知則要到學前后期才能進行。例如,為了讓剛入園的小班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可以進行一些相應的教學活動,首先讓他們認識幼兒園的環境,幼兒只有認識了幼兒園的環境,才能產生安全感,進而喜歡幼兒園。大班幼兒則可以對自己的家鄉、民族和國家有個初步的認知,甚至能夠認識世界上的主要國家及其特點。
3.關于社會角色的認知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的學習目的就是更好地促進社會化進程,社會化將一個自然人轉化為一個適應社會文化、參與社會活動、履行社會角色的社會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環境中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如母親、女兒、幼兒園教師、家長、妻子等。特納(J.Turner)曾經對社會角色、自我意識與社會化的關系作過這樣的論述:在社會角色的互動中,行動者總是以一種能夠加強自己已有自我概念的方式來表現自己。自我意識和人格的形成與發展、社會角色的獲得既是社會化的目的,又是社會化的重要內容。也許要讓學前兒童完全理解社會角色的含義并不現實,但是我們可以選取幼兒能夠理解的相關內容幫助他們積累相關經驗。在學前期對兒童社會角色認知的教育可以從如下兩方面進行:對自己和他人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所表現的不同角色以及社會上不同職業的人的認知。例如,警察是幼兒非常羨慕的職業,但是幼兒對于警察的認知并不全面,很多幼兒將警察定義為是抓壞人的人,有的則認為罰款的人就是警察。因此,對于警察這個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的職業,有必要進行一番介紹,以便讓幼兒正確認識警察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4.關于社會規則的認知
社會規則是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理解與遵守的規范,是個體社會行為選擇及定向的工具。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必須了解社會規則并養成遵守社會規則的行為習慣,因此社會規則的認知是兒童社會性學習的重要內容,具體包括:(1)基本道德規則:即對是與非、對與錯、愛和憎等道德問題的認知與判斷。(2)文明禮貌行為規則:個體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人際交往與言談舉止的禮儀與規則等。(3)公共場所行為規則:公共衛生規則、公共交通規則、公共財產保護和愛惜規則等。(4)群體活動的規則:學習、游戲和生活等群體活動應遵守的規則,如排隊、輪流、等待、禮讓等。(5)安全規則:用以保護兒童安全的行為規則。
二、整合多種教育途徑,全方位進行幼兒社會認知教育
社會認知教育和認知教育有著非常多的共同點,從某種意義上說也可以將社會認知教育看作是認知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只不過其認知對象是有關自我、他人、群體關系以及內在心理過程等方面。社會認知教育的途徑有許多種,幼兒園教師可以在一日活動中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加以運用。
1.創設有利于開展社會認知教育的環境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極具教育價值。在社會領域的學習中,創設適宜的環境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目前,在幼兒園中用來進行社會認知教育的主要是角色游戲區,這些區域的設置能讓幼兒學習不同社會場所的規則,并通過角色扮演來認知不同的社會角色。通常,幼兒園可以設置的角色游戲區有娃娃家、醫院、理發店、小商店、警察局、集市與餐館等。教師還可以結合主題活動設立主題墻,通過照片、圖片等介紹社會事件、家鄉風貌等。對于重大的社會事件,教師可以讓幼兒一起參與環境創設,讓幼兒查找相關圖片、報紙等,并將它們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
2.加強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認知社會角色、規則以及他人的立場和觀點
目前,有關如何在游戲活動中進行社會認知教育的實踐性研究并不多見,有些學者甚至認為,由于幼兒是游戲的主體,他們在游戲中往往表現得比較自主,因此向他們傳授社會知識會顯得不合時宜,十分困難。事實上,游戲作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形式,在社會認知教育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重視在游戲活動中滲透社會認知教育。在游戲中教師往往比較忽略進行社會認知教育,而是著重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具體表現在:著重觀察幼兒能否遵守規則,忽略對規則具體內容的介紹;在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時往往關注角色的行為,而忘記對社會中不同職業進行事先或事后的講解。例如,很多幼兒園都有商店游戲,幼兒對收銀員職業的理解往往局限在收錢的環節,其實收銀員除了收錢,還要幫助顧客檢查商品、解答顧客的疑問等,對這些有關社會角色的知識,教師很少會在角色游戲之前或者之后讓幼兒進行討論,幼兒并不知曉。
