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產性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4)02-0156-02
一、現階段國際貿易實務專業開展完全生產性實訓的局限性
(一)風險大,企業參與積極性低
生產性實訓始終具有教學屬性,學生需要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外貿交易流程。但由于教師實踐經驗有限,加之大多數學生理論水平和職業技能有限,因而師生在處理實際業務訂單時,不可避免地會在某些環節中出現差錯。加之外貿業務環節紛繁復雜,師生發現實訓中的差錯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而,外貿企業提供實際業務訂單供師生實訓將承擔巨大的風險,造成外貿企業參與學校生產性實訓的積極性不高。
(二)業務工作量大,師生無法及時掌控隨機事件
外貿工作環節復雜,業務周期較長,涉及部門及人員眾多,因而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可能發生各種無法預見的問題。而且,加工產品的工廠、裝運貨物的承運公司都是24小時運行,國外客戶的工作時間與我們也存在時差,這些都導致真正的外貿業務員經常會在非工作時間處理業務,隨時加班。而師生在校期間仍以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為主,因而要求師生像外貿業務員一樣隨時并及時處理突發狀況也是很不現實的。
(三)企業參與實訓的人員有限,難以開展大范圍的生產性實訓
由于學生獨立開展外貿業務能力較弱,企業提供真實業務供學校實訓的同時,必定委派專門業務人員跟蹤指導。學生在專門業務人員的帶領與協助下,以跟單員或單證員的身份開展實訓。受企業規模、提供業務數量、業務員能力等多方面制約,能夠參與生產性實訓的學生人數有限,校企合作的生產性實訓難以實現全員參與。
二、“生產性實訓”課程的實施——以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實訓條件設計
實訓條件包括實訓室和教學團隊。實訓室方面:課程組通過深入行業企業,對一線業務人員、管理人員和畢業生開展調研,結合外貿業務員崗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申請建設“商務談判實訓室”與“國際貿易綜合實訓室”。這些實訓室既是學生上課的教室,也是開展業務工作的辦公場所,是基于實際業務過程的課程生產性實訓的有效保障。教學團隊方面:實訓指導教師需具備“雙師素質”或是來自于生產管理一線的兼職教師,能夠保證實訓順利實施且與生產同步。經過近幾年的培養與建設,國際貿易實訓課程組授課教師均被學院認定為“雙師素質”教師。與國貿專業合作的紹興斯恒貿易有限公司、杭州美箭貿易有限公司、紹興鑫福紡織品有限公司的多位業務主管定期參加課程的教學、研討。
(二)實訓內容開發
國際貿易實訓課程組先后對浙江省內多家外貿企業深入調研,并召開課程建設研討會和畢業生座談會。在充分聽取企業一線業務人員的建議基礎上,對崗位能力要求進行分析,結合現代高職教育理念,重構了基于知識應用的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內容架構,詳見表1。
(三)實訓過程組織
1.完善運行機制
學期初校方按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進度設計“仿真實訓”部分計劃,而企業結合實際制定“生產性實訓”部分計劃,校企雙方共同制定教學計劃。當然,由于教學進度快慢不同,企業訂單進度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需要雙方不斷溝通和協調,以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開展。
2.注重團隊合作
合格的外貿業務員要擅長與他人合作,因此在實訓過程中可將學生分為若干團隊。視實訓內容不同,學生團隊可能是同一家公司的不同部門,也可是若干家相互獨立的公司,可以扮演外貿工作中的競爭對手或合作伙伴。這樣的分組有利于實訓教學安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良好的團隊觀念與合作精神。
3.生產性實訓與仿真實訓相結合,全面實訓與重點實訓相結合
“生產”是實訓的手段,生產環節和周期在實訓中的取舍由學生能力培養要求來決定。考慮到國際貿易實務專業的特殊性質,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本著“生產性實訓與仿真實訓相結合,全面實訓與重點實訓相結合”的理念,對課程的實訓教學內容進行了重新開發。首先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使用真實業務改編的案例開展仿真的“全面實訓”,以“看、聽、做”為主。學生在實訓中“看”業務往來中的各種文件,參觀企業生產工作流程;“聽”教師和業務員的講解,學習各環節的操作技巧;在“看”和“聽”的基礎上,模仿工作場景,完成設計好的工作任務。每完成一個“仿真實訓”,則由企業帶著真實業務的相同環節,供師生開展生產性實訓。學生將在業務員的指導下,完成真實訂單的該環節操作。如此,企業只是將訂單中的某一環節交予師生實訓,可以有效地控制風險。教師再結合真實業務流程,把訂單案例整理并不斷充實到仿真實訓中去。同時,企業和教師共同挑選,不斷將仿真實訓中表現突出的學生推薦加入到企業,參加更深入的生產性實訓。從而形成校、生、企良性互動的健康氛圍。課程中仿真實訓與生產性實訓的關系見圖1。
(四)實訓效果檢測
實訓類課程注重過程評價。過程考核更能反映學生對工作過程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也能考評學生的協作、參與、團隊意識等隱性經驗獲得情況。學生在每次分組協作完成工作任務后,由同組學生根據其在小組中的表現從知識、能力和態度三個方面進行評價。綜合教師考核和企業考核情況,最終確定該生的平時成績。課程除分階段開展實訓教學外,還安排有兩個綜合仿真實訓。學生完成綜合實訓中的指定環節,由教師根據其實訓質量給出期末成績。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綜合,確定為總評成績。
三、紹興職業技術學院實訓課程改進措施
(一)開展完全性的生產性實訓
與仿真實訓相比,生產性實訓更具明顯優勢,因此未來的改革方向是朝開展“完全性”的生產性實訓方向努力。下一步課程組計劃開展“服務外包試點班”教學改革,即仿照“義烏電子商務創業班”形式,打亂原有自然班編排,在各班抽調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單獨組建課程試點班,開展完全意義的生產性實訓,完成完整的外貿訂單業務。當然,這樣的改革,需要企業負責人和專業教師全方位的指導,班級規模也不宜過大。
電氣自動化專業 實訓基地 運行模式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本著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緊密聯系行業企業,不斷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作為高職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教學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新型教學手段與模式,它的建立和發展將對實踐型教學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一、研究現狀及要解決的問題
實踐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體系的中心內容,是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所在。近些年,國內開展了很多關于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與研究,從提出在理論課程中增加實踐課時到提出確立以實踐教學為主構建教學體系,從提出開展仿真電氣自動化應用實訓到提出開展全真電氣自動化應用實訓,電氣自動化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正朝著工學結合的方向發展。校內生產性實訓的開展為改善高職院校辦學條件、突出辦學特色、培養企業緊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徑,它體現了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都積極進行了生產性實訓的探索和實踐。但總體看來,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生產性實訓的認識還停留在摸索的層面上,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也沒有對生產性實訓做出深層次的界定。比如在如何實現電氣自動化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如何實現高職院校與企業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培養技能人才的有效合作等方面都還沒有開展深入的研究。
1.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缺乏一個系統的運行管理體系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是能使學生通過在該基地的實踐,真正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但目前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尚沒有形成成熟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體系,缺乏保障學生通過在校內實訓基地的生產性實訓達到實訓效果的相關機制,缺乏校內生產性實訓任務的相關標準和考核標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流于形式,沒能充分發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真正作用。
2.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起點低,投入少,沒能起主導作用
近年來,一些高職院校開展了建設電氣自動化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但是基本都處于初始階段,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采取以模擬實訓為主的實訓方式。學校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上投入較少,同時合作的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也看不到相應的效益,因此合作積極性不高。導致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層次低,與高職院校所需要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規模相差甚遠。
3.實訓指導師資力量不足
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多數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多少實踐經驗,本身無較強的動手能力,加上學校專業教師相對缺少,專業教師教學任務較重,平時沒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大多數專業教師本身的專業技能的培養就不夠,某些實習指導教師受自身實踐能力、社會經驗等條件的限制,還不能很好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實訓任務。同時,實踐教學指導力量的薄弱也引起了學院各級領導的關注,但由于受諸多因素影響,不少問題浮于表面,實踐教學深度不夠,不能使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技能訓練。
二、“工作室”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模式
1.基本思路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積極探索“學訓產”等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將三年學制分為理論學習、實踐訓練、生產實習三階段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前兩階段為時兩年,安排在校完成理論學習及相關實踐訓練,后一階段為時一年,安排到企業完成頂崗生產實習。在三個關鍵環節中,重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實踐教學占到總學時的50%,教改試點專業則可以高于50%的比例。以工學結合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入點,將“理論學習、實踐訓練、生產實習”三個關鍵環節有機結合,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專業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產學研活動,為企業摸索、總結出新的經營路子,為企業解決瓶頸技術問題,并最終達到為企業增效提供了實現捷徑。
在實訓基地建設及實習組織形式上,學校投入資金,著重構建校內實訓場所,本著互利、互惠、共贏原則,花大力氣與校外相關企業簽訂工學合作合同。目前邕江大學工學院共與13家企業建立了12個校外實習(訓)基地;邀請了20位相關行業的專家、高管人員、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參與了學院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新專業開發研討,以及安排了30批共1000人次學生進行專業實習(訓)。企業人員參與工學院電氣自動化專業建設,進一步推動了邕江大學工學院專業的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2.實施方案
(1)打破電氣自動化專業原有的專業界限,以自動化專業群為依托,根據具體的就業工作崗位建立相對應的“工作室”型實訓室(如:應用電子工作室、電氣維護工作室、PLC控制及維護應用工作室等)。
(2)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工作室”制的運行模式探索與實踐。通過各個“工作室”,強化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與企業的融合,引入企業管理模式,進行生產化、市場化建設。通過規范實訓基地運行流程,制訂各種規章制度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進行過程管理和質量評估,保障實踐教學目標即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現。
(3)學生進入與具體就業崗位對應的進行項目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訓鍛煉實踐技能。通過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管理,來保障實訓效果。最后學生進入校外實訓基地進行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將學生培養成為高技能型人才。
運行管理體系,推進“教、學、實踐”為一體的教學改革――制訂電氣自動化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運行流程;制訂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管理制度;制訂“工作室”實訓任務標準;形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實訓效果評價體系。
三、結論
通過對電氣自動化專業“工作室”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指導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完成項目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訓等環節的實踐;通過對運行流程的過程管理,保障學生的實訓效果,培養適應市場需要,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通過電氣自動化專業“工作室”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有效運行管理,也能鍛煉教師的實踐技能,提高雙師素質。
參考文獻:
[1]丁金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2]林新貴.對建設高職院校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8,(2).
[關鍵詞]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酒店管理專業;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6-0603(2017)36-0122-02
“十三五”時期,旅游產業進入了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新階段。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急需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作為高職院校實訓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職業院校推動和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陣地,對推動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情況
2012年,湖南外貿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與喜達屋集團合作,開展“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并利用新校區建設的良機,探索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2014年,隨著校企合作的不斷深入,按照“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由學校投資1.5億元,建成了面積為1.93萬平方米的酒店大樓,并通過“筑巢引鳳”方式引入了專業酒店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酒店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學術交流中心酒店;2015年,學術交流中心酒店正式對外營業,并開始承擔課程教學、實習實訓、師資培訓、技能鑒定和創業孵化等人才培養任務;2016年,成功立項為湖南省重點建設項目。
二、酒店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踐
(一)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
1.建設“產權明晰、利益共享”的基地管理模式
學校投資完成酒店大樓和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并引進專業的酒店管理公司對酒店進行經營管理;學校對酒店擁有所有權和租金收益權,酒店管理公司則對酒店的經營管理承擔全部責任,對酒店場地的使用和收益享有權利。