第二,拓寬視角,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更多的社會知識。角色游戲是幼兒,尤其是小班和中班幼兒非常喜愛的游戲。最常見的角色游戲就是娃娃家,幼兒在游戲中往往自發地模仿父母的角色,獲得最初的關于家庭成員職責的社會認知。現在幼兒在角色游戲中扮演的常常有警察、醫生、消防員、商場工作人員、銀行職員等職業角色。其實,角色扮演還可以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社會知識。比如,有的幼兒園開展了“我是新聞播音員”的游戲,每天請一名幼兒扮演新聞節目主持人,播報前一天發生的社會事件。這種做法讓幼兒既對播音員這一職業有所認識,又及時了解了社會事件。
第三,在設計游戲環節時加入與社會規則一致的游戲規則。幼兒要順利開展游戲,必須遵守游戲規則,要遵守規則,必須對規則有所認知。例如,在社會場所,我們經常要等候,等候的時候應該不靠近目標位置,要與目標位置保持適當的距離,以防在該位置上的人員產生不安全感。教師可以將這些社會規則引入游戲。
當然,在游戲中幼兒之間的相互作用還有利于幼兒覺察他人的情緒,發現他人的行為,并由此推測他人的觀點,從而更好地發展心理理論與觀點采擇能力。
3.重視隨機教育對于幼兒社會認知發展的作用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的學習本來就和兒童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與生活情境、社會場所等密不可分,因此在幼兒園一日活動或外出參觀活動中有許多可以用來進行隨機教育的情境。例如,帶幼兒散步時,不光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動植物,還可以告訴幼兒幫助我們整理草坪、修剪樹枝的是園林工人,讓幼兒認識一個新的職業。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具備社會認知的相關知識。除了要理解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規律以外,教師還應具備關于社會規則、社會角色和社會事件的知識。教師只有自己具備了這些知識,才能在沒有準備的前提下發現時機,將相關的社會知識傳遞給幼兒。
那么,到底什么樣的慶祝活動才能使“六一”兒童節真正成為孩子們自己的節日呢?我園開展的“游戲樂翻天”活動就讓孩子們在自己的節日里當了一回小主人。
一、園方精心策劃,確保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
“游戲樂翻天”活動從籌備到實施僅歷時半個月,無須打破幼兒園正常教育教學秩序,也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幼兒園僅用小成本就收到了顯著效果,這一切都源于園方的精心策劃。
為了讓幼兒渡過一個不一樣的“六一”兒童節,幼兒園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參與游戲水平以及陪伴家長的人員密集度,將“游戲樂翻天”活動安排在室內和室外進行,室內以角色游戲為主,室外以科學游戲和體育游戲為主。小班幼兒由于社會往能力與中大班幼兒存在一定差異,提倡參加室外游戲,中大班幼兒則根據興趣自由選擇室內外游戲項目。
為此,園方統一安排,將部分活動室定為角色游戲區,由大班老師和孩子們共同選擇游戲內容,創設游戲氛圍,制作或購置游戲材料,其余老師則每人負責創設一項室外游戲項目。
為了確保活動當天有序進行,各班提前一天召開家長會,園方統一印制一封倡議書發給每位家長,詳細說明此次活動的目的、意義,引導家長尊重孩子興趣,給孩子自主選擇、自由參與的空間。倡議書還羅列了幼兒自主參與游戲攻略,其中包括各項游戲內容、場地分布、游戲代幣使用規則、溫馨提示等細節,為支持孩子自主游戲做了充分準備。
二、環境醒目提示,引導幼兒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游戲,老師們都設計了精美、醒目的大幅宣傳廣告,各場地的游戲材料、器械也是新穎別致、充滿童趣,既便于動手操作,又別具一格,這些都牢牢吸引住小主人的眼球,讓孩子們能夠依據自己意愿自主選擇游戲項目。尤其是室內角色區,環境氛圍與游戲內容更美觀和諧。與孩子們平時常玩的虛擬游戲不同的是,此次角色區游戲材料是真實的,幼兒在品嘗壽司、水果沙拉、果汁飲料過程中,可以大飽口福;在繪制彩蛋、創意制作、照顧娃娃過程中,能夠體驗成功。
附:
室外游戲項目
室內游戲項目
如此豐富的游戲項目,對于脫離本班教師約束,來到陌生環境參與游戲的幼兒來說,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確保活動有序進行,每一條宣傳廣告上都詳細標明游戲的要求和玩法,告知幼兒需遵守的規則;每一塊場地都擺放排隊標記圖,提醒幼兒耐心等待;每一個角色區都設有與之相符的提示圖,教導幼兒按要求參與游戲……
夸張的圖案、醒目的標記,這些“會說話”的環境,像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師,無聲地引導幼兒在角色扮演、親身體驗、自主操作、動手參與過程中,學會自我管理,以良好的行為習慣來展示小主人的風采。