2.建立“基地建設辦公室”負責制的現代企業運行機制
形成“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決策、“項目建設辦公室”執行、“基地項目組”實施的三級管理體制,由“基地建設辦公室”根據基地項目特點,建立酒店、心屋咖啡、票務中心等基地項目組,每個項目組都獨立享有對外經營、專業實踐教學、培訓與鑒定、技術開發與推廣等方面的職責、權利、義務。選拔旅游學院學生擔任酒店、咖啡屋、票務中心所需的一線工作人員,實現基地經營、實習實訓和創業孵化的有機融合。
3.建立“雙目標”基地管理模式
“雙目標”即教學目標和經濟目標。對基地實施雙目標管理,一是實行學校、企業、學生“三責制”的教學目標管理,強調校、企、生三方在學生知識與技能獲取過程中各自的責任和義務;二是實行經濟目標責任管理制,對校、企、生三方在基地經營過程中的責、權、利進行明確劃分,根據各經營實體規模大小的不同,制定大小不等的經濟目標,并制訂相應的激勵措施,推動基地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實踐教學與培訓體系建設
1.構建“三位一體、能力遞進”式模塊化實踐教學與培訓體系
基于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崗位職業資格標準,校企共同明確酒店前廳、客房、餐飲、營銷、人事、培訓6類崗位群的典型崗位工作任務,構建適用于在校學生、企業員工、專業教師的“三位一體、能力遞進、崗訓對接”的訓練項目體系。各訓練模塊之間相對獨立、項目之間層層遞進,有效提高了實習實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建設互動式、立體化的實踐教學數字資源
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依托世界大學城云平臺和4G通信平臺,搭建1平臺、1公眾號,開發4系統,形成互動立體型數字化實踐教學資源,隨時隨地獲取酒店信息與資訊。“1平臺”是指酒店資源信息化集成平臺,包含了3庫:空間課程資源庫、職業資格培訓認證資源庫、酒店服務與管理案例庫;“1公眾號”即“酒店管理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微信訂閱號;“5系統”即酒店英語學習系統、酒店服務禮儀學習系統、茶藝師培訓系統、酒店知識在線測試系統、酒店管理教學實訓系統。
3.完善“模擬實訓+學徒實訓+頂崗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
依托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經營實體,針對“基礎訓練—專項訓練—綜合實訓—頂崗實訓”四個階段的訓練項目特點,采用“仿真實訓+實崗實訓+頂崗實訓+畢業實習”的實踐教學實施模式,其中基礎訓練和專項訓練,屬于初學操作階段,采用模擬仿真實訓模式,由專業教師對其進行考核評價;學生具備基本的服務技能后,即可在基地酒店進行專業綜合實訓。專業綜合實訓分2次進行,每次4個月,是在基地酒店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在企業師傅的帶領和指導下,完成真實的對客服務任務,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由企業對其進行晉職考核;頂崗實訓是在學生掌握嫻熟的工作技能后,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屬于獨立擔當階段,是獲得畢業留用和職業晉升的依據,由企業進行職業能力評估,形成“學校項目考核+企業晉職考核”的校企綜合評價體系。
(三)教師團隊建設
1.完善教師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實習實訓基地“雙員雙崗”制度》《實習實訓基地專業帶頭人聘任與考核管理辦法》《實習實訓基地指導教師培訓管理辦法》等師資管理制度,引導指導教師團隊持續健康發展。
2.優化教師團隊結構
組建專兼結合的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團隊。選拔專業基礎扎實、教學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強的酒店旅游管理專業骨干教師,作為校內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同時,按照1:1的比例,聘請實踐能力強,掌握酒店經營管理與服務技能的企業兼職教師,作為企業實習實訓指導教師,組建實習實訓指導教師團隊;指導教師實行“雙員雙崗制”,即校內指導教師在承擔專業主干課程的教學任務外,定期到實習實訓基地實崗鍛煉,企業指導教師每年承擔一定量的實習實訓指導任務。
3.推行校企“雙專業帶頭人”制度
深化校企合作,實行“雙專業帶頭人”制度,分別由學校名師和企業專家擔任,強化“雙專業帶頭人”培養,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的引領作用。
4.組建一支教學名師團隊
培養實習實訓名師,組建名師團隊,充分發揮名師與專業帶頭人在新教師培養、專業教學、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的主導作用,提升教師團隊整體水平;以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為契機,打造一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雙職雙崗、德技雙馨的“雙語”“雙師”型省級實習實訓教學團隊。
三、酒店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
總結酒店管理專業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成功經驗,主要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
(一)堅持深度對接行業和企業的原則
近年來,湖南酒店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截止2015年,湖南共有星級飯店595家,其中五星級酒店數量達19家,位列全國十二,出租率為71.87%,市場發展態勢良好,酒店行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酒店專門人才的需求在15萬人以上。喜來登、艾美、威斯汀、瑞吉、香格里拉等國際品牌連鎖酒店進駐,有效提升了湖南酒店的服務質量,促進了酒店行業的轉型升級,同時也對酒店從業人員專業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國際高星級酒店基層管理崗位是一個業務操作性強、職業素養要求高、與酒店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息息相關的崗位群,因此,建立一個產業結構與行業需求相匹配的校內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對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高星級酒店基層管理人員具有重要及積極的意義。
(二)堅持共建、共享、共贏原則
酒店管理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采用了以學校為主導,校企雙方共同建設、管理基地的“校企合作管理模式”,即由學院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建立“租賃合作制”基地建設模式和“基地建設辦公室”負責制的現代企業運行機制,這種建設模式與以企業為主組織生產和實訓的“企業主導模式”,和以學校為主組織生產和實訓的“學校主導模式”相比,資金設備投入、實踐師資投入更有保障,責權利明晰,能更好地處理校企雙方關系,既能滿足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又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和人才雙重效益,實現校企的優勢互補、合作育人、協作經營、共同受益。
(三)堅持硬件、軟件同步建設原則
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注意引進技術水平高和產業集聚程度強的企業合作,在設備選型與設施配套上要符合行業技術發展趨勢,符合人才的培養定位,同時要重視生產運行的可靠性,確保實訓基地在硬件建設方面的高技術水平;同時還要同步推進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提升、實訓課程與教材開發、網絡信息管理等軟件項目的建設,從而實現技術、設備、管理、教學手段等多方面的提升,以達到提高學生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標準的掌握、使用、設計和開發。
(四)堅持多種功能協調發展原則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應具有教學、科研和技術服務三大主要功能。它既要滿足學生的教學實訓需求,還要滿足專業建設和長期發展的需要;既要滿足企業和產業集群的現實需要,還要滿足教師科研開發的實際需求;既要滿足特定合作企業的生產需求,又要滿足面向社會的技術服務需求,在教學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在功能上實現“產、學、研”一體化。因此要統籌協調好教學、科研和技術服務三大主要功能的建設,使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成為集教學實訓、職業技能鑒定、社會培訓、技術研發、新技術孵化等多種功能協調統籌發展的綜合性基地。
參考文獻:
[1]丁金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08(2).
[2]薛建榮,王靖,王俊.關于構建高職教育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評估體系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7(3).
在多年的辦學發展過程中,我們學校進行過多種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和嘗試,包括職教集團、訂單式培養、共建創新實訓室等等。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我們逐漸認識到,開展生產性實訓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實訓方式,是深化校企合作,有效提高育人質量,提升辦學水平的最佳途徑。
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校企合作的辦學方向已經成為共識。那么什么樣的校企合作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更加貼近行業企業的用人需求,什么樣的校企合作才能推進職業教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正是我們當前要努力尋找的答案。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采取生產性實訓進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對我們職業學校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辦學水平和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是推進我們白銀市職業教育由塑形象、拓規模階段向抓內涵、提質量階段發展的應時之需和必要之策。
一、感想與感受
(一)辦學模式的大膽探索
培養目標的合二為一,培養過程的合二為一。
(二)教學模式的有益嘗試
從引企入校到引企入教。引進來的是企業的環境文化、生產的工藝流程以及運營管理的理念,推動校企合作從形式向內涵發展。
(三)“教學做”培養模式的完美組合
總理在談到職業教育時指出,要“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生產性實訓將教學產品的生產過程作為學生的實訓過程,將教師的實訓教學與學生專業學習、實訓操作有機結合,“教學做”三位一體,作品產品商品三品合一,是科學高效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途徑。
二、探索與嘗試
我校始終以服務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服務隴原經濟發展為己任,堅持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發展之路。學校86年建校,09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投巨資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建成12個校內外實訓基地,包含21個專業實驗實訓室。
基地建設之初學校就著重體現企業現場環境和生產管模式,從設備選購、擺放到實訓室格局規劃、設施配套都參照行業、企業生產現場標準來組織實施。在實訓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上,也努力貼近真正的產品生產。
在新的實訓基地規劃和建設中,將著重體現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基本理念;二是層次定位;三是規模標準;四是結構種類;五是途徑方法;六是管理模式。
三、思考與總結
對于我們職業教育來說,以開展生產性實訓為核心的校企合作是推進學校快速健康發展的方向,但不是說簡單的將實訓變成生產就是正確的。有幾個關鍵問題必須要把握好:
(一)關于開展生產性實訓的原則
1. 學生為本的原則
生產性實訓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但技能不等于全部。所以在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時我們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考慮,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包括職業技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
2. 教學為先的原則
生產和實訓之間既有同一性又有對立性。生產性實訓與企業實際生產的本質區別在于目標不同。企業通過生產產品獲取利潤,學校通過產品生產過程培養人,雖然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合二為一,但教學目標和生產目標必須一分為二,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突出教學特征。
3. 學校為主的原則
要實現生產性實訓就離不開校企合作,但在合作中必須要突出強調學校的主體地位。一是要在校內建設,二是要由學校統籌管理,三是學校要有絕對的話語權。企業的參與應主要體現在畢業生崗位能力分析、教學產品的選擇與開發、實訓基地建設、教學產品營銷等環節。
(二)關于教學產品的選擇
教學產品的選擇至關重要。選擇的途徑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學校自主研發;二是校企聯合開發;三是從市場直接選取。
(三)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1. 生產環境車間化
實訓基地場地設備與企業大同小異,設備的布局、文化氛圍營造等均與企業現場保持一致,讓學生在學校就能感受企業的文化,企業的環境,增強實訓基地的現場感。
2. 生產任務真實化
產品的設計、選材、成本核算、任務分析、設備和原材料備選方案論證,工藝選擇、驗收標準、完成時間和耗材的控制、產品驗收等都按照企業生產的標準和要求來做。
3. 實訓基地管理企業化
基地“人財物”的管理,生產的管理都應采取企業模式,包括考勤、調度、計劃、制品、統計、安全文明生產等,甚至統一著裝等都嚴格參照企業的制度執行。
4. 成果評價市場化
校內實訓基地生產的產品或技術服務成果的質量、效率、成本、工藝選擇等在接受學校“教學標準”評價的同時,還要參照企業、客戶對產品的驗收標準進行綜合評判。
(四)關于實訓基地的運營
實訓基地的運營是實現生產性實訓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我們覺得有三種模式可以嘗試。
1. 校內成立二級機構
也就是學校自己成立公司,成為校內教學工廠,是學校下屬的二級法人機構。其優點在于相對獨立,可以自主經營。其難點在于突破國有資產用于經營的政策瓶頸,解決專職生產和管理人員的外聘問題,本校專業教師的兼職問題以及教學產品的營銷問題等。
2. 校企合作股份制公司
也就是吸引企業的技術資源、設備資源、市場資源等,與學校共同成立公司,其優點在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難題是運營管理相對困難,企業追逐利潤與學校人才培養、企業產品單一與學校教學多樣的矛盾不易克服。
3. 依靠實訓基地,協作加工
也就是不成立單獨的機構,依靠學校的設備資源,選擇市場訂單開展生產性實訓。其優勢在于投入較少,風險較小,其難度在于產品的選擇,這就需要通過主動出擊,掌握與學生實踐有關的企業信息,了解這些企業產品、產量、技術含量、從業人員規模及工種、銷售范圍、盈虧等情況,認真分析篩選,尋求互利共贏的結合點,按照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引進中等技術難度的、其產品具有典型教學意義的教學產品開展生產性實訓。
一、畜牧類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特殊性
建設畜牧類專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必須充分考慮其特殊性。1、“校中廠”、“廠中校”模式必須改革創新。高職院校一般都位于中心城區,校園內因環境影響與用地制約,一般不適合在校園內建設畜禽飼養場,難以實施“校中廠”模式建設實習實訓基地;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動物診療機構,均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每個企業能容納的實習生人數比較有限,因此建設“廠中校”模式的實訓基地也必須改革創新。2、高職院校規避市場風險能力有限。集約化規模化畜禽養殖行業投資大、市場風險高、疫病風險大,而職業院校財力有限、承擔風險能力不強,校方充當基地主體時規避風險是需要應對的巨大挑戰。3、生產的連續性與教學的階段性矛盾。畜牧生產具有極強的連續性,而傳統的實習實訓具有階段性。因此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性教學體系的建設,實現教學與生產的高度融合是基地建設的重點內容。
二、“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原則、內容與功能實現
(一)“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原則
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必須實現學生頂崗實習,生產合格產品;以基地為階梯,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完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為此,在“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中堅持以下基本思路:一是在“校中廠”基地的建設中不一定建設畜禽生產的整個生產流程,而將技術含量高的部分功能轉移到學校;二是在“廠中校”基地的建設中不一定將成建制的班級安排到一個企業,實行分組分階段輪崗;三是拓展“雙主體”建設機制,形成“政院合作”、“院企合作”、“院村合作”等多種基地建設模式[1]。堅持三項建設原則:一是堅持特色性原則。依托“地方特色”,突出“專業特色”。二是堅持實用型原則。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不斷完善基礎技能訓練平臺、專業崗位技能訓練平臺、專業崗位實踐平臺。三是混合型原則。混合型體現在教師類型的混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混合、教室與實驗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專業教師與實踐指導教師、教室與實驗室的界限,形成一體化混合實踐教學模式。