三、教師適時隱退,激發幼兒主人翁意識
讓幼兒在游戲中當家作主是此次活動的目的。大班幼兒能力較強,擔當角色區的“工作人員”當仁不讓。不過他們也是兒童節的小主人,參與游戲、體驗游戲快樂的愿望更加強烈。為此,活動分兩天進行,每一位大班幼兒既能擔當各個角色區的小主人,負責接待客人、維持秩序、整理場地,又有機會做一做小客人,親身體驗、自主操作、動手參與。
活動開展前,各角色區“工作人員”自主分配角色,明確各自工作職責,佩戴標記牌和角色頭巾。老師們則隱退幕后,或準備材料物品,或欣賞孩子們游戲過程,或適時提醒“工作人員”……
游戲中,當家長亟不可待時,一聲“阿姨,請到后面排隊”,稚嫩的聲音讓年輕的媽媽笑呵呵地止步退后;當小客人玩得忘乎所以時,一聲“請你將餐盤送進盆子里”,“請將碎紙片放進垃圾筐”,禮貌的話語讓小客人及時行動起來。在老師的贊許下,在快樂的游戲中,“工作人員”學會了禮貌待客、相互合作,主人翁意識進一步萌發。
四、家長支持鼓勵,滿足幼兒游戲意愿
角色區有消費區和勞動區兩種游戲模式,每兩個相鄰班級經協商后分工創設消費與勞動區域。消費區游戲需要使用游戲代幣。幼兒園為中大班幼兒每人提供5枚游戲代幣(每枚1元),供幼兒參加室內消費角色區游戲時使用。如果幼兒想擁有更多的游戲代幣,可到相鄰的勞動區通過工作獲得。如何合理分配這5枚游戲代幣,如何實現消費休閑與勞動掙錢之間的平衡,對于幼兒來說是個自我挑戰,家長只有在滿足孩子興趣和意愿的前提下,提供支持、鼓勵和建議,才能讓孩子盡興而歸。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教學,游戲化
《綱要》明確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的重要形式”,在集體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該注重以游戲化的方法組織開展活動,寓教于樂,使幼兒得到體、智、德、美全面發展。在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時,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設置情景,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合理地進行指導,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使集體教學活動更加豐富、生動、有趣。使幼兒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知識,不僅使知識掌握更加牢固,而且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對幼兒在小學及初中階段的學習建立良好的基礎。
一、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定義
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是指把教育目標、內容、要求融于各種游戲中。它的實質是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在幼兒園里游戲就是基本活動,首先,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其次,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特點的一種活動;再者,幼兒的身心發展是在游戲中實現的。
二、游戲在幼兒集體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
幼兒正處在大腦發育時期,對一切新事物都具有好奇心,但由于年齡幼小,耐力差,不適合長期坐在一處學習,根據這種特點,幼兒教師應當將游戲和教學聯系起來,在游戲中學習。根據幼兒的天性,他們喜歡和同齡人交往,和同齡人一起游戲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根據心理學規律,幼兒和同齡人在一起,可以培養他們的人際交流能力,使他們學會分享,學會忍讓,學會關心,還能學會競爭,這樣對于他們人格的形成有積極作用。
三、正確認識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游戲化
1.游戲是兒童主動的自愿的活動。游戲內容和形式應豐富多彩,靈活多變,要讓幼兒樂于游戲,并易于接受游戲教育。
2.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適當選取素材,讓游戲適應幼兒的需要及身心發展水平,從而使幼兒感到滿足和愉快。
3.游戲包含著積極的約束。在游戲化教學中,還可讓幼兒對自己的注意力和動作進行不斷的調節和控制,養成堅持性,在游戲學習中不斷克服困難,并嘗試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等。
四、合理運用游戲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在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根據教育內容,恰當地選用游戲化教學策略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進行“游戲化教學”呢?