(二)“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內容
“三•三一”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包括“三室一院、三場一站、三村一園”。“三室”:“校中廠”基地———動物疫病監控診斷實驗室(與婁底市畜牧局、婁星區畜牧局“政院合作”共建)、動物繁育實驗室(與天華科技牧業“院企合作”共建)、飼料營養與食品安全檢驗實驗室(與唐人神集團“院企合作”共建)。“一院”:“校中廠”基地———婁職動物醫院(與湖南長沙文醫生寵物醫院“院企合作”共建)。“三場”:“場中校”基地———湘村高科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湘村黑豬養殖場)、漣源天華科技牧業有限公司(湘中黑牛養殖場)、漣源市明珠農業綜合專業合作社(漣源黑山羊養殖場)。“一站”:“校中廠”基地———湖南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湘中丘陵區試驗站(屬湖南省農業廳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三村”:“村中校”基地(與三個養殖特色村“院村合作”共建)———婁星區小碧鄉十字村(土豬、土雞、經濟動物養殖)、雙峰縣印塘鄉鐵馬山村(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湘中黑牛養殖基地)、市開發區大埠橋辦事處中陽村(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湘村黑豬養殖示范推廣基地);“一園”:“校中廠”基地———“婁職學生農林創業實踐園”。
(三)“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功能實現
“三•三一”多點式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產業契合度高、社會服務功能強,能很好地實現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功能。1、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科學,實踐教學體系更加完善,實踐教學資源更加豐富,實訓設備更加完善,實訓教師技術水平提高,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更加科學,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升。2、社會服務能力增強。開展社會服務的平臺更加完善,教師服務社會的能力得到提升,在社會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為企業進行畜禽疾病監控診斷和養殖新技術推廣等方面的社會服務能力大大增強。3、生產服務經營以產養訓。充分利用婁職動物醫院、動物疫病監控與診斷實驗室、婁職學生農林創業實踐園等基地,在實境教學的同時,開展對社會和養殖企業服務。實現課堂教學與生產服務的學做合一,并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以產養訓。
三、校企一體化合作建設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的思考
1.1尋找電子商務服務外包項目
以“服務外包”為載體的校內電子商務生產性實訓基地必須要有相應的合作項目才能保證其正常運轉。筆者認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所承接的“服務外包項目”應該符合操作容易且電子商務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作方案初探文/池瑜莉無損耗的特征,所以對于電子商務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而言,最好能利用淘寶等免費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構建實訓模式。簡單來講,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可利用淘寶等免費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中小型企業提供網店托管服務,包括店鋪運營、店鋪裝修、店鋪客服、產品銷售等外包服務。這樣的合作模式一是使學生在工作中可以獲得最真實的工作經驗,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二是使企業在合作中獲取真實的經濟利益。
1.2“服務外包”項目的流程運作
“服務外包”項目流程包括項目洽談、項目分析、人員培訓、任務實施、質量監控、績效考核等。學校可在電子商務專業學生中招募感興趣或具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學生參加。教師根據所承接的“服務外包”項目將學生進行分組,最好是一個店鋪一組,指定一名學生任組長,負責該店鋪的所有事項。組長可根據每位組員的技術特長制定工作任務。教師及企業相關人員對選拔的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工作崗位。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和企業的相關人員應該給予學生必要的技術指導并時刻關注學生的工作進展。比如淘寶客服工作,教師和企業在人員培訓階段需要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培訓,包括淘寶客服規則、標準用語和中差評處理等;在學生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和企業人員可通過后臺賬號查詢學生的聊天記錄,以了解學生與客戶溝通及銷量的實時情況。
1.3“服務外包”項目的管理運作
制度建設是保證實訓基地正常、高效運轉的必要條件。所以,以“服務外包”為載體的校內生產實訓基地要通過制定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嚴格操作規程,使實訓項目、教學設備、安全等各項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在外包服務實施的過程中,前期有學校負責人承接“服務外包”項目,然后根據所承接的項目教師完成團隊的組建工作。教師按照外包項目的要求設立工作崗位并參照企業的管理制度,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守則,明確具體的工作崗位與職責以及獎罰措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待團隊運營成熟后,教師可逐步將工作轉交給學生來完成,由學生自行管理。而參與項目的教師和企業工作人員最終只擔任技術顧問的角色,幫助學生解決在完成項目過程中碰到的技術難題。當然,在整個項目的運作過程中,學校需要與企業一起對外包服務項目進行質量監控,提升外包服務項目的質量。依據這樣的管理運作模式,實際上就形成了以企業、教師、學生共同參與但又是以學生操作為主的管理和運行機制。
1.4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
以“服務外包”為載體建設的電子商務專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其實訓內容來源于企業真實的外包服務,因此在評價考核時,應當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企業根據學生完成“服務外包”項目的質量給予學生一定的物質獎勵,這不僅是對學生工作的肯定,重要的是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而教師可按照企業對員工的考核方法,參考學生實訓日記、總結、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態度以及學生完成項目的情況等,對學生實訓情況做出綜合的書面評價。對參加實訓的學生,由企業和學校共同頒發工作經歷證書。通過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加強實訓教學過程的監控,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實訓效果。
2.小結
關鍵詞:引企進校 生產性實訓基地 建設
“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被寫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成為一項職業教育的重要政策,也成為各地各校推進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經過過去一段較長時間的探索與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大批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案例。筆者所在學校正在進行“引企進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探索與研究。本文擬根據學校的實踐與研究,從“引企進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建設的基本模式和長效管理機制的構建等三方面,闡述中職學校“引企進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想與方法。
一、“引企進校”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中職學校“引企進校”建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是一個供學生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的理想場所。但各校、各專業辦學所具備的行業、產業背景條件和專業教學特點各有不同,并不是所有中職學校都具備“引企進校”的基本條件。“引企進校”要有以下四個基本條件。
1.要有實施改革和提高質量的迫切要求
教育改革的動力來自于學校自身對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強烈需要。一所職業學校、一個專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與發展,其所面對的行業企業用人需求標準、專業技術技藝和學生就業要求等情況都在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客觀上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學校把這些要求當作提升服務能力、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的壓力,并將此轉化為學校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內在需求時,才會產生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探索“引企進校”改革的內驅力。反之,如果無視這一客觀要求,那么任何深化校企合作的新舉措都只能成為一種工作負擔。
2.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校內外要形成共識
“引企進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如果沒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并在校內外形成共識,那么,往往會不被人理解,甚至被人誤解。因為人們通常只會看到學校開放了一部分資源被企業利用并謀利,沒有看到企業還可以為學校專業教學帶來環境上、內容上和學生學習方式上的改變,以及育人質量的提升。
目前,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各類政策的出臺,特別是地方政府鼓勵企業在職業學校投資建設實訓基地等的相關政策出臺,消除了學校領導的顧慮,也消除了教職工群眾的疑惑。隨著相關政策精神進一步深入人心,政府部門、職業學校、企業和社會各界對深化校企合作已經形成共識,為“引企進校”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
3.要有校企雙方能互補的優勢資源
能成為校企合作伙伴的學校與企業之間,需要有有助于對方實現利益的資源優勢,這是促成雙方深化合作的內在吸引力。沒有這一吸引力,也就沒有校企合作的基礎。通常學校有場地、后備勞動力、社會聲譽等優勢,企業有能工巧匠資源、生產服務設備資源、生產經營業務市場資源等優勢,而這些優勢又能形成的互補,這是維持校企合作關系的物質基礎。
4.要有合適的企業合作伙伴
校企合作的相關經驗告訴我們,以往通常是學校有求于企業的多,能為企業提供的實質少,所以呈現“學校一頭熱、企業一頭冷”或“學校一頭熱、企業一頭有需求時熱”的現象。同時,學校的環境、設施等在被用于開展企業生產經營業務時一般不具有優勢,不會被企業界看成投資場所。因此,在學校投資舉辦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企業資源是十分緊缺的,尋求合適的企業合作伙伴是“引企進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一項關鍵工作。但學校不能因為企業資源緊缺而放棄了對合作企業的一定要求。通常適合合作的企業需要具備這樣一些基本條件:企業生產經營的主業與學校目標合作專業在知識技能、用人需要等方面相對口,互有需求;企業主要負責人要有參與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熱情,并對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有一定的認識;企業有一定的投資能力和投資愿望;企業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校外有一定規模的生產經營實體為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提供人力資源、生產經營業務及經濟實力方面的保障。因此,學校選擇所在地管理規范、經營能力強的大中型企業中有校企合作意愿者為最佳。
二、“引企進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基本模式
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是:既要實施真實的生產經營業務,又能承擔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的教學任務。建設這樣的實訓基地是一個小型的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根據筆者所在學校的實踐,筆者將其總結為“三共同一獨立”的建設模式,即共同設計、共同投資、共同承擔教學任務,企業獨立承擔生產經營業務管理并享有成果。
1.共同設計
生產實訓基地既要能用于生產,又要能較好地服務于專業技能教學,而且要把服務于專業技能教學擺在首要的位置上。根據這樣的職能定位,校企雙方在實訓基地用房面積、功能區域布局、設備品種型號與技術標準、工位數量、現代化教育設施配置、生產環境布置、安全生產條件等多方面要進行全面統籌規劃,讓企業擅長的生產經營管理與學校擅長的教學實訓管理充分融合起來,共同就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經營業務定位、生產與教學協同開展等內容做出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學與生產兩項功能不可出現偏廢。
2.共同投資
校企雙方以各自相應的資源共同投入實訓基地的建設。出資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場地、房產、機器設備和企業能工巧匠人才資源等,投入方各自對所投入資源資產擁有的產權。出資比例可按建設的實際需要和校企各自的能力協商確定,但筆者不主張由學校全額投資,采用委托或承包經營收取管理費的方式來運作。因為一方面學校的國有資產從根本上來講沒有增值的要求和職能,另一方面,這樣的形式容易導致因企業過分追求經濟效益而淡化教學功能,甚至改變實訓基地承擔教學任務的初衷。讓企業承擔部分投入,有利于解決職業學校普遍存在的設備更新改造經費不足的難題,也有利于促進企業方搞活實訓基地的生產經營活動,在努力實現經濟回報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技能教學。
3.共同承擔教學任務
生產性實訓基地在接收學生參加教學實習或頂崗實習時,根據專業教學計劃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確定實訓對象、實訓內容、目標要求、實訓時間、授課(指導)教師安排和考核評價辦法等,編制成實訓計劃。實訓計劃宜按學期統一規劃與分階段分班組計劃相結合進行編制。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負責學生的實訓任務與目標的制定、班組編排、紀律教育、安全與職業道德教育等;企業和兼職指導教師負責操作技能的講解示范、學生操作指導、產品質量控制、崗位安全管理等。一批學生一個階段的實訓結束后,校企雙方共同對學生完成任務的內容、數量、質量與職業素養等作出評價。
4.企業獨立承擔生產經營業務管理責任,并享有生產經營的成果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生產經營交由企業方負責,由企業方承擔全部生產經營費用,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并有權享有全部生產經營成果。學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目標是提高育人質量,以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為最終落腳點,因而完全可以淡化直接的經濟效益考量,而在教學的各項工作上下功夫。企業參與投資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通常有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優先選擇、錄用優秀畢業生,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另一個目的是實現一定的經濟回報。因此企業在配合學校抓好教學的同時,會更注重抓好生產經營管理,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學校要客觀正確地看待合作企業對經濟利益的追求,為企業實現一定的經濟回報提供必要的協助,只有企業能在校內較好地生存下去,才有助于維持和諧的校企合作關系。
三、構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有效管理機制
由于學校與企業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組織機構,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運行規律、管理方式和企業文化。在合作過程中,特別是初期,通常會出現人員管理、工作時間、工作方式等多方面的不適應。“引企進校”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需要一個在比較長的時期內能穩定運行的良好的合作關系。要實現這一點,除了充分發揮校企雙方的主觀能動性,相互磨合、調整和適應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以合理調配校企雙方的人、財、物,營造起生產性實訓基地良好的運行環境。
1.管理機構
由于生產性實訓基地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的工作,校企雙方應抽調成員建立好二級管理機構。第一級機構為由校企雙方單位負責人和主要業務管理領導組成的實訓基地管理領導機構,可稱為領導小組或理事會,主要負責實訓基地建設中如改造、擴建或深化內容與合作范圍、縮減規模或解除合作關系等重大問題的決策。第二級機構為由校企雙方業務管理領導及骨干組成的管理辦公室,經領導小組(理事會)授權管理實訓基地日常事務,組織制訂實訓計劃、召集召開工作例會、檢查評估實訓基地運行績效、考核評價實訓工作成效等。
2.管理制度
制度是指導工作的基本標尺,實訓基地管理工作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為依據。管理制度需包括合作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合作章程》,它是明確實訓基地屬性和功能、明晰校企雙方在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中的權利和義務的基本制度。在這一基本制度指導下,根據管理人、財、物等的需要制定相應的具體制度,如《崗位職責說明書》《7S管理辦法》《安全生產制度與差錯事故處理辦法》《機器設備操作基本流程》《機器設備維護保養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易耗品原材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工作人員績效考核評價辦法》《工作例會制度》和《集體備課制度》等。