1.選擇恰當的游戲形式
(1)制定目的與任務:西菲爾茲和巴伯指出:“你可以根據所教兒童的本性、周圍社區的價值觀以及你自己的價值觀來確定目的。”如在一次畫春天時,老師將游戲“到春姑娘家做客”巧妙地與游戲結合起來,幼兒在游戲中參觀了“春姑娘的家”,知道“春姑娘的家”有漂亮的鮮花、嫩草、綠樹、蝴蝶寶寶等。作畫時因為有了游戲中豐富的實物印象,幼兒自然而然畫出了生動活潑的圖畫,教學目標也自然地體現在游戲中。
(2)目的與任務應涉及發展適宜的、個體適宜的、創造適宜的教育實踐,并且應考慮到幼兒的身體、智力、社會性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3)根據不同的活動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游戲形式,語言主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說”的較多,可根據教學要求適當選擇自編自玩的角色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音樂活動可選擇角色游戲、音樂游戲;體育活動可采用角色游戲和體育游戲相結合;數學活動則可用角色游戲、結構游戲、智力游戲等;美術活動也可采用角色游戲的形式。同時,在一個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是單個游戲,也可以是多個游戲穿行,從而使整個教學活動生動起來,使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學到知識,以達到最終實現教學活動的目的。
2.創設輕松的游戲環境。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環境的創設也是非常必要的。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的游戲主要還是依據他們的現實生活,只要有“典型情景”,幼兒就會進入游戲的世界。
(2)提供玩具和材料:要提供給幼兒適量的色彩鮮艷的教玩具,充分利用頭飾品、木偶、玩具、自制教具等,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中進入角色,從而進入教師的教學范疇中,真正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3)提供輕松的游戲氛圍:設計一個生動、形象的游戲場景,可以搬出彩色的泡沫墊子拼成漂亮的各種圖形,幼兒和教師坐在一起,既拉近了幼兒與教師的距離,又不會使幼兒一定要“小腳并并攏、小手放放好”的坐得端端正正,使幼兒以放松的身體、自然的神態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如科學教育活動“認識螞蟻”,除了觀察圖片,還可以直接帶幼兒到戶外,提供白糖與放大鏡,讓幼兒自由結伴,具體真實的觀察、了解螞蟻的特征與喜好、觸角的功能、以及搬食時成群結隊的習慣等等。然后結合游戲“螞蟻搬豆”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進一步加深并接受對螞蟻知識的認識。
3.加以靈活的編制指導。根據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編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游戲化教學中,以不同形式的身份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在幼兒單獨玩游戲時,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作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干預幼兒的游戲為前提。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主要以觀察為主,并以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要求有關的指導,并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隨著新課改步伐的不斷推進,學前教育開始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長重視,幼兒園教學作為孩子步入小學階段學習前的基礎教學,不僅要充分培養幼兒對學習這一活動的主觀參與性,而且要從各方面的能力培養上加強教學,游戲化教學正是迎合了這一學前教育思想,從發揮幼兒主觀能動性出發培養幼兒在學前階段的各項能力為主要內容,不僅有效培養了幼兒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小學階段的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而在幼兒教育中,寓游戲于其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精心編制教學游戲,而這些游戲應是與社會、與孩子切身利益相關的。另外,游戲要與教育有機結合,不可分離,要摒除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情況,畢竟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孩子學到知識,孩子的身心發展離不開游戲,游戲是一直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當前社會的城市化進程發展很快,我們可能無法避諱“童年消逝”的這種情況,但我們需要讓孩子在幼兒園找回最純真的童年,這就要將游戲化教育落實。因此,教師要以幼兒為本,繼續對游戲化教育進行探索,讓孩子能夠在游戲中成長,在快樂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