3.管理形態
在建立相應機構與制度的基礎上,實訓基地日常管理主要通過工作例會和集體備課兩個途徑加以落實。
(1)工作例會。例會由校企合作管理辦公室召集,參加人員為學校的教學業務主管人員、專業負責人、有關班主任和企業的生產業務主管、教學業務主管、專業技術骨干。會議一般兩周一次。例會主要任務是對上一階段實訓計劃完成情況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回顧,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辦法,部署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和生產、實訓要求,必要時根據生產需要和出現的普遍問題(如難度太大、進度太快等)對實訓內容、時間、組織形式和學習要求作出調整。
(2)集體備課。專業教師與企業兼職教師在專業教學上各有長處,通常專業教師的理論基礎和教學技能比較扎實,兼職教師在專業技術要領的把握上更深刻、應用更靈活。開展兩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活動,使校企雙方的專業(兼職)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實現無縫對接,在教學方法和步驟上實現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實訓基地師資隊伍的能力。
四、對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思考
“引企進校”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各地各校有各自不同的實施思想與辦法,建設成果各有千秋。但無論形式如何千變萬化,學校在這一工作過程中應始終緊緊抓住培養和提高學生專業操作能力這根主線,利用真實的生產環境與過程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同時,借助企業靈活的用人機制聘請到更多更優秀的能工巧匠擔任專業教學兼職教師,為學校專業教師創設一個成長平臺。
一、工學三維融合模式的探索
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物流管理專業從2006級開始就探索了突出地方經濟產業特色2+1的模式,建立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課程體系及校企結合的校內外實踐教學機制,確立與職業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標準,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訓一體化,實現教學過程的職業性,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經過幾年的探索,突出以工學三維融合;三層培養一體;核心課程貫穿;職業學業結合。近年來,大力開展生產性實訓,凝練了“依托企業,校企合作,產學互動,服務地方”的辦學特色和“校企深度交融,工學有機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學院里面有工廠,車間里面有教室”的頗具職業教育特點的辦學格局,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1.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緣由
校內實訓基地技能訓練模式的建構在我國是一個相對新的領域,將現代工廠的經營、管理理念引入學校,為學習者提供與企業相似的培訓環境和經驗學習環境,把教學和工廠緊密結合,把學校按工廠模式辦,使學生得以在一個近乎真實的環境中學習必需的各種知識和能力。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學做一體化”的技能訓練模式建構
(1)教學做一體化。以“基地建設企業化、實踐教學生產化”為重要特征的校內實訓基地為“教學做合一”的技能訓練模式創建了良好的平臺。在這一平臺上構建以行動導向法為主要特點的“教、學、做”一體的技能訓練模式,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2)課堂與公司合一。淡化教室和實訓基地的界限,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部分課程搬到實訓基地,教師邊教邊學,學生邊學習邊實踐,按真實的物流崗位操作,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企業文化和職業體驗條件下,使學生在學校內實訓基地中得到科學精神、職業道德、綜合素質等方面培養與鍛煉。(3)校企雙制人才培養模式。讓企業駐進學校,企業技術人員深度參與到教學和項目研發中來,形成“學校即企業,課室即車間,教師即師傅,學生即員工”的“校企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零距離”實現學生到企業員工身份的轉變,學生在“學中干,干中學”所以馬上就能與企業生產“無縫對接”。“做學合一、情境學習”,讓每一個學生對工作任務有一個完整的體驗,提供表現自己腦力和體力,以及自我發展的機會。訓練內容緊扣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訓練項目緊密結合相應的物流工作崗位的工作過程。(4)學生既是學生也是員工。淡化學生和員工的身份,學生在生產性實訓中以生產者的身份頂崗實訓。
二、工學三維融合模式的實踐
1.校外頂崗實習的內容
(1《)倉儲與配送》課程,以企業真實環境為背景,以行業、企業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素材,結合配送的理論知識,講解配送方面的真實業務,給學生安排關于配送的具體崗位,使學生在實習中熟悉配送業務的基本操作,同時通過布置配送方面的項目,培養學生項目管理的能力。(2)《公路運輸》課程公路運輸是物流行業的核心環節之一,對于公路網絡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尤為重要。本課程是在學生頂崗實習的基礎上設立的,一方面提高學生對公路運輸業務的認識,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實習能力以及未來的就業競爭力。
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教學效果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則,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在國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建設期間,項目院校通過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建設了一批產學結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立項建設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2011年9月完成建設并順利通過國家驗收。國家示范校建設期間,在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支持下,該校與企業合作,共同建設了一批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踐教學基地。本文以海南職業技術學院的畜牧、物流管理和汽車運用技術等三個國家和省級重點建設專業為例,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和現場調研等方式,研究其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的建設模式、保障機制、實踐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而提出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幾點參考建議。
一、基地建設與運行實踐情況
1.基地概況
畜牧專業的校內養殖實訓基地(五千頭豬場),共投入建設資金800萬元,現有員工19人,豬場年出欄優質肉豬5500多頭。教學方面,主要承擔本專業學生的企業見習、崗位訓練和部分學生的頂崗實訓,以及教師的企業掛職鍛煉任務。
汽車運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海南寶駒樂〔博世〕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汽車維修站)按一類汽車維修企業的標準改造場地和配置設備,設備總值近200萬元,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員工39人。對外承接汽車檢測維修和維護保養等業務;對內承擔學生企業見習、技能訓練和頂崗實習等教學任務;同時還是教師掛職鍛煉和學校開展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的重要場所。
物流管理專業與港森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的物流綜合實訓基地,校企共投入建設資金60余萬元,現有企業員工10人,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倉儲配送和物流技術創新服等業務,還承擔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企業見習和技能訓練等教學任務。該基地還用于安排教師掛職鍛煉和開展社會培訓等活動。
2.基地建設與管理模式
(1)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合約管理,各盡其責
汽車維修、物流管理等技術服務類專業,因其對口企業投入成本和經營風險易控,生產過程對學校的負面影響小,同時考慮到其專業教學與管理人手緊張、缺乏經營經驗及客戶資源,學校采取了“筑巢引鳳”的模式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所謂“筑巢引鳳”,即經過公開招標和多方篩選,引進一些規模較大,具有經濟實力和豐富客戶資源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由學校提供場地,校企共同按照教學和生產需要進行規劃建設,購置教學和生產設備,并由合作企業承擔基地的日常經營管理。如汽車運用技術專業與海南寶駒樂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建設了海南寶駒樂(博世)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汽車維修站;物流管理專業的物流綜合實訓基地等。
按雙方合約約定,合作企業向學校支付風險抵押金和年度管理費用,負責實訓基地日常經營和教學所需設備儀器的維護、保養和保管,添置各類耗材配件等。學校選派人員擔任基地的副總經理,為企業提供技術指導。雙方在責權利明確的基礎上,及時溝通解決各種問題。在保證生產經營不受影響的前提下,確保基地完成實訓教學任務,承擔提供教師掛職崗位、推薦業務骨干擔任兼職教師、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等合同義務。
(2)整體購進,企業指導,學校經營,目標管理
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股份制院校,其控股公司海口農工貿(羅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羅牛山公司),是海南省規模最大、配套產業體系最完備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在全省17個市縣建有40余個現代化畜牧養殖基地。畜牧專業早在2002年即被評為國家精品建設專業,其師資和技術力量雄厚,且有多位教師曾擔任過畜牧養殖企業的負責人和技術骨干,具備獨立經營管理企業的能力。鑒于畜牧專業的自身特點和依托學校大股東的優勢,學校整體購入羅牛山公司下屬養殖基地“五千頭豬場”作為我校畜牧專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
3.實踐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由學校與合作企業共同組建教學項目開發團隊,在兼顧教學需要和企業經營的同時,設計和開發實訓項目。既保證了本專業實訓教學的需要,同時也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主要開展的實訓項目有以下幾類:
(1)專業見習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觀察和詢問等方式了解企業的操作規程和崗位要求、認識各類設備、熟悉企業的工作環境等。
(2)現場教學
任課教師在實訓基地工作現場開展教學工作,包括案例教學、課內實踐、專項訓練和崗位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專項崗位技能。
(3)頂崗實習
經實訓且已掌握基本專業技能的學生(一般為大三學生),將以合作企業員工的身份按企業要求帶薪頂崗實習,增強綜合實踐能力,為就業做準備。
4.保障機制
(1)合約保障
校企合作建設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在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中,除了對資金、設備、場所、人員、項目管理等作出約定外,還明確校企雙方對人才培養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如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時間、多少項目用于學生實訓和頂崗實習等。
(2)組織機構與制度保障
學校專門成立校企合作處,負責指導和協調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和運營。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和監督制度,保障各項教學任務順利實施。
(3)工作機制保障
為融洽基地經營與教學關系,學校指定專人負責學生跟崗見習、頂崗實習和教師掛職鍛煉等事宜以及雙方的協調工作。
5.教學效果
為了解各實訓基地建成后的教學效果,特針對專任教師和學生設計了兩份調查問卷。經測試,其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別為0.72和0.85。今年5~6月,研究人員對汽車運用技術、物流管理和畜牧專業參加實踐教學的各年級學生和專任老師進行了隨機調查。調查共收到有效教師問卷24份,學生問卷209份,其中汽運專業教師8份,學生75份;物流管理專業教師10份,學生95份;畜牧專業教師6份,學生39份。調查結果如下:
(1)學生對基地的滿意度
問卷從基地的實訓條件、教學內容安排、指導教師、技能提升、教學效果和總體情況等幾個方面的滿意度,對學生進行了調查。利用SPSS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見表1),汽運專業學生對基地各方面的滿意度和總體滿意度的平均值均介于3.4~4.2之間,表示“比較滿意”;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認為基地的指導教師、技能提升、實訓效果和總體情況“比較滿意”,但對基地的實訓條件、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的滿意度為“一般”;畜牧專業學生對其實訓基地的設備條件滿意度相對較低,為“一般”(Mean=2.79),但對基地的其他方面和總體情況滿意度均大于3.4,表示“比較滿意”。總體分析,受訪學生對實訓基地的總體情況表示“比較滿意”。
(2)教師對實訓基地的滿意度
教師對基地的滿意度調查內容包括:管理與運行模式、實訓條件、教學內容與學時、企業人員參與教學情況、企業配合情況、學生的學習效果、個人業務能力提升和總體情況等。調查數據顯示(見表2),汽運專業教師對其專業基地的總體滿意度平均值為2.88,即“一般”,對基地的設備條件“比較滿意”(Mean=4.00),然而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表示“不滿意”(Mean=2.5);物流專業教師對實訓基地的總體情況、管理與運行模式、實訓條件、企業參與度和個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滿意度為“一般”,但對實踐教學的內容安排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滿意”;畜牧專業教師對其實訓基地開展的實踐教學內容和學時安排表示“非常滿意”(Mean=4.33),但對基地的管理與運行模式和實訓條件的滿意度較低,平均值僅為2.33,即為“不滿意”,另外對基地的總體情況和其他方面表示“比較滿意”。
二、綜合分析
1.優勢分析
(1)采用引企入校模式建設的基地
因得到政府的資金支持,學校得以“筑巢引鳳”。這一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高職院校以往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熱、企業冷”的問題,合作幾率大大提高。同時,這一模式也讓學校在雙方合作中掌握了更大的話語權,基地為教學服務的本質更加明確,教學任務的安排落實更加有力。
(2)企業方參與基地的前期規劃建設十分必要
學校所建基地從規劃設計伊始便引入了意向合作企業,雙方共同孕育了基地的功能定位與經營構想。這一過程加深了雙方的感情,完善了基地在教學、經營中的設計與建設,保證了基地既可以實現在教學功能,也可以擔當經營任務。
(3)合約、制度與機制保障是管理的關鍵
學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制訂了深入詳盡的合作協議,強化了教學基地功能,避免了合作糾紛。同時,還成立了校企合作處,在機構、制度、機制和人員上予以保障,及時解決合作問題。
(4)校企雙方實現“多贏”是基地運行得以為繼條件
良好的經營狀況,使企業方能夠承擔起設備設施的維修和耗材的添置義務,基地具備了造血功能,降低了學校的教學成本,校企之間得以相互依存。
2.存在問題
(1)離真正的生產性實訓教學尚有差距
在教學設計與安排上,仍然存在著學校積極而企業冷淡的問題。這使得教學的針對性不夠,深度不夠,有些只停留在了見習層面,無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生產性教學實踐。問卷調查中教師對基地的滿意度較低反映了這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說明了學校在教學項目設計上缺乏統籌兼顧,未能將解決企業實際困難作為教學設計的出發點之一。
(2)教師的認同感不高,掛職鍛煉成長有限
在“引企入校”建設的實訓基地,教師的認同感不高,掛職鍛煉成長有限。為保證企業方經營的獨立性,按合同約定,學校不介入具體的經營管理事務。因此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選派掛職人員基本上要服從企業方的經營管理需要。教師在掛職鍛煉中難以達到一定深度,成長有限。
(3)基地規模普遍較小
部分基地的實訓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改善,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還需作進一步調整。
三、建議
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首先要對專業的特點和基本條件進行分析,確定適當的建設模式。
要謀求政府在經費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走“政府搭臺,校企唱戲”的發展道路,是基地建設的基礎。
校企之間的溝通與合作,要貫徹到實訓基地籌劃、建設和運行的整個過程,堅持合作的多維性,不但在專業建設、教學團隊、實習就業、技術支持等方面開展合作,校企雙方還要在綜合管理、文化建設、人員交流等方面來增加彼此的依存度。
通過合約與監督保障機制來確保教學活動和生產經營的順利實施的關鍵。
此外作為基地的經營方,企業要具備一定的市場開拓和經營管理能力,運作過程中不斷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以保證基地的持續運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2]申屠江平.高職院校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0,(9)